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大學生民族團結心得體會範文(通用6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6.96K

大學生民族團結心得體會範文 篇1

民族團結是一種精神、一種思想整合力量、一種追求,它對凝聚人心、整合社會起著重要作用。五月是我們的民族團結教育月,五月也是鮮花正怒放的時候,五月里民族團結之花會開的更旺盛,更鮮豔。

大學生民族團結心得體會範文(通用6篇)

在我們新疆這個多民族、多宗教地區,民族團結是一個永恆的主題。20xx年5月13日下午,我校36個班級舉行“奏和諧之韻,譜團結之歌”的主題團會活動,通過系統學習使我認識到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們中華民族是五十六個民族團結的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作為生長在新疆的中學學生,我們更應該從身邊小事做起,切實做好民族團結的事情。

我校每個班級的心得體會都很深刻,我校的全體師生都積極參加了此次活動,學生的體會非常深刻,好多學生都進行了發言,有的是以漫畫開頭來講解民族團結的重要性的,有的是以自己知道的小故事來講解的,聽到這些,我校的領導對這次的班會非常重視,也對此次班會的情況進行了高度的讚揚,學生們還通過學習新疆地方史,全面正確地理解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強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意識,維護社會穩定是每一個公民不可推卸的責任。

新疆有13個少數民族(朝鮮族、錫伯族、俄羅斯族、滿族、蒙古族、哈薩克族、維吾爾族、回族、烏茲別克族、塔吉克族、達斡爾族、東鄉族、塔塔爾族),各個民族都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並各自有著各自的文化傳統、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等。儘管各個民族之間在歷史上曾經存在矛盾與不和,發生過沖突和戰爭,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歷史的主流。

在新疆這三山夾兩盆的土地上,每天都上演著一幕幕人間溫情劇,感動著每一個人

大學生民族團結心得體會範文 篇2

作為當代大學生, 在思想政治方面,我們都應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擁護領土完整:我們都有義務維護民族團結,嚴厲打擊異族分子的破壞行動:我們都應懷著一份堅定的信念,在黨的領導下我們祖國能走向更輝煌的未來,創造更偉大的成就.

現在我國的形式還是比較讓人擔憂的, 勢力,疆獨勢力,勢力這幾股異族勢力猖獗地想進行分裂祖國的可恥行徑,違揹著全國人民的意願,他們的目的是不可能達到的.但是他們卑劣的破壞活動對祖國人民的生命安全,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擾亂了新疆和西藏人民的正常社會活動,所以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應肩負起維護民族團結,反對分裂的重大歷史使命,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為祖國的和平統一,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首先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政治主張,得做到以下要求:

一、 堅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們對未來的嚮往和追求,是其世界觀和政治立場在奮鬥目標上的集中體現,是確立人生價值取向的最高準則。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會成為支配人們行動持久的精神動力。當年紅軍戰士之所以能夠長途跋涉,征服千難萬險,翻越空氣稀薄、終年積雪的重重高山,穿過人跡罕至、沼澤遍佈的茫茫草地,跨過激流洶湧、難以渡越的條條江河,吃草根,咽樹皮,忍飢受凍,歷經艱辛,最終勝利會師,創造出驚天動地的業績。其首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對革命理想的執著追求,對革命事業無比忠誠和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不移的信念。正是有了這樣的信念,紅軍將士才有了精神支撐和動力,激勵他們克服種種困難,勇往直前。

