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城區中心幼兒園家長會發言稿大綱

欄目: 家長會演講稿 / 釋出於: / 人氣:5.64K

今天來就是跟大家做一些分享。來之前請劉園長把家長朋友的主要的問題進行了梳理,基本上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關注智力開發,要求加強知識學習;二是部分孩子行為有些不同程度的問題;三是孩子情緒波動較大,不夠穩定。在後邊我會盡量的就我所知跟大家交流。

城區中心幼兒園家長會發言稿大綱

我下邊跟大家探討三個方面的常識。

孩子上幼兒園了,首先是學什麼怎麼學?然後是問什麼怎麼問?第三個是出了問題怎麼辦?最後我會提幾點建議。

一、學什麼怎麼學?

現在很多私立幼兒園應家長要求,紛紛開設英語班、珠心算、蒙氏班。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甚至連加連減,會寫儘量多的漢字等,有的幼兒園大班甚至還開設了國小一年級課程,程度越來越深。常常聽到一些幼兒的家長問老師:“老師,今天佈置的作業是什麼?”也時常聽到“我的孩子能背十幾首古詩呢!”“老師,我的孩子回家不愛寫作業,他只知道貪玩。”我們走進幼兒教育的課堂,看見的是像小學生一樣坐得端端正正的幼兒,桌上擺著的《語言》教材(此教材主要以識字為主)和作業本,黑板上打著“米”字格,格子裡還填滿了筆畫很多的漢字。

這樣做對不對?這是一種典型化的“幼兒教育國小化”的現象。據專家調查,提前教給孩子寫字、算過難的算術題等知識,這種優勢可保持一學期的2/3時間,可這種教育方法很不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導致孩子對學習語文的厭倦率高達35%,數學40%,帶來負面影響,非常嚴重。專家明確指出:不要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什麼意思?本來是幼兒園的孩子,作為幼兒教師,就應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全方位開展教育。上了國小一年級的課程,孩子上了一年級還要再學一遍,孩子的錯誤書寫、握筆、坐立姿勢、發音等習慣一旦養成,到了國小這些壞習慣很難改變,並且孩子也不願再去改變,對孩子今後的發展非常不利。其實國小老師對此也是咬牙切齒,你要麼不教要麼就教正確。three five

幼兒園上什麼課程?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每個領域都有自己的發展目標。

XX年7月頒佈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的目標:

1、樂意與人交談,講話禮貌;

2、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 (偷聽者)

3、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4、喜歡聽故事、看圖書; (看繪本)

5、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

學會剪剪貼貼 可別小看幼兒園裡那些讓孩子們剪剪貼貼的手工,這是最好的培養孩子創造力的方式。當孩子用剪刀、膠水、橡皮泥製作手工的時候,他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全都開動起來了。小女孩比男孩子更喜歡這些手工,她們的成熟度更高一點。專家指出,所有的小朋友都應該重視這樣的動手經歷,這樣孩子將來學習寫字會容易得多。

學會搭積木 有項研究相關數學結果。搭積木對於培養孩子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概念大有益處。搭積木過程中孩子學會了排序和分類。如果孩子想搭一個高塔,手頭又沒有長積木,他們會發現兩塊小積木拼起來可以變成一條長的。這就在無形中為孩子將來學習除法、分數和幾何打下了基礎。然而,就像小男孩不太喜歡手工課一樣,女孩子通常會忽略積木。

學會怎樣說故事 儘管目前許多學前兒童研究專家不主張孩子在幼兒園時期就開始認字,但是聽老師繪聲繪色地講故事,逐漸培養了孩子語言能力以及對書籍的愛好。孩子們還常常在老師要求下,或者在表演區裡同小夥伴合作表演老師講過的故事,扮演不同的角色。孩子漸漸學會了抓住故事的中心,知道說故事的時候怎樣開頭、發展、結尾,知道用什麼樣的詞彙,知道用什麼樣的節奏和語氣,知道用什麼樣的表情姿態來講述故事,語言能力就是在這樣的氛圍裡慢慢萌芽的。 繪本-注音讀本 以圖為主還是以字為主?

