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觀看央視節目《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範文4篇【優秀】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07W

觀看央視節目《開學第一課》第一感悟及收穫就是紅軍的長征之所以能夠勝利,是因為他們相信: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中國要富強,只有靠自己。下面是整理的關於2019年觀看央視節目《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範文,歡迎借鑑參考!

觀看央視節目《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範文4篇【優秀】

2019年觀看央視節目《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範文一

在現代社會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在人們對物質利益追求極高的今天,在高科技技術日新月異快速發展的今天,還能夠在公司的要求下觀看《長征》這部不平凡的歷史巨片,實屬罕事。我很慶幸,能夠有這樣的機會再次重溫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和教訓。我們的革命前輩、先烈們用滿腔的熱血和激-情換來了新中國的解放,繁榮與富強。這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當年的紅軍戰士們經過長途跋涉,歷盡千辛萬苦的革命精神,根本就不可能有我們今天安定、幸福的生活與自由民-主。

“紅軍不怕遠征能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礞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好一首氣勢恢巨集,雄偉壯觀的歌曲,它深刻的體現當年中央紅軍不畏艱難險阻,突破了敵人的層層圍剿的堅強毅力。在前有埋伏,後有追兵,再加上有飛機轟炸的重重困難,爬雪山過草地,歷盡千難萬險,踏過了二萬五千裡的長征,歷經11個省,終於勝利到達了革命根據地陝北,從而挽救了中國的命運。紅軍長征能夠成功,這完全是集體奮鬥、團結、努力的結果。更重要的是中國工農紅軍制定了一個合適於黨的發展路線方針政策,一個正確的長期發展目標,一個完整的行軍計劃,擁有一個統一而又明智的軍事指揮團隊,並充分發揚了民-主的精神,最終取得了勝利。在漯周界,我們也應該充分發揚紅軍長征的精神,不怕艱難險阻,努力發揮各自的潛能,知已知彼,百戰不殆;要像紅軍一樣從弱小逐漸變成強大,再從勝利走向下一個勝利,並不斷的積累成為根據地,再通過這樣一個根據地慢慢的發展、擴大,從而使得我們的公司也發展了,創造的效益也提高了,同時我們的收入也就會相應的提高了,我們的福利也就越來越好。為了這一個共同的目標能夠更好的實現,這就需要我們每一位在職的員工都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

紅軍的長征之所以能夠勝利,是因為他們相信: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中國要富強,只有靠自己。同樣的道理,漯周界高速的發展,不能靠神仙與皇帝,只有靠我們漯周界的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與奮鬥,才能走向勝利!

就當前的情況而言,我們公司正處在“紅軍不怕遠征能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的發展階段,我們要有滿腔的熱血與激昂的鬥志,我們要吸取紅軍長征的經驗與教訓,團結起來集中力量,努力把通行費收入提高上來。特別是在收費一線的收費員們,不僅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紅軍革命精神,更要有自我奉獻精神與犧牲精神。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和公司的發展前景,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善於學習,總結經驗與教訓,努力使自己成為公司的中流砥柱,真正實現“三軍過後盡開顏”。

總之,我們要充分的、努力的吸取他們的經驗與教訓,把他們的這種激-情融入到我們今後的工作中去,擬定一個目標,併為之奮鬥,不斷的總結經驗教訓,從而達到成功的目的。

長征精神,過去是、現在是、今後仍將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永遠繼承發揚!

2019年觀看央視節目《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範文二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每次聽到這首豪邁激昂的《七律·長征》時,我的眼前都會浮現出這樣的一組場景:瀘定橋邊、大渡河畔珍藏了他們英勇無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嶺留下了他們堅毅執著的腳步;四出奇兵,赤水河記錄著他們勝利後的笑容;三軍會師,會寧載歌載舞恭賀他們創造人間神話。80年前,先輩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長征之歌。80年後,作為新世紀的主人,我們又會做出怎樣的回答呢?

