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如何寫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學習心得(精選3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98W

如何寫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學習心得 篇1

得知顧誦芬先生獲此榮譽後,許多新一代的航空人對顧誦芬講出深情祝願。“顧總是瀋陽所的第二任總設計師,為新中國飛機設計事業做出了彪炳史冊的開創性貢獻。”瀋陽所總設計師孫智孝說。“顧院士是飛機氣動力設計的奠基人,在他的帶領下,瀋陽所一代代航空人不負眾望,注重創新,信念無比堅定,力量無比強勁。”瀋陽所副所長左林玄說。“從老一輩的設計師身上,我看到了勤奮、鑽研、嚴謹、忍辱負重、勇於擔當的品質,由於行業的特殊性,他舍小家,為大家,遠離名利,為了國家和民族做出個人最大的犧牲。”瀋陽所首席專家王永慶說。

如何寫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學習心得(精選3篇)

顧誦芬的辦公室在二樓東側。一套木桌椅、兩個舊沙發是這件屋子僅有的活動空間,剩下全被各式書籍和資料填滿。在這片“書的海洋”裡,顧誦芬仍然能記得每一本書的位置,記起每一本書的內容,其中不乏有他主編的叢書。

顧誦芬年近80歲時,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醞釀名為“大飛機工程”的科技類叢書,顧誦芬欣然受邀擔任了該叢書的總主編。叢書涵蓋我國國產大飛機的總體氣動、航空發動機、結構強度、航電、製造等專業方向和關鍵技術。其內容既包括領域內專家們最先進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成果,也包括來自飛機設計第一線的理論和實踐成果。截至20__年1月,顧誦芬作為《大飛機出版工程》主編,先後出版6個系列、100多種圖書,撰寫數十份涉及通用航空、轟炸機、輕型多用途戰鬥機等多機種的研究報告、諮詢報告和建議書。

如今,年屆九旬的顧誦芬,仍在為了航空事業思考謀劃,業內外院士、專家也經常過來請教技術問題。對每位專家提出的難題,顧誦芬都會神情專注地聽來者講述,並簡潔明快地作出回答。有時,他會站起來,步履稍顯蹣跚,但卻準確無誤地走向書架,幾乎不假思索地抽取一本書或刊物,翻到某一處,指點給來者說:“你所說的這裡有論述。”

由於年齡和身體狀況等原因,顧誦芬曾謙虛地說,“我自己的餘生就是搞這些工作了”,但實際上,他做的絕不僅僅限於組織寫書、譯書、出版和推介。他對我國發展大型運輸機、加快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建設、航空高素質人才隊伍培養等提出決策建議,受到中央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對中央的正確決策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如何寫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學習心得 篇2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顧誦芬日前獲評《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顧誦芬是新中國航空科技事業的奠基人之一,《感動中國》節目在給他的頒獎辭中說到:像靜水深流,靜水裡湧動報國的火,似大象無形,無形中深藏著強國夢。心無旁騖,一步一個腳印,志在沖天。振長策,擊長空,誦君子清芬。

北京,中國航空工業科技委院內,一條500米的路,顧誦芬從60多歲走到了90多歲。

現在的顧老雖已92高齡,但只要身體狀況允許,他仍然堅持從家中步行至辦公室。

500米,40分鐘,顧誦芬始終不疾不徐、沉著平和。他記得,從前的自己經過這條路時,“走路都帶風”。

1956年,瀋陽飛機設計室成立,顧誦芬作為首批核心成員,開啟了新中國自行設計飛機的征程。

1964年,中國開始自行設計第一型高空高速殲擊機——殲-8。顧誦芬先作為副總設計師負責殲-8飛機氣動設計,後全面主持該機研製工作。他帶領設計部門與風洞試驗單位聯合攻關,在國內第一次建立了戰鬥機噴流影響試驗方法,該試驗方法也成為後來確定發動機噴流影響的基本方法。

