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名師培訓個人心得體會(精選3篇)

欄目: 培訓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75W

名師培訓個人心得體會 篇1

帶著一份對學習的渴望、對教學的執著,今年7月20日---21日,我有幸參加了*市“中國小教學名師論壇”培訓活動,培訓主要是圍繞“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生發展與教師專業成長”等內容展開。

名師培訓個人心得體會(精選3篇)

本次的培訓學習,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市教育局為我們搭建了一個高層次的學習平臺。藉助這個平臺,我們能與一些優秀教師、專家們有了零距離接觸。本次培訓我們認真聽取了4位專家教授的報告,經歷了理論學習、現場觀摩、評課互動等方面的系統培訓,使我的思想受到了強烈的衝擊,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

這次培訓給我們提供了再學習、再提高的機會。專家的教育教學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學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們所講內容深刻獨到、旁徵博引、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發人深省。這次聽了他們各具特色的前沿講座,先進的教育理念、獨到的教學思想,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無不起著引領和導向作用。本次培訓所給予我的啟發和經驗是我人生中一筆最珍貴的財富。

通過聆聽宋曉朋的“基於核心素養”時代的課堂轉型與高巨集娟老師的“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講座,我收穫頗豐。幾位專家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用一個個鮮活的例項分析了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在兩天的培訓學習中,不僅讓我知道了核心素養是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指標,更讓我明確了“價值觀”,“思維方式”,“品格”是學生和教師應重點培養的學生的素養。教師應該關注的是“樂學善學”——學生整理資料的能力;是“勤於反思”---學生學習的學法;是“數字學習”----學生整理資料的能力。教師要在生命課堂中將“育人點位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倡導“三生課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聽了劉靜老師的《月之故鄉》的觀摩課,無論是老師還是五年級學生的表現,都讓我為之一振。她在課堂上用自己豐厚的人文底蘊去浸潤每個學生的心靈,讓每個學生都感覺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神奇與感染力,學習的幸福寫在每個學生的臉上。劉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告訴”知識,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激勵”學習熱情、“引領”處事方法、態度、價值觀以及綜合能力。教師的“教”啟發、引導學生學會學,教師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點燃了學生的智慧火把,課堂中師生“教”與“學”的個性充分張揚,呈現出共生共長的良好態勢。特別是在朗讀環節,在劉靜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的朗讀融情於聲,以自己的聲、情感染了自己,也感染了每一位在場的聽眾,讓文章的思想感情與讀者產生了共鳴,也把課堂教學推向了高潮。這樣的課堂是因材施教、學思結合、知行統一的課堂;是自覺主動、活潑生動、師生互動的課堂;是充滿著“愛”、洋溢著“情”、體驗著“樂”的課堂。 這樣的課堂怎能不讓與會教師嘖嘖稱讚?

楊絳先生說: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教師的生活是平淡的,我接受自己平淡的生活!但我更清楚:即使日子平淡,但行走的腳步不要停歇。

名師培訓個人心得體會 篇2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行萬里路,需名師指路;名師指路---名師之路。三天的“名師之路”全國語文“學段融通,打通兒童成長通道”教學研討是短暫的,而留給我們的思索卻很深很長。一堂堂精彩紛呈,別開生面的觀摩課,讓我們再次領悟、加深了對《新課程標準》的解讀。專家們深入淺出的課堂讓我們看到了新課改的又一次華麗轉身,看到了語文“洗盡鉛華見本真”的自然美、生態美,使我受益匪淺,在此粗淺的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與大家共勉:

一、解讀文字理性迴歸

本次教學研討“聚焦核心素養,關注課改內涵”,圍繞各學段(國小、國中、高中)的不同教學側重點,緊扣“教什麼”和“怎麼教”展開研討觀摩。細細想來,“教什麼”是內容,“怎麼教”是形式,內容決定形式。我們的課堂之所以會把握不準教學的重難點,是因為對文字的解讀不到位,領會不了編者的意圖,對教材缺乏正確的理解,對課程標準的解讀不深入。所以,今後我們要想上好一堂課,就應該正確的理解教材,領會課標的實質,因為會直接影響到我們“教什麼”和“怎樣教”。正如專家所說“教材只是例子,教材只是引子”,我們要通過例子挖掘出經典背後的內涵所在!

