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最美鐵路人”觀後感_“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通用15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05W

“最美鐵路人”觀後感_“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

作為報告會的主角,每位“最美鐵路人”都是各自崗位上的榜樣和佼佼者。在觀看直播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張潤秋前輩,我被她那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想要和前輩一樣嚴格要求自己,盡心盡力服務好每一位旅客。

“最美鐵路人”觀後感_“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通用15篇)

我是一名新入職的乘務員,所有的一切對於我來說,既新鮮,也有挑戰。在日常工作中,在列車長和師傅對我的悉心教導下,我逐漸對乘務工作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也意識到了自己職責所在。

在今後的日常工作中,為了跟隨先進模範們的腳步,我一定嚴格要求自己,精通業務知識,勤練服務禮儀,虛心請教,磨練脾性,以最好的姿態面對旅客,用真心、誠心、細心為每一位旅客提供最周到的服務。

工作是美麗的,勞動是光榮的,創造是幸福的!在“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征途上,“最美鐵路人”將會影響越來越多的奮鬥者形成磅礴之力,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

“最美鐵路人”觀後感_“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2

鐵路的安全運轉離不開這些普普通通的鐵路人,他們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用責任和汗水守護著鐵路安全,我要向他們學習,不計得失、無私奉獻,做好自己的事、幹好自己的活兒,時刻守護鐵路整備安全暢通,讓旅客安安全全出行。

“不積矽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曾想過要做一些轟轟烈烈的事,但更多的是在最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的人,他們猶如一顆顆最渺小的螺絲釘,雖然不起眼,但卻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新時代鐵路人就是那一顆顆螺絲釘,也許沒有驚天動地的舉動,但是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守護著我們國家的鐵路行業。他們給社會帶去溫暖,給旅客帶去安全,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續寫出一段段不平凡的事蹟。

沒有驚天動地,沒有轟轟烈烈,只有默默奉獻。“最美鐵路人”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宗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螺絲釘”精神一直在延續。

“最美鐵路人”觀後感_“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3

10位“最美鐵路人”在線上與大家分享了他們的奮鬥故事。他們是平凡的,就在你我的身邊,默默地用自己的努力和堅持參與著鐵路的建設和發展;他們又是不平凡的,每位“最美鐵路人”都是各自崗位上的榜樣和佼佼者,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鐵路人的先行風采、服務本色、擔當品格、奮鬥精神。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這是剛入職時,我的師傅教會我的。面對責任,勇於擔當,雖身處平凡崗位,依然兢兢業業,這便是“低調”;面對難關不膽怯、不畏懼,關鍵時刻迎難而上,這便是“高調”。

作為新一代鐵路職工,我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我要向老前輩看齊,不負最美鐵路人的榮光。

我要向這些榜樣致敬,更要向這些榜樣學習,通過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的努力,成為對他人有益的人,成為別人學習的榜樣。

“最美鐵路人”觀後感_“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4

在觀看了劉博、張潤秋、景生啟等十位先進典型的事蹟後,我深受鼓舞。他們全部來自於鐵路工作的基層一線,但是代表了鐵路行業300多萬職工勤勞奮鬥的優秀品格。“守護列車安全的資料俠”劉博、高鐵第一站傳遞溫暖的張潤秋、大秦鐵路“中國過載”第一人的景生秋、挺立鐵路科研第一線的朱挺等等,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鐵路為人民的根本宗旨,展示出了當代鐵路人的服務本色和擔當品格。

在這次的直播中,我看到了他們的無畏無私,看到了鐵路兒女奮力拼搏的奉獻精神,也看到了在他們身上對映著的無數鐵路職工舍小愛顧大局的光輝品格。

時代在不斷前行,他們是我們前進的榜樣,而我們也會湧現出越來越多愛崗敬業、認真負責的企業楷模,我們要傳承領悟他們的精神,讓中國鐵路走向世界,讓鐵路事業更上一層樓。

“最美鐵路人”觀後感_“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5

今年的春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襲來,人們避之不及時,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前,守土擔責,守土盡責。2月3日,中央組織部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陳希部長強調組織部門要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積極主動履職、有效發揮作用。作為組工幹部,投身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請務必用好三劑“良方妙藥”。

