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講座心得範文(通用18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33W

講座心得範文 篇1

觀看完餘先生的成功經理人講座,心中頗有些感想。

講座心得範文(通用18篇)

表面上看,這次講座是專門針對經理人的,給經理人介紹自己的經驗,發掘經理人可能犯的錯誤、問題,根據這些問題提出自己的改進的方法,為經理人指引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不過就單純從工作角度來看,餘先生提到了好幾個在工作當中能夠提高工作效率,改進做事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如何做好本職工作,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如何做得更好,好上加好呢?這就是值得思考的地方。我這裡稍微列舉一二,以示感觸。

第一,如何對待錯誤。

第二,怎樣做好工作。

第三,性格對工作的影響問題。

先說第一個,如何對待錯誤。餘先生的看法是:要主動認錯!首先就是對自己工作中的錯誤進行承認,接受批評,爭取不犯第二次錯;不要講“我以為”。既然錯誤已經發生,那麼就勇敢地去面對,思考並找出問題解決的方法。世界上沒有後悔藥,但是“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儘量在短時間內解決、改進、糾正,那麼比在錯誤發生後找藉口推脫好上一千倍。餘先生把犯錯分為三次:第一次是不知道,第二次是不小心,第三次是故意的,意思就是犯錯誤是正常的,人不是聖賢,就算是聖賢也可能會犯錯,既然會犯錯當然就有原諒的餘地,但是如果錯誤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那麼就是工作不認真,不仔細,是“故意”的。因為只要在犯錯之後,找出不會犯錯的方法,後面就基本不應該再次做錯了。

再說第二個,怎樣做好工作。餘先生在講座當中介紹了各種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並通過眾多案例來解釋。首先就是做工作計劃,因為有工作計劃的工作比沒有工作計劃的工作更能夠好地完成。這是工作的最基本要求了。然後就是要積極主動地報告自己的工作進度。很多上司在工作當中,不知道自己的手下在做什麼,又不好意思問,這就會給大家的工作帶來影響。如果上司隨時都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那麼會讓上司放心。在餘先生所講的幾個案例當中提到:讓上司放心,讓上司省事,讓上司進步等等情況,都是在工作當中要注意的地方,如上司問你問題,你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如何做到這點?就是自己首先要清楚明白,這與平時的積累,與努力的學習都緊密相關。要保持自己有一個積極的穩定的心態,不斷學習,堅持不懈,在工作當中才能遊刃有餘。

如今的工作都是團體協作。一般來說,一個團隊的工作能力都會大於一個人的工作能力,那麼,如何提高一個人的工作效率,讓整體的工作效率得到進一步地提高呢?餘先生說:“在不忙的時候,幫助其他人”、“毫無怨言地接受任務”、“對自己的工作任務,主動提出改善計劃”。那麼作為一個team,發揮的能量就更加強大。從公司方面來講,公司也會因為一個個team的強大而強大。

第三,性格問題。這是一個頗無奈卻又能夠實實在在改變工作狀態的問題。如何“謹慎”卻又不“保守”,如何“堅持”卻又不“固執”,如何“和睦”卻又不“相願”,如何“嚴厲”卻又不“冷酷”,如何“機警”卻又不“太拘小節”,關鍵的地方就是把握一個度。在謹慎保守之間,也許只有一線相隔,但相差太大,這就是“失之毫釐,謬之千里”了。“性格決定命運,氣度影響格局”這句話看似普通,實又高深莫測。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和氣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同樣,決定命運和格局的未必是智商或知識。進一步分析,可以這麼說,是對人對事的態度和掌控人的氣度促使一個人的成功。IQ固然重要,EQ更加寶貴,誠然。

最後,餘先生還提到了一個“偉人理念”和AQ的概念。如何成為一名偉人?要有智慧,要積極主動,要有監督力,要自信,要果敢。我相信不管做的成做不成偉人,這些對工作也有積極地促進作用。至於AQ,就是逆商,指的是在困境當中如何去面對,進而成長的指數。對於逆商的概念,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雖然沒有這麼嚴重,不過也多多少少有那麼點意思。縱觀歷史,一帆風順未必能有跌宕起伏,“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這就是古人的高逆商表現了,呵呵。

講座心得範文 篇2

今天有幸聽了杭州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張華教授的講座,內容是關於核心素養,所謂核心素養,是指人們適應資訊時代、知識社會和全球化時代的需要,解決複雜問題和適應不可預測情境的能力和道德,又可以稱為“21世紀素養”。

其實說白了,就是什麼樣的人才能在21世紀更好的生存適應發展。張教授說,所有的框架都提到了四個內容,那就是:合作、交往、資訊通訊技術素養、社會文化技能與公民素養。他說,現在我們學校裡所學的知識多少與之相關,除了一門計算機課還多多少少與資訊通訊技術相關,其他都是不相關的。我很想告訴張教授,這門計算機課大家都不重視,甚至有不少老師經常想佔用計算機課呢。

反觀我自已,近段時間我過於關注學生的學習了,尤其是期會考試前後,比如午自修的紀律,我要求學生安靜,一方面教室隔壁的語文辦經常向我投訴說,我班過於吵鬧影響老師們休息;另一方面七年級段會有檢查人員工巡視,分貝過大會被扣分。當然我自已內心也是認為只有靜下心來才能提高成績。基於以上三點,我中午經常喝斥學生,讓他們安靜。課間我也希望他們安靜,希望他們連討論問題也細聲細語。我現在覺得自已的很多規矩都對他們的成長尤其是核心素養的培養起到的是阻礙作用。光安靜地學習書本中的內容對於學生的未來到底起多大作用,這很值得商榷。

回想我自已的國中生涯,我還記得多少知識,我還和多少國中同學交往聯絡。說實話,我不記得國中學到了什麼,雖然國中時我的成績很優秀,我現在都做不了國中的一些題目,我也和國中同學斷絕了來往。這樣看來,國中這段時光對我現在並沒有太大幫助。

張教授說,現在的班級授課制是工業化時期的產物。特點就是:“粗加工”、“大規模”、追求高效、缺乏創造……為了追求高效,我們又不得不形成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式的接受性學習、“儲蓄式學習”、“輸入式學習”的學習方法,這些學習方法確又是阻礙了核心素養的發展。這也意味著現在的班級授課制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作出相應的調整。現在教育系統中倒是有課改的意識,但總覺得是換湯不換藥,將座位從插秧式換成圓桌式就完成了,而上課模式卻還是原來的灌輸式,這就又成了下面欺上,上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自欺套路。究其根源,還在於選拔人才的標準,如果還是隻是依分數一條,這任何課改都是無效。考慮到人口國情,這短時間內是無法改變的。

本人只是教育系統中最末段的一線教師。雖然對於張教授的憂慮我無能為力,但在自已班裡我還是可以做一些試驗。一是關注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二是可以每週申請一節活動課,摒棄教室帶到操場上活動或是讓學生設計一堂特長課,比如跆拳道的教跆拳道、剪紙的教剪紙等等。

我們學校既然搞幸福課堂模式,要讓學生獲得真正的幸福就不需要那麼多的條條框框。

講座心得範文 篇3

3月28日和29日,有幸參加了威海市教研中心在文登實驗國小舉辦了威海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專家報告會。報告會邀請到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生與繼續教育部常務副主任、上海市中國小心理輔導協會理事長吳增強教授和萊西市教科所李緒坤老師,分別就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班級心理輔導活動課和學習心理輔導進行了專題講座和培訓。報告中設計了現場互動的環節,最讓人歎服的,還是好幾個一線教學的老師,對於案例的分析講解,思路清晰,邏輯嚴密,透著專業素養,絲毫不遜於專業的心理諮詢師。

