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有關國學經典的演講稿(精選15篇)

欄目: 精選演講稿 / 釋出於: / 人氣:2.92K

有關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篇1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讀國學經典,品中華文化”。

有關國學經典的演講稿(精選15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著中華文化的精神。神州大地上,國學文化已傳承了千年!何為國學?是司馬遷熟悉華夏文明,留下了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遍嘗百草,用自己的親身體驗造福於後人的《本草綱目》?還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國學,不就是那經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澱嗎?在浩瀚的國學寶庫中,《弟子規》無疑是一朵奇葩。《弟子規》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範。它是儒家的基礎,人性的基礎。

《弟子規》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教以應該怎樣待人處世。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廢經廢倫,治安敗壞之根白;貪嗔痴慢,人心墮落之原因,皆在誤根本為枝末,認枝末為根本,為求解決問題,反倒製造問題。欲致天下太平,須從根本著手。圖挽犯罪狂瀾,唯有明倫教孝。君子唯有務本,本務邦國自寧。《弟子規》這本書,正是從根本出發,明倫教孝,務其根本。《弟子規》沒做到,學習別的經典就很難得到真智慧!類似《弟子規》這樣的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更是炎黃子孫奮鬥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還記得精忠報國的岳飛,力抗金兵,保家衛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誦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民族氣概。還記得一代梟雄曹操,東臨碣石,釃酒臨江,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鬚髮,仍舊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懷好歌。還記得亂世漂泊的李清照,將國家之恨紡成染柳煙濃,吹梅笛怨的哀愁,縱然席捲西風,瘦比黃花,仍舊吟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東江。”的豪言壯語!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裡,激起遙遠的絕響!國學的經典,華美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華夏文化,肩負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謝謝!

有關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篇2

各位領導,同事:

大家好!

今天我有幸站在這裡為大家分享國學經典,感到無上榮耀!

大家知道,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粹,是老祖宗千百年留下來的精神食糧,我們應該珍愛它,把它應用到生活中方方面面,而不應該拋棄它,讓它趨於消亡。這裡,我給大家分享的是《弟子規》裡面的“泛愛眾”篇。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這句話是說,人,不分高低貴賤貧富,不論是何身份,也不論貢獻大小,都需要他人關愛,也都應該去關愛他人。只要是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都需要關愛。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同一個地球上,這就是是緣分,因此應該互相關愛。要愛那些給過你關愛的人,同時也要愛那些給你造成某種傷害的人。

人們有了愛,家庭才會和睦,種族才會消除紛爭,世界才會消除戰亂。

試想一下,我們平時工作中,如果真誠地、充滿愛心地對待每一項工作,對待每一位來訪的群眾,我們的工作就不會感到勞累,不會因為多幹些、少幹些,報酬少點、多點而怨天憂人;也不會因為群眾找的多,事情多,而感到麻煩;更不會故意怠慢群眾,傷害群眾的感情,激化幹群矛盾,給我們的工作造成很大的被動

我們會從工作中找到快樂,增長才智,從待人接物中提高自己判斷處理事務的能力。我們將在全鎮開展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工作,內容就是所有村內有關公益事業,只要符合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範圍,我們都要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去操作它。這項工作內容多、時間長、意義重大。村幹部要從受益群眾中籌資籌勞,做一些符合大多數群眾利益的公益性建設,包村幹部要指導監督村幹部落實這項工作,這就是考驗鎮村幹部能力的時候了。

如果我們心中有愛,把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就會產生許多有益於群眾的想法。選擇哪些投資少、見效快,能讓群眾直接受益、儘快收益的專案,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廣大群眾能不積極相應,把事情做快做好嗎?我們的幹部積極為群眾做事,群眾能不愛戴你嗎?村裡還會出現不和諧、不安定嗎?

有一句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願我們大家獻出我們的愛心,揮灑在世界萬物之中,讓我們的事業更加美好!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有關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篇3

大家好,我是來自某年某班的某某某,今天由我來為大家演講。

珍惜,這個主題,是我第二遍講了,但這對於我們來說也是很重要的。為人子,早上要儘量早起,晚上要晚點睡覺,因為人生的歲月很有限,光陰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轉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寶貴的時光。

講到這裡,大家一定能猜出我今天給大家帶來的話語了吧。沒錯,就是“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在今天和明天之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趁你還有精神的時候,學習迅速辦事。”這句話是歌德說的。他說的'沒錯,如果我們不珍惜時光,就浪費了我們生命中的大好時光,所以我們要珍惜時光,讓每一分每一秒都有著她的價值。

最後請大家跟我一起念一遍“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謝謝大家!