抗擊新型冠狀肺炎,要善用組織力量,築牢抗“疫”紅色防線。中組部部長陳希強調,要把黨的強大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絡群眾優勢轉化為疫情防控工作優勢。這就需要廣大組工幹部做好組織動員工作,一方面引導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組建臨時黨支部、黨員先鋒崗、黨員志願服務隊等,落實好包片、包戶、包人要求,在抗“疫”一線做好動態排查、值班值守、防疫宣傳等工作,用實際行動將黨旗插在阻擊疫情的最前線。另一方面要把廣大人民群眾動員起來、組織起來、凝聚起來,做到哪裡有疫情、有群眾,哪裡就有黨組織堅強有力的領導。

抗擊新型冠狀肺炎,要善用學習宣傳,凝聚抗“疫”強大合力。組工幹部,大多是“筆桿子”,在特殊時期,更要“奮筆疾書”,既要宣傳先進典型人物事蹟,講述好防疫一線發生的動人故事,營造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濃厚氛圍;又要提煉總結各地方防疫工作中成熟的經驗做法,力爭為防疫抗疫工作提供有質量的意見建議和決策參考。同時,組工幹部要在宣傳工作中多出點子、動腦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好防疫知識,讓基層群眾聽得懂、易接受,引導群眾不信謠不傳謠,聽黨話、跟黨走。建立起聯防聯控的疫情防控機制,共克時艱。

抗擊新型冠狀肺炎,要善用激勵監督,提振抗“疫”精氣神。組工幹部擔負著管幹部、管黨員、管人才的重任,在這場特殊的戰役中,要關心關愛奮戰在一線的廣大黨員、幹部,用好專項黨費,做好走訪慰問、困難補助、購置物資等,為疫情防控工作保駕護航。同時要練就火眼金睛,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觀察幹部、留意幹部、識別幹部,對勇擔當、善作為的幹部,要重點培養,大膽任用。對工作中不敢擔當、作風漂浮、落實不力,甚至弄虛作假、失職瀆職的,要協調紀檢監察部門從嚴從快追責問責。

“最美鐵路人”觀後感_“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6

洪災發生後,環江縣委、政府高度重視,立刻啟動基層黨組織抗洪救災應急機制,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掛任龍巖、馴樂、長美、東興四個鄉鎮黨委第一書記的縣四班領導親赴洪災一線,靠前指揮抗洪救災工作;組織公安、武警、應急、消防、水利、國土等部門組成的抗洪救災黨員突擊隊共90多人,迅速奔赴災情最嚴重的龍巖鄉支援抗災搶險;龍巖鄉黨委成立抗洪搶險突擊隊,奔赴一線指揮和參與救援,使抗洪救災工作順利推進。

7月10日上午,受強降雨影響,中洲河河水快速上漲,淹沒了龍巖街四臺區150多戶房屋,洶湧的洪水對該片區的用電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危急之下,環江供電局抗洪救災黨員突擊隊12名黨員隊員冒著傾盆大雨衝進洪流中,果斷斷開了龍巖街四公變401開關,確保洪災中不發生觸電事故。龍巖鄉黨政支部和龍巖社群黨員突擊隊40多名隊員,在鄉鎮領導和駐村工作隊的帶領下,奔赴各個路口立牌設關卡,拉警戒線,挨家挨戶敲門提醒群眾緊急撤離。由於洪水來勢凶猛,龍巖鄉河堤附近有5戶人家來不及轉移,洪水很快將一、二樓淹沒,5戶人家只好爬上樓頂呼救,公安、武警、消防等黨員突擊小分隊不顧危險,利用消防車、衝鋒舟、橡皮艇等冒雨衝入洪水中,將受困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經過黨員突擊隊的奮勇鏖戰,在短短几個小時內一共安全疏散、轉移群眾420多人,無一人傷亡事故發生。

