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學生工匠精神心得體會(精選24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3.22K

學生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1

政府工作報告裡的新詞彙“工匠精神”,這幾日備受關注。“工匠精神”的理念就是從容獨立、踏實務實;摒棄浮躁、寧靜致遠;精緻精細,執著專一。

學生工匠精神心得體會(精選24篇)

當下,“中國製造”正在向“中國智造”強力邁進,我們要補上“工匠精神”這一課,讓它為中國騰飛,做出積極擔當。

從容獨立、踏實務實。“欲速則不達”、“蘿蔔快了不洗泥”告訴我們,無論是企業發展、人的發展,太強調“快”和“立竿見影”,註定會留下粗糙、浮躁的印記。無法讓人永久記住。因此,需要在踏踏實實方面下功夫:不貪多求快,不好高騖遠,不眼花繚亂,不惜力,不怕費事。甚至費盡周折沒有收穫也無怨無悔,不輕言放棄,用一步一個腳印的精神,艱苦磨練,產品和技能才能不斷攀越,走向精緻。比如“大國工匠”胡雙錢,在自己的行業幹了35年,“在車間裡,他從不挑活,什麼活都幹,通過完成各種各樣的急件、難件,他的技術能力也在慢慢積累和提高”。

摒棄浮躁、寧靜致遠。也就是所謂的職業心境的從容淡泊:外邊的世界很熱鬧,自己卻不輕易盲從;燈紅酒綠中的誘惑很多,自己卻堅守“初心”,一切“走心”,像田野一樣安靜,像詩歌一樣平和。“靜能生慧”,“靜能生樂”,所以,工匠們才能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枯燥的專業發展中,擁有不知疲倦的技術性快樂。讓技術發展,離淺入深,不斷飛躍。比如“大國工匠”毛臘生,是給導彈鑄造衣服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卻“很無趣,甚至連個愛好都沒有,有時甚至連表達都成問題”。“39年,他只做了一件事——讀懂砂子,鑄好導彈”。他將“木訥”當做淡定,將“無趣”當做安靜,浮躁少了,當然就能造就技術的輝煌。

精緻精細,執著專一。《尚書?大禹謨》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在技術競爭、人才競爭白熱化的當下,要想謀求更輝煌的成果,“差不多的思維”要不得,它會讓自己流於庸俗,止於輕薄、膚淺和粗糙。發展思想不精細,產品就上不了檔次。所以,我們要有 “人有我優”的技術追求,選定一個目標,努力用一生的時間和更多的精力,精心打造,永不放棄,不遺餘力,精益求精,甚至用強迫一樣的思維,讓技術和產品“從99%到99.99%”的過程中,迂迴推進,不厭其煩,努力堅守,把每一個生產產品,當作工藝品一樣精雕細刻、耐心打磨。久而久之,就能創造出與眾不同的發展奇蹟、震撼效應。比如“大國工匠”胡雙錢,“在35年裡加工過數十萬個飛機零件,在這裡面沒有出現過一個次品。”精細到了何種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人人都有“工匠精神”,“中國智造”、中國品質,自然就能更上一層樓。

學生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2

“工匠精神”,這個帶著古早味的詞語,被寫入了中國政府工作報告

中國歷史上,工匠延綿不絕。技藝精湛的魯班,“遊刃有餘”的庖丁,一直都是工匠的代表。往近了說,20xx年央視紀錄片《大國工匠》裡,也介紹了不少擁有頂尖技藝的一線技術工人。最近的熱門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那些從事珍貴古漆器、鑲嵌、織繡、木器、青銅、瓷器、書畫修復的技術人員,也都有手藝人的特質——耐心,緩慢,堅持,少量。

中國有悠久的手工業傳統,工匠不曾消失,但工匠精神卻成為當今中國社會最稀缺和最呼喚的東西。

中國人對工匠精神的追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強烈過。中國遊客去日本爆買,目光早已從電飯鍋馬桶蓋等流水線產品,轉向了手藝人一刀一錘一絲一線打造出的手工業品。有次的廚刀,南部鐵器的急須(茶壺),甚至一把剪刀,一個便當盒也要從日本帶回來。

為什麼日本沒有丟失工匠精神?日本民藝學家柳宗悅說:“我認為工藝之美,最終還是秩序之美。如果沒有正常的社會環境,也就不會有工藝之美的存在。美的興衰與社會之興衰在歷史上是同步的,對工藝的救助就是對社會的救助……醜陋的工藝是醜陋社會的反映。”

學生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3

最近,網際網路上出現了一個熱詞——“工匠精神”,其實是國務院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而成為了今年全國“兩會”的熱詞。

“工匠精神”,百度百科中解釋: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昇華的過程。工匠們對細節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著的堅持和追求,把品質從99%提高到99.99%,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於世。說白了,“工匠精神”其實就是一種一絲不苟的責任,一種愛崗敬業的態度,一種精益求精的執著,“工匠精神”也是一種“傻子”精神,一種“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堅韌。

作為一個人口大國、生產大國,我們任何一個年代都必須具備“工匠精神”,這樣,我們很多的工業產品才不至於需要進口,才能讓“中國製造”滲透到人類生存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細節。說出來大家也許不會相信,至今中國圓珠筆中的“圓珠”都需要進口。1895年圓珠筆就已經被髮明出來了,高鐵、大飛機我們都能造得出,圓珠筆芯竟然還不能生產!其實不難理解,我們國人幹任何事都講究賺錢,誰會願意花費九牛二虎之力來做這麼一個微不足道的小玩意?!其實,中國很多精密機床、精密儀器都依賴進口。近年來出現了“橋塌塌”、“樓歪歪”事件,恐怕也是因為國人的浮躁,這種浮躁表現在一味追求GDP增長,或只顧眼前利益,或偷工減料,或以次充好,卻忽略產品的質量。

其實,中國曆來不缺“工匠精神”,像趙州橋、京杭大運河、故宮這麼聞名於世的建造物,也不缺“工匠”,像魯班、樑思成等。在我們生活中也不乏“工匠精神”。記得我小的時候,家裡來了木匠、篾匠做生活、生產工具,那時手工做出來的木椅子裡,沒有一顆釘,都是用的榫,且堅固耐用。篾制用品沒有一點毛刺,不用擔心手被篾刺戳破。匠師閒暇之餘,為了逗我玩,還做出一些栩栩如生、巧奪天工的小物件給我,讓我驚訝他那雙粗糙的手居然能“變”出如此精美的物品來。

“工匠精神”本來只是一個行業、一家企業、一種職業應該樹立的標杆、應該遵循的準則,可如今,一個國家全民呼籲“工匠精神”,可見,這種精神已經匱乏到了何種程度!當今一些企業與個人心浮氣躁,追求“短平快”帶來的即時利益,而忽略產品的品質靈魂。事實上,不僅企業發揚了“工匠精神”才能成為行業的領頭軍,全社會都需要“工匠精神”。願我們人人都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讓這種熱愛勝過對金錢的喜愛,把自己所做的事做好做細做精,讓“工匠精神”撐起“中國製造”的脊樑。

學生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4

當我聽到耳熟能詳的品牌名字,如“百達翡麗、江詩丹頓、萬國、卡地亞”時,我腦海中常常浮現出一位年邁的老人,戴上老花鏡,在深夜的檯燈下,一次次打磨著不足幾毫米的零件。手錶,在生活中或許是件奢侈品,但也因此體現出了工匠精神的偉大。老鐘錶師們夜以繼日的堅持著每一個沒有絲毫偏差的零件,才做出百年不停的機械手錶。

工匠精神是堅持認真、堅持細緻。

日本賽車手井田在職業生涯結束後開始著手改裝汽車,每一輛保時捷都由他親手只用眼睛與彩筆在模具上畫出,精心打磨剪裁一星期甚至一個月後,才安裝在車體上,完美無缺。不得不講,日本人的工匠精神著實讓人佩服。

