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彭士祿事蹟心得體會(精選23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26K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彭士祿事蹟心得體會 篇1

彭士祿院士是“世界核潛艇之父”里科弗訪華時,想見而未能如願見到的中國核潛艇“真神”、中國核電事業“墾荒牛”。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彭士祿事蹟心得體會(精選23篇)

彭士祿是中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中國核動力科學技術發展中(核潛艇、核電站),彭士祿作出了系統的、創造性的技術成就,為中國核能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獨特的不可磨滅的貢獻,是核能技術領域卓越的開拓者與帶頭人之一,在國際核能動力技術界也具有很高聲譽,被英國出版的《世界名人錄》中年年輯入。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彭士祿事蹟心得體會 篇2

中國核動力事業奠基人彭士祿

彭士祿4歲成為孤兒,8歲被國民黨當局抓進監獄,受盡拷打。從蘇聯留學歸來,他決心投身祖國核動力事業。他隱姓埋名數十年,為祖國造核潛艇,建核電站。生前他常說:“是人民將我養大,我幾輩子都還不了,只要祖國需要,我願貢獻一切!

彭士祿頒獎詞:歷經磨難,初心不改。在深山中傾聽,於花甲年重啟。兩代人為理想澎湃,一輩子為國家深潛。你,如同你的作品,無聲無息,但蘊含巨大的威力。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彭士祿事蹟心得體會 篇3

_世紀60年代,潛艇核動力裝置研究初期,為了建立反應堆物理的計算公式,在只有手搖計算器和計算尺,彭士祿等科技人員日以繼夜計算了十幾萬個數據,確立了自己的計算公式。為了保證反應堆的絕對安全,彭士祿帶領大家做了1:1零功率試驗,發現了誤差,修正了公式,保證了反應堆在常溫下安全可控。

1962年起,彭士祿主持了潛艇核動力裝置和主要裝置的論證、設計、試驗和執行全過程的前期開發,以及核動力裝置的擴初和施工設計,親自建立了核動力裝置靜態和動態主引數簡易快速計演算法。在主引數的選定、系統組成及關鍵裝置的選型等方面有很強的實用價值並可推廣應用於壓水堆核電站,解決了核燃料元件結構型式和控制棒組合型式等重大技術關鍵。

_世紀60年代中後期,彭士祿在擔任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期間,參加指揮了第一代核潛艇的除錯和試航工作,對核潛艇研製、生產中的許多重大技術問題,如慣性導航、水聲、武備、造水裝置等拍板決定,協調解決,並指導後續艇的研製、生產,參加、組織研製成功的耐高溫高壓全密封主泵達到了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

_世紀80年代初,彭士祿從軍工轉入民用領域,在擔任大亞灣核電站總指揮期間,提出了大亞灣核電站的投資、進度、質量三大控制的重要性及具體措施,提出了核電站建設的時間價值觀念,寫出了《關於廣東核電站經濟效益的彙報提綱》,計算了核電站的主引數及經濟計算,為大亞灣核電站的上馬打下了良好基礎。

1985年,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研究設計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彭士祿作為第一主要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證書。

1986年,彭士祿在擔任核電秦山二期聯營公司董事長期間,提出“以我為主,中外合作”,及自主設計、建造2臺6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機組的方案,親自計算主引數、進度、投資估算等,提出了同等因子概念與匯率風險的關係,為二期工程提供了可靠依據,期間他還積極推行董事會制度,首次把招投標機制引入核電工程建設.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彭士祿事蹟心得體會 篇4

中宣部近日決定,追授著名核動力專家、中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彭士祿院士“時代楷模”稱號。連日來,彭士祿院士深藏功名、矢志報國的先進事蹟在社會上引起熱烈反響,尤其是在科技工作者、高校師生中引發熱議。大家紛紛表示要學習他“傳承紅色家風,矢志科技報國”的高尚精神,為建設強大的祖國貢獻力量。

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呂娜說,作為一名科學史的研究者和彭士祿院士的校友,20__年我承擔了中國科協牽頭的“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並由此有了與彭士祿院士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在一次次的接觸和十年的不斷研究中,我逐漸懂得了彭士祿院士面對國家需求時那種奮不顧身的投入,對待學術研究的嚴謹求實。彭士祿院士與老一輩核動力人一起頂住壓力、互教互學,實現中國核潛艇從無到有,他們那一代核潛艇人的墾荒牛精神,必將激勵當代科技工作者繼續攻堅克難、砥礪前行。”呂娜說。

中國核動力院原科技委祕書長兼辦公室主任胡明剛說:“彭士祿院士任中國核學會核能動力分會理事長期間,參加學會的學術交流活動較多,十分關心學術發展。他與人和善,談吐幽默,沒有一點架子,是一位非常和藹的老人。”

中國核動力院員工周茂和邱彥回憶說:“彭士祿院士等創辦了一本填補我國核能動力領域空白的學術期刊——《核動力工程》。他在任主編期間不僅明確了辦刊宗旨和辦刊方針,還不辭勞苦,嚴謹求實,為提高刊物的學術質量做了大量工作。他撰寫了《核能在我國能源中的地位》等多篇論文,在業界引起強烈反響,在科研生產和學術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理學院物理學系教授張威說,彭士祿院士的事蹟充分體現了老一輩科學家的愛國精神。從彭院士的身上我們不僅僅應該學到他百折不撓、堅韌不屈的品質,更應該學習他淡泊名利、愛黨愛國愛民的精神。在過去的幾十年內,我國在科研方面發展迅速,但仍然在很多方面有所侷限,我們所能做的、所應該做的依然如同彭院士說的那樣,“熱愛祖國、忠於祖國,為祖國的富強而獻身”。

“我們學習彭老,首先學習他對祖國的熱愛和對黨的忠誠,一生不計名利,無私奉獻,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領域奮鬥終身。”北京大學資訊科學技術學院副教授宋國傑說,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和科研工作者,要以彭士祿前輩為榜樣,做熱愛黨、熱愛祖國、充滿幹勁兒的孺子牛,在教學和科研的本職崗位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與化學學院院長助理李際鵬說,彭士祿院士堅守初心、對黨忠誠、淡泊名利、甘於奉獻,將青春年華化作深海中前行的潛艇、澎湃動力的核電站,用自己堅挺的脊樑,給了整個民族以力量。“作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把肩負的責任化作進步的動力和奮鬥的激情,講好包括彭士祿校友在內的老一輩科學家的愛國故事,教育激勵新一代哈工大人在新百年新徵程中改革創新、奮發作為、追求卓越,成為勇擔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李際鵬說。

清華大學核研院青年教師周湘文說:“彭士祿院士隱姓埋名30餘年,開創了我國的核動力事業,作為新時代的科研工作者,我能夠參與到高溫氣冷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倍感自豪和驕傲,向彭士祿院士學習。”

清華大學核研院博士生高群翔說:“彭士祿院士是核工業領域的前輩,我還記得他希望將自己的骨灰撒向大海,希望能夠永遠守望我國的核潛艇事業,他的精神令人為之動容和落淚。一點一滴,一步一個腳印,全心全意為推動行業進步貢獻綿薄之力,這就是我目前最應該去做的事情,也是最大的心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__級博士生許卓頤說,彭士祿院士身為革命先烈之子,傳承紅色家風,在選擇專業時毅然以國家之需求為己任。在他的眼裡,共和國的國防事業重於自己的生命。我們應該慶幸自己生於這樣一個英雄輩出的國家,正是前輩們無私付出的努力,才給了我們今日安穩無憂的生活,才有了我國今日重新崛起的基礎。

