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博物館心得體會(通用16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7.82K

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1

1、有朋友在MSN上笑:鄒老師真勤奮哦,陽光明媚的大週末還在上網伏筆耕耘啊?

博物館心得體會(通用16篇)

我倒誠實: 沒寫東西,呵呵,在看別人寫的,檢查一下自己的不足……

人家繼續:那還是勤奮……

哈哈,其實,陽光明媚的大週末俺既懊惱自己沒有早點起來出去去什麼博物館看看,也沒什麼想法可以寫得出來的,只好在網上看別人的部落格。

主要是看別人寫去博物館的觀感。一般人其實很少去博物館的。只要去各種博物館看看就知道了,各類博物館一般都是沒啥人去,顯得冷冷清清的。

去過的人,一般都是會用圖片和文字的形式把去看的過程寫出來。我看著頗得教訓和啟發:有些博物館,看別人的敘述之後,我其實就不太想去的了,有些則更加有興趣;還有的也太不正規的了,比如人家遇到了找錢給假鈔什麼的,我要去的話,就得小心了,事先準備好零錢;還有的朋友照片照得比我的好,我也研究一下是相機問題,還是角度問題,或者怎麼樣補救光線的不足?還有,大家去的都是一個博物館,但看到的東西,很多的觀感都是不一樣的,為什麼那些我沒有看到想到,怎麼樣使自己的目光和思維得以改進?想法很多,看得多,得到的也多,這裡大致總結一下:

2、 要解決“為了看什麼而去博物館”、“去哪些博物館”、“在博物館怎麼看”、“看完之後如何變成有用的知識”這些問題之後,博物館才真正實現了其社會價值。為實現這個目標,需要一點一滴去做,需要長期努力,還需要回顧和檢討改進。

北京168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點綴著大大小小140多家博物館。一百多家博物館,市外的風景秀麗、空氣清新;市內的鬧中取靜,不失幽雅。天氣適宜的週末,參觀博物館既能學知識,又能活動活動玩得開心。

博物館參觀竅門是:安排好時間和路線,博物館一般閉館較早,要想一天多去幾個,最好早點起,早出門,並安排好行程;還有就是提前往想去的館點打個電話,落實一下是不是開館,有些博物館正在裝修改造中,如果貿然前往可能撲空,還有就是關注當天的天氣和調整好自己的體能了,呵呵。

再有,一定要安排好行車路線,能節省不少時間和體力!還有要了解博物館大概有多大,根據自己的興趣等判斷大概要花多長時間,附近有沒有其他博物館,回來什麼路線,中午到哪裡吃飯等等。

最後,出發的時候別忘了換一雙舒服的鞋子,女性朋友最好穿平底鞋。北京很多博物院的各個展館比較大,要細緻地觀看一遍,可能要花費好幾個小時,小心別讓自己的腳受委屈。還有,衣服要可以穿脫的,因為很難講那個博物館的溫度會怎麼樣,有的過熱,有些很冷,我都遇到過。

3、 博物館不同於公園:博物館所蘊含的歷史文化知識很多,如果把參觀博物館等同於逛公園,那就錯了。逛公園,為的是單純的欣賞風景,娛樂放鬆身心,那走馬觀花地玩是最主要目的。博物館參觀就不同了,它是以一定的展覽主題為背景,通過觀看和接觸展品,對某一個領域的知識作一定的瞭解,進而擴大視野增加個人的文化素養。參觀博物館是一種知識的薰陶和觀察自然與社會的一種方式,通過這個視窗滲透進歷史、人文、科學知識的源源活水,積累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還得有點認真的態度才行。否則,走馬觀花的看,您的參觀只是為博物館增加人氣,買票參觀的話只是為GDP的增長做貢獻,自己的收穫不大。

參觀博物館要想有更大的收穫,參觀前最好做一些相關的知識準備。有些展出可能是我們從來不知道的,會有些深奧枯燥,最好提前查閱一下相關的知識。最好參觀時能將知識和展品實物相結合,最重要的是激發興趣,調動眼睛去觀察,耳朵去聽(最好能找講解員講解或者租用自助導覽裝置),主動地思索問題。目前北京地區許多博物館已煥然一新,早已是散發無窮魅力融聲、光、電、多媒體和互動體驗等多種表現形式於一體的現代化館點,好多博物館提供動手區域(DIY)如果可以也多爭取動手操作,親身體驗。

4、瞭解博物館的功能和價值,利用博物館資源進行學習,進行知識的深化,要有一定的物質準備,比如水,比如筆記本和筆,比如相機,帶了這些最好存包之後再入館參觀。因為博物館的每件展品都有其豐富的內涵,認真看完整座博物館的展品需要大量時間,因此攜帶包、袋就需要花費相當的體力。

留意博物館內的提示牌,非動手區的展品不能動手摸,萬一摸壞了俺們陪不起。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本厚重的教科書,僅靠一兩個小時的自行參觀,很難有真正的收穫,而通過傾聽講解員的講解,邊聽邊看,參觀效果會更好。最好能聽講解員講解、跟著講解員一起走,聽他們的講解會讓你受益匪淺。

當然聽他們解說之前後,自己也可以一個人安靜地瀏覽一遍,因為解說不會每個展品都解釋的,很多他們會省略,那遇到自己感興趣的展品可以隨意看個夠。然而最愜意的應該是跟解說互動,遇到問題可以隨時求教和討論。

語音導覽器,看情況吧,如果自己看不懂,就要去租的,一般都是租用一次20元左右。

5、參觀中帶著相機、筆記本等可能更好,因為這樣可以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拍攝或記錄下來。現在很多博物館不僅允許參觀者攜帶各種各樣的輔助參觀用品進去,而且往往允許照相,前提是不對文物造成傷害即可。到博物院參觀完後,如果有所感、有所得,那麼一定將您的感悟記錄下來,這樣不僅可以深化記憶博物館知識,還可以跟更多人分享你的收穫並進行交流。

個別展覽所展示的展品因版權原因,博物館不允許參觀者拍照。特別是一些臨時展覽和引進展覽,主辦方一般都會明確要求不允許參觀者對展品進行拍照。那其實也沒關係,我看了下,就是再不讓照的,很多照片他們自己的網站上和網友的部落格其實都可以找到很多照片。

此外,部分展品因為材料特殊,如古籍善本、織繡品等文物,都很怕光,在強光的照射下,會加速它們的“衰老”,甚至造成永久性的損壞。因此,沒有很必要,不照也是做好事,遵守博物館的規定也是好人的表現。

先說這麼多,以後想到其它的再補充……

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2

"一個博物館的價值,不在於教化,而在於啟蒙;一個博物館的價值,不在於它有多巨集偉、有多現代、有多少古董,而在於它的思想、它的視野、它的價值觀、它帶給觀眾的啟迪和它所傳遞的精神。"——大花豬

中國國家博物館裝修了很久很久,我一直很期待。今年春節後終於開館,又適逢德國的啟蒙藝術展也在那兒開幕,於是今天我就迫不及待地去了。

進去之後感覺這博物館被整得很巨大很現代,但半天看下來,德國人的啟蒙藝術展非常好,我們自己的東西卻很令人失望。

啟蒙藝術展分為9個部分:啟蒙時代的宮廷生活、科學的視野、歷史的誕生、他鄉與故鄉、愛與感傷、迴歸自然、陰暗面、自我解放與公共領域、藝術的革命。共有500多件展品展出,有許多名家名作,是迄今為止國外博物館在中國展出規模最大的一次。我個人感受是:與其說這是一次讓人陶醉的藝術展覽,不如說是一次給人以啟迪的歷史重現。這個展覽從以上9個不同的角度充分展示了啟蒙運動時期歐洲人對人的價值、人的權利的發現和迴歸,對理性的追求,對科技的熱衷,對世界探索的狂熱,以及由此帶來的價值觀的改變,生活方式的改變,世界觀的改變等等。內容豐富而不凌亂,條理清晰而富有創造力,讓人印象深刻。期間我偷拍了幾張pp與大家共享,因為沒用閃光燈,又是偷拍,難免有點虛,將就著看吧。