下面一篇是適合大人的:

各位老師、同學大家下午好!

非常有幸,今天能在這個講臺上和大家一起談談,我心中的國學。

所謂國學,從字面上理解,指我國傳統的學術文化,包括哲學、歷史學、考古學、文學等。對於我來說,國學一直是以文學的形式紮根在心底,從為萌發的種子,到後來的發芽,抽枝,長葉,終成了一朵在神州大地上翩躚起舞的文學奇葩。

其實從文字在倉頡手中誕生的那一刻起,文學便註定要以無限的魅力,支撐起一個民族的脊樑。請留心看看,在斑駁歲月的甲骨上,在風塵歷史的竹片裡,在絢爛千年的錦帛中,處處記錄著文學的美麗容顏。

國學之根——《詩經》

詩經如彼岸花,即使無法摘取,也一直存活於心。其中,一句爛熟於耳的“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寫愛情,算是到了某種極致,至今,甚少言語能出其右。想想在幾千年前,便有如此絕妙的語句,單從這一點看,就可看出,國學一詞背後,是以深厚的文化為底蘊形成的。

但詩經並不會因此而同想象中那般疏遠而不可的親近,其實它只是民歌。只不過,在我們渡河的時候,被無聲地遺忘在另一個時代,當我們想起,返身去尋找時,它已經沒入歷史的河流之中。於是現在大家漸漸習慣於唱“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而但忘了“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對於詩經,我們用詩的清雅去尋找,用經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許是我們前世的前世,我們心底曾經響過的聲音。我們曾一起吟誦的歌謠。

詩經三百,不過是前生無邪的記憶。

國學之莖——唐詩

漢唐,中國民族五千年裡最輝煌的歲月,它遺留下的風韻灑入我們的血液裡,像金子一樣熠熠生輝。

唐朝是我國古典詩詞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在所有的古代的文學體裁中,興許是我們最熟悉的。很小的時候,我們的父母或老師就一字一句教予我們“床前明月、春眠不覺曉。”但當時也只是學得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殊不知,唐詩也有它的美麗與哀愁。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的《山居秋暝》。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清幽明淨的自然美,宛若一縷清風,滲入心扉。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的《月下獨酌》。月和酒,一直是李白的最愛,可兩者都蘊含孤獨,不得志,愁悶之意。前一句“獨”,後一句“孤”,李白在塵世中活得無可奈何,唯一可以陪伴左右的,只是影子,單薄且虛妄。

不同的詩人,會有不同的人生經歷,筆下詩句的情感也會迥然不同。而唐詩,也正因此變的瑰麗多彩。

國學之枝——宋詞

宋詞從唐詩發展而來,汲取了《詩經》《楚辭》的營養,一直到現在,仍陶冶著人們的情操。

柳永、李清照、晏殊用柔婉的文筆,細密的心思,寫盡人性感情中委婉哀愁的一面。《雨霖鈴》中的一句“多情自古傷離別”在秋風蕭瑟時,柳永將自己的真實情感用文字表達得如此悽婉動人。而晏殊用“夕陽西下幾時回”的慨問道對美好景物的留戀。反之,蘇軾、辛棄疾的氣魄便如虹,慷慨的高昂之呼叫一句“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便能震撼住人心。

宋詞無疑是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枚巨鑽,它是一座芬芳的大花園,有傲骨佇立的梅,有嬌豔依人的杜鵑,更不缺大氣豐村的牡丹,如此千姿百態,奼紫嫣紅的花兒趕趟兒開,怎可能不多彩絢爛呢?

