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活著觀後心得(精選19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21W

活著觀後心得 篇1

在那個黃昏,老人福貴,向作者餘華講述了自己傳奇的一生。帶有些許無奈,又帶有些許悔意。老人的一生是坎坷的,他年輕是隻知道吃喝賭嫖,因此,他家從大戶人家變成了窮困的農民,不知哪修來的福氣,他找了一個溫柔賢惠的妻子,就在他悔改後卻又被抓去做了壯丁,被放回來後,他本想默默的度過晚年,可他命運坎坷,本該經歷的幾代同堂,卻變成了福貴眼睜睜的看著他僅有的六位親人相繼離世,只留他孤單一人在世上獨活。

活著觀後心得(精選19篇)

合上這藍皮書,強忍住眼淚,我心久久不能平靜。福貴的一生是一個奇蹟,一個所有人都不願經歷的傳奇。在那亂世中,福貴經歷了--、自然災害和生活打擊。這麼多困難,這麼多平常人經歷不了的困難,福貴一個人挺了下來!其實,福貴就是那個時代窮苦人民的縮影。

我懂了,我懂“活著”二字了深度了!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死去的人,而是活下來的生者。他們的肩上不僅多了責任,而且少了一個替他分擔痛苦的人。但是,如果生者不肯接受現實,死者又怎能安息?所以,死者不能復生,生者要堅強的面對現實,像福貴一樣生活下去。這樣,死者才會欣慰。

“少年去流浪,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福貴的歌聲又一次想起在我耳旁。

活著觀後心得 篇2

活著,兩個普通的漢字,組成一個平淡的詞語,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淒涼而又悲傷的故事。

記得兒時經常聽人感嘆:“活著就好”,當時還小,對於這種雖平淡卻又承載太多的話語並沒有多加思考,只是單純的知道,活著是好的。直到看完了餘華的《活著》,我才知道自己所理解的是有多麼膚淺、片面。文中的主人公福貴,一個從整天只知道吃喝嫖賭的富家子弟,變成一個歷經滄桑的老人,經歷了太多太多的生離死別,看過了太多的人世事故,這中間有過多少無奈、惆悵、傷心、痛苦、絕望,我想,只有他自己知道吧。經歷瞭解放前期、抗日戰爭、國內革命戰爭、新中國成立、大躍進時代、__時代、改革開放初期的他遇到過多少困難,經歷過多少坎坷,他的一生,實則是現代中國的演變史。雖然這書本只是單純的在寫 他的一生,但也從側面讓我們見識了戰爭的殘酷,新中國剛剛成立時百姓生活的艱難。

在那時,那個充滿苦難的時代,福貴也是經歷了人生所有的痛苦。從一個富家子弟,變的一無所有,父親因病去世,再到後來母親生病,去城裡找郎中,卻被抓去當壯丁。歷經兩年多從死人堆裡爬回來,卻被妻子告知母親已經逝世的訊息,且自己的女兒因一次高燒而變成一個聾啞人,而後妻子家珍又患上的軟骨病,就在這種如此艱難的時刻,兒子又因為抽血而死,後來好不容易女兒鳳霞風光嫁人了,卻又因難產死在醫院,死後不到三個月,妻子也撒手歸西。本以為就這樣了,可女婿卻因意外身亡,只留下一個孫子與自己相依為命。可孫子也命苦,因為沒有吃過豆子,而在吃豆子時撐死了。說起來撐死是多麼可笑,但更反應了當時社會的貧苦啊!可笑又可悲。當福貴看著一個又一個致親的人離他而去的時侯,我想,他的心是在滴血的,是在嚎啕大哭的,但他也堅強的挺過來了,依然樂觀,豁達的去面對如此不平的人生,而不是去報怨命運的不公。在年過古稀之時,以一頭耕牛為伴,卻不顯出一絲沮喪。從他的面容中,我們看不到生活多麼的艱難,看不到他對世道的厭倦,有的僅僅是風塵歲月所留下的滄桑。

活著,其是隻是有那麼一些人抱怨活著真累,活著苦,感到迷茫。我想,這是因為他們賦予了活著更多的含義,把一個簡簡單單的過程複雜化了,在其中摻雜了更多的物質追求,這都是人們客觀上無形中給這名詞強加壓力所造成的。在福貴輸光了祖上留下的所有家當時,他的母親並沒有責備他,而是安慰他說:“只要活的快樂,窮也不怕”。是啊!有時侯人活著就已經是上天的眷顧了,其餘的身外之物,與之相比顯得已沒有那麼重要了。

其實,所有的功名利祿不過都是過眼雲煙。生,我們帶不來;死,我們亦帶不走。即使你真的想去追求它,也要有這個權利,而只有活著,才能擁有追求物質的權利,享受世間一切的本錢。我想,現在一切歸於平淡的福貴,正是因為得知活著的可貴,才會這麼悠然的享受孤獨的時光吧!或許,這也是作者想通過這本書來告訴讀者,幸福也是一種煎熬!但不管怎樣,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像福貴一樣,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要堅強的---------活著!

活著觀後心得 篇3

趁複習功課的間隙,我把《活著》給看掉了。餘華的這本書早有所耳聞,可是一直沒什麼時間,到是張藝謀的電影先看過了。讀過原著之後不由得讚歎這書天生就是本很好的劇本,我想編劇更本不用改什麼。故事的描述鏡頭感十足,是我最喜歡的那種講故事的模式。作者的文字並不華麗,但平實中卻充滿了力量,是一種能從內心感動你的力量。我不想說什麼涉及靈魂的字眼,可能書看多了就不太容易隨便給感動了,但這的確是一本好書,值得我推薦。希望每個人讀過之後都會有自己的感悟

給出一段書中的文字,大家欣賞下:

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道: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炊煙在農舍的屋頂嫋嫋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後消隱了。

女人吆喝孩子的聲音此起彼伏,一個男人挑著糞桶從我跟前走過,扁擔吱呀吱呀一路響了過去。慢慢地,田野趨向了寧靜,四周出現了模糊,霞光逐漸退去。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

活著觀後心得 篇4

福貴的一生只不過是萬千人民在當時大背景下的一個典型和縮影。而餘華通過描繪福貴的悲慘一生,正凝練概括了那個時代人民-運命的浮沉遭遇。他的一生,經歷了中國歷史的變遷、社會的動盪,如解放後的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制度、大鍊鋼鐵、三年自然災害、__等等,都通過男主人公的眼睛和親身經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生動的再現。

而在此期間,福貴也經歷了與每個親人、朋友的悲歡離合:為了讓兒子有慶上學,他把女兒送給了別人,不久後女兒跑了回來,全家重又團圓;縣長的老婆生孩子需要輸血,結果兒子被一不負責任的大夫抽血過量致死,後來發現縣長竟是福貴在國民黨軍隊時的小戰友春生——春生在後來的__中經不住迫害,懸樑自盡;幾年後,鳳霞嫁了個好女婿,可不久死於產後大出血;兩個孩子去後,妻子家珍也撒手人寰,只剩下他和女婿二喜、外孫苦根祖孫三代相依為命;幾年後,二喜在一次事故中慘死,福貴便把外孫接到了鄉下和他一起生活;可是好日子沒幾年,小苦根也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最後,福貴買了一頭要被宰殺的老水牛,也給它取名叫"福貴",一個人平靜地生活下去。一過__年,“兩個老不死的”———徐福貴和老牛福貴———居然都沒有死,他們活著。福貴趕著福貴去犁田,在吆喝福貴的時候嘴裡也喊著所有死去親人的名字,而吆喝中又寄託著多少他對親人以及過去一起受苦受累但一家子團聚的懷念?或是對人生的思索?