這是柏林街景的畫,明快的色彩,休閒的行人,讓人深切地體會到18世紀那種光明、自信社會心態,也反映出當時各階層相處融洽、各得其所的社會氛圍。

這幅畫既表現出和諧生活的場景,又表達了當時歐洲人對大洋遠處未知世界的憧憬,對世界探索的激情。

這幅畫描繪的是英國人第一次熱氣球試驗成功時的情景,觀眾們歡呼雀躍,讓我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當時整個歐洲社會對科學、對航天、對創新的探索的無比高漲的熱情和勇氣。

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3

今天是20xx年12月19日,寒流過後,天氣晴朗,很適合戶外活動,我也正好趁著這個機會跟著法學院黨支部和班集體一起去參觀省博物館,瞭解學習我們廣東獨有的嶺南文化的同時也隨便放鬆一下六級考試後的心情,就暫且把其當做是一次愉快的集體旅遊活動吧。

省博物館新館址位於舉辦今次亞運會的海心沙,在寬闊的廣場上還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亞運會舉辦後的情景,綠樹紅花,環境優美,博物館左手邊便是著名的“小蠻腰”。博物館西面是廣州歌劇院和廣州市第二少年宮,北與廣州圖書館新館相鄰,南瀕秀麗的珠江,隔江與海心沙旅遊公園相望,所處位置十分具有人文氣息。

新館建築結構新穎,設計獨特,總體來說呈現長方體,牆面用的是凝重的墨灰色,在白天裡給人一種古樸、冷靜、沉穩、久遠的感覺,就像經久不衰的歷史一樣。外牆上隨處可見霓虹的裝飾,雖然在早晨顯得不那麼的明顯,不過我可以想像其在晚上將會展現如何的一種光彩,因為有霓虹的映襯必定會使得黑色的博物館不至於隱退於黑夜之中,它依然散發著自己應有的活力,就像我們廣東文化一樣,不會因為黑夜而失去其本身應有的光華。

館內的設計寬廣而大方,預示著包容與海納百川,色澤依然選擇有色凝重、悠久的硃紅色木質顏色,也像歷史一樣莊重而沉穩。館內常設展覽分為三篇——藝術篇、歷史篇、自然篇。

藝術篇又分為一、《翰墨流芳:宋元繪畫與歷代書法展覽》二、《土火之藝——館藏曆代陶瓷展覽》三、《紫石凝英――館藏端硯精品展覽》四、《漆木精華——潮州木雕藝術展覽》

歷史篇又分為一、《廣東歷史文化陳列》第一篇“南粵源流”第二篇“揚帆世界” 第三篇“繼往開來”第四篇“粵海烽火”

自然篇又分為一、《自然資源展覽》 第一篇“我們的家園——地質地貌館” 第二篇“我們的寶藏——礦產資源館” 第三篇“石之精靈——寶石館” 第四篇“嶺南本草——中草藥館” 第六篇“陸生的動物居民們——陸生野生動物館” 第七篇“海洋動物世界——海洋館” 第八篇“探尋消失的生命——古生物館”

雖然藝術篇與歷史篇都讓我沉浸於我們廣東省深厚的人文氣息當中,但是真正讓我著迷的是自然篇的景象,我承認我高中時是以地理為專業科的,我對自然與地理有著濃厚的興趣,我沉浸於美麗誘人的礦產資源館以及寶石館當中,那些被精雕細琢過的抑或是最原始的石頭都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也沉浸於虛擬的陸生野生動物館當中,即使那些都不是真的,甚至連標本都算不上,但是卻引來了很多人的駐足逗留,細細觀看逐一評論,其次海洋館與古生物館也同樣地吸引人,因為雖然不知道那些大型的動物骨架是真是假,但是真的有被壯觀和震撼到。

最後這次參觀真是收穫良多,獲益匪淺,以後也要多參加這些活動,開開眼界增進自己的見識。

08法學(3)班

——晨向陽光

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4

一直對省博物館充滿著嚮往,於是我們宿舍三個娃準備11月8號出發去參觀省博物館,我們在網上仔細查詢了去那的公交車和地鐵路線,心中對於找對地方還算踏實。這是我們宿舍三個第一次一起去廣州,心裡還蠻高興的!當然對於這次的參觀我們還帶著一個主要目的 ,那就是在欣賞博物館時為我們的美術鑑賞課的作業——“參觀心得”做準備。

經過幾番波折,我們終於出了APM線,這算是到了目的地吧。映入眼球的是各種唯美的建築,這都是我第一次見到的,著名的小蠻腰就在我的身後,不自覺的就給她照了一張照片,這還是我第一次近距離的觀察小蠻腰呢!她很清晰,原來不是實體的,裡面很大一部分是中空,看到這些心中很是新奇。我們三一直往小蠻腰那個方向走,旁邊是省立中山圖書館,環繞在我們四周的都是一些具有現代藝術感的建築,它們高矮不一,參差不齊,但是每個建築都很具有特色,看起來一點都不覺得很突兀,倒像是建築學家特意這樣安排的,給人不同的視覺享受。走了好一會還是沒有看到博物館的影子,才發現我們早就被這美麗的建築物吸引都忘了看路標。看到路標後似乎又發現了新大陸,往前幾步然後左轉省博物館就在我們眼前了,與我想象中的樣子完全不同它像是很多個的長方體盒子鑲嵌而成,看似雜亂其實又被設計得很獨特,回來查資料才知道這整個建築運用“寶盒”了的設計理念,採用鋼筋混凝土核心筒承載巨型鋼桁架懸吊結構體系,它的巨型屋面鋼桁架整體滑移總重量達8700噸,是目前世界重量最大的鋼結構高空滑移工程。由於展館是由巨型鋼桁架懸吊出來的,中間沒有一根結構柱,為陳列展示提供了很好的條件,也給了我們參觀者一場美得視覺盛宴。

拿到免費門票後我們就進入了目的地,館內既莊嚴大氣,又顯得藝術典雅。館內參觀的人很多但是每個人都安安靜靜的生怕打擾到別人破壞了這肅穆的氛圍。我先是被踩在我們腳底的的瓷器所吸引,於是拉著她們兩去看地上的這些青瓷,“躺在”地上的瓷器雖然有的破破爛爛有的殘缺不齊,但是上面的花紋卻極其清晰,花的每一個紋路都被細緻描繪而且顏色嬌豔欲滴,不得不讓我感嘆古人制作瓷器精湛的技藝。“躺在”地上的還有其它一些東西,比如說一些很漂亮的海星、貝殼等,這些都是當前在南海“撿回”回來的,每一個都很有特點很漂亮。特別是對於我這個內地的女孩子,以前從來沒有看到過大海更不用說親眼看到這些大大的海星、扇貝„„看完這些後我們準備上樓去參觀,由於不熟悉關內的陳列,我們採用看到了哪個比較感興趣的展廳就進去參觀的方法參觀這座博物館。一上樓到二樓我們就看了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展廳,哈哈,雖然我的字寫得就那樣,但是我對書法還是比較感興趣的,這也是我第一次瞭解到星雲大師一筆字的事蹟,展廳中有星雲大師的個人簡介,沒有草隸篆,只有楷書、行草書,尺幅大多為縱2尺,橫1尺的鏡芯,少則一字,多則四字,間有對聯、橫幅,各具風神。有好多富有書生氣的長者在這裡欣賞流連。舍友問“你看得懂嗎?”我只是對她笑了一笑,個人覺得星雲大師的字很樸實、運筆自然不做作,字如其人,我覺得大師就是這樣一位樸實忠厚善良的人吧!

參觀完星雲大師書法展廳之後,我們去了“廣東歷史文化陳列”展覽,這幾個字閃著黃光高高鑲嵌在我們眼前,很富有歷史莊嚴威懾感。裡面我們看到了許多漂亮的扇子,它們有的是用象牙做成的,有的裝飾有玳瑁,有的用金屬做成,有的用各種有名的木材製作而成,不過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些扇子上的圖形,它們被描摹得很精緻,有花朵有房子建築有美人,每個物件都被製作得清晰富有情感,好像會從扇子中走出來一樣。當時我還在想這些扇子難道真的是用來扇風的嗎?我覺得它們更像是藝術品作為裝飾欣賞用的吧!這個展廳有很多我很感興趣的東西,比如說模型船、象牙雕、油畫„„這裡我還要說的是古代王公貴族的服飾,他們被製作的好奢華好細緻,有戰袍有龍袍有大臣朝服有皇后妃子的服裝,每一件衣服都感覺好高貴,好像是穿越到了那個時代目睹了皇宮的莊嚴一般。真是美輪美奐!

