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學習毛相林時代先鋒事蹟有感心得感悟(通用20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6.36K

學習毛相林時代先鋒事蹟有感心得感悟 篇1

“下莊像口井,井有萬丈深,來回走一趟,眼花頭又昏。”這是老下莊村的真實寫照。下莊四周高山絕壁合圍,生存環境惡劣,生活條件艱苦,幾乎與世隔絕。全村4個社,96戶、近400人住在“井”底。從“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井底”海拔僅200餘米,與外界聯絡,只有3條小路。其中一條“大路”有3個大臺階,108道“之字拐”。由於條件所限,四面環山的下莊人過著苦種薄收的日常生計。

學習毛相林時代先鋒事蹟有感心得感悟(通用20篇)

1997年7月,接任下莊村黨支部書記不久的毛相林,從縣城參加完村幹部培訓班回來,坐在老下莊的“井口”之上,鳥瞰海拔1100多米的那個酷似天坑的古老村子,心底倒海翻江:改革開放都這麼多年了,外面的世界一天一個樣,如果再過些年下莊還是老樣子,我這村支書就有愧百姓,簡直就是白乾了。

那時,毛相林下定決心要努力改變下莊村的落後面貌。要改變,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路。修通從“井底”到“井口”的鄉村公路。

回家後的毛相林當晚便召開群眾會,擲地有聲地提議修公路。有人議論、有人搖頭、有人懷疑,一無資金二無機械,要硬生生在懸崖上摳一條路,當時的村民沒這個底氣和勇氣。毛相林並沒有洩氣,他扳起指頭給村民們算起了細賬,告訴村民:“山鑿一尺寬一尺,路修一丈長一丈,就算我們這代人窮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讓下一輩人過上好日子!”通過反反覆覆的打嘴仗算細賬,村民總算達成共識,同意修路。

1997年11月12日,在寒風刺骨的一個大雪天,下莊人終於在“魚兒溪”畔炸響了第一個向封閉與貧困宣戰的開山炮。

沒有炮眼,放紅繩鑿;沒有挖機,用雙手刨……在峭壁懸崖上,不能爬行也不能站立,就腰繫長繩,放到山間懸空鑽炮眼,放一炮炸個“立足之地”。村民們就這樣在空中蕩、壁上爬。分好幾個施工班,多處開炮,在半山腰炸開一處處缺口,形成一個個石礅,然後“步步為營”向前推進。

修路難,在懸崖絕壁上鑿路難上加難。男男女女帶著工具和乾糧來到工地,以洞穴、巖壁作為安身落腳之處。為防止晚上睡覺翻身掉下懸崖,他們便在腰間拴根“保險繩”,繩子的一頭拴在巖縫的老樹根上。為鼓舞群眾士氣,毛相林與村組幹部一起向群眾發誓:不貪佔便宜,誓死修通公路!公路在村民整齊的號子聲中一尺一寸地向前艱難延伸。毛相林的擔子更重,白天要翻山越嶺到各個工地巡查安全,晚上還要在工地上總結安排工作

為了修路,毛相林“挪”用了母親700元的養老錢和妹妹寄存的3000元傢俱款,還以個人的名義向農村信用社貸款1萬元;為了修路,毛相林不知磨破了多少雙膠鞋,手上和腳上磨起的血泡鼓了破,破了又鼓。在他的帶動下,一些在縣城打工的村民也自發回村加入築路隊伍,連村裡的老人也主動請纓到工地做飯。

儘管毛相林每天都把安全施工傳導到每個工地,但在挑戰懸崖絕壁時,還是有6位村民先後獻出了寶貴生命。從不輕易掉眼淚的毛相林哭過,但他從未絕望過。他常說,我個人解決不了的還有組織在,下級解決不了的還有上級在。1999年,巫山縣委縣政府將下莊路納入全縣重點工程建設,給予物資支援。

最終,歷經七年鏖戰,20__年初,懸崖絕壁間一條長達8公里的“抗爭之路”通車了,幾輩人渴盼的出山公路夢想成真。

20__年1月,兩合村合併到下莊村,村民委員會換屆時,毛相林再次高票當選為村主任。從村支書到村主任,毛相林的工作角色發生了變化,但他不辜負組織和群眾信任的初心始終未變。下莊村有形的出行路摳通了。但人民群眾要實現全面小康目標,下莊人還要再修通一條“致富路”。

下莊有了致富路,聽說曲尺鄉柑橘種得好,當地果農一年收入就有好幾萬,毛相林眼熱了。他帶著一波又一波的村民前去取經,一次又一次地請專家到村裡論證,還發出號召,引導有文化、頭腦靈活、在外務工的年輕人返鄉創業,充當產業發展“排頭兵”……

聽說雙龍鎮錢家壩的西瓜供不應求,他心動不已。和村幹部一起喬裝打扮成跑買賣的客商,把“觸角”直接伸到瓜田李下,見縫插針刺探情報、偷師學藝、打聽銷路,一次不行跑兩次,腳板磨起了泡,他套雙襪子又出門,直到把結滿西瓜的瓜地複製到下莊為止……

毛相林積極動員有富餘勞動力的家庭外出打工。十年來,先後有百餘村民外出打工,全村每年勞務收入200餘萬元。毛相林又動員村民種植紐荷爾,為把關技術,他挨家挨戶地檢查驗收,手把手地教村民打窩種樹。幾年來,全村種下650畝紐荷爾,成立專業合作社進行統一管理,500多畝已試花掛果,預計將給村民增加收入200萬元。毛相林還鼓勵村民種植了幾百畝的芝麻、小麥、西瓜和南瓜,形成以瓜果為主,多種產業共同發展的農業格局,僅西瓜一項,村民年均收入3000多元。

細數村民的增收門路,毛相林將其概括為“三色”經濟:藍色(勞務輸出)、綠色(西瓜)、橙色(紐荷爾)。正是在“三色”經濟的催化下,村民的腰包鼓了,村莊的面貌變美了。

隨著產業的壯大,村民們卻發現,曾經絕壁開鑿的天路有些“過時”。路面太窄,只有摩托車和小型農用車能勉強通過。如遇下雨天,山上衝下的泥石又經常阻礙交通。

將天路拓寬硬化,成了下莊人的又一個夢想。20__年,新一輪脫貧攻堅戰打響,下莊村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村。村主任的毛相林再次扛起了修路大旗。他四處奔波,向相關部門爭取400餘萬元,對這條絕壁天路進行提檔升級。天路被拓寬至4.5米,不僅路面進行了硬化,還在臨近懸崖的一邊加設了護欄,村民盼了多年的硬化路終於成了現實。

如今毛相林又帶領村民吃上旅遊飯,下莊村正依託當地獨特的自然優勢發展鄉村旅遊。“過去靠著三大坨(玉米、紅薯、土豆),我們辛苦一年也存不下多少錢,如今吃上‘旅遊飯’,一個月就能掙上近十萬元。”說起毛家父子給村裡帶來的變化,楊亨雙笑得合不攏嘴。2020__年初,他和村裡的袁堂清、楊元鼎三家人一起,將原來的土坯房改造成風貌統一的鄉村民宿。20__年8月開門迎客,生意最好時,一天就能吸引100多名遊客。遊客的到來也帶動了農特產品的銷售,楊亨雙告訴記者,土豆燉臘豬蹄、農家土雞湯、涼拌蕨根粉等都是深受遊客喜愛的下莊美食。20__年,他僅向周邊農戶收購的臘肉、土雞就價值2萬餘元。

“未來我們還將引入旅遊公司,打造‘下莊古道’‘雞冠嶺’等旅遊景點,並與巫山博物館合作,在村委會廣場打造一個‘下莊精神陳列館’,通過照片、影像資料、實物展出等方式,再現下莊人戰天鬥地、絕壁開路的事蹟,將下莊精神融入到旅遊開發中,讓鄉村旅遊更有內涵。”說起未來的打算,毛相林仍舊滔滔不絕,他就是這樣始終閒不下來的人。