他身邊的人一個個死去了,而他卻沒有這種“幸運”,他只能活著,因為這是他的命運,一頭牛在犁完所有該犁的地之前,一個人在挑足他應挑的擔子之前,上天是不會讓他的生命提前逃離的。 他沒有因為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為活著是為了讓死去的人安心。其實福貴並不知道什麼是活著,他只知道人活著就是這樣,經歷一下酸甜苦辣,有錢就賭一賭,沒錢就種.種田。活著就是這麼簡單。

福貴悲慘的一生讓人覺的心酸,一個樂觀的人面對親人的不斷離去,力不從心的他也只能被現實折服,值得慶幸的是他沒有因此被打-倒和擊潰,依然屹立在屬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與靠全部積蓄買來的老黃牛相依為命著。在黃昏的餘暉中作者看到的是一位滿臉滄桑卻精神矍鑠的老人。在他的一顰一笑中卻蘊藏著如此巨大的能量,在人生的道路上給人以鼓舞。作者沒有發洩,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裡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福貴人生轉折,是在他輸光了所有家產後開始的。當他挑著銅錢還清債務,他才領悟到:“想想自己才挑了一天的錢就累得人都要散架了,祖輩掙下這些錢不知要累死多少人。到這時我才知道爹為什麼不要銀元偏要銅錢,他就是要我知道這個道理,要我知道錢來得千難萬難。”而如今,原本身為徐家大少爺的他,淪為一節草民,對他來說,不是畏懼,而是愧疚。他說“我爹死在我手裡了,我娘我家珍,還有鳳霞卻要跟著我受活罪。”

在他的餘生裡,就再也沒有過上富裕的生活,自從被抓去當炮兵回來之後,他也開始明白,一家團聚就是幸福,能活著就很幸福了,不會再祈求其他了。他開始扛起自己的責任,做個好丈夫,做個好爸爸。

“可是我再也沒遇到一個像福貴這樣令我難忘的人了,對自己的經歷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講述自己。他是那種能夠看到自己過去模樣的人,他可以準確地看到自己年輕時走路的姿態,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這樣的老人在鄉間實在難以遇上,也許是困苦的生活損壞了他們的記憶,面對往事他們通常顯得木訥,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過去。他們對自己的經歷缺乏熱情,彷彿是道聽途說般地只記得零星幾點,即便是這零星幾點也都是自身之外的記憶,用一、兩句話表達了他們所認為的一切。”對啊,福貴的一生算不上轟轟烈烈,但也絕非平平淡淡。他可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活著,看著自己的親人一個個的離去,他並沒有過度悲傷以至絕望自殺(像春生)一樣,他選擇好好的活,勤勤懇懇地種地,因為他知道,能活到現在不容易,要好好珍惜。一切回憶對他來說,是那麼的深刻,他微笑地面對著自己的過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活著觀後心得 篇5

因這樣一句話,我認識了餘華,邂逅了《活著》。心想,這書究竟囊括了怎樣的一個人以怎樣的姿態去度過這以笑為哭,生死徘徊的人生。我貧瘠的想象力在自我思維的匣子裡打轉,呼之欲出的答案在我合上書的剎那隱約流淌在了筆尖。

相比於其他的大部頭,這本擁有著從漫漫長夜中孕育出的黑色封面的薄書更具有不凡的重量。餘華說:“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福貴則就經歷了一生的苦難與失去,成為餘華筆下的那個人。從他身上,折射出了中國近幾十年來的動盪與變遷;從他身上,也折射出父輩與老一代人的隱忍與苦楚;從他身上,更折射出一種幾近乎英雄般的氣勢與蕩氣迴腸。

福貴是一個英雄麼?是的。他是一個英雄!而困苦是他最親密的“夥伴”,伴隨著他從一個闊少爺走到一個下田耕作,為生計發愁的莊稼人,也伴隨著他從徐家浩大家業、人丁興旺,走到最後只有一頭名叫“福貴”的老牛陪伴。恍惚回首,這一生究竟要歷經多少磨難,才能把心與身投放回天地間,而人究竟需要多強大的忍耐力,才能扛起這些從天而降的沉苦負擔。人生的意義究竟在哪兒?很多人追問。有的人似乎找到了,而有的人似乎還在尋找的路上。

“人是為活著本身活著而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活著。”餘華如此說道。人活著,若被賦予沉重的意義,那總有一日會被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摧殘得形如枯搞。人簡單地活著,做著自己該做的事,不為他人而活,因為命運能夠輕易地從我們身邊剝奪一切。我們亦可能在某一天變得一無所有,唯有活著的精神是屬於自己的。於是書中說:“一個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麼也活不了”。福貴經歷了他父母的死,他兒子的死,他妻子的死,他女兒、女婿、孫兒的死,變得孑然一身,他有時傷心,但他說過更多的是踏實。因為他的親人全都先他而去,再當他死時,他便誰也無需擔心了。身邊的人一個個離去,而他還活著,在經歷風浪悲痛之後。旁觀者也許會認為他是倖存,可他是真真實實地活著,這一生,就有了一切的意義。

作華自序說《活著》亦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讀著《活著》,淚不在面頰上,不在眼眶裡,而是靜靜地匯成小溪,流淌在殷紅的心尖上。書中歷史場景下的福貴與村民們濃縮成千萬農民百姓的縮影。那人民公社與大躍進,真切地重現在我的眼前,我彷彿看見了百姓們的無奈和百姓們在看到家中鍋與糧食均被充公卻不能置一言的血淚。生計與糧食全被公家收走,則意味著失去了生活的自主權,這是我們而今城市人體會不到的苦,而飢餓似乎離我們更遙遠。餘華給我們展示了幾十年前真實地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一切,也給了我們更多的需要讀者去探尋的含義。

自己沉澱不夠,寫到此處或可收筆,而過幾天再聽一聽福貴講他的故事,體會活著的意義。

悵然若失的我斗膽引書的結尾為尾——

“我看到廣闊的土地坦露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暗降臨。”

我相信,活著,是生命意義的最好歸宿。

活著觀後心得 篇6

聽說此片一度因為政治上的被禁了。看之前也是抱著想看看究竟的心態的。

看完了,政治上的感受一點都沒有。或許因為更“反動”的影片都看過而有點見怪不怪了吧?

原來這部電影我早就看過了,以前看的是電視劇,好像是馬伊琍主演的,情節類似。只不過以前是一天一集,中間空餘好多時間能夠將那些感受無端“消化"掉。今天不一樣了,是電影,前面的感受來不及處理,後面的感受又累積上來,故能“一反常態”,能碼出這麼多字來。

以前一直以為自己很不幸,好多時候,都將惰性“惹得禍”怪罪到身世。今天想想,自己較福貴較家珍較鳳霞較有慶較所有的人甚至是龍二都是幸運的。可是,他們誰有吭一聲嗎?有叫一聲嗎?命啊,自己去承受。

對,命.........

人都無法預知的,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幕是悲劇抑或喜劇。誰能想到有慶能碰到那種事,誰能想到鳳霞那麼好的姑娘會失血而死。一切都是安排,今天是區長鎮長,明天卻有可能是走資派。誰能料到呢?鳳霞生產之前一切安好得讓我欣喜,卻沒想到上天安排了那些蹩腳的學生。一切都躲不住啊.......

碰到喜劇固然是好,碰到悲劇卻是無力掙脫,就像電影裡家珍眼睜睜地看著鳳霞走了那樣,很多時候,我們無力反抗,只能眼睜睜地.......

躲不住的,那是命......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活著,好好活著.......

