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學習葉志平先進事蹟心得體會(通用31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38W

學習葉志平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

葉志平同志的先進事蹟,是他長期以來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克己奉公優秀品德的集中反映。他的感人事蹟和崇高精神,生動詮釋了“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崇高師德風範,充分展示了當代人民教師良好的精神風貌,集中體現了一名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先進性。他不愧為教育戰線的傑出代表,不愧為全社會學習的優秀楷模。也向我們展現了一名普通的共產黨人樂於助人勇於奉獻的光輝。有一種力量讓人感動,它就是大愛無聲;有一種奉獻震徹心扉,它就是默默無聞。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大愛無私的這種奉獻精神。

學習葉志平先進事蹟心得體會(通用31篇)

一是學習葉志平同志堅持以人為本,把學生安全放在第一位的認真負責精神。葉志平同志始終把學生安全擺在首位,多年來定期組織學生進行防災逃生演練學習,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來臨時,桑棗中學20xx多名師生僅用1分36秒就全部安全逃生,無一傷亡。

二是學習葉志平同志堅守崗位,紮實工作的敬業精神。葉志平同志在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中,不怕吃苦受累,不怕困難麻煩,以對教育事業無限的熱愛之情,全身心投入到抗震救災和學校災後重建的各項工作。

三是學習葉志平同志嚴謹治校,加強管理的務實作風。葉志平同志狠抓領導班子建設,帶領學校“一班人”團結協作,埋頭苦幹,加強學校管理,其崇高精神和辦學理念已經深深融入學校師生當中。

四是學習葉志平同志堅定信念,樸實無華的優秀品質。葉志平同志踐行入黨誓言,忠誠黨的事業,矢志不移地堅守精神信仰,作為我們黨的普通一員,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

葉志平同志是廣大共產黨員尤其是人民教師學習的楷模。我們要以葉志平同志為榜樣,要將學習葉志平同志先進事蹟活動與貫徹落實全國、全省、全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教育規劃綱要》緊密結合,與“創先爭優”活動緊密結合,與本地本校教師隊伍建設實際緊密結合,紮實有效地加強教育教學管理,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推進留壩校外教育事業改革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學習葉志平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教師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人們給予教師的讚美同樣毫不吝嗇,“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辛勤的園丁”、“任勞任怨的鋪路石”、“默默奉獻的人梯和渡船”……但是,教師沒有辜負人民賦予他們至高無上的榮譽。

“5,12”汶川大地震,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湧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也包括我們的同行,在地震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學生撐起生存空間的教師們,每讀一次他們的事蹟都使我們熱淚盈眶,他們用生命詮釋了師愛的最高含義,用行動樹立了一塊無字的師德豐碑。5月12日,汶川地震中最牛的校長葉志平,校舍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創,但由於平時的多次演習,地震發生後,全校2200多名學生、上百名老師,從不同的教學樓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衝到操場,以班級為組織站好,用時1分36秒,無一傷亡,創造了一大奇蹟。還有許多許多……同行們你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愛與責任,什麼是新時代的師魂。

作為一名普通教師他們在危難時刻,堅守崗位、忠於職守、不畏艱難險阻、奮力搶救學生的拼搏奉獻精神令我們欽佩。許許多多的教師,他們在地震過後,在不知自己親人生死的情況下,甚至有的已經失去了親人,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在廢墟中尋找著自己的學生,這種忘我的精神怎麼不令人敬佩呢!同是教師的我們,儘管我們沒有遭受如此的災難,我們要以他們為楷模,把自己的愛融入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幫助他們渡過生活和學習中的一個個難關,積極健康的成長。通過學習我要把英雄教師的崇高精神融在心裡,大愛無言。昨天,他們還是普普通通的老師,拿著微薄的工資,日復一日地在做著雖然神聖卻毫不起眼的教書育人的工作。然而今天,他們就用血肉之軀築起了一段永遠不倒的愛之長城,用他們的實際行動上了一堂無聲之課,點亮了通往未來的希望之路,用他們的行為告訴孩子們如何面對苦難學會堅強。所謂“一日為師終身如父”,哪裡還需用語言去做矯情的表達?

我們要向葉志平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忠於黨、忠於祖國、忠於事業的崇高精神;學習他堅定信念、愛崗敬業、勇於進取的拼搏精神;學習他攻堅克難、以人為本、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立足本職工作,以大局為重,把為教師服務作為自己工作的宗旨。深入教學一線,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努力創新,以適應現代教育需要。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學習葉志平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3

今天我觀看了葉校長的先進事蹟的活動,看完之後,我思緒萬千,感受頗深。我的心情許久不能平靜。

葉校長36年以來都在農村教育第一線辛勤耕耘、默默奉獻,愛校如家、愛生如子,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引導學生,用最好的教學成果回報家鄉父老,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

同樣作為一名教師,在學習葉校長的事蹟的同時,我深刻反省自己。我們要以他為楷模,把自己的愛融入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幫助他們渡過生活和學習中的一個個難關,積極健康地成長。我們要向葉志平同志學習,學習他堅定信念、愛崗敬業、勇於進取的拼搏精神;學習他攻堅克難、以人為本、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葉志平校長的事蹟,體現了一個教育工作者對黨的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對人民的無比熱愛和高度負責。我想假如我們每位教師都能像葉校長這樣負責,把安全常規工作做得紮實細緻,又將有多少生命得以延續啊!我們要以他為楷模,把自己的愛融入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幫助他們渡過生活和學習中的一個個難關,積極健康地成長。

我們要向葉志平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忠於黨、忠於祖國、忠於事業的崇高精神;學習他堅定信念、愛崗敬業、勇於進取的拼搏精神;學習他攻堅克難、以人為本、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

同行們,為了孩子們的笑容更加燦爛,就讓我們時刻警惕起來,讓安全的警鐘常鳴,為打造平安校園而努力奮鬥吧!

學習葉志平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4

有一種信仰,叫赤誠報國;有一種大愛,叫“布衣院士”。20_年8月12日凌晨,89歲的盧永根院士因病辭世。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盧永根同志雖然離我們遠去,但他用真心真情、用生命火熱繪製出對黨的事業的無限熱愛、無限忠誠、無限執著,將會閃爍著永不熄滅的閃亮光輝,指引著一代又一代黨員幹部赤誠前行!

像“布衣院士”一樣赤誠前行,就必須始終做到一個“忠”字。盧永根把對黨的忠誠,深深地鐫刻在了靈魂上。黨的十九大召開當天,他躺在病床上,插著氧氣管,堅持全程聽完十九大報告,並參與隨後的學習、討論。華南農大黨委副書記鍾仰進說,“盧永根詮釋了黨性的力量。” 天下至德,莫大於忠。黨員幹部必須始終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對事業忠誠,無論何時何地,無論艱難險阻,都始終堅定對黨的信仰和熱愛,堅決執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時刻不放鬆,時刻不懈怠,帶著堅定執著赤誠前行。

像“布衣院士”一樣赤誠前行,就必須始終做到一個“勤”字。盧永根就是一位一生勤奮的黨員幹部,直到_歲,他仍然帶著學生翻山越嶺,到處尋找野生稻種。實幹是發展之基,實幹是成事之要。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任務,黨員幹部必須始終勤勉務實,無論幹任何事情都要腳踏實地、堅韌不拔。要做到說了就辦、定了就幹、幹就幹成,特別是面對急難險重任務時,更要站得出來、頂得上去,用工作實績赤誠前行。

像“布衣院士”一樣赤誠前行,就必須始終做到一個“廉”字。盧永根常說,“多幹一點,少拿一點,腰板硬一點,說話響一點。”20_年3月,他以夫妻的名義將畢生積蓄880萬元人民幣捐贈給華南農大。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鉤。面對燈紅酒綠的誘惑,面對“圍獵”的阿諛奉承,黨員幹部必須堅守本心,堅守對黨的誓言,始終做到清正廉潔、乾淨坦蕩。要敢當“黑臉”幹部,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從嚴管好身邊的朋友、親人,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始終帶著“清風”赤誠前行。

學習葉志平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5

左_,一個普通的名字,一個最基層的農村教師,卻有一種奮勇向前的拼搏精神,從一個掃盲教師到拿到大學文憑甚至成為全國模範教師、優秀教師;有一種不為名利所動的高貴品質,寧願放下三次改行的機會,也要堅守艱辛清貧的教育工作崗位;有一顆“不是我所生,卻與我更親”的愛生之心。這些都源於他無私奉獻於教育事業的堅定信念,這種蠟燭精神讓一個普通的名字響徹中國,傳遍教育界,成為我們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楷模!

學習了左相平教師的先進事蹟,我感慨萬千,不斷進取,堅守崗位,不為名利所動,愛生如子,這才是最崇高的師魂!同是教師,我深深為自我曾有過的抱怨感到羞愧,為自我曾打罵過學生感到後悔,這一次的學習讓我改變了自我從教的想法,我不再把我的工作當做飯碗,而是作為事業認真去做,甚至當做國家、社會公益事業,只求付出,不求回報。我不再把學生當做獲取績效工資的工具,而是作為花朵去呵護,作為棟樑去培養。

我相信只要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有左相平教師的蠟燭精神,整個教育界必須滿是輝煌!

