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端午節校園演講稿(精選15篇)

欄目: 中秋節端午節演講稿 / 釋出於: / 人氣:2.63W

端午節校園演講稿(精選15篇)

端午節校園演講稿 篇1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名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從這些傳統節日中我們依稀可以看見古代人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

今天是x月x。再過九天,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所以我今天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的隨想。

端午節讓我想起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悲憤之下,他投汩羅江而去。這一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後來,每到這一天,人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懷念屈原。

也許,這古老的傳說已經無法讓21世紀的現代人感動。記得有一篇報道讓中國人震驚了!據《人民日報》報道,遼寧大學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民俗學教授烏丙安給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傳送一份急件,說據可靠訊息,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很快將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如果成了人家的“文化遺產”,同學們,你們不覺得這是天大的笑話嗎?如果有人告訴你,幾年後中國人想要划龍舟、吃粽子、過端午節,需要向別的國本文來自本站,你一定會說:“開什麼國際玩笑!”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成了人家的“文化遺產”,這還了得?一場“保衛端午節”的論戰在民間悄悄發起。有人說:“我們要以實際行動來堅決捍衛這一屬於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遺產!”有人說:“我對端午節一直情有獨鍾,每年這天都要吃棕子看賽龍舟。如果端午節真被別國搶去了,我會覺得特別彆扭。”後來經過查證,韓國申報的是他們本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祭”,並不是想搶我們的傳統節日。不過,韓國的申報,可以說給我們提了一個醒:一個國家對本土文化態度的轉變有多麼可貴。因此,這也是一種激勵,激勵我們去保衛祖宗的“遺產”,去體悟它們的彌足珍貴。

同學們,端午之爭讓我們對傳統歷史文化資源有了一種憂患意識,並且引發了一些相應的行動。怎樣才能讓民族文化資源融入我們的生活,永遠保持新鮮的活力呢?要有文化內在的驅動力。內在的驅動力從哪裡來?教化。提高國民教育,加強個人的修行。整體的國民教育得到提升,國民就會對本民族的文化資源有一種廣泛的認同。個人的修身齊家到一定層次,民族文化的種子就會在心靈生根發芽。能在個人的心靈生根發芽的文化資源,就會鮮活而永恆。

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讓我們懷著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

感謝大家耐心的傾聽,請接受我對各位的端午祝福: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謝謝!

端午節校園演講稿(五)

老師們、同學們!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可靠訊息說“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種訊息,中國人除(本站提供)了驚訝只有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擁有幾千年歷史的傳統佳節眼瞅著即將成為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有多麼尷尬?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著“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說,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人著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著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端午節校園演講稿 篇2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裡,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麼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湧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著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嫋嫋,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夥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為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麼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為保護巨集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儘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們的節日》,那一個個傳統、有趣的節日,正款款地向我們走來,《我們的節日》一書,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讓我們通過另一個角度,去審視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更有理由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端午節校園演講稿 篇3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首先我念一首兒歌給大家聽,聽完以後,我要問一個小問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同學們,你們知道兒歌裡說的是什麼節日嗎?(端午節)對,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五節。這一天,吃粽子,嘗鹹蛋,劃龍船,掛艾草形成了端午節獨特的風俗。今年的端午節是6月8日,剛過的星期日。同學們,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今天國旗下的主題是“端午節的由來”。

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

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淚羅江。當時他62歲。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訊息後,紛紛划著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裡,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著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__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讓我們懷著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這一傳統佳節吧!

端午節校園演講稿 篇4

各位同學:

端午節就要到了,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19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淚羅江。當時他62歲。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訊息後,紛紛划著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裡,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著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19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謝謝大家!

端午節校園演講稿 篇5

甲:“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同學們,你們知道兒歌裡說的是什麼節日嗎?(端午節)

甲:對,是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五節。這一天,吃粽子,嘗鹹蛋,劃龍船,掛艾草形成了端午節獨特的風俗。今年的端午節是6月12日,就是本星期三,國家為了更好的宣傳和保護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端午節,還特地放假一天呢。乙,那你知道端午節的起源嗎?

乙: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xx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詩歌《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汨羅江。當時他62歲。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訊息後,紛紛划著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裡,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著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xx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甲:丙,那你可以再給大家仔細介紹一下端午的習俗嗎?