國學之葉——元曲

元曲給我的印象一直以來都是十分獨特的,所以它才有資格與唐詩宋詞鼎足並舉。

馬致遠是我最愛的戲曲家之一,也是元代最優秀的散曲家。他的《天淨沙。秋思》或許許多同學都熟知。一個人,僅用二十八個字,就能把秋意那樣清晰地描摹出來,下筆又是那樣淺淡。且“不著一字,盡顯風流。”成就了一種蕭瑟、蒼涼的馬致遠意境。當夕陽西下,馬致遠還是那個遠在天涯的斷腸人……

從馬致遠一人,影射出元代作曲家水平之高超。一方面,元曲繼承了詩詞的清麗婉轉;一方面,元代社會使讀書人位於“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極為奪目的戰鬥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緒。這些均是元曲用葆其藝術魅力。

國學之花——文學

我心中的國學,是古代文學這株攝人心魂的美麗花朵。從清雅的詩經。到瑰麗的唐詩宋詞,纏綿的元曲,無一不詮釋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大家也許都讀過中國的四大名著,那就更應能深體會到古代的文學的吸引力,且不言水滸紅樓的忠義與酸辛,但是三國裡曲折的情節,令人驚歎的韜略,就是如此引人入勝。何等華麗的辭藻,也難以形容其藝術程度之高。

因此,古代文學無疑是中國國學中猶唯突出的傳統學術文化。它罩著迷離唯美的光環,溢位清淡純粹的芬芳,卻又不失歷史沉香的氣息,即使在世界上,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最後,願我心中的國學能如沖天的火焰,點燃越來越多龍之傳人的瞳孔!

謝謝大家。

有關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篇4

提起國學經典,我首先會想到《論語》,想必這在我眼中一定是國學經典中的經典了。在我二三年級的時候就開始接觸這部經典了。我在一開始非常厭煩,覺得這些看不懂、理解不了,這本《論語》就在我的書櫃上躺了好久。當我五年級的時候,學校規定要去背論語,我才燃起了讀這本經典的火苗。起初,那些反反覆覆的語句使我感到無趣,也是盲目的去讀背,總是過幾天就忘。我父親告訴我只要了解了他的含義,背下來就簡單多了。我開始去網上查閱關於這本《論語》由來,瞭解了這本書的歷史。後來,我喜歡上這本書了,它告訴了我很多。

《論語》流傳了兩千多年,是一本以記錄春秋時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言行為主的彙編,同時也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之一。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這部論語就能讓我們如此受用終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複習了呢?這一句話就讓我學習到了很多,比如說每天反省自己所做的,有沒有和同學好好相處啊,有沒有認真上課,有沒有每天覆習啊。在讀《論語》以前,這些我都還真沒想過,總覺得好像虛度光陰了一樣。

孔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意思是一國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一個男子漢,他的志向是不能強迫改變的。這就告訴了我,做人一定要有個理想,活著就是要為這個理想而奮鬥,要堅持不懈地去實現它,直到達到為止。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對於學習,知道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趣的人。這句就告訴我要以學習為樂趣,這樣培養學習的樂趣就能學的更多,領悟到更多。對知識的學習感興趣,就會變被動為主動,以學習為樂事,在快樂中學習,既能提高學習的效率,還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樣學到的才能夠靈活地運用。

國學經典,來源於我們中國古時候的文學家,他們是偉大的',能帶來這些流傳千古,又讓我們受益無窮的經典。

有關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篇5

親愛的同學們:

青春山大,古風流韻。傳統文化就像一陣春風,吹過這個青春而富有內涵的校園。一個有魅力的校園同樣需要充滿魅力的傳統文化的滋養。瞭解傳統文化,提高自身修養;弘揚傳統文化,美麗情滿中華!

國學,興起於二十世紀初,而大盛於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尋根"熱,九十年代"國學"熱再次欣起遂至今,無不是今人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與正視。於今而言,則正是對傳統文化在今日中國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一百年來一直在討論國學的問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討論?人們為什麼會這樣關注?當中國在現代化程序中落後了,人們認為是傳統文化作怪;當政治獨立、經濟發展達到一定程度時,人們開始文化反思;當經濟全球化開始、強勢文化藉著現代技術的迅速傳播的時候,人們也出現了反思和尋根。百年來的討論說明了什麼呢?

北京大學樓宇烈教授認為,所有的國學討論,歸根到底都是東西文化的交流,是在現代化的程序當中思考如何正確對待本國已有的文化傳統,如何建設具有本國、本民族特色的現代化國家。

我們發揚傳統精華,發掘我校青年學生的青春活力,向山大“為天下儲人才,為國家圖富強”的辦學宗旨進軍。當然,更重要的是調動大家的積極性,為中華文化的復興略進綿薄之力,並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使國學隨青春飛揚!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在春風中招展的豔幟為我們帶來的不僅是蓬勃的朝氣,更是新時代青年學子對祖國千年文明的敬重與對傳統精華的承接。“苟日新,日日新”,踏著青春的步伐,呼吸朝露的清爽,讓我們共聚一堂,為我們的文化放歌!

