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2022感動中國楊振寧人物事蹟心得(精選19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9W

2022感動中國楊振寧人物事蹟心得 篇1

提到楊振寧,你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時的滿身榮光?還是他那個不受人理解的早年將國籍改為美籍的行為?但人活著有萬般難處,其實楊振寧又何嘗不愛國家,何嘗不思念故土。

2022感動中國楊振寧人物事蹟心得(精選19篇)

“我的父親,直到離世也未能原諒我將國籍更改為美籍的行為。”這個赫赫有名的人,在耄耋之年說出遺憾萬分的話。

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

數學家楊武之有一個悽苦的身世,他出生於19世紀末國家大動盪大變革時期,戰亂頻繁,國家動盪不安,九歲時母親去世,而他的父親早期是貴人府上的幕僚,在其倒臺之後反向,路上也不幸去世,於是在楊武之十二歲那年徹底成為一個無家可歸的孤兒,從此輾轉各個父母親的親朋好友的之間留宿。

或許是出生於文人家庭,自小受到父親的薰陶,加之寄人籬下,楊武之比常人更加聰慧,也更加勤奮刻苦。

畢業以後,在北京高等師範學院教了兩年書,因其教學管理方式較為嚴格,引起了部分學生的不滿,常有鬧事。

輾轉各地又教了幾年書後,這讓他深知如此於救國之無益,於是出國留學,學歷一再攀升,並在數學行業取得巨大成就,五年之後取得博士學位,回到祖國,希望運用自己的知識幫助當時正處於懵懂時期的國國,為危難時刻的國家出一份力量。

當時的中國教育人才極其匱乏,啟蒙問題突出,於是,回國後的他又幹起了之前的老本行,在廈門,清華大學等學府任教,為傳播知識做著自己的貢獻。

而當時他的兒子楊振寧也已經到了入學的年齡,他為此也花費大量心血。

楊振寧的求學成名之路:

楊武之作為一個東西兼修,受到過科學知識薰陶的人,思想極其先進開明,眼光也更加長遠,對他的兒子楊振寧自然也採取了中西結合的方式教育。

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楊振寧不僅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更精通數學和英語,這為他後來出國留學打下良好基礎。

而楊振寧自己也十分聰慧刻苦,小小年紀就展現出極高的數學天賦,求知若渴,長大後就讀於西南聯大,帶著對物理學的濃厚興趣,攻讀物理系。

後在研究所遇見了志同道合的李政道,兩人共同研究熱愛的物理學,強強聯手,很快研究有了突飛猛進的進展,開始在物理學界有了一定知名度。

1957年,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物理學界名聲大噪。

楊振寧的選擇:

新中國成立後,進入國家大建設時期,人才急缺,先後有大批留學人才回國,為國家建設做貢獻。

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坐不住了,他開始頻繁來信,試圖勸自己的兒子回國為祖國發展出一份力,於是多次赴瑞士,美國等地,探訪勸說兒子。

但楊振寧卻陷入了兩難之中。

無疑,當時新中國的環境對他的研究是極為不利的,且他所學科目對新中國建設意義不大,後國家又經歷了大躍進等眾多變動,終於是未能歸鄉。

1964年,因為種種原因,楊振寧加入美國國籍,這引起了父親的極大不滿。

後來邀請父親赴美團聚也皆被拒絕。一直到楊武之去世,也未能原諒他。

而此時的楊振寧也已經步入老年,這成了他心中永遠的痛。直到1999年,他才尋到機會,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並於幾年後改回了中國國籍。

這位老人偉大且坎坷的一生,四處漂泊,最終歸鄉,不知他望著故鄉的土地,會不會也有萬千感慨。

2022感動中國楊振寧人物事蹟心得 篇2

話說現代科學有兩大支柱,一個是相對論,一個是量子力學。量子力學的黃金年代是上世紀的前30年。到了上世紀的40,50年代,量子力學日臻完善,連計算機之父約翰·馮·諾依曼這樣的人物都不得不放棄研究量子力學,轉投其他領域。

此時的物理學家們一直都在嘗試,用對撞機來獲取微觀世界的物理學現象,結果就是撞出了100多種粒子,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物理學家都有一個大大的問號:如何才能把這些粒子安排得明明白白?

當時科學家們就發現,這麼多的粒子基本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費米子,一類是玻色子。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就打一個比方,假如一個東西可以無限切分,切到最後切不下去時,就會剩下基礎粒子,其中費米子可以理解成最小的“顆粒”,佔據一定的體積,最基本的費米子有夸克,電子等。

而玻色子更像是膠水,通過傳遞“相互作用”把費米子聚合在一起。科學家發現,宇宙中一共存在著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分別是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

其中,膠子可以傳遞強相互作用,W和Z玻色子傳遞弱相互作用,光子可以傳遞電磁相互作用,還有一種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可以賦予粒子質量。

在這個基礎上,科學家們用“粒子”“相互作用”和“場”的概念,就把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統一了起來,創立出了一個叫做“標準模型”的理論,這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後的有一座理論物理高峰。

楊振寧和他當時的研究生助手米爾斯一起做出的楊米爾斯理論,就是“標準模型”的理論,解決了強力的機制問題,用楊米爾斯理論來強力的科學家一共有5位,這5位被分為2批授予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不僅如此,楊振寧和李政道的“宇稱不守恆”還幫助其他科學家指出了研究弱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的一個新方向。於是,物理學家溫伯格和格拉肖在楊米爾斯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弱電統一理論,實現了弱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的統一。

在這座物理學高峰當中,楊振寧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是奠基人一般的存在。那這樣的科學成就在物理學領域屬於什麼樣的江湖地位呢?

客觀地說,牛頓、麥克斯韋和愛因斯坦由於都曾憑藉一人之力完成了一個核心理論的創立,因此他們應該屬於獨一檔的存在,僅次於他們的是了量子力學和標準模型的奠基人們,他們是多人一起努力完成了一個核心理論的創立,而楊振寧就應該排在這一檔,而且是排在靠前的位置。

持有這樣觀點的人有很多,其中也不乏科學家,比如:物理學家聶華桐就曾說過,

我們常聽到一些物理學家的名字像麥克斯韋、愛因斯坦,量子力學的海森堡、薛定諤和狄拉克。現在再要往下排的話,我想楊先生的名字就應該算在裡面。

楊振寧為中國做出的貢獻

在中國,我們常常會提倡德藝雙馨,中國對於品德是十分重視的,同時還究竟“忠”和“孝”。這也是楊振寧之前被一些根本不知情的人所詬病的地方,他們說楊振寧老了才知道回國養老,沒有對國家做出貢獻。那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真的不是!

