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精選28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83W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

8月17日,全國勞動模範、泰安市岱嶽區扶貧辦公室副主任、岱嶽區天平街道辦事處大陡山村黨支部原書記蘇慶亮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在岱嶽區舉行。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精選28篇)

7月24日,全國勞動模範、泰安市岱嶽區扶貧辦公室副主任、岱嶽區天平街道辦事處大陡山村黨支部原書記蘇慶亮,突發心肌梗塞,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蘇慶亮的一生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己任,兢兢業業、無怨無悔。他本人先後獲得全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全國綠化獎章、全國勞動模範、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全國孝親敬老之星、山東經濟騰飛“青春立功”活動二等功、山東省綠化獎章、山東省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標兵、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山東省十大傑出青年農民、山東省青年五四獎章、山東省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大陡山村也先後榮獲全國文明村、全國綠色小康村、全國巾幗示範村、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山東省旅遊特色村、好客山東最美村莊、泰山先鋒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蘇慶亮的一生,始終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己任,為了事業兢兢業業、無怨無悔。他雖然已經離開,但他那種一心為公、勤廉為民的政治品格,勤勤懇懇、忘我工作的奉獻精神,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為人正派、忠厚善良的高尚品德,永遠值得社會各界學習和紀念。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2

17日上午,蘇慶亮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在岱嶽區政府大樓舉行。報告會採取視訊形式召開,岱嶽區區政中心設主會場,各鄉鎮(街道)、園區設分會場,岱嶽區有關部門和天平街道相關負責人、村幹部代表、村民代表、蘇慶亮女兒在會上分別作報告,從不同角度向大家講述了他們眼中的蘇慶亮。

村民都把他當成自己的依靠

蘇慶亮是岱嶽區扶貧辦公室原副主任、岱嶽區天平街道辦事處大陡山村原黨支部書記,還是全國勞動模範。20xx年7月24日下午突發心肌梗塞,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年僅46歲。

1994年,24歲的蘇慶亮同志服從組織安排,毅然放棄天平鄉機關工作,回大陡山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團結帶領全村黨員幹部群眾勵精圖治、艱苦創業,頑強拼搏20xx年,把一個荒山禿嶺、貧窮落後的“荒陡山”“窮陡山”變成了山青水秀、物阜民康的“綠陡山”“金陡山”。蘇慶亮去世後,數以千計的村民和認識他的人都自發悼念、緬懷和追思。

大陡山村村民代表李雲,四年前嫁到大陡山村。李雲在報告會上說,她印象中的蘇慶亮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沒有一點架子。在大街上見到小孩,他要親熱地逗一逗;路上遇到長輩,他關切地問候一聲。村民也都把他當成自己的依靠,家人生病,孩子上學,婆媳不和,鄰里糾紛,誰有難事都找他,他也都熱情地幫助解決,把群眾的事情看得比自家事還重。村民霍守平的孫子吃花生嗆了氣管,蘇慶亮知道後,顧不上吃飯,親自把他送到醫院,幫著掛號,和家屬一起守在手術室外,直到孩子脫離危險才離開,臨走還留下了200元錢;村民劉光榮的兒子考上大學,湊不齊學費,找到蘇慶亮想預支點工資,因預支工資不符合規定,蘇慶亮自己掏500元錢塞到她手裡“他是村民的貼心人。”李雲說。

“大陡山人民不會忘記你”

孟廣波是大陡山村“兩委”委員,從小和蘇慶亮一起長大,一起共事20xx年。孟廣波說,1994年蘇慶亮接任村支書時,大陡山村是一個出了名的窮村、亂村。村裡遺留的棘手問題一大堆,村集體負債近5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只有千餘元。

蘇慶亮處事公道,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讓鄉親們儘早富起來。經過一系列挫折和失敗,最終,蘇慶亮摸索出了一條適合本村實際,發展綠色產業的路子:20xx年開始,用兩年時間,把1800畝荒山變成了“花果山”,變成了全村的“綠色銀行”;20xx年春天,發動13名黨員和幹部集資13萬元,流轉村民10畝地搞起了苗圃;20xx年發展茶園,並註冊“泰山極頂茶”,取得了成功。隨後十幾年裡,蘇慶亮抓住機遇,乘勢而上,進行大規模土地調整,建成綠化苗木基地460畝,有機茶園600畝,建起了茶廠、磚廠、旅遊接待中心、青少年拓展訓練中心等集體經濟實體,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文化資源,發展旅遊業,大陡山村成為山東省旅遊特色村。“發展苗圃的時候,他乾脆在地邊搭起窩棚,連續幾個日夜在那裡守護,兩個月體重就瘦了十來斤,換來了5萬元的利潤。蘇慶亮手捧上任以來村裡賺的第一筆錢時,回想幾年來的酸甜苦辣,他放聲大哭了一場。”孟廣波說。

20xx年蘇慶亮離任時,大陡山村集體資產已經超過億元,經營性收入突破500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萬元。現在,凡有勞動能力的村民,都安排了合適的工作。不論男女老幼,都享受到了發展成果。“大陡山人民不會忘記你。”孟廣波說。

他是農村黨支部書記的好榜樣

蘇慶亮心裡時刻裝著村民,村民心裡自然也裝著他。有一回,蘇慶亮生病在家,李雲90歲的祖奶奶趙玉珍聽說後,用手絹包著幾個餅乾,踮著小腳,顫顫巍巍地從村西北角走了一個多小時,來到村東北角的蘇慶亮家,拉著他的手說:“孩子,誰生病也不能叫你生病啊,這病要是能替多好哇,俺就替你,讓你好好的,領著全村人過好日子。”一句話,感動得蘇慶亮熱淚盈眶。趙玉珍臨走的時候,還偷偷塞到蘇慶亮枕頭下面帶著體溫的50塊錢。

岱嶽區委組織部副部長高明法在報告會上表示,全區、全市發出號召,向蘇慶亮同志學習,稱他是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是農村黨支部書記的典範,是廣大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

記者從報告會上獲悉,岱嶽區印發了《關於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廣泛開展向蘇慶亮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號召全區黨員、幹部向蘇慶亮同志學習,並安排區委宣傳部認真籌備、組建蘇慶亮同志先進事蹟報告團,進一步宣傳和學習他的先進事蹟,17日上午舉行的就是報告團的首場報告會。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3

她們是一群經常值夜班的護士。夜幕下,當別人在飯桌上觥籌交錯、高談闊論;在卡拉OK前高聲放歌;在花前月下卿卿我我釋放青春、享受生活、享受人生的時候,我們卻守候在病房裡,守候在病人的身邊。處置急診病人、監護手術危重病人、一遍遍巡視病房。我們沒有固定的節假日,就連“五一”、“十一”也很難調到完整的假期出去走走。當離春節還有一兩個月的時候,大家就已經在掐算日子。算算除夕、七年級是否值夜班,不值班的暗暗高興,值班的無可奈何。

過年的時候,誰不想暫時放下工作,與家人、親朋歡聚,好好輕鬆玩兒一回。上夜班起床的那一刻最痛苦,甚至會想到為什麼會選擇做護士。夜裡巡視病房時,看著熟睡的病人及家屬,聽著那均勻的呼吸聲,都有點羨慕他們,就連那刺耳的打呼聲此刻也變得溫馨。每天能睡

個舒適踏實的好覺那真是一種享受,對我們來說更是一種期望。想想夜班接班後忙忙碌碌到下班也很充實,下夜班那一刻心情特別輕鬆甚至有點興奮,那是不上夜班的人無法體會到的。因為上夜班,所以更加珍惜不值夜班的夜晚,走走步行街,欣賞一下霓紅燈的絢麗,感受一下都市夜晚的情懷;逛逛超市,看著琳琅滿目的商品心裡就很開心;看看電視、朋友聚會聊天,與家人團聚享受親情,當然也少不了看書充實自己,這一切都顯得悠閒自在。

每個女人都喜歡年輕、美麗的容顏、光滑細嫩的面板,有誰喜歡憔悴、面板暗淡、衰老和黑眼圈?可我們經常值夜班的護士經常會變成“黃臉婆”、“熊貓眼”。這時的夜班護士雖然沒有漂亮的容顏、光滑的面板,卻有自信的神情、讓人鎮靜的微笑、給人以安慰和鼓舞的話語、為病人減輕痛苦的技術,這樣的女人才是最美麗的。

