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神舟11號發射成功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16W

神舟11號發射成功心得體會 篇1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將於10月17日7時30分發射,天宮二號目前已做好交會對接準備,將在393公里近圓軌道與神舟十一號交會對接。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

神舟11號發射成功心得體會(精選15篇)

這次任務的主要目的:一是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考核驗證空間站執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二是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形成組合體,進行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三是開展有人蔘與的航天醫學實驗、空間科學實驗、在軌維修等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

當第一枚火箭直射雲霄的時候,人們看到乳白色的運載火箭彈體上寫著兩個火紅的大字——長征。

8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歷經千難萬險,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徵。作為民族奮進的精神火炬,長征精神激勵著人們踏上中華民族復興偉大的新徵程。

我國的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每一步發展都凝聚著航天人巨大的付出。從長征路到飛天路,折射的是薪火相傳的精神。不同的長征,同樣的精神。

我國的航天之路,面對發達國家在高技術領域的長期封鎖,開始長征般的艱難跋涉。從無到有,從串聯到捆綁,從常溫推進劑到低溫推進劑,從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從發射衛星到發射載人飛船和月球探測器……中國航天人,用汗水和心血,書寫了一部我國實現技術自主創新的輝煌歷史。

神舟11號發射成功心得體會 篇2

10月17日7時30分,搭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景海鵬、陳冬2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這是我國組織實施的第6次載人航天飛行,也是改進型神舟載人飛船和改進型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組成的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第2次應用性飛行。飛船入軌後,按照預定程式,先進行約2天的獨立飛行,然後與天宮二號進行自動交會對接。組合體飛行期間,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完成為期30天的駐留,並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與應用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完成組合體飛行後,神舟十一號飛船撤離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獨立飛行1天后返回至著陸場,天宮二號轉至獨立執行軌道,繼續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應用技術試驗,並等待參加天舟一號飛行任務。

神舟十一號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我的心才平安著落.“神十一飛天成功了!”我激動得差點跳了起來.回顧整個發射過程,我覺得還是發射場前的八個大字留給我的印象最深:“一絲不苟,分秒不差”.正是由於神十一的設計者、製造者以及所有工作人員的一絲不苟,才使得神十一能夠順利的飛天成功.在今後的學習中,我也要學習他們的“一絲不苟,分秒不差”的精神,認真努力,刻苦專研,搭乘我的“神十一”在知識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神舟11號發射成功心得體會 篇3

中國將於17日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它將與9月15日發射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近400公里高的軌道交會對接,兩名航天員將進入“天宮二號”,開啟中國航天員迄今最長的太空駐留。

首次30天駐留飛行任務對航天員的健康保障、生活保障均帶來更大挑戰。從身體上講,航天員心血管系統受到更大影響,肌肉萎縮,骨丟失,免疫功能下降程度更為明顯,出現疾病的概率增大。從心理上講,駐留時間延長對乘組兩位航天員的應急處置能力、心理相容性要求更高。

從生活上講,作息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對航天員工作效率的影響增加,食譜食品感官接受性要求更高,衛生清潔尤其是運動後清潔問題突顯,導致航天員駐留保障難度進一步加大,需要在失重防護、食譜食品、衛生清潔、作息制度和飛行程式安排等方面加強設計,提高航天員的在軌生活品質。

航天員的作息制度設計上向空間站任務長期飛行進行過渡,所以採用日計劃和周計劃相結合的方式,天地同步作息模式。航天員在30天飛行中,任務相當重。每工作6天有一天休整,這一天航天員也要做很多事情,但是航天員自主空間大一些,可以自己來安排。

神舟十一號發射了,它帶走的是全國人民13億顆緊張的心,帶回來的卻是13億滴喜悅的淚水!就讓我們一起期待,期待神十一回歸的那一天。

神舟11號發射成功心得體會 篇4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於10月17日7時30分發射,這不僅是航天工業領域的一項壯舉,更開啟了我國航天軍工領域的資本新篇章。

我國航天運載器年發射次數已經進入世界前三,但累計發射次數與俄美差距顯著。

根據人民日報披露,截至2019 年9 月1 日,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飛行235 次,成功率達到95.32%。 “”期間,主管我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共計成功發射火箭86 枚,發射成功率高達97.7%,五年間我國的發射次數、發射頻率和發射成功率均排位世界前列。其中,僅2019 年一年我國就完成火箭發射19 枚,並且全獲成功。經過60 年發展,目前我國火箭已具備可靠性高、發射密度高、入軌精度高的優點。