工匠精神是少而精,不求利。

德國人生產的汽車每年都會限量,但他們只用半年工資便買得起,每一輛汽車都可以使用二十到四十年。對於工匠精神,可謂完美的詮釋。

相反,馬虎與湊合終釀惡果。

舊時,有一位畫家在畫馬時覺得不像,便將其改成了老虎。他的兩個兒子問他時,他便解釋道一個是馬,另一個是老虎。於是他的兒子出去打獵時,一個將馬誤看,射死了一匹千里馬,另一個將虎誤看,騎上去被咬死了。湊合看著像,卻終釀成了悲劇。

中國目前的工匠精神是稀缺的。

在如今這個變化萬千的年代,很少有人能夠做到安靜下來,持之以恆般做一件小事。但不論是身邊微末之事的變化,還是巨集大的社會政事變化,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在萬千改變中卻總有一些東西曆久彌新。它們經歷時間的淬鍊,依然散發出灼灼的光芒,就如我們頭頂的蒼穹一般,日升日落,亙古如斯,那便是工匠精神的產物。

我們必須具備工匠精神。或許現在的我們如少年般浮躁豪言“差不多”,但成熟後,反觀自己的不足,由虛而實剝落浮華,將自己從一彎急流瀑布點化為靜水深流時,我們才會發覺工匠精神如此重要。所謂工匠,亦是認真細緻。

學生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5

有一些人,他們在我們的身邊默默無聞。只是盡心盡力地把自我想要做的事情做好。也許他們所在堅持的事情並沒有得到多少人的贊同和支援。但他們用他們的執著撐起了一片屬於他們的不一樣的天空,而支撐他們的,就是讓人們動容的工匠精神。

也許就在以前,它還是一個很少被人提起的詞。但這個詞語就和那些工匠一樣,默默無聞,卻漸漸地得到了別人的敬仰。每一個工匠心中的工匠精神都是不一樣的,但每一個工匠心中的工匠精神的基礎都是值得人們尊敬的持之以恆、精益求精。

在北京有一家修鋼筆店,店裡的裝置並不是很好。有很多人都問過這家店的店主——一個年近90的老人,一個相同的問題:“鋼筆在這個年頭已經不時新了,你為什麼要繼續留在那裡呢。難道只是為了平均一年才有5個人光顧的生意?”剛開始被問時,這個老人愣住了。也許在他心中工匠精神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精神,而這種精神已經在他的心中根深蒂固了,對他來說這根本就不需要解釋。他想了想說:“工匠精神就是持之以恆地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做細。我為的是我們中國的老工藝,我還要繼續堅持下去,這只是為了一種傳統工藝的延續。”

南京的雲錦是舉世聞名的。但在那華麗的背後要紡織者付出多少的心血和努力呢?如果要織一幅78釐米寬的錦緞,在它的織面上就有14000根絲線,所有花朵圖案的組成就要在這14000根線上穿梭,從確立絲線的經緯線到最終織造,整個過程如同給計算機程式設計一樣複雜而艱苦。這也許是常人所難以想象的,但對於那些執著地,習慣於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最完美的工匠們來說,這根本就不算什麼。他們的腦海裡僅有一個念頭,“我們要把這項事業做好,讓雲錦這傳統工藝一向傳承下去,並受到更多人的青睞。”

大國工匠們對自我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在這個被資訊化覆蓋的快節奏城市。有人會笑他們傻。是啊,在這個時代,除了他們,誰還會力求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並精心為此花費很多的時間呢?

在這個時代,很多人都追求著速度,而不是質量。而工匠們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著的堅持和追求。為了獲得更多的財富,不明白從什麼時候起,細節、堅持、做好這些完美的詞語被人們忽視了,淡忘了。但此刻又有一些人發現了這完美精神的閃光,開始宣揚他們。那些以往被人忘記的那些平凡的工匠們,再一次地得到了別人的關注。

學生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6

4月25日去參加付守永老師講授的《工匠精神》,在本次課堂上得到一次濃縮,一次與集團同仁共同咀嚼、消化和鞏固的機會,受益匪淺。

態度的根本是:我是誰不重要,我做的事才重要,如何讓自己做的事重要,要讓自己做事的結果超越直接領導的期望。

這句話能讓我正確看待自己和自己的工作,而且做工作的結果是要超越領導的期望,而不僅僅是達到領導的期望,我們常常以為達到領導的期望就算完成工作了,其實我們要以更高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

工作中,一個人把自己所有的焦點都放在自己做的事上,才會有人把你當回事,對於大部分人想獲得的認可,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建立在自己做出的事情的質量上,如果你在為別人不認可你而抱怨的話,不如提高自己做事的質量,這樣工作上對你的認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做工作就是做結果。

老師講的挖坑和種樹的例子非常好笑,但是我們在工作中也有可能會犯這樣的錯誤,也許我們受了情緒的影響,也許我們在工作的時候根本不知道要完成什麼樣的結果,只管我在做這份工作,我做了這份工作,至於工作的結果和質量跟我沒什麼關係。

遇到問題時,永遠不給領導提問答題,而只給出附帶多種備選方案的選擇題,作為員工必須清楚身在公司的最根本任務,是為公司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而一個最可怕的下屬就是總以為比老闆聰明;其實,上班時間消極怠工,裝裝樣子,最終浪費的還是自己的人生。可是很多人工作了一輩子,都不會懂得這個道理,他會覺得工作的時間是老闆付酬的,偷一點懶,就佔一點便宜,其實,那消磨的都是自己的人生。凡事要積極主動,凡事團隊第一,凡事高標準嚴要求。每天問自己,今天我哪裡做得很好,今天我哪裡可以做得更好。

作為一個工作多年的我,其中一些核心的語句對我影響至深,行成於思,行勝於言。我也將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將這些語句藉以自勉。

通過這次培訓讓自己受益匪淺,理解了許多,找到了自己工作的定位,明白只有把結果做好了,才是對自己和別人負責。只有用感恩的心去對待人和事,擁有良好的心態,才能把事情做得。

課程還有很多閃光點,值得我們去體會,關於課程結構的安排,表達,聲音,詞語等等都值得我去慢慢總結,由於這段時間比較緊張,現就以上環節跟大家分享,

願我們都能理解工作的含義,也能在工作中找到工作的意義。

學生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7

紀錄片《大國工匠》以熱愛職業、敬業奉獻為主題,講述了八位“手藝人”的故事。他們中間,有在中國航天事業中,給火箭的“心臟”——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高鳳林,有載人潛水機上被稱作“兩絲”鉗工的顧秋亮,有高鐵研磨師寧允展,有港珠澳大橋深海鉗工管延安,有捧起大飛機的鉗工胡雙錢,有鏨刻人生、為 APEC會議製作禮物的孟劍鋒,還有撈紙大師周東紅。

他們文化不同,年齡有別,但他們都擁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熱愛本職,敬業奉獻。他們之所以能夠匠心築夢,憑的是傳承和鑽研,靠的是專注與磨礪。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些大國工匠給我們以財富,這就是要深植“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觀念,繼承中國源遠流長的工匠精神、精湛手藝,讓“中國製造”、“中國創造”釋放出更為奪目的光彩。

在這個五光十色、極致物慾橫流的當下,對這些成功的工匠們也少不了幾倍工資、幾套房子、幾多升遷的誘惑。但是,他們都沒有為此所動。因為他們的共同和特殊點,不僅在於技藝精湛,而且在於有一顆熱愛祖國,對所從事的事業的愛心和忠心,有一種令人高山仰止、富有職業操守的“工匠精神”。高鳳林的話,代表了大國工匠們的心聲:“每每看到我們生產的發動機把衛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後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用金錢買不到。”