一身雪白的衣裳,一對棕色的彎彎角,還有兩顆葡萄似的眼睛,構成了一隻可愛的綿羊娃娃,那就是我的“天使”。

天使”,“白衣天使”,你們兩個都在幫助人們解決痛苦,送給人們溫暖。我愛你,給予我安慰的“天使”,我更愛你,捨己救人的“白衣天使”。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4

長白山南麓,渾江東岸,蒼松翠柏間,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的陵園巍然矗立。

在這裡,有一位年逾九旬的老人,曾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捨生忘死、立下赫赫戰功;在轉業地方後的60多年,他恪盡職守、默默做著楊靖宇將軍烈士陵園的“守陵人”,用一生點燃信念的火種,讓革命精神代代相傳。

他是95歲高齡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老戰士、吉林省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首任所長徐振明。

兩次榮立一等功

談及往事,老戰士徐振明彷彿又回到了那個烽火連天的歲月——

1942年初冬的一天,徐振明在參加山東莒縣伏擊日軍的一場戰鬥中,在山坡上向敵人射擊。突然,一發炮彈在他身後爆炸,他的後背瞬間被炸傷,鮮血浸透軍裝,他一下子就暈了過去。

在徐振明被抬去後方醫院的路上,日寇開始了瘋狂突圍。“八路軍常講‘輕傷不下火線,重傷不用叫喚’,面對這種情況,我怎麼能離開戰場?”甦醒後,徐振明忍住鑽心的疼痛,“騰”地一下翻身爬下擔架,撿起槍支和彈藥,返回陣地與敵人展開殊死戰鬥,一直堅持到戰鬥結束。戰友們被徐振明的頑強鬥志深深鼓舞,大家並肩血戰直至勝利。徐振明因此榮立參軍後的第一個一等功。

1950年10月,身為步兵連連長的徐振明隨部隊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過去父親參加過多少次戰鬥,他也記不太清了,只記得那時停下來就打仗,打完仗就行軍。但那場拉鋸戰,尤為慘烈。”徐振明的兒子徐永軍告訴記者,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徐振明先後參加了鬆骨峰阻擊戰、“394.8”高地戰等著名戰鬥。那時天上敵機狂轟濫炸,地面槍林彈雨,在爭奪394.8高地的拉鋸戰中,父親所在連全體官兵奮勇殺敵,最後僅倖存10來個人。經過這一戰,徐振明第二次榮立一等功。

選擇為楊靖宇將軍守陵

“楊靖宇將軍身上的民族精神鼓舞了千萬八路軍將士的鬥志,能為英雄守陵我感到光榮。”雖已離休,可每當被問及“守陵”的初心,徐振明總是這樣回答。

1942年,不滿18週歲的徐振明光榮入伍。新兵培訓時,他曾聽教導員多次講述楊靖宇將軍的英勇事蹟。從那時起,楊靖宇就成了徐振明的精神偶像。

1958年,徐振明轉業到地方,面臨3個職業選項:一個是招待所所長,一個是福利院院長,還有一個就是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沒有絲毫猶豫,他選擇為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守陵。

為了讓長眠於此的英烈安息,徐振明踏查山前山後,規劃設計綠化方案,帶著陵園職工一起揮鍬掄鎬、栽植松柏、種花種草。“那時候他恨不得天天‘長’在陵園。”徐振明的妻子龔鳳蘭說,遇到颳風下雨,即使是半夜,徐振明也會到陵園巡查,看看屋瓦有無漏雨,看看樹木是否折損,從之前的荒山禿崗到現在的滿嶺翠綠,這裡的每一棵樹木,都見證了他的執著與堅守。

把革命先輩的精神傳承下去

1980年,徐振明離休時,勸說即將參加工作的兒子徐永軍到革命烈士陵園工作,將守護陵園的“接力棒”交給了他。

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凝聚了徐振明大半生心血,是他的精神寄託,他捨不得離開這裡。經過再三申請,已離休的徐振明又回到陵園當起了門衛。如今,身體行動不便的他,仍不時回到陵園看看。

“‘不能忘本’,這是父親過去常跟我說的話。”徐永軍說,父親還經常應邀為學生和部隊官兵上革命傳統教育課,他以親身經歷講述那些感人的事蹟和難忘的經歷。“父親的言傳身教讓我們從小就在心底裡埋下了紅色種子,更加尊重英雄、愛護烈士陵園。父親的願望就是希望年輕人多瞭解歷史,把革命先輩的精神傳承下去。”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5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教育更是發揮了重要作用,教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對一個國家來說教育是一件大事,對一個家庭來講更是一件大事。由於家庭因素及其他原因,一部分適齡兒童無法正常入學,對上學的渴望也只能是一種奢望,但張桂梅,一個62歲的老太太,瘦弱多病、無家無子,卻用行動讓1645名貧困女孩邁向了大學之路,實現了華麗轉身,她就是人間的“天使”。

做好一件事情並不難,難得是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對張桂梅來說,她這一輩子都在為貧困孩子的教育操心和操勞,為建立一所免費女子高中,面對旁人的不解、質疑甚至是謾罵,她都不予理會,牢記自己的初心,勇挑教育的重擔,為改變貧困山區教育落後面貌,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程度低的現實情況,她四處奔走,拉贊助,搞募捐,最終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免費女子高中成立了,這不僅僅是一所學校,而是無數貧困女孩改變命運的希望之門,在她的辛勤付出之下,女子學校取得了可喜成就。

張桂梅,由一名普通的中學老師,義務當政府新建的華坪縣兒童之家的院長,再到雲南省華坪縣女子高中黨總支書記、校長,這一個個身份的轉變和疊加,對她來說不僅僅是一個稱謂的改變,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身患疾病的她,面對當地組織的關心和照顧,都化作了她為當地教育事業做努力貢獻的動力,她不為名利,不圖回報,只為讓每一位貧困的孩子能夠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她用一雙勤勞的雙手撐起了貧困孩子未來的天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張桂梅用自己的教育初心,通過19年的努力實踐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教育奇蹟,她知行合一,身體力行,用行動向我們廣大黨員幹部上了一堂生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課,是用行動讓貧困女孩華麗轉身的“天使”。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6

疫情面前,黨員當先!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關鍵時期,總有一種人始終站在最前列、衝在第一線,用實際行動扛起“為群眾築起疫情防控安全線”的使命擔當,讓黨旗在疫情防控鬥爭中高高飄揚,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共產黨員。__鎮派出所教導員臺德祥正是這樣一名代表,在疫情防控一線中,他始終衝在前面,履行著一名基層民警、一名共產黨員的職責,全力維護__社會安全穩定,當好人民群眾的安全守護者。

迅速行動,他是疫情防控的“急先鋒”

1月22日下午,__鎮召開疫情排查動員會。會後,臺德祥立即召集全體幹警,迅速傳達會議精神,並安排民警利用有效的資訊查詢資源,提供技術支援,全力做好配合。春節前後,外出務工返鄉人員持續增加,疫情防控形勢越發嚴峻。臺德祥主動放棄了與年過七旬的父母春節團聚的機會,面對家人的擔心,他說,“警情就是命令,我是一名基層民警,也是一名共產黨員。關鍵時刻,共產黨員要頂得上,黨員幹部要敢擔當!”他這樣說的,也這樣做了。春節期間,他帶領全所民警一起堅守崗位,在全鎮範圍開展人員排查,他自己也堅持做到每天與鎮村幹部和衛生院醫務人員一起走村入戶,開展“五個一”活動,為____返鄉人員每人每天測量體溫兩次,確保身體各項體徵平穩。同時,講清利害,紓解情緒,做好物件戶的思想教育工作。

廣泛宣傳,他是一線戰鬥的“主心骨”