學習怎樣做學生 在許多爸爸媽媽看來,幼兒園裡孩子們很自由,可以在教室裡走來走去,自由選擇玩具和玩伴,這可是老師在為孩子們創造一個讓孩子自由融入集體的輕鬆氛圍呢。進了幼兒園,孩子學會了把玩好的玩具放回原處,學會了離開教室的時候,聽著老師的口令排隊,知道自己的座位在哪裡,什麼時候午餐,什麼時候午睡,什麼時候吃點心。學會了自控,知道老師講故事的時候,不可以隨便在教室裡走來走去,不可以隨意打斷老師。你是不是發現,孩子比在家裡聽媽媽講故事的時候乖多了?還有學習怎樣交朋友學習怎樣獨立做事等等都是幼兒園的學習課程。

幼兒園的活動形式是什麼樣的?《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綱要》還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這就說明了幼兒園開展活動的基本指導思想是“以人為本”,在符合幼兒身心發展和學習特點的前提下,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形式,從而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從《綱要》的總則內容來看,並沒有對“知識”(指國小階段的字、詞、句、段、篇等方面的知識)作出明確的質的要求,相反,就是淡化了這方面的要求。舉個例子跳繩、摺紙的技能。(工具價值)

幼兒時期是培養和形成一個人終身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幼兒教育以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和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為目的,所以懇請孩子的爸爸媽媽要“強化習慣養成,弱化知識的追求”。

二、問什麼?怎麼問?

我們來送孩子上幼兒園會問什麼?接孩子會問什麼?先說說怎樣跟孩子說話。

怎樣跟孩子說話

大人說話有時候孩子他不是真正能聽懂。比方說“認真點”,往往是針對學習、做事,而學習到底該怎麼進行,自己心裡並不太清楚。家長對孩子說“認真點”的時候,孩子常常會回答:“是,知道了。”而脾氣大點的孩子會說:“知道了,你煩不煩人啊。”其實孩子很多時候不知道。孩子大了知道怎麼實現“認真”,但是,往往在聽到“認真”二字後,心理上引起極大的厭惡和反感,明知道什麼是對的也不去做,這就是“逆反”心理的典型體現。

那到底怎麼說話呢?其實就是設身處地的瞭解孩子的需要、尊重孩子的感覺,把話說到孩子心裡,把自己的對他的尊重和愛表達出來!

具體說來一要清楚具體。二要指向孩子真實感受。三要無條件的接納孩子。舉例說明,請您仔細對比。

話要說得清楚具體,就說每天都做的“洗手”吧。

我們的家長通常往往只是不耐煩地對孩子說,你要認真地洗啊,不要馬虎啦之類的話;或者是打了香皂了嗎,洗手背了嗎之類支離破碎的問話,卻很少有人具體明確地指點孩子該如何作為,這是許多家長的通病。其實只需要父母對孩子耐心地做一次這樣的講解:首先你要把手溼透,然後用香皂在掌心打一打,再把香皂放回皁盒,兩隻手互相地搓一搓,當然還有手背、關節等處,如果指甲裡有黑泥,你可以再摳一摳,然後用水龍頭沖掉手上的泡沫,最後用手接點水把龍頭沖沖,關掉水龍頭。這麼簡單的一件事還用這麼複雜的說嘛,不如我幫他洗來的快呀。幫他是快,但是你要面對長久洗手的這樣那樣的問題。洗手就這麼簡單的一件事,的確需要說好一陣的,但是孩子聽了以後,就知道了怎麼做才算是洗手。

二要指向孩子真實感受。

您的孩子會背唐詩什麼的,來客人了,來背一個,人家就誇,自己就得意。“好,丫頭不錯。”這不是會說話。為什麼?孩子如果會,說明他具有這能力,她行,這屬於自我的內在積累,不是為了取悅別人。

不能孩子成長的力量放在取悅別人上,而在於自身的累積。我有這個能力,我展示就行了,無關乎你們對我的評判!因為從小沒有取悅別人的習慣。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無論面對幾百上千的觀眾,她都能放鬆地、自如地表現自己。

打針了,孩子說:“媽媽我怕。”媽媽說:“是的,打針是讓人害怕。一會兒,護士阿姨扎針的時候,你覺得疼,想哭可以哭,想大聲叫也行。媽媽會抱著你,媽媽在身邊陪你,安慰你!”然後親親揚揚,更緊地抱住她,揚揚從媽媽的眼神中獲得了支援的力量。每一次都用這樣的處理方式,孩子對打針不會強烈的抗拒。他會試著敞開全身的感受力去感受疼痛。這是會說話。