11月14日,我校全體教師學習了盤縣縣教師左相平的先進事蹟後,我感慨頗多,情緒很不平靜,個性是他身上表現出的高尚道德風範,更使我感動不已。

他從教十年如一日,盡職盡責,嘔心瀝血,銳意進取,勇於創新,用心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他們生活簡樸、廉潔從教、克己奉公,言傳身教,把自我全部的愛無私地奉獻給了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他們的崇高品格和師德不僅僅受到學生和教師的尊敬,並且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讚譽。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像左相平這些誠實質樸的人民教師,表現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頑強的意志,無私奉獻,默默無聞,把自我的心血和力量獻給教育事業,他們的身上閃爍著師德的絢爛光輝。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毋從。”中國小教師的工作物件是成長中有極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師的道德表現能夠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作為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身教必然重於言教。要在自我的職業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標準,這是構建我們未來民族道德素質的基礎。

師德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精萃,也是優良革命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書育人,教書者務必先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示範,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務必具備更高的素質,而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他們讓我們懂得了,一個人,原先能夠這樣用心地對待工作和生活,能夠這樣真誠地與人相處,能夠這樣熱情地幫忙別人……在當今冷漠、隔閡漸成風氣的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正是這樣的生活態度和方式嗎?能夠想像,假如生活中處處有像郭力華這樣的人,那我們這個社會,必將更加和諧,必將佈滿更多的溫情,必將更有人情味,必將更讓人留戀。

學習了左相平的感人事蹟後,我深切體會到:一個人,原先能夠這樣用心地對待工作和生活,能夠這樣真誠地與人相處,能夠這樣熱情地幫忙別人……我很感動,從中學到了很多,也讓我重新熟悉了教師這份職業,在如今的這個工作崗位上,我想我就應用一份真摯的態度去對待,爭取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為教育事業盡微薄之力。

學習葉志平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6

20世紀60年代,草王壩人在政府的支援和黃大發帶領下,第一次大規模修渠,卻因技術等原因,耗時10多年也沒修成。

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但黃大發不肯服輸。1989年,年過半百的他到附近的水利站,一邊幫工一邊學習。3年多時間裡,只有國小文化的他從基礎學起,下苦功夫,硬是掌握了許多水利知識。

1990年臘月,天寒地凍。為了修渠資金,黃大發趕了兩天山路。等找到原遵義縣水利局領導時,已滿身是泥,一雙舊解放鞋磨破了,露出凍得發紫的腳趾。“草王壩大旱,地裡顆粒無收,我要帶領群眾修渠引水。”黃大發從破爛不堪的挎包中掏出立項申請報告。

當時,遵義縣一年的水利資金不過20萬元。據初步測算,從水源地取水到草王壩要經過大小9處懸崖、10多處峻嶺,水渠需要從離地幾百米高的大土灣巖、擦耳巖和灰洞巖的懸崖峭壁上,打出半幅隧道,需要五六萬個工時。草王壩才一兩百個勞力,怎麼完成這麼大的工程量?

黃大發撂下一句話:“一年修不成,修兩年;兩年修不成,修三年。哪怕我用命去換,也要幹成!”

1992年春,引水工程終於開工,57歲的黃大發帶領200多名鄉親,浩浩蕩蕩奔赴工地。有次炸山出現啞炮,黃大發準備前去檢視,有人突然大喊“要炸了”。情急之下,他用隨身的背篼罩住自己,碎石塊剎時滿天飛。萬幸的是,碎石只擊破了背篼,擦破了他的手臂。

1993年,工程進行到異常險峻的擦耳巖,垂直300多米高,放炮非常危險。黃大發第一個站出來,帶幾名黨員上到山頂,把繩子拴在大樹上,再繫到腰上,順著石壁慢慢往下探,尋找放炸藥的合適位置。

“共產黨員怕犧牲能行嗎?先烈們拿身體去堵槍眼,我們做事就要有這種精神。”黃大發說。

1994年,水渠的主渠貫通。清澈的渠水第一次流進草王壩,村裡的孩子跟著水流跑,村民們捧著渠水大口地喝:“真甜啊,真甜……”從沒見過黃大發流淚的村民發現,老支書躲在一個角落裡,哭了。

1995年,一條跨三重大山、10餘個村民組,總長9400米的水渠全線貫通,草王壩徹底告別了“滴水貴如油”的歷史。村民以黃大發的名字命名這條渠,叫它“大發渠”。

學習葉志平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7

張貴斌同志始終堅守初心使命、不改本色,在部隊英勇作戰,九死一生,身負戰傷,戰功卓著;到地方,他主動回到農村,造福群眾,埋頭苦幹,無私奉獻;離休後,嚴格要求自己,艱苦樸素,深藏功名,不計得失,始終保持著老一輩革命軍人的精神面貌和優良作風,是優秀共產黨員的代表,是退役軍人的楷模,是全市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學習的榜樣。市委決定,在全市開展向張貴斌同志學習活動。

向張貴斌同志學習,就要學習他堅守初心、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張貴斌同志始終保持崇高信仰,堅決聽黨話、一心跟黨走,用行動詮釋對黨的絕對忠誠。1948年,鞍山剛剛解放後,張貴斌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參軍入伍,在遼瀋戰役塔山阻擊戰中,他勇敢作戰,7天6夜的戰鬥中始終堅持“人在陣地在”,直至戰鬥到最後全連僅剩3個戰友,用血肉之軀守住了陣地。之後,又隨部隊轉戰了半個中國,立下了赫赫戰功。因傷轉業後,他主動申請回到老家當了農民,在村支書、信用社、供電所、農電局每個崗位上,黨讓幹啥就幹啥,一心樸實工作,默默無聞奉獻。向張貴斌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把對黨忠誠刻進心裡、融入血液,始終以黨的事業為重,把堅定信仰作為第一位的要求,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處處體現共產黨員的堅定信仰、價值追求和思想風範,以實際行動踐行對黨的錚錚誓言。

學習葉志平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8

學校是建起來了,如何留住孩子卻成了難題。

為留住這些學生,家訪成了張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去有些學生家的路太難走,連車都租不到,只能徒步前往。一個假期甚至兩個假期,即便馬不停蹄,張桂梅也只能走訪完一屆學生的家庭。儘管如此,她依然堅持,“無論如何,我一定要親自到每一名學生的家裡去看看。”

一次家訪,到了山下,司機告訴張桂梅,車上不去了。學生的家在山頂,僅有一條不到半米寬的山路,路的一邊是萬丈懸崖,走路的話需要6個小時。為了節省時間,張桂梅搭乘鄉政府工作人員的摩托車上山。“當時坐在車上,我都不敢低頭,摩托車稍微歪一點,就會跌入懸崖粉身碎骨。”想起當時的場景,張桂梅至今心有餘悸。

學生下山來接她,在半山相遇時,張桂梅第一句話就問她,“你為什麼要回這兒來啊?你怎麼還老想回這兒啊?這地方你怎麼回來的啊?”女孩低著頭淡淡地說,“老師,我不回來,我上哪兒去啊?”張桂梅無言以對。

學習葉志平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9

我是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當我第一次學習先進事蹟時,我的內心是慚愧的,慚愧的是同樣是一名警察,我卻沒有什麼可以引以為豪的特殊經歷,更沒有什麼英雄壯舉,可我同時也是高興,高興在我們東京城交警大隊裡也有很多像他一樣,始終懷著對黨無限忠誠、對人民群眾無比熱愛、對公安事業不懈追求的普通民警。

看吧,他們正意氣風發地一路走來。走在最前面的是領導。所長站起來象尊鐵塔,走起來虎虎生威。辦起事來鐵骨錚錚,從不妥協。 與所長並肩的是兩名副所長,見識了他利用資訊化手段串併案件、研判資訊,破獲了一系列高難度案件、使我們的抓捕人數、起訴人數均列全市第一名。見識了他在處置一起起突發事件中的周密沉穩、幹練利落,才曉得他們是所長的左膀右臂。以他們的膽魄和經歷,在繽紛的人生舞臺上,他們似乎可以大刀闊斧地踐行更高的人生夢想,但他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公安基層基礎工作。在駕馭轄區治安形勢和提升群眾滿意率上,他們運籌帷握、殫精竭慮,他們率先垂範、身先士卒,他們創新務實、開拓進取,他們迎難而上的身影定格為引領隊伍的一面高揚的旗幟。所的榮譽牆上,一張張撲面而來的獎牌見證了他們的鐵腕和柔情,見證了他們的跋涉和跨越,見證了他們的耕耘和收穫。

如果要問我們派出所什麼用得最鋪張?我說辦公室的燈光亮得最鋪張?在民警心目中,什麼最香?隔了夜的瞌睡最香!我們的待遇不高,吃苦受累卻最多,辦公室的燈總是通宵達旦地亮著,你聽——審訊室裡,一問一答、此起彼伏,時而平靜、時而激昂;調解室裡,先是“聽取哭鬧聲一片”,一番情理動曉之後,“雨過天晴見彩虹”;綜合室裡,內勤民警在鍵盤上噼裡啪啦,運指如飛;警務室裡,社群民警披著朝霞下社群走家串戶,踏著星光回來悉悉索索整理資料;交通崗上,炎熱的夏季,揮汗如雨堅守三尺崗臺,寒冷的冬季,頂風冒雪情注揮手之間;值班室裡,接警電話驟然響起,警車呼嘯而出……警燈閃爍,警報拉響,劃破靜靜的黎明,浸染在不滅的燈光裡,串起每一間辦公室裡躍動的音符,就象奏響了一曲交響樂,顯得那麼和諧、那麼的有韻律。

