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央視主持人大賽第四期觀後感心得5篇精選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34W

央視主持人大賽一經開播便被貼上“神仙打架”的標籤,每一期節目播出都成為網路熱議話題,節目中也出現了諸如鄒韻、蔡紫、劉妙然、李七月等王牌選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央視主持人大賽第四期觀後感,希望能幫到大家!

央視主持人大賽第四期觀後感心得5篇精選

央視主持人大賽第四期觀後感篇一

即興考核這個環節,是考核主持人快速理解材料,呼叫新聞或知識儲備,實時理清思路、組織素材並最終呈現的能力。

如果用萬能水話來應付,其實是在偷機取巧,失去了考核的意義了。

比如,即興表現中,大量充斥贊助商資訊、頻繁請大家互動、掃二維碼,或把開現場主持人撒貝南或康董二位點評嘉賓的玩笑,硬性拉入,我認為都屬於沒話找話型,太水了。

董卿說‘“真的就成了你們單位的一個聯歡會了”。

犀利!

與李禮的駁雜迥然不同,馮碩給我的感覺是純粹。

無論是自我展示還是即興考核,他都有是思路清晰,集中,注重對比和聯絡,在走動中運用道具,用道具輔助內容的表達。讓人一聽就明白,指向非常明確。沒有蕪雜的資訊干擾,直指核心。

這一點其實很不容易。因為選手往往想要表達的太多,既講故事,還想融入自己,有些還想顯擺一下。各種考慮,都會讓內容展現中或多或少摻雜了一些雜質。

而馮碩,勝於純粹。

在今天的選手裡,無論從內容的架構還是語態上看,馮碩是最像一個新聞節目的主持人的。

後面的楊光我也很喜歡,但他的主持中,“我自己”的成分有點多了。

作為一個新聞節目主持人,這裡面有三個“我”:第一個是作為自己的我;第二個是作主持人的我;第三個是作為記者的我。

自己的我,要滲入個性化色彩和情感、溫度;主持人的我要引導和服務;記者的我,要冷靜觀察,深入思考。

馮碩把這三者比較好的融合了起來,既能夠感到三者的存在,又彼此均衡。

另外,他的語言表達也很好,基本上沒什麼明顯的毛病。比如“速度”、“高度”、“深度”三個並列重音,處理得當、準確呈現。對引導聽者理解他表達的內容,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

央視主持人大賽第四期觀後感篇二

言之有禮,李禮。

這個節目名稱,和前面的“財婧”是一個思路,把自己的名字嵌入節目名稱裡。藉助諧音,改變現有的詞彙,產生陌生化的效果,現在看起來, 這個手法其實已經比較老套了。如果運用巧妙,文質相符,當然沒問題;但如果僅僅流於形式,那反而顯得急功近利。

還有,這種曾被稱為“飛白”的修辭手法,實際上通過大眾傳媒的傳播,有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小學生的誤解,帶來學習漢語言文字的混亂。這也是為什麼商店的牌匾、廣告用語不提倡此種手法的原因。

今天的《言之有“禮”》其實感覺就與內容脫節,兩張皮了,如果主持人在主持的時候,特別是發表自己觀點的時候,多一些和“禮”有關的設計,是不是會更好呢?“禮”不同於“理”,可以更多地從文化的層面去詮釋,那就不會“禮”無落腳之處了。

而且他設計的互動,也與內容有些脫節。這一點董卿老師點評時指出了。這和“禮”字的設計,可謂殊途同歸,都是形式大於內容,考慮不夠細緻。

再說語言表達。

他說話時,調子有點高,導致聲音聽著有點啞,缺少亮音。這一點可以調整用聲習慣解決掉,倒不是大問題,但可能會影響到成績。

我注意到,他一開場說自己在美國布朗大學攻讀計算機碩士的時候,重音在“碩士”上,會讓人感覺到他在顯擺自己學歷高,而不是後來他解釋的“理工男,學了十年計算機”。如果出於強調“理工男”的話,重音會在“計算機”上。

一個文藝類節目主持人,卻是學“計算機”的,比“碩士”二字的衝力力大得多吧?

也許他本人沒有這個意思,但這樣表達的結果,就是這個意思。語言表達方法不當,會帶給人誤會。

這是需要自己負責的,不要埋怨觀眾多心。因為你是個做語言工作的主持人。

還有,下面這句話“他對聲音就僅僅有一點點感知”,重音應該是“一點點”,而不是“感知”。

細節決定成敗啊!

央視主持人大賽第四期觀後感篇三

這次寫點評,我特意看了一下網友的評論。許吉如是爭議比較大的。

首先,她的語態上,有點不太像新聞。現場也有主持人提出這個問題。這其實是不少新聞類選手的共同問題。

其次,人物亮點沒有充分的展示。她經過準備的稿件,似乎還不如董卿老師的現場點評更有亮點。何振樑先生最精彩的話是“載入史冊”和“創造歷史”,這一對對比,是何振樑故事的真正的精華所在。可惜,這些話是董卿說的,不是許吉如說的,鋪墊做了那麼多,點睛之筆沒點到。可惜呀!