陸陸續續的我們又參觀了一些其他的地方,但大都沒有花太多時間觀摩。最後我們參觀的是 “粵山秀水,豐物嶺南——廣東省自然資源展覽”,這其中也包含有許多專題展館,如地質地貌、礦產、寶玉石、中草藥、陸生野生動物、海洋生物、古生物等展覽館。哈哈,覺得這個展覽是最貼近我們專業的,因為我們是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這些展館中展示的許多東西都是我們書本上學到過的,只是我們還沒有在現實中親眼見到過。參觀這裡就彷彿進入了夢幻般的時空,各種奇珍異寶令我們目不暇接;各種從未目睹過的礦藏奇石讓我們歎為觀止。動植物展館雖只是些模型或標本,但場景佈置得十分逼真,燈光設計有種朦朧感,給人安詳舒適的感覺。後面的海洋館等全是懸掛是的線條,藍色的光感,雖不是水族館,確如真的置身其中。那些海洋動物幾乎觸手可摸。令人驚異的恐龍骨架,彷彿回到了億萬年前那蠻荒時代。其實現在又好想去那看看,因為那裡實在是太給人以享受了。

最後離開的時候其實還想去參觀書畫展廳的,但是那天剛好書畫展廳有修整並沒有對外開放,所以我們就此錯過了。參觀了3個多小時,我們於樓上樓下走走停停,因為實在是肚子太餓,腿也很乏,我們還是依依不捨的離開了這座充滿智慧的博物館,在離開前我們去了館內的小賣部,店子面積很小但是東西很多,有很多富有歷史意義的紀念品,價格大小不一,但是對於我們學生來說大部分紀念品還是很貴的,我們逛逛之後每人花了幾塊錢買了一本小書,覺得書被製作得很精緻小巧很吸引眼球,就算是用它來紀念一下這天吧!很充實的一天,其實收穫的也不僅僅只有我上面說到了視覺的盛宴和心靈的感悟,還有我們三個互相幫助、嬉戲打鬧、談天論地、悵古道今的深厚友誼!

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5

今天我去參觀了國家博物館,真的是感慨萬千。

展覽分幾個部單元。“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全球視野下展現中國道路之抉擇;全景歷史中濃縮民族復興之歷程。”《復興之路》圍繞千年鉅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等六大主題,反映自1840年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外國列強欺負中國人民和人本侵略中國的這兩部分。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了,帝國主義國家往我國大量的運送鴉片,使社會變的腐敗,使中國人民失去健康。後來林則徐雖然消滅了鴉片,但帝國主義仍不放過中國,跟中國打仗。而中國輸了,就跟帝國主義簽定了很多不平多條約,讓中國的土地不再完整,況且中國每年都要賠錢給帝國主義。中國人變得非常窮,滿大街都是餓死的人。而中國人民並沒有放棄希望,而是站起來反抗。1939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但國民黨並沒有站起來反抗。國土大面積淪陷,日本人佔了中國的很多部分。隨只中國人民也開始受欺凌。日本帝國主義大面積屠殺中國人。而中國人則沒有放棄,而是舉起武器去打敗日本帝國主義。1945年日本投降,澳門和香港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以前一直以為現在的所有都是利索應當的。但是這次觀看中過的復興之路後,我的想法完全變了。中國人民真的很偉大!當帝國主義來欺負中國,人們都沒有飽飯吃,但沒有人低頭!而是掀起革命,讓帝國主義知道中國人民是不能欺負的!當日本來臨時,中國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不光是政府,人民也沒有放棄!日本人大四的屠殺中國人民,想磨滅大家的意志!但是我們的意志不但沒有被抹殺,而是變得更堅固!我們以不屈不撓的精神趕走了帝國主義。中國人民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站起來了!經歷了歲月的磨礪和洗滌,中國共產黨領導著廣大人民群眾,為實現共產主義這個最終目標而不斷探索著、奮鬥著、發展著、前進著……在這個歷程中,我們一齊哀悼,一齊歡呼,一齊奮鬥,一齊感動……不論遇到什麼,歷史事實都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將會不斷髮展、進步!中華民族終於能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了!我為自己是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中國中人民終於能抬起頭來面對帝國主義了!那些崢嶸歲月我們並沒有白過。中人民可以不再受欺凌了!但我們不能忘記以前受的恥辱,應該用自己的努力讓國家更加繁榮昌盛。我們現在的幸福是來之不易的,是以前的人用鮮血和意志還來得!

隨著時間的洗禮,中國已經穿越了幾千年,那些曾經的事件也早已成為歷史。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21世紀,總讓人感到繁華的街區後有一種莫名的空虛。而今天參觀了博物館後讓我意識到了肩上的責任。

清朝末年,是一個讓中國人感到心痛的時期,外國為了自己的利益,竟用鴉片這樣的毒物來買斷中國市場。中國苦難的命運就此上演。我看到了陳列在玻璃櫃中的一份份厚厚的不平等條約時,我的心中有著巨大的哀痛,當我看到泥塑的苦難者臉上那一雙雙無助的眼睛是,有給予了我無數震撼,我從哪眼神中讀出了一種希望的渺茫,生活的苦難,但同時有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里千山只等閒。”這是一種怎樣的豪邁。在這個展館裡,到處都響著激昂的紅色歌曲,看著革命正處於蒸蒸日上的照片,我也覺得熱血沸騰了。彷彿看到了星星之火,燒到整個中國。終於,在毛主席的領導下祖國站了起來,中國人民站了起來。我感到無比的驕傲,不只是為了不再受屈辱而自豪,更是為了一個個面對亡國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的中華兒女驕傲自豪。

在建國初期,我國經濟科技等方面都相對落後。正是有了像錢學森一樣的一批愛國人才,不畏艱辛萬難,堅持研究,這才成就了中國今天的輝煌。他們的精神讓我感動,那種“志在強國,淡泊名利”的獻身精神更是讓我感受到了一種高尚的品德。

現在21世紀的中國早已不是人人可欺的弱國,曾經那一段段刻骨銘心的國恥訓誡我們“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直至如今,我國仍在努力,為了給百姓一個安定快樂的生活。

走出博物館,幾句話湧上心頭,只要心中有希望,面對名利坦然對待,就總會有迎來曙光的那一天。而,還是中學生的我們,唯有此刻立志,努力學習,在不久的將來也為祖國貢獻出一份力量!在這裡,我衷心的祝願祖國能夠越來越昌盛。

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6

湖北是荊楚文化的發源地,楚文化是華夏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湖北省博物館是這種歷史文化的記錄者,,記錄著歷史在這片土地留下的每一個痕跡。閒步其堂,與歷史氣息拂面,品位屢屢文化清香。

20xx年9月25日,在考古學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全班同學參觀了湖北省博物館。這是我第二次來到這裡,第一次來的時候我還是大一,帶著新奇,像觀看奇物珍玩一樣在裡面走了一圈,根本沒心思來追溯這些古物的歷史根源,兩年後,現在我已經是大三的學生了,我又回到了這裡,經過兩年的歷史學習和歷史薰陶,我對歷史的興趣更濃了,帶著沉澱過的心情,我認認真真地參觀了省博,收穫很多,感受也很深。這一天天空下著淅淅瀝瀝的雨,我們到的時候博物館還沒開門,於是我們站在門口等了一小會兒,雖然站在外面有點冷,但是看著過往行行色色的行人.車輛和周圍的高樓大廈,感受著現代大都市的生活,我很慶幸自己生活在這個年。