從全球航天發射情況來看,目前全球航天發射主要由俄羅斯、美國、中國和歐洲國家組成的歐洲太空局主導。第一梯隊的俄美髮射累計次數遠遠高於我國,我國與歐空局共列第二梯隊。據統計,2019~2019年進行的159 次航天發射中,俄羅斯、美國、中國和歐盟的發射量佔到了全部發射的86.8%。從整體發射總數來看,由於起步較晚,我國與俄、美髮達國家發射次數仍然差距不小。

神舟11號發射成功心得體會 篇5

“5,4,3,2,1,點火……”20__年6月17日9點22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騰空而起,託舉著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飛向太空。點火、對接、著陸……三位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承擔飛行任務,將在太空中度過三個月時間。此前中國航天員在太空中生活的最長記錄是33天。

神舟十二號飛船飛向的目標,正是在約距離地球390公里的低地球軌道執行的 “天和” 核心艙和 “天舟二號”的組合體。“天和”核心艙是中國正在建設中的第一個空間站 “天宮號” 的核心艙體,於20__年4月29日發射升空。“天舟二號”則是在一個月後發射的無人貨運飛船,用於向核心艙提供補給。神舟十二號入軌後,將對接 “天和” 核心艙的前向埠,航天員們也將由此進入核心艙駐留。。

當前,我們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機遇與挑戰並存,困難與希望同在。一方面,青年幹部必須要接好革命事業的“接力棒”,在黨的奮鬥史中提煉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奮進,要學做老黃牛,發揚不在乎得失的奉獻精神、兢兢業業的責任心,擔起新時代開創的重任。另一方面,要以“正青春”的奮鬥姿態和精神狀態,努力學習,增長本領,積極作為,答好青春“擔當之卷”,在民族復興這場“接力賽”中,跑出屬於青年一代的好成績。廣大科研工作者,應進一步弘揚航天精神,永攀科技高峰,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發揚“原得此生長報國”的愛國精神。在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初期,許多功成名就、才華橫溢的科學家放棄國外優厚的條件,義無反顧地回到祖國。許多研製工作者甘當無名英雄,隱姓埋名,默默奉獻,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用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部為祖國、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動人詩篇。新時代的科研人才要向老一輩科學家學習,堅定科技創新、服務國家的思想,將對事業的追求融入國家的需要,繼承前人愛國奉獻的傳統,以國家和民族需要為研究導向,在科學報國、科技強國的道路上,實現個人、事業、國家的完美融合。

發揚“千磨萬擊還堅勁”的奮鬥精神。在茫茫無際的戈壁荒原,在人煙稀少的深山峽谷,風餐露宿,不辭辛勞,老一輩科研工作者們克服了各種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他們運用有限的科研和試驗手段,依靠科學,頑強拼搏,發奮圖強,銳意創新,突破了一個個技術難關,取得了“兩彈一星”事業的偉大勝利。身處這個時代,我們無疑是幸運的,不論是生活環境還是科研條件,都遠比老一輩科學家不知要好多少。當代科研工作者以老一輩科學家為榜樣,大力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在各自的領域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創造出新的成績。

發揚“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團結精神。在研製“兩彈一星”的不凡歷程中,來自全國各地區、各部門成千上萬的科學技術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後勤保障人員團結協作、群策群力,匯成了向現代科技高峰進軍的浩浩蕩蕩的隊伍。他們用自己的輝煌業績,為中華民族文明創造史增添了光彩奪目的一頁。科學研究是一項複雜、艱鉅的群體勞動,在科研活動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直接影響著科研協作和科研計劃的完成。廣大科研工作者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協作意識、服務意識,盯緊共同的目標,在充分發揮各自特長的同時,做好相互配合。

神舟11號發射成功心得體會 篇6

載人航天是人類航天活動中系統最為複雜、難度、要求最嚴的系統工程。按照空間站建造任務規劃,今明兩年將實施11次飛行任務,包括3次空間站艙段發射,4次貨運飛船以及4次載人飛船發射,於20__年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之後,空間站將進入到應用與發展階段。