打通村民的致富路,幸福寫在村民臉上,喜悅甜在村民心裡,溫暖映照著毛相林花白的頭髮,激發著他更深的思考。他以20年的執著堅守求證出自己的人生最大值——“成為一名群眾身邊的好乾部。”

學習毛相林時代先鋒事蹟有感心得感悟 篇2

壁立千仞,群山合圍。翻幾座大山,盤過108道“之字拐”,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村便映入眼簾。這裡地處巫山深處,如“深井”一般,“井底”緩坡上,小樓星羅棋佈,大片柑橘林連綿起伏。

毛相林(上圖,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是下莊村村委會主任,也是老村支書,當地人稱他當代“愚公”。

成為“愚公”,是被窮逼出來的。“鎖”在深山裡的下莊村,以前是巫山縣最窮的地方。村民外出只能徒步翻過絕壁,到縣城得花兩天時間。

不能讓大山“困”住下莊!1997年開始,“愚公”毛相林帶領鄉親們“移山”,用了整整7年時間,在絕壁上鑿出一條“天路”。

路通了,產業也活了。在毛相林帶動下,鄉親們種起了臍橙等水果,發展生態旅遊。隨之,一棟棟新樓拔地而起,一輛輛小轎車來來往往,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

20__年,曾經最窮的下莊村在全縣率先實現整村脫貧。20__年,村民人均收入達12670元,是修路前的40倍。

“要自己動手,劈山開路!”

“下莊像口井,井有萬丈深。”小時候,毛相林就常聽長輩們唸叨。坐“井”觀天,村民們有時也開玩笑說要修路,可沒人敢下決心。

直到1997年的一天,38歲的毛相林去縣裡開會,發現鄰村村民家裡有電視機,還有車子來收購蔬菜。“沒想到山裡還能這麼生活!”回到村裡,毛相林馬上召集村民們商量修路的事。

“你看這山,鳥都飛不過去。”“錢從哪裡來?”“要不搬出去算了?”

大夥你一句我一句。村裡有幾百畝地,鄉親們不想離開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可想到修路之難也是特別打怵。

“不能坐等,要自己動手,劈山開路!”毛相林給村民們算了一筆賬:公路預計七八公里,計劃20年修完,每天修1米即可,全村將近400人,只要一起努力,修路是可行的。

不修路,沒出路!幾經周折,全村人終於下定決心。

男女老少齊上陣,冬去春來都不停。大家用最原始的辦法,一塊塊石頭鑿。絕壁上,一個個“空中飛人”綁著繩索鑿開炮眼、放上炸藥……鞋子磨破就赤腳,夜裡不便回家就住山洞。

可是,壞訊息還是傳來了。村民黃會元被巨石砸中,滾落下山,悲痛萬分的毛相林一度動搖了修路的決心……此時,黃會元的父親站出來說,“為了子孫後代,我兒子死得光榮!繼續修!”頓時,大家齊刷刷地舉手,擦掉眼淚,繼續走向工地……

終於,20__年春天,一條“玉帶”出現在山腰上,下莊人終於打通康莊大道!

“失敗了不要緊,繼續幹!”

路修通了,村民外出方便多了,當天就能往返縣城。不少村民開始外出務工,賺錢補貼家用。

不過,村裡沒有產業,只能自給自足,村民依然貧困。“修好路,還要發展產業,開啟財路!”毛相林又一次站出來,帶領村民繼續“折騰”。

20__年,毛相林看到其他村發展蠶桑賺了錢,便號召村民種桑樹養蠶。沒想到,100多畝桑樹欣欣向榮,30多張蠶子卻死氣沉沉。原來,下莊村海拔高、氣溫低,不適合養蠶。

“毛矮子蠻幹,就知道瞎搞!”失敗後,村民們意見很大。毛相林也很失落,在村民大會作檢討。

“老毛心還是好的嘛,只是急了點。哪個能一次就搞成功的?共產黨員還怕這個?”會上,老黨員楊元玖鼓勵毛相林,也平息了大夥的議論。

山裡人,脾氣倔。失敗反而激發了毛相林的韌勁:“失敗了不要緊,繼續幹!”

第二年,毛相林在縣城吃到一種西瓜,覺得特別香甜。他又動心了,想種植西瓜。不過,這次他精明瞭,先請教農技人員,自己試種兩分地。

可喜的是,種西瓜,毛相林成功了。他把西瓜分給村民們吃,還賣到縣城,賺了一筆錢。在毛相林帶動下,下莊村終於有了第一個像樣的產業。今年,村裡西瓜種植面積達200畝。

村民們信心大增,毛相林乘勢而上。20__年,他邀請市縣農業專家深入考察分析,確定發展柑橘、桃、西瓜三大產業。

在毛相林帶領下,下莊村終於打通了脫貧致富路——650畝柑橘套種西瓜、南瓜,150畝桃園套種西瓜。村民劉恆保種了10畝柑橘,去年初掛果就收入2萬多元。“光靠遊客開著小車來採摘,就賣完了,都不用出門嘞。”劉恆保說,明年柑橘進入盛產期,收入還將翻番。

“講述修路歷程,激勵更多人!”

公路通了,腰包鼓了,已年過六旬的毛相林依舊閒不下來。他在琢磨,怎麼能讓村裡在外的年輕人回到家鄉,振興鄉村。

29歲的毛連長曾在外種西瓜、跑銷售。今年春節回家,毛相林上門找他,“連長,留在村裡吧,下莊村需要你們年輕人。”

看著毛相林滿頭白髮,毛連長又回憶起當年修路的場景。看著村裡產業蒸蒸日上,他動心了,選擇留下,還說服女朋友也回來,準備發展民宿,搞直播帶貨。

這兩年,返鄉村民越來越多。200多名外出務工村民中,已有100多人選擇回來,振興家鄉。

20__年,毛相林提議,建一個全村的事蹟陳列室,記錄下莊人修路的故事:“講述修路歷程,激勵更多人!”

在鄉黨委、政府支援下,下莊人事蹟陳列室於20__年落成。毛相林自告奮勇,當起講解員。

在村口的下莊人事蹟陳列室裡,常常可見到毛相林的身影。他在為一批又一批的外地遊客講述當年的奮鬥故事。

“這是我們當年修路時穿的鞋子,已經磨穿了……”毛相林說。這樣的話,毛相林不知講過多少遍,但每次都充滿感情。

看著一撥撥年輕人來來去去,毛相林感慨萬千:“我願當一輩子築路人!”

學習毛相林時代先鋒事蹟有感心得感悟 篇3

5月5日,拜城縣工商局駐村工作隊組織村“兩委”班子學習了《各地積極開展反邪教宣傳教育厚積反邪教土壤》通稿及屈申同志先進事蹟。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吳多平強調,各幹部要積極學習《各地積極開展反邪教宣傳教育厚積反邪教土壤》通稿及屈申同志先進事蹟。確保學好學懂,只有自身在學好的基礎上,才能向基層群眾宣傳好遠離邪教組織和邪教思想,讓各族群眾擦亮眼睛,明辨是非。村黨支部書記塔伊爾·努爾要求,村幹部要抓緊學習,提升自己的素養,在自己深刻認識邪教組織本質的情況下,引導好全村村民反對邪教組織和邪教思想。

學習結束後,村團支部書記阿不力孜·託乎提說道:“身為一名少數民族幹部,我要認真學習,讓自己明辨是非,積極與邪教組織和邪教思想作鬥爭,更要向全村村民宣傳好,積極倡導大家團結起來反對邪教。”

