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鄒碧華事蹟心得(精選9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45W

鄒碧華事蹟心得 篇1

去年12月10日傍晚時分,上海高院副院長鄒碧華不幸離世的訊息迅速傳遍整個律師界。驚聞這一噩耗,律師們無不感到震驚和悲傷。

鄒碧華事蹟心得(精選9篇)

夜幕降臨,我握著手機呆坐在辦公室,眼前浮現出與鄒碧華生前交往的一幕又一幕。

那一晚,我的微信朋友圈被所有法律人的追思刷成了灰白色。每一張照片,每一段文字,都能引起大家的強烈共鳴,也一次又一次地觸痛著大家的神經。那一晚,我和許多律師同仁都徹夜難眠,大家追憶著,思考著……

一直以來,法官與律師分屬體制內和體制外兩個不同的群體,各自有所封閉,缺少足夠的認同,有時甚至相互輕視,惺惺相惜的相對較少。

20xx年初,時任長寧法院院長的鄒碧華,在聽取紀檢監察工作彙報時得知,有律師反映,一些法官在庭審中時常打斷律師發言,甚至呵斥律師,一些判決書對律師代理意見迴應較少或迴應時遺漏要點。

這讓鄒碧華很是感慨。他認為,律師與法官儘管職責分工不同,但雙方作為法律職業共同體,化解社會矛盾、維護法律尊嚴、追求公平正義的目標是一致的,因而有必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建立良性互動關係。

基於此,他親自起草並主導推出了《法官尊重律師十條意見》。一個基層法院,能在全國法院系統率先為保障律師權利出臺正式檔案,在律師界乃至法律界都引起了震動。

《十條意見》包括,庭審中法官不得隨意打斷律師發言;法官不應當著當事人的面指責、批評律師,更不得向當事人發表貶損律師的言論,甚至連為律師預留車位、提供休息區、提供影印設施等細節,都收入其中。

這讓我們做律師的心生敬佩和感動,並給予了積極的迴應。長寧區律師工作委員會向全區律師發出了律師尊重法官的倡議書。上海律師學院在為新執業律師授課時,將做好庭前準備工作,在法庭發言時注意控制情緒,給予法官充分尊重,避免衝突等內容,均列入其中。

“希望讓律師的執業環境越來越好。”我和我身邊的很多律師,手機裡都儲存著這條截圖,這是鄒碧華在去世前一天發出的最後一條微信朋友圈的留言,時間永遠定格在20xx年12月9日11時45分。這是他對當天試執行的上海法院“律師服務平臺”寫下的寄語。這句話,在我們心中成為永恆。

在鄒碧華寫下這句寄語的兩週之前,全國律師協會民事委員會20xx年年會在上海召開,他受邀作了《司法改革背景下構建法律共同體的幾點思考》的演講,“律師服務平臺”的雛形,第一次閃亮在我們眼前。

鄒碧華像是“法院的產品經理”,精心打磨著“律師服務平臺”的每一個功能。在前期調研中,他曾派工作人員在全上海範圍內調取了20萬件有律師參與的案件,經過仔細核算,他們發現,若每個案件中,律師通過網上閱卷減少往來法院的次數,就能節省60萬個小時工作時間,10萬次車輛往返。為幫助律師識別惡意訴訟情況,服務平臺專門設定了“關聯案件自動推送功能”,將同一當事人在上海法院系統涉及的案件製作一份清單推送給律師。還有庭審排期避讓功能,免去了同一律師同一時間幾個案件在不同法院開庭的困擾。

如今,上海1325家律師事務所的近17000名律師,都已成為了這個服務平臺的受益者。

與鄒碧華相識十餘年,我覺得無論是作為法官還是法院的管理者,他總能站在整體的高度,為構建法律職業共同體做著不懈的努力。因為他清醒地認識到,各種法治力量都是為公眾輸送公平正義的平等一環,唯有珍視這種相生相存的價值紐帶,才能凝聚起法律職業共同體之間的最大共識,才能贏得人民群眾對法治的真誠信仰。

斯人已逝,幽思長存。得知他不幸離世的訊息,上海的律師們陷入無限惋惜和哀思之中,深圳律師協會專門為他默哀,湖南律師協會特別為他製作了悼念專輯……一位與他素昧平生的河南律師,特地乘火車趕來上海蔘加他的追悼會。