在複雜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當代大學生,只有具有遠大理想信念和堅定的事業追求,才能產生經久不衰的動力,不被資本主義的糖衣炮彈所擊中,不被社會的醜惡現象所迷惑,不被眼前的困難和挫折打倒,堅定自己的價值追求,奮發成才,奉獻社會。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科學論證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從而把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建立在對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的基礎之上。它正確揭示了人與集體、社會以至人類的互動關係,論證了人生的價值、意義及合理實現途徑,從而使人們的信仰實現了由盲目到科學的質的飛躍。在社會主義中國,當代大學生就是要依據馬克思主義的內在要求和價值所在,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樹立崇高的人生目標,莊嚴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具體來說,就是要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堅定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堅定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同時,通過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唯物論、無神論的學習,學會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探索社會和人生,科學地認識資本主義,正確認識社會主義,迎接各種社會思潮的衝擊和挑戰,樹立牢固的共產主義理想;加強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特別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正確認識和汲取我國及國外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堅信社會主義優越於資本主義。在當前,尤為重要的是正確認識黨的建設的現狀,瞭解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堅信黨和政府反腐倡廉的決心,堅定對黨的信任,堅信黨完全有能力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祖國的偉大復興。

二、 樹立集體主義價值觀

長征精神就是人民利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高於一切,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全域性利益高於區域性利益的精神。長征譜寫出了一首紅軍戰士精誠團結,顧全大局,共同奮鬥的集體主義英雄凱歌。長征途中,紅軍在黨的利益、民族利益和小團體利益、個人利益發生衝突時,從領導幹部到普通士兵,都無不表現出顧全大局,犧牲個人利益,維護集體利益的精神品質。在攻佔敵人陣地時,戰士們搶著當先鋒,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在缺衣少糧的情況下,一碗稀粥戰士們推來推去,誰也捨不得吃下去。在困難和生死麵前,紅軍戰士表現出了博大的階級友愛之情,集體主義利益至上的崇高品質。

三、 培養艱苦奮鬥精神

不然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支撐著偉大的事業。歷史經驗證明:一切偉業的成功,任何奇蹟的創造,沒有崇高的精神支撐是不可能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3]長征途中,戰士們沒有衣服穿,就將獸皮披在身上,沒有鞋子穿,自己動手編制草鞋,沒有吃的,就用野菜、樹皮充飢。沒有房子宿營,他們就抱成一團,靠彼此的體溫禦寒……,艱苦奮鬥精神是紅軍長征取得勝利的可靠保證,也是我們黨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光輝典範。

四、加強組織紀律性

嚴明戰鬥紀律、群眾紀律和組織紀律是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又一重要法寶。長征途中的紅軍,在戰鬥中,爭當先鋒、前赴後繼、勇於犧牲。組織上,實行民主集中制,個人服從集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在和群眾的關係上,更是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親民之歌”。長征之初,由於敵軍散佈的謠言以及群眾的不瞭解,一些群眾對紅軍存在畏懼、疑惑的心理,不知道紅軍究竟是怎樣的一個組織,代表的是誰的利益。因此,當他們看到紅軍路過時,有的紛紛逃入深山,有的閉門不出,有的甚至存在敵對情緒。面對這種情況,紅軍一方面對群眾進行積極的宣傳工作,用通俗的語言,極大的耐心同群眾接近,糾正他們對我軍的誤解。另一方面,紅軍也以自身的行動向群眾展示了自己是一支“正義之師”,是同群眾心連心,代表他們利益的軍隊。他們對待群眾親密友善,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幫助群眾組織生產、尊重各少數民族的民族信仰,更有劉伯承與彝族的部落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的感人事蹟。正是紅軍嚴明的組織紀律性,打動了沿途的群眾,他們最終把紅軍當作自己的親人,用各種形式表達對紅軍的支援和愛戴。紅軍也正是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下,才最終克服困難,勝利會師。

嚴明的組織紀律和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正是當代大學生所必須加強的。在當前大學生群體中還不同程度的存在著以下現象。如部分大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與大學生形象不符,不講社會公德,行為粗野,談吐庸俗,個別人還走上搶劫殺人等犯罪的道路;戀愛方式上,責任意識低,少有真實的感情投入,只是追求物質上的滿足和精神上的虛榮;消費行為上,不考慮自身的消費實力,片面追求名牌,盲目跟隨潮流;把紀律當做束縛人的咒語,把個人無原則的行為當做準繩,行為習慣充滿一種反理性的因素。紀律觀念薄弱,組織形式渙散,行為習慣隨意使當代大學生的理想志向失去了支撐和保證。大學生時期正是人生形成自覺道德意識和行為習慣的重要階段,因此,當代大學生要通過認真學習校紀校規、《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等行為規範,通過學習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自覺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從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大學生民族團結心得體會範文 篇3

