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電影紀錄片《閱兵盛典》觀後感學習心得(通用20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13W

電影紀錄片《閱兵盛典》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1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0__年新中國成立70週年。20__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70週年閱兵儀式,中國軍隊沒有必要通過閱兵來“秀肌肉”。70年前,在開國大典的閱兵式上,當時我們的飛機不夠,只有17架。周總理說:飛機不夠,我們就飛兩遍。70年,彈指一揮間。新時代的中國,早已是山河無恙、國富兵強,我們的飛機再也不用飛第二遍了。此時此刻,我們足以告慰先烈:這盛世,如您所願。

此次閱兵時長約80分鐘,創多項“首次”“之最”。閱兵活動按閱兵式、分列式兩個步驟進行,時長約80分鐘。按改革重構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編組徒步受閱方隊,全軍各大單位均有力量參閱,不少方隊是首次亮相。參閱武器裝備全為國產現役裝備。

同時,女兵方隊將首次安排女將軍受閱。九大亮點,一是聽黨指揮的政治意蘊十分鮮明。二是慶典活動的儀式氛圍隆重莊嚴。三是改革重塑的嶄新風貌全面展現。四是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最新成就集中體現。五是履行使命的綜合能力充分彰顯。六是礪將謀勝的鮮明導向牢固確立。七是紅色基因的傳承接續有力體現。八是模擬模擬的手段運用成效明顯。九是高效集約的保障路徑逐步走開。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歷史的興衰更替,時間的斗轉星移,戰火硝煙的日子已然過去,但在苦難中煉就的精神仍記憶猶新。歷史讓我們銘記國強則民富,國在則家在,國興則家興。歷史將所有的屈辱印在我們的腦中,用我們的熱血去洗禮;歷史將所有的精神都刻在我們的骨髓之中,用成長讓它在每一代人心中生根發芽。

中國軍隊以昂揚的狀態、一流的標準,接受了黨和人民的檢閱,奉獻了一場富有中國氣派、體現時代特色、展示強軍風采的閱兵盛典。

電影紀錄片《閱兵盛典》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2

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70年前的開國大典上,我國僅有17架飛機參加閱兵儀式;70年後的閱兵儀式上,我們的飛機再也不用飛兩遍了。70年間,人民解放軍的軍備力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綜合作戰能力日益增強。據悉,此次參加閱兵的受閱武器裝備全部為國產現役的主戰裝備,不少裝備都是首次亮相,比如東風-41導彈等。國家日益繁榮,軍隊日益強大,人民的物質文化需求也日益增多,所以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使國家安定、繁榮富強,人民才能安居樂業。

強軍就要牢記軍民魚水深情。軍隊離不開人民的支援和擁護,當人民有難,軍隊更是始終與人民群眾魚水情深、血脈相連,義不容辭地當先鋒開路解難。和平年代,雖然人民軍隊不用浴血奮戰,但依然堅持在最前線。哪裡最危險,哪裡最需要,哪裡就有解放軍。回顧1998年特大抗洪救災,20__年抗擊非典,20__年汶川抗震……人民解放軍都是衝在最前面,為了人民的利益不顧危險,不怕犧牲。歷史證明,為人民服務永遠是人民軍隊奪取勝利最深厚、最偉大的力量源泉。

強軍就要堅持科技創新,不斷髮展軍事裝備。在當今這個國際形勢嚴峻複雜的情況下,任何一支軍隊都要先進的裝備作為戰鬥的保障。90年來,通過科技創新,人民解放軍由過去單一軍種的軍隊發展成為諸軍兵種聯合的強大軍隊,由過去“小米加步槍”武裝起來的軍隊發展成為基本實現機械化、加快邁向資訊化的強大軍隊。

軍強才能安邦,中國人民解放軍從風雨中走過九十多年的崢嶸歲月。歷史告訴我們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引領中國;歷史告訴我們一支強大的軍隊永遠是國家最堅強的後盾;歷史告訴我們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才能保家衛國,實現中華人民的偉大復興。

強大的軍隊是國家堅強的後盾,是國家安全的保障,是人民安居樂業的根本保證,相信在習近平主席著眼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個時代大背景下,人民軍隊始終不忘初心,在戰鬥中成長,在繼承中創新,匯聚起了強國強軍的磅礴力量。

電影紀錄片《閱兵盛典》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3

《此時此刻20__大閱兵》讓我感到了震撼又鼓舞人心,最敬佩的是那一排排鋼鐵般的戰士,他們配戴大簷軍帽,穿著合體的軍裝,戴著潔白的手套,手握威武的鋼槍,腳蹬錚亮的軍靴,踏著整齊的步伐,昂首闊步,讓我們看到了這個時代、這個民族新青年的精氣神兒。這個盛世給了我們豐裕的物質基礎,給我們創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好的教育,在這個盛世長大的當代青年要銳意進取,不能辜負這個時代的培養。

工作幹事要充滿激情。對工作的激情源於對理想信念的堅定,源於對黨和人民的忠誠,源於對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正確追求。馬克思說:“人是有激情的存在物。”激情源於對使命的尊崇、對事業的忠誠、對職責的擔當,凝聚著一個人對理想、使命、事業的矢志追求和無比熱愛。這種充滿激情地工作幹事,蘊含的是一種工作態度,凸顯的是一種思想境界,折射的是一種職業素養,讓我們成長為更好更優秀的自己。

落實部署要富於創新。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明,是一個勤勞勇敢的民族,也是一個富於創新精神的民族。作為龍的傳人,新時達的新青年,我們要發揚這樣的精神,在日常工作中,落實部署時,多思考勇於創新。青年最具創新熱情和創造潛力,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生力軍。歷史實踐證明,越是艱鉅的任務、越是嚴峻的挑戰,越能激發青年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潛力。當代青年只有始終保持和發揚勇立潮頭的浩氣、超越前人的勇氣、與時俱進的朝氣,充分發揮創新潛能,才能為偉大中國夢的實現作出貢獻。