如果痛苦一來,就把痛苦與自己阻斷,那就是心理學上說的,起了心理防禦機制:我不要感受,我不要感受。這樣的孩子習慣的模式是:不要記住,不要記住,記住是件痛苦的事。長大後常常做事常常丟三拉四的,因為這些已經成了他頭腦裡的自動化的體察和感知模式了。同時他也不可能有很強的藝術感受力。鋼琴學不好是因為我們話說的有問題呦。

揚揚在學習分享,媽媽問:“寶貝,涓涓和你分享蛋糕,你開心嗎?”“嗯,開心。”“你下次願意和她分享你的食物嗎?”揚揚媽用的這句話的關注點還是放在孩子的內在的。這是會說話。通常情況下,媽媽們愛用另一句:“下一次,你一定要和涓涓分享食物哦!”外在的要求出現了,壓力隨之而來,內在的意願不被重視。

三要無條件的接納孩子。

爸爸媽媽需要經常對孩子說的是:寶貝,你乖的時候,媽媽愛你,你不乖的時候,媽媽也愛你!這是會說話。媽媽發出的資訊是:你無論是什麼樣子的,媽媽都無條件地接納。

無條件地接納使得孩子從小敢於表達自己的真實狀況,包括認知上:媽媽,這個我不會。她從來不需要因為自己不會而羞愧,她是小小孩,本來就要在不斷學習中長大呀,不會這個那個的多正常呀。我有時候聽到一些媽媽對孩子說:你不是會這個的嗎,怎麼不會啦?孩子一下子就聽出這話裡有批評的意思,心裡更不自在了,哦,我不會,媽媽不高興,下回不會的時候,可不敢讓媽媽知道了,要知道又該遭批評了。

一個孩子處在孩提時候就不敢朝媽媽敞開心靈,長大以後,進入青春叛逆期怎麼可能與長輩順暢地交流?

我們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六歲以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與成人之間、與同伴(社會)之間互動的模式是否是健康的、人性化的,而不在於積累了多少知識。

重複一遍。怎麼算是會說話呢?就是設身處地的瞭解孩子的需要、尊重孩子的感受,把話說到孩子心裡,把自己的對他的愛和尊重表達出來!一要清楚具體。二要指向孩子真實感受。三要無條件的接納孩子。

用了這麼長的時間說明怎麼對孩子說話,言歸正傳。

接孩子送孩子的時候怎麼問是合適的呢?我可能會問孩子今天誰打你了?今天又沒學什麼東西吧?孩子會怎樣回答呢?如果我這樣說呢?今天你玩得快樂嗎?今天你跟誰合作了?今天解決了什麼問題?強調的是孩子潛能的發揮,個性的張揚和與人合作的精神。提倡讓孩子主動的、探究性的學習,培養的是孩子的興趣和能力,讓孩子舉一反三的學。

有位父親他對女兒的教育方式比較獨特,他從來沒有輔導過女兒做功課什麼的,就是每天回來跟女兒聊十分鐘,只聊四個問題,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這四個問題是:

1.學校有什麼好事發生嗎?

2.今天你有什麼好的表現?

3.今天有什麼好收穫嗎?

4.有什麼需要爸爸的幫助嗎?

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其實蘊涵著豐富的含義:

第一個問題其實是在調查女兒的價值觀,瞭解她心裡面覺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個問題實際上是在激勵女兒,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個問題是讓她確認一下具體學到了什麼;

第四個問題則有兩層意思,一是我很關心你,二是學習是你自己的事。

就是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問題,包含了很多關愛關懷在裡面。

三、出了問題怎麼辦?

因為不瞭解孩子發展的共性,從成人想當然地角度去把不是問題的問題看成問題,然後把孩子搞得有問題。

就象孩子吃手、喜歡玩小東西、在二歲多老說不、三歲多開始抱著自己的東西說我的不願意分享跟別人之類,幾乎全世界正常兒童在這個年齡段共有的特點,不少家長因為不瞭解而看成很重大的問題,然後不斷想辦法去改這些本來正常的行為,使沒有問題的孩子變成真正的“問題兒童”。多數問題都是成長中的問題,算不上什麼問題。

解決起來方法有二個:一是相信孩子,相信生命本身。二是加強學習,瞭解下兒童這個生命從誕生開始在不同年齡段的各個發展需要,並在可能的範圍內給予滿足。

舉個例子:到幼兒園跟其他孩子怎麼相處?錢志亮的女兒西西。

其實還有好多東西想說說的,比如:衣食住行。孩子穿的衣服比大人的厚還是薄,吃家裡做的飯還是吃德克士,喝水還是喝飲料,跟爸爸媽媽住,還是自己住,出門自己打理東西還是甩手掌櫃的。等等,時間關係就暫時打住。

幾點建議:

家庭的氛圍。

家庭中有讀書的氛圍嗎?有民主的氛圍嗎?

