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精選29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95W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1

萬里之外,剛剛輪換到位的中國第6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第一時間組織官兵觀看學習“和平方舟”號醫院船的先進事蹟。步兵營教導員熊軍說,醫院船走出國門,給世界帶來健康,傳遞和平,增進友誼。維和步兵營肩負著維護世界和平的使命,要特別注重向醫院船學習,履行好新時代我軍的歷史使命,築就和平長城,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精選29篇)

“它是和平友誼的使者,強軍報國的楷模。”20__年,“和平方舟”號醫院船第二次到訪吉布提時,時任駐吉布提保障基地副兼紀委書記的米晉國曾參與了醫院船在吉的保障工作,親眼目睹當地華僑和民眾對醫院船的熱切期盼。“我們每一名海軍官兵都要奮楫爭先、中流擊水,為建設世界一流海軍而努力。”海軍某部米晉國說。

在祖國最西端帕米爾高原的新疆克孜勒蘇軍分割槽某邊防團,醫院船的先進事蹟引起了官兵共鳴。過達阪、蹚冰河、翻雪山,剛從海拔3982米巡邏歸來的庫魯木都克邊防連上士柴斌斌通過4G網路在手機上看到醫院船的報道。“我們邊防官兵一定要忠實履行戍邊使命,守好祖國的西大門。”柴斌斌說。

“和平不是一句口號,和平需要革命軍人通過艱苦實踐才能實現。”陸軍防化學院教授黃順祥長期從事核生化安全防控、日本遺棄化學武器處理工作,他將相關技術“軍轉民”用於大氣汙染防治,經過5年持續攻關,提出了加快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的整體解決方案。“向醫院船學習,用自己的專業技術為和平更加努力地工作。”黃順祥說。

正在進行跳傘訓練的空降兵某旅女新兵們,利用往返機場和空降場的間隙,通過“兩微一端”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先進事蹟展開學習討論。入伍前是一名高中物理老師的女兵薛璐珈說:“作為一名空降女兵,我要和醫院船官兵們一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地面苦練動作夯實基礎,到空中大膽離機翱翔藍天,為捍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貢獻自己的力量。”

圍繞“向醫院船學習,做獻身強軍實踐排頭兵”主題,武警河南省總隊漯河市支隊官兵深入展開討論交流,不久前剛領取醫師資格證的衛生員劉李寧說:“雖然我不能遠赴海外開展人道主義醫療服務,但我立足本職崗位,潛心研究醫學,可以為身邊戰友服務。”

曾在南部戰區海軍服役的老兵鄢健頤在看完“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先進事蹟後留言:“海軍‘大白’太暖了!這就是真正的和平之師,她的每一寸甲板都寫滿愛的故事。”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2

不忘初心,揚帆逐浪向深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先進事蹟在海軍部隊引起熱烈反響。

連日來,“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先進事蹟在海軍部隊引起熱烈反響。廣大官兵普遍認為,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是習近平強軍思想的忠實踐行者,是艦行萬里守衛和平的友誼使者。大家表示,要以“和平方舟”號醫院船為榜樣,堅定強軍報國、忠誠使命的崇高信念,鑄牢轉型發展、建功海疆的責任擔當,以實際行動匯聚建設強大人民海軍的磅礴力量。

強軍榜樣催奮進,典型事蹟勵軍心。東部戰區海軍通過事蹟宣講、討論交流等方式,深入學習“和平方舟”號醫院船的先進事蹟,營造學先進、比先進、爭先進的濃厚氛圍。海軍首位女實習艦長韋慧曉說:“作為駐守東海的拳頭部隊,我們一定要以先進典型為榜樣,大抓複雜環境、極限條件下練兵,提高實戰化訓練水平。”“海空雄鷹團”飛行員付陽表示,“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先進事蹟激勵我們要瞄準一流苦練本領,把每一次飛行當作戰鬥。

“學‘和平方舟’先進事蹟、做南京路上好軍醫”活動,在海軍軍醫大學啟動。該校第二附屬醫院81歲院士廖萬清動情地說:“我戴著老花鏡,一句句地閱讀事蹟報道,深受鼓舞。‘和平方舟’的精神必將激勵我們再接再厲,用仁心大愛護衛官兵健康。”曾先後兩次參與執行“和諧使命”任務的該校鍼灸專家李偉紅告訴記者,在宣傳報道中看到自己的故事,她既激動又振奮,立志磨礪過硬專業技能,送醫送到萬里海疆。

在學習討論中,遼寧艦官兵決心學習先進,爭當海軍轉型建設排頭兵,為捍衛國家海上安全,維護世界和平,做出自己新的貢獻。

海軍陸戰隊把學習活動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又一抓手,激發官兵練兵備戰熱情。正在進行夜間實戰化訓練的某旅官兵認為,只有腳踏實地練兵備戰,才能不負軍人使命。

亞丁灣西部海域,參加海軍第33批護航任務的西寧艦官兵,通過衛星電視收看了“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先進事蹟報道。官兵們感言,“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向世界展現了我大國海軍承擔國際責任、捍衛世界和平的良好形象,自己要向榜樣看齊,同樣當好中國海軍的名片。

某保障基地官兵表示,一定牢記使命,高標準履行好任務,樹好中國軍人形象。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3

女高校長張桂梅:大山女孩的明燈

許多年前,一次家訪途中的偶遇,讓張桂梅至今無法忘懷。

一個女孩坐在山坡上,憂愁地望著遠方,身旁放著籮筐和鐮刀。她上前詢問得知,女孩才十三四歲,父母為了3萬元彩禮,要她輟學嫁人。

張桂梅暗自發願:要改變大山女孩的命運,讓她們通過讀書走出大山。20__年,她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階中學。12年來,已有1800多名大山女孩從這裡考上大學。

她像一盞明燈,燃燒自己,照亮大山女孩的夢。

低進高出,1800多名女孩命運改寫

今年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來得比往年稍晚一些。8月底,學生們報喜的簡訊把張桂梅的手機震得嗡嗡作響,但她卻悶悶不樂了好幾天。

這一屆,華坪女高159名學生參加大學聯考,150人達到本科線,本科上線率為94.3%,其中一本上線人數70餘人。“如果沒有疫情影響,姑娘們能考得更好。”張桂梅心有不甘。其實,這個成績真的很不錯了。

因為,華坪女高招收的學生大多來自貧困山區,不少學生基礎差,甚至會考分數遠低於當地高中的最低錄取線。低分進、高分出,大學聯考成績常年位居麗江市前茅,華坪女高創造了大山裡的教育奇蹟。

12年來,1800多名女孩從這裡考上大學,改變了人生軌跡。

27歲的陳法羽是其中之一。20__年,家境貧寒的陳法羽會考分數沒過線,自費讀高中一年要好幾千元。“當時我妹妹也在上學,家裡拿不出這麼多錢。”陳法羽說,實在沒辦法,她只能放棄讀書,回家種地。

後來聽說華坪有一所女子高中,專門招收家庭貧困的女孩,不收任何費用,陳法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趕快跑來報名。在女高學習三年之後,陳法羽順利考入雲南警官學院,如今已成為麗江市的一名警察。

回憶高中三年,陳法羽難忘校長的嚴厲與堅守。不管颳風下雨,張桂梅每天清晨都會陪著學生晨練;白天,幾乎每節課她都會親自查課;晚上,她和學生一起住在宿舍,直到夜裡12點後查完宿舍才入睡。

“沒有張老師的嘔心瀝血,就沒有我們的命運轉變。”陳法羽說。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4

12月2日,朱有勇榮獲“時代楷模”稱號。多年來,他研發的“遺傳多樣性控制水稻病害”技術,已在全國10省區市推廣6000多萬畝,榮獲聯合國糧農組織科研一等獎;他研發的“物種多樣性控制作物病害”技術,已在國內外應用於3億多畝旱地作物。這兩項技術都可以減少60%的農藥使用,並能增產20%~30%。