工作隊隊員蔣海峰說道“學習完《各地積極開展反邪教宣傳教育厚積反邪教土壤》通稿及屈申同志先進事蹟,使我清楚的認識到邪教組織的本質,我們要積極發動和宣傳好基層群眾,一起反對邪教組織和邪教思想。”

學習毛相林時代先鋒事蹟有感心得感悟 篇4

蒙古族,1955年6月生,1976年11月入黨,內蒙古自治區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薩如拉圖雅嘎查黨支部原書記。紮根牧區、苦幹實幹的楷模,憑著“讓牧民過上好日子”的信念,紮根牧區近50年,探索出保護生態、發展經濟、促進增收新路子,使當地牧民生產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改革先鋒”等稱號。

6月29日上午,“七一勳章”頒授儀式上,身著一襲藍色蒙古族長袍的,正是被稱為“草原之子”的廷·巴特爾。

作為內蒙古自治區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薩如拉圖雅嘎查黨支部原書記,廷·巴特爾紮根牧區,在近50年的時間裡,憑著“讓牧民過上好日子”的信念,探索出保護生態、發展經濟、促進增收新路子,使當地牧民生產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廷·巴特爾始終認為,自己“是一名牧民”,無論獲得多少榮譽,這一點都不會改變,“這是我的職業榮耀”。

從19歲起,廷·巴特爾就紮根在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薩如拉圖雅嘎查。那裡是一片總面積達四百三十多平方公里的草原,地處有著“黃色野馬”之稱的渾善達克沙地西北部。

上世紀80年代,針對薩如拉圖雅嘎查過牧、草場退化、土地沙化日益嚴重的問題,廷·巴特爾提出“圍封輪牧”。

1986年,廷·巴特爾賣掉自家的60只羊,圈起300多畝草場休養生息。第二年,300多畝草場打了九馬車草,相當於其他牧民1000畝草場的打草量。牧民們親眼看到了“圍封輪牧”的好處,紛紛進行封育和劃區輪牧。

1993年,廷·巴特爾當選薩如拉圖雅嘎查黨支部書記。他針對當地的生態問題,提出了“蹄腿理論”,倡導牧民少養羊、多養牛,並引進西門塔爾優質乳肉兼用牛與本地牛雜交,培育高產優質母牛。嘎查黨支部扶持的20多戶貧困牧民現在已全部脫貧。

近50年的時間,廷·巴特爾紮根牧區,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探索出既保護草原生態、又讓牧民增收的路子,把生態“從白色變回綠色”。同時,也將薩如拉圖雅這個“貧困村”變成了“富裕村”。

學習毛相林時代先鋒事蹟有感心得感悟 篇5

1988年,從浙大化工系畢業的陳薇,還是一個鵝蛋臉、長髮披肩,笑容稍顯靦腆的少女。

1991年,清華碩士畢業後,陳薇簽約了深圳一家生物公司,即將過上高薪白領的生活。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幫導師取一份抗體,走進了軍事醫學科學院。

那裡尖端的研究課題和先進的科研裝置震撼了她,也吸引了她。

電影《碧海藍天》中有句臺詞:“人經常會感受到內心的召喚,如果不去迴應它,人就始終不能平靜下來,如果去迴應它,就意味著必須放棄很多心愛的人和物。”

一邊是錦繡般的前程,一邊是內心強烈的召喚。

在經過衡量後,她最終放棄了大公司的職位,她做了一個改變一生的決定——參軍!投身於國防大業。

同年4月,她被特招入伍。

“清華人到部隊去等於是埋沒了自己,入伍就意味著落伍。”

時光撥回到1991年,那時的大學生還很稀缺,更不用說清華的碩士了。

大家都勸她別犯傻,但她卻“一意孤行”,前往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工作。

她也確實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當兩年後她和師弟在一次學術會上碰面後,她發現師弟的收入竟然是自己的上百倍。

而且,科研工作如同航海探索,如果能發現新大陸當然有極大的成就感,但更多時候是枯燥乏味的航程。

點選播放 GIF 2.1M薪酬低,前途未卜,辛酸孤苦,但她卻內心堅定,毫不動搖,做好了“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準備。

她先是花4年時間成為了微生物學的博士研究生,3年後又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這種孜孜不倦的學習態度,讓人望洋興嘆!

從此她開始嶄露頭角,先是入選了軍事醫學的A類人才庫。後來又晉升為研究員,享受首批軍隊特殊人才津貼。

學習毛相林時代先鋒事蹟有感心得感悟 篇6

5月9日,長壩鎮組織全鎮幹部職工、村(社群)支兩委100餘人召開了學習“全省優秀共產黨員”龍增剛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

報告會上,由該鎮紀委書記傳達學習了省委組織部《關於追授龍增剛同志為優秀共產黨員的決定》,並詳細回顧了龍增剛同志生前拼搏實幹、無私奉獻、清正廉潔的工作作風和生活事蹟。

最後,該鎮黨委書記指出,全鎮廣大黨員幹部要把龍增剛同志作為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一面鏡子,深入學習他對黨忠誠、心繫群眾、愛崗敬業、廉潔自律的崇高精神,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強化思想政治建設,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深入踐行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

一是學習他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優秀品格。要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精準的舉措、更加堅忍的鬥志,努力在發展中創新思路,在改革中尋求突破,在開放中開創新局面。要不斷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銳意開拓進取,爭當脫貧攻堅先鋒,在“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的脫貧攻堅中建功立業。

二是學習他紮根基層,心繫群眾的為民情懷。按照“三嚴三實”的要求,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把老百姓的呼聲作為“第一訊號”,把老百姓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老百姓的滿意作為“第一標準”,竭盡全力為百姓多辦事、辦實事、解難事,做百姓的貼心人。

三是學習他愛崗敬業、鞠躬盡瘁的實幹精神。要堅持求真務實、狠抓落實的工作作風,紮根基層,忠誠履職、無私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用有限的生命創造了無限精彩的人生,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業績。

四是學習他敢於擔當、廉潔自律的高尚情操。加強黨性修養和服務群眾意識,淡泊名利、做人嚴實,堅守清廉底線,認真履行職責,服務於大局、服務於群眾,不斷提升業務工作能力和水平。

據瞭解,截至5月10日,該鎮15個村(社群)已全部召開專題黨員大會傳達學習了“全省優秀共產黨員”龍增剛先進事蹟,全鎮黨員幹部已上交學習心得50餘篇,全鎮上下掀起了學習“全省優秀共產黨員”龍增剛先進事蹟熱潮。

學習毛相林時代先鋒事蹟有感心得感悟 篇7

在武漢深入一線探索,運用中醫藥診治患者的過程中,張伯禮感觸很深,對於如何加強中醫藥防治疫病也有了更深的思考。

他直面問題,“第一,雖然中醫有了定點醫院,但數量及床位仍較少,缺乏系統全面的中醫診療體系;第二,中醫藥診療方法的頂層設計有待完善,臨床診療和研究力量的協同性需要優化,形成綜合性力量;第三,對中醫藥的偏見或者說是信心不足還是存在,包括一些患者、醫生及管理人員,中醫藥在非中醫院的使用有待推進。”

他總結經驗和教訓,“第一,我們不但要整理歸納中醫藥對新冠肺炎的臨床療效,更要做理論層面的思考。例如此次新冠肺炎以溼邪為主,潛伏期較長,病情發展相對溫和,但又存在病情突然加重現象。這些都符合溼性黏膩、重濁持久的特點;同時溼邪易轉化,可以化火化毒,所以我們在中醫理論方面應該有所創新。第二,在體制機制方面,國家和各地區釋出了很多中醫診療方案,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則,但也需要中醫在第一時間介入防治工作,掌握臨床資料,研究歸納疾病的證候規律,基於證候變化特點優化中醫診療方案就會更有臨床指導性。第三,應該成建制地組建醫療隊,設定更多的中醫定點醫院,以後一旦有新發的傳染病疫情,中醫應該儘早成建制介入。此次疫情中醫雖然與SARS時相比參與得更早,但還是晚了一些,以後有類似情況中醫一定要早介入,這也需要制度方面的保障。”