每次飛行任務都是一項“大工程”,背後凝聚著成千上萬人的心血智慧。為確保任務順利實施,各系統各單位全力備戰,以優異成績迎接未來。

巴丹吉林沙漠深處,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垂直總裝測試廠房內燈火通明,人影綽綽,工作人員穿行在飛船箭體與測試儀器之間,日夜奔走忙碌。

航天事業被形容為“千人一發箭”,任何環節都事關成敗,誰都不能掉以輕心。作為中國航天員進出太空的航天母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一絲不苟的態度搭建安全的“登天梯”。

“數十人的吊裝團隊協同執行任務,每一步操作都不能出錯,吊裝對接誤差更是小而又小。每個產品只允許一次吊裝落位成功,沒有重來的機會,不能有絲毫閃失。吊裝對接火箭,一圈數十個螺栓要一次性全部對準連線。”基地工作人員石創峰承擔吊裝工作,為了做到既快又穩,他自創訓練方法,在吊鉤上繫著焊條,操作吊車從高空將其插入啤酒瓶口裡。練到最後,他和同事揮動笨重的吊車鐵臂,就像揮動自己的手臂一樣靈活自如。

飛行千萬條,安全第一條。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團隊把保護航天員生命安全作為底線,在神舟十三號發射、飛行、對接、停靠、返回等任務各階段,都準備了確保航天員安全的預案和舉措,還將首次啟用載人飛船應急救援任務模式,全力保證航天員安全往返天地間。

只有真正瞭解載人航天工程的起點在哪裡、道路在哪裡,才能從歷史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前行。

神舟11號發射成功心得體會 篇7

自古以來,人們對浩瀚的宇宙就充滿著遐想,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漸漸將探索的腳步邁向太空。但質疑的聲音也逐漸傳來:探索外太空是否是勞民傷財呢?

時至今日,由於地球資源有限,世界上的航天強國紛紛將探索的腳步邁向外太空,而太空廣闊無垠,擁有豐富的空間資源,如高真空、太陽能、月球、微小行星等。

此外,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gps導航系統便離不開航空事業的發展。近年來,航天技術在開發航天器高位置和高速度資源以獲取、傳輸和轉發資訊方面取得了明顯成就,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例如通訊衛星、遙感衛星的廣泛應用。

另一方面,隨著軍用航天器的迅速發展,各種軍用衛星、載人航天器、彈道導彈與反彈道導彈等空間新式武器形成了一體化的太空戰場軍事系統,並將在聯合戰役中發揮重要作用。而眾所周知,沒有穩固的國防,我們的幸福生活就難以保障。

沒有今天的投入就不會有我們明天的。航天事業的進步會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航天科技的應用會對人類產生重大的影響,只有社會不斷的進步,科技的不斷髮展,我們的生活才會越來越美好。

神舟11號發射成功心得體會 篇8

2019年10月17日7時30分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標誌著我國向載人航天事業邁向了新的高度。

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航天員景海鵬參加過神舟七號、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這次是第三次赴太空,併成為上天年齡最大航天員。而航天員陳冬則是首次參加載人飛行。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出征的兩位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的生肖屬相恰巧都是馬,兩人的33天太空之旅正好是“天馬行空”。

這將是中國航天又一里程碑性事件!這是我國曆史上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航天,太空中,“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這兩個比子彈速度還要快8倍的空中飛行器如何安全、無誤差實現對接?太空中如何種莊稼,如何養蠶,可以實現未來航天員長期駐留時“有菜吃”“有飯吃”,無需全部從地面補給?全球第一臺冷原子鐘,如何將航天器自主守時精度提高兩個數量級……一系列“中國奇蹟”等你一起見證。

航天員往往承擔著巨大的職業風險,甚至經歷生與死的考驗。楊利偉就曾在《天地九重》一書中披露,在第一次載人航天火箭升空後突發低頻共振,當時覺得“自己不行了”。書中這樣描述:“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時,火箭和飛船開始急劇抖動,產生了共振,這讓我感到非常痛苦。”實際上,他早已做好了犧牲的心理準備。

“神州十一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成功,每一個炎黃子孫無不感到興奮與自豪,人們的心情簡直難以用言語來表達.“神舟十一號”成功飛天,意義尤為重大,它代表著我國在太空中中長期駐留實驗的成功;它代表著中國的航天業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它代表著外國人從此將會對中國刮目相看;它代表著中國從此將會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