鄒碧華曾說,每個人都是歷史,如果能讓自己完美一點,歷史也會完美一點。

他用生命,讓法治的天空更清朗。而我們,就是要繼承他的理想信念和實踐創造,帶著他心中的那團火,奮力前行。

這,就是我們對鄒碧華最好的追思。

鄒碧華事蹟心得 篇2

鄒碧華驟然辭世後,人民日報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了鄒碧華人物通訊和評論,並連續刊登評論文章,討論“鄒碧華現象”。

這些報道,與其說是我們採寫的,不如說是自發追悼鄒碧華的人們共同書寫的。

鄒碧華離世後,網上網下,哀思如潮,紀念文字噴湧而出,追憶懷念連綿不絕。人們稱讚他,“法官當如鄒碧華”“一個真正的法律人”“燃燈者鄒碧華”。

今天的社會,價值多元,眾聲喧譁,人們早已習慣對偶像的質疑和解構,為什麼鄒碧華能夠凝聚起如此強大的輿論認同?

當我們走進鄒碧華的精神世界,感受到他曾經給周圍人們所帶來的溫暖與光亮,感受到他仍然留存於人們心頭的信心和希望,終於明白,人們為什麼一致為他獻上“燃燈者”冠冕。因為,他用自己47年充分燃燒的一生,迴應了時代需求,回答了社會迷惘。

燃燈者,光亮源自內心。鄒碧華心靈燈火源自何處?

採訪鄒碧華北大同學,他們回憶當年一起求學歲月,那正是中國法治建設求新求變的年代。親歷這段流金歲月的法律人,感受到法治前行者篤志革新、砥礪奮進,法治理想和信仰漸漸融入他們血液。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大學畢業後,鄒碧華的同學有的當了律師,有的在企業從事法務工作,收入遠比他這個法官高。在基層法院實習時,事務的瑣碎,也曾讓他有些茫然。

可時間久了,鄒碧華卻發現,每審理一件案子,如果法官處理得很得體、很公平,雙方當事人都會很滿意。後來,鄒碧華和媒體回顧這段歲月時說,這些經歷讓他體味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找到工作的目標和意義,這種自我價值滿足感和幸福感,成為鄒碧華心中的長明燈,也成為他行動的光源。

燃燈者,用內心溫度,溫暖他人。鄒碧華的心靈燈火是怎樣照亮了他人?

很多人說,鄒碧華不僅智商高,情商也高,溝通管理,往往事半功倍。他夫人唐海琳老師說,和兒子講道理,我費勁說上半天,比不上他三言兩語。兒子說,因為爸爸很少會衝我發火,他和我說一件事,不同角度分析,再一對比,道理就很明白了。

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問題,體會他人的情緒,理解他人的感受,這是鄒碧華的同理心。他在一次演講時曾說,我們需要一個有同理心的社會。

鄒碧華將同理心傾注到法院管理當中,喚醒法院幹警內在的激情。走進長寧法院,我們看見,他壓縮會議室等公共空間,給每個法官分隔出獨立辦公室,面積雖然狹小,但這是要“創造條件,維護法官的職業尊榮”;立案大廳分隔出一個個獨立小隔間,保障當事人的隱私權,也讓當事人感受尊重;甚至,連食堂餐桌設計他都強調要人性化,要保持一定寬度,以免不熟悉的人面對面吃飯,心生尷尬。

20xx年清明,鄒碧華在部落格中寫下他的人生感悟,“生命中最為可怕的,是生命熱情和詩意向往的流逝。”後來,他總結自己工作時說:“堅持用理想與激情去影響下屬,引導大家不抱怨,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好工作,手頭工作做好了,就是推進法治進步。為事業注入理想,就會產生持久而強大的熱情,會對下屬產生影響力。”

許多人回憶,與鄒碧華共事的歲月是激情燃燒的歲月,一位年輕法官說,“他是我們活著的理想”。鄒碧華儘自己最大努力,讓世界再多一些人,一起為法治進步而努力,這何嘗不是一種溫暖!

燃燈者,是衝破困境的先行者。明知前路艱難,鄒碧華為何能義無反顧?

