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教師暑假政治學習資料參考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21W

改革開放以來,大連市的教育事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教育發展主要指標已經接近或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城市發展的新形勢和人民群眾的新需求,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適度超前、育人為本、全域統籌、改革創新、以質圖強”的工作方針,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以促進教育公平為重點,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加快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步伐,集中突破困擾教育科學發展的難點問題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全面提高各級各類教育發展水平。

教師暑假政治學習資料參考

《大連市加快教育改革和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5年)》是在貫徹落實《大連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5-2020年)》的基礎上提出的近三年大連市教育改革和發展重點任務。行動計劃的主要目標是:實施“十大工程”,到2015年,學前教育普惠機制基本完善,普及水平明顯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全部達到省“高水平、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標準,城區進入省基礎教育強縣(區、市)行列;普通高中優質資源更加豐富,辦學特色更加凸顯;職業教育基礎能力普遍提高,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初步形成;高等教育與城市互動發展,服務大連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進一步提高;中國小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全面提升;教育發展的保障機制持續完善;各級各類教育水平居於全省前列。

一、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工程

堅持學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落實國家學前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專案,強化政府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職能,保障適齡兒童接受基本的、有質量的學前教育。

1.積極扶持普惠性幼兒園健康發展。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到2015年,全市公辦幼兒園比例達到40%。建立並完善幼兒園辦園成本合理分擔機制。各級政府對提供普惠性服務的幼兒園給予資金和政策扶持。健全幼兒園收費和質量監管制度規範辦園行為。

2.加快發展農村學前教育。逐步實行“以縣為主、縣鄉共管”的管理體制。各區市縣政府和先導區管委會負責各類幼兒園(所)的規劃、審批與管理,安排專項經費。每個鄉鎮都要辦好獨立建制的公辦中心幼兒園,支援大村辦分園、小村辦幼兒班。落實農村幼兒教師待遇。

3.施行學前教育資助制度。建立並逐步完善學前教育資助體系。自2015年起,免收城鄉經濟困難家庭幼兒入園託保費。

4.籌建幼兒教師培養培訓基地。探索國中畢業起點五年制學前教育專科學歷教師培養模式。實施全員培訓,提高幼兒教師的基本技能和專業水平。

二、義務教育全域均衡發展促進工程

堅持義務教育的公平性,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辦好每一所學校,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讓每一個學生享受平等、優質的教育。

5.推動城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依據遼寧省基礎教育強縣(區、市)建設標準,均衡配備區域內教育資源,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建立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對口幫扶、聯動考核機制,縮小校際之間辦學水平的差距。完善城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體系,市政府每年獎勵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成績突出的區政府。2015年前,達到省基礎教育強縣(區、市)標準。

6.全力提升涉農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切實實行“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提高中國小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各學校(包括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達到省定標準。學校校長、教師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管理,完善幹部教師交流制度。大連市內各區根據瓦房店市、普蘭店市、莊河市、長海縣及各先導區的需求,開展區域間、校際間對口幫扶活動。到2015年,涉農區市縣全部達到省“高水平、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標準。

三、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工程

擴大優質資源,深化課程改革,堅持特色發展,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多樣化,努力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求。

7.擴大優質高中資源總量。整合高中資源,撤併地處偏遠農村地區的5所高中;新建5所達到省級示範性高中辦學標準的寄宿制高中;改造一般高中,再建立8所省級示範性高中。到2015年,全市有32所高中達到省級示範性高中標準,50%以上的普通高中學生就讀省級示範性高中。

8.推進普通高中特色發展。制定大連市推進普通高中特色發展工作意見,完善高中招收特長生的自主招生政策,建立多樣化發展評估機制,引導和鼓勵普通高中開發特色校本課程,打造特色品牌。到2015年,所有的普通高中都有特色專案,30%以上的普通高中具有鮮明的辦學特色。

9.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課程改革,建立學生髮展指導制度,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建設普通高中創新實踐基地,組織學生參加科技創新實驗和通用技術培訓。探索普通高中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實質性聯絡,鼓勵學有餘力的高中學生選學大學課程、國際課程,鼓勵學校探索拔尖學生培養模式。

四、職業教育整合提升工程

大力發展和做精做強職業教育,加強基礎能力建設,以提高質量為重點,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就業創業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

10.推進高水平職業院校建設。整合職教資源,建設國家級職業教育基地,將全市中等職業學校數量調整到60所左右,校均規模達到1500人以上。建立“雙十優質特色學校”,全面提升我市職業院校建設水平,到2015年,建成10所國家改革發展示範院校和10所專業特色院校。

11.加快高水平實訓基地建設。中等職業學校的骨幹專業都建有校內實訓基地或教學工廠,重點支援數控技術、電子資訊科技等20個國家級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在普灣新區依託新建學校建設1-2個大型共享性實訓基地。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組建多種形式的辦學聯合體,在裝備製造、電子資訊、交通物流、航海船舶、現代服務業領域組建職教集團和培訓集團。

12.促進職業教育內涵發展。創新職業學校德育工作,強化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完善“做中學、做中教”教學模式,開展“大專業小班化”教學改革試點。加強學校品牌專業建設,促進學校專業課程內容和職業標準相銜接,推行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建立職業技能競賽制度,開展多層級、全覆蓋的競賽活動。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到2015年,全市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佔專業教師的比例達到85%以上。

五、高等教育與城市互動發展工程

堅持高校與城市互動發展,積極支援駐大連市的高校健康協調發展,加強市屬高校建設,提高高校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能力。