今天,我們重溫長征的歷史,並不是號召大家再次用腳步去丈量那漫長的征程,而是要我們用心靈去感受去領悟長征精神,去傳承去發揚長征精神,進而培育我們新時代的長征精神。

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是戰勝困苦的精神動力。長征途中,先輩們腳下踏著華夏堅實的土地,手中高擎著民族振興的大旗,心中升騰著祖國飛翔的夢想。正是這樣的信念將他們緊緊地凝聚在一起,築成一道摧不垮、壓不倒的鋼鐵長城。正是這樣的信念支撐著他們走過艱難,走過凶險,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藍天。今天,我們面前雖然沒有了雪山和草地,但前進的道路依然漫長而曲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必由之路,也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又一次偉大而艱鉅的長征。進行新的長征,我們同樣需要有堅定信念,堅強的意志和必勝的信心。

艱苦奮鬥、甘於奉獻的革命精神是取得勝利的根本保障。長征途中,在強大的敵人和險惡的自然環境面前,紅軍正是憑著這種精神,征服千難萬險,戰勝了強大敵人,取得了最終的偉大勝利,為中國革命闖出了一條嶄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紀的我們,是否還需要這種精神呢?輕歌曼舞的歡樂,鳥語花香的芳馨,相敬互愛的甜蜜,燈紅酒綠的痴迷,艱苦的環境似乎已離我們悠然遠去,然而,親愛的朋友,你可曾想到,伴隨著時光流逝的不僅僅是我們的青春,還有我們絢爛的嚮往和似錦的前程啊。我們需要艱苦奮鬥的精神,需要甘於奉獻的精神。有了這樣的精神,我們才能從容地藐視困難、頑強地面對困難、樂觀地克服困難,有了這樣的精神,我們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風貌,激發創新能力,燃燒創業的激情,煥發無堅不摧的力量。這樣的精神是我們人生走向輝煌的基石。

八十年前的長征,已經作為一個符號,走進了歷史,銘刻在我們記憶的深處。而歲月積澱的長征精神,卻像古酒一般在我們的心中釀出了感情,釀出了味道,成為我們多彩人生的一道美味佳餚。 今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想那80年前,工農紅軍在黨中央毛主席的領導下,經過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做出了重大的犧牲,翻過了一道道山,涉過了一道道水,行程兩萬餘里,陸續抵達陝北,終於完成了一、二、四方面軍的勝利大會師,為悲慘壯烈、史無前例的長征,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實事求是地說,長征,是我們黨和軍隊,由於一錯再錯的錯誤路線的領導,迫於嚴酷形勢的一次無奈的戰略大轉移。“紅旗飄,軍號響,子弟兵,別故鄉。紅軍主力上征途,戰略轉移去遠方……”這是老紅軍蕭華同志所創作的《長征組歌》裡對中央紅軍離開江西革命根據地時的悲壯寫照。但是,正是在這個戰略大轉移的過程中,一次次失敗的教訓和血的事實,使我們的黨和軍隊認清了錯誤路線的實質和危害,從而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內的領導地位。毛澤東同志用他那政治家的敏銳目光洞察形勢,用他那軍事家的雄才大略指揮紅軍,戰勝了無數的艱難險阻,終於抵達了陝北,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也使中國革命走向了一個新的起點,從此踏上了勝利的坦途。

歲月悠悠,轉瞬已經80年過去了。當年那支衣衫襤褸、疲憊不堪,依靠著堅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實現共產主義,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讓全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的堅定信念走出雪山草地的軍隊,已經成為了一支強大的、現代化的國家武裝力量,成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威武之師。撫今追昔,讓我們深深的理解到,人是要有理想和信念的。“革命理想大於天”,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那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蹟,就是最有力的證明。正因為有了理想和信念的支撐,我們的紅軍才走出了雪山草地,才完成了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理想和信念,是革命勝利的可靠保證!可以設想,如果沒有了理想和信念,或者說失去了理想和信念,那我們的黨,我們的軍隊,我們的國家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現在,經歷了社會主義革命和改革開放的祖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千變萬變,人民群眾的理想和信念沒有變,對黨和政府的期望和信任沒有變。人民群眾渴望革命老傳統、老作風的迴歸,期盼著革命老前輩為之奮鬥的目標早日實現的願望沒有變。 現在,我們的黨中央領導集體,正在率領全黨和全國人民,為把我們國家建設成為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讓人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進行著新的長征。而長征精神必將為激勵和教育全黨、全國人民“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在新的長征中實現我們的最終理想而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019年觀看央視節目《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範文三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全校同學一起去看電影長征。

長征這部電影講的是:中央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屢戰失利後,形勢嚴峻,國民黨軍重兵集團繼續向中央蘇區腹地推進。這時,中共中央決定放棄中央蘇區,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南北各蘇區向陝甘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開始了長征。在整整兩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儲存和鍛鍊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

看完以後,我有許多話想說:今年是長征勝利70週年。作為90年代出生的我,看到的只能是電影中紅軍身影的再現。但我感覺得到長征的精神,感覺到所有參加長征的人的偉大,他們有著不怕犧牲的精神。因為有了他們的這種精神,才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電影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個鏡頭是:有一個紅軍女隊員為了救一個傷員,自己卻受了重傷。大家都知道傷員活下來的希望很小很小,但是女隊員依然要奮不顧身的去救他,這種不怕犧牲精神讓我深受感動。正因為有了千千萬萬個這樣的戰士,中國工農紅軍才取得了長征的勝利,才會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奇蹟。

大家想一想,我們現在這麼美好的生活環境,這麼良好的學習環境,可都是紅軍們用鮮血換來的呀!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它們,別讓紅軍們的鮮血白白流淌!