站在十字路口指揮交通的民警是一位曾經在邊陲金戈鐵馬的軍官。軍轉地後,誰都有一番書寫一段警營傳奇的心境和豪氣,但為了顧全工作大局,他主動請纓,日復一日的站在路口向指揮著當年的士兵那樣指揮著千軍萬馬的車流。大家說他坐地生根,站成了一棵讓人看著、想著都替他不甘的樹。他笑笑說,這棵樹雖然不會結出耀眼的果子,但每一片葉子都是為老百姓的需要而生長。他把自己從警的豪情化成每一次微笑,化成每一個敬禮和解釋。

當這支隊伍鏗鏘有力地從我們面前走過。

親愛的朋友,我只想問問你:當你走在上班的路上,當你推開辦公室的窗、開啟電腦的時候,當你往孩子口裡塞蘋果、陪愛人到郊外踏青的時候……朋友,你是否意識到你正享受著安寧和幸福呢?也許你沒在意。你意識到了這份安寧和幸福,你才能更深刻地瞭解,我們這一群人,明白那份赤膽忠心、古道熱腸,明白那份在艱險面前的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在辛勞面前的堅守執著、無怨無悔,明白我們委屈後的坦然、付出後的甜蜜,你就會深深地體會到,這就是我們,河南公安,我們普通的一警。

學習葉志平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0

中共一大紀念館館長薛峰表示,吳蓉瑾16年如一日地打造“紅喇叭”小講解員社團,讓盧灣一中心國小一級又一級的學生在紅色文化中成長。她是生長在黨的誕生地、中國共產黨精神家園旁邊的“屋裡廂”楷模。這樣的榜樣十分真實親切,看得見,摸得著,找得到。

用生命承載教育,用平凡演繹偉大。黃浦區教育黨工委副書記、區教育局局長姚曉紅認為,吳蓉瑾是踐行“用愛潤心”的築夢人,當前,黃浦正全力建設教育改革引領區、創新教育先行區和教育發展精品區,黃浦教育系統將深入開展“學習時代楷模,爭做‘四有’教師”的主題學習活動,弘揚高尚師德。

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書記沈煒表示,中宣傳部授予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校長吳蓉瑾“時代楷模”光榮稱號,這是對她紮根基礎教育、潛心教書育人、真情呵護孩子們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的巨大褒揚,也是對全市32萬餘名教職員工的有力鞭策。上海教育系統一定要大力宣傳吳蓉瑾視學生如親子的大愛情懷,教育引導全市教師向“時代楷模”學習,把理想踐行在學校教育崗位上,把信仰落實到課堂教學中,把桃李滿天下作為人生最大榮耀,把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作為人生最大幸福,回答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時代交給學校和教師的根本命題,培養好全面發展、身心健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副書記、市教委主任王平認為,吳蓉瑾獲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殊榮,這不僅是吳蓉瑾個人榮耀,也是上海教育系統的榮光。上海一定要以全面落實教育“十四五”規劃和啟動實施教育綜合改革國家示範區建設為契機,堅持把打造一支“四有”好教師隊伍作為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關鍵環節,把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名學生、成就每一名教師作為辦學的價值追求,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首要位置,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作為核心任務,把為教師創造人文化的教學工作環境、人情味的校園生活氛圍作為重中之重,不斷提高教師地位待遇,持續健全教師榮譽體系,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集聚優秀人才培養更優秀的未來人才,夯實教育發展基礎和城市長遠發展根基。

學習葉志平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1

袁隆平同志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傑出的農業科學家、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他作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科技工作者,立志解決人民群眾的吃飯問題,五十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於雜交水稻科學研究,提出了水稻雜交新理論,實現了水稻育種的歷史性突破,使中國水稻產量不斷邁上新臺階,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貢獻。可以說,袁隆平同志是我國當代知識分子的楷模。他獻身科學、頑強拼搏、勇於創新,以農業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巨大成就不斷造福人類。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團結協作、甘為人梯,桃李滿天下,贏得了廣泛的讚譽。

他還是傑出的無黨派代表人士,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積極參政議政、獻計出力,為統一戰線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對於這位偉大的、為中國人民、世界人民創造了無限財富的袁隆平院士,有人評價他的身價何只千億,可他每月的收入連工資加補貼也只有幾千元。依其貢獻,他應該擁有更多的錢,但面對幾千元的工資,他樂呵呵地說:“要生活和生產,錢是重要的,但錢的來路一定要正。錢是拿來用的,有錢不用等於沒有錢。但是用錢,第一不要奢侈浪費,第二不要小氣,該用的就用,不該用的就不用。所以,我穿衣服樸素大方,這是一個原則。穿那麼好乾什麼,表面光。穿得好,也不見得你的地位就高。”這就是袁隆平院士的金錢觀,樸實直白,寓意深刻,發人深思。有人評價他說:

“袁隆平院士頭頂藍天,勇攀科技高峰;腳踏實地,造福世界人民。他幾十年如一日,刻苦鑽研,鍥而不捨;淡泊名利,無私奉獻,服務人類社會;胸懷祖國,心憂天下,造福世界人民,……。”作為科學家,袁隆平院士不僅貢獻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貴、品德高尚的人。他傑出的科技才能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達到了完美結合和高度統一,贏得了社會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風,為我們身處教育戰線的廣大知識分子樹立了學習的典範。

作為奮戰在水利戰線的一員,我發自內心地讚揚袁隆平院士,我覺得我們大家都應該認真努力地學習袁隆平院士的高尚情操,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為祖國、為自己的信仰,腳踏實地,造福人民。我們要學習袁隆平院士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人生觀、世界觀和金錢觀。我們除了要宣傳他的科研成果,長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志氣外,更應該讓大家都來學習併發揚光大他做人的態度和奉獻的精神。

要學習袁隆平院士為國、為民、為事業不畏艱難,勇於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對祖國和人民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說:“科學研究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不愛國,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準則,就不能成為科學家。”作為一名具有高階職稱的黨員,身處教學科研第一線,我應該把個人的理想同院系學校及國家、民族的奮鬥目標統一起來,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專業教育教學的改革實踐結合起來,牢固樹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遠大理想和永遠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並立身本職,從教學做精、科研做強、專業做大著眼一步一個腳印。

學習葉志平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2

盧永根祖籍廣東花都,1930年生於香港,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受派遣回到廣州。從此,他在教育領域開始了一輩子的堅守。有人會問:為什麼要放棄安逸的生活回到內地呢?盧永根的回答簡單而真摯,“侵華戰爭的現實教育了我,我要為祖國復興效力。”正是帶著這份愛國的赤子之心,盧永根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不僅為科研奉獻了一切,也為廣大學子點燃了心中的愛國主義火焰。這份真摯的愛國熱情不僅值得我們尊敬,更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盧永根,用堅定的愛國信念來武裝自己。從年輕時放棄安逸生活回到內地,到後來在教育領域的一輩子堅守,這其中始終支撐盧永根的便是他堅定的愛國信念。盧永根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祖國故,兩者皆可拋。我希望能像一束小火花,點燃你們心中的愛國主義火焰。”

學習盧永根,用嚴謹的工作作風來塑造自己。“多幹一點,少拿一點,腰板硬一點,說話響一點”,這是盧永根經常用來自勉的四個“一點”。而“先黨員,後校長”則是他的口頭禪,他認為當好校長的前提是先當好一名黨員。在工作上,盧永根對人對己都十分嚴格,不搞一點特殊,即使到後來身患重病,也依然堅持不搞特殊化。

學習盧永根,用樸實的生活態度來修飾自己。盧永根夫婦一共捐出了8809446元,學校用這筆款設立了教育基金,用於獎勵貧困學生與優秀青年教師。而盧永根自己的生活非常樸實,有人用“家徒四壁”來形容他的家,從中可見其生活簡樸。破舊的家,簡單的飯,一點一滴都昭顯著這位老人骨子裡的淳樸。

一生報效祖國,畢生積蓄回饋社會,這就是正能量,我們要向盧永根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我們要向盧永根同志學習,學習他的愛國情懷,學習他的坦蕩胸懷,我們要向這位中華民族的楷模學習,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有愛國熱情的中國人!

