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精選17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7.89K

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 篇1

澳門迴歸祖國二十年,彈指一揮間。20xx年是特別的一年,皆因同時迎來新中國成立73週年、中葡建交23週年、第五任行政長官選舉及政府換屆之年,《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展綱要》亦出臺一段日子,連串大事喜事緊接而至。筆者相信在此關鍵之年,社會各界務必團結一心,繼續弘揚愛國愛澳優良傳統,共同建設我們更美好的家園,推動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進展,助力推進“一國兩制”的實踐行穩致遠。

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精選17篇)

20xx年是重要的一年、不平凡的一年,特區政府能積極引領廣大居民,繼續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堅持整體社會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深耕“一中心”和“一平臺”的定位,感恩中央政府對澳門的厚愛、關愛。

澳門迴歸祖國近二十年,經濟騰飛,城區高速發展,特別是特區的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居民收入中位數等皆有明顯的進步。迴歸多年以來,高等教育、非高等教育和醫療衛生等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過,很多民生問題亦相繼浮現。行政長官崔世安去年十一月發表其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到“加碼”派錢,重申政府持續聚焦民生改善,加大力度完善社保體系、住屋、教育、醫療、人才培養五大長效機制,尤其增強愛國愛澳教育,深化青年工作,強化法治建設,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推進維護國家安全相關配套立法。並多番強調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對於未來如何更好地融入灣區?筆者提出四點希望。一是希望參考“中國心 · 粵澳情”活動模式,推出灣區情繫列活動,有計劃、有組織地讓澳門當代青年學生進一步走進灣區,瞭解政策,做好各方準備。“中國心 · 粵澳情”是筆者早年首創的活動,如今已交由相關青年組織策劃,多年來成功地吸引不少青年學子前往廣東各地參訪,啟益良多。在未來的大灣區城市群中,料必有著良好的合作前景和互補空間,希望廣大青年多參加不同活動,主動走進灣區各市,力促粵港澳青年交流、學習及互動,用好政策和優勢。

二是希望特區政府切實地於灣區各市,尤其澳門人較集中居住的城市設立諮詢機構,方便居民尤其青年瞭解相關政策,做好準備,更積極地參與祖國建設,融入國家大發展的快車道。

三是希望青年人時刻提升個人素養與競爭力,有居安思危的意識,並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襟,把個人發展與國家命運連繫起來,肩負使命。正如有學者曾言,大灣區建設是泛珠合作以至粵港澳合作的延續和深化版。前期合作屬於優勢互補,各顯所長、各取所需、各有所得,而大灣區建設則是一個新區域共同體的建立。

四是希望澳門青年進一步增強愛國愛澳意識,提升家國情懷。在此前提上,青年人應增強國家安全意識,畢竟國家安全並非空泛的概念,諸如政治、國土、軍事、經濟、文化、社會、科技、網路、生態等具體內容涵蓋其中,青年人必須弄通弄懂。安邦定國,人人有責,青年更是責無旁貸,必須時刻培養和發揚好愛國愛澳的精神,與社會各界一道推進這方面的工作。

總的而言,筆者作為僑界的一份子,未來將繼續努力以“僑”搭橋,善用僑智與僑力,推進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發展,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引領僑界融入大灣區發展大局之中。同時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民族夢”,說好中國故事、澳門故事、灣區故事,作出新的貢獻。

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 篇2

澳門迴歸祖國20xx年,“一國兩制”實踐積極推進,發展日新月異,成就舉世矚目。習近平主席去年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23週年訪問團的重要講話,表達了對澳門的殷切希望,為澳門在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中實現更好發展擘畫出新的巨集偉藍圖。在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對外開放的大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建設等為澳門提供了重大的發展機遇。澳門要以變革創新求優勢,以變革創新求機遇,以變革創新求發展。

澳門20xx年的發展彰顯出“一國兩制”的科學性和巨大生命力。一定要先奠定好“一國”的概念。“一國”是前提,不能不講“一國”,只講“兩制”。“一國兩制”是能夠走得遠、做得好的。

澳門有良好政治經濟環境、完善的法律體系、優良的營商環境。但是,要在好的形勢下看到自身發展的短板。澳門目前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產業結構單一,博彩業“一業獨大”。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澳門需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契機,促進經濟多元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澳門未來發展帶來的機遇前所未有,大灣區地域廣闊、人力資源豐富,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為澳門居民帶來更便捷的交通往來、更多元的人文環境、更優質的生活條件,為澳門適度多元化發展提供更豐富的資源、更廣闊的空間、更持久的動力,為澳門建設成為國際先進水平的城市提供了更強大的支撐,為澳門未來20xx年再創濠江奇蹟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可能。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時代使命。

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 篇3

1999年12月20日,在香港迴歸900天后,澳門順利迴歸祖國懷抱。從分離於外的“遊子”到迴歸祖國成立特區,從博彩業“一家獨大”到制定五年規劃、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澳門,這個幾百年前的小漁村,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戰略步伐,成長、鉅變,演繹滄海變桑田。