迎接挑戰要勇於擔當。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廣大青年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廣大青年既是追夢者,也是圓夢人。“幹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作為一名青年幹部,時代給了我們機會,也給了我們責任和義務。在日常工作中要一切都從群眾的利益出發,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做到忠誠履責、盡心盡責、擔當負責。

電影紀錄片《閱兵盛典》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4

“方舟”,源自西方宗教傳說;“和平方舟”,則是藍色大洋上飄揚著鮮豔五星紅旗的真實的生命之舟、友誼之舟、幸福之舟。

20__年10月,舷號為866的我國第一艘萬噸級制式醫院船入列。該艦本名為“岱山島”號,但因為入列11年來,該艦9次走出國門,航行24萬餘海里,到訪43個國家和地區,為23萬多人次提供醫療服務,實施手術1400餘例,讓500多名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和平方舟”之稱已聲名遐邇。

今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已經寫入了聯合國決議、安理會決議、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決議。和平方舟是中國海軍履行崇高使命,始終致力於做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促進者、始終致力於做海洋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者、維護者和貢獻者的明確見證,受到了到訪國民眾和政府的歡迎和讚譽。

世界紅十字會官員稱讚說:“和平方舟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醫院船誕生的歷史可謂久遠,現代化的大型醫院船早已成為現代海軍的重要標誌之一。

我人民海軍擁有具有遠海救護能力的醫院船,是為了適應走向深藍的需要。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因我海軍以“近海防禦”為主,因此在沿海城市建設了幾十家海軍醫院,一旦海軍官兵在海上執行任務時發生傷病,主要靠艦艇回送。直到進入新世紀,我海軍大型醫療船的設計才開始啟動,20__年8月,醫療船下水,成為不僅是我國,而且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專門設計建造的大型醫院船。

還是讓我們跟隨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作一次遠洋之旅吧!

電影紀錄片《閱兵盛典》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5

作為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偉大征程,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並通過各種文學藝術載體特別是影視作品得到充分展現。而作為紀錄片創作的一次全新實踐,《隱祕征程》無論在內容線索或表現形式上都傳達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該紀錄片定位於“弘揚紅軍精神,銘記紅軍信念,傳承長征品格,實現偉大中國夢”的核心宗旨,從獨特的視角重組歷史線索,以體驗的影像再現民族記憶,淋漓盡致地彰顯了不怕犧牲、前赴後繼、勇往直前、堅忍不拔、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百折不撓、克服困難的偉大長征精神,鮮活有力地展示了四川在紅軍長征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對中國革命勝利的重大貢獻。

藉助本片,今天的觀眾可以通過新的角度認識長征,感受長征,並從中獲得前行的力量。

電影紀錄片《閱兵盛典》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6

說起感恩,我最想感謝的是我的祖國,它承載了我的一切。她的強大,讓我生活再沒有戰火硝煙的時代。我們腳踏祖國遼闊的大地,真切的感受到祖國的強大。祖國是我堅強的後盾,祖國是我飛向藍天的翅膀,我一定要努力學習,將來報答我那強大的祖國。

我還要感恩生我養我的父母。養育之恩大於天,媽媽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把我生下來,等於從鬼門關裡走了一遭。在我慢慢長大的過程中,爸爸媽媽付出了他們的全部青春。你養我長大,我陪你慢慢變老,我必須要好好孝順他們,努力學習,讓自己變得強大,且智慧,不讓他們為我操心。“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何況人呢?爸爸媽媽給予我無私的愛,而他們的心願就是希望我健康快樂。

更要感恩我老師的教誨之恩。老師是給我慧命的人,她擁有一顆博大且無私的心,她將畢生所學毫無保留的傳授給我,不求回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是對老師最真實的寫照。每天我的老師在那三尺講臺上,給我們傳授知識,課後還要批改作業到很晚,準備第二天的教學內容,絞盡腦汁的想辦法如何講才能讓我們更容易聽懂。更大化的擴充套件知識面。很多時候,她都忘記了去照顧自己的孩子。我一定要用好成績來回報老師的良苦用心,而報答老師的方法,就是將自己所學的應用到社會中,為祖國的強大添磚加瓦。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恩師的諄諄教誨。

感恩不能只是想想,要身體力行的做出行動,如果人人都懂得感恩,世界將會變得非常美好。

電影紀錄片《閱兵盛典》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7

人人都參與了這場戰爭,不出門就是為國家做貢獻。雖然小孩不能夠出門,但我們都有自己的計劃。比如做作業,室內鍛鍊,上網課,預習課文和娛樂。還有一些小孩有自己的獨特的方式。如彈古箏,做飯,做家務。

我每天宅在家裡,媽媽是一名醫生,因為不是相應科室,沒有參與一線救援,但別人在休息時媽媽還在上班,媽媽也報名參加了第二批支援湖北武漢的醫務人員。我們全家都支援,因為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我想,假如媽媽去支援武漢了,我一定會在家裡管好自己,好好學習,等著媽媽凱旋歸來。

往年該是機放風箏的好時候了。新型冠狀病毒卻將武漢、及整個國家惡狠脖狠地拖入一場慘白色的心旋窩中,沒有人,沒有意任何人可以逃脫。恐懼啥,擔心,不知所措瀰漫譽在空氣裡的每一個角落。矗。似乎就在那麼一瞬銳間,轟的一聲,什麼都昂亂了,學校停課、單位齋停工、公交車停運、武漢封城!原本熙熙攘攘的街道,充滿歡聲笑語的校姨園瞬間都變得死寂,街淹上少有的人都帶著厚厚性的口罩,只露出一雙雙改眼睛小心翼翼地打量著珠世界,恨不得把整個人粥都包裹起來。封城!!!比病毒本窪身帶來更多的恐懼。舔

