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良好習慣心得(精選5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16W

良好習慣心得 篇1

好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一個逐漸培養的過程,一旦形成便受益無窮。年紀8歲的我,每天中午已經養成了一個好習慣。你們知道是什麼嗎?來,就讓我悄悄地告訴你們吧,那就是給自己充電。

良好習慣心得(精選5篇)

瞧,今天中午放學回家,我火速般地吃完飯,就很主動得坐在自己的書桌前拿出作業專心致志地寫起來。可當我做得正起勁的時候,突然,來了只“攔路虎”擋住了我的去路,我百思不得其解,這時媽媽走過來給我點撥了一下,我才“柳暗花明又一村”。不一會兒,自己給自己佈置的作業就做完了,便高高興興地上學去了。

俗話說的好,一個好的習慣可以成就一個人,一個壞習慣可以毀掉一個人。這足以說明習慣對於一個人的成長很重要,我一定要將我中午自覺學習地好習慣堅持到底,長大了做一個很有作為的人。

良好習慣心得 篇2

我們現在已經是小學生了,我們要養成很好的習慣,自主能力也要強。我已經是六年紀的學生了,所以更要養成好習慣,要為以後更好的自主生活打好基礎。

養成好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可以決定我們學習的好壞,更決定了我們的成敗!現在很多國小生對好習慣沒有正確的認識,所以就不能自主生活,自然學習成績也就比不上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在學習上,養成好習慣是:能自主完成作業後獨立檢查,在寫作業時要一絲不苟,還要有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使學習效率的提高;在生活上,我們也要養成好習慣:從衣著上說起,不能與其他同學進行攀比,文具不要太漂亮,這樣容易讓我們從學習上分散注意力,每天學完習後不要讓自己太過放縱,給自己規定睡覺得時間,要得以合理的休息。

說起養成好習慣,我自己卻做到的不多,只是生活上還做到了一些。

我最不喜歡的作業就是寫作文了,因為我沒有耐心思考,一說寫作文,屁股就像紮了釘似的,怎麼也坐不住。那個星期天老師又留了作文。我回到家,思考這個作文就用了半個小時,我寫了題目,又停了下來,我跟媽媽說我要喝水,就又過去了10分鐘,我就這樣,寫一段,隔10分鐘,那篇作文只不過才2頁多,但我卻用了2個多小時。

我自己已經是六年級的學生了,所以我不能小看這些不起眼的小習慣,要認真對待好習慣,養成了好習慣,才能使我擁有自主能力,才能使我的學習更上一層樓,更主要的是能夠引領我順利的到達成功的彼岸!

良好習慣心得 篇3

有人說:一個人擁有了好的習慣,人生便成功了一半。古往今來的成功人士,無不是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多年來,好習慣確實給我帶來了許多的好處。現在,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我的好習慣。

第一大好習慣,不貪睡懶覺。做為一名少年,應當早睡早起,不能貪睡懶覺。我每天6:30起床,首先運動十分鐘,再洗臉刷牙吃早飯,往往7:20就從家出發上學了。有些人呢,7:30才起床,往往蓬頭垢面就往學校跑。

第二大好習慣,講禮貌。我遇到老師或同學、長輩都要問聲好,或行個禮,回到家,出去玩,都向父母通報一聲。想到日軍來到莊家村時,莊公以禮待敵,最後整莊人全部獲救(日軍被打動了,放他們一條生路)。這就是禮。在社會上禮節最重要,如果不懂禮貌,在社會上必將引起磨擦不受歡迎。

第三大好習慣,珍惜時間。時間即是生命。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又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我不是爭時奪分,而是爭分奪秒。我一遇空閒,無論多麼短暫,都用來做一些有益身心之事。每次到外玩時,我都要帶一本課外書,在車上、在休息時,我會把書開啟,吸收一點知識,“集腋成裘”。人所謂三上之功,枕上、馬上、廁上,其用意是在勸人不要學浪費光陰。

第四大好習慣,勤儉節約。我的節約是獨一無二的。我撒的尿用來澆花,吃剩下的西瓜皮用來洗臉,洗澡水用來洗衣服或洗拖把或沖廁所,燒完的燒灰和樹的落葉用來做肥料等等。當然,更重要的是從不亂花錢,不和同學們在生活上互相攀比,每年節省下來的壓歲錢、零花錢,我都要捐給急需救助的人們特別是災區的人民,願他們能早日過上幸福的生活。

