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有關規則的演講稿(通用19篇)

欄目: 精選演講稿 / 釋出於: / 人氣:2.32W

有關規則的演講稿 篇1

初次接觸《第子規》,認為和兒時背的《三字經》一樣,不過是兒童的啟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為然。聽完某位名家的幸福人生講座之後,才知道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寶典,淺顯易懂的文字蘊卻含著做人的真理,不僅對於教育少年兒童,對於我們成年人如何經營我們的幸福人生,和諧的家庭有著重要的意義。

有關規則的演講稿(通用19篇)

所謂“弟子”就是學生,活到老,學到老,做聖人的學生。“規”是什麼意思?就是規範、道理,做人應盡的道理,做人應盡的規範。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繩,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在過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們現代人又有幾人能知曉呢?父親早年讀過幾年私塾,對我們的教育是嚴而寬,用餐時長輩不上桌,晚輩絕不可以動筷子,“長者先,幼者後”,有好吃的長輩先嚐。

所以,在我們的人生理念中,長輩就是太陽,我們是星星,永遠圍繞著太陽轉。父親老家在農村,生活非常貧困,爺爺奶奶生病時,母親把家中所有的積蓄和每月工資,全部拿出來給老人治病,而父母只好借債過日子。父母從沒有刻意要求我們姐弟孝順他們,而我們如今對父母都很孝順,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對孩子來說是刻骨銘心的。

早年雖然讀過《三字經》、《道德經》,但讀而不知其意,聽了幸福人生講座以後,才恍然大悟,《弟子規》是十善的細化,是孔孟之學和大乘佛法的契合點。儒家講的“仁”與佛家講的“慈”是息息相通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來檢驗約束自己的言行。

然而五戒十善比較概括,具體運用到生活中有點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惡卻不能覺察,時常因為工作忙碌而忽視了別人的感受,話說出口不是很柔和,“怡無色,柔無聲”沒有做到,和同事討論問題,意見不統一,語調會不知不覺就提高了八度,“言語忍,忿自泯”沒有落實,學習《弟子規》後才發覺自己的缺點竟然有這麼多。

除了前面的兩條,自認為還算及格外,其餘每一條都有很多的不足,試想,如果時光倒退220xx年,當我們面對無邪而知禮的孩童,該是怎樣的汗顏。

有關弟子規的演講稿2

《弟子規》是根據《三字經》編寫的。其中的禮儀規範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才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像畫畫,讓沒有繪畫基礎的孩子發揮想象創作是不會創作出一幅優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憑著自己的意願任意胡為,那他不會被別人接受,他的人生不會快樂。

我也沒有接受過正規傳統文化教育,在學習了弟子規後,我就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古老地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真心希望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我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助每一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算起來,真正意義上接觸傳統文化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其實,這麼算也不見得正確,因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個人都隨時受到傳統文化

相關文章:

這句話,我是感受越來越深。一種思想理念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幾千年,這裡的人民哪裡還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呢?雖然傳統文化在近代屢遭浩劫,她還是在中國大地上有很強的生命力。

在我看來,《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特別是在行動方面做了規範。所謂弟子規的規,也就是規範的意思。本來這本書是作為兒童啟蒙讀物的,大約和《三字經》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們現在的人,普遍缺乏這種教育,所以現在學習這本經典也是恰當的。特別是當今,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籲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建立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學習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有關規則的演講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在這綠色的春天裡,我們學校開展了“我讀書,我快樂”的活動,在這期間,我認真的讀了《弟子規》。

這本書是古代大臣至聖先師孔子所寫,裡面主要是教人怎麼孝順父母、友愛兄弟、講信用……但在這360句中,最令我感悟最深的還要數這句:讀書法,有三道。心眼口,信皆要。這句話的基本意思是:讀書時,有三個到:心到,口到,眼到。即心要記,眼要看,口要讀;這三者缺一不可。

但我的實際行動跟著一比,簡直是天然之別,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我每次讀書或做作業,我都做不到心到,口到,眼到,這點讓我的內心非常的慚愧!每次我做作業,都不專心。不是玩筆,就是看窗外的風景。

深深印在我腦海裡的還要數那一次:二年級時,數學老師中午給我們佈置了15題基本計算題讓我們回家做。我一到家,準備開始做時,一開始下定了決心,開始還不到五秒就忘得一乾二淨,就像《哆啦A夢》裡的野比大雄一樣!