學習葉志平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3

恢復大學聯考後,我就要25歲了。那一年,我懷著希望和苦澀的心情,1977年年底,第一次參加了大學聯考,一點門都沒摸著。我鼓足勇氣,決心再拼半年,參加1978年夏天的大學聯考。這將是我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衝擊大學聯考。當時報考的條件是以25歲為限。

“文革”期間沒能正規地上學。儘管我的文科成績還不錯,但數學可是一竅不通。半年時間裡,我拿起數學課本,從七年級年級的開始學起,一直學到高三。不會就找老師問,一道題一道題地做作業,筆記本用了好幾本。

臨考前的一個月,我開始複習語文、歷史、地理、政治等科目。

帶著一種複雜地感覺,我再一次走進大學聯考考場。考畢,在填志願書時,我寫上了北大圖書館系。大學聯考分公佈了,考了近300分的我,又落榜了。當年的分數線是300分整。還是數學給我扯了後腿,剛得了20分,如果不用半年的時間攻數學,這20分也能照樣得。其餘各科成績都還不錯。

不甘心的我也只能就此罷休。後來我得知,當年河北師大體育系的錄取分數線,我足足超出近200分。當時,我已經是有5年教齡的中學體育教師了。沒讓我報考的唯一原因是,當時教師的地位實在令人不敢恭維,我想通過大學聯考跳出教師這個行當。

來年招生規定,體育專業已由文科轉為理科。即便沒有年齡限制,沒學過數、理、化的我,再考中的機率也越來越小了。

一種難以言表的苦澀,可以說是痛苦,十分痛苦的心情,長時間在我心中停留。我慢慢地越來越遠地離開了大學聯考的這個大漩渦,看著大學聯考的激流,從我的身邊,從我的心裡慢慢地遠去了……

想上學,想讀書的願望雖落空了,但想上學,想讀書的願望,卻永遠留在了我的心底……

我真羨慕現在的孩子們,他們趕上了一個好年代,一個令人充滿了希望,充滿了追求的年代,一個令人有書讀,有學上的年代。

後來,國家出臺了自學考試、電大等一系列自考、自學性質的學歷教育機制,我終於又在30多歲的時候,重新拿起了課本,重新坐在電大的教室裡,讀書了。三年後,我拿到了大專文憑。遠了我的大學夢。那年,我已經32歲了。再後來,我又在50歲的時候,通過自學考試,獲得了大學本科文憑。同時,我還獲得了市級“自學成才者”稱號。

我想上大學的夢想,終於實現了。

學習葉志平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4

袁隆平生於1930年9月,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土生土長的農業科學家,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創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第一人,曾成功選育了第一個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的強化高產雜交水稻組合————南優2號;榮獲我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國際上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為我國糧食生產和農業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此外,他還先後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糧農組織等多次國際獎勵。

他培育的雜交水稻被稱為“東方魔稻”,確保了我國以僅佔世界7%的土地養活佔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產的稻穀相當於每年解決6000萬人的吃飯問題。有人說,袁隆平院士是一座精神富礦,怎麼挖掘都有收穫,他還是一個多面體,每個側面都值得大家學習。是啊,如今,全國人民都在向袁隆平學習,學習他為國為民為事業不畏艱難、勇於付出的獻身精神,學習他勇於追求真理、不迷信、不因循守舊、不斷探索的創新精神,學習他注重理論聯絡實際、勤奮進取的務實精神,學習他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協作精神,學習他謙遜淳樸的人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些精神不是隨便說說的,翻開那本中國感動世界,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立體真切的展現在腦海裡的,就是真實的袁隆平。袁隆平早在考大學之前,他就立志做一個農業科學家,西南農學院正是我們這位現今的農業科學家的誕生之地。也許是童年及青少年時期經歷的戰火與生活的艱辛讓他能夠立下這樣的志向吧。大學畢業後,他響應國家的號召,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心懷大志,目標堅定的人,才會不畏懼苦,不害怕難!在20世紀60年代,在那饑荒的年代裡,袁隆平目睹了那些慘痛的一幕幕,那一段凝固的歷史成為袁隆平前進道路上的動力。從此,他立志使我國農民擺脫貧困,立志向飢餓挑戰。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可以說袁隆平在青年時期就知道了,這也成就他一生的大業,更造福了億萬的人民。

所以,要做怎樣的人?我想應該就是要做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吧!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才會有崇高的人格。所以,當我們今天學習袁隆平那麼的美好的品質的時候,我們知道,那個汗霜滿衣,面板黝黑的人,展示給我們的卻是人格的光芒。

七十幾歲高齡的袁老,他會告訴你:日思夜夢的東西變成現實是興的事。“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人?”這是美國經濟學家布朗博士提出的質疑。袁隆平的頭腦中始終裝著一個堅定的答案:我們中國人自己養活自己。袁老還會告訴你他衷心希望雜交水稻這一成果不但能增強我們中國依靠自己力量解決吃飯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將為全人類戰勝飢餓做出更大的貢獻。在袁隆平的帶領下,通過大家努力,雜交水稻目前已在越南、印度大面積種植,增產十分明顯;在菲律賓、巴基斯坦等國的開發工作進展也很順利。

袁隆平現在一定很高興,因為他自青年時期的理想到現在的目標,不論多苦多難,都已經成為了現實!看完全部的袁隆平傳,我們知道他的高興,不是因為身上的各種光環,而是因為他給了中國人自己養活自己的夢。

學習袁隆平精神,就要作一個有價值的人!

學習葉志平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5

近日,遼寧省鞍山市千山區人民法院原四級高階法官滕啟剛,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追授為“全國模範法官”。

57歲的滕啟剛因病於20__年6月4日去世,從千山區人民法院派出法庭千山法庭,到法院刑事審判、資訊化管理、行政審判等崗位,30年來滕啟剛從未離開過千山區人民法院,他是千山地區人民熟悉和愛戴的法官,他與千山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這裡的人們到處傳頌著他心繫群眾、嚴格執法、公平斷案的佳話。

用心去調解 用情去疏導

用法去解疑

千山法庭是千山區人民法院的派出法庭,滕啟剛30年的法官生涯有近三分之一時間在這個偏遠的農村法庭度過。滕啟剛常說,自己就是農民出身,知道農民打官司不容易,每當看到農民走進法庭,他都不著急立案,而是想方設法調解。

20__年,千山鎮山陰子村要建文化廣場,需要佔用一個農戶門前200多平方米的土地,農戶要求高價補償,氣得村支書找到滕啟剛要起訴農戶。滕啟剛瞭解到這個農戶剛剛做完心臟手術,還是個脾氣暴躁的人,就對村支書說:“你這樣告他是容易出事的,我來勸勸他。”滕啟剛找到這個農戶一見面就說:“我來不是因為村裡告你,我也是農村出來的,現在還住在謝房身村,你不用把我當法官,就當懂點法律的村裡人,幫你出出主意。”一番話拉近了農戶距離,幾次登門交流,農戶的問題得到了順利解決。

滕啟剛做群眾調解工作有很多辦法,有人將其總結為“滕氏調解法”:辦理家庭糾紛,運用“親情融化法”;矛盾複雜,依託各類組織運用“外力協助法”;涉及利益分配,運用“換位思考法”;糾紛激烈運用“背靠背法”。

他卻說,無論用什麼樣的調解法,都要用心去調解,用情去疏導,用法去解疑,讓法律以柔軟的方式走進群眾生活。

我還是孜孜不倦

追求公平正義的少年

“已近耳順之年,始終無畏歲月,我相信我還是從前那個孜孜不倦、追求公平正義的少年。”這是20__年初滕啟剛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的一句話。

在千山政法系統廣泛流傳著一個8倍放大鏡的故事,這是滕啟剛作為一名法官尊重法律、追求公正的最好例證。

20__年5月的一天,王某因行車衝突,動手打了任某,路上監控距離現場太遠,難以辨別實際情況。對此公安機關沒有處罰,任某一紙訴狀把公安機關告到法院。那段視訊民警難以辨別,法官也一樣。為此滕啟剛買來8倍的放大鏡,頭幾乎貼著視訊一幀一幀細緻檢視,眼睛看紅了,看出了淚水,卻一直不放棄,終於捕捉到了王某抬手打人的動作,那一秒,鐵證如山。法院判決公安機關重新做出行政決定,對打人者給予行政處罰。

現任千山區人民法院千山法庭庭長的呂晉鋒,曾多次親眼見證了滕啟剛在執法時的嚴謹細緻。20__年,一家礦山公司因尾礦發水造成耕地和果樹被淹,幾十戶村民湧到法庭討說法。在評估過程中,滕啟剛頂著30多攝氏度的高溫,不顧汙染物對面板的傷害,一下子踏進10多釐米厚的汙染層,不斷提醒鑑定人員,這裡的汙染物更厚一些,那裡需要再測量……一天下來,汗水早就溼透了他的衣服。最終村民獲得了合理的補償,雙方都沒有上訴。

我不光是法官

我還是一名共產黨員

“請大家相信我,我不光是法官,我還是一名共產黨員。”20__年,呂晉鋒剛到千山法庭工作時,經常在大廳碰到一些當事人在議論打官司是否需要花錢找人,“每當這時候,滕庭長就會站到大家中間說這句話,說得特別誠懇堅定。”呂晉鋒說。

1991年考入千山區人民法院不久,滕啟剛就積極申請入黨,他說:“我是農民的兒子,能有今天,一切都要感謝黨和人民培育了我,愛黨於我而言,是一種鐫刻進生命裡的情感。”

在千山法庭工作的時候,鍋爐工生病了,滕啟剛就每天早早到單位燒鍋爐。連續三個春節,他都在法庭值班,有一年除夕夜,妻子去法庭給他送餃子,正見他往鍋爐裡添煤塊,滿臉全是煤灰,只有牙是白的。他看見妻子便打趣地說:“你看見過法庭的庭長燒鍋爐嗎?這次就讓你看看。”聽了他這話,妻子真是哭笑不得。