吳教授以《聆聽學生的心聲——班級心理輔導實務》為題,就班級心理輔導基本理論與心理輔導活動課實效性兩方面內容進行了專題講座。吳教授通過對社會變遷與學生成長狀況的思考及“情緒失調生輔導”、“青春期輔導”、“優秀生輔導”等七個案例的剖析和現場互動,讓與會者全面瞭解了學生健康心理髮展目標,明確了心理疏導的不同方法。這些案例主要是探討中學生自卑、早戀、打架、升學壓力等問題的解決策略。這些都需要密切關注家庭教育狀況,查出問題的根源。案例7是《他不說髒話了》,講的是一個小男孩總是說髒話,作為班主任,我們聽到學生打小報告後都很清楚自己習慣怎樣解決這種問題。看看心理健康老師的策略:側面瞭解,談心,瞭解到原因是為了吸引女生的注意;解決問題,設計了三問:受女同學歡迎的男同學的行為舉止有哪些?你自己的哪些行為會引起女同學的反感?你自己哪些行為受女同學歡迎?好了,做個真正受歡迎到孩子吧。看似簡單幾步,其實是摸清了孩子的想法。如果我們不問青紅皁白,直接批評:你罵誰了?不準罵人。相信是不會有任何效果的。其他幾個案例輔導措施及干預策略課件上都有,需要的老師可以到共享查閱,因為主要是國中的內容就不一一贅述了。

講座心得範文 篇4

在唯物主義教育中,我們被灌輸的一個觀點是物質決定意識,國家之間的鬥爭從本質上被認為是各國家之間爭鬥物質利益的鬥爭。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觀點不能說是一種錯誤,但是卻也絕對不能稱之為全面。

在該篇講座中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觀點,就是將中東的各種政治和軍事上的博弈歸結為兩個因素,一個是民族上的因素,一個是總價上的因素。而民族問題與宗教問題又是相互關聯的。中東的亂局從民族角度來說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之間的爭鬥,而體現在宗教上則是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的爭端。

對歷史稍作了解就會知道,在一定意義上我們可以認為當代世界文化的主流源自中東。從古代人種上來考量,中東的一個重要體現是印歐人和亞非人種之間的交錯。

古代埃及屬於含族人,而西亞的很多民族,包括敘利亞腓尼基屬於閃族人,閃含文化包括阿拉伯文化在個人的理解中一直屬於亞非文明的一個組陳部分。而波斯--伊朗來自於高加索山以北,屬於印歐語系,印歐族群的南遷的一個重要變現是波斯國家的形成與建立;這種影響在印度同樣深刻,表現為前12世紀的雅利安人南遷。

在波斯--伊朗人南遷之後混合了原有閃含文化以及波斯文化之後,一種新的宗教出現了:索羅亞斯德教,也就是中國人所稱的祆教。

視屏中殷老師有一個明顯的錯誤,就是將祆教與明教相提並論,嚴格的來說明教是祆教的一個融合了基督教、佛教之後的變體摩尼教。這個宗教在1世紀到5世紀一度流行與地中海世紀以及北非西亞。

祆教作為波斯的國教在亞歷山大征服之後一度受到毀滅性打擊,直到薩珊復國其處境才得到好轉。但是當薩珊被阿拉伯帝國取代之後,祆教也被作為阿拉伯宗教的伊斯蘭教所取代。

該視訊中一個有意思的觀點是伊斯蘭教中的什葉派是波斯人利用伊斯蘭教宗教反抗阿拉伯人的一種形式。這種觀點與伊朗末代皇帝巴列維所言頗為相合,後者認為伊斯蘭征服強迫波斯人放棄了對於阿胡拉馬茲達的信仰,而轉為信仰穆斯林,但是在千百年中波斯人從來沒有放棄用自己的方式改造伊斯蘭教的一種努力。

在這裡,筆者的觀點是宗教和民族是一種互為表裡又相互替代的事物。

當代宗教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普世的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一種是屬於某一民族或主要為某一民族所信奉的宗教,如中國的道教,以色列的猶太教,日本的神道教,印度的印度教等等。

但是如果我們對普世宗教進行一定的剖析,在所謂天啟宗教以及亞伯拉罕教系中最先取得統治地位的無疑是基督教。通過320xx年的米蘭敕令, 最後到狄奧多西一世時期,最終實現了對於帝國官方信仰的壟斷。

而我們在討論古代基督教的崛起的時候,我們不能忽視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在古代羅馬和地中海世界缺乏統一的民族認同,在意義上早期的基督教起到了一種代替民族作為國家基本凝聚中心的作用。

這種作用的好處和壞處都是相當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在短期內立竿見影的加強了國家的凝聚力;而壞處就是助長了國家的宗教化,將教的問題上升到了民族與政治的問題,而留下了諸多隱患。

也正是因為如此,歐洲近代化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宗教戰爭,因為歐洲近代的一個重要標誌是民族國家的興起。這種民族國家和古代作為整個地中海世界的凝聚核心的天主教之間是存在矛盾的。這種矛盾最為尖銳的體現就是繼承了古代羅馬國號的,以神聖羅馬帝國的形式組織起來的德意志。所以從宗教改革和三十年戰爭開始,最為嚴酷的鬥爭必定要在這篇土地上展開。

在這種認識下,如果我們能夠認同前面遜尼派、什葉派,阿拉伯人、波斯人之間的關係,我們恐怕也能夠得出一個類似的結論。

這種結論對於中國的啟示是非常顯著的。

古代宗教的一個特點是宗法性宗教,古代的神明最早應該來說是城邦的守護神。我曾在很多場合引用摩爾根對於古代羅馬城邦氏族的總結:氏族的重要權利是氏族祭祀的權利。而氏族明顯是血源性和地域性的,因此神明也必然是血源性與地域性的神明。

這點在楚辭中同樣有著深刻的體現,屈原說“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又說“ 帝子降兮北渚”,前者中帝一次指先輩,後者則是神明。古人說敬天法祖恐怕也就是這個道理。

這種地域性和宗法性宗教的存在以及變化與宗教發展的總的趨勢也是相適應的,因為宗教的趨勢是在“更為廣大的區域內崇拜更少的神靈”。

宗法性宗教作為一種以部落和家庭組織起來的崇拜體系必然是分散的,而當社會發展,社會關係得到拓展之後更多的公共的神明就必然會取代氏族的神明從而減少神靈的總量。

宗法制宗教的另外一個 特點是和作為政治紐帶的宗法關係相結合,不存在獨立的教團組織。

當古代社會逐漸發展和虛弱宗法性質之後,這種古代宗教的宗教性同樣會受到虛弱而以一種民族文化和風俗的性質被保留下來。

這個時候如果國家能夠以民族的形式組織起來,那麼在古代的範疇內則容易表現為非宗教化,例如中國;反之則是西方的以另外一種宗教,一種獨立的以教團形式組織起來的宗教為核心紐帶構建起一個國家的架構。

近代的一些國家確實不是通過宗教或者民族,而是通過一種共同的觀念的認同組織起來。但是這種觀念必然是來源於某種宗教或者準宗教組織,這種觀念本身恐怕也體現著民族的烙印。 所以中國當代必須警惕西方的某些思想,警惕西方的某些組織。

回到視訊講座內容上來,視訊中的另外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平衡。這種平衡主要表現為地區之間力量的一個平衡,主要還是遜尼派、什葉派之間的一個平衡。美國的重大的決策失誤在於破壞了地區的平衡,而導致了一種混亂局面。

這種平衡也是和宗教有關的。所謂平衡應該是指原有的力量的一種對比,以中國而論,某些民族爭端是自古就存在的,雖然尖銳,但是並非不可調和,因為作為主題民族的漢族的構成已經宗教是相對穩定的,但是如果某種力量企圖挑戰這種穩定則必須要加以限制和控制了。

講座心得範文 篇5

前兩週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學習魏老師的講座,我深受啟發,尤其是他的管理藝術,以及他的人格魅力深深的吸引著我。看了他的講座,我明白了,魏書生能有今天卓著的成就,決不是因為機遇與巧合,而靠的是他自強不息的精神,靠的是他教學中的睿智,靠的是他把鑽研作為一種快樂來經營的積極態度……其實,自己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才剛剛開始,一直都在不斷地實踐與探索,總感覺他所講的那些自己也曾經歷過、感受過!但所缺少的就是他那種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精神!

