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有關學數學的心得(通用12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8W

有關學數學的心得 篇1

提升國小數學教師學科素養心得體會

有關學數學的心得(通用12篇)

有效教學是一線教師普遍關注的戰略性問題。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標》教材的實施,特別是有效教學的不斷嘗試和實踐,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實踐經驗告訴我們,教師的專業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有效教學的質量。我的學習後的體會如下:

1、要清晰瞭解數學教材呈現的知識結構。作為一名國小數學教師,至少要對國小六年所有的數學知識以及每一年級學生要達到怎樣的水平有清晰的瞭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僅僅侷限在自己經常任教的那一個或幾個年級,而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學,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而且,只有對所教的學科知識體系有了深入的瞭解,才能設身處地地用學生的眼光看待教材,使自己的教學真正切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促進學生的有效發展。

2、要廣泛地閱讀國小數學教育教學書刊。讀書是提高人素養的一個重要方法,作為一名新形勢下的國小數學教師應該多蒐集和閱讀有關的國小數學教育教學方面的書刊。如“課程論”、“國小數學教學論”、“國小教育論”、“國小數學教育”、“國小數學教師”等廣大教師會有很大幫助的。也許我們會覺得有的專業知識離我們太遠,看不懂或聽不懂。其實,看得多了自然也就理解了。所以,就應該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未知的知識。

3、要研究一些“教學案例”。案例是一種理論與實踐,培養研究者反思案例是和團隊合作能力的研究方法,普通性重於特殊性之中,並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的。案例具有典型性和具體意義。通過對一些案例的分析,可以提高了我的教學能力。所以請教師們要留意教學案例,研究教學案例。

4、要積極參加各科培訓活動。職前教育是我們教育教學的重要基礎,但我們要不斷的學習,特別是參加培養學習。對於培訓機構或者是學科開展的一些培訓活動。如新課程培訓、校本研究培訓、網路研究培訓、教材培訓等,以提升我們的專業素養。

有關學數學的心得 篇2

《工程數學》讀書心得

《工程數學》矩陣論部分的課程已經結束,很高興能夠得到資訊系主 任朱老師的悉心講授與耐心指導。

應用矩陣的理論和方法解決工程技術和社會經濟領域中的實際問題以越來越普遍,矩陣論已經成為最有實用價值的數學分支之一。作為一個工科學生來說,矩陣論變的尤為重要,許多線性或非線性的問題都要用到矩陣論的知識,象我們的專業基礎課《彈性力學》、《有限元》。

此書第一章“線性代數基本知識”讀起來還是蠻輕鬆的,因為大部分的內容已經在本科階段的《線性代數》裡面學過了,再加上考研的時認真複習過。也許覺得前面的輕鬆,學後面的內容的時候也就有些放鬆,結果是過了幾節課後就感到書上的內容是越來越生僻了,有些東西太抽象,讀起來枯燥,難以讀懂;它比《線性代數》更深入,難度大多了。還好及時調整,勉強跟的上課,當我認真去學的時候,感到書上的東西還是蠻有意思的。把前後章節的邏輯關係,連貫關係搞清楚的時候,那是一種愜意;當你把書上一個看似很難的題目弄清楚的時候,你會有一種征服感、勝利感、甚至是一種虛榮心的滿足。本人自認為第二章最有意思,也是學的最好的一個環節,從相似對角化到相似Jordan矩陣,再到Cayley-Hamilton定理、上三角矩陣、上Hessenberg矩陣,如果把它們的相承關係及應用條件都弄清楚了,那麼這一章也就算學懂了。

讀完《工程數學》矩陣論部分,感覺學的還不夠,以後還的加強學習。最後要感謝朱老師的教導。

有關學數學的心得 篇3

“同課異構”數學聽課心得體會

12月13日去天津中學參加“華北九校國中數學同課異構”做課活動,來自天津中學的馬玲玲、靜海二中的賈智學、河北師大附中的苑義層、內蒙古錫林浩特六中的劉娟娟四位教師對教材的鑽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所以在課堂教學中都會展現出不同的教學風格。

一、教師善於創設情境

劉娟娟老師先類比線段的比較並在黑板上貼了三個不同顏色和不同大小的角,學生利用第四個角在黑板上比較,引出本課課題。讓學生感覺數學是有趣的。每一個學生都渴望挑戰,渴望挑戰帶來的成功,這是學生的心理共性。長期以來,數學幾乎成了枯燥乏味的代名詞,重知識的傳授,輕能力的培養;重學習的結果,輕探究的過程;重反覆的練習,輕情感的滿足……這一切,使我們學生對數學很難激起興趣。他們感到數學是枯燥的、煩瑣的,數學幾乎等同於做題,而且沒完沒了。一個巧妙的問題引入,把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激起,他們感到數學是有趣的。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挑戰的機會,不失時機地為他們走向成功。