我才做了4題就已經開始不耐煩了,於是我就在題目上稀里嘩啦地隨便寫了幾下,就蓋上本子了。誰知下午批改出來後就前面認真做的4道題是對的,其他全是錯的,就因為這事,被老師批評了好久。

我想,只有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這樣才會專心把一件事做得完美無缺!

有關規則的演講稿 篇3

《弟子規》使我懂得了許多許多。它讓我變得懂禮貌,學會禮讓;它使我懂得尊敬長輩,關心長輩;它使我們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它使我們懂得以理服人,不強詞奪理……不信,你看……

夏天一個炎熱的下午,我和媽媽坐公交車去公園玩。公交車上,人十分多。我和媽媽好不容易才擠景區找到了兩個位置。我慶幸自己運氣好。剛坐下沒多久,只見一位孕婦阿姨滿臉大汗地挺著個大肚子艱地上了車。忽然我腦子裡想到《弟子規》中說:“長著立,幼吾坐,長著坐,命乃坐。”阿姨年紀比我大,又挺著大肚子,肯定十分累。對,我應該讓個座。於是,我站起來對阿姨說:“阿姨,這個位置你坐吧!”說著我就坐到了媽媽那邊去了。阿姨見我如此客氣懂禮貌,連聲道謝。她剛想坐下來,另一位剛上車的阿姨眼疾手快,“咯噔”坐下,把位置搶走了。孕婦阿姨看了那搶位的阿姨一眼,皺了眉頭,挪開了,我和媽媽見此情景,不約而同的站了起來,請那位孕婦阿姨坐下。

我真想不通:連小孩懂得的道理,有的大人卻不懂。像這樣的大人們,真應該好好讀讀《弟子規》了。

原本我對家人的身體總是不知道怎樣去關心,自從我讀了《弟子規》以後,可不一樣了。《弟子規》裡說:“親有疾,及請醫,晝夜侍,不肯離。”

這次,奶奶到我家來玩,沒想到他老人家感冒了,只見奶奶面色憔悴,無精打采,四肢無力,連吃飯的胃口都沒有了。這下我可忙了:端起杯子倒來一杯開水,學者媽媽平時給我吹涼開水的樣子,撅起小嘴吹了幾下,感覺不燙了,遞奶奶喝,接著又送藥給奶奶吃。晚上,還給奶奶端熱水泡腳。第二天,奶奶氣色好多了。從此以後,奶奶逢人便誇:“我的孫女可真會關心照顧老人。”

以前,別人說我是小刺蝟,見誰就刺誰,現在大家都說我是有愛心的小貓,見誰就舔誰。大家都誇我懂禮貌得多了,懂事多了,自理能力強多了。這一切都歸功於《弟子規》。《弟子規》指導我們健康成長,它真是我的良師益友。我們要多讀《弟子規》,讓我們更瞭解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有關規則的演講稿 篇4

“弟子規,聖人訓。守孝悌,次謹信……”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就教我背誦《弟子規》。那時,我並不明白其中的意思,我就拍著小手、晃著小腦袋,很快就背熟了一字一句。一有空,媽媽總是用淺顯話一句一句解釋給我聽。

“父母呼,應勿緩”這是我最熟悉的一句了。有一次,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書,突然,從廚房傳來媽媽的聲音“知驍,快來吃飯!”我隨口說:“哦!過一會兒。”媽媽說:“不行,菜都涼了,快點!”在媽媽的話語中,我聽出了她的著急。我想:“父母呼,應勿緩”這不正是告訴我們父母叫的時候,不能慢吞吞。難道我連這也做不到?想到這,我連忙放下手中的書,飛奔到廚房。

還有“對飲食,勿揀擇”這句我也記得很清楚。今天吃飯時,我又挑食了,“我不吃!我不喜歡吃菜!”我說。媽媽說“選單營養可豐富了,快吃!”“不!我不喜歡吃菜,一點兒味道也沒有,真難吃!”我依然不吃菜。“你想想,吃菜對身體有好處。對飲食,勿揀擇,就是告訴我們,吃飯的時候,不要挑食,要不然會營養不良。”我低下頭,慚愧地說:“媽媽,讀書真有用,我以後再也不挑食了。”

《弟子規》還幫過我一回呢!那一次,外婆來我家做客,到了吃晚飯的時候,我想起了《弟子規》中的一句,“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我對外婆說:“外婆,您先坐。”外婆坐下來說:“乖寶貝,你也坐吧!”“謝謝外婆!”我說著也坐下來,外婆說:“真懂事!”我聽了心裡樂滋滋的。讀書真有用啊!

