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研究性學習教學心得體會(精選17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9.17K

關於研究性學習教學心得體會 篇1

通過本次的研究性學習,每一個組員的學習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學會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獨立地查詢資料(這一點我本人感受較為深刻),以及分析資料.以往的學習,偏重於對概念或理論的字面理解而缺乏深一層次的提問.如今的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知識本身的獲得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獲得知識,如何在知識的獲取過程中,開發自己的各種潛能。

關於研究性學習教學心得體會(精選17篇)

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大多是與社會生活實際聯絡密切的課題,特別是人類生存、社會發展的問題,如環境生態保護,精神文明建設,經濟建設,科學技術發展等。這些問題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加以研究,可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實際、關注人類發展的意識,增強責任感。

"研究性學習"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習,其中充滿樂趣也極富挑戰性.我們必須親自去做,才能夠體會到該"如何做"這要比整天在教科書中找尋答案更有意義,這是顯而易見的.通過這種學習,同學們的各項技能和潛力將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我們的智力也會在其中得到提高。

這樣的教學方式主要適合於系統知識的傳授,對於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往往呈現低效性,培養出的學生往往脫離生活實際,缺乏動手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必須有效地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要以學生髮展為本,注重學生學的方式,形成一種讓學生主動探求知識並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教學方式。研究性學習正是適應這種要求的一種教學方式。與傳統的授受式教學相比較,它著力於學生的學,強調學生的探究和創新,教師只是指導者和幫助者。研究性學習應該體現出探究性、主體性 、互動性、過程性、開放性等特徵。

儘管在這一學習過程中我們遇到了種種困難,也走了不少彎路,但是我們從中也學到了如何去學習,我認為在這種學習中還是獲益匪淺的。

關於研究性學習教學心得體會 篇2

研究性學習是以“培養學生具有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態度,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基本目標;以學生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獲得的各種課題或專案設計、作品的設計與製作等為基本的學習載體;以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中學習到的科學研究方法、獲得的豐富且多方面的體驗和獲得的科學文化知識為基本內容;以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自主採用研究性學習方式開展研究為基本的教學形式的課程。是以“培養學生具有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態度,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基本目標;以學生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獲得的各種課題或專案設計、作品的設計與製作等為基本的學習載體;以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中學習到的科學研究方法、獲得的豐富且多方面的體驗和獲得的科學文化知識為基本內容;以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自主採用研究性學習方式開展研究為基本的教學形式的課程。

關於研究性學習教學心得體會 篇3

對學生研究課題中的很多內容,教師幾乎沒有專業知識方面的優勢可言;同時學生學習內容的開放性使學生的認識領域大為拓展,吸納知識的途徑由單一變為多元。

進入研究性學習,教師從內心意識到自己知識結構的單一、知識面的狹窄、對本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絡的漠視等問題,從而產生了繼續學習、完善自我乃至終身學習的強烈願望。

1、教師失去了對學生學習內容的權威和壟斷。研究性學習中,這種情況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也將被啟用,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的比重將大大增加。教師從知識的權威到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的傳遞者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

2、教師第一次處於被學生選擇的地位。學生自由地在全年級甚至在全校選擇自己的課題指導老師。這就使教師第一次處於被選擇的地位。指導研究性學習將成為每位老師的必備能力。

3、教師從個體走向合作。圍繞課題研究,教師指導的內容包括專業知識、科研方法、結題報告寫作、資料處理等各方面的知識。必須與其他同事建立聯絡,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他相關學科,從習慣於孤芳自賞到學會欣賞其他教師的工作和能力,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教師一起合作。

關於研究性學習教學心得體會 篇4

研究性學習對於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對於教師更好地教學也很重要,學生要參與研究性學習,首要的步驟就是要選擇一個待研究的課題。研究性學習雖然主張學生自主學習,理論上講無論什麼樣的課題學生都會有所收穫,可常常會出現學生自主選擇的課題超出學生的能力範疇、課題本身缺乏嚴密性、課題操作性不夠具體等情況,導致研究難以進行下去。我們教師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嚴格把好選題關,在選題階段就給學生以必要的指導,並明確告訴學生選題在他後續研究中的重要地位,選題有哪些原則和技巧.為學生把好關,計劃性和目的更為明確.便於學生有研究的導向完成自己的學習.

研究性學習中我認為教師的作用就是組織的作用,就是糖葫蘆的竹籤,起到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充分的給學生以肯定,鼓勵,讓他們有信心的進行完成.

分組研究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實施形式,教師在分組上要做好協調和指導工作,要改變傳統的“好生”和“差生”的觀念,引導每一個學生參與到小組中來進行研究,小組長的產生儘量避免“任命”的方式,而要鼓勵民主選舉產生。

關於研究性學習教學心得體會 篇5

本節課學習了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方法,通過學習明白了研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的異同。

研究性學習和接受性學習存在四方面的不同。

1:教師的角色

接受性:教師提出、決定、控制、微觀管理學習,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教師視教學內容為客觀的、非個人的、與價值無涉的

研究性:學生在選題和進度上起主體作用,教師作為指導者、幫助者、促進者、合作者,教師將內容藝術化處理,批判性對待,強調其價值性

2:學習的內容

接受性:由教科書和科目決定,問題是事先確定的、給予的、通常是已經解決的,資訊提供給學生以備將來之 用,知識作為事實性材料提供給學生

研究性:產生於學生個人和小組的興趣,學生自選的、開放的、現實世界目前存在的問題,資訊只是在解決現實問題需要時才尋求,知識作為一個學生與事件、問題、思想、信念交鋒的工具

3:組織的管理

接受性:預先確定的課程表,班級授課、集體活動,固定的教師佈置安排,課堂是學習的主要乃至唯一的場所

研究性:取決於任務、專案、產品的自身不斷形成的特點,個人和小組活動,根據完成任務和產品的需要,圖書館、實驗室、社群、大自然

4:學生的角色

接受性:上課聽課、消化知識,積累儲存知識以備將來之用,承擔共同的任務和活動,視知識為真理而被動接受

研究性:探究、發現知識,接觸、建構知識用於當前情景,任務活動基於不同的分工,富有個性地解釋、批判、解剖知識。

通過小組合作,我們製作了以我愛地球媽媽為研究性題目的學習設計方案。

關於研究性學習教學心得體會 篇6

廣東省教育廳科研辦負責人介紹的上海市教育局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資訊引起了筆者的興趣與關注。同年11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中學地理優秀論文交流研討會”上,筆者得知在韓國漢城舉辦的第三屆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克地理知識競賽中,我國中學生代表隊最大的弱勢是地理研究能力明顯不足。同時獲悉教育部即將出臺新的“普通高中教學計劃”中可能將“綜合活動實踐”列為必修課。上述促使了筆者下決心進行“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教改嘗試。回校後筆者在高一地理備課組會議上提出了這項教改實驗的基本設想:即取消高一年級上學期地理課程的期終考試,取而代之的是組織和佈置學生在寒假進行地理相關課題的社會調查、實地考察等活動,並要求學生寫出相應的地理小論文作為期終考試的答卷。這項改革得到備課組全體教師的贊同和學校領導的支援。而且出乎意料的是,這項教改活動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和積極參與,並獲得了巨大成功。學生的參與熱情之高,投入精力之多,調查內容之廣、論文水準之高均超出我們的預想。其中約30篇較高水平的地理小論文編輯為《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與創新思維》一書已由廣東地圖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該項教改實驗還榮獲20xx年廣東省教育創新成果二等獎。

二.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概念與內涵。

所謂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模擬地理科學研

究的方式去獲取地理資訊,應用地理知識和技能分析其因果聯絡,並提出解決地理問題的方法與建議。當然,學生研究的地理問題不可能是類似天體演化、地殼運動、氣候變遷等高難度的純地理理論,也不可能是大空間尺度範圍的國家或省區工農業區劃問題,而應該是與學校所在地密切相關的社會問題。諸如環境汙染與保護、地方小氣候、城市工業及交通佈局、古建築保護和旅遊業,城市商業網點、住宅小區與樓價因素、公園綠地、公交路線等與群眾生活、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社會熱點與焦點。