社會主義的民族關係是平等、互助、共同繁榮新型的民族關係,有別於歷代的剝削階級民族關係,它的實質是努力實現各民族間的事實上的平等。由於歷史、社會發展、經濟發展、地理環境等因素,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在社會、經濟的發展上相對落後,教育、文化事業發展處於弱勢地位。為了真正實現各民族之間的平等、互助、共同繁榮發展,有必要採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縮小各民族之間事實上的差距,包括適當放寬少數民族大學聯考分數的政策,使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得到扶持和幫助,加速發展教育和文化事業,進一步實現民族間的平等發展。認真學習和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對於加強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加強國家的統一穩定、加強中華民族的團結發展共同繁榮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黨的民族政策對於民族平等和團結的論述。

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列寧、斯大林捍衛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的具體國情、民族實際結合起來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提出了一系列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成功地解決了中國的各民族問題,取得了一系列民族工作成就。列寧認為:除了高度發展的資本主義民族之外,還有許多很弱小和經濟十分不發達的民族,民族差別將長期存在,要幫助以前受壓迫的民族達到事實上的平等,對少數民族多讓步一些,多溫和一些,對於歷史上由於階級壓迫而造成的差別要用“贖罪”的心態來解決。斯大林也提出了關於消除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民族間事實上不平等的思想。毛澤東、周恩來提出來並強調國家統一、民族平等、民族繁榮的思想。周恩來指出:“我們對各民族既要平等,又要使大家繁榮。”“各民族繁榮是我們社會主義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場。”[1]。毛澤東指出:“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事業必定要取得勝利的基本保證。”[2]。在階級社會裡,民族關係的實質是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現階段的民族關係是民族間的平等、團結、互助關係。在這種前提下,“遇到民族平等與經濟效率的矛盾時,才能在權衡中統籌兼顧、穩步前進,在平等的社會中提高效率,在有效率的經濟中促進平等,使各民族充分實現政治平等又更好地實現經濟發展;在民族發展中遇到民族間或民族地區單間競爭與互助問題時,才能使競爭與互助在協調中相互促進,使競爭機制和扶持(少數民族)政策在一段時期並存,讓少數民族在競爭浪潮中逐步適應起來,讓少數民族在競爭互助中共同發展。”[3]。社會主義時期民族問題和主要原因是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各民族間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上事實上的不平等和國家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造成的。各少數民族由於經濟文化上的落後,不能充分享受國家憲法和法律給予的各項平等權利,所以我們要制定相應的民族政策和措施,使形式上的平等真正落到實處,大學聯考少數民族考生加分政策就是一項具體的措施。

二、黨在教育方面對民族教育所做的工作。

解放前,民族地方的教育是相當落後的,特別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許多地方還處於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階段,解放後黨和政府加大了人、財、物的投入和政策的傾斜,使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有了很大的變化,各少數民族的人口文化素質有了一定的提高,文盲人數有所減少。但是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由於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經濟發展的制約,跟內地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在辦學的基礎條件、師資力量、資金投入方面都不足,少數民族高層次人才比例低。為了改善這一狀況,黨和國家制定了相關的扶持政策,在培養少數民族地區大學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加強了對少數民族地區大學聯考生的錄取和管理,加強了少數民族畢業生的管理工作。“1952年11月政務院發出《關於少數民族畢業生分配工作的指示》;1956年7月10日發出《教育部通知關於優先錄取少數民族學生的通知》,解放以來,特別是近十年來,適當放寬大學聯考錄取分數線,並採取同等成績優先錄取少數民族考生的辦法,錄取了成千上萬少數民族大專院校學生。”[4]。1984年5月3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七十一條規定:“國家舉辦民族高等學校,在高等學校舉辦民族班、民族預科,專門或者主要招收少數民族學生,並且可以採取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辦法。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招收新生的時候,對少數民族考生適當放寬錄取標準和條件,對人口特少的少數民族考生給予特殊照顧。”解放後由於實行了培養少數民族人才的優惠政策,使少數民族人口素質得到提高,使少數民族師資力量得到改善,使少數民族的自由權利和和平等權利進一步得到落實,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的發展。