7月10日下午洪水慢慢退去,各村(社群)第一書記與鄉鎮政府黨支部組織黨員抗洪救災突擊隊,進村入戶瞭解統計群眾受災情況、宣傳上級救災政策措施、安撫受災群眾情緒、解除群眾顧慮等。應急、消防、水利、國土等黨員突擊小分隊奔赴各個自然災害隱患點,排查因洪水導致的安全隱患,避免二次災害事故發生。環江供電局黨員突擊隊加強對龍巖街片區的低壓線路和電錶的巡視和檢查,更換被水泡的電錶和開關,順利恢復龍巖街的學校和一百多戶群眾的供電。龍巖黨政支部聯合社區黨員突擊隊發動群眾開展災後自救清潔行動,聯絡鉤機、運輸車輛對街道、受災民房進行淤泥和垃圾清理運輸,清理了淤泥和垃圾300多噸,疏通了龍巖街所有主要幹道。同時組織人員幫助受災嚴重的好多優超市整理、搶修受洪水浸泡的各類商品,挽回了5萬多元的財產損失。

“最美鐵路人”觀後感_“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7

今天,我閱讀了麻小娟老師的感人事蹟,讀完之後心裡久久不能平靜。她的教學觀點和做人理念,讓我欽佩不已,她教書育人、無私奉獻的偉大事蹟,讓我深有感觸。

在麻小娟老師7年多漫長的職業生涯中,她給孩子們講了一千零一個故事,每夜不辭辛苦到孩子們的宿舍,給孩子們講故事,陪伴孩子。通過故事傳遞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她永遠把集體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對待同事,會互相關心,鼓勵,協調老師與學生的關係。對學生,麻小娟更是大愛無疆,她愛教書,更愛育人。她指導學生參與暑期社會實踐,多次為困難學生捐衣服、捐錢。不爭名,不圖利,凡事都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想別人在前,想自己在後。

鑑於出色的工作業績,這些年裡麻小娟曾先後獲得過。

麻小娟說:“做教師很快樂,特別是當你站在講臺上看到學生,有聽話的、調皮的、愛學習的、見到書本就頭疼的等等,各式各樣的學生都讓從你心裡充滿了愛。”她以一個平凡人的身份,向我們詮釋了生命的真諦:人究竟應該怎樣活著才是快樂的,引領我們每一個人去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過好每一天。我想,一個人快樂與否,應該不在於他擁有什麼,而在於他怎樣看待自己所擁有的東西。生活是快樂的源泉,有了生活,快樂就不會枯竭。生活中並不缺少快樂,缺少的是發現快樂的眼睛,缺少的是感受快樂的心靈。

從麻小娟老師的事蹟中我得到了一個啟示:人的一生不在於享受多少而應該在於奉獻多少。生命的意義在於:我們只要活著就有責任給我們生活其中的社會添上一點光彩,只要有心相信這個不難辦到~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只有為別人花費它們,我們的生活才有意義,生命才更有價值~而一心只為自己著想的人什麼也得不到~我們不需要做出多麼偉大的事情,可以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比如:撿起馬路上的一片紙屑、公交車上讓個座、攙扶老人過馬路等等,以助人為樂趣,幫助一切需要幫助的人,伸出你的援助之手,那時你就會發現奉獻有多麼快樂~

“最美鐵路人”觀後感_“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8

我們周圍經常充斥著一個很沒道理的認識,都認為自己做事是為了別人。基於這一點,許多基本道理被顛倒了,比如,我們的孩子學習上遇到困難,與家長有衝突,嘴邊的話就是:“不給你學了!”工作中大家常常會說:“某某領導和我關係不好,我就不給他好好幹。”“我這麼辛辛苦苦給某個領導幹了好幾年,什麼好處也沒有!”把與個人息息相關的東西,說得與自己毫不相干。說是不給別人好好幹,其實受損害的正是自己,由於認識上的錯誤,導致人生方向扭曲,在成就事業方面走了許多不該走的彎路。