在1971年,楊振寧在報紙上看到,美國“禁止國家”的名單當中劃去了中國。於是,他立馬申請回國,成為了第一位訪華的學者。回國後,國家領導人接近了他,還和他談了很久很久。從那之後,幾乎每年他都要回國,並且成為了中國溝通的橋樑。

上世紀70年代的中國正處在特殊時期,很多家庭還在溫飽線上掙扎。而楊振寧呢?他拒絕了馬里蘭大學提供的高薪職位,把美國唯一的房產賣掉,捐給了中國的科學和教育事業,同時把清華大學給他的工資收入也全部捐掉了。甚至後來清華大學給他住所,他也只要居住權,而沒有要所有權。

除此之外,他從80年代起,就開始在中國旅居,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籌集資金給各大高校建造頂級的實驗室,建立高等研究院,其中清華高等研究院現在已經是世界頂級的研究機構。

同時,他還為國家在海外招募大量頂級的科研人才,比如:現在清華著名的姚班“電腦科學實驗班”,是由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建立,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頂級計算機人才。

無論是招募人才,還是募集資金建立一流實驗室、高等研究院,甚至是發起設立給科學家頒獎的各類組織,他50多年如一日地堅持著,同時也沒有放棄學術研究。他還幫助清華建立起了凝聚態物理系,在研究條件不足的情況下,始終如一地堅守在科研的第一線,並發表了多項成果。

而另一件讓他進入公眾視野的事情就是反對對撞機,實際上,他在剛回國時,就被邀請去探討中國是否應該建立對撞機的事宜。比如,在1972年,當時參與會議的科學家中,只有楊振寧一直在反對建造對撞機。

他認為,當時中國很貧窮,能花錢建造的對撞機都是西方國家十多年前淘汰的技術水平,即便是建造了也得不到什麼巨大的成果,不如省下這些錢去發展計算機、晶片半導體、生物、機械工程方面的領域。

楊振寧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貢獻,很難用一篇文章全部書寫完。20__年度的“求是終身成就獎”頒給了他。20__年9月22日,在清華大學,由清華大學、中國物理學會、香港中文大學聯合主辦的楊振寧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賀楊先生百年華誕,國家也特意為這位偉大科學家送上了生日祝福。

2022感動中國楊振寧人物事蹟心得 篇3

回國後,他交給接待人員一份希望會見的人員名單,列在第一位的,就是他的老同學——鄧稼先。因為他心中一直盤旋著一個疑問。1964年中國原子彈研製成功,舉國歡騰,但美國學界一直傳言這其中有美國物理學家的幫忙,楊振寧希望好友鄧稼先能親口打破這個傳言。

楊振寧:希望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是中國人自己做出來的。

慎重起見,鄧稼先在請示了周總理後,次日託人轉交給他一封信,十分確定地告訴他,原子彈的成功完全是中國人自主研發。

楊振寧的弟弟 楊振漢:我大哥拆完信以後他就哭了,然後他就跑到了洗手間,整理了以後出來。

楊振寧:這是靈魂深處的一個震盪。當我知道鄧稼先的回答以後,我感情上的衝動不是當時能夠自己控制住的。

楊振寧的激動是有原因的,早在1945年出國前,父親楊武之就曾叮囑他,“每飯勿忘親愛永,有生應感國恩巨集”。在美國,讀完博士並正在從事基礎物理研究的楊振寧為了繼續當時的研究工作,沒有像鄧稼先等人那樣1950年就乘船回國,但等他想回的時候,已經回不了了。

楊振寧:我們當時已經想要回來了,但美國的總統杜魯門下了一個命令,說是中國學生在美國得到理科功科博士學位的人,不可以讓他們回國,所以,很多這種人被擋住了。

這一等就是20年。然而,在沒能回國的歲月裡,楊振寧在為華人贏得了巨大的榮譽。1956年,他和李政道提出的“宇稱不守恆”定律,顛覆性地震驚了世界,並在1957年斬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楊振寧: 我一生最大的貢獻,是幫助中國人克服了自己覺得不如外國人這個心理。

楊振寧的成就遠不止此,1954年他和米爾斯教授共同建立的“楊-米爾斯規範場”理論為粒子物理學提供了基本框架。

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研究員翟薈:楊先生的科學貢獻,是人類科學文明的一個寶庫中非常璀璨的一個明珠,可能再過1000年,再過幾千年,我們人類提到我們最重要的對於自然界的認識,還是不可避免要說到楊米爾斯理論。

學術界公認,楊振寧在統計力學、凝聚態物理、粒子物理、場論等4個領域擁有13項諾貝爾級別的成就,他用無可辯駁的學術實力,使他背後的“中國”二字越發熠熠生輝。

楊振寧:基本上每一次探親訪問,回國以後都有中情局的人或FBI的人來了解情況。

儘管不斷受到盤查和壓力,楊振寧仍然堅持每年回國一兩次。他跟毛主席、周總理、鄧小平等領導人都多次研討中國教育和科技上存在的問題,主張重視基礎理論的發展。他十分關心新中國的科研力量,1980年,楊振寧在紐約成立了“與中國教育交流委員會”,資助了數百名中國學者去美國學習深造,這些人日後都成為了新中國建設的骨幹力量。

1996年,楊振寧接到了一份協助清華大學建立高等研究中心的邀請。

楊振寧:我從小在清華長大。這個要求我必然答應。

20__年,楊振寧回國定居清華。很長一段時間內,他不僅不領年薪,還將美國的一棟房產捐給清華。20__年,82歲高齡的他,甚至主動為200多個大一新生教了一整個學期的《大學物理》課。他為清華高研院累計籌措資金1億多元,為吸引中國頂尖科學人才傾盡心血。同時,他始終關心中國重大科學工程及科技決策,以一片赤子之心進行諫言和批評,繼續用他的科學精神和學術人格,在中國科學界起著顯著的引領作用。

2022感動中國楊振寧人物事蹟心得 篇4

能夠拿到諾貝爾獎的人都是頂尖中的頂尖,而頂尖之人的身邊必然也有十分優秀的人,有一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曾經還和鄧稼先是同學,兩個人無疑都是世界的頂尖人才,為中國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而這一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的人生也十分的波瀾曲折,這個人就是——楊振寧。

一、成就斐然

楊振寧是一位物理學家,可以說他是為物理學而生的,這一生也都在追隨著物理學的腳步,要知道沒有幾個人的學時理論能夠和牛頓以及愛因斯坦等轟動世界的科學家相提並論,楊振寧就是其中一個,在物理學上面的突破絕對有楊振寧的參與,在美國的時候曾經和米爾斯一起完成了新理論,名為楊.米爾斯理論,而這一理論在諾貝爾獎的專案之中,就有7個都是因此而得的獎。

守恆定律的突破性一步,也是由楊振寧和李政道完成的,他們鑽研在物理學之中,真正地打破了人們對於守恆定理的傳統性認知,直接發表了論文,這一偉大的一步也讓兩個人獲得了了諾貝爾獎,這不止是將中國人的名字帶到了世界,更是為世界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他的名字在世界上也留下了印記。