讀了《弟子規》我還懂了:“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父母所喜愛的,儘可能去滿足,而父母所討厭的,要謹慎地去除。“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和長輩交談時,聲音要放低,可如果聽不見,也不合適……

如今我已經上四年級了,書架上的“好夥伴”也多了,那本《弟子規》已不是我的“學話本”了,它成了我的良師益友,讓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學好課堂知識的同時,多讀一些經典作品,對我們是非常有益的,難道不是嗎?

有關規則的演講稿 篇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國學經典弟子規》。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閱讀《弟子規》,真正瞭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非淺。以下是我閱讀此書後的點滴體會。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現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我的兄弟姊妹較多,經常不顧及父母的感受,因為一些小問題而爭執,在一旁的父母看見了,多難過呀。現在自己既為人子女,又為人父母,該做些什麼呢?

一方面,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為孩子的母親,應正確引導子女誦讀《弟子規》,讓他們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諦,潛移默化,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為日後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作為父母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對書中提到的“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意。”這幾句話,感觸最深,亦是受益非淺的。因為這幾點也是我在學習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時領導佈置做的工作,總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後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馬馬虎虎的。有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但沒有記錄下來,深入研究或查閱資料,而且也沒有虛心向別人請教,含糊了事。這兩種錯誤都是我經常犯的,這樣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領導批評。在讀過了《弟子規》後,我終於明白了我的缺點所在,若今後能按照它上面所說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會更上一層樓。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今後,我還會深入內心地反覆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這樣既可打造健康、和諧社會,也可提升自己的修養,何樂而不為?

有關規則的演講稿 篇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在中國好多人聽說過《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但是很少有人提起《弟子規》,前者更加註重於文化教育,但是《弟子規》才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結晶,教會了人們如何做人做事。在清代《弟子規》是作為國學課的啟蒙課本的,因為一個人只有先學會了如何做人才可能成為人才,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弟子規》篇幅不長,全文共計1080字,三字一句,一共五個部分。具體列出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廚師、接物、求學應該有的禮儀和規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到尊敬父母長輩,對兄弟姐妹一定要團結友愛,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言行舉止要小心謹慎,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講信用,講仁義,講道德,換而言之就是做人一定要厚道。和大眾相處時一定要平等博愛,學會換位思考,須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遇到有人德的人呢,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學習是一件崇高偉大的事情不應該有那麼多的想法。一個人只有掌握了文化和技能才能真正的立足於社會,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也是社會優勝劣汰的法則。

有關規則的演講稿 篇7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弟子規》。

今天,在老師的指導下又把《弟子規》拿出來認真地讀了一遍,原來《弟子規》是中國傳統聖賢教育的書籍,它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的思想道德理念傳承給我們。使我們懂得了什麼叫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儉節約,寬容大量,什麼是親情,友情等等……

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氣。有一次,媽媽把飯做好以後放到桌子上,喊我吃飯,我被精彩的電視劇迷住了,沒有答應。媽媽一而再再而三的喊我吃飯,我不耐煩的回答:“你們去吃嘛,我一會再來,喊我幹什麼嘛。”媽媽說:“飯快涼了,快點來吃吧!”我還是等電視劇完了之後才到飯桌上去吃飯。還有一次,媽媽正在廚房裡幹活,叫我幫她把地掃一掃。我根本就沒有理她,只是在電腦上盡情的打遊戲。媽媽過了一會又喊了:“你把地掃了沒有啊?”我還是沒有聽見。媽媽生氣的說:“你這孩子,沒有聽見我叫你嗎!”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的入則孝,我很後悔。尤其是有看見後面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說“父母叫我們,應該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辭偷懶。”反思我自己的行為,羞愧之心悠然而生。勇於承認錯誤是一種美德,現在,我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

《弟子規》是一面鏡子,我要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有關規則的演講稿 篇8

平時讀書總覺得書上內容跟生活沒有太大關係,但自從讀了《弟子規》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這本書教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裡面使我最感動的就是這一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叫我們的時候,我們要快不能慢。父母叫我們做什麼事情,不能偷懶。父母教導我們的時候,我們也要仔細地聽。父母批評我們的時候,我們要順從。