丙:好的,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大家請看 (圖片,黑板)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現在,我們南京人,每年也都會在玄武湖舉辦划龍舟比賽,端午節休息的時候,同學們如果有空,一定要和家人一起去觀看啊,既可以瞭解我們源遠流長的端午文化,又可以切身感受一下龍舟比賽的佳節氛圍。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每年五月初五,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懸艾葉菖蒲: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丙:此外,咱們南京人還有“過端午、吃五紅”的習俗。所謂的“五紅菜”通常指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黃鱔。

據悉,端午節的“吉”時在“午時”,南京至少八成以上的家庭在此時團聚在一起共進午餐,謂之“賞午”,吃“五紅”,以防毒辟邪。

“五紅菜”不僅是一頓簡單的飯,它體現了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和美好願望:團圓、健康。

甲:聽了你們的介紹啊,我還真的長了知識呢,對端午的瞭解又更進了一步,這個星期傳統的端午節又會來到我們身邊。從現在開始,大家就可以幫著媽媽包香噴噴的粽子了。先用碧綠的棕葉捲成錐形,再加上雪白的糯米,喜歡吃甜的就加紅通通的棗子或紅豆,鹹得呢,香腸、鹹肉、花生都可以放,真是各有風味。當粽子蒸熟時,滿屋子既飄有棕葉的清香、糯米的甜味,還有各種輔料的香味,真是垂涎三尺。到了端午那天,同學們別忘了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在家門口插上艾葉用來驅邪。還可以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自己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可以保你長命,這五色的絲線還能編成漂亮的蛋兜,裝上一個清殼油亮的大鴨蛋掛在脖子上晃來晃去可真威風呀!那,丁,在端午節即將來臨的時候,你還有什麼話想對我們銀城園的孩子們說呢?

丁:在包粽子、賽龍舟、吃五紅的同時,同學們,你們可知道端午節這個在我國延續了已有了20xx多年的歷史的傳統節日竟要被其他國家申報聯合國成為他國的文化遺產!真的是芒刺在背啊,這就更督促我們要好好重視我國的傳統節日,加緊保護我國的民間文化,使其發揚光大、源遠流長,並藉此使我們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進一步加強。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義務與榮譽。讓我們行動起來,就從5月28號開始,用我們稚嫩的雙手拂去那一層塵埃,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新煥發出屬於新世紀中華民族的風采。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端午節校園演講稿 篇6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__多年曆史。那麼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呢?

第一,端午節是紀念詩人的節日,是愛國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見國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江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後來演變成為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端午節的人文內涵已密不可分。端午節成為中國人傳遞愛國主義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儀式。

第二,端午節是衛生節。端午前後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溼,蚊蟲滋生,病蟲害漸多,是傳染病的高發時期。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古人在端午節前後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蚊蠅、蟲子,淨化空氣。端午這一天,成年人還要喝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子要佩戴藏有硃砂、香草的香囊預防疾病。這些習俗表達的是古人驅瘟避邪、祈福健康平安的願望。這樣來看,端午節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

第三,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人們在這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端午競渡能對群眾性的水上運動、強身健體、民眾團結起到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現在龍舟競渡逐漸演變成一項國際體育賽事,起到友誼紐帶的作用。

第四點,端午節是美食節,因為我們要吃可口粽子。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形狀看有四角形、錐形、菱形、有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的“筒粽”。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可謂粽葉飄香粽子可口。

同學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因為地域不同,各地的習俗也稍有不同。有些傳統的習慣已經淡化了不少,今天的國旗下講話,我們瞭解了端午文化,也希望我們能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讓我們懷著敬愛之心積極學習和保護我們的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讓古老的華夏文明煥發新的風采!

端午節校園演講稿 篇7

大家好!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裡,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有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希望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為棕子。

郭沫若評價屈原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發明了香草美人傳統。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集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300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為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聖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後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_佞小人同流合汙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上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裡,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謝謝大家!

端午節校園演講稿 篇8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關於這個古老的節日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其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屈原先生的故事了。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目睹自己的祖國被侵佔,心如刀割,但他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無奈之下在農曆的五月初五,寫下 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他。人們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裡,據說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後來,為了防止飯糰被蛟龍吃掉,人們便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的辦法,這便是粽子的原型。

是怎樣的精神促使這位偉大詩人縱身躍入滔滔江水呢?是那顆憂國憂民、熱愛故土的心。

祖國母親用她的身軀為我們支撐了一片晴朗的天空,開闢出了一片成長的沃土。今天的我們無需用捨棄生命來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我們只需把熱愛祖國這一信念落實到自己日常的行動上:努力學習,尊敬師長,遵守公德,全面發展,為和諧社會的建設貢獻力量……

今天的我們重拾起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不也是熱愛祖國的表現嗎?