2019年觀看央視節目《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範文四

前言:展開歷史的長卷,我們看到在那條蜿蜒崎嶇的長征路上,破險阻重重,越關山無數,在那裡他們拒危難險阻於不顧,在那裡他們萬眾一心重新撐起一個古老民族不屈的脊樑。誠然,毛澤東是這場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於將傾,創造奇蹟的好舵手;毛澤東軍事思想指引著這漫漫長征中紅軍前進的步伐。

看到那湘江激戰、四渡赤水、搶渡烏江、飛奪瀘定、爬雪山、過草地的艱難險阻的情景,見到那一個個為革命事業勇往直前倒下去的革命先烈,心靈深處受到一次次的震撼,那《十送紅軍》的旋律,那馬蹄急促聲仍在我耳際縈繞,那前赴後繼、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無時不在我心中迴盪著。

一、審時度勢,力挽三萬士兵於危難之中。

當時在黨中央居於統治地位、支配革命戰爭全域性的,仍是照搬外國經驗、唯“國際指示”是從的教條主義軍事路線。1933年秋,蔣介石調集50萬大軍,向中央蘇區發動第五次“圍剿”。面對國民黨軍設定的層層包圍圈,毛澤東認為對付國民黨軍的有效方法是:“應該使用紅軍主力突破敵人圍攻線,轉入我之外線即敵之內線去解決這個問題”,然而卻被博古和李德等人的“左”傾機會主義錯誤排斥。戰爭的檢驗是無情的,由此而造成了1933年至1934年間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的大失敗,中國革命戰爭的命運危在旦夕。為了挽救革命挽救紅軍,不畏艱難險阻的紅軍毅然決然踏上了遙遙的長征之路。

紅軍在倉促準備的情況下匆忙撤離,開始長征,因此,處於被動的境地,顯然被動就捱打,處境險惡。但是紅軍戰士們憑著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和必勝信念,經過數日浴血奮戰,終於突破國民黨軍設定的四道封鎖線。但為此付出的代價幾乎是毀滅性的:中央紅軍由開始出發的8、6萬餘人銳減為3萬餘人,傷亡慘重的中央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的“追剿”,未作任何休整,馬不停蹄繼續西進。這時,蔣介石為阻擋紅軍會合,又集結40餘萬大軍在湘西擺兵佈陣,欲在此全殲中央紅軍。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博古、李德仍然不顧敵強我弱的客觀事實,固執地堅持北上湘西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師。這無疑就是讓革命成為國民黨軍刀俎下的魚肉。

在決定中央紅軍命運的關鍵時刻,毛澤東審時度勢“力主放棄會合二、六軍團的企圖,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在轉兵西進貴州,士氣空前高漲,一舉攻克了黎平。在蔣介石屯兵湘西準備大“圍剿”的危急關頭,是毛澤東的審時度勢正確軍事主張,避免了中央紅軍全軍覆沒的厄運。

二、召開遵義會議,實現了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的偉大歷史轉折

周恩來精闢概括:“由於毛主席撥轉了航向,使中國革命在驚濤駭浪中得以轉危為安,轉敗為勝”。由於博古、李德的“左”傾冒險主義使紅軍屢遭重創後,紅軍官兵的懷疑、不滿和要求更換領導的情緒不斷滋長,在湘江戰役時達到了極點。

敵數十萬大軍層層封鎖,步步緊逼,而教條主義軍事路線的笨拙指揮不僅不能使紅軍脫險,反而導向絕境。雖然當時毛澤東已經被解除軍事領導權,他憑著對革命對紅軍生命的高度負責精神,痛中思痛,他知道要想挽救革命就必須結合自己的實際突破共產國際教條主義的革命戰爭模式。在毛澤東的努力下,王稼祥、洛甫等逐漸認識到“左”傾軍事路線的嚴重危害,得出“領導問題不解決,我軍就難以徹底地由被動變為主動”的結論。中央紅軍智取遵義後,於1935年1月15日召開了遵義會議。會上,毛澤東繼博古等人關於第五次反“圍剿”的總結報告後,作了重要發言。他對博古、李德的錯誤軍事路線進行精闢地分析和客觀地批評,將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有機結合,正確闡述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戰術,指明瞭今後的正確方向。毛澤東的正確主張得到與會絕大多數人的擁護。但他考慮到當時一些中央領導人的覺悟程度和所處的戰爭環境,在會上沒有談及“左”傾政治路線的錯誤,這一點充分體現了毛澤東超人的領導才華。

