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觀看優秀教學視訊有感:以學生為主的互動式課堂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16W

2月28號,我上了教育見習的課,內容是《鳥的生殖和發育》,這是一節國中生物課。在上課前,按照胡老師給的任務我先思考並設計了上課的思路。

觀看優秀教學視訊有感:以學生為主的互動式課堂

首先,教材內容的順序分別是如下: ①提出問題並交流;②:觀察鳥卵的結構;③鳥的生殖與發育過程;④技能訓練(課後思考題)。

因此我初步設計的教學思路如下:①先佈置同學根據已有的經驗,思考鳥類的一生並與人類比較。②開始上課,提出教材第一部分的問題,引導思考(5min);③動手實踐:分小組進行觀察雞蛋結構,並討論、猜測各部分結構極其功能,補充並總結(15min);④播放鳥生殖發育的相關圖片和視訊,討論並猜測鳥類的行為(15min);⑤課堂知識總結並佈置課後習題(5min)。

接著我觀看了 周老師的教學視訊,整節課下來,著實讓我深感上課是一門藝術,是一門需要不斷琢磨並研究的技能。以下是周老師的上課流程及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情景匯入——激發學習興趣(5min)

在正式上課前,周老師先播放了一些春天百花爭豔,百鳥爭鳴的圖片與美妙的音樂,在這個情景設定過程中,巧妙地將這節課的重點——鳥的知識喑含其中。順理成章地引出今天所講的主題,極好地聚集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逐漸進入上課的狀態,非常自然地匯入了課文的學習。就如同孔子說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二、任務模擬——調動參與積極性(5min)

在初步介紹“鳥的生殖與發育過程”的知識時,周老師並不是生硬地單向講課。而是模擬了一個任務:某雜誌編輯將鳥的發育過程的圖片打亂,需重新排序。巧妙地把學生的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讓學生分組討論,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最後通過學生的討論結果,梳理了照片中順序,即鳥類的生殖與發育過程。同時也使學生在輕鬆互動的環節中,自然地掌握了知識點,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使課堂教學不再單調枯燥。

三、知識總結——梳理知識點,加深印象(5min)

在課文第一部分完成講解後,周老師和同學一同重新總結了鳥的生殖發育過程,並將重要的知識點清晰地羅列於黑板上,理順了學生的思路。同時拓展地講了課外有趣的知識性故事,杜鵑佔巢。使學生在第一部分重要知識點緊張的學習中得到稍微地休息,將課堂有鬆有緊的節奏感把握地相當靈活。在這個小故事的背景下,提出為什麼“鳥卵可以在陸地上孵化”,為下部分知識的講解提出另了疑問,承上啟下,自然過渡。

四、動手實踐——培養自主探索能力(10min)

在正式進入第四個環節的學習之前,周老師先讓學生分組做實驗。帶著任務去觀察鳥卵的各部分結構。這種探究式的觀察有別於傳統課堂上的驗證性觀察。在觀察和動手實驗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需用手實驗,用眼觀察。更需結合生活的實踐來思考,在調動各方面的感觀上,學生對鳥卵的認識也更加地形象生動而具體。針對這堂課而言,是考驗學生在觀察鳥卵的能力;而針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這更是一種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

五、討論歸納——激發思維火花(10min)

在大概10min的實驗後,周老師請每個小組的代表回答組內的討論結果。大部分同學基本能夠從直觀的實驗獲得感性的認識,瞭解了鳥卵的結構。同時也從實驗中產生了很多疑問:為什麼卵殼上有許多小孔?卵殼有什麼作用?卵黃膜周圍的透明的東西是什麼?有什麼作用?學生實驗用的雞蛋有沒有受精?這種種問題的提出,是學生在掌握了基本的鳥卵結構的基本上進一步地廷伸,跳出了課本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拓展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識。

六、複習鞏固——運用知識,情感昇華(5min)

在課堂之末,周老師選取了一些有關鳥兒的古文詩句,如:嚶其鳴聲,求其友也。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與語文學科交叉,讓學生將知識活學活用,在輕鬆而充實中結束了課堂的學習,也讓學生收穫滿滿。

以上便是周老師科學而高效的上課流程。一節課下來,我認為一堂課要讓學生樂於學、學得好便應當要有這樣子循序漸進的流程。當然,在這堂成功的課上,這種這種合理的教案設計,也使一堂課上應達到的教學目標體現非常到位。①知識目標:抓住了重點與難點使學生能掌握鳥卵的結構特徵與鳥的生殖過程。②能力目標:培養了學生動手探究的能力、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競爭意識,語言表達能力與歸納總結能力。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愛護鳥類、保護自然的情感教育,也進行了科熱愛學的精神以及人文主義精研的滲透。

在教學方案成功設計之外,另有周老師的上課技巧也是讓我不得不提。

ⅰ 回答方式

1、以小組為單位,由代言人發言。明顯可以看到,整個課堂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和實驗,最後再以小組中的一個代表進行發言。這種方式有如下的優點:①一個人在思考問題時總是會有缺漏的。而群體的力量才是智慧的結晶。②通過組內的討論,同學間相互啟發,激發思維火花。③小組間也在某種程度上會有競爭的心理,使得學生全力以赴。因此,這種方式使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有夠順利進行。