我想:做人不正要這樣嗎? 想到這裡,我就回憶起那件事。

在童年時期,我是一個很愛哭的孩子。有一次,我想用舌頭在冷冷的鐵桿上舔舔,那滋味很不錯,爸爸看見我在弄,馬上抱起我,叫我不要,會把舌頭弄流血的。我不聽,趁爸爸媽媽午休的時候又那麼做,我把舌頭的前半部分舔在鐵欄杆上,剎時覺得舌頭萬般疼痛,心想不好!我剛想縮回舌頭,可辦不到了,舌頭被凍在鐵欄杆上了,這時我急了,在那裡大哭,爸爸聽見了,拿起一杯熱水“噗”的一聲,澆在我舌頭附近的鐵欄杆上,冒出了一股熱氣。我把舌頭“摘”下來,弄得滿嘴是血,媽媽說:“小純,爸爸媽媽說過的話以後就要謹記在心了。”這件事都怪我不聽爸爸的話。

做人就是得這樣,聽父母的話,正所謂“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由此,我們也得孝敬父母,因為父母是我們的老師,教了我們許多道理,關心,照顧了我們一輩子。讓我們也關心他們一點,尊敬他們一點,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回報父母的這份情。

《弟子規》這本書我現在還經常拿出來翻讀,它一直鞭策著我。

有關規則的演講稿 篇9

尊敬的各位領導、教練、老師,親愛的各位同學們大家好:

我是九年級一班的x,在此我很榮幸能夠代表六棟樓來和同學們分享學習弟子規後的心得,以及感受。

《弟子規》原名為《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淑敏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以五個部分而成,分為五個部分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而成,並正式改名為《弟子規》

《弟子規》於20xx年2月進入校園,至今已快一年了,相信同學們對《弟子規》也有自己的感想,我認為“弟子”就是學生,父母的孩子;從廣義上來講,“弟子規”就是每一個人,“規”就是規範、道理。自從弟子規入校以後,學校少了隨手亂扔垃圾的人多了主動揀起垃圾的人;學校少了講粗言爛語的人,多了尊師愛幼的人。我認為《弟子規》要從小做起,從孝做起。這是我接觸弟子規以來最深的感觸。孝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良傳統美德,所以我們要一直傳承下去。在中國,父母無時無刻不再關心自己的孩子。我的父母老是這麼說:“好好讀書、好好吃飯、出門小心一點兒、不要感冒了——”但是他們去從來不讓我擔心他們的身體;每次他們總是重複著那句話——我們不用你擔心,你把自己照顧好就行了。我清楚地知道,我無法也不可能讓父母為我放下心來,因為我無論我有多聽話,或是有多麼快樂,我永遠都是他們的兒子,永遠都是他們心中最難割捨的、長不大的、不懂事的孩子。

除了行孝之外還要泛愛眾,論語中有句話是:“欲人愛己,必先愛人。”由此可見泛愛眾的重要性。

除了要泛愛眾之外,還要以“信為先”這裡就給我們的老師、教練和同學們敲了個警鐘。比方說教練、老師答應或承諾學生說你要做什麼事,但是你去忘記去做了或者是沒有去做都會造成學生對你的不良印象。而同學們也要以信待人,如果你沒有信用,別人就會看不起你,你就會沒有朋友!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學好、學透徹《弟子規》,並落實到生活中去吧!他可以幫助我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敦厚善良的品性。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建設和諧校園、一起譜寫青春的樂章吧!!!!!!

有關規則的演講稿 篇10

《弟子規》是中國國學的瑰寶之一,它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成的,它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言語行為要誠實勤奮,小心謹慎。

我讀了《弟子規》感悟深刻,尤其是這幾句話讓我非常深刻“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的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過很久才答應;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去做,不要拖拉和偷懶;父母教育我們做人處世的道理,我們應該恭敬地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時要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生氣、傷心。

有一次,媽媽讓我去把課外老師留的書法作業寫了,我就沒寫,幹別的事去了,結果快到上課的時候我一陣狂補,沒有寫好,被老師訓了一通。今天我讀了《弟子規》上這幾句時,我不禁回想這件事。“父母命,行勿懶”正好和這件事呼應,而我沒有做到立刻去做父母交代的`事,以後要立刻去做。

我們國小生要聽父母的話,也要聽進去父母的批評,不要強詞奪理,更不要在父母面前撒謊,使父母生氣傷心。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要從聽父母的話開始。

像《弟子規》這樣博大精深的國學還有很多,我以後要多讀、多記、多實踐。

有關規則的演講稿 篇1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啟蒙經典之一《弟子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有的甚至都讀上百遍,可以倒背如流了。記得第一次深刻了解《弟子規》時是在父母大學網的有獎知識答題時。為了更好的參加活動,每天都更加認真去讀《弟子規》並且很好用心地去理解書中的第字每句,每讀一遍,自己對《弟子規》又加深了一遍理解,總之每多讀一遍,收穫都會多一點。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閱讀《弟子規》,真正瞭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非淺。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