只是現在看到楊振寧所獲得的一切會覺得楊振寧真是厲害,卻不知道楊振寧求學路上的艱辛。

二、求學之路

楊振寧的童年是在戰火之中度過的,當時正值抗日戰爭爆發之際,楊振寧的父親知道戰爭一旦爆發,後果不堪設想,自己的家裡面還有妻兒,他為了保護自己的妻兒只能將孩子先一起送走,當時的合肥老家還算是安全,楊振寧就被送到了那裡。

戰爭瞬間蔓延開來,整個中國都被包裹在戰爭之中,楊家人頂著戰火終於一家團圓,但是顛沛流離的生活也隨之而來,伴隨著危險,最後抵達昆明,才能過上安穩一些的日子。

那個時候的楊振寧儘管受著戰爭的影響,但是從來沒有放棄自己的學業,到了昆明之後又轉到了當地的一箇中學,只是一個忽然的教育政策讓楊振寧痛苦不堪,那個時候的楊振寧還沒有涉及物理方面,但是升學又成了一大難點,家人們對於楊振寧還是十分的支援的,所以堅定了楊振寧升學的決心,買了教材自學理化知識。

別看楊振寧是半路出家,但是自身的天賦使然,自學之下的楊振寧最後還能以一個極好的成績考到了西南聯大化學系。命運的指引告訴楊振寧,化學並不是他的歸宿,物理才是,所以楊振寧毅然決然地轉到了物理系。

剛邁入大學,楊振寧是憧憬的,他渴望在學校裡面學習更多的知識,當時的西南聯大師資力量十分的雄厚,在老師們的幫助下,楊振寧很快就融入了大學生活,在物理的海洋裡面暢遊,他與生俱來的天賦也讓他的進步十分的快。

只是戰爭還沒有結束,炮火依然在繼續,為了這些莘莘學子,就算是頂著炮火,學校裡面的課程都沒有間斷過。最後在大學畢業的時候,楊振寧發表了論文,這一篇論文更是開創了先河,將物理和數學很好地結合在一起。

畢業後的楊振寧繼續研讀,在西南聯大念研究生,後來又獲得了碩士學位,可是這些知識遠遠不夠,楊振寧知道還有更加廣闊的天地需要自己去闖蕩和學習,他的學習之路沒有停止,之後便去了美國進行求學。

三、留學生涯

美國是第一大國,學府之中所囊括的知識也是精之又精,楊振寧到了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那裡有他最喜歡的一位老師費米,只是天意註定,那個時候的費米教授正在祕密的研究核武器,楊振寧也只能抱憾而歸,輾轉多次,也因為楊振寧對物理熱切的內心,終於楊振寧還是見到了費米教授,又在費米教授的幫助下認識了另外一位良師愛德華泰勒教授。

對於華裔的歧視也在這裡顯現,楊振寧在物理上面的進步十分的快,但是動手能力卻要差很多,他很想進行實驗,但是實驗室卻只能美國人才可以進,在缺乏動手能力的情況下,還成為了一眾同學的笑柄。

可是儘管如此,楊振寧都沒有放棄過自己的物理夢,他最後也在自己的物理之中獲得了獎項,成為了轟動世界的物理學家。

四、愛情故事

不只是在學習上面,楊振寧在愛情上面也十分的轟動。楊振寧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會和以前大學任教時期的一個學生在一起,這個學生名字叫做杜致禮。

杜致禮的父親是國民黨的將軍,和蔣介石的關係非常的好,當年的杜致禮翩翩少女,在學校裡面也是個風雲人物,只是戰爭爆發的太快了,她的父親也正好在那個時候患了腎病,想要前往美國進行治療,誰知道蔣介石居然在一家人動身前往美國的時候將杜致禮的父親扣下,強行前往戰場。

那個時候的杜致禮才18歲,沒有親人的陪伴她一個人到了美國,一個女子孤身一人在美國,日子十分的不好過,尤其之後家道中落,就連家裡人的訊息她都收不到了,沒有經濟來源的她最後到了免費的聖文森學院。

命運總是如此的有趣,楊振寧和杜致禮兩個人都沒有想到,居然會在美國再一次見到。楊振寧在美國十分的照顧杜致禮,一來二去兩個人就墜入了愛河,最後在第二年的8月26日舉行了婚禮,正式的在一起了。

身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楊振寧和杜致禮又何嘗不是呢?家人全部都在國內,而他們心繫祖國和家人,無數次地想要回到祖國,但是都遭到了阻攔。終於國內的戰爭結束了,在美國的兩人也終於得到了家人的訊息。在1971年,中美關係緩和,兩人才終於踏上了回家之路。

第一次見到自己的岳父杜聿明,楊振寧無疑是緊張的,原本塞在口邊的岳父大人最後居然成了一句先生,這讓在場的周總理笑話起他來。

五、總結

一家人能夠團聚實在是難得,楊振寧的一生都在努力發出自己的光芒,他堅定自己的道路,在物理上面貢獻自己的力量,這一份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人們學習,面對困難不放求學之心,也實在令人敬佩。

2022感動中國楊振寧人物事蹟心得 篇5

要搞清楚楊振寧的成就,我們就必須從理論物理學的發展說起。我們都知道,伽利略、牛頓等人被認為是科學的奠基人,尤其是牛頓給科學定下了研究的正規化。牛頓的力學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是經典物理學的基石理論,他統一了天上和地上的物理學。

後來,科學家開始瞭解電磁學領域的物理學現象,並開始著手研究。最終是麥克斯韋提出了麥克斯韋方程統一了電現象和磁現象,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且光是一種電磁波。

再後來,由於科技的進步,科學家們可以研究更小尺度的物理學現象和更大尺度的物理學現象。在大尺度上,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解釋了在接近光速狀況下的物理學現象,廣義相對論又對引力的本質進行了進一步的詮釋。在小尺度上,也就是微觀尺度上,以普朗克、愛因斯坦、波爾、薛定諤、海森堡、狄拉克為首的科學家,他們搞出了一套量子力學。

一般來說,我們把牛頓和麥克斯韋的理論看成是經典物理學的支柱性理論,而把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看成是現代物理學的支柱性理論。

那麼在量子力學之後呢?物理學到底朝著什麼方向發展呢?

科學家發現,他們在研究理論時,常常把看似完全不同的現象進行統一。那麼問題就來了,是不是所有的物理學現象都可以用一個簡單的理論來詮釋呢?