學習了彭士祿院士的先進事蹟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物理學院核物理專業20__級本科生楊澤楷表示,面對爭議與困難,彭士祿院士挺身而出,保持純粹的科研態度,展示出老一輩科學家的擔當與毅力。“作為一名北航核物理專業本科生,我將接過時代重任,努力學習,認真科研,繼承發揚老一輩科學家拓荒牛的精神,為國家的核物理事業添磚加瓦。”楊澤楷說。

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與化學學院20__級學生常寧說,彭士祿院士用一生踐行著愛國奉獻,讓我國的核潛艇事業從幾張模糊不清的照片和一個玩具模型開始,一步步建立起中國核動力裝置主要引數的計算方法,成功確定了100多個引數,最終實現我國核潛艇從無到有的突破。當代中國青年生逢盛世、肩負重任,我們要將彭士祿院士的精神融入學習和工作中,堅持與時代同向同行,不畏艱難挑戰,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奮鬥傳統,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的不懈奮鬥中綻放絢麗之花。

中國農業大學資訊與電氣工程學院20__級本科生呂傳翰說,彭士祿院士的事蹟是老一代科學家赤心報國的最真實寫照,“只要祖國需要,我當然願意”,這是彭士祿院士對祖國立下的誓言,也是對我們年輕學子的鞭策。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彭士祿事蹟心得體會 篇5

1970年8月30日,在西南大山深處的“909”基地,由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設計研製的核潛艇陸上模式堆順利達到滿功率,發出了中國第一度核電!這意味著,新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的心臟——核動力裝置開始運行了!

這一天,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五個擁有自主核動力技術的國家,大家欣喜若狂,而總設計師彭士祿卻在悶頭大睡,在這之前,他已經連續五天五夜沒有閤眼。

彭士祿這個名字,鮮有人知。直到1988年9月27日,中國導彈核潛艇發射運載火箭成功,他才作為中國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第一個核動力裝置的主要設計者,走進人們的視野。而在這之前,他隱姓埋名30年,他的名字和他從事的工作一樣,都是中國的最高機密!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無產階級革命家、烈士彭湃的兒子。

時隔50年,又是一個8月30日,重溫歷史,致敬這位中國核動力事業的“拓荒牛”。

“他是個大人物,全家都要為他隱姓埋名”

1925年,彭士祿出生在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是彭湃的二子。上世紀二十年代,出身工商地主家庭的彭湃,衝破階級的“枷鎖”,成為“中國農民運動的第一個戰士”。

“一個漆黑的夜裡,奶媽揹著我逃難。”這是彭士祿關於人生最早的記憶。1928年,他3歲,母親蔡素屏不幸被捕,英勇就義。1929年,彭湃在上海被捕,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高唱《國際歌》,慷慨赴死。那一年,年僅4歲的彭士祿成了孤兒。儘管彭士祿才4歲,他就已經成了敵人的“眼中釘”、全國懸賞搜捕的“通緝犯”。

為了躲避國民黨的“斬草除根”,彭士祿過起了姓百家姓、吃百家飯、穿百家衣的生活。他先後在幾十個貧苦百姓家生活過,每到一家,他都要改名。8歲時,彭士祿被國民黨當局抓進監獄。在那裡,他吃的飯裡滿是沙子、蟲子,渾身都是蝨子、疥子,晚上睡覺蓋的是破麻袋。

1935年,在獄友們的掩護下,在監獄受了一年苦、差點被餓死的彭士祿終於出獄。之後,他從監獄轉到廣州感化院,患重疾又差點病死。10歲時,他開始沿著鐵道流浪,一度靠乞討度日。後來,彭士祿再度被捕,這一次,祖母周鳳將其營救出獄。此後他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在香港、澳門學習和生活。直至1940年,在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彭士祿第一次見到了周恩來和鄧穎超。周恩來見到彭士祿時凝視了一陣子,親切地拉著他的手說:“終於把你找到了。你爸爸是我的好朋友!”“要繼承你爸爸的遺志,好好學習,努力工作。”

後來,15歲的彭士祿來到了延安,於1945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回顧過往,彭士祿總是飽含深情地說,“坎坷的童年經歷,磨練了我不怕困難艱險的性格,我對人民永遠感激,無論我怎樣努力,都感到不足以回報他們給予我的恩情。”

“只要祖國需要,我當然願意”

1951年,彭士祿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留學蘇聯的名額,前往喀山化工學院化工機械系學習。

1954年1月,美國東海岸發生了一件大事:一個巨大而靈巧的“黑色水怪”轉眼潛入太平洋,遊過墨西哥灣、蕩過南美洲、橫穿大西洋,途經歐亞非三大洲後又回到了美國東海岸,而這一切所消耗的全部動力來自一塊高爾夫球大小的鈾燃料。如果換了石油作燃料,需要整整90節車皮的石油,訊息一經公佈,舉世震驚。這就是繼原子彈之後再度震驚世界的美國核潛艇“鸚鵡螺”號。

1956年,陳賡大將到蘇聯訪問,正準備回國的彭士祿被密召到中國駐蘇大使館。陳賡問他:“中央已決定選一批留學生改行學原子能核動力專業,你願意改行嗎?”“只要祖國需要,我當然願意。”彭士祿堅定地說。

“從未在晚上12點以前就寢過,我們要學的東西太多太多了,一頭扎進去,就像沙漠中的行人看見了湖泊那樣。當時,那種奮進不息、為祖國奪取知識制高點的心情是難以用語言描述的。”回憶這段時光,彭士祿這樣說道。也正是這段時光讓彭士祿與核動力結下了一生的緣分。

“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赫魯曉夫傲慢地回答:“你們中國搞不出來,只要我們蘇聯有了,大家建立聯合艦隊就可以了。”他甚至提出,在中國設立長波電臺,建設供蘇聯的潛艇停靠的基地。

1962年2月,彭士祿開始主持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和主要裝置的前期開發。然而,當時一窮二白的新中國想要造核潛艇,簡直比登天還難!無圖紙資料,無權威專家,無外來援助,包括彭士祿在內的所有人,誰也沒見過核潛艇長什麼樣,僅有的參考資料,是從報紙上翻拍的兩張模糊不清的外國核潛艇照片,和一個從美國商店買回來的兒童核潛艇模型玩具。在這種狀況下搞核潛艇不得不全靠“自教自學”。

“那時候,條件艱苦啊,我們都能夠幹出來,不容易!”彭士祿深知,僅憑一腔熱血是不夠的,需要把自己和別人已有的經驗和技能進行轉化,同時大量吸收新的前沿知識。

彭士祿針對全室大多數人只會俄語不會英語、而外文資料又大多為英文的狀況,組織了集體英語學習。大家從早晨5點多鐘起床就背英語單詞,甚至上廁所時也在背,夜深了也要背上幾遍新學的單詞才去睡。這樣邊學英語,邊看與各自專業有關的英文資料,經過兩年的努力,全室基本上過了英語閱讀關,並且摸清了國外核電站、核動力裝置的基本情況。

“那時候,交通不便,我們吃住都在工地上。那裡陰暗潮溼、毒蛇蚊蟲肆虐,生活非常艱苦。我們是吃著窩窩頭搞科研的,連窩窩頭都吃不上時,就挖野菜和白菜根吃。沒有電腦,僅有一臺手搖計算機,大家就拉計算尺、打算盤,那麼多的資料都是靠這些工具沒日沒夜地算出來的。”彭老回憶說。

就這樣,通過邊學習邊實踐,他們逐漸紮實地掌握了核動力裝置的基本原理及各系統、各專業間的內在關係。默默攻關,這些“門外漢”悄無聲息地站到了核動力科學研究的前沿。

“我來簽字,我負責!”

尖端科學講究精細嚴謹,但彭士祿偏偏“大膽”。

在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和主要裝置開發前期,許多人對核動力的知識都幾乎為零,他們有學電的、有學化工的、有學儀表的,對某個技術上的問題意見不一致,甚至經常發生激烈的爭論。出現這種情況,他就對研究人員說“不要吵,做實驗,用實驗結果說話。根據實驗結果,我來簽字,我負責!”