一、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

魏書生談到:人不能要求環境適應自己,只能讓自己適應環境。大的環境人是沒有辦法選擇的,只能在現實的環境中用自己的主觀努力來適應環境。我擔任班主任工作,由於學生學習成績差,自我約束能力差。我一看到學生上課亂七八糟,總是愛發火,愛發牢騷,牢騷滿腹但無濟於事。為什麼不學習魏書生先生?既然教了低年級,這應該是現實了,那麼,你就應該想辦法改變自己的心態與方式,儘快的適應環境。

二、用平常之心追求卓越

魏書生身兼數職,卻輕鬆自如,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是提倡苦中求樂、忙中求閒、失中求得、鬧中求靜。也不能說我生存的環境不喧囂,但我的內心可以說是比較寧靜的。我這些工作加在一塊就外人來看,應該說比較忙,但是不管怎麼忙,我真的是感覺很輕閒。如果每個人都能以一種平常之心對待自己的周圍的人,周圍的事,對待自己的本職工作,那麼你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抱怨,那麼多的不如意。面對失敗,你會變得從容;面對成功,你不會忘乎所以。

三、堅守住心靈的寧靜,堅守住快樂的心靈之道

魏書生的講座,總是將深刻的哲理,甚至苦悶的話題用流暢、幽默而又富有抒情的話語形象的表述出來,其語言如行雲流水,揮灑自如,他用真情厚意感染著所有在場的人,讓聽眾產生強烈的心靈共鳴,他使聽者為之激動。為什麼被別人視作艱辛工作的教育在他眼裡和心裡竟然是那樣的親切和歡欣?這都出自他對教育的深刻認識和真摯的厚愛。他的思想不是超然無蹤縹緲的,而是真實質樸的,根植於我們的教育狀況,根植於我們的教師的需求,根植於廣大學子的心靈。因為,他總是把走向學校當作一種精神享受,把認真教書育人當作是一種人生享受,把一切不如意之事之人當作體驗生活的一種愉悅享受。因為,有一失,必有一得;有一利,必有一弊;翻開手背,必定是手心;走出陰影,必定是陽光。

當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是我的理想,魏書生先生用他自己的智慧、豁達和獨特的人格魅力為我上了寶貴的一課。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我要不斷的學習教學的藝術,從魏先生身上找到適合自己的育人策略,真正地服務於學生,服務於教育事業。

講座心得範文 篇6

在北方一個以溫泉著稱的小城裡,曾經有過一口奇特的“問病泉”,據說任何人舒舒服服地泡進去,一下子就感知到自己身體的病灶所在。有關節炎的人四肢就會麻酥酥有了感覺,有胃腸病的人腸胃就會火辣辣湧起熱流,而有面板病的人則周身通泰,洗掉一層,蟬蛻一般。

我認為無論歷史還是現在的每一位偉人、聖人、英雄、榜樣都好似這樣一眼奇特的“問病泉”。我今天聽了大家對賴東進的介紹,感覺他也好似一口這樣的“問病泉”。雖然他不能診治百病,卻也好似一個專科醫生,他讓我們發現自身身上的弱點以及人所具有的潛能。

我們學習賴東進的事蹟,不光是讓我們感受還有那麼多的人生活在不幸之中,那麼多的不幸會集中到他一人身上,更要讓我們感受它是如何珍惜在那種逆境中得到的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他在考試中次次第一,勇於承擔集體中的責任,獲得學校中的若干榮譽。那他的學習生活的環境和條件是什麼呢?除了僅有的生命屬於他外,其他的比一無所有更悲慘,每日還要照顧他的精神失常的母親,年幼的兄弟妹妹,每日辛苦奔波,卻時時飢腸轆轆。彷彿世界上所以的悲慘命運都疊加在他一人的身上。然而他卻沒有被命運所左右,他頑強的拼搏,不屈的和命運抗爭,最終擺脫了那種悲慘的生活,併成為當代人的楷模。

他把支撐他發展的原因歸結為堅韌的的性格以及一句名言:知識改變命運。

我不指望大家在聽了賴東進的事蹟後便立竿見影的向賴東進一樣的努力拼搏。受益的人也許“覺醒”在某一刻,卻“悟”在漫漫歲月。我只希望賴東進的事蹟能像越王勾踐的苦膽一樣,經常的提醒我們珍惜我們現在擁有的良好環境,優越的條件,比起賴東進10歲才開始上一年級的我們,一切從現在開始,一切還都來得及。

講座心得範文 篇7

8月5日,我非常榮幸的在學院聆聽了來自師範初等教育學院的老師,以及來自師院外國語學院院長的精彩講座,她們的講課條理清晰、生動有序,時常舉一些事例,使道理深入淺出,滲透人心,我被深深的吸引了,長達兩個小時的講座,聽起來一點累的感覺都沒有,反而覺得是一種享受。通過學習,我領悟了一些有助於教育教學工作的方法與技巧,理論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更使我感受頗多。

一、英語課堂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影響人本身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只有對英語產生學習興趣,才能在輕鬆、愉快中學好英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合理組織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真正在快樂中學習英語。我認為首先老師要有良好的情緒。課堂上,教師的情緒對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有很大的影響。教師良好的情緒能夠感染和引導學生。這不僅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信心,有利於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師生關係;更有利於營造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其次,老師要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活躍課堂氣氛,寓知識於娛樂中,進行愉快教學。

二、營造“真實的”、“生活化”的言語環境,讓學生有話可說

在這次講座中,兩位專家都提到英語課堂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既要在英語課堂中設法營造“真實的”、“生活化”的言語環境。所謂“生活化”,不是要把英語課堂搬到社會,而是把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課堂,從而實現課堂內與課堂外的溝通,變課堂為言語交際的場景和處所。“生活化”的實踐活動有購物、採訪、自我介紹、遊戲(如猜謎、競賽)、問路、新聞廣播等等。“生活化”的教學環境設計,使英語課堂教學具有了真實的言語交際性質,其效果不僅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教學氣氛,更主要的是它能夠使學生產生真實的“言語體驗”,這種“言語體驗”是培養學生英語能力、塑造學生整體人格的切實途徑。

三、英語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英語水平

“要給學生一滴水,我們就要有一桶水。”這也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作為一名國小英語教師,國小生剛剛開始學英語,所以教師英語的水平是非常關鍵的。如果自己的語音語調都說不好,那豈不是誤人子弟?所以我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英語專業水平,堅持每天說英語,做到多讀、多聽、多寫、多練。

聽完講座,收穫很多,感悟也很多,但我們要做的更多,那些渴望求知的孜孜學子們都在等待著我們給他們注入新鮮的血液,所以,我們要把學到的東西附註於行動,不斷探索,刻苦鑽研,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把教材教好,培養出適應改革開放,會使用英語的各種人材。

講座心得範文 篇8

自然是最美的,自然是熟悉的,自然也是很容易被忽視的.藝術課堂教學如果能結合教學內容,選擇恰當優美自然環境作為學習活動地點,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藝術教學中,我們要打破原來傳統固定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組織多種形式的綜合性藝術教學活動,而且藝術課程強調在輕鬆、愉悅、民主的氛圍中,在師生、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和交流中,共同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真正尊重學生的創意,熱情鼓勵和激發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和創造.

藝術課程注重對學生整體發展的評價,不僅僅關注對學生藝術知識與技能掌握程度以及整體藝術發展水平的評估,還強調對學生通過藝術的學習,在文化修養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人文素養上獲得發展的評價.教師可以結合“藝術與生活”、“藝術與情感”、“藝術與文化”、“藝術與科學”四個方面的內容,制定科學的、可操作的評價標準,進行整體評價.注重對學生整體發展的評價:藝術課程不僅僅關注對學生知識預計能掌握程度以及整體藝術能力發展水平的評估,還強調對學生通過藝術的學習,在文化修養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人文素養上獲得發展的評價.