活著觀後心得 篇7

中國有句古話:“好死不如賴活著”,一直以來我都認為這是一種很消極的人生觀,甚至我會鄙視這種沒有志氣的人。而很多人也跟我一樣都比較崇尚那種英雄般的壯烈的犧牲。看完《活著》這部影片後,對於這句話我卻有了不同以前的理解,其實,不管怎樣活著、活得怎麼樣,可以活著,便是一種幸福。

《活著》這部電影給我最深刻地印象是它跨度的時間之長,人物的經歷和遭遇都深深的刻上了時代的印記。那是中國歷史上比較動盪的30年:從40年代的小賭場、國共對峙的大戰場,到50年代的祖國山河一片紅,再到60年代末的浩劫結束。無論是小到一盞茶杯、一本賭帳,還是大到戰場上的軍車、大炮,都給我們留下了很真實可信的印象,從這印象中很自然的衍生出來了一種很切合電影主題的滄桑感,一種有些悲傷、有些淒涼,還有些懷舊的滄桑感,這種滄桑感是微妙的、不易察覺的縈繞在兩個多小時的電影過程中,很自然,卻給人很真實、很深刻的感受。

雖然電影《活著》在原著的基礎上改動了許多,但是我覺得這部電影不但很好地符合了原著的精神,同時也不缺少導演獨特的理解。這也是使得電影同樣感動人的一個關鍵之處。可以說導演張藝謀很深刻地理解了餘華這部小說的內涵,他用他自己的方式演繹了他心目中的活著。看著電影,我不知不覺地被感動了,我開始思考什麼是人,什麼是活著,為什麼要活著。

電影裡,故事主人公福貴是一個嗜賭如命的紈絝子弟,把家底兒全輸光了,老爹也氣死了,懷孕的妻子家珍帶著女兒鳳霞離家出走,一年之後又帶著新生的兒子有慶回來了。福貴從此洗心革面,和同村的春生一起操起了皮影戲的營生,卻被軍隊拉了壯丁,後來又糊里糊塗的當了共產黨的俘虜。他們約定,一定要活著回去。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平安回到家中,母親卻已去逝,女兒鳳霞也因生病變啞了。

一家人繼續過著清貧而又幸福的日子。在“大躍進”中當上區長的春生不慎開車撞死了有慶,一家人傷痛欲絕,家珍更是不能原諒春生,她說:“你記著,你欠我們家一條命。”__時,春生遭到迫害,妻子自殺,一天半夜他來到福貴家,把畢生積蓄交給福貴,說他也不想活了。這時家珍走出來對春生說“外面涼,屋裡坐吧。”春生臨走時,家珍囑咐他,“春生,你還欠我們家一條命哪,你可得好好活著!”

後來鳳霞認識了忠厚老實的二喜,兩人喜結良緣。然而不幸總是不肯放過福貴一家。不久鳳霞生下一子,自己卻因難產而死。鳳霞的兒子取名叫饅頭,聰明可愛。影片結尾,福貴對饅頭說,“你是趕上好時候了,將來這日子就越來越好了。”

而從原著來講,作者是通過福貴的回憶來敘述的。作者在一個窮極無聊的下午,碰到了福貴和他的牛。然後一段故事從這個看似平凡的老農嘴裡講出來。抓丁,__,疾病,死亡。福貴的親人一次次離開他,最後只剩一頭老牛。鳳霞先聾啞,然後有慶因輸血過多而死,鳳霞大出血死了。女婿也被砸死。老婆家珍是被餓死的。孫子苦根是被豆子撐死的(太餓了)。經過一次次死亡的考驗,老人以一種超脫的姿態活在世上,沒有怨天尤人,沒有尋死覓活,他心裡的親人沒有死,都陪伴著他,他在回憶,繼續努力快樂地活著。他把他的一生,講給作者聽,竟然有些像一個哲人,但他的的確確是一個普通德再也不能普通的農民。

可以說電影裡的活著遠沒有小說裡的悽慘,但是張藝謀加入了一些諷刺的東西,卻同樣讓人看了心寒。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電影最後講到鳳霞生孩子的情節,那些沒有經驗的小紅衛兵變成了醫院的主治大夫,而真正有經驗有技術的卻被判為“反動學術權威”而關進牛棚,最後鳳霞大出血,而小紅衛兵卻不會處理,會處理的王教授又因為被饅頭噎著而不能動手術,而福貴一家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鳳霞死去。這種諷刺性的情節還有很多,例如,大躍進期間,鎮長到福貴家收鐵,福貴的兒子有慶把福貴心愛的皮影箱拉出來,說要把那木箱上面的幾根鐵釘還有皮影上面的幾根鐵絲都拆出來。還有有慶那一句“那不解放了中國臺灣啦”,連天真無邪的孩子說的話都印上了時代的烙印。

在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中,我一直在琢磨“活著”這兩個字,其實不管怎麼活著,只要活著,就是一種幸福;只要活著,對家人、對朋友就是一種安慰、一種支撐。電影中,有好多個情節都讓我深深地感覺到只要活著,能見到自己的家人、朋友,就是已經很幸福了。

第一次覺得活著好是在福貴被捉丁後,在一次戰役上戰友們都死光了,吃的穿的什麼都沒有了,福貴只想快點回家,看看自己的母親、老婆和孩子。他把手高高地舉起的時候,我是多麼地替他擔心,心裡不禁替他祈禱,只要能活著就好,不管怎麼活著,都要回家看看。

第二次心裡被活著感動是在龍二被槍斃的時候,聽到那響徹街巷的五聲槍響,福貴嚇得尿了褲子。要知道當初如果他不是把家產都輸給了龍二,那麼那五槍就是福貴的了。雖然福貴那時候活得很艱苦,但是能活著看到老婆和孩子對他來說就已經很好了。

第三次是在有慶被區長的車撞倒的牆壓死了。福貴看到血肉模糊的有慶時失聲痛哭,家珍悲痛欲絕。區長春生也因此無法原諒自己的過錯,後來春生在__中受到迫害,老婆也自殺了,他把畢生的積蓄交給福貴,一來是當作補償,二來他覺得在世上已經沒什麼好留戀了,他想把錢交給福貴後就自殺。這些都被家珍聽到了,她最後原諒了春生,並叮囑春生說“你還欠我們家一條命,你要好好活著”。這是多麼令人感動的質樸的感情啊!雖然兒子死了,但是善良的家珍和福貴卻不希望看到自己的朋友也死去,春生能好好地活著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安慰啊!

電影《活著》沒有告訴我們悲慘的命運,裡面的一次次死亡和不幸,沒有使我們看到絕望,去控訴那個社會或者命運,相反每一次都告訴我們一定要好好活著,認真的活著,因為這兩個字很重要。

活著觀後心得 篇8

電影《活著》改編自作家餘華的同名小說。影片在開頭就展現了一個富家少爺沉迷賭博玩樂的情景,最後被騙去了全部家產並氣死了自家的父親。從此這個人物開始了他坎坷的後半生。在幾十年裡經歷被捕,中年喪母喪兒等一系列打擊,最後剩下的唯有“活著”。

電影中的主人公富貴的生活十分曲折,曾是富家少爺後來淪為演皮影戲為生,又經歷了喪兒的悲痛,最後連妻子也因為教授被饅頭噎著,而失血過多死亡。富貴經歷了一系列的打擊,他的親人一次又一次地離開他。電影中一次又一次地提到活著,人活著不容易,小人物活著更不容易。活著,再苦再難也要活著;因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人最基本的需求是活著,人最根本的需求也是活著。

命運給富貴開了一個又一個玩笑,電影中的表現手法也表現了對命運的諷刺。活著,這麼不幸悲慘為什麼仍然要活著,我們到底又是為了什麼活著,這也是我們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寧願光鮮的死去,還是悲慘的活著?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不管怎麼說,我認為活著才有可能才有希望才有未來。

活著觀後心得 篇9

《活著》中主要描述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輸光家產。父親被活活氣死,母親重病在床,福貴卻被國名黨抓去當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中。之後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_____等社會變革,他的人生和家庭都經受苦難,後來所有的家人都離他而去,最後只剩下老牛與他相依為命。

面對家境的沒落,面對自己的父親母親,甚至自己的兒子、妻子、女兒、女婿,還有五歲大的孫子相繼離開人世,一位老人仍堅強的活著,他就是福貴,當他的家被他敗光時,他是堅強的;當他被國民黨拉去當兵時,他是堅強的;當他的兒子因抽血過多死去時,他是堅強的;當他的妻子因病去世時,他是堅強的;當他的女兒因生產大出血死去時,他是堅強的;當他的女婿出事死去時,他是堅強的;當他的孫子夭折時,他是堅強的……風雨無法使其失去力量,別人的歧視也不能使其喪失鬥志,他用行動向我們詮釋了——堅強!