1970年7月,反應堆開始緩緩提升功率。每提高一檔功率,出現的險情也越多。問題不斷增加,反對繼續提升功率的意見也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彭士祿力排眾議,繼續提升功率,8月30日,他決定實現主機“滿功率”。這一天,實驗現場圍滿了人,負責資料運算的黃士鑑並不知道彭士祿滿功率的計劃,下午六點多鐘,黃士鑑發現,竟然滿功率了!他以為自己算錯了,繼續算第二遍、第三遍,第三遍,他才確定。

彭士祿的“大膽”,並非有勇無謀,“拍板”也並非胸中無數。有一次,有人問他:“為什麼敢於拍板?”他說:“其實,有個祕訣,一定要用資料說話。”牢牢掌握實驗資料,是他大膽決策的科學依據。也有人問他,“在潛艇核動力研製過程中,那麼多次拍板,有沒有拍錯的時候?”彭士祿毫不掩飾地說:“有啊,怎麼可能沒有。錯了,我就改過來,再繼續前進。只要三七開,有百分之七十的把握就可以幹,不然,都準備好了,要我們幹什麼?”

就在核潛艇進行最後除錯工作時,劇烈的胃疼襲來,彭士祿全身都被汗水浸透了,醫生診斷為急性胃穿孔,這一次手術,彭士祿的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那一年,他才49歲!他說:“我喜歡這個工作,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就是死了也是值得的!”1988年,彭士祿又擔任了秦山核電二期工程董事長,成功實現了我國核電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彭士祿曾在自述中寫到:“也許因是屬‘牛’的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勁精神,不做則已,一做到底。活著能熱愛祖國,忠於祖國,為祖國的富強而獻身,足矣;群體團結,是合力,至關重要,最怕‘窩裡鬥’,分力抵消,越使勁越糟糕,最後變成負力,悲矣!儘自己的力氣去做正功,沒有白活。”

大國重器,以命鑄之。他們在祖國貧弱的年代,創造出了蔭護萬代的財富,用自己堅挺的脊樑,給了整個民族以力量。幾十年後,中國大地上已建起了一座座安全、高效、清潔的核電站。一代又一代核工業人不弛於空想,不鶩於虛聲,將青春年華化作深海中前行的潛艇、澎湃動力的核電站,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彭士祿事蹟心得體會 篇6

觀看《感動中國》,再度經歷了這種感動,瞭解了那些平凡中又透著不平凡的人物。他們,正如春天那和煦的陽光,折射出靚麗的七彩光芒,這光芒璀璨的讓所有人肅然起敬,這光芒能激發人們內心裡向上的動力。

這是一份中國軍人對邊疆人民的責任――中國軍人杜富國,南部戰區陸軍雲南掃雷大隊中士,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複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國對戰友喊出“你退後,讓我來”,六個鐵骨錚錚的字彰顯出一份軍人的責任。他以血肉之軀擋住危險,哪怕自己墜入深淵,無法還給媽媽一個擁抱,無法再見妻子明媚的笑臉,只為同組戰友安然無恙,面對危險時的本能反應,就是用實際行動書寫下的新時代軍人的使命擔當,他是一位英雄!

這是一份駕駛員對乘客的責任――民航英雄機長劉傳建,在萬米高空突然發生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脫落,座艙釋壓的緊急狀況,生死關頭,劉傳健果斷應對,帶領機組成員正確處置,確保了機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每一個精準操作的背後,都隱藏著他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和執著。

這是一份普通老師對山村學生的責任――鄉村教師張玉滾,大學畢業後,放棄在城市工作機會,回到家鄉,從民辦教師幹起,一干就是17年。他靠一根扁擔,一挑就是5年,把學生的課本、文具挑進了大山,扁擔窄窄,挑起山鄉的未來;板凳寬寬,穩住孩子們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執鞭上課,艱難斑駁了歲月,風霜刻深了他的皺紋,有人看到他的滄桑,更多人看到的卻是他年輕的心。

張玉滾老師的事蹟感人肺腑,催人淚下,張玉滾老師難以挪開他的腳步――他割捨不了這青青的山、綠綠的水,最難割捨孩子們純真的眼睛;他身披山村鄉民希冀的目光,似縷縷陽光,一腔至愛至誠的火焰在心中燃燒如山花爛漫,紮根深山十七載。張玉滾老師正是憑著內心的那份執著,猶如大山深處的一彎明月守望著這片希望之花,“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像張玉滾老師這樣誠實質樸的人民教師,表現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頑強的意志,無私奉獻,默默無聞,把自己的心血和力量獻給教育事業,身上閃爍著師德的絢爛光輝,老師是火種,點燃了學生的心靈之火;老師是石級,承受著學生一步步踏實地向上攀登!

看過《感動中國》之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經受了這些神聖精神的洗禮,一個個平凡的人,經過日日夜夜的堅持,也能變得很偉大,在湧出感動眼淚的背後,我收穫的不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語的那份震撼與動容。當他們的事蹟傳遍大江南北時,人們都為之感動,感動的不只是那優秀的品質,還有那無私的愛,“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讓我們知道人應該懂得關愛和感恩,也要學會堅強和堅持,這場精神盛宴更為我們青少年的前行指明瞭方向!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彭士祿事蹟心得體會 篇7

1979年1月份,中國與美國正式破冰,當時確定了中美通航的相關議程。不過在通航的談判過程中,美國提出中美航線的配餐必須符合國際標準。為了建交,當時中國答應了這條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當時的首都機場,其為航班所提供的配餐還只是一個僅僅只有30多個人的小配餐間,是根本無法達到美國所提出的國際標準的條件。

到了1980年3月份的時候,中國還沒有解決這個問題。而真正為其解決這一難題的,其實還是伍淑清和她的父親伍沾德。同年4月12日,伍沾德拿到了許可證,並在5月1日的時候正式成立中國第一家合資企業——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這家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的註冊號為001,一手促成這一偉大事件的伍淑清也被人譽為001號小姐。

據伍淑清回憶,由於當時沒有外資進入內地的先例,所以公司的審批手續一直辦不下來。此外,當時國內的經濟狀況其實還是十分緊張,民航局的負責人當時還直接找到了伍淑清的父親伍沾德,並對他說了句“我們都是中國人,您個人能不能幫忙先墊付費用?”就是因為這句我們都是中國人,伍沾德在一分鐘不到的時間裡就決定自己先墊付500萬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之所以說伍沾德考慮了一分鐘不到,是因為當時的他也不懂普通話,翻譯之後,伍沾德才立馬因為那句我們都是中國人而決定出資500萬港元。許多人並不知道的是,當時伍沾德做出這一決定的時候,沒有籤合同、沒有擔保,他願意拿出這500萬港元其實完全是因為一句話。

北京航食成立之後,伍淑清便一直深耕內地市場,而北京航食所帶來的利潤也被伍淑清再次合資成立了富華食品有限公司、北京航空地毯廠等16家合資企業。此外,伍淑清在中信集團內部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力。

北京中信大廈落成之後,伍淑清就在中信大廈的頂樓開了一家港式粵菜餐廳,這家餐廳被人成為“世界之窗”。後來,伍淑清還在上海雁蕩大廈開了另外一家世界之窗。雖說目前伍淑清仍舊沒能登上富豪榜,但估計她早已賺到了億萬身家。只可惜的是,如今已經71歲的伍淑清仍舊未婚,她將自己人生中大部分的時光都奉獻給了北京航食這傢俱有跨時代意義的企業。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彭士祿事蹟心得體會 篇8

20__年8月1日東京奧運會男子百米大戰半決賽,蘇炳添跑出9秒83的成績,重新整理自己的亞洲記錄的同時,闖入奧運百米大戰決賽!

