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畢業典禮致辭:校長們講過的故事

欄目: 畢業典禮發言稿 / 釋出於: / 人氣:2.57W

校長們偏愛科學家的故事

畢業典禮致辭:校長們講過的故事

“一個人應該有他的職業,也應該有他非職業的玩藝兒,可以叫做業餘活動。往往他的業餘活動比他的職業還更重要,因為一個人的成就怎樣,往往靠他怎樣利用閒暇時間。”

這句話是胡適說的,後來百歲老人周有光也說過類似的看法。看來“閒暇時間決定個人成就”的觀點,是很多學人的共識。

1932年,胡適也曾在北大的畢業典禮上,用一個故事講述了“閒暇決定論”。

“英國十九世紀有兩位哲人,密爾終身做東印度公司的祕書,然而他的業餘工作使他在哲學、科學、政治思想史上都佔有很高的位置;斯賓塞是一個測量工程師,然而他的業餘工作成為了前世紀晚期思想界的一個重鎮。

有了這種心愛的玩藝,你就算做六個鐘頭抹桌子工作也不會感覺煩悶了,因為你知道,抹了六個鐘頭的桌子之後,你可以回家做你的化學研究,或畫你的大幅山水,或寫你的小說戲曲,或繼續你的歷史考據,或做你的社會改革事業。你有了這種稱心如意的活動,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會煩悶了。

一個人用你的閒暇來打麻將,你也許就成了個賭徒;你用你的閒暇來做社會服務,你也許成了個社會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閒暇去研究歷史,你也許成了個史學家。你的閒暇往往定你的終身。”

這些話,當下的大學生也應有所感悟 。

很多校長都愛講科學家的故事。在今年的畢業典禮上,浙大校長林建華又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上世紀五十年代,兩個機構都在進行dna結構的研究:一個是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沃森和克里克,另一個是加州理工的鮑林。

鮑林教授是著名的化學和晶體學家,曾兩次獲諾貝爾獎,他對化學鍵有深刻的理解,從專業知識和對問題的理解上,鮑林是有利的。但雙螺旋關鍵的衍射實驗是在倫敦工作的弗蘭克林做出的,由於鮑林教授有專業知識,卻並不瞭解新的資訊,錯失了二十世紀一個最偉大的發現。

實際上,無論你從事何種職業,團隊精神、合作共享都是非常重要的。專業本領只是利用你自身的能量,只能提供一種機會,而合作共享將會給你帶來無限外在的能量,給予你更多的可能。

林建華講這個故事,是想告訴畢業生“學會合作”。統計顯示,超過2/3的諾貝爾獎是通過合作研究獲得的。

名人故事裡的人生道理

竺可楨於1936年至1949年期間,共擔任了XX年的國立浙江大學校長。1945年,在第18屆浙大畢業典禮上,竺可楨發表了這篇名為《大學生之責任》的演說:

“諸位來賓,同仁,同學:本屆畢業同學行將離母校。離開學校以前諸位受教育,國家每年要費一二十萬金一個人培植你們,離開學校以後,你們就得要為社會服務了。

在現代世界你們得認清三點:(一)知先後。(二)明公私。(三)辨是非。

科學家竺可楨是運用格言的高手,他還曾向畢業生們推薦過這樣一句話:“大學的目的,不在使學生得到麵包,而在使所得到的麵包味道更好。”這句話出自美國大文豪羅威爾氏。

為了強化這句格言,竺可楨先生也講了一個故事:

傳說八仙當中的呂洞賓,有一天從天界下凡來,要救度有緣的眾生。在半路上,呂洞賓看見有個少年坐在地上流淚,於是上前問道:“小朋友,你為什麼哭呢?遇到什麼困難了嗎?”

少年嘆了一口氣:“我母親臥病在床,家裡沒有錢請醫生來看病,我本來要出去做工賺錢的,可是母親又不能沒有人照顧!”

呂洞賓一聽,心裡很高興,難得世間還有這麼孝順的孩子。為了資助這個少年,呂洞賓使用法術,把路旁的一塊石頭變成了黃金,並交給了少年。沒想到,少年卻搖搖手,表示不要這塊黃金。

呂洞賓心裡更是歡喜欣慰,這少年竟然還是一個不貪戀黃金的君子。“你為什麼不要黃金?這足夠讓你們母子幾年不愁衣食了呀!”呂洞賓問。

“你給我的黃金,總有用完時候,我要你的金手指,以後只要我需要錢,手指隨意一指,遍地就是黃金。”少年一臉貪鄙。

呂洞賓聽了以後,感嘆一聲,飄然遠去。

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永遠沒有盡頭。這個故事,小時候都聽過。但送給大學生,別有一番味道。

中國計量學院校長林建忠在今年畢業典禮上講了一個鄭板橋的故事:

“當年鄭板橋從江蘇興化老家來到蘇州,在城東桃花巷的東頭開了畫室,而在西頭也有一個畫室,主人是擅長畫梅花的呂子敬。鄭板橋到了蘇州後只畫蘭竹、禽鳥、蟲魚,就是不畫梅花,有人要他畫梅花,他都介紹到西頭的呂子敬畫室,如此一來呂子敬更加得意,揚言蘇州城裡他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這話傳到鄭板橋耳裡,鄭板橋一笑了之。