“一人逝去而眾人哀,不唯哀斯人之早逝,亦哀法治之多艱”。這是一位律師對“鄒碧華現象”的解讀。

改革從來多艱難。在深化司法改革的今天,鄒碧華們並不是在一張白紙上描畫中國法治未來,而是要打破多年來形成的錯綜複雜的利益格局,重新調整,每走一步都會碰到“硬骨頭”,都要涉險灘。明知前路艱難,鄒碧華為何還能義無反顧?

他夫人唐海琳老師告訴我,鄒碧華曾不止一次感嘆,趕上一個改革開放的好時代,有一批愛才惜才的法律前輩引領,有走出國門、開闊眼界的機會。像他這樣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山鄉少年,能一步步走到今天,完全得益於這個時代。他感恩這個改革時代,也義無反顧地投身於這個時代。

他敢於擔當,因為他對改革充滿信心,不怕遭受挫折。

他敢於擔當,因為他的專業素養和執著睿智,這是他能夠“一點一點往前拱著改革的底氣”。

他敢於擔當,還因為他有著“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

鄒碧華是“燃燈者”。他生命最後一瞬大放光彩,凝聚起強大的輿論認同,凸顯了人們對法治中國的期待,凸顯了人心所向和強烈的改革共識。這樣的共識彌足珍貴,這樣的共識正是改革的信心和希望所在。

鄒碧華事蹟心得 篇3

“法官當如鄒碧華”。懷著無比崇高的敬意,我聆聽完了最高人民法院舉辦的“學習鄒碧華先進事蹟報告會”。作為上海高院副院長,鄒碧華是中國法制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甘當敬業、進取、創新的奉獻者,走在司法改革路的前端,引領著一批又一批的法律人前仆後繼。鄒碧華不僅具有豐厚的法律素養,盡顯卓越才華,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將淵博的法律知識,昇華為堅定的法治信仰,內生成強大的精神動力,實現了知行合一,成為將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運用於法院實際工作的典範——他是踐行法治中國夢的時代先鋒。

習說:鄒碧華同志是新時期公正為民的好法官,敢於擔當的好乾部。他崇法尚德,踐行黨的宗旨,捍衛公平正義,特別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頭,甘當“燃燈者”,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事業的忠誠。與鄒碧華成為法律同仁,我感到無上榮光,我要以鄒碧華為榜樣,學習他忠誠敬業,銳意進取,勇於創新,樂於奉獻的精神,努力成為一名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政法幹警。

學習鄒碧華,從汲取豐厚的法律素養做起。鄒碧華是一位專家型法官,他不僅取得了北京大學的博士學位,還先後撰寫了十多本法學專著,其撰寫的《要件審判九步法》折射出了一名優秀法官的縝密審判思路和豐富的法律職業素養。殊不知,這些都成為鄒碧華日後提出的諸多司法改革舉措的墊腳石。讀書使人明鑑,這句話淺顯易懂,然而大多數人卻很難沉住氣,安靜下來讀一本書。鄒碧華淵博的法律涵養令我震撼,我從心底裡敬佩他,也勵志從現在開始要加強法律知識學習,努力成為一名擁有豐厚法律素養的法律人。

學習鄒碧華,學習他進取勃發,敢於創新的奉獻精神。20xx年,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上海開啟了司法改革試點的大幕。鄒碧華當仁不讓,成為上海司法改革的領軍人,“他就像盜火的普羅米修斯,成為一個無畏的改革者”。為了落實司法責任制,解決長期以來責任難落實、責任難追究的問題,鄒碧華堅持人員分類管理制度,他認為一定要擇優遴選法官,一定要把優秀的人才遴選到法官隊伍中來,絕不搞論資排輩、絕不搞一刀切、絕不網開一面;鄒碧華親自起草並主導推出了《法官尊重律師十條意見》,《十條意見》包括,庭審中法官不得隨意打斷律師發言;法官不應當著當事人的面指責、批評律師,更不得向當事人發表貶損律師的言論,甚至連為律師預留車位、提供休息區、提供影印設施等細節,都收入其中。這一意見的出臺,源於他對法官與律師關係的考量,他希望法官與律師能夠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建立良性互動關係,彼此惺惺相惜,肩並肩走在中國的司法改革道路上,共同為建設中國法治事業發光發熱。