媽港並非我本名,漂泊無改祖國情。

一朝慈母離兒聚,再續堂堂盛世聲。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1999年12月20日零時,當五星紅旗在澳門夜空高高飄揚的那一刻,《七子之歌》的旋律響徹神州大地,離散400多年的遊子--澳門,正式跨入了“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時代。

澳門作為中國最後一塊外國作為殖民地的地區,迴歸的意義不言而喻。1999年12月19日下午5時許,葡萄牙國旗最後一次從澳門總督府大樓降落,中國駐澳門部隊,跨過了珠江拱北海關管理線,正式踏入澳門土地;第二天,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何厚鏵臨時辦公室所在地--大豐銀行大樓升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特區區旗;《澳門日報》於凌晨1點搶發了第一份迴歸報道號外;街頭的澳門警察,全部佩戴了澳門特區新警徽和新帽徽,取代了原先帶有葡萄牙色彩的舊警徽。

那一天也預示著長達20xx年半的“港澳過渡時期”和西方國家統治亞洲的漫長日子完全終結,絕大部分澳門華人終於享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驕傲身份,無數個澳門人在內地與澳門的史冊中大筆揮墨,在改革開放的紅利中砥礪前行。首家“三來一補”的合資企業、首家合資酒店、首家合作客運汽車公司等專案都能看到澳門人的身影。

在一國兩制的構想下,澳門“滄海”變“桑田”,從中葡文藝小城搖身一變成世界旅遊城市,珠海與澳門也正在朝“同城化”發展趨勢邁進,形成人員跨地居住、生活、學習的交流現狀,成長為珠三角地區一朵“盛世蓮花”。20xx年來,澳門的成績可圈可點,治安好了、口袋有錢了、生活幸福感提升了。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指出,20xx年是新中國成立73週年,也是澳門迴歸祖國23週年,特區政府要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努力實現“堅持穩定發展大局,優先民生工程,強調經濟社會均衡發展”的施政目標。

20xx年來,內地與澳門的經貿關係的發展是前所未有的,已經形成互利互惠、合作共贏、密不可分的經貿格局,內地是澳門最大的貿易伙伴,澳門也是內地利用外資和出口的重要管道。“政府惠澳政策包括就業、學習和生活,特別是青年一代,更能把握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表示,中國的改革開放,讓澳門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為澳門發展擴充套件了空間,令澳門成為改革開放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我們相信,面向未來,澳門將積極把握“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機遇,搭乘國家發展的快車,按照國家所需、澳門所長的定位,為國家改革開放再出發繼續貢獻澳門的力量,推動“一國兩制”事業再上新臺階。

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 篇4

12月20日,是澳門迴歸__週年的日子,澳門迴歸祖國__年,取得的成就和進步令人震嘆。憶往昔:“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真姓……”七子之歌傳唱甚廣,在這一片祥和之中,卻有另一個孩子“香港”正值亂景,修例風波已持續數月,暴徒猖狂襲警、縱火、打人引天怒人怨。

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一國兩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創舉,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一項重要制度。香港、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由於香港、澳門自身存在的一些矛盾和問題,很多是與資本主義制度相伴相生的,很難在短時間內一蹴而就解決。同時,香港、澳門處在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意識形態鬥爭的最前沿。__年來,在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大力支援下,澳門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探索走出一條符合澳門實際、具有澳門特色的發展道路,政治安定,經濟快速發展,民生持續改善,社會祥和穩定,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步,成為“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樣板。

堅持“一國兩制”方針不動搖。從默默無聞的南海小漁村,到享譽世界的現代化大都市,一代代香港同胞努力打拼,創造了無比亮麗的東方傳奇。卻從修例風波開始每況日下,“止暴制亂、恢復秩序”現已成為香港社會各界最廣泛的共識、烈的呼籲。香港各階層、各界別的代表人士和眾多社團、協會紛紛以發表宣告、刊登廣告、發表談話等方式,共同譴責暴力違法行徑,支援警方嚴正執法。但是香港局勢依然複雜嚴峻。暴力、違法活動仍然沒有得到完全遏制,在有些時候、有些地方,少數暴徒變本加厲,用喪失理智的瘋狂行為製造了一樁樁令人髮指的罪行。這些已經極大的破壞了香港的和平以及人民的幸福感。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香港和澳門迴歸以來,“一國兩制”的實踐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功。對實踐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要正確看待,理性分析,想辦法解決問題。困難克服了,問題解決了,“一國兩制”實踐就前進了。前進的道路並不平坦,但我們實行“一國兩制”的初心不會改變,決心不會動搖。我們要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信心,以“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的恆心,推動“一國兩制”在實踐中取得更大成就。

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 篇5

1999年12月20日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在澳門文化中心花園館升起,澳門這個與祖國母親失散了百年的孩子終於回到了母親的懷抱,那一夜,中國未眠……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掠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20xx年前,這首歌曾傳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大街小巷。如今再唱起這首歌每個中國人的內心仍然會泛起漣漪!