想著想著思緒飄過了時間隧道,在那道門後面卻是另外的世界,古物古人,它們在地下沉睡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上萬年才又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在它們的那個年代到底發生了多少我們不可知的事,在它們沉睡的漫長歲月裡世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它們一定想不到在多少年後還會重現在世人面前,所有的所有都是那麼神奇,腦中突然出現了穿越劇的情景,嘿嘿,如果我也能穿越就好了,哈哈。不一會兒,九點整開館了,我們排好隊進去了。 館內文物品類豐富,器類齊全,器類主要有陶、瓷器,青銅器,漆木器,簡牘、兵器、古樂器、金玉器,古代字畫,古錢幣等。館藏的鄖縣人頭骨化石、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元青花四愛圖梅瓶舉世聞名。新石器時代京山屈家嶺文化的蛋殼彩陶紡輪;天門石家河文化的玉人、玉鷹;盤龍城商代遺址和墓葬出土的大玉戈及銅鼎、銅鉞;隨縣戰國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青銅器群及16節透雕龍鳳玉佩、28宿天文影象衣箱;雲夢睡虎地出土的秦代法律文書竹簡等,都具有極高和極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要屬隨州出土的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是戰國時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呈“卜”字形,展覽廳內還原了墓葬的原始形狀。整個曾侯乙墓很有特色。整個墓葬分作東、中、北、西四室。東室置曾侯乙木棺,雙重,外棺有青銅框架,外有的類似窗戶的圖案,那是因為當時的人相信人死後靈魂依然會在墓中生活,故他們也要通風。內棺外面彩繪門窗及守衛的神獸武士。中室放置隨葬的禮樂器。北室放置兵器及車馬器等。西室置殉葬人木棺13具,殉葬者為13~26歲的女性。曾侯乙墓主棺的外棺重7.5噸,由銅與木巧妙組合而成,內棺重2.5噸,總共十噸,光從棺槨的規模來看就可以窺探整個墓葬的恢弘。據說在挖掘的過程中,,因為太重,繩子斷掉了,考古工作者不得不把內外棺分開,而古時沒有先進的科技,下葬如此重的棺木我們的祖先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完全想象不出來。

墓中大小、顏色各異的陪棺無不體現出封建禮教,與等級的嚴格。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是迄今發現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銅編鐘它是曾侯乙墓出土的最為耀眼的國寶級文物。它共64件,(計鈕鍾19件,甬鍾45件),分三層懸掛在滿飾彩繪花紋的銅木結構的鐘架上,每層的立柱是一個青銅佩劍武士。它們的形體和重量是上層最小,中層次之,下層最大。最小的一件重2.4公斤,高20.2釐米;最大的一件重203.6公斤,高153.4釐米。它們的總重量在2500公斤以上。鍾架通長11.83米;高達2.73米。氣魄巨集大,場面相當壯觀。曾侯乙編鐘出土後,還有過三次演奏,足見曾侯乙編鐘儲存之完好,可惜我無幸聽到。一同出土的還有青銅尊盤,尊是盛酒器,盤一般作水器用,二者合為一器,尊內盛摻有香草汁的酒,祭祀時酌以獻屍,賓禮時酌以飲客。整套器物紋飾繁縟,窮極富麗,其精巧達到先秦青銅器的極點。尤其是器上鏤空裝飾,透視有若干層次,系用失蠟法鑄造,即先用蠟做模,模外做範,加熱烘烤使蠟模融化流失,使整個鑄件模型變成一個空殼,再將青銅溶液澆灌至空殼內,就可鑄成所需的器物。這一發現,證實了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戰國早期,中國的失蠟法鑄造技術已經達到極高的水準。尊和盤均鑄有“曾候乙作持用終”銘文。

我們看到的是作品,領略到的是歷史,古人留給我們的這些財富,反映出中國古代文化的悠久傳統和深厚底蘊是無限的。此行不僅能讓我們瞭解我國古代的珍貴文物,而且還教給了我們許多知識。歷史如一條長河,涓涓的從古流到今,永遠沒有止盡。歷史文化遺產需要我們去保護,去傳承與發展。

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7

走近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一股浸潤著歷史莊嚴、滿含著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世紀之風便撲面而來。正當廳屹立一尊毛澤東同志的雕像,是他,當年帶領著四萬萬受苦受難的中國人民在敵人的屠刀下翻身做主,開創出如今這一片美好的世界。

中央展廳中陳列著中國近代以來的軍事裝備,有模型、有實物。件件都透漏著中華民族的那種絕不屈服、永遠向上的精神。那高聳的“東方紅一號”導彈更是闡述著中國人民發自內心的自信和驕傲。

冬風刺骨,兩翼展廳已頗是寒冷,一些當年參加過戰鬥,或許還立下過無數次戰功的飛機、坦克、輪船、火炮靜靜地在那裡躺著,將那曾經的霸氣深藏起來,一動不動,縱使那風一次次呼嘯而過。它們已經完成了歷史賦予自己的使命,現在所需要做的就是在那靜靜地躺著,享受著它的子民們的無盡的敬意……

從大汶口時期的第一場戰爭開始,到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似乎總是籠罩在一層或濃或淡的硝煙中:朝代更迭、平定叛亂需要戰爭,抵禦外侮、護我中華也需要戰爭。在這無數次的戰爭中,偉大的中國人民一次次發揮出自己無窮的智慧,創造出種種先進的兵器。這些樣式各異種類繁多的兵器描繪出了一幅中國兵器的改革圖:最初的石質斧鉞到後來的銅質戈戟,再到後來的火槍火銃,到現在的槍炮彈藥、導彈衛星。這一系列的發展無不彰顯著中國人民的智慧,預示著中華民族的再度騰飛!

如今的中國已經永遠告別了過去的那種閉關鎖國、夜郎自大的狀態。她制定了和平外交政策,並且努力地遵循著這些政策來同世界上其他國家建立友好關係,以期達到所有人共同的目標——世界和平。陳列館中的一切便是這最好的見證。

一張張顏色灰暗的舊照片,一幕幕不堪入目的破壁殘垣為我們講述著中國人民在近代歷史中反抗外國侵略、誓死保衛家園所作出的一次次鬥爭。那是一段屈辱的歷史,但同時又是一段振奮人心的歷史。舊中國在那裡滅亡,新中國從那裡走來!

中央展廳中陳列著中國近代以來的軍事裝備,有模型、有實物。件件都透漏著中華民族的那種絕不屈服、永遠向上的精神。那高聳的“東方紅一號”導彈更是闡述著中國人民發自內心的自信和驕傲。

冬風刺骨,兩翼展廳已頗是寒冷,一些當年參加過戰鬥,或許還立下過無數次戰功的飛機、坦克、輪船、火炮靜靜地在那裡躺著,將那曾經的霸氣深藏起來,一動不動,縱使那風一次次呼嘯而過。它們已經完成了歷史賦予自己的使命,現在所需要做的就是在那靜靜地躺著,享受著它的子民們的無盡的敬意……

從大汶口時期的第一場戰爭開始,到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似乎總是籠罩在一層或濃或淡的硝煙中:朝代更迭、平定叛亂需要戰爭,抵禦外侮、護我中華也需要戰爭。在這無數次的戰爭中,偉大的中國人民一次次發揮出自己無窮的智慧,創造出種種先進的兵器。這些樣式各異種類繁多的兵器描繪出了一幅中國兵器的改革圖:最初的石質斧鉞到後來的銅質戈戟,再到後來的火槍火銃,到現在的槍炮彈藥、導彈衛星。這一系列的發展無不彰顯著中國人民的智慧,預示著中華民族的再度騰飛!

如今的中國已經永遠告別了過去的那種閉關鎖國、夜郎自大的狀態。她制定了和平外交政策,並且努力地遵循著這些政策來同世界上其他國家建立友好關係,以期達到所有人共同的目標——世界和平。陳列館中的一切便是這最好的見證。

一張張顏色灰暗的舊照片,一幕幕不堪入目的破壁殘垣為我們講述著中國人民在近代歷史中反抗外國侵略、誓死保衛家園所作出的一次次鬥爭。那是一段屈辱的歷史,但同時又是一段振奮人心的歷史。舊中國在那裡滅亡,新中國從那裡走來!