大國工匠,匠心築夢——每一個從事五金製造的業者,都是一個個工匠,都有一份份責任。每個業者都應該以同樣“大國工匠”的精神尺度,盡職盡責,贏得尊重。

接生涯中挑戰的最薄記錄。

學生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8

“君子不器”語出論語,孔老夫子對君子一向很感冒,估計是自我達不到,所以要不停的學習和宣講。

人器不器的,往低了說不能成為一種工具,往高了說無非是努力做到“無用之用”。至於不拘泥於自我的格局,要勇於嘗試突破,背後也無非是學習和眼界。中國人,對於成器這個事情,一向糾結的能夠,愛恨交加。

匠氣在過去我們多少有點鄙夷,因為大師們唯一需要甩掉的沉渣劣習,無非就是匠氣。但物為之用,總要過了匠人的手,每個人擁有的總也不會都是大師力作,生活總是被各類匠人支撐著,也不管你喜不喜歡工匠。

現如今,工匠精神卻又流行起來,有點跟老祖宗對著幹的意思。還好君子不器裡還有容納的意思,我們也需要對工匠精神多點包容和理解。中國流行的是巨匠、巨擘,需要龐大或值得豎大拇哥。而Craftsman’sspirit,真到了現代社會,越是慾望繁多、網路虛擬,這個最實在的精神倒是大張旗鼓的流行起來。也不明白是因為我們確實需要,還是因為缺失。

有個朋友是做紫砂的,全手工,一般半年左右我會從他那躉個壺,林林總總,一大堆了。偶爾盤點,發現大多數都是光器,就是那種實用為主的傳統器型,沒有什麼花活或是綴飾。又不能每把壺都用,偶爾換壺也是情緒和季節使然,剩餘的時光多少擔負著擺設的作用,都質樸無華也不盡美麼。於是,問他所以然,有點怪罪的意思。

朋友倒是安靜,說,最簡單的最難。壺這個東西是拿來用的,於是它的美在於用的便利、舒服,失了用的功能算藝術品其實也死了。在你使用的時候越沒有存在感,不讓你覺得彆扭和不順手,才是好東西。而任何一個壺,都是充滿曲線和互相閉合的東西,它要顧及到裡面的茶葉怎樣翻滾和舒展,也要照顧水如何的流,然後才是壺的存在。壺的外形是要讓你明白他能包容的東西,而不是他外形是什麼樣的。

光貨的瑕疵是最顯眼的,因為是光貨,他表面的曲線帶來的光影必須是確定的,充滿美感和過渡的。任何的線條和造型的缺陷,是一眼的東西,拙了就笨,過於靈了又輕佻,圓潤持穩、內斂光芒是沒得什麼能夠掩飾、轉移的,他們都明明白白在那。

而且壺要燒,要選泥料,光貨的泥料顯而易見,夠不夠純夠不夠老,越大面積的展示,越能顯露。全手工麼,除了技藝和純熟,和心境、環境都有關,匠人都傻,也務必傻,做壺就是做壺。依著流程做就好了,但一方面要想象做出來的壺整體是什麼樣的,但每一刻做的事情卻只和這個環節的一個點有關,串起來就是好東西,有一個點敗了,也就整體敗了。

壺和別的東西不一樣,藝術品或許需要激情,做壺要的是安靜的力量。在做壺的時候,不管之前情緒情緒如何,做完之後還有什麼事情要辦,做壺的時候務必安靜,安靜不安靜做成的壺一眼看的出來。你不是常打坐嗎?那種感覺跟做壺一樣一樣的。

這樣的說教跟賣貨差不多,要說一個東西有價值,無非要麼是充滿故事、要麼費了心血,最高境界自然是說這個東西是有生命的。但是好在能明白工匠精神也不易,最簡單的最難?這就是Craftsman’sspirit?那人生也就需要工匠精神?

其實這個世界是實用主義的世界,精緻的利己主義大行其道,連販賣思想、販賣藝術,其實和賣東西都沒什麼差異。工匠精神,你再怎樣喜歡或是鄙夷,總在你人生時時刻刻裡如影相隨。

人生的講述總是隻有開始和成功,中間的過程和失敗總是被自我有意識的掩蓋,除非那些失敗值得炫耀。人生就是個懷揣夢想,卻又埋頭前行的旅者。回望的必然,在前行時都是猶豫不決的選取。你總以為技能和技巧能夠成為安身立命的根本,卻永遠不明白你做出來的作品才證明你的價值。

人生的盛宴,不是你受邀參與、衣冠楚楚的出席,而是你在準備食材並下廚。你準備的材料,可能糊弄得了你,未必糊弄得了這個世界。你也或許暗暗操練很久,卻在真正應對人生的時候惴惴不安。你夢想的筵席,和絕佳的食材中間隔著的,是安靜的力量。即如一把壺和泥料之間,看似永遠是個技能,其實是安靜的去做,按部就班如儀軌,安靜專注如嬰兒。

或許你選取更燦爛、更美麗的人生,但前提是你不是為了遮掩你材料不好,中間不夠安靜,人生的技能不足。當你為了掩飾自我而裝飾自我,為了無用而裝出一副有用的樣貌,如那些花俏的紫砂壺,收穫的或許是讚賞,其實是人生的硬傷。

世界從來都很誠實,你都騙過了自我,卻騙不了世界;這個世界也很無聊,你以為費盡心血的人生,卻被世界這個買家說三道四、指指點點。現實的生活,總被夢想叨擾的毫無心思前行。夢想和現實對立的時候,連安靜的生活都變成了奢望。

不管別人如何評價你的人生,你註定是你人生的工匠。鍛造自我的材質,學習需要的技能,將技能轉化為潛力。很多的失敗是因為夢想太大,或是因為夢想而無視當下。很多的失敗,無非是懶得鍛造材質,懶得遵循儀軌。更多的失敗,是努力掩飾我沒有安靜對待我的夢想,只是害怕自我的人生被自我的努力戳穿,我越努力炫耀我人生的花活兒,越讓我的人生無用和瑕疵盡顯。

我還有個朋友是做玉雕的,他把玉的美歸結為對玉的敬畏,將作品歸結為,在本質和祛除瑕疵之間尋找最完美的平衡。看似與做壺無關,其實如做壺一樣,永遠和人生有關。

最簡單的最難,抱著對人生的敬畏,做一個自我人生的工匠。

左岸記:庖丁解牛,神乎其技!牛無疑是很複雜的,庖丁解牛,為什麼能一刀下去,刀刀到位,簡單簡單,原因是什麼?是因為掌握了它的肌理。牛與牛當然各不相同,但不管是什麼牛,它們的肌理都是一致的;每個人的生活也各有各的面貌,其基本原理也是近似的。庖丁因為熟悉了牛的肌理,自然懂得何處下刀。生活也一樣,如果能透解了、領悟了生活的道理,摸準了其中的規律,就能和庖丁一樣,做到目中有牛又無牛,就能化繁為簡,真正獲得簡單。

學生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9

大師,是有突出成就的、天賦異稟的傑出人才,他們開拓領域、致力革新。工匠,則是鑄造產品、資質中等的優秀人才,他們持之以恆、默默無聞。世界上不能沒有大師,世界同樣也少不了工匠。因為,一個大師開闢的道路,需要無數工匠去平整。

大師情懷,是以才華為基礎的狂放不羈,是以視野為前提的自我革命;工匠精神,是追求完美、一板一眼,心中只有作品,沒有對名利的妄念。

大師固然無價,但工匠精神更值得大多數普通人學習。

工匠精神易學,難度容易接受。王羲之四海放浪形骸,魯迅怒懟整個文壇,那是建立在極高的才華與極強的自信之上,甚至藉助了運氣的成分。敢於掙脫世俗束縛,需要巨大的勇氣;而悲憫整個民族,首先要寬恕你的宿敵;聆聽心靈的召喚,還要有召喚才行。這些大師情懷,實在難學。而工匠精神,概括起來只有恆久、完美和單純。與大師相比,工匠只需要剔除隨便、馬虎與浮躁這些小缺點,不必苛求太多。

