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023(精選28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8.87K

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023 篇1

4月26日,大方縣民政局組織全域性幹部職工在大會議室集中觀看了時代楷模黃大發先進事蹟的報道,通過此次學習,大家被老支書黃大發“全心為民,克已奉公,苦幹實幹”的奉獻精神深深感動和鼓舞。

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023(精選28篇)

據瞭解,黃大發在任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老支書期間,為徹底改變村子極度缺水的狀況,帶領全村群眾對懸崖峭壁發起了挑戰。雖歷經失敗,但老支書毫不氣餒,通過學習科學技術,發揚自力更生精神,克服各種困難,終於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跨3個村的“大發渠”,徹底解決了當地缺水難題,增加了當地的糧食產量,改善了群眾的生活。

黃大發老支書為此所做的貢獻,是當代的愚公精神,是時代的楷模。開展此次學習活動,旨在鼓勵全域性廣大幹部職工學習大發精神,不怕困難,不怕艱辛,結合民政工作崗位,苦幹實幹,將“大發”精神的種子播種在全縣民政系統。

基層是個大熔爐,可以淘汰一部分意志薄弱的年輕人,也可以成就小部分優秀的基層幹部。36年,黃大發同志毅然選擇了留下來鑿渠,帶領村民一步步實現著遙不可及的夢想。他將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無悔奉獻於草王壩村,沒有轟轟烈烈的光輝事蹟,只有那不畏艱險、克難攻堅,以信仰打通小康路上的愚公精神。

36年,成就了黃大發的平凡和偉大,他被譽為“當代愚公”,就是對他最高的褒獎。黃大發同志36年如一日,不忘初心,專心鑿渠,難道他就不知道鑿渠的艱辛。黃大發選擇了鑿渠,就意味著選擇了艱險,簡單的兩個字,其中的寓意不是言語上的輕描談寫,更需要他在行動上去落實。

愚公精神,在黃大發同志身上得到了發揚光大。他選擇了釋放無悔青春,意味著他每天需要面對繁瑣單調的基層工作,甚至是生命的巨大考驗。惡劣的自然環境,物質上的匱乏,並不是精神上的空虛,他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帶領村民靠著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千百年來靠天吃水的歷史,這種精神就是不畏艱險、克難攻堅的愚公精神。

可以想象的是,在辛苦的鑿渠生活中,黃大發同志默默度過了36年寶貴時光,面對失敗,勇於跟班學習;面對危險,率先站出來;鑿渠不止,奮鬥不止。他從一個20歲出頭的毛頭小夥,變為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以愚公移山的豪情鬥志,用一生丈量了他和草王壩人的長征路。

雄鷹痛苦再生,獲得了30年搏擊長空的新的利器。當人們仰望長天,讚美雄鷹的時候,大概沒有想到它的這番苦難。36年的鑿渠生活,在黃大發同志的身上始終釋放著不畏艱險、克難攻堅,以信仰打通小康路上的愚公精神,正是這種精神引領著草王壩村人奮勇前進,與大山較勁、與貧困較勁,完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的不屈之路。

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023 篇2

20世紀60年代,草王壩人在政府的支援和黃大發帶領下,第一次大規模修渠,卻因技術等原因,耗時10多年也沒修成。

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但黃大發不肯服輸。1989年,年過半百的他到附近的水利站,一邊幫工一邊學習。3年多時間裡,只有國小文化的他從基礎學起,下苦功夫,硬是掌握了許多水利知識。

1990年臘月,天寒地凍。為了修渠資金,黃大發趕了兩天山路。等找到原遵義縣水利局領導時,已滿身是泥,一雙舊解放鞋磨破了,露出凍得發紫的腳趾。“草王壩大旱,地裡顆粒無收,我要帶領群眾修渠引水。”黃大發從破爛不堪的挎包中掏出立項申請報告。

當時,遵義縣一年的水利資金不過20萬元。據初步測算,從水源地取水到草王壩要經過大小9處懸崖、10多處峻嶺,水渠需要從離地幾百米高的大土灣巖、擦耳巖和灰洞巖的懸崖峭壁上,打出半幅隧道,需要五六萬個工時。草王壩才一兩百個勞力,怎麼完成這麼大的工程量?

黃大發撂下一句話:“一年修不成,修兩年;兩年修不成,修三年。哪怕我用命去換,也要幹成!”

1992年春,引水工程終於開工,57歲的黃大發帶領200多名鄉親,浩浩蕩蕩奔赴工地。有次炸山出現啞炮,黃大發準備前去檢視,有人突然大喊“要炸了”。情急之下,他用隨身的背篼罩住自己,碎石塊剎時滿天飛。萬幸的是,碎石只擊破了背篼,擦破了他的手臂。

1993年,工程進行到異常險峻的擦耳巖,垂直300多米高,放炮非常危險。黃大發第一個站出來,帶幾名黨員上到山頂,把繩子拴在大樹上,再繫到腰上,順著石壁慢慢往下探,尋找放炸藥的合適位置。

“共產黨員怕犧牲能行嗎?先烈們拿身體去堵槍眼,我們做事就要有這種精神。”黃大發說。

1994年,水渠的主渠貫通。清澈的渠水第一次流進草王壩,村裡的孩子跟著水流跑,村民們捧著渠水大口地喝:“真甜啊,真甜……”從沒見過黃大發流淚的村民發現,老支書躲在一個角落裡,哭了。

1995年,一條跨三重大山、10餘個村民組,總長9400米的水渠全線貫通,草王壩徹底告別了“滴水貴如油”的歷史。村民以黃大發的名字命名這條渠,叫它“大發渠”。

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023 篇3

黃大發,男,1935年11月生,中共黨員,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

他一心為民、埋頭苦幹、百折不撓。為解決草王壩村山高石多、缺水嚴重的問題,他帶領村民歷時36年,靠著鋤頭、鋼釺和鐵錘,建成一條跨3座大山、大小9個懸崖,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生命渠”,兌現了“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錚錚誓言,為改善山區群眾用水條件、實現脫貧致富作出巨大貢獻,被譽為“當代愚公”。他堅守初心使命,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無論是在村幹部任上,還是離任後,他心裡始終裝著群眾,千方百計帶領村民發展生產。村裡缺什麼,他就帶頭幹什麼;群眾期盼什麼,他就謀劃推動什麼。村裡通水後,他又先後組織了通電工程、通路工程,徹底改變了村民用電和出行問題。他說:這是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在黃大發精神的感召下,近年來,村“兩委”班子帶領村民發展中藥材,種有機稻米、有機高粱,發展精品水果產業,養殖肉牛、生態豬、蜜蜂等,群眾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20__年底,該村順利脫貧出列,全村建檔立卡人口全部脫貧。

曾榮獲“全國勞動模範”、“時代楷模”等稱號。“七一勳章”獲得者。

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023 篇4

“我的肉體生命在其(去)哪一天,就幹其(去)哪一天。不驕傲,不自滿,再多的困難我都不怕。只要人民能得到好處,我願意用命來換……”

《榜樣6》錄製現場,一個並不算高大的的身影,在初心臺前宣讀著自己的《入黨志願書》,聲如洪鐘,鏗鏘有力。

即便操著一口不易懂的貴州話,現場的每一個人還是被他的情緒所感染。

他便是用36年時間,在懸崖峭壁上鑿出9400米“救命渠”的黃大發。

他是“七一勳章”獲得者,是“時代楷模”,是“感動中國人物”,是“最美奮鬥者”……

而在這些閃耀的榮譽之下,他也是——

團結村的老支書,永遠的共產黨員,以及,一位可愛的“80後”。

走路兩步並作一步、上臺階小跑著……如果無人告知,很難相信眼前這位精神抖擻、步伐穩健的老人家已經86歲。

“老支書修渠這麼多年,上上下下,已經習慣了。”同行的團結村村民說——他們都是黃大發看著長大的,兩位稍年長一些的村民還曾跟著黃大發一起參與修渠工作。

即便已經卸任村支書近17年,大家也依然親切地稱呼他為“老支書”,因為他帶領著村民們一步步走出了曾經貧窮、困頓的生活,讓村民們過上了有白米飯吃、有水喝的日子。

現在的團結村,彼時的草王壩,曾是遠近聞名的窮村子。

“‘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一年四季苞谷沙,過年才有點米湯喝。’那時候的草王壩,沒水、沒電、沒路,群眾一年到頭吃苞谷飯。”黃大發這樣說道。

草王壩屬於喀斯特地貌,海拔1250米,山高巖陡。雨水剛一落地,就順著空洞和石頭縫流走,很難留存。村民經常要走兩三公里才能找到一個河溝,來回走兩個小時挑水吃。

“第一遍淘米洗菜,第二遍洗臉洗腳,第三遍餵豬喂牛,一盆水,村民要用三遍。”

水,是草王壩人的窮根,也是他們日日夜夜的期盼。

1995年,一條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水渠竣工。

這條由黃大發帶頭開鑿的、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大發渠”的天塹之渠,跨過了3個村、10餘個村民組,不僅解決了數百戶村民人畜飲水難的問題,還滿足了田地灌溉用水等,徹底結束了草王壩滴水貴如油的歷史。