從研究的過程來講,它主要應該體現了學習方式的改革。因為中學生的地理研究也未必嚴格具備科學研究中的嚴謹性與規範性,一般來講大多是已有科學研究成果的“再發現”,應努力避免過於強調學術化與成人化。學生通過課題確定、方案設計、問卷調查、訪問與查閱資料、取樣化驗、網際網路查詢、統計分析、模擬體驗等多種形式,研究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地理現象與問題。其核心是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體驗,從而形成一種正確的科學態度、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習得一定的社會實踐和科學研究能力,激發出潛在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

地理學是研究人與生存環境之間關係的一門科學。其思維方式的特點主要表現在研究立意注重於“人地關係”,研究角度上偏重於“空間結構”,而因果分析上注重“綜合性”整合,同時還需運用“前瞻性”思維來預測某種地理事物與現象的發展前景。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既因為其偏重於研究社會生活中的地理問題而不同於偏重於自然地理的地理野外考察活動,也因為其研究的視角偏重於地理位置與空間結構而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社會調查。譬如:“城區電影業的發展與展望”與“城區電影院合理性佈局的探討”兩個課題的主題完全不同,後者比較符合地理意義的研究範疇。

三.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基本特徵。

1.重視學生參與和合作學習。

教師只是扮演“指導者”和“幫助者”的角色,為學生創設一種有利於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情境和途徑。譬如提供可參考的研究課題,建議應採取的調查方式及資料收集渠道,介紹一些資料整理與圖表繪製方法等。要特別注意的是,學生研究的課題可能未必是教師熟悉的內容,教師的指導過程往往也是再學習的

共同參與過程,應以平等的身份參與研究。學生是學習過程中的主人翁。學生自由組成研究小組、自我選擇研究主題、自主設計調查方案和組織調查、自主分析資料和撰寫論文、自我評價等。在學習活動中,學生除了選擇和運用課本上的地理知識外,更主要的是廣泛獲取未經加工處理的第一手資料,並進行處理和提取資訊,有效地表達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譬如“汾江河水汙染調查”中,許多學生就到沿河不同地段取水樣回校化驗,取得第一手資料來說明問題。

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在動員學生全員參與的同時,更注重合作學習這樣一種學習組織方式。因為許多地理問題的背景複雜,空間跨度大,需要依靠學習夥伴的集體智慧與分工協作。如“城區農貿市場的調查分析”中,該組同學共同研究了調查方案、問卷表格。並在同一時間內對位於不同位置地段的農貿市場進行問卷調查(人流量、菜價、居民滿意率等)。這一過程中,合作既是手段,也是目的。一方面可以提高調查的可信度,另一方面培養了合作精神與合作能力。以獨身子女為主的學生群體中,特別需要強化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2.重視過程體驗和實踐能力。

地理研究性學習的成果不一定像物理製作等理科活動那樣帶來有形的具體成果,更多的可能是提出一種見解,產生一個方案。其社會調查、實地考察的活動過程是學習者本身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的體驗和感悟。這種直接體驗往往容易內化為個人經驗體系和價值觀體系的一部分。這種直接體驗中產生的感悟與閱讀地理課本或聽教師講解產生的感悟效果是完全不同的。這種親身實踐中的體驗與感悟也有助於形成自覺指導行為的個人價值觀。如“城區私人摩托車的急速增加與大氣汙染”調查組通過上下班高峰時期十字路口的觀察體驗,再次切身體會到城市私人摩托車數量劇增帶來的嚴重大氣汙染後果,並因此提出了限制摩托車上牌和

調整行駛路線的幾種方案。

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旨在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其過程不完全受地理知識掌握量的限制,更多地是考察學生運用地理知識的技能。如“關於傳統快餐業與洋快餐業的調查”中,地理課本中從未涉及到麥當勞、肯德基等洋快餐業在中國的發展情況。但該小組通過分析研究發現洋快餐進軍中國時,既考慮了城市消費水平的巨集觀因素,在具體選址時也考慮了人流量大的商業黃金地段這一有利區位因素。他們設計的問卷調查中涵蓋了地理位置、交通通達度、感知印象與渠道、食物品種與飲食習慣、顧客構成、用餐時間、裝潢設計等多種因素,又將統計資料轉繪成形象直觀的柱狀圖、扇形圖、曲線圖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表現得可謂淋漓盡致。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通過這次學習活動已具備了一種基本的科學素養和科研能力。

3.重視社會問題和價值觀培養

從學生自主選擇和確定的研究課題來看,絕大部分課題都緊密聯絡社會生活實際,反映國計民生中的熱點。純粹自然地理的考察選題極少。一方面表明學以致用研究社會問題是研究性學習的又一基本特徵。同時也表明地理學具有很高的社會價值和應用功能。這在過去中學地理教學中是比較忽視,或者說體現不足。學生選擇的課題中,既有調查大氣汙染、水汙染、垃圾汙染的調查,也有調查商業網點、農貿市場、住宅小區與樓價因素的調查,還有調查城市綠化、公園建設、公交路線、古建築保護與旅遊業發展等等。凡此種種,無一不是城市社會生活中的熱點。

正因為調查分析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在無形的親身體驗中和批判性思維中內化和形成了一定的個人價值觀體系。如地理學闡明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及區位觀等。同時,也強化了學生的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許多學生在論文中都談到類似的深刻體會,甚至出現了“保護我們擁有的每一滴水”的強烈呼籲等。應該講,這種價值觀培養的力度和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是不容易達到的。

4。重視辨證思維與創新思維。

許多社會問題的產生與發展是多種因素綜合影響下的結果,其結果又往往是積極性和消極性的並存。譬如,陶瓷業是佛山市的支柱產業之一。它的發展既帶來了居民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又造成環境質量與居民生活質量的下降。學生在此類的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中逐漸懂得了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應該用辨證思維的方法來分析問題,並抓住問題發展到某一階段的主要矛盾及主要的矛盾方面,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譬如城市樓價的影響因素是極為複雜的,學生通過研究發現樓盤的地理位置、交通通達度、大氣環境質量、綠化與配套設施、樓層與朝向、周邊商業環境都是影響樓價的重要因素,但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影響居民生活方便與否的地段位置。在類似這樣的分析中,學生通過主動的實際分析無形中形成了辨證思維方式,效果比課堂灌輸要好得多。

許多學生在實地考察分析中產生了頓悟和靈感,提出了許多有新意的建設性意見,表現出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如有的學生對佛山現有的綠化歸納成若干種綠化方式,並分析各種綠化方式的適宜地段及利弊。有的學生根據佛山城區人口已進入老齡化階段,提出住宅小區應考慮有利於老齡人口生活與健身、娛樂的配套設施。有的學生髮現農貿市場賣菜提供塑料袋盛裝,結果加劇了“白色汙染”,因此提出紙袋替代方案。諸如此類,不經過有心的實地考察與分析,不可能形成類似有創意的觀點。我們在佈置此項活動和論文評閱中,均提倡有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

四。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組織實施。

組織是否得法是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成功的關鍵。大致可分成以下幾個步驟:

1.指導學生確定研究課題。教師應根據學校所在地社會經濟與環境發展中

表現出的突出問題及與地理的相關性,事先擬出供學生參考選擇的題目。一般而言,大多應該是有關工農業佈局、城市與交通建設、環境汙染、生態惡化、商業網點、房地產規劃、旅遊發展等涉及地理學研究的問題。並且儘可能根據當地特色將題目具體化,如“佛山市明清古建築群的分佈及保護”、“佛山市陶瓷業發展、佈局及帶來的環境汙染與對策”等。同時,應鼓勵學生自我選題,不要侷限於教師提供的選題,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力。

2.傳授學生進行調查、獲取資料的途徑與方法。因為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往往不知如何進行具體的調查和收集資料。教師有必要告訴學生調查的一般去向。如去公交公司或汽車站了解公共交通情況,而公園與綠化情況則需去園林處瞭解。許多資料可以在網際網路上查詢,教師可以事先查詢並提供給有關政府部門的網際網路網址。

3.指導學生設計調查問卷表格及資料分析方法。最有效的辦法是提供若干份問卷調查與統計分析圖表的樣張讓學生參考與模仿。這樣做有助於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設計調查方案時,一定要提醒學生考慮諸如地理位置、交通位置、人流量、車流量、汙染物排放量之類的地理因素,以免將社會調查替代了地理調查。要特別提醒學生在調查過程中注意條件控制,不能弄虛作假,這樣調查的結果更有科學性和說服力。