這種理論被物理學家們稱為:大一統理論。可以說,幾乎所有物理學家畢生的夢想都是實現大一統理論,無論是愛因斯坦還是牛頓都嘗試過,然後他們都失敗了。

不過,自打量子力學發展後,物理學家們就不斷往那個方向嘗試。他們希望結合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利用“粒子”“場”“四大作用”來詮釋,這被稱為:標準模型。

這些理論基本上是近幾十年才逐漸發展起來,而在這個理論構建的過程中,楊振寧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他到現在為止,極具開創性的研究成果有十多篇,其中獲得諾獎的“宇稱不守恆”只能勉強排到第三,公認最好的成果是楊米爾斯理論,是楊振寧和他的研究生助理米爾斯一同做出來的成果。

無論是楊米爾斯理論,還是“宇稱不守恆”,對於構建標準模型都極具價值和啟發性,尤其是楊米爾斯理論是在標準模型的骨架理論,現在還是科學家研究的重點。

所以,楊振寧在現代物理學的貢獻是十分突出,可以擁有與構建量子力學的大師們一較高下的水平。如果我們把物理學歷史上的物理學家來排個序,那麼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屬於第一梯隊的存在,因為他們憑藉自己個人的力量就完成了一個巨大的理論。而構建量子力學和標準模型的這些物理學家們中,那些貢獻尤其大的,可以排在第二梯隊,其中就包括了波爾、海森堡、楊振寧等人。所以,楊振寧在整個物理學的發展史上是可以被濃墨重彩的一位科學家。

2022感動中國楊振寧人物事蹟心得 篇6

爸爸情不自禁地讚歎著:“王者歸來,勢不可擋,真給力啊!”在廚房裡揀菜的媽媽笑著衝我們喊道:“扳回兩局了吧?”“嗯,媽媽你怎麼知道的?”我好奇地問,“聽你們在房裡喊的,‘好球’,‘傳……扣!’‘給力,太給力了!’”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終於,女排姑娘們搶先拿到了賽點,可此時卻遭到塞爾維亞人的“負隅頑抗”,僅領先一分。我強忍著心中的波瀾起伏,攥緊拳頭,多想先跳進螢幕裡,去為女排姑娘掛上一塊金牌。她們很棒,打得很精彩,表現很給力。

決勝關鍵在此一球。是向亞軍屈服,還是向冠軍發起衝擊……對方發球勢大而力沉,可我方丁霞早已做好準備,她雙拳合抱,大拇指並排收在腹前,雙腿屈蹲在地,緩解接球時的巨大沖擊。球重重地砸了過來,丁霞伸出雙手,嫻熟地把球傳到了前排,楊方旭會意,把球輕吊到了上空。惠若琪臉上閃過一絲笑意,因為塞爾維亞隊後方出現了一絲空缺,什麼都逃不出她的眼睛的。剎那間,惠若琪雙腿蹬地,快速而不失敏捷,高高躍起。左手勾形緊收腰邊,右手筆直地升高,準備扣球。整個動作一氣呵成,看得人很是帶勁。不等塞爾維亞人露出驚恐萬狀的神情,惠若琪的右手順著慣性以泰山壓頂之勢向下,完成了一記重扣,只見她的嘴角一揚,露出了勝利的笑容。

球重重地砸了出去,直奔目的地而去。它似乎也知道自己身上揹負的重任,背後有多少日夜的艱苦練習……只聽“嗵”的一聲,排球在空缺處落地了,姑娘們癱倒在地上,眼裡噙著淚水……中國人站起來了,拼命揮舞著五星紅旗,高唱著國歌……

女排太給力了,比賽太精彩了,結果太震撼了!

2022感動中國楊振寧人物事蹟心得 篇7

由於患胰腺癌晚期,王婭不能正常進食,只能靠輸營養液維持。家用爬梯綁上一根竹竿,成了向來節儉的王婭自制的輸液杆。

而就在不久前,她卻慷慨地將這套僅有的一室一廳住房,捐贈給了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用於資助西部貧困學子完成高中學業。王婭開玩笑說:“現在是住在別人的房子裡了,但這也還是自己的家。因為基金會就像是自己的親人,資助的那些孩子也都是自己的孩子。”

王婭是誰?

王婭生於1952年,今年66歲,是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的一名退休職工。16歲時曾到內蒙古五原縣插隊,後來在河北省的一個縣城當了一年民辦教師,農村孩子對知識的渴求給王婭留下深刻印象。

1989年,希望工程正式設立,王婭立刻捐出100元,而當時她的工資還不足200元,捐出的是她月工資的一大部分。

此後,她的愛心捐贈從未間斷:汶川地震、南方水災她各捐款20__元、甘肅舟曲地質災害她又拿出4800元……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天津市慈善基金會,也都留下來她持續的愛心捐贈足跡。

這些年到底捐了多少錢,王婭自己也說不清,而她現在每個月的退休金也才4000元。“我就是個普通人,做的這些事實際上很普通,沒有什麼。”王婭說,“當你看到有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有大的能力就多幫點兒,小的能力就少幫點兒,反正是盡力去幫。”

2022感動中國楊振寧人物事蹟心得 篇8

深秋,清晨。丹東市光榮院裡,孫景坤坐在床前,打量著掛在牆上的一件掛滿軍功章的舊軍裝。陽光照進屋裡,軍功章上泛起金光。

“這是在遼瀋戰役中立的三等功,這是在平津戰役、海南島戰役中分別立的二等功,這是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立的一等功……”不久前剛做過一次手術,老人身體有些虛弱,但談到戰場上的過往,卻歷歷如昨。

1924年,孫景坤出生在安東(現丹東市)山城村。1948年1月,結婚後不到一週,他就參軍入伍,成為東北人民解放軍的一名戰士。臨走前,他留給妻子一句話:“只有打了勝仗,咱老百姓才能過上好日子!”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和解放長沙、解放海南島戰役……在一次次浴血奮戰中,孫景坤快速成長起來,併火線入黨。

“最險的一次,子彈貼著我後腦勺過去了,用手一摸,全是血。”正是一次次和敵人的生死較量,讓他養成了膽大心細、機智靈活的作戰風格。

1950年,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40軍119師357團3營7連戰士孫景坤隨部隊從海南戰場撤回後集結在安東,待命過江。老家山城村就在眼前,戰友們勸他回家看看,他卻總是拒絕:“在外邊打了三年仗,咋能不想家?但別人都不回家,就我特殊?”