快樂的活著,是一種樂觀面對人生的態度;幸福的活著,是努力改變逆境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活著,是永不言敗的人生態度。

人不能白活一世,人活在世上是為了使自己和別人過得更好,任何一種職業都是有價值的,無論是國家總統還是清潔工人,只要是對自己和別人有好處的,都是有價值的,而那些勇於放棄生命卻不勇於活下去的人,他就沒有真正活過。無論什麼時候,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應該堅強的活著。

活著是一種勇氣的體現,更是堅強的體現,當你不再堅強時,你就會失去許多。

一個人沒有金錢,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爭取。一個人失去了健康,可以用鍛鍊去改善。一個人失去了學問,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去獲得。但以上幾點,基於一個前提:堅強。如果這個人不堅強,他失去了什麼都不會去想辦法兩次獲得,所以,一個人失去了堅強,就失去了一切,甚至生命。

人為什麼能活在世上:因為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堅強支撐著人們,這種力量使人們生活幾萬年,使人類可以在地球上繁衍生存。

海倫.凱勒因為堅強在雙目失明後堅強活了下來;霍金全身癱瘓仍堅強的活了下來;史鐵生雙腿癱瘓仍堅強的活著。因為堅強,他們勇敢地活著,併為人類創造出民財富,使許多人更好地活下去.

每至農家見到一位老頭牽一頭老牛,我就會想起那位叫福貴的老人,一個人生活在農家。時而拍拍黃牛,時而向西方望去,那是他七位親人的墳墓,他放下鋤頭,向著落日,看太陽將最後一抹光芒灑向西邊的黃土上……

堅強地活著,不應白在人世間經過。堅強地活著,面對一切困難欣然向前,面對逆境毫不退縮。

每每想到這位老人,我想對他說:你的名字叫堅強!

活著觀後心得 篇10

每一次看《活著》,還是被劇中的情節所感動的眼睛酸酸的。我們還在為身邊好多事情所煩惱的時候,當老的時候發現那些都是那麼的無聊、無趣。佛說:一切唯心造。我們的一切煩惱是有我們的心造出來的,煩惱有了,不開心就有了,皺紋來的快了,疾病也頻頻來訪了。

我們想擺脫煩惱,往往是我如果得到了什麼,就不會有煩惱了,可是,事實上當你真的千方百計活著千辛萬苦得到了你想要的,新的煩惱卻又從心而起。

看了《活著》,“富貴”的人生可以分為4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他還是個闊家少爺時,他衣食無憂,他最大的煩惱就是何時能痛痛快快的在賭場上嬴一次。而他始終沒有痛快的贏過,一直到他輸光,把家底都輸光了。第二階段是他成了“國軍”和“共軍”,那個時候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活著,活著出去,活著去見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好好的陪在他們身邊。第三階段:在大躍進中一家人幸福的生活。看到他和兒子有慶鬧彆扭,有慶給他送酸辣水喝,真是讓人感動的想笑又想哭,想起了一句歌詞:“笑中也有淚,樂中也有哀”。第四階段,有慶和鳳霞的相繼離開。富貴和家珍平靜的活著,和小外孫一起玩耍,不時去有慶和鳳霞的墳墓前去看看,因為那裡有一份牽掛…

在故事中,沒有華麗的詞藻,僅是單純的人物獨白,可好多次令人的心靈受到衝擊。活著,真好,活著,好多煩惱。或許好多人都說他們是不幸的,但,雖然最後只看到他們在一起吃飯時淒涼的樣子,但他們也是幸福的,因為他們的“饅頭”很快就會長大,像“小雞”一樣,慢慢的變大了,會坐火車,乘飛機飛向遙遠的地方。

他們的日子是非常清苦的,他們的辛酸苦樂個人命運的隨波逐流都遠遠不如我們現在人幸福。以前我也曾有很多的煩惱,比起好多人,我是非常非常幸福的。一切唯心造,你覺得你現在是幸福的,自己就是最幸福的,你覺得別人的生活是幸福的,那你就永遠活著別人的命運裡,自己將永遠為活著而累。他有萬貫之財,她有沉魚落雁之美,繁華過後,都是化作一縷青煙,佛說:萬般帶不去。活著,應該開心地活著,美麗地活著。

活著觀後心得 篇11

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沒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活著》想要告訴我們的……

讀《活著》緣於推薦單上的書評。以前沒有讀過餘華的小說,看過那篇書評以後,便在網上買了這本據說十分厚重的小說——《活著》。不過是一本大約八萬字左右,拿在手裡輕輕的,暗紅的封面,黑色的字,不太張揚,卻真的透出一絲沉重。我沒有急於讀正文,而是細細地讀了作者的自序。裡面闡述了一個主題: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物體所活著。  從鄉間午後陽光下,瑣碎的講述開始我就被拉進了故事。那些沒有任何裝飾的語言,平平淡淡的講述中,一個個鮮活的影子躍然於我的眼前。沒有責任心的少爺福貴,忍辱負重的城裡小姐家珍。一個人對於另一個人的喜愛,也許沒有理由,也許只是命定的。我寧願這樣想。父親的離去,使福貴萌生了罪惡感,初初體驗到作為男人的責任,想為這個家承擔所有,我也在此處為他而慶幸,但卻沒有想到接下來他的命運並沒有因他已經承受的懲罰而稍許的減輕。苦難還在繼續。母親的離去,他沒有親見,母親子啊盼他的歸來中無望和平靜的死去,讀來不會過於沉痛。可我卻不忍讀有慶的死,那個孩子的死,幾乎另我窒息,我從沒想過一個人的生命和另一個人的生命可以做這樣的交換。於是,我落淚了,為一個十三歲的孩子,為幾句話中描述的死去。

在讀此書之前,已經知道了福貴經歷與所有親人的死別,但卻不曾想過有慶的死是如此的輕飄,如此的沉重。我長久的停頓下來,我不能再讀下去,看著剩餘薄薄的書頁,我猜想,還能有什麼樣的死比有慶的死更讓我動容。我還是繼續翻開書頁,因為我總想知道,所謂世間的慘痛不過如此罷。還能有幾種。接下來鳳霞的死和家珍的死只能讓人感覺無奈和嘆息。再接下來,我讀到了二喜的死,便又一次窒息。合不上的書頁在我的眼前張開著,那些字彷彿張開的嘴,嘲弄著我常有的莫名的憂傷。又一個人的生命在偶然又必然中瞬間消弭,僅僅是一個故事。那個正午,陽光依然燦爛,無知的孩子在水塘邊快樂地打著水漂,卻不知他的生活、他的快樂已成過往。那個正午的陽光在我眼前一片血樣的紅。隨後苦根的死已經不能讓我再沒有感覺,那些死亡的氣息瀰漫在我身邊,我得立起身走走,發出一些聲音,以此來證明我的活著。

活著,一切的源。沒有了活著的前提,一切不過是空。也曾為一些身外的事不開心,也曾為一些纏心的情不能放,也曾為想得到而未得到的而耿耿於懷。如今,書中所有的死亡,書中福貴所面對死亡的平靜,甚至那頭和他相依為命的老牛,都能讓我體會到生活並沒有我想像的那樣糟。所謂的傷感,不過是臆想中的。當幸福像花兒開在身旁時,我們匆匆的有一眼刺目的豔麗,卻把目光長久地停留在花開時的陽光投射在地上的陰影。  如果必須活著,我們要一種態度。你可以活得壓抑,可以活得不快樂,但不可以活得不精彩。每一個生命之花初開時,都是絢爛而美麗的。