為配合鎮指揮部做好疫情宣傳巡查工作,臺德祥專門從所裡抽出一輛警車作為鎮指揮部專門宣傳用車。他本人親自出馬,與鎮指揮部工作人員一道每天到各村宣傳開展“五個一”、“六小六起來”活動,指導各村在小路口合理設定勸返點。同時,利用宣傳車在全鎮範圍不間斷巡邏,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目前已向群眾勸導簡辦或取消白宴喜宴16家。1月29日下午,接到縣指揮部通知,稱有人在長集高速出口駕駛__車輛下道,不聽勸阻,執意要到__走親戚。臺德祥立即帶領民警與衛生院醫生一起趕到現場,經瞭解,__省宜昌市魯某駕車帶一家三口準備到__鎮元圩村村民周某芝家拜年。魯某對民警的勸阻非常不理解不配合,拒不接受勸返。臺德祥讓現場醫生為魯某一家人測量體溫,同時向其宣傳非常時期疫情防控法律政策,告知周某芝和魯某若引起不良後果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勸說,最終將魯某一家三口人成功勸返,消除了不安全因素。

嚴查違法,他是群眾安全的“守護者”

緊抓重點區域防疫,臺德祥帶領派出所民警配合鎮、村幹部對鎮內兩家農貿市場實行“一日一消毒”,督促鎮內三家賓館做好消毒及記錄工作,加強巡查力度,對不符合營業要求的明珠賓館及KTV、930大酒店及賓館進行了強制關停。同時,他多次召開全體民、輔警會議,傳達縣公安局有關會議精神,認真組織學習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確保防疫期間涉及妨害公務、阻礙執行職務、尋釁滋事、傳播虛假資訊類警情得到快速有效處置,保證全鎮境內疫情防控工作緊張有序,社會秩序穩定。

當前,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幹部仍然在防控第一線奮戰,臺德祥同志也是__鎮廣大黨員幹部的一個縮影,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還有許許多多的共產黨員在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發揮著自己的作用,他們以實際行動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彰顯擔當作為。有著這樣一支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的黨員隊伍,一定會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7

金銀潭醫院——武漢最大的傳染病專科醫院,目前收治的全部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這些天,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常常凌晨2時才能躺下,6時30分就起來工作。張定宇在這場與病毒賽跑、與死神競速的戰事中,已經戰鬥了33天。而他自己,也在同“漸凍症”進行著頑強鬥爭。同為醫務人員的妻子因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在十幾公里外的另一家醫院接受隔離治療。57歲的張定宇顧不上被感染的妻子,用一瘸一拐的腿,夜以繼日地與病毒賽跑。

在過去的三十多天,張定宇院長一直戰鬥在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前線,可是他是一名雙腿已經開始萎縮、上下樓梯都艱難的漸凍症患者,曾隱瞞病情也要衝鋒陷陣,因為他是一名醫生,是一位共產黨員,秉持著治病救人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和擔當。他用自己“漸凍”的生命托起更多生命的希望;爭分奪秒搶救患者,甚至無法照顧被感染的妻子。張定宇院長曾說:“這樣的疫情和災難,無論發生在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後果都不可想象。我很感恩,當我們為了搶救病人不顧一切,背後支撐我們的,是整個中國。”最美的逆行,體現的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在革命戰爭年代,無數優秀共產黨員憑藉黨員“優先”的精神意志衝鋒陷陣,在無數生死攸關的時刻突出重圍、絕處逢生。現在,雖遠去了戰爭年代的硝煙,但是,沒有硝煙的戰場同樣考驗著我們。疫情時刻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影響著我們社會的正常運轉。從人之常情來講,張定宇院長可以選擇在患病初期選擇治病修養,可從共產黨員、醫生這一身份來講,他選擇了逆行,衝到一線。張

定宇讓我們看到,廣大黨員幹部應該秉持著怎樣的精神意志,應該以什麼樣的擔當作為戰鬥在一線。最美的逆行增添的是迎難而上的信心。張定宇在20__年被宣告生命餘下的路不會很長,張定宇卻說:“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張定宇同志把共產黨人的面貌展現在了防疫的戰場。“每位共產黨員都是一面旗幟”、“若有戰,召必回”,和他一樣,還有許許多多黨員幹部衝在一線、站在前沿,我們可能叫不出他們的名字,記不住他們的面孔,但他們下沉一線、衝鋒一線的身影,像火種像燈光,在這寒冬裡帶給我們溫暖堅實的力量。

廣大黨員幹部像一個又一個衝鋒在前的“戰士”那樣拼搏,把黨員的身份亮出來,把先鋒帶頭作用發揮出來,把對黨和人民的忠誠書寫出來,團結帶領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我們就一定能贏!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8

向張貴斌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清廉自守、艱苦奮鬥的高尚情操。張貴斌同志最難得的品質是艱苦樸素,從不向組織提出特殊要求,有再多的困難也都自己克服,始終保持了一名共產黨人的清廉本色。張貴斌離休金5000餘元,但是現在還和老伴到街上撿舊衣服和鞋,清洗乾淨後留給困難的群眾拿去用。作為離休幹部,張貴斌住院費用全額報銷,但只要病情好轉能夠下床了,就堅持出院,總想著幫國家省一點,用在別處。至今,張貴斌和老伴還住在30平米的老房子,用著老傢俱,對平平安安、有吃有穿的日子很滿足。向張貴斌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時刻從人民的利益出發,任何時候不居功自傲,不向組織提特殊要求,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自覺做到生活向低標準看齊,工作向高標準要求。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9

他說,有信念才有目標,有誠信才有信譽,有關愛才有和諧,有付出才有回報。是的,郵政是這樣,教育又何嘗不是如此

工作中不想上進的人,就是懶漢,懶漢是不會做好工作的。教學中從沒有想把學生培養成祖國的棟樑將來的人才的意念,那你的教學工作至少是不會出色的。心有多大,目標就有多大。我常教育學生解好3+3+4=相聚的方程式,讓他們把自己的理想寫下來裝進瓶裡,定時開啟看,不斷總結,不斷反省。幾十年來,收穫也不少,喜訊一個接著一個,幸福一個連著一個湧來。但距離勞模相差太遠了,我做得太不夠了。

要工作做得好,精神狀態要好,心態要好。一不抱怨,二不等待,堅定信念,知難不怕難,知苦不訴苦,無論什麼事,只要用心去做,就能做好,就會有回報。教學工作年復一年,還是那道題,還是那篇課文,不能千年一律,不能照案宣科,要有創新,要低耗高效,要未雨綢繆,不能應付差事,簡單傳授知識,當一名教書匠。這是育人大事啊!

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人活在世上,不為別人著想,不為社會做點貢獻,還有什麼意義呢一個人多做點好事是善事,這樣才對得起自己的責任,才對得起領導的厚望,才對得起人民的信任。

誠信是為人之本,只有真誠待人,真心幫人,真情感人,才能使每一個人心連心。教學中的誠信更為重要,老師失去了誠信,不僅失去的是自己的形象,更有害的是學生模糊了對人對世界的認識。教師的形象很重要,人格的魅力尤為重要,它能出教學效率,能帶出優秀的學生,好人能帶出一個個的好人。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要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或自己的弟妹一樣去看待去教育。

郵政人何建忠還有許多樸實的話語,富含深刻的哲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按規章制度辦事的人,就是一個好人。

人要幫人,要為人多做點好,今天你求我,明天我求你,風水30年輪流轉。

人活一世,不能讓人背後戳脊梁骨。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你會明白一個村支書為何有如此痴迷的城市情結,還會發現這個“瞎胡鬧”的村支書,在滿足一己的造城狂熱之餘,可能無意間會為農村發展理念探索出另外的方向。

因此不要取笑李連成和他的“烏托邦”。這個在鹽鹼地上搞起了股份制的村莊,變成“村級市”後僅一年,已有來自北京、上海乃至中國臺灣等地的20家企業落戶,全村總產值超過10億元,這樣的經濟規模在當時的中部農村並不多見。

我們可以質疑“村級市”的設想,但是在產值超過10億元的基礎上,很多構成城市經濟基礎的產業設想便不再是“烏托邦”。

也許是由於他的誠懇和耐心,也許是由於人們對城鎮化的共鳴,他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支援。第一個在中國提出“農村就地城市化”的學者程漢忠,將“西辛莊市”的誕生看成是中國農村改革的標誌性事件。

於建嶸後來也表示:“有時間,我一定前往西辛莊村向李書記和村民們討教農村發展的有關問題。我反對的是‘村級市’這個提法,擔心這種可能影響國家規制,為一些地方行政擴張提供藉口,但絕不是反對農村社群服務城鎮化這一發展方向。”