三、近幾年來關於大學聯考少數民族加分的相關政策的實施情況。

近幾年,大學聯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特別是優質教育資源的爭奪,優質的教育資源成為了競爭的焦點,有時幾分之差就可能和重點大學和熱門專業失之交臂。為了上一個好一點的大學,出現了名目繁多的大學聯考加分專案,甚至不惜造假,鑽國家政策的空子。重慶市20xx年出現大學聯考假冒少數民族身份加分的情況出現後,有的人質疑少數民族加分的政策有沒有必要取消,在網上也展開了討論,從討論的情況來看,第一種觀點認為“在分數面前人人平等,實行裸考才公平。”第二種觀點認為“加分是大學聯考腐敗的根源,是權貴者的樂園。”第三種觀點認為:“取消錦上添花的加分,保留少數民族地區加分政策”。筆者前幾年負責學校的招就工作,對國家的招生政策多一些瞭解,我認為第一種觀點是片面的,雖然形式上看是公平的,但不能全面否定大學聯考的加分政策,特別是對少數民族考生的加分政策,就少數民族的加分政策是根據我們國家的具體情況制定的,具有法律依據和合理性,只有給教育落後的少數民族地區考生加分,才更接近公平,不加分可能會更不公平、更不合理。第二種觀點認為加分是大學聯考腐敗的根源,是權貴者的樂園。我認為是不全面的,的確近幾年是有不少人利用手中的權力,利用國家對少數民族的加分政策,製假造假,鑽國家政策的空子,但國家也在加大查處力度,類似的情況在減少,不能因噎廢食。我同意第三種觀點,由於地區的差別,學生在教育發展的過程中相對來說發達地區的學生可以在中國小階段獲得更多的加分機會,這對少數民族地區的考生來說會增加新的不公平,比如說“三模三電”的加分、金融高管子女加分,所以我認為這些專案可以取消。對貧困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考生都應該加分包括其中的漢族,其實近幾年包括雲南、廣西等地方的政策也都是這樣,居住在經濟教育條件比較好的城鎮少數民族民族享受了較好教育資源的少數民族可以不加分。一方面可以更大限度地兼顧我們國家發展不平衡的實際情況;另一方面可以實現儘可能的教育公平。民族的平等、團結、共同繁榮不能只停留在紙上,要靠具體的政策執行來保障。大學聯考少數民族考生的加分政策正是民族平等的具體落實,當然具體的實施還需要艱苦細緻的工作。