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8

5月26日,我們集體參加了學院組織的青馬工程陝西曆史博物館參觀活動,經受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三秦大地是中華民族生息、繁衍,華夏文明誕生、發展的重要地區之一,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周、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曾在這裡建都。博物館建築古樸典雅,別具特色。它將中國古典宮殿建築和庭院建築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色彩協調,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建築風格,同時具有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豐富的文化遺存,深厚的文化積澱,形成了陝西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的陝西曆史博物館則是展示陝西曆史文化和中國古代文明的藝術殿堂。

陝西曆史博物館展廳面積11600多平方米,展出文物精品2700多件,展線總長2300米。展廳跨度大,層位高,視野廣闊,照明裝置靈活多用,通風設施好,裝飾古樸典雅,給人凝重、舒暢、清新之感。整個陳列分為序廳、基本陳列、專題展覽、臨時展覽和已開闢為國際畫廊的中央大廳等幾個部分。序廳位於中央大殿前端,陳列一尊巨大的千年石獅(唐順陵石獅複製品),襯以黃河巨幅彩照,引導觀眾去領略由黃土黃河孕育出的古老文明。

陝西曆史博物館的基本陳列為陝西古代史陳列,它以歷史程序為線索,選取各時代的典型文物進行組合陳列,來揭示陝西地區古代社會文明發展狀況。該陳列展廳面積4600平方米,共三個展室,分為七個部分(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精選的20xx餘件珍貴文物包括:反映古代先民生活情景和藝術追求的豐富多姿的彩陶器皿,反映周人興起與鼎盛的青銅器,反映秦掃六合統一天下氣勢的青銅劍、經機、兵馬等,以及顯示秦漢奮發崛起精神的鋼建築構件、大型瓦當,還有反映封建盛世繁榮景象的精美的唐代金銀器和唐三彩等,並配以遺址模型、圖表、照片等輔助展品。系統地展現了自115萬年前至1840年陝西地區的古代歷史。由於中國古代社會周、秦、西漢、隋唐幾個盛期都是在陝西地區建都的,所以該陳列以這幾個時期為重點,既突出反映了陝西地區古代燦爛的文化,也反映了這幾個時期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最高水平。

專題展覽廳位於序廳西側,陝西青銅器珍品展和陝西曆代陶俑精華展是陝西曆史博物館首次推出的兩個專題展覽。展廳面積約2600餘平方米,展出文物600多件(組)。其中陝西青銅器珍品展選取這個陝西曆史上文物最巨集富、最突出的橫斷面,從種類與用途、銘文與書法、造型與裝飾、隨葬與窖藏、青銅鑄造工藝五個方面予以展示。展出青銅器260件(組),整個青銅器展室給人一種厚重凝鍊的感覺。陝西曆代陶俑精華展展出文物341件,以時間為序,分為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代五個階段,分別以神武鷹揚、氣勢古拙、神韻質樸、儀態軒昂、典雅華美、灰色凝練、餘光明媚為主題展示了陝西乃至中國陶俑的發展過程。

其中展示了八大類,還有字畫、版本、經卷、織物、骨器、木器、漆器、鐵器、石器、印章、封泥,以及近現代文物和民俗民族文物。

漫步在五個大的展覽廳中,可以感受到陝西洶湧、博大的文化,在博物館的幾個小時中,我們一舉跨越了從公元前21世紀到現代社會。通過一件件的文物,我們無聲的與古人默默對話,感受著幾千年甚至數千年勞動技術結晶所帶來的衝擊。思想接受著歷史大浪的沖刷,歷史推著我們的好奇發笑。通過這次活動相信同學們對歷史文化也會有新的體驗和理解。

如今的中國,已經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走得穩健而自信,但是在世界形勢愈發複雜的情況下,中國仍面臨著來自經濟、政治、安全等等方面的挑戰,我們不能安於現狀,讓我們每一個參觀的同學懷著對中國璀璨文化歷史的感受和理解更應該以高度的責任感投身於學習和實踐,繼續革命前輩們奮鬥終身的事業,積極發揮現代大學生團員的特色,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5月26日,我們集體參加了學院組織的青馬工程陝西曆史博物館參觀活動,充分感受了中國歷史的源遠流長和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經受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三秦大地是中華民族生息、繁衍,華夏文明誕生、發展的重要地區之一,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周、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曾在這裡建都。博物館建築古樸典雅,別具特色。它將中國古典宮殿建築和庭院建築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色彩協調,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建築風格,同時具有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豐富的文化遺存,深厚的文化積澱,形成了陝西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的陝西曆史博物館則是展示陝西曆史文化和中國古代文明的藝術殿堂。

陝西曆史博物館展廳面積11600多平方米,展出文物精品2700多件,展線總長2300米。展廳跨度大,層位高,視野廣闊,照明裝置靈活多用,通風設施好,裝飾古樸典雅,給人凝重、舒暢、清新之感。整個陳列分為序廳、基本陳列、專題展覽、臨時展覽和已開闢為國際畫廊的中央大廳等幾個部分。序廳位於中央大殿前端,陳列一尊巨大的千年石獅(唐順陵石獅複製品),襯以黃河巨幅彩照,引導觀眾去領略由黃土黃河孕育出的古老文明。

陝西曆史博物館的基本陳列為陝西古代史陳列,它以歷史程序為線索,選取各時代的典型文物進行組合陳列,來揭示陝西地區古代社會文明發展狀況。該陳列展廳面積4600平方米,共三個展室,分為七個部分(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精選的20xx餘件珍貴文物包括:反映古代先民生活情景和藝術追求的豐富多姿的彩陶器皿,反映周人興起與鼎盛的青銅器,反映秦掃六合統一天下氣勢的青銅劍、經機、兵馬等,以及顯示秦漢奮發崛起精神的鋼建築構件、大型瓦當,還有反映封建盛世繁榮景象的精美的唐代金銀器和唐三彩等,並配以遺址模型、圖表、照片等輔助展品。系統地展現了自115萬年前至1840年陝西地區的古代歷史。由於中國古代社會周、秦、西漢、隋唐幾個盛期都是在陝西地區建都的,所以該陳列以這幾個時期為重點,既突出反映了陝西地區古代燦爛的文化,也反映了這幾個時期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最高水平。

專題展覽廳位於序廳西側,陝西青銅器珍品展和陝西曆代陶俑精華展是陝西曆史博物館首次推出的兩個專題展覽。展廳面積約2600餘平方米,展出文物600多件(組)。其中陝西青銅器珍品展選取這個陝西曆史上文物最巨集富、最突出的橫斷面,從種類與用途、銘文與書法、造型與裝飾、隨葬與窖藏、青銅鑄造工藝五個方面予以展示。展出青銅器260件(組),整個青銅器展室給人一種厚重凝鍊的感覺。陝西曆代陶俑精華展展出文物341件,以時間為序,分為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代五個階段,分別以神武鷹揚、氣勢古拙、神韻質樸、儀態軒昂、典雅華美、灰色凝練、餘光明媚為主題展示了陝西乃至中國陶俑的發展過程。

其中展示了八大類,還有字畫、版本、經卷、織物、骨器、木器、漆器、鐵器、石器、印章、封泥,以及近現代文物和民俗民族文物。

漫步在五個大的展覽廳中,可以感受到陝西洶湧、博大的文化,在博物館的幾個小時中,我們一舉跨越了從公元前21世紀到現代社會。通過一件件的文物,我們無聲的與古人默默對話,感受著幾千年甚至數千年勞動技術結晶所帶來的衝擊。思想接受著歷史大浪的沖刷,歷史推著我們的好奇發笑。通過這次活動相信同學們對歷史文化也會有新的體驗和理解。

如今的中國,已經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走得穩健而自信,但是在世界形勢愈發複雜的情況下,中國仍面臨著來自經濟、政治、安全等等方面的挑戰,我們不能安於現狀,讓我們每一個參觀的同學懷著對中國璀璨文化歷史的感受和理解更應該以高度的責任感投身於學習和實踐,繼續革命前輩們奮鬥終身的事業,積極發揮現代大學生團員的特色,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

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9

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特展的展廳在博物館右側的二樓。博物館一樓右側的展廳原先是"文化遺產日特別展覽",已於前一天結束了,裡面正在收拾整理,不再對遊客開放,讓我和妻感到很大的遺憾,還好,在接下來在二樓的參觀中看到的大量寶貴文物,讓我們減少了些許的遺憾。在樓梯口檢票後,將打過孔的票張進口袋,同妻一起順著樓梯來到二樓。感覺到有些累,正好展廳門口的長椅上有空閒的地方,於是讓妻一人進去先看,我喝了點水,在椅子上少時休息後進入展廳參觀。

