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蘇東坡觀後心得感悟(精選3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33W

蘇東坡觀後心得感悟 篇1

這首《念奴嬌》作於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和友人坐船夜遊赤壁之時。抒發了詞人對昔日英雄的無限懷念和敬仰,也表達了詞人對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懷古抒情,以曠達之心關注歷史和人生。

蘇東坡觀後心得感悟(精選3篇)

以前對蘇東坡的作品感受多的是他的感慨,今年春節,在觀看了央視人文紀錄片《蘇東坡》後,對蘇東坡的作品和他的人生有了全面的感悟和認知。紀錄片從蘇東坡貶謫黃州開始,講解了他一生心路歷程,從文學、藝術、美食、情感等多維度,解讀了他的生命感悟、精神嬗變和藝術昇華的過程。再現了一個最豐富、最接近本真的蘇東坡形象。

個人生來都不是大徹大悟的,更多的都要經過"鳳凰涅槃".秉性樂天的人也是如此。古今中外,文人志士對蘇東坡的評價都很高。蘇軾在二十歲考取進士,歐陽修在看過他的作品後對蘇軾寄予厚望,認為三十年後會取代自己。仕途平坦,意氣風發的蘇軾也有過少不更事,--虎讓他寫的《凌虛臺記》暗含諷刺,卻沒成想被一字不動的刻在石碑上。面對王安石變法的節奏之快,蘇軾的辭官隱退也有著文人的"清高".但"烏臺詩案"使他深切地領略了朝廷的黑暗,經歷了精神的煉獄。那時的他是感性的,面對生死,再清高的人也會折腰。黃州是他的精神地標,一蓑煙雨任平生給了他喘息的機會,領悟了道家和佛家的智慧,使他的精神世界多了宗教的寧靜和超脫。

解決了思想困擾的他,耕種著東面山坡田地改變著經濟困境,並從此以東坡自居。深夜出城,喝酒吃肉,寺廟夜談,發明"東坡餅",後來的"東坡肉",火烤羊脊骨,"東坡笠"足以看出他雖身處逆境、卻讓貧困生活多了興趣盎然的境界。面對逆境,他將別人嘲諷轉化為人性的寬容和溫暖。他任由大自然變化,定風坡的雨使他將自我突破和超越。

有人說蘇東坡是流行歌的先驅者,他改變了北宋"流行曲歌王"柳永的詞風格,《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對詞賦予了自由灑脫的定義。他的人生是可樂的,夜遊赤壁問自然,大自然的迴應使他發怵。半夜敲門不應,重回江邊的《臨江仙》,使他的監管官以為他"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這些烏龍也是他在死亡邊緣獲得重生後的了悟。

四十六歲他了悟,藝術之難,不是難在技巧,難在不粉飾、不賣弄,自由準確的呈現人的內心世界。《枯木怪石圖》,成竹在胸成就了他繪畫的成就;柔奴"此心安處,便是吾鄉"給了他全新的價值觀;對朝雲寫的詞和墓誌銘抒發了他的眷愛和感激之情;王安石的江邊相迎、徹夜長談政見,懟了一輩子,臨了評價蘇軾"不知更幾百年才出此人物".

也有人說蘇東坡是網路語言的鼻祖,"呵呵"在他流放儋州期間寫給友人的信裡出現多次,"呵呵"是他不加掩飾的自得,是他心裡不得志的豁達。

我敬佩蘇東坡,敬佩他熱愛生活,敬佩他把自視甚高的理想主義置換為溫暖的人間情懷。彌留之際,面對生死,他說用心過了每一天,西方的極樂世界就存在每一天。他為官救世濟民,興修水利;為兄"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為情"歸臥竹根無遠近,夜燈勤禮塔中仙".他是散文作家、新派畫家、美食家、偉大的工程師、詩人……

當一個偉大的人物成為過去的時候,人們總是追尋他的蹤跡,發一種遙遠的幽古之思。他身處逆境超越苦難,善於思考的曠達情懷是我們當代人需要學習的生活態度。

蘇東坡觀後心得感悟 篇2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蘇東坡學養貫穿儒、釋、道,造詣縱橫文、書、畫,成為中國傳統文化集大成者,也被視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人物。蘇東坡因其非凡的才華和瀟灑飄逸的人格魅力名滿天下,是唯一入選法國《世界報》“千年人物”的中國人。

紀錄片《蘇東坡》從文學、藝術、美食、情感等多個維度出發,多層面、多角度地解讀蘇軾生命感悟、精神嬗變和藝術昇華的過程,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的深遠影響。輔以當今最新的蘇軾研究成果,彙集中外專家學者的目光,再現出一個最豐富、最接近本真的蘇東坡形象。

蘇東坡觀後心得感悟 篇3

《巨人傳》中曾寫道:“人與人之間最使人心痛的,莫過於自己以誠懇的態度希望得到別人的善意和友好,結果卻得到了惡意和傷害。”用這句話來形容蘇軾再合適不過了。

紹聖元年,蘇軾因洛蜀黨爭被貶惠州,船到岸邊時,蘇軾驚喜的發現那裡的父老鄉親都站在碼頭上迎接他,他熱淚盈眶的寫下了《十月二日初到惠州》,所以雖然在惠州日子十分清貧,行動還受到管制,但他並不洩氣,依然每天讀書,還為惠州百姓做了幾件好事。奸臣章淳見狀,把蘇軾貶到更偏遠的海南。

宋元符三年,蘇軾被赦,結束七年的流放從海南迴到朝廷。章惇的兒子章援,害怕他的父親對蘇軾的迫害甚多而受到打擊報復,特意寫了一封信給蘇軾,請他寬恕。蘇軾立即回信:“伏讀來教,感嘆不已。某與丞相定交四十餘年,雖中間出處稍異,交情固無增損也。聞其高年,寄跡海隅,此懷可知。但以往者,更說何益,惟論其未然者而已。”這種既往不咎,重情重義,以德報怨的胸懷,實在是令我佩服,我可做不到這樣。當年,蘇軾、蘇轍兄弟倆和章惇都是同榜進士,而且做了頗有情誼的好友。但在章惇當權後,因為政見的分歧,將蘇軾降職免官。

章惇不但在事業上對蘇軾打擊,而且在生活上也對蘇軾處處刁難,不讓他住在官宿,蘇軾只能租用民房。真是風餐露宿,備受摧殘。這樣的壓迫,無論放在誰的身上,都是難以釋懷的!但蘇軾竟不計較個人的恩怨,反而用“更說何益”一筆帶過。這種寬巨集大量,實在是少見。

讓人特別感動的還有,蘇軾還常懷念與章惇的友誼,而且還為他的生活、健康而牽掛。在給章援的信中,蘇軾叮囑他好好照顧父親章淳,蘇軾還給生病的章惇寄去一些藥方,囑咐他多多保重自己。蘇軾對章惇仍然像對老朋友那樣關心,不計前嫌,如此寬廣的胸襟,即使放在現在,又有幾人能及?

現在的人,一個個只顧自己的利益,自私自利,社會上----的風氣盛行,世界上各事各物都是向好的方面發展的,人類也是越來有智慧的,但是人類的道德已經慢慢的丟失了。人們總是往前看,為什麼不多回頭學習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