渠修好後,黃大發又帶著村民們改造了400多畝梯田,種上了水稻。此後,即便遭遇旱情,有“大發渠”的滋潤,村裡的水稻也能保證豐收,徹底實現了“旱澇保收”。近些年,隨著產業發展,更是形成當地特色品牌——“天渠大米”。

“1996年通電,20__年通路,現在我們家鄉正在修高速路,明年就完成了!”黃大發驕傲地說道,言語之間滿是欣慰——那個他為之奮鬥了一輩子的村落,已經脫貧摘帽,正大踏步走在鄉村振興的路上。

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023 篇5

貴州遵義草王壩村(現播州區團結村),一個被層巒疊嶂的大山遮得嚴實的村莊,缺水是草王壩的窮根。千百年來,這裡的人祖祖輩輩吟唱著一首民謠:“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飯,過年才有米湯喝……”

村裡有一位老人叫黃大發,他不甘心、不信命,偏和大山較勁,他用36年的時間幹了一件事——修水渠。

黃大發,1935年出生於草王壩村,23歲光榮入黨,這一年,他被全村推選為大隊長。意氣風發的黃大發撂下了“狠話”:修水渠。於是,在黔北的莽莽深山裡,黃大發帶領草王壩村民修渠,這是一條遵義的“紅旗渠”。

可現實無比殘酷。他們不懂技術,測量僅靠豎起竹竿,兩邊人用眼睛瞄;缺少水泥,溝壁上直接糊上黃泥巴作數;沒有導洪溝,溝渠不蓋板,洪水一來,脆弱的溝渠被衝得稀巴爛……

壯志未酬誓不休。為此,黃大發四處求教,自學水利技術。一聽說哪裡有在建的水庫溝渠工程,就立刻揹著乾糧匆匆上路,前去“取經”。

1992年的春天,黃大發帶領村民一頭扎進深山開工鑿渠。日復一日不停歇,黃大發每天帶著200多人的隊伍進山,施工隊在前面鑿壁打槽,村民們在後面挑土砌堡。

苦心人,終不負。1995年,這條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地跨3個村10餘個村民組,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的“生命渠”通水了!

通水那天,山崖上、水溝邊,人山人海,鞭炮聲、鼓掌聲,不絕於耳,殺豬擺席、搭臺慶功,好不熱鬧!這是草王壩村民們最高興的一天,千百餘年的夢終於實現了!大夥簇擁著黃大發上臺講話,站在臺上的他沉默良久,欲言又止,一個字都說不出口,眼淚順著黝黑、皺褶的臉龐直往下流。

“不怕山高石頭多,苦幹就能把貧脫,打巖引水造梯田,窮村變成金銀窩。”如今的草王壩,村民的荷包漸漸鼓了起來,幸福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023 篇7

虎年那時,這場規模浩大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氣勢洶洶地來臨,連地處大山深處的團結村也感受到了它的凶猛。

“這個疫情防控工作很重要,不要認為我們沒有事就不放在心上,疫情防控人人都有責任,不準打牌、不準辦酒。”時代楷模黃大發說。

自疫情發生以來,黃大發主動當起了村裡疫情防控的義務宣傳員,成立了黨員志願服務隊,勸導鄉親們按上級要求科學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黃大發告訴記者,他是一名共產黨員,全國道德模範,宣傳疫情防範知識,要傳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告訴群眾,要勤洗手、多通風、戴口罩,不要走家串戶,打掃好周圍環境衛生。

在黃大發的帶動下,團結村的退伍軍人、返鄉農民工也紛紛行動起來,成立了返鄉農民工志願服務隊,在村支兩委的統一排程下,積極投入到團結村疫情防控工作中。

“疫情就是命令,我們發動百餘名黨員、志願服務者參與,每天戰鬥到村到組,嚴格落實網格包保責任到組到戶到人,做到宣傳全覆蓋。”平正仡佬族鄉人大主席敖文紅說。

此外,團結村支兩委根據工作實際,研究制定了“重、宣、查、管、堵、巡、殺、導”八字措施,全面深入、周密細緻地防控疫情。

平正鄉團結村黨總支書記王朝海介紹:“我們主要以八字措施為抓手,一是“重”高度重視,二是“宣”大力宣傳,三是“查”地毯式巡查,四是“管”監督管理,五是“堵”對出境的交通、進入的車輛進行攔堵和對人員的攔堵,六是“巡”24小時進行巡查,七是“殺”在我們村的每個密集場所進行消毒殺菌,第八是“導”引導群眾輿論。”

據瞭解,團結村成立了5個臨時黨支部、組建了3支志願服務隊、出動了10臺宣傳車,動員黨員、村民組長、護林員、公益崗位就業人員、熱心人士等近200人,每天進村入戶向群眾不間斷地做好宣傳、勸導、排查和清掃公路,共發放、張貼宣傳資料6000多份,拉宣傳標語100多條,入戶包保宣傳排查724戶2997人。

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023 篇8

渠水如鏡,鑑照古今。大發渠既是一個面向歷史的答案,又是一道直面未來的考題。它印證了共產黨人為百姓命運擔當、同呼吸、共命運的赤子情懷,也在時時叩問“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一永恆課題。

貴州遵義老支書黃大發無悔人生的故事深深的感動了我,從中我感受到了一個老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感受到了一個老村官的堅韌的毅力和敢為人先的魄力,切身體會了我們黨和政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在殿堂和田壟之間看,他選擇後者,腳踏泥濘,俯首躬行,在荊棘和貧窮中排除萬難,造福群眾。埋下希望的種子,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靜待收穫的時節。

像這樣的村官還有很多很多,他們雖不起眼,但都心繫群眾,擼起袖子加油幹,交出了一份份不平凡的答卷。

任前方荊棘叢生,我定將持之以恆。作為一名黨員,我定不斷鞭策自己位群眾服務,為事業奉獻青春,用我的理想和激情換取收穫和自信。

大發渠像一座歷史碑刻,銘記著那一段崢嶸歲月;更像一堂永遠的黨課,啟迪我們,只要真心為了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創造不了的奇蹟。

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023 篇9

看完了“當代愚公”黃大發的先進事蹟,內心受到強烈的震撼,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時刻對標先進,學習先進,爭做新時期艱苦奮鬥的楷模。

做艱苦奮鬥的楷模,首先要將艱苦奮鬥的要求體現在思想上。歷史和現實證明,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我們要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這些科學理論,它們是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理論,是指導革命和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有了這個強大的思想武器來武裝頭腦,才能確定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才可以防止和排除種種錯誤思想、錯誤傾向和干擾,少走彎路並保持正確的發展方向。

做艱苦奮鬥的楷模,要將艱苦奮鬥的要求落實在工作上。共產黨員要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堅持胸懷大局、立足本職、銳意進取、勇於開拓、樂於奉獻。要認真履行《黨章》規定的義務,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熱情,融會貫通在具體工作和實踐之中。要通過身邊活生生的實實在在的投身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實踐活動,來加深對黨和共產主義事業的認識。要堅持“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事事處處表露先進性,聚精會神謀發展,一心一意幹事業。做到“平常時刻看得出、關鍵時刻衝得出、危機時刻豁得出”,各項工作跑在前、幹在先,自覺為群眾作好表率。

繼承和弘揚艱苦奮鬥精神,是新世紀偉大實踐的需要。今天艱苦奮鬥,明天的事業就會更美好;世世代代艱苦奮鬥不斷前進!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保持艱苦奮鬥精神,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並且堅持不懈的用艱苦奮鬥精神教育、激勵、鼓舞廣大人民群眾克服困難、振奮精神,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全面推向前進。

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023 篇10

“真正實幹的好乾部!”

