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悲慘世界心得(精選12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6.19K

悲慘世界心得 篇1

今天上午,我讀完了《悲慘世界》這本書,這本書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又一佳作。 這本書讓我很感動。

悲慘世界心得(精選12篇)

這本書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冉阿讓出生在一個窮苦的農家。由於飢餓過度偷了一個麵包,使他在監牢裡度過了黑暗的20xx年。出獄後,他受到人們的歧視,所以冉阿讓已經徹底絕望了。但是奇蹟出現了,善良的米里艾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變了冉阿讓。他決心重新做人。但他為救一個可憐的小女孩逃過警方的層層追緝,代她尋回了終身的幸福。而沙威探長,一個典型的“法律看門狗”。不相信一個罪犯會洗心改過,窮追冉阿讓一輩子。然而,在即將槍決沙威的一剎那,冉阿讓使他死裡逃生。

看完書後,我感受到雨果先生通過作品揭示貧苦人民的悲慘命運和揭露資本主義的黑暗。在維克多•雨果的筆下,他一直期盼著用“博愛”、“仁慈”、“善良”和“饒恕”來改變這個“悲慘世界”。

雖然後來盡全力去幫助別人,想用多做一些好事來彌補自己從前所犯下的罪,但是人們知道他從前是個苦役犯後,都不接受他的好意,在人們眼裡它還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可是冉阿讓並不介意,仍然懷著那的善良的心去幫助別人。經過他的努力,不久後,他竟成為了令人尊敬的馬德蘭市長。可他還是他寧可自己捱餓,也不讓老百姓受苦,他才是一個真正的好官,才是一個真正愛崗敬業的人!讓我們向他致敬!但最終他還是悽慘的死去了,這充分體現出當時的社會是多麼不公平,難道一個人犯了錯,永遠都不會改了嗎?

我們的社會上,也是非常需要這種文學理想的。要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所有人,要相信他人,這樣你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如果你心懷叵測,那你永遠都得不到別人的信任,只會受到猜疑、冷落。要勇於奉獻,要以幫助人為樂趣,要熱情待人,這樣,你才會受歡迎。因為,這也是人們所想看到的。但是,現今社會上,還有許多悲慘的人們,許多不平等的現象。而愛,便足以抵抗它們,消滅它們。例如,這個故事中的米里艾主教不是一位平等與博愛的嗎?再說,那個接受主教的教誨而決心悔改的冉阿讓,也不例外。在這個故事中,最終得到幸福的只有珂賽特與馬留斯兩個人。

而使這兩個人得到幸福的卻是冉阿讓自我犧牲換來的。反思,在當今社會上有沒有像冉阿讓這種犧牲自己而使別人得到幸福的人?恐怕等於零吧!有一次在大街上我看見有一個老乞丐沿街乞討,不小心碰到了一個年輕人,連聲道歉而年輕人卻不依不饒,惡狠狠地把老乞丐身上的錢全部搶走。而周圍的人卻視而不見,沒有一個人為老乞丐打抱不平,甚至還有人為年輕人叫好!這是什麼社會啊!這足以證明現今社會像雨果這樣“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並不廣泛!而雨果在這個故事裡想告訴我們的是:

“只有愛,才能消滅世界上一切的不幸!”

“在不幸的另一面,有許多人為了愛而犧牲。”

悲慘世界心得 篇2

今天,我讀了法國大作家雨果寫的<<悲慘世界>>裡面,你一定想不到,我同情的是一個苦役犯--冉阿讓,而我最恨的就是一個利用騙術來騙錢的一對商人夫婦--容德雷和容德雷夫人.

我同情冉阿讓,並不是為他的處境,而是被他那中越獄之後而想重新改過自身的精神所打動.每一次,他都滿連灰塵,上衣破爛不堪,褲子上還有個大洞的身影出現在故事裡,他每一次都是滿臉灰塵的出現在故事了,有一次他為了早個睡覺的地方竟

和一隻狗爭起窩來.後來,他用他那智慧的頭腦把一個落後的城市給建設起來,眾人都選舉他當市長

我討厭容德雷夫婦,因為他們不惜任何手段來騙取別人的錢財.

冉阿讓最後死的很完美,彷彿完成了一件偉大的事業,而德雷夫婦卻落魄成了乞丐.

真是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只是時辰未到啊~!