4.指導學生如何撰寫論文和表達觀點。既可以提供論文範文供學生參考,也提倡學生不拘形式,但要求學生論文必須根據調查資料提出論點和論據。有一定的論證分析,主題要鮮明,論據應有理,資料應客觀並儘可能轉化為直觀易懂的圖表。參考引人他人資料應說明資料來源,行文儘可能簡明扼要和條理化。當然,成果表現不一定就是論文,也可以是宣傳板報和網頁等。

5.協助學生做好組織工作並提醒學生注意人身安全。組織與分工是否妥當直接影響到調查過程的時效性與安全性,因此應協助學生做好設計方案、外出調查、論文撰寫的具體分工。因為教師不可能陪同各小組外出調查,所以提醒學生外出要注意人身安全。必要時應告訴學生聯絡方式,以備意外情況發生時採取補救措施。

6.進行論文評分與講評。論文評分既要考慮其科學性,也要注意區分是實地調查或引用資料,還要考慮是照搬他人觀點還是個人創新思維。一般而言,完全是通過獨立調查獲取資料,並提出有創意觀點的論文應該從優評分。在講評時應以表揚為主,在充分肯定優秀論文的科學性、地理性、前瞻性、創新性觀點時,更要肯定調查過程的科學性、艱鉅性與合作性。對水平稍低的調查報告,應指出其不足之處及改進意見。教師評價時應尊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側重過程評價而不是限於結果。

五.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時代意義。

近20xx年來,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帶來了經濟和文化的共同繁榮,但同時也帶來了西方文化與價值觀中一些消極因素。表現在中學生中,“拜金主義”、“偶像崇拜”均在一定程度上比較盛行,對科學的獻身精神和對社會的憂患意識與責任感越來越淡漠。表現在大學聯考志願填報上,考生大都願意選擇“國際金融”、“對外貿易”、電腦科學等就業渠道廣、經濟收入可能高的專業,功利性色彩濃厚;而對於天文、地質、氣象、歷史、地理、考古等就業渠道廣、經濟收入可能低,需要科學獻身精神的專業則避之不及。地理研究性活動學習活動或許可以挖掘學生潛在的科學興趣及其社會關注與社會實踐能力。

受“大學聯考指揮棒”的影響,90年代初全國大學聯考取消地理科目後,中學地理課程的地位一落千丈。表面上看大學聯考取消地理是為了減輕考生的學業負擔,實質上是對地理學的社會價值的全盤否定。然而,過去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許多失誤,應歸因於人口素質不高,尤其是領導決策層的科學素養(特別是地理素養)不高,帶來了工業佈局不合理、環境汙染加劇、生態平衡失調、水旱災害嚴重等問題。而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有助於使中學生和社會各界從新認識地理課程的社會價值和科學意義,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讓地理學豐富的內涵及社會應用價值重新呈現在社會面前。從長久來講,也有利於提高國民素質,尤其是地理科學的素養,為經濟建設服務。另外,中學生參與地理學的初步研究,本身也從另一個層次或角度豐富了當代地理學的內容。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也是“資訊化高科技時代”,創新是通向時代的發展動力。曾多次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中華民族要在今後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培養具有創新思維的年輕一代。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是中學地理討論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最有效的途徑,在當代教育改革中無疑具有借鑑意義。

關於研究性學習教學心得體會 篇7

研究性學習,是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經過多年的教育實踐形成的創造性學習方式,是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從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踐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要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通過學生親自實踐獲取直接經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學習活動。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目標的教育,其重點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全面發展的人才。研究和實踐證明,研究性學習是滿足社會和學生髮展需要的、培養創造性人才的創新教育模式中的學習活動。

隨著素質教育的廣泛開展和深入進行,研究性學習已經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熱點問題。研究性學習所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學習方法的改變,而是關係到我們民族科學素質提高的大問題。國務院在關於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中明確指出:“教育是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對提高中華民族素質、培養各級各類人才、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全域性性、基礎性、先導性作用。”開展研究性學習是搞好基礎教育的需要,是培養新型人才的需要,是建設現代化國家巨集偉基業的需要。我們必須認真對待,全力以赴,開展好研究性學習工作。

其實,研究性學習離我們並不遙遠,我們每天都在有意無意地在做著研究性學習工作。例如:我校高一•九班的王立國和王金石同學進行培養膽礬晶體的實驗,他們經過找資料、列儀器、制溶液、選晶種的活動,一天幾遍地觀察晶體生成情況,精心操作,終於得到了標準的平行六面體晶體。作為化學教師,我及時指導,提供儀器藥品,讓他們科學操作、大膽實驗,使他們在實驗成功的喜悅中大大激發了進一步研究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其學習化學的興趣。不久,王立國同學又主動提出做NA2O2與水反應後溶液中化學成分分析實驗,並順利地完成。雖然這只是定性地完成化學反應,但畢竟是他自己提出並在第一次實驗後提出的實驗要求,是其今後不斷探索的良好開端。

我覺得,一名學生完成一兩次實驗很簡單,難能可貴的是他們主動實驗,並在實踐活動中找到了研究問題的樂趣,找到了自信,激發他們不斷探索、不斷提出新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在後來的學習中同學們通過學習NO分子對人體的影響,進行了NO分子對植物體影響的調查,經過查資料、訪問專家學者、實踐操作、記錄、總結的過程,寫出了完整的調查報告,已經具備了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在化學教學中,我總是鼓勵學生們大膽地提出問題,並鼓勵學生科學實驗,得出正確結論。因此,學生在學習化學課中不斷地提出了很多問題。如:硝酸與銅反應只生成NO的最大濃度是多少?怎樣才能製出

N2O?N2O助燃嗎?怎樣驗證?為什麼NaNo2會致癌?白磷為什麼會有毒?有感於患者輸液時看護之苦,他們想設計自動止液、自動退針的裝置。可以說,在學習

過程中,學生們有數不清的問題在激勵他們,都需要我們教師的支援和鼓勵。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去制止、去扼殺、去傷害學生的探究積極性!

因此,為了更好地開展研究性學習,我在完成教學進度的基礎上,適當地對相關知識進行拓展,為學生提供研究的空間,鼓勵學生多提問題,盡一切努力為學生提供研究的便利條件,促使學生們在研究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學習成績。

要面向全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的知識基礎不同,學習能力不同,興趣、愛好不同,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他們提出的研究性課題也不一樣。對此,我們要一視同仁,都要滿腔熱忱地幫助,不要以學習成績的好壞為理由剝奪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權利;要讓學生都增強自信,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是跨學科進行的。在其中有很多知識是教師不能解決的,即使是本學科的知識教師也有很多不知或不懂的問題。韓愈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因此,研究性學習有利於教學相長。

開展研究性學習,要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要讓他們在研究性學習中學會合作,學會互相幫助、共同提高,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在知識上、心理上能夠健康地成長。

研究性學習與我們正常的教學是相輔相成的,通過調動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積極性,能夠促進我們的教學成績不斷提高。近幾年,我所教的班級在研究性學習氣氛中,化學科成績不斷地得到了提高。

我們要不斷擴大研究性學習的領域,從書本走向實踐,從課堂走向課外,從校內走向校外,從現在走向未來領域。通過研究性學習,為國家培養出更多未來的創造型人才。

關於研究性學習教學心得體會 篇8

語文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已的興趣、愛好和條件,從學習生活和社會實踐中選擇並確定語文研究專題,獨立地開展研究,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它旨在為學生構建一種開放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一個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和實踐的機會。它的到來,就如同"風乍起,吹縐一池春水"般,使學生蘊藏已久的積極性和創造熱情被極大地調動了起來。三年來,我們加強對學生進行指導,重視過程,重視應用,重視實踐,從結果看,我們取得了一批有價值的研究成果。下面我結合這三年來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談一些自己的體會。