《這位當代“愚公”,在懸崖峭壁上鑿出7千米水渠,現實比神話傳說更震撼!》,4月19日,來自中國日報網的雙語新聞,早早突破10萬+的閱讀量。網頁的下面,好評如潮,點贊無數。

“感動!看得我眼睛都溼潤了,跟他們比起來,我們每天坐在明亮的教室裡學習,還能叫苦嗎?”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大發鑿渠。”

“感動中國就應該是這樣普通而偉大的平凡人。”

4月18日起,中國的主流媒體把目光都放到了貴州遵義,聚焦到老共產黨員黃大發同志身上,和他帶領村民歷時36年懸崖絕壁上鑿出的生命水渠上。

18日,新華社釋出長篇通訊《為了鄉親,他在峭壁鑿出萬米“天渠”》;19日,人民日報以《一個人,一輩子,一道渠》為題對黃大發事蹟進行報道;20日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以《黃大發:一生只為一清渠》為題,作了長達4分50秒的新聞報道。

幾天來,國家級的報紙、網站、電視臺,都陸續對黃大發老支書的事蹟進行各具特色的報道。

“大發渠”的新聞報道在播州區引起強烈反響。全區黨員幹部和80多萬人民群眾,自發地掀起了向老支書學習、向老支書看齊的熱潮。

“黨員幹部必須裝著人民,那才是人民的好乾部,才能走到人民的心中,才能把事辦到人民的心坎上。”和平(鴨溪)經濟開發區的幹部魯迅雷,在參加單位組織的集中學習後,由衷地感慨道:黃大發一生只為一道渠,幾十年,堅持不懈,精神可嘉,由衷敬仰,這就是一個基層黨員的信仰,寧靜致遠,沉默有聲。

“再學習,再宣傳,全區再次掀起‘大發渠’精神學習熱潮。”中央級的新聞報道還在持續,學習老支書精神的高潮火熱掀起,讓“大發渠”精神成為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堅強精神動力,也正在播州區這片熱土落地生根。

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023 篇11

堅定信仰守初心。人生如屋,信仰如柱。老支書黃大發自23歲光榮入黨並被全村推選為大隊長開始,就決心為村民幹三件事:引水、修路、通電,一干就是36年,把修渠引水、帶領全村群眾脫貧致富的責任和任務作為心中第一信念。他幹在前面、克難攻堅,讓草王壩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用全村群眾高度認可的實績譜寫了為民奮鬥終身的理想信念。黨員幹部就應做到自覺堅定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做到對黨和人民事業的無限忠誠,並轉化為幹事創業的磅礴精神力量。做到在任何情況下都堅定跟黨走的信念,決不鬆懈動搖,始終受得住風險和困難考驗,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踐行宗旨守初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守其初心,始終不變。老黨員黃大發從入黨並選為村支書開始,就始終把群眾冷暖記在心裡,把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掛在心上、踐行在實際行動中,始終真情服務群眾,實現了他對群眾立下的“修不好我把名字倒過來寫,我拿黨籍來作保證,我拿命來換!”的錚錚誓言。廣大黨員幹部無論身在那個崗位,都應自覺做到心中時刻裝著群眾,時刻為了群眾,始終把發展好、維護好、實現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群眾呼聲為訊號、以群眾滿意為目標,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在躬身為民中不斷增添群眾福祉。

實幹擔當守初心。擔當是立業之基、成事之要。擔當大小,體現著幹部的胸懷、勇氣、格調。老黨員黃大發面對草王壩村山高地貧、缺水少錢的艱苦環境,沒有認命,沒有叫苦,沒有退卻,他毅然選擇自學技術修渠引水,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在他的帶領下,草王壩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黨員黃大發為群眾能吃上米飯、喝上清泉、過上好日子而事不避難,體現了共產黨人敢於擔當的勇氣、敢於擔責的精神,令人敬佩。當前,我們正處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廣大黨員幹部就應樹立敢於擔當、實幹苦幹的精神,在困難面前不退縮、在矛盾和問題面前不推諉,在實幹中落實好各項工作任務,在實幹中破解發展難題,用實幹擔當堅守初心、永葆本色。

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023 篇12

連日來,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中央媒體對黃大發同志先進事蹟的系列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他被譽為“當代愚公”。黃大發是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村原党支書,從上世紀60年代起,帶領全村幹部群眾,歷時36年,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靠著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渠”,結束了千百年來滴水如油的歷史。當地建築公司曾經重新評估過工程,認為質量過硬,尤其是沒有現代化裝置和高階技術團隊的支援,簡直不可想象,堪稱工程“奇觀”。但就是這樣一位老支書、一個基層黨支部、一群山村裡的村民,愣是與大山較勁、與貧困較勁,完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的不屈之路,展現出了一個支部就是一盞燈、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黃大發憑藉忠誠的信仰、憑藉驚人的毅力、憑藉開展群眾工作的出色能力,用一輩子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基層實際、靈活實用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善於團結群眾。基層工作千頭萬緒,脫貧攻堅任重道遠。黃大發深知只有團結全村每一個人,才能解決村裡的難題。他把群眾當親人,完全打成一片,用村民聽得懂的語言講話、信得過的方式辦事,做到說服不壓服、講理不武斷、換位思考不居高臨下。修渠放炮炸山時,落石砸壞了村民房頂,有人喊著拉他跳崖,他沒有發火,很快說服村民平靜情緒,並於當晚親自到農戶家誠懇地進行補償。工程途徑三個村、十餘個村民組,遇到了許多阻力,他要求身邊幹部“做事要大氣,不要氣大”,挨家挨戶宣講修渠的道理,根據各家不同的困惑,“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打開了心結。大家心裡敞亮了,各類難題也就迎刃而解。黃大發45年的村幹部生涯,每次都是全票當選,得到了全村人的高度擁護。

開好“院壩會”。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開好“院壩會”則是貫徹群眾路線、瞭解群眾訴求、解決群眾難題的有效途徑。黃大發常說,有事要開“院壩會”,沒有“院壩會”不能解決的問題。他從不搞一言堂,遇事召開群眾會,同坐一根板凳、共商一件事情,組織動員大家為全村發展出謀劃策。修渠缺資金,會上他一句“想吃白米飯,大家一起幹”,說到了鄉親們心坎上,大家二話不說,立馬把自家的雞蛋、黃豆、蜂糖拿到集市去賣了換錢,當天晚上就湊齊了救命錢。看著一堆皺皺巴巴的鈔票,黃大發流著眼淚立下了軍令狀:“修不好我把名字倒過來寫,我拿黨籍作保證,拿命來換水!”

活到老學到老。1971年,第一次修渠因不懂技術而宣告失敗。面對鄉親們的絕望與埋怨,黃大發冷靜總結了癥結所在,“沒有文化就沒有方向,光靠蠻幹註定修不成功。”1989年,54歲的黃大發主動申請到鄉鎮水利站跟班學習。幾乎是半文盲的他用了三年時間,從零起步、從頭開始,一個字一個字地臨摹,一張圖一張圖地學習,最後變成了水利專家。除了自己學,他還帶領大家學,並且號召集資修建學校,宣傳“娃娃有前途,必須要讀書”的道理。現在,許多村民講起水利建設頭頭是道,變成了“赤腳專家”。村裡還走出了30多位大學生,偏僻閉塞的小山村變成了文化村。

黨員幹部要帶好頭。黃大發認為,有困難黨員幹部要先上。秉承這樣的信念,他始終把百姓裝在心中、把責任舉過頭頂,面對艱險打頭陣、遇到難題自己扛。看著離地300米的懸崖峭壁,村民們心驚肉跳不敢動工,“太危險了,給多少錢都不幹”,請來的專業施工人員也停下了手腳。黃大發第一個站出來,腰裡栓一條繩子就翻了過去,完成了測量工作。在老支書的感召下,小夥子們也紛紛把繩子系在腰上,開始了飛簷走壁的施工任務。採訪時,記者問他當初是否緊張,黃大發很淡然地笑著說:“如果我怕了,大家就怕了;我都不怕,大家有什麼可怕的呢?”

堅持就是勝利。開弓沒有回頭箭,脫貧攻堅無退路。對於擺脫草王壩村貧困的命運,黃大發有著難以想象的決心和毅力。他三十六年一件事,帶領全村鑿出一條“生命渠”。他一輩子一個目標,讓鄉親們吃上白米飯、過上好日子。懷著這最初的承諾,24歲的黃大發義無反顧地走上了山崖。幾十年過去了,黃大發和草王壩人用雙手鑿出了奇蹟。水通了,黃大發又帶領群眾開展“坡改梯”,稻田從240畝增至720畝。昔日的荒山禿嶺上,群眾正逐步改變傳統的種植結構,10萬株蜜桔、李子已經開始有收益,牛羊養殖大戶超過30戶。今年年底,全村將會勝利完成出列貧困村的歷史程序。那些修渠往事,記載著這位“年份英雄”的足跡,像陳年老酒那樣歷久彌香。

公私要分明。“幹部幹,群眾看”,黃大發堅信,只要幹部不搞特殊化,不謀一分私利,就一定會得到百姓的擁護。他常把“公家的事怎麼硬都行,自家的事怎麼軟都成”掛在嘴邊。築渠需要的水泥,他每次都親自運回來。有一天趕夜路遇到了暴雨,運水泥的車陷入泥潭,他擔心水泥被偷,硬是在水泥包上睡了一夜,像看護自家娃娃一樣看護著公家的水泥。家裡的灶臺破了,老伴想要一碗水泥補補,被他堅決拒絕,“公家的水泥一碗也不能貪”。多年來,全村老百姓毫不猶豫地把修渠集資的錢交他手上,都說“放一百個心,黃老支書一毛錢也不會給自己花”。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黃大發同志以不忘初心的堅定信念、大公無私的高尚情操、愚公移山的豪情鬥志、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用一生丈量了他和草王壩人的長征路。在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新長征路上,千千萬萬位黃大發,正在自覺運用這永不過時的“黃大發工作法”,一心為民、不畏艱險、志拔窮根、克難攻堅,以信仰打通小康路上的“發家渠”, 用行動爭做脫貧攻堅的先鋒軍,讓實幹凝聚貧困群眾的信心決心,拿作風把牢集體奔小康的方向盤,把不忘初心的承諾鐫刻在遼闊的大地上,書寫出屬於這個時代的光榮與夢想。