所有的花謝了終會再開……

活著觀後心得 篇12

在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中,我一直在琢磨“活著”這兩個字,其實不管怎麼活著,只要活著,就是一種幸福;只要活著,對家人、對朋友就是一種安慰、一種支撐。電影中,有好多個情節都讓我深深地感覺到只要活著,能見到自己的家人、朋友,就是已經很幸福了。

第一次覺得活著好是在福貴被國民黨捉丁後,在一次戰役上戰友們都死光了,吃的穿的什麼都沒有了,福貴只想快點回家,看看自己的母親、老婆和孩子。他把手高高地舉起的時候,我是多麼地替他擔心,心裡不禁替他祈禱,只要能活著就好,不管怎麼活著,都要回家看看。

第二次心裡被活著感動是在龍二被槍斃的時候,聽到那響徹街巷的五聲槍響,福貴嚇得尿了褲子。要知道當初如果他不是把家產都輸給了龍二,那麼那五槍就是福貴的了。雖然福貴那時候活得很艱苦,但是能活著看到老婆和孩子對他來說就已經很好了。

第三次是在有慶被區長的車撞倒的牆壓死了。福貴看到血肉模糊的有慶時失聲痛哭,家珍悲痛欲絕。區長春生也因此無法原諒自己的過錯,後來春生在__中受到迫害,老婆也自殺了,他把畢生的積蓄交給福貴,一來是當作補償,二來他覺得在世上已經沒什麼好留戀了,他想把錢交給福貴後就自殺。這些都被家珍聽到了,她最後原諒了春生,並叮囑春生說“你還欠我們家一條命,你要好好活著”。這是多麼令人感動的質樸的感情啊!雖然兒子死了,但是善良的家珍和福貴卻不希望看到自己的朋友也死去,春生能好好地活著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安慰啊!

電影《活著》沒有告訴我們悲慘的命運,裡面的一次次死亡和不幸,沒有使我們看到絕望,去控訴那個社會或者命運,相反每一次都告訴我們一定要好好活著,認真的活著,因為這兩個字很重要。

活著觀後心得 篇13

我是在教室和班上同學們一起看《活著》這部電影,可以從同學們的不同反應中看出他們對於這部片子的一些看法。或是笑,或是哭,或是一種不屑,或是一種震撼,我覺得這部電影教給我很多東西。

電影是根據餘華的小說《活著》改編的,但是相應地減輕了一些傷感的讓人覺得很沉重的情節,以使看的人不會對生活失去希望。故事選擇了40、50、60三個年代作為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經歷了中國歷史上的大動盪時期——抗戰、內戰、大躍進、_____。 40年代,主人公徐富貴賭博輸掉了祖業,從地主家的闊少爺淪落為了一個佃戶,氣死了父親,隨後被抓去當壯丁打仗;50年代,富貴一家經歷了大躍進,生活艱苦,但是卻在擠牙縫一般的日子中存活了下來,富貴的兒子有慶因意外事故夭折,可謂白髮人送黑髮人,其痛可知;60年代,_____悄然而至,在動亂中人們的生活生命毫無保障可言,富貴的戰友春生被批鬥致死,女兒鳳霞在生孩子時因大出血也慘死了。電影中故事到此便謝幕了,結尾是富貴夫婦和女婿外孫一起活了下來。之所以說電影的改編減輕了悲傷的情節,是因為原著中,結尾只剩下富貴一個人活著,帶著一頭他夢寐以求的老牛。他的妻子、女婿、外孫都相繼先他而去。面對這樣的影片,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傷感,又怎能不讓人震撼。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姑且不去說,人只有先活著,才能去實現所謂的生命的意義。

富貴的母親教育他只要活著高興,窮也不怕。少爺時代的他只知玩樂,生活頹廢。窮了以後,他反倒找到了家庭的快樂,妻兒的幸福。賭博時他沒想過回家,當被抓去打仗,每天踩在死人屍體上,不知道能否活著歸家時,他又是如此地想家,想著家中的妻兒老母。在那種孤獨絕望的時刻,人才會如此深切地想著一定要活著,一定要活著回家去。

他們往後的日子很艱苦,生活拮据,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想到過死。我看到當富貴和他的妻子為死去的一雙子女號啕大哭時,教室裡的部分女同學也禁不住地抽泣起來,這就是人們對生命的珍視,對死者的惋惜以及對弱者的同情吧。電影完了,我心中想著的竟是要好好活著,莫名地想起了家中的親人。每個人都要好好活著,因為身後都會有惦記他希望他活著的人。我們要對自己負責,也要對家人負責,活著不只是自己的事,而是關係著很多人的感情和命運的事。

《活著》這部電影,以一種輕鬆幽默的方式向人們講述一個悽婉悲慘的命運。人們在自己的笑聲中思考著生命這種東西,同時也在想著應該怎樣活著。如同我,是無論如何不想過與片中人一樣的生活,但是我卻讚賞富貴面對打擊面對挫折的勇氣以及他在生活中勇於改過的精神。富貴的賢惠妻子或許在他人眼裡有點兒傻,但是她的堅強卻是我們都應該具備的。活著有很多的意義,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我們不必去苛求他人與自己趨同。我們所要做的便是,好好活著,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去追尋自己活著的意義。

永遠不拋棄,不放棄,珍視生命,創造價值。

活著觀後心得 篇14

看完《活著》這電影,從內心早就想寫點什麼,但頗感苦澀,很難落筆。

《活著》講述的是中國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個富有家庭裡發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夫婦,丈夫徐富貴,妻子家珍。紈絝子弟福貴由於嗜賭如命從解放前的富家子弟由於吃喝享樂,沉迷於賭博,最終把家裡的財產輸得一乾二淨。父親因為他的墮落氣得生病而死。從此,家破人亡,他們兩口子不得不面對苦難的生活,經歷解放後的大躍進,人民公社和__一家人的經歷。

說實話,電影一開始,看著家珍的眼淚和富貴的嗜賭的鮮明對比,站在一個女人的角度,我是恨富貴的,心裡一直在祈禱他轉身離開那個喧鬧的賭場,可他沒有,故事就這樣展開了。

富貴家境衰落,他妻離子散的悲劇是他走上墮落的不歸路,成日不思進取吃喝賭博的結果。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得出富貴固執的本性,他漠視父親和妻子的多次規勸,執迷不悟,最終致使家境衰敗、貧窮潦倒,天天過著痛苦的生活。他曾被國某黨抓住並差點喪命;他曾在被別人鄙視的環境中醒悟。也就是在那時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價值。影片中有一個關於他教訓孩子的情節值得我們思考。“小雞長大會成鵝,鵝長大會成羊,羊長大會成牛。”小雞怎麼能變成鵝呢?或許想告訴孩子,再貧困弱小的人也能成為生活的強者吧。是啊!生活雖然不是什麼時候都盡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擁有信心,明天將會更好。

另外,影片中另一重要的角色家珍又是怎麼樣的人呢?我在看到家珍流淚時心就開始痛,手牽著小孩,肚子還懷著小孩,在那裡苦苦的哀勸那個不珍惜自己的所謂的丈夫,希望她轉身離開那個愛她還不如賭博、不顧家的富貴,希望她遇到一個上進的、疼她、惜她的男人……那也是隻是我的“希望”,她兵沒有這樣。家珍是個既通情達理又溫柔賢惠的妻子。人總是有喜怒哀樂的,家珍有時也生丈夫的氣,所以她才在懷孕時帶著個啞巴女兒回孃家。可是富貴那時候怎麼知道家珍——一個已經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他,一個夜夜哭泣勸告丈夫不要賭博的妻子正在家鄉艱難地供養著孩子,並且期盼著他早點醒悟。要是沒有毅力,沒有信心,說不定這個柔弱的農村婦女早已經沒有勇氣生活在這世上了。這個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堅韌的。富貴這個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們倆才只能過著艱難困苦的生活。

富貴和家珍的故事伴著前進的歷史走到中國建國初期。這期間,他們的孩子友慶被春生(他們的老朋友)騎車撞死了,這個可憐的孩子再也沒有機會品嚐媽媽給他做的12個餃子了。還有一個令人痛心的情節是富貴的女兒在生孩子時也不幸死去了。六十年代的_____讓許多知識分子被批判為資產階級,影片中的醫生是個典型的例子。如果給富貴的女兒接生的接生員是個有經驗的醫生的話,這個悲劇就不會發生了。親眼看著自己的孩子死去,身為父母該有多痛苦呀!多少人能承受住孩子死去的打擊而不喪失理智和生活下去的勇氣啊,可富貴和家珍他們卻能面對現實,承受苦難,頑強地活著!