1、感觸最深的是研究性學習是體現“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這一教育觀的最好形式。它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自主學習的舞臺,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使學習活動從“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和平時的課堂教學相比。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有很大提高。在學習《紙的故事》這篇課文時,學生選了“紙的研究”這個小課題,併成立了課題小組,著手對紙進行研究,他們通過上網查詢紙的發明者,瞭解紙的發展史,利用雙休日走小區,上街頭,對人們的用紙情況進行採訪,問卷調查,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後向全校師生、社會發出了節約用紙的倡議書。在整個研究實施過程中,都由學生自己定奪的,老師只扮演著指導的角色。學生在活動中的積極性很高,興趣相當濃厚。為什麼學生對研究性學習有這麼高的熱情,我也作了反省,很可能是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低估了學生的潛在能量,因而壓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感到最難的是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如何把握教師指導的“度”。研究性學習十分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但是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並不意味著教師的責任就可以減輕,教師的作用就可以降低。若一味地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忽視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忽視教師的指導,那麼研究性學習就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學生的研究將成為沒有目標的盲目探索,討論交流將成為不著邊際的漫談。教師對研究過程既不能步步指導,層層點拔,惟恐有所紕漏,也不能對學生研究過程中資料收集,遇到的困難障礙等情況知之甚少而無從指導。對研究過程的指導,我的原則是教師應在學生需要的時候出現,提供意見,參與討論,引導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到位不越位,參謀不代謀,指導不指令。重點解決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根據學生的需要有針對性的加以輔導。比如當學生需要老師出面組織和協調時,老師就果斷介入,在黃岩蜜橘課題研究中我就應學生的要求,帶領學生一起考察了黃岩罐頭食品集團,採訪了集團董事長,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感到最欣慰的是語文研究性學習,給學生們帶來了明顯的變化。由於在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尊重,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在學習中品嚐到了成功的快樂,因此,學生對學習具有濃厚的興趣,具有持久的學習動力。開展研究性學習,促使了學生自主發展、自主探求、自我內化,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我學會”為“我會學”,因而學生的學習能力明顯提高。在研究活動中,學生們通過查閱文獻資料、走訪調查、實地觀察、資料整理和撰寫課題的開題和結題報告,不僅拓寬了學習空間,學到了書本上和校園內學不到的東西,滿足了他們的學習需求,更為主要的是他們的人文素質得到了提高,他們的精神境界有了提升,懂得了科學知識對於自然、社會與人的意義和價值,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學會思考人類與世界的和諧發展,學會了合作。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語文素養,自從開展活動以來,學生寫日記、作文再也不會愁“無米下鍋”了。

總而言之,研究性學習是在教學改革中新提出的學習方式,它並非對其他學習方式的否定。在語文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凸現了學生的主體,使他們的個性、創造才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發展,語文素養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洋溢著濃郁的人文精神,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色。

關於研究性學習教學心得體會 篇9

“研究性學習”在學生中的開展,是當今教育改革的一個重點,尤其在實行新課改的今天,更體現了它的重要性。物理學科“以實驗為基礎”、“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這些特點,使其在開展“研究性學習”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先天優越性”。研究性學習可以使學生在生活中應用學到的知識,體會到實踐成功的快樂與艱辛,從而豐富他們的情感,磨鍊他們的意志,提高學習效率!

一、研究性學習的開展過程

研究性學習在教學中如何開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在開展此活動中,給學生創設“自由”的課堂時空,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教師扮演的角色是“導師”、“導演”或學生的“協作者”,引導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與步驟,讓學生明確研究性學習的目標並選擇研究課題,指導學生分組和制訂研究計劃;提供學生研究課題所需要的資料、素材和資料,指導學生篩選整理材料,形成自己的新觀點;組織學生交流與討論。

例如,筆者在九年級物理第十二章第一節《動能勢能機械能》關於“動能與勢能的相互轉化”的教學中,開展的研究性過程如下:

1.動員:結合現實生活,例如物體自由下落,盪鞦韆、籃球的落地與彈起、彈弓把石子射出去等,引導學生提出瞭如下一些問題:如物體下落時為什麼越來越快?盪鞦韆為什麼越蕩越低,最終停下來?籃球落地後為什麼還能上升而鉛球幾乎不能?籃球彈起的高度與哪些因素有關?為什麼橡皮筋拉得越長,石子射得越遠?等等。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提出上述問題歸根結底是“能的轉化”問題,此後筆者提出以下兩個課題供同學們選擇研究:(1)動能與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2)動能與彈性勢能的相互轉化。

並提出如下要求:(1)四人一組;(2)從現有的知識出發,提出研究設想(包括實驗目的、內容、方法、可能的預計結果等),申報所需實驗器材;(3)對實驗設想,必須進行討論、交流。

2.學生研究:在學生申報所需要實驗器材之後,物理實驗室按學生需要準備好實驗器材。利用一節課時間,以及中午、下午放學後學生能自由支配的時間,學生按自己的設想進行實驗。

3.研究成果彙報: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各小組彙報研究成果。彙報有兩個目的,其一是讓學生聽取彙報,切身感知別人研究的思路、研究的內容、研究的方法以及成果,以達到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其二是體驗一下“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各自的“角色”,並逐步發揮各自角色的作用。彙報者要有理有據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時要展示自己的風度,包括語言、動作;聽眾可以隨時就自己的疑問和感興趣的問題對彙報者提出質疑和問題,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激發聽眾的提問熱情和就彙報者的成果發表觀點。通過同學們的提問和老師的啟發,各小組對彙報內容進行進一步的修改!

4.交研究報告:經過研究、交流後,各小組提交了自己的研究報告。

5.教師評價反饋:教師在審閱研究報告後,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總結:其一是在研究的內容上,將不同小組的研究成果,按教材順序進行展示;其二是在研究方法上,對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具有推廣價值的研究方法進行展示;其三對那些較認真,成果較好的小組進行表揚和鼓勵。

6.學習效果檢測:按照新課標的要求,編寫了一些試題,對這部分知識進行檢測。

從檢測結果來看,通過研究性學習,學生較好地完成新課程標準對教學的要求。使學生不僅學會如何研究性學習,而且學生也能認識到,有些知識老師不講,通過自己的研究性學習也能掌握和領會。

二、對物理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的體會

1.真正地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習過程中,學生始終是主體,老師是組織者,至於問題的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的優劣都由學生自己來完成。

2.增強了課堂教學的開放性

研究性學習是把學生置於一種動態、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這種學習環境是開放的,課上與課下結合,校內與校外呼應,小組內與小組外互補。例如筆者在課外活動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時,我向學生提供參考性課題,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愛好自定課題,如,病房呼叫電路的設計、設計製作一個模擬調光燈,城市噪聲汙染危害的調查等。他們認真學習理論知識,翻閱大量的報刊、雜誌、上網“衝浪”、去圖書館查閱資料、訪問有關人士。可見,開放式的研究性學習,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推動他們去關心現實、瞭解社會、體驗人生,並積累一定的感性知識和實踐經驗。

3.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正好提供了學生自己動手的機會和條件。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4.開展研究性學習要防止兩極分化

由於學生能力的差異,他們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積極性也不同。為了防止兩極分化,對於那些能力較強的同學,在完成教師給定的課題基礎上,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去研究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而對那些能力較弱的同學,教師除了進行詳細指導外,可以將指定課題分成若干個小課題進行研究,並適時地進行表揚和鼓勵!

5.研究性學習要注意“適時、適量、適當”

研究性學習可以使學生完整地體會到學習的全過程,有利於培養創新型人才,有利於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但是這種學習方式也不是“萬能”的,並不是所有的學習內容都可以採用這種方式去學習,也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採用這種學習方式。

關於研究性學習教學心得體會 篇10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寒假的研究性學習終於告一段落了。在這短短的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我本人除了研究性學習所得到的成果以外,還頗有些研究性學習以外的收穫。那是一些經驗,一些心得體會。

在研究性的學習中。我充分地發揮了細密觀察和縝密分析推理的能力,因此能夠從“頭型”出發,來研究高空墜物。我個人認為我還是比較具有創新的意識的。

在整個研究過程當中。免不了收集資料。在收集資料這個方面,我選擇了兩個途徑。一個是上網搜尋。一個是直接觀察法。

上網搜尋可謂科學研究過程中的一種“文獻法”,這種方法的特點在於,所有能用的資料都是現成的,只需要使用“拿來主義”對其進行加工便可以了。在我的研究性成果中的圖片,就屬於這一型別。

“直接觀察法”可謂科學研究過程中的“實驗法”的一個小分類。在這裡,我選擇了從大街去仔細觀察各種各樣的人的各種各樣的髮型。這樣子,既可以鍛鍊自己的身體,又可以考驗自己的眼力和觀察力。更重要的是,我收集了許多能夠在研究性學習中使用的素材。