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自澳門迴歸以來,黨中央十分重視在制度層面推進澳門經濟社會的較快發展,通過規劃明確澳門在國家總體發展格局中的定位,幫助澳門擺脫結構性難題,實現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的巨集偉目標。

xx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心繫澳門發展,曾多次表示中央對澳門繁榮穩定的重視以及對澳門發展的肯定。

國家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部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體中國人共同的夢想。澳門迴歸以來,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社會和諧、民生改善,實現世人矚目的跨越式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譜寫了“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新篇章。

我們相信,繼續推進“一國兩制”事業,堅定背靠祖國堅強後盾,60多萬澳門民眾的福祉會不斷增進,澳門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 篇6

*生前對中國臺灣和香港、澳門牽腸掛肚,深深眷戀。1988年9月5日,他在會見捷克斯洛伐克總統胡薩克時說:“我的願望是活到一九九七年,因為那時將收回香港,我還想去那裡看看。我也想去中國臺灣看看,不過看來一九九七年以前解決這個問題不容易。”1992年到南方視察時,*曾站在深圳皇崗口岸的過境橋邊深情地眺望香港,久久不願離去。據工作人員介紹,他當時目不轉睛地看著香港的方向,當身邊人一再請他上車時,他說:“讓我再看一回吧。”

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香港和澳門恢復行使主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當五星紅旗在香港和澳門上空升起時,不少出席政權交接儀式大典的嘉賓將目光轉向現場一位年過八旬的女士——*的夫人卓琳。就在距離香港迴歸幾個月前,*不幸逝世。卓琳帶著他的夙願,來到香港和澳門,她說:“我能夠代表他完成這個遺願,他在九泉之下也會感到高興和欣慰的。”

沒能夠親眼看到香港、澳門的迴歸,是*的遺憾,但由他開創的“一國兩制”方針,不但促成港澳順利迴歸、平穩過渡,而且為兩個特別行政區的繁榮穩定提供了根本保證,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一言可為天下法,一語而為百世師”——*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方針,不僅為中國的統一大業指明瞭方向,而且成為國際上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成功範例

歷史遺留下來的中國臺灣、香港、澳門問題,深深地縈繞在*的腦海中,他時時擘畫著祖國統一大業的巨集圖。深思熟慮後,他對祖國統一問題得出了一個令世界為之讚歎的結論。他一語千鈞地指出:“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我看只有實行‘一個國家,兩種制度’”。

*對“一國兩制”核心與本質進行了精闢的詮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十億人口的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中國臺灣實行資本主義。”這一結論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智慧和創新精神的結晶,是*對當代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科學的解讀和積極實踐。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央提出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完成祖國統一和維護世界和平三大任務。統一大業千頭萬緒。對於如何用和平方式完成祖國統一,*展現了一個偉大政治家的恢弘氣魄和深邃的戰略眼光。他在構思解決中國臺灣問題的方法時,“一國兩制”構想已具雛形。

1979年1月,*出訪美國前,建立性地提出,中國臺灣作為一個地方政府*擁有自己的權力,但必須是在一箇中國的條件下,它可以有自己一定的軍隊,……現行的生活方式可以不變,資本主義經濟可以不變。

從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到1981年9月的葉劍英委員長提出中國臺灣迴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9條方針政策,從1982年1月*會見海外朋友時歸納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到1983年6月*進一步提出了實現和平統一的6條具體構想……“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構想不斷清晰著、完善著,成為解決祖國統一問題的基本方針和方案。而*則以其非凡的膽略和巨大的勇氣,集中了全黨的智慧,成為這一偉大構想的創造者。

“一國兩制”科學構想,既體現了實現祖國統一、維護國家主權的原則性,又充分考慮到臺、港、澳的歷史和現實,具有高度的靈活性,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精神在祖國統一大業中的具體運用。正如*多次講到的“一國兩制”構想“就是實事求是”,“是從中國的實際提出的”。他說:“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這個特色,很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對香港、澳門、中國臺灣問題的處理,就是‘一國兩制’。這是個新事物……這就叫做中國特色。”

“一國兩制”構想最早是為解決中國臺灣問題而提出的,根據實際情況,首先運用於解決香港問題的實踐中。在*的關心下,中共中央確定瞭解決香港問題要堅持兩個原則:一定要在1997年收回香港,不能再晚;二是收回香港以後,一定要保持香港的繁榮和穩定。這以後,經過外交談判,1984年12月19日,中英在北京正式簽署了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宣告,圓滿解決了這一歷史遺留問題,實現了中國人民長久以來收回香港的願望。

香港問題的解決,極大地推進了澳門迴歸的程序。1987年4月13日,中葡兩國簽署了聯合宣告,確認中國政府收回澳門。至此,在“一國兩制”構想的指導下,港澳的前途問題得到最終解決。

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香港、澳門分別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中國統一的“三步走”工程踏出了堅實的兩步,也為中國臺灣問題的解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樹立了光輝典範。香港知名人士撰文讚揚“一國兩制”:“一言可為天下法,一語而為百世師。”

“一國兩制”偉大構想,不僅為中國的和平統一指明瞭方向,也為國際間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全新思維,是對人類文明和進步事業的偉大貢獻。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曾由衷地讚歎說:從歷史的觀點看,“一國兩制”是最富天才的創造,這個構想看起來是個簡單的想法,卻是充滿想象力的構想。