二、教師精心設計教學課件

教學課件製作精良,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苑義層老師通過疊合法比較角的大小時,就是通過動畫演示,使枯燥的數學教學變得形象直觀,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得牢固掌握。

三、教師的教學語言

教師的教學語言也是至關重要的,天津中學的馬玲玲老師的語言表述最好,讓學生聽懂理解知識,四位老師隨時關注了學生的情感,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語言敘述應合乎邏輯,因果關係不能顛倒,提出問題要清晰明確。教學語言應規範化,用普通話教學。教學語言要乾淨利索,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年齡特點,使用他們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語言。

五、小組合作

劉娟娟老師對學習內容進行充分的實踐和探究,讓學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規律,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體現了探索性的教學過程。苑義層老師給學生討論的時間比較充分,能深入每一組傾聽學生討論並時而和學生共同交流。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使學生養成“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能在課堂上積極交往的機會,培養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極大作用的有利於學生間的互幫互學、相互啟發,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而且小組合作學習能較好的解決在較短的課堂時間內完成動手操作與相互交流、相互啟發、探索

創新這一矛盾,使學生能在和諧的氣氛中相互學習、逐步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

六、一題多變

天津中學馬玲玲老師的學材的設計中最突出的是一題多變,經常做這種訓練,不僅可以提高學生思維質量,還可以培養學生面對難題的良好的從容心態。一題多變重點在於對某個問題進行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的探索。一題多變和一題多解對培養學生髮散思維有極大的幫助。是學生創新思維的必備前提,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

數學中的一題多變設計應能夠體現知識的一定規律和一定的關聯,便於學生思考問題時思路的發展。新課程標準中增加了“增強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用題目的相同、相似這一系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瞭解數學從簡單到複雜,從一般到特殊的探索規律。再用不同的思路去分析,不僅使得學生對思考的問題由淺入深,而且極大的鍛鍊學生類推能力和梳理思路歸納的能力。

教學時,教師都經常埋怨學生講過的都不會,我們是否想過自己在教學上的欠缺?

有關學數學的心得 篇4

國中數學“國培”學習心得體會

作為一個普通的中學數學教師,我思考的太少。如何來定位自己的職業,自己的教學學生喜歡嗎?自己的工作家長滿意嗎?我一定要這樣提醒自己,鞭策自己,激勵自己努力前行。通過本次培訓,下面我就《如何上好一堂數學課》談談我學習的一些感受:

一、課堂上要讓學生學得“快”又要學得“樂”

做一個動腦的教師,做一個智慧型的教師,孩子們減負了,教師心情也好了。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不只是促進學生一時的發展,不只是以學生暫時取得的好成績為依據,更要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自主。

二、聯絡生活實際,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

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產生學習的需要,激發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在創設生活教學情境時,要選取現實的生活情境。教師可直接選取教材中提供的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進行加工或自己創設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素材作為課堂情境。生產和生活實際是數學的淵源和歸宿,其間大量的素材可以成為數學課堂中學生應用的材料。教師要做有心人,不斷為學生提供生活素材,讓生活走進課堂。真正讓文字的“靜態”數學變成生活的“動態”數學。要讓學生覺得數學不是白學的,學了即可用得上,是實實在在的。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

三、注重課堂評價來促進有效教學

數學課程設定多以遊戲為載體,以培養孩子們的興趣為目的。我們老師應用一切可能的方式,通過課堂把孩子們求知和求學的慾望激發出來,培養孩子們對數學的良好興趣。對孩子們課堂上學習行為過程作為評價重點,孩子們在課堂上每一個好奇的行為,“分神”的表現,老師都應正確對待,不能用批評的語氣、蔑視的眼神,過激的行為扼殺孩子們對數學的好奇心。

四、注重教學反思,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

記得有人說過“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因為我們的教師不是聖人,一堂課不會十全十美。所以我們自己每上一節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預設與實際吻合、學生學習狀況、教師調控狀況、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找出有規律的東西,在不斷“反思”中學習。

一場場精彩的講座,使我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同時也反思了自己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要發揚成績,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有關學數學的心得 篇5