20__年全國疫情肆虐的春天,在疫情阻擊戰中,湧現出一批無名英雄。武漢挺住!武漢加油!相信我的祖國經歷暴風雨的洗禮,從這場沒有硝煙的噩夢中醒來。我的祖國會更加優秀!更加堅強!更加強大!春暖花開時,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電影紀錄片《閱兵盛典》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8

4月19日晚,央視紀錄片《鏡子》首播,給了中國家庭教育當頭一棒。

這是一部關於心靈回家的故事,一部經過十年策劃、兩年攝製的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實電影。

紀錄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鐘,央視社會與法頻道花了20__年策劃、兩年攝製。內容很簡單,三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武漢一所教育機構接受“改造”。

但故事反映的問題卻不簡單。每個“問題孩子”的背後一定有個“問題家庭”,父母也意外接受了一次啟蒙教育。

“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長是不是好家長”,俞敏洪看完紀錄片後說。

雖然不能把所有的鍋都甩給父母,但父母的確是影響孩子最深的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網路首映後,網友思考發言:這是靈魂的共鳴。

電影紀錄片《閱兵盛典》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9

一個個燈籠掛上屋簷;一張張對聯貼上牆壁;一聲聲爆竹響徹天地;一扇扇窗戶擦拭明亮;一件件新衣飛離衣櫃;一句句祝福口耳相傳。可這傳統的年味卻被一位“不速之客”搗的一團糟……

“目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人員不斷增加,確診人數將近達到1000人,各位居民,如您身邊有從湖北迴來的人員請立即上報。另外,請您無特殊情況不出門,多洗手……”這個病毒可真是個“搗蛋鬼”,因為它的出現,大街上冷冷清清,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車水馬龍。哪怕偶爾有幾個行人,便也用各色的口罩遮住了表情嚴肅的臉龐。大家只能待在家中膽戰心驚得划著手機裡不斷更新的確診人數,暗暗埋怨這位半路殺出的程咬金。當然我也是其中之一。

“疾風知勁草,大浪現英雄”,所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這令聽者聞風喪膽,觸著命懸一線的冠狀病毒的肆虐下,無數醫護人員前仆後繼,紛紛從祖國各地賓士抗疫一線,只為托起生命的明天!由於感染人數不斷上升,武漢醫院床位緊缺成為一大難題。“在造一間專門接納感染病人的醫院”一聲令下,武漢的工程師、建築工人們立馬接受任務,日以繼夜的工作。在外國人看來這座醫院的建成絕對是在疫情結束後,而在我們中國人看來,從500米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到有水下通道的港珠澳大橋,從世界最高大樓上海中心大廈到世界最低的深坑酒店,無一不是中國建造,無一不是外國人所說的“奇蹟”。那一間醫院又算的了什麼呢?果然,從20__年1月23日開始決定建造,1月25日全面動工,到2月2日全面完工,2月3日可接收病人。“整整10天,在華夏大地上便聳起一座專門醫院。”這一訊息在朋友圈迅速傳開,我心中的驚恐立刻變成了驕傲——這便是讓全世界驚歎的中國速度。我們都知道在順利交付的背後,離不開建設者們不眠不休的付出和眾多知名企業所發揮的自身產業和技術優勢。我們也相信這次的疫情一定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逐漸消失。

這次疫情便讓我深刻理解“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這句話。有人說“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時代,而是生在一個和平的國家。”正是如此,這次疫情便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之所以還未被擊敗,便是因為前線還有人為我們保駕護航,我們之所以能有現在的“小康生活”,便是因為在無數個“戰爭”面前總有那麼一群人,他們在各地家庭闔家團圓之際,抗擊著任何一位“不速之客”;他們舍小家為大家;他們經歷風雨,鼎力前行。向正在前線奮戰的醫護人員致敬!向為祖國做出重大貢獻的國家建築者們致敬!希望我們能早日戰勝這位“不速之客”,讓春天的陽光更加燦爛,萬物復甦的更加絢麗!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電影紀錄片《閱兵盛典》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10

閱兵過程中,中國以嶄新面貌亮相,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地面方隊受閱官兵全副武裝,鬥志昂揚;我國自主研製的各型戰鬥機混合而成利劍般的隊形,呼嘯而過,一輛輛戰車靜臥長安街、一個個挺拔的身姿讓人敬佩,這次盛大閱兵展示了中國軍事實力,展現了中國的軍威,這次閱兵也令觀者熱血沸騰,大大激發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70年來,人民從南昌城到井岡山,從浴血長征到抗擊日寇,從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以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成為一支無往不勝的偉大隊伍。只有飽嘗屈辱的民族,才會孕育出如此渴望勝利的,只有無比渴求復興的民族,才能培育出如此強大的。

本人收看建70週年閱兵儀式,受益匪淺。強大的人民,需要建設一支攻必克守必固的正義之師、威武之師、勝利之師,就能做到“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為此,我們要牢記總書記發表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黨的強軍思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努力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為把我們這支英雄的人民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而努力奮鬥。

我們的要牢記總書記的要求,堅定不移堅持黨對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永遠聽黨的話、跟黨走,黨指向哪裡、就打到哪裡。堅定不移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同人民站在一起,時刻把人民放在心頭,永遠做人民子弟兵。堅定不移堅持戰鬥力這個的根本的標準,聚焦備戰打仗,鍛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精兵勁旅。堅定不移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全面提高國防和現代化建設水平。毫不動搖地做到了這五個“堅定不移”,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堅持苦練精兵,頑強磨礪雄師,我們就有信心、有能力打敗一切來犯之敵,維護國家主權安全,譜寫強軍事業新篇章。

這次慶祝建國週年閱兵,就是我軍強大戰鬥力的一次生動展示,是對我軍近年來深化改革成果的一次全面檢驗,是對新體制新編成優勢和效能的一次具體測試,是對全軍官兵改革必成、強軍必成的信心決心的一次鮮明彰顯,是黨的以來人民實現鳳凰涅槃的生動縮影,是貫徹習近平改革強軍戰略思想實踐成效。