1.藝術與生活方面:針對學生能否積極的感受生活和自然,能否發現生活和自然中的藝術要素和組織方式,能否通過藝術作品發現生活的情趣,加深對生活的認識和熱愛,能否用藝術的方式發現和美化生活等.

2.藝術與情感方面:針對學生能否關注和感受到藝術作品的情感表現,能否用藝術的形式表達、交流自己的情感,能否自覺地用藝術的方式調節、梳理自己的情感等.

3.藝術與文化方面:針對學生能否認同、尊重各民族的藝術文化傳統,是否有興趣瞭解藝術的歷史和風格,能否捕捉到藝術作品和藝術表現所蘊涵的文化資訊,能否積極地參與學校、社群的藝術活動等.

4.藝術與科學方面:針對學生是否對藝術與科學有所瞭解,是否能創造性的使用材料進行藝術創作和表現.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學生的參與性、探索性,強調學生的體驗、探究、實踐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要給學生充裕的實踐空間,放手讓學生大膽的動手、動腦主動的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自身對事物的認知水平.同時,我們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創造精神,使學習成為獲得積極、愉快、成功體驗的過程.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地位,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多樣化的教學內容為每個孩子提供了發展潛能、增強自

信心的機會.評價主要採用描述性、富有情感性的語言,對學生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等方面的進步做出肯定性評價.教師不要忽略學生在課堂上的一個神情、一個動作、一個想法、一句話、一幅畫、一首歌,這正是學生學會欣賞、懂得審美的開始.學會了欣賞,也就學會了評價.在對學生評價的始終,教師多得是賞識、激勵,更多得是引導.

我深深地感受到,新的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不光要徹底地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丟掉自己習慣成自然的教學方法,還要不斷地加強文化修養.我們在教學中應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以學習者的平等的心態參與到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中去,協同合作.在教改中,我們要大膽地嘗試,雖然會有一些不足和問題,但是我想教改的本身目的就是在於讓新的教學模式和新的教學體系來適應新時代的發展,來繁榮教育,這還需要我們努力.藝術課的課堂教學中只要做到對藝術課程進行全面、深入的瞭解;對自身有一個正確的角色定位;善於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注重評價的綜合性就能得心應手的駕馭藝術課的課堂教學.那麼就讓我們一起抓住現在,把握今天,創造未來吧!

講座心得範文 篇9

學術講座,它是大學中的一種學習途徑。聽學術講座過程中,不僅可以領略各行各業專家的口才藝術,還可以開闊視野,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

當第一次聽學術講座的時候,領略了阿里巴巴總裁馬雲的風采。他的一場《文化是企業的DNA》,把我從學校帶到了企業,這個讓多數人充滿夢的地方。首先,他是杭州師範學院一名出色的畢業生,在校期間曾擔任校學生會主席。第二,馬雲談到當今大學畢業生欠缺的一些東西。他說:“剛開始,阿里巴巴招聘根本不對應屆畢業生開放。”因為應屆畢業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由學校到社會的過渡,而阿里巴巴擁有濃厚的文化底蘊,他需要有主人翁精神、有創新精神、有能力、能幹的員工,而不是死板、聽話的員工。第三,阿里巴巴之所可以能迅猛壯大,成為行業的佼佼者,其最主要原因之一是:有明確的目標。

開始,馬雲提出要做80年企業,隨著企業的發展,到20xx年,阿里巴巴更改了目標:要做120xx年企業;要做世界十大網站之一;只要是商人,一定要用阿里巴巴。由此看來,明確的目標是掌握企業存亡的命脈,只有在不同的時期定下明確的目標,才能給企業注入活力,才能使企業有繼續發展的動力。此外,馬雲稱“他永遠都不會聘請那些抱怨原公司的人。”因為他們沒有職業道德修養,將來也肯定不會全心全力的奉獻於自己的公司。

《博弈論的軌跡》,給我最大的啟示是:合作可以提高競爭實力,可以獲得更大的收益,可以達到雙贏。曾經聽了一個李維斯“共同知識”的博弈,才感到博弈論的深奧。問題是這樣的:老師問十個小孩誰的臉是髒的,知道自己臉髒的請舉手,為什麼老師問第三遍時,三個臉髒的小孩都舉手了。剛開始看這個問題的時候,完全沒有思路,甚至連一個突破口都沒有,,後來聽了其解析,茅塞頓開。

他的解析是這樣的:假設十個小孩中,只有一個小孩的臉是髒的,當老師問“誰知道自己的臉是髒的”時,臉髒的小孩環視其他九個孩子,發現周圍都沒有舉手的,所以臉髒的小孩會自己舉手;假設十個孩子中有兩個小孩的臉是髒的,當老師問“誰知道自己的臉是髒的”時,A小孩環視周圍其他九個小孩,發現周圍都沒有舉手的則自己會舉手。回到問題,十個小孩中,有三個小孩知道自己的臉是髒的。當老師第一次問“誰知道自己的臉是髒的”時,沒人迴應,第二次問,依然沒人迴應,第三次問時,三個臉髒的小孩同時舉手。

《大學精神與清華精神》,徐葆耕稱“中華上下五千年,特別是滿清末年,遭遇世界列強的瓜分與凌辱,而中華民族依然屹立於世界東方,並逐漸成為世界的領跑者,是因為我們有著一種精神,一種文化底蘊。”清華大學雖然是我國知名的一流名校,但“清華精神”是從恥辱中總結出來的:一,清華大學是用戰爭賠款建起來的,其建設開始時的目的是培養有才、有能力的中國學生、美國學生,而後為美國發展服務;二,清華大學是建在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舊址;三,建校之初,所有重大的事情,中國人都無權決定,必須徵求美國教師的意見,而美國教師的生活條件(特別是住房方面),都明顯優於中國教師。清華大學的學生之所以優秀,始終走在世界的前列,是因為他們始終提醒自己,什麼是“清華精神”:眀恥、會通、講究科學、重視實幹。梁啟超曾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來激勵學生,後來成為了清華大學的校訓,對師生都有深刻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清華師生的精神風貌。

《員工精神》,李強稱“人生處處是考場,人生事事是考題,人生人人為我師。”所以要不斷提高員工的自身素質才能使企業得到長遠發展。要培養員工的愛國精神,尊老愛幼、禮儀天下的高貴精神,要培養員工積極樂觀工作的精神。其中的一條值得全國各行業的人學習——愛國精神。因為全世界都有“敬富心理”,只有一個民族強大了,才會讓自己感到驕傲,才能是中國走出去。員工熱愛企業,就肯為企業奉獻,這樣,企業的效益就好了,國家就會有稅收收入,所以員工愛企業就等同於愛國家。他經過一個例子:沃爾瑪創始人——薩姆·沃爾頓,有一天他跟公司的兩個副總一起出差,途中看到一家商店掛出“清倉甩賣,倒閉”的條幅,沃爾頓執意要兩個副總去學習一下,兩個副總問他:“一個即將倒閉的商店有什麼值得學習的?”沃爾頓說:“要你們過去是讓你們學一下他為什麼會倒閉,總結經驗,防止自己的企業走同樣的道路。”李強由此例強調“每個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中國要在能源革命中充當角色》,中國科學院武建東:氣候和環境正逐漸成為世界各國間能源挑戰的基礎。而能源又是世界各國間競爭的基礎。漸漸的,我體會到能源在國家綜合國力提升上的重要作用。回想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是不是曾經浪費過水、浪費過電、浪費過糧食······國破家必亡,落後肯定會捱打,為了不重蹈滿清王朝末年的覆轍,我們應該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集全國十三億人的力量,發揚主人翁精神,發揚毛主席“為國家節約一針一線”的精神,努力使我國躋身於先進民族之林。

《大學教育應該培養科學精神還是人文精神》,這是一個四川大學和重慶大學的辯論題。首先,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關係是互補的,永遠不可能一個取代另一個,每個學校都應該注重培養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辯論過程中,雙方代表據理力爭,各自亮出了自己的觀點,使觀眾對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有了一個更深入的瞭解。