縱橫五千年,琅琅晨讀聲。侃侃把古談,風清雲高淡。

身負天下志,晨興吟沐澤。執手問古今,無畏青年人!

我們是年輕的鬥士,是時代的弄潮兒,風尖浪口磨不掉我們的鬥志,起起伏伏摔不掉我們的勇氣。以史為鑑,以古為鏡,國學,今天我們誦讀,明天我們傳揚!在晨光中沐浴古典文化的獨特魅力,在偉人聖哲的教誨中提升個人素質。小至修身,大至治天下,在這裡既有經世致用又有達觀練達,既有平凡人的生活又有聖哲的狡黠思辨,讓你不由得陷入其中欲罷不能。

我們的進步代表和宣揚的文化卻是千年積澱的精華,凝結著睿智的光芒。有生動活潑的生活場景,有慷慨激昂的政治觀點。在晨光熹微中漫步在古人的思維之中,你會發現原來這裡別有一番洞天:經世治國之道,至理名言正以一種俯瞰的態度讓你感悟到生命的意義。是放浪形骸之外,還是鬱結在冥想中?收穫一種感悟,收穫一種心態。

有關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篇6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每當聽見這熟悉的聲音,我便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那凝集這古代人民的智慧與心血的著作——《詩經》。

《詩經》是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它與《禮記》、《尚書》、《周易》、《春秋》齊名為五經。相傳,這本書是由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而來的。最初被稱為“詩”或“詩三百”,到了西漢時期才被尊稱為儒家經典。《詩經》分為了《風》,《雅》,《頌》三類。《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為了《大—雅》和《小雅》;《頌》則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在古人純真而混亂的年代,《詩經》是他們內心深處的安寧。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古人的愛情故事使我難眠,他們發誓白頭偕老,永不分離。直到現在,還有許多男女,願意為了這份愛的誓約而等待或守候。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如此有韻味的句子,如此漫長的等待,是什麼,使得這個女子能夠每天等待著,即使毫無希望?你我心知肚明。歲月無情人有情,花若凋零相依存。古人的思念之情,全都抒發了出來,寄託在詩裡。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一首不長的小詩,我卻懂得了許多。這首詩的意思與投桃報李不同:別人回報他的東西要比拿到的東西的價值高得多。這體現了古人的高尚的情感和品質,表現了對於他人給自己的一份情感的珍視。但同時,這也和我們現代人對他人的態度——忽視和冷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們也應該反思一下,為什麼古人都可以做到的事,而我們有高科技,卻不能像古人一樣投桃報李呢?難道真的是“技術先進了,人心卻冷了”嗎?

古人有許多我們所不具備的品質與情懷,他們大都把自己的情感抒發在詩裡,正因為如此,我才這麼喜歡《詩經》,喜歡那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喜歡那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也許不只有《詩經》裡有流露出古人的真情,但我卻唯獨喜歡《詩經》,它就是我眼中的國學經典。

有關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篇7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的演講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

的文化源遠流長,在繼承發揚文化的同時,應有所創新,不一定要照搬舊俗。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都擁有著中華文化的。

國學是我們民族的脊樑,聖人賦予我們無限的智慧,還有那博大的胸襟,為我們塑造一個博大巨集偉的國學殿堂。

國學中《三字經》不但講了治國的大道理,還告訴我們做人要守住內心的那份靈境。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說的就是這種道理,保持內心世界的靈境,是一種修養,一種智慧,一種境界,也是成就事業獲得幸福快樂的必要條件。只有內心靈境的人,才能在這繁瑣複雜的世介面前,看得更深,看得更遠,才能使自己的思維閃爍出智慧的光輝,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加透徹,更加完整。所以,我自己總有一種渴望,希望有一天我們每個人可以感悟國學中的奧祕,希望我們可以支援國學,讓中華兒女們共同撐起名族的脊樑。

我們從國學中的沒一個故事中可以得到很多啟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氣、勇氣固然重要,但是,博愛的力量是無可取代的,只有用博愛的心去感化所有人,傳遞給人們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孔子的儒家傳遞的是人生一種智慧,他的不僅影響到他的學生,即使是一個社會物質文明極大繁榮,也同樣享受著儒家的薰陶,只有正真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那份恬靜而又安寧的心境。