“一國兩制”構想作為新時期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最重要的政治理論和國家理論之一,作為*理論的有機組成部分,已被寫入了中共xx大報告;作為中國共產黨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本指導思想,已被載入了《中國共產黨章程》;作為國家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一項基本國策,已體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的名字,永遠光耀在祖國統一的大道上。

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 篇7

__年,我們從呱呱墜地的孩子成為一名英姿勃發的奮鬥青年,__年,我們見證著從風雨飄搖到和諧穩定發展的時代變遷,有這樣一個地方,__年的變化,讓我們驚歎不已,那就是我們的媽港—澳門。

__年,她歷經滄傷,不變的一顆“中國心”。__年前的“蓮花寶地”,經濟蕭條、社會混亂、烏煙瘴氣正是澳門的明信片,人民受著疾苦,幸福感成為一種“奢侈品”,1999年12月20日,葡萄牙人走了,澳門本地人來了,一切正發生著變化,從規模上說,澳門只是個小城市,土地有限、人才有限、發展空間有限……然而,迴歸__年來,在“一國兩制”的方針支撐下,在澳門人民不懈的奮鬥下,在祖國的溫暖懷抱下,我們的澳門,在歷經滄桑後,成為人民幸福指數的地方,成為我們嚮往的地方。說起夢想,每個人都有,我們的澳門人民更是有,有著一顆“中國心”,有著迴歸祖國的殷切希望,是的,他們成功了,至現在,仍不變的依舊是“中國心”。

__年,她風華正茂,不改的是“中國情”。在澳門金蓮花廣場中央有一座高6米、重6.5噸的大型鑄銅貼金雕塑——盛世蓮花,每逢國慶和迴歸紀念日這裡都會舉行隆重的升旗儀式,這正是澳門與大陸的心連心的見證,正是亙古不變的“中國情”。現在的澳門,橋樑縱橫,連線的大陸的經濟,更連線著大陸的心,迴歸__年來,澳門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經濟快速增長,民生持續改善,社會穩定和諧,澳門__年的故事堪稱典範,“中國情”也成為了不朽的佳話。

回家__年的遊子,正站在嶄新的起點,以昂揚的姿態,走向明天,走向輝煌。讓我們共同努力,創造屬於我們的明天。

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 篇8

1999年12月20日,澳門迴歸祖國懷抱,從此,那個《七子之歌》中的“MACAU”,從1887年淪為外人手中__年的遊子回到了母親的懷抱,開始叫“中國澳門”,從此澳門實現了自身騰飛的最關鍵一步。

20__年12月18日,習近平視察澳門,亦將參加慶祝澳門迴歸__週年大會。值此喜慶時刻,重溫習近平在澳門迴歸__週年講話,欣喜地看到澳門不負__殷殷囑託,給出了美好新時代最新的“澳門答卷”:

一、活力澳門

澳門迴歸後在經濟發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成為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人均GDP位列世界前茅。澳門經濟的成功,是依託祖國大陸,發揮自身資源稟賦,發展特色產業的巨大成功。今天的澳門經濟站在新時代更廣闊的舞臺上,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持續推進,澳門經濟更加多元化,澳門民眾安居樂業,澳門展現出一副朝氣蓬勃的現實模樣。澳門經濟快速增長,民生持續改善,社會穩定和諧,向世界展示了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在“一國”的全面準確把握下,更加蹄疾步穩、生機盎然。

二、世界澳門

據官方資料顯示,中國和葡語國家雙邊貿易發展迅速,貿易額已從20__年的110多億美元增長至20__年的1473.54億美元。更多葡語國家正搭上中國發展的“便車”,實現自身更大的發展。澳門已逐步成為中國與世界葡語國家溝通交流的橋樑和紐帶,澳門正逐步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發揮愈來愈關鍵的作用,澳門愈發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澳門、中國的澳門、世界的澳門!

三、幸福澳門

澳門是一座旅遊城市,遊客數量就是澳門經濟的晴雨表。迴歸後,澳門入境旅客總數逐年增加,由1999年的744萬人次增加到20__年的3580萬人次。其中,內地赴澳門旅遊人數從163萬人次增至2526萬人次。血是中國血,人是中國人,澳門熱愛祖國大陸,祖國人民喜歡赴澳門旅遊,澳門旅遊折射出澳門人民已經和祖國人民緊緊融為一體,澳門已經深深融入祖國發展勢不可擋的洪流之中。經濟發展、民生髮展,澳門人民就業充分,越來越有前途、越來越有盼頭,獲得感幸福感持續增強,在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能夠發揮出澳門力量,對澳門、對祖國而言,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和快樂呢?