《魯迅的情趣和操守》,面對中國如此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通過講座介紹我覺得它是一個隨和的、可親可近的人,他崇尚世間“真、善、美”,抨擊一切“假、惡、醜”。他也是我國曆史上繼孔家儒學之後的,複雜的,有文化意味的原點。魯迅曾經說過“無論你選擇了什麼,你都會成為它的奴隸”。他認為人的實質是可變的,也是由自己決定的,就像他曾經說過的“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學術講座是個人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的重要途徑,只有聽的多了,才能把許多專家的思想潛移默化的轉變成自己的思想。

講座心得範文 篇10

現在的社會需求和畢業生的人數之間存在著很大的矛盾,使得就業非常的困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以良好的心態去面對就業中的諸多問題,就這方面來說就業指導課是非常必要的,正所謂:正心,正行,方能正天下。講座培養學生畢業時能根據社會需要與個體特點,正確選擇職業的能力。在國家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下,幫助學生轉變就業觀念,調整就業心態,掌握求職就業的方法和技巧,學會推銷自己,最終實現就業。

為此,我們需要在大學階段做好就業準備

1.(目標的確定)心理預期度的準備

即期望自己能有個什麼樣的工作,達到什麼樣的層次。很多單位反應,大學生的衝勁很足,但往往不夠踏實。大學生從“校園人”到“社會人”的轉變有一個適應過程,應儘快認清自己的實力,聯絡自己的實際情況,以便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有種說法是“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意思是說無論什麼事情,期望值都不要太高。而且,我們應從思想上認清當前金融危機的形勢,端正求職態度。在就業處於嚴冬時刻,工作相當難找,所以先不管對工作有多少要求,能取得人生第一張工作證是首要目標。先做好,一定會得到提升,然後就能擺脫這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了,去追求自己喜歡的工作。

2.知識技能的準備

金融危機下,企業招聘職位嚴重壓縮,然而應聘的優秀大學生卻有增無減,企業挑選的餘地也就比往年更大,所以,如何能在優秀的人才中脫穎而出,最終還是一定程度上依靠你的專業技能。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走到哪裡都有用。我們要時刻遵循“活到老,學到老”的古訓,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同時,作為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我們還應該培養自己的溝通能力,團隊精神,協調能力,管理能力等。

3.經驗鍛鍊的準備

通過在網上做的調研,超過90%的公司會更看重大學生在校期間的一些實習經歷。也許和你同去應聘的人其他方面都和你實力相當甚至沒你有優勢,但他大學四年有很多實習經驗,或者說相關工作經驗豐富,你可能就因此被淘汰。因為招聘有經驗的人才,就意味著企業可以節省很大一筆培訓費用,哪個企業會拒絕呢?

講座心得範文 篇11

聽了今天上午鄭增儀講的安全講座, 感受很深,尤其是聽到那一幕幕摻不仁睹的安全事故: 縱火殺人, 精神病人砍傷兒童, 駕駛員車上睡覺撞傷跑操學生等。

孩子是社會未來的接班人,他們能否健康成長,關係到民族的興衰和社會的進步。育人不僅要進行智力教育,還要進行道德、紀律教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從幼兒學生抓起,使學生從小就接受交通安全知識教育,達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養成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良好習慣,是能達到一代人和一個社會的良好秩序的百年大計。

新學期一開始,為確保學校師生上放學的道路交通安全,維護校園的教學、生活秩序,與學校一道一方面加強對校園內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加大學校“綠色通道”的建設和學校周邊交通環境的整治。以進一步增強中國小生交通安全意識,提高他們的自防自護能力,遏制交通事故的發生。據瞭解,每年因各種事故,數以萬計天真無邪的兒童少年死於非命,而因交通意識缺乏和淡薄引發的交通傷亡事故,在中國小生傷亡事故中佔有較大的比例。中國小生的交通安全牽涉到千萬個家庭的幸福,需要交警、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負責,齊抓共管。

交通法規規定,做到行車安全必須具備兩個最基本的條件:一是無牌無證的車輛不能上路,二是年滿18歲並考取了相關駕照才有資格駕駛車輛。然而,交警在上路巡邏執勤時發現,有相當部分的車輛“三證”不齊,一些還不符合法定年齡的學生也騎車上街。看來,學生交通安全教育問題任重道遠,如何讓中國小生平平安安上學,高高興興回家呢?

我建議定期或不定期選派民警或教師勸導員在交通複雜的學校門口或路口維持上、放學高峰的交通秩序,保障“綠色通道”安全暢通。同時 將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列入學校管理的內容,每所中國小平時就必須按照驗收考評標準抓工作,並將交通安全教育納入素質教育督導評估的內容之一。建議國小生上放學實行“排路隊”和戴“小黃帽”的方法,把同路、同方向的學生編排成隊,由教師護送過馬路,保證學生走路安全;在組織學生外出集體活動或組織春、秋遊時,嚴格規範審批手續,把好審批關,堅決制止病車、超載車運送學生,保證學校師生的交通安全。同時,加強了對學校及周邊交通環境的整治,堅決取締校園門口擺攤設點、佔道為市等妨礙學校師生通行的違章行為。為廣大師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交通環境。

說了這麼多,我想大家應該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了。那麼,就請大家“保護生命,拒絕違章”,珍惜自己的生命吧!

講座心得範文 篇12

看完了這位優秀教師的師德講座,我的心裡久久不能平靜,他的身影在我腦海揮散不去,他的事蹟深深震撼了我的心靈。道德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是教師職業理想的翅膀,教師的工作是神聖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情、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種付出是要以強烈的使命感為基礎的。“育苗有志閒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是要甘於寂寞,甘於辛勞的。這是師德的首要條件。

教育是一門藝術,因為人是最神祕最複雜的生物。面對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學生,如何贏得他們的信任與尊重,如何對他們實施德育教育呢?作為一名教師,我認識到教師肩頭的重任,一定要能理解學生,尊重學生。

教育學生,最重要的是要傾注愛心。教師沒有深切的愛就難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用愛心架起師生心靈的橋樑,注意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要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微小“閃光點”,要愛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能動性;要愛他們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才一串串教育勞動成果。“愛”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愛”要以理解、尊重、信任為基礎;“愛”要一視同仁,持之以恆;“愛”要面向全體學生。

在傳統的“師道尊嚴”理念的影響下,人們常常有這樣的觀點:學生就應該服從老師,被老師批評是理所當然的事。然而,這種觀點在當今社會顯然已不適用。學生,尤其是處於生長叛逆期的中學生,他們追求個性發展,個體意識明顯加強,更追求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平等交往。因此,我想,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中,尤其是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一定要有換位思考的意識,尊重學生,理解學生。

理解就是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心理實際和生活實際。在開展班級德育工作,學生德育素質的提高,必須遵守一切從實際出發這一分析、處理問題的原則。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待人。

由於受遺傳因素、家庭條件、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學生中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在平時的學校生活中,教師就應注意觀察學生的個體差異,應對每個學生都有全面的細緻的瞭解。而要了解學生光靠觀察還遠遠不夠,要利用各種機會和學生溝通,溝通多了,就能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動表現,及時解決他們的思想困惑,糾正其不良行為。而事實證明,要想讓學生接受老師的觀點,批評說教的效果遠及不上和學生談話的效果明顯。老師應首先把自己擺在和學生平等的位置上,從關愛的心態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們,要讓學生真正的從心底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

尊重學生,寬容學生,並不是放任自流,對學生的不良行為有時還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評。作為一個老師,特別是黨員教師,即使學生犯了錯誤,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也應尊重學生的人格諄諄教導學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應。一味的訓斥,只能促成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更不能用挖苦、諷刺傷學生的心。批評學生要慎用批評用語,要講究語言藝術,要處處顧及學生的自尊,使學生產生親切感、信任感,願意與你作心靈的交流,這樣才能使學生從思想深處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切實有效地發揮批評的作用。

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就會使師生關係愉快。我們要從愛心出發,愛心出發即是進行教育的前提,我們要關心愛護班級的每一個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教育,是真心的愛護,是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健康成長,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成材。老師有愛心,能夠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學生才能更加尊敬,愛戴老師,師生的感情才能更加融洽,充分發揮情感教育作用。

那麼,如何才能真正地尊重學生?