神舟11號發射成功心得體會 篇9

這是一本走向成功的最佳讀本。成功人士的七個習慣,將使你最終業有所成。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絕大影響,因為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地影響著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著我們的成敗。在現代社會,要想做一名成功人士,創造卓越的成就,就必須從培養良好的個人習慣入手。

成功人士的七個習慣

習慣一:積極主動的態度,是實現個人願景的原則。

我們常說:“我不會……,因為遺傳……”、“我遲到,因為……”、“我的計劃沒完成,因為……”我們總是在找藉口或是抱怨,在不滿中消耗自己的生命。而人類與動物的區別正是人能主動積極地創造、實現夢想,來提升我們的生命品質。所以,有效能的人士為自己的行為及一生所做的選擇負責,自主選擇應對外界環境的態度和應對方法;他們致力於實現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動地憂慮那些沒法控制或難以控制的事情;他們通過努力提升效能,從而擴充套件自身的關切範圍和影響範圍。

積極的心態能讓你擁有“選擇的自由”。我們雖然不能控制客觀環境,但我們可以選擇對客觀現實做何種反應。積極的涵義不僅僅是採取行動,還代表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個人行為取決於自身,而非外部環境,並且人有能力也有責任創造有利的外在環境。

習慣二:忠誠於自己的人生計劃。

我們經常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因徘徊和迷途消耗了生命。而高效能的人懂得設計自己的未來。他們認真地計劃自己要成為什麼人,想做些什麼,要擁有什麼,並且清晰明確地寫出,以此作為決策指導。因此,“以終為始”是實現自我領導的原則。這將確保自己的行為與目標保持一致,並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環境的影響。我們將這個書面計劃稱之為“使命宣言”。

任何一個存在的社會組織都需要“使命宣言”,任何一個企業或個人也不例外。“使命宣言”需要階段性地評估以及持續修正和改良。

確立目標後全力以赴,就是我們所說的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並把事情做對。為什麼很多人成功了反而感到失落?許多人在埋頭苦幹時,尚未發掘人生的終極目標,只是為忙碌而忙碌著,未曾洞悉自己心靈深處的所欲所求,也不曾審視過自己的人生信條:你到底要做什麼?什麼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你生活的重心是什麼?只有確立了符合價值觀的人生目標,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恆地付諸實現,才有可能獲得內心最大的滿足。

習慣三:選擇不做什麼更難。

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做重要的事,即你覺得有價值並對你的生命價值、最高目標具有貢獻的事情;要少做緊急的事,也就是你或別人認為需要立刻解決的事。消防隊的最大貢獻應是做好防火工作,而不只是忙於到處救火。因此,“要事第一”是自我管理的原則。

有效能的人只會有少量非常重要且需立即處理的緊急、危機事件,他們將工作焦點放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上,來保持效益與效率的平衡。

“有效管理”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的重點管理。先由領導決定什麼是重點後,自己掌握住重點並時刻把它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覺、情緒或衝動左右。要想集中精力於當前的要務;就必須先排除次要事情的牽絆,要勇於說“不”。

習慣四:遠離角鬥場的時代。

懂得利人利己的人,把生活看作一個合作的舞臺,而不是角鬥場。一般人遇事多用二分法:非強即弱,非勝即敗。其實,世界給了每個人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並非自己之失。因此,“雙贏思維”成為人們運用於人際領導的原則。

我們從小就參與各種比賽、考試,培養了一種你贏我輸、你死我活的競爭心態。試想一下,誰又甘心在競賽中認輸呢?樹立雙贏思維就是要在人際交往中不斷尋求互利,以達成雙方都滿意並致力於合作的協議計劃。

具有雙贏思維的人,往往有三種個性品格: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態。他們忠於自己的感受、價值觀和承諾;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感覺,能以豁達體諒的心態看待他人的想法及體驗;相信世界有足夠的發展資源和空間,人人都能共享。

利人利己觀念的形成是以誠信、成熟、豁達的品格為基礎的。豁達的胸襟源於個人崇高的價值觀與自信的安全感,所以不怕與人共名聲、共財勢,從而肯嘗試無限的可能性,充分發揮創造力和寬廣的選擇空間。