大學數學實驗對於我們來說是一門陌生的學科。大學數學實驗作為一門新興的數學課程在近十年來取得了迅速的發展。數學實驗以計算機技術和數學軟體為載體,將數學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其中,現在已經成為一種潮流。

剛開始時學大學數學實驗的時候我都有一種恐懼感,因為對於它都是陌生的,雖然在學數值分析時接觸過MATLAB,但那只是皮毛。大學數學實驗才讓我真正瞭解到了這門學科,真正學到了MATLAB的使用方法,並且對數學建模有了一定的瞭解。MATLAB在各個領域均有應用,作為數學系的學生對於MATLAB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相當震驚,真是太強大了。數學實驗這門課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收穫豐碩。

第一節課我瞭解到了數學實驗的一些基本發展史和一些基本知識。通過這學期的學習,學完這門課,讓我知道了原來數學與實際生活連線的是這麼緊密,許多問題都可以藉助數學的方法去解決。對於一些實際問題,我們可以建立數學模型,把問題簡化,然後運用一些數學工具和方法去解決。

大學數學實驗我們學習了MATLAB的程式設計方法,雖然僅僅只有一種軟體,可是整本書可用分的數學知識一點都不少,比如插值、擬合、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等,現在終於知道課本上的知識如何用於實際問題了,真可謂應用十分廣泛。

剛開始我對MATLAB很陌生,感覺這個軟體很難,以為它就像C語言一樣難學,而且這個軟體都是英文原版,對於我這種英語很爛的人來說真是種噩夢。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感覺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可怕,感覺很好玩。

我覺得學好這門課需要做到以下幾點:1、多運用matlab編寫、除錯程式2對於不懂得程式要儘量搞清楚問題出在哪3、與同學課下多多交流,課上多請教老師。

有關學數學的心得 篇6

當我們懷著好奇的心情走進屈靜國老師的數學實驗課堂時,我們才漸漸懂得,數學實驗是一門有關計算機軟體的課程,就像C語言一樣,需要編輯執行程式,從而進行數學運算,它不需要自己來運算,就像計算器一樣,只要我們自己記下重要程式語句,輸入執行程式,便可得到執行結果,大大降低了我們的運算量,給我們生活帶來許多便捷,在大一時,我學過C語言,由於這樣的基礎,讓我能夠更快的學會並應用此軟體。

時間飛逝,轉眼間,我們就要結課了,這學期我們學習了Mathematics的基礎,微積分實驗,線性代數實驗,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實驗,數值計算方法及實驗。通過這學期的學習,我也積累了些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心得。首先,我們要在平時上課牢記那些Mathematics語言和公式,那些東西就想單詞和公式一樣,只需要背誦;然後,我們要看幾遍書,並多看一下例題;最後,我們要多應用Mathematics軟體去練習。正所謂熟能生巧,我堅信,只要我們能夠做到這三步,我們就能很好的掌握這門課程。

通過學習使用數學軟體,數學實驗建模,使我們能夠從實際問題出發,認真分析研究,建立簡單數學模型,然後藉助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最終找出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或多種方案,從而提高了我們的數學思維能力,為我們參加數學競賽和數學建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我們進一步深造和參加工作打下一定的實踐基礎!

有關學數學的心得 篇7

數學似乎一直陪伴著我們成長,無論是國小,國中,還是高中,我們一直當做主修課來學習。大學,我來到了中國礦業大學理學院成為了數學專業的一名學生,也意味著我與數學已經難以分開。 數學分析,線性代數,高等代數等等,一切對當時大一的我們是又新鮮又神祕。在過去的學習過程當中,無論是從國小數學到中學數學,還是從中學數學到大學數學,無不伴隨著數學學科從方法、技巧乃至於思想上嚴密性和邏輯性上的提升。

日本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米山國藏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學生們在國中或高中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在進入社會後,幾乎沒有什麼機會應用,因而作為知識的數學,通常在出校門不到一兩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們從事什麼業務工作,那種銘刻於頭腦中的數學精神和數學思想方法,卻長期地在他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就我而言,我覺得大學四年的學習,讓自己變的更加的理性,並且數學本身也有自身的樂趣。 數學能讓你思考任何問題的時候都比較縝密,而不至於思緒紊亂。還能使你的腦子反映靈活,對突發事件的處理手段也更理性。 數學給予人們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力,這種能力包括觀察實驗、收集資訊、歸納類比、直覺判斷、邏輯推理、建立模型和精確計算。這些能力和培養,將使人終身受益。 經驗是數學的基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思考是數學的核心,發展是數學的目標,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知識的精髓,是分析、解決數學問題的基本原則,也是數學素養的重要內涵,它是培養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催化劑。