首先是謀生的手段,是活著的必須,工作可以沒有我們,我們不能沒有工作,大家辛苦勞動,把勞動換成貨幣,再用貨幣換取生活日用品,我想這個直白的道理,誰也不能否認。其次工作給我們的人生帶來安全感,有了工作,我們就有了一個集體,有了喜事,單位同事幫助張羅,祝賀,有了病,單位同事來看望,出了意外,還有單位可以依靠等等,正因為這樣,我們才能以平和的精神狀態延續我們的生命。

工作還給我們搭建起社交的平臺,與很多人相識相知也是因為工作而形成的,一個社會交往圈子也是工作給我們的,他滿足了我們精神上的愉悅。工作還給了我們自豪感,我們所從事的是在社會上羨慕的職業,在家中有較好的收入,家庭成員把你當寶,親戚朋友投來尊敬的目光,走在大街上穿著軍裝都會有人多看你兩眼,這尊重滿足了心理上的快感。

可見,工作崗位是我們自己生存的需要,是人生價值的體現,是我們個人精神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我們的人生是息息相關的,不全是為黨、國家和人民,也不排除為了部隊,為了醫院,從個人完善自我,完善人生來說,工作首先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是不是過得去就行了,為什麼要愛崗敬業呢?我認為我們的崗位危機四伏,隨著部隊編制體制調整的繼續深化,幹部管理越來越規範和嚴格,靠混日子混崗齡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了,再加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當你還在原地踏步的時候,猛然抬頭一切都變了!

新事物、新觀點新詞彙像泉水一樣不斷湧出,一旦被落下,就很難追上。工作崗位的危機感像濃霧一樣瀰漫在周圍,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應該不再是一句口號,不是領導嚇唬大家的殺手鐗,而是實實的擺在了眼前。可能有的人會想,大不了轉業唄,是的,我們是還有一次選擇的機會,似乎是有退路,所以現在混一混沒關係,可是,當我們走上退路的時候,如果一無是處,身無長物,也會被擠到路邊,每年參加考試的大軍一波又一波,80%以上都是高素質、高學歷的人才,他們的不斷加入,也提升了體制內的競爭程度,到了那個時候,我們還有退路嗎?所以,與其說愛崗敬業是國家的需要,是部隊的需要,不如說是我們生存的需要,是美好人生的需要。

應該用四個詞來概括:感恩、珍惜、看重、忠誠。感恩是我們對崗位的基本態度,是工作崗位讓我們豐衣足食,讓我們精神世界飽滿豐腴,不能麻木地認為崗位給我們的東西是份內的,更不能對周圍的種種幫助麻木不仁,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有了崗位就應該珍惜,,每個崗位都是一座寶貴的鑽石礦,就看你有多大的能力去挖掘。有時候我們總在羨慕別人,眼睛總是盯著別人的崗位,總是有人在說,看人家看人家銀行、看人家誰誰,豈不知到,人家也在看我們。

所以不用羨慕別人,靜下心來看重自己的崗位,學會從平凡的工作中發現機遇是我們每個人都應加強的人生課題,儘管有的機遇帶來的回報是有限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們不能把眼光只放到自己能得到什麼,而應看到我們得到這個機遇本身的價值。

在專業化越來越強的社會,工作對每個人的知識和經驗不斷提出更高、更深、更廣的要求,如果做事搖擺不定,變來變去,只會讓自己長期積累的經驗和資源捨去,所以,看重自己的崗位,千方百計做好一件事,本身就是的成功。而忠誠於自己的崗位是愛崗敬業的基點,是一種工作方式而不是一句口號,他體現在責任和擔當上,責任是一架天平,最能衡量一個人的工作,放棄了責任就等於放棄了自己更好的生存機會,沒有了責任也就沒有了約束,一切都無從談起。勇於擔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接受工作的一切,不能只接受工作的益處和快樂,還要接受他的艱辛和苦難,學會忍耐。

書名叫《你在為誰工作》,裡面有段話很好,與大家共勉:在工作中不論做任何事,都應將心態歸零,把自己放空,抱著學習的態度,把每一次任務視為一個新的開始,一段新的體驗,一扇通往成功的機遇之門,千萬不要視工作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結果心不甘、情不願,於公於私都無裨益。