這是堅守初心的科研示範。

30多年來,朱有勇帶領團隊在生物多樣性研究中不斷創新突破,從利用物種多樣性建立作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技術體系,到如今把生境多樣性研究應用在三七、冬季馬鈴薯、早熟葡萄、冬早蔬菜、檸檬等特色產業,每一項科研成果都讓農民得到實惠。

有人說,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萬物,是人類的衣食之源。而朱有勇總是難以割捨對土地的感情與牽掛。正如他所說:“我是農民的兒子,農民需要什麼,我就研究什麼。”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5

眼下正值春耕時節,忙碌了一天的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竹塘鄉蒿枝壩村的村民,放下農具便匆匆擠進村裡的“科技小院”,向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請教種植冬季馬鈴薯、油菜、林下三七的技術要領。

“要選擇合格的脫毒馬鈴薯種薯”“拱棚可防霜避雨避病,減少農藥施用量80%”……面對村民們的各種問題,朱有勇耐心解答著,還叮囑團隊人員去田間給農戶示範操作。

這座被稱作“科技小院”的普通農家院落,是去年10月份朱有勇院士團隊進村幫扶後駐紮的“根據地”。院士、專家們從這裡開始,一步步解決村民種什麼、怎麼種的問題。科學的指導、全程的服務使貧窮閉塞的蒿枝壩及其周邊村寨不再“孤立無援”。

朱有勇告訴我們,自從20__年中國工程院開始定點結對幫扶瀾滄縣,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村民們的錢包鼓了起來,種植、養殖產業壯大了起來,日子逐漸好了起來。

結為親家 定點精準幫扶

瀾滄縣貧困面廣、貧困人數多,是全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20__年,中國工程院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的號召,開始結對幫扶瀾滄縣。

定點結對幫扶工作開展以來,中國工程院院長賙濟等院士先後到瀾滄調研。去年11月,中國工程院“雲南院士專家行”工作組也來到瀾滄。院士們深入各鄉鎮、村、企業,用科技的力量把脈問診瀾滄脫貧攻堅工作,助推當地產業發展。同時,中國工程院還選派兩名幹部到瀾滄縣掛職副縣長和副鄉長,協助全縣做好示範基地建設和專案實施工作。

此外,院士們還相繼在雲南農業大學、瀾滄縣成立專家扶貧工作站和雲南瀾滄院士專家諮詢服務站。“兩站”著力推動“政產學研用”結合,促進院士、專家科技成果在雲南的推廣與轉化,為雲南省的科學發展提供戰略諮詢;依託雲南農業大學的資源優勢,組織院士專家有效開展脫貧攻堅專項行動;實施產業扶貧和教育扶貧,打造精準扶貧示範區。

確定脫貧目標後,“把脈”產業發展就成了第一要務。接到任務後,朱有勇院士二話不說,帶著團隊迅速趕往瀾滄開始調研。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6

盧永根自始至終堅守著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勤儉節約,蠟炬成灰淚始幹,為熱愛的祖國奉獻了一生。黨員幹部應該學習盧永根院士身上這股頑強不屈,腳踏實地的苦幹精神,才能更好的為人民服務。

黨員幹部要學習盧永根院士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精神。盧永根院士上高山、下峽谷、披荊棘、踏草叢,為老百姓解決溫飽問題,是共產黨員的楷模。黨員幹部要牢記自己的初心與使命,踏實肯幹,不畏艱難困苦,不搞形式主義,堅持群眾路線,一步一個腳印地深入到老百姓家中,深入他們的心中,真心實意的為老百姓著想,解決與落實他們的難題與訴求,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踐行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

黨員幹部要學習盧永根院士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工作作風。盧永根院士將自己的畢生積蓄都捐贈給了華南農業大學,他沒有選擇用這筆錢改善自己的生活,一切從簡的他反而將自己的積蓄都貢獻給了教育事業。黨員幹部要嚴格執行中央的八項規定,不利用職務之便大吃大喝,收受高檔禮品,要做到兩袖清風,不向老百姓吃拿卡要,杜絕沒有好處就不辦事的陋習,不在老百姓面前端架子,作威作福,向老百姓展現一個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

黨員幹部要學習盧永根院士蠟炬成灰淚始乾的奉獻精神。盧永根院士不僅將自己畢生的積蓄都捐贈給了教育事業,還決定將自己去世後的遺體捐獻給醫學科研與醫學教育事業,他為祖國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做出了偉大的貢獻。黨員幹部要堅守自己作為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腳踏實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認真履職,以集體利益為重,做好犧牲個人利益的思想覺悟,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7

近日,收到上級單位通知,要求深入開展向彭士祿同志學習活動。看到這姓名,突然覺得眼熟,原來他是澎湃之子。

澎湃被捕之後,為了營救特科人員專門使用剛剛從法國商人那裡購買的勃朗寧手槍,都是最高階的。由於行動匆忙,缺乏使用此手槍的經驗,他們沒有把槍身上的保護脂擦掉,所以手槍打不響。營救失敗後,蔣介石大為震驚,便下令殺掉彭湃等人,一次“粗心”的營救終究沒有成功,彭湃等人慘遭殺害。

澎湃的犧牲對於家庭來說是巨大的災難,年少的彭士祿兩次被關進監獄,多次和死神擦肩而過。或許是那次“粗心”營救的遺憾和歉意,在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周恩來見到彭士祿後十分激動,緊握著他的手說:“終於見到你了,你父親是我的好朋友,你要繼承你父親的遺志,好好學習,努力工作。”

在幾十年之後,彭士祿兩次為新中國掀起“核巨浪”,為國家和人民創造了卓越不朽的功勳!他是我國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近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追授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彭士祿同志“時代楷模”榮譽稱號,並向社會宣傳發布其先進事蹟。

可以猜想,彭士祿從父親的犧牲感悟到,安全工作實在是太重要了,容不得一點馬虎,來不得半點虛假。他在長期從事核動力研究工作時,時刻保持如履薄冰的敬畏,試想稍微出現一點差錯,核潛艇、核電站將會怎樣?

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放射性物質洩漏事故,35年過去了,可陰影仍籠罩在人們頭上。以該事故原型創造的歌曲《faded》,歌詞裡出現了很多次“Whereare younow(你現在身在何方)”,呈現出“尋找式”的迷茫感。在革命戰爭年代,稍微疏忽就會出現同志犧牲。和平年代研究和應用核能,更需要講究安全,否則將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彭士祿曾在自述中寫道:“幾十位‘母親’給我的愛撫,感染了我熱愛百姓的本能。父母親把家產無私分配給了農民,直至不惜生命。我雖姓‘彭’,但心中永遠姓‘百家姓’。”彭士祿於20__年3月逝世,父子兩在天堂相見,相信彭士祿可以拍著胸脯對父親說:“爸,我沒有疏忽,一切安全!”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8

十一年前,一場家庭變故讓張桂梅從大理來到麗江山區;原張桂梅本只想忘卻愛人過世的悲傷,她卻看到了山區貧困孩子一張張渴望知識的純真面龐。愛的本能讓這位女教師在山區紮下了根。為了改善孩子們的生活、學習狀況,她節衣縮食,每天的生活費不超過3元,省下的每一分錢都用在學生身上。日積月累,張桂梅先後捐出了40多萬元。令她引以為豪的是,她的學生沒有任何一個因貧窮而輟學。20__年,雲南省政府獎勵的30萬元,她全部捐獻給了一座山區國小用來改建校舍。20__年起,她義務擔任麗江華坪縣"兒童之家"的院長,成為了54名孤兒的母親。為了孩子們,她全身心投入教學,將病痛置之度外;她把學生送進會考考場後才去醫院--醫生從她腹腔切出一個超過2公斤的腫瘤。她把生命獻給了這片貧瘠的土地,除了孩子們,她別無所求--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綠洲。感人事蹟記住窮困1975年底,張桂梅國中畢業隨姐姐從東北牡丹江來到雲南中甸林業局支邊。