電影紀錄片《閱兵盛典》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11

伴著20__年蒞臨了人間,在這段寒假裡,也陸續發生了許多出乎意料的事兒:科比墜機去世,一代人兒的青春落幕了;新型冠型病毒迅速傳播,嚴峻形勢,全國人民正團結一起抗擊疫情……

因此這個寒假變得漫長了不少。整日只能賴在家裡的我們,也耍出了不少花樣兒——

家庭詩詞大會

“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母親敲起鑼鼓,走向“主持臺”,激情澎湃的定場詩響徹客廳。我們作為選手,早已穩坐在“參賽席”上,躍躍欲試。

這一場別有意味的詩詞大會拉開了序幕。

“關於讚美祖國,熱愛祖國的詩詞有哪些?請搶答。”母親一聲令下,我蓄勢待發,不容思考,一手按下了搶答器,獲得了優先答題權:“‘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我裝腔弄勢,清了清嗓,“此詩句抒發了詩人陸游強烈的報效祖國之心。”母親向我投來讚許的目光“關於讚美祖國,熱愛祖國的詩詞有哪些?請搶答。”母親一聲令下,我蓄勢待發,不容思考,一手按下了搶答器,獲得了優先答題權:“‘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我裝腔弄勢,清了清嗓,“此詩句抒發了詩人陸游強烈的報效祖國之心。”母親向我投來讚許的目光:“很好,請坐。”“我也有!”姐姐一馬當先地站起身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古以來,人活在這個世上,哪能不死呢?但詩人文天祥卻願留下這顆赤誠之心來光照史冊。”

……

“文采大發啊,選手們?”母親滿意地微笑點點頭,“現在,請吟出關於讚揚醫生美好品質的詩詞。請搶答。”

我琢磨著。不料父親搶先一步:“‘凡有醫者,遇有請召,不擇高下,遠近必赴’。”說罷,父親一副高深致遠的模樣:“只要是醫生,凡事有人請求,不管有多遠,都要去救人。此為醫德之美啊!”話音剛落,全場便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起死回生,恩如天地;如此明醫,芳重萬世’。救人一命,將人救活,這個恩德就如同天地一般,這樣的醫生,才應該流芳百世,為世人知曉。”我突然恍然大悟,“這,這個應該出自於龔信的《古今醫鑑》。”

“今天就先玩到這兒了。”媽媽走下了“主持臺”。“厲害啊小妞!”父親豎起大拇指為我喝彩道。“不錯嘛書呆子!”哥哥不可思議地看著我……

全新的世界

我聽著他們的誇獎,眼前漸漸朦朧,似乎,來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王醫生!王醫生!醒醒!醒醒!又來了一位感染上新型冠狀病毒的病人。”我被搖醒了:我,我成了醫生?新型冠狀病毒?那……那不是……我心急如焚地回覆:“好,你先過去,我隨後就來。”我迅速帶好口罩,穿上防護衣,滿腦子都是“新型冠狀病毒”。

我飛奔過去,小心翼翼地給病人量了量體溫。“轉病房!通知幾個護士,準備一下藥水。”我向後面那位同志吩咐道。眼前這位病人手還在不停的抖,臉頰泛紅……我叮囑了幾句:“這幾天注意衛生,戴口罩。會有護士定期給你做治療,你做好配合即可。”他只是微微點了點頭而已。我也沒大多想,轉了病房後,搞定好一切防護措施後——“休息!”

“現有一位患者急需手術,趕緊過來幫忙。”我右腳還未著地,就聽到了急匆匆的吶喊聲,我看著那位醫生慌忙的背影。手,手術?人命關天的事情啊!我三步並作兩步,急忙跑了進去。“那個,小王?手術刀給我。”“手,手術刀。”起初,我愣了一下,隨後便反應過來,找到了手術刀,遞了過去,“哦,哦好的。”“鉗子。”說完,我就熟練地吧鉗子遞到了他手上。“小王,做按壓。快!”主刀醫生一聲令下,我嚇得一激靈——面對眼前這模糊的血跡,我遲遲下不去手。“快啊,要來不及了。”為了人命。我憋住氣,義無反顧地按了下去。一下,兩下,三下……“有效果,有效果……保住了,保住了……”成功了?

我筋疲力盡地躺在椅子上,卻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救活了一條人命——我慢慢合上了眼睛。

熟悉的房間,熟悉的面孔,熟悉的生活。我仰望著窗外的天空,回憶著方才的事件。我想:如果我有幸成為一名醫生,我將用畢生來維護醫術的聖潔和榮譽。

武漢,加油!

中國,加油!

電影紀錄片《閱兵盛典》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12

超過十年的醞釀和準備工作,從拍攝到製作又前後歷時兩年之久,按照總導演、央視社會與法頻道《天網》欄目製片人盧釗凱的話說,紀錄片《鏡子》的創作過程始終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我們真實展現這群人的生存狀態,就是希望更多的人通過看片子,認識到這個問題可能就在我們身邊,有更多的人瞭解它、思考它,或者做一點點事情,這就是我們創作這部片子的初衷。如果說這個片子講的是家明的故事、張釗的故事,某種程度講的也是我們自己的故事。整個創作過程當中也是我們完成自我蛻變的過程,從前期拍攝到後期製作,我們都在努力完成足夠剋制的表達。用內容去表達,這個過程是非常痛苦的過程。”

而“痛苦”的根源在於,對於《鏡子》而言,紀錄片只是一種形式和一個載體,它真正的價值和意義,在於成為折射現實問題的那面“鏡子”。惟有如此,才值得全情投入。

能填補這一領域內的空白部分,讓《鏡子》有了存在的必要性,事實上,對於當代中國在青少年教育領域記憶體在的問題和痼疾,一直都有與之相關的影視作品不斷推出。具體到紀錄片這一題材,也有《中國學校》、《出路》、《兩百萬分鐘:一次跨國考察》、《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教育》、《兩個季節》、《教育能改變嗎》、《爭氣》等影片先後面世,只不過其中更有名氣的作品大多來自以BBC為代表的國外影視製作機構,國內同類題材即便是藉助真實案例羅列出一些客觀存在的問題,卻往往都把矛頭指向了教育體制上的某些弊端,導致最終成為批判有餘而灼見不足的表面文章。