戰場上,對敵人的勇猛痛擊,就是對家人、對祖國最大的愛與告慰。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孫景坤印象最深的是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作戰中守衛161高地的戰鬥。

10月27日,已擔任副排長的孫景坤接到命令,帶領9名戰士增援已連續駐守161高地12個小時的戰友。彼時,161高地三面處於敵人的火力控制之下,天上飛機轟炸,地上眾炮齊發,增援部隊很難登上高地。

“當戰士的哪能討價還價?讓上咱就必須得上!”以敵軍飛機轟炸升騰起的煙霧做掩護,孫景坤帶領戰士們扛起彈藥箱衝上161高地。當時,高地上只剩幾名戰士活著。

副連長支全勝在爆破筒裡裝滿炸藥,準備與敵人同歸於盡。孫景坤等人到來,令他精神為之一振:“一定要守住陣地!”孫景坤帶領戰士們立即投入戰鬥,從中午到深夜,他們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

陣地守住了,但傷亡慘重。“陣地上算上我,只剩下4個戰士,其他人都犧牲了。”老人回憶著,兩行清淚無聲滑落。

這次戰役中,孫景坤斃敵多人,榮立一等功。後來,他被朝鮮授予一級戰士榮譽勳章,隨中國人民志願軍英雄報告團回國,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

連年征戰,孫景坤身上留下20多處傷疤,“現在腿上還有一顆子彈沒取出來。”他指著腿上一塊已經變黑的面板說,“有一次戰鬥,我中了兩槍,一槍打在手上,一槍打在腿上。子彈有毒,後來腿上、連帶腳上的肉都爛了。”

這些傷疤,成為刻在老人身體裡永遠的軍功章。

2022感動中國楊振寧人物事蹟心得 篇9

女排精神是中國女排 的歷史遺產,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 的五連冠之後的經驗總結。

說到底,“女排精神”不是一兩次勝利,也不是一兩個冠軍就能證明的,它並不是最後的結果,而是一個過程。正如郎平在賽後新聞釋出會上所說的,“女排精神一直都在傳承,並不是說贏了比賽才有女排精神,如果這場比賽輸了,我認為隊員們依然很努力。”這樣的女排精神,正是我們喜歡中國女排 和提起女排就滿滿正能量的原因。

郎平

一個人的成長腳步能與國家的進步發展同步,這是我人生的幸運。

40年前,我光榮地成為中國女排 的一員,我們和中國的改革開放一起邁出堅實的腳步,為中國的三大球“衝出亞洲、走向世界”踏實苦幹,艱苦奮鬥。

1981年,我們第一次代表祖國站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臺。心中有強烈的國家榮譽感和使命感驅動,中國女排 在此後幾年克服重重困難,頂住千斤重壓,創造了世界排球歷史上的第一個“五連冠”,“女排精神”成了改革開放之初牢牢紮根國人心中的精神動力。

1995年,被“國家需要”深深打動,我帶著從國外學習的成果回國執教低谷中的中國女排 ,希望通過改革創新為中國女排 注入活力。

20__年,年輕一代的中國女排 在里約奧運會逆境奮起,再奪金牌,“女排精神”在中華民族的強國之路上得以延續和傳承。

我常常跟隊員們說:站在國際賽場上,我們代表中國,這是一種神聖的動力。其實,“女排精神”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鬥、永不放棄的民族精神的一部分,那種堅韌、頑強、執著,正是“女排精神”的魂。

中國女排 承載著幾代人的共同記憶,改革開放之初,頑強拼搏、團結奮鬥、永不服輸、永不放棄的“女排精神”激勵著中國人努力奮鬥,激發了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30多年來,中國女排 收穫過成功與榮耀,也經歷了不少挫折和磨難,但女排精神歷久彌新,成為改革浪潮中激勵人們奮勇前進的重要精神力量源泉,在新時代煥發著新的光彩。

“女排精神”激勵著國人,我們也在社會各行各業不斷創新進步中汲取了強大的力量。

因為40年前投身於中國女排 ,我能夠有機會成為“女排精神”的實踐者和傳承者。今天我能接受表彰,應該說是代表中國排球人,代表幾代女排運動員,我只是她們中的一分子。這個表彰,是大家對中國排球,特別是對女排的認可,對女排這種拼搏精神的認可。

從中國女排 第一次拿到世界冠軍,我們就一直在說“走下領獎臺,一切從零開始”,女排的冠軍之路,和我們為之拼搏奮鬥的事業永遠在路上,我們每個人站在這個位置上都會為國家榮譽而戰,都要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繼續傳承女排精神。

惠若琪

北京時間20__年2月3日,中國女排 美女隊長惠若琪(小惠)正式宣告退役。原因還是心臟問題。

27歲的她,到現在為止已經有過兩次心臟手術經歷。記得第一手術後,躺在病房的他,看著窗外的飛鳥,內心難掩淒涼,以後恐怕無法再像以前一樣奔跑在賽場了。

“等你們打到前四名,我就回來了”,面對來看望、安慰她的教練和夥伴,她不露弱態。吹個牛,鼓舞別人,也鼓舞自己。

然而吹牛和勵志有一種不同,那就是前者主要的姿態是吹,而後者通常會有行動。手術效果、恢復訓練都很不錯,但是,心臟問題,在20__年即將出戰女排世界盃的前夕,再度爆發。

她哭著對郎平說,“追求夢想的道路可能要到此為止了” 。郎平說,別放棄希望,一定要爭取,我們需要你。

希望,爭取,需要,溫暖強大了那顆受傷的心。惠若琪第二次要進入手術室之前,還面帶微笑安慰著其他人。

等到看到隊友奪得女排世界盃冠軍的時候,她心裡有喜悅也有失落。正如20__年的她,心裡有忐忑也有感動。兩次手術讓她自己都覺得有些邊緣,感動的是教練和夥伴仍然信任她。

等到20__的巴西奧運會賽場,女排打的很不順利,在小組賽以0:3不敵塞爾維亞,1:3不敵美國形成逆風局,而任由這個勢態發展下去,真的要洗洗睡睡了。遠在巴西客場作戰,光是賽場周圍密密麻麻的吶喊聲,就能讓逆風的形式凶險一倍!

女排開會時,惠若琪跟大家說,如果大家還不提起精神用盡全力去拼,明天那場比賽可能就是我們最後一次能給彼此保護了。

第二天的賽場,“最後一次”,“彼此”,“保護”,“在一起”,這些字眼兒展現出了神奇的魔力,大家的狀態跟之前不一樣了。不僅是場上的,場下的隊員也是如此。接受採訪的袁心玥說,她們想憑自己的一己之力對抗整個賽場觀眾席上的,巴西兩萬人。她們當時大聲助威的時候,在旁邊擦地都以白眼迴應,意思是你們能不能不喊了。

正是在這種互相激勵的狀態下,我們認為,那個被稱為女排精神的東西,被喚醒了。“勵人”所理解的女排精神是,不到最後一刻決不放棄,只要有一線希望,就拼盡全力!有了這種精神,什麼事做不好?

2022感動中國楊振寧人物事蹟心得 篇10

一個人,或許有一些故事,可能看似平凡簡單,但卻能點燃心中的激情與理想。永續性地做著平常的事,用心中的信念支援著自己去奉獻與堅持,這偉大而又不凡的人叫榜樣。榜樣就像久違的甘霖,點點滴滴滋潤著我們的心田;榜樣好似無華的豐碑,時時刻刻指引著我們的方向,這是榜樣的無窮力量,這是共產黨員的本質色彩!