悲慘世界心得 篇3

現在,馬呂斯惟一感到欣慰的,是自認她是愛他的。他認定,她的眼睛已經表達了她的心事。他認定,她不認識他,卻瞭解他的心。他想,現在,她無論在什麼神祕的地方,她仍在愛著他。誰能說不是這樣呢?也許是那樣,她在想念他,正如他在想念她。每一顆戀愛的心都會擁有這樣一種無可言喻的時刻:照理,它只能感受痛苦,然後,又隱隱受到一種喜悅情緒的驚擾。此時的馬呂斯被痛苦折磨著那顆心又在活動:“這是由於她向我飛來!”隨即又動了一下:“我也應該向她飛去。”

這種幻想,這種過後會令他頻頻搖頭的幻想,卻曾向他的心靈投進一種類似希望的光輝。在令人煎熬的漫漫長夜,他時斷時續,把對她的思念一古腦地寫在一沓紙上。那是愛情的傾注,是最純潔、最空泛、最超絕的心動的史冊。他把它稱之為“和她的通訊”。

出現這種情形絕不能視為他理智的混亂。事情正好相反。不錯,從事工作的能力,朝著一個固定目標穩步前進的能力,他是失去了。但是,現在的馬呂斯比起任何時候都來得通達和正直了。現在的馬呂斯,總是以冷靜的、現實的,然而是奇特的目光看待出現在他眼前的事物,看待那些形形色色的事和形形色色的人,並且看到這一切之後,常以誠實面沮喪的心情、天真而無私的態度作出中肯的評價。他的判斷,幾乎是與希望分離的,超凡的。

在這樣的精神狀態下,任何事都逃不過他的眼睛,騙不過他的心。他無時無刻不在揭示人生、人類和生命的真諦。這是一個由上帝賦予、具有經得住愛情和苦難磨練的品性的靈魂,即使受到煎熬,它也是快樂的。可以說,凡是不曾在這雙重的光照之下觀察過世界百態和人心千狀之人,都是什麼也看不真切、什麼也看不明白的。處於戀愛和痛苦之中的心靈是卓絕的。

反問自己,雨果筆下的馬呂斯寫的是誰?

馬呂斯的自以為是:

馬呂斯也自以為是,第一句說的很清楚,他自認她是愛他的。

馬呂斯的幼稚:

正如曹雪芹說的:“荒唐人辦荒唐事。”看看馬呂斯荒唐不荒唐,“她不認識他,卻瞭解他的心。”、“這種幻想,這種過後會令他頻頻搖頭的幻想,卻曾向他的心靈投進一種類似希望的光輝。在令人煎熬的漫漫長夜,他時斷時續,把對她的思念一古腦地寫在一沓紙上。那是愛情的傾注,是最純潔、最空泛、最超絕的心動的史冊。他把它稱之為“和她的通訊”。”

很想聽聽文學巨匠雨果會怎麼評價他呢?“出現這種情形絕不能視為他理智的混亂。事情正好相反。不錯,從事工作的能力,朝著一個固定目標穩步前進的能力,他是失去了。但是,現在的馬呂斯比起任何時候都來得通達和正直了。現在的馬呂斯,總是以冷靜的、現實的,然而是奇特的目光看待出現在他眼前的事物,看待那些形形色色的事和形形色色的人,並且看到這一切之後,常以誠實面沮喪的心情、天真而無私的態度作出中肯的評價。他的判斷,幾乎是與希望分離的,超凡的。”“凡是不曾在這雙重的光照之下觀察過世界百態和人心千狀之人,都是什麼也看不真切、什麼也看不明白的。處於戀愛和痛苦之中的心靈是卓絕的。”怎麼不譏諷他自以為是?怎麼不嘲笑他幼稚?反而表揚了他、稱讚了他。曾經以為別人在我心裡是重要的,我在別人心裡就是重要的,如果這被別人當成是自以為是,是幼稚的,那我只能說是人錯了,事沒錯。是我錯了,別人沒錯。

世人的邏輯是這樣的:我一定要在別人心裡是重要的,別人在我心裡可以是重要的,距離我要能夠控制,隨時可以放棄,以免傷害到自己,另外還顯得我大氣、灑脫。事兒全懂,理兒全明,就是老做不到,容我再跟自己商量商量吧。