資料回收完畢以後,就開始真正地做研究。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我充分地考慮到了各種髮型對高空墜物的影響,具體地分析各種髮型的對高空墜物的承受能力了。因此最後才能夠得出我的研究性成果。

另外,我也考慮到了各種其他的因素對於髮型的改變和對高空墜物承受能力的影響,比如天生的各種髮質,頭髮的稀疏和濃密,以及各種頭髮的新增劑(比如啫喱水等等)。這些物品對研究性學習的結果的影響也是舉足輕重的。

整個研究性學習結束以後,我總結了一下研究性學習的經驗,主要有一下幾點:

首先,要有一個比較好的創意。整個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我們要想前人所沒想過的,做前人所沒做過的,才能夠使得整個學習的過程因為創新而奕奕生輝。

其次,要有合理的計劃,合理的研究步驟。整個研究性學習的時間並不是很長,你也不能夠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進行研究性學習。因此,合理安排時間是很重要的事情。在著手開始研究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每天應該完成的研究內容。這樣子,才不至於在研究過程中手忙腳亂。也不至於在要交出成果的時候才匆忙地去趕。

另外,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從多個方面去思考問題。一個問題往往不止一種方法來解決。當自己的推理遇到障礙的時候,不妨換個角度來思考,或者乾脆暫時先把這個問題放下,來研究其他的方面,這時候,則往往會有柳暗花明的效果。

當然,在這次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因為是頭一次,總結出了這麼多的經驗,自然有些地方是我沒做到和不足的地方了。比如,在討論各種髮型的過程中,有幾種髮型因為情況複雜,最終是沒有列入討論的範圍之內。這個是有悖於研究性學習的完整性。雖然不影響結果,但是實在是不好。

另外,個人覺得還有一點美中不足的是,這次的研究性學習我所研究的課題能夠從更多的角度來研究的,然而我沒有認真地去挖掘,以至於整篇研究性學習的成果稍微有點淺薄。這點,在以後的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有下次的話),我一定會注意的。

通過這次研究性學習,我深切地體會到了自己自主研究問題的樂趣和重要性。這次研究性學習的活動,不僅鍛鍊我們認真思考,自主研究的能力,也使得我們更加的獨立,思維更加縝密。研究問題的能力就是這樣子一步一步地發展起來的。所以我覺得這次研究性學習真的是一次很好的鍛鍊。因為在大學的學習跟這次的研究性學習類似,都是需要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因此,這次的研究性學習就是一個很好的演練。

總之,研究性學習的好處實在是太多了。而這次研究性學習我們所收穫的也太多太多了,說都說不完。然而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這次研究性學習實在是太好了。

關於研究性學習教學心得體會 篇11

最近我們學校的老師都到靈石二中去學習,回來之後也運用課堂上的小組研究型學習,通過一段時間的運用,我用以下感悟:中學階段,是人生成長的關鍵期。他們似乎是無所不能、卻又充滿疑惑。我想:學會這學會那,說到底,最關鍵的是要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孩子是通過學習而擁有,通過學習而豐富,通過學習而發展的。而研究性學習的社會實踐活動,對孩子的自主性、獨立性、創造性、協作精神的養成,都有非常好的效果。這段時間,孩子較平時忙碌,但做事情倒也有條不紊,嚴肅認真。

當孩子告訴我,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我的第一感覺是,他們能行嗎?操作起來會不會有很大困難?但我還對她的嘗試予以肯定。一句話:“生活挑戰你的事情,可以用來挑戰你自己。”接下去的日子裡,不斷地聽到一些關於他們研究課題的活動資訊。我知道他們在精心策劃採訪計劃、查閱資料、還讀了些相關的書。這一切都顯得那麼地主動。他們即分工又合作,還不斷地提出些“新奇”的構想。甚至能看到他們參加活動時的“興奮”。這確實使我暗暗地“竊喜”了一把當孩子把他們的《結題報告》(稿)放在我面前的時候,我不得不承認,他們的“成果”超出了我的預期。雖然覺得“稚嫩”,但其中的“意味”都在了。他們的“稚嫩”,主要表現在邏輯性、嚴密性、完整性方面。雖然能比較正確地應用調查資料,但對資料的分類統計還不夠嚴謹。又如《中期評估表》的自評意見,沒有充分地“集思廣益”。

不管怎樣,他們做這“一切”的時候,那種狀態是令人高興的。我想,我有足夠的理由,期待他們的未來。

關於研究性學習教學心得體會 篇12

開展生物研究性學習的幾點心得體會

1、通過研究性學習有利於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科學探究精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開啟學生思維大門的鑰匙。實驗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起重要作用。さ培養學生的自主實驗時,教師要注意引導,特別是對七年級學生自主實驗的指導,要從容易的實驗開始,要確保實驗基本能順利進行,要避免實驗難度過大、實驗失敗過多而打擊學生的信心和積極性。

2、通過研究性學習有利於培養、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生物實驗教學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但學生的自主實驗更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學生在自主實驗中出現混亂和無目的的實驗、達不到要求是在所難免的,但經過交流、總結經驗,學生會找到原因並迅速提高。而在傳統的生物實驗教學中,學生僅僅以重複、再現課本的實驗步驟來驗證生命現象,多不能理解為什麼按這樣的步驟試驗,試驗結束後,也忘了實驗的方法步驟和原理,實驗技能特別是自主探究和創造性實驗的能力難以提高。當然,在培養學生自主實驗的過程中,教師有必要告訴學生觀察、實驗的目的和作一些提示,避免過多分散學生的精力,而且既要學生自主觀察又不能讓學生盲目的去觀察,要讓學生先思考怎樣去觀察、試驗,準備解決什麼問題等,要做到心中有數,還要注意指導學生按一定的科學方法去觀察、實驗才有實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實驗操作能力必須在實驗過程中反覆教育學習學習再學習,實踐實踐再實踐和強化,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能力不斷提高。

3、通過研究性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和表達能力。

實驗往往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自主實驗過程中會通過小組、班級交流或自主地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實驗結果得出結論,而且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會更強,因此更能培養學生分析實驗現象、實驗結果得出結論的能力。為達到這樣的效果,教師在指導學生自主實驗過程中,首先要強調學生多動腦、注意觀察、多問為什麼;其次實驗後要交流成敗優劣的原因和經驗,使學生在自主實驗和交流中不斷分析判斷,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從而使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分析、歸納、判斷能力不斷提高,不要僅僅追求實驗達到成功的效果。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多啟發學生進行分析、討論作出結論,以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植物在缺水、施肥過多的情況下都會萎蔫,讓學生討論其原因是什麼?應怎樣解決才合理等,這樣讓學生多分析、討論常見的一些現象,養成愛動腦的良好習慣,才能使學生分析實驗和解決實驗的能力更快地提高。

4、通過研究性學習更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學生在自主實驗過程中,除了得到教師的部分提示和指導外,主要靠自己或小組合作、討論開動腦筋去設計實驗方法、步驟,甚至自己找實驗器材,並在實驗過程中或結束後的交流中解決問題和錯誤。因此,自主實驗有更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學生自主實驗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出找出問題來開闊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在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過程中培養和提高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5、通過研究性學習有利於放開學生的手、腳,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在生物實驗教學中,要想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放開學生的手、腳,不要牽著學生一步一步地走,讓學生自主地去模仿、去比較、去嘗試、去創新,教師要相信學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實驗,允許學生實驗失敗,鼓勵他們從失敗中找原因,再次實驗直到成功,要讓學生從實驗中品嚐到成功的喜悅。但在放手實驗時,首先要讓學生帶著一定的目的去實驗、去探究,然後引導學生總結實驗經驗並分析得出結論,從實驗中體會出知識來,這樣既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發揮了學生的主導作用。如:在指導學生自主探究“骨的成分”時,教師提示學生做實驗前思考可用什麼器具代替酒精燈、用什麼替代稀鹽酸、要注意哪些安全問題、實驗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及不當或錯誤之原因,然後再試一試。學生在家自主實驗時有的用煤氣火焰煅燒魚骨頭,有的用蠟燭或煤油燈煅燒骨頭,有的將骨放在酒精燈上煅燒,有的用醋精脫鈣,有的用米醋脫鈣。實驗結果、實驗現象、得出的結論都有差異,但有的學生通過對比得出在家裡可用煤氣代替酒精燈煅燒魚骨、可用酸醋代替鹽酸的結論。顯然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表現出了探究科學的積極性、併發揮了自己的潛能。