棕葉飄香,又一個端午節就要到了,讓我們在品嚐美味粽子的同時,重溫屈原先生的錚錚鐵骨,繼承屈原先生的愛國精神吧!

端午節校園演講稿 篇9

同學們,老師:

大家好!我是__。馬上我們迎來的就是端午節,聽到這個節日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吧。但我還是要為大家介紹介紹!

端午節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也是六月十二日,端午節也被稱為端陽節,午日節等。

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吧!歸納起來,大概有幾點吧:

1、紀念屈原,屈原是楚國詩人,他在這天汩羅江殉國。

2、迎接伍子胥,當時人們把伍子胥視為河神。

3、紀念孝女曹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她只有十四歲,每日每夜沿江痛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後抱出她父親的屍體。

4、迎濤神,伍子胥含冤死後,化為濤神,後來人們把伍子胥的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江。

在端午節我們會吃粽子,都是用艾葉包的,家人在一起吃,其樂融融,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粽子的品種很多,有蛋黃粽,有肉粽,還有蜜棗粽等。我們還會在端午節這一天划龍舟,划龍舟是為了祭祀屈原,曹娥。划龍舟不是一個人在劃,而是十幾個人一起劃,有一個人在前面擊鼓。龍舟的樣子更是美輪美奐,非常精緻,都是用木雕成,雕刻家們都是精雕細琢。我們還會看到街上的婦女都帶著艾虎,人們認為艾虎可以驅邪,小孩子們還會戴著香囊,可以驅避毒蟲。

今天就講到這裡了,端午節大家也知道了不少吧,我就不介紹嘍!

端午節校園演講稿 篇10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今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每到這天,人們就會吃棕子、賽龍舟。可是,你知道嗎?現在吃棕子可要注意了,棕葉一開始是青綠色的,正常在煮過之後葉子都會呈深綠偏灰黑色或是暗黃色,不會呈青綠色,如仍是青綠色的棕子,可千萬別吃,因為這種棕葉含有大量的銅。

今天早上,爸爸叫我起來吃早飯,我一起來,就問:“有棕子吃嗎?”“沒有,吃稀飯。”我說:“啊,不吃棕子還算是過端午節?”“噢,好吧,我和你媽媽現在去菜市場買,你在家看書等著。”

沒想到爸爸和媽媽一回家,爸爸急忙換了一身迷彩軍裝要出門,我急忙問:“爸爸,你幹什麼去呀?”,爸爸只說了一句“單位有事”就出門了。

爸爸出門之後,媽媽問我餓不餓,要不要先吃點飯?我說:“現不餓,等爸爸回來之後一起吃吧!”可沒想到一直等到十一點多,爸爸才終於回來,媽媽笑著說:“看來我們今天只要吃兩頓飯了。”然後,媽媽和我就開始端菜上桌,我們一家三口說著笑著一起高高興興的吃飯了。

吃完飯,我們一起觀看東方衛視的笑傲江湖節目,笑得我肚子都疼了。

端午節校園演講稿 篇11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從這些傳統節日中我們依稀可以看見古代人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

今天是x月x。再過九天,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所以我今天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的隨想。

端午節讓我想起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悲憤之下,他投汩羅江而去。這一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後來,每到這一天,人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懷念屈原。

也許,這古老的傳說已經無法讓21世紀的現代人感動。記得有一篇報道讓中國人震驚了!據《人民日報》報道,遼寧大學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民俗學教授烏丙安給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傳送一份急件,說據可靠訊息,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很快將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如果成了人家的“文化遺產”,同學們,你們不覺得這是天大的笑話嗎?如果有人告訴你,幾年後中國人想要划龍舟、吃粽子、過端午節,需要向別的國本文來自本站,你一定會說:“開什麼國際玩笑!” 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成了人家的“文化遺產”,這還了得?一場“保衛端午節”的論戰在民間悄悄發起。有人說:“我們要以實際行動來堅決捍衛這一屬於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遺產!”有人說:“我對端午節一直情有獨鍾,每年這天都要吃棕子看賽龍舟。如果端午節真被別國搶去了,我會覺得特別彆扭。”後來經過查證,韓國申報的是他們本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祭”,並不是想搶我們的傳統節日。不過,韓國的申報,可以說給我們提了一個醒:一個國家對本土文化態度的轉變有多麼可貴。因此,這也是一種激勵,激勵我們去保衛祖宗的“遺產”,去體悟它們的彌足珍貴。

