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三體》讀後感 - “宇宙是一座黑暗森林”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44W

誰是劉慈欣?不關注科幻作品的人或許一次也沒有聽過他的名字。或許聽過,隱約覺得在某些新聞報道的不甚醒目的位置上提到過這個名字獲得了某個不知名的科幻作品獎。

《三體》讀後感 - “宇宙是一座黑暗森林”

但是你若是看科幻,就會知道劉慈欣為默默無聞的中國科幻創造了多少神蹟,中文科幻作品曾經作為世界科幻文學中只能算是默默無聞的一分子,卻因為劉慈欣的《地球往事三部曲》的第一部《三體》的橫空出世,一舉奪得世界科幻的最高獎“雨果獎”的最佳長篇小說獎。

劉慈欣在《地球往事》三部曲中構建的最讓我心驚動魄的內容,在三部曲的第二部《黑暗森林》之中,就叫做黑暗森林法則。

有些人說,如果沒有黑暗森林法則的提出,這個三部曲最多隻能算是一個文筆比較優秀,刻畫人物相對粗糙,思維和推理有某些瑕疵的科幻作品。可是這個體系的提出,讓這個許多科幻作品都圍繞的主題“外星人”變得與眾不同,更有甚者,有些科幻愛好者說,真切地感受到了書中主人公的恐懼,讓他們不再敢於面對頭頂的星空,這片璀璨的星幕開始變得令人噤若寒蟬,不敢正視。

那麼,這個體系是如何提出的呢?這要回溯一下《地球往事》的故事線:

故事從中國的文革時期開始,中國在文革時成立的一個探索地外生命的訊號發射塔,一次偶然的嘗試下完成了一次星際通訊,雙方的交流卻引發了三體世界(因為這個地外文明所在星系的恆星有三個,互相在做無規律的三體運動因此得名)對地球的入侵,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之間三百多年的恩怨由此開始。

因為在科學技術上的差距,地球文明並不能夠在三體文明的對決之中佔到太大優勢,不過很快地球文明發現了三體文明極其害怕的一位科學家:來自中國的羅輯,三體文明依靠在地球上的信仰組織ETO策劃了許多次針對他的刺殺行動。羅輯作為重要的主人公之一,逐漸發現了自己所掌握的對抗三體文明的密碼——一種被他稱作“宇宙社會學”的理論,最終在休養的別墅邊的冰湖上發現了對於宇宙文明來說最基礎的法則:黑暗森林法則。

在介紹之前,首先要說明宇宙社會學的兩個基本公理和兩個重要名詞。首先是兩個可以說是不證自明的公理: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在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基本保持不變。這兩個公理是法則的基礎,只要略有社會常識的人都能看出,把這兩個公理放在人類文明的任何一個階段去驗證,都可以說是無懈可擊的。

接下來是兩個重要名詞:第一個叫做猜疑鏈。既在宇宙的距離尺度上,兩個相互發現的文明不能夠迅速通過交流來判斷對方對其抱有善意(不主動攻擊和消滅其他文明)還是惡意(主動攻擊和消滅其他文明),以及對方如何判斷自身是善意文明還是惡意文明。猜疑鏈一旦形成,就會像一個鏈條一樣延伸下去。如果相對距離較近的可以通過實時的交流消弭,比如說在地球上,兩個國家以前是利用使節出訪來消弭猜疑,如今可以利用各種通訊工具交流。但是在宇宙尺度上,能夠預想到的最迅速的方式就是利用光來傳輸,而離我們最近的星系至少有四個光年,也就是說需要八年時間來完成一次交流,那麼這個猜疑鏈往往就會變得難以消除。

另一個名詞叫做技術爆炸,我們回顧人類科學文明的進步史,不難發現相對於地球幾十億年生命史,人類文明只有五千年就發展成如今的模樣,人類工業革命離現在僅有三百年,資訊革命僅僅數十年,這不是一種平穩的發展,是一種技術的爆炸,技術飛躍彷彿是埋藏在每個文明內部的炸藥,只要有適當的引子就能完成突飛猛進的發展,這種引子可以是內部的科學技術積累,也可能是外部的壓力,前者我們能舉中國的四大發明,後者我們能舉一戰二戰時期對於技術的推動作用。