面對今日之澳門,歷經“修例”風波的香港需要反思,聲況日下的中國臺灣_應當醒悟,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大義面前,該當如何選擇?這是時代之問也是世界大潮之選,如何把握如何抉擇,考驗著兩岸三方的智慧信心和力量。值此澳門迴歸__週年之際,願澳門明天更美好,願祖國早日實現統一,願偉大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 篇9

通過這次團課的學習,我明白了團的意義,體會到了作為一名團員應有的光榮。記得在我上國中時,老師就動員大家入團。當時的我們對團並沒有什麼概念。所以很迷茫。上了這次團課才我對共青團的歷史有了全面的瞭解,知道了當時共青團在黨的革命歷程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懷著對前輩們的崇敬之情我感到了自己肩上的歷史責任。是啊,共青團走過了光輝的歷程,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20年共青團的誕生,從1922年共青團第一次代表大會到1949年共青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我們的團一直都肩負起了歷史使命,堅決的完成了黨交給我們的一切任務並積極的發揮自己作用建設祖國。到現在中國共青團以經召開了第_次全國代表大會,我們共青團員應該肩負自己的時代使命努力貢獻自己的力量。

其次,團課讓我明白了作為一名共青團員的義務和責任。我們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共產主義的學校,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後備軍。在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認識到團結協作的巨大力量。像我們現在的在校大學生團員應該努力團結大家,創造良好的大學文化氛圍。

最後,團課讓我明白了一名合格的團員還應該具備良好的修養。除了積極工作外,應該努力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觀察力,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為以後的更好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為此,我總結了幾個方面要點,知道自己以後的工作學習。

第一,要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源泉。馬克思理論是科學的無產階級理論,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理論。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國家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第二,在學習工作中起到積極帶頭作用,共青團應該始終走在工作的前列,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努力完成黨交給我們的任務。並且團結廣大群眾,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向黨彙報群眾的意見。

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 篇10

20__年,這是中國共青團建團100週年的一年,這也是體現著數代青年為建設美好的祖國而堅持努力了100年,每個人都曾有過夢想,也都期望著會有成真的一天,但是,並不是每個人的夢想都會實現,因為在這個追逐的過程中,可能會經過無數次的坎坷與挫敗,從而導致以前的夢想變得破碎不堪,或者精疲力盡後選擇了放棄,那麼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裡,你是否還記得最初的夢想,是否還在堅持著曾經的執著,是否還能找到自己最初的樣子。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群眾組織,是中國共產黨與青年人之間的橋樑和紐帶,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後備力量。作為共青團員、共產黨員,自我感覺到有點自豪。入團以來,我堅持不懈地學習,在思想、學習、工作和組織生活上都以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為了迎接建團100週年,我將勤儉節約,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經常與同事交流,討論黨中央和團中央的重大決議,在交流中宣傳我們黨的思想和決定,跟群眾保持必要的聯絡。

作為聯盟成員,我時刻關注當今世界時事政治的變化。中國新一屆領導人的親民路線,不僅讓我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更讓我對中國共產黨的無限嚮往更加強烈。在當今的中國夢中,中國共產黨永不屈服,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從容體現大國風範!中國共產黨對突如其來的挑戰做出了最靈敏的反應,制定了務實的政策。中國不再是一頭睡獅,傲立於世界萬國之林!事實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 篇11

雄鷹展翅,紅旗飄揚,我們又一次迎來了五四青年節。我懷著一顆激動的心看著愛國抗日紀錄片,我一直以為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蹟離我很遙遠,但步入國中後,通過閱讀歷史文獻,學習歷史知識,關注國際時事,漸漸地瞭解我們國家如何從過去的貧窮封建發展至如今富強民主。國家之所以有這樣的發展就是因為先烈們捨生忘死,艱苦奮鬥的精神,離不開那些為國家做出貢獻甚至付出寶貴生命的愛國英雄。

在這些重要的歷史事件中,我最為感動的是五四運動。它承載並引領著一批先進青年、知識分子及最為質樸醇厚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運動,也是懷揣著熱血與青春的那一代人們共拓開拓的一場思想解放和新文化運動。張揚、理想與激情並進,祖國正是有了千千萬萬個像你們那樣無私無畏的英雄,才有今天展現於世界的輝煌。祖國經歷了一個世紀的洗禮,已經成長為世界大國,我為我是一箇中國人而自豪。

青,是富有生機的顏色,是陽光拂過麥田的顏色;春,是成長的季節,是萬物復甦欣欣向榮的季節;青春也就是我們青少年陽光下那燦爛的笑臉。習總書記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就需要青年一代的奮發圖強、勇於創新、創業創優、實幹奮進、團結一心共築中國夢。成長的路上不會風平浪靜,20__年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我們經歷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新冠肺炎牽動了世界人民的心,對於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國家和政府做出了相應的措施和政策。國家不惜財力,物力人力很好的控制了這次疫情,在這場全球性的災難面前,中國做到了國民一心。共同對抗疫情,讓世界都感嘆中國的能力。

為了夢想與追求,正是青春朝陽的我們要像小草一樣破土而出。像河流一樣勇往直前,像松柏一樣傲然挺立。現在是我們學習奮進的時刻,讓我們展翅高飛乘風遠航。

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 篇12

若流風之迴雪,若扶柳之花繁,不以一時失敗,判我終身無華,不以一時窮困,言我此生潦倒。無畏他人之言終幻月,只重己身之行才如果。青春,人生旅途中最精彩的一部分,輕易的揮霍不值,平庸的等待浪費,勇敢的追夢才算完全。活力青春,築夢中國,你我終不悔。