究竟什麼樣的紀錄片作品,才能為當代中國在青少年教育領域所存在的問題找到解決之道呢?《鏡子》的製作團隊並不覺得自己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倒是片中的一句話讓人記憶猶新:“一個有問題的孩子,它的背後一定會有一個有問題的家庭教育。”

這就是紀錄片《鏡子》藉助90分鐘的內容試圖傳達給每個人的核心觀點。需要注意的是,這裡強調的不是有問題的“家庭”,而是有問題的“家庭教育”。

如果對涉及教育問題的各類國產影視作品有所瞭解就不難發現,能把最終的落腳點放在“家庭教育”上,無疑是對這一問題進行認真思考後在縱深方向上的一次延展,這在以往的同類作品中尚屬空白。也正是因為能填補這一領域的空白部分,才讓作為紀錄片出現的《鏡子》顯得如此與眾不同,同時也具有了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值得欣慰的是,《鏡子》在達到這一維度的基礎上並未就此止步,而是把視角繼續深入,去著重展現人與人的關係,在尋找和追問人與人究竟應該如何相處的過程中,去展開針對青少年完成社會化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的深度思考。那些溝通和交流、阻礙和隔膜,以及由此折射出的個體人格與時代特徵間的種.種關聯,都成為這部作品關注的重心。

“敢第一個吃螃蟹”,

體現的是央視一貫的引領作用作為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紀錄片,由央視社會與法頻道《天網》欄目出品的《鏡子》講述了三個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的故事。

片中出現的幾個孩子,所展現出的“問題”也各有不同,有輟學的,有早戀的,有網癮的,但他們身上存在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問題。比如有的家長將自己的理想寄託在兒子身上,一切以學習為目標給孩子增加心理壓力和反抗隱患;而有的家庭裡,母親的忍讓妥協、父親的冷暴力讓孩子產生了只有做出一些過格的事情才能得到關注的錯誤想法……

由此可見,這些“問題孩子”身上存在的所謂“問題”,往小了說是家庭壓力帶來的偏激反應,往大了說則是整個社會大環境造就的結果。初等教育學院張志坤副教授指出,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全世界的青少年在人的自我覺醒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或是那樣的問題,出現類似網癮,早戀等現象也都屬於正常現象。在青少年成長的過程中,家庭、社會、學校甚至大眾媒體都非常重要。每一個方面缺少了、錯位了,一個人的成長就可能出現問題。

從這個角度來看,《鏡子》已經跳出了作為一部影視作品而存在的範疇,而是以代際情感問題為切入點,通過客觀冷靜地真實紀錄,呈現三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以情感教育缺失這一新視角,重新審視當今時代中國家庭面臨的親子關係、親密關係等情感問題。一句話概括,就是用一種近乎直白的拍攝方式,來揭示當代中國客觀存在的一些現實問題。

雖然片中只涉及到三個普通的家庭,折射出的卻是整個中國社會不得不去直面的一些客觀現狀。對於創作者而言,這不僅意味著一種嚴謹求實的態度,更需要具備一份敢說真話的勇氣。

用盧釗凱的話說就是:“當聽到這些、接觸這些事實以後,應該做一個比較深刻、值得大家思考的片子。所以從十幾年前一直開始關注這個題材,後來不斷地在思考這個事。對於創作者而言,如果說電視是一門藝術,應該是鏡頭表達的藝術,而不是自己跳出來說話。”

而這種“敢第一個吃螃蟹”的創作態度以及探索精神,體現出的是央視一貫的引領作用。尤其是在涉及到社會敏感問題的拍攝和製作工作時,如何能夠第一個做出一家權威媒體應有的反應,在行業內起到表率作用,需要的不僅是仗義執言的勇氣,還要具備敏銳的視角和更加深刻的洞察力。在這一點上,《鏡子》無疑為同類題材的影視作品打開了另一種思路。

電影紀錄片《閱兵盛典》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13

“國有戰,召必回,戰必勝!”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組織有號召,黨員有響應,廣大醫護工作者特別是其中的黨員同志們衝鋒在前,留下了“最美逆行者”的身影;來自全國各省一波又一波的支援醫療隊緊急集結,簽下“生死狀”,在除夕夜舉家團圓之時義無反顧赴鄂。很多黨員一直是醫護人員的堅強後盾,他們雖然不在醫院,卻早早回到了自己的崗位,統計人員,記錄名單,精確資料,把握疫情,有的組工人把自己的婚期延後,“疫情不退他們不退”;有的放棄了春節假期一直堅守在崗位,看著視訊對面的孩子偷偷落淚。黨員把初心寫在行動上,把使命落在崗位上。

“我願意,我報名,我帶頭!”黨員幹部事必躬親,帶頭示範,普通黨員整裝待發,請纓出戰,“不計報酬,無論生死”。從嚴重的疫區到偏遠的山村,從預警排查到聯防聯控,從交通管理到社群防疫,在熱火朝天的工地建築上、在晝夜不停的車間執行中,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黨員站在了最前線,這樣防線才會堅不可摧。猶記得革命戰爭年代,眾多共產黨員在嚴峻的考驗面前堅定信念,視死如歸,而如今在和平靜好歲月,我們共產黨員更要切記當初入黨的錚錚誓言,薪火相傳前輩優秀的精神傳統,以黨心見天地!