有關規則的演講稿 篇12

我讀《弟子規》有一年多了,它指導著我成長,讓我有更多的知識以致於平常的生活和學習中,讓我受益匪淺。

《弟子規》中的每一個字都蘊藏著極其深刻的道理,使我受益匪淺。古人用簡單的1080個字繪出人生中131件事,每件事都蘊含著一個人生道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啊!父母生我養我,天天為我早出晚歸,不分日夜的奔波者,父母到了家裡一定是累了,我們為父母幹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務活,是應該的。我們應該盡心盡力的去為父母“服務”,因為父母給予我們不求回報的愛,我們這輩子也報答不了!

提起孝敬父母,我想我做的還不夠,每天放學回到家,爸爸勞累了一天,疲倦得不得了,而我卻因為作業而發著牢騷。“來,好兒子,給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疲憊的聲音又在我的耳邊縈繞,“沒時間,沒看見我正寫作業呢嗎?”我不耐煩的應對著。我錯了,爸爸累還不是為了我,為了這個家?我就算是毫不猶豫的去給爸爸按摩,也不足以爸爸對我的付出啊!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在人的一生難免會有犯錯的時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錯事的時候,總是要被媽媽說一遍。當然,我那不爭氣的淚珠,也隨之在眼角流落下來,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裡面生出不少埋怨。可是在讀完《弟子規》後,我知道了媽媽都是為了我好,為了我有一個好的未來。正如大人們整天嘮叨的,我們就像一棵小樹,不為它修枝剪葉,總也長不成一棵參天大樹。

今後,我一定要管好自己,自己心裡所想的,就要用心去做。《弟子規》裡所講得每一個道理,都給我帶來了啟示。“孝”悌“謹”“信”“愛”“仁”這六個大字,我將用一生去踐行。

有關規則的演講稿 篇1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是〈弟子規〉中餘力學文中的一段,它主要講了:

學習與實踐是不能分開的,學習必須建立在實踐之上。另外,讀書時,要全神貫注,注意力應高度集中,眼睛要緊盯著書,還要大聲朗讀,這樣才會提高讀書的效率。

合上書本,我們來談談我的理解:實踐和學習有著緊密的聯絡,如果光學習,那就是死讀書,不會將知識靈活應用,這就與紙上談兵沒什麼兩樣。我們知道:紙上談兵造成的後果是無法彌補的。但是,如果只實踐,不讀書,那隻能按自己的見解做事,不知別人有何經驗,教訓。因此,實踐和讀書必須兼備。

另外,我還有這樣一個讀書事例:以前。我讀書從來不整本整本地讀,通常只看八九頁,就扔到書櫃裡,看另一本書了。直到後來,我才知道,我這種讀書方法叫“殺書頭”,這樣很不好,不利於培養持之以恆的毅力。因此,我才改正了缺點,開始整本地精讀。

讀書可以增長智慧,增加知識。只要掌握方法,就可以收穫最佳的讀書效果。

有關規則的演講稿 篇14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弟子規》是古人留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它是我們生活的典範,讓我看了深有體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孔子用簡簡單單的1080個字描繪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著一個人生哲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啊,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整天為我們早出晚歸,不分日夜的奔波著,父母到了家裡一定是累了,我們為父母幹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務活,是應該的。我們應該盡心盡力的去為父母“服務”,因為爸爸媽媽給予我們不求回報的愛,我們這輩子必定還不完!

“百善孝為先。星期六晚上,我做完作業後,覺得沒事,就想幫勞累了一天的媽媽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的事。我走進屋子裡,看到媽媽的毛巾髒了,我連忙拿起它向水池走去。我先打了一盤乾淨的水,再加上一些開水,照媽媽洗衣服的樣子,把毛巾放在水裡浸泡幾分鐘,再在水裡倒上一點洗衣粉,用手使勁的搓,水裡立即起了許多小泡泡。我搓了幾遍,又用清水洗了幾遍,然後才晾在衣架上。我心裡非常高興。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難免會有犯錯誤的時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錯事的時候,總是要被媽媽說一通。當然,我那不爭氣的淚珠,也隨之在眼角流落下來,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裡早已生出了許多不滿於埋怨。可是在讀完《弟子規》後,我知道了媽媽都是為我好,為了我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正如大人們整天總嘮叨的,我們就像一個小樹,不為它修枝剪葉,總也長不成一棵正直的參天大樹。