2、集體回答與個人結合。課堂上雖然是以法定代言人發言的,但周老師也同樣設定了一些簡單的群體性回答的問題。使學生的思維緊跟著老師,也使學生能加深知識記憶與理解。

ⅱ巧用提問

1. 辯證性的提問:在求偶的圖片中,學生都知道美麗的孔雀才能求偶,周老師提出了羽毛不漂亮會怎麼樣?接著便引出了不漂亮即不能成功求偶,繁衍生存,這就是大自然的適者生存的規律。在產卵的圖片上,周老師提出,有巢和沒有巢有什麼不同?這個大家習以為常的思維被老師這麼一問,學生便開動腦筋思考,使學生的主動去探索,而不是被動地接收知識。而在孵卵的圖片的講解中,周老師又提出了孵與不孵卵有什麼區別?然後再自然地引出下面講解孵卵的好處。

2. 有針對性的提問:周老師通過學生做實驗的情況,有針對性地讓學生回答相應的問題。如讓實驗過程中將蛋打散(比較容易觀察到繫帶)的同學回答卵白與卵黃之間有些什麼,並將他們實驗的成果展示給大家看,這種方式不僅是做實驗的學生本身,也讓其他同學都有更加形象地認識。也使課堂氣氛輕鬆和諧。

3. 循循善誘引導:有的學生髮現卵殼上有許多小孔,於是周老師抓住這一發現,繼續提問:“這些小孔有什麼作用呢?”學生回答不出來時,周老師接著引導:“在孵化時雞蛋時雞卵裡邊是小雞的雛形。”這時候學生恍然大悟,小孔是為了要透氣!“對,那如何證明這雞卵上有這些小孔的存在呢?”學生一下子回答不出來。“聯絡下生活實踐。”周老師繼續引導。“泡在水裡?”學生不確定地回答。“對!可以把雞卵泡在水裡在,最好是熱水,若有小孔,就會有空氣跑出,會看到有氣泡逸出了。”這就是周老師在提問時一步步地引導學生的一個片段。周老師的作用是穿針引線,引導學生動腦思考。這種方法在學生對問題毫無思路時,即降低了問題的難度,也使課堂上學生有一種收穫的成就感。

4. 巡視指導提問:在實驗過程中,有的同學不小心將雞蛋的卵黃與卵白取出時攪混了,結裡使實驗的後續觀察帶來了不便。這時,正在巡視的老師發現了這一情況,並沒有責罵,而是很包容地微笑著問: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學生很不好意思,老師又讓他們比較下自己實驗的方法與別的給的方法。這種及時在實驗中提出的問題能夠很好地解決學生的一些問題,使實驗進行地更加順利。當然更為後面知識的講解作了鋪墊。

ⅲ 引導探究

1、 給一個方向,自由探索:在進行實驗時,周老師並非完全地讓學生自主去發現。而是給學生布置了任務:①觀察順序(分別從外層到內層,鈍端到尖端)②思考問題:鳥卵各部分結構的名稱及結構功能。

2、 引導結合生活經驗:在介紹卵殼作用時,有的同學很不解,為什麼它被我們一敲就碎還能起保護作用?這時,周老師便讓回答的同學想想平時的體驗。這個同學立馬就想起了平時握捏雞蛋要用很大的力氣才能將雞蛋殼給握碎。這便很具體化並使學生易於接受地解釋一些知識。使學生學會在學習中善於將生活經驗聯絡起來。

3、 善於發現問題:在做實驗過程中,並非每個小組都是做成功的。有不少小組有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周老師在實驗過程中認真地協助同學實驗,幫助學生回答一些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這種引導探究的方法的確讓學生完全清晰地學會思考與理解。

ⅳ 知識講授

1、 拓展重點知識:在講解鳥的生殖與發育時,拓展地講解了體內受精與魚體外受精的區別,鳥的孵化的作用、鳥巢的作用,拓展了課本內的知識,也是科普性的教育。使教學課堂更加地生動活潑。

2、 靈活銜接知識點:每個知識點講完後都會有小結,並且由小結引入下一知識的學習。如從鳥的生殖與發育中講到鳥的卵可以在陸地上孵化,說明了卵是陸地生活的標誌,於是自然地引出了下一個內容:鳥卵結構的學習。使課堂嚴密地整合成一個知識體系。

3、 聯絡社會生產生活:從學生手中實驗用的蛋,提出是不是所有的蛋都成發育成雛雞這一問題,向同學們介紹了我們一般見到的雞蛋都是工廠機械化生產的,因此並不能發育成雛雞。

4、 滲透人文教育:在育雛的圖片中,周老師也講了烏鴉喟老的故事,並且也通過這一故事向學生滲透要尊敬照顧自己的父母的教育,使科學教育課堂與人文教育相結合。

ⅴ 語言表達

語速適中,表達清晰,音調高低結合,重難點突出,引人入勝。

ⅵ ppt製作

1、 圖文、音樂並茂。周老師上課所用的ppt設計精美,很符合中學生心理。同時,利用各種方法,如插入圖片、音樂,使ppt顯形象生動,易於接受。

2、 排版精緻、設計合理。課件的內容條理清晰,卻包含了大量的上課所需的資訊。非常完美地成為周老師上課的輔助工具。

聽完這節課,周老師大方淡定、有收有放的成熟的教學風格,嚴謹而不拘小節的教學態度讓我受益匪淺。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要上好一節成功的課,如同放風箏一般,學生是風箏,而教師則是驅動牽引的線,風箏欲動,需拉開線,引導方向。要學生學得好,教師應做足功課,精心地設計好一節豐富而有趣的課,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地融入課堂。所以,教師做到心中有數,學生樂於其中,課堂上才會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