悲慘世界心得 篇4

今天,我讀了法國作家雨果寫的世界名著《悲慘世界》,下面,我來分享一下我的讀後感

冉阿讓因為偷一塊麵包而被判了5年刑,中途四次越獄,被加刑到19年,因心生怨恨,出獄後一直想要報復社會,後來受到卞福汝主教的感化,決定棄惡從善。

我喜歡書中的冉阿讓和小伽弗洛什,喜歡冉阿讓是因為他不顧別人對他的看法,努力做好事,每當他想做壞事時,他就會想起善良的卞福汝主教,於是繼續做好事。

當然,冉阿讓也很聰明、強壯、勇敢。有一次,房東婆婆告密,警察將冉阿讓和柯賽特圍住了,卻沒有看見他們兩個人,原來冉阿讓使出了看家本領——不用梯子,徒手到六樓,成功地逃過了警察。

冉阿讓在人們眼中是一個小偷,其實冉阿讓本性並不壞,人們認為他是一個無惡不作的魔鬼,但冉阿讓是真正的天使,警察沙威一次次地想要將他繩之以法,可冉阿讓卻不記仇,在巴黎人民武裝起義中,沙威的間諜身份被發現,武裝人民要處死他,冉阿讓趁武裝人民不注意,救出了沙威。

我喜歡小伽弗洛什是因為他樂觀、開朗、堅強、不自卑、勇敢,他的優點比冉阿讓還要多。他被父母扔在了大街上,他一點也不覺得自己是個沒人要的孩子,沒有想著要報復社會,反而認為住在大街上更舒服。

他在人民武裝起義中,不顧自己的生命,冒著生命危險去撿子彈,把撿來的子彈提供給街堡裡的人們,還不斷地嘲笑敵人,最終被敵人打中了兩槍,犧牲了。

其實小伽弗洛什一直有一個當兵夢,雖然不偉大,但是很堅定。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任何一個人都不要自卑,只要自信就能成功。

悲慘世界心得 篇5

雨果是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被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雨果一生堅持正義,謳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鬥爭。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後,他還發表著名的抗義信,怒斥英法強盜的罪惡行徑。

《悲慘世界》是雨果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這部作品描寫了當時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各階層人民的不同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重重矛盾,反映了法國社會的現實生活,歌頌了人性的善良和純真,鞭撻了統治階級和上流社會的相互傾軋的醜惡現象。

這部小說是以主人翁冉阿讓的命運作為主線而逐漸展開的,冉阿讓經歷了長期的牢獄之苦,終於獲得了自由。當他一無所有地走上社會而又陷入衣食無著的困境時,受到了教主的關照。然而由於冉阿讓犯有前科,儘管他有強健的身體,仍無法被社會所接受……冉阿讓又一次被捕了,他被戴上終身監禁的紅帽子,在船上服苦役,一個海員在修理桅杆時不慎掉進大海,冉阿讓不顧危險救了他,自己卻失足掉進大海,後來在法國革命戰場上,有人看到了他。

悲慘世界心得 篇6

《悲慘世界》是法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雨果最的作品之一。講說了主人冉阿讓曾經是一個苦役犯,因為拿了一塊麵包而在監獄裡服了19年的勞役。就像一個無家可歸的野狗一樣被人唾棄。他滑到人生的邊緣,滿懷憤恨和痛苦。正在這時,一個仁慈的主教拯救了他,改變了他的人生……

雖然是在這樣一個黑暗不公的社會裡。卻有一個始終與醜惡勢力相抗衡的人——冉阿讓。也許正是他的博愛,寬容及其高尚的靈魂,又重新喚回了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

每個人都有愛。但有的人只愛自己,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所有的一切。而冉阿讓的愛卻是給世上所有可憐的人、貧窮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

他曾經是一個擁有無數財產的市長,可他卻把大多數的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和窮人們。以至於他往往出門時口袋裡裝滿了錢,回來時又都空了。除此之外他還經常把麵包送給捱餓的人、把衣服送給挨凍的人;到處訪貧問苦。對於窮人而言,他就像一頂保護傘,一個正義的化身。

悲慘世界心得 篇7

《悲慘世界》是法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描寫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各階級階層人民的不同命運,反映了當時世界的重重矛盾,歌頌了人性的善良與純真,鞭撻了統治階級和上流社會的相互傾軋的醜惡現象,這也是我看的第一本外國名著。