生活之中充滿著相互的定律,往往你付出多少,最後得到的也就越多。就像這門數學這門課,如果你一絲不苟的學習數學知識,那最後得到的將是陪伴終生不變的財富。其中充滿著無盡的樂趣,回首往日的課堂,你總會不由得微微一笑,感受著生活的快樂。當在日常實踐中,擁有別人沒有知識,總能讓我們免去緊張與不安的折磨。這就是知識的無盡魅力,尤其是數學無邊無際深奧,更是能讓人著迷的遨遊在學海的快樂中。

大學四年快要結束了,雖然有很多遺憾,但是還是挺充實的,數學讓我快樂,讓我滿足。

有關學數學的心得 篇8

在一開學的時候,我便左右開弓,每一天都在預習高數和現代,但是上了兩節課所受的打擊太大了,一個晚上預習的知識老師一節課就Pass了,而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雲裡霧裡,不知老師之所云。課後作業更成了大家的負擔,抄作業,抄答案之風狂刮。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大家都是能考入一本的學生,至少你的學習方法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為什麼和高中的情況相差如此之多呢?後來我經過細心觀察發現了端倪,這是因為大學這兩科數學的思維方法和高中的大相徑庭。高中對於題目更注重的是解題的方法,也就是“表”,不是很注重定義定理;而大學則不然,大學翻開書,全是黑體字,定義定理推論,解題沒有什麼花招,就把東西往定義定理上拉就行,這就是“本”了。在曾經我和人探討過奧數的問題,奧數標榜自己超前學習,而我對此嗤之以鼻。在初等數學中,根本不存在超前與落後之說,比如對數和冪函式這對逆運算,我們都是學的冪函式,所以後來高中接觸對數感絕很難理解,但如果我們先學習對數,相信任何人都會對冪函式感到困惑。當時我在想,能不能把高等數學與初等數學倒過來學習,我到現在的到了答案,不行!高等數學用到了初等數學的什麼呢?有的人說計算能力,有,但是很少,更多的是學習數學十幾年的那種觀察能力和對於數字的敏感程度。如果你沒有這項,恭喜你,你得到了高數和線代的兩本天書。

上面說了關於思想的區別,下面來說一下佈局方面的區別。高中的數學的知識點泛而雜,連貫性不強;而大學則不然,一章一節的連貫性很強,經常出現用上一節的習題結論直接推出結果的情況。這就要求我們每一章每一節都要砸牢。千萬不要囫圇吞棗的過去,那樣到後面你會後悔的。

有關學數學的心得 篇9

一年級數學學習心得

在網上拜讀了姜紅英老師的《一年級數學學習要求》這一文章,覺得受益頗多,於是結合我們學校一年級的一些具體做法,我對該文進行了適當的修改,並和我們一年級的各位家長共享。

1、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

習慣養成有很多方面,首先要學會的是整理書包和帶齊學習用品,孩子要逐步學會自己管理自己,培養孩子細心認真的將學習用品準備齊全,這在習慣形成初期非常重要。其次,作業格式訓練也是學習習慣培養的一方面。要利用數學練習冊和書讓學生練習寫數和寫算式(老師會佈置,家長只要督促書寫端正、格式正確和及時改錯即可)。

學習習慣的另一方面就是養成每天覆習和預習的習慣。這也是我們數學常規作業,即回家三件事,一複習,二預習,三口算。

複習就是看著書給家長講講今天我們學了什麼,有什麼新的收穫和發現。

預習就是讓孩子自己安靜看書後完成書上的相應練習和提出自己的疑問。我們的預習要求有兩則:預習要求一,見空就填,見問就答。預習要求二,遇到問題自己想,獨立思考無價寶,想不出來打問號,帶著問題進課堂。

2、重視孩子計算能力的培養。

由於孩子的基礎不同,不同孩子的計算熟練程度和速度也存在一定差異,要縮小這一差異,僅靠每天一節數學課練習是不客觀的,因此還需要各位家長做有心之人,多進行這方面的練習。

計算的練習方式多樣,可以做口算題卡,供孩子獨立練習,也可在做家務、和孩子上街等時間來個對口令。有時間還可以給孩子聽算。我們關於口算練習的要求是:口算口算天天練,時間多我就做(口算題卡本),時間少我就讀(口算卡),想練耳朵就聽算。強烈推薦各位家長多給孩子聽算,聽算可以同時訓練孩子聽,寫和算的速度和能力。同時要留心孩子計算錯誤的原因,是粗心還是計算方法存在問題。但要防止枯燥的題海練習 ,錯了還要罰的做法會扼殺了孩子學數學的興趣的。