四、大學聯考少數民族加分的原則和相關的幾個問題。

黨和政府對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才培養制定了許多政策,比如加強民族地方的教育投入,建立民族高等院校等等,其中大學聯考少數民族加分的政策是實現民族平等的一項內容,由於涉及廣,加之各地的情況不盡一致,在政策的執行上也出現一些偏差。總的情況是一些大城市對散居在其中的少數民族加5-10分投檔,在雲南等一些少數民族較多的地方根據實際情況和不同民族的發展情況給予一定的加分包括漢族比如雲南20xx年大學聯考少數民族地區加分情況為例:“這些考生可加10分:雲南省哈尼族、傣族、苗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景頗族、瑤族、布朗族、怒族、阿昌族、普米族、德昂族、獨龍族、藏族、蒙古族、基諾族、水族、布依族在內地的考生;內地農村戶口的彝族、壯族考生;各州(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內地高寒貧困山區的少數民族考生;這些考生可加20分:邊疆及執行邊疆政策縣的少數民族考生;漢族考生(指土生土長或隨父母到邊疆,戶口、上學逆推連續十年以上,現仍在邊疆的考生);上述考生,高中階段在內地上學的相對減少10分” [5]我們可以看到城鎮和內地的白族、納西族、回族、滿族是沒有加分的,城鎮的彝族、壯族是沒有加分的,相反的在邊疆縣和執行邊疆縣的少數民族和漢族考生可以加20分。從上面的例子來看,民族加分的情況是複雜的,經濟社會發展的情況也在發生變化,有的少數民族過去落後,但經過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達到了當地社會發展的平均水平,所以享受不了加分政策,但有的民族聚居地方包括邊疆漢族在內落後了,所以也同樣可以享受加分政策,這也是促使社會的和諧均衡發展,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目標。少數民族大學聯考加分政策並不能完全解決民族地區的教育落後面貌,解決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文化發展問題是一個綜合發展的問題,但做為人才選拔和人才培養的大學聯考來說,適當的照顧政策是正確的政策取向,有利於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根據少數民族地區社會文化的發展,各省市自治區的少數民族加分政策每年都在作調整,儘可能的統籌兼顧,但總的一點對貧困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扶持的政策不應該變。

一方面雖然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與東部和中部的發展差距有越拉越大的趨勢,人財物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流向了發達地區,西部少數民族地區仍需加大扶持力度。另一方面,雖然較之以前少數民族大學生在校生的人數比以後有較大增加,但現在少數民族人口比例佔全國人口的8.4%,而少數民族的大學生在校的比例不超過7%,即使這樣給予適當的照顧還是存在差距,所以說制定少數民族大學聯考加分的政策是必須的。雖然可以加分投檔,但各個學校的《招生簡章》還有一個審定認可的問題,有的也規定了“進大門認,進小門不認”的選專業情況,也給加分政策的執行帶來一些問題。

五、結語。 少數民族大學聯考加分政策有理論依據和法律依據及相關的操作程式,在網路上有的人不瞭解相關的政策和法規,因政策在執行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腐敗的現象和不合理現象就否定這項政策,甚至出現一些破壞民族團結的言論,這是非常不利於安定團結的,要加大力度對民族理論和政策的教育,加強民族團結教育。讓更多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讓他們在高校裡德智體全面發展,回到家鄉建設家鄉,對於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大學聯考少數民族加分政策是黨民族政策的具體措施的一部分,是實現民族平等發展的具體舉措,目前還不能簡單的取消這一政策,只有當各民族間的差距真正消失後才能取消。單純地片面強調分數面前人人平等,實行“裸考”,會造成事實上的不平等。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西方某些國家打著“人權”、“民族”、“宗教”的旗號干涉別國內政,政治、民族、宗教問題交織在一起,前蘇聯的解體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解決好民族問題而導致國家分裂。認真學習和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用好執行好大學聯考少數民族加分政策等民族平等的政策對於加強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加強國家的統一穩定、加強中華民族的團結發展共同繁榮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大學生民族團結心得體會範文 篇4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共產主義的學校,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後備軍。“黨有號召,團有行動”是共青團長期堅持的優良傳統。各族青年要自覺把個人的理想同國家、民族的奮鬥目標統一起來,把自己的人生追求融入到各族人民共同繁榮發展的事業中來,在推動克州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中充分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

克州是反分裂、反恐怖的前沿陣地,歷史和現實的教訓一次又一次地提醒我們一定要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維護社會穩定。共青團組織作為黨的助手和後備軍,作為黨聯絡青年的橋樑和紐帶,加強對青少年的民族團結教育責無旁貸。全州團員青年要努力爭做學習黨的科學理論的表率,開拓進取、敬業奉獻的表率,廉潔自律的表率,加強和改進作風的表率,時刻走在本地區、本單位的前列,努力踐行,率先垂範,用自身的模範言行,展現團員青年的時代精神風貌。