國學經典是最大的財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支柱,是炎黃子孫力量的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照射在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自強不息的鬥志。國學傳承這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也同樣存在這愛,有人想問我,愛的力量有多大,愛,可以感化一個人,不僅要學會愛人,還要愛自己,只要將那份真誠的愛融入到世界裡,那麼世界將會變得更加溫馨,所謂的愛自己就是要珍惜自己,一個連自己都不愛的人,何來去愛別人,也許你的愛在別人面前是廉價的,所以要想得到愛,必須自愛,自重,將那份愛傳承下去。

三字經中有太多知識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生大智慧,我很慶幸能學到這門課程,也遇到這位優秀的國學老師,因為國學那哲理深深的吸引了我,因為從這充滿濃厚書香中,我可以感受到我們學校淳樸的學風,濃厚的文化蘊涵,可以讓我們在智慧的光芒照射下,真正體會正氣傲然的存在,讓我們的人生有所價值。

希崇尚國學,熱愛國學,讓人生因國學而更加精彩,品味人生,國學因融入我們90後的學生而無比輝煌!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有關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篇8

尊敬的:

《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孔子的這種態度同時也影響著他的學生,他最喜歡的一個學生顏回,他曾經誇獎這個學生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即使一個社會物質文明極大的繁榮,享受著這種文明成果的現代人仍然存在複雜的心靈困惑。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那份恬靜和安寧的心境。

孔夫子關於學習的態度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麼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後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很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於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於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擇其善者而從之……"。

《論語》裡有太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生大智慧。我慶幸是潤新的濃濃書香浸潤了我。讓我深深感到來到潤新是幸運的,因為有國學經典的薰陶;來到潤新是幸福的,因為潤新校園充滿了濃濃的書香。我知道學習任何經典,先人的經驗最終只有一個真諦,就是使我們的生命在這些智慧光芒的照射下,提高效率,縮短歷程,使我們儘早建立一個君子仁愛情懷,真正建立起來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

謝謝大家!

有關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篇9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我是xx級1班的學生樑思雨,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國學經典品味中華文化》。

本學期,我們學校將開展“國學潤育”的活動。同學們,你可知道,國學究竟是什麼呢?國學,顧名思義,是之學,中華之學。國學是四書五經,是二十四史,是唐詩宋詞,是紅樓夢和三國,是老莊,是數不盡的古代文獻,我想,對我們而言,國學不單是一門學問,不單單是那些發黃的典籍,散佚的曲譜,破損的壁畫,不單單是的一切傳統學術文化的總和,更是我們血液中的文化基因,是文化的態度與,是中華民族使命的擔當與傳承,它,就是的和靈魂……我們中學生學習國學,就是要學習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傳承的民族。

所以,同學們,讓我們以最大的熱情走近國學的殿堂吧。

走近國學,它將會給我們做人的準則。儒家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道家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周化蝶,那又是何等讓人讚歎的人物為一、超越生死的境界。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諸葛亮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蘇武堅守民族氣節。還有屈原、司馬遷、杜甫、劉禹錫、蘇軾、蒲松齡、曹雪芹、魯迅……許多仁人志士都表現出傲岸的節操,表現出高風亮節。千百年以前,古人就已經告訴我們——淡化自己,包容萬物。不會偏執一己之見,放縱一己之情,就不會陷入世俗的誘惑,不會牽絆於個人的得失,這樣的人能包容萬物,也就享受了人生最大的美好。

無論怎樣發展,現代社會始終是以“德、智、體、美、勞”來衡量一個人的行為準則,德為重,智於其後。所以同學們,當我們追求“個性”的時候,別忘了古仁人告訴我們的做人準則。所以,當我們與同學鬧了彆扭,別忘了多想想對方也並非有意為之;當我們在享受父母做的可口飯菜時,別忘了古訓“百善孝為先”;當我們想高聲攀談時,別忘了公共場合本應井然有序,不得喧譁……

心中有他人,你就會有誠信;心中有祖國,你就會有責任感……泛愛萬物,心繫天下,這才是人生真正的享受。這就是國學傳承給我們的做人準則。

走近國學,它將會教給我們做人的智慧。

《禮記》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讓我明白了個人進步和國家發展都離不開創新。 “言寡尤,行寡悔。”讓我明白了說話不要多抱怨,做事就能少悔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當我們讀到聖人也感慨光陰似水時,我們普通人也就更應該加倍珍惜時間了。這些古人的智慧,將會幫助我們快節奏的現代生活有更高的效率。