魯迅先生在黑暗中,用《狂人日記》發出了第一聲吶喊。當然此時此刻的社會現實與當時並無任何可比性,但魯迅筆下“狂人”的探索與啟蒙,跟李連成的氣質無疑隔空相通。

李連成當上村支書後的第一晚,他突然想起了村裡人看他的眼神。那是窮人的眼神,自己也曾有過這樣的眼神,孤立無援,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李連成想,我得把這種眼神用心焐熱了。

因此當他狂熱難抑,當他著急激動,當他把“當幹部就要愛吃虧”的“連城訣”歪歪扭扭刻在大石頭上放在村頭,當他自稱“人幹啥往往都有癮,我李連成就有‘發展癮’”,並不管不顧地造起“城”,人們都將深深理解,並會肅然起敬。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20__年8月10日,強颱風“利奇馬”肆虐,黃山青年李夏在救災中被洪水捲走,年輕的李夏永遠離我們而去。他將自己的生命永遠定格在33歲,定格在宣城市績溪縣荊州鄉胡家村——他工作的崗位上。

8月13日,英雄的靈柩被運回生他養他愛他的家鄉屯溪。這位年輕帥氣、恪盡職守、對黨忠誠的時代好青年將魂安故土。

“媽媽,我不要爸爸走,我要把這個變形金剛送給爸爸,讓他去打怪獸來保護我。”5歲的女兒將手裡一直拿著的一個桔黃色的變形金剛放在李夏的墓碑前面。望著年幼的女兒,因悲傷過度、連續四天沒有閤眼的李夏妻子宛雲萍忍不住了,再次緊緊抱住自己的女兒,失聲痛哭。“爸爸沒走,爸爸沒走,他以後天天都會在家裡陪我們,再也不用去上班了。”

李夏是土生土長的屯溪人,父母都是普通工人,爺爺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從小有著很好的家庭教育。

“這孩子從小話不多,但事情做得漂亮。他是屬於少說話多做事的那種實誠人。”看著李夏長大的姨媽褚軍說,外甥走了,全家人悲痛萬分。同時也十分驕傲,因為他是為搶救人民群眾的財產而犧牲的。

李夏是20__屆屯溪一中的畢業生,以優異成績考入大學。高中3年,他學習努力、積極要求上進,經常參加團課、志願者、雷鋒月等活動,樹立了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曾經擔任他3年班主任的陳建勇老師這兩天一直在“陪”著李夏(從績溪到屯溪,為他送行)。他說:“我的學生很多,但能算是亦師亦友的,李夏算是其中一位。他是一名本分老實的學生,和同學之間的關係都特別好。

在大學期間,李夏踏實勤奮,不張揚。李夏因公殉職的訊息傳到他曾經就讀的位於北京的防災科技學院後,師生們被他的英勇事蹟深深感染。“我們20__年在安徽聚過一回,當時約了他好長時間才聚上,他平時很忙,週末常加班,沒想到那次竟成永別。我們學的專業就是應急救援,他最清楚哪裡有危險,可是為了工作,還是義無反顧地奔向最危險的地方。”曾經同一宿舍的同學鄭少輝感慨地說。“面對颱風,他依然沒有退縮。可我的學長,再也回不來了。崇德博智,扶危定傾。我想這是學長用生命,給我們防災人上的最後一課。”學弟陸五千說。

在防災科技學院教師群裡,老師們看到李夏的感人事蹟後,紛紛表達哀悼,“母校以你為榮,英雄一路走好”。校友們紛紛留言,“學長用行動踐行了防災人的責任和擔當,用生命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相關連結:李夏,男,漢族,安徽屯溪人,1986年7月出生,20__年9月參加工作,20__年12月入黨,大學文化。歷任黃山市永佳集團工人,銅陵市地震局資訊中心技術員,績溪縣長安鎮人民政府科員,長安鎮紀委副書記、監察室主任。20__年12月到荊州鄉工作,任荊州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縣監委派出荊州鄉監察專員。

記者手記:“初心不因來路迢遙而改變,使命不因風雨坎坷而淡忘。”這是李夏微信朋友圈的個性簽名,如今卻成了他短暫但光彩一生的寫照。

做人本分,做事踏實,是李夏的親朋好友、同學鄰居以及他工作的扶貧村群眾對他的一致評價。

李夏,生如夏花,生命短暫。可他卻用自己堅定的初心和黨性綻放出了一名人民公僕的燦爛光輝。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言傳身教 榜樣激勵校園

也正是這樣言傳身教,朱有勇院士成為了學生們的榜樣。

植保學院植物病理學碩士畢業生葉辰回想起師從院士的三年求學時光,感慨良多。他說,老師常說,做農業做學問,要把自己紮根於大地,把解決農民的生產問題放在首位,不能過於追求個人得失。這種執著認真刻苦樸素,深深感染了我,今後我要以老師為榜樣潛心耕耘不問收穫,也想成為導師這樣的人。

全怡吉也是朱院士帶的碩士畢業生。他表示,導師用自己的身體力行教導我們如何將科研當作興趣進行研究、如何把理論開發成技術應用到田間地頭為老百姓創造價值及要常懷感恩之心……這些使我終生受益。導師數十年如一日學農愛農、潛心研究的堅定信念和執著認真的態度深深激勵著我,是我終身學習的榜樣。

植保學院的大四畢業生趙鍇文看到各大媒體對院士的報道後,談到朱院士掛在嘴邊的“想農民所想”是我們雲農人的重要品質。朱院士四十年如一日紮根大地,服務農村,是因為他對這片土地的感情單純而深厚。朱院士最喜歡的“農民教授”稱號是農民在前,教授在後,他就是這樣的,先做農民,再做研究,一輩子服務於這片土地,服務於這片土地上的人,我們要像他一樣懷揣對土地的愛,學農為農。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1960年罕見的天災人禍,帶來了嚴重的糧食饑荒,袁隆平目睹了嚴酷的現實,他輾轉反側不能安睡。他想起舊社會,人民受統治階級的剝削壓迫,受戰爭的痛苦,缺衣少食,流離失所。今天,人民當家作主,但仍未擺脫飢餓對人們的威脅。他決心努力發揮自己的才智,用學過的專業知識,儘快培育出畝產過800斤、1000斤、的水稻新品種,讓糧食大幅度增產,用農業科學技術戰勝飢餓。

袁隆平贊成這樣一個公式: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

經過兩個春秋的試驗和科學資料的分析整理,又經過8年曆經磨難的“過五關”,到1974年配製種子成功,隨著雜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國大面積推廣,袁隆平名聲大震。在成績和榮譽面前,袁隆平公開聲稱現階段培育的雜交稻的缺點是“三個有餘、三個不足”,並組織助手們,從育種與栽培兩個方面,採取措施加以解決。

隨著雜交水稻在世界各國試驗試種,雜交稻已引起世界範圍的關注。袁隆平近年來,先後應邀到菲律賓、美國、日本、法國、英國、義大利、埃及、澳大利亞8個國家講學、傳授技術、參加學術會議或進行技術合作研究等國際性學術活動19次。自1981年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成果在國內獲得建國以來第一個特等發明獎之後,從1985~1988年的短短4年內,又連續榮獲了3個國際性科學大獎。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印度前農業部長斯瓦米納森博士高度評價說:“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人類帶來了福音。”

袁隆平,從湖南省偏僻的安江農校裡走來,從一個山村中等農校的青年教師,成長為舉世矚目的名人,登上了“雜交水稻之父”的寶座。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4

在物慾橫流的“快餐”時代,在工作生活的壓力下逐漸遺忘,或是沉睡或是放棄的夢想,闡釋的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砰砰砰”地觸動和點燃了我們的夢。

那是走過了千年的風風雨雨,孕育的無數的英雄兒女,書寫浩瀚的人類文明的可愛的祖國,源於世世代代的辛勤勞動,成就一個響徹世界的名字——中國。是勞動給她鑄造了優秀的品質,讓生活堅韌而有尊嚴。經過五千多年的奮鬥與磨練,我們的民族鑄成了最優秀的品質——勤奮勞動,熱愛勞動。古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精神綿綿不斷、經久不衰、延續至今,成為中國人的鮮明的內在素質,現今,每一個勞動者用自己的愛崗敬業,用自己的無私奉獻,用付出和智慧托起每個人的中國夢。

成績屬於過去,我們在乎的是現在,勤奮踏實的過程,追求的是殷實健康的夢想。我們的共產黨人實現了統一中國的夢想,我們的國家經歷了自然災害、,實行了農村生產責任包戶政策,進行了世界矚目的改革開放,雖然道路曲折,舉步維艱,但是她依然創造了讓每一箇中華兒女無比驕傲與自豪的輝煌燦爛的歷史。是勞動給她創造了奇蹟,讓異想天開都成為現實。“坐地日行八萬裡”。中國的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姐妹倆先後暢遊了月宮,圓了中國人的探月夢!三峽水電、南水北調,一個個巨集偉的治水治山工程,也圓了中國人的興利除患、駕馭江河夢!