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023 篇13

20__年一場不期而至的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了全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時艱,打響了這場全面防控疫情的阻擊戰。

2個多月以來,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巾幗英雄”們,聞令而動,衝鋒在前,毅然奔赴疫情防控前線,你們是母親,是妻子,是女兒,卻舍小家,為大家,義無反顧的逆行,夜以繼日的奮戰,守護一方的平安。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這是一群可愛的人,身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工作在離病毒最近的地方,在春節的團圓期間,毅然離家,不顧個人安危,揮別兒女家人,義無反顧地選擇逆行。她們珍視每一份健康所繫性命相托,大醫精誠、大愛無邊、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戰袍,那些年夜飯都沒吃完,卻收拾行囊,踏上征程的人,讓人淚溼眼眶。這大愛無邊,珍愛生命、心中有著偉大的信念的人,我相信,每個像我一樣有血有肉的青年人明白了生命的意義,為每個逆行者痛哭流涕。心中是對未來的堅定,對祖國的熱愛。這場生命與信念的教育最成功不過。

那個出生寒門的學霸在樓頂借無線學習。那個身已患病在病房仍堅持備考的學子,那是責任與擔當。是個人與國家未來的負責與擔當。讓我們青年人即使在家上網課,依舊有著積極的心態。依舊努力向上。

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戴口罩等防護措施成了人們不約而同的默契。既保護自己,也為他人創造安全健康的環境,帶著文明,守護了平安,這就是中國道德教育的最好的詮釋。

這場疫情仍未消失,教育的價值也早已給中華民族帶來又一次的成長,武漢只是生病了,待到春暖花開。一切會變好,到時候,許許多多的勇敢的人站在一起,中華民族仍然堅挺。像列車經過黯然隧道一樣,終破重圍迎獲新生。中華新一代青年人將會被見證成長,為祖國奉獻人生,共同在藍天白雲下,走向幸福。

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023 篇14

堅韌執著、勵精圖治。丈夫去世後,張桂梅隻身去了祖國西南邊陲的貧困山區從事教育工作,並選擇了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在任教期間,她全身心投入教學,為貧困的學生和簡陋的學校出錢出力,又當老師又當母親,不留餘力的細心照顧著學生們的學習狀態和生活起居,為了學生們能夠走出大山,她勵精圖治創辦了全國第一家免費女子高中,她主動帶頭免費為學生們補課,因操勞過度導致身體狀況越來越差,長期拖著病體就算腹部長了肌瘤,也忍痛站在講臺上,只為孩子們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除此之外,她還義務擔任華坪縣“兒童之家”的院長,成為了54名孤兒的母親。她十年如一日,從未退縮,從不言棄。天道酬勤,在她的不斷努力和堅持下,孩子們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師資力量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她的到來改變了許多孩子的一生。

勤儉節約、無私忘我。張桂梅在貧困山區任教期間,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業和慈善事業中。在學校裡,學生沒有錢吃飯,她拿自己的錢給學生;學生沒有衣服穿,她拿自己的衣服給學生;學生生病需要看病,她帶學生看病並自己掏醫藥費。總之,只要學生們缺什麼只要她有,她都能解決。在兒童之家,她義務成了眾多孩子的“媽媽”,一把屎一把尿、不分晝夜的照顧著幾個月大的孩子,為了維持兒童之家,她把自己有的能用的都拿出來給孩子們用,並利用空餘時間到處籌措資金。然而她不是萬能的,她自己並不富裕,她只捨得吃饅頭、青菜、麵條,衣服也是好心人給的,她省下來的錢都用到了教育和慈善事業中,自己未留下一分一毫。

不忘初心、獻身扶貧。張桂梅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她深知教育在扶貧工作中的重要性,她曾說:“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她不忘自己的初心,並積極響應國家扶貧號召,扶貧先扶智,為了貧困山區的教育,她心繫群眾,勤儉節約,幫助困難學生,帶學生看病,給學生添置衣物,對貧困家庭進行家訪,為孩子們爭取學習機會。她前前後後為山區的孩子們、為慈善和教育事業投入了100多萬元,其中包括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給她治病的錢,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教育,並無怨無悔。

張桂梅巾幗不讓鬚眉,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盡顯巾幗英雄本色。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她這種堅韌執著、勵精圖治,勤儉節約、無私忘我,不忘初心、獻身扶貧的英雄精神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在此也號召廣大黨員、幹部真正把堅定的理想信念化作不忘初心、奉獻一生的實際行動。

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023 篇15

大家都很喜歡她

1984年,陳薇考入浙江大學化工系就讀本科,從此離開了家鄉蘭溪。走上科研崗位後,儘管一直很忙很忙,但她的家鄉情結卻濃得化也化不開。

“我們找她商量事情,亮出蘭溪口音,她就熱情得不得了。”李益民說,“其實只要是浙江人,她都熱情呢。”

李益民以前跟陳薇並不熟悉。20__年夏天,蘭溪一中80週年校慶前夕,時任蘭一中校長的李益民去了趟北京。彼時,陳薇已升任少將。此行,他的任務就是“遊說”陳薇在母校校慶時作一個專題講座。“她的時間多麼寶貴!一路上,我都在想怎麼去說服她,心裡那個忐忑啊。結果在北京一見面,她不僅熱情地請我們吃了飯,還一口答應一定在母校校慶的日子裡回一趟蘭溪。”至今說起這件事,李益民還很開心,“當然,嘉賓講座的事情她也滿口答應。10月1日校慶那天,她在講座中以自己的成長史不斷鼓勵學弟學妹,至今讓我們記憶猶新。”

在蘭溪人的記憶裡,陳薇言語不多,穿著樸素,一點也沒有“將軍架子”。“她溫文爾雅,完全就是一個學者呢!”李益民說。

“陳薇是60多萬蘭溪人民的驕傲。我們一幫同學中,現在她的名氣最大,但她卻是最沒架子、最平和樸實的那個。”一直跟她保持聯絡的童增良說,“聚會時看到我們,她會主動過來跟老同學握個手、拉拉家常,所以大家都很喜歡她。”

陳薇的重情重義,也讓童增良敬佩不已。9年前,由童增良牽頭,組織了一次國中同學會,陳薇聽說後特意從青島趕過來參加。“當時,她悄悄地把我拉到一邊,拿出3000元硬塞給我。我說:‘大家已經商議好AA制,用不了這麼多哪!’結果她說:‘我們同學會總要給一起參會的老師們買點禮物,我想著平時也沒法回報老師們,所以禮物費用就由我出吧。’”

童增良還告訴記者:兩年前有次偶然聽說了國中班主任謝老師去世的訊息,陳薇又拿出錢來委託同學們代為慰問,並讓同學們轉告她對謝老師的敬意。“後來又有一次,我們高中時的數學老師張老師寫信問她要幾張照片,陳薇很快就寄給張老師了。在她心目中,始終對恩師們充滿感恩之心哪!”

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023 篇16

黃偉紅同志是廣發銀行惠州分行營業部主任,自參加工作以來,刻苦努力,勤奮工作,始終以“道雖通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的人生信條,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的奉獻自己的青春,受到領導和同志們的一致好評。 在黃偉紅同志的心中,金融服務工作不僅僅是謀生職業,更是一種畢生熱愛的事業,是她一生執著的追求。

一、勤思善行,鑽研業務當標兵

該同志在擔任分行營業部主任以來,為了適應廣發銀行的業務快速發展,提升全行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對於接二連三的新系統上線,如內部戶系統、流程銀行系統、商票系統、表外系統、新對公業務系統等等都會先自行學習和專研,一定把所有的操作流程和相關制度學習透徹,再對前臺櫃員進行培訓,對其業務操作進行現場指導。分行營業部在該同志的領導下,是惠州分行業務量增長最快、業務量最大的網點,而且是廣發惠州分行品牌服務的優質視窗。從以下幾方面可以體現出來,一是通過合理優化人員配置,人日均業務量得到明顯的提高,日均叫號達到400人次;二是營業部的現場檢查差錯率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基本控制在0.05%以內,排名由原來分行倒數的幾名提高到分行的二、三名;三是貴賓客戶等候率顯著降低,由原來的45%控制為零等候率,獲得了廣大貴賓客戶的稱讚;四是對賬單簽約回收率由70%提高到99%,總共1037戶簽訂,完成了1031戶。

二、愛崗敬業,以營業部為家

該同志在營業部主任的崗位嚴格要求自己,對工作始終一絲不苟,她深知自己肩負著營業部各項業務發展,風險管理是否到位的責任,所以對前臺業務中的每一個環節、每一道操作手續都認真對待,始終堅持以嚴謹的工作態度和旺盛勞動熱情和良好精神狀態、高度負責的精神投入到工作崗位中去,無論月末、年中、年末會計核算報表是否趕上節假日,她都克服一切困難,堅守上崗,保質保量完成工作。如20xx年中旬營業部工作十分繁重,她兒子要參加會考,需要她照顧和幫助,該同志耐心做好兒子的思想工作,得到兒子的理解和支援。她一方面夜間檢查兒子學習功課,一方面白天按時上班,沒有向領導申請過一天假,她說,不能因為我兒子要參加重大考試,而耽誤銀行工作,受到領導和同志們一致好評。