在這個偉大的時代呼喚著偉大的精神,崇高的事業需要榜樣的引領。山裡的花謝了又開,當年幼小的竹林現在已長的鬱鬱蔥蔥,而我們身邊的榜樣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之上,像當初那樣恪守初心,不負使命。信念、奉獻、堅守、作為……這些都是榜樣賦予我們新一代最寶貴的財富。我們要把榜樣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固化於崗,讓榜樣的力量激勵我們砥礪前行,相信到那時處處都是創新、處處都是進步。

“不是因為有希望才選擇了堅守,而是因為只有堅守才可能有希望”,甘心奉獻的支老師用“輕描澹寫”的一句話道出了共產黨員的樸實無華,展示了共產黨員的堅定信念。他們用不負使命的那份信念、那份初心完成了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與奉獻。他們把畢生最美好的年華奉獻給了黨和人民,他們用實際行動向我們詮釋著榜樣的力量,這力量會讓富裕代替貧窮、康健代替疾病、友愛代替仇恨,而明媚的花園,也終將代替暗澹的荒地。

最美的鄉村教師支月英,用一雙平凡的握粉筆的手,撐起了整整兩代山裡人求知的天空。這雙手握住了奉獻,又攥住了信念;這雙手握住著焊槍,更握住著共產黨員的堅守。這是握住了黨旗的雙手,更是一個充滿家一樣溫暖的愛的屋簷。正是千千萬萬個“支月英”用這樣的一雙雙手,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撐起了國家的繁榮昌盛,他們是挺立的青松、是老百姓的主心骨、是五星紅旗上璀璨的星。

榜樣的力量讓人奮發向上,榜樣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要向榜樣學習,以榜樣為鏡,時時思考應當如何對待黨的重託與群眾期盼,爭取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

2022感動中國楊振寧人物事蹟心得 篇11

20__年5月31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向全黨發出了“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號召。這不禁讓人想起最近剛剛發生的一件事情。

廣西百色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一位北京師範大學畢業的碩士生,畢業後本應有更好選擇的她選擇了回到家鄉做駐村扶貧工作,就是這麼一個年僅30歲的基層幹部,在回駐村的路上遭遇山洪,不幸遇難。在印象中最深的是她所說的一句話:不獲全勝,絕不收兵。正是這麼一份“堅守、執著、勇敢”的初心,令所有人都銘記住她的名字,也正是她用生命詮釋了初心如磐、使命如山。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是對本心的篤定、對本源的堅守、對本初的執著;始終,即自始至終、善始善終,就是對初心的矢志不移、對信仰的忠貞不渝、對使命的堅韌不拔。黃文秀的初心和使命是建設家鄉、報答鄉親。而作為一名基層選調生,我的初心便是服務群眾,紮根基層,不悔青春。黃文秀是百色本地人,當年得到教育扶貧資助就讀於百色祈福高中,研究生畢業以後沒有想著要留在大城市,而是毅然回到了家鄉。百色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黃文秀積極響應到基層建功立業的號召,投身到扶貧工作第一線。她堅持以村為家,把扶貧工作當成事業,駐村以後把幾乎所有個人物品都搬到了村裡。即便面臨工作、家庭、生活的壓力,她總是面帶微笑、樂觀開朗、積極向上,作為駐村書記的她是我們基層選調生的楷模,作為大姐姐的她是我們這些弟弟妹妹們的榜樣。

牢記使命,方能致遠。使命,是對信念的堅守、對理想的詮釋、對責任的擔當。牢記使命,擔當實幹,敢於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不斷地奮鬥努力,才能實現遠大理想。黃文秀牢記脫貧攻堅的使命,為了全面掌握百坭村的致貧原因和現狀,她堅持用土辦法,對村內的貧困戶開展遍訪工作,認真查擺問題並聽取民情民意。任第一書記的一年多來,黃文秀團結村“兩委”幹部,通過考察學習、請專家指導、挨家挨戶宣傳、黨員帶頭示範等方式,帶領群眾摸索並發展了適合本村的產業——種植砂糖橘、八角、杉木等。這些產業,如今已成為百坭村的支柱產業和群眾脫貧致富的主要來源。

2022感動中國楊振寧人物事蹟心得 篇12

我和老毛是同事,是警隊裡的室友。在我眼中,老毛就像電視劇《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不拋棄,不放棄,盡己之力,用了整整12年,修築起一條科學而有溫度的涉艾病犯監管、維穩一方的平安路。

老毛擁有的不僅僅是勇氣,也擁有工作的智慧。患有艾滋病的羅某是涉嫌故意殺人的在押人員,從小習武,生性好鬥,20__年入監所時27歲,力壯身強,是個不服管的刺頭,自然對老毛多有牴觸。老毛想到個辦法,先削掉這個刺頭身上的尖刺,決定同他比賽體能。習武出身的羅某1分鐘做了60個俯臥撐,而當時年近50歲的老毛卻做了80個。經過這一回合,刺頭徹底被征服。

多年後,被判處死緩的羅某在獄中給老毛回了一封信,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是您在我最危難的時候幫助我、教育我、引導我,讓我懂得了懺悔,懂得了反思,懂得犯了錯就要承擔責任,去面對今後的一切……”

老毛還充滿了對在押人員合情合理有分寸的人性關懷。一次,因為輪派任務的安排,我也親歷了老毛的工作。那是一次牢獄任務。犯人孫某身患艾滋病和肺結核重症,肺結核還在開放期,具有較強的傳染性。4個小時的車程後,到達了監獄,監獄卻因擔心孫某肺結核傳染威脅而拒收。老毛再三協調,輾轉聯絡上杭州一家醫院,才算是解了困局。此時已是晌午,老毛領大家出了監獄,在山路岔口的一家牛肉麵店歇下腳,老闆吆喝:“上五碗麵。”老毛立馬嚴肅地提高嗓門:“不!是六碗!”老闆看了看戴著手銬的孫某和五個民警,恍然道:“對對,六碗!”面端上來了,老毛分一碗給孫某,又給他鬆了鬆手銬,沉聲道:“抓緊吃!”此時的孫某,埋著頭吃麵,眼眶卻是紅的。

當然,工作中的老毛不僅僅只是付出和辛苦,也有他的成就感和開心之事。一次,老毛把手機落在宿舍,突然頻繁響起急促的微信提示音。事後,老毛告訴我,提示音來自一個他組建的微信群,取名叫“關愛會”,是為出了看守所、迴歸社會的艾滋病人組建的。手機頻繁作響,是一名艾滋病人在長沙找到了工作,欣喜而迫切地想要第一個告知老毛。

我看著老毛,常常會有些恍惚。這是一個平凡的同事,這又是一個了不起的榜樣。他是千萬監管人的典型代表,是艾滋病犯管教崗位上當之無愧的“拆彈專家”,更是初心永志、牢記使命、忠於職守的時代楷模。

2022感動中國楊振寧人物事蹟心得 篇13

“團結起來,振興中華!”