以上只不過是舉幾個例子,好的習慣還有很多。總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習慣養成之後,便毫無勉強,臨事心平氣和、順理成章,充滿良好習慣的生活才是“自然”的生活。

良好習慣心得 篇4

魏書生,一個教育上的傳奇人物,即使我們坐在會議室看他在錄影上作報告,我們心裡都對他產生種種懷疑,例如他從教那麼多年,竟然沒改過一篇作文,而學生作文水平又那麼高,例如他所帶的班級,班主任常常不在,仍然能夠維持正常的學習和紀律……我們之所以心生懷疑,不是懷疑他的真實性,而是在強烈的對比下產生一種自然的懷疑——我們多少老師嘔心瀝血、日以繼夜伏案批改作業,多少班主任怎樣想方設法,竭盡所能按學校的要求時時到,刻刻到,可是學生的學習、思想、行為還是存在那麼多問題,那是什麼道理?

假如我們靜下心來,好好地斟酌研究魏書生提出來的“五分鐘”,那麼我們就會由懷疑轉為佩服。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魏書生的“五個一分鐘”:1、每天做一分鐘家務;2、每天寫一分鐘日記;3、每天挺胸抬頭大踏步一分鐘;4、每天唱一分鐘軍歌或校歌;5、一分鐘記憶力或注意力比賽。這些要求真的很簡單,誰都可以做,可是堅持下去,學生所到的就不僅僅是這五件事情了。

先說一分鐘的家務,對現時的學生來說是很有必要,因為現在的孩子生活在蜜糖裡,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事無大小,都有人照顧的舒舒服服。他們除了讀書什麼都不用幹,可是很多學生書沒讀好,厭學現象也頗為嚴重,為數不少的學生覺得是為家長而讀書,學習沒動力,升學沒考好,覺得父母掏幾萬快擇校費理所當然,進校後也無心讀書。小孩能做做家務,學會幫家人分擔責任,他才會明白父母為他付出的心血,學會珍惜美好的生活,一個知道父母親生活不易的小孩,一個懂得體恤家人的小孩,如果在家都能承擔責任,他也會為自己的學習負責,那在學校也絕不會是一個問題學生。

第二是每天一分鐘日記。我想每天能寫一分鐘日記的小孩,他提高的不僅僅是寫作能力,培養的不僅僅是觀察能力,他能每日一省,必定會反省自己的學習、生活中的得與失,無形中也是一種經驗和教訓的積累。這種做法可謂一箭雙鵰,寫作水平提高了,思想認識也提高了。

第三是每天挺胸抬頭大踏步一分鐘,按魏老師的話來說,他要讓學生從腳下、從現在做起,認識一分鐘的價值。現在的學生都被升學的壓力壓得透不過氣來,我們下了課走在走廊上,看到除了一些調皮的學生追追打打的,那些勤奮讀書的立馬抓住下課的幾分鐘,趴在桌子上睡覺,即使是做操,學生也是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如果我們細心留意,十個學生當中也找不到四五個腰身挺拔的,駝背聳肩的不少。總的來說,學生的精神狀態太差。所以我想,挺胸抬頭大踏步一分鐘,可以讓學生身體挺拔起來,精神振作起來。一個人處於良好的精神狀態下,身心健康,學習效率高。另外還能通過集體的力量感染激發彼此的鬥志。

第四是每天唱軍歌校歌一分鐘,讓學生生活在音樂聲中。人需要夢想,需要激勵,需要熱情,尤其是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學生。假如說第三個五分鐘給學生帶來的是外在的精神動力,那麼唱軍歌校歌就是薰陶學生的內心世界。曾幾何時我們聽著軍歌熱血沸騰,曾幾何時聽著校歌激情澎湃。也到教室去看看現在的學生在課餘時間聽的是什麼歌,有《等你等到我心碎》,有《你為什麼不在我身邊》,有《老鼠愛大米》……這些流行歌曲不是不健康,而作為校園文化是否太低俗?校歌軍歌?只有在全校大合唱比賽時才響起,那更不必說什麼世界名曲了。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有目共睹的,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艱鉅的工作,她不可能一蹴而就,每天唱一分鐘的軍歌校歌,就是很好的校園文化,這種文化氛圍是由每一個學生去營造,是相互影響,而非臨時或應景張貼一些海報所起的作用能比擬的。每天一分鐘的歌聲,它的意義已超出歌聲本身,所起的作用是持久有效的。

