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校長們在畢業典禮上講過的故事

欄目: 畢業典禮發言稿 / 釋出於: / 人氣:1.2W

1.“根叔”和“告別”傷痛

校長們在畢業典禮上講過的故事

學生們親切稱為“根叔”的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在去年題為“告別”的畢業典禮致辭上講述的故事也是國家的傷痛往事:的確,人生其實是在不斷地告別。國中後我才告別飢餓,文革中我告別了雄心壯志;長大了告別了一些豪言壯語,不再去想解放“世界上還沒解放的三分之二的人民”;及至而立、不惑之年,我又告別“凡是”……那都是一些酣暢淋漓的告別。

話鋒一轉,他提醒學子,雖然人生在不斷地告別,但有些東西是不能告別的。

是的,親情是不能告別的,學習是不能告別的,改革與開放是不能告別的。

2.林建華和鮑林的遺憾

想必這是一個傳統:浙江大學校長都愛講故事。在今年的畢業典禮上,現任浙大校長林建華又講了一個故事。

上世紀50年代,兩個機構都在進行dna結構的研究:一個是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沃森和克里克,另一個是加州理工的鮑林。鮑林教授是著名的化學和晶體學家,曾兩次獲諾貝爾獎,從專業知識上鮑林佔優勢。但雙螺旋關鍵的衍射實驗是在倫敦工作的弗蘭克林做出的,由於鮑林教授並不瞭解這些資訊,所以錯失了20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之一。

林建華講這個故事,是想告訴畢業生“學會合作”。統計顯示,超過2/3的諾貝爾獎是通過合作研究獲得的,無論你從事何種職業,團隊精神、合作共享都非常重要。

3.孫其信和最美鄉村教師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孫其信,在今年的畢業典禮上,跟畢業生分享了三段視訊,每段視訊都是一個故事。其中一個是XX年中國最美鄉村教師——馬背上的校長徐德光的故事。

貴州省遵義市金鼎山鎮扇子林教學點校長徐德光,賣掉家裡的兩頭豬和糧食,建立扇子林教學點,用一年時間親手為孩子們砍出一條上學的路,用兩匹白馬馱回孩子們學習用的書,用近40年的艱辛努力托起山區孩子們的求學夢。

孫其信認為,信仰是一種偉大的精神,在多元開放的時代,我們依然需要堅定的信仰。

4.陳曉陽和退休木匠

孫其信校長一次講三個故事,華南農業大學校長陳曉陽在今年畢業典禮上,不多不少也講了三個,下面摘錄兩個——

兩匹馬各拉一輛大車,前面的一匹賣力,於是主人把後車上的貨物挪到前車。後馬對前馬說:“你辛苦吧,越是努力幹,人家越是折磨你。”回家後主人想:“既然只用一匹馬就能拉車,我養兩匹幹什麼?”於是把那匹懶馬殺了。

一個木匠要退休,老闆讓他離開前再蓋一棟房子。木匠沒有用心,很快就應付蓋好了。落成時老闆突然把鑰匙交給木匠:“這是給你蓋的房子,是我送給你的禮物”。木匠又驚訝,又羞愧。如果早知道房子是送給自己的,肯定會精心打造。

陳曉陽藉故事提醒畢業生:認真是一種態度,有什麼樣的態度就會有什麼樣的回報。

5.林建忠和鄭板橋畫梅

中國計量學院校長林建忠在畢業典禮上講過一個鄭板橋的故事:

當年鄭板橋從江蘇興化老家來到蘇州,在城東桃花巷的東頭開了畫室,而在西頭也有一個畫室,主人是擅長畫梅花的呂子敬。鄭板橋到了蘇州後只畫蘭竹、禽鳥、蟲魚,就是不畫梅花,有人要他畫梅花,他都介紹到西頭的呂子敬畫室,如此一來呂子敬更加得意,揚言蘇州城裡他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這話傳到鄭板橋耳裡,鄭板橋一笑了之。三年後,鄭板橋離開蘇州,臨走時大家前來相送,呂子敬也來了。鄭板橋當場酣暢淋漓地畫了一幅梅花贈與呂子敬。呂子敬一看,驚得目瞪口呆地說道,鄭兄之所以不畫梅花,原來為的是給小弟我一口飯吃啊,慚愧,慚愧。

林建忠勸諫大學畢業生要“大氣”。在有形和無形資源都短缺的社會,對待資源要有一個明智、淡定的姿態。

6.胡適的“閒暇決定論”

“一個人應該有他的職業,也應該有他非職業的玩藝兒,可以叫做業餘活動。往往他的業餘活動比他的職業還更重要,因為一個人成就怎樣,往往靠他怎樣利用他的閒暇時間。”

這句話也是胡適說的,後來百歲老人周有光也說過類似的看法。看來“閒暇時間決定個人成就”的觀點,是很多學人的共識。為了論證這個觀點,胡適繼續講故事——

英國十九世紀的兩個哲人,密爾終身做東印度公司的祕書,然而他的業餘工作使他在哲學上,經濟學上,政治思想史上都佔一個很高的位置;斯賓塞是一個測量工程師,然而他的業餘工作使他成為前世紀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個重鎮。

胡適認為,有了這種心愛的玩藝,你就做六個鐘頭抹桌子工作也不會感覺煩悶了,因為你知道,抹了六個鐘的桌子之後,你可以回家做你的化學研究,或畫完你的大幅山水……

這段話,想必對當下大學畢業生們也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7.竺可楨和金手指

科學家竺可楨是運用格言的高手,在擔任浙江大學校長期間,他跟畢業生推薦過一句話:“大學的目的,不在使學生得到麵包,而在使所得到的麵包味道更好。”這句話出自“美國大文豪羅威爾氏”。

為了強化這句格言,竺可楨先生也講了一個故事:

中國古時有一個人求神仙心切,遍走名山大川。呂純陽發慈悲,知道他誠心,想送給他一點金錢寶貝,向他說,我的指頭能指石為金,你想要什麼都可以變出來,你想要什麼?這個求仙的人說,不要金錢寶貝,要呂純陽的手指。

這個故事,小時候都聽過。但送給大學生,別有另一番味道。

8.傅斯年和“性品教育”

校慶是大學的另一個重要集會場合,1945年代理過北大校長,1949年後出任臺大校長的傅斯年,1年後死在校長崗位上。

在臺大第四次校慶時,他發表演講說不許把大學作為任何學術以外的目的的工具,“如果問辦大學是為什麼?我要說:辦大學為的是學術,為的是青年,為的是中國和世界的文化,這中間不包括工具主義,所以大學才有它的自尊性。這中間是專求真理,不包括利用大學作為人擠人的工具。”

他死後,胡適予以很高評價,“他做臺大校長的時候,就說過‘一個理想的大學,應該辦平淡無奇的教育’。他有兩句話,第一句是‘自己健康起來’。就是生活改善,加強功課,同時給以正當的娛樂。第二句是‘性品教育’。就是人品、人格的教育,就是‘對人對物能立其誠’、‘不扯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