鄒碧華也是一位兒子、丈夫和父親,他不是一名鐵鑄的鋼鐵俠,他有七情六慾,有兒女情懷。在聆聽鄒碧華妻子唐海寧所作《你的生命是我愛的雕塑》的講演時,我感動地流下眼淚,鄒碧華與父母妻子兒女生活的點點滴滴無不與當代普通家庭有半點區別,鄒碧華愛攝影、愛歌唱,他是妻子眼中的“陽光大男孩”,只是這個“陽光大男孩”將自己的畢生奉獻給了祖國的法律事業。

“每天都有進步的目標,積小勝為大勝,我們的每一點努力,都會給我們周圍的人帶來福利。”這是鄒碧華生前所說的一段話。潛心法治,鞠躬盡瘁,鄒碧華帶著他的法治中國夢離開了我們,但是他那勇於擔當,銳意創新的改革精神依然激勵著我們,我們必將沿著鄒碧華生前繪製的法治藍圖繼續前行!

鄒碧華事蹟心得 篇4

人們說,鄒碧華是法治路上的“燃燈者”,是敢於擔當、善於謀事的好乾部。從去年12月10日鄒碧華去世到現在,我們一直在追尋他走過的足足,試圖還原他充分燃燒的47歲人生。

“走上這個崗位,就得承擔起這個崗位的使命與責任。”鄒碧華說,“不要讓我們現在的改革努力,變成未來的改革物件。”在擔任長寧法院院長期間,他率先在全市搭建訴訟服務平臺,掛牌成立全市首家“訴調接中心”﹔設立便民電話,方便群眾,深受當地群眾的歡迎。他曾冒酷暑前往一位信訪人家中,用了足足5個小時開展溝通工作,最終化解心結。

我認為,鄒碧華同志一生短短47餘載,踐行了一個優秀中共黨員的本色,踐行了一個樸實無華、默默奉獻幹部的風骨,踐行了一個真抓實幹、懲凶揚善法官的氣度。在20xx年的法院工作中,雖經歷多次職務和角色轉換,他始終甘於奉獻、充滿激情,他勇於承擔重任,工作精益求精,辦事雷厲風行,作風細緻入微,從不抱怨、計較個人得失。他鞠躬盡瘁,最終累倒在他熱愛的司法事業上,累倒在他摯愛的司改工作上,累倒在他畢生追求的法治路上。

鄒碧華同志非常重視法院的廉政建設,提出“必須提升廉政工作的基本定位,將廉政管理融入隊伍管理,將廉政教育融入法院文化,使之成為法院管理的重要環節,站在法院工作的全域性性的角度來確立廉政工作的戰略思想”。在長寧法院工作期間,他親自執筆“讓我們共同守護我們的家園——給幹警家屬的一封公開信”,他讓各位幹警家屬都來做“家庭廉政監督員”,與法院共同擔負起監督和保護的職責,共同保護好自己的家庭。

26載的法律生涯中,鄒碧華同志崇法尚德、慎思明辨,他喜歡毫無保留地與人們分享自己的專業見解和人生感悟,他常常利用週末時間,應邀到全國各地參與法官培訓教學,或在公共論壇開設講座,把自己多年所思所悟的思想成果傳播到更廣的範圍。他在新浪網開設個人微博“庭前獨角獸”,宣傳法院工作,弘揚法治思想,不遺餘力地播撒智慧的種子。他說,這是一種“予人玫瑰的快樂”。鄒碧華同志用自己的行動,矢志不渝地踐行了自己的諾言,並實現了人生

鄒碧華事蹟心得 篇5

20xx年12月10日,47歲的鄒碧華走了,全國法律界震驚之餘,一片哀悼之聲。這些天來,全國掀起學習鄒碧華先進事蹟的熱潮。全國法律同仁都十分惋惜鄒碧華法官的離世,感嘆這是不同領域法律人的共同損失。

聽取鄒碧華同志先進事蹟報告後,作為一名基層法庭工作的法官,我深受感動,覺得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向他學習:

一、學習他愛崗敬業的工作精神

人們都說要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這一點鄒碧華同志做到了。他是專業的法官,也是法院系統最好的“產品經理”,他帶領團隊建立了上海法院審判管理資訊中心、執行指揮中心、司法警務指揮中心、資料共享中心及十大司法公開與服務平臺、自主研發了信訪投訴監控系統......他精湛的審判業務能力、敬業的工作態度贏得了從法官、檢察官到法學教授、律師、當事人,以及社會各界的尊敬。

二、學習他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

他家的三面書牆,桌椅旁都堆滿了書。勤奮的鄒碧華將審判實務和理論研究結合,寫下《要件審判九步法》《公司法疑難問題解析》《基層法院視覺化管理》等10多部著作,其中《要件審判九步法》成為全國民事法官和律師辦案的重要指引。取得這些成果,可以看出,鄒碧華同志在百忙的工作中抽出了多少時間用在學習上!

三、學習他關愛他人的博愛精神

他關愛家人、關心同事、善待律師,對於當事人,他更是飽含深情!他像一支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他曾經說過:“如果有一天我離去,我希望我的墓誌銘上寫著‘因為我的存在,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這一點,人民的好法官鄒碧華做到了。

鄒碧華事蹟心得 篇6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上海市高階人民法院副院長鄒碧華就是後者。我們追憶鄒碧華,就是要把他的精神傳承下來、發揚下去,用他的精神孕育出更多的“鄒碧華”。這也是對他最好的紀念。

鄒碧華是勇於擔當的改革奮楫者。指出,“面臨改革大潮,我們要做改革的弄潮兒”。鄒碧華就是弄潮兒的楷模。他身前除了擔任上海高院副院長,還有另一個頭銜——上海司改辦主任。從參與研製最高法“審判權力執行機制改革試點”“司法公開平臺建設改革試點”等方案,到參與主持起草《上海法院司法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鄒碧華以“揹著‘黑鍋’前行”的擔當精神,啃下了司法改革中一個又一個“硬骨頭”。生長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時代,每名黨員領導幹部都要像鄒碧華一樣,追求改革理想,獻身改革大業,不計個人得失,不計個人譭譽,頂住壓力,衝破阻力,將改革“一點一點向前拱”,在改革的征程上“殺出一條血路”。

鄒碧華是勤政務實的時代好乾部。勤政務實,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和鮮明品格。這一點在鄒碧華身上得到了有力印證。推行法官員額制,獨創一套“案件權重係數”,避免了兩個“一刀切”;針對執行投訴多,變“一人一案管到底”傳統執行模式為接待、查控、研判、強制4個環節,執行投訴率下降76%;為讓當事人方便聯絡法官,建起法院“小總機”,安排專人接聽,成為如今在全國法院推廣的12368熱線電話的雛形……鄒碧華用一個個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有資料、重事實才能更好地推進改革”的工作理念。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每名黨員領導幹部都要像鄒碧華一樣,謀實事、出實招、求實效,向實處著力、用實幹說話、憑實績立身。唯有勤政務實,方能謀成小康之業、揚起改革之帆、行好法治之道、築牢執政之基。

鄒碧華是與時俱進的行業創新者。“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抱殘守缺、固步自封,只會越來越退步,吐故納新、與時俱進,才能越來越進步。鄒碧華曾經說,“我們做司法改革,光懂審判業務和法院那點兒事是不夠的,你必須及時吸取其他學科的最新成就,視覺化、大資料、移動終端……都是未來的大趨勢,法院現在不研究、不跟上,將來就會被別的行業嘲笑。”主持制定上海法院資訊化建設三年規劃,他綜合運用網際網路、“大資料”、“雲端計算”等資訊科技,用資訊化力推司法公開,其中6項應用屬於全國法院首創。“不日新者必日退”。作為黨員領導幹部,無論身處何種崗位、從事什麼工作,都要像鄒碧華一樣,敢於創新、善於創新,在創新中贏得工作主動、答好時代考題。

鄒碧華事蹟心得 篇7

一名普通的法官,因疾病意外來襲而突然倒在工作崗位上,將生命定格在那裡,悲劇在人間上演。如果說法官失去對於家庭和工作單位來講應該是一個相當大的損失,可是在法官去世後網上網下,哀思如潮。通過新聞簡短的介紹,讓我們看到了當代一位執法者的高大形象。