滕啟剛的家,在千山區大孤山街道謝房身村一戶普通的農家小院裡,從出生到去世滕啟剛一直住在這裡,一家三口過著簡單而幸福的生活。

滕啟剛生前曾獲得_“優秀直播法官”“遼寧省人民滿意政法幹警”等30項榮譽;去世後被追授為“全國模範法官”“遼寧省優秀共產黨員”“遼寧時代楷模”等稱號。

學習葉志平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6

百善孝為先 盡顯孝老情

__,1974年2月出生,__鎮郝康村人,一個普通農村婦女,她用二十個春夏秋冬,詮釋“孝”和“愛”的傳統美德,自從走進郝康這個村,走進成文這個家,用她的年輕,聰穎,吃苦孝道努力盡好一名妻子、媳婦和母親的責任,是遠近聞名的孝順媳婦。

一、孝老愛親,家庭和睦育幸福

看了下面這段文字,我不知道您會怎麼聯想?或許覺得只是在平常生活中一個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一個小小的生活細節。但是我覺得在金錢至上、世風日下的當今,__-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為我們所傳遞的是尊老、愛老、敬老、助老的良好風氣和正能量。從平凡中不凡之處使我們看到其樂融融的一家。尊老敬上,互助互愛。多年來,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者孝道,印證著她的孝心,展現了一個農村婦女淳樸真誠的坦蕩情懷,詮釋著一個農村媳婦的博愛、仁慈、善良的美麗形象。

自結婚之日起,她就一直跟公公、小姑生活在一起。那時公公已年過六旬,體弱多病,__像照料自己的父親一樣伺候著公公。公公因常年幹著繁重的農活,身體狀況欠佳,大部分的飲食起居都得靠人照料。丈夫又得外出打工賺錢,伺候公公的重擔就落在了她的頭上。夏天,公公雙腿浮腫,上面長滿了密密麻麻的一層小水泡,一脫落,就流出腥臭難聞的液體。每當這時,__總是給老人擦洗,並敷上藥。冬天,為了不使老人吃涼飯,他用一個小盆倒半盆開水,將飯、菜放入盆內溫著一口一口地喂老人。就這樣,她熱心侍奉老人,從沒叫過一聲苦,也沒說過一聲累。一做就是幾年,她無怨無悔,在她心中,丈夫的父親就是她的父親,照顧公公就是她的責任。公公對她也有了深厚的感情,逢人便說,‘只要半天聽不到媳婦說話,看不到媳婦的影子,心裡就有些牽掛,就好像身邊少了什麼人似的。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後來公公大小便失禁,為了不使公公身體受委屈,她毫不害羞地替公公換內褲,換後並用溫水洗擦乾淨。臭氣刺鼻,引起她的嘔吐,她只好強忍著替公公換好,把該洗的衣服洗掉,自己再蹲在一邊去翻胃。鄰居說他有福氣,公公卻說,“都是媳婦照顧得好,讓我多在世上活了幾年。”

一個媳婦對公公的孝心,就如同披在身上的一件新衣裳,時間久了,親戚鄰居都會看到,也都會被她的舉動所感動,老年人冬天晒太陽,都在把好媳婦的事掛在嘴上,一位八十多歲的鄰居,逢人就誇,“村子那麼大,那麼多的媳婦,從來沒見過她這樣孝敬的。”

二、勤勞致富,勤儉持家奔小康

__勤儉持家,合理安排家庭收入,從不鋪張浪費。添置家居用品,洗刷買燒能儉則儉,樸素勤儉為本,一家人都沒穿過什麼名牌,就連桌椅、沙發等傢俱都是很普通的木製用品,甚至不如村裡很多老百姓家的用品。就是去城裡買東西也捨不得花錢坐車,騎著她那輛腳蹬三輪。再晚也捨不得在街上吃一頓飯,就是買個燒餅回家也是塞給婆婆和孩子手裡。走進__的家,你會感覺到有一股農民質樸的氣息,但是簡而不亂,物品的擺放井井有條,環境整潔舒適。

三、和諧鄰里,共築文明譜新風

__在生活中,總是為別人著想,樹立榜樣,影響全村,團結鄰居,她與親朋鄰里友好相處,做到以誠待人,不計小節。大家都覺得她非常親切,很有親和力。每當左鄰右舍遇到急事,她都會及時趕到,無償勞動,下雨了人家都往家裡跑,但是她知道誰家的糧食還晒著 需要幫忙往屋裡背,誰家蓋房子缺少人手她就主動去幫助做飯,喜憂事她總是跑前跑後儘自己的全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每當鄰里鄉親身患重疾,她都會及時去探望,伸出援助之手,鎮上組織的各項公益活動她都積極參加。

四、愛在頌揚中沉澱

溫馨的家庭是和諧社會動力的源泉,__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提倡了全民文明,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孝道的精神,“尊老、敬老、愛老、養老、助老”的傳統美德。情繫老人,情繫村民,彰顯了一個先進農民的優秀品質。她的愛發自於內心,從沒有隨著物質、榮譽浮起,在村民的稱讚中,她顯得更加簡單樸實,她得愛慢慢的沉澱得更深了。在日漸喧囂的世界裡,她的愛,她的行動,給我們吹來了一股和諧社會的春風,讓所有人的心中也漸漸的沉澱了許多許多得愛。她對老人的孝道,對村民的熱情,這種無怨無悔的精神不正是我們社會所提倡的嗎?

學習葉志平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7

“我們不想讓她當英雄,只想讓她繼續教我們……”有學生想起白曉卉便哽咽不已。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的學生王麗麗覺得,白曉卉不僅是自己學業上的指導老師,更是生活裡的“白姐姐”。臘八節給大家帶粥,平時還喊著一起看電影。

王麗麗第一次去實驗室的時候,白曉卉還專門等在樓下。

“白老師看我不太適應,還專門開導我,指點論文怎麼開題,PPT怎麼排版。”王麗麗有時候實驗不順利,耗費了一些試劑和耗材,白曉卉也沒有批評。“她安慰我不要灰心,失敗很正常。”

3月8日那天,實驗室的女生都收到了巧克力。“白老師還跟我們開著玩笑。”王麗麗說,就在大家聊天的時候,白老師突然接到準備出發的通知。

一如往常的果斷、幹練,白曉卉立馬收拾好隨身物品,和大家揮手作別。

“白老師注意防護、注意安全!”學生們送她到實驗室門口。

“放心吧,你們也記得跟上實驗,回來咱們再開組會!”

這是學生們最後一次看到她的樣子。

“以為和前幾次支援疫情的時候一樣,她會再次元氣滿滿地回到實驗室,給大家分享出差的趣事。”山東第一醫科大學臨床醫學診斷專業馬婧瑜回憶,白老師最大的一個願望,就是脫下隔離服,換回普通的防護服。

年初河南疫情結束,返回濟南的路上,同樣有小孩的王澤筠和白曉卉聊起天:“姐,這麼久沒見著孩子,真想啊。”

“馬上就回去了。我從北京、從新疆隔離完回家,都摟著兩個孩子一起睡,左邊一個,右邊一個,哈哈。”

在白曉卉女兒眼裡,媽媽就是“天使”。她曾給媽媽準備了一份特殊的禮物,是她寫給媽媽的一封信。

“我的媽媽是天使。新疆全民核酸檢測,媽媽她們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經常工作6到8個小時,中途不能吃飯。每天的標本堆得和小山一樣高,所有的醫生都在努力和疫情作鬥爭。”

在媽媽講抗疫故事的那個下午,陽光如水般溫柔。女兒依偎在母親懷裡,端詳著媽媽,似乎看到了臉上曾經的壓痕。

學習葉志平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8

風華為人傑,巾幗逞英豪。20__年來臨的三八婦女節,是第110個國際勞動婦女節、我國第97個婦女節。與往年不同之處,在疫情防控戰疫場上巾幗不讓鬚眉,到處閃現著“巾幗身影”,凝聚著“巾幗智慧”、貢獻著“巾幗力量”,綻放著“巾幗芳華”,這一刻她們點亮了“巾幗底色”。

每一場特殊戰鬥,都需要一批英勇的戰士;每一次生死搏鬥,都會湧現一批無畏的勇士。被口罩勒到深痕的臉頰,被汗水浸到泛白的雙手,被防護服包裹束縛著的笨重身軀……一切的痕跡,是你們逆行與病魔抗爭的最美樣子。

我們要向你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感謝你們風雨兼程守候在每一個防疫站點,感謝你們叩響一戶戶房門摸排勸導,感謝你們剪短了長髮只為救助更多患者,感謝你們身兼數職為隔離群眾送上暖心服務,感謝你們在疫情肆虐之時,不懼生死,勇敢奔向抗疫前沿,感謝你們的家人、親友給予的傾情支援。我們想對你們說一聲:姐妹們,你們辛苦了!我們為有你們這樣挺身而出,英勇奮鬥的“巾幗英雄”而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

你們是堅守者——武漢封城,當地的居民堅守他們的家園,不讓病毒外傳,始終堅守著病毒傳染的最後一道防線。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背後為你默默堅守, 醫護工作者星夜兼程,白衣戰袍,投身無聲戰場;建設者晝夜施工,血肉之軀,展示中國力量;還有無數外賣小哥、快遞員、環衛工人們逆風而行,堅守崗位。這就是萬眾一心的中國精神與力量!