透過歷史的明眸,站在歲月的肩膀上回望,是一代又一代,前赴後繼的辛勤耕耘的勞動者,志存高遠,敢為人先,立鴻鵠志,圓了我們的中國夢!

一句“中國夢,歸根結底是人民的夢”倒出了民族復興的實質與關鍵。如何讓“中國夢”迎來百花齊放的春天?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夢需要13億國人共同努力。“密切聯絡群眾”,不是黨和政府的一個口號,“中國夢是人民的夢,必須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為人民造福”。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因為人民生命延續不止,夢想傳承便生生不息,人民的夢想“滴水匯成江河”,有夢想,有力量。有機會,放光彩。有奮鬥,終崛起。說:“實現中國夢,創造全體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繼續付出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實現中國夢靠的是人民,歸根結底,依靠的是勞動,唯有勞動美,“眾人拾柴火焰高,”人民群眾在“中國夢”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一個“中國夢”的築夢人與追夢者,才是實現13億國人共有的“中國夢”的過程,也是點亮中國的過程,是民族崛起的過程。

著名的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曾說過:“一切人類的勞動都是有尊嚴有價值的,應予以勤勉、稱讚。”崇尚勞動、讚美勞動的觀點亦然。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能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發展中的各種難題,只能通過誠實勞動才能解決;生命中的一切輝煌,只能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有了“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才會“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

就在我們的身邊,一幅幅畫面述說著勞動的美麗,“汗滴下土”的農民、“添磚加瓦”的建築工,雲端裡工作的吊車工,公交路上的微笑哥,救死扶傷的最美護士,下鄉支教的民辦教師,堅持回國的科學家,無償匿名的捐贈者,搶險救災中獻出生命的英雄們……足以感動中國的勞動者們,,讓溫暖繼續滌盪在我們心間,點燃我們愛的火把,成就了我們已經實現了的中國夢,為了新的夢想,我們需要更多的,默默無聞精誠奉獻的勞動者,用雙手用自己的夢想去創造……

直到有一天,在新夢想實現的時候,暮然回首:

總有一種聲音,揮之不去,在天地間久久迴響;

總有一群背影,無法忘記,成為一個民族的記憶;

總有一些瞬間,刻骨銘心,生死剎那把信念傳遞。

勞動是世間最美的事,同樣,因為勞動,中國才這般繁榮昌盛,為了中國夢,為了我們的夢,讓我們都行動起來,爭做全面發展、體面勞動,也是最美麗的勞動者吧!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5

“怎麼把青山變成金山?怎麼把貧窮變成致富?你們來的目的就一個:自己富,把自己的親戚朋友帶富,把全村人帶富!”

在剛剛開班的新一期“院士專家扶貧培訓班”裡,朱有勇首次邀請了電商來講課,培訓老鄉們利用網際網路將綠色農產品賣出大山,60名學員全部來自瀾滄縣20多個鄉鎮,朱有勇還幫村民們配上了迷彩服,希望他們像軍人一樣要求自己。

電商培訓人員許紀鋒說:“他和學員其實是吃住都是在一塊的,也不斷和學員進行交流,瞭解他們的一些需求和疑惑點,針對性的給他們進行一些指導。”

20__年開始,朱有勇在田間地頭手把手地教村民怎麼種馬鈴薯。從開山、整地、施肥到分級、包裝、銷售,每一個步驟都做到細緻地培訓。

瀾滄縣乍乃村民李黎:“他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學到東西,學到這些東西以後自己受益了,可以幫助身邊的人。”

從林下三七、冬季馬鈴薯,到冬早蔬菜、豬牛養殖……朱有勇帶領團隊前後共開設24個技能班,培養了1445名鄉土人才。

“直過民族主要是素質型貧困,所以科技扶貧非常重要,關鍵要有技術,把資源變成經濟,就能富起來,和大家一起同步進入小康。”

現在,朱有勇團隊有30多名研究生和博士生,每年100多天他們都駐紮在扶貧一線,指導培訓農戶。瀾滄縣竹塘鄉黨委書記黃鎮感慨道:“受幫扶群眾實實在在享受到了科技帶來的實惠,樹立了科技致富和勤勞致富的觀念,經濟效益和觀念實現了雙豐收。群眾的精神面貌改變了,對脫貧致富有信心了。”

技能培訓班看似改變的只是群眾的生產方式,其實更重要的是對人的改變。村民朱永情:“以前七、八點鐘都沒有人起床,現在一個看一個的,都是很早就起來了。”

村民的精神風貌發生變化,一個鄉村的村容村貌也跟著發生了變化。

瀾滄縣竹塘鄉鄉長龔老五告訴我們:

“我們老百姓自從朱院士來了以後,都不是以前那樣的生產生活方式了,跟著院士幹,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寨子空氣裡都充滿了花的味道。”

4年多來,在朱有勇帶動號召下,數以百計的專家來到瀾滄進行幫扶,他們把自己變成農民,贏得了農民的信任;農民變成他們,成為懂技術、能致富的“農業專家”,成為脫貧攻堅的“星星之火”,點燃帶動更多人掌握脫貧技能,而在未來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他們也將成為最為堅實的力量。

朱有勇院士:“科技扶貧是科研和扶貧結合起來,這才是真正的動力。一定要認識到,我們沒有幹不好的事,扶貧攻堅沒有做不好。只有中國共產黨能帶動全社會力量幫助弱勢群體,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6

在春節前夕,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在大家起吃團圓飯的時候,你們有沒有想過有這樣的一群“逆行者”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犧牲了與家人們團聚的機會;在大家舉杯高呼時,“逆行者”們正在與病毒做鬥爭保護著我們的生命……他們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再累再苦也要為國家做貢獻,為民族做貢獻!

整個寒假我足不出戶,除了寫作業之外,我每天都會閱讀新聞,其中有許多新聞,溫暖人心。我站在窗臺邊,刷著新聞。其中最讓我關注的就是疫情發展的情況,有喜也有悲,有笑也有淚……望著空無一人的街道,毫無生機的樹木,我心灰意冷。接著,“逆行者”這三個刺眼的字眼映入我的眼簾。“逆行者?”我暗中自問道,想著想著,我就想到了年齡高達84歲的鐘南山爺爺。

在20__年1月18日的上午,他在深圳連夜搶救新型冠狀病毒的相關病例之後,乘坐高鐵返回廣州,連飯都顧不上吃,便去往武漢。但因為座位太少人太多,只能將他安排在了餐車的一角。照片上的鐘南山爺爺由於工作大疲勞在車上便熟睡了,他那臉上一條又一條的皺紋寫滿了憂愁。本在他的這個年紀,可以在家享福,但他卻選擇了前去逆行支援武漢,去前線奮鬥。當鍾南山爺爺聽到,人們自發在街道上面唱起了國歌時。心裡面十分的激動,眼中飽含著淚水。在“白衣天使”的這個隊伍中,還有許多人像鍾南山爺爺一樣,站在一線抗擊疫情,他們都是最美的“逆行者”!讓我們起為中國加油!為武漢加油!