6、通過研究性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蒐集資訊、處理資訊、應用知識的能力。

由於自主實驗是學生在教師有限指的導下進行探索性的實驗,而不是由教師規定完整的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後再由學生去做驗證式的實驗,因此學生在自主實驗過程中,為了計劃實驗或解決實驗過程所出現的問題,會通過看課本、找資料、交流、合作等各種方式尋找解決的辦法,從而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蒐集、處理、應用知識的能力。

總之,研究性學習可以啟發、引導學生可前課後自主實驗,對於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提高教學質量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但要真正發揮學生自主實驗的作用,教師要經常對學生強調自主實驗的重要性,並給予一定的指導、培訓,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活動後的檢查、交流,避免流於形式。

關於研究性學習教學心得體會 篇13

隨著結題報告的出爐,我們的研究性學習也劃上了句號。 在這個學期中,我們提前完成了預定的目標。在這次研究學習之前,我們先確定了主題,接著,我們進行任務的分配,分組進行調查。

我們在學校向同學們做調查。剛開始,沒掌握好方式方法,遇到了好多困難,本以為挑了一個好日子作調查,沒想到大家匆匆忙忙,看不到渺小的我們。在調查時,有很多同學都不願意配合調查。有些同學面對調查表,敷衍了事,僅僅是勾幾個ABCD而已;有些甚至沒填完就退回給我們。對於這些,我們感到十分地頭痛,看著幾個明顯帶著厭煩的勾,看著一張張辛苦做出來的調查表被這樣對待,心中總有一些生氣。但是在同伴的鼓勵下我們還是努力地去包容,去面對失敗。我相信這一定是一種寬容的學習,也是一種交際能力的培養。我們的指導老師,十分注重在研究學習過程中轉變我們學生的思維方式,總是不斷啟發和培養我們主動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這樣,我們就在不斷地跳起來摘葡萄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能力,研究活動得以順利完成, 在研究性學習中,我學到了不少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接受了很多的教育。例如,挫折教育、意志教育、人文教育等。更重要的是在和同組同學合作研究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如開題、論證、討論、採訪、提問、諮詢、資訊搜尋、攝影、寫作、論文陳述、課件展示、論文答辯等知識和能力,學會了基本的研究方法,瞭解的研究的過程,激發了自身的探究的能力和熱情。

研究性學習肯定的是我們每個學生竭盡全力的價值:只要方法正確,言之有理,你就是成功的。正因為如此,我們的個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張揚,想象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動手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施展,創新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開發。相信:研究,將從這裡起步。

研究性課程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們獲得的資訊量比平時45分鐘課堂教學中所獲得的資訊量要多出幾倍甚至十幾倍。這其中的大部分並不是老師傳授的,老師只提供了他們活動的環境、空間和一些方法,而我們就靠這些學會了主動探尋知識、學會了分析、學會了思

考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指導師當然是同學們的老師,有時學生也是老師的老師,有時我又感到自己和老師成了真正的知心朋友。我覺得自己也常常有新的發現、新的感受,在與大家一起共同成長。

研究性學習使我更加認識到開拓精神的重要性。我高興,我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成長了!

研究性學習心得

高一六 張麗

研究性學習是我進入高中以來第一次接觸,說起來這門課程也挺新鮮的,所以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時間,我對它也有了一定的瞭解。

首先,我覺得這課程的開設培養了我們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往的學習,偏重於對概念或理論的字面理解,而缺深一層次的疑問。通俗點說就只為了應試,而忽略了能力的培養,而這一門課程恰恰是填補了我的這一不足之處。研究性學習必須包含對資料的蒐集、編輯與整理,還包括實驗的沒計,資料的記錄等等。使我們必需要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久而久之,這種能力被訓練出來了。其次,這一課程的開設,培養了我的動手能力。研究性學習的每一項學習內容,方式,都要求有自己來解決。而當我對我自己感興趣的一個課題進行研究時,不管是記錄資料;或是做一個有關這一課題的模型時,都非常投入,無意識地提高了自己的動手能力。而一個動手能力強的人是很容易立足於社會的,我們這一代的青少年缺乏動手能力,我雖然沒有“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但是,也接近於這一程度。研究性課程的開設是為了我們能夠很好地立足於社會打下了基礎,最後,這一課程的開設培養我的創新意識。以前的我,總是老師講什麼,我就聽什麼,從來不會多想幾個為什麼,而上次研究課後,我漸漸地開始獨立思考問題了。

我們小組在選題過程中遇到了一點困難,不過經過大家的熱烈討論,我們決定用:音樂課的現狀和改革 來做我們的題目,在研究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問題,不過到最後總能順利的解決。我們在資料整理、小結的過程中,雖然,犧牲了許多私人的時間,放棄了許多其它的事,但我們卻得到了鍛鍊。由於這項研究是我們盡心竭力得到的成果,所以,我對於我們的這項研究充滿信心。

"研究性學習"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習,其中充滿樂趣也極富挑戰性.我們必須親自去做,才能夠體會到該"如何做"這要比整天在教科書中找尋答案更有意義,這是顯而易見的.通過這種學習,同學們的各項技能和潛力將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我們的智力也會在其中得到提高。至此,我深深地感覺到:只有經過親身的體驗,才會獲得深刻的體會。

關於研究性學習教學心得體會 篇14

通過五個月的研究學習,我有了一些心得:

我們研究了近五個月,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研究性學習的初期階段,我們組員都感到有點不耐煩,畢竟要做一個調查報告,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時老師一直在我們身邊鼓勵我們,並且告訴我們明確的知道自己想調查什麼內容,調查的具體物件是誰,調查的目的與意義是什麼,想取得什麼樣的調查結果,採用什麼樣的調查方式等等這些具體的事項,才能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調查研究。這令我們頓時恍然大悟,於是收拾好心情,調整好心態,安下心來做準備。終於,我們完成了,期間遇到的困難不少:調查的學校多,待分析的內容多,分析的難度大......困難重重,使人望而生畏!但我們依然挺了過來! 在這次研究性學習中,我們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開始大家都忙著各自分頭尋找相關資料,沒有分配任務,開會討論,等到組內開會召集時,才發現,不是有的資料沒找到,就是同樣的資料找了好幾份。組員們在這種情況下並沒有互相埋怨,而是趕快聚到一起開會商議補救之策。我們將任務分割成幾份,派給組員,大家同時工作,比如這個組去這幾個學校,那幾人去那個學校,等等。如果有的組員提前完成任務,也會熱心主動的幫助別的組員。正是因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幫助,以集體的利益為主。在四個人之間,合作的關係依然緊密,如果查詢到與其它組員要找的有關的資料,大家都會拿出來共享,正是由於這樣,雖然研究任務很重,我們卻也沒有耽誤很多學習時間。團隊的精神在每個人心中,合作為了共同的目標。

我覺得這課程的開設培養了我們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往的學習,偏重於對概念或理論的字面理解,而缺深一層次的疑問。通俗點說就只為了應試,而忽略了能力的培養,而這一門課程恰恰是填補了我的這一不足之處。研究性學習必須包含對資料的蒐集、編輯與整理,還包括實驗的沒計,資料的記錄等等。使我們必需要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久而久之,這種能力被訓練出來了。其次,這一課程的開設,培養了我的動手能力。研究性學習的每一項學習內容,方式,都要求有自己來解決。而當我對我自己感興趣的一個課題進行研究時,不管是記錄資料;或是做一個有關這一課題的模型時,都非常投入,無意識地提高了自己的動手能力。而一個動手能力強的人是很容易立足於社會的,我們這一代的青少年缺乏動手能力,我雖然沒有“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但是,也接近於這一程度。研究性課程的開設是為了我們能夠很好地立足於社會打下了基礎,最後,這一課程的開設培養我的創新意識。以前的我,總是老師講什麼,我就聽什麼,從來不會多想幾個為什麼,而上次研究課後,我漸漸地開始獨立思考問題了。