13.促進高校與城市互動發展。充分發揮政府部門在政策引導、資源統籌、協調服務等方面的作用,為部分高校的搬遷、換建提供政策支援,為高校高層次人才引進營造良好環境,為高校的科研專案提供資金支援。鼓勵高校發揮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的優勢,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開展科學普及工作,積極參與決策諮詢,為城市發展提供智力支援和精神動力。鼓勵高校提供教師教育和教育科研的優質資源,支援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協助優秀高中學生選學大學課程,為高中創新實踐基地建設提供人力資源支援。

14.進一步加強市屬高校建設。支援大連大學博士點、國家級重點學科申報工作;強化重點學科、碩士點內涵建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成校園安全設施和危舊校舍改造。推進大連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建設,全面建成數字化校園;建設服務型重點專業和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基地,組建“1+n”職教集團。支援大連廣播電視大學遠端教育中心和遠端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籌建大連教育學院中國小教師培訓基地,建設教師網路學習平臺。

六、社群教育發展推進工程

堅持政府統籌指導、社會廣泛參與,加快社群教育體系建設,構建終身教育平臺,形成廣覆蓋、多層次、開放式的社會教育網路。

15.構建和完善社群教育網路。各主要城區要建成覆蓋全域的區、街、居委會三級社群教育網路;各涉農區市縣都要建成一所獨立建制、功能齊備的縣級社群學院,在縣鎮街道、居委會和有條件的涉農街道(鄉鎮)和居委會(村)建設社群教育學校(教學點)。到2015年,50%以上的城鄉社群建立較為完善的社群教育機構,3-4個區市縣進入國家級示範區行列,為建立國家社群教育示範城市奠定基礎。

16.加強社群教育工作者隊伍建設。到2015年,各區市縣、先導區都設有社群教育管理機構,城區街道、縣鎮街道每10萬常住人口至少設定1名社群教育專幹。出臺吸引兼職教師和志願者的政策,保證各級社群教育工作者隊伍的數量和質量。

17.強化社群教育內涵建設。建構具有區域特色的社群教育課程體系,打造國家、省級社群教育示範專案。依託廣播電視大學,開展遠端教育。到2015年,全市有100門社群教育課程達到國家級社群教育特色課程標準,10個以上專案達到國家級示範專案標準;主城區社群教育有組織參與率達到70%,周邊城區達到50%以上。

七、基礎教育質量提升工程

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把素質教育貫穿教育工作的全過程,促進每一個學生生動活潑、全面而富有個性地發展。

18.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堅持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教育全過程,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成長規律,構建中國小德育目標、工作體系,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建設以社群服務和社會實踐為主要內容的德育活動課程,著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開展“十百千”活動。到2015年,全市建立10箇中學生義工志願者服務站、100個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基地,將學生參加志願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的表現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辦好1000所家長學校,所有學校都要建立校、班兩級家長委員會,完善學校、社會、家庭共同實施素質教育的育人體系。加強和改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全市所有的中國小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城區和有條件的涉農地區中學都建立心理諮詢室。

19.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完善中國小學生學業質量標準,建立職責明確的全員質量責任體系和服務體系。深化課程與教學方法改革,加強學習過程形成性評價,逐步推行小班教學。試行學生學業質量的監測與報告制度。著力加強農村地區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健全農村地區義務教育教學質量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實行教學質量年度評估制度。

20.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保證開全開好體育、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地方和校本課程,加強勞動教育、科技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國防教育。各區市縣都要建立中國小素質教育基地。要大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學生每天運動一小時。全面實施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制度。深入推進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到2015年,全市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掌握兩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和一項以上藝術特長。

21.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嚴格貫徹國家、省、市關於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有關規定,堅決制止政府部門以考試成績和升學率對學校排名、學校單純以學生考試成績評價教師工作業績,嚴格查處學校、教師佔用節假日、寒暑假為學生集體補課、亂訂教輔材料的違規行為。國小一年級嚴格按照教學進度開展教學活動,制止幼兒園國小化傾向。城市中國小繼續堅持“早八晚五”作息時間。教師要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精心設計作業,減少作業量。要建立監測機制,開展學情調查,實行學生課業負擔公告制度。

八、教師隊伍建設工程

實施人才強教戰略,加大師德建設力度,重點提升農村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打造一批教學名師和學科領軍人才,建設高素質的中國小教師隊伍。

22.提高教師隊伍師德水平。貫徹國家《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完善教師師德教育、評價、監督、考核機制。將師德教育列為教師培養、培訓的重要內容,繼續開展“仁愛之師”宣評活動,大力宣傳優秀教師先進事蹟;將師德建設作為評估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聘請師德社會監督員,加大對師德建設工作的監督力度;加強教師師德考核,建立師德檔案,將考核結果作為績效考核、職務晉升聘任和評優獎勵的重要依據。

23.提升農村教師隊伍質量。繼續實施農村國小市級骨幹教師培訓專案,每年安排200名農村國小市級骨幹教師開展以學科知識和教學技能為主要內容的專題培訓。實施“五百一千”幫扶專案:100名城市學科骨幹教師每年兩次送教下鄉並開展教研培訓;100名教師到農村支教一年;100所城市學校對口幫扶農村薄弱學校;100名教研人員到農村地區教師進修學校指導、跟蹤教研培訓工作;繼續實施“三崗”計劃,每年安排100名大學生到農村學校頂崗、支教;每年安排1000名教師到城區學校跟班培訓一個月。

24.強化骨幹教師培養培訓。繼續加大骨幹教師培訓力度,採取多種方式,開發多樣化、可選擇的培訓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