學習毛相林時代先鋒事蹟有感心得感悟 篇8

為了早一天重新站起來,截肢手術後十天,徐前凱就躺著舉啞鈴,開始練習手部力量,進行康復治療。第十八天,在父親的攙扶下,拄著柺杖開始試著走路。

徐前凱每天堅持進行康復性訓練,雖然疼痛和汗水伴隨始終,但他一如平常堅強勇敢、陽光樂觀。20__年11月7日,在醫護人員認真細緻的幫助下,一副義肢支撐著他實現了真正意義的站立——沒有柺杖、沒有攙扶。

20__年12月26日上午,成都局集團公司在重慶隆重舉行徐前凱表彰報告會。會議由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王新文主持。報告會上,集團公司工會主席李翌科宣讀了對徐前凱的表彰決定,重慶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馬岱良和集團公司總經理曾憲海共同為徐前凱頒獎。

堅毅的性格、良好的表現也讓徐前凱收穫了愛情,20__年8月17日,徐前凱迎來人生重要的日子:他和餘光敏登記結婚了。如今,他們的寶寶出生了,初為人父的徐前凱提及兒子,總是滿臉笑容。

他說,有家、有了她、有了寶寶,心裡就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他要做兒子的榜樣,20__年初,徐前凱先後榮獲20__年度“新時代成鐵榜樣”、20__年度“新時代鐵路榜樣”“最美鐵路人”。

徐前凱本人除了參加了成都局和總公司舉辦全域性和全路巡迴報告會以及中央電視臺“最美鐵路人”節目錄制外,他還利用空餘的時間,靠左腿在床上做平板支撐、踩單車等訓練,裝上義肢進行康復訓練等。

同時,他還利用網路、書籍學習鐵路部門的新要求、業務新知識,避免與工作脫節,增強自身的業務素質。

徐前凱樹行義之道、懷利人之心、行助人之事,在平凡的崗位幹出不平凡的業績。他關鍵時候敢出手,危難面前勇擔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捨己救人、見義勇為的傳統美德,展現了共產黨員不怕犧牲、甘於奉獻的優秀品質。

正如20__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頒獎詞詮釋了的那樣:“縱身一躍、奮力一抱,短短5秒,剎那間的本能之舉,映射出最耀眼的光芒。生命從來不是等價交換,沒有‘值不值’的追問,只有‘該不該’的回答——義薄雲天!”

學習毛相林時代先鋒事蹟有感心得感悟 篇9

5月10日上午,全省優秀共產黨員龍增剛同志先進事蹟宣講團走進中坪鎮,全鎮幹部職工90餘人參加了此次宣講活動,掀起了新一輪學習全省優秀共產黨員龍增剛先進事蹟的熱潮。

宣講團首先介紹了龍增剛同志在26年的工作生涯中,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有限的生命創造了無限精彩的人生,以一心為民的實際行動和清正廉潔的光輝形象忠實踐行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莊嚴承諾。

五位宣講團成員,分別以《用生命兌現入黨誓詞 用行動踐行群眾路線》、《情灑紅色故土難捨組工情懷》、《貴州大山裡騰飛的巨龍》、《長輩式的領導》為題作的報告,他們飽含深情的講述,一個個催人淚下的故事把一個在場的人都深深打動。

最後,中坪鎮黨委書記肖福勇指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應該向龍增剛同志學習。全鎮廣大幹部職工要把龍增剛同志作為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一面鏡子,深入學習他心繫群眾、一心為民,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心甘情願與群眾同甘共苦的公僕情懷;學習他愛崗敬業,對黨忠誠對待事業和工作的實幹精神;學習他公道正派,清正廉潔,甘於奉獻,嚴於律己的高尚情操,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學習毛相林時代先鋒事蹟有感心得感悟 篇10

近段時間,好多學校興起了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的熱潮,我們學校也不例外。“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張桂梅數十年如一日,堅韌執著、勵精圖治,勤儉節約、無私忘我,不忘初心、獻身扶貧,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張桂梅是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曾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張桂梅作為千千萬萬基層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員,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自1990年參加工作以來,她始終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人身追求,而且在工作的這三十年中也一直積極踐行這一人生追求。

她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事蹟平凡而偉大,思想樸實而閃光,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偉大的時代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和共產黨員的時代風采。張桂梅同志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參加工作30多年來,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

作為一名教師,她心繫困難群眾,始終相信群眾利益無小事,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投身教育扶貧行列,在她的努力下,華坪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持樹人先樹魂,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校之本。她長期拖著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兌現了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她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自己卻甘守清貧。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張桂梅在教書育人的同時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家訪。張桂梅身體不好,但是她卻從來不讓學生家長來開家長會,自己拖著生病的身體進大山挨個對學生進行家訪。在遇到有輟學思想的學生時會不厭其煩、苦口婆心地給學生和家長做工作,不讓一個同學掉隊。就是這樣的家訪,張桂梅堅持了十年,幫助很多想輟學的孩子又重新走進了學校,坐在了課堂上學習。

張桂梅的事蹟感動著每個人,為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生生的榜樣,她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善良慈愛、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業、慈善事業的精神讓我們欽佩。“俯首甘為儒子牛”是魯迅先生的寫照,也是張桂梅的寫照。她沒有生育自己的兒女,卻有著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那些失去父母的貧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愛,分享著人間最美好的親情。她雖然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但卻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

拜讀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和用生命點燃的人生故事傳說,我深切的領會到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張桂梅不是製造出來的英雄,她是那樣樸實,那樣真實,也許她在悄悄的改寫著英雄的概念.”張桂梅的精神,是一種時代的精神,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主義追求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張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種平凡的精神,體現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把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和回報,具體落實到自己的事業和學生上,在普通教學崗位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執著追求。

身為教師的我,在學習了張桂梅的一些先進事蹟後,聯絡自己的實際想想,覺得作為一名戰鬥在一線的教師,和她相比,我確實深感慚愧,還有我身邊的一些老師,大多時候都把個人的切身利益掛在嘴上,缺少為學生服務的思想和精神,有時候學校安排做事,總是各種藉口推脫,好像一切事情都是學校領導的事情,他們只負責完成教學任務就行了。試問這些老師和張桂梅如何能相提並論,怎麼有資格和張桂梅老師放在一起比較呢?我們的一些老師確實應該好好學習學習張桂梅老師那種無我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習了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後,我也反思了自己,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不忘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為培養對國家發展有用的人才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而這些人才,首先必須是政治上過硬的,必須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和人民。他們才能肩負歷史的重任。我們身為教育工作者,如果沒有過硬的政治思想,學校德育建設的落實就是一句空話。我們培養的人才質量就會出問題!我們以後一定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教書育人,培養一批對國家有用的人才。教書育人的同時,還要在學業上不斷進步,修養上不斷完善,做學生熱愛、人民滿意的優秀教師,做無愧於時代的光榮教師。

學習毛相林時代先鋒事蹟有感心得感悟 篇11

袁老去世的訊息令人痛惜,我們終將沒有等到媒體的二次闢謠。今天上午,一則“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今天去世的訊息全網炸裂,好在媒體隨後進行了闢謠,直到噩耗再次傳來,我們依然希望“這不是真的”。對袁老稍有耳聞的人都會明白,先生的離世是我們的哀痛,更是國家的損失。

袁老的一生獻給了農業科學事業,他的生平也因此寫滿輝煌。1981年獲得國家發明特等獎,20__年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__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20__年獲“改革先鋒”稱號,20__年被授予“共和國勳章”。他還相繼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等二十餘項國內國際大獎。說譽滿中外,毫不誇張。