在當時一個黑暗的不公平社會裡,卻有一個始終與醜惡勢力作鬥爭的人,也就是主人公——冉阿讓。也許正是他的博愛、寬容及其高尚的靈魂,又重新喚回了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而他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在他25歲時,就因為打破一塊玻璃和偷拿了一個麵包而被判19年的苦役。而當他經歷長期牢獄之苦,終於獲得自由時,卻由於他曾是個苦役犯而無法被社會所接受。但他並沒因此氣妥,而是用行動證明,他——一個苦役犯的偉大。

每個人心中都有愛,愛自己、愛親人、愛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冉阿讓的愛卻是獻給世上所有可憐貧苦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

在沒有經過勞役之苦時,他曾是一個擁有無數財產的市長,可他卻把大多數的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和窮人。他還經常把麵包送給捱餓的人,把衣服送給挨凍的人。對於窮人而言,他就像一頂保護傘,一個正義的化身。

他堅持不懈地完成他對芳町臨死前能見一面自己親生女兒的願望——一個毫不相干卻願意替死人完成的諾言。最終不負所望,救出了珂賽特。並用畢生的精力把她當作自己的女兒一樣細心地照顧著。

他就像一個“父親”,他用真心去對待那麼多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愛。也許是他已經把貧苦可憐的人都看作自己兒女一般,他大可以不必這樣做,為什麼呢?因為他有一顆博愛的心。

還記得一個片段,他奮不顧身地去救一位被壓在車底下的老人,當時的他正處於被通緝的苦役犯,他要是救的話就等於承認自己是冉阿讓,但他還是去了。

看到這裡,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與當時黑暗、醜惡的社會現象相對應的,竟是一顆如此善良、無私的心;以及那麼高尚的道德品質。為了使一些陌生人不受到傷害,他一次又一次地鋌而走險,甚至甘願付出自己的生命。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可是這時的我感到一場悲劇成分,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即使你再高尚、再偉大,在與命運的搏鬥中總顯得有點孤立、單薄。不過我認為就是這種差距懸殊的對抗,才更凸顯主人公冉阿讓英雄的本色。

可在我們這個當今社會中,有些人自我為中心,自私、卑劣等等的這種低劣的手段去得到自己所想要的。還有一些人沒有一絲同情心和憐憫之心,看到一些老奶奶老爺爺過馬路卻無動於衷,試問我們還有人的良知嗎?

只要我們都奉獻出一點愛,這個社會將會變得很美好,我們雖然做不到冉阿讓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但我們每個人只要努力一點點,奉獻一點點又有何難?

悲慘世界心得 篇8

我從學校圖書館借了一本《悲慘世界》,看完後,我深受感動。

這本書好似一軸輝煌的畫卷,這個漫長浩大的畫卷中每一個場景,無不栩栩如生,其細部也 真切入微,而畫幅的形象有是那麼鮮明突出,色彩是那麼濃重瑰麗,氣勢是那麼磅礴浩大,堪稱文學史上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結合。

《悲慘世界》是由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所寫,描寫了在一個悲慘的社會裡,有一位男子名叫“冉阿讓”,他本是一個本性善良的勞動者,但因為社會的殘害,家庭的無奈,冉阿讓不得已去偷東西,被警察抓住,做了好幾年的牢。冉阿讓被放出來後,無家可歸,想找家客棧住下,但人們知道他曾是監獄裡的犯人後,都嚇得臉色發青,不敢出聲。冉阿讓無處可去,在大街上漫無目的地走啊走,他的腳步是沉重的,因為他受到了別人的歧視。夜,很黑很黑,連天上的月亮和星星也害怕地躲了起來,街上沒有幾個人,一陣風來,樹上的葉子晃晃悠悠地飄了下來,悄然無聲地落在地上。突然,冉阿讓看見一所教堂還亮著燈,便走過去敲門。“哦,先生,您好!”在冉阿讓面前出現了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您知道我是誰嗎?”冉阿讓問。“知道,您的名字叫‘我的兄弟’!”這麼一句簡短的話,聽得冉阿讓心裡熱乎乎的,生命之火在他心裡燃起。

從此,冉阿讓成為一個熱心助人,捨己為人,心裡只有他人的好人。冉阿讓當上了市長,幫助了窮苦的芳丁母女。在冉阿讓臨終前,他把自己所有的財產都給了芳丁的女兒----柯塞特,並且還不忘那個對他很好,點化他的老人。