她先後在林場、黨校任團支部書記、政治教員,又到局機關當文書、團支書、婦女主任。1983年調到子弟學校當中學教師後,她就深深地愛上了"釋道、解惑"這一神聖的工作。但是,在教學實踐中,自己的學問與當好一名稱職教師距離不小。1988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麗江教育學院中文系。三年緊張、快樂的學生生活,不僅使她在學識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一位英俊的白族小夥子。1990年,一對戀人在大理市喜洲一中喜結良緣,開始了美滿的婚後生活。可是,萬萬沒有想到,幸福屬於張桂梅的時間卻是那麼的短暫!丈夫患上了癌症。她為了給丈夫治病,不僅花光了自己的積蓄,能借錢的地方她都去借了,在這段日子裡,張桂梅深深地體會了借錢的艱難、領會了沒錢的困難,也嚐盡了求醫的艱辛!深深懂得了,一個人困難的時候,是多麼地需要有人能伸出援助之手!1995年2月24日,是張桂梅悲痛欲絕的日子──中年喪夫!隨後的一年多,她觸景生情,見物思人,精神晃忽,幾乎崩潰。為了解脫,她終於做出了離開喜洲的決定。她選擇了無親無故,比喜洲邊遠偏僻的華坪,去踐行自己的諾言:"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9

20__年6月1日,在重慶大渡口萬發碼頭長江段,面對兩名兒童(一人五歲,範文參考網一人六歲)意外落水,重慶育才國小王紅旭老師丟下自己3歲的孩子,奮不顧身跳進長江進行施救。很快水裡的異常也引起路邊群眾的汪意,大家齊心協力一起幫忙救人。大家通過手牽手的接力方式,成功協助王紅旭老師把兩名兒童從水中救起,經檢查,兩名兒童生命都沒有大礙,可是王紅旭老師因為救起1名女童並將其遞給共同施救的同伴,轉身繼續營救另1名被衝入江中的男童過程中,迴游途中體力嚴重不支,瞬間被捲入江中,不幸罹難,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5歲。

王紅旭同志出身教育世家,一家三代均為老師。在教學工作中注重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和強健體魄,他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關心關愛學生,及時為學生排憂解難,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深受學生喜愛。20__年以來帶領校田徑隊取得優異成績深受學生和同事的好評。王紅旭老師一腔赤誠愛黨愛教,以生命託舉生命、以大我彰顯大愛的事蹟感人至深。通過對王紅旭老師先進事蹟的學習,我被王紅旭老師在危難時刻捨己救人、用生命託舉生命的大愛精神深深感動著。王紅旭老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英勇壯舉詮釋了“四有”好老師的深刻內涵,讓我們深刻的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輝、

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我要以王紅旭老師為榜樣,將王洪旭老師留給世間的“愛”謹記心間,將這份“愛”傳承,並用這份“愛”溫暖我教育的每一位學子,王洪旭老師雖然隨著冰冷的江水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但是他愛的火焰將永遠不滅,照亮教育系統每一位老師前行的路,工作總結範文引導中華大地每一位莘莘學子不斷前行。我亦將立足本職工作,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不平凡的教育事業。提升自身政治素養和師德素養,以實際行動,心懷大我,無私奉獻,做德才兼備的新時代好老師。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10

8月3日電中央宣傳部3日在中央電視臺向全社會公開發布“時代楷模”張超和張楠的先進事蹟。

張超生前是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一級飛行員。入伍12年來,他始終懷揣“強軍夢”“飛行夢”“艦載夢”,精飛苦練不停歇,履職盡責不懈怠,超越自我不止步,多次參加重大演習演練和軍事行動,磨礪成長為優秀的航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今年4月在執行任務中,他不幸以身殉職,年僅29歲,被批准為革命烈士。張楠生前是武警山東省總隊臨沂市支隊直屬大隊一中隊班長。他自覺接受沂蒙精神滋養薰陶,始終恪守“當兵就要當好兵”的錚錚誓言,時刻以衝鋒的姿態頑強拼搏、積極進取,先後圓滿完成多項重大任務。去年7月在擔負我駐索馬利亞大使館安全警衛任務中,他遭遇恐怖襲擊壯烈犧牲,被批准為革命烈士。

近一段時間,張超和張楠的先進事蹟經媒體宣傳報道後,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廣大幹部群眾和部隊官兵認為,張超和張楠身上生動體現了從軍報國、聽黨指揮的堅定信念,矢志強軍、精武強能的使命擔當,不畏犧牲、衝鋒在前的英雄氣概,崇德向善、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不愧為“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的優秀代表。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11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這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群眾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是對所有扶貧工作者吹響的進攻號角。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已經進入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我們需要更多的“朱有勇”。

朱有勇,中國工程院院士、雲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雲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我國著名的植物病理學專家。他致力農業科學研究,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事業,他把自己變成了一個“會種莊家的農民”,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的忠誠踐行者,是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成為人民群眾心中最美的“農民院士”。

為民謀福,他有著強烈的擔當精神。他始終牢記共產黨人要有擔當,他說:“既然是扶貧,當然要到最窮的地方去。”主動來到深度貧困的“民族直過區”承擔扶貧任務,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產業。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科技扶貧上,在大山深處“最窮的地方”灑下一名老黨員的血汗。敢於擔當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和精神特質,也是我們黨能夠改變中華民族命運的重要原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也必須有一代人的擔當。當前,脫貧攻堅決勝時期,更是呼喚著共產黨人的擔當。我們要積極學習朱有勇院士的擔當精神,切實扛起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

脫貧攻堅,他有著強烈的實幹精神。面對貧困,朱有勇並沒有絲毫猶豫,以實際行動開展科技扶貧。他立足貧區實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創辦院士科技扶貧指導班,為雲南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培養了1000餘位科技致富帶頭人。他紮根邊疆,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間地頭,與少數民族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把科研論文寫在了大地上。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只有實幹才能給夢想插上騰飛的翅膀。實幹精神是共產黨人的實踐品質和先進本色,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財富。我們要積極學習朱有勇院士的實幹精神,把所有對未來的希冀凝練在雙手之間。

作為奮進新時代的一份子,我們都要積極學習朱有勇院士先進事蹟和擔當實幹的崇高精神,投身建設國家的偉大事業,為實現民族復興作出應有貢獻。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12

忠誠執著守初心,無私奉獻擔使命。6月29日,省委宣傳部在昆明舉行“雲嶺楷模”專場釋出會,授予張桂梅同志“雲嶺楷模”稱號,大力宣傳弘揚她的先進事蹟和崇高品格,激勵全省幹部群眾特別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向她學習,凝聚萬眾一心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鬥志。

1974年10月,張桂梅響應黨的號召,隨姐姐從黑龍江來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此後的時間裡,她把全部身心獻給了祖國西南邊陲貧困山區的教育事業。

1996年,丈夫去世後不久,張桂梅放棄了大理優越的工作環境,申請調到深度貧困山區華坪縣。來到華坪後,她放棄進入全縣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選擇在全縣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並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語文和政治課教學任務。

1997年4月,她被查出患有子宮肌瘤,已經像5個月胎兒那麼大,需立即住院治療。但為了不耽誤九年級畢業班的教學進度,她偷偷把檢驗結果藏起來,繼續堅持站在講臺上,直到7月份把4個班的學生送進會考考場後,才住院接受手術。手術後,醫生反覆叮囑,一定要靜養6個月以上,可僅僅24天之後,張桂梅又站在了她熱愛的講臺上……

1997年8月,張桂梅在黨旗下莊嚴宣誓:“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入黨20多年來,她始終愛黨、護黨,忠誠於黨。