如果說這些榮譽的表達還不夠真切,那麼我們再用一組資料來說明。1996年,農業部正式立項超級稻育種計劃。4年後,第一期每畝700公斤目標實現。隨後便是20__年800公斤、20__年900公斤、20__年1000公斤的“三連跳”。20__年11月2日,第三代雙季雜交稻畝產3000斤攻關測產在湖南衡南縣啟動,最終第三代雙季雜交稻畝產達到1530.76公斤。從700公斤到1500公斤,其意義不言而喻。

其實我們敬仰袁老不光是因為成績,更因為情懷。袁隆平院士曾說自己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第二個夢是雜交稻覆蓋全球夢。“全球有一億六千萬公頃稻田,如果一半有八千萬公頃(種雜交水稻),那現在的情況,每公頃增產兩噸,可以多養活五億人口。”他的奮鬥夢,讓他守護了“把飯碗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上”這句話近70年。

稻菽千重,禾下留夢。袁老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的夢並沒有結束。今天下午,長沙市民夾道送別袁隆平院士靈車,齊喊“袁爺爺,一路走好”,這場面與“十里長街送總理”異曲同工。大家開啟朋友圈,總有幾條動態屬於袁老,留言支援降半旗的聲音隨處可見。“從今以後珍惜每一粒糧食”的質樸表達,像極了晚輩對彌留長者告別……民眾的自發行動說明了一切。

袁老曾說,“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他把自己遍灑在祖國大地之上,也把他的兩個夢餘下的部分留給了我們來完成。始終端在自己手裡,就算我們中的大多數不能把農研的冷板凳坐熱,但我們能做到光碗、光碟,一日三餐、必不相忘。我們此後都會做一粒“好種子”,喜看稻菽千重浪。

學習毛相林時代先鋒事蹟有感心得感悟 篇12

張楠的真,是真性情、真男兒的真。

對父母他是孝順的兒子,對姐姐他是胸藏大愛的弟弟,對戰友他是無私幫助的兄弟,對國家他是鐵血忠誠的男兒。

從開始認識張楠到回想張楠,他的事蹟讓我感動,讓我動容。更因為他是生活在我們身邊實實在在的英雄,對我產生十分強大的影響。

張楠,我們的好兄弟、好戰友、好班長,您未曾走遠,您永遠都在!

學習毛相林時代先鋒事蹟有感心得感悟 篇13

“功名利祿全放下,一心只為千萬家”的黃詩燕,將一名新時代優秀共產黨人的形象,立在炎陵這片紅色的土地上,感召來者,以啟後世。

壹 堂堂正正做事 清清白白做人

炎陵縣紅軍標語博物館前,黃詩燕身穿白襯衫,佩戴黨徽,精神煥發地站在最中間。

“我很懷念黃書記。”炎陵縣委副書記饒祥明拿起桌上的這張合影照片細細端詳,“人們常說,當家3年狗都嫌。黃書記在炎陵工作快9年了口碑還這麼好,他真正做到了堂堂正正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黃詩燕剛來炎陵時,饒祥明先後3次請他去自己家裡吃飯,他都推辭了。第3次黃詩燕說了心裡話:老饒啊,我這個人吃飯很簡單,再說去了你家不去他家,難得平衡,誰家都不去最好,我還可以省點時間做事。

“我可以負責任地說,在炎陵這些年,黃書記沒有接受過任何一次私人宴請。”饒祥明說。

黃詩燕的老家就在攸縣,親戚多,但他從沒有插手過任何一個專案,打過任何招呼。妻子和女兒來炎陵看他,也都是悄悄地坐快巴來回。

宿舍裡,沙發破了,電視機舊了他都不準換,唯一要工作人員添的“傢俱”,是兩把摺疊的椅子。沙發太小,來了人坐不下,添兩把摺疊椅,方便他人,也不佔地方。

黃詩燕去世後不久,饒祥明收到了黃詩燕女兒黃心雨發來的簡訊。她說,現在還有遠房親戚假借父親之名要求辦事,這是父親不願看到的,請他也不要為他們辦這些事。

“心雨很年輕,但很懂事。黃書記的家教嚴、家風好。”饒祥明感慨。

貳 “我們都尊稱他為‘黃老師’”

入夜,炎陵縣委大院裡,掛在大樟樹上的一盞盞方形路燈亮起來。

以往這個時候,是黃詩燕的散步時間。

散步不僅是運動,也是黃詩燕細察民情、精準調研的微訪。路上少了一個井蓋,路邊的燈沒有亮,甚至大院門前樹下的一盞燈上有蜘蛛網,都逃不過他的眼睛。黃桃上市,他常到路邊的小店去詢問,甚至走好幾裡地趕去集貿市場調查。

有一次,黃詩燕在散步時發現,街頭垃圾堆得比較多。他立刻打電話詢問,原來是一個垃圾處理廠搬遷與當地百姓的協商出了問題。他立即通知相關部門開會。“會上他發了火:這是老百姓生活的大事,必須連夜解決,明天早上看結果。”炎陵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黃建中回憶。

散步,還是黃詩燕與幹部群眾心連心的貼近。

和大院門口的保安聊天,他發現保安室天花板漏雨,通風不好,馬上通知後勤部門改善;接龍橋邊碰到一位殘疾人,他掏出了身上所有的錢,並打電話請縣民政局將其送回家。

黃詩燕去世後,炎陵縣鹿原鎮黨委書記賀勇一直沒有勇氣再走那條熟悉的路線。因為“每次路過都是一種煎熬” 。

20__年3月,賀勇調任縣委辦常務副主任。“當時我覺得自己40歲了,有點本領恐慌,甚至不想幹了。有一天他改完我起草的綜合材料後,邀我在大院裡散了幾圈步,以‘老辦公室’的身份和我分享他的經驗,我的心一下就安下來了。”

令賀勇和其他幹部都記憶深刻的,還有黃詩燕的博學多才。他記憶力驚人,散步時,《資治通鑑》《三國演義》裡的一些段落,能一字不差背出來。“私下,我們都尊稱他為‘黃老師’。”

學習毛相林時代先鋒事蹟有感心得感悟 篇14

溫州市教育局召開陳瑩麗老師先進事蹟報告視訊會議,追憶最美女教師。先後聽取了報告團5位同志的報告,被陳瑩麗老師那心掛家人、情繫學生、留戀講臺,為夢想打拼、為事業獻身,以實際行動踐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古訓的“紅蠟燭”精神深深感動著。下面,我來談談學習的深切體會。

一、不忘初心,愛崗敬業

陳瑩麗老師今年26歲,花季般的年齡,對未來的理想和希望在她那年輕的心中湧動著,她用青春的琴絃彈奏著動人的音符。據她的爸爸陳玉臣介紹,“當老師是她從小的願望,高中畢業以後,獨自填報師範院校。雖然大學畢業後當年沒有考上教師崗位,但她毅然決定到樂清公立寄宿學校代課,一邊工作,一邊複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年後通過公開招聘考試,當上了正式教師,被分配到大荊鎮鎮安學校工作。家裡人擔心她在山區學校吃不了苦,可她開心得像一個得了糖的孩子。她還說,當老師是她的追求。”謝曉曉老師深情地回憶了自己眼中的同事陳瑩麗老師,生活中她是熱情的90後,工作中她是不放棄每一位學生的好教師。“我為我的同事陳瑩麗而感到驕傲,她是90後的榜樣,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榜樣。我願意向她學習,耕耘於平凡而又偉大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青春力量。”謝曉曉還回憶說,“我們國中只有三個班,陳瑩麗老師去年一入校便擔任七年級的班主任和七、九年級兩個班的任課老師。她負責的是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兩門功課。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瑩麗每週二要去一次大荊鎮一中請教她的指導老師,鎮一中11點半下課,她要趕回來參加12點20的午自修,這50分鐘去掉坐車、轉車的時間,她根本就沒有時間吃上中飯,她的心裡只惦記著班裡的孩子。她班上有一個留守兒童,常年由老邁的爺爺和親戚幫助照顧,平時對學習不上心,常常還有煩躁不安、愛發脾氣的表現。瑩麗和他家人聯絡的次數多到不可計算,辦公室三天兩頭都能看到家長的身影,孩子的爺爺姑姑輪流來,電話那頭瑩麗還和孩子遠在外地的媽媽聯絡。後來,瑩麗還在耐心地做著工作,學生家長先受不了了,一氣之下說,這孩子我們管不了,不管了。但瑩麗卻擔憂而生氣地說:“我是他的老師都沒有放棄,你們怎麼能放棄?”。聽了陳瑩麗老師的事蹟報告後,深受感動和鼓舞,我要學習她不忘初心、獻身理想的堅定信念和愛崗敬業、恪盡職守的拼搏精神,並號召我縣教師以陳瑩麗老師為榜樣努力做好“立德樹人,教書育人”工作。