冉阿讓,一個令人敬佩的人,他知錯能改,從犯罪的道路中走出來,成為了一位“外國的雷鋒”,他把自己的全部財產都給了一個和他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精神實在可嘉!再想想我們吧, 父母批評我們做錯了,我們都會頂嘴,扔東西,死也不肯承認錯誤,這樣做對嗎?我們生活在新社會,新世紀,在父母眼裡,我們是含苞欲放的花蕾;在老師眼裡,我們是展翅待飛的雛鷹,我們是幸福的,成長在一個好的環境裡,家裡有電視機,VCD,電腦等高科技東西,這麼優越的條件使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回憶一下冉阿讓,他們那個時代,吃不飽,穿不暖,甚至還會去偷東西,想想吧,我們要把冉阿讓當成榜樣,好好學習他的精神!

悲慘世界心得 篇9

《悲慘世界》講述了一個叫冉阿讓的囚犯獲得假釋後,仍賊心不死直到之後遇到了善良的卞福汝主教——米里哀先生。最終這位主教把他冰冷的心融化了。冉阿讓不斷努力克服種.種困難,成為了市長的艱苦歷程。

本文把冉阿讓作為一面鏡子,反映出黑暗的資本主義社會政府的腐敗和善有善報的道理。

在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由惡改善的人。在西晉滅吳國的時期有一個叫周處的人,父親早逝,缺乏教養,在村子裡無惡不作,為所欲為,村裡人把他和山上的猛虎,水裡的蛟龍並稱“三害”。之後他用弓箭射山虎,用鋼刀擒蛟龍,成為了一名清官。最終轉仕西晉戰死沙場,傳為美談。

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小時候十分頑皮,曾用父親送他的小斧頭砍倒了兩顆櫻桃樹,被批評後重塑自我。長大後,領導美軍擊敗英國侵略者,解放了美國,成為了美國首任總統。

當然內心始終充滿邪惡的人也會得到報應。原德國總理阿道夫希特勒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位狂熱的“戰士”一把火點燃了歐洲。他指揮軍隊發動了對歐洲各國的侵略戰爭,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5月當盟軍兵臨“總理府”門下,他仍負隅頑抗,最終飲彈自盡,葬身火海。

僅有心中充滿善念,樂於助人,為他人著想,才能最終實現自我的夢想,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悲慘世界心得 篇10

翻開一本《悲慘世界》,一個衣衫襤褸的青年出此刻我的腦海深處,慢慢的,那個形象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西裝革履的中年人,還有一個蒼老的主教。

冉阿讓原本只是一個貧苦的百姓,陪在他身邊的,僅有一個姐姐和姐姐家的七個孩子。他為自我的侄子偷了一塊麵包而入獄,又因越獄被捕,一晃就是十九年。十九年,足以改變一個人。

十九年的囚犯生活,陪在他身邊的,始終可是是鐵鏈、苦刑與四面磚牆。他受盡屈辱,決定報復社會。他嘲笑招待他的主教,偷走銀器,換來的卻是一句:“你們抓錯人了,銀器是我送給他的”。冉阿讓從此改過自新,換了一個新身份——馬德蘭市長。無論到天涯海角,有著怎樣的境遇,他都一向堅持做一個像主教一樣心中有愛的人。因為,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愛的溫暖。冉阿讓從被歧視到被尊重,再到逃亡,他有一個悲慘而忐忑的人生,但他永遠忘不了主教慈祥的面容。

他堅信:愛,能溫暖世界。他帶著那一份初衷,直到生命的火焰熄滅。

這讓我想起了另一個故事。

在二戰期間,日本轟炸珍珠港,在轟炸過程中,一架飛機被炮彈擊中,飛機上的人與這架飛機一齊,永遠地睡在了這片土地上。在次日,當地居民來到了這片廢墟,將逝者好好安葬,為這些素不相識的異鄉人豎起墓碑,每年都在他們的墓前擺上鮮花。那一束束鮮花,是最純樸的人間真情,更是能讓侵略者由獸性迴歸到人性的偉大力量。

愛,能溫暖世界,能溫暖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那教室裡的身影,盤旋在我的腦海。那是一個淘氣的同學,因為違反紀律而被教師批評。他站在教師面前,眼睛裡閃著淚光,卻又閃爍著一種不屈的光,拳頭緊握著。他或許經常被父母忽視,被同學排斥。在教師溫柔的目光中,他放鬆了警惕,開始認識到自我的錯誤,在同學的關懷裡變得越來越好。

你或許不會被別人看好,但在愛的關懷下,我們沒有什麼不一樣。愛能改變一個人,能讓他從弱小變得堅強。我們應當成為一個心中有愛的人,愛,像一個小太陽,把光芒與溫暖帶給我們身邊的人,讓一個個遭人嫌棄的“冉阿讓”,悄然蛻變成為受人尊敬的“馬德蘭市長”。

願每一個人都能在愛的關懷下茁壯成長!