習慣五:換位思考的溝通。

如果一位眼科醫生為病人配眼鏡,他先摘下自己的眼鏡讓病人試戴,其理由是:“我已經戴了10多年,效果很好,就給你吧,反正我家裡還有一副。”那麼,誰都知道這是行不通的。如果醫生還說:“我戴得很好,你再試試,別心慌。”在病人看到的東西都扭曲了的同時,醫生還反覆說:“只要有信心,你一定能看得到。”那就真叫人哭笑不得了。我們常說遇事要將心比心。因此,“知彼解己”是交流的原則。

這位醫生尚未診斷就開處方,誰敢領教?但與人溝通時,我們常犯這種不分青紅皁白、妄下斷語的毛病。因此我必須強調:“瞭解他人”與“表達自我”是人際溝通不可缺少的要素。首先要了解對方,然後爭取讓對方瞭解自己,才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要改變匆匆忙忙去建議或解決問題的傾向。

要培養設身處地的“換位”溝通習慣。欲求別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對方。人人都希望被瞭解,也急於表達,但卻常常疏於傾聽。眾所周知,有效的傾聽不僅可以獲取廣泛的準確資訊,還有助於雙方情感的積累。當我們的修養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態平和、能抵禦外界干擾和博採眾家之言時,我們的人際關係也就上了一個臺階。

習慣六:1 1可以大於2。

統合綜效是對付阻礙成長與改變的最有力途徑。助力通常是積極、合理、自覺、符合經濟效益的力量;相反,阻力則消極、不合邏輯、情緒化和不自覺。不設法消除阻力的後果就等於向彈簧施加作用力,結果還是要反彈。如果將雙贏思維、換位溝通與統合綜效原則整合,不僅可以化解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為助力,“統合綜效”就是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集思廣益的合作威力無比。許多自然現象顯示:全體大於部分的總和。不同植物生長在一起,根部會相互纏繞,土質會因此改善,植物比單獨生長更為茂盛;兩塊磚頭所能承受的力量大於單獨承受力的總和。這些原理也同樣適用於人,但也有例外。只有當人人都敞開胸懷,以接納的心態尊重差異時,才能眾志成城。

習慣七:過著身心平衡的生活。

身心和意志是我們達成目標的基礎,所以有規律地鍛鍊身心將使我們能接受更大的挑戰,靜思內省將使人的直覺變得越來越敏感。當我們平衡地在這兩方面改善時,則加強了所有習慣的效能。這樣我們將成長、變化,並最終走向成功。

人生最值得投資的就是磨練自己。生活與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愛的財富。工作本身並不能給人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而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擁有財富,並不代表有永遠的經濟保障,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以上這七個習慣是相輔相成的。前三個習慣在於我們本身,確立目標就要全力以赴,著重於如何進行個人修煉,由依賴轉向獨立,實現“個人成功”;第四、五、六個習慣,即建立共贏、換位溝通、集思廣益,都將促進團隊溝通與合作;而第七個習慣涵蓋了前六個,督促我們從身心開始完善。通過培養這些習慣,我們可以循序漸進地獲得實質性的變革,成為真正的高效能人士。當我們的修養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態平和、能抵禦外界。

神舟11號發射成功心得體會 篇10

每個人對成功總是有一種嚮往,但殘酷的現實卻是每個人的一生中,失敗的經歷更佔上風。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環境造就不同的英雄(包括成功的以及不成功的)。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時常憧憬著成功,但同時卻也時常迷失在成功的途中。這時候手捧一本《卡耐基的成功學》,可能會收穫很多。

戴爾·卡耐基,是20世紀最偉大的成功學大師,美國現代成人教育之父。他一生致力於人性問題的研究,運用心理學和社會學知識,對人類共同的心理特點,進行探索和分析,開創並發展出一套獨特的融演講、推銷、為人處世、智慧開發於一體的成人教育方式。他講述了許多普通人通過奮鬥獲得成功的真實故事,激勵了無數陷入困境和迷茫的人,幫助他們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我很慶幸能夠參加這次的讀書心得報告會,我也很幸運地在這次活動中能夠有幸拜讀到《卡耐基成功學》這本書。使我的心靈豁然開朗;使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使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生活理念與態度,從卡耐基的教育中獲益匪淺。

讀了《卡耐基成功學》整本書中,令我最難忘懷的是《把憂慮攆出你的思想》一節,要想真正擺脫煩惱和憂愁,不能僅僅依靠親朋好友的安慰,也不能僅僅依靠時間的流逝來淡化它,更重要的是要從自己的思想上擺脫憂愁的負面影響。