二、大愛無痕,樂觀堅強

大荊鎮鎮安學校校長金峰迴憶,“四月底,我試探性地問她:身體調養得如何,什麼時候可以回來上課?‘我在喝中藥,感覺好多了,可以上課了。’電話裡的她,說話還是那樣輕快。五月初,陳瑩麗老師又回到了她念念不忘的講臺。還是一樣的笑臉,還是一樣的陽光,只是原本消瘦的身體看起來似乎更瘦了。”金校長的講述,將陳瑩麗堅強樂觀、認真負責的90後女教師形象,又展現在人們面前。“那個時候的她,癌細胞早已經擴散,但她卻對我說‘感覺好多了’可以上課了。”金峰校長講到這,哽咽地說不出話,臺下不停地有人埋頭抹淚。這時金校長一直為自己當時沒有深入瞭解和關心陳老師的病情而感到自責。他雖為鎮安學校失去這樣一位優秀教師而感到痛苦和內疚,但也為鎮安學校擁有這樣一位優秀教師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學生盧曉琪介紹,陳瑩麗老師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位擁有沉穩的藍、溫暖的紅和雋永的綠的“三色”好老師。她雖然表情嚴肅,但課堂充滿熱情和風趣,教學方法靈活有效,如她問“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哪6個?”,同學們總是記不住,可她那“韓(韓國)日(日本)飛(菲律賓)來(汶萊)一隻印尼(印度尼西亞)馬(馬來西亞)”的詼諧語言,讓大家至今還記憶猶新;她那溫暖的微笑和親切的關懷,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平時經常自費給同學們買獎品,總把貼心給予所有的人;一句“同學們,有不懂的問題要抓緊問,再不問就沒有時間了”的貼心話,我們年幼的同學當時沒能領會其中的一語雙關,真是後悔莫及呀!盧曉琪還回憶說,那段時間,陳瑩麗老師一直用手捂著肚子,腳步非常緩慢,連說話都是有氣無力。最後一堂課上,她難受地靠著講臺,堅持用最大的聲音為學生講完最後一張試卷……“我一直希望能成為一位教師,我多麼想對陳老師說:我還想再聽您上一堂課!”臺上,盧曉琪邊講述邊落淚。同事謝曉曉回憶,陳瑩麗老師是我心中最美的“紅蠟燭”。為了解決小鎮資訊不暢的侷限,瑩麗特意下班後跑到樂清城關的中學,她打聽到城裡的老師訂什麼複習資料,她就也給她的學生訂什麼資料。為了讓孩子們形成把學習融入生活的習慣,她抓住每次偶遇學生的機會抽查背誦。孩子們就在一次次偶遇中以這種遊戲的方式鞏固了知識。為了幫助孩子們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她制定了詳細明確的獎罰制度,學生們下課後都忙著去她的辦公室檢視自己的積分,兌換獎品不亦樂乎。謝曉曉還回憶說,瑩麗是一位熱愛大自然更愛學生的姑娘,記得有一次到山上摘桔子,其他同事都喜歡摘外表好看的,可她卻摘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的橘子,她說摘桔子不能只看顏值,好看的橘子不見得甜。其實,這就是她對待各種個性差異學生的態度呀!聽了陳瑩麗老師先進事蹟報告後,我的深切體會是:有一種精神感人至深,有一種大愛凝心聚力,有一種態度樂觀堅強,這就是對陳瑩麗老師的真實寫照。陳瑩麗雖然走了,但她的事蹟永遠印刻在三尺講臺,她的師德精神永遠播種在人們心間。我將以實際行動弘揚陳瑩麗老師胸懷學生、大愛無痕的師德師風和敢於擔當、樂觀堅強的堅毅勇氣,並向全縣中國小幼兒園教師傳遞師德師風正能量。

三、匯聚能量,再立新功

陳瑩麗老師的感人事蹟,催人淚下。從教的歲月雖然短暫,可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古訓和“愛崗敬業,捨己為人,甘於奉獻”的精神內涵,同時展現了人民教師崇高的思想境界,不愧是我市乃至我省普通教師的優秀代表,是全市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學習的楷模。浙報集團樂清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蔡甜甜說,陳瑩麗來到偏遠的鎮安學校後,一直生活在城市的她沒有因為環境艱苦而退縮,而輕言放棄。反而在記事本里說“這裡四月吃枇杷,五月吃楊梅,六月吃桃子,七月吃西瓜,十月吃桔子,簡直太棒了”……一個信念堅定、執著理想、樂觀豁達的女孩彷彿就在眼前。陳老師與時間賽跑的執著與堅韌,用青春踐行當人民教師的唯一心願,是她言傳身教和熱愛教師職業的最好詮釋。陳瑩麗老師雖然走了,但她愛崗敬業、捨己為人、甘於奉獻的精神深深烙在我們心中。正如有句話說的好:“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時代呼喚“最美女教師”,陳瑩麗的精神讓她永存。樂清日報全媒體獨家原創、浙江日報重磅連續報道,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央媒有序跟進,樂清90後最美女教師感動億萬國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是我對這次學習教育活動的真切體會,也是我的莊嚴承諾。在教育不斷改革創新的今天,只有加強學習,才能適應新世紀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在工作上遇到難題,我一定要虛心地向同行和領導請教,汲取知識的營養和寶貴的教學經驗。在工作之餘擠出時間學習,讓閱讀、思考和研究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如今,陳瑩麗老師雖然離我們遠去,可她那種“不忘初心、獻身理想,愛崗敬業、恪盡職守,胸懷學生、大愛無痕,敢於擔當、樂觀堅強”的精神品質和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蹟將永遠駐留在我們心中,激勵著我們前進,讓我們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提振精神,匯聚能量,克難攻堅,再立新功。

學習毛相林時代先鋒事蹟有感心得感悟 篇15

“哀樂如歌祭忠魂,輓聯低垂頌英雄。”8月2日上午,因遭遇恐怖襲擊英勇犧牲的我駐索馬利亞大使館警衛人員、武警山東總隊臨沂支隊上士張楠烈士遺體告別儀式在山東省舉行。外交部、山東省委省政府、武警部隊領導,以及駐濟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代表,社會各界群眾代表近千人懷著無比悲痛和無限崇敬的心情到場與英雄告別。

在濟南市粟山殯儀館第一告別廳內,放滿了社會各界敬獻的花圈、花籃,門前懸掛著“向張楠烈士告別儀式”的橫幅,廳門左右懸掛著挽幛:忠誠使命血灑異域衛士永垂不朽;矢志從軍為國捐軀英雄青史長存。電子屏上滾動播放著張楠烈士生平、照片和在異國他鄉戰鬥的視訊畫面。兩名禮兵莊嚴肅穆,菊花青紗簇擁著張楠烈士的遺像。遺像下,昨晚剛剛被迎接回國的張楠烈士的靈柩上覆蓋著鮮豔神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張楠烈士英勇犧牲,牽動著各級各地領導的關注。黨和國家、軍隊領導人分別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向犧牲和受傷武警戰士表達親切關懷,向烈士親屬表示親切慰問,要求全力做好各項善後工作。外交部、山東省委省政府、駐濟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烈士的家鄉所在地政府和社會各界等各單位紛紛發來唁電、唁函,並送花圈輓聯。武警山東總隊批准張楠同志為烈士,武警部隊追授他“中國武警忠誠衛士”獎章。