工匠精神普適,不對人要求太嚴。大師情懷只適用於大師,而加之於普通人身上,就成為狂人。大師畢竟是以天賦為基礎的,在全人類中也是極少數。而工匠精神是普適通用的行為準則,大多數人都有條件具備。與人才輩出的猶太民族相比,德國人貌似少了一份才氣與靈氣,但德國至今仍在醫學、工業成為典範,離不開全國上下的匠人精神。德國人將規則看得神聖,將流水線上的每部產品乃至每個結構件當做藝術品看待,願意並樂於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某項工作。人民在充實中幸福,國家在沉默中富強。平凡的工匠帶來了非凡的成就。

其實,工匠精神與大師情懷並非天涯相隔。日本服裝大師三宅一生,每年兩次參加時裝大會,二十多年來從未間斷。他曾這樣評價自己:(我這一輩子)只是做了一塊布。沒有自我炒作,沒有追隨潮流,也沒有野心勃勃。這位大師級的服裝設計者,卻又這一顆謙卑、專一、精益求精的心。這位大師本就是一個工匠,水到渠成,厚積薄發,是工匠精神培育出了一位大師。

腳踏實地,心平氣和,專心致志,這樣的工匠精神,會為世界留下無數精良可靠的作品,會讓無數天馬行空的夢想落地開花。

學生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10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是一個製造業大國,工人數量眾多,但能被稱為工匠的卻屈指可數。從表面看起來,工人和工匠之間只有一字之差,但兩者卻有天壤之別。當前,一些貼有“中國製造”的商品在國外成為了粗製濫造的代名詞,只能在地攤上去銷售。就是因為缺乏“工匠精神”。什麼是“工匠精神”呢?

“工匠精神”是一種熱愛工作的職業精神。和普通工人不一樣的是,工匠的工作不單是為了謀生,而是為了從中獲得快樂。這也是很少有工匠會去改變自己所從事職業的原因。這些工匠都能夠耐得住清貧和寂寞,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著職業技能的極致化,靠著傳承和鑽研,憑著專注和堅守,去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階技師高鳳林,他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為此,很多企業試圖用高薪聘請他,甚至有人開出幾倍工資加兩套北京住房的誘人條件。高鳳林卻不為所動,都一一拒絕。理由很簡單,用高鳳林的話說,就是每每看到自己生產的發動機把衛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後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用金錢買不到。

“工匠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能夠被稱之為工匠,其手藝自然得到社會公認。但工匠對於自己製造的產品,卻永遠不會滿足。在他們的心目中,製作出來的產品應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哈里森費時40餘年,先後造了五臺航海鍾,最後一個鐘,創造了航行了64天,只慢了5 秒的記錄,從而完美解決了航海經度定位問題。而我國的工匠們同樣毫不遜色,他們中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還有人檢測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準,令人歎服。而這沒有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顯然是無法做到的。

因此,“大國工匠”詮釋出的“工匠精神”應該成為“中國製造”的內在支撐,這樣才能讓我們國家制造的產品釋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學生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11

工匠精神並不是舶來品,《莊子》中就有記載了一個“庖丁解牛”的故事。

廚師給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接觸的地方,肩膀所依靠的地方,腳所踩的地方,膝蓋所頂的地方,嘩嘩作響,進刀時豁豁地,沒有不和音律的。

梁惠王問:“你解牛的技術怎麼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啊?”

廚師回答說,他憑精神和牛的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依照牛體本來的構建。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十九年了,他的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鋒利。

廚師還說:每當碰到筋骨交錯很難下刀的地方,他就小心翼翼地提高注意力,視力集中到一點,動作緩慢下來,動起刀來非常輕,霍啦一聲,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開了。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做任何事要做到心到、神到、就能達到登峰造極、出神入化的境界。看看瑞士名錶,將一項技術發揮到極致,頂級品質造就了頂級品牌。

學生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12

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各行各業都需要以“工匠精神”來尋求發展與突破,黨員幹部作為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更當深入踐行,將“工匠精神”貫穿於工作的各個環節。

新的時代賦予我們新的使命,黨員幹部只有把“工匠精神”融入幹事創業、責任擔當、信念追求各個方面,才能將自己磨鍊成一名優秀的黨員幹部。在學習工作中要做到一絲不苟,不斷改進和完善工作方式方法,保質保量完成各項工作,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集偉目標奮勇前進。要堅決摒棄“過得去就好”“差不多就行”的心態和“不拘小節”的思維陋習,積極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把高標準、嚴要求的態度體現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不論是技藝精湛的“木工匠鼻祖”魯班,還是試驗萬種藥方提煉*的屠呦呦,都用實踐證明:只有實幹才是的出路。所以,黨員幹部要將“工匠精神”的精髓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小到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大到在國家發展當中,都要處處體現出“工匠精神”。同時,還要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牢固樹立“四個自信”,把崗位作為幹事創業的大舞臺,傳承敬業奉獻的優良傳統,做幹一行、愛一行,為發展開啟新局面、為百姓帶來實惠。

黨員幹部要堅持理想信念,不搞形式主義,始終發揚“工匠精神”,保持鍥而不捨、堅持不懈、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勁頭,一顆釘子釘到底的精神,真正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學生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13

工匠者,乃精雕細琢之人,一顆細膩心,兩隻勤勞手。很多人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複的工作者,其實,“工匠”意味著把有價值的事堅持做下去,尤其是把每一個細節都做好,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用心做一件事的人才能體會。

製造精神”“工匠精神”這些鮮活的字眼,頻繁出現在我們的報紙和微信上。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這種精神又有何種強大的力量?帶著這一串串的疑問我如飢似渴的翻開了《工匠精神—向價值型員工進化》一書。

作者付守永先生所闡述的“工匠精神”,它是“一種精益求精的態度把熱愛工作的精神代代相傳”。本書從工匠之魂,工匠之道,工匠之術等方面,告訴我們“不僅僅是把工作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執著、對所做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告訴我們“打工的狀態並不可怕,打工的心態很可怕”。讀到這,我陷入了一陣沉思。

臘月28,回到老家,路過大伯堂屋前,我熱情的喊著大伯,走進他的屋子,大伯在做木凳子,我不懈的說“大伯,您直接去市場上買幾個塑料的小凳子,不就得了,幹嘛還費這事,都過年了”。他笑了笑“孩子,我幹了半輩子的木匠了,家裡的桌椅板凳都是自己做的,都用半輩子了,多耐用,多結實”說完只見他拿著魯班刨一遍又一遍刨著初成型的板凳面,凳腳;拿著剛尺和碳筆在凳面上比劃著凳腳的開眼位置。

“孩子,就說這魯班刨,左右用力要均勻,速度要快,還要一推到頭,否則刨出來的面就不平。”在我看來,真的沒有必要費這麼大工夫去做幾個凳子。而對於做了半輩子木匠的伯伯來說,從他臉上流露出來的是他對手裡木工活的熱愛,還有對自己產品質量的胸有成竹的滿足。他笑起來眼角隆起的皺紋告訴我,他內心是踏實的,是執著的,他是在用心打造手中的工藝品—“木凳”。

這一情景就如一束陽光,它照進了我的內心。記得,13年3——4月在底盤廠工作時,面臨著人員的大量變動,複雜的底盤和輕卡的混線生產,導致我班組裡的骨幹們連續近1個月加班至11點過後。那時感覺,每天都有幹不完的活,那段時間每天回家都是筋疲力盡,但是思想上一直很執著的相信:明天會更好,明天要好好幹。14年3月,我應聘進入了營銷公司,剛開始不適應這種寬鬆和自主,感覺再也沒領導為了拉動生產節拍而逼你開線催你生產,雖時常加班再也不用熬到晚上11點了……這一切,就如來到了天堂。