二、語文課要簡單、平實、紮實

細細品味、回味專家的每一節課,真可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飾”。在輕鬆愉悅、自然和諧的教學環境中紮實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語言,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在他們的課堂中語文教學已向“青草更青出漫溯”,已走向平實與質樸、紮實和簡單。王文麗老師的《月之故鄉》將孩子們的詩歌大門輕輕釦開,彰顯了語文學習的精神本質,注重學生通過文字獲得精神體驗,進而達到精神提升的目的,以一堂課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讓語文成為一種綜合性的學習。她的每一步教學設計、每一個教學細節都能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以提升,學語文、用語文在課堂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包括寫作背景介紹的插入,音樂的渲染輔助,都是那麼的自然,水到渠成,恰到好處!

三、語文要關注言語本身

“你的言語所及即你的世界所抵”,“無拘無束寫,有章有法練”,“以我手寫我心,寫真話訴真情”,“文章要有新鮮感”,各種寫作方法的引領,讓我們的作文教學有了方向性,為今後的語文教學和作文教學指名了方向,只有重視基礎,關注言語本身,才能讓孩子真正地學到語文、用到語文,真正做到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總之,感受頗多,學習讓我的精神和思想得以洗滌。“雖不能至,心嚮往之”,很多東西要慢慢回味,在工作中慢慢體驗、總結、應用。要上好課,需要教師的真功夫。在今後的教學中向專家看齊,以專家為引領、輻射,不斷的充實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聚焦核心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嚴格要求自己!

名師培訓個人心得體會 篇3

為期20天的骨幹教師跟崗培訓即將落下帷幕。在揭東的這20天,無論在生活上、工作上、學習上都得到了導師和同學的周密的照顧,每一天都過得很愉快充實,頗有收穫。

這次培訓,通過上課、聽課、評課,讀書、討論、做部落格,反思、聽講座、做課題等等活動,開闊了眼界,認識了不足,促進了思考,激發了研究。

通過這次培訓,通過和其他地區其他學校的教育教學條件和教育教學理念的比較,我深深體會到自己離一名合格的骨幹教師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還有很多需要學習需要努力需要改進的,尤其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 要與時俱進更新教學理念

新課程實施已經有七年了,“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更是教育者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口號。然而在這次培訓中看到,80%的教師仍然固守教師本位的觀念,教學的內容、方法等都是由教師預設好的,甚至有些教師包括本人還偏愛“滿堂灌”的方式。因為這種課堂容量大,操作容易,尤其適合高三的應試教學。有些教師認為,只要大學聯考不變,教學理念就難以發生根本改變,因為老方法老方式似乎對大學聯考更管用。

事實上,心理學和學習科學的研究表明,教育的過程應該是認知的過程、學習的過程,學生的知識是學會的不是教會的。教師如果隻立足於自己的教的過程,關注的就是自己的講授,不管或少管學生的學情。我們深知不是每個教師都能把每個問題都講得明白、清楚,不是每個教師都能把同一個問題講得清楚、明白。即使教師講明白了,學生也不一定就能接受,接受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有效率流失。久而久之,學生厭倦產生,課堂上的精力流失,從而學生討厭單一的教法,導致情感流失。20xx年兗州一中杜金山校長做過對傳統課堂教學的“兩率”調查,結果是課堂精力流失率高達38%,高效學習率不到50%。杜校長說:“校園飛來一隻鳥,幾乎全校教學都知道,稍有風吹草動,學生的目光唰一下就飄走了,精力流失大高了。”患了感冒的老師課堂效果是最好的,因為老師嗓子不舒服就會少講,很多學生最怕老師遇到高興的事,因為這時老師會滔滔不絕。問題已經很明白,教師少講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少干預學生才會學得更好。學生不是等待填塞的機器,他們需要什麼,想學什麼,應該由他們說了算。所以自己亟待改變的就是觀念,要大膽放心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把學習的時間還給他們,樹立“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生本理念。

