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人民的名義心得體會(通用12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9.05K

人民的名義心得體會 篇1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講述了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偵查處長侯亮平臨危受命擔任漢東省檢察院反貪局局長,在領導和同志們的堅定支援下,率領檢察官抽絲剝繭、層層突破,依法查處京州市山水投資集團侵吞大風服飾集團股權案背後的職務犯罪,最終將腐敗犯罪分子繩之以法的故事。曲折精彩的故事情節反映出中國共產黨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反腐決心和嚴懲力度,以檢察官侯亮平為代表,塑造了一群一心為民、剛直不阿、清正廉潔的群體形象,是一部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展現溫暖人性、緊扣時代的用心之作。

人民的名義心得體會(通用12篇)

《人民的名義》能夠成功順利面世,少不了該劇的三大靈魂人物。編劇周梅森、導演李路以及最高檢影視中心專職副主任範子文。而在周梅森與範子文有了運載《人民的名義》這個專案的計劃後,李路成為最後一個“上船”的人,也成為了重要的領航者之一:“我們一直在等一個重要人物能撐起這個專案,他得是一個團隊的主線,來讓我們這條大船遠航,然後李路就出現了。”周梅森說道。

李路坦言,為了拿到周梅森的劇本,自己不止一次前去拜訪他:“當時聽說梅森大哥,我二十多年的朋友,在寫一個反腐劇本。我立即帶著兩瓶酒去拜訪他,我們喝的很開心,熱情洋溢。結果第二天我給他打電話,他說 我什麼都沒聽見,我耳朵不太好 。所以第二天晚上我又去了,繼續和他聊。我知道《人民的名義》一定有很多他憋著想說的話。因為20__年沒有反腐劇了,他也有十年沒有創作同類題材了,所以他一定有很多東西想表達。”據悉才看到前三集劇本,李路就立即支付了周梅森稿酬,義無反顧地投入到該劇的運營和創作中。

人民的名義心得體會 篇2

一位國家部委的專案處長被人舉報受賄千萬,當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偵查處處長侯亮平前來搜查時,看到的卻是一位長相憨厚、衣著樸素的“老農民”在簡陋破敗的舊房裡吃炸醬麵。

當這位腐敗分子的面具被最終撕開的同時,與該案件牽連甚緊的漢東省京州市(虛擬地名)副市長丁義珍,卻在一位神祕人物的暗中相助下,以反偵察手段逃脫法網,流亡海外。案件線索終定位於由京州光明湖專案引發的一家漢東省國企大風服裝廠的股權爭奪,牽連其中的各派政治勢力卻盤根錯節,撲朔迷離。

漢東省檢察院反貪局長陳海在調查行動中遭遇離奇的車禍。為了完成當年同窗的未竟事業,精明幹練的侯亮平臨危受命,接任陳海未竟的事業。

在漢東省政壇,以漢東省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高育良為代表的“政法系”,以漢東省省委常委、京州市委書記李達康為代表的“祕書幫”相爭多年,不分軒輊。新任省委書記沙瑞金的到來,註定將打破這種政治的平衡局面,為漢東省的改革大業帶來新的氣息。

通過《人民的名義》反腐倡廉電視劇,我們清楚地看到這些落馬官員無視黨紀國法,目無組織紀律,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手中權力去中飽私囊,滿足私慾,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破壞了黨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絡,敗壞了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干擾了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使國家財產和人民利益遭受了重大損失,最終受到了法律的懲處。

警示教育片以案說紀、以案說法,觸及靈魂、震撼心靈,使大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廉潔從政教育,大家觀後感慨良多,既為那些“臺上領導”一下子變為“臺下囚”感到遺憾,也為黨內清除了一批“蛀蟲”而慶幸,並一致認為,在領導、黨員幹部中深入開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非常必要,通過反腐倡廉教育的不斷深入,進一步增強黨員領導幹部的拒腐防變能力,讓拒腐防變的意識入心入腦,從心靈深處受到觸動、得到啟迪和教育,對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鬥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人民的名義心得體會 篇3

1、 假如陸毅是壞人

被觀眾大呼痛快的一二兩集,我看得是毛骨悚然。在陸毅還未找到確鑿證據的情況下,他擺出一副“我吃定你了”的模樣,一副絕對正確的面孔,還有一副天降審判的姿態,對那位處長大聲質問,大加鞭撻。那個處長被塑造得虛偽、貪婪、“喪心病狂”,他的每一次偽善的狡辯,都在把陸毅的立場出發加以正義化——你這種國/家的公敵,政/府的蛀蟲,我代表人民來收拾你了!