慢慢的,被關在內心深處的的魔鬼“另一個自己”出現了。在空閒的時候我會去想“自己的工資和職位也沒什麼大展進,年復一年的這樣幹著,究竟為什麼啊?同學介紹的某某公司那崗位,月薪多吸引人?”在工作中,會去想“怎樣選擇捷徑去更快的成長啊?怎樣做事會又快又省,儘快完成領導交代的任務啊?這事做了,領導會滿意嗎?”整個人總是無意中想到了九霄雲外,又無意中被現實拉回了生活。前段時間部長讓我給總經理送個報告,我送完迅速回來答覆部長“領匯出差了,報告放他祕書那。”真想欣喜自己辦事真利索,可隨後部長又問“你問過領導什麼時候回來啊?報告大概什麼時候簽好?你打算什麼時候取?”就是送檔案這麼一件小事,都有許多值得關注的細節,我不禁臉紅的發燙。

這是我內心的真實想法,但我相信有那麼多年輕人在的路上有過和我一樣的幻想和惆悵。因為我們內心是功利的,是浮躁的,我們喜歡去做一些投入一點就能立刻看到回報的事情。或者領著公司一年發的數萬元薪水不愁吃不愁穿的混著,對照書中描述的打工心態,這種心態太可怕了。

都說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在閱讀完本書後,我對書中提及到的“打工的狀態並不可怕,打工的心態很可怕”這一觀念如飲醍醐。所以,我呼籲:

年輕的小夥伴們,請戒除內心的功利心,浮躁心,腳踏實地的去做一件事;不要再大費力氣去尋找什麼成長捷徑了,立足崗位,把自己當下的做好了捷徑可能就來了;

請那些如我這樣在混日子或打算混日子的小夥伴們,趕快清醒過來。不要覺得自己在給別人打工,如果你混十年就算公司損失百萬,那這點錢對公司來說又算什麼呢?而這十年對我們來說,那就是生命!

年輕的朋友,我們對美好前景要敢大膽的去憧憬,我們也要按捺住內心的焦躁、憂鬱、惶恐;我們要用一種執著、精益求精的工匠態度積極的面對工作,將工作中的任務當做工藝品去雕琢,相信工作、生活會因此而變得更加充實和美麗。

學生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14

“世界上的百年老店中,日本佔三成”這樣的一則新聞吸引了我的眼球。我一直以為中國是對傳統老店保留較好的國家,為什麼仍在營業的老店竟不及日本?直到我瞭解到日本手藝人的“匠人精神”。山本醬油的第三代傳人山本太郎為了釀出最好的醬油竟用了一年時間去學習怎麼製作最好的木桶。有人問他這是不是浪費時間,他卻認為這是他對父輩們以及對顧客們的責任。這樣的精神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如同一縷清風,沁人心脾。

工匠的精神便是專注於眼前手下,踏踏實實地做好職責內的事。工匠從不關心自己的產品賣的價格,只關心人們覺得哪裡還可以改進。人的心思是有限的,不能用同樣的熱情去同時對待多件事情,工匠們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專注於手中的工件,心無旁騖,剩下的事情便交給別人。每個人如果都能有這樣的工匠那麼只要分工明確社會便永遠不會混亂,但現在人們看到電影業賺錢快,於是不管是作家,歌手,出吃人全去當導演,最後只落得本職工作沒做好,電影口碑也很差的尷尬地步。

工匠精神的首要條件便是塌下心來。面前有很多條路時,或許有的路看起來是捷徑,有的路看起來又長又艱難,但你又怎麼會知道這兩條路有著相同的終點呢?我始終認為沒有努力是沒有結果的,沒有任何彎路是不用走的。孟劍鋒為了找到最合適的方法,嘗試了幾十種材料,推翻一套又一套的方案。如果沒有那些看似無用的嘗試又怎麼會得到被外國賓客們爭先稱讚的成果。工匠們塌下心,不急求成,只為做出最優質的產品的精神大概是我們這個社會中所有人都需要學習的。

說到工匠,我們總會覺得“踏實”、“放下”,因為他們可以不被社會中整體的浮躁氛圍所帶動,為這社會帶來一抹清涼。

學生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15

CRH380A型列車曾以世界第一的速度試跑京滬高鐵,首家獲得美國商標專利局頒發給中國高鐵的自主智慧財產權認證,是中國向全世界推銷高鐵的一張國際名片。今天的《大國工匠》我們就來認識,打造這張名片的一個不可或缺的人物---高鐵首席研磨師——寧允展。

486.1公里,這是380A在京滬高鐵跑出的最高時速,它重新整理了高鐵列車試驗運營速度的世界紀錄。

如果把高鐵列車比作一位長跑運動員,車輪是腳,轉向架就是他的腿,而寧允展研磨的定位臂就是腳踝。

每片轉向架的體重有1。1噸,定位臂落在四個車輪的節點上,每個接觸面不足10平方釐米,當列車以時速300公里執行時,接觸面承受的衝擊力有二三十噸。縫隙大了,車輪可能會鬆脫;如果完全焊死,轉向架就無法再開啟,影響列車檢修。

寧允展負責的這道工序,不只在中國,全世界所有高鐵生產線上,都要靠手工研磨。留給手工的研磨空間只有0。05毫米左右。磨小了,轉向架落不下去,磨大了,價值10幾萬元的主機板就報廢了。

寧允展這雙魔術師般的手,傳承了父親的基因。他的父親是村裡的鐵匠,寧允展小時候經常跟著父親幫鄉親們打磨傢俱,也因此從小就喜歡上了學手藝。

國中畢業後,寧允展考上了鐵路技校。20_年,成為第一位學習380A型列車轉向架研磨技術的中國人,寧允展對技術的掌控和精準把握,讓日本專家都豎起了大拇指。

寧允展成了高鐵研磨的第一把手,很快還當上了班長。可是,沒過多久,他卻找到領導說不想當班長,還是讓我幹活吧。

寧允展的家,距離工廠有近半個小時的車程,他和妻子的交流基本都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因為一到家,他又開始忙了。在這個三十多平米的小院裡,大部分地盤都是寧允展的,這些磨具,是他自費在網上買的,不是為了別的,而是為了練手藝。一開始,妻子並不理解。

六歲的孩子有著自己的世界,寧允展說,他理解女兒的想法,就像當初,正是因為父親尊重自己的選擇,他才如願考進了鐵路技校。

20_年,是380A準備衝高速的關鍵時刻,這一年,身患白血病七年的父親第三次入院,寧允展雖然意識到,和父親在一起的時間不多了,可是他不能天天陪在身邊。得到父親去世的訊息,是在下班的路上。

隨著380A衝刺高速成功,寧允展投入到了更高速度列車的生產,並在工作中不斷地研發新專案,新工藝,先後獲得5項國家級技術專利。

一心一意搞技術,不當班長不當官,寧允展似乎與當下很多人有著不同的追求。寧允展說,我不是完人,但我的產品一定是完美的。做到這一點,需要一輩子踏踏實實做手藝。如果每一件中國製造的背後,都有這樣一位追求極致完美的工匠,中國製造就能夠跨過“品質”這道門檻,躍升為“優質製造”,讓更多的中國產品在全球市場釋放更耀眼的光芒!