這個偉大的日子,永遠銘記!那段奔跑的視訊,永遠收藏!

這半決賽視訊一遍遍看下去,看的想哭。1989年出生的蘇炳添,在20__年-20__年最好的年齡,兩度遺憾止步奧運百米半決賽。而今天,20__年8月1日!32歲的蘇炳添,9秒83圓夢奧運百米決賽!這不僅僅是蘇炳添個人的突破,這是中國的突破,這是黃種人的突破!

想想,20__年博爾特31歲時,退役了。而32歲的蘇炳添,以個人最好戰績挺近了奧運決賽,重新整理了自己保持的亞洲記錄,讓黃種人首次站上了奧運百米決賽的舞臺,創造了歷史。這是意志!這是奇蹟!這是偉大!

半決賽結束,蘇炳添坐在了地上,等待最後的成績公佈。公佈的那一刻,他激動的掩面躺在了賽道上!他起身單膝跪地吶喊!他站起來攥拳怒吼!他背對鏡頭走向場外!就在他背對鏡頭走向場外的途中,他抬手擦拭了一下面部,不清楚擦去的是不是淚水。但是,我看哭了...現已深夜,我仍未入眠...

蘇炳添!榜樣的力量!中國健兒勵志拼搏的縮影!致敬!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彭士祿事蹟心得體會 篇9

提到中國體育”三大球“最佳團隊,不得不提的就是中國女排。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就是中國球迷的驕傲,如今中國女排再次入圍”感動中國“評選名單。這也許是在整個名單中最沒有爭議的獎項獲得團體。

中國女排在特殊時期撐起了中國的民族自尊心

上世紀80年代,祖國的國力尚不十分強盛,在那個特定的時期,中國女排幾乎是唯一一支能夠給中國體育迷,給全中國人民帶來民族榮耀的集體隊伍。”女排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女排姑娘們,也激勵著整個民族努力向前。

郎平是中國體育界活著的傳奇

在中國女排,乃至世界女排界,郎平指導都是傳奇人物。她是中國女排的精神象徵,也是活著的傳奇。在郎導的身上,我們能夠看到中國女排精神的傳承,也能夠看到作為一名主帥敢於擔當,勇於任事的精神。”鐵榔頭“是中國女排的領頭人,也是中國女排永不放棄,永遠爭勝的精神源泉所在。

屢陷低谷卻最終重返巔峰,中國女排不僅僅因為成績才感動中國

如果我們為中國女排獻上”感動中國“的獎盃僅僅是因為近些年來中國女排再次回到巔峰,僅僅把這座獎盃作為中國女排奪冠之外,錦上添花式的褒獎,那隻能說明我們對於女排精神沒能領會精髓。沒有一支團隊能夠長盛不衰。中國女排的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明知道不會贏,也要竭盡全力,為最終的目標竭盡全力。有了這樣的精神,縱使女排暫時陷入低谷,也定然能夠重登巔峰。

中國女排在國慶節用冠軍為祖國獻禮,但中國女排能夠感動中國,絕不僅僅因為她們奪取了冠軍!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彭士祿事蹟心得體會 篇10

作為中國短跑第一人蘇炳添,現年31歲的蘇炳添(20__年8月29日即將年滿32歲),雖然在很多人看來他已經度過了自己的巔峰年齡,但是在之前結束的20__年中國田徑分割槽邀請賽上,蘇炳添卻跑出了出人意料的9秒98,以絕對優勢拿到了第一名,領先第二名的謝震業足足有0.18秒,足以證明蘇炳添的實力有多強,逆風的情況下蘇炳添都能跑出這樣出色的成績,那麼換成順風,他的成績可能還會有進一步的提升!

蘇炳添做到了!亞洲“飛人”蘇炳添憑藉著自己強悍的實力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速度,國人為之驕傲。

奧運會是一項家喻戶曉的大型的受人歡迎的活動,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誕生100多年來,奧運會在延續,奧運精神也流傳至今,就像奧運聖火的火焰熊熊燃燒,生生不息,而世人的身上也都散發著拼搏的芳香。這次,我的思想主題則只有十六個字:“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礫志拼搏,走向成功。”

1928年奧運會之前的四個月,貝蒂·羅賓遜才第一次參加比賽。她在自己的第一個室外比賽中便創造了100米的世界紀錄。100米跑正是在1928年成為奧運會歷史上首個女子徑賽專案的,羅賓遜以半米的優勢贏得決賽,而那只是她第四次參加比賽。她還得到了一塊4×100米接力的銀牌。三年之後,羅賓遜在一次飛機失事事故中嚴重受傷。第一個發現她的人還以為她已經死了,將她裝在汽車後備箱裡直接送到了殯儀館。整整七個星期,羅賓遜處於昏迷狀態;隨後的兩年,她不能正常走路……但是,她活了下來。羅賓遜仍想重返短跑賽場,但是她的膝蓋再也不能完全彎曲了,所以她無法再採取蹲踞式起跑的姿勢。但是,她還能跑接力!1936年,貝蒂·羅賓遜作為美國4×100米接力隊的一員贏得了她的第二塊奧運會金牌。

然而,並非每一位奧運運動員都能獲得獎牌。奧運史上,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金牌的閃光,更多的是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奧運精神:阿克瓦利,這位坦尚尼亞馬拉松選手,當他帶著傷痛最後一個跑過終點線時,整整花了3個半小時。在他們心中,祖國的榮譽高於一切。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讓人們更深刻地理解了什麼是奧運精神,什麼是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彭士祿事蹟心得體會 篇11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昨晚落下了帷幕。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讓我們感動,令我們震撼,一個個感人的事蹟敲擊著我們心靈最深和最柔軟處,發出動人的感動之聲。《感動中國》,它使許多人熱淚盈眶,它譜寫了真、善、美的樂章。我相信,只要看了《感動中國》,每個人都會有所感悟。20xx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王繼才、王仕花夫婦,他們的故事使我感動。

江蘇灌雲縣開山島位於我國黃海前哨,面積僅有兩個足球場大小。1986年,26歲的王繼才接受了守島任務,從此與妻子王仕花以海島為家,與孤獨相伴,在沒水沒電、植物都難以存活的孤島上默默堅守,把青春年華全部獻給了祖國的海防事業。

這是多麼的偉大呀!向王繼才、王仕花夫婦致敬。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彭士祿事蹟心得體會 篇12

黃文秀原來只是一個普通的名字,**年從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跟每年千千萬萬選擇留在大城市就業的畢業生不同,黃文秀畢業便毅然回到家鄉百色工作,**年3月又響應組織號召,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從此,一個青春正茂的年輕女孩整日素面朝天,雙腳扎進泥土,最終年僅30歲便永遠倒在了扶貧路上。

7月1日,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黃文秀同志的優秀事蹟,並鼓勵廣大青年幹部和黨員同志以黃文秀為榜樣不忘初心、甘於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看到這篇報到後,我認為:先進事蹟,是一種力量;先進事蹟,是一種動力,為弘揚正氣,學習先進事蹟,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的時代風采和公僕本色。我深有感悟,身為宣傳部門、駐村幹部一員的我,更要像她看齊,學習她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湧現出來的群眾身邊的先進典型。她堅守初心、對黨忠誠,碩士畢業後,主動放棄在大城市的就業機會,毅然加入廣西選調生隊伍,回到家鄉百色工作,積極響應組織號召,主動報名擔任貧困村第一書記,投身到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播灑汗水、奉獻青春,身處險情時還不忘為廣西日報新媒體平臺拍下受災現場的珍貴視訊,奮鬥至生命最後一刻的精神。

全社會都要認真學習貫徹按照“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部署,以先進典型為榜樣,牢記囑託、感恩奮進,堅守初心使命,堅定必勝信心,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背水之戰、確保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彭士祿事蹟心得體會 篇13

“我們現在已經站在了一個風暴之眼,我們要保衛我們的武漢,保衛武漢人民”——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他身患絕症,步履蹣跚地堅持與時間賽跑,與新冠周旋,日日夜夜奔赴在一線,為重症患者搶出生命通道,顧不上同為醫務人員不幸被感染的妻子……在疫情的“風暴之眼”中,他堅定的身影令人動容。他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了希望,以螢燭之光,點燃了信念的光芒。

面對絕症,有的人會崩潰,有的人會瘋狂,有的人靜靜等待。然而難以想象,張定宇院士是以怎樣的精神力量支撐,笑對病魔,日復一日燃盡所有能量,奮戰在抗擊新冠病毒的最前線!他曾說:“性子急,是因為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他內疚:“我也許是個好醫生,但不是個好丈夫。”他感恩:“當我們為了搶救病人不顧一切,背後支撐我們的,是整個中國!”