20__年,張桂梅一邊在民族中學當老師,一邊兼任“兒童之家”院長,成了眾多孤兒的“媽媽”。建院第一天,“兒童之家”就收了36個孩子,最小的僅有兩歲,最大的也才12歲。

20__年,張桂梅送走了一個特殊的班級。這個班有的學生轉校,有的學生輟學回家,有些男孩子還在網咖過夜,老師們對這個班都失去了信心,紛紛要求調離。隨著會考臨近,張桂主動請求接下這個班,擔任班主任。她橫下心來,把行李搬進了男生宿舍,和32個男生住在了一起,既當師長又當家長……她的辛勞沒有白費,這個班有22名學生的會考成績在500分以上。

20__年,維持“兒童之家”的資金面臨短缺。為緩解窘境,張桂梅到華坪各部門籌措資金,當年暑假又從華坪“轉戰”昆明,雖然把各種證書、媒體報道都帶上了,卻仍被很多人認為是騙子,有人還辱罵她、驅趕她。

“求人很丟人,但如果孩子們生活得不好,我這個義務院長更丟人。”籌款期間,張桂梅累了就在路邊歇一會兒,渴了就討口水喝,餓了就啃幾口乾糧,20__年至20__年的寒暑假,張桂梅在昆明為孩子們籌措到兩萬多元。對此她說,一切辛苦都值了!

有人說,張桂梅除了一副瘦弱的身軀是自己的以外,她沒有孩子、沒有親人、沒有家。她卻笑著說:“不,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我有一顆火熱的心,這顆心裡面有黨、有人民、有學校、有國家、有千千萬萬的孩子,我什麼都有!”

20__年9月1日,在張桂梅的倡導下,在省、市、縣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援下和社會各界捐助下,麗江華坪女子高中開學了。女子高中是全國第一家全免費的高中,是踐行教育公平的改革先遣隊。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免除一切費用,同時也在黨和老百姓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開學那天,一些家長放聲哭起來,激動地喊出了:“感謝共產黨,感謝政府,感謝全社會好心人!”

在女高建校10年中,張桂梅老師先後失去了三位親人,但每一次,都沒能回去看一眼。但即便如此,在募捐中,她還是會遭到一些不解。甚至有次被人放狗出來追咬。小腦萎縮的她本來就不能很好的保持平衡,自然跑不過惡狗。一番撕咬後,看著被狗撕破的褲腿和流血的腳,想著自己的委屈,她坐在地上放聲大哭。還有一次,在人群中募捐,被以為是騙子,被人在大庭廣眾之下把口水吐到臉上。張桂梅為了心中那份對黨的教育事業的忠誠,默默承受著。

辦校10年來,身患重症的張桂梅,與學生同吃、同住,陪伴學生學習。她親自走訪了1527名學生的家庭,還把捐給她治病的錢、獎金和工資,共100多萬元捐獻出來修建鄉村校舍。

女子高中的大學聯考成績始終保持全市第一名。從這裡畢業的八屆學生, 全部進入大學的殿堂, 實現了飛越大山的夢想。

參加工作以來,她就像一臺不知疲倦的永動機,用初心和信仰,書寫著一名共產黨員一輩子對黨忠誠、一輩子為民奉獻、一輩子堅忍執著、一輩子於己克儉的大愛情懷。她總是以自己的思想、人格、情感、行為和學識起到先鋒引領作用。以共產主義信仰為辦學教育模式,改革創新鍛造了麗江教育史上的奇蹟,展示了銳意改革、敢打敢拼的光輝形象。

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張桂梅同志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矢志不渝、執著追求,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她心繫困難群眾,投身教育扶貧,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持樹人先樹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校之本,用紅色教育為師生鑄魂塑形。

她長期拖著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兌現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她始終艱苦樸素、甘守清貧,卻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13

一心向黨、一生愛國、一身正氣、一生恭儉。“布衣院士”盧永根走了,不留財產、遺體、墓碑,走得乾乾淨淨,捨得了無痕跡。但是,他卻留下了很多很多……

他留下的是信仰如山。盧永根在戰火硝煙中冒死入黨,在矢志奮鬥中無私奉獻,他認準了“中國共產黨指給我有意義的人生之路”,一生愛黨、護黨、為黨,讓這顆初心永葆青春70年。

他留下的是累累碩果。盧永根“半為儒者半為農”,多年來,把自己的根深深紮在祖國沃土中,把論文寫在神州大地上,畢生致力於水稻遺傳育種研究,始終站在科研第一線。

他留下的是桃李滿園。盧永根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他立德樹人、鞠躬盡瘁,長期奮戰在高等農業教育最前沿,傾盡心血關愛支援優秀人才,培養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現代農業專家,並捐出畢生積蓄880多萬元設立教育基金,為教育事業獻出了自己的所有。

他留下的是無字豐碑。盧永根艱苦樸素,始終保持共產黨人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對於捐款,人說是“捐”,他卻說“還”,一字之差盡顯黨員風範。他奉獻了財產、奉獻了遺體、奉獻了所有,是一位情操高尚的道德楷模。

人生在世,應該給後人留點什麼?身為黨員,應該給社會留點什麼?盧永根的“舍”與“留”,給人啟迪,催人奮進,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答案!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14

英雄,是民族的脊樑,是家國的精魂.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中華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輩出的民族.不管是漫長的革命歲月,還是新中國建設時期;不管是新時代的征程中,還是全民奔小康的路上,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

王紅旭同志,男,漢族,1986年年12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20__年8月參加工作,生前系大渡口區育才國小體育教師,入黨積極分子,一級教師。2020__年6月1日下午,在長江大渡口萬發碼頭段,兩名兒童溺水被衝入江水中。正在江邊遊玩的王紅旭同志,放下自己三歲的孩子,與其他市民義無反顧跳進江中奮力施救。第一個跳入水中的王紅旭同志先救起一名女孩,傳遞給江邊的接應市民,再次轉身遊向已被江水衝遠的另一名男孩,救起男孩迴游中,耗盡全力將小孩推向接應人員。最終,兩名小孩在其他市民幫助下成功上岸,王紅旭同志因體力嚴重透支,被捲入江中漩渦,他將生的希望留給了孩子,自己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年僅35歲。連日來,王紅旭同志的英雄義舉深深地感動著每一個人,他捨己救人的事蹟被廣大幹部群眾廣為傳頌,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告別悼念活動中,數千名群眾自發前往送別、悼念.6月3日,重慶市文明委追授王紅旭同志為“重慶好人”,6月4日,市教委、入黨志願書市人力社保局追授王紅旭同志為“重慶市優秀教師”,號召全社會向他學習.

王紅旭同志在生死關頭,捨生忘死,挺身而出,用年輕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英雄讚歌,不愧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範代表,是新時代教師工作者的先進典型,是全區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的學習榜樣。他用自己的英雄行動傳承了中華民族“見義勇為”的優良傳統,詮釋了人民教師‘大愛無疆”的高尚品格,踐行了大渡口人“大義渡口”的博愛情懷,用生命書寫了“上善之地、大德之城”的城市精神。為貫徹落實關於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營造銘記英雄、崇尚英雄、學習英雄的濃厚氛圍,進一步發揚王紅旭同志不畏艱險、敢於擔當的英雄精神,我區在全區廣泛開展向王紅旭同志學習動。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要認真學習王紅旭同志先進事蹟,學習他臨危不懼、見義勇為的傳統美德,學習他正直無私、助人為樂的優良品質,學習他舍已救人、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學習他樂於奉獻、敢於獻身的高尚情操。今後,在工作中,我要把學習英雄事蹟活動與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與當前全黨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結合起來,進一步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培養良好的社會風尚。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16

觀看視訊,幾度哽咽,王紅旭老師捨己救人的精神讓我們震撼,為了救起兩名落水兒童,犧牲了自己年輕的生命,3歲的兒子還在岸邊等爸爸帶他回家,父母還在等著您回家,可6月1日這一天,王紅旭老師家人永難遺忘的一天,因為您和大家一起挽救回了兩個生命,拯救了兩個家庭,可您再也沒有回來。