二、 要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這次跟崗學習聽了幾個課例,表面上內容很充實,但無論對於學生能力的發展還是應試的能力,幫助似乎並不很大,甚至有些課連教學的方向和目的都不很明確,課文內容的重點沒有得到落實,學生想學或未解的問題沒有得到答案。究其原因,就是在備課時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時有悖於課文的重點或學生學習的心理,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教學變得低效甚至無效。雖然我們總說語文課是“遺憾的藝術”,但也不應該讓它因為教師的武斷和失誤而造成不必要的遺憾。

教學是否有效,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完成教學內容或教學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的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的教學。可以說,一位教師的課講授的很出色,如果沒有有效的組織教學,那麼這一節課一定是一節失敗的課。所以我們要按照新課程理念要求,從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學會課堂教學的各種組織方法和策略,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積極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解放課堂、解放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自發地參與、投入學習,淡化教師課堂的主導地位,把更多的主導權給學生,把課堂交還給學生,使教師有效的教學,學生有效的學習。我總是覺得,現在的學生要比以往更聰明,更有創造力和想象力,因此作為教師,更要以學生為本,為學生創設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採取一切方法與手段,發展學生的思維,調控學生的情緒,讓學生的創新火花、靈光一現的思維碰撞都能完美的表現出來。

三、 要養成常常反思的習慣

葉瀾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話: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教師應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實現專業成長。

我們常常記得囑咐學生要學會回顧和小結,可我們自己卻常常只教不研,只管天天備新課,不懂回頭看看反思反思。這次跟崗學習安排了兩節公開課和三次教學反思的作業,在公開課後通過自評和聆聽導師、同學的評課,我發現了自己沒有意識到或不曾留意到的問題,他們的建議更是給了我莫大的啟發,使我在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上有了前進的動力和方法。所以只有邊教邊總結,邊教邊反思,才能“百盡竿頭更進一步”。我的教學反思基本從以下兩個大的方面入手:一、知“所得”。一節課(一單元、一本書)教完,無論是預設好的,還是在課堂中生成的,總有或多或少的成功之處,總有所得,至少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小結反思:1、橫向比對,和別人相比我有沒有自己的獨特領悟和我自己的課堂教學特色。2、縱向比對,我的教學過程中,哪些地方哪些環節是精彩的,師生都認可並感到愉悅。3、偶然小發現,比如對課堂意外事件的處理,有了新對策;對教材的某些不足不明之處,有了新認識;甚至是對付哪類學生,有了新主意,等等等等不一而足,這些靈光一現的東西,往往是數不勝數的,教學的機智就在其中得到積累。二、知“不足”。有得既有失,上完一節課後,自己總會感慨課堂上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那麼不足在何處,要有清醒的認識。1、教學內容沒有落實好,重難點處理的不恰當,這個要反思要改進;2、教學環節安排不合理,設計不科學,這個要反思要改進;3、與學生的互動存在問題,也要反思要解決,等等。凡是在教學中發現的一切問題,事無鉅細,都可成為我們改進完善的目標。

當然,最重要的是,教學反思要落實在行動上,落實在真真正正的教學行為教學水平的改進與提高上,才會有它現實的意義。

20天時間對於長長的教師生涯來說,是十分短暫的,但是如果能將這些意識帶回自己的工作崗位,並不斷地學習,持之以恆地實施,我想意義又是十分深遠的。今天導師在跟崗學習活動小結時結合他自己的成功經驗提到我們骨幹教師的專業發展之路,並向我們提出殷切的期望,希望我們做一個“會教書”“會寫文章”“會做課題”的教師。對我來說,也許不能成為像導師所說的那樣優秀的教師,但我覺得只要不斷充實自己,做一個教育事業上的有心人,每天前進一小步,就能成就自己人生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