令我感動的是福貴的妻子家珍對福貴的真誠的生死與共的愛情,在福貴家庭沒落時,不離不棄,同呼吸共患難,以及對老人和孩子真誠的愛,有福同享,有難同擔,這看似偉大的愛情其實同我們的父輩所經歷過的和所擁有的愛情沒有區別。想想今天,生活富足了,可能一起吃苦一起奮鬥的年輕夫妻有多少。我在一個婚姻節目裡看到一個真實的故事:妻子(年輕貌美)因為與丈夫吵架離開,丈夫沒有追出去而要求離婚,原因是因為覺得丈夫不夠在乎自己。對比的多麼鮮明,諷刺的多麼有力。可笑,可悲!

餘華是這樣解釋“活著”的:活著,在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吶喊,也不是來自於盲目的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嗯,忍受,只是兩個字,可又有多少人能夠承受之重啊。現在這個社會,不說遠處,就拿身邊的故事說事吧。才在這不久前,重慶大學的一女博士就這樣從高樓上從身一躍結束了她的“痛苦”,結束了她的生命。這就是我們國家和她家裡人拿重金培養出來的人。她懂得道理和知識不比一般的百姓少吧。她還尚且這樣輕生,不能承受生活壓力之重,那還有的芸芸眾生呢?悲啊,嘆啊!

故事平淡真實,福貴兩口子悲悽的大半生,伴隨著一個個生離死別的場景。但不知不覺地被他們的“悲慘”命運感動了,品味到了什麼叫人生,人為什麼要活著……不能說這部作品多麼偉大,只說他真切地告訴了什麼叫活著……命運如此,福貴有得選擇嗎?人在命運面前顯然渺小、茫然和脆弱。

累,悅納!

苦,接受!

痛,生並努力幸福!

活著就是幸福!

活著就是修行!

活著觀後心得 篇15

一、讀餘華的《活著》讓我回憶起童年,想起老一輩的苦澀人生。雖然他的文字寫的是那樣的平淡,但是卻感到那樣的真實,那樣的親切。讓你讀著,想笑卻笑不出,只想哭。我們這一代人沒有經過那些動盪不安,但是我們這些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卻是聽著那些故事長大的一代人,所以看《活著》就感到很熟悉,不陌生,甚至就像回到小時奶奶講的事情一樣親切。

曾記得小時候總是吃不飽,玉米和紅薯是我們的主要糧食。難得吃一頓白麵饃,吃得連手中的饃渣都舔淨,如果吃一次白麵條,飯後那碗乾淨得就不用洗了。但是必竟那時我們的社會已經穩定,日子一天天好起來。後來就又過起了天天吃白麵,經常吃些雞蛋和肉的生活,所以以前的生活離我們是越來越遠。遠得我們有些忘本。只有在我們有時把剩饃頭扔了,剩飯倒掉了,才會聽到老年人對我們的吵嚷"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像話,還是在前些年讓你們吃沒有的吃,餓得吃樹皮,才不這樣亂糟蹋糧食啊!"依稀記得那時的我們總是頂嘴說:"啊呀!現在可是不一樣了,都改革開放了,也不看看現在是什麼時候了,還憶苦思甜呢".漸漸的,就是父母他們也不再吵我們了,因為我們的生活確實是好起來了。以前離我們更遠了,遠得很少有人再想起來!

我們不願意回憶往事,是因為有些苦我們經歷過。我們想把那些不高興的事情忘掉,但歷史是不可以抹殺的,我們越想忘懷的事情,越會發現那些事情在眼前直晃。怎麼能夠記不得整年沒有新衣服穿的歲月啊,一年到頭的撿姨媽們穿下的衣服,又肥又大的,只看見衣服看不見人,整個的一個大水桶似的,哪裡有什麼少女身材啊!雖然如此,但是我們覺得那時的人還是滿純真熱情的,鄰里鄉里的覺得很親,現在卻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陌生。那遠遠的過去就使我們有種淡淡的懷念。不過誰也不願意再過以前的生活卻是真的。

"做人不能忘記四條,話不要說錯,床不要睡錯,門檻不要踏錯,口袋不要摸錯。"這是福貴老人說的話。也是對整個社會做人的一個總結。真是簡明扼要。可是現在社會上就是這樣的人多,你看看到時處說的是什麼?誰誰是騙子,誰又挪用了公款,真是大偷小偷,偷了公家偷個人;還有的就是什麼情人了,二奶三奶之類的,不都是這樣的人嗎?不過現在人人都見怪不怪了,這種事情就成了一種現象。成了一種現象啊!真值得人深思。

社會進步過程中,看來是免不了要出現一些不良現象的。浪費成風的現象就像古人所說: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貧不改舊家風。人人都是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啊!不過好在這只是一陣風,刮過去就平息了。現在不是到處提倡節儉嗎?我想那些不良現象也會漸漸平息,成為一陣風很快的刮過去。在物質充實的今天,讓我們的精神也充實起來。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人們生活更加幸福!

得寵思辱,居安思危。《活著》給了我這樣一種啟迪。

活著觀後心得 篇16

週末宿友又回家了,晚上依舊只有我一人,有些孤單,卻成全了我想要的寧靜。這樣沒有其他人干擾的夜晚才適合閱讀。我從晚上六點半開始一口氣讀到晚上十二點左右把它讀完了。作者的語言樸素真實,感覺似曾相識。不知是因為作者的語言感人,還是因為我從這本書中找到自己身邊親人的影子,寫出了我心底裡深埋的感情,一晚上我邊讀邊流淚。我很久都沒有這樣讓自己自由地流淚了。前段時間眼睛還感覺癢癢的,過了這一晚的肆意淚流,竟然不癢了,看來我是欠哭啊。通過閱讀和流淚,我渾身都感覺很輕鬆。確實,一個人不能太壓抑自己,找個機會發洩一下,也是一種解脫。

《活著》通過第一人稱講訴了一個人的一生,主人公福貴應該出生於民國末年,書中敘述了他從國共抗戰時期到解放戰爭時期、五八年、大躍進、-以及從人民公社到包產到戶的歷史背景下的人生經歷。年輕時是他是地主少爺,不務正業,愛到青樓去-賭,結果賭輸掉了整個家產,氣死了他爹。他妻子是米行老闆的女兒,不管他怎麼胡來,還是不會跟丈夫爭吵,只是暗示勸導,敗家後不顧她爹的勸歸仍然留下來和他一起勤勞節儉過苦日子。他娘也在他們家落魄後不久就病死了。他娘得病期間,他到城裡去買藥時被國民黨抓去當了壯丁,家人不知,他失信兩年後,死裡逃生回到家時他娘早已命歸了。他和妻子有一雙兒女,女兒又聾又啞,但勤勞賢惠;兒子不愛學習,卻聰明懂事。福貴的妻子得了軟骨病後家裡家外全靠女兒撐著,吃了很多苦。由於聾啞給他女兒提親的很少,最後終於找到了一個在城裡做搬運工的偏頭女婿,女婿實在心眼好,他女兒跟著他過了大概一年幸福日子,後來懷孕了因出生時大出血死了,留下一個兒子。福貴的兒子也在給縣長的女人他學校的校長出生時大出血輸血時醫生抽血過多死了。他的一雙兒女都去世後他妻子病情加重也離開了人世。他女婿也在一次搬運事故中死亡了。只有他養自己的小外甥了,當時全國鬧饑荒,孩子吃不飽,一次孩子生病給他吃的太多了,見到好吃了吃了太多竟撐死了。最後他孑然一身,只有和自己的老耕牛為伴,他和他的耕牛卻是村裡最長壽的。