在我們的社群或者小區中,也有這一群“看似不起眼”的“逆行者”他們是:保安以及環衛工人們。其中令我最欽佩的也就是保安了們的職責猶如泰山一樣重。他們進入小區的人測量體溫,還要沒日沒夜的保護我們的安全。他們是我們的“保護傘。

這個春節,家庭的團圓,平安喜樂並不是憑空而來的,在這背後有千千萬萬的“逆行者”在背後默默付出著。“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讓我們向最美的逆行者致敬!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7

近日,茂名石化組織幹部員工收看央視《新聞聯播》以及《時代楷模釋出廳》節目的頒獎典禮,深入學習時代楷模陳俊武院士的感人事蹟。幹部員工紛紛表示,要學習陳俊武院士活到老,工作到老,為國盡責,勇擔重任的精神,牢記“愛我中華,振興石化”初心,立足崗位奉獻企業,事事爭先、追求卓越,永不止步,在新一輪的發展浪潮中大顯身手,建功立業,為中國石化率先建成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做出我們更大的貢獻!

中國好人、集團公司勞動模範、茂名石化研究院主管師岑靜芸表示,作為石化科技工作者,我們要學習陳俊武院士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畢生精力報效國家的崇高精神,勇擔創新驅動發展的重擔;要像陳俊武院士一樣嚴謹務實,精益求精,沉下心來幹工作,心無旁騖鑽業務,全心全意想著科技工作;要像陳俊武院士一樣在石油化工的新領域不斷突破創新,努力實現科技工作新局面,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添動力,為中國石化實現“兩個三年”、“兩個十年左右”戰略目標,打造更多“中國造,中國石化造”自主品牌,以技術創新為公司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作貢獻。

集團公司技術能手、茂名石化熱電分部班長葉飛表示,92歲高齡仍堅持打卡上班,研究技術的勁頭比小夥子還足。真的很佩服這位“90後”院士——陳俊武,他是我們石化人的驕傲、石化人的榜樣。他的經歷、他的成就、他的精神鼓舞著我們。作為一名班長、黨員,我必須起到模範帶頭作用,把班組隊伍帶好,把試驗工作做好。作為一名勞模、工匠,我必須把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發揚光大,把試驗技術研究透徹,把試驗人才培養好。

茂名石化化工分部乙二醇車間黨支部書記李靈敏表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陳俊武院士身上做了最鮮活的詮釋。學習他勇於超越、開拓創新的擔當精神,就是要在公司轉型發展、為生存而戰的事業中帶頭打破思想桎梏,以創新思維直面新困難新挑戰,模範完成工作,不讓領導為我分管的工作操心。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8

洪災發生後,環江縣委、政府高度重視,立刻啟動基層黨組織抗洪救災應急機制,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掛任龍巖、馴樂、長美、東興四個鄉鎮黨委第一書記的縣四班領導親赴洪災一線,靠前指揮抗洪救災工作;組織公安、武警、應急、消防、水利、國土等部門組成的抗洪救災黨員突擊隊共90多人,迅速奔赴災情最嚴重的龍巖鄉支援抗災搶險;龍巖鄉黨委成立抗洪搶險突擊隊,奔赴一線指揮和參與救援,使抗洪救災工作順利推進。

7月10日上午,受強降雨影響,中洲河河水快速上漲,淹沒了龍巖街四臺區150多戶房屋,洶湧的洪水對該片區的用電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危急之下,環江供電局抗洪救災黨員突擊隊12名黨員隊員冒著傾盆大雨衝進洪流中,果斷斷開了龍巖街四公變401開關,確保洪災中不發生觸電事故。龍巖鄉黨政支部和龍巖社群黨員突擊隊40多名隊員,在鄉鎮領導和駐村工作隊的帶領下,奔赴各個路口立牌設關卡,拉警戒線,挨家挨戶敲門提醒群眾緊急撤離。由於洪水來勢凶猛,龍巖鄉河堤附近有5戶人家來不及轉移,洪水很快將一、二樓淹沒,5戶人家只好爬上樓頂呼救,公安、武警、消防等黨員突擊小分隊不顧危險,利用消防車、衝鋒舟、橡皮艇等冒雨衝入洪水中,將受困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經過黨員突擊隊的奮勇鏖戰,在短短几個小時內一共安全疏散、轉移群眾420多人,無一人傷亡事故發生。

7月10日下午洪水慢慢退去,各村(社群)第一書記與鄉鎮政府黨支部組織黨員抗洪救災突擊隊,進村入戶瞭解統計群眾受災情況、宣傳上級救災政策措施、安撫受災群眾情緒、解除群眾顧慮等。應急、消防、水利、國土等黨員突擊小分隊奔赴各個自然災害隱患點,排查因洪水導致的安全隱患,避免二次災害事故發生。環江供電局黨員突擊隊加強對龍巖街片區的低壓線路和電錶的巡視和檢查,更換被水泡的電錶和開關,順利恢復龍巖街的學校和一百多戶群眾的供電。龍巖黨政支部聯合社區黨員突擊隊發動群眾開展災後自救清潔行動,聯絡鉤機、運輸車輛對街道、受災民房進行淤泥和垃圾清理運輸,清理了淤泥和垃圾300多噸,疏通了龍巖街所有主要幹道。同時組織人員幫助受災嚴重的好多優超市整理、搶修受洪水浸泡的各類商品,挽回了5萬多元的財產損失。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9

朱有勇沒有躺在功勞簿上,他選擇投身新戰場——

雲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20__年貧困發生率仍然高達41%。這一年,中國工程院結對幫扶瀾滄縣。誰來牽頭挑起重擔呢?時年60歲的朱有勇主動請纓:“我年輕,我來幹!”

說幹就幹,朱有勇把院士專家工作站建在了瀾滄縣竹塘鄉雲山村蒿枝壩組,帶領團隊一竿子插到底,在這個寨子紮下根,一待就是五年。

倡導種冬季土豆,農民剛開始不積極,他跟村組幹部搞起了示範種植;考察三七基地的路上,車子陷進了泥坑,他第一個下去推車,任憑泥巴濺了一身;尋找水源時,他拄著柺杖穿行在雨後溼滑的山坡,一路上跌了三跤……

駐村扶貧,迷彩服就是朱有勇的“作戰服”。他要求參加院士指導班的學員都要穿上迷彩服,因為這樣可以一掃長期貧困滋生的萎靡氣息,激發起奮鬥的姿態來。

種出五斤重的“神奇土豆”,種出藥企搶著買的“有機三七”,培養科技致富帶頭人……把“冬閒田”變“致富田”,老百姓的評價,就是朱有勇脫貧戰線上的口碑。

一句承諾,映照一位共產黨人的一輩子

1955年,朱有勇出生在箇舊市一個農村家庭。

他經歷過艱難困苦的年代,對貧窮和飢餓的記憶刻骨銘心。“農民種地很辛苦,但再怎麼拼命幹活,種的糧食仍吃不飽。”他甚至做夢,一個玉米稈上結出五六個棒子,一株植物上面結西紅柿、下面長土豆,這樣大家就能吃飽了。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20

崔根良同志先進事蹟報告團首場報告會在吳江人民劇院舉行,為我區慶祝建黨95週年、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提供了生動教材。區委書記樑一波以《民營企業家的優秀代表》為題講述了崔根良同志的先進事蹟,並期盼吳江出現更多像崔根良這樣的民營企業家。區領導盛紅明、沈金明、李斌、李銘、徐曉楓、周春良、周學林、範建坤、屠福其、王悅、於向軍、吳衛中、沈向東、肖仲偉等出席了報告會。

報告會上,區委副書記盛紅明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授予崔根良同志全國“時代楷模”榮譽稱號的決定》。蘇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繆學為系統概括了崔根良同志先進事蹟的時代內涵和精神實質,傳達了中共蘇州市委對深入開展向崔根良同志學習活動的要求。區委、組織部部長周春良主持報告會。

崔根良同志是亨通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他30多年如一日,以愛黨愛國為信念,以產業報國為己任,艱苦創業,勇於創新,大力發展民族工業,突破國外技術壟斷,先後研發掌握了光纖光棒核心技術,走出了一條依靠科技創新實現轉型升級、自主發展之路。他以守法取信市場,以關愛回報社會,贏得了尊重和聲譽。他先後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非公經濟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全國優秀企業家、中華慈善獎“最具愛心捐贈個人”、中國十大慈善家、江蘇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當選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今年4月,中共中央宣傳部決定,授予崔根良同志全國“時代楷模”榮譽稱號,並在全國廣泛開展向他學習的活動,要求全社會學習宣傳崔根良同志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的先進事蹟,弘揚其“敢為人先、敢創大業、敢攀高峰、敢爭一流”的精神。