“最美鐵路人”觀後感_“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9

今年11月11日,中國工程院瀾滄院士專家科技扶貧班首屆電商班開班。朱有勇在班上教授農民自己開網店,把大山中的優質農產品直接賣到消費者手中。他還設想引進區塊鏈技術,解決中藥材的全流程追溯問題。

“林下藥材可以做成大產業,不僅是林下三七,還有重樓、黃精、石斛等。我們想摸索一套科學辦法,讓藥材迴歸深山老林。”“我們希望以優質的藥材原料,為中醫藥發展作一份貢獻。”

一顆初心,始終躍動,正如他的入黨誓言——

“團結廣大群眾,為大多數人謀利益。服從祖國的需要,把自己的知識貢獻給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為了這句誓言,1996年,朱有勇在悉尼大學完成了分子植物病理學有關專案研究,回到了雲南農業大學:“賓館再好不是家。我能回到祖國,為自己的家鄉做事,比什麼都有意義。”

為了這句誓言,20__年,剛剛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朱有勇向組織提出,希望繼續專心搞科研,不再擔任雲南農業大學校長。

朱有勇科研成果豐碩,頭銜眾多,植物病理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國家教學名師等等,但他最喜歡的還是“農民院士”。

“脫貧攻堅帶給鄉村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級幹部群眾才是真正的脫貧主力軍。我是一個教書匠,更準確地說,我就是一個會種莊稼的農民。有幸參與了這個工作,做了我應該做的事情。”

“瀾滄江邊蒿枝壩,林下藥材滿山崖,生態有機三七花,人人見了人人誇……”蒿枝壩的村民,都喜歡唱朱有勇根據山歌編的這首《蒿枝壩的花兒開了》。

蒿枝壩村道路旁,遍佈一種名為三角梅的植物。朱有勇在蒿枝壩紮根後,就引種了這種花。

他有一個想法——等閒下來,把自己和身邊的人們在這場中國反貧困鬥爭偉大決戰中歷練併成長的故事寫成一部小說,書名就叫:蒿枝壩的花兒紅了。

“最美鐵路人”觀後感_“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0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他在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重大威脅時刻,義無反顧,不懼生死,兩進兩出於狂風暴雨之中轉移救助受災群眾,最終將自己年僅33歲的生命定格在了荊州鄉抗臺救災的第一線。他是狂風暴雨中的逆行者、他是和平年代的英雄、他是我輩學習的楷模。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對黨忠誠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優秀品格。他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典型。他就是績溪縣荊州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李夏。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學習李夏同志的先進事蹟,作為一名基層紀檢幹部,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學習。

學習李夏同志對黨忠誠,聽黨指揮,為黨分憂,為黨盡職

李夏無論在哪個崗位、做什麼工作,都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工作交給李夏就放心”成為領導和同事的共識。雖然我們都是在平凡而又普通的崗位工作的基層幹部,和平年代也許不需要我們為完成工作將生死置之度外,但是我們也決不能背叛“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誓詞,要在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去。

學習李夏同志務實為民,人民群眾利益至上,不計個人得失

李夏同志紮根基層為民辦事隨叫隨到、隨到隨辦,“有事情,找李夏”成為當地百姓的“口頭禪”。“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飢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李夏在看到群眾有困難、危險時,不顧個人安危,不假思索衝鋒在前,是一種行動自覺,是源於內心的品質。同樣是生命,同樣有親人,而李夏同志在危險面前首先考慮到的是群眾的安危,沒有摻雜一絲雜念。這就要求我們全體黨員幹部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開展我們紀檢業務工作,堅決整治和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學習李夏同志勇於擔當、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

李夏同志在任紀檢幹部期間查辦多起違法違紀案件,是一名優秀的紀檢幹部。紀檢監察機關的職責是監督、執紀、問責,紀檢監察幹部乾的就是“得罪人”的活,敢於“得罪人”正是敢於擔當的具體表現。

這就要求我們:

1、必須堅定理想信念、扛起使命職責,讓紀檢監察機關切實成為落實黨中央要求、推動發展、維護人民利益的利劍。我們必須時刻牢記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拿出擔當精神,深入研究思考新情況新問題,創新方式方法,苦練內功,提高本領,做紀檢監察鐵軍,讓敢於擔當成為新時代紀檢監察幹部的鮮明特徵。