看視訊聽講述,這一天就在這天,本該陪3歲孩子開開心心過節的王紅旭老師,因救兩名落水兒童不幸遇難。事發地點在重慶大渡口萬發碼頭長江段,一對兄妹(一人六歲,一人五歲)意外落水。在此危急關頭,重慶育才國小的王紅旭老師飛奔入水,行動十分果斷,沒有一絲猶豫。最終兩個孩子被救了起來,範文參考網TOP100範文排行但體力不支的王老師卻被湍急的江水捲走,永遠地離開了他深愛的人間。

意外無情,人間有愛。

當發現兩名兒童意外落水後,周圍的群眾迅速自發開展了救援行動。大家手拉手,築起了一道守護生命的“人牆”。

而在“人牆”最外延的正是王紅旭老師。大家緊緊拉住彼此的手,在滾滾江水中站穩。接著,從王紅旭老師手中傳遞出一個女孩,人牆立刻接力,大家一個一個地傳遞著生命,將女孩託舉到安全地帶。接著,王紅旭老師又救起了那個男孩。兩個孩子脫離了危險,然而人群還沒來得及慶祝,王紅旭老師就因體力不支被江水捲走。

救援工作一直持續到6月2日下午,在距離落水點三十多米的江中,救援人員發現了王紅旭老師,但他已經沒有生命特徵了。

事發現場的人回憶說,如果王紅旭老師放棄救小男孩,他一定能活下來,但他一直沒有放棄救人。

王紅旭老師母親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不禁痛哭失聲,心得體會範文她說,在最後關頭,他自己都快沒有體力了的時候,他還不忘把兩個孩子往岸上推。

這已經不是王紅旭第一次救人了,早在上大學時,他就曾經救過落水者。

在大家眼中,他是一個熱心助人、有活力的好老師,工作負責認真,待人友善。當他離去的噩耗傳回學校時,全校師生都陷入了悲痛中。

6月3日,晚上八點,王紅旭的告別儀式在重慶市大渡口區寶山堂殯儀館舉行。數千名群眾自發前來悼念,人們靜默地送別著這位捨己救人的英雄。

“捨身有義古渡英傑救幼童,江水無情育才園丁鑄大愛”,低垂著的輓聯讓悼念廳氛圍更加肅穆。在江邊,也有群眾悼念,獻花寄託哀思。同時,重慶市委宣傳部、重慶市文明辦追授王紅旭為“重慶好人”。

據瞭解,王紅旭老師是家中獨子,還有個剛滿三歲的孩子。

他救起了別人的孩子,但他也是自己父母的孩子、他也有自己的孩子啊!他的父母妻兒要怎樣面對這幕慘劇?我們實在難以想象,他的家人正在遭受著多大的痛苦,要花多長時間才能走出悲痛。

我們無意去責怪任何人,這是一場誰都不希望發生的悲劇。

但是在悲痛之餘,仍要提醒大家,特別是在暑假即將來臨的當下,身為家長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識,讓孩子遠離危險,防止意外。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17

8月3日,中宣部在中央電視臺向全社會公開發布“時代楷模”張超和張楠的先進事蹟。

張超生前是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一級飛行員。入伍12年來,他始終懷揣“強軍夢”“飛行夢”“艦載夢”,精飛苦練不停歇,履職盡責不懈怠,超越自我不止步,多次參加重大演習演練和軍事行動,磨礪成長為優秀的航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今年4月在執行任務中,他不幸以身殉職,年僅29歲,被批准為革命烈士。

張楠生前是武警山東省總隊臨沂市支隊直屬大隊一中隊班長。他自覺接受沂蒙精神滋養薰陶,始終恪守“當兵就要當好兵”的錚錚誓言,時刻以衝鋒的姿態頑強拼搏、積極進取,先後圓滿完成多項重大任務。去年7月在擔負我駐索馬利亞大使館安全警衛任務中,他遭遇恐怖襲擊壯烈犧牲,被批准為革命烈士。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18

深海大洋,是最佳的課堂。從入列的那一天開始,和平方舟多次開展全員額、全要素、全流程衛勤演練,重新整理一個又一個紀錄——

20__年,和平方舟完成新型海上醫療救護平臺能力演練,標誌著岸海銜接、海空立體和遠海保障的體系基本形成;

20__年,和平方舟在亞丁灣開展海軍首次遠海衛勤演練,帶動了我海軍遠海醫療救護能力的全面提升;

20__年7月,和平方舟艦載救護直升機在外國島礁巡診,標誌著我國在世界範圍內海上立體救護能力已經形成;

20__年9月,和平方舟艦載救護直升機首次在地中海進行跨晝夜飛行和搜救演練,鍛鍊全天候全地域應急醫療救治能力;

……

走出國門,從海上立體救援實兵演練到國際人道主義醫療救援聯合演練,從單船訓練到與外軍聯演聯訓,對於和平方舟來說,已成為常態。

20__年10月24日,和平方舟結束對法屬波利尼西亞為期5天的友好訪問後,在帕皮提港附近海域與法軍舉行融空中搜救、直升機索降、甲板傷員轉運、聯合醫療救治和傷員快速後送5個課目為一體的國際人道主義醫療救援海上聯合演練。

“那時,和平方舟剛剛離港,誰也沒想到這是一場演練。”衛生員張慄淮說,部署鈴響後,大家撒腿就往戰位跑。事後官兵才得知,這次演練,從演習背景想定到傷員傷情設定,再到傷員換乘的時間、海域和方式,都沒有事先溝通,完全按實戰要求展開。

練兵千日,用兵一時。20__年11月19日,颱風“海燕”重創菲律賓,和平方舟臨危受命,48小時內完成人員集結和物資裝載,千里馳援災區。

11月25日凌晨,剛剛趕到菲律賓災區,和平方舟便迎來第一批重症病人,有的患糖尿病併發下肢感染,有的患急性闌尾炎已有數天,有的粉碎性骨折……醫護人員立即行動,連夜救治傷病員。

此次救援行動中,和平方舟共接診傷病員2208人,實施手術44例,住院治療113人,救生艇前出139艇次,直升機轉運718人次。這是我國首次派出艦艇赴海外災區執行人道主義醫療救助。

“感謝中國政府,派來‘生命之舟’。”菲律賓軍政官員給予高度評價,稱和平方舟無私的醫療援助點燃了災區民眾對未來的希望。世界衛生組織官員更是讚譽和平方舟在救災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經歷了大風大浪的歷練,一茬茬水兵在和平方舟成長成才:防化班長黃芳燁由於軍政素質過硬,經考核提幹赴軍校深造;電航班長兼技師郭豐濤,由於完成任務出色,榮獲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一等獎1次、榮立三等功2次;訊號班長韓大林,練就了一口流利的英語……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19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盧永根,中科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盧永根院士一生都在追隨著中國共產黨,而今罹患重症,仍無私地將畢生積蓄880多萬元無償捐獻給教育事業,當作是最後的貢獻,這是一名老科學家用自己無言的行動感動著大家。

寧可自己多苦一點,也要支援教育和扶貧。家徒四壁,傢俱老舊,與學生同在飯堂排隊打飯,把一葷一素二兩飯吃得乾乾淨淨,也總會善意提醒那些浪費飯菜的學生:“多少棵水稻才能長成一碗米飯?”自己艱苦地生活,卻把省下來的錢慷慨地獻給教育和扶貧。

多幹一點;少拿一點;腰板硬一點;說話響一點。曾經盧永根院士身為華南農學院院長,待遇上不搞特殊;身邊的人想走後門,被盧院士罵了回去;學校發展落後,缺乏資金,但不惜重金用於發展多學科和重獎人才----為表彰辛朝安教授團隊對獸藥開發的貢獻,他破天荒撥出10萬元高額獎勵;為讓優秀學者劉耀光安心回國,他多方籌措經費,為其建立專門實驗室;博士生劉向東到香港大學做研究,他主動借1500元,還把自己出國用的兩個行李箱與一套新西服送給學生。

淡泊明志地做科研,一心一意地跟黨走。盧永根院士祖籍廣東花都,1930年生於香港,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受派遣回到廣州。他說:“為什麼要放棄安逸生活回內地?主要是侵華戰爭的現實教育了我。我要為祖國復興效力。”為祖國復興效力,一句話,盧永根院士踐行了一生。帶著學生翻山越嶺找稻種,即便已經是七十多歲也親自去;在病房建成了臨時黨支部,一個月開一次會,即便已經躺在病床上也堅持過組織生活。盧永根院士曾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祖國故,兩者皆可拋。我希望能像一束小火花,點燃你們心中的愛國主義火焰。”用一生去踐行愛國主義,盧永根院士怎麼會點不燃大家心中的安國主義火焰?