1969年7月5日清晨,在沈飛試機跑道的一端,殲-8英姿勃發地停在那裡,等待著起飛的命令。上午9點半,試飛員尹玉煥駕駛殲-8飛機在跑道上疾速滑行,拉桿爬升,直衝藍天,飛至3000米上空,做平穩歡快地盤旋,動作矯健而輕盈。“飛行正常”,塔臺的話筒裡傳來尹玉煥的報告。飛機在兩次通過機場上空後,平穩地降落在機場上,殲-8首飛成功了!正式宣告終結了中國不能研製高空高速戰鬥機的歷史。

1980年,殲-8Ⅱ飛機立項研製。顧誦芬任該型號總設計師,組織和領導軍地多個部門、上百個單位高效協同工作,僅用四年就實現了飛機首飛。

20__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20__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此次大會上,書記書記為91歲的顧誦芬頒發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黨和人民給了我很多、很高的榮譽。這些榮譽應歸功於那些振興中國航空工業的領導和默默無聞、頑強奮鬥的工人、技術人員。”顧誦芬談到這至高榮譽時這樣說。

如何寫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學習心得 篇3

安徽合肥人。著名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1922年10月1日生於安徽合肥。1923年父親楊武之赴美留學,隨母親留合肥居住,4歲時開始跟母親學習認字。1928年父親學成回國,受聘為廈門大學數學系教授,隨父母赴廈門,入當地國小。1929年,父親受聘於清華大學,隨之入清華園內成志國小。1933年考入北平崇德中學。1937年抗戰爆發後,返回合肥,入廬州中學。1938年2月與家人被父親接到昆明,入昆明昆華中學高二。同年秋考取西南聯合大學化學系,入校後改入物理系,得到朱自清、聞一多、羅常培、王力、吳有訓、周培源等名師的教誨,學士論文指導老師為吳大猷,1942年畢業。同年入清華大學研究院,導師為王竹溪。在吳大猷、王竹溪的指導下,始終把對稱原理和統計力學作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1944年畢業,同年考取留美公費生,同年秋至1945年夏在西南聯大附屬中學教書一年。1945年11月到達美國。1946年入芝加哥大學,註冊為研究生,受到著名物理學家E.費米(Fermi)和E.泰勒(Teller)的教誨和影響。

1948年畢業,獲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留校任教一年。1949年,申請到普林斯頓大學高等學術研究所做博士後,所長為著名物理學家,有“原子彈之父”之稱的奧本海默。1950年與杜聿明將軍的長女杜致禮結婚。1953年至1954年應邀到布魯克海文實驗室工作。1954年重回普林斯頓,工作至1966年。1955年晉升為教授。1956年,與李政道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推翻了愛因斯坦的“宇稱守恆定律”。1957年,獲愛因斯坦物理獎,同年10月,因宇稱不守恆理論與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58年,當選為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66年應邀至紐約大學石溪分校,創辦並主持理論物理研究所,使石溪成為美國優秀的研究中心之一。1971年夏訪問新中國,是知名華人學者訪問新中國的第一人。1983年在香港創立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基金會,任主席。1986年起,應陳省身邀請,在南開大學數學研究所組建理論物理研究室,同年任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1993年至1998年,任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研究所主任。1998年起,任北京清華大學教授。1999年,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榮譽教授。20__年定居北京清華大學,同年9月開始為本科生開設物理課程。

1980年獲得拉姆福德(Rumford)獎,1986年獲美國國家科學獎章。1993年獲得富蘭克林獎,1994年獲鮑爾(Bower)獎,1996年獲包古列波夫獎,1999年獲翁薩格獎,20__年獲費瑟國王國際獎。

曾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布魯克林理工學院、Gustavus Adolphus學院、馬里蘭大學、德列斯大學、密西根大學、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華盛頓學院,波蘭Wroclaw大學,英國杜翰大學,瑞士蘇黎世理工學院,俄羅斯莫斯科大學,中國臺灣清華大學、中國臺灣交通大學、中國臺灣中正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復旦大學等校名譽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