泱泱華夏,有這麼多國士無雙、鞠躬盡瘁的專家,兢兢業業的白衣戰士,勇做逆行者,衝鋒在前,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救死扶傷,驅散疫情的陰霾,為我們築起一道道安全的城牆。疫情與災難終會成為歲月的塵埃,總有一天,這裡沒有歇斯底里的哭喊,沒有絕望與黑暗。春風會吹開這裡的櫻花,疾病肆虐過的冰冷土地下,是即將破土而出的春天。

願山河無恙,國泰民安。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彭士祿事蹟心得體會 篇14

鮑峰,是馬鞍山師專的一名思政課教師,同時也是和縣人。在他的同學當中,有幾位是葉連平老師門下畢業的學生,因此很早以前,他就從同學處聽說過關於葉連平老師的先進事蹟。幾年前,有一次學校請葉老來校給青年教師作報告,鮑峰也第一次當面聆聽了葉連平老師的講述,知道了他更多的生平故事,為之感動。

鮑峰認為,葉老既是他的鄉中先賢,也是他的同行前輩。學習葉老敬業樂業和奉獻精神,自是應有之義。“葉老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了大愛無疆、崇德向善的師德,葉老是我們和縣人的驕傲,也是我們年輕教師學習的榜樣和楷模。”鮑峰表示,葉老關心留守兒童的學業成長和身心健康,自費成立“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把孩子們聚攏起來,無償施教。又把有限的收入掰成幾瓣花,組織學生出外學習參觀,擴大視野,甚至自費發放獎學金,鼓勵孩子們的每一個進步。傾其所有,以個人之力,先後培養輔導千餘學生。

“沒有仁愛精神,是難以做到這樣的傾情付出,更別說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鮑峰說。

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鮑峰認為,他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仁愛精神不可或缺,放下身段接觸學生,瞭解學生,關注他們學習生活情感需要,如此才能贏得學生家長的信任,教學之中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鮑峰還認為,葉老的精神還表現在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教師不僅僅是個職業,更是學生靈魂的引路人。”鮑峰說,“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為學生的人生‘扣好第一粒釦子’,指引他們走好人生的路,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要有這樣的覺悟,好在有葉老為我們做了榜樣。”

提及對自身的未來規劃,鮑峰表示,他將以葉老的精神為指引,補精神之“鈣”,不斷武裝頭腦,強素質、提本領,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立足崗位查詢不足,強化學習,提振精神,不斷加強看家本領,耕好自己一畝三分地和責任田,向葉老看齊,爭當先進模範,立足崗位做貢獻。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彭士祿事蹟心得體會 篇15

20__年8月1日,是一個讓國人熱血沸騰的日子。

所有的焦點,都聚集在一個黃種人身上——蘇炳添。他是我們亞洲之光,是國人的驕傲,是我們中山人的優秀代表。

在8月1日東京奧運會田徑男子百米半決賽中,中國選手蘇炳添以9.83秒的成績獲得小組第一順利晉級決賽,並打破亞洲紀錄,他也成為了首位闖進奧運男子百米決賽的中國人。在決賽中,中國選手蘇炳添以9.98秒的成績獲得第六,他再一次創造了歷史。

整個過程,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守在螢幕前,屏住呼吸,緊盯著那張被黑色、白色面板人種包圍著的面孔,緊盯著那雙充滿堅毅和信心的眼睛!雖然最終決賽沒有拿到獎牌,可是,以32歲的運動員之高齡,以9.83秒的成績打破亞洲紀錄,兩次進入10秒大關,已讓世界萬般驚歎,國人無比沸騰。

蘇炳添是廣東中山人,出生在古鎮,是一個地道的廣府仔,從他的身上,我們收穫了太多太多。這個沒有得到任何獎牌的運動員,卻沒有讓大家感到失望和不快樂,反而是讓我們很多人興奮得一夜難眠。

首先,過程勝於結果,雖然喊了那麼多年,但是這一次,卻真切地被大家認同。雖然沒有獲得任何獎牌,但是蘇炳添在賽場上拼盡全力、攥緊拳頭,往前衝刺的鏡頭,他那胸前的紅通通的“CHINA”,他那興奮得大吼大叫的馬步和表情……整個過程,都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這個黃種人身上的堅強與鬥志,感受到了他為實現這個目標所付出的百倍艱辛與汗水,感受到了他圓夢之後的狂喜和欣慰!人民日報也在第一時間發表評論:致敬中國速度!不是奪得獎牌才值得慶賀,超越自我就能贏得尊崇!

是啊,全身心付出,超越自己,創造新的紀錄,本身這個過程已經十分精彩絕倫,給人驚喜,至於結果,問心無愧即可!在生活中,特別是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我們很多時候都會這樣說:“好好努力,只要全力付出了,結果和成績不重要。”可是,來到真正接受現實的時候,或許很多人都不淡定了,嘴上那麼說,心裡還是萬分看重那個結果。

是啊,我們要言行一致,才能給孩子們做好榜樣,既然這麼說了,就要這麼做。蘇炳添的經歷,就是最生動鮮活的教育案例:只要認真和艱辛地付出過,享受過程,超越了自我,即便是結果不如期許,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其次,什麼是正能量,什麼是負能量,哪些東西該大力宣揚,哪些東西該遠離唾棄,每個成熟的人心中應該都有一杆秤,都能明辨是非。8月1日晚上,我帶著兒子看了蘇炳添半決賽跑出9.83秒的那一幕,小傢伙激動得上躥下跳,像個欣喜若狂的猴子,馬上催促我趕緊吃完飯,回家去看決賽。在車上的時候,我給他講了近期發生的事件,有某個明星,剛剛被刑拘了,還沒講完,他已經知道我要說什麼,對我笑了起來。我說,哪些是真正的明星,哪些是真正的英雄,哪些人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我們的心裡,要十分清楚;每一個人,必定要有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才能立足於社會;必定要憑自己的實力和問心無愧的付出,才能贏得別人真心的尊重。聽完我一席話,兒子點點頭。

蘇炳添,本身就是一個最好的學習榜樣。健康自律,訓練刻苦,堅忍不拔,胸懷國家榮譽……當前,我們真的不必要去崇拜那些只會蹦蹦跳跳,靠臉蛋、靠流量去贏得燈光和打賞的小鮮肉們,我們的孩子,需要更堅實更勇敢的榜樣;我們的下一代,需要更多的時代英雄和正能量,更多的堅韌意志與人生歷練。所謂“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正是這個用意與要求!