三、牢記宗旨,親情服務入人心

該同志努力學習業務,開拓進取,不斷滿足顧客的需要,為顧客提供優質快捷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從事銀行工作20多年的她,一直力爭與每一位客戶保持良好的朋友關係,急客戶之所急,想客戶之所想,她把微笑式的服務提升到了更高的層次,那就是親情式的服務。20xx年11月份,有位客戶想替她90多歲行動不便的父親辦理社保業務,由於其父親之前在社保局登記的名字有誤,一直以來看病報銷的錢都無法打進其個人賬戶,按照人民銀行管理的規定,這類業務必須要本人過來辦理或是提供有效的證明資料,而客戶比較急躁,不願意提供有限證明,以為是經辦櫃員故意不給辦理,對經辦櫃員特別不滿,甚至拍打玻璃窗,爆粗口。黃偉紅同志發現情況後,馬上放下手上的工作,微笑將客戶引導至理財室,親自為客戶倒茶,然後耐心地聽客戶說明情況,再說明銀行的相關規定,一起為客戶所面的困難相出解決辦法,並親自去社保局找相關領導,請求協助解決,最後社會局領導給予特殊處理,由黃偉紅同志親自開車去到陳江片區客戶的家裡核實情況,最終幫客戶解決了問題,這樣的親情服務讓客戶深受感動,並對之前的衝動向黃偉紅同志表示歉意,稱讚我們廣發銀行服務特別周到,深入人心。12月份,該客戶在營業部開立個人存款賬戶,存入40萬,成為了我行的貴賓客戶。

黃偉紅同志心繫客戶,多年來一直努力提升服務質量,在其的領導下,營業部沒有遭到客戶的一宗投訴,她一直堅信“道雖通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的人生信條,比別人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真誠,就一定可以做的更加好!

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023 篇17

如果一個正值壯年的人身患絕症,生命已倒計時,該如何面對?在被查出胰腺癌晚期後,公安分局刑偵支隊副支隊長王正巨集做的第一件事,是用一整晚說服妻子一起撒個謊,向所有人隱瞞病情。在接下來的14個月裡,他挺過無法吞嚥、體虛發冷和晝夜持續疼痛的折磨,每天堅持在破案第一線。"我們是幹刑警的,要記住,這每一起積案的案卷,都是我們欠老百姓的一筆債。"

通過學習王正巨集我體會到要時刻為民服務,堅守崗位。要增進群眾感情,堅決克服特權思想。要教育、引導民警真正懂得人民警察的本質屬性是為人民辦事、保護人民利益,從而增強群眾觀念和公僕意識,切實解決好"為誰執法、為誰服務"的問題。堅決克服以管人者自居的特權思想,堅決克服冷硬橫推等舊警察作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思想感情上貼近群眾、尊重群眾,工作上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

要強化大局意識,服務中心工作。公安機關堅持執法為民,就要強化大局意識和服務觀念,把公安工作擺到這個大局中去考慮、去籌劃。要堅決革除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形成的那些保守的、落後的、狹隘的思想觀念,牢固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的思想,牢固樹立與時俱進的思想,竭盡全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好務。要充分發揮公安機關打擊、管理、服務等職能作用,努力為經濟建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要改革行政審批制度,進一步放寬政策、下放權力、簡化程式、提高效率,做到便民利民。

作為一名人民警察,必須不斷的更新自己的思想,改掉自己頭腦中舊的思想觀念,緊跟時代步伐,這樣才不落伍、不掉隊。執法為民的思想是一個民警必須首先具備的主觀意念,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延伸。那麼,怎樣才能牢固樹立起執法為民的思想呢?我認為,首先必須對自己過去的舊的執法觀念進行認真的剖析。實事求是的講,在我的頭腦中有如下舊的意識:一是認為警察就是對社會進行嚴格的管理,我是警察我就是管人的,群眾就是要服從我們的管理;二是認為打擊違法犯罪是警察的天職,為了破案可以採取一些"強硬"的方法和手段;三是警察作為社會的管理者,應該樹立威信,抖抖威風不過分,為了辦案或者為了進行治安管理耍點特權是可以的;四是警察的職能是打擊,對群眾的求助是其他部門的事。由於存在上述觀點,造成在工作中出現了諸如以管人者自居,對待群眾態度不夠好,在辦事中反而去強調群眾說話的語氣,對群眾提出的疑問認為是在和自己過意不去,就不高興,有時還"教育"對方,對其辦的事進行拖拉;對待群眾分"類別",存在著"熟人來了出笑臉,生人來了翻白眼"的現象;對群眾的報案,出警不積極,或者出警後不出力;在辦理違法犯罪的案件中,聽不得別人的辯解,認為那是在狡辯。上述行為是違背執法為民思想的行為,這些行為也是群眾痛恨的,影響警察形象的行為。我認為只有在對自身進行認真剖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違背執法為民的行為有了清醒的認識和界定,才能執法為民,才能實現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治安環境,建立"美麗天津"的目標

做為警察,就要從國家,公家,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出發,一切執法都要公平,都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重中之重,要全心全意的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執法為民,立警為公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事為民所辦!做一個合格的人民警察。

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023 篇18

10月25日,縣委書記餘麗軍到華坪女子高中調研校史陳列室建設有關工作。

在女子高中,餘麗軍實地察看了華坪女子高中校史陳列室選址、規劃等工作,並聽取了有關情況介紹。餘麗軍說,建設校史陳列室不僅是展現女子高中辦學艱難歷程和學校文化的場所,更是弘揚張桂梅精神的重要視窗。張桂梅同志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為了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心繫貧困山區教育事業,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情,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優秀品質。

餘麗軍要求,相關部門要認真收集、整理麗江華坪女子高中校史相關材料及張桂梅同志日常工作、生活用品、榮譽證書、獎章獎牌等,做好麗江華坪女子高中校史陳列室的規劃、建設、布展等工作。要協調推進對張桂梅精神的研究、挖掘、提升、宣傳、宣講等相關工作,積極配合省、市相關部門向上推介張桂梅精神。要多角度、全方面收集、整理反映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小故事,結合媒體宣傳報道,採用靈活多樣、通俗易懂、接地氣的方式,宣傳好張桂梅作出的突出貢獻。要圍繞張桂梅同志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初心和使命,愛崗敬業、敢為人先的拼搏與擔當,大愛無疆、無私奉獻的品德與情懷,嚴於律己、堅守清廉的情操與風範,進一步修改完善提升宣講報告,使宣講報告更加符合時代精神、彰顯時代特徵,讓張桂梅先進事蹟更加打動人、感染人、影響人、帶動人。

餘麗軍強調,全縣上下要認真貫徹落實好中共雲南省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關於在全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開展向張桂梅同志學習的通知》要求,結合實際,立足本職,認真學習張桂梅同志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情繫群眾、一心為民的真摯情懷,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把學習宣傳活動中激發出來的熱情轉化為幹事創業的實際行動,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隨後,餘麗軍還詳細瞭解了張桂梅老師身體狀況和工作生活情況,再三叮囑張桂梅老師要接受健康體檢,並希望張桂梅老師保重身體,繼續為華坪教育事業作貢獻,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

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023 篇19

聽到張小娟遇難的訊息時,很多她生前的同學和老師都難以接受這個現實。

張小娟在校期間的班主任章毅君老師聽到這個不幸的訊息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我問她大學的班長烏蘭‘打撈上來’是什麼意思,真的難以接受這麼年輕的生命戛然而止!這樣一位工作在扶貧一線的好黨員、好乾部離開了她全身心投入的事業!”