第一,教師要平等友好地對待學生。校園裡,師生之間沒有人格的尊卑、貴賤之分。教師應平等對待學生,不能以高高在上態度、家長式的作風對學生髮號施令。例如,當一個學生有缺點或出現過失時,教師對其進行幫助、教育以至嚴肅的批評,都是必要的,但必須抱著與人為善的態度,才能為學生所接受。反之,如果教師對學生進行挖苦諷刺,則只能引起學生的反感。久而久之,師生間就會出現一道鴻溝。

第二,教師要由衷地信任學生。信任學生是一種特殊的尊重,對學生有著特殊的教育功能。無端猜測是對學生不尊重的表現。事實上,教師把學生當什麼樣的人看待,就等於暗示他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學生往往從教師的信任和期待中體驗到人的尊嚴,激勵自己不斷進取。因此,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教育學生的一種特殊手段。同樣,信任學生也是培養學生自尊心的一個原則。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逐步被打破的今天,特別是在現今社會,隨著科學的巨大進步,知識的迅速增長,新學科、新技術的不斷出現,“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的情況更為明顯。因此,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顯得尤為重要。

教書育人是一項重大的嚴肅的工作,來不得半點虛假。因此,要不斷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質,深入學習各種理論學習,把教育理論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不斷探索新的科學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展視野,在執教教學中提煉師藝、昇華師技。

“一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每天都進行著大量的平凡瑣碎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管理班級……但是,今天通過學習師德先進教師的感人事蹟,我將在教育教學的工作中,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用高標準的師德觀念,規範自身的行為,提高自身的素質,在平凡的崗位上,發揮出不平凡的力量。

講座心得範文 篇13

這次選修課我選擇了演講與口才,因為口才是一種藝術,一門科學,一種能力的表現.以前我覺得口才就是講話,只要會講話,便是有口才的人.但上完這次選修課後我明白其實並不是,不能僅從表面去理解口才與藝術的意義.口才藝術是從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對學生進行說話、演講、辯論、語言交際能力等方面的培養.現在我對口才有了更全面的認識,知道了口才在現代社會中所處的重要地位.如此說來,說話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而要把話講好就更難了.一言可興邦,一言也可抵三軍,言論的力量是巨大的.

在我們的世界裡,人與人之間交流思想、溝通感想,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徑就是語言.我們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很多時候,我們在私底下可以口若懸河,但一但站在講臺上講話時,就會出現臉紅耳赤,說話斷斷續續、語無輪次的尷尬情況.而一個好的演講者演說家會很好的打破這種局面,因為他懂得如何在各種場合實時適時的轉變,這種轉變就會很好的使我們適應和改變.

演講是要有慾望的,也就是說要有表達的慾望,如果沒有演講的慾望,永遠練不好口才.可以說每個人天生都有講的慾望,從人呱呱墜地,吖吖學語開始就有了這種衝動,後來可能是由於社會、個人的原因,因講不好,就不敢講、不願講了.但是,演講衝動是原始的,有些人只是沒有機會而已.就如同一個沉默寡言的人,一旦醉酒,就會酒話連篇一樣,酒就是催化劑,就是開啟話匣子的鑰匙.想講,是需要培訓的,一旦有了第一次的講,就會有第二次表達的衝動.所以,培訓口才,應該先培養講的興趣開始,讓人產生充分表達的願望,只有想講了,才能可能走上演講的講臺.

口才是講出來的,說出來的,只有多說,多講,才能不斷提高演講水平和能力.要學會與人溝通,平時主動地與人交流,多拉拉家常,也就是多散講,這是練就口才的捷徑.說多了,也就順了.也要多參加演講的聚會,珍惜和把握每次說的機會,這是鍛鍊口才的必然途徑,不敢當眾表達,演講水平就很難提高.不管什麼場合,只要有機會可說,就當仁不讓,站起來,說出來.

提高口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長時間的努力.總之,要開口,把自己想講的話講出來,不用在乎講得好與不好.努力了,總有一天會有收穫.讓自己站在講臺上向無數的聽眾訴說自己的心聲,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所有人的內心產生共鳴的夢想得以實現.

講座心得範文 篇14

魏老師講座是以“民主教學”為主題展開的,我在聽後頗受感動並深受啟發。感想很多,現整理如下:

一、魏老師民主教育的第一點是樹立為學生服務的觀點。是指我們作為教育的實施者,不能只強調管理者的地位和權力,而要樹立為學生服務的觀點,和學生家長一道為學生提供良好成長的環境,而不是逼著孩子成長,作為教師要甘為人梯,降低自己的位置,平等對待所有學生。我在教學中,這一點做得不夠,有時我認為自己是四十年熬成婆,該是我要求學生怎樣做學生,而不能從當初我做學生時的心態去思考老師該怎樣約束自己的行為,這樣是否有害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損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榜樣形象和帶動作用。

二、魏老師民主教育的第二點是幫助學生找準自己的起點,分析學生的優點。讓每一位在班集體中的學生都有所作為。幫助學生找出自己的長處,需要教師很大耐性。而身為人師,古人就有“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感觸,這是師道尊嚴。如果起碼的耐心都沒有,就會喪失應有的師道尊嚴,更會喪失學生對教師應有的尊重。這一點我很有感觸,剛走上工作崗位時,我是沒有什麼耐心的,後來開始會因為一道題目為學生講解五遍甚至十遍,贏得了學生的信任和對我這門學科的興趣,最後學生用四所中學平行班平均分第一名來回報我的耐心。現在,我認為光有一定的耐心是不夠的;除了有足夠的耐心,還要有一定的策略,幫助學生髮展自主能動性,讓學生從自身的發展水平來給自己制定可行性目標。魏老師“幫助孩子成長,別逼著孩子成長”很有道理,之所以老師和家長都認為孩子有逆反心理,無外乎沒有找準自身的位置,不能為學生找到自身的優點,從而不能激勵學生,也就不能很好的發展學生。

三、魏老師民主教育的第三點是一定要發展學生的人性和個性。每個人都有嚮往真善美的願望和要求。當我們積極發現學生這些願望和要求,並我們幫助學生髮展這些願望和提升這些要求,也就自然而然的提升學生的品質。這裡所說的人性,是要回歸到人的最真最純的層面上來。魏書生舉例:愛國愛人民和愛社會首先要從在家中幫助父母做家務開始,知道愛自己的父母,才能談得上愛國愛人民愛社會,否則是本末倒置。如果只是掛在嘴邊或是一味喊口號,做做形式根本就不是教育的初衷。所以人性的真善美是要求發現和發展的。發展學生的個性是因為個性的發展能夠造成差異,而只有差異性教育或者說因材施教才能更大可能的成就更全面的人才,更好地使學生髮現自己,同時更好的形成差異性人才。發展個性也是幫助學生實現自身價值的有效途徑,所以說發展學生的人性和個性是民主教育的和好體現。

四、魏老師民主教育的第四點是要多和學生商量。我所理解的是要和學生交流,交流和溝通能很好的發現學生的優缺點,幫助學生找準自己的起點,從而使學生利用自己的優點、發揚自己的優點為班集體和他人多做事做好事。所謂“責任感是在做事的過程中積累起來的”。這種做事的責任感也會幫助他人培養良好習慣的行為習慣。交流也得有個準則:不難為任何學生,也不放縱任何學生。溝通要求師者放下架子,能和學生平視對待,能和學生坦誠不公的交流,這樣的交流可以消除很多不良的學習因素,從而不浪費任何時間去做無意義的事。當教師的只有勤於和學生交流才能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才能發展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做到師道尊嚴。