做改革的弄潮兒,鄒碧華與時俱進的思想彰顯當代執法者創先爭優的優秀品德。新時期執法者更要有科學的工作理念,更要有改革的創新的工作思路,況且改革涉及各個領域,執法部門在改革時代更要立於時代潮頭,在改革中有勇氣顯大責,在改革中做到壯士斷腕的勇氣。為此鄒碧華早在六年前就開始為執法部門改革工作進行準備,讓時任法院信訪辦主任滕道榮抓信訪改革,每月做投訴率分析。在今天他時任上海司法改革組委會的一名成員時,更是在工作中時時將責任承擔於肩上,為細化法官員額制改革方案做準備。法官要壓縮到33%,為了“避免搞‘一刀切’,圖省事,出現‘欺負’年輕法官,將助理審判員‘就地臥倒’轉為法官助理現象出現,他建立科學考核標準,讓真正勝任審判工作的優秀法官進入員額,他讓執法人員將上海4家試點法院所有法官5年來人均辦案量梳理一遍,單看辦案數量不行,還要計算案件質效。他潛心鑽研,兢兢業業,為司法改革做出了很多工作,付出了很多辛苦。

尊重基層維法人員,讓愛的讚歌充滿陽光。法官與律師事務所打交道,如何在執法過程中尊重律師的意見,並且與律師共同維護法的尊嚴,鄒碧華也做了很多工作。在朋友圈轉發上海法院律師訴訟服務平臺上線的新聞,評論道:“希望讓律師的執業環境越來越好。”在重要的會議活動中強調法官與律師的關係。在全國律師協會民事專業委員會20xx年年會上,他最後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到:“律師對法官的尊重程度,表明一個國家法治的發達程度;而法院對律師的尊重程度,則表明這個社會的公正程度,”道出了執法者與律師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關係

有改革進取心,在工作中努力拼搏,用良好的工作行為贏得了執法部門的認可;有服務群眾的良心,讓執法者的形象在哪一個地方都有陽光般的溫暖,這樣的執法者走了,如何不讓廣大群眾痛惜呢?在他走後網上網下廣大群眾形成互動,更說明了他所做出的一切,讓廣大群眾讚許,更說明了群眾對於他離逝的相當惋惜。

鄒碧華走了,但是他的精神長存,他為司法改革所做的成績長存,他的行為更會激勵其他的執法者在工作中嚴於律已,為中國的司法護法衛道,讓司法改革打造出別樣的風景來。

鄒碧華事蹟心得 篇8

臧克家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上海市高階人民法院原副院長鄒碧華屬於後者。我們學習鄒碧華先進事蹟,就是要用他的精神孕育出更多的“鄒碧華”,為法治中國的建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鄒碧華是勤政務實的好乾部,投身司法事業20xx年,始終堅持“敢於擔當、勇於創新、崇法尚德、公正為民”的職業精神,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人民司法事業,為法治中國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作為黨員幹部,都要有他身上體現的信念堅定、執法為民、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優良品質和職業操守。

鄒碧華是行業的創新者。“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抱殘守缺、固步自封,只會越來越退步,吐故納新、與時俱進,才能越來越進步。面對新形勢,鄒碧華主持制定上海法院資訊化建設三年規劃,他綜合運用網際網路、“大資料”、“雲端計算”等資訊科技,用資訊化力推司法公開,其中6項應用屬於全國法院首創。“不日新者必日退”。作為黨員領導幹部,無論身處何種崗位、從事什麼工作,都要像鄒碧華一樣,敢於創新、善於創新,在創新中贏得工作主動、答好時代考題。

鄒碧華是司法改革道路上的“燃燈者”。“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他充分體現了“燃燈者”的擔當精神。鄒碧華同志作為上海高院司法改革領導小組成員兼司法改革辦公室主任,始終站在司法改革的第一線,勇挑重擔,不畏困難,以前瞻性的改革視野、精深的法學素養、豐富的實踐經驗,為全國司改擔當探路先鋒。生長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時代,每名黨員領導幹部都要像鄒碧華一樣,追求改革理想,獻身改革大業,不計個人得失,不計個人譭譽,頂住壓力,衝破阻力,將改革“一點一點向前拱”,在改革的征程上“殺出一條血路”。