展廳分左室和右室兩個部分,我從左廳開始參觀。順著門左側在選購紀念品的眾多遊人往去,第一件展品就深深的吸引住了我的目光。那是一件青銅器方鼎,具體的名字我現在記不清了,大概叫做"虎耳牛頭鼎"。五頭形態各異的長角、虎耳的銅牛首尾銜接的站在鼎口上圍成一個圈,剛好將鼎口圍住;鼎腹兩側各有一隻頭朝上、尾朝下、呈爬行狀的銅虎,威猛之勢自然流露;三隻虎足形鼎腳均勻的分佈在鼎腹底側,使圓鼎穩穩的站在展櫃上。整個圓鼎結構緊湊,佈局合理,想象豐富,造型逼真,銅綠色顯示著它年代的悠久,讓我駐足許久不忍離去,盡情感受著那段昔日的歷史。

1959年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墓地第10號墓出土的"彩陶背壺"是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在展廳中部展出。壺的腹壁一面扁平,兩側各有一環耳,另一面中部有一豎鼻與扁平腹部的一面相對,3個附耳繫繩之後便於背在肩後攜帶。背壺為紅陶,近口沿處繪有3個等距離的黑白彩同心圓;壺頸與環耳之間的肩部內白外黑兩道細線形成一帶狀圈,沿帶繪有黑地白彩渦紋;壺腹繪有黑白彩同心等邊三角形,頂角上下相對沿壺腹排列;腹下繪有黑色細帶,在其上等距白點排列;底部繪有白色圓點。我不是一個專業的文物工作者,更非一個歷史研究人員,無法從專業角度進行解釋和說明這件文物的特點和意義,能做的,僅僅是將我眼中看到的記錄下來罷了,以後當我讀到相關的資料時,能從我的記憶中找到相關的記憶片段,來讓我重溫這段歷史,引起相應的共鳴,那或許便達到了做為一個普通老百姓所需要的精神享受了吧。

在展廳靠近裡側的中間位置,橫列著一個長約2m、寬1m左右的的展臺,著名文物"金縷玉衣"就靜靜的"躺"在裡面。對金縷玉衣是早在國中的歷史課本中就已經知道了,但對它的認識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記載上,沒有一個實際的或者更可以說是基本成形的概念,今天得以在眾多的參展文物中見到了它的廬山真面目,實屬幸事、慶事。在我面前的金縷玉衣是由一塊塊紅白色的大小不一的玉石片組成,大的平均長約10cm、寬5cm,小的平均長約3m、寬1cm,最大的玉石片是腳底的那片,長約25cm、寬10cm左右,所有的玉石片,無論大小,厚度都不到1cm,表面光滑、紋理清晰。在每塊玉石片的四角上各有一個米粒大小的孔,金絲穿過這個小孔,將所有的玉石片串連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將要穿戴金縷玉衣的人從頭到腳、絲毫沒有放過的包裹保護起來。能看出,展示在我面前的這件金縷玉衣是為男性製作的,因為在其大腿根部有用小塊玉石片穿接而形成的小筒子,用來盛裝男性的生殖器官。頭部用小塊玉石片穿接起來、按照人的五官巧妙的分開鼻、眼、耳器官,軀幹及臂膀、腿部用大塊的玉石片錯落有秩的穿接,手掌及腳部用大小不同的玉石片按照一定的順序交叉穿接、用一大塊整片的玉石片坐為腳底,腳趾前端用小塊玉石片豎立串起,使整個腳部能合適地放入。整個金縷玉衣渾然一體,大小不同的玉石片在金線的連線下有序地成為一個整體,緊湊而不擁擠的將穿戴的人包裹在金與玉的氛圍中。據資料顯示,這件金縷玉衣整整花費了當時數百名技藝精湛的玉石匠人兩年多的時間,花費的資產相當於幾百戶富裕人家一年的所有花銷總和。花費這麼大的人力、物力來製作出的金縷玉衣,顯示出當時的統治者希望通過這種外在的保護來達到自己屍骨永存的願望,但後來發上的事實可與他們的想法背道而馳,往往在他們穿上金縷玉衣不久的以後,他們的墳墓就被垂涎於墓室寶物的盜墓人所挖掘,寶物被偷盜,而他們的屍骨卻落的個蕩然無存的地步。

一件件的珍品,在我的眼底出現,一段段的歷史,在我的腦海中重現。宋呆瓷器珍品"官窯貫耳瓶"、兩漢時期的"碧玉谷紋璧"、唐代的"騎駝樂舞三彩俑、三彩馬"、商朝的"玉援銅內戈"、兩漢時期的"市樓畫像磚"、漢代青銅燈具"彩繪銅雁魚燈"、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陶牛車"、讓我痴迷的"四羊方樽"等等珍貴的文物,在我的面前一一閃過,讓我通過它們去解讀和感受那段昨日的輝煌,所有的這一切讓我留戀、讓我駐足、讓我忘記了去分辨左右兩個展室佈局上的不同,更讓我忘記了朝代的更替、忘記了時間的流逝,恍惚間不同朝代人們的日常生活展現在我的面前,而我,也貪婪的呼吸著那已經久遠了的熟悉的祖先的氣息,深切感受著祖國母親的博大精深。

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10

伴隨著春天的到來,國家博物館也迎來了復甦的腳步。國博重灌運營後,《復興之路》是國家博物館重新運營的重點展出之一。

20xx年3月27日,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天安門廣場附近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有國外友邦的旅遊人士,也有來自外鄉的兄弟同胞。而最熱鬧、隊伍最長的當屬國家博物館的參觀隊伍,一大早就排起了長龍,雖然人多,但是井然有序。在經過了2個小時的排隊候,我進入了國家博物館的主展區,找到了《復興之路》主題展覽區。

《復興之路》展區通過回顧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的中國各階層人民在屈辱苦難中奮起抗爭,為實現民族復興進行的種種探索,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光輝歷程,展示了歷史如何選擇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等一系列國家基本路線方針的時刻,同時也展現了屹立於世界的一個繁榮富強的中國。

此次《復興之路》總共分為五部分,以時間為順序,通過大量的圖片、史實、雕塑、多媒體等多種方式全面的展示了中國近170年來的風風雨雨。在參觀舊中國鴉片戰爭時,心情無比沉重,一組《苦難的中國人民》雕塑深深的震撼了我,老人拄著柺杖,婦女挑著竹籃,竹籃中還坐著一個小孩,每個人的眼神充滿了無奈和痛苦。這組雕塑是當時中國人民的一個縮影。辛亥革命的爆發是中國人民不滿國內現狀,對國家未來進行的一次偉大的探索,而新文化運動則解放了國人的思想,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新的思想浪潮。而當看到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第一次代表大會的召開時,國內的先進生產力的代表為國家找到了一條全新的道路-建設社會主義中國的新道路。這是全中國人民的希望,自此,中國人民有了奮鬥的方向。

在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無數的革命先輩為了中國人民自己的事業而前仆後繼,無怨無悔,無論當時的生活是多麼的艱難。在這個篇章中,我看到了有關苦難的另外一組雕塑,名稱是《艱苦歲月》,一位老紅軍吹著笛子,而旁邊的小孩則偎依在他的身旁。同樣的苦難,這幅雕塑的人目光堅定而深邃,無不展示了當時人民對未來的堅定和嚮往。1949年隨著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莊嚴的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刻,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無數先輩為之奮鬥終身的事業,此時此刻,在這片熱土上成為現實。自此中國人民走上了國家復興的偉大之路。從建國時期一窮二白的國內現狀、帝國主義封堵圍截的國際事實,中國人民不畏強權,始終堅持自主發展、和平共處。經過自建國以來60餘年的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為國家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中國人民在偉大的復興之路上,已經走得更加的從容和淡定。

參觀《復興之路》展覽後,我思緒萬千,既感慨幸福得來之不易,又感受到了國家的繁榮和富強。而我作為新時代的千萬黨員的一份子,又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我們既要維持國家的繁榮和富強,也要進一步的擴充套件國家的綜合實力,實現我國偉大的復興。正如參觀完後我在電子螢幕上的留言“繼往開來,繁盛恆昌”,相信祖國在我們這代人的繼續努力下,國家會更加的昌盛。