“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相比於“一問三不知”的黃岡市前衛健委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黨支部書記張文巨集的話經網路傳播,贏得網友一致點贊,“困難的工作、最辛苦的崗位,黨員必須先上,這個沒有商量。”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表示“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越是關鍵時刻,越要挺身而出,越要與人民群眾站在一起,才越能彰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我們的戰鬥碉堡作用不是停留在口頭上,更是要賦予行動中。

暮色蒼茫看勁鬆,亂雲飛渡仍從容!9000多萬黨員同志們,這場疫情就是考驗各級領導幹部和廣大黨員的試金石,也更是檢驗大家在關鍵時候初心使命的一張時代的考卷,我們廣大黨員是答卷人,歷史和人民是閱卷人,請讓黨心無愧於天地,讓黨旗高高飄揚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電影紀錄片《閱兵盛典》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14

疫情之下,彰顯人心,當華夏兒女惶恐度日,惴惴不安時,我們的白衣天使們是你們挺身而出,像頂風而上的逆行者,像衝鋒陷陣的戰士,像博愛仁厚的英雄,只為保護足下這片神聖的淨土。

李醫生敢為人先,打響抗疫第一人,84歲高齡院士鍾南山再度披甲上陣,韓紅、辛巴等愛心人士慷慨解囊保障後方,央視春晚推出特別節目,為武漢加油,旨在溫暖每一個抗疫英雄。身為中醫藥學子的我們是否也該為祖國做點什麼,雖然我們渺小但是可以用我們的專業知識讓身邊的人不惶恐,讓家人不盲從,並且我們還可以參加志願者活動以保障每一個奔赴前線醫者兒女的學習生活,讓他們可以安心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安心的為我們保駕護航,開啟20__年真正的新篇章。

時間的一粒灰塵落在個人的頭上,可能就是一座山,可是當它落在成千上萬和中國人民頭上,它就只是一顆小小的塵埃,“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興”。兩次大會,共商抗疫方案,十六字方針,明確抗疫目標,數十億撥款,結決資金問題。70年國慶閱兵,讓我們看到了強大的中國, 20__年抗疫戰爭,更彰顯出祖國的責任與擔當。

所以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願所有的擔驚受怕都是虛驚一場,所有的天災人禍都是劫後餘生,在春暖花開之際,我們歡聚一堂。

電影紀錄片《閱兵盛典》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15

新春佳節,本應與家人團圓,一起賀新年。可就在這時,新型冠狀病毒向我們伸出了魔爪,向我們進攻,在我們的國土上肆虐。雖然這個病毒強大而又危險,但是仍有不顧生死,不計報酬的勇士們負重前行,奔赴一線,為我們抵禦“毒魔”。

你看,84歲的鐘南山爺爺,73歲高齡的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奶奶,年齡那麼高了,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甚至通宵達旦,仍然奮戰在“戰場”上,做出了一次又一次的巨大貢獻。最危險的就是一線的醫護工作者,他們不顧自己的安危,主動請纓,立即換上了白衣,站在了前沿,為患者治療,是人們的希望。他們與病毒進行一場場的戰鬥,不分晝夜,只為能從死神手中救出一個生命。厚厚的防護服,重重的護目鏡下面隱藏的是他們疲勞的身體,實在累了,就躺在辦公室或走廊邊眯一會兒,卻從不叫苦或埋怨。我不禁在心底裡感嘆著:在這場站戰鬥中,站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他們是多麼偉大的!“急難有情,情有餘兮。”還有那麼多人緊急召集物資馳援武漢,還有那麼多人在居民小區大門口值守測溫,還有那麼多人深入千家萬戶摸排檢查,還有那麼多人紛紛捐款捐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正是因為有他們的努力,有他們的拼搏,有他們的大愛,疫情每日新增的確診人數在不斷減少,一萬,一千,一百,有多地區持續好幾天都是0例,出院人數正在不斷增加。

疫情固然可怕,但我們要相信中國一定能贏!有了他們,人民的健康才有了保障;有了他們,我們才有了打勝“疫情防控戰”的決心。他們,就是中國的模樣!

電影紀錄片《閱兵盛典》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16

今日我和媽媽一齊觀看了 這個電視節目,看到那些名校的哥哥姐姐們把宅在 家裡的時間安排得井井有 條,真是讓我自嘆不 如。

我每一天也會寫作業,看書,還會跟他們看一樣的電視節目----詩詞大會,可是我卻沒有 像他們一樣每一天堅持鍛鍊 每一天堅持上網課 學習,在今後的宅家生活 中,我必須會合理安排時間 認真執行自我制訂的計劃:堅持每一天背誦3首古詩詞堅持每一天聽讀英語20分鐘,堅持課外閱讀2小時,堅持每一天跳繩5分鐘,堅持每一天練琴20分鐘,也會嘗試著經過自學或網課 學習更多的知識,在將來的某一天,用我所學 以我之長,為祖國作出貢獻。

此刻疫情十分嚴重,宅在 家裡就是對祖國最大的支援,雖然延遲了 開學,可是絕對不 能延遲我們 學習的腳步,作為學生,我們必須不能忘記我們的本份,而一味的只想著玩樂。在 爸爸媽媽的陪伴下 在 教師們的關懷下,我們必須會順利度過疫情,以強健的身體熱情飽滿的狀態迎接我們遲來的新學期。也相信在 全國人民共同努力下,我們必須能打贏抗擊疫情的戰爭。 中國必勝!

電影紀錄片《閱兵盛典》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17

昨天晚上,央視播放的《國家監察》第二集《全面監督》中,揭露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原副主席白向群的貪腐過程。他說,收受的第一筆賄賂,是在第一次當上“一把手”之後,第一筆賄賂就高達105萬元。金錢來的如此容易,導致他對金錢的胃口越來越大。

當上“一把手”就貪,恐怕不是白向群一人。現實中還有許多“白向群式”的人。有的人在生活會上剖析自己,開玩笑地說,自己手中沒權,想貪汙也沒條件。有這種思想的人,應該說,大多是“白向群式”的人。這種人,一旦當上“一把手”、主政一方,就會露出“真面目”。

想一想,如果白向群第一次貪汙後,組織上就對他作出處理,既是對他本人負責,更是對組織負責。可是,有多少人會想,白向群當上“一把手”,就那麼膽大,就開始伸手呢?