魏老師最後強調民主教育教學的經驗總結應為三個部分:1、做好計劃,2、監督檢查,3、總結反饋。所以我要在教學中不斷的學習總結,用學到的知識和積累的經驗不斷在教育教學中檢驗,已儘快的提升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講座心得範文 篇15

20xx年歲末,20xx級的考研戰鬥趨於白熱化,20xx級的考研戰線已然拉開。今天去xx大學聽考研講座就是20xx年考研戰鬥的序幕。坐車來回免費,中國考研頂級輔導專家博士專場講述考研的形勢和策略,足以吸引我的眼球。

寬敞的學術報告廳人滿為患,博士年輕令我吃驚,而他的滿腹經綸更讓我聽的瞠目結舌。博士以他詼諧幽默的演講風格博得在場學子的陣陣掌聲。他從20xx年考研結果分析了考研的低錄取率的原因和20xx年的考研形勢,接著他又分析了報考研究生院校的訣竅,權衡了專業和院校選擇的準則,根據學術性和應用性的分別合理選擇專業方向。接著博士有又對考研公共課程的題型和應對策略作了大概的分析,使我對於考研的題型有了一定的認識。博士還特別對英語考研與四六級考試的不同做了具體的分析。他幽默的演講風格令現場的氛圍很是活躍。最後博士結合自己的考研經歷給大家闡述了考研的艱辛和如何處理考研所面對的各種困難等等。

報告持續了近三個小時,最後同學們有的報名參加海文的培訓班,有的還圍著量博士問這樣那樣關於考研的問題。我也買了關於考研的一些參考資訊資料。同時還結識了幾個一起考研的戰友。感覺還是不錯的啊!

最後從報告廳出來的時候又碰到文都考研的工作人員在散發傳單。我感覺考研不只是我們學生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還有考研的輔導機構的明爭暗鬥。坐上回去的班車給幾個同學侃了一番考研的理想和目標,以及自己的現狀,瞭解了以下他們對於考研的見解還是讓我很有體會。

講座心得範文 篇16

12月19日,儘管寒氣徹骨,但是禮堂內仍濟濟一堂,慕名來聽魏書生老師的講座。

見到的魏老師,沒有想象中光環灼灼——衣著樸素;手足談笑間,看不出教育家的權威——語言平實。這是我第一次聽到的沒中場休息的講座,第一次目睹講演者站著輪流交換兩隻腳的講座,第一次看到全場千名老師幾乎是“憋”著聽了六個小時,卻仍聽不夠的講座。6個小時的講座,沒有艱生晦澀的術語,沒有高懸莫測的道理。談的只是與生活、工作、學習有關的小事。視角敏銳,談笑間,伴著的東北“二人轉”的味道,令全場不時的暴發出熱烈的掌聲和笑聲。魏老師對課改偏執者們地評說:“就是把明白事兒整糊塗了”,硬生生把“這是一堆蘿蔔”說成是“此乃若干蘿蔔的組合”,如此詼諧幽默的語言頻頻脫口而出,不僅令人捧腹大笑,也在笑聲中多了一份思考。他以那種難以言說的魅力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聽眾,使人如品香茗,似嚼草根。

“鬆、靜、勻、樂”是這次講座高頻出現的四個字。“鬆”指身體放鬆,“靜”指心靈寧靜,“勻”指呼吸均勻,“樂”指情緒樂觀。往白裡說就是守住心靈的寧靜,守住快樂的陣地,不為利益蠱惑,不為物慾左右。即為人首先要擺正心態,處於人生波峰時不高看自己,處於人生低谷時不小視自己。魏老師一直在踐行這四個字,用他的實際感染著每一個學生,每一位老師。他對生活的那份從容淡定與練達讓我折服。我想是他不凡的經歷,豁達的胸襟成就了他這樣的人生境界。他上過山,下過鄉,卻從未一天走進過師範的課堂,但是在教育的這條路上,他認認真真做好自己手中的一切,不僅做好,還做到了最好。榮譽、先進在這些“仕途機會”面前,魏老師卻語出驚人“只要讓我能去教書,我才把事兒做好的”。

“教書”成為魏老師一直的目標和數十年來的堅持。他喜歡用洗去鉛華看本真的視角看待社會,看待問題。就如何看待“教師——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這句冠冕堂皇的話時,魏老師是這樣理解的:教師只是一種職業而已,而職業不能用貴賤來衡量的,無需神話,無需貶低。他對職業的觀點是:把平平凡凡的工作看成是一種巨集大的事業。在工作中他不拿架子,不裝樣子,不扣帽子,與老師與學生心貼心。數十年來一直堅守“鬆、靜、勻、樂”這樣的信念,他的“堅持”是讓人折服的,堅持每天記日記,堅持每天3千米,堅持每天與大家一起做操,堅持每天一分鐘練注意力……他在工作中享受無數因“堅持”帶來的成功的快樂,享受因“堅持”得到的一次一次超越自我的喜悅。他把“堅持”的根深深扎進土壤,沒有這些平凡的堅持,哪來事業上的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守住心靈的寧靜,守住快樂的陣地。”樸素的話語撫平了在場許多顆不安分的心。超負荷的工作,不盡人意的待遇曾經令許多人失去平衡的支點。聽了魏書生的講座,我的胸襟得到了開闊,那就讓我們時時事事做到:鬆、靜、勻、樂,以一顆平常心快樂地生活、工作、學習。

講座心得範文 篇17

首先很感謝學校為我們家長精心安排的這次家庭教育講座。

聽了張某某局長的講座,受益匪淺。張局長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法、自己的親身經歷,向我們家長傳授了孩子在教育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及教育方法,讓我感慨頗深,深刻領悟到了言傳身教,一朝為父母,終身為老師,家長所承載的責任與重要意義。教育的關鍵就在於養成好習慣、與孩子更好的溝通、增加閱讀方法等幾個方面。

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中都在深刻地影響著孩子,家庭的和睦、濃郁的親情氛圍等都就是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客觀條件。從小讓就孩子樹立獨立的人格,其次就就是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孩子雖然很小,但卻有著強烈地自尊心,大人的言行他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特別就是當著外人的面不留情面的指責或就是埋怨都會給孩子帶來心靈上的傷害。通過收聽這次講座,還有幾點體會與大家分享:

一、能有一個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的養成就是非常必要的,它應該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中。要有好的習慣,首先要讓孩子在思維上習慣,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不能管太死,否則精神上就會有叛逆,我們就要從孩子小時候起,從小事做起,仔細觀察,及時發現孩子生活中的不良行為,加以糾正和引導;對孩子生活中好的行為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之成為習慣,讓孩子在好習慣的陪伴下學習、生活。

二、做好與孩子的溝通。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要注意講究科學方法:首先要善於傾聽。只有傾聽孩子的心裡話,知道孩子想什麼,關注什麼和需要什麼,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後的溝通變得更加輕易。孩子向您訴說高興的事,您應該表示高興;孩子向您訴說不高興的事,您應該讓他盡情地宣洩,並表示同情;當孩子向您訴說您不感興趣的話題,您應該耐著性子聽,表示您關注他的談話內容。這樣,不僅使孩子更樂意向您傾訴,也可以提高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其次,家長要學會和孩子做朋友。家長如果總就是高高在上,就很難和孩子交知心朋友,也就談不上真正的溝通。這就要求家長和孩子談話時,要以孩子的心態和孩子能理解的語言進行。再者要有耐心。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年齡、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各方面都存在著巨大差異,理解需要一個過程。如果過於急躁,溝通就會成為泡影。

三、要培養孩子大量的閱讀。讀書就是開闊孩子的視野,獲得知識的一種學習方法。也就是一種給孩子帶來無限樂趣的娛樂活動。所以首先要給孩子營造一個濃厚的閱讀氛圍。使閱讀成為他的一種生活方式,讓孩子認為閱讀就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所以,在家裡,每天晚上總就是會有一個固定的時間去看書,不管就是何種書籍,給他帶一個頭,營造一個學習的氛圍。慢慢地,孩子也就喜歡了上閱讀,閱讀不僅成了一種生活習慣,而且它也成了我們的良師益友。