第五是每天一分鐘記憶力注意力的比賽。我們都知道,記憶力、注意力對一個學生的成績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或者可以這樣說,一個學生成績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專注程度,幼兒時期我們可以有意識的訓練他們,而到了青少年時期就很難單獨培養了。比賽是一種很好的形式,在你爭我趕的氛圍下,學生才能夠全神投入,他們會集中注意力抄寫課文、背書,在培養注意力的同時,記憶力也得到鍛鍊提高。除此以外,學生能真切地感受到一分鐘的珍貴,一分鐘可抄寫三四十個字,可以讀一百多到三百的字,依此類推,十分鐘,一節課,一天,我們能做多少事情?從而更懂得珍惜時間。

魏書生的“五個一分鐘”,看起來簡簡單單,他關注學生的細節,注意從小事抓起,讓學生培養良好的習慣——勞動的習慣、觀察的習慣、珍惜時間的習慣……他要學生做的遠遠比這些事情的本身有意義,好習慣養成了,能力也提高了。

良好習慣心得 篇5

心理學指出,學習習慣是人們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具有系統性和穩定性的學習心理和學習行為方式,是個性特徵的重要方面。

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就是培養習慣。”從教育是發展學生個性來說,教學就是要通過審美理解和運用技能來完善學生的個性。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學的首要任務。

魏書生老師是非常重視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他認為:“自學能力是一個具有不同層次的、主體的範疇,是較為複雜的特殊能力。這就不能幻想通過一兩次自學行動的過程使學生具備這種能力。每次自學過程好像點,自學習慣好像線,線才能組成面,最終構成自學能力體。培養習慣是培養自學能力的關鍵,這個關鍵一接通,學生大腦這部機器就持久的運轉起來了。”從他介紹的經驗我們看到,通過他的三年訓練,學生的自學已習慣初步養成。魏老師培養學生的這些學習習慣,看上去似乎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哪一樣卻都需要花費心血。其中最需要的、最考驗人的就是教師的耐心和學生的永續性。

魏老師在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了其中的困難,結合學生特點,制定了具體實施的計劃。他的大體做法是:

第一,首次慢動。開始時注意求穩、求慢,以使學生有一個適應過程。第二,逐漸加速。經過一兩個月訓練之後,大家都轉動起來後,適當加快動的速度。第三,系統計劃。引導學生把自己看做一個完整的系統,注意德智體美勞之間的關係。第四,控制時空。要保證良好的習慣在足夠的時空內發展,就要控制壞習慣在時空內的活動範圍。班裡將好同學與差同學組成互助組,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同時注意發揮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作用。第五,進入軌道。經過緩慢的首次推動,渡過了困難期,制定了系統的計劃,又創設了一個執行計劃的時空環境。

研究魏老師培養學生自學習慣的方法和過程,我們至少應該注意這樣兩點:

(一)習慣的培養需要一個科學有序的過程

教育學上有一條基本原理,就是知識可以傳授,能力必須訓練。訓練到自動化的程度才能成為習慣,成為習慣才能隨時運用。

分析一下魏老師培養學生自學習慣的過程,我們會看到他採用的五個步驟,是從學生接受程度和形成規律出發的,形成了一個由淺入深的有序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又是每一個學生認同的(經過了學生的充分討論研究決定的),這樣就使學生能夠把計劃變為比較自覺的行動。因為學生年齡的原因,心理髮展的原因,以及每個學生意志品質的差異,在養成自覺習慣的過程中,會出現動搖或反覆。魏老師針對不同的情況的學生和不同階段的問題,在具體幫助個別學生的同時,努力營造班集體學習的氛圍,採用組對互助的形式,促進耳慣的養成。這些做法的意義和道理都值得我們從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方面做進一步探討。

(二)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嚴格的要求

魏老師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注意安排科學有序的步驟,同時又不放鬆對學生的要求。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如果放鬆要求就不會成功,這已被無數教師的無數經驗和教訓所證明。

心理學告訴我們,先天素質是個性發展的前提條件,就一般人來說這種條件是相差不遠的;後天養成是個性發展的決定條件,而這種條件是相差甚遠的。所以孔子說:“性相近,習相遠也。”而且,完整的個性正是在良好習慣的養成中形成的。王夫之說:“習成而性成也。”教學重要的工作不完全在於教學生多少技能、教學生認識多少知識,而是要使學生在後天的學習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一定意義上說,習慣的養成就是能力的形成。教學中忽視學生良好習慣培養的教學不會是成功的教學。魏老師注重培養學生自學習慣,確實探到了教學中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