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高效心得體會(4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5W
本文目錄2017高效心得體會高效課堂心得體會高效課堂模式學習心得體會高效課堂的心得體會

通過實施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我覺得這種模式的確能使課堂增色不少。

高效心得體會(4篇)

一、老師講得多變成學生展示多

以前的課堂,老師灌輸的多,可以說是老師的主戰場。有時老師在臺上講得頭頭是道,學生卻在下面昏昏欲睡,不知所云。其結果自然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而如今,還學生一個展示的平臺,讓學生放開來講,即使講錯了也沒有關係。應該說在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上是一個很大的突破。這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也應是我們培養人的目標。

、變獨學為對學、群學

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可謂是單打獨鬥。學生基礎好的還懂得如何學習,基礎稍弱的學生只有當“陪練”。這與我們數學課程標準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是不相符的。而高效課堂模式恰好解決了這個問題。它讓更多的學生共同投入到學習當中來,共同來參與學習的過程,就算不太懂,也有了一種主人翁的感覺。所以注重參與性應是這種模式的一大特點。

三、當場評價成為學生獲得學習成就感的有效方式。

我們要讓學生能在課堂上有為,更要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採用積分制,適時地為他們評價,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激勵方式。

但在教學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與困惑。

1. 讓學生講,固然是從為培養學生能力出發,遇到學生較好的學生還好,他能按照老師的點撥進行展示、講演,且非常到位。而遇到成績稍差的同學,他半天也難找到問題的頭緒,大家等待得有點不耐煩,時間也白白浪費,自然影響到教學的進度,一堂課的教學任務就很難完成。

2. 素質較好的班級,能夠按照老師的要求,開展對學、小組學。而學習基礎較差的班級,天天只是幾個好的同學在那裡“表演唱”,其他同學仍然是你說你的,我做我的,參與性不強。

3. 當場積分,不一定要在黑板上體現,可以每天叫一個班幹部進行當場計分。這樣就避免了因為計分而影響教學進度。

4. 新授課的教學比較好上,而複習課的教學該如何進行,這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因為目前,我們的導學案只有新授的,而沒有複習課的內容。

5. 這種模式的操作性較繁雜,老師做教學之外的時間多了,鑽研教學的時間少了,這樣不知道會不會影響教學質量。

總之,新生事物只有在不斷的探索中才能總結教訓,積累經驗。教學方式需要創新,但教學的本質不能改變,那就是為育人而教書。

高效課堂心得體會2017高效心得體會(2篇) | 返回目錄

通過對高效課堂有關內容的學習,我懂得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語文課上我們不僅要好好講課,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語文課堂的發展是迅速,複雜多樣的。不過,我認為,無論語文教學被注入什麼樣的新精神,有一點應該是不變的,那就是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務實高效的。從高效課堂的理論中我有以下的體會:

一、教學目標把握要準確。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研讀《標準》,嚴格按照《標準》的要求對照執行。教學目標的定位。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麼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悅。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則就會導致語文課程性質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分離。教學目標的制定還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要保證課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對於優等生我們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於那些後進生,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

二、教學環節設計要合理

就閱讀課來說,教學環節的設計基本採用“四步導讀”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師誘導下學生初讀課文,讓學生感知課文語言。第二步,在老師引導下學生細讀課文,讓學生理解課文語言。第三步,在老師指導下學生精讀課文,讓學生品評課文語言。第四步,在老師輔導下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學會運用語言。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始終處於課堂教學的中心地位,教師的一切啟發引導都是為訓練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語言實踐提供服務。老師的“導”與學生的“讀”相互滲透、相得益彰,充分體現了師生間、生生間、師生及教材之間的雙向多邊的互動反饋。“四步導讀”模式符合《標準》提出的教學理念,這樣的流程的設計是合理的。

當然,對於不同型別的課文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適當調整或刪減,形成靈活的教學風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變的。

三、課堂教學提問要精當

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啟發學生思維、傳授基本知識,控制教學過程,進行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裡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於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新理念。

提問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提問的難易要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 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迴旋的餘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提問要有一定的藝術與技巧,杜絕形式主義的問答。學生答案與老師的答案不一致時,教師不引導,反覆追問,讓學生再答,直追到與自己的標準答案一致為止。這種鍥而不捨一再追問的做法,在不同程度上制約了學生思維的靈性。

提問要儘量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思考,使更多的學生有被問到的機會,並激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對答案置疑辨析。

四、教學活動調控要靈活

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我們不是倍受關注的亮點,應該把更多的精彩留給學生。要努力縮短學生與老師,學生與教材內容的距離,使他們從心底愛上語文課。還應該充分利用教材、圖片、實物及學生情感體驗來發展學生的思維,增加學生的想象力。