再次,蘇炳添的人生經歷,也讓我們看到了很多人生哲理。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只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奇蹟總會降臨,逆襲遲早發生!一直以來,因為體質和肌肉構成等原因,黃種人都被認為無法在田徑100米短跑上跑贏那些黑人和白人,而蘇炳添做到了!通過系統而科學的訓練,長年的艱苦付出和不斷突破,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改命和逆襲!無論在哪個行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希望,人人皆可通過卓越努力,達到並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此外,從蘇炳添成功的人生經歷中,除了他個人艱苦的付出之外,我們可以看到國家對體育人才系統的培養,也可以佐證,基礎性、系統性的體育建設十分重要,我們要高度重視孩子的體育鍛煉與培養,從小抓起,抓出實效,無論硬體還有軟體,都要加大投入。而現在的“雙減”政策,就是要讓孩子們從繁重的作業和培訓之中解放出來,給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給他們一個健康的體魄!

只有這樣,才能讓一代又一代身心健康的孩子們,站上自己或者國家的榮譽臺,為自己的人生或我們的國家增添絢爛的光彩!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彭士祿事蹟心得體會 篇16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6月16日在山洪中不幸遇難,年僅30歲。她從貧困山區走出來,又回到家鄉從事扶貧工作,用生命詮釋了她的初心和使命。

通過學習“第一書記”黃文秀的事蹟,讓我明白了基層是艱苦的,只有心懷信仰,才能成就芳華。努力、陽光、熱情、真誠、有追求,是黃文秀留給所有人的印象,她用赤誠的初心,質樸的奉獻融入貧困群眾,擔當起脫貧攻堅重任。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學習“第一書記”黃文秀同志不畏艱苦,奮勇向前的精神。只有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把一脈相承的信仰,奉獻與犧牲的信念,化作迎難而上、登高行遠的力量,鑄成共產黨人無私奉獻、不負人民的魂。

黃文秀同志在入黨申請書中寫到:“只有把個人的追求融入黨的理想之中,理想才會更加遠大。一個人要活得更有意義,生存更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做貢獻。”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黃文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她短暫的一生,為老百姓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踐行了一位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

鏗鏘誓言猶在耳,壯志未酬淚滿巾。黃文秀同志走了,帶著百坭村的扶貧重任和群眾的脫貧願望、帶著她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群眾的無限深情,匆匆離去。在她短暫的生命裡,用青春書寫韶華印記,以信仰鋪設腳下芬芳。雖然黃文秀同志走了,但她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裡。她用生命照亮的扶貧路,也將激勵著千千萬萬扶貧幹部不懈奮鬥,繼續前行!作為一名中共黨員,黃文秀同志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在今後的基層工作路上我將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一往無前的毅力和決心,助力黨和國家打贏脫貧攻堅戰,融入基層,深入脫貧攻堅戰主戰場,以為人民謀幸福為己任,初心不改,努力奮鬥,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實踐中不斷堅定理想信念,腳踏實地,虛心學習,以飽滿的精神面貌和紮實的工作能力貢獻青春力量。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彭士祿事蹟心得體會 篇17

8月19日,距離安徽巢湖出現150年未遇的歷史高水位已過去了近一個月,20餘萬名緊急轉移的群眾陸續返回家園。

在合肥市廬江縣鮑井新村,孕婦解啟霞覺得,暴雨持續時的恐懼、洪水圍困時的絕望,都在慢慢淡去,但對於她和更多村民,有一種疼痛卻愈發深刻——他們再也見不到陳陸了,那個冒著大雨把他們從洪水中救出來的消防員,那個為了救更多人而消失在洪水中再也沒回來的消防員。

7月22日,廬江縣防洪大堤決口,縣消防救援大隊政治教導員陳陸奮不顧身帶隊衝入洪水,為救援被困群眾不幸犧牲,年僅36歲。

初心

暴雨之中,陳陸只給解啟霞和許許多多被救出的人留下了一個模糊的模樣。解啟霞說,她始終記得,陳陸有雙特別有力的手和沉穩洪亮的聲音。

合肥市藍天救援隊隊長蘇琴忘不了,陳陸一共朝她吼過兩句話:一句是“我打頭”,另一句是“快掉頭”,那是陳陸遇險時,朝後面跟隨的4艘救援艇大吼的最後一句話。

奮戰96小時、轉移救援出2600多人,這些數字是陳陸犧牲之後才有的統計。但陳陸的父母、妻子和戰友們都知道,這些數字就是陳陸心中“火焰藍”應該做到的事情。

父親和外公都是軍人,20__年7月,陳陸如願加入他最嚮往的消防隊伍。他堅持去往條件最艱苦、位置最偏遠的基層單位,一紮根就是15年。

20__年消防隊伍改革轉制之際,本可以選擇轉業去地方單位的陳陸選擇了在消防崗位堅守。“換裝那天,陳陸掉眼淚了。他說‘我還想繼續在消防幹,很熱愛消防職業,它很神聖,很偉大’。”妻子王璇泣不成聲。

從“橄欖綠”到“火焰藍”,陳陸的一片灼灼初心從未更改過,他將自己的生命,用最純淨、最熾熱的方式,為他熱愛的人民群眾,一直燃燒到了最後。

誓言

“我志願加入國家消防救援隊伍,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堅決做到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恪盡職守、苦練本領,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為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貢獻自己的一切。”

這是陳陸選擇留在“火焰藍”那天的誓詞,也是他曾無數次帶著新消防員,一遍遍宣讀的誓詞。

這不是陳陸第一次為了誓言捨生忘死。20__年合肥遭遇50年一遇雪災,陳陸帶隊在雪災一線奮戰救援48小時,腳趾嚴重凍傷,險些截肢。同年,他又主動報名去汶川地震災區增援,雙腿被毒蟲叮咬起泡流膿,他咬牙拖著傷腿,揹著30多公斤的破拆器材,連續10天在震區救援。

20__年廬江縣遭受洪災,陳陸連續奮戰35小時,帶隊營救和疏散群眾2400餘人,自己卻當場暈倒,經過2個小時的搶救才脫離危險。

_年3月,廬江縣突發山火,不值班的陳陸穿著便裝直接趕赴火場,長時間暴露在沼氣裡救火,膠靴被燒穿,雙腿被高溫燙傷。

陳陸15年中曾在救援一線1次病危、2次暈厥、8次負傷。他用一次次奮不顧身,描繪出了“救民於水火,助民於危難”是怎樣一種模樣。

傳承

7月28日,確認陳陸犧牲後的第三天,合肥市消防救援支隊收到陳陸父親陳立山寫來的一封信:“長江、淮河流域的防汛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希望把主要精力放在當前防汛抗洪的大局上,不要為陳陸的後事牽扯太多的精力。”

如果忠誠、熱愛和奉獻可以傳承,那麼陳陸的這些特質,是從三代黨員和軍人家庭的血緣裡傳承入骨的。

陳陸在犧牲前還接到父親發來的簡訊:“抗洪形勢非常嚴峻,關鍵時期你應堅守在抗洪前線,最近就不要回來了,確保全員安全。”

母親陸紅在悲痛中仍然在說,不管怎麼樣,陳陸帶的隊員們安全回來了。

“陳陸總說‘這個世界上不是每個人都衣食無憂,我不用講吃講穿。父親說過,黨員、軍人,要清清白白,乾乾淨淨’。”王璇說。

熱愛基層,把每一個基層消防員當作家人,把奉獻和犧牲當作使命職責,是陳陸在消防隊伍中傳承下來的“基因”。

為了確保能夠隨時帶隊出警,陳陸在辦公室一角隔出一個狹小的空間。沒有窗戶,沒有衛生間,陳陸就在這裡一住5年。

廬江大隊消防員徐廷超說,陳陸辦公室的燈光,“永遠是等最後一輛消防車進庫的剎車聲響起才會熄滅,那是隊裡每個人都習慣的溫暖”。

在陳陸的辦公桌上,一個嶄新的消防車模型還靜靜地立在那裡。那是陳陸給4歲兒子特意準備的禮物,是一個消防員父親一個多月沒能回家,想給兒子的道歉和補償;那也是一個受到父親影響,將來想做消防員的兒子,最想要的禮物。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彭士祿事蹟心得體會 篇18