我們設想一下,白向群在走上領導崗位特別是擔當“一把手”之時,黨委上會研究過沒有?組織部門考察過沒有?紀檢部門查過沒有?肯定研究過、考察過、檢查過。但為什麼就沒有發現白向群的“真實面目”?可見,研究是走過場,考察是走程式,檢查是走形式。這“過場、程式、形式”一走,黨委上會自然而然就是“水到渠成”,自然也成了“走過場”。現在,各個地方每年要選拔大量的幹部,如果都象這樣走過場,又有多少“漏網之魚”?

從白向群身上,我們可以吸取的教訓有三:一是講政治,要看實質,不要只看表象。相信白向群也經常在口頭上“講政治、守規距”,組織部門、紀檢部門,特別是黨委不能只看表象,不看實質,要真正把幹部的真實面貌識別清楚。二是幹部監督要真監督,不要等出現問題了才上手。常言道,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幹部送到位之後,不要撒手不管,而要經常監管。特別是上專案、動幹部、開工程之時,更要加大監管力度。切不可平時放手不管,出了問題才管。到那時,最多就是“亡羊補牢”,但損失已然造成。三是幹部真正能上能下。現在,有一個不好的導向,就是幹部只能上,不能下。政治過硬了,能力強了,自然能上。但是,一些幹部在上去之後,發現“政治不硬、能力不強”,也沒有哪個部門讓他下來。誰都不認為是自己的事,已然是“不犯錯誤不下,犯了錯誤才下”。應該形成一種新的導向,就是“政治不過硬者下、能力不夠者下、幹不了工作、幹不好工作者下”。就象教育上一樣,老師教育不好學生,可以調整到後勤部門,絕對不能濫竽充數、誤人子弟。幹部工作也一樣,絕對不能尸位素餐,佔著位子不幹事。要騰開位子,讓政治過硬、有才能的人上。努力形成“人盡其才、才適其用”的局面。

電影紀錄片《閱兵盛典》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18

當飛機降落到北京的那一刻,將近十個小時的飛行勞頓,即可沒了!!!感覺呼吸都瞬間清爽,即使霧霾嚴重,下了飛機先直奔廁所,終於有蹲坑了好嗎,那感覺,爽爆了!如果不是要取行李,真想再次感受腿麻的感覺!!然後就是,我可以隨時接到熱水喝,在中東這樣四季都是夏天的地方,機場,商場的公共飲水機是沒有熱水的,對於我這種體寒經常喝熱水的人來說,簡直是煎熬折磨!餐館吃飯,點的飲品,永遠都有冰塊,只有礦泉水是有常溫的!就是這麼任性!

其次,不用說英語!這對我這英語初學者就是解放嘛,出獄啦!我不用擔心要不到出口,不用擔心行李丟了,因為我可以隨意拉個人問路啊!愛說話的我簡直天性解放。就想拉個人嘮會嗑,叭叭叭讓我說個夠。

回家,最爽的當然是,吃!第一頓先吃了面,那傢伙,好吃到飛起來好吧,以前也沒覺得我媽手藝這麼好,我真想哭!為毛在國外同樣是一碗自己做的面,可就是吃不出國內的味兒?!我媽說是鍋,水,面,空氣的問題,好吧,反正就是都是想了一樣的皮囊,沒有一樣的靈魂唄!(神總結)。到超市,那簡直瘋狂,最愛的豬肉火腿腸,老壇酸菜牛肉麵,鍋巴,榴蓮,各種新鮮到冒水的蔬菜,天堂啊!

總之,出了趟國,回了趟家,我真的是心情忐忑!在國內,厭煩霧霾,憎惡食品不安全,抱怨人多,埋怨看病難等等,可是,卻忘了自己其實在這樣的種.種不滿中已經習慣了,生長了幾十年的地方,再不好,那可都是家啊!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茅草窩!那裡雖然霧霾,可是也有大片的森林和湖泊,也有強有力的整治;那裡食品不安全,可有供你隨意選擇的科目;那裡人滿為患,可是都是同一血脈的親人啊;那裡有源源不斷的各種水果,有自給自足的糧食和新鮮蔬菜,有四季分明的季節,有便捷的公共交通,有看不完的各種美景…有,我的家!

厲害了,我的國!

抱歉啊我的國,發現你的厲害有點晚,但是,現在知道也不遲啊!待我外派工作結束,回去定對你千般萬般好,愛你到生生世世!

電影紀錄片《閱兵盛典》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19

一位哲人說過: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

今天,在我們的國家,在我們的社會,在我們的身邊,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翻天覆地、舉世矚目的變化,中國人能上九天攬月,能下五洋捉鱉,大航母、大飛機,中國天眼、北斗導航,“復興號”動車350公里時速跑贏全世界,資訊科技、智慧生活走入尋常百姓家。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讓每一箇中國人為之振奮、驕傲、自豪的變化。

在當今中國,從太空到深海,處處可見五星紅旗的影子,在空中,在距離地球上億千米的太空有我們的嫦娥二號衛星,在距離地球38萬千米的月球上玉兔號月球車帶來了五星紅旗,在距離地球390千米的太空裡有我們的神州十一號太空飛船,在距離地球300千米的軌道上中國人第一次“太空漫步”,還有我們自主研發的第四代戰機殲20正守衛著我們的空中領土,中國自主研發的大飛機C919正帶著中國人的自信飛向世界。在海上,一直鋼鐵之師正昂首挺立,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正堅定自信的守衛著祖國的浩瀚海疆,蛟龍號潛水器下潛水下7062米,藍鯨1號鑽井平臺成功採集到可燃冰,一切都在彰顯著中國的強大實力。在陸地,一列列中國高鐵如圖中國巨龍,東西南北、縱橫飛馳,在大山裡,中國天眼--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正注視著人類的未來。