3、依據生活理解數學,讓孩子在遊戲中成長。

有些數學知識較抽象,容易混淆,我們家長要注意給孩子創造生活情境,讓孩子在實際體驗中理解知識。如“左右”的認識,有些孩子正確掌握左右需要較長時間和過程,家長要有耐心,在生活中強化孩子對左右手的認識,引導孩子藉此來分辨物體間的左右關係。

同時,我們家長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很好的契機,一定別放過,順便就可以教教孩子一些數學知識。比如,當孩子問你幾點了,不防和他聊聊怎麼認鍾;當孩子問你,3-5不夠減怎麼辦,你就可以談談負數的知識等等。這些看似不經意的閒談,是他以後在課堂上學習數學寶貴的經驗。

在時間許可時,我們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做做數學遊戲或畫畫數學畫,通過那些具有訓練目的的遊戲促進孩子在數學、認知、空間理解、想象力和數形結合等方面的發展。

4、重視數學語言發展,為聰明插上翅膀。

語言是思維的外衣,語言能力的增強可以極大的改善孩子的學習能力,促進思維的發展,因此我們應充分認識孩子語言發展的重要性。不妨給孩子的智力發展插上“語言的翅膀”,讓孩子飛得更高,更遠。

在生活中要多為孩子創設說數學的機會,讓孩子說說自己的觀點、看法與思路。和孩子交談的形式不必過於正式,比如和孩子散步時,和孩子去公園時等等,這樣交流的氣氛要自然親切得多。對話時要有意識的激發幫助孩子形成規範的語言表達習慣。如“我是這樣想的”;“我認為……”“因為……所以……”。要求孩子說完整的話。

數學書中的實際問題小朋友都要能在老師或家長引導下看書說出題意。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的家長要能耐住性子,多聽少說,只要我們的話語能引發交談話題,進行適當的點評反饋就夠了。

5、培養孩子表達能力的另一妙招就是經常向孩子“請教”。

把孩子推上講臺,做孩子的“學生”這雖有明知故問的嫌疑,但並不妨礙孩子的為師熱情。他們會很興奮,很熱情的扮演老師的角色,介紹自己今天的學習收穫。比如:一年級孩子常常把老師的要求不能完整帶回家,家長對於他們說的不合理的事情,請堅決保持絕對的懷疑,並且裝出絕對的好奇,請他們自己第二天把事情弄清楚,告訴你們。大家再裝出絕對的空前的佩服。這樣我們的孩子以後就會有意識的記住老師的要求,因為他會想到爸爸媽媽要請教他。

6、讓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悅。

俗話“數子千過,莫如誇子一長”,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老師和家長肯定和讚賞。與其說“你不要這樣做!”還不如“你那樣能夠做得更好!”;與其讓孩子在沒完沒了的批評中糾纏於做過的錯事,還不如讓適時的表揚給孩子的每次進步都鼓掌喝彩!自信不足的孩子更是特別害怕出錯,家長更應儘量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欣賞。“有進步!繼續努力!”“沒關係,我相信你一定能行!”,不要吝嗇真心的表揚。

7、注重孩子學習過程,正視孩子考試成績。

首先每個孩子由於學前的教育差異問題,大家的起點不同,因而我建議在一年級上期,我們家長讓我們的孩子自己和自己比!就是將孩子現在同過去不同進期所取得的成績相比較,是進步,還是退步,抑或是原地踏步。進步是因為他在哪些方面有所改進,有所完善,分析得出後要加以鼓勵,讓其發揚光大,開始表揚的頻率要高,漸弱之,以至形成習慣;踏步著或退步了是因為他不認真,還是方法不妥,分析得出後對症下藥,拉起來後再扶上走一程;稍有進步,作為家長可以藉助於老師的口吻,誇張一點表揚,樹立起自信,讓他自強不息。切忌讓孩子感受到你覺得他的學習很糟糕,你很著急,這樣孩子也會因為沒有成功感而對學習缺乏興趣。這裡我們說的其實就是縱向比較。

當然我們也需要橫向比較,就是能將自己的小孩與同年級、同班級的其他孩子比較一下,找差距和不足。具有良好習慣的孩子,成績一般都很優秀,而這一切,一方面歸功於學校教育,另一方面也不可忽視家庭氛圍的薰陶,對於這些孩子的家長,我們不妨去討教一番,再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進行實踐,一定有收穫。