這樣一旦認定嫌疑有罪,就能以事實有罪態度對待,任意加以拘留、審判、教訓的制度,總是讓我不禁有些害怕。

我害怕的地方在於:萬一那個處長……他其實不“壞”呢?

萬一一臉包青天大老爺為民做主形象的陸毅,他其實不是個好人呢?

萬一我們所以為的道德標準,好壞,善惡,廉潔清白或不清不白,並不是適用於這個場閾的一套話語呢?

貪汙腐敗這個事情……在中國,怎麼說呢,我不覺得它僅僅是一個道德的問題。

就像陸毅他自己指出的:在這個處長之前,已經有四個處長因為貪汙被處置了。這是否說明,這個職務本身的、近乎不受監控的職權本身有問題?

另外貪汙腐敗在中國政場上,還有“表忠心”這樣一個重要的作用。你的老師都在貪,你的同僚都在貪——你敢不貪?

管仲執政齊國後故意奢侈鋪張,是主動將把柄遞到齊桓公手裡——主子,您看,您要辦我隨時辦,我連我的罪狀都給您準備好了。另一個例子就是漢朝開國功臣蕭何,晚年自汙名節,故意侵奪民眾財產以自侮聲名,劉邦當即為人民服務把蕭何辦了——蕭何貌似成了唯一一個善終的開國功臣。

所以腐敗是勢在必行。深究下去,每個關鍵崗位都會有一點問題的。它是主子捏著的你的把柄,也是你向主子表的忠心。你什麼時候不聽話了,或者你的主子被人端了,你就一鍋給端了。

一場浩浩蕩蕩的反腐鬥爭,說到底,不過是政權交替以後對利益的重新瓜分罷了。一把火燒淨,再培植出新的草來。兩邊都不清白。裝什麼呢。

2、 聖人政治的由古而今

無論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們再怎麼爭鳴,孔子或孟子,荀子或老莊,他們的核心骨並無多變,就是呼喚一個懸壺濟世的聖人。

韓非子終於沒再呼喚聖人了,他呼喚法——但韓非子的法,也就是中國法,它不是西方法律的法,它是中國辦法的法。韓非子的一整個思路都是如何利用辦法來加強君權。

兩千五百年後的今天,在《人民的名義》這樣一部探討權力與人性的電視劇裡,創作者仍然在聲嘶力竭高呼聖人——那位半夜三更騎著電瓶車趕到出事現場,力排眾議爬上高處振臂一呼的“聖人”。彷彿中國無法擺脫的政治生態與腐敗怪圈,就是因為一個聖人的不得志,以及一撥小人的為所欲為;彷彿幫助中國走出官官相護、全方位腐敗的唯一解決辦法,就是一個聖人站出來,把你們這些小人都辦了。

於是陸毅這個偉光正的聖人繼承者的形象,這個通過吹口哨、耍痞與顏值,來與我等人民群眾站在一起的檢察官形象,就這麼轟轟烈烈地呼之欲出了。

——我們比我們兩千五百年前的祖宗,稍微進步那麼一點點,都不可以嗎?

費正清在1998年版的China: a New History中評論中國的皇帝制度:“首先,皇帝的角色是一種隨意的,非理性的,無法預測的行為來源,而官員行為則是慣例化的,可預測的;官員尋求秩序,皇帝打破秩序。其次,皇帝被認為擁有主宰生與死的隨意的與無限制的權力。罪犯沒有權利,因為中國的政治理論裡就沒有權利的概念。第三,也是最顯著的一點,就是對於君主任意處置官員的普遍接受。”

看似一出轟轟烈烈的正邪角逐,最後拼的不過是權力,背景,以及“上面有人”。侵吞股權如此明目張膽,拼的是上面有人。嫖娼嫖得如此勢所必然,拼的是上面有人。反腐反得理直氣壯氣壯山河,拼的也不過是“上面有人”——啊,陸毅可是高檢空降的呢。

人民的名義心得體會 篇4

《人民的名義》是導演李路職業生涯中最難的一部作品。無論是演員,還是投資人,在談到這部戲時,無不談到他的拍攝艱辛。因為他不僅僅是這部劇的導演,還是《人民的名義》的製片人及出品人,三重極具衝突的身份集於一身。而李路自己也坦言,從拿下這個專案,到如今即將開播,兩年下來沒有一天睡好,可以說是一路走來如履薄冰。