在此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做父親的,家裡遭遇了兩次不幸的悲劇,第一次他失去了五歲的女兒。十個月後,他們的另外一個女兒,只活了五天就死了。接二連三的打擊使人無法承受。他睡不著、吃不下,也無法休息或者放鬆。最後,他決定去看醫生。一位醫生建議他吃安眠藥。另一位醫生建議他去旅行。兩個方法都試過之後,沒有什麼改變。一天下午,當他呆坐在那裡沉浸在悲哀中的時候,他們的最後一個孩子只有四歲,問他“爸爸,你肯不肯為我製造一條船?”為了這個纏人的小傢伙,他不得不順從了他的意思,開始為他做一條船。三個小時過去了,船做好了,他驚奇的發現:做船的這三個小時居然是他這幾個月以來最放鬆心情的三個小時。於是,他開始為自己尋找一些必須解決的事情,他為自己發現了242件需要做的事情,而且這僅僅是兩個星期的時間就必須完成的。當他完成了這些事情之後,他的各種有憂慮帶來的副作用居然全部消失了。

再沒有什麼會比憂慮使一個女人老得更快,而摧毀了她的容貌。憂慮會使我們的表情難看,會使我們咬緊牙關,會使我們臉上產生皺紋,會使我們老是愁眉苦臉,會使我們頭髮灰白,有時甚至會使頭髮脫落。憂慮會使你臉上的皮膚髮生斑點、潰爛和粉刺。

憂慮就像不停往下滴、滴、滴的水,而那不停地往下滴、滴、滴的憂慮,通常會使人心神喪失而自殺。柯銳爾博士說:不知怎樣抗拒憂慮的人,都會短命而死。

無論一個人多麼聰明,他的思想都不可能在同一時間想一件以上的事情。丘吉爾在戰事緊張每天工作十八個小時的時候,別人問他是不是為那麼重的責任而憂慮,他說:“我太忙了,我沒有時間去憂慮。”蕭伯納說得好:“讓人愁苦的祕密就是,有空閒來想想自己到底快樂不快樂。”

所以啊,朋友,別去空想。在手心裡吐口唾沫,讓自己忙起來,你的血液就會開始循壞,你的思想就會開始變得敏銳——讓自己一直忙著,這是世界上最便宜的一種藥,也是最好的一種。

希望我們的生活會像文中的那些人一樣快快樂樂的度過一段值得回憶的人生。推薦大家抽時間讀一讀《卡耐基成功學全書》,這是一本值得我們珍藏的、值得我們認真閱讀的,更值得我們經常翻閱的一本好書,他會指引我們擁有一份良好的心清和狀態來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點滴煩惱與困惑,讓我們的人生更成功,更有價值。也請記住這麼一句改變人生的話: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遠方模糊的,而要做手邊清楚的事。

神舟11號發射成功心得體會 篇11

載著無數國人的期盼與自豪,神舟十一號在2019年10月17日07時30分28秒終於如期發射升空了。神舟十一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航天事業又攀上了一個新的高峰。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為祖國的航空事業突飛猛進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神舟十一號發射了,它帶走的是全國人民13億顆緊張的心,帶回來的卻是13億滴喜悅的淚水!就讓我們一起期待,期待神舟十一號迴歸的那一天。

神舟十一號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它是中國第五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組成。升空後再和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對接,並對其進行短暫的有人照管試驗。對接完成之後的任務將是打造太空實驗室。任務將是對“神九”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拾遺補缺”。

這將是飛船在天空飛行時間最長的一次。航天科技集團神舟十一號飛船總設計師張柏楠表示,重點是解決空間站建設中的這些關進技術,通過天宮一號的飛行來發現、解決、驗證在空間站建設運營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這是我們當前的一個重點,所以“神舟十一號”的任務是一個承前啟後的任務。

從科研到民用有多久?

對於許多公眾而言,載人飛船上天或許只是一項偉大的科學試驗,而離我們的現實生活很遠。不過,這些技術將會慢慢改變我們的生活。以計算機為例,這種20世紀90年代開始深刻改變世界的機器,最初只是美國軍方所用。這就是高科技的“溢位效應”。

那麼,“神舟十一號”上的哪些技術可能改變未來的生活呢?