其次,當他們面對新內容,特別是思維含量較高的問題時,孩子就會感到困難,因此常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家長在家看孩子的計算很熟練,就以為孩子的數學學得很好,但真正考查或解決實際問題時,孩子往往有些不適應,或者說不盡如家長之意。這就需要我們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關注孩子的學習內容,數學並不僅僅是單純的計算。

另一方面,我們要能“不唯分數是問”。分數只能作為評介孩子的一個參照,90分與100分的孩子的數學能力究竟相差多少,不是僅分數就能說明的,我們得具體分析才是。孩子有失誤,是純粹的粗心,還是思考問題的方式有問題。是臨考心理欠佳,還是知識點沒掌握。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因此很難找到一個適合所有家庭、所有孩子的教育模式,以上所談的一些建議,僅供參考。期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也期待能給孩子一雙會用數學視角觀察世界的眼睛,一個會從數學角度思考問題的頭腦。

有關學數學的心得 篇10

國小數學講座心得體會

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一種基本形式,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數學教學的目標必須在課堂中完成。新課標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把以往的“鴉雀無聲”變成“暢所欲言”,“紋絲不動”變成“自由活動”,“注入式教學”變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們不但要教給孩子們知識,更要教給孩子們掌握知識的方法。這一點在我們的課堂上落實的不是很好,這裡折射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造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讓數學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一、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深入解讀教材是基礎

國小數學是一個多層次、多方面的知識體系。課程改革使國小數學教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材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媒介,解讀教材成了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解讀教材即有效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的內涵,以保障教學活動高效的開展。我個人認為,瞭解教材應首先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知道本學年要交給學生那些知識,並知道各個知識點與前後知識點的聯絡。同時要領會教材意圖。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課標要求教師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師不能認為讓教材再現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必須經過再加工重新創造,使教材“新鮮出爐”,更大程度上把知識的教學伴隨在培養態度、能力的過程之中。

二、以快節奏的課堂教學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意識

我相信,一個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隊伍裡排隊等候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厭倦、沮喪”來形容。在我們的教學中,由於受“希望學生儘快掌握所學知識”的心理影響,教師往往更樂意將知識嚼得碎碎的餵給學生,期望學生都能體會到獲得知識的欣喜,所以突破難點時總愛嘮叨幾句,練習中總願意等最慢的一個學生也把題目做完,哪怕減緩上課節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學生為本,卻不知這正是消磨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癥結所在。美國“啟發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當老師在整堂課裡快節奏地講解授課內容時,學生們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我們的課堂中應該以快節奏方式來維持一定的學生參與度,當我們感到學生參與程度在下降、學習活力在減弱、注意力在轉移時,應儘快向下推進課程,讓學生們感到課在不斷地推進,總覺得有事要做、有問題要思考。老師講解、問題解釋和學生練習、答寫只要有約一半的學生明白、完成就儘快變化,哪怕對反應相對遲緩的學生來說,我們也不能減慢速度去適應他們,而是用希望的力量和同伴高漲地學習積極性激勵他們趕上教學的節奏。

三、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是保證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我們都曉得“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歡哪個老師就會對該老師上的課青睞有加。現代教育家認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師生關係基礎上,學生會積極、主動地探索求知。所以,師生關係的和諧,既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能讓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1.備課從瞭解學生入手

備課從瞭解學生入手,有利於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有利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於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有利於有效地解決教學難點。

學習不是學生被動的接受資訊的過程,而是在他們原有的知識基礎上知識的同化與順應的過程。在教學前對學生摸摸底,針對其原有的知識體系進行知識結構的建構與重組可以使教學事半功倍。要想深入瞭解學生一定要與他們建立互動的關係。經過筆者實踐:學生在課外活動的狀態下談話效果較好。因為學生認為老師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較放鬆,容易暢所欲言,能順利得到老師想要的答案。如果說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還有所保留的話,那在家裡肯定是赤露敞開的。因此,家訪可以幫助老師更完整、全面的瞭解學生,建立起老師、孩子和家長的友好關係。

2.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

傾聽這一行為,是讓學習成為學習的最重要的行為。善於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善於傾聽的兒童。

要實現高效課堂首先要轉變“發言熱鬧的教室”為“用心的相互傾聽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傾聽的教室”裡,才能通過發言讓各種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則交流是不可能發生的。因此就需要引導學生在發言之前,要仔細地傾聽和欣賞每一個學生的聲音。不是聽學生髮言的內容,而是聽其發言中所包含著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