弟子規所講述的每一個道理,都給我帶來了啟示。今後,我一定要將古人的教誨記在心裡,擁有“孝、悌、謹、信、愛、仁”這些好品德,做一個有禮貌的國小生。

有關規則的演講稿 篇1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我們的瑰寶——弟子規》。

我很欣喜的通過尚學路上圖書室這個平臺,讀了我們的國學經典《弟子規》,從這本書中我受到了許多啟發。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讓我感到十分慚愧。記得有一次,媽媽在染頭,不小心染膏進眼睛裡了,喊我幫忙。我卻只顧玩電腦,很久才慢吞吞地應答。害得媽媽的眼睛得了眼病,打了好多天的點滴。現在想起來,我實在是太不應該了。要知道,媽媽頭上那一絲絲銀髮是因我而生的。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做哥哥的要愛護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間能夠和睦相處,對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知道了這些以後,每次我有好吃的和好玩的東西,我都會惦記給我的小表弟留一部分的,從不一個人享用。家裡人都我誇我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媽媽也一直以我為榮。在和表弟相處的時候,我還學會了寬容別人,學會了體諒父母。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清晨要早起,晚上要遲睡。人的一生很短暫,轉眼間從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個人都要珍惜此時的寶貴時光。我們所知道的魯迅先生,一生都在與時間賽跑。他在課桌上刻的“早”字至今還印在我的腦海中。地球上最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經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要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就是我的座右銘,所以我會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個和時間賽跑的人。

“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業無變。”出門要告訴父母一聲,回來要通報一聲,以免父母掛念。平時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選定的職業或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輕易改變。以前我去哪裡玩,都不告訴父母,回來的時候也不聲不響的。自從我知道了這句話後,決心改掉這個壞毛病,做一個讓父母放心的好孩子。

還有一件事對我的觸動也很大。和我一起學琴的鄰居家的姐姐一開始對彈琴十分喜愛,而且她在音樂方面很有天賦。一個曲子幾天就能練完,有些曲子都不用老師指導,她就能自學彈下來,琴班老師非常喜歡她。可是在她媽媽給她買了一臺價格不菲的電子琴之後,她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再也沒有往日那股學琴熱情了,再後來她就乾脆放棄了,無論老師家長怎樣規勸,就是打動不了她的心思,老師也為她感到惋惜。我想:我一定要按照《弟子規》的要求去做,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決不輕易放棄!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對於食物,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偏食會營養不良。吃東西要適可而止,不要過量,過量會損傷脾胃。我有一個姐姐,她吃飯十分挑食,這個不吃,那個不吃,倒是天天小零食離不開她的嘴。每天不是吃可樂雞翅,就是吃方便麵或西紅柿。從來沒見她吃過一口青菜。一到冬天,感冒發燒天天伴她左右,身體也十分虛弱。雖然她是我的姐姐,比我大一歲,但是每當我們兩個人走在街上,大家都認為我是姐姐,她是妹妹。因為我個子比她高,身體比她結實。我一定要把《弟子規》這本書推薦給姐姐看,讓她和我一起健康成長。

我們班同學趁中午吃午飯時,總喜歡三個一群,五個一夥的結伴去買零食吃。尤其張悅同學特別喜歡吃油炸串,天天買炸串吃,常常吃得肚子溜溜圓,直打嗝。那天中午,我們又在有說有笑地吃飯。突然,只見張悅臉色蒼白,眉頭緊鎖,捂著肚子,還不時發出呻吟聲。同學們見狀,趕緊問她怎麼了。她結結巴巴地說:“我我肚子疼,哎呦哎呦。”幸虧老師及時把她送到醫院。醫生說她得的是急性胃腸炎,主要就是因為吃東西沒有節制,胃受不了,才得了這種病。為此張悅同學休息了半個多月,耽誤了很多課程。我們同學個個引以為戒,再也不敢暴飲暴食了。

對照《弟子規》,我每讀一句都能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啊!《弟子規》真是我的良師益友,和它朝夕相處,我就會成為一個既懂事又快樂的好孩子。

有關規則的演講稿 篇16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字文,讀《弟子規》有感作文。

”最近我讀了一本為<弟子規>,書中一個個孝敬父母,關心朋友的故事深深的迷住了我。

弟子規中有很多意味深長的故事,書中沒寫一段都會有一段註解,接著就是意味深長的故事,有教人尊敬師長的故事;有教人怎樣孝敬父母的故事;有教人改正自身缺點的故事……等等一些耐人尋味的故事。