9時30分,遺體告別儀式開始。儀式由武警山東總隊王愛國政委主持,外交部張明副部長,山東省委姜異康書記、郭樹清省長,武警部隊張瑞清副政委、政治部陳國楨副主任,索馬利亞駐華大使等軍地領導分別看望慰問了烈士父母及親屬,並參加告別儀式,向英勇犧牲的張楠烈士表示沉痛哀悼。

在悲慟的哀樂聲中,參加告別儀式全體人員肅立,向張楠烈士默哀三分鐘。山東省委姜異康書記簡要介紹了張楠烈士生平,稱讚他是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是獻身警衛事業、建設精銳之師的傑出代表。張楠烈士滿懷報國之志、執著強軍夢想,用28歲的青春熱血書寫了中國武警忠誠衛士的價值追求和時代風采。

隨後,參加儀式的代表、烈士親屬、社會各界群眾、解放軍和武警官兵依次進入大廳,圍著烈士靈柩緩緩繞行一週,向張楠烈士作最後的送別。然後,大家走到烈士親屬們面前,一一緊握烈士親屬的雙手,低聲安慰悲痛中的親人。

浩氣存寰宇,忠骨歸故土。11時,張楠烈士告別儀式結束。兩名禮兵手捧張楠烈士的骨灰盒緩步前行,送上靈車。張楠烈士的親屬、家鄉有關領導、武警山東總隊部分官兵將隨同護送靈車返回烈士家鄉、河北滄州。下午14時30分,張楠烈士骨灰安葬儀式將在河北滄州烈士陵園舉行。

學習毛相林時代先鋒事蹟有感心得感悟 篇16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推進反邪教正面宣傳教育的指示精神,深入宣傳展示以來反邪教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大力宣傳反邪教系統典型事蹟。5月9日上午,新疆庫車縣人民法院組織全院幹警集中學習新華社刊發《遠離邪教的陰霾——各地積極開展反邪教宣傳教育厚積反邪教土壤》的通稿,學習了全國防範處理邪教系統優秀工作者“屈申”同志先進事蹟。

20xx年間,屈申和他的同事一起,幫助300多名邪教人員重新步入正常生活軌道。屈申同志堅守反邪教崗位不離不棄,在不幸患病兩次手術後,依然抱病忘我工作,用無悔的選擇、執著的追求和無私的奉獻,生動詮釋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優秀品格。屈申同志多次榮獲中央、省、市政法戰線和反邪教戰線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xx年,屈申同志被評為武漢市勞動模範,20xx年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防範和處理邪教問題辦公室評為全國防範處理邪教系統先進工作者。

該院黨組號召全院幹警,要學習屈申同志對黨忠誠、乾淨、擔當的優秀品質。學習屈申同志愛民為民的大愛情懷。學習屈申同志,紮根一線、勤奮鑽研、腳踏實地、永不放棄、捨己忘我、無所畏懼,為反邪教鬥爭犧牲自我、甘於奉獻的精神。

全院幹警紛紛表示要向屈申同志那樣,甘於奉獻、甘當無名英雄,紮實工作,增強反邪教意識和反分裂鬥爭意識,自覺抵制極端思想滲透,把反邪教工作做得更好。

學習毛相林時代先鋒事蹟有感心得感悟 篇17

以身作則好作風

他的辦公室是上世紀80年代的平房;每個星期走基層在1000公里以上

走進黃詩燕在炎陵縣委的辦公室和宿舍,記者很驚訝。

辦公室是上世紀80年代的平房,工作人員多次要求進行簡易裝修都被他拒絕。宿舍很小,床上用品都很普通。

“宿舍裡的東西,都是上一任領導留下來的,黃書記上任後沒有添置一件新傢俱。”縣委辦副主任劉明華說,“平時除了接待外,一有時間書記就在走基層,每天都排得很滿。”

“作為黨員幹部,就是要有功名利祿全放下、一心只為千萬家的境界。”黃詩燕多次在講話中這樣說。

“擔任炎陵縣委書記近9年,黃書記為炎陵發展不辭辛勞,每個星期走基層來回車程至少在1000公里以上。”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黃建中說。

“黃書記在炎陵沒有私交圈。”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楊紅兵說,“他常說‘人和人之間最好的感情就是工作上相互支援,在為黨工作、為人民服務工作中交往最好的感情’。”

由於常年在縣裡工作,離家遠,黃詩燕對妻子女兒都照顧不上。平時工作忙,也很少有時間打電話。黃詩燕心裡總感覺愧疚,每次洗衣服都和妻子視訊聊聊天,“等忙完這陣子,就回家好好歇歇!”可這一等,竟等到天人相隔。

在炎陵縣2030平方公里土地上,黃詩燕的事蹟還在傳頌著。他用8年多始終如一的奮鬥,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莊嚴承諾,詮釋了人民公僕的深刻內涵。

學習毛相林時代先鋒事蹟有感心得感悟 篇18

陳瑩麗老師展現了人民教師崇高的思想境界,不愧是我市新時期普通教師的優秀代表,是我們全市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學習的楷模。下面,我來談談自己學習的感受和體會。

一、愛崗敬業、勤奮拼搏

陳瑩麗老師今年26歲,花季般的年齡,對未來的理想和希望在她那年輕的心中湧動著,她用青春的琴絃彈奏著動人的音符。據她的同事介紹,“自 2019 年畢業以來,陳瑩麗老師先後在樂清市公立寄宿學校代課、2019年9月通過考試招聘,分配到樂清市大荊鎮鎮安學校工作。上學期擔任七一(1)班主任兼任七九年級社會與歷史老師,本學期因另一位社會與歷史老師產假(我校只有二位社政老師),國中三個級段的社政課全擔在了陳老師肩上,她毫無怨言地接任。去年下半年,陳老師所教的七年級社政期末質量抽測在大荊學區排名第二……她全身心投入工作,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積極追求上進。在病因確診後,還請求其父親接至學校,堅持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來回120多公里。她一邊工作,一邊與病魔作鬥爭,不但沒有被困難打倒,更是將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轉化為腳踏實地的工作。”她這種愛崗敬業、勤奮拼搏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回想自己,1985年國中畢業的我當上了代課教師,由於我堅持不斷函授學習和實踐研究,先後獲得中師、大專和本科文憑,1996年轉為公辦教師,如今也從一位初涉教壇的毛毛丫頭成長為蒼南縣龍港鎮新城二小的校長助理兼校辦主任,還兼任四(1)語文教學,擔任班主任工作,始終踐行“愛崗敬業,恪盡職守”的道德操守,與教師同甘共苦,共同進步,從不遲到、早退,每天到校最早,離校最晚,站立校門口迎接教師和學生,放學默送他們回家。以自己坦誠的待人態度,踏實的工作作風,兢兢業業的工作精神為全體師生做出了表率。但跟陳瑩麗老師相比,在學歷經歷上我沒有她的高大上,在敬業精神方面我還遠遠達不到她那短短3年教齡的“愛崗敬業、勤奮拼搏”的崇高境界。