報告會上,區委書記樑一波、亨通光電公司副總工程師肖華、亨通高壓電纜公司總經理李自為、吳江電視臺記者張萍分別以《民營企業家的優秀代表》、《創造中國光棒的日日夜夜》、《在亨通每個人都能出彩》、《有一種身份叫共產黨員》為題,用質樸的語言、真摯的情感、鮮活的事例,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講述了崔根良同志的先進事蹟,真實還原了崔根良與他的亨通集團,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時代切入點,以民營企業家的創業豪情,以實業鉅子的創新激情,以黨員帶領群眾的發展熱情,創造了非凡業績,作出了突出貢獻。為大家生動展示了崔根良艱苦創業,書寫幾度輝煌;熱心公益,展現大愛之心;矢志不渝,扛起共產黨人的責任擔當的“時代楷模”形象。崔根良也以《永不停歇創業創新的腳步》為題,講述了自己40多年來創新創業的心路歷程和體會感悟。

樑一波在報告中指出,30多年來,崔根良同志從一家鄉辦小廠起步,依靠艱苦創業,全面創新,走出了一條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做優的發展之路,把企業帶進世界同行的前列;他用愛黨愛國的信念、產業報國的擔當和奉獻社會的情懷,為時代樹立了榜樣。作為一名黨員,崔根良同志時刻以坦蕩無私的胸懷回報著黨委政府的支援;作為一名企業家,他堅守正道,潔身自好,始終做到政治清醒、經濟清楚、生活清白。他是一面旗幟,披荊斬棘、永不停歇走在創業創新路上;他是一個標杆,心繫祖國、回報人民,始終牢記共產黨員的宗旨使命;他是一面鏡子,義利兼顧、誠實守信,映射出自己的清白人生。

樑一波強調,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再次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指明瞭方向。區委、區政府一定貫徹落實的指示要求,靠前服務,積極作為,真心實意支援包括亨通集團在內的廣大民營企業發展。同時,也期盼有更多像崔根良這樣的民營企業家,用拼搏成就大業,用創新改變未來,用奉獻承擔責任,做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在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奮鬥中譜寫人生事業的華美樂章。

報告會生動感人、催人奮進,全場響起了32次掌聲,讓大家真切感受到,崔根良這位令人肅然起敬的民營企業家身上,有一股敢想敢幹、追求卓越的激情,一種銳意進取、勇攀高峰的精神,一份實業報國、回饋社會的擔當,這是時代的精神,更是楷模的力量,使聆聽報告的每位同志深受教育、深受鼓舞。

報告會要求,全區各地各部門要把開展向崔根良同志學習活動與當前正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慶祝建黨95週年活動結合起來,迅速掀起向崔根良同志學習的熱潮;進一步加強對崔根良同志先進事蹟的宣傳報道,積極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擴大報告會的影響力,以便更多的同志特別是廣大企業家參與到向崔根良同志學習的活動中;全區廣大黨員幹部務必以實際行動落實好報告會精神,以崔根良同志為榜樣,堅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職崗位,再創新的佳績,為建設“強富美高”新吳江作出更大的貢獻。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21

呂_老師,他的事蹟我早已耳聞,未見其人時,便被他美好的品格所感動,而真正見到他,他的樂觀、幽默讓人動容,我原本以為,這樣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老師身上一定有很多悲情的東西,但是從他身上,只看出對美好生活、教育事業和學生的熱愛與希望。是啊,真正熱愛教育的人又怎麼會悲情,有的只是對這份事業的無限嚮往。而他對學生的無私和奉獻更讓我在臺下數次紅了眼眶。一個老師能夠拯救一個學生,我們便可以稱之為偉大,而呂老師拯救了千千萬萬的孩子,是我們身邊最偉大的榜樣。正如呂老師的專題題目——不能讓任何一朵花在我的手中無聲地枯萎,我們一定要學習這種精神,不能讓任何孩子在我們手中誤入歧途,要讓他們在陽光下茁壯成長!

所以趁著我們風華正茂,趁著我們年輕,心中正燃燒著青春的火焰,一定要苦練基本功,掌握一套科學靈活而有效的教育教學技巧。當然,我們更需要修煉一顆充滿著大愛的心,愛我們耕耘著的三尺講臺,愛我們有時可愛有時又可恨的學生。

徐_老師,是我們學校的一名老師,今年我有幸和她做了同事,看過她的視訊,聽過她的事蹟,我為她而心疼,為她而感動,更加感覺身邊有這麼的“最美教師”而如此幸福!

一個人的成長,從心開始。做任何事,“有心”和“無心”千差萬別。所有外境都是我們心靈建造的,所有外境,也會隨著我們的心靈去改變。對教師而言,如果我們認為教書是很享受的事情,我們就會覺得每件事都很有意義,我們就會滿懷激情去做。但是,如果只把教書看成一種職業,你要從中賺錢,獲取生存,可能你就會特別計較,如果帶著這種心態去工作,你可能就會度日如年。我們應該有自己做教育的“信仰”:教育在我們手上,我們要從中發現,除了掙錢,養家餬口之外更高的意義。這其實就是一種自我認識。

那麼,一個教師的意義和價值,到底體現在哪呢?——是讓學生的生命因你而動聽。錢理群老師的一句話:“中國小教師工作的全部意義,就在於成為青少年學生回憶中美好而神聖的瞬間。”於漪老師也曾經說過她自己是:“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其實,那些優秀教師和被我們熟知的名師,一輩子都在不斷地學習當中,正是因為學習,才讓他們更加優秀,最終為我們熟悉。

教師的成長是對自身完整的不斷追求。波斯納提出了一個關於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所謂“經驗”,就是經歷和體驗,所謂“反思”,就是隔一段時間,回頭看看自己所經歷的,這樣更可能找到前進的方向。

這些最美教師他們為什麼眼含熱淚,因為他們對教育這片沃土愛的深沉,我們為什麼為他們的所作所為、所感所想眼含熱淚,因為我們明白,是前輩們對教育這片沃土的熱愛,讓國家的教育和未來越來越好。

感謝你們的堅持,我們一定要和你們一樣,守護這片沃土,為國家的教育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22

能吃虧,敢吃虧,想吃虧,吃虧精神就是李連成的價值觀。當幹部就要帶頭,帶吃苦的頭、帶吃虧的頭”、“當幹部就是能吃虧”。李連成書記作為全國優秀農村黨支部書記的代表,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任西辛莊村黨委書記近30年,懷著對黨的無限忠誠,對群眾的無比熱愛,對黨和人民事業無私奉獻的情懷,帶頭吃苦,帶頭吃虧,帶頭奉獻,帶領全村走出了一條靠發展股份合作制企業和招商引資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好路子,將昔日只產鹽鹼不產糧、貧窮落後的西辛莊村,建成富裕開放和諧美麗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在“與連成面對面”授課中,李連成書記用樸實的鄉村語言、豐富的親身經歷,講述了帶領落後村莊一步步走向富裕,最終實現小康社會的追夢歷程,為全體學員上了一場以“吃虧”為主題的黨課。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23

我們在過年,他們卻在過關。在這病毒肆虐的惴惴不安裡,他們一路上披荊斬棘,無所畏懼,他們,是平凡人,而偉大恰恰來源於平凡。

身著白衣,心有錦緞

八十三歲的鐘南山爺爺,本來可以避開病毒的危險,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時候站了出來,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發的時候一樣。十七年前,他曾堅定地說:“把病人都送到我這裡來!”這斬釘截鐵的話語,帶給全世界無比的震撼。十七年來,這顆為人民服務的心,始終未改,為人民逆行的志,始終不變。

你的樣子,就是中國的樣子。你的樣子我們銘記在心,你的精神我們世代相傳!讓14億人都成為你的樣子,我們就能在春暖花開之時,看到你脫下防護服,揭開口罩露出燦爛的笑容。

心懷感恩,致敬英雄

甘肅大哥楊榮榮從甘肅驅車30多個小時,送25噸蘋果到武漢,支援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奮戰的3000多名醫護人員。他說:“我的家人被醫院救過,所以我一定要來盡一份心意。回去還要被隔離14天,但還是要來。”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中國人民同石榴籽一般緊緊抱在一起,共同抗疫,春就在前方!