工匠,是一種職業,看似平凡,卻也有著不為人知的祕密。

人們都在詢問,什麼是工匠精神,在究竟來自“何方“?它,神神祕祕,似乎很少人能夠體會到它的真正內涵。有人說,工匠精神就是不斷改變精益求精,其實不然,我認為工匠精神不只是精益求精,更要有一種心態,而這種心態,決定著你的命運,你似乎在慢慢的為之所改變。

曾經有一篇文章這樣說道:“一天,一位大學的學者來到一家公司,這家公司派了幾個人到建築工地去砌牆,這位大學者問了第一個正在砌牆的人說:“你在幹什麼?”“難道你看不見嗎?我在砌牆。”那位工人白了他一眼沒好氣的回答道。顯然,對方是嫌他打擾了自己的工作。

學者笑了笑,有走到另一位砌牆工人身邊問道:“你在幹什麼?”那人差異的看了看他,然後用手比劃著已經具有一定規模大大樓說,我在蓋一座高樓。這兩個人的回答令他大失所望,但當轉身欲走的時候,一陣歌聲吸引了他,在忙的焦頭爛額的工地上竟然還有人唱歌,這位學者狐疑的循著歌聲找了過去,原來是一位目光囧囧的年輕人,只見他麻利的砌著轉,同時哼著一首首老歌。

“你在幹什麼?”學者又問了他一個問題。“我在建設一座美麗的城市。”這個人爽快的回答道。

十年之後,這位學者因為某一課題又來到了這個工地進行調研,湊巧的是,他發現一件令他非常震撼的事:“十年前的那幾個人,第一個還在工地上砌牆,第二個成立圖紙設計師,而第三個,卻已經成立他們的老闆。”

由此來看,所謂的工匠精神並不是只有精益求精,而更為重要的是一種態度,能否意識到這一點,決定了你以後能否幹出一番大事業。

學生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16

看過《工匠精神》這本書以後感觸很深,會讓我有時候浮躁的心情平靜下來。

態度的根本是:我是誰不重要,我做的事才重要,如何讓自己做的事重要,要讓自己做事的結果超越直接領導的期望。這句話能讓我正確看待自己和自己的工作,而且做工作的結果是要超越領導的期望,而不僅僅是達到領導的期望,我們常常以為達到領導的期望就算完成工作了,其實我們要以更高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

工作中,一個人把自己所有的焦點都放在自己做的事上,才會有人把你當回事,對於大部分人想獲得的認可,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建立在自己做出的事情的質量上,如果你在為別人不認可你而抱怨的話,不如提高自己做事的質量,這樣工作上對你的認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做工作就是做結果。

老師講的挖坑和種樹的例子非常好,但是我們在工作中也有可能會犯這樣的錯誤,也許我們受了情緒的影響,也許我們在工作的時候根本不知道要完成什麼樣的結果,只管我在做這份工作,我做了這份工作,至於工作的結果和質量跟我沒什麼關係,那就大錯特錯了。

遇到問題時,永遠不給領導提問答題,而只給出附帶多種備選方案的選擇題,作為員工必須清楚身在公司的最根本任務,是為公司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而一個最可怕的下屬就是總以為比老闆聰明;

其實,上班時間消極怠工,裝裝樣子,最終浪費的還是自己的人生。可是很多人工作了一輩子,都不會懂得這個道理,他會覺得工作的時間是老闆付酬的,偷一點懶,就佔一點便宜,其實,那消磨的都是自己的人生。凡事要積極主動,凡事團隊第一,凡事高標準嚴要求。每天問自己,今天我哪裡做得很好,今天我哪裡可以做得更好。

作為一個在胖東來工作四年的我,首先我在胖東來學會了做人,做一個善良坦誠的人。通過這本書己受益匪淺,理解了許多,找到了自己工作的定位,明白只有把結果做好了,才是對自己和別人負責。只有用感恩的心去對待人和事,擁有良好的心態,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

書中很多閃光點,值得我們去體會,關於書中的安排,表達,聲音,詞語等等都值得我們去慢慢總結。

學生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17

很久以來就對《工匠精神》這本著作有所耳聞,最近,公司開展了學習工匠精神的活動,有幸從辦公室借來一本拜讀。拿到手第一印象認為這是一本雞湯,仔細讀來,並非如此,裡面的一些觀念和人物事例很是接地氣,讓人感觸頗多。

所謂的工匠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的態度,一種對夢想的追求,一種擔當奉獻精神及一份默默無聞的堅守。

學習了《工匠精神》,結合自己的工作現狀,尤其是在目前環境保護的高壓形態下,工作上不能出一點差錯,必須要時刻以工匠精神鞭撻著自己,改掉以往大老粗的行為作風,各項工作力爭精益求精,不允許有交差思維、差不多思維及走捷徑思維,要對公司及自己負責,在自己的一片領域上敢於堅守擔當,把工作漂漂亮亮的完成作為自己的追求。注重工作中各種人際關係的處理和維護。減少自己偏見的心,利己的心,不公的心。增強自己利他,助他,成他之心。

此外,我們還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先增值,後回報;先沉澱,後成才;先有為,後有位。從容自信,不斷學習,充實自己。

學生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18

有幸品讀了羅永浩先生力薦湛廬文化的《工匠精神:締造偉大傳奇的重要力量》一書,讀後使我眼前一亮,對工匠精神本質有很深的感觸。本書沒有采用教科書的講法來定義工匠精神是什麼,如何培養工匠精神,而是採用了講故事的方法,以美國在20世紀的崛起和21世紀發展的時間軸為主線,以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為核心,從他們身上的故事和性格來探究工匠精神的本質,更適合工匠精神發展的土壤是什麼。下面是我讀此書的一點心得,與大家共勉。

此書講解的工匠精神與我之前認為的工匠職責有很大的區別。之前認為工匠就是手藝人,用固定的工具使用固定的技能做出可預見的產品,屬於熟練工種,而本書定義的工匠是使用現成的技術工具利用創新精神解決各種問題的發現者和發明家。他們不是一成不變的生產線上的工人。本書中介紹的大多數工匠都有這樣一種精神:他們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極大的熱情,永遠在尋找更好的解決辦法,辦求更精,利用現有的技術工具進行資源整合,所以作者說工匠精神是一種思維狀態,是一種信仰。這種精神不僅體現在像技術這種硬技能方面,也體現在各種軟技能上,比如在人際溝通、納稅服務等;不僅在實體行業內,在金融這些虛擬行業內也有體現。

工匠精神,是美國家族企業歷經百年倒的祕訣,是瑞士品牌屹立世界之巔的利器,更是生命的態度。其價值在於精益求精,對匠心、精品的堅持和追求,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於世。美國當代最著名的發明家迪恩.卡門曾說:“工匠的本質— 收集改裝可利用的技術來解決問題或創造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創造財富,並不僅僅是這個國家的一部分,更是讓這個國家生生不息的源泉。”簡單地來說,任何人只要有好點子並且去努力實現,他就可以被稱為工匠。書中精彩的案例告訴我們什麼表人是真正的工匠,並提示了美國的工匠們如何影響了整個國家的產業和社會環境,以及未來他們將扮演怎樣的角色。從歷史上看,美國的工匠們是一幫不拘一格,依靠純粹的意志和拼搏的勁頭,搞出了足以改變世界的發明創新的人。工匠精神中的典型代表人物中有單打獨鬥的英雄,也有共同協作的團隊,甚至產生了資助發明家的專門企業,企業的核心就是尋找並創造一批發明家,吸引風投資金,以出售專利獲取專利費為盈利模式,可以想見這種企業 的利潤必定比不上自己使用專利生產出產品的企業利潤,有些利潤比例甚至達不到萬分之一,正是因為對利潤的追逐,規模性企業或者說大型企業並不是培養工匠精神的良好土壤。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態度和精神理念,是從業人員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與其人生觀和價值觀緊密相連。它更是一種信仰,一種力量,這種精神和力量會催人奮進助人成長,直到造就我們事業的成功,這就是每一個樂觀、健康、積極向上的人應該具備的一種精神。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著人生的態度,而人生態度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就。如果你希望改變現狀,打造一個與眾不同的自己,成為被需要、被尊重、眾望所歸的成功者,就從當下的事情做起,成為一個充滿魅力的工匠,擁有工匠精神,擁有內外豐盛的人生。我的體會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一是把領導當老師。工作是我們自己的事,不是領導的事,工作的目的不是向領導交差,而是提升自己能力,領導只是你學習和求助的物件。當今社會心浮氣躁,追求“短、平、快”帶來的即時利益,這種心態讓人失去了學習的熱情和力量,只有知道工作是為自己做的,我們才能在工作崗位上縷建奇功,成為專業領域的行家裡手。二是把崗位當舞臺。把自己的全部能量用到本職工作中去,珍惜每一個當下,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一個人的工作只有做到別人無法替代的程度,才能算是工作成功。工作崗位就是你的人生舞臺,每個人都應該成為自己人生最優秀的演員。三是把任務當作品。在工作中,做到盡心、盡力、盡職、盡責,發揮自己最大能量。工匠精神強調要把工作品質看作生命,把每一次的任務都當做生命中的作品,要相信自己,隨著能力的提高,機會總會來到你身邊;隨著能力的積累,屬於你的回報總會降臨在你身邊。我們每個人無論身處任何環境,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態,不懈追求,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才會實現完美的人生。