走近國學,也就走進了中華所有兒女共同的世界。

同學們,一個民族要想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文化。當我們千百個同學走近國學,就是千百個國人在嘗試著扭轉長久以來對民族文化的陌生和疏離,就是千百個國人在共同實現人的文化認同。國學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和靈魂,不論大陸,還是香港、澳門、中國臺灣都擁有同一部歷史,同一種文化,同一種語言,同一種文字。我們的傳統文化是連線華人世界的文化之橋,心靈之橋,血脈之橋。走近國學,也就走進了中華兒女共同的世界。

同學們,在快節奏生活中,我們雖不足以精通國學,但卻完全可以用國學來養心。養一顆忠孝之心,養一顆赤誠之心,養一顆大愛之心,養一顆淡然之心,養一顆智慧之心。讓我們多讀讀國學,從古典文化中汲取營養,體味體味古人的智慧,也許,你的人生將開啟一扇全新的窗。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有關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篇10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下午好!

非常有幸,今天能在這個講臺上和大家一起談談,我心中的國學。

所謂國學,從字面上理解,指我國傳統的學術文化,包括哲學,歷史學,考古學,文學等。對於我來說,國學一直是以文學的形式紮根在心底,從為萌發的種子,到後來的發芽,抽枝,長葉,終成了一朵在神州大地上翩躚起舞的文學奇葩。

《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孔子的這種態度同時也影響著他的學生,他最喜歡的一個學生顏回,他曾經誇獎這個學生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即使一個社會物質文明極大的繁榮,享受著這種文明成果的現代人仍然存在複雜的心靈困惑。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那份恬靜和安寧的心境。

其實從文字在倉頡手中誕生的那一刻起,文學便註定要以無限的魅力,支撐起一個民族的脊樑。請留心看看,在斑駁歲月的甲骨上,在風塵歷史的竹片裡,在絢爛千年的錦帛中,處處記錄著文學的美麗容顏。

國學之根——《詩經》詩經如彼岸花,即使無法摘取,也一直存活於心。其中,一句爛熟於耳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寫愛情,算是到了某種極致,至今,甚少言語能出其右。想想在幾千年前,便有如此絕妙的語句,單從這一點看,就可看出,國學一詞背後,是以深厚的文化為底蘊形成的。但詩經並不會因此而同想象中那般疏遠而不可親近,其實它只是民歌。只不過,在我們渡河的時候,被無聲地遺忘在另一個時代,當我們想起,返身去尋找時,它已經沒入歷史的河流之中。於是現在大家漸漸習慣於唱"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而但忘了"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對於詩經,我們用詩的清雅去尋找,用經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許是我們前世的前世,我們心底曾經響過的聲音。我們曾一起吟誦的歌謠。

詩經三百,不過是前生無邪的記憶。

有關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篇11

尊敬的: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著中華文化的精神。於是,千百年中國傲立於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群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嶽的脊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辛稼軒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神州大地上,國學文化傳承千年。何為國學?是司馬遷熟悉華夏文明,留下了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遍嘗百草,用自己的親身體驗造福於後人的《本草綱目》?還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何為國學?不就是經那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澱嗎?

《弟子規》是人們的生活規範,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範,做到與經典同行為友。《弟子規》是儒家的基礎,人性的基礎。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0xx年)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並改名《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廢經廢倫,治安敗壞根由。貪瞋痴慢,人心墮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須從根本著手。圖挽犯罪狂瀾,唯有明倫教孝。誤根本為枝末,認枝末為根本。為求解決問題,反倒製造問題。君子唯有務本,本務邦國自寧。俗雲:「教兒初孩,教婦初來」,兒童天性未染汙前,善言易入;先入為主,及其長而不易變;故人之善心、信心,須在幼小時培養;凡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時,即當教以讀誦經典,以培養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曉以因果報應之理,敦倫盡分之道;若幼小時不教,待其長大,則習性已成,無能為力矣!三字經曰:「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教之道,貴以專。」,而非博與雜;故一部經典,宜讀誦百至千遍,蘇東坡雲:「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現在教學,壞在博與雜,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學生讀經、定力之培養,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賢明父母師長,深體斯旨;此乃中華文化之命脈所繫,中華子孫能否長享太平之關鍵,有慧眼者,當見於此。