3月1日,觀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頒獎晚會,獲選的十大人物都很值得我們學習,尤其對獲選人黃大發的默默無聞的精神,深受感動和啟發,學習黃大發同志堅定不移、愚公移山的奮鬥精神,收穫頗豐。

黃大發同志是名副其實的年份英雄,也是決勝脫貧攻堅的時代楷模。他幾十年如一日,把人民作為最溫暖的初心,最崇高的信仰,率領群眾鑿水渠、開山路、造糧田,一輩子、一條渠,客服艱難困苦,穿越幾座大山,橫過多處懸崖,創造人間奇蹟。黃大發同志對黨忠誠、心繫群眾、忘我工作和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深深地感染了我。正如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敏爾同志評價他那樣,信仰可以高大上,也可以接地氣。

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的信仰也曾高大上,但對照黃大發同志的事蹟來看,我是否接地氣?自己是一名出生在基層的農家娃,在組織的關心下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回想起當初自己“生於基層、成長基層、工作基層、建設基層、奉獻青春”的入職誓言,自己確實沉下了基層,但地氣還是接得不夠,導致於在開展某些工作時還存在地氣不足、思想陳舊、方法不新。通過對黃大發同志先進事蹟和對《塘約道路》《苦難輝煌》等基層工作讀物及黨史書籍的學習,我深知自己工作的特殊性,在今後的工作中努力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把自己的信仰用實踐來證明也可以接地氣的,用時間的齒輪來推動向黃大發、龍增剛、文朝榮、鄧迎香等身邊的先進人物靠齊。

一是提升好幾種能力。首先提升好個人的身體素質,俗話說“打鐵還需本身硬,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好的身體是幹事創業的根本,只有身體好了就可以身體力行,才能彎腰實踐。再次提升好個人的知識結構,把學習這個人生永恆的主題堅持好,學習黨的政策法規、學習業務理論技巧、學習待人接物,主動適應新常態,不斷練就新能力。

二是堅守好幾個原則。首先遵守好各項法律法規和工作的組織原則,嚴守規矩底線,不踩法律紅線,按規矩辦事,用制度管人。再次是嚴守工作原則,始終堅持不推諉不扯皮、不攤派不遙控,搞好單位團結,帶好乾部隊伍,處理好各項工作事務,能解決的絕不過夜,不能及時解決的研究商量解決。第三是守好生活原則,延承傳統美德,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尊老愛幼,爭做一名孝順的兒子、合格的丈夫、稱職的父親、和諧的鄰居、合格的市民。

三是履行好幾份職責。一方面要履行好家庭的職責,對於分居的父母親人要經常走訪,平時或週末多陪陪老人,對於子女要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當好子女人生的第一任老師。一方面要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職責,組織和領導安排的要及時抓落實,自己分管負責的要親自指導跟蹤問效。另一方面要履行好自己的社會職責,作為一位公民一名國家幹部,要敢於同社會的不良風氣說不,要善於帶頭做合格公民,傳播正能量,傳遞好聲音。

總之,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相信自己能夠把時代發展的熱情洋灑在這片故土,也能夠堅持在黨的領導下,與時代發展同心同向。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彭士祿事蹟心得體會 篇19

“不去解救,他很有可能被洪水沖走”

入汛以來, 合肥市的降雨量是常年的3倍,突破有氣象記錄以來歷史極值,而廬江縣的降雨量,更是達到了1011毫米,各大水庫超警戒水位,多條河流超保證水位,汛情十分嚴峻,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7月22日,百年一遇的洪水,讓巢湖超歷史最高水位,附近多處圩壩隨時都可能潰口,尤其是頂託支流白石天河水位更是達到了13.56米。

當天,防洪大堤處傳來幾聲巨響,洪水像脫韁的野馬衝開缺口,石大圩決口了!

洪水四處肆虐,沒過多久,5.8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已是一片_,周邊4個行政村被淹。

同大鎮危急!

接到縣防汛救災指揮部的指令後,已在抗洪搶險一線連續奮戰了好幾個晝夜的陳陸,迅速集結隊伍,攜帶好救生裝備,駕駛4艘橡皮艇火速奔赴現場,向著災情最嚴重的地方出發。

在同大鎮連河村,他們成功救出2名被困群眾後,陳陸得知村內還有1名殘疾群眾被困,急需救援。

“不去解救,他很有可能被洪水沖走”,陳陸顧不上休息,拖著疲憊的身軀,再次登艇出發,救人、再救人……

大隊長方銳看到陳陸神情疲倦,立即上前阻止,勸他休息一會,不要再上艇了。但陳陸堅持說:“這片水域情況,我熟悉,水性也好,你們去,我放心不下”。

水勢越來越猛,陳陸帶領隊員和藍天救援隊組成編隊共同完成任務。

更要命的是,決口處面積再次擴大,水流更加湍急。就在他們的橡皮艇駛過連河村村委會附近時,急速的水流導致水位落差一下子從40公分猛漲到了3米多。

險情,讓人始料未及。

“掉頭、快掉頭!穩住、快穩住!”千鈞一髮之際,陳陸連聲吼道。這也是陳陸留下的最後一句話。話音剛落,他們乘坐的橡皮艇猛然側翻,艇上5人全部捲入洶湧湍急的洪流中。

面對突發的危情,正是陳陸打了頭陣,提前預警,後面的藍天救援隊才得以及時調轉艇頭,避免了翻艇的悲劇。

被洪水打懵的消防員李俊傑,在落水後還隱約看到了陳陸的身影,當他用力浮出水面後,卻只看到另一名戰友常青,兩人用盡全身力氣,摸到了艇舷的尼龍繩並死死地抓住。

等李俊傑憑感覺下意識去抓陳陸時,就見一個激浪突然劈頭而來,巨浪過後,再也沒看到陳陸的身影。放眼望去,肆虐的洪水衝出一片_。

常青、李俊傑、李順3名指戰員僥倖脫險,但陳陸和村幹部王鬆,卻被洶湧的激流捲走失聯。

經過49個小時不間斷地搜尋,直到7月24日13時50分,在距離落水點下游2.3公里處,陳陸的遺體才被找到……

7月26日,共青團安徽省委、安徽省青聯追授陳陸同志“安徽五四青年獎章”。

目前,救援隊伍仍在繼續搜尋另一名失聯人員王鬆。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彭士祿事蹟心得體會 篇20

東京奧運會田徑“男子百米”半決賽上,32歲的“中國飛人”蘇炳添以9秒83的成績打破亞洲記錄,順利晉級決賽,成為首個進入百米決賽的亞洲人、中國人!他不僅超額實現了他個人賽前的願望,更是讓全中國為他沸騰。隨後的決賽中,蘇炳添以9秒98的成績取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績。

在世界範圍內,奧運會所有賽事裡面關注度最大的就是田徑,田徑運動也被稱為“體育運動之母”;而在田徑賽事裡,關注度最高的便是百米賽跑,榮譽最高的,當屬百米冠軍。蘇炳添能夠同清一色的黑人運動員站到決賽的跑道上,他已經創造了歷史。他以自己絕對的速度,證明了黃種人體能不輸任何種族。他的成功代表的不僅僅是體育界的希望,更是中華民族挺起的脊樑。他值得我們為他歡呼,更贏得所有人對他的尊重。“中國飛人”蘇炳添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歷史,創造了中國人乃至亞洲人的速度。

而他成功的背後,有著太多心酸與不易。改起跑腳,一切從零開始,艱難的訓練他成功度過,他的起跑能讓世界飛人博爾特自愧不如。他自己說男子百米賽跑要提高0.1秒非常不易,而他提高0.08秒用了3年。決賽跑道上的十秒之內,是賽道下數十年的苦練。我們為他歡呼,更為他心疼。