忠心為黨,一心愛國,在盧永根院士身上,我看到了一名真正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人的一生要追求的到底是什麼?盧永根院士也用其一生無言的行動給了我們答案。

“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倒;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讓我們一起永遠地記住這位可親可敬的盧永根院士。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20

20__年3月22日,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核動力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士祿在京逝世,享年96歲。作為核工業戰線的一名員工,通過視訊直播平臺觀看“時代楷模彭士祿先進事蹟報告會”。

淨化思想,鑑明初心

上世紀二十年代,出身工商地主家庭的彭湃,衝破階級的“枷鎖”,成為“中國農民運動的第一個戰士”。1929年,彭湃在上海被捕,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高唱《國際歌》,慷慨赴死。而作為彭湃二子的彭士祿,在經歷了千難萬險後終於回到黨組織的懷抱,在黨組織的培養支援下,成為了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彭湃烈士與彭士祿生於不同的時代,但卻都將自己的理想與國家的前途命運緊緊的聯絡在一起。彭湃拋棄了榮華富貴的生活,走上革命的道路;和平年代,彭士祿根據國家需要,隱姓埋名數十載,為國家能夠挺起脊樑甘於奉獻一生。彭氏父子的生平事蹟,完美傳承了紅色家風。同時他們的革命精神、獻身精神,以及不畏萬難的鬥志,在這物慾橫流,人心浮躁的時代,為年青一代的我們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當前社會的穩定繁榮來之不易,這是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高速發展,不應成為消極懶惰的藉口,我們要做紅色家風的繼承者,淨化不良思想,作為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感受頗深,進一步鑑明了新一代共產黨人的初心;作為新時代的核工業人,唯有持續發揚老一輩核工業人艱苦奮鬥,用於奉獻的精神,立足崗位幹實事,方能對得起自己肩上的職責。

通過先進事蹟報告會,讓我對這位低調的核潛艇之父產生了更為強烈的求知慾,系統學習了“彭士祿傳”一書,彭老的生平事蹟,為了國家利益,選擇了改行;為了國家的利益,在一窮二白的條件下開展潛艇核動力裝置的開發;為了國家利益,不斷攻關改進,掌握了核動力裝置的基本原理及各系統、各專業間的內在關係,成為了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與奠基人。國家強則民強,國家盛則民安。愛國,應作為當代青年最基礎的政治品質,只有深愛我們的國家,才能自覺做到國家利益高於一切。

精益求精,勇攀高峰

尖端科學講究精細嚴謹,但彭士祿偏偏“大膽”。當某個技術上的問題意見不一致,甚至經常發生激烈的爭論。他就對研究人員說“不要吵,做實驗,用實驗結果說話。根據實驗結果,我來簽字,我負責!”

作為一名現場科研技術研究人員,更應該向彭老學習勇於擔當的精神,面對制約生產的卡脖子問題,要善於分析各類資料,以實驗資料為依據,發現制約生產問題的關鍵因素,大膽的提出解決措施。同時要有一個虔誠的態度,面對決策中的失誤,要有勇於承認的勇氣,及時完善改進,利用團隊的力量解決將問題徹底解決;同時在科研工作中,既要做到穩中有細,又要做到大膽創新,在前汲取前人工作經驗的同時,發揚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將先進的技術引進應用於科研攻關當中,勇挑最重的擔子,敢啃最硬的骨頭,把對核事業的堅守和信念轉化為果敢行動敢於負責的力量。

賡續紅色基因 建功新時代

學習他勇於創新、擔當使命的務實作風,勇挑最重的擔子,敢啃最硬的骨頭,在關鍵時刻和危急關頭豁得出、頂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彭大膽”“彭拍板”,把對核事業的堅守和信念轉化為果敢行動敢於負責的力量。作為新一代核工業人的我們,為把內蒙古建設成高質量的天然鈾大基地,要賡續紅色基因,紮根於祖國的北疆荒漠戈壁,為核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21

重慶市大渡口區育才國小教師王紅旭同志,奮不顧身救出兩名落水兒童英勇犧牲的感人事蹟,引起師生群眾和社會各界強烈反響。王紅旭同志是生動踐行“四有”好老師要求的先鋒模範,是教育系統學黨史、幹實事湧現出的青年教師傑出代表。為進一步深入宣傳學習王紅旭同志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請各單位深入學習宣傳王紅旭同志先進事蹟。

20__年6月1日18時左右,2名兒童在大渡口萬發碼頭長江段沙灘邊玩耍,不慎落水。危急時刻,王紅旭百米衝刺跳江救人,傾盡全力將孩子往岸上推,在數十名群眾聯手接力下,2名落水小孩成功救起,他卻因體力不支,不幸被江水沖走,英勇犧牲,年僅35歲。

王紅旭同志出身教育世家,秉承一家三代熱愛教育事業、從事教師職業的優良家風,把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和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化作敬業奉獻、立德樹人的至誠行動,在平凡的教學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身為一名青年教師,他從教12年來,勤奮耕耘在體育教學一線,鑽研創新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和強健體魄,育人成效突出;身為班主任,他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關心關愛學生,及時為學生排憂解難,是學生的良師益友;身為學校田徑隊教練,他訓練有方,所帶團隊參加市級、區級各類比賽滿載榮譽;身為深受學生喜愛的老師,他心懷大愛,在兩名兒童落水的危難時刻,義無反顧跳進江中奮力施救,將生的希望留給孩童,自己被捲入江中,生命永久定格在35 歲。王紅旭同志一腔赤誠愛黨愛教、以生命託舉生命、以大我彰顯大愛的事蹟感人至深。

他心懷大愛,捨己救人,在危難時刻捨身勇救兒童,用實際行動書寫了一名人民教師的價值追求和責任擔當,入黨申請書踐行了人民教師的光榮職責和神聖使命,塑造了新時代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王紅旭同志是踐行“四有”好老師要求的先鋒模範,是教育系統慶祝中國______百年華誕,在青年教師中學黨史、幹實事湧現出的傑出代表。為大力表彰和學習宣傳王紅旭同志先進事蹟,教育部決定追授王紅旭同志“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我校廣大教師要以王紅旭同志為榜樣,學習他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高尚師德,學習他潛心育人、辛勤耕耘的赤誠情懷,學習他以德施教、為人師表的品格風範,學習他心懷大愛、捨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更加奮進的精神狀態,爭做為學為人的“大先生”、爭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22

20xx年,是“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加入人民海軍序列的第10個年頭。這一年,“和平方舟”號榮獲人民海軍成立70週年“突出貢獻單位”,並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在很多人心中,“和平方舟”號已成為新時代閃亮的“中國名片”。