有權威資料顯示,對於孩子成長的影響80%來自於家庭。幼兒園教育綱要裡對幼兒園教師的角色定位是“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我想這個也可以成為家長角色定位的參照。支持者,就是以孩子為中心,尊重孩子意願,提供孩子自主發展必須的幫助。家長想讓他學鋼琴成為萬人敬仰的藝術大師,可孩子偏偏喜歡畫畫,家長想讓他畫畫功成名就錢名兩得,可是孩子喜歡跆拳道,這個時候怎麼辦?支援他。喜歡畫畫,咱就幫孩子分析需要做什麼,可能遇到的問題是什麼,哪些方面需要強化,制定詳細的實施計劃。再一方面孩子情緒低落時、受到委屈時,一定要接納孩子支援鼓勵孩子,家庭是一個人的港灣,必須支援。合作者,就是不要跟孩子對抗。一旦形成對抗的格局,我們和孩子都不自在,孩子什麼話都不跟你說,什麼事情都是通過老師、通過其他孩子知道的,這個時候就很麻煩了。引導者,就是適當的時候給以適當的提示,必要的時候給以點撥。比如做飯。簡單的飯食,下面條,孩子要問我水怎麼算開?麵條下多少?多少鹽合適?這些問題我一概不作答。我說“丫頭,你看著辦,不論你怎麼做,做成什麼樣子,我都能吃下去!”複雜的飯食,炒菜就需要引導了。孩子是主廚我打下手,燃氣有危險必須提示,油要著了必須提示,糊鍋之前要提示。最後炒好菜,我說真好吃,孩子的眼睛都是放光的。比如講題。孩子問,我會讓她一遍一遍的讀給我聽,有時讀幾遍就走了,會了嘛。有時候確實比較難的,我會提示她自己找什麼關係解決什麼難點,這樣我告訴她其實每一步都是自己做的,只要耐心細緻就ok了!比如提問題。孩子問,歷史春秋五霸楚莊王、晉文公、宋襄公,為什麼別人都是“公”,楚莊王是“王”呢?我說孩子你真棒!我是學文科之前都沒想到會有什麼問題,這個我真得查查資料。我想她會發現更多的問題吧,這個正是我們想要的,多鼓勵孩子吧。

家庭中多說多聽。關上電視,和孩子圍坐小桌旁,和他做遊戲,聽他講自己的事情、描繪自己的經歷,做個傾聽者,要忍住只聽不評說。放下手邊的瑣事,跟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多說,引導孩子有序認識有趣的大自然。多傾聽,我們和孩子就不會有隔膜,孩子就會平順的度過學業問題期、青春期,直到終老;多接觸,孩子就喜歡自然,就能心有所依、託庇自然快樂終生。這樣的氛圍中長大的孩子很少有心理問題。

家庭中不要拒絕孩子愛意的回報。一般家長,面對孩子遞過來的東西,都會說“媽媽不吃,你吃吧”。這實際上是說,孩子你弱小你無能,你沒有愛我們的能力,接下來的發展是孩子根本不體諒你不愛你。請一定要接受孩子的愛意回報,並且積極的迴應,享受養育孩子的幸福時光。養兒防老必須這樣做。晨則省昏則定,其實孩子很孝順。

給孩子合理的角色預期、多表揚。媽媽可以對男孩講:爸爸不在家,你是咱就唯一的男人,媽媽就靠你了!天黑我會害怕,你陪我出去一趟。水桶太沉了,你可以扛上樓嗎?爸爸可以對女孩講:丫頭,有個姑娘真不錯。我累了你給我捏肩,我餓了你給我做飯,你懂事勤快自信,生了你真是我們上輩子修來的福分哪!我們猜想一下孩子會是什麼表情?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呢?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內容,不一定能解決多少問題,至少觀念上有些變化,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希望每個孩子健康快樂,每個家庭快樂健康!謝謝大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