以其太陽能電池翼為例,據陶建中介紹,“神舟十一號”的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達到26%左右,這在世界上是處於領先水平的。如果該技術能夠繼續研究,並進一步降低成本,那麼這將會極大地改變我們的生活。

針對航空器的嚴格要求,我國也開發了許多尖端潤滑油產品,隨後這些技術被廣泛應用於汽車、家電等民用領域,以滿足車輛、裝置越來越苛刻的潤滑要求。

此外,因為載人飛船對材料的要求很高,所以在研究中開發了許多新材料、新技術。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王崑聲曾表示,我國近年來開發使用的1100多種新材料中,80%左右是在航天技術的牽引下研製完成的。

我為我們的科學家感到驕傲,我為我的祖國感到自豪!我做為一名國小生,現在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以後,為祖國做出貢獻,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強國

神舟11號發射成功心得體會 篇12

20xx年6月16 日,這是一個非常值得國人去紀念的重要日子。神舟九號就在今日十八點三十七分正式點火升空,載著兩男一女三名宇航員去完成與天宮一號對接任務。這一任務的圓滿完成證明了我國航天技術的飛速發展,同時也為我國航天技術上添上新的一筆。     我與爸爸從下午三點的出征儀式開始觀看現場的特別報道。吳邦國在三名宇航員出征之前為他們致詞,經過熱烈地歡送之後,宇航員乘中巴來到酒泉發射中心,在點火發射一百三十分鐘前換靴子進入返回艙,等待發射。

進入返回艙之前還報道了返回艙將在四子王旗這一地區著陸。還報道了宇航服的相關資料以及一些其他的跟“神九”發射有關的報道中途還有“神一”到“神八”的發射日期以及相關資料的視訊。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與爸爸終於等到了發射前倒數六十秒。心臟不由自主的隨著秒鐘的走動而跳動。“50秒!”一切如常,唯有報時者的聲音迴盪在酒泉之上     “40秒!固定火箭的機械臂緩緩開啟。一切準備就緒! “30秒……20秒!”一切都很平常,一切都很安靜,猶如暴風雨前的寧靜。“10,9……”我雖表面鎮定但心臟的調速隨著時間的減少而加快。“點火!”此話一出,靜等一秒沒有任何動靜,隨即第二秒火箭轟的一聲升空,帶起無數塵土。隨即離開地球。

後面我也無心觀看了,我堅信升空成功,對接也能成功。“神九”的發射讓我不由得想起了前八次神舟火箭地發射,猶如春光般一次又一次的展示在世人面前。

神舟11號發射成功心得體會 篇13

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將首次實現我國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開展一批體現國際科學前沿和高新技術發展方向的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

太空探索永無止境,航天攻關任重道遠。希望同志們大力弘揚載人航天精神,精心做好後續各項工作,確保實現既定任務目標,不斷開創載人航天事業發展新局面,使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大更遠,為建設航天強國作出新的貢獻。

航天員們鄭重表示,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沉著冷靜,精心操作,圓滿完成任務,請祖國和人民放心。在送行人群的鼓掌歡呼聲中航天員們乘車前往發射場,進入飛船作發射前的準備。

發射場上,長征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巍然矗立、整裝待發。

7時20分許,、等來到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指揮中心觀看飛船發射實況。

7時30分,隨著一聲“點火”口令,承載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火箭,在巨大的轟鳴聲中沖天而起,飛向茫茫太空。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指揮大廳現場的電子螢幕上,顯示出火箭和飛船執行的軌跡和引數,工作人員密切監視各項資料,不時發出一道道指令。揚聲器裡不斷報告火箭和飛船的執行狀態:逃逸塔分離,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船箭分離,飛船進入預定軌道,帆板展開,航天員飛行乘組狀態良好……

7時49分,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張又俠宣佈: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指揮大廳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指揮中心裡一片歡騰。

今天的"神舟十一號成功發射"是中華兒女智慧的結晶,真情的付出,汗水的回報!它讓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旺盛的生命力;它讓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智慧的偉大力量;它讓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吃苦耐勞,力求奮進的上進心理。一代又一代像鄧稼先,錢學森一樣的愛國主義者,科學主義者,為國家的繁榮昌盛作出貢獻,為國家的光榮史冊上抹上輝煌的一筆,為國家的威望,地位傾盡畢身精力的人們正前赴後繼地趕往科技第一線。是他們,是他們把更多的時間花費在稿紙上;他們把更多的心血花費零件上;他們把更多的精神花費在元件上。興許,他們忽略了自己,忽略了家人,但他們給我們帶來的是驚喜,是驚訝或許一時間成了驚怔。偉大的創舉,偉大的突破,偉大的跨躍,我們應為之感動,為之驕傲,為之自豪。他們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偶像,是我們的楷模。我們應該為他們鼓掌,為他們喝彩,為他們叫好!但是,我們是否考慮過我們能為祖國作點什麼?