依照這些名詞,主人公羅輯給我們構建了一個宇宙文明的圖景:當一個宇宙中的甲文明發現了另一個文明乙時,它有兩個選擇:與之交流或者保持沉默。如果選擇與之交流,依照公理第一條,必須保證自己的生存,所以甲文明必須判斷乙文明是否善意,如果乙文明是一個技術更高的文明,由於猜疑鏈的存在,與之交流就是一件尤其冒險的事情,乙文明對於善意交流的瞭解程度有多深?要是乙文明本身就是一個惡意文明的話,不是引火燒身嗎?如果乙文明技術比甲文明低,能否交流呢?答案也是存在風險,因為技術爆炸的存在。建立猜疑鏈的過程很有可能是技術爆炸的外部因素,乙文明就有可能迅速超越甲文明的技術水平。

看起來與之交流有風險,那麼保持沉默呢?看起來也不行,如果乙文明技術更高,那麼總有一天甲文明也會被發現,猜疑鏈就會再次出現,如果乙文明弱小,但隨時有可能發生技術爆炸,又回到了第一種情況。總結起來說,讓乙文明知道自己的存在或者讓乙文明存在下去,對甲文明來說都是危險的,雖然以上的推斷很有可能是一種極端情況,但是依照公理一,即使有百萬分之一的可能性,為了文明的生存,消滅乙文明就是幾乎唯一的選擇。

然後再將這個結果由兩個文明外推到宇宙中存在的千萬億個文明之中,宇宙社會學的圖景就已經很明顯了,像是主人公羅輯的形容:“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獵人,不管是天使還是魔鬼,不管是嬌嫩的嬰兒還是步履蹣跚的老人,也不管是天仙般的少女還是天神般的男神,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

不得不說科幻作品對於許多社會學和人性的問題探究得比較深刻,劉慈欣在本書中嘗試對於整個宇宙的圖景的構建是比較成功的。這個概念的僅僅是一個科幻小說中構建出的不完善體系,卻在無意中佐證了諾貝爾獎獲得者費米先生關於地外智慧生命的“費米悖論”。

"費米悖論"隱含的意思是,從理論上講,人類能用100萬年的時間飛往銀河系的各個星球,那麼,外星人只要比人類早進化100萬年,就應該已經來到地球了。換言之,"費米悖論"表明了這樣的邏輯悖理:A.外星人是存在的--科學推論可以證明,外星人的進化要遠遠早於人類,他們應該已經來到地球並存在於某處了;B.外星人是不存在的--迄今為止,人類並未發現任何有關外星人存在的蛛絲馬跡。

"費米悖論"在天文學界就有著相當的影響,因為它是基於科學探知的事實:古老的銀河系,已有約100多億年的年齡,而銀河系的空間直徑卻只有大約10萬光年,就是說,即使外星人僅以光速的千分之一翱翔太空,他們也不過只需1億年左右的時間就可以橫穿銀河系--這個時間遠遠短於銀河系的年齡。而且僅從數學概率上分析,在浩瀚的宇宙裡,應該有著眾多的類似地球的適合於生命存在的星體。並且這其中,有些星體的年齡要遠遠大於地球,因此,它們上面的生命進化,也要遠遠早於地球上的人類。

"費米悖論"在天文學界廣有市場,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對此持贊成的態度。

但是黑暗森林假說卻給費米悖論提供了一個極其好的解釋:這些在技術上和進化上高於我們的生命不是不存在,而是利用一些超出我們的技術手段將自己隱藏了起來,因為他們知道這個森林中充滿著危機,主動出擊和暴露自己都是危險的事情,只有隱藏自己或者利用某些方式向全宇宙宣佈自己的無害(小說的第三部《死神永生》中就有提到這樣的行為),才能夠在這個宇宙中生存下去。

這或許才是這個宇宙的真正祕密,它並不像我們所想象的那麼廣闊無垠。如果真正飛行在太空裡,那裡是一個幾乎絕對空曠、絕對寒冷、絕對孤獨的世界,那些電腦模擬出的璀璨星河只是肉眼難以分辨的微光。不必飛出太陽系,只要到達木星軌道,太陽就僅僅是一個黃豆大小的亮斑了。所以關於人類在宇宙中究竟處在哪個位置這個問題,沒有人能夠給出自己的答案,或許只有人類真正接觸到那些智慧生物時,才能有真正的答案。

曾經看過一個關於這個系列的評論說,上帝創造了世界又害怕這個世界被宇宙拋棄,所以上帝創造了劉慈欣。如果真的是這樣,只能期望我們這群宇宙中的小螞蟻,在這座黑暗的森林裡那群帶槍的獵人在我們能夠示弱之前,永遠也不要發現我們。

來源公眾號:山大南路27號

作者:楊文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