向最美逆行者致敬,向最強堅守者致敬!

學習葉志平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9

疫情來襲,彷彿平靜的海水面突然起了一場運動,海底的魚浮了上來,水面的魚沉了下去。各種聲音爭先恐後:生氣的,指責的,罵人的,出離憤怒的,消極絕望的,抹黑的,洗白的,藉機發私憤的,還有明著暗著帶節奏的,說祖國怎麼怎麼樣……同樣,各種行為也都出來了。

身為一介凡民的我們,更多的是面對一日三餐,而不是家國大義。這時候,我們該怎麼辦?請相信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人民,我們自己;努力做好自己該做的、能做的。

無論他人怎麼說,我們的國家就在這裡崛起。

她無烽火照狼煙,無戰火瀰漫,人民勤懇努力,國家繁榮昌盛。從一窮二白,白手起家,篳路藍縷,到國富民強,她是一步步,腳踏實地走過來的。即使她還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可是她一直在調整自己努力的步伐,堅定地朝著星辰大海的理想穩步前行。這次的疫情,縱然存在很多問題,但是我的國,她仍舊能夠以最快的速度調動一切可調動的物資,動員一切可行動的力量,迎難而上,直面病魔。相信她,這次戰“疫”,她會贏。

無論他人怎麼說,我們的“戰士”都義無反顧。

當疫情襲來,最早判斷出疫情的張繼先,邊診治邊堅持上報;身患絕症的張定宇院長,與病毒賽跑;女醫生張旃,寫下“本來處處都是戰場”;三軍醫療隊,除夕夜奔赴武漢;堅守著“若有戰召必回”誓言的退役軍人,同樣衝鋒在前。多少醫護人員直接以血肉之軀擋在了最前面,多少無畏的子弟兵衝向了一線,多少基層工作者夜以繼日,堅守在村口門口。無數封印著鮮紅手印的“不計報酬,無論生死”請戰書,晝夜奮戰在火神山醫院工地的上千名工人,加班加點生產和服務抗疫產品的企業員工……每一滴汗水都折射太陽的光芒,每一份付出都照亮明日的天空。正是各行各業的守望相助,義無反顧,為抗擊疫情提供了堅實保障。

無論他人怎麼說,我們都要做好自己。

人,不會因為摔倒一次就拒絕走路,不能因為一個不好的人就對所有人失望,同樣,更不能因為一次疫情就怨天尤人進而絕望。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當我們只能待在家裡,看起來什麼也做不了的時候,不妨靜下心來,清醒地看待這次疫情,不盲聽盲從,不信謠傳謠,自覺擔起責任,做該做的事,做力所能及的事。同時回望自己的初心,整理行囊再出發。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讓我們一起面對,聚沙成塔,眾志成城,讓病毒在萬眾一心面前潰敗,讓春暖花開的日子早點到來!

相信我們的國家,相信我們的人民,相信我們自己。一切都會好起來!

學習葉志平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0

滕啟剛同志對黨忠誠、對司法事業無私奉獻、對人民擔當負責的敬業精神和司法為民的情懷十分值得我學習,他的生命定格在57歲,成為遼寧政法英模榜上一顆耀眼的星,溫暖著每一個人。在滕啟剛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名人民法官無私奉獻、廉潔奉公的高尚品格,也看到了共產黨員忠誠信仰、堅守初心,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先鋒本質。他以生命踐行使命,將公平正義寫進了自己的人生。

英模是一個民族的脊樑,一個時代的座標,一支隊伍的象徵。弘揚英模精神,既是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的重要一環,也是新時代加強政法隊伍建設的必然要求。我要以英模為鏡,深刻感悟英模精神,築牢思想之基,汲取奮進力量。滕啟剛同志的先進事蹟,樸實無華、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催人奮進,我們既為失去這樣一位好法官而痛惜,也為遼寧政法隊伍中湧現出這樣一位先進典型而自豪。

學習滕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就要學習他初心如磐、意志似鐵的忠誠本色。不管崗位怎麼變換,他始終堅守初心、忠誠履職、秉公辦案。他把對黨和人民事業的絕對忠誠融入到每一份公正判決、每一次矛盾化解中。要學習他牢記宗旨、甘於奉獻的愛民情懷。把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斷提高群眾工作本領,始終與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通過優質高效服務,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政法工作的滿意度。也要學習他勤勉敬業、守土盡責的擔當精神。把職業當成事業來幹,以實幹書寫人生,用奮鬥鐫刻榮光,用實際行動踐行崇高理想信念,把維護公平正義作為永恆價值追求。更要學習他清正廉潔、嚴於律己的道德情操。始終牢記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自覺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真正做到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我們要堅守初心,履行好新時代政法工作職責使命,努力提升工作本領,推動政法工作高質量發展,為推動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實現新突破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我要厚植為民情懷,堅持把每一件事關人民群眾的小事當成大事,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我要堅守法治精神,捍衛司法權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辦理、每一件事情處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我要把英模精神轉化為實際行動,把教育整頓成效轉化為解民憂、辦實事的能力,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展現新擔當、實現新作為。

時代造就英雄,偉大出自平凡。堅守平凡便是不凡。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一名法官助理,百姓懇切的訴求和期待,就是激勵我不斷前進的初心和動力,百姓對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援,就是我繼續努力的深厚底氣。我要牢記“無論何時,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一切服從組織需要,黨叫幹啥就幹啥。”舍小家顧大家,不計較個人得失,把對黨和事業的忠誠融入到每一份的公正判決之中,融入到每一次的矛盾化解之中!

學習葉志平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1

首先講責任心,作為一名婦產科醫生,我們每天面對的是女人、是孕育生命的母親、是承載一個家庭悲喜的全部。生命所託,健康所繫,一名醫生如果能夠真正把醫學作為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舞臺,把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當作畢生的事業,而不僅僅是一個職業來追求,把醫好每一名患者、做好每一臺手術作為自己的夢想,那麼她就不會去一味埋怨工作的辛勞,也不會僅僅為了養家餬口而消極、機械得對待自己的工作,更不會為了經濟利益而忘記了一個醫生的職業操守。

然後還要有愛心,愛心是人生的春風與甘露,是我們獲得內心充實與感受美好生命的支點。作為一名婦產科醫生,我們深知新生命的誕生牽動了多少人的心。曾幾何時我們因為體驗這新生命的誕生而感動不已,我們因為獨立完成了一例子宮切除手術而數日體驗著成功的喜悅,更是曾幾何時我們因為一個生命的離去而久久得內心不能平靜,這就是我們心中的熱愛啊。熱愛我們的職業、熱愛我們的患者,同時也是熱愛千百年來被學者們所歌頌、被詩人們所感嘆的生命啊。然而,數年之後,這種喜悅、這種感動、這種內心的難以平靜都哪裡去了?我們開始報怨生活的平淡與枯燥、開始挑剔患者的不可理喻,甚至開始懷疑曾經的以救死扶傷為己任的誓言。

在遙遠的美國撒拉納克湖畔,鐫刻著一位無名醫生的銘文:“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醫生與匠人的區別就是在於,她是在與生命對話,她需要感情、她富有愛心,她不以貧賤富貴論人,她沒有價格高低之分,她只求視病人為親人,一切以病人為中心。只有擁有了愛心,我們才能每天充滿耐心地對待我們的患者,才能充滿愉悅地體味工作帶給我們身心的充實。也只有擁有了愛心,我們才能一生充滿感動得體驗,我們的工作人生。

醫仍仁術,無德不立;大醫有魂,生生不息。如果說,軍人的愛是為了藍天下國土的安全,那麼我們的愛就是為了陽光下那一張張燦爛笑臉的永恆。親愛的同伴們,幾度風雨、幾度春秋,讓我們用我們的責任心、愛心和信心去幫助每一名患者,修醫德、強醫能、鑄醫魂,在平凡而神聖的崗位上,一顆紅心、滿腔熱忱,把我們無私的愛奉獻給陌生而熟悉的患者,為構建和諧醫患關係而共同努力!相信我們醫院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學習葉志平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2

朱有勇的情懷美好,美好在群眾的生活中。他深入村村寨寨,接地氣,樹正氣,昂揚大氣;他跑遍田間地頭,腳下有泥土,心中有群眾,手中有群眾喜歡的工作;他與少數民族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與群眾手拉手,心連心,同群眾融為一體,共同創造幸福生活。在他這裡,情懷是一首黨員群眾親密無間歌,是一部理論與實踐結合交響樂,在歌聲中,初心閃爍;在樂章中,使命精彩。

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更多的“農民院士”;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需要更多的時代楷模,朱有勇的信、志、情為我們黨員幹部、科技工作者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書寫一部生動教材,為我們所有公民樹立了一個見賢思齊的新時代標準。

學習葉志平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3

每個人都要在這個世界尋找自己的位置,也都需要找到能讓自己的價值實現的通道。對於國小生而言,“最崇拜哪類人”關乎他們的文化認同和價值追求;孩子們心中的偶像,具有激勵和引導他們成長成才的作用。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鍾南山院士成為許多老百姓心目中的“定海神針”,從小立志“我要做個醫生,治病救人,報效國家”的他,成為許多人心目中的“無雙國士”。這表明,一個人的價值不僅體現在他創造了多少財富,也在於他被多少人需要以及他為這個世界帶來的改變。