身為當代中學生,我們不但肩負學習重任,同時也揹負著建設祖國的光輝任務;我們不但要做好社會主義的接班人,而且要繼承"三個代表"的偉大理論思想;我們不但要學會讀書,品書,分析書,更要學會讀自然,品自然,分析自然。因為我們要發展,就先要發現;要自強,就要自信自己;要富裕,就先要豐富自己的知識。

神舟11號發射成功心得體會 篇14

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將首次實現我國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開展一批體現國際科學前沿和高新技術發展方向的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

太空探索永無止境,航天攻關任重道遠。希望同志們大力弘揚載人航天精神,精心做好後續各項工作,確保實現既定任務目標,不斷開創載人航天事業發展新局面,使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大更遠,為建設航天強國作出新的貢獻。

航天員們鄭重表示,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沉著冷靜,精心操作,圓滿完成任務,請祖國和人民放心。在送行人群的鼓掌歡呼聲中航天員們乘車前往發射場,進入飛船作發射前的準備。

發射場上,長征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巍然矗立、整裝待發。

7時20分許,、等來到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指揮中心觀看飛船發射實況。

7時30分,隨著一聲“點火”口令,承載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火箭,在巨大的轟鳴聲中沖天而起,飛向茫茫太空。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指揮大廳現場的電子螢幕上,顯示出火箭和飛船執行的軌跡和引數,工作人員密切監視各項資料,不時發出一道道指令。揚聲器裡不斷報告火箭和飛船的執行狀態:逃逸塔分離,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船箭分離,飛船進入預定軌道,帆板展開,航天員飛行乘組狀態良好……

7時49分,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張又俠宣佈: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指揮大廳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指揮中心裡一片歡騰。

身為當代中學生,我們不但肩負學習重任,同時也揹負著建設祖國的光輝任務;我們不但要做好社會主義的接班人,而且要繼承"三個代表"的偉大理論思想;我們不但要學會讀書,品書,分析書,更要學會讀自然,品自然,分析自然。因為我們要發展,就先要發現;要自強,就要自信自己;要富裕,就先要豐富自己的知識。

神舟11號發射成功心得體會 篇15

1986年10月21日,著名的“863”計劃被批准實施,這一計劃的出臺對中國載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作用。從這一年開始,科學家們經過多次討論,反覆論證,對中國載人航天發展的途徑逐漸形成了共識:從載人飛船起步,實施“三步走”戰略。

1992年9月21日,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本次會議正式批覆載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事業起步遠航。自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正式起步。

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分別是: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並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20xx年9月15日22時,長征二號FT2火箭託舉著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騰空而起,奔向太空。天宮二號發射成功意味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的“三步走”發展戰略進入了第二步第二階段,即空間實驗室階段。按照計劃,我國將在20xx年前後,完成空間站的建設。

從20xx年中國成功發射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開始,中國載人航天走過了20xx年不平凡的歷程,期間,共成功實施了五次載人飛行。

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成功發射。楊利偉成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國訪客。“神舟五號”21小時23分鐘的太空行程,標誌著中國成為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20xx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成功發射,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被順利送上太空。在經過115小時32分鐘太空飛行後,飛船返回艙順利著陸。完成了中國真正意義上有人蔘與的空間科學實驗。

20xx年9月25日,“神舟七號”成功發射,三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順利升空。9月27日,翟志剛在劉伯明的輔助下,進行了19分35秒的出艙活動。中國隨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

20xx年6月16日18時37分,“神舟九號”飛船成功發射,中國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第一次入住“天宮”,也是神舟飛船的第四次載人飛行。33歲的劉洋成為中國第一個飛向太空的女性。

20xx年6月11日17時38分許,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中國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升空。飛船入軌後,先後與天宮一號進行一次自動交會對接和一次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與以往神舟飛船相比,神舟十號是中國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首次應用性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