誠然今日,強大的祖國已經不需要幾枚金牌去界定成功與否,國人對於體育賽事是否得金有了更為平和的態度。在國乒“盺雯組合”混雙失利、惜敗日本隊的時候,國人能夠安慰道歉的二人“金牌不是唯一”“站到奧運會賽場,你們就已經是我們心目中的冠軍。”這是祖國愈發強大給予國人的信心。

同時,越發寬鬆的輿論環境對於運動員也是莫大的幸事。但是運動員們並沒有因為國人的寬鬆,就放鬆對自己的要求。為自己,為國家掙得更多的榮譽,是他們矢志不渝的信念。蘇炳添就是因為有著這樣的信念,才能不斷突破自己的極限,詮釋中國速度。

蘇炳添是體育之星,也是我們國人應該追的星。我們要學習他追求極致的精神,學習他的愛國情懷,學習他的堅持與不放棄。如果我們人人都能在自己的行業做到極致,那麼我們的國家何愁不復興。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彭士祿事蹟心得體會 篇21

蘇炳添原本就學習成績不佳,他上了體校後,家裡人都很高興,他自己也很高興。但是,蘇炳添沒有任何的思想準備,面對刻苦的訓練心裡打起了退堂鼓。在體校,每天早上五點就得起床,還要跑十幾公里,有時候還得帶著沙袋,可比讀書的時候苦多了。

從小沒有離開過父母的蘇炳添,突然獨自一人來到陌生的地方,不久便開始想家了。由於是轉校生,沒什麼朋友,他的委屈無人訴說,只能一個人躲在被子裡偷偷抹眼淚。情緒不佳,導致訓練成果也不顯著。彼時能跑市裡第一的蘇炳添,在體校考試時,成績居然在中下游,實在讓人不解。

看到蘇炳添的成績後,體校老師非常失望,隨後便開始忽視起這個小夥子,蘇炳添察覺到這一變化,內心也非常委屈。在情緒最低落的時候,他想吃媽媽做的飯,想跟著表哥在田裡奔跑。這個15歲的小男孩,自小在田裡無憂無慮地長大,從未曾想過未來,更未曾想過為中國人爭光。

那時的蘇炳添只知道,體校剝奪了他的自由,剝奪了他曾經的快樂。於是,在一個週末的早上,他偷偷跑出了學校,坐上了回家的大巴車。回到村子裡,看到母親在田間勞作,蘇炳添一把抱住母親,嚎啕大哭。這幾個月受到的委屈,他一股腦朝著母親哭了出來。母親幾個月沒見到兒子,看到蘇炳添身形消瘦,身上還帶著傷,也心疼不已。蘇炳添告訴父母,不想再去體校上學了,那裡太苦了,比上學苦多了。父親得知原因後,怒火中燒,差點要暴揍他一頓,幸好母親攔了下來。另一邊,體校老師也慌了神,原本以為蘇炳添只是偷跑出去玩,但到了晚上卻遲遲不歸。老師們搜遍了整個中山市,還聯絡到了體育老師楊永強,也沒有找到蘇炳添的身影。楊永強趕到蘇炳添家中已經是凌晨,見到蘇炳添時才放下心來。隨後,楊永強又趕回鎮裡,在共用電話亭給苦苦等待的體校老師回了電話。

蘇炳添一連在家待了幾日,楊永強又帶著體校的老師來拜訪他的父母。體校老師連連自責,稱是自己和學校的責任,沒能照顧好蘇炳添,差點釀成大禍。然後對蘇炳添的母親說,他是塊練短跑的好苗子,假日時日定能出人頭地。母親不放心把蘇炳添再交給體校,後來請來了已經成為專業運動員的表哥蔡建發。表哥勸解母親,為了蘇炳添的前途,現在吃點苦不算什麼。蘇炳添看著優秀的表哥,“超越表哥”的夢想再次燃起了他的鬥志,於是決定回到體校,繼續參加訓練。

就這樣,蘇炳添又回到學校,再次揚帆起航。

在學校,蘇炳添一直是個內向的孩子,不愛和人講話。興許是老師叮囑過,以前同在一個宿舍的同學,對蘇炳添也熱情了起來。

他也願意敞開心扉,和同學們交朋友,和老師交流,逐漸恢復了往昔的活潑。情緒好了,吃的飯也多,蘇炳添感覺渾身又充滿了力氣。他在訓練中也變得積極,成績穩步提升。老師也發現,蘇炳添是個自律的好孩子。訓練要控制飲食,放假的時候別的孩子都在胡吃海喝,蘇炳添卻堅持合理飲食。每天早上五點的訓練,他從不遲到,甚至就連放假也堅持五點起來訓練。天賦加自律,那肯定就等於成功了。

有一次蘇炳添見到表哥,問表哥100米最快能跑到多少秒?表哥跟他說11秒;蘇炳添說,那也太輕鬆了。表哥不相信,要他現場演示。蘇炳添二話不說,和表哥來到村裡國小的百米賽道,表哥拿著秒錶替他計時。當秒錶定格在10秒75時,表哥張著大嘴啞口無言,十分震驚。

蘇炳添從小超越表哥的夢想,也終於實現了。這次奔跑更加堅定了他心中的信念,那就是跑的更快。既然已經超越了表哥,那就超越自己。畢竟一個人最難戰勝的,就是自己。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彭士祿事蹟心得體會 篇22

大家是否認識一位紮根在邊遠山區的女教師張桂梅,她創辦了一所免費女子高中托起了一個又一個,在貧困地區的女孩子的讀書夢想。她為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著的榜樣,他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每個人學習的榜樣。

還有什麼傳奇人物比62歲張桂梅更落魄嗎?為了省錢,她多年不吃肉,直到後來“吃點肉就會嘔吐,就會難受”。她去籌款時,被人放狗咬過,腳上鮮血直流;街頭募捐,別人懷疑她是騙子朝她臉上吐口水。

她家中,最醒目的是40多項榮譽證書: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傑、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1974年10月,17歲的張桂梅跟隨姐姐從家鄉黑龍江來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45年來,她不是一步一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貧困山區。1996年8月,她的丈夫去世,父母雙亡無兒無女的張桂梅黯然神傷,她決定離開傷心之地調入麗江市華坪縣。她放棄了進入全縣條件的華坪一中,選擇了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教學任務。

回過頭來,身處帝都的我們,北京的教育工作者要怎麼做呢?我們擁有國家頂尖級別的教育條件,教育環境,教育背景,不像張桂梅老師面對那樣惡劣的條件。在張桂梅老師身上,我們要傳承的是身為教育工作者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的無私奉獻精神,正如同“木葉飛舞之處火亦生生不息”,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工作之中融入張桂梅老師的精神,做好祖國花朵的領路人;未來社會的領路人;甚至是祖國未來的領路人。人們大多稱老師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們唯有加強使命感與責任感才能對得起這份讚譽。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彭士祿事蹟心得體會 篇23

每每看到這個節目不知你們如何,反正我是止不住我的眼淚。我們經常說,好人就在身邊。感動中國的人物,也都來自你們我們他們的身邊。它是中國人的好人觀,行善觀的一種傳遞。“勿以善小而不為"。感動中國,正是這種精神與力量的傳遞,他給了我們希望,讓我們相信,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會有一片未曾喚醒的春天。感動中國,讓我們知道的是,人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要堅信世間的美好,人的心靈不能被負面情緒所佔據,這樣你可能會永久的迷失,感動中國激勵我們向著美好出發,以每個人的閃光點照亮你身邊的美好,哪怕很微弱,但匯聚一起便是萬丈光芒,千言萬語,也行只有一句話:感動就在你我他每個人的身邊,感動中國的精神與魅力一直在傳遞和發揚,相信和期待更多的愛和夢想被新一代人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