同學們,端午之爭讓我們對傳統歷史文化資源有了一種憂患意識,並且引發了一些相應的行動。怎樣才能讓民族文化資源融入我們的生活,永遠保持新鮮的活力呢?要有文化內在的驅動力。內在的驅動力從哪裡來?教化。提高國民教育,加強個人的修行。整體的國民教育得到提升,國民就會對本民族的文化資源有一種廣泛的認同。個人的修身齊家到一定層次,民族文化的種子就會在心靈生根發芽。能在個人的心靈生根發芽的文化資源,就會鮮活而永恆。

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讓我們懷著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

感謝大家耐心的傾聽,請接受我對各位的端午祝福: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謝謝

端午節校園演講稿 篇12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五月五過端午》。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曆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主要有: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和紀念曹娥說;據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賽龍舟和吃粽子,都與紀念屈原聯絡在一起。

今天我就給同學們介紹一下屈原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流放。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蛟龍水獸喝醉暈倒,就不會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今天的棕子。

而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

端午節除了人們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還有豐富的食俗。吃黃鱔吃麵扇子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吃打糕吃煎堆等等。我最喜歡吃粽子了,南北各地風俗習慣不同,粽子大小不一,有甜有鹹,大的有達二、三斤的巨型兜粽,而小的也有小巧玲瓏,長不及兩寸的甜粽。。我吃過咱們四川樂山產的肉粽子最好吃,黃澄澄的糯米里夾著臘肉,肥而不膩,吃起來一股花椒和竹葉的清香,口齒留香,味道悠長。最可貴的是價格低廉,每個重有八兩,才二元五角錢。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從20xx年開始,我國為巨集揚民族文化,保留民族傳統,將五月初五列為法定節假日。

端午節校園演講稿 篇1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說的就是過端午節的情景。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相傳戰國時期,楚國三閭大夫屈原因為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江自 殺。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他的投江日農曆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據說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餵飽魚蛟蝦蟹,讓它們不去吃屈原的遺體。

在我們長壽之鄉如皋,至今也保留著端午節吃粽子,插艾葉,戴香囊的習俗。每年端午節,奶奶都會從河邊採來新鮮的蘆葦葉,清洗乾淨,先放在水裡煮一煮,同時把準備好的糯米浸泡後晾乾。一切都準備好之後,奶奶就開始包粽子了。每次她選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裡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接著在裡面放入糯米,最後用棉線把粽子捆結實,一個有模有樣的粽子“寶寶”就誕生了!奶奶還喜歡根據各人的口味在糯米里加入紅棗、紅豆、火腿等“點綴”。那些穿著綠衣的粽子在爐火上煮著,還沒出鍋呢,空氣中就已飄蕩著葦葉的清香,饞得我直流口水,恨不得先抓起一個吃起來。

端午節前夕,奶奶還會特意買來艾葉,掛在門上獲放在櫃子上,媽媽則要替我佩戴五顏六色,香味四溢的香囊。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人們認為,五月是個危險時期,很多人都會生病。而香囊裡面的艾葉和雄黃有著辟邪驅瘟的神效。

我愛上了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哦,又到一年粽子飄香時……

謝謝大家!

端午節校園演講稿 篇14

敬愛的園長媽媽、親愛的老師、可愛的小朋友們,早上好!我是大三班的___小朋友,今天由我在國旗下演講,我演講的主題是“歡度端午,喜迎父親節”。

在剛剛過去的傳統佳節——端午節裡,小朋友們一定都吃了粽子,看了划龍舟,度過了一個非常愉快的假期,但是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我來告訴大家吧!

在我國古代有一位愛國詩人,名字叫屈原,他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國家被敵人侵略,就抱著一塊大石頭跳進江裡,用自己的生命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老百姓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咬屈原的身體,就划船到江上,有的敲鼓嚇走魚蝦,有把飯糰丟進江裡餵飽魚蝦。在那以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就有了划龍舟和吃粽子的習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小朋友們,我現在唱幾句,“我的家裡有個人很酷,三頭六臂刀槍不入,他的手掌也有一點粗,牽著我學會了走路。”小朋友們,歌聲裡這個人是誰啊?對了,是我們的爸爸。下一個星期天我們又將迎來父親節,爸爸們都很辛苦,大家一定要製作一件禮物慰勞爸爸喲,然後大聲說,“爸爸,我愛你!”。

小朋友們,隨著我一天天長大,我們要學會熱愛祖國,關愛家人,做一個心理陽光,身體健康的孩子,開開心心的度過我們的童年。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端午節校園演講稿 篇15

各位師生:

大家好!

今年的5月28日是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裡,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有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希望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為棕子。

郭沫若評價屈原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發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香草美人傳統。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史上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集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為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聖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後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汙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上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裡,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