這句風靡上世紀80年代的口號重新迴歸大眾視野,一時間刷屏網路。微博上網友紛紛為女排點zan的盛況,也勾起了人們對於80年代那支成就“五冠王”偉業的隊伍的回憶。郎平、孫晉芳、袁偉民……一個個熟悉的名字瞬間浮現眼前。

“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的女排精神從那時起,昇華為民族面貌,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象徵符號。

可是,鮮有人想到,如果脫離開1978年改革開放後中國在整體國力與國民體質方面的種.種變化,女排和她們的精神會在一個普通的時間節點上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麼?

正如郎平在奪冠後接受採訪時所說,“隊伍的打磨,不是講故事和心靈雞湯就能解決的”。

當這幫如今平均年齡24歲的姑娘們20__年應徵參加國家隊集訓時,她們的身體條件和意志品質都遠達不到奧運冠軍的水準。正是三年備戰期,隊員們的身體與意志在經過一堂堂訓練,一場場比賽的磨練之後,雙雙取得長足的進步。

“身體素質 意志品質”,身體是科學基礎,意志是動力保障。這便是女排精神的最核心。

2022感動中國楊振寧人物事蹟心得 篇14

讀了“支教奶奶”周秀芳的事蹟後,感動與敬佩在心中一次次湧動。那些紮根在邊遠山區克服種.種困難支教的事蹟深深地感動了我。與大眾印象中的支教老師不同,周秀芳今年已是69歲高齡。兩年前,為了實現自己的“支教夢”,從浙江省寧波市江東區李惠利國小退休的周秀芳放棄高薪返聘機會,輾轉貴州、湖南兩地進行長期支教。兩年裡,她籌款近200萬元,讓一個又一個愛心學校在漵浦縣拔地而起。

周奶奶憑著對教育事業深深的愛,在西部地區三尺講臺上用智慧實現著自己的中國夢。初到農村,條件艱苦。惡劣自然環境讓她嘴脣乾裂,手掌蛻皮,飲食不適又導致腸胃出現症狀。語言交流的困難,差異巨大的生活習俗以及微薄的工資,都沒有成為她離開的理由,沒有動搖她堅守的信念,她堅守著一份清貧,固守著心靈的寧靜。她為有困難的孩子送教上門,她頂風冒雪揹著學生往返就讀。她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資,墊付學校開支,救助困難的孩子,用真情播灑著一個支教老年人的仁愛情懷,用行動證明著一個教育者的擔當。她受到了當地學生的尊重愛戴、贏得了家長的廣泛認同,並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讚譽,她是當代老年人的傑出代表,是新時期老年人的楷模。

只有高尚的靈魂,才能做出高尚的行為。我們要學習她不畏艱難,恪盡職守的高尚情操;我們要學習她踐履篤行,樂觀向上的思想境界;我們要學習她無私奉獻的優秀品格。堅守自己的崗位,認真做好本職工作,為稅收事業付出更多的努力,為了同一個中國夢而奮鬥!

2022感動中國楊振寧人物事蹟心得 篇15

華坪女子高階中學沒有專職的心理醫生。學校老師們開玩笑說:“張桂梅校長就是心理醫生。”

緊張的高中學習生活,家庭貧困的陰影,經常會使一些學生精神狀態低迷,學習成績滑坡。每當遇到這種情況,張桂梅不僅耐心地開導學生,而且親自去家訪,瞭解學生背後的家庭原因。她不能讓任何一個孩子輟學。

張桂梅每晚住在學生宿舍。高一年級的一名女生情緒低落,學習成績退步。張桂梅就讓她與自己同住,經常開導她。瞭解到女孩的父母經常打架,女孩還常被父親嫌棄辱罵。張桂梅3次到村中她家裡為其父母調解,終於讓全家和好,小姑娘臉上有了笑容,學習也更努力了。“我要救這個孩子,就要救她父母,救她全家!”張桂梅說。

“陳小琴(化名)最近考試成績才390多分,這個成績究竟是什麼原因?”今年國慶家訪,張桂梅帶著滿腹疑問來到船房鄉華榮村高三學生陳小琴家。陳小琴家是貧困戶,母親有精神疾病,父親受到村裡幫扶,當了村裡的保潔員。張桂梅明白了陳小琴的心病,親切地鼓勵她:“大家都在幫助你家,你在學校的生活費有學校補助,你不用擔心家裡,應該全力以赴地專心讀書。”

12年來,華坪女子高中沒有一個學生因為貧困輟學,沒有發生過學生自殺、自殘的事件。12年來,跋山涉水的家訪,每個學生和家庭的甘苦張桂梅都瞭然於胸。

2022感動中國楊振寧人物事蹟心得 篇16

我認真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感人事蹟,我對她產生來強烈的崇敬之情,她和我們一樣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可她堅強的毅力卻是我所不能及的,我為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而欽佩。

她是與命運之神抗爭的典範。張桂梅和許多人一樣,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但是幸運卻沒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卻與她如影隨行:花季年華喪失母親,青春年華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到肝臟。磨難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身子。磨難沒有使她消沉,病魔沒有使她倒下。她緊緊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講臺上認真教學;在課外,認真輔導學生。幾次暈倒講臺上,領導要她住院治療,她放下學生,總是還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學校上課。就是這樣柔弱的身軀,她還毅然出任孤兒院院長。是什麼力量支撐她如此做呢?張老師的話“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她是貧困地區孩子們的天使。張老師放棄了進條件好的學校任教的機會,選擇了條件較差的學校,一身病痛的張老師教學上幾十年兢兢業業,承擔學校繁重的教學工作,女生工作,婦女工作,語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務工作。除了住院沒向學校請個一天病事假,教學成績卻異常突出,她說:“為了民族貧困山區的教育,即使倒在講臺上,長眠於華坪的沃土之中,也無怨無悔”。吃苦在前,那裡最需要就到那裡,無私奉獻,張老師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她愛生如子。她雖然沒有孩子,可是她卻是許多孩子的媽媽。精心教育學生,輔導學生,中午晚上看著學生睡覺,給學生蓋被子。學校學生和孤兒院50多個孩子,住院她陪著,給他們送飯,付醫藥費,資助學生讀書,自己連洗衣機都沒有。她將愛播灑進孩子們的心田。她有著我們教師兩袖清風的高尚品質。張老師前後將國家獎勵給她的獎金50餘萬元全部捐給貧苦地區的教育事業,自己每天的生活控制在三元。她像春蠶,她像蠟燭,她更像光芒萬丈的太陽!