三年後,鄭板橋離開蘇州,臨走時大家前來相送,呂子敬也來了。鄭板橋當場酣暢淋漓地畫了一幅梅花贈與呂子敬。呂子敬一看,驚得目瞪口呆地說道,鄭兄之所以不畫梅花,原來為的是給小弟我一口飯吃啊,慚愧,慚愧。”

林建忠冀望大學畢業生要“大氣”。在有形和無形資源都短缺的社會,對待資源要有一個明智、淡定的姿態。

普通人的故事更能引發共鳴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孫其信在今年的畢業典禮上,跟畢業生分享了三段視訊,每段視訊都是一個故事。其中一個是XX年中國最美鄉村教師——馬背上的校長徐德光的故事。普通人的故事更能引發學生們的共鳴。

貴州省遵義市金鼎山鎮扇子林教學點校長徐德光,賣掉家裡的兩頭豬和糧食,建立了扇子林教學點,用一年時間親手為孩子們砍出一條上學的路,用兩匹白馬馱回孩子們學習用的書,用近40年的艱辛努力托起山區孩子們的求學夢。

孫其信認為,信仰是一種偉大的精神,在多元開放的時代,我們依然需要堅定的信仰。

在今年畢業典禮上,華南農業大學校長陳曉陽也不多不少講了三個普通人的故事。

兩匹馬各拉一輛大車,前面的一匹賣力,於是主人把後車上的貨物挪到前車。後馬對前馬說:“你辛苦吧,越是努力幹,人家越是折磨你。”回家後主人想:“既然只用一匹馬就能拉車,我養兩匹幹什麼?”於是把那匹懶馬殺了。認真是立身做人的基礎,一個人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事事按規矩辦,待人接物誠實守信,就能夠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一個受人尊重的人。反之,將被別人拋棄。

接著,他又講了這樣一則佛家故事:一個小和尚每天的任務是撞鐘,他能按時撞鐘;但半年下來寺廟的住持卻不太滿意,將他調到後院劈柴挑水。小和尚很不服氣地問:“我撞的鐘難道不準時嗎?不響亮嗎?”老和尚耐心地告訴他:“你撞的鐘雖然很準時,也很響亮,但鐘聲空泛、疲軟,沒有感召力。鐘聲是要喚醒沉迷的眾生的,而我卻沒有聽到這樣的聲音。”小和尚不過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而已,並沒有一顆“喚醒眾生”的心。這個故事說明一個道理:按章辦事是做人的原則,也是做事的底線,但要幹得出色,還必須用心。

第三個故事是這樣的。一個木匠要退休,老闆讓他離開前再蓋一棟房子。木匠沒有用心,很快就應付蓋好了。落成時老闆突然把鑰匙交給木匠:“這是給你蓋的房子,是我送給你的禮物。”木匠又驚訝,又羞愧。如果早知道房子是送給自己的,肯定會精心打造。要以主人翁的態度去工作,也就是說要像幹自己的事情一樣去工作,好人必有好報。

聽完校友故事,有種“熱血沸騰”的感覺

山東大學校長徐顯明由於在XX級新生的開學典禮上,為新生講述山大的故事,而被學生稱為“講故事的人”。

在同一屆學生的畢業典禮上,徐校長延續了講故事的風格,分別講述了身殘志堅的檢察官校友馬俊欣,將勤奮視為第一品格、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之一薛其坤,擁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領袖寧高寧,以及信念堅定、不畏迷信的“中國雷達之父”束星北的故事,告誡畢業生要做一個有“德性”的人,並希望畢業生們為自己提供第五個故事的素材,成為下一個故事的主人公。

不少畢業生表示,聽完徐顯明的故事,自己有種“熱血沸騰”的感覺,有那麼優秀的前輩,既有壓力也覺得很有動力。

除了山大之外,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多所大學的校長也在自己的畢業致辭中引用校友故事。

北大校長王恩哥在講述夢想的力量時,不僅引用為破解世紀難題“孿生素數猜想”做出里程碑式貢獻的張益唐校友的故事,告誡畢業生們“夢想就是那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是最寶貴的力量所在”,而且現身說法,向學生們講述了自己“711(早上7點到辦公室,晚上11點下班離開)”的“搬磚”生涯,引發有同感的理工科畢業生們一陣陣掌聲。

北航校長懷進鵬通過與學生一起分享 “中國帆船環球航行第一人”郭川、航母艦載機研製現場總指揮羅陽以及北京打工子弟學校校長燕兆時三位校友的故事,共同分享擔當、成長和自信。北航的畢業生在微博上寫道,校長的畢業演講沒有文科院校的高調與譁眾,多了理工人的質樸與踏實,聽起來更像是前輩對後來人的諄諄教誨,真摯感人。

校友的故事不僅被大學校長用來當作榜樣激勵畢業生,也被用來作為警示教訓。

南開大學校長龔克在今年研究生畢業典禮上說,最近有一名我國金融界頗被看好的年輕領軍人物,因為觸犯了法律遭到了處分。多年前他在南開獲得了碩士學位。

毫無疑問,他的問題不是專業能力不足,而是價值觀上出了問題。龔克藉此告誡同學:學位證不是保險帶,要使自己的人生不脫軌翻車,最最要緊的是堅持一個“公”字。堅守“公”的價值追求,就是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價值觀,就是以公眾利益為重的價值觀。他希望畢業生們為學的要守“學德”,經商的要守“商德”,從政的要守“政德”,要守住關乎身家性命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