2、要在強化監督上抓住重點,加強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的重點部門的監督。在審查調查上實現從查辦案件到日常監督、教育提醒、執紀問責、問題整改一體化推進轉變,切實做到“查辦一個案件、糾正一類問題、建立一批制度、教育一方幹部”。

3、要摒棄“老好人”思想,紀檢監察幹部作為黨規黨紀的執行者、捍衛者和監督者,肩負著組織賦予的職責和使命,更肩負著人民群眾的期待。紀檢監察機關開展監督執紀問責的目的不是為了懲治幹部,而是在關鍵時刻對犯錯誤的黨員幹部及時進行教育提醒,能防止犯錯誤的黨員幹部一錯再錯,走向犯罪深淵,是真正的挽救黨員幹部。

對黨忠誠,獻身使命,赤子丹心昭荊鄉。竭誠為民,赴湯蹈火,英雄肝膽映長安。最後借用李夏同志一句話與大家共勉“初心不因來路迢遙而改變,使命不因風雨坎坷而淡忘”。我將在上級紀委和鎮黨委的帶領下,與全鎮紀檢幹部全力以赴協助黨委推進我鎮全面從嚴治黨和反腐敗工作,確保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利不被濫用,懲惡揚善的利劍永不蒙塵。

“最美鐵路人”觀後感_“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1

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憂,挺英雄之傲骨,迎凜冽之寒風,集全國之創力,謀中華之復興。舉國上下團結一心,終會築成堅不可摧的長城。

20__年的告別之際,歌舞昇平,在繁榮之下,一場戰爭即將打響。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但卻也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從武漢,到長江,再如洪水般一發不可收拾地席捲全國。綿延千千萬萬裡的戰線,醫院裡的徹夜燈火通明,無不成為這場戰爭的見證。但是,你看到了嗎?在這裡,在那裡,在每個地方,到處都有逆行的身影。他們是不是無兒無女,他們是不是窮途末路,他們是不是早已在死亡的邊緣徘徊,已經不再害怕致死的病魔。不,都不是。他們只是平凡人,同千千萬萬的大眾一樣,但他們又不平凡,他們是戰士,是英雄,不畏生死的傲骨。

有些人在死亡面前泰然自若,不是因為他們不害怕,而是因為他們別無選擇。到底是什麼,支援著他們的精神支柱,是責任,是勇氣,是理想,更是信念。他們前仆後繼,只為對得起心中那份大愛天下的心。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在第一時間趕到抗疫最前線,17年前的那句“把重症患者都轉移到我這裡來”時至今日都是那麼的震懾人心。無數的共產黨員捨生忘死,從全國各地馳援武漢,政府審時度勢,計劃國家的發展,大到每一個省市,小到每一個家庭,無不發出“武漢加油”的壯語。

中華復興的道路,並不一帆風順,但五千年之悠久歷史,無數次化解的災難,足以給我們信心。我們攜手,共渡這艱難困苦,然後,去奔跑,去擁抱,那20__年最美的春天,祝你們護士節快樂!

“最美鐵路人”觀後感_“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2

長白山南麓,渾江東岸,蒼松翠柏間,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的陵園巍然矗立。

在這裡,有一位年逾九旬的老人,曾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捨生忘死、立下赫赫戰功;在轉業地方後的60多年,他恪盡職守、默默做著楊靖宇將軍烈士陵園的“守陵人”,用一生點燃信念的火種,讓革命精神代代相傳。

他是95歲高齡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老戰士、吉林省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首任所長徐振明。

兩次榮立一等功

談及往事,老戰士徐振明彷彿又回到了那個烽火連天的歲月——

1942年初冬的一天,徐振明在參加山東莒縣伏擊日軍的一場戰鬥中,在山坡上向敵人射擊。突然,一發炮彈在他身後爆炸,他的後背瞬間被炸傷,鮮血浸透軍裝,他一下子就暈了過去。