一是強化學習,把團員青年政治思想和實際行動統一到州委的決策部署上來。把行動統一到本地區、本單位的學習活動上來;

二是注重宣傳,擴大專題學教活動的社會影響。通過撰寫各種新聞稿件及印製宣傳材料,在廣場、集市、巴扎等人口流動量大的場所及媒體進行專題學習教育活動的宣傳,擴大專題學習教育活動的影響面;

三是加強督導,確保專題學習教育活動效果。專題學教活動中做到邊學習、邊思考、邊總結,學習中央、自治區、自治州關於穩定方面的會議精神、理論文章和領導講話,總結學習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及自身存在的問題,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各級團組織除了組織好本地、本單位團員青年認真參加專題學教活動外,還要將社群、工地的流動青年、團員、宗教人士一起組織起來,參加專題學教活動,真正做到參學人員一個不少、一個不漏,確保對全州團員青年的全面覆蓋。

維護社會穩定、維護民族團結,加強教育是關鍵。要在團員青年中廣泛開展反分裂教育,結合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活動,加強對青年的愛國主義教育。深入開展討論會、反思會、申討會,申討民族分裂和“三股勢力”罪惡行為,讓每名團員青年在團支部的組織下,開展討論活動,讓每名團員青年表明自己的態度,寫出思想彙報。在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維護民族團結中發揮團員青年的主力軍作用。同時要不斷加強對青少年的民族團結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宗教觀。

強化“四個認同”和“五觀”教育,把“三個離不開”思想深入到每一名青少年心中,不斷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民族宗教觀。深入開展“青少年民族團結十大標兵”和“青少年民族團結先進集體”評選表彰活動,利用廣播、報刊、電視、網路等媒體廣泛宣傳民族團結先進典型,讓青少年充分感受到民族團結大家庭的溫暖。

大學生民族團結心得體會範文 篇5

中華民族是56個民族團結的大家庭20xx年已經過去了,回首中華人民共和國60週年的華誕,十月一日在天-安-門廣場閱兵儀式又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時至今日,我們中國已經走過了60年的風雨和坎坷路程。當全世界的人民都在關注著崛起的中華民族,我們都為自己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名兒女而感到自豪。國慶慶典的壯觀場面讓每一個人難以忘懷,在新中國成立六十年大慶的日子裡,天-安-門廣場樹立起56根民族團結柱,成為節日期間最為亮麗的風景之一。

60年來,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民族地區處處呈現經濟繁榮、政治安定、文化發展、社會和-諧、民族團結的喜人景象。經濟實現歷史性跨越,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民族地區社會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各族群眾綜合素質明顯提高。

60年來,民族地區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建立了一大批各級各類民族學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教育體系,培養了大批各級各類人才。民族地區醫療衛生事業成就顯著。城鄉基層衛生機構得到建立和健全,少數民族醫療衛生人才得到積極培養,民族醫藥得到重視和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現全面覆蓋,各族群眾健康素質不斷提高。傳統民族文化得到保護和弘揚,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充分尊重。

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蓬勃發展,各民族大團結日益鞏固。長期以來,黨和政府一貫重視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改革開放以來,群眾性建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活動在全國各地蓬勃開展,“三個離不開”思想和民族團結觀念逐漸紮根千家萬戶。少數民族幹部和人才培養選拔工作紮實推進。少數民族幹部隊伍日益壯大,結構不斷改善,素質不斷提高,一大批少數民族幹部被選拔進縣級以上各級領導班子,管理經濟社會事務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基本特徵和核心內容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所追求的目標。社會主義社會各民族之間的團結,是以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黨的團結為核心的,是以社會主義制度和祖國統一為基礎的。作為中國民族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幾方面的含義: 1、反對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2、維護促進民族團結。民族團結包括不同民族之間的團結,也包含著民族內部的團結。3、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共同促進祖國的發展繁榮。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進步的必要前提。4、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是社會安定、國家昌盛和民族進步繁榮的必要條件。中國的民族團結與國家統一有著內在的聯絡。民族團結的原則要求各族人民熱愛祖國、維護統一,反對一切破壞團結、分-裂祖國的活動.