傾聽學生的發言,好比是在和學生玩棒球投球練習。把學生投過來的球準確地接住,投球的學生即便不對你說什麼,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為教師要擅長接學生投過來的每一種球,特別是學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這也是作為教師其自身的專業素質和駕馭課堂能力的最好表現。

3.課堂上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

傳統的教學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現代的教學既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捕捉學生的眼神、表情、動作等。學生在課堂上想什麼、說什麼、探索到什麼、體驗到什麼等成了課堂評價的重點。一個學生思路沒理順出錯了,老師要給予提示,不要立即批評,也不要急於把答案說出來,要留給他們的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總之,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應該是深入解讀教材、優化教學過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等方面一個有機的整體組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要研究的方面還很多,但最關鍵的還是教師,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學水平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直接的關係。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我要堅持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業務水平,勇於實踐,敢於創新,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踏踏實實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

有關學數學的心得 篇11

一直以來都覺得數學是門無用之學大學數學的心得體會大學數學的心得體會。給我的感覺就是好暈,好複雜!選修了大學數學這門課,網上也查閱了一些有趣的數學題目,突然間覺得我們的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與我們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

不得不說,數學是十分有趣的。可以說,這是死中帶活的智力遊戲大學數學心得體會大學數學心得體會。數學有它一定的規律性,就象自然規律一樣,你永遠也無法改變。但就是這樣,它就越困難,越有挑戰性。

數學無邊無際深奧,更是能讓人著迷的遨遊在學海的快樂中。數學是很深奧,但它也不是我們可望不可及的。它更擁有自己的獨特意義。學習數學的意義為了更好的生活,國中數學吧;為了進入工科領域工作,高中數學吧;為了謀求數學專業領域的發展,大學數學吧數學是什麼是什麼什麼學科,公認的!我覺得是一們藝術,就象有黃金分割才美!幾何圖形如此精緻!規律迴圈何等奇妙!

在網上看到一個很有趣的題目:有一個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去找工作。為了能夠勝任這第一份工作,他也自作聰明地象老闆提出了一個特殊的要求。“我剛進入社會,現在只是想好鍛鍊自己,所以你就不必付我太多錢。我先幹7天。第一天,你付我5角錢;第二天就付我前一天的平方倍工錢,之後依次類推。”老闆一口答應了。可到了最後一天領工資的時候,這個年輕人卻只領到了寥寥幾塊錢。年輕人很不解,老闆卻說自己已經很不錯了,多付了他好幾百天的工錢。你知道為什麼嗎?起初看到我是一頭霧水,後面就明白了:0.5元的平方是0.25元,0.25元的平方是0.625元......也就是說這麼一直算下去,年輕人的工錢是一天比一天少的大學數學的心得體會心得體會

自然,賺幾元錢就得好多天了。但是如果年輕人第一天要的工錢大於1元錢,那麼7天的工錢可就多得多了。我們不得不說這個老闆是聰明的,員工的馬虎的大學數學心得體會心得體會

這麼簡單的知識也會運用錯誤,導致自己吃了啞巴虧還沒辦法挽回。這麼一個簡單的例子事實上就已經說明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其實數學就是在我們的身邊,之所以沒有發現它的存在,我想有時候可能還是因為它的存在及運用實在太多。

數學講究的是邏輯和準確的判斷。在一般人看來,數學又是一門枯燥無味的學科,因而很多人視其為求學路上的攔路虎,可以說這是由於我們的數學教科書講述的往往是一些僵化的、一成不變的數學內容,如果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史內容而讓數學活起來,這樣便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助於學生對數學方法和原理的理解認識的深化。數學不是迷宮,它更多時候是象人生曲折的路:坎坷越多,困難越多,那麼之後的收穫就一定越大!