下面我說兩個故事給大家聽聽吧。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勿行賴,國小五年級作文《讀《弟子規》有感作文》。

”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叫你,應該及時答應,不要拖;父母要求你做的事,要認真去做,不要拖拉偷懶。

這一句話有兩個因孝敬父母而千古留名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叫做孝心感天。

話說古時候,有一個叫王祥的人,他的生母很早就死了,他爸爸又給他找了一個後媽,王祥的後媽對他很不好,一天,她的繼母想吃魚,可現在是大雪紛飛的冬天,於是,他跑到滿是冰的湖面上打了一個洞,忽然,兩條小鯉魚從冰洞中竄了出來,直接跳入了他的網中。

之後繼母為了刁難他,又說想吃烤熟的黃雀,王祥立馬抓了一隻烤熟給他後媽吃,可他後媽吃完還想吃,,王祥又拿著網子出去了,剛一出門一大堆黃雀飛入了王祥的網子,鄉親們紛紛議論,說:孝心感天啊! 第二個故事:有一個叫孟宗的人,她的母親生了一場大病,非常可憐,經過醫生檢查之後發現沒病,原來是想吃竹筍了冰天凍地的冬天哪裡有竹筍,孟宗急得大哭,眼淚滴在地上,一棵棵竹筍從土中鑽出,孟宗的孝心感天動地了啊!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字文……”

有關規則的演講稿 篇17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品味經典,完善人生》。

有這樣一本書,字字珠璣,讀來讓人有醍醐灌頂的猛醒;有這樣一種文化,是幾千年民族智慧的結晶;有這樣一種真理,放之四海而皆準;有這樣一種教育,它能授之以漁,讓你終身受益。

這就是經典。

一直以來,我對祖國的傳統文化情有獨鍾。在教學中也一直滲透著經典的閱讀。新學期伊始,響應“國學經典閱讀進校園”的號召,我校閱讀經典的活動也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這讓我欣喜不已。《弟子規》集傳統文化教育思想之精華,是聖賢學問的根基,是聖賢的智慧經驗,是人立身處世的根本。能完整系統的學習經典,是學生之幸、老師之幸、學校之幸、民族之幸。

作為一個具有多重身份的人,我自認為是父母身邊的好女兒,是孩子心中的好媽媽,是學生眼裡的好老師。當一遍遍誦讀著朗朗上口的《弟子規》,一次次聆聽聖人的諄諄教誨時,我才明白自己離聖賢之道有多麼遙遠,多麼需要自我完善。真的很幸運在35歲時能重新審視自己,找到了做人的根本。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因其淺顯易懂、音韻諧美、知識豐贍,適宜孩童記誦,是童蒙養正、規範言行的上佳讀物。本應在孩子幼小心性非常純潔的時候給予《弟子規》的教育。而現在我面對的是十五六歲的中學生,一些孩子已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隨地吐痰、亂扔紙屑,他們不以為然;打架鬥毆、衣著怪異,他們當成時尚。“現在的孩子真難管”,成了目前家長和老師共同的心聲。我決定要盡力給他們補回這堂課,用《弟子規》來規範學生的言行,提升他們的道德水平,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我首先強調了學習《弟子規》的重要意義,讓學生思想上有一個概括的認識。然後結合《弟子規》的內容深入淺出的講解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學習上應恪守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為了讓學生易於背誦,我引經據典,用名人軼事或故事使其形象化。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古人的言論與思想有些已不合時宜,為了讓學生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經典,我古今對比,理論聯絡實際。如《弟子規》中“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這幾句,我就給學生講了古代黃香孝敬父母的故事,又聯絡今天,讓學生說一說利用什麼方式孝敬父母,使父母能冬溫夏凊。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冬天給父母預備好電熱毯、電暖寶,夏天提前給父母開啟電扇或空調。這樣,孩子們不僅吸取了《弟子規》的精華,還知道了如何孝敬父母,做到了知行統一。