學生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19

大國工匠,匠心築夢。但夢的背後,有太多辛酸,有太多不為人知的血與淚。一個人,太渺小,生活能輕而易舉地將他擊倒;一個工匠,形單影隻,聚不起社會的力量,中國製造跟不上工業4.0的步子。大國工匠夢的背後,工匠精神的背後,需要我們用網來守護。

《墨子尚賢》中語云:“古之聖王為政,列德而尚賢。國之賢者,高於之爵,厚與之祿,重之以令。”是也,工匠亦然,倘若以全社會之力而形成一張夢的保護網,夢不會碎。

高與之爵。德國有許多藍領工人,卻是比白領經理更令人尊敬的存在。他們靠自己的勞動和技術為生,地位較高,雖是工人,卻也體面得像個紳士。這是社會給予他們的肯定,給予他們那雙勞動後佈滿老繭的手以崇高的敬意。

大國工匠,也需要這樣一張來自社會的保護網,不受人白眼,深愛著自己的職業。

厚與之祿。夢,也是需要金錢為代價的。當商人等不及一個個精細打磨的手工瓷器出路,市場上流動的就只能是統一形態的碗和盆。何不多給工匠們一些時間,一些支援,助他們圓夢,他們夢圓的時候,中國才能真正走入工業4.0,這張金錢鍛造的網,少不了。

重之以令,給予工匠們禮遇、榮耀,就像《感動中國》所做的那樣,給予那些不知名的英雄以最最光明的舞臺,這是一張榮耀之網。網住的是人心,是感動,也是我們苦苦尋找的工匠精神。我想,帶著如此滿滿的感動,工匠們的心底也必是充滿暖意,他們定會製造出更為精良的匠心製作,匠心築夢,也定會吸引更多的匠人,懷揣著工匠精神,一同築夢。

夢,需要網的保護。社會要動起來,織一張地位、財富、禮遇與榮耀的大網,網住了工匠精神,網住了中國未來。

夢的背後,是一張保護網,你我一同編織。

學生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20

工作是一種修行,世間只有必然性沒有偶然性!

截止20xx年,壽命超過220xx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為什麼這些長壽的企業扎堆出現在這些國家,是一種偶然嗎?他們長壽的祕訣是什麼呢?我們研究了他們都在傳承著一種精神——工匠精神!

很多人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複的工作者,其實工匠有著更深遠的意思。他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為企業家。但大多數成功企業家身上都有這種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可以從瑞士製表匠的例子上一窺究竟。瑞士製表商對每一個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塊手錶都精心打磨、專心雕琢、他們用心製造產品的態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維和理念。在工匠們的眼裡,只有對質量的精益求精、對製造的一絲不苟、對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正是憑著這種凝神專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錶得以譽滿天下、暢銷世界、成為經典。

工匠精神不是瑞士的專利,日本式管理有一個絕招:用精益求精的態度,把一種熱愛工作的精神代代相傳。這種精神其實就是“工匠精神”。

所謂“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僅僅是把工作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在眾多的日本企業中,“工匠精神”在企業領導人與員工之間形成了一種文化與思想上的共同價值觀,並由此培育出企業的內生動力。

在獲得奧斯卡日本影片《入殮師》裡。一個大提琴師下崗失業到葬儀館當一名葬儀師,通過他出神入化的化妝技藝,一具具遺體被打扮裝飾得就像活著睡著了一樣。他也因此受到了人們的好評。這名葬儀師的成功感言是:當你做某件事的時候,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種難割難捨的情結,不要拒絕它,要把它看成是一個有生命、有靈氣的生命體,要用心跟它進行交流。

學生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21

當我翻開那一本用燙金色印刷字型一位名叫付守永大師寫的工匠精神的時候,幾乎是一氣呵成看過了這一部著作,似乎它並不深奧,但中間的故事直入主題,頓時讓我明白了許多。

我不僅僅在問自我,自我真的很迷茫,我們為什麼工作,需要的是什麼,一開始我個人覺得這不切實際,這個社會這個世界,人大部分都是自私的,有一句古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然而當我靜下心從新翻閱這麼書的時候,我才慢慢發現,這種精神是多麼的高尚與執著。是的,這不併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本書,這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態度,一種信仰,一種力量,這種精神與力量會催人奮進助人成長,直至造就職場的核心競爭力,這就是每一個樂觀、健康、用心向上的人就應具備的一種精神——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

人有時候都是會累的,都會抱怨,工作忙,工作累,工作是受罪。都喜歡自由,喜歡家,因為在家覺得簡單自在不受束縛,於是我們越是抱怨,越是覺得累。越是覺得這簡直就是在受罪。從而我們會慢慢變的遲到早退偷懶服務態度不好等等對工作不認真負責的狀況屢屢發生,然而我們就應問問自我,這是不付職責的。

只有員工將企業的事情當作自我的事業來做,將企業當作自我的家,才能夠造就一個充滿生機,具有活力的企業。

敬業會讓你出類拔萃。不要滿足於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現,要做就要做得最好,你才能成為企業裡不可或缺的人物。超越平庸,選取完善。這是值得我們每個人一生追求的格言。有無數人因為養成了輕視工作、馬馬虎虎的習慣,以及對待工作敷衍了事的態度,終致一生處於社會底層,不能出人頭地。你工作的質量往往會決定你生活的質量。

我深刻領會到,使自我由浮躁變為腳踏實地,由隨波逐流,循規蹈矩變為用心主動工作,真正把熱愛企業、熱愛崗位、全心全意履行崗位職責落在實處。無論從事什麼行業,只有全心全意、盡職盡責地工作,才能在自我的領域裡出類拔萃,這也是敬業精神的直接表現。不論你的工資是高還是低,你都就應持續這種良好的工作作風。

其實工作就是一種修行,在修煉的道路上我們就應披荊斬剌,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冷諷熱嘲,使自我變的強大。

“用心做事”是一種人生原則,它能使自我在生活中學到更多,做得更好,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出色。“用心做事”是對工作強烈的職責感和正確的思維方式。態度決定一切。

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著人生的態度,而人生態度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就。

學生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22

看過《工匠精神》這本書以後感觸很深,會讓我有時候浮躁的心情平靜下來。

態度的根本是:我是誰不重要,我做的事才重要,如何讓自己做的事重要,要讓自己做事的結果超越直接領導的期望。這句話能讓我正確看待自己和自己的工作,而且做工作的結果是要超越領導的期望,而不僅僅是達到領導的期望,我們常常以為達到領導的期望就算完成工作了,其實我們要以更高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