在當今中國,環境保護已上升為基本國策,為了還人們綠水青山、安全健康的生活環境,國家關閉了大量的汙染企業,開啟了大規模的“林水會戰”,藍天白雲,繁星閃爍,綠水青山、清新空氣,不再是奢望和憧憬。國家努力,人民也在努力,更多的市民選擇綠色環保出行,騎乘公共自行車上下班,成為每個城市的一道亮麗風景!資訊科技飛速發展,5G時代很快到來,無現金時代“刷臉”模式已經開啟,智慧生活日益融入我們的工作生活。現在,您在下班前就可以遙控開啟家裡的智慧電飯煲,一到家就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米飯;在下班路上,您就可以遙控開啟家裡的空調,一到家就是涼爽舒適的環境;您還可以提前開啟熱水器,一回到家就可以洗上舒服的熱水澡,掃去一身的疲勞。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鄉村,資訊時代、智慧生活模式已經開啟。

在當今中國,幸福生活越來越好,在我的老家,雖然是農村鄉下,但人們已從低矮的平房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樓房,大家的出行工具早已換成了小轎車。爺爺奶奶他們也都辦了養老保險,每月按時領“工資”,奶奶總是說“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每晚奶奶都去社群廣場跳廣場舞,爺爺去下棋、打鼓,發自內心的笑容總是掛在爺爺奶奶臉上。

祖國正走在復興的大道上,國家越來越強,人們越來越富,生活越來越好。而我們,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也應立下鴻鵠之志,為民族復興而讀書,早日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才。

祖國正走在復興的大道上,我驕傲,我自豪,我是一名中國人。我要大聲說:厲害了,我的國!

電影紀錄片《閱兵盛典》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20

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問題”,有輟學的,有早戀的,有網癮的,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問題。

當孩子出現迷失的行為,例如不想學習、情緒不穩定、有牴觸性情緒時,他反映的很可能是父母間夫妻關係的失衡或模糊。

當孩子出現注意力分散、依賴、易結交壞朋友時,他所反映的往往是父母雙重標準、夫妻關係分裂、在家中缺乏歸屬感。

當母親的位置缺席時,孩子容易空虛憂鬱、焦慮緊張、較優柔寡斷,也比較容易發生人際關係問題,難以表達自己,也難與人連線。

當父親的位置缺席時,兒子很容易發生成癮行為,例如沉迷於電玩、抽菸、喝酒、吸毒;女兒則很容易發生早熟、暴食或厭食症、對成年男子有興趣、期待有人保護。

當父母一方或雙方想離開家或死去時,孩子在潛意識裡會接收到這個資訊,並以逃家、重病、發生意外危險等方式反映,嚴重者甚至會死亡,因為他們小小的心靈裡幻想著:“我代替你走,這樣你就可以留下來”或是“我會跟著你一起走,這樣我們就永遠不會分開”。

改變孩子,父母就要改變自己

一位媽媽跟我談起她的小女兒。小姑娘已經上國小了,平時聽老師和同學反應孩子很聰明,大家還是很喜歡她的。但是最近一次春遊中,媽媽發現孩子總是“教訓”同學,而且有些刻薄,尤其對班裡比她成績差的學生表現出蔑視。

春遊中,老師表揚一位同學:“某某今天表現很好,一直幫助同學,還幫家長拿東西。”

女兒就說:“什麼呀!我也會,有什麼好表揚的!”孩子表現出生氣而且否認了同學的做法,還不承認自己沒有做到。

女兒這樣的表現,讓媽媽非常擔心。

我由於對媽媽比較瞭解,就說:“要知道孩子為什麼這樣,看看自己平時的言行舉止,你平時對孩子是不是要求嚴格?你對老公的歇斯底里是不是造成了家庭氛圍的緊張?”

媽媽喟然而嘆,說最近由於大女兒學習問題以及自己的工作有點脾氣不好,確實對小女兒嚴厲了些,也經常訓斥老公。

無論這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模仿學習”還是心理學對應的“鏡子效應”,孩子的言行常常可以反映出父母的言行。這位媽媽有所醒悟改變了自己待人刻薄和愛教訓別人的毛病,還跟孩子進行了溝通,經常跟孩子聊聊學校、學習的事,漸漸地小女兒也發生了變化。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終身的老師。家長的改變也使得孩子發生了變化,教育就在無形中產生了效果。

欣賞孩子內在的純真。

作為家長,我們並不是一定要在所有方面懂得比孩子多,也不是要永遠正確,其實我們需要學習謙卑,對人生、對生活,對孩子,我們可以做一個學習者,在自我的成長中帶動孩子的發展。和孩子做朋友,尊重孩子對事物、對世界的理解和思考、想象與表達。

相信孩子成長的潛力。

沒有必要過度擔心孩子的未來,更不應該去剝奪和干預孩子自主的選擇權力。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討問題,重視和鼓勵孩子的獨立判斷和選擇,在他們無力的時候推一把,在他們跌倒的時候給予鼓勵,相信他們自己成長的潛力,給它們足夠的空間和自由去創造和實現自我的價值。

感悟生命存在的意義。

我們應該努力探索和追求自己的理想,活出生命自我的意義和存在價值。父母是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榜樣,只有我們做好了自己,孩子自然會受益。事實上,很多的家長不是在孩子身上投入太少而是太多,孩子幼小的心靈上承受了太多的期待、太多的要求、太多的擔憂和太多的恐懼,這份厚重的“愛”壓得他們透不過氣,其實這都是家長缺乏自我價值的表現。

生活的過程,就是孩子受教育的過程,我們隨時隨地都在以自己的表現,為孩子示範我們希望在他們身上看到的品質和言行。如果說父母是原件,那麼孩子就是影印件,家長朋友們只有活出自己的精彩,才能成就孩子真實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