在徐振明被抬去後方醫院的路上,日寇開始了瘋狂突圍。“八路軍常講‘輕傷不下火線,重傷不用叫喚’,面對這種情況,我怎麼能離開戰場?”甦醒後,徐振明忍住鑽心的疼痛,“騰”地一下翻身爬下擔架,撿起槍支和彈藥,返回陣地與敵人展開殊死戰鬥,一直堅持到戰鬥結束。戰友們被徐振明的頑強鬥志深深鼓舞,大家並肩血戰直至勝利。徐振明因此榮立參軍後的第一個一等功。

1950年10月,身為步兵連連長的徐振明隨部隊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過去父親參加過多少次戰鬥,他也記不太清了,只記得那時停下來就打仗,打完仗就行軍。但那場拉鋸戰,尤為慘烈。”徐振明的兒子徐永軍告訴記者,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徐振明先後參加了鬆骨峰阻擊戰、“394.8”高地戰等著名戰鬥。那時天上敵機狂轟濫炸,地面槍林彈雨,在爭奪394.8高地的拉鋸戰中,父親所在連全體官兵奮勇殺敵,最後僅倖存10來個人。經過這一戰,徐振明第二次榮立一等功。

選擇為楊靖宇將軍守陵

“楊靖宇將軍身上的民族精神鼓舞了千萬八路軍將士的鬥志,能為英雄守陵我感到光榮。”雖已離休,可每當被問及“守陵”的初心,徐振明總是這樣回答。

1942年,不滿18週歲的徐振明光榮入伍。新兵培訓時,他曾聽教導員多次講述楊靖宇將軍的英勇事蹟。從那時起,楊靖宇就成了徐振明的精神偶像。

1958年,徐振明轉業到地方,面臨3個職業選項:一個是招待所所長,一個是福利院院長,還有一個就是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沒有絲毫猶豫,他選擇為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守陵。

為了讓長眠於此的英烈安息,徐振明踏查山前山後,規劃設計綠化方案,帶著陵園職工一起揮鍬掄鎬、栽植松柏、種花種草。“那時候他恨不得天天‘長’在陵園。”徐振明的妻子龔鳳蘭說,遇到颳風下雨,即使是半夜,徐振明也會到陵園巡查,看看屋瓦有無漏雨,看看樹木是否折損,從之前的荒山禿崗到現在的滿嶺翠綠,這裡的每一棵樹木,都見證了他的執著與堅守。

把革命先輩的精神傳承下去

1980年,徐振明離休時,勸說即將參加工作的兒子徐永軍到革命烈士陵園工作,將守護陵園的“接力棒”交給了他。

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凝聚了徐振明大半生心血,是他的精神寄託,他捨不得離開這裡。經過再三申請,已離休的徐振明又回到陵園當起了門衛。如今,身體行動不便的他,仍不時回到陵園看看。

“‘不能忘本’,這是父親過去常跟我說的話。”徐永軍說,父親還經常應邀為學生和部隊官兵上革命傳統教育課,他以親身經歷講述那些感人的事蹟和難忘的經歷。“父親的言傳身教讓我們從小就在心底裡埋下了紅色種子,更加尊重英雄、愛護烈士陵園。父親的願望就是希望年輕人多瞭解歷史,把革命先輩的精神傳承下去。”

“最美鐵路人”觀後感_“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3

幾位最美鐵路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宗旨,踐行了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歷史使命,展示了鐵路人的先行風采,服務本色,擔當品格,奮鬥精神。讓我深切感受到他們是我學習的典範,是我工作和奮進的旗幟。

他們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蹟讓人感動,他們愛崗敬業的精神讓人佩服,他們值得我們每一個鐵路人學習。我們要學習他們愛崗敬業的精神,學習他們勇攀高峰的勁頭,學習他們執著的工作勁頭,做一名合格的鐵路人,為“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目標的順利實現做出自己的貢獻。