面對風險,醫護人員以“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的家國情懷和無私奉獻,一次又一次打動我們。從外地馳援湖北的“最美逆行者”,彰顯了中國人休慼與共、風雨同舟的共同體意識。保家衛國的解放軍和守護一方平安的警察,“舍小家,保大家”,為了公眾的美好生活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在平凡的世界裡,教育工作者、社群工作者和“我的爸爸媽媽”通常都是普通人;既沒有誘人的財富,也沒有深厚的人脈、關係和社會資本。雖然“沒有背景,只有背影”,但這些沒有多少錢、沒有什麼權的普通人大都在認真生活、努力工作。將這些普通人置放在“最崇拜的人”的序列,本質上是一種價值理性的迴歸。

誠然,歌星、明星作為偶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青少年的精神訴求與情感需要;某些歌星、明星身上,也具有值得青少年學習的品質和精神力量。“追星”作為一種個人興趣和私生活,並沒有原罪;然而,青少年的個人興趣和私生活如果得不到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就容易產生一些偏激行為,“瘋狂追星”就是其中的一種。

“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最崇拜的人”猶如價值座標和精神燈塔;孩子們向榜樣看齊,向英雄學習,有助於給自己的精神補“鈣”。“最崇拜的人”猶如火把,點燃和撥亮孩子們的“希望之燈”,照亮並溫暖孩子們前進的道路。

德國社會學家韋伯有句名言:“人是懸掛在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上的動物”。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對於孩子們而言,有什麼樣的“意義之網”,就會有什麼樣的取向、路徑和行動;有什麼樣的榜樣,就會影響和激勵孩子們“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無論孩子們最終實現了最初的目標與否,不斷努力的過程也都會讓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學習葉志平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4

“真正實幹的好乾部!”

《這位當代“愚公”,在懸崖峭壁上鑿出7千米水渠,現實比神話傳說更震撼!》,4月19日,來自中國日報網的雙語新聞,早早突破10萬+的閱讀量。網頁的下面,好評如潮,點贊無數。

“感動!看得我眼睛都溼潤了,跟他們比起來,我們每天坐在明亮的教室裡學習,還能叫苦嗎?”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大發鑿渠。”

“感動中國就應該是這樣普通而偉大的平凡人。”

4月18日起,中國的主流媒體把目光都放到了貴州遵義,聚焦到老共產黨員黃大發同志身上,和他帶領村民歷時36年懸崖絕壁上鑿出的生命水渠上。

18日,新華社釋出長篇通訊《為了鄉親,他在峭壁鑿出萬米“天渠”》;19日,人民日報以《一個人,一輩子,一道渠》為題對黃大發事蹟進行報道;20日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以《黃大發:一生只為一清渠》為題,作了長達4分50秒的新聞報道。

幾天來,國家級的報紙、網站、電視臺,都陸續對黃大發老支書的事蹟進行各具特色的報道。

“大發渠”的新聞報道在播州區引起強烈反響。全區黨員幹部和80多萬人民群眾,自發地掀起了向老支書學習、向老支書看齊的熱潮。

“黨員幹部必須裝著人民,那才是人民的好乾部,才能走到人民的心中,才能把事辦到人民的心坎上。”和平(鴨溪)經濟開發區的幹部魯迅雷,在參加單位組織的集中學習後,由衷地感慨道:黃大發一生只為一道渠,幾十年,堅持不懈,精神可嘉,由衷敬仰,這就是一個基層黨員的信仰,寧靜致遠,沉默有聲。

“再學習,再宣傳,全區再次掀起‘大發渠’精神學習熱潮。”中央級的新聞報道還在持續,學習老支書精神的高潮火熱掀起,讓“大發渠”精神成為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堅強精神動力,也正在播州區這片熱土落地生根。

學習葉志平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5

有一種信仰,叫赤誠報國;有一種大愛,叫“布衣院士”。20__年8月12日凌晨,89歲的盧永根院士因病辭世。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盧永根同志雖然離我們遠去,但他用真心真情、用生命火熱繪製出對黨的事業的無限熱愛、無限忠誠、無限執著,將會閃爍著永不熄滅的閃亮光輝,指引著一代又一代黨員幹部赤誠前行!

像“布衣院士”一樣赤誠前行,就必須始終做到一個“忠”字。盧永根把對黨的忠誠,深深地鐫刻在了靈魂上。黨的十九大召開當天,他躺在病床上,插著氧氣管,堅持全程聽完十九大報告,並參與隨後的學習、討論。華南農大黨委副書記鍾仰進說,“盧永根詮釋了黨性的力量。” 天下至德,莫大於忠。黨員幹部必須始終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對事業忠誠,無論何時何地,無論艱難險阻,都始終堅定對黨的信仰和熱愛,堅決執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時刻不放鬆,時刻不懈怠,帶著堅定執著赤誠前行。

像“布衣院士”一樣赤誠前行,就必須始終做到一個“勤”字。“勤政務實”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好乾部的要求之一。盧永根就是一位一生勤奮的黨員幹部,直到70多歲,他仍然帶著學生翻山越嶺,到處尋找野生稻種。實幹是發展之基,實幹是成事之要。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任務,黨員幹部必須始終勤勉務實,無論幹任何事情都要腳踏實地、堅韌不拔。要做到說了就辦、定了就幹、幹就幹成,特別是面對急難險重任務時,更要站得出來、頂得上去,用工作實績赤誠前行。

像“布衣院士”一樣赤誠前行,就必須始終做到一個“廉”字。盧永根常說,“多幹一點,少拿一點,腰板硬一點,說話響一點。”20__年3月,他以夫妻的名義將畢生積蓄880萬元人民幣捐贈給華南農大。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鉤。面對燈紅酒綠的誘惑,面對“圍獵”的阿諛奉承,黨員幹部必須堅守本心,堅守對黨的誓言,始終做到清正廉潔、乾淨坦蕩。要敢當“黑臉”幹部,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從嚴管好身邊的朋友、親人,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始終帶著“清風”赤誠前行。

學習葉志平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6

__是民大醫院為數不多的男護士,春節期間正好在心內科值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後,醫院大年三十便成立了隔離病區,專門收治疑似、確診病患。曾在ICU病房工作3年,有護理危急重症患者及傳染病人經驗的__便想著前往防疫一線工作,但苦於心內科沒人替班。

正月八年級,休年假的醫護人員全部返院上班。一下夜班,__便找到護士長、科室主任,口頭請願前往一線。

“我也要到隔離病區的崗位去。我是男子漢,應該有擔當和責任。”正月九年級,還沒得到訊息的__拿著“請戰書”直接找到了院護理部。

正月初四,__如願被分配到隔離病區。但隔離區護士長__一直在重症病房,無法為他安排工作,__只能在外圍做一些服務工作。

“護士長一出來,請第一時間讓她跟我打電話。”當天下班時,__留下了手機號。

“我是__。馬上有一個呼吸機插管病人,你在ICU工作過,現在需要你,你多久能趕到?”當晚_時_分,在家中待命的__終於等來了期盼已久的電話。

“10分鐘內到。”結束通話電話,__快速出門,8分鐘後出現在__面前。

儘管有心理預期,進入隔離病區後__的第一感受是“比想象中嚴峻”,他迅速調整心態,開始戰鬥。

“進病房時穿得裡三層外三層,口罩、帽子、護目鏡、手術衣、防護服等一樣也不能少。”__說。由於全身上下裹得嚴實不透氣,口罩戴久了有時感覺出氣困難,還會留下勒痕。難受的時候,“恨不得一把將口罩抓下來”。

儘管護理工作繁瑣辛苦,但對患者的細緻照顧不會減少。護理中,__儘量多和患者說說話,給他們打氣。

“兩名患者治癒出院,我要把好訊息告訴每一名病人,讓他們看到希望。”

學習葉志平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7

恪盡職守 抗擊疫情

_,男,_歲,_人,中共黨員,現任_縣道路運輸服務中心主任。

為做好全縣客貨運輸行業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_同志作為道路運輸行業管理部門負責人,充分認識疫情的複雜性和嚴峻性,主動放棄了春節假期返回貴州老家探望老母親的計劃,第一時間投入我縣疫情防控工作一線,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切實把好交通運輸防控關。

忠於職守,科學統籌安排。在縣委、縣政府部署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後,_同志快速反應,第一時間召集全縣客貨運輸企業召開疫情防控工作安排會,認真研究,分析疫情,要求舉全行業之力,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客運企業深入落實車站、車輛防控工作,在車站設定進站專用通道監測,對進站等候及上下車乘客進行體溫測試,並登記臺賬;認真落實客運站場通風、車輛及設施每天3次消毒,工作人員戴口罩、勤洗手等衛生防護措施;設立專職人員、專用通道、指示標誌、隔離房間、專用物質,嚴格執行“七不出站”制度;加強宣傳與防控,在旅遊集散中心LED屏、計程車頂燈迴圈滾動播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護科普視訊、標語並張貼標語,發放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單,要求客貨運輸企業必須把疫情防控相關規定貫徹落實到工作中去,確保各項工作規範有序、有條不紊推進。