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11

上週週末,我們班的黨員、預備黨員和積極分子一塊兒參觀了坐落在天安門廣場東側國家博物館,感觸很深。國家博物館是原歷史博物館向四周擴建後重新命名的。站在國家博物館的門前,一種巨集偉、莊嚴的氣氛就籠罩在我身上。國家博物館的莊嚴肅穆與整個天安門廣場周圍的建築和諧輝映著,彷彿與比鄰的毛主席紀念堂共同訴說著中國復興的辛酸歷程。 走進國家博物館,我的心陡然沉靜下來,長安街上喧囂的車流彷彿都化成了無聲的歲月之河。

首先參觀的便是復興之路主題館。主題館通過展出“復興之路”大型圖片、雕塑,結合聲光電,藉助珍貴歷史文物,向人們闡述了鴉片戰爭以來一百多年的時代變遷,表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國家才真正走向獨立,改革開放走向世界,成為大國、強國。 在《復興之路》展覽中,我從首廳到尾廳,認真聽取專家的講解,認真觀看每一個階段的陳列,認真閱讀展覽中流動的沉重而恢弘的歷史。我仔細閱讀著每一件珍貴文物背後的含義,仔細聆聽著每一個講解背後的深遠意義。從鴉片戰爭到黨的成立,從黨的成立,到推翻三座大山,到建立新中國,到改革開放,到實現小康社會,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步一個腳印,篳路藍縷,終於取得現在的偉大成就,這是中華民族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艱苦而又豪邁的過程。

中國經歷了太多的苦難。從一百多年前帝國主義入侵到新中國成立前,中國人民一直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那飽經滄桑的歷史至今想起來仍讓人感到沉重.可中國人民最後還是站起來了,勇敢無畏地應對著一個又一個的困難,按自己制定的目標,一步一步認真而踏實地走著,慢慢實現著復興之路。

由於清朝政府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國家衰退,積貧積弱。外國資本主義國家用堅船利炮叩開了中國的大門,從此我國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國家四分五裂,不斷被割地賠款,國之不國,人民苦不堪言。1920xx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腐朽的清朝政府。但是辛亥革命,並沒有挽救落後的中國,中國被北洋軍閥分割得四分五裂。就在中國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難時刻,1920xx年五四運動的爆發為新的理論在中國的傳播打開了道路。1920xx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程序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翻天覆地的大事。從此,歷史的巨大重擔落在了中國共產黨的身上。

中國共產黨開始領導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為實現振興中華的偉大使命而奮鬥。1949年,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人民艱苦奮鬥,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新中國的勝利表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各族民利益的忠實代表,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馬克思列寧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普遍規律,分析了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無法克服的固有矛盾,指社會主義社會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社會、最後必然發展為共產主義社會。

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我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在建國以後,順利地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從改革開放偉大構想的提出到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確立,從一國兩制方針的構想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目標提出,中國根據國情的需要一步一步地提出方針策略,為民族復興做出了不懈努力。在當時沒有先例,沒有經驗的情況下,中國摸著石頭過河,勇敢而理智地應對一切。 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到科學發展觀的建立,中國共產黨時刻都清醒地意識到該朝哪裡奮鬥,用正確的航標指引著中國人民的前行之路。

時至今日,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經濟的騰飛,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由原來的溫飽到現在達到小康,追求更高品位的精神生活的享受,中國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中國第一個晶片的誕生,中國在科技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功。香港,澳門的迴歸,越來越多的國家願意與中國合作,中國成功舉辦了奧運會和世博會,都表現出了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經融危機,區域性戰爭,恐怖主義,世界形勢複雜多變。然而中國在面對這些困難和挑戰時,表現出了不懼困難沉著應對的精神,這種民族精神使中國渡過了難關,走到了最後的勝利。 在取得了如此多成功之後,中國共產黨並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而是提出了要戒驕戒躁,保持事實求是、認真務實的作風,保持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中國人民用清醒的頭腦向著民族的偉大復興繼續沉著而穩重地前行。

中國的歷史象一個幻燈,它在一片黑暗的背景上,放映出明亮的片子,展示那些造福的善人和天才的勇士們在怎樣走著荊棘路。這些閃光的圖片把各個時代、各個階層都展示給我們看。每張片子只映幾秒鐘,但是它卻代表中華民族的一段漫長曆程——充滿了鬥爭和勝利的歷程。中華民族曾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中國人民經歷了太多的屈辱和苦難,然而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必將越來越強大、越來越繁盛。

這次參觀國家博物館讓我們瞭解了中國實現復興所走的路的不易與艱難,讓我們瞭解了中國在面對困難和考驗時無懼無畏勇往直前的精神,讓我們瞭解了中國如何一步一步實現的復興,增強了我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讓我們對我們的國家充滿了信心,我們相信祖國的明天會越來越美好。

偉大的祖國讓我充滿了自信與自豪,與此同時,我也感到了自己身上沉甸甸的責任。我要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養,爭取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12

博物館是人類的“文化殿堂”。在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的當下,發生在“文化殿堂”中的種種不文明現象也日益引起關注。

博物館是歷史與現實之間的“文化橋樑”,以珍藏的實物記錄傳播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文化,是無比寶貴的財富。與文字記錄相比,博物館的實物更能直觀體現歷史、表現文明,在公共文化傳播和教育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我國相關措施的不斷出臺和完善,博物館蓬勃發展,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反映,也是公眾文化需求多元化的表現。然而,博物館硬體再“高大上”,沒有文明的參觀環境,參觀者在享受“文化大餐”時就會像吞下了蒼蠅。

一些參觀者把博物館等同於一般的旅遊觀光點,以逛景點的心態走進博物館,呼朋喚友、高聲喧譁、隨地坐臥、隨意拍照、亂摸亂碰,不顧別人感受和館內禁令隨意使用閃光燈、自拍杆,卻忽視了保護博物館內應有的靜雅和秩序。甚至發生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極端低階”的不文明行為。

一個博物館不管大小,往往濃縮了一座城市、一個行業甚至一個國家的歷史與文化,每次參觀都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歷史觸控”,一次進入“文化殿堂”的精神洗禮。然而,精神的洗禮需要文明細節的滋潤。博物館裡的不文明現象,既說明部分參觀者的文明素養不足,也表明部分博物館管理者考慮不周。一些博物館長期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尤其對短時間內大量湧入的參觀人群,缺乏有效的疏導和管理,往往會在參觀高峰期形成一定程度的“失控”。改善博物館內的參觀環境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除參觀者個人自覺外,管理責任尤其重要。當前,旅遊部門實施的不文明行為黑名單制度,故宮等熱門景區在高峰期的限流方案等,都可以在各種博物館的管理中借鑑、使用。只有細化管理,才能引導公眾形成文明的參觀習慣,更好地促進博物館可持續發展,打造和諧有序的“文化殿堂”。

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13

4月29日天空中細雨紛飛,無聲的滋潤著世間萬物。在這個特殊的天氣和這個特別的日子,我公司組織青年職工參觀了位於大慶市讓胡路區中央大街西側,大慶油田勘探園內,現名叫“大慶石油科技博物館”。

它的陳列面積是1480平方米,是一個普及石油知識,介紹大慶油田歷史和科研成果的展覽館,館內分“大慶油田”、“油田地質開採”、“科研成果”、“巖芯標本”4個陳列室,展品有2500餘件,展出物品顯示了地下油層千變萬化的狀況。

走進大慶石油科技博物館猶似置身於一個地質的世界,許多標本,各種化石,奇形怪狀,顏色各異,都是從地下數千米深的地方採集出來的,宛如一座天然地下宮殿。在感到新奇的同時,也會感到科學技術的精妙和深奧,也會對採油工人產生深深的敬意。當我走進地質油層的立體模型中時,便會如置身油田地層的情景,如油層的厚薄,油層埋藏的深淺,石油怎樣從地底下被抽出地面等,使觀者大開眼界,學到許多知識。講解員為我們介紹了勘探、開採、注水工藝,油層、氣層分佈情況,油層模型,許多圖表,各種地質圖,大慶油田地面設施模型沙盤,岩心樣本,數十種石油產品等等。

參觀大慶地宮就如同走進了一個地質標本、油田知識的世界,在這裡我獲知:過去的西方石油理論認為,石油一般蘊藏在海相沉積中,而大慶這樣歷史上從未成為海洋的地方,也就是陸相沉積,不可能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大慶的成功開發,宣佈了西方落後石油理論的破滅,也促使我國幾乎所有地質條件相同的平原與盆地,均已找到了有開採價值的油田。

在我為中國人的智慧和過硬的科研水平而感到驕傲的同時,又想到大自然為人類蘊藏珍貴的資源是有限的,如果資源枯竭了我們即使擁有再高新的技術也會無濟於事,應該懂得去珍惜這些不可再生的資源;在慨嘆大自然的神奇奧妙的之餘,又被我們的曾奮戰在這片荒原上的石油工人們那種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而折服,為自己身為大慶人而感到光榮自豪。作為當代的青年人,我們有義務把值得驕傲和自豪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繼承並使其發揚光大,為我們企業、油田能夠日益壯大,和諧穩固的發展而奮鬥!