教師要給學生當堂練寫的時間。我們的語文課多數是“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一節課,加上學生活動,上的緊緊巴巴,寫作訓練常常被拖到課外,變成作業,加重了學生的負擔,也大大降低了課堂效率。但實際上,如果能用一點時間,把練筆落實在課堂上,讓學生當堂寫,通過教師的巡視指導,可以端正態度,提高訓練效果——寫得更好了,文章更通順了。我們應該儘量把自己的活動壓下來,保證學生活動時間,包括擠出幾分鐘完成課堂書面作業。

教師要“照顧好”每個學生,使人人都有“成就感”。在教學中,我們儘量給學生以不同程度的提示、啟發,使他們均有“成就感”。比如背誦課文,可讓優等生、中等生背誦並理解運用,而對於後進後,只要求他們讀熟就可以了,教師還要適時鼓勵,使每個學生都有衝勁。

五、自身素養提高要加快。

隨著資訊科技的高速發展,知識更新的步伐更加緊湊,時代對老師的要求也更加嚴格。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不斷學習,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以適應時代的要求。準確的教學目標準確制定是高效課堂的導向,充分的課前準備是高效課堂的前提,教學流程的合理設計是高效課堂的關鍵,師生角色的科學分配是高效課堂的保證,教師素養的快速提高是高效課堂的後盾。這幾個方面相輔相成,密切聯絡。只有這幾個方面互相融合,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課堂。

總之,優質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理念,我們必須立足於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語文,實現有效的、多向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達到這一最終目標。

高效課堂模式學習心得體會2017高效心得體會(3篇) | 返回目錄

通過這次學習,是我深刻的感受到,高效課堂不是教出來的,而是教師給學生提供一個寬鬆的展示平臺,學生在自主的學習、遊戲中學習。但是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一直沒有真正領會到它的內涵。我曾試過給學生創設一個相對寬鬆愉快的環境,讓他們快樂地徜徉於知識的海洋裡,但終因擔心學生的成績和不好把握而不了了之。因此在教學中,大部分時間還是以教師講授為主,生怕學生聽不明白,講了又講,有時學生聽煩了,也不一定達到預想的效果。我也一直為此而苦悶。

目前,我們的學校也在大力推進教學改革,以尋求一條科學發展的道路,大家都在積極響應學校的改革,但很迷茫。教改到底要改什麼?怎麼改?

瞭解了杜郎口的教學方式 ,我發現xx中學的課堂共同點也是他們優勢就是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了每個教學環節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他們的參與方式也是不拘一格,五花八門的,充滿了想像力.

在xx中學,幾乎每節課,你都會有種置身於鬧市的感覺,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全是學生“主動”在動:主動討論,主動解答,主動展示,主動檢查等,就像有的老師說得那樣:學生們像吃了興奮劑。不用點名會有許多學生爭著發言,學生髮言時很自由,想說就說,出現分歧時,他們會辯一辯,直至問題清晰為止。即使有再多老師聽課,學生也不會受到影響。教師雖在教室,但教師只是佈置了學習任務,隨時解答學生主動提出的問題。對於學生展示、分析或說明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進行簡單的提示,指導,他們真正做到了做學生的引導者。從杜郎口學生的表現,你會感受到一種渴求知識的激情,一種勇於展現自我的自信.想想杜郎口的課堂和學生,對比我們的課堂和學生。我覺得教改的關鍵在於教師而不是學生。不是老師的認識上不去,而是老師的擔心更多:這樣做學生能行嗎?不行怎麼辦?成績下降了怎麼辦?其實,我們的學生不比杜郎口的學生差,或許我們的學生的眼界,視野更為開闊 ,但為什麼我們的學生卻害怕在課堂上回答問題呢?經常是老師提問,學生沉默。而杜郎口學生則能口惹懸河呢?杜郎口中學的教師有什麼法寶嗎?顯然不是。只是他們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因為反覆地磨練,造就了自信的杜郎口學生。我想我們的學生可塑性是很強的。我們應該相信學生,讓學生自主地學習,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讓學生學會學習,教師僅僅是一個引導者。

我決心在今後的教學中嘗試著改變自己對學生的認識,對課堂的認識,學習並吸取杜郎口的先進教學理念,進行一次深刻的課堂教學革命。

高效課堂的心得體會2017高效心得體會(4篇) | 返回目錄

“做正確的事遠比正確的做事重要”,所以在大喊學習要高效並竭力建立高效課堂的今天,我們有必要弄清楚什麼是“效”,它又應該“高”在哪裡?如果“效”定位是正確的,我們為“高”而付出的努力就是有價值的,師生也都將為之受益非淺,相反,如果我們的“效”是片面的,甚至是“反面”的,則我們為“高”而付出的努力則有可能將師生都推向痛苦的深淵。準確地定位“效”應該放在如何“高”之前,正如有了正確的審美我們才能有準確的做出判斷。