守護家園,勇往直前

甘如意是武漢一街道衛生所的檢驗技師,病情初發時,她剛休假回老家。受疫情影響,武漢實施了進出人員管控,公共交通全部停運。她硬是靠手機導航,騎自行車、搭順風車,4天3夜跨越300多公里,趕回戰役一線。她說:“我不能後退,後退不可原諒!”

武漢不收淚,我們不後退。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因為他有千千萬萬英雄的人民組成。

有太多太多逆行出征者的故事讓我們動容,讓我們敬佩!上下樓5米,是他們夫妻堅守崗位卻無法觸碰彼此的距離;10天,是建設者與病魔賽跑交給人民的成績單;0.5秒/個口罩,是生產者日夜奮戰維護人民生命線的中國速度!

英雄民族何懼風浪,萬眾抗疫春在前方。一個偉大的民族,往往是從苦難中涅槃而生的!疫情過後,我們的國家會更加富強,因為最美逆行出征者!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24

劉永坦,男,漢族,1936年12月生,江蘇南京人,中共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雷達與訊號處理技術專家、我國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理論和技術奠基人。他胸懷祖國、服務人民,始終致力於我國對海遠端預警技術研究和裝備發展,為祖國築牢“海防長城”;他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率先在國內開展新體制雷達研究,帶領團隊成功建成了我國首部具有全天時、全天候、遠距離探測功能的對海新體制雷達;他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堅守學術道德和科研倫理,甘為人梯、獎掖後學,把為學、為事、為人統一起來,培養了一大批科技領軍人才。榮獲20__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__年被評為“最美奮鬥者”,20__年被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入選“3個100傑出人物”。

劉永坦院士用一生詮釋了一名紅色戰略科學家的初心和堅守,是全體哈工大人做人的標杆、學習的楷模、奮鬥的航標,同時也充分證明,中國大地上完全能夠源源不斷培養造就大批優秀人才、培養出大師。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25

“忠於做好事,而且一做就是一輩子。”這麼多年來,周維忠為沿江村的百姓帶去電,帶去光,也帶去了希望,他也成為了殘障青年的“電爸爸”、孤寡老人的“電兒子”、村民隨叫隨到的“電管家”。

在周維忠女兒周莉的眼中,父親是一個“憨爸爸”。“自己家裡條件不好,他還把錢一直往外貼。”在報告會上,周莉回憶往事說,“小時候家裡燒紅燒肉,我還沒吃一口,就被村裡的身體殘疾的孩子吃光了。我曾一度非常不理解父親,覺得他太傻太憨了,但隨著一年一年過去,爸爸還一直在默默做著好事,村裡人都感謝他,這時候我覺得爸爸特別偉大,作為他的女兒,我心裡很富足,發自內心地支援他。”

作為一名工作在供電服務一線的普通共產黨員,周維忠一直以黨員身份嚴格要求自己,多年來群眾滿意率100%,一群同事紛紛加入了他的黨員服務隊。“他是我們的勞模班長,我們都願意跟著他,將黨員服務工作進行到底。”在報告會現場,儀徵市三新供電公司濱江業務所職工丁星說。

在報告會上,一個個感人故事,一幅幅催人淚下的溫暖場景,令臺下觀眾深受鼓舞。“今天在現場真的被感動了,他就是江邊的一束光,溫暖了百姓,是我們揚州的驕傲!”一名觀眾感動地說。

“這就是榜樣的力量,我們將持續舉辦宣傳學習活動,使周維忠的模範故事深入人心。”報告會後,國網儀徵市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呼籲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崇德向善的佇列,與道德模範攜手前行,將正能量的光束越照越遠。”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26

申紀蘭,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西溝村人,今年89歲。她很平凡,是中國千千萬萬婦女中的普通一員,也是黃土地上生養的億萬農民之一;她也很不平凡,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在從1954年至今超過60年的時光裡,她一直在努力地為自己代表的婦女和農民爭取權益。與共和國一起成長的她,不僅是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見證者,更是唯一一位出席從第一屆到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人大代表,一位了不起的平民代表。

在申紀蘭家裡,有兩面照片牆,在那些照片裡,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發展的偉大曆程和巨集偉圖景徐徐展開。看著定格在照片中的歷史,我們可以感受到人民當家作主那震撼人心的澎湃力量,那是源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屬於中國人民的民主的力量。

20__年2月11日,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西溝村,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

在窗明几淨的房間裡,一位老大姐坐在沙發靠窗的地方,手裡捧著一份《人民日報》,眯著眼睛,仔細地讀著。老大姐的穿著很樸素,灰布做的外套袖口已經磨損了,暗灰色的光感顯示出衣服的年代久遠,雖然舊了,卻很乾淨。在一片灰得有點發白的胸前那一抹鮮豔的紅色格外醒目。那是一枚黨章,在照入窗內的陽光下熠熠生輝。

滴答、滴答……老杭州鐘錶的秒針一下一下地走著。屋內很安靜,靜得彷彿能聽見時間的流逝。放眼看去,無論是過時的老鐘錶、上世紀90年代的電視機,還是山西農村常見的老木頭箱子,件件散發出歲月的味道。屋內最醒目的,還是老人身後和右側牆面懸掛的那些巨幅照片,在那一幅幅黑白和彩色交匯的影像中,數十年的時光在上面留了影。太陽光透窗而入,空氣中微微浮起山西農村特有的黃土味。在這些影像的簇擁下,這所時間小屋的主人就那樣靜靜地坐在沙發上,認真地讀報。

老人名叫申紀蘭,今年89歲。此時此刻,在她耳邊的白髮間、在那鐫刻歲月的滿牆照片上,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發展的偉大曆程定格在這間小屋中。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27

袁隆平,一個研究雜交水稻近半個世紀、還在繼續研究的傑出科學家,一個做著“禾下乘涼夢”、把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作為畢生理想的可敬知識分子,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人爭相學習的物件。自主創新的春天已經來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號角已經吹響,學習袁隆平同志先進事蹟,具有更加鮮明的時代意義。為此,農村司、農村中心黨支部向科技部全體黨員幹部發出如下倡議:

一、學習袁隆平同志,就是要矢志民生,不斷堅定理想信念。把思想統一到黨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上來,把行動統一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促進科學發展和和諧發展的偉大實踐上來,把個人發展統一到祖國強盛和人民幸福的需要上來。拓寬視野,放眼全球,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和國際觀,在科技管理的本職崗位上,努力落實構建和諧世界的戰略構想。

二、學習袁隆平同志,就是要執著創新,不斷完善巨集觀管理。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進步的靈魂。建設創新型國家呼喚不間斷的管理創新。要以仁者的胸懷、勇者的膽識、智者的頭腦、志者的堅韌,不辭艱辛,不懼困難,勤於探索,勇於創造,適應轉變政府職能需要,不斷開拓巨集觀管理新局面,推動自主創新事業不斷攀登新高峰。

三、學習袁隆平同志,就是要求真務實,不斷改進工作作風。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使我們的思維不落後時代,部署不脫離實際。堅持科研方向從需要中來,科研成果到需要中去,把科技發展的節奏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有機結合起來。堅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斷提高調查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不斷的創新實踐中提升自我。

四、學習袁隆平同志,就是要淡泊名利,不斷健全廉政人格。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把榮辱作為個人道德抉擇的標準,弘揚時代精神和先進文化,為當為之事,拒絕腐化墮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把責任和付出作為個人價值抉擇的重要內容,陶冶人文情操,培養健康情趣,甘於奉獻。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權力觀和利益觀,堅持自警、自勵、自省、自重。

袁隆平說:“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的種子,身體、精神、情感都要健康。”讓我們每一位黨員幹部深入學習袁隆平同志的先進事蹟,做黨和國家的“一粒好種子”,把根深深地紮在黨和國家的崇高事業這一肥沃的土壤中,以昂揚的精神、實際的行動、優良的作風、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xx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