在近一個學期的學習後,我們的研究性學習終於走到一個盡頭,在這個學期的研究性學習中,我雖然貢獻不大,但在我們這個小組組員的努力下,我們還是完成了這次學習。在這期間我懂得了很多很多,學習了許多以前我所不知道的,因此這次學習讓我增添了政治的課外知識,激發了我對政治的學習興趣,可以說對我的影響很大。 在整個研究性學習中,我經常要查閱一些相關資料,經常半天也得不出任何結果,我幾次想要放棄查閱,經常認為這不是我一個人的事,少我一個的資料也不要緊。但我想一想,應以大局為重,所以堅持查閱了下來,最終查到自己想要查的東西,心裡很激動,時常大舒一口氣,一陣莫名的書爽迴盪在心中。從中我得到了磨練,得到了“堅持就是勝利”“苦近甘來”這些道理。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在遇到困難時,我就敢於迎難而上,並最終戰勝困難。 當然,在整個研究性學習中,我也得到了一些寶貴的教訓,我也做得有些不足,如我經常不做事,經常把重的、難的工作交給別人做,而自己經常坐享其成,而養成了不勞而獲的習慣。因此,我知道了做事要認真、不能馬虎,要有耐心,這樣才能把每件事做好。雖然研究性學習結束了,但我還會應用研究性學習當中的經驗,把它有用的部分應有與我的學習當中,助我的學習更上一層樓。——謝謝大家,謝謝我的團隊。

關於研究性學習教學心得體會 篇15

我們開始做這個課題研究時,說實話,我心裡沒有底,不知行不行,自己平時在班上又總是那麼默默無聞,現在突然做什麼“研究”,是不是有點出瘋頭或譁眾取寵呢?不過,好在同學們都比較有熱情,整個課題研究小組的同學都精誠團結,並沒有表現絲毫的排它性。我逐漸融合和沉浸在小組這種團結協作、友愛互助、勤奮工作、熱情求知的氛圍中,我開始自信,我開始堅強……

在老師的指導和組長的帶領下,我們儘量發揮每一個人的優勢,合理分工協作,做好力所能及的事。譬如在收集資料的時候,我們儘量廣泛地收集與中西方文化有關的任何資訊,然後共同精選與課題相關的素材。其中對電腦比較熟悉的,我們就讓他上網查詢資料,做網路資料收集員;長於博覽群書、一目十行的,我們就讓他擔任圖書資料收集員;而長於文章辭句的,我們就讓他作記錄員和報告撰寫執筆員。然後再利用集體的智慧,將資料彙總、分析,討論報告初案。每一位成員在集體的熔爐中都充滿了自信,充滿了力量,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培養了自己的能力。

在採訪過程中,儘管我們參加人員比較多,但都有各自的分工,有的扮演記者,有的攝像,有的記錄,有的錄音,有的為採訪過程做其它服務。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使我們最終形成了這份理論性結題的報告,使我們的報告具有較強的真實性和理論性。

課題研究的順利結題,使我們每一位都很高興,但我更高興的是:通過實踐鍛鍊,使我更自信,更堅強。

關於研究性學習教學心得體會 篇16

如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並切身投入有實效的學習呢?研究性學習日益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被大眾接受。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在此呼籲在課堂教學中得注重激發學生主動研究的積極性,重視設計“研究性學習”的教學過程,設定數學開放題引導學生研究學習,在課外實踐中結合數學知識開展研究性學習等方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關鍵詞 研究性學習 創設情境 研究過程開放性 實踐性

研究性學習,指的是“學生在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的情景中,通過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表達與交流等研究性活動,獲得知識、技能和態度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其目的是讓學生在自主研究的過程中學會學習並積累一定的感性知識和實踐經驗,獲得比較完整的學習經歷,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課堂教學是進行數學教育和學生數學學習活動的主陣地,讓研究性學習走進課堂,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重要途徑。筆者在此拋磚引玉,談談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體會。

一、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研究慾望

求知慾是人們思考研究問題的內在動力,學生的求知慾越高,他的主動探索精神越強,就能主動積極進行思維,去尋找問題的答案。教師在教學中可多采用引趣、激疑、懸念、討論等多種途徑,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慾望,以幫助學生走出思維低谷。

1、引趣、激疑、制懸、爭討

課前,學生經過雀躍的課間十分鐘,思維正如脫韁之馬,在四海奔騰。此時,如何能儘早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上課功效呢?一個引人入勝的課題,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妙用。如筆者在上《有理數加法》一課時,先通過小組競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結合現實情境,深切體會到“+1”與“-1”可以相互抵消,為後面的加法教學埋下伏筆,然後水到渠成地丟擲“|a|=2,|b|=3,試問:a+b=?”

話音才落,,一生很自然地大聲回答“等於5--”

“不對。a可能為-2,b可能為-3,我覺得應該等於-5。所以有兩種情況。”另一生便表示了不同見解。

“那麼,還有沒有不同意見呢?”在老師的繼續追問下,學生疑慮頓生,於是一場脣槍舌戰就此拉開。筆者在旁偷著樂,隨後心滿意足地收穫了四種情況,A 3+2 B -3+(-2) C 3+(-2) D(-3)+2。緊接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學生又面臨著有理數加法的計算問題,繼而再次熱情高漲,爭相討論,最後總結得出加法法則。正是通過如此的引趣、激疑、制懸、爭討,環環相扣,讓學生親身經歷法則的得出過程,讓學生充當學習的小主人,真正歷經艱辛,成為一名小小數學研究家。

又如筆者在上《絕對值》一課時,重新組織了教材,讓學生先看一例項:

汽車從A地出發,往東3km到達B地記為+3km,那麼往西3km到達C地記為?B、C兩地距離A地誰遠?往哪地耗油省?通過以上例項的研究,讓生體會到距離與和耗油量都與方向無關,從而過渡到絕對值,激發學生的研究慾望。

又如在講授《乘方》時,我先設定問題:“有一張厚度是0.1mm的紙,將它對摺一次後,厚度為0.1mm,那麼對摺50次後,估計大概有多厚呢?”於是同學們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有的說一尺高,有的說一米高,兩米高……我讓學生再往上猜,大膽的學生已經猜到幾十米高,有的同學甚至拿著一張紙對摺,當我道出厚度超過了地球到月球的距離時,學生吃驚得有點坐不住了,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為什麼?面對一雙雙懷疑的眼睛,我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指出:學完這節課,你們自己就可以明白了。這樣,一入課,就引導學生進入角色,深入研究,使他們開始就處於學習的主體地位。

像這樣的例子應是舉不勝舉,或者學習三角形三邊關係時,讓學生先把事先準備好的長度為3cm、4cm、5cm、6cm、10cm、12cm的六根木棒進行動手實驗,任取三根首尾相接搭三角形,從而激發學生探索三角形三邊關係,引入課題。或者在教學“過三點的圓”時,教師出示問題情境:“有A、B、C 三戶人家,現要在它們之間挖一口井,使得這三戶人家到這口井的距離相等,此井應挖在何處?”問題一提出,學生很自然得聯想到:此井應挖在過A、B、C 三點的圓的圓心處,但該圓的圓心如何確定呢?教師的追問揭示了問題的實質,也匯出了課題,學生啞然,胃口大開。

實踐證明在遵循教學規律的基礎上,採用生動活潑,富有啟發、探索、創新的教學方法,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培養學生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徑。

2、重視問題的拓展研究

我們在引導學生解題時不該只拘泥於一道題目,而應適當作些變式或者引發學生進一步研究,推廣到更一般結論,抓住問題的實質。例如:已知順次連結四邊形各邊中點的四邊形叫中點四邊形,那麼任意四邊形的中點四邊形為什麼四邊形?

本例除了書本證法外,還有其他證明方法嗎?

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中點四邊形各為什麼四邊形?

中點四邊形與對角線有何規律呢?