悲慘世界心得 篇11

《悲催世界》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代表作,我很喜歡,每次看著都捨不得停下,因為故事總是越來越精彩,出人意料又那麼驚心動魄,感情細膩緊抓人心,似乎深深融入其中而不能自拔,令你時而愉快,時而沮喪,時而痛苦萬分,又時而悲憤無奈,好想伸出援助之手卻被推回到現實當中,讓你深刻感受到19世紀法國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和勞苦大眾在黑暗社會裡掙扎與奮鬥的悲愴。

在書中,年僅25歲的冉阿讓只因為偷竊了一塊麵包而被判刑5年,面對社會的黑暗與不公,他四次越獄卻以失敗告終,以致在獄中呆了20xx年,整整20xx年啊!僅僅因為一塊麵包!我看到這都不免心頭一顫,可見當時社會的殘忍與無情,如果政府多做體恤貧苦人民的事,多關心身處水深火熱中的下層人民,怎麼會有人吃不飽穿不暖,還因偷竊一塊麵包而被判20xx年?

當冉阿讓獲得假釋自由後,換到得卻不是真正的自由,苦役犯這身份似乎牢牢的拴住他,人們拒絕給予他工作,遭到眾人的嫌棄使冉阿讓對生活漸漸失去信心,在他完全絕望的時候,一位主教伸出了援助之手,主教的愛和寬容感化了他的心,讓他重拾信心,積極面對生活。我們知道,即使是在無情冷酷的社會中,還是存在像主教這樣溫暖善良,樂於助人,無私博愛的人,我們也應該多給予人關懷與愛,這樣世界也將一點點變美好!

冉阿讓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憑著自己的智慧辦廠,並常常關心貧苦人民,為他們帶去溫暖,他當上市長後,並沒有像其他貪官腐吏那樣壓榨人民只顧自己吃喝享樂,而是把精力花在為人民排憂解難上,只有真正為人民著想的官才是好官,冉阿讓當之無愧。然而隱姓埋名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他仍逃不過剛正無私、固執忠誠的警長沙威的眼睛,他還是認出了那個在監獄裡力大無窮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冉阿讓,冉阿讓再次入獄,卻又從監獄裡逃脫了,因為他答應了女工人芳汀,要找到她的孩子珂賽特並好好撫養她。他已許下諾言必須履行,這是對死者芳汀的尊重。冉阿讓從貪財、自私卑鄙的德納第夫婦手中把小珂賽特解救出來。世界上總是存在像德納第夫婦那樣的人,自私自利,為了錢財總能做出泯滅良心的事,不懂得利用自己的雙手取得財富卻總想著財富能從天而降,但是也還是會有像冉阿讓那樣善良的人,不論自己的處境而竭盡全力幫助他人。

冉阿讓在逃避沙威追捕中把珂賽特養大成人,利用自己賺的錢讓珂賽特過著像樣的生活,自己卻仍保持樸素的風格,沒有經歷過愛情,沒有過多感受到父愛和母愛,這使她對珂賽特有著一種特別的感情,無法說清,只要珂賽特留在她身邊就足夠了。儘管自己並不像從前那麼富裕,卻常常帶著珂賽特為貧苦人民送去溫暖,樂於助人、博愛這些美好的品德一直存在他心裡,像是對寬厚仁慈的主教的報答,又像是為自己越獄而贖罪,有誰知道一直牽絆著他使他久久不能釋懷的是苦役犯這三個字?有誰瞭解他的內心世界?和他朝夕相處20xx年的珂賽特也不知道他的祕密和痛苦,全部事情深深壓在自己心中,生怕因為自己而連累無辜的人。