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14

今天是3月1日,星期五。我們去參觀了中國國家博物館。戶外陰沉的天氣和同學們熱情高漲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比。

中午,我們驅車來到了中國國家博物館。一進門,我就被國家博物館雄偉的建築、大方的格局所吸引,真是太壯觀了。

首先我們參觀了遠古時期,從元謀人的牙齒,北京人的頭蓋骨中我們發覺了祖先們曾經生活的氣息,那麼鮮活炙熱。

接下來,我們參觀了商夏西周時期,從精美絕倫的青銅器中看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及以當時經濟的發達。青銅器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也是經濟實力及社會地位的象徵。

接著,我們進入了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局面動盪,諸侯爭霸,七雄並立。我們從精美的青銅鼎和吳越兵器中看到了手工業的發達。

然後,我們進入了秦漢時期,從秦始皇陵的兵馬俑,從秦始皇的琅琊刻石中看到了專制封建王朝的霸氣與秦始皇的氣宇非凡。秦漢時期統一了文字,統一了錢幣,統一了度量衡,這也讓人不得不佩服秦始皇的才幹。

隨後,我們還參觀了三國兩晉十六國南北朝時間展館;隋唐五代時期展館;夏遼宋金時期展館;明清時間——青花瓷藝術的高峰展館。期中隋唐五代時期最為繁榮昌盛。百姓和樂,國泰民安……。

這次的國博之行,讓我收穫了很多知識,也瞭解了祖國的歷史。感謝學校給與我們這次寶貴的機會。

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15

眾所周知,北京是一個有著上千年曆史的古城,有著相當悠久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我做夢都想擁有一個系統瞭解北京歷史與文化的機會,而現在,機會終於來了。頂著似火的驕陽,我們來到坐落在長安街的新首都博物館,開始了我們的首都文化之旅。

想象中的首都博物館應該是古色古香的,裡面陳列著各式各樣的珍貴文物,散發著歷史的氣息,吸引著人們的好奇。但是,沒有想到的是,新建的首都博物館顛覆了我們的預想,它充滿了現代化氣息,雄偉的建築,現代化的裝置讓每個參觀者驚歎不已,留連往返。

走進展館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老北京的標誌性建築之一―――牌樓。牌樓可是老北京的象徵,據說,西四、東四的命名就與牌樓有關,因為它們分別是從西單、東單數過來的第四個牌樓。它彷彿是一個早已恭候我們多時的導遊,引導我們向各個展廳前進,從書法、繪畫、陶瓷、工藝、風俗、建築、歷史等方面瞭解北京。

書法展廳中的書法作品,讓我們領略到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其中很多作品都是在北京創作的。工整的楷書、飄逸的行草讓人賞心悅目,給人以美的體驗,藝術的感受。展廳裡還收藏著康熙、雍正、乾隆等清朝皇帝的書法作品,看著皇帝們矯健的筆鋒,回想著他們為祖國統一、經濟發展作出的貢獻,參觀者們讚不絕口。

民俗展廳更為精彩。展廳裡收藏著大量的實物展品,輔之以老照片和文字說明,就象一本介紹北京風俗民情的百科全書,系統地向人們介紹著老北京人的生活方式。鞭炮、年畫兒透著北京人過年的喜慶,紅蓋頭、花轎、喜床以及大量結婚時的風俗習慣、禮儀向我們訴說著北京人娶媳婦兒時的排場,風箏、各式各樣的木製玩具彷彿把我們帶回到爺爺奶奶們美好的童年時光,不同樣式的院門告訴我們封建等級觀念向廣大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滲透……一切都那麼有“說頭兒”,一切都那麼有“規矩”,很多“講究”我聽都沒聽說過,通過參觀民俗展廳,真是上了一堂生動的民俗課啊!

歷史展廳的佈置也很有特色,它將文字、圖片、實物以及各種多媒體裝置結合在了一起,通過運用多種手段增強視覺衝擊,寓教於樂,充分調動起參觀者的積極性,給大家上了一節用多媒體教學的北京歷史課。北京作為千年古城,五朝故都,各階段都有大量的歷史事件要去評說,各階段都要大量的英雄人物湧現出來。不必說戰國七雄之一――燕國在這裡創造出的輝煌,也不必說隋唐時期這裡作為北方軍事經濟重鎮的重要地位,也不必說元朝時這裡作為世界上最繁華都市的氣派,單說說在這裡發生的幾場城下之戰就足以讓人驚歎至極,從內心裡欽佩這座幾經戰亂幾獲新生幾創輝煌的不朽的城市以及那些曾經生活在這裡的英勇的人民、無畏的士兵、機智的統帥。明朝時期的京城保衛戰,一心“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率領人數、裝備都處於劣勢的衛戍部隊,肩負著全北京“老少爺們”的希望,英勇作戰,直至擊敗瓦剌軍隊,讓這幫所向披靡的蒙古騎兵遭遇到了未曾有過的慘痛失敗。展館利用多媒體裝置,製作了模擬戰場,置身於模擬戰場中,我彷彿作為一名普通的士兵,聆聽於謙那激動人心的演講,感受生與死的考驗,迎著蒙古騎兵射來的箭,為了國家為了人民勇敢地衝鋒,無畏的搏鬥,直至殺死敵人,取得勝利。于謙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現了自己的諾言,真可謂“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此外,建築展廳向我們介紹了老北京城的佈局、城門的設定、民居的建設,繪畫展廳用各個流派的繪畫作品為我們展現了畫家所想所見所聞的北京城,奧運展廳向我們訴說了全國人民為了申辦奧運會付出的努力與艱辛……正當我還在如此美妙的藝術世界裡徜徉的時候,工作人員告訴我要閉館了,於是,我帶著一點小小的遺憾離開了首都博物館。也許殘缺也是一種美吧,就像老北京的韻味一樣,讓你猜不透,品不夠。

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16

星期天,我去觀看了歷史博物館。杭州歷史博物館坐落在吳山廣場,佔地面積1.3平方米,是反映杭州歷史的綜合性博物館。

歷史博物館裡的東西還真多,唐宋元明清的珍稀之寶在這全都能看見,就說說這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水晶杯。別看它只是一個杯子,它還是戰國時期的呢!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有點殘破,但還是能從這一個水晶杯上看出當年戰國時期戰場上的凶險。這座曾經被馬可.波羅賦於最美的城市在原始社會這一部分就可以看出來了。那裡擺放著許多古代耕地的農具,生活用品,最讓我吃驚的還是兩樣,一是一幅杭州原來樣子的立體圖,二是用電子和木雕做出來的在古代的街道的熱鬧。

那立體圖讓我為之驚歎它那精美的手工藝術,一條條街道,一個個人,都做的那麼精緻,也讓我看到了當時杭州的其樂融融的畫面,有的人在洗菜,有的人拉著一匹馬去街上作生意,這些畫面就已經讓我們感受到古代人民的勤勞,而電子動畫體現出了古代街上熱鬧的景象。

走出博物館,我在想:我們對杭州的文化歷史瞭解地還不夠,大家真應該去歷史博物館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