在這一系列問題鏈的拓展研究下,學生的數學知識學活了,解題,不再是目的,而是拓寬了思路,得出了一項很好的研究小成果,讓學生自豪得充當了一名小小數學家。

當學生熱情高漲地投入研究後,教師應該抓緊過程指導,及時給予肯定與表揚,而對於研究結果,則不必人人強求。

二、重視研究過程,忽視研究結果

1、保證研究時間--讓研究有用武之地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自由支配的時間是學生個性發展的必要條件。必須充分信任我們的學生,給他們範錯誤的權利,讓他們為解題而歷經艱辛,嚐盡酸甜苦辣,讓他們經歷研究的過程,充分發揮他們的創新精神。

2、做好層次研究--讓研究“按需分配”

俗話說,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由於學習基礎,學生習慣,學習思維以及學習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個體差異是難免的。所以在研究性學習中,問題的設定應有梯度,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應讓“人人學習有用的數學”,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與探索交流中,“按需分配”,讓人人都有不同層次的發展。例如學好《解直角三角形》後,課本提出“如何測量一棵樹的高度”,此題重在考查學生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能力,很好地關注了學生的不平衡發展。在經過激烈的討論研究後,方案實在是五花八門,有的提出用全等的替代關係,有的用相似的比例關係,有的藉助三角的函式關係,甚至還有的提出一些特殊情況:如影子有一部分拉牆上時,如何藉助三角巧妙求解的好方法。就這樣一個小小的課題,很好的開拓了學生的思路,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各盡所能,“按需分配”。

三、重視開放性問題的研究

開放性試題,能很好地增強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在不斷的觀察、試驗、類比、歸納中加以推理、論證,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真正讓不同的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獲得不同層次的發展。

如圖,已知△ABC、△DCE、△FEG是三個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底邊BC、CE、EG在同一直線上,且AB= ,BC=1,連結BF,分別交AC、DC、DE於點P、Q、R。

①求證:△BFG∽△FEG,並求出BF的長

②觀察圖形,請你提出一個與點P相關的問題,並進行解答(根據提出問題的層次和解答過程評分)(南昌市會考題)

第一題不難,關鍵是第二題,很好地關注了學生的層次,

A層問題(教淺顯的,僅用到1個知識點)。

例如:①求證:∠PCB=∠REC等 ② 求證:PC‖RE

B層問題(有一定思考的,用到了2~3個知識點)。

例如:①求證:∠BPC=∠BFC ,或求證BP=PR;

②求證:△ABP ∽ △ CQP ,求證△BPC ∽△BRE;

③求證:△ABP∽△DQR;

④ 求 BP:PF的值等。

C層問題(有深刻思考的,用到了4個或4個以上知識點,或用到了①中的結論)。

例如:①求證:△ABP≌△ ERF;②求證:PQ=RQ 等 ;③求證:△BPC是等腰三角形;④求證:△PCQ≌ △ RDQ 等;⑤求AP:PC的值等;⑥求BP的長;⑦求證:PC值 等。

正是這些開放題的設定,大大提高了學生們解題的積極性,為學生們解數學,用數學,研究數學,留下一個廣闊的空間。

四、重視對實踐性內容的研究

研究性學習強調理論與社會、科學和生活實際的聯絡,特別關注環境問題、現代科技對當代生活的影響以及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性活動。同時研究性學習的設計與實施應為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條件和可能。

在數學研究性學習中,社會實踐是重要的獲取資訊和研究素材的渠道,學生通過對事物的觀察、瞭解並親身參與取得了第一手資料,可以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予以解決。以下的問題均可作為數學研究性問題來進行討論:

(1)購房貸款決策問題 (通過調查銀行利率,利稅及房價決定哪種方式購房划算)

(2)對當地或國家近年來人口增長的情況調查,預測今後人口數量,給政府提出幾點建議。

(3)氣象學中的數學問題 (溫度、溼度、空氣汙染指數、臭氧層的變化)

(4)當地耕地面積的變化情況,預測今後的耕地面積。

(5)無蓋盒子的最大容積問題

(6)零件供應站(最省問題) 設在一條流水線上有5臺機器工作,我們要在流水線上設立一個檢驗站,經檢驗合格後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若5臺機器的工作效率相同,問檢驗臺放在何處可使移動零件所走的距離之和最小?(所花的總費用最省) 如果是n臺呢?(可以用平面幾何知識,也可以建立函式關係式,作出圖象討論得出)若5臺機器的效率不同又如何呢?

(7)拍照取景角最大問題:在公路的一側從A至B有一排樓房,想在公路上的任何一處拍一張正面照,任何選擇公路上的點,使拍攝的一排樓房的取景最大(點A與點B與直線的各種位置關係討論)

(8)足球運動員在何處射門最好(不考慮其它因素)等.

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數學,處處留心皆數學。數學與生活是如此的息息相關,讓我們發現並研究這些數學問題吧!相信你會其樂無窮。

實施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關鍵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數學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注重設計“研究性學習”的教學過程,設定數學開放題引導學生研究學習,在課外實踐中結合數學知識開展研究性學習,其目的在於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滿足學生在開放性的現實情境中主動探索研究、獲得親身體驗、培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需要。

總之,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

給學生一個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鍊

給學生一個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安排

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

給學生一個機遇,讓他們自己去抓住

給學生一個衝突,讓他們自己去討論

給學生一個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

給學生一個題目,讓他們自己去創造

規律讓學生自己發現;方法讓學生自己尋找;

思路讓學生自己探究;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解決。

關於研究性學習教學心得體會 篇17

隨著對“新課標”學習的不斷深入,我對新課標的認識又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新課標要求在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關注每一個學生,注重師生雙方平等的相互交流,溝通與合作,交流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對學生的學習加以引導,對學生的學習給予肯定和讚賞。提倡、引導並促進學生建立“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為特徵的新的學習方式,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更加註重學生自身的發展

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為體育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術和體育知識,所以體育課又被認為是技術學習課,因此在體育課中過多的強調了學習技能、技巧。國小體育教育並不是要讓每個學生都成為運動員,在體育課中把體育技巧作為每課必學的內容,並且把會不會技巧作為學生會不會體育的標準,不但偏離了教學體育的方向,而且由於純技術訓練帶有一定的強迫性,容易使學生產生對學習的體育 懼怕心理,進而造成了學生和體育之間的距離,以致學生喪失了學習的體育熱情和信心。心理學家卡格安在觀察兒童的行為時發現"只有那些與他們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與他們有一定聯絡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們"。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運用多種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辦法,巧妙地將學生與體育拉近,使學生獲得良好的體育感受,逐漸地喜歡體育。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如果單純的說教,死板的講述體育知識,那隻會扼殺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而且,也無法令孩子們喜歡。 我在對低年級學生教學實施新教材的過程中,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設定了許多與傳授體育技能有關的小遊戲,並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創想的內容。引導學生做一些小動物的外形模仿。讓學生自主地進行練習,逐步發展下去,可以自由發揮。學生自編的動作源於自己熟悉的小動物,由於個性和愛好的不同,每個學生創想的動作各不相同,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隨著課堂教學的深入,學生的動作已不僅僅侷限於模仿動物了,甚至連劉翔跨欄的動作都出現在了課堂上。不知不覺中既培養了形式的記憶力,模仿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二、設計好課堂教學的環節

一堂課四十分鐘,是老師和學生相處的最重要時光,把握住這四十分鐘是十分重要的。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激發起學生的興趣。精心設計好“開頭”、“銜接”和“結尾”這三 個環節,讓學生像欣賞一首旋律優美的樂曲,觀看一部引人入勝的影視片那樣津津有味地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更能使課堂教學具有“磁性效應”。

首先,一個良好的開端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開頭的設計上應該注重新穎,吸引與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讓他們把注意力都投放到課堂上來;其次,各環節的銜接要巧妙,使課堂教學流暢自然,各環節自然過度,保持課堂教學的整體性。且不中斷學生的思路,易於學生接受;再次,把握好結果的處理,讓學生有一種精彩的感覺,就如同一齣戲,一部電影,必定有高潮。同樣,一堂體育課也應該有“高潮”之處。這個“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課的結尾前夕。“高潮”往往是課堂教學的“畢彩樂段”,此時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興趣最濃厚,積極性最易發揮的時刻,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時機,推敲再三,精心設計,使學生意猶未盡,期待著下節課的到來。

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認為現在的教學重要的是去"做"。怎麼做,做得好不好都是其次的,我們要使學生樂意與自己合作,不應把目光盯在道路盡頭教學結果上,要集中精神引導學生在道路上如何前進。作為教師的我,必須在實踐中學習,不斷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把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找到自己在這場改革中的位置,作出自己的回答!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是我們的根本出發點,在教學中,讓我們“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儘快適應“新課程”,克服自身工作中的不足,讓我們為自己和學生創造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