“效”,應該放在一個完整的體系中去審視,應該作為我們努力的一個方向。從這個角度去分析,“效”應該落腳於我們教育的目的,比如我們將“培養獨立、完成、發展的人”作為教育的目的,則凡是與這一目的的達成而正向促進的則都可能稱之為“有效”的,所以“效”應該放在完整的體系中去評估和定位,而利用簡單的一節課去評價是否高效有其片面性和侷限性。我們平時言稱的“高效”則更多的傾向於對章節知識目標的達成,對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最後落實在分數提高上的呈現上。這些雖然是課堂教學無法迴避的,但如果過意將這些本該成為教育副產品的教育末節無限放大,勢必會導致教育發展被撕裂、教育目標被肢解的消極狀態。教師會在“一頁障目”的狹隘中縮水教育的圓潤,學生會在“高效”的脅迫下遠離教育的本原。

“效”,應該關注學生真實、理性的需要,包括將來的,更包括當下的。“以學定教”、“因材施教”的口號喊了多年,卻很少有人真正領會其精華並將其投入其實踐。課堂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並享受教育資源的“前沿戰場”,以學生為主體本就該是毫無爭議的事實,所以“效”就應該落實到是否滿足了學生真實、理性的需要。從這個角度講,課堂上的學生對學習應該是快樂愉悅的,對知識應該是興趣盎然的。這是“效”的基礎,如果學生內心不快樂,學習不主動,那麼即便是在制度或者權威的強迫下學習了很多的東西,課堂也絕對沒有“高效”可言,因為這種“高效”是建立在有損於學生身心健康基礎之上的。但我們不能為了取悅於學生而走向譁眾取寵的另一個極端,這就是“偽素質”的左傾主義。我們要著眼於學生的未來發展的需要,著眼於學生未來幸福的價值取向去設計今天的課堂,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定位自己的發展需求,正確挖掘理性的快樂取向。也只有真實的需要得到滿足才能讓學生享受持久的課堂魅力與快樂,也只有理性快樂、興趣得到有效的延續才能鑄造未來發展的輝煌。

“效”,源於學生對學習自我體驗的深度與廣度,不排斥學識的精進,但拒絕急功近利、涸澤而漁。讓學習發生在學生身上才是教育最樸素的本質內含,而學生對學習自我體驗的深度與廣度也是課堂“效”的集中體現。就應試取得高分而言“填鴨”與“死記”也許更能短期顯效,但這已經違背了“讓學習發生在學生身上”這一本質,錯誤方向上“效”越高恐怕對學生的傷害就會越深。我們應本著讓學生體驗學習,並在智慧適量的引導下加大同學們體驗的深度與廣度上大做文章。凡是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我們就不要插手,凡是學生能通過同質間交流解決的問題,我們就不要代勞,凡是學生感興趣且是有用的東西,我們就不要過意侷限於考試範圍的牢籠„„教師要努力創設神奇、實效的情景,讓學生始終飽含學習的興趣與慾望,教師要適時地給予鼓勵和評價,讓學生享有持續的動力與激情,教師要智慧地給予引導和提升,讓學生擁有攀登的方向與靈感。

“效”,源於師生之間對於課堂教學相長的精度與和諧幸福的歸宿。如果課堂是師生討厭甚至恐懼的地方,那麼課堂就不可能有“效”的存在。從這個角度講,我們要努力創設溫馨、和諧、安全的課堂,讓學習的智慧與交流的快樂促發學生對課堂幸福的嚮往,這種幸福源於課堂上師生之間的教學相長。當課堂上的每時光都能讓師生獲得成長快樂的時候,“高效”也便成為自然中的必然。教師的成長,源於對課堂創設的投入,源於投入在課堂上通過學生快樂參與而得到綻放;學生的成長,源於對課堂的深度體驗,源於體驗教師智慧引導下的知識魅力在合作探究中的呈現。這種課堂的快樂成長是與師生彼此的投入成正比的,更是在師生之間相輔相成的。當教師嚮往課堂並急於為之奉獻出自己的智慧與努力的時候,當學生嚮往課堂並急於感受知識魅力的時候,“效”得以彰顯,“高效”將成為必然。

盧梭在他的《愛彌爾》中告訴我們“誤用時光比浪費時光對孩子的傷害更大”,我們也可以說錯誤的“高效”比“低效”、“無效”對我們的課堂傷害更大。所以在努力“高效”之前,思考“效”在哪裡,“高”在何方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應該關注的焦點,渴望“高效課堂”,更要理智的把握“效”的方向。

“高效課堂”以關注每位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教師要為此搭建平臺,做好鋪墊,在課內深入到學生中,抓住全員參與、教會學生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的優化。我們只有遵從教育規律,堅持以學生髮展為中心,一切為了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注重課堂各個環節,讓學生用最好的狀態投身於課堂,我想高效課堂就不再是遙不可及,而是近在咫尺,成了我們“伸手可及”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