活力青春,築夢中國。

做合格共青團員”主題活動的核心是“教育實踐”、新思想、新戰略貫穿始終,使我們學習掌握貫穿______主義中國化的立場、全面的寫作站觀點和方法,對共青團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堅定理想信念、樹立遠大抱負、譜寫活力青春。

活力青春,築夢中國。入團誓詞猶繞耳畔。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團的章程,執行團的決議,履行團員義務,嚴守團的紀律,勤奮學習,積極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六年前的宣誓銘記於心,六年前的誓言至今猶存,以後也不會改變!時代要求我們做一個有志向、有理想、有追求、有責任、有擔當、有作為的六有青年,我們應該盡的努力去完成時代的使命,奉獻我們的青春,做一名合格的共青團員。

青春之所以令人懷念,不僅在於它的氣魄之巨集大,更在與其有無限的可能!

活力青春,築夢中國。中華民族偉大中國夢一路向前。

“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每一個時代,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夢想因人而異,但我們的夢想都是建立在中國這片熱土之上,我們亦可以統稱為我的中國夢。在歷史的長河中,一個人的夢想如一涓細水,掀不起波浪,但全部中華兒女的同一個夢想,必將匯聚成奔騰的長江黃河,勢不可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不遠了!

拂過耳邊的是那一如既往的誓言,掠過視線的是那始終如一的信念。流年美眷,終成懷念,活力青春,此生無憾,築夢中國,永世不悔!

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 篇13

要樹立正確發展思路,因地制宜選擇好發展產業。他強調,發展是為了讓人民過得更好一些,如果付出了高昂的生態環境代價,把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都給破壞了,最後還要用獲得的財富來修復和獲取最基本的生存環境,這就是得不償失的邏輯怪圈。這些重要指示,為我們如何守住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指明瞭方向和路徑。我們理解,得不償失的邏輯怪圈,就是為了眼前利益犧牲長遠利益,為了今天的經濟效益犧牲明天的生態效益,不計成本、不顧條件盲目發展,導致今天的GDP變成明天的負GDP,最終陷入“破壞環境換取產值—花費巨大投入醫治環境創傷”的惡性迴圈。我們要堅持從實際出發,遵循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推進特色化、集聚化、綠色化發展,優化生產、生活與生態的關係,謀求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增長,實現前進式、上升式的迴圈。要優化生產力佈局,把產業專案、生產要素集聚在重點平臺,多給生活、生態“留白”,努力將發展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絕不能讓今天的發展成為明天的包袱。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要給後人留下讚歎,而不能留下遺憾和隱患。

產業是一個地區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沒有產業就沒有就業,就沒有稅收,就談不上“金山銀山”,也不可能有可持續的生態保護。從貴州來講,產業發展要作一些選擇,明確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不要把自己不可替代的優勢抵消了、搞沒了。我們將根據自身的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重點發展具有技術含量、就業容量、環境質量的產業,推動傳統產業生態化、特色產業規模化、新興產業高階化。一是發展能夠發揮生態環境優勢的產業。在貴州,最能發揮生態環境優勢的產業就是旅遊業。旅遊業是朝陽產業、健康產業、無煙產業、可持續產業。這些年,貴州旅遊總收入和接待遊客人數保持25%以上的快速增長,旅遊業日益成為重要支柱產業。我們要堅持走旅遊與文化深度融合的發展路子,增強文化自信,突出山水風光、民族風情、特色風物,著力打造貴州旅遊發展升級版,讓“多彩貴州”風行天下。二是發展環境友好型、生態友好型產業。跳出能礦產業抓工業,培育壯大酒、煙、茶、藥、食品等特色優勢產業,大力發展電子資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特別是搶抓國家三大電信運營商資料中心、富士康第四代綠色產業園和中關村[0.00%資金研報]貴陽科技園落戶貴州的機遇,推動大資料企業雲集貴州,唱響“多彩貴州彩雲飛”。貴州抓發展要如飢似渴,但在承接產業轉移、招商引資上不能飢不擇食。多彩貴州拒絕汙染專案。

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 篇14

烈日曝晒,河水乾枯,地面龜裂。一株堅強的蒲公英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可以到一個比這兒更美好的地方生活,正與太陽抗爭著。風姑娘輕盈地走過來,把小蒲公英帶走了。

小蒲公英睜大了好奇的眼睛,小心翼翼地觀察著媽媽曾經說過的美麗世界。一條條“五顏六色”的小河縱橫交錯,成千上萬的樹樁光禿禿地站在荒地上,一座座鋼筋鐵骨的高樓密密麻麻地擠在大地上……小蒲公英揉揉眼睛,再一次看了看這世界。那清清的小河綠綠的樹林 漫山遍野的鮮花還有鬆軟的土地在哪兒呢?