通過觀看最美鐵路人的直播,我看到了這些先進典型們身上所獨具的工匠精神,是一種執著、堅守也是一種責任和情懷。他們用辛勤的汗水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詮釋了當代鐵路人無私奉獻、堅強勇敢的品格,從而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而這些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所熟悉的崗位上發生的故事,更能引起我們的共鳴,也為我們廣大鐵路人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我們應以他們為榜樣,始終堅守崗位,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綻放出的絢麗的光彩。我們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在建設交通強國和精彩呼鐵中當好先行,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鐵人精神,從最小的事情做起,從最繁瑣的事情做起,將基礎扎牢,本著對自己負責,對企業負責的態度,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創造出自己應有的價值。

建設交通強國,像他們這樣默默付出的人還有許許多多,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宗旨,踐行了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歷史使命,展示了鐵路人的先行風采、服務本色、擔當品格、奮鬥精神。他們是最美的人,他們有最暖的情。

做為新時代的鐵路人,我也要向他們看齊,向他們學習,投身到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工作實踐中,為新時代鐵路改革發展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做為一名青工,今後的工作中一定學習他們的這種精神,多學、多問、多看、多做,立足本崗,為鐵路發展貢獻自己微薄力量。

心中有夢想,腳下有力量。我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以榜樣為力量,在本職工作中激發職業力量,實現人生價值的不懈追求,努力奔跑追夢,傳遞榜樣精神,在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征程上,與時俱進、勇於爭先,積極投身“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使命,為新時代鐵路發展做出貢獻。

“最美鐵路人”觀後感_“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4

8月10日,宣城市績溪縣荊州鄉紀委書記李夏在應對超強颱風“利奇馬”時,突遇山體滑坡不幸遇難,年僅33歲。李夏同志用他短暫卻不平凡的一生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李夏同志作為一名基層紀檢監察幹部,工作踏實勤懇,大局意識強,作風過硬,為人實在,做群眾工作耐心細緻,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學習他不畏風險、不懼艱難的精神

當他收到村民報告“下胡家村村口有發生塌方的危險”後主動趕赴現場,及時將險情通過微信群提醒大家注意,但是由於山高坡陡,泥石流瞬間滑落,他躲避不及,被泥石流捲走。

學習他為國盡責、為民奉獻的情懷

按常規每週五李夏都可回縣城與家人團聚。但是面對惡劣天氣,他主動請纓,同鎮村幹部一起深入到村開展抗颱風搶險工作,排除險情、做好安撫、組織人員轉移等工作。

學習他勇於擔當、恪盡職守的品格

李夏同志能夠對群眾來信來訪反映的問題逐一調查走訪,把問題逐個解決,處理好乾群的矛盾,在調查案件時加班加點,履職盡責。

李夏同志在關鍵時刻、危難之時,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和利益放在首位,是新時代我們紀檢監察幹部的標兵,我將以他為榜樣,履職擔當,經得起磨礪,頂得住壓力,做一名立場堅定、意志堅強、行動堅決的基層紀檢監察幹部。

“最美鐵路人”觀後感_“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5

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蒼生蒙難,家國難安。特殊歲月裡的童年經歷,讓劉永坦從小就對國家興亡感受深刻,也讓他將“家國”二字融入血液之中。

1936年12月,劉永坦出生在南京一個書香門第。1937年發生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出生剛剛一年的劉永坦就隨家人開始了十餘年的逃難生涯。 “永坦”不僅是家人對他人生平安順遂最好的祝願,更是對國家命運最深的企盼。1953年,劉永坦懷著投身祖國工業化事業的決心,考入哈工大。劉永坦靠著一種遠超常人的求知、求真精神和努力,在讀書期間就打下了紮實的基礎。1958年,回到哈工大參與組建無線電工程系。這年夏天,他走上大學講臺,正式成為哈工大的青年教師和科技工作者,成為了哈工大“八百壯士”群體的一員。1965年春,參加了科技攻關第一戰。遺憾的是,他還沒有來得及完成人生第一項研製任務,就於1970年插隊落戶到黑龍江省五常縣。1973年,他重回學校。1979年,他作為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公派留學生,被派往英國深造,也正是在這裡,劉永坦的心中萌生出這樣的巨集願——開創中國的新體制雷達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