民族問題是社會總問題的一部分,具有普遍性、長期性、複雜性、特殊性、國際性和重要性。民族問題關係到國家的治與亂,民族問題處理不好,將打亂國家的經濟、政治秩序,造成國家動盪不安;民族問題關係到社會的進與退,任何國家和地區都不能在矛盾、衝突、動盪和不安中進步;民族問題關係到人民的福與禍,民族問題處理得好,民族團結和睦,就會天下大定、國家大治、社會快速進步,人民安局樂業。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民族問題和民族關係,把民族問題和民族關係列為我國五大關係之一。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我們國家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

民族團結是社會穩定的重要政治基礎,祖國統一、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國分-裂、民族衝突是各族人民之禍,加強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三心合一心,黃土變成金”。團結是力量,團結是財富,團結是生產力,團結是國家發展進步的基矗“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數萬同胞遇難、數百萬人痛失家園,災區人民生命財產和經濟社會發展蒙受巨大損失。地震天不塌,大災有大愛。地震發生後,全國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傳播著血濃於水的中華民族骨肉親情、民族大義、文化大同、無疆大愛,全國各族人民充分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愛國主義精神,紛紛伸出援助之手。這是改革開放30年的偉大成果,是黨富民強國大政方針的生動寫照,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團結一心、風雨同舟的強大力量。

高舉維護國家統一、維護人民利益、維護-法律尊嚴、維護民族團結的旗幟,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珍愛民族團結,像保護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民族團結,自覺捍衛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捍衛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嚴厲打擊民族分-裂主義,堅決粉碎境內外敵對勢力的分-裂破壞圖謀。沒有民族的和睦相處,就沒有社會的安定團結;沒有社會的安定團結,就沒有國家的繁榮發展;沒有國家的繁榮發展,就沒有各民族的興旺昌盛。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連心,團結一致,才能眾志成城,抵抗自然災害,應對金融危機,在風雲突變的國際局勢中立於不敗之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大學生民族團結心得體會範文 篇6

我們班進行了關於民族團結的主題班會,通過系統學習使我認識到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好新疆的穩定和民族團結工作對進一步推進新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促進社會穩定,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進一步認清民族分裂主義本質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敵我界限,進一步統一了思想,全面正確地理解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強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維護社會穩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在我們新疆這個多民族、多宗教地區,民族團結是一個永恆的主題。什麼時候民族團結搞好了,什麼時候社會就安定,經濟就發展,各族人民生活就改善。反之,就會出現社會混亂,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就會遭受挫折。堅定不移地加強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是推動新疆歷史前進的必然要求。這就要求我們時刻保持高度警惕,時刻注意反分裂分子在意形態方面的滲透。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偉大祖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即使在腐朽的清王朝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新疆也沒有從祖國的懷抱中分裂出去。今天的中國,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有人民民主專政的堅強柱石,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已被舉世公認。我們正告那些妄圖製造謠言、搞分裂破壞活動、進行各種恐怖活動的人:今天的中國是強大的中國,團結進步是當代的歷史潮流,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鬧獨立、搞分裂只能是螳臂當車,不自量力,必然遭到各族人民的堅決反對,並以徹底失敗而告終。

作為一名大學生,更應該立場堅定、態度明確、堅決反對民族分裂,從思想上築起反分裂的鋼鐵長城,積極為建設平等的、團結的、互助的、和諧的民族關係而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