通過聆聽這次講座,使我受益匪淺,也讓我深刻領會到了教育孩子這個大課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在孩子性格上的培養,做的很不到位,在家裡,控制孩子的行為,每做一件事都要經過我的同意或認可才敢放心去做,嚴重地阻了他思維的想像力。再者就就是脾氣的急躁,因為脾氣的急躁、沒有足夠的耐心,不僅一次又一次對孩子惡言相向,更甚就是動手打他,當看到孩子那雙無助委屈的眼神時,才回過神來,他也只就是,僅僅只就是一個孩子。專家說得真好:一朝為父母,終身為老師,所以,從此刻起,從自身做起,從每件小事做起,讓孩子有著獨立的人格,有著一個良好的習慣,與孩子公平地交流,讓他快樂、健康的成長,讓他成為一個有知識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講座心得範文 篇18

教育需要愛,也要培養愛。沒有愛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養愛得教育是失敗的教育。”這一句名言告訴我們,愛是教育的生命,愛學生是做好老師的關鍵。教師的本質就是愛,教育的藝術就是愛的藝術。在學習了任小艾老師的報告後,對我觸動很大。讓我深深思考,我應該怎麼樣去施愛?怎樣才能讓我們的愛發揮作用呢?

在聽了任小艾老師的座談後,深深為之其個人魅力所折服,班主任工作其實是一份心靈耕耘職業。特別對她提出的“管事理人”的理念感觸極深,反省自己經常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運用的“管人理事”作風漸感慚愧。作為一位體育教師,有常人看來不像語數那樣的學科壓力負擔,卻有別人看來繁瑣複雜的一面,甚至對副科老師來說,存在著課堂秩序的難於駕馭,這點也是我在教學上感到頭疼的問題。在課前設計好理想的教學過程,總是因為課堂紀律有這樣那樣不順利。每每看到“不聽話”的學生,氣就不打一處來,想想身處在“高壓線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間接導致了我教學自信度的降低。現在的孩子真得很難教,我想這是許多教師心中的苦水和心聲。但仔細分析回想,似乎我太在意對學生的外在控制,以強迫順從或服從命令的行動加以監督,而缺少了對學生的內在控制,讓學生自我促成紀律,即自律,這就要求有更高的教學藝術。可能在以往看來,認為監督學生和讓他們學會自律,無疑前者更容易一些,對我來說要達到後者要求,提高自身的素養則是必經之道。任老師說的——愛學生,如何愛,對將來成為人母的年輕女老師將是人生重大課題。

給我最深的感受是任小艾當教師時對工作的那個熱情,對學生的愛和對事業的嚮往,正如她的名言:“作為教師,她要永遠守住心靈的一塊淨土。”她在報告中說道:“我把能培養出值得我崇拜的學生當成我教師最大的成功與快樂。老師們,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自知之明,最重要的是評價自我,別人怎麼評價都不是主要的。說今天對我一個榮譽稱號,明天給我一棟房子票子車子,這都是身外之物,都是虛的。最重要的是你怎麼評價自己。如果你不能夠評價自我的話,不能夠正確的評價自我,你就會被周圍的一切所幹擾,難以守住你心靈的這塊淨土哇。”

人是需要有一點理想和追求的,但過於理想主義就會和現實格格不入。我認為,作為一個教師,既不能獨善其身,也不能隨波逐流,既要融合社會和時代的共性,又要保持自我的氣質和個性。我個人覺得保持住了自我的氣質和個性也就守住了自己心靈的那片淨土。

現在有一個很普遍的現象,那就是教師的成功以離開教學一線為證明,這是教育的一大悖論。不過有一點我深信,這些成功了的教師在成功之前是守住了教師心靈的那片淨土的。也許,他們離開教師這一職業後,守住的是更高一境界的心靈淨土吧?!

“教師的工作是最殘酷的工作,因為只能成功,不能失敗,但苦中有樂,樂來自活生生的孩子們。”不錯,我們每天做著不一樣的工作,每天面對不同的變化。讓孩子們學得快樂了,我們就成功了!沒有做過班主任的我,在聽了任小艾老師的座談後,深深為之其個人魅力所折服,沒想到班主任工作其實是一份心靈耕耘職業。愛心是前提,信心是動力,專心是條件,恆心是途徑。要成為一個優秀的班主任,愛心,信心,專心,恆心,缺一不可。雖然沒有當過班主任,但是,也曉得班主任是一個累活,難活,細活,要是對學生沒有愛心,是永遠成不了一個合格的班主任的。當爹當媽當朋友,什麼角色都要當,而且還要當什麼,就是什麼,學生需要照顧的時候,你就是他(她)在學校的爹媽,學生需要傾訴發洩的時候,你就是他(她)的朋友。遇到不聽話的孩子,必須有信心能說服他(她),感化他(她),遇到工作上的不如意,也需要有信心才能支撐自己走過去。瞭解每一個學生,需要專心的去觀察,調查,沒有專心的工作態度,就不可能對每一個學生的情況都瞭如指掌,自然也就不能勝任班主任的工作。對於班級的事情,都要有恆心去處理,不能半途而廢,一件件,一樁樁,用恆心去積累起一個秩序井然的班級體。任老師的笑容讓我看到了一個樂觀、爽朗的“愛心”型的教師。十分欣賞她的話:對每一個老師來講,你的學生可能在你的班級裡是百分之一,但在每一個家庭來講,這個孩子就是百分之百!就是父母頭頂上的一片天!教師,你的職業、你的學識、你的人品,直接決定你的事業的成敗;直接決定你教育物件的成敗。

這是一場讓每一位老師感到振奮和鼓舞的報告,它激盪著我的心靈,也更讓我感受到了作為一名班主任老師的艱鉅任務。教師的職業是一份良心活,是要有責任感的,尤其我們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不合格的學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師。”這一句句來自於靈魂深處的言語,表現出了一名教師敢於挑戰自我的巨大勇氣,表現出了一名教育者勇擔使命的崇高責任感。如果我們有了這種教育理念的話,我們當班主任的時候就不會出現問題就推卸給家長,把責任推卸給學生。我們就會想方設法從自身的改變做起,去創造出教育的奇蹟。

我也想任小艾老師哪來的那麼多的智慧呀?感謝任小艾老師,她告訴我們,智慧源於真愛,真愛觸動心靈,愛的力量很偉大。如果讓我們去買生氣,買牢騷發,買憂慮,買精神負擔,準沒有一個人肯付錢。可現實生活中,人們支付大段大段比黃金還寶貴的時間,用來生氣、發牢騷,用來憂慮。我們老師應走入學生的心靈世界,而不是站在這世界的外面觀望,更不是站在這個世界的對面牢騷、嘆息、憤慨,而應在這心靈世界中耕耘、播種、培育、採摘,流連忘返。如果我能做到這樣,那我將感覺到自己日夜生活在幸福之中。

平等、理解、尊重、信任就是師愛的真諦——這是任小艾老師給我們的答案。感謝任小艾老師,她讓我懂得:教育沒有愛不行,光有愛也不行,愛的科學,愛的技巧要懂得。教育家愛默森說過一句話:教育成功的祕密在於尊重學生。以愛動其心,以言導其行。誰掌握了這把鑰匙,誰將獲得教育上巨大的成功。

當我們驚羨於花朵的美麗之時,不要忘記她背後心雨血水的澆灌。一帆風順是每個人的良好願望,但挫折逆境卻是每個人成長的必須。信心+實幹=成功。我要把這個公式告訴我的每一個學生,要想獲得成功,你先要有信心,有信心你就成功了一半,再加上腳踏實地的實幹你就成功了。

用任小艾的名言作為結束語吧:“沒有愛,沒有情感,就沒有教育!”“讓我們每一個學生真正在他的學生時代感受到人生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