幾百年來,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一直堅信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時(0~13歲),記憶力非常好,應該把前輩的人生經驗、生活智慧記憶下來,牢牢地背記,並爛熟於心中。儘管此時他還不理解其深刻含義,但是先記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時機再反芻一樣,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理解能力也在成長,到了一定年齡自然醞釀發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領悟。如果在孩子在記憶、記憶力強的時候,不給他一些經典的東西儲存到腦子裡,沒有“厚積”,怎麼能“薄發”呢?怎麼能融會貫通、觸類旁通呢?《弟子規》這本書,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於《三字經》。“弟子”是指一切聖賢人的弟子,“規”“夫見”意思是大丈夫的見解。所以是每個人,每一個學習聖賢經典,效仿聖賢的人都應該學的。《弟子規》沒做到,學習別的經典就很難得到真智慧。《弟子規》共360句(1080字),概述簡介,以精練的語言對兒童進行早期啟蒙教育,灌輸儒家文化的精髓。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是炎黃子孫奮鬥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還記得精忠報國的岳飛,力抗金兵,保家衛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誦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民族氣概!

還記得一代梟雄曹操,東臨碣石,釃酒臨江,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鬚髮,仍舊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懷好歌!

還記得亂世漂泊的李清照,將國家之恨紡成染柳煙濃,吹梅笛怨的哀愁,縱然簾卷西風,瘦比黃花,仍舊吟出“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言壯語!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裡,激起遙遠的絕響!

國學的經典,華夏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謝謝大家!

有關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篇1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的題目是:《弘揚國學經典品味中華文化》。

天地造化,日月精華,孕育了神州的山河大地;廣土眾民,鍾靈毓秀,創造了燦爛的五千年文化。在悠長的歷史長河中,名佳賦,燦若星河,大浪淘沙,留下一部又一部閃爍著光輝和深遠智慧的章,這些經典已經成為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寶藏。

《論語》字字珠璣,教我們如何做謙謙君子;《弟子規》諄諄教誨,教我們學修身齊家;“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告訴我們怎樣做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告訴我們如何尊老愛幼;“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告訴我們懂得怎樣感恩。一經典美文,一句句哲理結晶,不僅能讓我們享受閱讀的快樂,還能讓我們悟出做人的道理,從而提高人格品位,提升境界。

經典中包涵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強烈社會責任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抱負;“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意志和胸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

今天下午,我們學校將要在報告廳舉行豐子愷學校國學月的啟動儀式。同學們,請大家積極響應我們的倡議,積極投身到經典書籍的誦讀活動中來吧!讓我們行動起來,與經典同行,以聖賢為師,誦讀經典美文,塑造金色童年!

謝謝大家!

有關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篇13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路國小的到我們學校來傳經送寶,感悟經典、誦讀經典國學,首先,請用熱烈的掌聲對他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感謝!

一本好書,可以帶人遨遊書的海洋,在書的城堡中自由飛翔。今天,我們在此鄭重舉行“經典誦讀國學書香”主題研討會,旨在通過誦讀經典,拓展師生的經典閱讀範圍,培養師生對文學的興趣愛好,不斷提高師生的人文素養,激發師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陶冶師生的情操和審美情趣,全面提高師生的整體素質。

經典是傳統的具有權威性的著作,是直探人性本源的東西,經典誦讀就好比是站在巨人的肩上,讀後心情會更寬廣,眼界會更深遠。弘揚國學,可以改良社會不良風氣;弘揚國學,可以強化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弘揚國學,可以提升人民的道德素質;弘揚國學,可以提升生活品質。

相信本次“經典誦讀國學書香”研討會,有了路國小的啟發引領,一定能夠有效提高我縣師生對經典國學的領悟能力和應用能力。

最後,讓我們在一次用熱烈的掌聲對路國小的給予我們師生的幫助表示衷心的感謝。

有關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篇14

敬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五年級的郭子文,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讀國學經典,揚民族文化》。

國學經典是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紐帶,是炎黃子孫奮鬥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帶著一種神聖的朝拜,我翻開了遼海出版社出版的《國學經典》這本書。正如本書作者說:“國學是傳統文化的精髓,對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影響較大,對於傳承文明,增強民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著重要影響極大,對於傳承文明對於傳承文明,增強民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著重要作用”。讀了這本書之後,更讓我覺得的國學,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和靈魂,是連線炎黃子孫的血脈之橋,心靈之橋。