八年級二班有一個女同學叫陳佳,整天無精打采,一副很落寞的樣子。我曾經問過她原因,她說同學們都不喜歡她,甚至沒人願意和她同桌。我進行了開導並讓她從自身找找原因,但她一直自我感覺良好。課堂上,當我們學到“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時,突然好幾個同學同時指向陳佳,並大聲嚷著,你就是“倘掩飾,增一辜”。我很驚詫,班上從來都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而且矛頭指向了一個女生。我平息了同學們的情緒,看了看滿臉無辜的陳佳,問到底怎麼回事。據同學們講,原來陳佳同學經常犯錯誤,但每次都死不認錯,還找理由為自己開脫,結果使班級榮譽受損。我終於明白同學們不喜歡她的原因了,我先批評了同學之間沒有互相幫助、和睦相處,沒有做到“兄道友,弟道恭”,又非常嚴肅的告訴陳佳這樣做的嚴重後果,如果小錯不改,鑄成大錯,就悔之晚矣。“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相信你會吸取教訓,向著聖賢邁進,成為一個受人喜歡的人。此後,她果然發生了很大變化,與同學們的關係變得融洽了,臉上也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學習《弟子規》一段時間後,學生的精神面貌大為改觀。出口成髒的少了,講文明用語的多了;遇到師長扭頭就跑的少了,主動行禮問好的多了;上課不聽講的少了,認真學習的多了;各種禮儀也變得規範了。許多家長也高興地反映孩子乖巧懂事了,不僅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而且在待人接物時也變得彬彬有禮、落落大方了。

看著這些可喜的變化,我感到特別的欣慰,心底由衷地感謝《弟子規》,它不僅規範了學生的行為習慣,也讓我受到了洗禮,沐浴在古聖先哲的智慧裡,我的心靈變得更加純淨;受到傳統文化的滋養,我的內心變得更加豐富。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將義無反顧的弘揚傳統文化,時刻讓《弟子規》成為自己和學生的行動指南,在聖人的教誨中不斷完善人生。

有關規則的演講稿 篇18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晚上好,我是來自模具101班的黃升思,下面我演講的題目是;學習《弟子規》,感受傳統文化經典。

我喜歡讀《弟子規》“弟子規”,顧名思義,就是學生的規範。它是中華民族幾百年來的禮儀精髓,是文明的靈魂,是學生文化的瑰寶。學《弟子規》做文明人。

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使我受益非淺。《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面對它我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中國是具有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知恩圖報,尊老愛幼,待人誠懇……這些優良的傳統從古至今都為人所熟知,家喻戶曉;翻開《弟子規》一讀,就彷彿置身於文明的氛圍當中,置身於做人的倫理大道當中。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行孝是為人子女的本分,但我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實孝,卻不曾注重細小。而《弟子規》恰恰就告訴我們行孝必須從細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時之念想。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只有心存感恩之心,才能完善自己,感動別人。

在古代《弟子規》是做人的準則,在當代仍然影響著更多的人,他教育我們如何做人處事。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質。人生百態,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歸宿,才是照耀心靈永恆的陽光!

學習了《弟子規》,被它所蘊藏的深厚內涵而打動,此時我才明白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的真正原因;因為我們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有著優良的文化傳統!造就了一代代優秀的中華兒女。

《弟子規》是根據《三字經》編寫的。其中的禮儀規範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才會長得茂盛。做人,也是一樣,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就像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一定的時間了。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誦讀並牢記《弟子規》吧!我深信,學習《弟子規》,不僅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會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

有關規則的演講稿 篇19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謹慎做事,從小事開始!》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這便是《弟子規》的第四部分《謹》。它三字一句,文字淺顯,朗朗上口,好讀易記。從中可以讓我們學到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

那麼,作為一名七年級新生,有那些事情是需要謹記於心的呢?弟子規中說:”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是呀,時光匆匆,為人子,早上就要儘量早起,晚上就要晚點睡覺,因為人生的歲月很有限,光陰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轉眼就是老年人了,因此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寶貴時光。趁現在精力旺盛,要一鼓作氣,多讀書,多瞭解中國的文化傳統,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才。

西漢時期的匡衡就是這樣一個珍惜時間的人。想必大家都聽說過鑿壁借光的故事吧!匡衡是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小的時候家境貧寒,但它為了讀書。就鑿通了鄰居家的牆,藉著射過來的一縷微弱的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後來不負重望,在大馬司史高的推薦下,被漢元帝封為郎中,遷博士。這是一件多麼光榮的事情呀!由此可見,珍惜時間是多麼地重要。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說的真對,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齊清潔,不在衣服的昂貴華麗,而且我們都是學生,穿衣不用太過花俏,要依著自己的身份穿。學校要求全天日地穿校服,那麼每天早晨出門前,我們是否應該檢查一下:紅領巾是否帶歪?校徽是否扣上?清清爽爽地出門,每天才會擁有一個愉悅的好心情。

將《弟子規》的要求熟記於心,我們就從身邊的點滴小事開始做起!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