當老人福貴回顧自己的一生時,沒有抱怨,卻是平靜的回味。他慶幸自己敗了家而沒有因當地主被批死;他慶幸自己沒有被抓壯丁時被搶打死;他慶幸自己能娶到賢惠的妻子;他慶幸自己擁有一雙懂事的兒女;他慶幸自己能這麼長壽……

這樣的故事對我來說並不陌生,我也相信作者所寫的真實性,因為我小時侯姥姥姥爺經常跟我講他們過去的這些事,和作者所寫的情景很相似。姥姥姥爺愛用他們的苦難對比現在的幸福。每當我不想吃飯或是挑食時,他們就用鬧飢發洪水時期經歷的苦難教育我,而且一說就一直絮叨,說了上句我就知道下句要講什麼了。為了不讓他們嘮叨,我就強迫自己去吃。現在我飯食很均勻,飲食有規律,不挑食,身體一直很健康,這還多虧他們當時的教育啊。不過現代人看來我這樣的人很土,文明人士都是講究這講究那,不吃這個不吃那個的。別人可能會說我是在強迫自己做不情願的事情,可這樣對我又有什麼不好呢?況且這已經成為我的習慣了,當一種東西成為習慣時就是本屬於自己的一部分了,還有什麼強迫可說呢?

小時候,姥姥姥爺是我最親近的人,當時我就想著自己活著的目的就是長大後讓二老享我的福過好日子,我把這樣的想法告訴給他們時,他們總是滿臉的幸福,而後又說我們哪能享上你的福啊。我當時也只是覺得他們的話不是真的。當二老病危時,我看到當時的他們時自己痛苦得像是在做夢,這樣的感受已經在我心底塵封了七八年了,《活著》似乎又讓我帶回了過去,似乎我又回到了田地圍繞著的農家,似乎聽到了他們以前經常說的話,似乎又重新感受了即將失去他們時的痛苦……家,像夢一樣遙遠,像魂一樣附屬。逝去的親人,我已用平靜表達悲傷,用回憶詮釋懷念。

我的感受似乎偏離作者的主旨了,作者的目的是想向我們說明我們是為了活著才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事情而活著,活著的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幸福是個人的感受,跟其他人的評價沒有關係;時間能稀釋一切,經歷了一切後總歸於寧靜。讀之前作者的主旨我本身已經領會了,作者描寫的苦難沒有驚動我,我讀後只是感覺很親切,像是姥姥姥爺在講他們的往事。

這樣的文章能使浮躁的心寧靜下來,我本不再浮躁,所以也沒有讀後應該出現的心態轉變,看來心態上面我已經調整得很好了。不過它寫出了我心底一些最想聽到的以前經常聽到現在卻很難尋找到的原汁原味的話,很珍惜。

活著觀後心得 篇17

從前,“小雞長大了就變成了鵝,鵝長大了,就變成了羊;羊再長大了,就變成了牛;等牛長大了,共產主義就到了。”

爾後,“小雞長大了就變成了鵝,鵝長大了,就變成了羊;羊再長大了,就變成了牛;等牛長大了,就……”

從原來的相信共產主義會實現,到最後變成對共產主義沒底。

愚以為,《活著》這部電影反映了兩個點。第一,貌似個體的錯,實質時代的錯;第二,揭露“活著就不容易”的政治哲學。

在影片中,主角們先是經歷了變賣家產、被迫從軍、喪子之痛和喪女之痛。每一次悲劇,福貴夫婦都以為是“他們自己的錯”。他們總想著,如果沒有豪賭爛賭,就不會傾家蕩產;如果沒有到野外演皮影戲,就不會被抓去當民夫;如果沒有叫兒子去上學,他就不會被塌牆砸死;如果沒有把王大夫吃撐,女兒就不會失血過多而死。每一個“如果…就…”,完全都是歸咎於他們自身。然而,每個人又怎能獨立於時代而生活呢?我想導演想呈現的大概是,每一個悲劇不僅僅是個體的原因,更有社會的原因,時代的原因。如果沒有近代那種腐化墮落的生活風氣,如果沒有第二次國共戰爭,如果沒有大躍進,如果沒有__,他們的悲劇是不是就不會發生了呢?至少,概率會少些。每一個悲劇,看似是個體原因,實質上背後深藏著的,是時代的原因。

什麼叫“活著就不容易”的政治哲學呢?筆者認為,這是指統治階層有意或無意地造成廣大民眾生活水平貧困、低下,使他們為忙於為生計奔波,解決溫飽,從而產生一種“能活著就不錯了”的意識(或者說是“錯覺”),無暇去顧及和爭取政治上、精神上、文化上的利益,從而維護統治階層的既得利益,鞏固統治秩序。穿衣吃飯,乃人之必備。吃不飽、穿不暖,其他的一切都難以談起。而個別統治者卻恰恰利用了這一點,使廣大民眾處於“水深火熱”的狀態,無暇去顧及其他。在這種情況下,再談什麼民主、法治、變革云云的,不是不被人理解,就是被人認為“不切實際”。

那到底又有誰利用了這一政治哲學呢?據稱,千百年來只有中國共產黨真正解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那麼可以看出,歷朝歷代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利用著這一政治哲學,讓人民“吃不飽飯”。

如果要問當下還存不存在這種自覺或不自覺的做法,“我們現在活著也挺累的,能活著也挺不容易的。”

我只能回答成這樣了,你懂的。

活著觀後心得 篇18

我很少讀小說,但最近,卻開始讀小說了。因為,我發現,兒子雖然很喜歡讀書,但對抽象的作品,還是不太感興趣,比如讀《君主論》,兒子只讀了一半,就放下了,對我說,太枯燥。相反,對故事性比較強的小說卻很喜歡,我想,這也許是年齡的關係,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夠,於是,我就決定幫兒子選幾本經典小說。作為審查,我一般要先看一看這些書的內容,如果不適合孩子,那就放下。

考慮到暑假就要到了,孩子可以有更多的閱讀時間,我最近就去書店買了幾本,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本是《活著》,我之所以買這本書,是因為我以前看過電影《活著》,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感到特別的震撼。一讀起來,發現這本書很有魅力。我以前,讀思想深刻的書,讀一會就會有睏倦感,但讀這本書卻沒有任何疲倦,隨時拿起,隨時就能讀下去。

讀了一半,我就去書店,又買了作者的兩本雜文集和一本小說,讀了其中幾篇文章,對作者餘華有了更多瞭解。餘華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在農村當了5年的牙醫,後來感覺,不能這樣活下去,用他的話說:"我們衛生院就在大街上,空閒的時候,我就站在視窗,看著外面的大街,有時候會呆呆地看上一兩個小時,後來有一天,我在看著大街的時候,心裡突然湧上了一股悲涼,我想到自己將會一輩子看著這條大街,我突然感到沒有了前途,就在這一刻,我開始考慮起自己的一生應該怎麼辦,我決定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於是,我開始寫小說了".這種感覺,我也曾經歷過。當年在一個計算機廠實習,很多同學都在那裡,工作特別的枯燥,我就這麼想過,所以,後來一有機會,我就離開了那裡。