“我聽說訊息後,第一時間找人再三核實。我不敢相信這是我們的孩子,但這真的就是我們的孩子。”10月10日,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說,她反覆確認,這位犧牲在一線的扶貧幹部,竟然真的就是自己的學生張小娟。

20__年,歷史文化學院教師蒙曼帶領張小娟(後排左四)班級在湘西鳳凰縣調研合影

張小娟大學室友烏蘭得知張小娟遇難的噩耗後,在朋友圈寫道:“那次相聚還想著以後白頭再聚首,沒想到竟然沒有以後。”

瞭解張小娟的人都說,她是一個愛笑的人。烏蘭告訴記者,她們大學宿舍過生日的時候,大家會買好多吃的,一起玩棋牌遊戲。每次小娟當殺手的時候眼睛都瞪得很大,表情很嚴肅。“小娟給我的印象很深刻,長得漂亮,小麥膚色,眼睛雪亮,黑白分明,烏黑的頭髮,笑起來很爽朗,很能感染他人。”

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023 篇20

蒙曼對記者說,張小娟時時刻刻都能看出好的地方、美的地方,身上有一股文藝青年的氣息,她對美是有追求的。“她愛美,所以希望全世界都美。”

張小娟的同學幾乎都遭受過她對家鄉的“宣傳轟炸”。很多同學都是通過她知道了甘南州,知道了舟曲縣。每每談起家鄉,熱愛之情溢於言表,說成片的花兒很美,總說歡迎大家去做客。“從她那裡,我知道了有個美麗的地方叫舟曲,有片純淨的土地叫甘南,至今心嚮往之。”張小娟的同學劉曉傑說。

“小娟畢業後,在北京找了一份工作,我理所當然地認為,她就融入了這座城市熙來攘往的人群裡。直到10月9日晚上,同時知道了她回鄉、扶貧、殉職的三重資訊。”蒙曼告訴記者。

大學畢業後,一直牽動張小娟內心的,是不能割捨的鄉情。所以,20__年,她回到了家鄉。工作10年來,張小娟先後在立節鎮、縣政府辦、曲瓦鄉任職,其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與群眾直接接觸的一線崗位。張小娟一年中,至少有一半的時間奔赴各個貧困村,大部分週末時間都用於加班。她成了全縣扶貧工作的移動資料庫,同時也是各鄉鎮、各部門24小時線上的業務聯絡人。

蒙曼說,有時年輕人對美的追求,可以上升到人生的奉獻,這是讓人意外、讓人感動,又讓人覺得有希望的一件事。

無論是作為鄉鎮幹部,還是扶貧幹部,張小娟始終站在服務群眾的最前沿,她總是能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勤勤懇懇為群眾服務,她成了群眾最知心的朋友,受到廣大幹部群眾的好評,樹立了新時代基層青年的工作典範,在平凡的生活中把美麗化作了甘甜。

“小娟的意外犧牲令人痛心,而無私奉獻一直符合她的人生軌跡。”蒙曼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張小娟熱愛家鄉,並對集體有貢獻的熱情。此外,中央民族大學立校的初衷是為了服務少數民族地區、少數民族,一代代學生踐行著立校時的理想,在人生面臨選擇時回到家鄉建設,張小娟也不例外。“小娟工作後入了黨,她將青春和生命奉獻給了民族地區,奉獻給了扶貧事業,是新時代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直接體現和黨員榜樣,作為老師,我心裡充滿了敬意。”

“我們那個理應獲得幸福的藏族姑娘,為了藏區更多人的幸福遇難了,我為她哀悼,更向她致敬!”蒙曼在朋友圈悲傷地寫道。

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023 篇21

zz,男,43歲,中共黨員,現任zz市商務局市場服務中心主任。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突出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嚴峻鬥爭,zz同志在市商務局黨組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帶領市商務局市場服務中心全體職工認真履行防控責任,紮實做好zz市場和城北市場關閉活禽交易、人員密集場所防控、保障市場供應等工作,以實際行動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責任擔當。

zz市場承擔著全市近八成市民的菜籃子,為保障春節市場供應,作為市場服務中心的主要負責人,他始終堅守崗位,靠前指揮,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由於工作的特殊性大年三十下午還仍然堅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等活禽市場關閉趕到家裡已經是吃年夜飯了。到家後,他只能向家裡人尤其是父親深深的道歉。20__年10月,父親查出患直腸癌,先後在安醫一附院、省立腫瘤醫院兩次手術,多次到省城化療,雖然妹妹偶爾也能幫著照顧,但大事小事都要他自己動手。一邊是繁重的工作任務,一邊還要照顧父親,除不影響正常工作外,他經常加班加點,白天起早跑zz市場和城北市場,晚上埋頭辦公室安排佈置工作,夙夜為公。

考慮他家裡的實際情況,中心班子和職工都勸他過年這兩天多陪陪家人,可他主動要求正月七年級帶班,自己動手清理市場環境衛生,佈置安排防控工作。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裡,蠻以為正月八年級可以調休一天,接市商務局提前上班的通知後,他第一時間到達崗位。

連日來,他嚴格按照市防控指揮部和市商務局統一部署,全面做好密集場所的聯防聯控和市場保供工作。他帶頭宣傳防控知識,發動經營戶、勸導買菜的市民帶好口罩,每天對市場進行消毒;他不顧勞累,利用業餘時間,走訪活禽和野生動物經營戶,及時瞭解經營戶身體狀況;他親自打電話聯絡蔬菜經營戶,及時掌握市場貨源組織情況,多渠道增加蔬菜、水產、蛋、凍貨等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加大消毒液等物資備貨,確保市場供應充足、價格穩定。

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023 篇22

8月16日下午,民政部召開學習宣傳許帥同志先進事蹟報告視訊會,嶽西縣民政局組織機關幹部職工聆聽報告會。

許帥,現任安陽市救助管理站站長,他創新探索“公開招標購買服務、醫助結合站內照料”救助管理模式,紮實推進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20xx年12月,在被確診為胃癌四期的情況下,他仍以陽光、樂觀、豁達的態度與病魔作鬥爭,以樂於奉獻、只爭朝夕的勁頭履職盡責。20xx年6月,省委授予許帥同志“全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xx年7月,民政部授予許帥民政部最高獎“孺子牛獎”。

報告團5名成員分別以同事、朋友、父親、護士和記者的身份,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深情講述了許帥同志的先進事蹟。整場報告會感人肺腑,發人深思,激人奮進,報告人幾度哽咽,臺下鴉雀無聲,聽眾幾度潸然淚下。報告會結束後,大家一致表示,要向許帥同志學習,學習他愛崗敬業、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的精神,凝聚幹事創業的熱情,將“孺子牛”精神發揚光大。

報告會結束後,民政局又召開了黨風廉政警示教育會,組織幹部職工觀看警示記錄片《失控的自由人》,旨在提高廣大黨員幹部的拒腐防變能力。

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023 篇23

山東省支援威海臨床醫學檢驗專家白曉卉於3月20日6時45分因突發疾病搶救無效去世。臨床專家初步診斷繫心源性猝死。

白曉卉,1980年出生,中共黨員,生前系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臨床醫學檢驗部副主任,博士生導師。疫情發生以來,她不曾停歇,馬不停蹄地輾轉於北京、新疆、河南、山東等各個疫情一線戰場。

作為山東省直支援威海核酸檢測隊隊長,白曉卉3月9日凌晨4時抵達威海後,即帶領4個工作小組全力投入到繁重的核酸檢測工作中。

她的同事、學生對她評價最多的就是“充滿力量”“盡她所學幫助人”。

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023 篇24

五年之前,“90後”這個詞的色彩在社會中或許並沒有那麼鮮明奪目,甚至還一度被貼上了“自私、另類、特立獨行”等貶義的標籤。隨著近年來湧現出許許多多的優秀90後人物,“90後”不再是讓人失望的詞語,而是能夠肩負起社會的新力量。而前不久最美90後教師陳瑩麗的事蹟,再讓我們心懷感動的同時,也為其他的教師作出了表率。

2019年3月底,一次腹痛就診,陳瑩麗被意外查出罹患肝癌。由於癌細胞已擴散,上海專家建議她家人放棄手術。因家人的善意隱瞞,陳瑩麗雖然覺得病情不輕,卻不知自己已身患絕症。可她的身體實在虛弱,儘管記掛著學生,還是很不情願地向學校請了病假。

陳瑩麗是鎮安學校僅有的兩位社政老師之一。就在她請病假時,另一位老師請了產假。學校從城裡借調來的代課老師分身乏術,幾堂課後便離開了。眼看再過一個月——6月17日、18日,就是會考的日子,不知陳瑩麗真實病情的校領導找到了她。

陳瑩麗面臨著人生艱難的抉擇。她作出的決定對自己過於無情:忍受病痛,重返課堂。家人試圖勸阻的一切努力,都沒有起效。120公里,是從陳瑩麗家到鎮安學校來回的距離。這條長長的路,承載著一個鄉村教師的堅持。

在衝刺會考的最後一個月裡,陳玉臣開著車,往返接送身體每況愈下的女兒。

從辦公室到教室,不過10米。但是,最後一個月裡,扶著牆、弓著身、捂著肚子……原本朝氣蓬勃的陳瑩麗走得越來越吃力。面對同事的詢問,她總是笑著回答:“沒事,我在吃中藥了。”這也讓同事們輕判了她的病情。

6月14日,是九年級(1)班也是陳瑩麗生命中最後一堂社政課。“那節課上,老師說:‘我聲音小,響不起來,希望體諒一下。’”學生盧曉琪的印象裡,當時陳瑩麗臉色蒼白,臉頰凹陷,瘦得脫了形。那天,全班學生都很安靜地聽她講評了最後一張卷子。

當他們再得知陳瑩麗的訊息時,已是噩耗。最後一堂課之後,陳瑩麗的病情迅速惡化,撐了一個月,還是走了。

26歲,正是人生中最美的年華,但是誰的26歲又會比陳瑩麗老師更美麗呢?“任何東西,都要有點靈魂”,這是陳瑩麗老師生前的口頭禪,或許正是這句口頭禪,才支撐起她那瘦弱的身軀重返講臺,將教師的職責履行到底。同學們的會考成績也許會有高有低,但是我們相信有陳瑩麗這樣的老師,每一位同學都會傾其所有去交出一份讓自己也讓陳老師滿意的答卷。