好像上天總愛捉弄冉阿讓,他最愛最離不開的珂賽特喜歡上英俊帥氣、標準的革命青年馬呂斯,這對冉阿讓來說,無疑是個悲痛萬分的事,似乎天都要塌下來了,沙威的追捕都沒讓他那麼恐懼那麼無助害怕,珂賽特即將有自己的歸宿,從此他又是孤苦伶仃的一個人了,他多希望馬呂斯消失在這世上,可是事情總是那麼巧合,冉阿讓在一次共產黨起義中救出了沙威和馬呂斯。對於沙威來說,他一直追捕不曾放棄的苦役犯居然救了他的命,這使他思想上發生很大的變化,以致幾十年忠於法律的沙威如今卻覺得法律並不是健全的,世界觀毀滅的他選擇了投河自盡。冉阿讓救出馬呂斯後,成全了他們,為了珂賽特的幸福,他劃清了與她的關係,避免將來因為他曾是苦役犯而受牽連,並漸漸退出了他們的生活,只要她過得好,他做什麼都心甘情願,不禁令人感嘆,多麼無私的愛!

在誤解中痛苦和孤獨的活著,沒有了珂賽特的陪伴,支撐他活下去的勇氣也沒有了,他每時每刻都受盡苦役犯身份的牽絆和折磨,似乎只有死亡才能使他得到真正的解脫,而他也選擇了這一條路。

都說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是冉阿讓受盡苦難並得到很大的改變卻依舊在孤獨痛苦中死去,這個結局多麼令人痛心。

悲慘世界心得 篇12

《悲慘世界》是法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描述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各階層人民的不一樣命運,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重重矛盾,歌頌了人性的善良與純真,鞭撻了統治階級和上流社會相互傾軋的醜惡現象。在這樣一個黑暗不公的社會裡,有一個始終與醜惡勢力相抗衡的人——冉阿讓。也許正是他的博愛、寬容及其高尚的靈魂,又重新喚回了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而他又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呢?

在他25歲時,就因為打破一塊玻璃偷拿了一個麵包而被判19年的苦役。而當他經歷長期牢獄之苦,最終獲得自由時,卻由於他以往是個苦役犯而無法被社會所理解。但他卻以實際行動向世人證明了一個苦役犯的偉大、博愛。每個人都有愛。但有的人只愛自我,愛自我的親人,愛自我所擁有的一切。而冉阿讓的愛卻是給世上所有可憐的人、貧窮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

他以往是一個擁有無數財產的市長,可他卻把絕大多數的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和窮人們。以至於他往往出門時口袋裡裝滿了錢,回來時又都空了。除此之外他還經常把麵包送給捱餓的人,把衣服送給挨凍的人,到處訪貧問苦。

對於窮人而言,他就像一頂保護傘,一個正義的化身。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對芳町與珂賽特母女的關愛。為了實現芳町臨死前能見一面自我親生女兒的願望,他不惜再一次越獄(而這一次越獄,對他來說則是終身苦役犯的代價)。雖然最終芳町還是沒能實現自我的願望就死去了,可他卻始終堅持不渝地完成他對芳町——一個毫不相干的死人的諾言……最終他救出了珂賽特。並用畢生的精力把她當作自我女兒一樣細心地照顧著。

是什麼力量促使他去對那麼多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愛呢?他已經把這個世上所有貧苦、可憐的人都看作自我的親生兒女一樣,以“父親”的義務與職責感去照顧每一個“子女”。這種愛才是至高無上的,才是博愛!這個世上,凡是偉大的人都有一個高尚的靈魂。而冉阿讓,正是這樣一個偉大的人。

有一位老人被壓在車下,整個車子的重量都壓在他的胸口上,此時除非誰去把車子從下頭撐起來,否則無法把他救出來。誰有那麼大的力量呢?人們都明白僅有一個正在被通緝的苦役犯——冉阿讓才有那麼大的力量。當時身為“馬德蘭市長”的冉阿讓正在旁邊,可他要是去救的話,等於承認自我就是冉阿讓。可要是不救或是再猶豫幾分鐘的話,那位老人就會死去。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他還是冒著可能被認出來的危險救下了老人。

看到那裡,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與當時黑暗、醜惡的社會現象相對應的,竟是一顆如此善良、無私的心,以及那麼高尚的道德品質。為了使一些陌生人不受到傷害,他竟然一次次地挺而走險,甚至甘願付出自我的生命。要明白這是要付出多麼巨大的勇氣和力量啊!這一切都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靈魂的高尚,這也給了我一些啟示:“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社會將變得更完美,世界將變得更和平!”但願我們這一代人,能夠不辜負祖國和人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