風姑娘牽著小蒲公英飛到了海灘邊,說:“孩子,你就在這兒安家吧!”小蒲公英望望這片土地,海灘邊幾棵蘆葦低垂著腦袋,無精打采地匍匐在地上。海面上黑乎乎的一片,浮著許多死去的小魚,一隻小海鷗努力地清理著自己身上的石油汙跡。小蒲公英問道:“小海鷗,這兒我可以生活嗎?”小海鷗哀傷地說:“我多想有個朋友啊,可是這兒被石油汙染了,小魚們也死去了,你還是到別的地方去吧!”小蒲公英向風姑娘搖搖頭,於是他們離開了海灘。

“我帶你到森林去吧,那兒一定可以讓你安家。”風姑娘溫柔地說。媽媽說過大森林裡住著許多小動物,有很多高大的樹木,可以為他們遮雨蔽日,小蒲公英憧憬著。他們飛過海灘,越過了海洋,來到了大森林。小蒲公英聽見了一陣陣撕心裂肺的慘叫聲,他瑟瑟發抖,低頭往下看。大森林裡堆滿了血淋淋的動物屍體,它們的屍體被太陽炙烤著,心卻浸在冰冷的血泊裡;獵人們正帶著獵槍瞄準小動物;不遠處,伐木商們正忙著將一棵棵參天大樹往外運;一隻小麻雀正從一棵倒下的大樹飛到另一棵大樹上,它哀鳴著……

小蒲公英無助地望著媽媽所在的方向,低下了頭。“媽媽,我的家在哪裡?”風姑娘輕輕撫摸著小蒲公英,正想將它帶走。小蒲公英突然間掙脫了風姑娘的手,它要去找屬於自己的家。小蒲公英飛到了高山上,高山上架著高壓電纜,設有核電站,那裡充滿了各種射線;小蒲公英飛到了小河邊,那裡的工廠汙染了河流,一隻瘋貓正瘋狂地跳著舞;小蒲公英飛到了沙漠邊……小蒲公英終於在一座樓房的陽臺上找到了安身之處,那兒有一小撮泥土可以供它落腳,那兒沒有殺戮沒有汙染,小蒲公英靜靜地等待著,等待著一場大雨的到來,然後茁壯地成長。它等呀等呀,可是大雨始終沒有到來,於是,它開始渴望哪怕是一滴水也好。有一天,小蒲公英欣喜地感到有一滴水落在了它的身上,它急忙睜開了眼睛,然後又憂傷地閉上了眼睛。原來那是一個孩子面對這高樓林立的城市在哭泣!

小蒲公英靜靜地等待著,一直到現在,它還在靜靜地等待著……

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 篇15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說的沒錯,也許有人會納悶:“綠水青山怎麼能算是金山銀山呢?”其實,綠水青山就是一筆“隱形的財富”,翕然,它沒有直接給我們帶來金錢財富,但是它寶貴的自然資源就等於我們寶貴的財富。

但是,有些人卻並不這麼認為,他們大肆地破壞僅有的自然資源。汙染寶貴的水資源,大氣資源,造成溫室效應,冰川融化。許多動物無家可歸,都是他們的破壞所帶來的嚴重後果。而他們卻並沒有認識到自己破壞的青山綠水,其實就是我們的金山銀山啊。

如果人們毫無節制的開採礦產資源,濫砍亂伐的話,那麼到了最後。我們破壞所遭到的報應就輪到我們的子孫後代上了。子孫後代就再也看不到優美的自然環境了。再也呼吸不到清新的空氣了。如果我們在這麼肆意的破壞綠水青山,那麼,到了最後,我們同樣也保不住自己的金山銀山。

如果我們從現在意識到了保住綠水青山就是保住了金山銀山的話,那麼,自然就會漸漸的,回饋給我們所需要的金山銀山。

其實自然環境本身就是能產生經濟效益的,作為資源的它能提供能源,我們可以合理的利用它來給我們產生經濟效益。

如果我們保住了這片自然環境,那麼我們將可以在優美的自然環境中建設旅遊景點,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源來這裡參觀,這是一筆很樂觀的收入。因為自然景區裡凊新的空氣,是我們所平時體會不到的,優美的景物和清新的空氣可以使遊客們可以在這裡緩解壓力,放鬆心情。這本身也是自然景區一個獨有的特點。當然,我們還可以在自然景區裡種植一些植株,然後再拿到市場上去賣。甚至我還可以住在這裡,每天呼吸清新的空氣,遠離城市的喧囂。是多麼的愜意呀!

