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心得體會3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91W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看似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卻有一定難度。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準備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心得體會3篇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1

“高效課堂”充分體現了新課改教學理念。課堂是一個舞臺,人人自由,充分展示自我,我成功、我快樂。教師起引領作用,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還課堂於學生,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高效課堂的實質應重點專注於學生能否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積極的、有效的學習。那麼,究竟什麼是高效課堂呢?

回顧建立高效課堂的學習,結合我校的課堂教學,我簡單談一下自己的體會和感悟:

一、教師以人為本,充分相信學生

學生只有在課堂上真正擁有了時間和空間,才能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才有可能是自主學習。 “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裡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裡自由呼吸!教育就不會有多少問題”。由此,我聯想到我們的課堂教學,儘管並不完全是老師“滿堂灌”,但是學生並沒有完全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只是被動地聽。這樣就大大地助長了學生對老師的依賴心理和懶惰心理。因此,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應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大膽地講,大膽地說,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當中,在“動”中學。我們教師的任務並不僅僅為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我們新課改的目的!

二、讓賞識教育推動課堂的有效高效發展

課堂上鼓勵每一位學生都要參與討論,儘量給更多的孩子以表現的機會,特別是性格內向和學困生,為此課堂上,教師並沒限制學生髮言的機會,大家可以主動爭取發言,目的是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學生的學習有了興趣,就有了熱情,有了熱情學習成績自然也就上來了。

我覺得今後我們的課堂要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形成親切、和諧的氛圍,給課堂創造一種群體的感情氛圍,使師生產生共鳴。今後在課堂上,注意到用自己真誠的心,親切的教態來組織課堂,來感染每一位同學,並且要潛移默化的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範”。

三、教師精心備課,使學生們的課堂真正達到了積極參與和有效參與的統一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把課堂真正的還給了學生。老師真正輕鬆了嗎?

不是的。因為“功夫在課外”,老師的任務更重了。只有充分預習,才會有豐富多彩的課堂展示。要使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有意義,一定要加強預習。學生的預習實際上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自學,幫助學生明確目標任務、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式方法,教師的精心備課準備,充分自覺地把學生帶入了一種想學、能學、搶著學的氛圍之中。使學生們不但能積極參與課堂並且能有效地參與課堂。

回想課堂,有時學生動起來了,大多數是形式上的花樣翻新,我要立足本土,因地制宜,不搞形式,精心備課,讓學生們的潛能在課堂上超常的釋放出來,讓學生們的思維在課堂上動起來,學生的靈感生髮出來,課堂精彩起來!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2

今天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在短短的一天時間裡,我有幸觀摩了國小數學優質課的展評活動,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新理念,新感受,新思考,真可謂: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廣闊舞臺,令各家可一展風采。同時也是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我的良好契機。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1、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為學習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老師提出疑問,設定懸念,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設疑導思,讓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學習。老師是教學的引路人,不斷地揭示知識的新矛盾,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最後得出認知的理念。

2、在這些優質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節課,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這些優質課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3、各課都展示了新的理念. 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進而使學生在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使數學更貼近生活,才能使學生學得主動,因為數學來源於生活,而又為生活服務.老師把數學問題生活化,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我們的數學教學要儘可能地接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也處處有生活的道理.加強數學教學的實踐性,給數學找到生活的原型,讓學生體驗到“學數學”不是在“記數學,背數學,練數學,考數學”而是在“做數學”. 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在“導”中幫助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地獲得知識,將感性的實際活動與學生的內心感受體驗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4、通過一天的學習使我對教學有了更新的認識,即教師重視數學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絡,注意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呈現方式豐富多彩,重視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人地位,注意提供學生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重視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注意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注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5、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理解和發展,而不是單純地依賴教師的講解,單純依模仿與記憶.數學本身來源於生活,現實生活裡充滿數學.我們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選擇學生具有一定數學價值的,生動有趣的,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事物,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為學習素材,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策略與機智,吸收他們展開學習活動,並從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數學的意義.

總之,數學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儘量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教學可採用“討論式”、“合作式”等教學模式,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3

數學教學要給學生教生活,其核心主線是:以生活為起點,引導學生髮現數學,激發數學興趣;幫助學生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去探究數學、理解數學,進而抽象,建立數學模型;再引導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問題;在應用數學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形成數學觀念。

下面就以課堂教學為平臺,闡述一下自己在這方面所嘗試的一些體會。

1 .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髮現數學

數學與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作為教師應努力挖掘數學知識中的生活資源,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中發現數學,進而產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強烈願望。如在學習“ 6 的組成”時,為了讓學生能獨立地發現數學,激發探究的慾望,我聯絡生活實際創設了一個這樣的情境:小明家有 3 口人,每天吃飯都是小明為大家取筷子。你猜一猜,小明會怎樣取筷子?取了幾次?每次取了幾支?用小棒代表筷子取一取。通過操作,學生們發現可以取一次( 6 和 0 )、取兩次( 1 和 5 、 2 和 4 、 3 和 3 或是取多了再去掉多的部分)、取三次( 1 、 2 、 3 ; 2 、 2 、2 ; 1 、 1 、 4 ;……)……有的學生一根一根地取了 6 次,即 6 個 1 。通過日常生活中一個司空見慣的生活情境“取筷子”,學生便發現了其中蘊含的數學知識,並且玩得高興,學得輕鬆。

2 .藉助生活例項,引導學生探究數學

要使學生真正掌握數學知識,就必須要引導學生去親歷知識的發生、發展與形成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親自探究的機會和素材。如藉助動畫幻燈片的手段再現了“上車下車”的生活例項,以此來幫助學生探究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例題為 4 - 2 + 3 ,動畫展示:公共汽車上原有 4 人,到站後先下去 2 人(先減 2 ),又上來 3 人(再加 3 )。使學生直觀清楚地看到:計算時,先從 4 人中去掉下車的 2 人,再加上上車的 3 人,結果車上還有 5 人。即 4 - 2 + 3 的運算順序是先算減法,再算加法。這一生活例項的引入使學生直觀地認識了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往右依次運算;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探得了知識的本源,培養了探究能力,而且使創新思維得到了發展。這些意外所得的關鍵在於將數學知識的探究與生活例項緊密地融合到了一起。

3 .提供生活背景,引導學生應用數學

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經驗解決生活中出現的數學問題,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的生活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學習的機會,從而提高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培養數學要應用於生活的意識和實踐能力。如在學習了“認識物體和圖形”之後,可讓學生們用各種立體圖形搭建一面牆或蓋房子,看誰搭得最結實?結果絕大多數學生都選擇了長方體或正方體,都不選擇球體,因為球體愛滾動。剛學的知識就派上了用場,每個學生的臉上都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總之,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特別是在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將生活與數學相互滲透,有機地融為一個整體,用生活之泉來滋潤學生的數學素養,用數學之法來完美我們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