生如夏花之絢爛,在最美的年紀將自己獻身給教育事業,你的愛崗敬業、你的樂觀豁達將會為一批又一批的教師做出榜樣,你的堅持、你的執著會鼓舞所有的90後向你學習,你並沒有離大家遠去,在大家心裡,你永遠活在那個最絢爛的年紀。

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023 篇25

楊文華覺得張桂梅太天真、過於理想主義。20__年9月,他正任華坪縣教育局副局長,和張桂梅一起去北京錄節目。途中,張桂梅提出要辦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楊文華堅決反對。在來到教育局之前,他在華坪縣第一中學當過13年老師,很清楚辦一所高中有多難,光是資金問題就很難解決。而且,張桂梅沒有任何學校管理經驗,一直在一線教學,從未進入過學校中層。

回到華坪後,張桂梅就開始四處籌錢,但收效甚微。真正的轉機在20__年,她作為xx大代表去北京開全國黨代會。會上,她身上的一條破洞褲子引起了記者注意。張桂梅的“女高夢”於是出現在各大媒體的報道中,一夜之間全國皆知。回到華坪後,女子高中就被正式提上政府議程,市、縣兩級財政共撥款200萬元。20__年9月,女高還沒有完成全部校園建設,就開始招生。當年的開學典禮由華坪縣縣長主持,市委書記也出席,規格很高,舉辦地點在教學樓前的一片空地,當時有一半地面還沒有硬化,塵土飛揚。

華坪縣給了女高最大的辦學自由。張桂梅有兩個要求,一是隻招貧困女生,不設分數線;二是學雜費全免。按照她的錄取標準,無論分數高低,首屆報名的學生全部被錄取,一共有100名女生,此後輟學4名,剩下96名。在聽說女高之前,這些學生中很多都因分數過低而即將輟學,有一個學生會考數學只有6分。但這樣差的成績進入女高後,大學聯考上線率竟達到百分之百。在越來越多家長的眼中,進女高就約等於上大學。

於是從第二屆開始,報名人數開始大於招生指標,此後一年比一年多。縣城的學生也想擠進女高,實際上,這些學生中很多家庭並不困難。面對這種情況,張桂梅很快發現無法按最初的設想篩選出學生,因為貧困無法量化。

楊文華現任華坪縣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主任。他對《中國新聞週刊》解釋說,20__年之前,華坪縣還沒有對貧困戶建檔立卡,家家都來說自己貧困,後來有了制度性規定,又家家都能開出貧困證明。女高怎麼篩選貧困生?最終只能是擇優錄取。每年,華坪縣根據張桂梅的需求為女高分配招生指標,女高根據招生指標將報名的學生分數線從高往低降序排列,也因此,雖然理論上不設分數線,但最後仍自然出現一個分數線。

女高成立之初就來到學校任教的張紅瓊將其稱之為參考分數線。她告訴《中國新聞週刊》,這些年,縣城學生在女高的數量在不斷增加,但張桂梅每年招生時會盡量把控縣城學生的比例,比如她現在帶的文科班有40多人,其中縣城學生只有10個。雖然有分數線,但張桂梅每年仍會破格錄取一些學生。女高每屆有三個班,基本上每個班上約有10多個學生沒有達線。

但對於破格錄取的標準,《中國新聞週刊》瞭解後發現,除了張桂梅本人,無論是女高老師還是華坪縣教育局領導都並不清楚。兩輪摩托、房、車,這些都能成為她評判的參考標準。

“一些父母帶著孩子來學校找張老師,說家裡確實特別困難,或者一些父母身有殘疾,她聽了後就會去實地走訪,瞭解學生家裡的情況,發現的確貧困就會錄取。”張紅瓊說。據她觀察,這些年女高錄取的大部分學生還是家庭相對貧困的。

在楊文華看來,中國國情不平衡,上海的“窮”和華坪的“窮”不可同日而語,華坪縣北部地區的窮和南部鄉鎮的窮也沒法比較,所以張桂梅只好自己去決定。“她親自去看各家的具體情況。你家裡有沒有洋房,有沒有車,她覺得你不窮就不應該來女高,有一陣她規定,家裡只要有兩輪摩托就不窮,”他說。

女高至今也沒有一套制度化體系化的破格錄取標準,錄取誰不錄取誰,張桂梅擁有絕對的自主權。在縣級政府層面,也給予了她最大的自由度,允許她每年在招生指標外額外錄取一些貧困生。“對超出的人數,基本張桂梅上報,縣裡就會批,”華坪縣教育局黨工委書記胥國華對《中國新聞週刊》說:“當然也不能超出太多,畢竟女高能招的人數也有限。”

實際上,對於是否劃一條明確的分數線,女高內部也有過討論。但張桂梅認為,“只要劃了分數線,這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就進不來了,有違女高的初心。”

據女高20__級學生鄭珍珍對《中國新聞週刊》回憶,女高的參考分數線其實比華坪縣普高統一劃定的分數線要高一些,一般在縣城分數線與華坪一中的重點班錄取線之間。比如她那一屆,華坪縣的統一線是410分,女高的參考分數線是480分,縣一中重點班的分數線則是510分。

一個無法忽視的客觀事實是,雖然張桂梅數次強調女高不搞培優班,但女高的生源一屆比一屆好,這也是女高成績越來越突出的原因之一。據楊文華介紹,華坪縣僅有的兩所公辦高中,就是女高和華坪縣第一中學。華坪一中是全縣最好的高中,其重點班吸收當地尖子生中的尖子生,女高的生源質量在縣城高中裡處於中上水平。

女高原本設計的辦學規模,是開設18個班共900人。但學校成立至今,已招收10屆學生,每年只能招收100~160人,大多數時候,女高的校內承載學生都沒有超過500人。對此,楊文華指出,女高一直無力擴大規模,並非不想,而是資金不夠。

女高辦公室主任張曉峰算過一筆賬。女高每年花在一個學生身上的學雜費大概就要3~4萬,包括課本費、資料費、試卷費、大學聯考報名費等,甚至還要提供被褥和行李箱。而女高一年的管理費和水電、綠化、維修等維持基本運轉的花費至少就要300萬元。

在這個位於金沙江山谷間的雲南小縣,縣財政自身就很緊張。20__年,全縣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只有2.5億元。據楊文華介紹,12年來,僅女高教師工資一項,縣財政的總投入就有1.1億元。

和所有資源枯竭型城市一樣,華坪縣也經歷了轉型。1990年代,華坪因煤礦帶來了個體經濟的繁榮,一度被譽為雲南的溫州,在20__年之前,全縣一年的財政收入達到7個億,但此後因大量關停煤礦,財政收入直線下滑。此後,華坪縣嘗試過很多發展經濟的辦法,最終選擇芒果產業作為出路。目前,華坪已經成為中國緯度最北端的芒果產地,年產值超過10億元,種植芒果的農民一戶年收入可達10萬元。但芒果屬於農業,在農業稅取消後對地方財政並沒有貢獻,也因此,近年來縣財政一直捉襟見肘。

另一方面,芒果對氣候水土條件要求很高,只適合種植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區地帶。華坪全縣97%的地區是山區,其中海拔1500米以下的面積只佔22.4%。在廣泛分佈著傈僳族、彝族等少數民族的高海拔地區,居民依然普遍非常貧困。

女高是邊建邊招,從20__年到20__年,先後分五期建設,共花費6000萬元,其中,雲南省財政投入約20__萬元,麗江市財政投入幾百萬,其他約4000萬元全部由縣財政負擔,但資金籌集過程非常艱難。楊文華說,女高規模小,且高中教育並非華坪縣關注的核心,義務教育才是財政必須兜底的重點,是上級考核的硬指標。全縣共有70所中國小,縣財政資金大部分都投入到中國小的危房改造和國中的搬遷合併上。

縣財政財力有限,女高的日常經費來源還有社會捐助。20__年7月,麗江華坪桂梅助學會成立,目前已收到捐款超過1000萬元,主要用於學生的生活與學習。但這些錢如果用來持續擴招,仍然不足。華坪縣教育局黨工委書記胥國華透露,張桂梅目前暫時沒有擴招的打算。

由於招生規模不夠,女高一直沒有進入到雲南省一級完(高)中榜單。這是由雲南省教育廳評定的一個重要排名,雖然名為完全中學,即為國中、高中教育都囊括的學校,但純高中也在評定之列。全省共有112所學校入選,相當於公認的100強。排名靠前的學校,每年會得到中央和省級層面一定的資金獎勵。

據楊文華介紹,這個排名有一套考核機制,在教學質量上,最重要的五個指標分別是600分以上學生佔比、一本率、本科率、學業水平和統測通過率。如果僅依據這五個指標,女高早就應該進入榜單,且位居前列。但入選還有兩個硬指標,一是教學規模必須在1000人以上;二是學校高階和中級教師佔比至少達到70%,由於女高是新建高中,以年輕老師居多,職稱晉升比較緩慢。華坪縣教育局希望女高能進入排名,但實現的前提是女高擴招。