她是新時期教師的楷模。因為她淡泊名利的精神可以使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物質固然重要,可是決定我們生命價值的東西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品質。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培養一大批對國家發展有用的人才,這些人才,首先必須是政治上過硬的,必須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和人民。他們才能肩負歷史的重任。我們教育工作者,如果沒有過硬的政治思想,學校德育建設的落實就是一句空話。我們培養的人才質量就會出問題!這是很危險的,學習張老師的事蹟,很有現實意義。

作為一名鄉村教師,我們要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要時時刻刻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工作,不辱使命,做一名人民放心的教師。

2022感動中國楊振寧人物事蹟心得 篇17

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蹟感人。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

在張富清身上,集中體現了“奉獻精神”。奉獻是張富清的靈魂,張富清是奉獻精神的使者。新時代,我們要學習張富清奉獻精神。

學習張富清一輩子堅守初心的奉獻精神。革命戰爭年代,勇敢衝鋒;和平時期,不怕偏遠。初心在心,始終如一,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永遠是奉獻、奉獻、再奉獻。深藏功名,堅守奉獻,這就是新時代我們奔跑者應該具備的精神,奔跑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人民,為了國家,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奉獻精神是奔跑的營養,奔跑有奉獻,奔跑有力量,有速度。新時代,我們都在奔跑,我們應該用奉獻精神去奔跑,奔跑出一個輝煌的成績。

學習張富清不改本色的奉獻精神。不論是在戰場,還是在地方,張富清始終保持著一個英雄的本色,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沒有任何個人的名利,甚至刻意塵封功績,連兒女也不知情。這種本色很淳樸,很潔白,沒有任何私慾,沒有任何功利。這樣的英雄本色最偉大,最可貴。中華民族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英雄本色,才能創造中華民族偉大成就的色彩斑斕。我們從張富清身上看到了生活中的無數“活雷鋒”,看到了我國國防科技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這些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是中華民族力量的源泉,是中華民族追夢的強大能量。

2022感動中國楊振寧人物事蹟心得 篇18

那個患眼疾的孩子目前不方便來寧波,我把剛剛獲得的5000元獎金都給了他們校長,託他帶孩子到長沙或懷化先去治療看。”12月26日晚上,應邀出席寧波市湖南商會2020__年會的感動中國之感動湖南人物周秀芳,一見面就這麼說道。

周秀芳老師剛剛參加了懷化市年度十大道德模範的頒獎晚會,卻把所有的獎金,都給了需要幫助的漵浦學子。這已經是她三年支教以來的一貫做法。在支教期間,周秀芳老師經常把身上的錢掏出來,給那些貧困學生。她的本子上記錄著來自愛心人士的一筆筆捐助,卻從來不記錄自己每一筆的付出。

“去考察了5所學校,看見由張剛團隊捐助的兩丫坪鎮磉基衝希望國小地基基礎開始動工了,我非常高興,還去了這個鎮的頓腳水村和當家村,這兩個村小校舍已經沒了,要重建希望國小,這是我下一步要去找愛心團隊的,將會是19所、20所。”周秀芳說。當天晚上,現身湖南商會年會的周秀芳,成為大家矚目的焦點。

寧波市湖南商會副會長李顯偉老家就在漵浦縣低莊鎮,周秀芳老師的事蹟感動了他:“今年春節回老家,我會好好去看看周老師牽線建造的那些希望國小,也非常希望孩子們在新的教室裡,能好好學習,快樂成長。”在他和商會其他一些負責人的發動下,為建造第18所希望國小籌款成為此次年會的一個專案。

年會活動中,通過愛心義拍、捐款接龍等方式,當晚共籌集善款11萬餘元,其中,10餘個來自漵浦的老鄉,在4小時裡共募集捐款4萬餘元。

寧波市湖南商會會長李迎春告訴記者,熱心公益是商會成立以來的一個傳統,4年前設立了愛心公益基金會,致力於助學、幫困、慰問、救助等慈善活動,今後,還將以“精準扶貧”為導向,在湖南和浙江兩地開展幫扶活動。

“年會是籌款的開端,我們會繼續發動老鄉們捐款,最後將籌集30萬元建寧波市湖南商會希望國小,校址還在確定中,我們將會組織人員到漵浦去實地考察,此外,還會開展貧困學生結對,組織兩地學生交流和體驗活動。”李迎春說。

2022感動中國楊振寧人物事蹟心得 篇19

“哎喲——”張桂梅異常痛苦地哼了一聲,嚴重的類風溼病等疾病磨著她的身體。每次坐在稍矮一點的凳子上,她都只能在學生和家長的攙扶下緩慢站起。

“張老師,喝口水,休息一下吧?”學生家長心疼地問。

“沒時間了,我還要去好幾個學生家。”張桂梅笑笑說,揮了揮貼滿膏藥的手。

在同事和鄉村幹部的攙扶下,張桂梅走下鄉村公路,沿著山間小路艱難地走到學生家裡。告別時,她又在學生及家長的攙扶下走上公路,拖著疼痛的雙腿上車……

這是今年國慶期間,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階中學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到學生家裡家訪時的場景。今年,張桂梅先後被評為雲嶺楷模、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可是她的工作生活沒有任何變化,依然每天凌晨5點半起床巡查學校、深夜1點後休息;依然在假期家訪學生,尤其是寒假和國慶,她幾乎每天都在家訪的山路上。

步履艱難的家訪路

頭幾年,張桂梅自己走山路家訪,曾因過度勞累昏睡在路旁。她嘗試過自己租車,也騎過馬和摩托,肋骨斷了兩次。後來縣裡派車幫助她家訪,可幾乎每一個學生家裡都還有一段要步行的小路。“過去張老師能風風火火地走路,後來病越來越重,有些難走的路段需要攙扶。今年需要攙扶的時候就更多了。”一直跟隨張桂梅家訪的華坪縣融媒體中心記者王秀麗說。

今年10月2日至7日,張桂梅在6天裡走遍華坪縣榮將鎮、石龍壩鎮、興泉鎮、船房鄉的37個村小組,走訪了39個農村學生家庭,平均每天走訪六七個學生家庭。最遠的家訪路是去高三學生羅青青(化名)的家。乘車40多公里到達船房鄉華榮村後,張桂梅還要走半個多小時的上山小路到羅青青家。在同事和羅青青的攙扶下,張桂梅一步一步地爬山坡,走幾分鐘就停下來大口大口地喘氣。路過一條淺淺的小溪時,她已無法抬腿跨過,只能拖曳著雙腳劃過水面。

自20__年創辦華坪女子高階中學開始,12年來,每屆高三、每個農村學生,張桂梅都要利用假期儘量家訪一遍。她不是麗江人,卻已走遍麗江各地山山水水。她的足跡覆蓋約1552名學生的家庭,行程11萬餘公里。

張桂梅把1804個貧困山區女孩送出大山,送進大學。她創辦的女子高中歷屆高中畢業生升學率100%,今年大學聯考又創最好成績,159個考生中70人上一本。然而,張桂梅仍不甘心,還沒有學生考上清華北大。她仍舊拖著病體去家訪,她要去了解每個學生家庭的情況,去解除每個學生的後顧之憂,讓學生再加把勁,明年大學聯考打個漂亮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