提起“和平方舟”號,醫院船上的官兵總是親切地稱她為“大白”。一是因為船體絕大部分為白色,二是緣於動漫《超能陸戰隊》中暖心的角色“大白”與“和平方舟”號所擔負的救死扶傷、傳揚和平的使命頗為相近。20xx年來,“大白”在三大洋六大洲留下了中國“紅十字”的身影和航跡,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秉承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理念,緊緊圍繞軍事外交這一核心,“和平方舟”號向世界打開了一扇瞭解中國的窗戶,廣泛傳播和諧世界、和諧海洋的理念和“人道、博愛、奉獻”的南丁格爾精神,贏得了國內外高度讚譽。中外聯合演練、甲板招待會、艦艇開放日、文化聯誼……“和平方舟”號與各國海軍同臺競技,與外方醫生攜手診療,與當地民眾廣泛接觸,與華人華僑暢談祖國,拓展了軍事合作交流空間,配合了國家政治外交大局。

作為海軍首個大型遠洋醫療救護平臺,“和平方舟”號把遠海大洋當成最佳課堂,勇於探索、敢為人先,每次任務都肩負著拓展使命的全新探索:完成新型海上醫療救護平臺能力演練,開展海軍首次遠海衛勤演練,艦載救護直升機首次赴外國島礁巡診……憑著一代代官兵的拼搏奮進、勇於擔當,“和平方舟人”不斷書寫著海軍遠洋衛勤保障能力建設的嶄新篇章。

“時光有我,中國有我。”20xx年奮進,“和平方舟”號踏浪大洋。20xx年撒愛揚帆,“和平方舟人”仁濟天下。在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軍的偉大征途中,“和平方舟”號肩負國家使命,用一串串壯美航跡、一次次真情對話、一幕幕仁心大愛,擁抱世界,傳遞友誼,把新時代的中國“名片”擦得更亮。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23

1936年12月,劉永坦出生在南京一個書香門第。1937年發生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出生剛剛一年的劉永坦就隨家人開始了十餘年的逃難生涯。 “永坦”不僅是家人對他人生平安順遂最好的祝願,更是對國家命運最深的企盼。1953年,劉永坦懷著投身祖國工業化事業的決心,考入哈工大。劉永坦靠著一種遠超常人的求知、求真精神和努力,在讀書期間就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1958年,回到哈工大參與組建無線電工程系。這年夏天,他走上大學講臺,正式成為哈工大的青年教師和科技工作者,成為了哈工大“八百壯士”群體的一員。1965年春,參加了科技攻關第一戰。遺憾的是,他還沒有來得及完成人生第一項研製任務,就於1970年插隊落戶到黑龍江省五常縣。1973年,他重回學校。1979年,他作為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公派留學生,被派往英國深造,也正是在這裡,劉永坦的心中萌生出這樣的巨集願——開創中國的新體制雷達之路。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24

盧永根自小家境優渥,隨著戰爭的到來,面對國家陷入內憂外患的境地,19歲的盧永根找到了自己的信仰,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盧永根來到了廣州,跟隨丁穎院士從事稻作的科學研究,他用雙腳丈量大地,儲存了7000餘份稻種和科研資料。盧永根從事華南農學院院長以來,鞠躬盡瘁,一直為學校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光和熱,培養了一批學術骨幹和青年人才。盧永根自始至終堅守著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勤儉節約,蠟炬成灰淚始幹,為熱愛的祖國奉獻了一生。黨員幹部應該學習盧永根院士身上這股頑強不屈,腳踏實地的苦幹精神,才能更好的為人民服務。

黨員幹部要學習盧永根院士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精神。盧永根院士上高山、下峽谷、披荊棘、踏草叢,為老百姓解決溫飽問題,是共產黨員的楷模。黨員幹部要牢記自己的初心與使命,踏實肯幹,不畏艱難困苦,不搞形式主義,堅持群眾路線,一步一個腳印地深入到老百姓家中,深入他們的心中,真心實意的為老百姓著想,解決與落實他們的難題與訴求,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踐行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

黨員幹部要學習盧永根院士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工作作風。盧永根院士將自己的畢生積蓄都捐贈給了華南農業大學,他沒有選擇用這筆錢改善自己的生活,一切從簡的他反而將自己的積蓄都貢獻給了教育事業。黨員幹部要嚴格執行中央的八項規定,不利用職務之便大吃大喝,收受高檔禮品,要做到兩袖清風,不向老百姓吃拿卡要,杜絕沒有好處就不辦事的陋習,不在老百姓面前端架子,作威作福,向老百姓展現一個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

黨員幹部要學習盧永根院士蠟炬成灰淚始乾的奉獻精神。盧永根院士不僅將自己畢生的積蓄都捐贈給了教育事業,還決定將自己去世後的遺體捐獻給醫學科研與醫學教育事業,他為祖國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做出了偉大的貢獻。黨員幹部要堅守自己作為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腳踏實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認真履職,以集體利益為重,做好犧牲個人利益的思想覺悟,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25

無論獲得什麼榮譽和頭銜,他最看重的還是“教師”這一身份。從教60年來,他一直致力於電子工程領域的教學工作,先後講授過10多門課程。在新體制雷達攻關工作最繁忙的時期,他還同時給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4門課。其間,他還主編了《無線電制導技術》一書併成為全國統編教材。1999年,他又出版了專著《雷達成像技術》,獲首屆國防科技工業優秀圖書獎、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

他說:“我這個‘雙院士’稱號,是整個研究團隊集體智慧的結晶。”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系統級創新的科研活動不太可能再允許一個人去單打獨鬥。因此,他提倡團隊攻關和協同創新。對青年教師、對學生他都是這樣要求的。在他的言傳身教和苦心栽培下,他的學生中湧現出了共和國的將軍、院士、大學校長、教授和國防院所總師、高科技公司創始人、高管等一大批共和國棟樑之才。劉永坦院士常對學生說:“希望還能補充更新鮮的血液,黨和國家的事業需要你們。”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26

盧永根是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作物遺傳學家,也是一名有著近70年黨齡的老黨員,一生節儉樸素,被譽為“布衣院士”。他始終發揚共產黨員艱苦樸素、無私奉獻的優良作風,家中至今仍在使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舊沙發、舊電視、舊鐵架床,卻將畢生積蓄8809446.44元全部捐贈給華南農業大學,設立“盧永根·徐雪賓教育基金”。盧永根院士的事蹟感動了許多人,在全社會引起強烈的反響。中共廣東省委授予盧永根同志“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授予他“南粵楷模”稱號,廣東省委教育工委授予他“全省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舉起右手,面向北方、延安宣誓,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這些還記得。中國人是守諾的,你向黨、向人民作過許諾、宣誓,那自己要遵守。”當盧永根躺在病床上接受採訪的畫面出現在大螢幕上時,現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由於身體原因,盧永根未能親臨頒獎典禮現場,節目組專程到病房為他頒發了獎盃。主持人白巖鬆連線採訪了盧永根院士的夫人徐雪賓老師。徐雪賓向現場觀眾展示了一張遺體捐獻卡,這是幾個月前盧永根要求為他辦理的,卡片上面寫著:“我是一名捐獻遺體的志願者,我願在身後將遺體無償地捐獻給醫學科研和醫學教育事業,為振興祖國醫學事業而奉獻。”同為遺體捐獻者,徐雪賓非常理解和支援丈夫的決定,“作為中國科學院的院士,作為共產黨員,他捐獻遺體是最後一次做出自己的貢獻。”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27

在剛剛迎來110歲“生日”的華南農業大學,被芳草和綠蔭圍繞點綴的昭陽湖,是不少華農人最難忘的校園記憶。佇立著老校長盧永根雕像的院士廣場,就坐落在昭陽湖畔。雕像上銘刻著的“堅持實事求是,提倡獨立思考;不趕浪頭,不隨風倒;有三分事實,作三分結論”,是這位永葆初心、矢志奮鬥的“布衣院士”一生最真實的寫照。