工作中,一個人把自己所有的焦點都放在自己做的事上,才會有人把你當回事,對於大部分人想獲得的認可,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建立在自己做出的事情的質量上,如果你在為別人不認可你而抱怨的話,不如提高自己做事的質量,這樣工作上對你的認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做工作就是做結果。

老師講的挖坑和種樹的例子非常好,但是我們在工作中也有可能會犯這樣的錯誤,也許我們受了情緒的影響,也許我們在工作的時候根本不知道要完成什麼樣的結果,只管我在做這份工作,我做了這份工作,至於工作的結果和質量跟我沒什麼關係,那就大錯特錯了。

遇到問題時,永遠不給領導提問答題,而只給出附帶多種備選方案的選擇題,作為員工必須清楚身在公司的最根本任務,是為公司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而一個最可怕的下屬就是總以為比老闆聰明;

其實,上班時間消極怠工,裝裝樣子,最終浪費的還是自己的人生。可是很多人工作了一輩子,都不會懂得這個道理,他會覺得工作的時間是老闆付酬的,偷一點懶,就佔一點便宜,其實,那消磨的都是自己的人生。凡事要積極主動,凡事團隊第一,凡事高標準嚴要求。每天問自己,今天我哪裡做得很好,今天我哪裡可以做得更好。

作為一個在胖東來工作四年的我,首先我在胖東來學會了做人,做一個善良坦誠的人。通過這本書己受益匪淺,理解了許多,找到了自己工作的定位,明白只有把結果做好了,才是對自己和別人負責。只有用感恩的心去對待人和事,擁有良好的心態,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

書中很多閃光點,值得我們去體會,關於書中的安排,表達,聲音,詞語等等都值得我們去慢慢總結。

學生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23

截止20xx年,壽命超過220xx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為什麼這些長壽的企業扎堆出現在這些國家,是一種偶然嗎?他們長壽的祕訣是什麼呢?我們研究了他們都在傳承著一種精神——工匠精神!

很多人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複的工作者,其實工匠有著更深遠的意思。他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為企業家。但大多數成功企業家身上都有這種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可以從瑞士製表匠的例子上一窺究竟。瑞士製表商對每一個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塊手錶都精心打磨、專心雕琢、他們用心製造產品的態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維和理念。在工匠們的眼裡,只有對質量的精益求精、對製造的一絲不苟、對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正是憑著這種凝神專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錶得以譽滿天下、暢銷世界、成為經典。

工匠精神不是瑞士的專利,日本式管理有一個絕招:用精益求精的態度,把一種熱愛工作的精神代代相傳。這種精神其實就是“工匠精神”。

所謂“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僅僅是把工作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在眾多的日本企業中,“工匠精神”在企業領導人與員工之間形成了一種文化與思想上的共同價值觀,並由此培育出企業的內生動力。

在獲得奧斯卡日本影片《入殮師》裡。一個大提琴師下崗失業到葬儀館當一名葬儀師,通過他出神入化的化妝技藝,一具具遺體被打扮裝飾得就像活著睡著了一樣。他也因此受到了人們的好評。這名葬儀師的成功感言是:當你做某件事的時候,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種難割難捨的情結,不要拒絕它,要把它看成是一個有生命、有靈氣的生命體,要用心跟它進行交流。

“工匠”是技藝精湛的人,在歐洲,德國的學徒傳統培養了最優秀的工匠、瑞士的頂級名錶都是工匠一個零件一個零件打磨而成的。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極致的精神,並且專業、專注。

在這個“商人精神”橫行的年代。個人和企業都面臨巨大的生存挑戰。比如一些以山寨產品為主的企業,在外部環境好的時候,企業可以生存,一但外部環境變的惡劣,企業很容易馬上倒閉。

企業的核心因素是人,而脫離了這種困境的途徑是培養企業的“工匠精神”。工匠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他們在享受產品在手裡昇華的過程。其他企業熱衷於“圈錢—做死某款產品—出新品—圈錢”。而打造“工匠精神”的企業卻在從另一方面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看著自己的產品在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最終以一種符合自己嚴格要求的形式存在。

工匠用的工作獲得金錢,但工匠不為錢工作。一個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態度的表現,一生的職業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

工匠精神並不是舶來品,《莊子》中就有記載了一個“庖丁解牛”的故事。

廚師給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接觸的地方,肩膀所依靠的地方,腳所踩的地方,膝蓋所頂的地方,嘩嘩作響,進刀時豁豁地,沒有不和音律的。

梁惠王問:“你解牛的技術怎麼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啊?”

廚師回答說,他憑精神和牛的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依照牛體本來的構建。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十九年了,他的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鋒利。

廚師還說:每當碰到筋骨交錯很難下刀的地方,他就小心翼翼地提高注意力,視力集中到一點,動作緩慢下來,動起刀來非常輕,霍啦一聲,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開了。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做任何事要做到心到、神到、就能達到登峰造極、出神入化的境界。看看瑞士名錶,將一項技術發揮到極致,頂級品質造就了頂級品牌。

工匠精神不是口號,它存在於每一個人身上,心中。長久以來,正是由於缺乏對精品的堅持、追求和積累,才讓我們的個人成長之路崎嶇坎坷,組織發展之途充滿刑荊。這種缺乏也讓持久創新變得異常艱難,更讓基業常青成為鳳毛麟角,所以,在資源日漸匱乏的後成長時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

學生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24

曾經,工匠是一箇中國老百姓日常生活須臾不可離的職業,木匠、銅匠、鐵匠、石匠、篾匠等,各類手工匠人用他們精湛的技藝為傳統生活景圖定下底色。隨著農耕時代結束,社會進入後工業時代,一些與現代生活不相適應的老手藝、老工匠逐漸淡出日常生活,但工匠精神永不過時。新時代的我們要努力弘揚工匠精神,勇攀高峰!

20__年3月29日,第二屆中國質量獎頒獎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經中國質量獎評審委員會評審,質檢總局核報國務院同意,授予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株洲中車時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建築一局(集團)有限公司、廈門航空有限公司、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浦東供電公司、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鑽井事業部海洋石油981平臺、中國航天科工防禦技術研究院9家組織和首都航天機械公司高階技師高鳳林第二屆中國質量獎。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等80家組織、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高階技師寧允展等10名個人被授予第二屆中國質量獎提名獎。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_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謹向中國質量獎獲獎組織和個人表示熱烈祝賀!質量發展是強國之基、立業之本和轉型之要。各地區、各部門要大力實施質量強國戰略,堅持改革創新,加強政策引導,把提升質量作為推動供給結構、需求結構升級的重要抓手,為加快發展新經濟、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提供有力支撐;同時,要強化監督管理,健全質量標準,嚴厲打擊各類質量違法行為,維護群眾健康安全和合法權益。各行各業要向獲獎組織和個人學習,弘揚工匠精神,勇攀質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費者滿意的知名品牌,讓追求卓越、崇尚質量成為全社會、全民族的價值導向和時代精神,為促進經濟“雙中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做好“十三五”時期質量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鉅。要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群眾關切,著力改善質量供給,深入開展製造業、服務業質量提升行動,大力實施名牌發展戰略,努力擴大有效和中高階供給,加快實現“三個轉變”。全面加強質量創新,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激發全社會質量創新活力,助力經濟發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始終嚴格質量監管,健全法規制度,創新監管手段,推動質量共治,嚴守質量安全底線。大力弘揚質量文化,倡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營造“人人重視質量、人人創造質量、人人享受質量”的濃厚氛圍。

中國質量獎於20__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是國家在質量領域授予各類組織和個人的榮譽,評選週期為兩年。第二屆中國質量獎按照《中國質量獎管理辦法》的規定,經自願申報、形式審查、材料評審、專家審議、陳述答辯、現場評審等環節,第二屆中國質量獎評選表彰委員會全體投票表決後產生了獲獎建議名單,經公示無異議後,質檢總局核報國務院同意,形成第二屆中國質量獎獲獎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