楊文華認為,女高無法擴招的根本原因在於,女高是全免費辦學,不但免除了學生全部的學雜費,還經常要補助困難學生的生活費。他多次建議張桂梅適度收費,在他看來,女高一些學生的家庭並不太困難,適度收費既能減輕學校的資金壓力,也能擴大招生規模,相當於幫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和她的初心並不矛盾。“但她堅決不幹。”楊文華說。

在多位受訪者看來,張桂梅性格的最大特點是堅定,一旦認定一件事,不管多少人反對都要做成,絕不妥協。華坪縣教育局黨工委書記胥國華說,最初要辦女高,縣裡擔心只辦女子高中被說成封建,社會影響不好,建議張桂梅先在高中辦一個女子班,試驗一下,她堅決反對,說要辦就辦一所學校,多救一些山裡的女孩。楊文華建議她不要邊建邊招,張桂梅堅持,她說,你等得起,孩子等不起。

多年來,楊文華覺得張桂梅的教學理念和辦學思路逐漸成熟,但在她理想主義的一面,仍葆有不變的天真,“她是一個特別純粹的人”。

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023 篇26

幹部職工聆聽報告會。

許帥,現任安陽市救助管理站站長,他創新探索“公開招標購買服務、醫助結合站內照料”救助管理模式,紮實推進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20xx年12月,在被確診為胃癌四期的情況下,他仍以陽光、樂觀、豁達的態度與病魔作鬥爭,以樂於奉獻、只爭朝夕的勁頭履職盡責。20xx年6月,省委授予許帥同志“全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xx年7月,民政部授予許帥民政部最高獎“孺子牛獎”。

報告團5名成員分別以同事、朋友、父親、護士和記者的身份,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深情講述了許帥同志的先進事蹟。整場報告會感人肺腑,發人深思,激人奮進,報告人幾度哽咽,臺下鴉雀無聲,聽眾幾度潸然淚下。報告會結束後,大家一致表示,要向許帥同志學習,學習他愛崗敬業、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的精神,凝聚幹事創業的熱情,將“孺子牛”精神發揚光大。

報告會結束後,民政局又召開了黨風廉政警示教育會,組織幹部職工觀看警示記錄片《失控的自由人》,旨在提高廣大黨員幹部的拒腐防變能力。

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023 篇27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大黨員幹部聞令而動、積極響應、英勇戰鬥,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彰顯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與責任擔當。然而,在戰“疫”這場大考中,也讓一些“撂挑子、混日子、做樣子”的幹部露出了原形。比如,有的幹部臨陣脫逃被責令辭職,有的幹部對所負責的工作“一問三不知”,有的地方填表“抗疫”、迎檢大戰、作秀留痕,讓基層“表”哥“表”姐苦不堪言……這些都是不敢擔當、不願擔當、不善擔當、不真擔當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嚴重影響抗擊疫情大局,必須堅決糾正。

戰“疫”是一次大考,“考”的是黨員幹部對黨和人民是否披肝瀝膽;也是一面鏡子,“照”的是黨員幹部的初心使命是否固守如磐。這些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的根源在於,有的黨員幹部淡忘了初心使命、漠視了人民疾苦、懈怠了黨的事業。黨員幹部要從這些問題中汲取教訓、深刻反思,在疫情防控一線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以嚴實的作風詮釋“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責任擔當,切莫當“撂挑子、混日子、做樣子”的幹部。

切莫臨危退縮“撂挑子”,要做不懼艱險、迎難而上的“急先鋒”。敢於擔當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和精神特質,黨員幹部面對疫情臨陣脫逃,甚至比普通民眾更膽怯、更慌張,試問如何能取信於民。在危急關頭“撂挑子”,既背叛了職責使命,更敗壞了幹部形象。當前疫情防控處於最吃勁的關鍵階段,正是需要用人之時,黨員幹部就要衝鋒在前、敢於碰硬。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各級黨委的部署上來,堅決服從指揮和排程,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擔當魄力敢啃硬骨頭、能挑重擔子,築起一道捍衛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安全線”。

切莫碌碌無為“混日子”,要做真抓實幹、勤政務實的“主心骨”。疫情當前,容不得半點虛活,那些“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混日子”幹部,一旦遇到緊急突發情況,必然就措手不及、束手無策、“一問三不知”。幹部幹部,“幹”字當頭,不能腦子不裝事、心裡不想事、手裡不幹事,在其位就要謀其政。黨員幹部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堅持嚴實的工作作風,對工作“情況清、底數明”,對疑難問題有真知灼見,應對危機“胸有成竹”,面對群眾開誠佈公,始終做到端正思想抓落實,只爭朝夕抓落實,雷厲風行抓落實,動真碰硬抓落實,確保疫情防控各項部署和措施落地落細落實。

切莫裝腔作勢“做樣子”,要做心繫群眾、服務基層的“貼心人”。基層是防控疫情的關鍵所在,每一分每一秒都很寶貴,最需要的就是“務實”。事事要“填表”,處處要“留痕”,開鼓勁式會議,看似是落實工作責任,實則是閉門造車、脫離實際,裝腔作勢“做樣子”,讓基層幹部的精力耗費在低效率乃至無用的工作上,成為疫情防控的“絆腳石”。面對面才能心貼心,各級黨員領導幹部要靠前指揮、下到基層、編入網格,與基層幹部和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在一線推動工作落實。堅決防止重複檢查、重複報告、重複開會,避免不必要的消耗和折騰,讓基層幹部騰出手來、輕裝上陣、全力以赴,爭分奪秒為人民群眾的健康而戰。

疫情就是命令,戰“疫”就是“大考”。越是任務艱鉅越需要黨員幹部奮勇爭先、實幹擔當,錘鍊過硬作風,不講條件、不搞變通、不打折扣地把黨中央疫情防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023 篇28

20__年的春節,是不尋常的。

那還是春節前一個月,遠方的遊子正在精心挑選年貨準備回家過年;城市的大街小巷也忙著張燈結綵、福字滿迎;我家也在張羅著哪天團年,哪天是親戚家聚會;媽媽和她的閨蜜們也在商量著寒假帶我出去旅遊的事……

不知是哪一天,手機上卻傳來一陣陣噩耗。武漢——出事了!原來早在前些日子,在一處販賣野生動物的地方,不明動物所攜帶的病毒不小心流傳出來。這個病毒像被中了魔咒一樣難以控制,被人們一傳十、十傳百的翻倍增加,導致世界各地都有感染的人群。

時間一天天過去,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人數直線上升、成倍增長,人們緊張、恐慌,國家啟動了一級響應。

這時,口罩成為了全人類最大的救星。醫用口罩、N95、N99等各式各樣的口罩橫空出世,連媽媽也都在各種渠道瘋狂搶購。哎,想不到口罩居然輸給了五糧液、大重九,直接升級成了新年的“紅包”!緊接著,板藍根、雙黃蓮口服液等又成為了人們的新寵,那些三更半夜穿著睡衣、戴著口罩排隊在藥店門口買口罩的人比比皆是。

白天,整個城市感覺像一座空城。寥寥無幾的車輛孤獨地穿梭在街頭,偶有幾個行人也裹得嚴嚴實實戴著口罩急匆匆地趕忙回家,整個城市的商鋪緊閉大門,只剩下道路兩邊掛著豔紅的燈籠隨著寒風左右搖曳著……

這樣的春節,格外峻冷。幸好,手機新聞的推送、電視裡的直播讓人們感受一陣陣暖流。因為,她在行動,我的祖國在行動!習近平主席當機立斷——武漢全城封鎖,全程排查。所有的城市按照國家的要求緊張而有序地開展工作,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打響了。而最讓我感動的是:十天時間,國家完成了一項偉大的建築、創造了不可思議的奇蹟——火神山醫院拔地而起。緊接著,雷神山醫院也快速峻工,各種各樣的奇蹟陸陸續續以神一樣的速度出現,讓患者們再也不怕無院可收。這難道不是中國國力強大的體現嗎?身為中國人,我此刻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

元宵節來了,我們全家靜坐在電視機前觀看著沒有觀眾的元宵晚會。而在疫區,醫生、護士穿梭在各個醫院、各個臨時治療點,他們不怕生命危險,爭分奪秒地搶救患者。長時間的佩戴口罩讓他們本就憔悴的臉頰勒出了一道道痕跡;長時間的佩戴手套被無數汗水泡得雪白而且皺巴巴的;長時間的工作讓他們累得體力不支,暈倒在醫院的長廊;長時間的接觸患者導致自己也被感染而失去了寶貴的生命;長時間的……家裡靜悄悄的,只聽見爸爸、媽媽和我的抽噎聲,眼淚早已不自覺地浸出了眼眶,模糊了我們的雙眼卻更洗淨了我們的心靈。

目前,手機上的資料每天每時每分都在更新,新增確診在減少、疑似在減少、死亡在減少、治癒在增加。我們的心中燃起熊熊烈火,那是中國必勝的火,是希望之火!

加油,武漢!加油,中國!我們一定會打贏這場沒有哨煙的戰爭,打贏這場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