許吉如的語言表達上也有點奇怪,她的語勢經常莫名其妙地就突然下壓了,往往因此錯過了重要的重音,大大削弱了語意表達的清晰度。

比如工作人員建議何老先生“坐著陳述”,這個“坐”的重音表達很到位,但何先生堅決不同意,他說“只要我站在那個陳述的臺子上”,她卻沒強調那個與“坐”對比的“站”字,而是把重音放在“臺子”上了。

這兩個字明明是對比重音,“站”字沒到位,前面的“坐”也就白鋪墊了。

後還繼續說他“獨自站立”的事,“長達二十分鐘”的“二十”也應一脈相承地設計為重音,但也被忽略而過了。

這些最能夠體現語句目的的詞,就是重音啊!

另外還有網友置疑,把講話稿“又一次通讀、重讀”這句話裡,“重讀”二字“重”字的讀音是zhòng,意思上好像解釋不通?是不是讀chóng更合理呢?

央視主持人大賽第四期觀後感篇四

俞熙文,青春逼人。

這是她最有優勢的武器。自我展示的部分很不錯,反應也快,撒貝南誤入的插曲反而給她加了分。但即興考核時,她卻偏離了自己的優勢,內容高調,語言表達也高調,和前面判若兩人,失去了“鄰家小女”的清新自然。否則她一定是本組第一名了。

有人問,為什麼這些主持人在現場即興評述的時候,沒有時間準備,說起話來還一套一套的?大部分還準確地把握到90秒鐘?

我不清楚比賽中即興考核的機制,但肯定不是電視裡剛看完題目就開始即評,電視上播出的節目只是剪掉了準備過程而已。一定是有準備時間的,但這個時間肯定是比較短的,

那麼,為什麼主持人們經過短時間準備後,普遍都可以大段大段地流暢表達呢?真的是“神仙”嗎?

我想,這其實是來自平時的積累。主持人的工作性質就是經常要大段大段地背主持詩,每主持一期節目,都是這樣的一個歷練過程。每主持一期節目,其實都是給在自己的語言儲備庫添磚加瓦。

所以在即興評述的時候,迅速謀篇佈局,理清思路,然後呼叫以前背過的一些現成的詞,重新整合……儲備越多,可呼叫的素材就越多,表現就更自如。

即使是那些剛出學校大門的選手,能在比賽中走到這一層級,平時的訓練也一定下過很大的工夫,才有實力和這些有多年主持經驗和積累的前輩們同臺競技。這是很厲害的!

俞熙文正是介於二者之間。所以,自我展示很精彩,因為有足夠的時間準備;但即興考核有一點露怯,也在情理之中。

另外,她發音稍微有一點問題,可以今後修正。有的字有尖音,比如“人家盡枕河”的“盡”,“相信”的“信”,比較明顯。有的字可能因為緊張變形了,比如“杜麗娘她是這麼說的”其中的“這”字發成平舌音了。

央視主持人大賽第四期觀後感篇五

第一個選手樑婧是女主持人里語言表達最好的,可惜止步於本場。

8年財經節目主持人,出手不凡。在短短的三分鐘節目裡,還做了一次財經知識小科普。專業的財經知識其實是很難講的,3分鐘實在太短,所以雖然講的通俗易懂,但我還是有點一時反應不過來。比賽時的一遍過,其實我並沒真明白,回看之後才徹底清楚。

我的理解是,一圈下來,廠家、黃牛、閨蜜都賺了錢,但其實誰也沒見到月餅的實物。大家都在把一張紙買來賣去,這就是“資產證券化”。但這個概念明白之後,對我們這些觀眾有什麼用呢?

康輝老師點評說要有態度和提示,我覺得一下把我的困惑說清楚了,那就是隻有科普還不夠,還需有引導。

但是,時間到了……

所以,這場自我展示,輸在內容的佈局有點不夠合理。

不過,主持人的語言表達是非常好的。重點突出,條理清晰。特別是重音表達非常精準清晰!

比如這一句:“一百五十億”。

這個數量的重音處理,和一般的數量詞不太一樣:重音不在數字“一百五十”上,而應在量詞“億”上。

一般我們對於數字的重音處理,多數是在數字本身,比如說到珠穆朗瑪峰的高度8848米,一定是重音在“8848”,而不在“米”。

這是因為,我們對於山峰高度的衡量,基本上都是用“米”這個單位,沒有特殊,不需要強調;而8848是這座山峰和別的山峰的本質區別,才要強調。

但“150億”這個數量詞比較特殊,150這個數字沒什麼亮點,但它的單位“億”是個非常龐大的量級。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數字,很少用“億”做單位。所以,這樣的詞,我們要強調它的量詞,而不是數字。

這個數量詞在重音方面的微妙變化,一不留神就容易被忽略。而且重音放在“150”也並不算錯,只是顯得平庸了。而樑婧表達得十分精準、精彩!

但語言表達上的精彩,不足以挽救內容上的不足。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