遵義會議的成功召開,不僅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中共中央的統治,而且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領導,在最危急的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為勝利完成長征奠定了基礎,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歷史上的偉大轉折和里程碑。周恩來是這樣高度評價毛澤東的——-由於毛主席撥轉了航向,使中國革命在驚濤駭浪中得以轉危為安,轉敗為勝。

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取得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想必看過《長征》的同學都會有這麼一種感覺——-紅軍四渡赤水,巧奪金沙江打得真的太妙了,太漂亮了。

在中央紅軍撤移到扎西的同時,蔣介石仍以為紅軍要北渡長江。他一面加緊對長江重要渡口的兵力部署,一面調重兵對扎西進行合圍。毛澤東和中革軍委依據避實就虛的戰略原則,乘貴州國民黨軍兵力空虛之際,果斷揮師東進,重返貴州,二渡赤水河,把敵人遠遠甩在長江邊。

毛澤東按照“實行機動並迅速略取與控制赤水上游的渡河點”的作戰目標,在派中央紅軍主力圍攻魯班場未克的情況下,主動撤出戰鬥,擺出欲再渡長江的姿態,以迷惑、調動國民黨軍。

果不出其所料,國民黨軍中計了,毛澤東又指揮紅軍突然急轉東進。在此期間,紅軍在數十萬國民黨軍的“縫隙”中穿插,揮師南下,突破烏江,把疲於奔走的國民黨軍拋在了烏江以北。接著,毛澤東又聲東擊西,吸引國民黨注意力向其他地方轉移,自己則指揮中央紅軍主力以不可阻擋之勢相繼攻克其他地區,向西直逼昆明。此時蔣介石驚歎之餘,匆忙飛往昆明,親自調兵遣將。此時,國民黨軍的戰略意圖已經爆破,毛澤東見機行事決定率中央紅軍折轉西北疾進,終於率第一、第三、第五軍團全部渡過金沙江。至此,國民黨數十萬“追剿軍”被甩在金沙江以南,中央紅軍終於跳出了國民黨軍的重重包圍。在敵我力量懸殊、處境惡劣的條件下,紅軍迂迴穿插於國民黨軍重兵集團之間,巧妙地牽制、拖累、打擊國民黨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巧奪金沙江,這是多麼漂亮的一戰,足以顯示了毛澤東作戰的智慧。

四、正確處理黨內矛盾,促成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

中央紅軍渡過金沙江之後,毛澤東主張紅軍繼續北上,到接近抗日前線的川陝甘地區建立新根據地。“有槍就是草頭王”的封建軍閥思想作祟下,張國燾卻把8萬餘人的紅四方面軍看成他個人謀權的資本,他鼓動自己部下的隊伍來進行反對。張國燾在卓木調成立所謂“第二中央”,在分裂黨和紅軍的罪惡道路上越滑越遠。在此情況下,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對張國燾仍然採取說服教育、耐心等待的方針,做到以誠相待,仁至義盡。這對後來實現紅軍三大主力會師,起了重要作用,也為正確處理黨內鬥爭樹立了榜樣。

在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勸導、督促下,經過朱德等人的堅決鬥爭,紅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又強烈要求北上與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會合,10月,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進至會寧縣,同紅一方面軍會師。10月,紅二方面軍衝破國民黨軍的重重阻攔,在隆德縣將臺堡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至此,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終於實現,中國工農紅軍的偉大長征勝利結束,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取得了戰略轉移的落腳點和革命的出發點。

回眸整個長征歲月,毛澤東的貢獻和作用卻是決定性的,是毛澤東軍事思想指引紅軍譜寫出壯麗的史詩,贏得了中國革命戰爭的生存與發展。

結論:無論是微觀個體還是巨集觀意義上的集體、民族或國家,總是處於“長征”或“新長征”之中,總是會遇到這樣那樣、可預見或不可預見的困難,因此,我們需要的是樂觀、豁達、大無畏的思維和態度,要坦然、泰然看人生、看挫折,看潮起潮落和雲捲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