餘華決定開始寫作以後,就鍥而不捨,終於被《北京文學》發現,還被請到北京去改稿,這件事情轟動縣城,不久,他被調到縣文化館工作,這是他期盼已久的地方,從此,他漸漸走上專業作家的道路。

《活著》是餘華1993年的作品,使他一舉成名,隨後,他又寫出了《許三觀賣血記》等多部優秀作品。被翻譯成很多國家的文字,還獲得許多國際大獎。

《活著》是受美國民歌《老黑奴》的啟發,講的是一個叫福貴的農民,他曾經是地主家的少爺,但因為賭博,輸掉了全部家產,然後,經歷瞭解放戰爭、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大鍊鋼鐵、自然災害、-等一系列的歷史事件,家庭的命運也是一波三折,艱難坎坷,一個個親人先後離他而去,最後,只有一頭老牛陪伴著他。作者通過一個人自述自己苦難的一生,反映出人活著的艱辛與無奈,也反映出一種面對人生的豁達與樂觀。

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說:"在世人中間不願渴死的人,必須學會從一切杯子裡痛飲;在世人中間要保持清潔的人,必須懂得用髒水也可以洗身。"既然髒水都可以洗身,那苦難又何嘗不是生命的源泉。正如湯因比在《歷史研究》中所強調的,正是外部環境的挑戰,創造了人類的文明。

讀這樣一本書,經常會被書中的人物所感染,情不自禁地流下淚水,每次放下書,都會為書中人物的命運而感慨,同時,也會感覺到自己現在的生活是如此的美好。我想,古希臘人之所以創造了"悲劇"的形式,也許正是讓人通過體驗故事中人物的苦難,來釋放人內心中壓抑的傷感,並對現實的生活更加充滿希望和熱愛。

回想世界上許多偉大的藝術作品,也都是如此,它們通過一個很小的切入點,折射出時代的變遷與人生的坎坷。它們不只讓我們在精神上獲得一次次洗禮,更讓我們對身邊的現實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反思,甚至對人生有了一種更豁達的寬容與同情。

我今天能再次閱讀這些偉大的作品,其實要感謝我兒子,要不是因為教育他,我是不會讀這些書的,也不會主動去找來那麼多古典作品來試讀。反思起來,為兒子而讀書確實是一種非常奇怪的動力,我也在這種動力的驅使下,獲得了許多意外的收穫。

在陪兒子讀書的過程中,我在不斷地觀察他的成長,看到他每個階段的變化,我都會情不自禁的聯想起自己當年的一些類似經歷。年輕時一些古怪的行為和衝動,現在看來,就是上帝在不同時期,打開了我們身上不同的開關,我們自己甚至都不清楚為什麼。但是多年以後,當我們看自己孩子身上的行為,聽他們講他身邊同學的一些怪異事件時,我們好象突然明白了,理解了,寬容了,淡定了。

最近讀法國作家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就有很多感受。也許,人只有在回憶與現實的穿梭之中,才能更深刻的理解過去與現實。我們都從年輕時走過來,但是,回頭看,我們並非完全理解當年自己的所做所為,也許,只有在回憶與現實的交織中,我們才真正認識了自己和人生的本質。

小說這種文學形式,雖然看上去似乎通俗膚淺,但卻有著其他文藝作品不能替代的作用。講故事和講道理不一樣,專門講道理的作品往往確定性很強,而故事則能給人更多的想象空間,每個人都可以從一個故事中,讀出不同的味道和內涵。而且,偉大的作品一旦產生,就不再完全屬於作者本人。好象一個孩子一旦出生,就已經不完全是父母所給予的內涵,他將漸漸成為他自己,並擁有自己的生命。

讀完《活著》,讓我更加深刻的感到,人只有經歷人生的一些苦難,才能真正理解和珍惜現實生活中的幸福與美好。伴隨孩子一起成長,使我明白,人必須經歷幾次不同方式的"重生",才能真正讀懂人生這部經典所蘊涵的真諦。

活著觀後心得 篇19

今天認認真真的看了張藝謀導演的《活著》,內心又是一陣觸動。原來活著就是一件很美的事情,一人的一生實在是太豐富,經歷太多的事情,禍與福總是在不斷地交替著,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以前讀過本書,看完了書心裡總是帶著點難過,富貴身邊所有的親人都比他早離開世界,這本書給人的格調帶著淡淡的悲傷。書的結局還是把人帶回了一陣深思,富貴活著而且還帶著樂觀的心活著,講述著自己的故事供自己的後半生淡淡的回憶,回憶的時候也許嘴角的弧線還向上揚。在那個時候我讀懂了你所受的苦也許並不叫苦,過了若干年後,你回憶你所受的苦竟帶著淡淡的甜還有淡淡的幸福,你會羨慕你的人生有多麼的滿足。

看電影《活著》裡面有很多的內容進行了改編,結局帶著淡淡的喜。我很佩服葛優演的“富貴”,開頭當一個紈絝子弟的時候,假如我在他面前我恨不得給他一巴掌,怎麼可以這樣的敗家啊,怎麼就這麼的愛賭錢啊。呵斥自己的妻子算什麼男子漢。劇情開始轉變,他終於輸光了錢敗完了家業,終於知道了悔改。印象深刻的情節就是富貴被抓去當兵後,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時候向共產黨投降的時候,最終回到了家。當鏡頭定格在他跑回家看到妻子,妻子在他面前哭了的時候,他終於知道自己讓妻子受了太多的苦,妻子活得真的好艱辛。印象深刻的情節二回家後得到了那間老宅的龍二被地主的身份槍斃的時候,他尿褲子了。如果他還是地主,富貴知道死的就是自己,他慶幸自己因禍得福。這個細節很形象,把富貴愛自己的生命刻畫的淋漓盡致。深刻印象的情節三有慶死了,他的那種失子之痛,難過和無奈同時也很自責,富貴後悔自己叫孩子上學,假如沒有上學孩子也不會睡著,最終也不會被車子撞。後來我想了想,其實有慶的死也是由於在大躍進時期只有空有理想,過度勞累缺少睡眠造成的,說白了有慶就是大生產運動的犧牲品。情節四就是富貴揹著孩子上學的時候說的那一段話,養了雞然後變成鵝,鵝然後變成羊,羊長大了變成牛,牛長大了變成了共產主義。形成對比的是給饅頭說的話,變成了牛的時候再也沒有說共產主義了,而是生活越變越好。當我在看之一段話時,我在想是不是富貴腦袋出問題了啊,不同質的東西根本就不能變成另一種東西,為什麼他就說的那樣的自然那。後來想想原來這一切都是指導思想在作怪。上級領導怎樣宣傳百姓就怎麼聽,給外孫饅頭說的話的時候,這個時候富貴好像明白了有時候所謂的共產主義只是一個口號或許並不能實現。還有村長說的餃子裡面有一頭豬的時候,這時候的社會也太誇張了吧,這樣過度的思想的思想宣傳只能讓百姓的精神世界更加的浮躁。

鳳霞結婚的時候送的---語錄唱得也是紅歌,從這個現象中可以看出人們的個人崇拜實在是是到了極點。而鳳霞的死又是__造成的,打到資產階級走資派將主治醫生都打到了。年輕的護士不懂事葬送了鳳霞的生命。在電影裡我是忒別的喜歡鳳霞的,她很可愛心靈也很美。同時她很勤勞,任勞任怨也體諒母親。

富貴的妻子由鞏俐飾演,我也忒別的喜歡她。在丈夫家產散盡的時候毅然決然的帶著孩子回家。應證了一句話“我只想和你好好地過日子”,他回家照顧著丈夫和丈夫的媽媽,任勞任怨。對孩子的愛她也表演的非常好,給有慶裝二十個餃子,護著孩子不讓他被福貴打,記著給鳳霞的孩子照照片。十足的母愛,典型的刻畫著中國婦女的樸實無華,善良正直,任勞任怨。。。

真的是一部好電影給人一種精神啟迪,太喜歡這部電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