二、無私奉獻、大愛無痕

根據陳老師的事蹟報道,“3月24日,陳瑩麗老師因為一直低燒不退,在同事的勸說下回家,第二天在父親和姐姐的陪同下,去樂清、上海檢查,她被檢查出肝癌晚期(當時跟學校說只是腹部有陰影)。生命已是倒計時了,家人瞞著她,聰慧的她瞞著家人,瞞著我們,她沒有告訴任何人,可心裡放不下九年級的孩子,她又回到了學生當中,走上她熟悉的講臺……。家人勸告她別累著身子,她說,只有在學校,和學生在一起,和同事在一起,她才覺得快樂!她這一行動,證明了一個90後對這份教育工作的執著與堅守,以校為家、關愛學生,永遠把孩子當做平等的生命給予尊重。她的這份堅強,對學生的愛,對教育事業的愛和責任鑄造師魂,把全部愛心毫無保留地奉獻給學生,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展現了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讀了這段事蹟後,我對陳老師心繫學生,牽腸掛肚,無私奉獻,大愛無痕,深有同感。

2019年7月27日,我的愛人,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在一次活動中突發腦溢血,雖然手術成功,但至今昏迷不醒,已確診為植物人。親恩情重難連理,不怨造化作弄人,但是我永遠記住我還是一名人民教師,我情繫愛人,更心繫學生,我只有加倍辛勤工作,為我的學生快樂成長和我崇尚的教育事業奉獻一切,才能圓我愛人教書育人的美好夙願。當年這突如其來的災難,讓我無法承受,再加上面臨著經濟的困難,精神上的壓力,使我真的是走投無路,曾經想放棄教師的職業去一心一意陪伴愛人,後來想起我和愛人曾經的誓言——我們共同做優秀的人民教師。五年來,我的家庭揹負著昂貴的醫藥費,原本清貧的生活雪上加霜,就在愛人與教育事業兩難抉擇時,最後考慮兩者兼顧,也願意加倍付出,因為我愛自己的工作,愛我的學生,愛我的愛人。我家是一個擁有6位教師的教育之家,公公、婆婆、小叔子、小姑子等都是人民教師,在他們的勸說下,我從痛不欲生中走出來,夙夜在公,忘我工作,用真心、真情和愛心培養下一代,以使我和愛人的人生價值得以體現。目前,週一至週五,我的愛人由婆婆和保姆照顧,而我努力工作,認真完成教育教學任務,週末去醫院照顧老公,長此以往著實讓人牽腸掛肚,但我無怨無悔,努力堅守著。

三、勇於探索、知行合一

陳瑩麗老師教科研意識強烈,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大膽探索創新,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積極推進新課程改革。2019學年第一學期,陳老師帶領學生走訪了兩三趟仙溪南閤牌坊群,精心指導和修改學生的小論文。最終,《探訪樂清南閤牌坊群》獲得了溫州市歷史與社會學科小論文比賽二等獎。平時,陳老師積極參與學校師徒掛鉤學習活動。指導她的朱海燕老師淚流滿面地說:“這孩子,她非常用心、好學,功課這麼多,還堅持每週二來聽課。課後是中午11:35,留她吃飯,一回都不留,只說還有午休,學生在等著她。”朱海燕老師的簡短評語道出了陳瑩麗老師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渴望、對學生的無私關愛和對教科研工作的那份矜持,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她這種“勇於探索、知行合一”的專業精神。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是我對這次學習的真切體會,也是我的莊嚴承諾。在教育不斷改革創新的今天,只有加強學習,才能適應新世紀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在工作上遇到難題,我一定要虛心地向同行和領導請教,汲取知識的營養和寶貴的管理經驗。在工作之餘盡力擠出時間學習,讓閱讀、思考和研究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如今,陳瑩麗老師雖離我們遠去了,可她那種“愛崗敬業、勤奮拼搏,無私奉獻、大愛無痕,勇於探索、知行合一”的優秀品質和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蹟將永遠駐留在我們心中,激勵著我們前進。

學習毛相林時代先鋒事蹟有感心得感悟 篇19

鞍山是留下雷鋒奮鬥足跡的城市,雷鋒精神在這裡生根發芽,成為鞍山英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政法英模滕啟剛的先進事蹟為鞍山的英模文化再添厚重。繼被追授為“遼寧省優秀共產黨員”、“遼寧時代楷模”、全國政法系統“雙百政法英模”榮譽後,日前,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決定追授滕啟剛同志為“全國模範法官”。

滕啟剛同志生前任鞍山市千山區人民法院四級高階法官。他紮根基層法院工作30年,對黨和人民始終懷著深厚感情,以恆心踐初心、以生命擔使命,勤勉履職,忘我工作,用實際行動樹立起一名人民法官的光輝形象。滕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在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期間被發現並廣泛宣傳,在全市、全省引起強烈反響,“向滕啟剛同志學習”在政法系統蔚然成風。

榜樣在前,力量無限。全市政法機關將持續鞏固深化教育整頓成果,大力弘揚政法正能量,不斷深化向滕啟剛同志學習活動,按照市委政法工作會議的安排,堅決實現五大目標,深入開展六大專項行動,重點做好九個方面工作,奮力開創更高水平的平安鞍山、法治鞍山建設新局面,為實現新時代鞍山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新突破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學習毛相林時代先鋒事蹟有感心得感悟 篇20

20__年伊始,一場無聲的戰役悄然拉開了序幕。從一人染病到武漢封城,再到全國戒備,無數“逆行者”奮然投身疫情前線。

“國有戰,召必回,戰必勝!”面對疫情,“白衣天使”們持槍執盾,衝鋒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最美逆行者”身影照亮了瀕危者灰暗的天空。“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那被汗水浸得泛白的雙手,那被口罩勒得流血的臉頰,那剃光秀髮卻仍燦爛的笑容,那手術室外席地而眠的身影……他們爭分奪秒地與死神戰鬥,含著淚將患者從死神手中奪回,他們與患者同甘共苦,拼盡全力。攜手中國人民,共戰新冠病毒!

災難面前,所有不可能都將成為奇蹟。六天之內建成一座醫院!武漢火神山醫院的建設工地上,上百臺施工機械晝夜轟鳴,上萬名工人通宵奮戰。為了更多的病人更快的康復,他們也在與時間比賽,與生命競爭,從方案設計到建成交付僅僅十天,他們向世界見證了中國速度,他們向廣大人民展現了內心的決心,他們用血汗與雙手,築起了一條條通往希望的大橋。

疫情,是醫護人員的戰場,也是新聞人的戰場。在控疫前線,鏡頭前是醫護人員匆忙的背影,鏡頭後卻是為我們報道疫情的新聞人。白巖鬆和他的《新聞1+1》奔跑在這個戰場上,在謠言四起的環境下,承擔起了告知真相、引導輿論的責任,成了央視當之無愧的品牌節目。《你的樣子》讓我們看到了他為民思考,心繫國家的一面,舉國動容。鏡頭後的新聞人,他們呼喚真實,追求真相,播報疫情,將廣袤的中國大地緊緊地系在了一起。執子之手,與疫共鬥!

保護我們的人都在負重前行,可總有一些被保護的人在雪上加霜。病毒幾乎籠罩著全國,國家嚴禁人們聚會、訪友來保護他們的安全,可他們卻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仍然走親串友,難道想要“點亮世界”嗎?同時,因武漢為重疫城市,所有人都對武漢避之千里,甚至歧視武漢人,隔離了病毒,也隔離了人心。我們都是這場疫情的受害人,我們該做的是呆在家裡,不為社會新增負擔,用自己的方式愛著我們的國家,而不是痛恨、辱罵。在所有人大喊“武漢,加油!”時,我們也應大喊“武漢,挺住!”,武漢,我們與你們同在!

魯迅先生說,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都與我有關。在這未知的病毒面前,無數的同胞緊緊相連,含著淚為中國祈禱。“一方星火急,十地凶險情。馳援身憔悴,指揮淚縱橫。”

看啊,黎明快來了,“逆行者”們的身影已經拉出了地平線。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