1949年8月9日,盧永根在香港加入了中共地下黨,他知道加入共產黨將意味著個人的一切包括生命都屬於黨、屬於人民,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他這樣想了,也這樣做了。盧永根在水稻遺傳資源、水稻半矮生性、雄性不育性、雜種不育性與親和性等方面的遺傳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進展。即便年過古稀之時,盧永根還是經常跋山涉水,不辭辛勞,前往山野之間,進行實地考察。20__年3月,盧永根院士及夫人徐雪賓將畢生積蓄880萬餘元全部捐贈給華南農業大學,成立“盧永根·徐雪賓教育基金”用於扶持農業教育事業。他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偉大的共產黨員的純粹和崇高,他挺起了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樑,他揚起了一面永不褪色的光輝旗幟。

我們每一名黨員幹部都要以盧永根同志為榜樣,將“盧永根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勤奮學習,艱苦奮鬥,勇於開創,敢於擔當,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以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和奮鬥姿態,繼往開來、守正創新,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先鋒模範作用,將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實現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用專業知識和本領服務國家和人民,為實現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奮力推動鄉村振興事業不斷邁上新臺階。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28

在一幅名為《恩師》的和平方舟主題國畫前,不少參觀者駐足欣賞。

這是今年10月,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海軍機關舉辦的“向海圖強——萬里海疆畫展”。

《恩師》描繪的是和平方舟的一位女軍醫與自己教過的一名留學生聯手,為到訪國民眾診療的場面。女軍醫的原型,是海軍軍醫大學長海醫院中醫專家李偉紅。作為醫學交流的一部分,海軍軍醫大學每年都會接收一批外國留學生,他們像一顆顆友誼的種子,撒向世界各地。

走進和平方舟,兩塊古香古色的展板上依次排列著和平方舟到訪的43個國家和地區的旗幟。一面面國旗,輝映著這艘友誼之舟的航跡。

在和平方舟的會議室裡,擺放著一尊名為“大團結”的黑木雕,這是坦尚尼亞總統贈送的。木雕上,幾十個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寓意世界人民團結友好、共同發展。

20xx年11月26日,和平方舟圓滿完成為期8天的醫療服務,準備離開坦尚尼亞達累斯薩拉姆港,總統帶著木雕國禮專程趕來送行。他與每一位醫護人員握手,不停地說:“謝謝,中國老朋友。”

20xx年,委內瑞拉政局不穩。當年9月下旬,和平方舟依舊如期到訪。

得知和平方舟來訪,委內瑞拉全國歡騰。委海軍“葉庫阿納”號巡邏艦提前起航,頂著大風浪前出180多海里迎接。兩艦會合後,雙方官兵在甲板列隊,相互鳴笛敬禮。和平方舟官兵沒有想到的是,委內瑞拉還派出5架飛機,用高規格的編隊飛行來歡迎他們。

在“和平方舟”號醫院船陳洋陽看來,到訪國元首和政府首腦登上和平方舟是莫大的榮耀,但更讓他欣慰的是,和平方舟給患者尤其是兒童帶來了希望和歡樂。他說,許多孩子接受治療後,不僅擺脫了疾病困擾,甚至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軌跡。

20xx年10月,和平方舟時隔3年再訪格瑞那達。55歲的威廉登船就診時,手中拿著一張發黃的卡片。這是20xx年和平方舟首次來格瑞那達進行醫療服務時,威廉前來就診的登記卡。

當年,威廉因意外造成膝蓋韌帶損傷,在和平方舟上進行了關節穿刺抽液治療。腿傷康復的威廉有一個念想,就是有一天能有幸再見到和平方舟時,當面說一聲謝謝。骨科醫生付奇偉聽後很感動,又為威廉做了一次檢查。

和平方舟戰士郅東亮忘不了,在獅子山,他陪同醫護人員到社群巡診時,一名當地青年拿著烤好的木薯追著他們跑,大家以為他想賣木薯,就問多少錢,他說“Chinese,free”(中國人免費),說完把木薯塞到大家手上轉身跑了。

時任和平方舟船長章榮華忘不了,在萬那杜,和平方舟結束訪問離開時,當地民眾為表示祝福和感恩,拿著紅布往官兵身上裹,舉著花環往大家頭上戴。和平方舟鳴笛起航,他們又駕著小船追著跑,邊唱歌邊向大海里撒花。

和平方舟軍醫蔡金輝忘不了,在肯亞,和平方舟緩緩駛離時,碼頭上突然出現一支插著五星紅旗的摩托車隊,他們時而疾馳鳴響喇叭,時而拼命揮手致意,車隊足有1公里長。

“你的手術太棒了,我給你打滿分。”面對美國海軍“仁慈”號醫院船海上醫院副院長維勒的讚揚,剛走下手術檯的和平方舟外科醫生張劍微微一笑。

20xx年7月20日,正在“仁慈”號駐船見學的張劍,擔任演習模擬腹部槍擊傷員搶救手術主刀。在美方外科醫生、麻醉師等6名助手的配合下,張劍迅速完成模擬臟器腹腔探查、脾出血控制、汙染處理、臨時關腹等步驟,被演練評估組一致評為滿分。

與此同時,在和平方舟上,來自“仁慈”號醫院船的康復理療師勞拉·瑞貝爾,正在向中醫醫師付本升討教“幹針”在康復治療中的作用。

互派3批各6名醫務人員到對方的醫院船進行為期10天的工作體驗,這是和平方舟與“仁慈”號深入交流的一種方式。

雲帆高張,晝夜星馳。和平方舟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海洋命運共同體的航道上,譜寫著一曲曲至真至誠的大愛之歌,收穫了一串串彌足珍貴的人間友誼。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29

盧永根院士出生在香港,後來紮根內地,興農報國,把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論文抒寫在廣袤大地上。回望盧永根的奮鬥歷程,他愛國、愛校、愛民,堅定地繼承和發揚了‘丁穎精神’,一心追求和實現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科學家的崇高境界和遠大理想。他的一生,飽含著對祖國最深沉的大愛。在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中宣部追授中科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盧永根“時代楷模”稱號。

對黨忠誠,“香港仔”的“中國心”。盧永根曾說“日本侵華戰爭的現實教育了我,使我覺醒到當亡國奴的悲慘。我是炎黃子孫,要為自己的祖國復興效力。”堅決聽黨話、永遠跟黨走,他用義無反顧的抉擇,堅守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他不僅是一位傑出的農業科學家,更是一位信仰堅定、永葆初心的優秀共產黨員。作為一名年輕的基層黨員幹部,要學習盧永根永遠對黨忠誠,始終跟黨走,有堅定的信仰,為我們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復興奉獻自己的一生。

窮己為人,“布衣院士”的“窮”與慷慨。盧永根生活中節儉樸實,是‘布衣院士’;但他在工作中慷慨大方,畢生積蓄回饋教育事業。他的人生字典裡只有奮鬥和奉獻,唯獨沒有自己,這種艱苦樸素、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彰顯出共產黨人鮮亮的初心底色。作為黨員幹部應以盧永根同志為榜樣,為國盡力、為民謀利,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節儉樸素的優良作風。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中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始終把黨和人民的事業作為畢生的追求,保持激情幹勁,真正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

不忘初心,“科學家”的愛與奉獻。盧永根曾說“一名真正的科學家,必須是一名忠誠的愛國主義者,要把國家和人民的需要作為自己工作的動力。”他一生致力於水稻遺傳育種研究,長期奮鬥在農業科學研究第一線,以奮鬥姿態投身於科研實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他以非凡擔當和忘我拼搏成就了愛國知識分子的價值。我們應該像盧院士一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愛黨愛國,發乎於心、現乎於行,始終把個人理想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勇於拼搏,敢於擔當。

盧永根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先進典型,是時代的楷模,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優秀榜樣。他一心向黨,愛國為民的精神,鼓舞和激勵我們新時代青年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中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