求真務實,工作穩紮穩打。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_同志深入基層,勤於調研,及時瞭解群眾動態,在周邊市、縣交通部門均釋出停運的通告後,_同志迅速聯絡縣客運企業負責人,集思廣益、統籌兼顧,針對我縣地域環境特殊性及群眾出行方便考慮,及時報請局黨委,並報縣政府同意,對跨縣客運路線實施暫停營運,優化縣內農村客運線路發班班次,為領導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同時深入到基層駕乘人員當中,積極開展對駕駛員的宣傳教育,在特殊時期做好對群眾的宣傳解釋工作,提高服務質量;聯合公安、衛生等相關部門在106線、重要交通樞紐處設定疫情防控點,對來往車輛駕駛員進行體溫測量,登記排查,聯防聯控,抗擊疫情。

勤勉務實,勇於奉獻擔當。按縣交通運輸局統籌安排,為防止大年三十、七年級到月珠寺上香群眾較多,引起人員聚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為一名有著25年黨齡的老黨員,_同志為照顧外地同志能回家吃團年飯,主動到執勤點執勤,引導、規勸群眾和車輛有序離開;在客運中心站隨時可見他的身影,每天都是最早到達客運站進行檢查,對車站、車輛的消毒、車輛儲備、車輛安檢、疫情宣傳等情況進行一一檢查;主動發揮黨員帶頭作用,帶領排查小組對包保區域內住戶人員進行安全宣傳,逐一排查,包保區域內109戶,354人不漏查,全力做好返鄉人員排查登記。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進入關鍵時期,運輸行業仍是重中之重。_同志總是做得多說的少,樂於奉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秉承著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奮戰在_交通疫情防控工作一線。他總說:我x經是一名軍人,轉業到地方工作,其實哪兒都一樣,都是為人民服務。看似簡單的話語,飽含著他一顆赤誠的為民愛民之心,面對緊迫的疫情局勢,勇於奉獻、迎難而上、恪盡職守、抗擊疫情。

學習葉志平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8

記者陳國全、通訊員方廷報道:連日來,英雄艦載機飛行員張超烈士的先進事蹟經本報和其他媒體報道後,在海軍部隊引起強烈反響。官兵通過學習討論、座談交流、撰寫體會等多種方式,學習張超烈士的英雄事蹟和崇高精神。

在張超生前所在的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外場機務樓、機關辦公樓等醒目位置懸掛著“向英雄學習”橫幅,電子屏滾動播放張超先進事蹟和視訊錄影。“向英雄艦載機飛行員張超學習”誓師動員大會上,張超的戰友艾群說:“我們一定會繼承張超遺志,勤奮工作,刻苦訓練,為航母艦載機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感受烈士品質,激發奮進力量。北海艦隊某潛艇基地結合核潛艇精神大討論活動,組織官兵收聽收看張超先進事蹟。南海艦隊某基地利用網路、報紙、微信平臺等媒體資源,開展“學英雄事蹟、當精武標兵”體會交流。東海艦隊某水警區開展“和張超比一比、自身差距在哪裡”“英雄事蹟怎麼看、建功崗位怎麼幹”等群眾性討論,激發官兵崗位建功的強大動力。

學習烈士精神,練就過硬本領。在張超曾經工作過的南海艦隊航空兵某團,多架戰機連續進行長途奔襲對海實彈射擊演練。曾與張超並肩執行戰備巡邏任務的飛行員李光耀說:“向張超學習,必須把每次起飛當成戰鬥,絕不讓祖國海空受到任何威脅。”南海艦隊某潛艇支隊372艇發出倡議,號召官兵像張超那樣練兵備戰,在強軍興軍道路上奮勇前行。

英雄犧牲,精神永存。從白山黑水到南海島礁,從萬里海疆到遠海大洋,從海軍機關到基層艦連,海軍廣大官兵決心像張超烈士那樣,牢記強軍目標,強化使命擔當,奮力開拓進取,為建設強大海軍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學習葉志平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9

李教授,是黨領導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見證者、親歷者和參與者。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她放棄國外優越的條件,毅然決然選擇回國,一生致力於麻風病防治工作,為我國乃至世界麻風病防治作出了巨大貢獻。40餘年,她奔波7個地州、59個縣,幾乎每一個村寨都留下了她的足跡。她是值得我們尊敬的醫務科研工作者,更是值得我們歌頌、學習的時代楷模。

無論是奮鬥在哪個領域的華人,都有一顆愛國之心。他們雖身在國外,始終心繫祖國。我於去年秋冬之際,帶著在美國近三十年的臨床及醫藥研究經驗回京。我將致力於中醫藥的傳承發展,為提高群眾的健康水平,為祖國的醫療衛生事業盡綿薄之力。

學習葉志平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30

張桂梅,像一團火、一盞燈、一顆星,燃燒著、閃爍著、散發出愛的光芒,向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播撒希望的種子,引領她們走出大山。在她身上,體現出一名共產黨員勇擔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的使命,她以自己的行動和忠誠詮釋基層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展現了新時期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仁心大愛和大公無私的崇高品質。

一個心願: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

60歲後,能夠幹什麼?

多數人是退休回家,含飴弄孫,悠閒自適。但在張桂梅眼中,60歲則是煥發生機活力的又一個起點,培養山區貧困家庭女學生的“第二春”。

“我一定要讓華坪女子高階中學的學生考上清華、北大,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接班人。”今年62歲的張桂梅激情滿懷地向記者“規劃”著未來。

隨著年歲的增長,張桂梅非但沒有放緩將貧困山區女學生帶出大山的節奏,反而增加了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

“每天5點半起床的張老師,便開始了一天的忙碌。”麗江華坪女子高中教師韋堂雲說,每天早上,叫完學生集合後,張老師回到辦公室一邊啃饅頭一邊開始處理日常事務,等忙完手裡的活,她還要去各個教室檢查,常常沒有一個完整的早餐時間。

很多人問張桂梅,華坪女子高中建校以來,你已經幫助1500多名山區貧困學子走出大山,還把自己獲得的70多萬元獎金全部捐獻給貧困山區,麗江華坪女子高中也連續10年獲得了麗江市大學聯考綜合第一的好成績,如今都這把年紀了,有必要這麼拼嗎?

“我沒時間了,多搶一點時間,多培養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就是多作一份貢獻,特別是要培養出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張桂梅說。

身體本就不好,還長時間超負荷工作,張桂梅全身時常疼得動不了,可她卻瞞著所有人,吃點止痛藥,稍好一些,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今年3月,張桂梅再一次住院。醫生要求靜養。這對視時間如生命的張桂梅來說,簡直和病痛一樣難受:“靜養,把我照顧管理學生的權利都奪走了,這樣幹待著,太浪費時間!”

好不容易熬過了3天3夜,張桂梅稍微緩過勁來,沒等醫院同意出院,她就自己偷偷跑回學校。“孩子考上好學校,就是最好的藥!我一定要培養出能上清華、北大的女學生。”說話間,張桂梅的眼睛裡閃爍著充滿希望的光芒。

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張桂梅忘記了病痛,忘記年齡,使她渾身充滿力量。為了學生,她長期帶病堅持工作,幾次暈倒在講臺上,而每一次張桂梅都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始終堅持把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命運放在心坎上。

學習葉志平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31

在我們為20__年的到來歡呼雀躍的時候,新冠病毒就像一個重磅炸彈襲擊了我們美麗的家園,我們毫無防備也不知所措。其中武漢的疫情成為了全國的焦點。在我們足不出戶的日子裡,我們通過了各大平臺網站的新聞報道瞭解到了武漢最實時的情況。這不是武漢一個省份的戰鬥,而是全國人民的戰鬥。在此次疫情背後,我們也瞭解到了許多感人的故事,瞭解到了那些最美麗的逆行者的故事。就是這些美麗的逆行者,迎難而上,保衛了我們這片國土。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疫情如火,逆行者迎難而上。今天我要說的就是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院長張定宇,一個戰鬥者,一個指揮者,也是一顆定心丸。他知道自己患上了絕症,卻要為患者、為社會燃起希望之光;他阻擋不了自己的病情,卻用盡全力去把危重患者拉回來。

由於身患漸凍症,他的雙腿已經開始萎縮,但他站立的地方,是最堅實的陣地。抗疫一線的妻子不幸被感染,而他拖著病體堅守在抗疫一線30多天,甚至忙得顧不上去看一眼妻子。

生命的守護,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時間何曾給他們特別的眷顧?疫情又何曾讓他們有片刻的喘息?他們不能停下,他們要跑得更快,來不及想一下自己,也來不及回頭看一眼自己的家。

他有著平凡的事業,平凡的崗位,平凡的人生,但是他有一顆不平凡的無私奉獻的精神,他心懷所有的感染者,卻沒有顧及到自己的健康,無怨無悔地燃燒了自己,點亮了他人的生命,他是我們的人民英雄。在此向張定宇院長致以最尊重的感謝和最沉痛的哀悼。我們也會帶著張定宇院長的聲音一起共渡此次難關,此外還有無數在一線奮鬥的醫務工作者,願你們平安回家。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