鄒碧華倒在司法改革第一線,令人痛惜。他生命的最後一瞬大放光彩,讓更多的人看到他的擔當精神,聽到他的改革信念:“改革,一直是一點一點往前拱的”“揹著‘黑鍋’前行,是改革者必須經歷的修行”。在已成輿論焦點的政法系統,在權與法膠著較量的領域,在司法改革艱難推進的此刻,甚至在法官與律師尖銳衝突的現實中,作為重要崗位的領導幹部,鄒碧華卻凝聚起如此強大的輿論認同,彌足珍貴。人們對“燃燈者”鄒碧華的高度評價,凸顯了人心所向和強烈改革共識。

工作中鄒碧華認識到各種法治力量都是為公眾輸送公平正義的平等一環,唯有珍視這種相生相存的價值紐帶,才凝聚起法律職業最大共識、重拾社會對司法權威應有尊重、贏得人民群眾對法治未來的真誠信仰。正如他自己曾在一篇博文中寫道:“當法官做到這一點的時候,法庭內就會建立起一種信賴的氣氛。當這樣的法官多起來的時候,整個司法就會獲得受人尊崇的社會基礎。”他這樣恰恰反襯出現實中這種職業品格其實並未普遍建立起來。因此,所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當鄒碧華成為一座為整個法律職業共同體仰望的高峰時,他所留下的法治遺產,他在無數人心中種下的法治想象,卻讓我們無法僅僅滿足於停留在“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鄒碧華事蹟心得 篇9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上海市高階人民法院副院長鄒碧華就是後者。我們追憶鄒碧華,就是要把他的精神傳承下來、發揚下去,用他的精神孕育出更多的“鄒碧華”。這也是對他最好的紀念。

鄒碧華是勇於擔當的改革奮楫者。指出,“面臨改革大潮,我們要做改革的弄潮兒”。鄒碧華就是弄潮兒的楷模。他身前除了擔任上海高院副院長,還有另一個頭銜——上海司改辦主任。從參與研製最高法“審判權力執行機制改革試點”“司法公開平臺建設改革試點”等方案,到參與主持起草《上海法院司法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鄒碧華以“揹著‘黑鍋’前行”的擔當精神,啃下了司法改革中一個又一個“硬骨頭”。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時代,每名黨員領導幹部都要像鄒碧華一樣,追求改革理想,獻身改革大業,不計個人得失,不計個人譭譽,頂住壓力,衝破阻力,將改革“一點一點向前拱”,在改革的征程上“殺出一條血路”。

鄒碧華是勤政務實的時代好乾部。勤政務實,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和鮮明品格。這一點在鄒碧華身上得到了有力印證。推行法官員額制,獨創一套“案件權重係數”,避免了兩個“一刀切”;針對執行投訴多,變“一人一案管到底”傳統執行模式為接待、查控、研判、強制4個環節,執行投訴率下降76%;為讓當事人方便聯絡法官,建起法院“小總機”,安排專人接聽,成為如今在全國法院推廣的12368熱線電話的雛形……鄒碧華用一個個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有資料、重事實才能更好地推進改革”的工作理念。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落實“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黨員領導幹部既是決策者,又是組織者,還是實踐者,要像鄒碧華一樣,自覺踐行“三嚴三實”,察實情、出實招、求實效。唯有勤政務實,方能謀成小康之業、揚起改革之帆、行好法治之道、築牢執政之基。

鄒碧華是與時俱進的行業創新者。“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抱殘守缺、固步自封,只會越來越退步,吐故納新、與時俱進,才能越來越進步。鄒碧華曾經說,“我們做司法改革,光懂審判業務和法院那點兒事是不夠的,你必須及時吸取其他學科的最新成就,視覺化、大資料、移動終端……都是未來的大趨勢,法院現在不研究、不跟上,將來就會被別的行業嘲笑。”主持制定上海法院資訊化建設三年規劃,他綜合運用網際網路、“大資料”、“雲端計算”等資訊科技,用資訊化力推司法公開,其中6項應用屬於全國法院首創。“不日新者必日退”。適應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順應瞬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