李毓秀的《弟子覎》,使我們生活的典範教導我們為人處事的覎範,他告訴我們很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言慎行,看見別人有了迚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對待,這時儒家的基礎,更是我們人行的基礎。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向我們展示了三國鼎立時的戰亂紛爭,有著呼風喚雨和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的諸葛亮;重情重義的關羽;剛正不阿的張飛;和漢代皇帝的後裔劉備守蜀國;還讓我們領略到一代梟雄曹操,他為實現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讓我們不得不對這位歷史有重要貢獻的政治家刮目相看,正所謂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矣!一句“江山如此多交,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道出了毛澤東所思所想,其情感之真摯、寓意之深進、哲理之精闢令人拍案叫絕,毛澤東是當代的國學經典,他的名字和他的光華,將會影響流傳幾代、幾十代以致久進......

回想這些,不光是我,我相信還有很多人心裡有個大問號,何為國學,何為經典?其實很簡單,不就是那經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財富,文化積澱嗎?國學源進流長,千年沉澱已形成“經史子集”四部,可謂恢弘壯闊,蔚為大觀,國學不僅是中華文史知識之大成,更是中華文明的承載者、推動者。中華國運日漸昌隆。國學的價值正走向迴歸!作為人,我們應該引以為傲,他是我們人的國粹,我們應該一起傳承國學經典,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讓這條巨龍,永進騰飛在世界的東方!

有關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篇15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傳承中華文粹大家好!我叫曹雨茜,是北社中心校五年級的學生。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粹》。今天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日子,我很高興能有這個機會和大家認識,因為上級和老師們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全民讀書、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濃厚氛圍,了多讀書、讀好書,養成良好閱讀習慣,拓寬中國小生的閱讀視野,提高中國小生的閱讀能力的大好機會—國學經典讀書活動。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旨在“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家園”。這樣的讀書活動讓我們有幸走進國學經典,讓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經典——《三字經》、《弟子規》、《大學》、《中庸》、《論語》、《增廣賢文》等有機會更深入地融入我們的生命,從而讓更多的人能更好地提升生命品質,特別是讓更多的同學能夠少時讀千年經典,長大做國家棟梁!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經典更是燦如星河,這些優秀的文化經典,凝聚了前賢的大智大慧,睿語哲思,濃縮了華夏五千年的精粹,感染薰陶了一代又一代龍的傳人,可以說是一份寶貴的財富。

中華文化經典是深入人心,影響深遠,永不貶值,千年不朽,世代流傳的原創性典籍,是中華民族文化精品、文化精華。此刻,我們誦讀這些章,猶如穿越時空的隧道,與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對話,瞭解歷史與文化走向,感受人性的關懷與生命的尊嚴,傳承文明,接續未來,以便我們走向更加豐盈有涯的人生。因此我們要讀書就一定要讀最好的書,最好的書是什麼呢?就是經典!比如說,先秦諸子中,我們可以從孔子那裡讀到一顆愛心,構建和諧;在孟子那裡讀到一股正氣,平治天下;在墨子那裡讀到一腔熱血,救助苦難;在韓非那裡讀到一雙冷眼,直麵人生;在老子那裡讀到生活辯證法;在莊子那裡讀到藝術人生觀;在荀子那裡讀到科學進取心——在孔、孟、墨、韓那裡,我們能讀到人生態度,在老子、莊子、荀子那裡能讀到人生智慧。歸根結底,我們為什麼要讀經典?就是因為能從經典中,讀人,讀人生,讀智慧,讀社會。多讀經典會涵養你的氣質,談吐舉止高雅文明,多讀經典可以打造你的底色,豐富你的人生內涵。國家興亡,你我有責,振興中華,任重道遠。期望我們通過誦讀經典幫助自己明確人生的志向。人生不可沒有志向,猶如天地不可沒有陽光。期望我們立大志,做大事,成大業!從而更好地報效祖國,創造更加幸福的人生。同學們,讓我們從國學經典中吸取營養,不斷加強自身修養,為將來建設國家打下堅實的道德基礎。習勞知感恩,實踐出真知,期勤學苦練,為成為一個“知行合一、內聖外王”的社會精英、國家棟梁而持續努力、發奮讀書!悠悠中華,浩浩文化,燦爛文明,光照華夏千秋千古華章,字字珠璣,錦繡,滋養北國小子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