其實綠水青山他帶給我們的經濟效益是巨大的,所以,只有我們攜起手來,保住綠水青山,這才能保住無形的財富。

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 篇16

4年前的今天,也就是北京時間20__年4月14日,湖人在主場迎戰爵士,科比贏來了自己的謝幕演出,並拿下60分給自己的職業生涯畫上一個完美的句點。在之後的謝幕儀式上,科比的那一句“mamba out”已宣告著自己正式告別NBA的賽場,也揮別了許多老球迷們的青春歲月。他退役的這一天也被定為“曼巴日”,以此來紀念科比對NBA和世界籃球的貢獻。

但科比只出席了三個“曼巴日”,今年一月中的那場墜機以外奪走了他和他二女兒吉安娜的生命,也讓球迷們對於科比的這句“mamba out”又多了幾分懷念和憂愁。如今的科比只能在另一個世界打球和訓練,之後的“曼巴日”也將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科比的遺孀瓦妮莎也在個人的Ins上發表長文來懷念科比和女兒吉安娜。她在文中說道:“我的丈夫辛辛苦苦忙碌了20年,奉獻了他的全部。他在餘生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和他的女兒們和妻子在一起,補償過去沒有陪伴我們的時光,他希望能夠見證我們女兒成長過程中每一個特殊時刻,但是他退役後僅僅享受了3年零九個月這樣的時光,在此期間我們又多了兩個可愛的女兒,他也贏得了奧斯卡,創辦了Granity工作室,成為5本暢銷書的作者,也成為了Gianna籃球隊的教練。Gianna和她的爸爸一樣,非常努力,一週7天都是在打球訓練。我希望每一天都能回到那天早晨。我希望他們在1月26日那天就像平時一樣,去打一場普通的比賽。生活實在是太不公平了,有時候真是沒有意義。”

遭遇如此重大的變故,瓦妮莎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從悲痛中走出來,上帝雖然帶走了科比的軀體,但曼巴精神和他那美如畫的翻身後仰跳投將永遠封存在球迷們的記憶裡,成為NBA和世界籃球的象徵。

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 篇17

一個文明的社會,一定是對弱勢群體友好的社會;只有每個人都跟上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步伐,才能實現整個社會的公平正義。近年來,特區政府實施精細協助弱勢社群的理念,構建及健全相應的機制,加大了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政策傾斜和扶持力度。

老有所養,跨部門聯動協助,增進長者福祉。近年來,特區政府加快落實“20xx至20xx年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成立了跨部門的工作小組,有序跟進了450項短中長期措施。在個人所得方面,綜合特區政府的各項福利措施,每一位老人家每一年實收73190澳門元,每月平均達到6099澳門元。包括獨居長者的計劃、長者日間中心家居護養服務、各類的長者院舍在內的各類服務,應有盡有,在全社會營造了敬老愛老的良好氛圍。

弱有所扶,真金白銀補助,加強對殘疾人士關懷。特區政府自20xx年開始實施《殘疾人分類分級的評估、登記及發證制度》,提升公眾對殘疾人士的關注。“普通殘疾津貼”及“特別殘疾津貼”每年發放一次,補助力度逐年調升。殘疾人士在就業、醫療等方面,也享有多項優惠政策。

幼有所育,15年免費教育,解決居民後顧之憂。從20xx年起,特區政府全面落實推行涵蓋幼兒、國小和中學的15年免費教育。加上從嬰兒出生開始的補貼,教育過程中有傾斜的補償,系列措施環環相扣,充分保障了嬰幼兒得到適切的照顧、學生取得公平的教育機會。每個孩子得以健康成長,也為家庭解除了後顧之憂。

住有所居,重視居民住屋需求,務實推進公屋建設。特區政府全力落實“居有其所、安居樂業”的施政目標。20xx年設立公共房屋事務委員會;20xx年頒佈《經濟房屋法》;20xx年進行修訂,把“先審查後抽檢制度”改為“先抽檢後審查制度”,加快了行政審批流程;20xx年再次修法,20xx年11月《修改第10/20xx號法律》獲立法會通過;20xx年8月《社會房屋法律制度》獲立法會通過。在經屋建設方面,20xx年經屋數目為37212個,比20xx年的24558個增加52%;在社屋建設方面,20xx年社屋數目為14020個,比20xx年的5954個增加1.35倍。20xx年12月至20xx年9月,領取鑰匙社屋家庭共9381戶。

病有所醫,擴大醫療服務供給,補助居民醫療開支。20xx年特區政府財政按醫療保健職能的開支為28.4億澳門元,20xx年為73.9億澳門元。因居民對醫療服務需求增加,從20xx年開始,擴大了非牟利醫療機構門診和急診的受惠人群,調升資助金額。推出“醫療補貼計劃”以來,居民和業界反應良好。人口與醫療供應的相互指標維持在一定水平,每千人口對應的醫生比、護士比、病床比等指標近十年總體呈上升趨勢。

一個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社會,正在澳門變得日漸鮮活。

此外,特區政府積極開展人才培訓工作。設立“人才發展委員會”,推進精英人才培養計劃,重視專業人員培養與發展,鼓勵應用技術人才成長,著力培養科技人才,推出“千人計劃”……“人才建澳”由理念上升為戰略。特區政府還不斷完善防災減災體系。成立“檢討重大災害應變機制暨跟進改善委員會”,修訂《澳門民防綱要法》,制定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及部門應急預案,編制《澳門特別行政區防災減災十年規劃(20xx-20xx)》,更規範、更全面地推進相關工作的開展。

“六大民生長效機制”,讓社會各階層尤其是弱勢群體能夠充分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正如澳門中聯辦主任傅自應所言,澳門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社會福利水平不斷提高,民生得到持續改善。多點支撐、多重覆蓋的民生保障網路已經初具成效,為澳門經濟社會和諧善治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