有關學數學的心得 篇12

細細品讀了蔡金法教授的《中美學生數學學習系列實證研究》一書,其中關於“地基”與“高度”的比喻引發我深深的思考。蔡教授認為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就相當於建造一棟樓房的“地基”,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像是一棟樓房的地面部分,樓層越高,建築面積越大,就說明效益越高,中國數學“雙基”教學的成果舉世矚目,按常理推理,孩子們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應讓人驚歎,結果是否如常理呢?恰恰相反,蔡教授研究的資料表明,我國學生在計算題、簡單問題的解決、以及過程限制的複雜問題解決方面比美國學生好得多,但在解決過程開放的複雜問題上的表現反而比美國學生差20xx年大學數學心得體會20xx年大學數學心得體會。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大部分是過程開放的複雜問題,我們的學生付出了許多的精力和汗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卻不一定能轉化為解決非常規問題、開放的複雜問題的能力。中國學生在計算題的平均分上遙遙領先35個百分點,到解決簡單問題時差距縮小為10個百分點,到了複雜問題上,我們的孩子卻落後2個百分點,孩子們修築了牢固的“地基”,卻在“高度”上略遜一籌,孩子們看似贏在起跑線上,但是卻輸在了終點……如此巨大的反差應該讓數學教育工作者重新審視我們的數學教學中是否哪裡存在著偏差與誤區?

首先我們要來看看美國的孩子是如何“後來居高”呢?縱觀中美學生的解決複雜問題的策略,美國學生中只有一小部分學生用較抽象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大部分學生喜歡用直觀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如畫圖、列表、用文字描述等,方法多樣而有趣;中國的孩子大部分用代數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而且解題策略高度統一,極少數學生採用畫圖或列表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相信畫圖來解決問題的孩子,在我們老師眼裡沒準就是被歸為差生型別的)。遇到找不到任何思路解決問題的情況,兩國學生的態度也大相徑庭,美國的孩子總是嘗試寫點什麼,而中國的孩子卻是用空白來選擇放棄。

現象:美國孩子用中國教師認為的不太數學化、不太嚴謹的方法解決了許多複雜問題。

思考:我們是否存在一種偏見:輕視直觀、圖示表徵,喜歡用數字、規律、程式等代數化的表徵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認為這些方法才是最簡單最優化的方法

當前的解決問題的教學,教師們都意識到方法多樣化的必要性,但緊接著的演算法最優化是否又將演算法多樣化的給抹殺了,通常情況下,直觀的、不夠數學化的方法會被教師忽視,教師引導學生對解決問題的策略進行篩選,通常情況下,教師引導孩子們比較方法時,總是青睞用推理邏輯嚴密,列式簡潔明瞭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並推薦給孩子,這一做法否會讓孩子產生一種想法,認為方法有好壞。造成後果就是隻要列不出式子來解決問題,孩子們就認為這個問題太難,自己無法解決,很多孩子寧願放棄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法,也不願再去嘗試其他的方法20xx年大學數學心得體會心得體會。即使是頭腦中有了一些想法,也覺得自己的方法不是好方法,不敢大膽的表達,最終選擇了放棄。

課內,教師先引導學生分析題中已知條件和問題,讓學生小組討論該怎樣解決問題,然後請學生展示自己的方法。

學生1:“梯形的面積等於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除以2,我用55米減高15米,剛好等於上下底的和,然後乘15除以2就得到面積225平凡米。”

學生1分析得頭頭是道,推理邏輯嚴密,列式簡潔明瞭。教師也不吝讚美之詞,大力肯定了學生的方法。

師:“還有沒有不同的想法?”

學生2:“我是猜出來的,三條邊的長度是55米,有一條是15米,我看圖,一條和15米的差不多長,我就當它是15米,一條長很多,我猜長的是25米,加起來剛好55米,然後我用公式算出梯形的面積是225平方米。”

生2說完神色喜悅,我想他正為自己能夠想出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而沾沾自喜,等待老師的表揚,多可愛的孩子啊!

師:“同學們喜歡哪種方法?”

生;“第一種。”

師:“為什麼?”

生;“因為第一種夠簡便。”

師;“那我們以後再解決問題可以採用這種簡單的方法。”

我坐在生2的旁邊,明顯看到生2低下了頭,我想這孩子肯定感覺自己被“優化”掉了,難道生2的假設法真的沒有可取之處嗎?他的猜測毫無根據嗎?

仔細想想,在我們一廂情願的追求方法的“優化”過程中,有多少有效的策略被優化掉了。畫圖、列表、假設、猜測驗證……這些在教師眼中略顯幼稚的經常讓我們忽視的方法,卻有著讓人不可小看解決問題的強大功效,不要讓這種有效地解題策略在我們的演算法優化的程式中溜走,我想,我們應該做的是幫孩子將眾多的方法進行歸類整理,讓我們的孩子明白方法沒有好壞之分,大膽地根據實際問題採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能解決問題的都是好方法。教師的觀念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只有教師改變觀念,在教學中滲透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關注策略的多樣性,相信我們的孩子將能在堅實的“地基”之上修築起恢巨集的建築,實現“高度”的不斷攀升。

Tags:數學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