為了做出經典的反腐劇,李路要求不管是演員陣容還是製作都要做到“一線”標準。這樣的高要求,讓不少投資方望而卻步。在投資還沒有完全到位時,劇本已經完全成熟,演員已經一切就位,李路就雷厲風行的拍板,決定先開機。周梅森透露,當初為了補齊資金鍊,李路差一點就抵押出了自己的房子,還好在最後關頭有了5家民營公司的支援。多年的好友、也是在劇中出演重要角色的演員張凱麗說李路“神通廣大”,能將劇本中出現的場景完美呈現,到這背後卻是李路付出的不為人知的努力。而正是他從頭到尾始終如一保持品質的創作,讓湖南衛視在該劇拍攝期就三飛南京劇組,簽下了購片合同

談到李路,周梅森表示,他是一個“抓住機會,絕不會鬆手的人,更是一個抓住機會就一拼到底的人。兩年了,一直到今天,他為了這部戲心裡一直忐忑。這部劇的每一個小細節,每一句話,他都在反覆琢磨。現在很少有導演能這樣了,一部戲從頭到尾精雕細琢兩年。很多導演拍完就完了,後期丟給別人製作,中間的時間可以再拍兩部戲了。李路沒有這樣,他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到今天,實在不易,實屬難得。

人民的名義心得體會 篇5

今天觀看了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後勤保障部聯合出品的反腐題材電視連續劇《人民的名義》,讓我從中看到了兩個詞:慾望和失控。

《人民的名義》主要講述了由工廠拆遷、企業經濟糾紛而暴露的一樁特大貪汙腐敗案件,以檢察官侯亮平(陸毅飾)的調查行動為主線,以錯綜複雜的官場關係和貫穿始終的“一一六”事件為輔線,抽絲剝繭、層層遞進最終一網打盡一連串的利益集團。

檢察官侯亮平,深入各階層展開抽絲剝繭的調查工作,還以身涉險與位高權重的貪官“老虎”鬥智鬥勇,不遺餘力消除一切危害黨和人民利益的蒼蠅老鼠。

記得那裡面侯亮平說:“慾望用到正常的方面就是理想,用到這方面就是毀了,就下地獄了!”其實地獄離我們多麼近啊。現在的社會,壓力大,矛盾多,社會分配不均,貧富差距加大,總有些人看到別人日子過的紅火,看到別人買車買房,享受奢華的物質生活,心裡就不平衡了,就眼紅了,想要得到自己本不應當得到的東西,想用自己手中的那麼一點點權力去換取物質上的享受。

還記得抗日英雄吉鴻昌的一則故事——他把“做官即不許發財”7個字寫在細瓷茶碗上,交給陶瓷廠仿照燒製。瓷碗燒好後,他用卡車拉到部隊,集合全體官兵,舉行了嚴肅的發碗儀式。他說:“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我絕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家父的教誨,做官不為發財,要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督。”接著,他親手把碗發給全體官兵,勉勵大家廉潔奉公。自此,吉鴻昌就將那隻寫有“做官即不許發財”的細瓷茶碗帶在身邊,用它作為一面鏡子,時刻提醒自己應如何為人做事。身為人民公僕,就應當努力學習,努力培養自己的廉潔意識,努力提高自己的個人修養。片中的齊斌也一直在講,他自己的教訓就是學習不足,法律法規的這些學習高度沒有拔上去。只有個人的思想境界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免於那些社會流毒的侵蝕。

人,無欲則剛。不去渴求那些看上去華美,其實燙手的東西,才能保持自身的剛直,行得正走得端;才能“不怒而威”,成為別人的表率。“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古人誠不欺我。

“一些別有用心之人,之所以會盯上領導幹部,是因為,他們嗅到了某些臭味兒。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人應當是自我約束的,但是在這裡我看到了“失控”。就像片子裡張琨的那句話:“腦子裡的那根弦就繃得鬆了。”於是自己就開始失控了。

貪腐者的失控其實很簡單,我們中國本來就有著請客送禮的傳統,逢年過節,親戚朋友坐一起喝喝酒,聊聊天,聯絡一下感情,再正常不過了。但是,身為一名人民公僕,就意味著我們需要比常人更加的自我約束。齊斌講了他的第二個教訓,就是交朋友。“權錢交易的朋友不可用。”那些人總是從一點兒小恩小惠開始,漸漸的將你拉入墮落的深淵,到後來就成了明目張膽的好處費,甚至自己收錢成了習慣,竟然完全不再把這當成犯罪。片子裡張乾德就將自己講的很清楚,從20xx年開始的吃喝、菸酒、衣服,到後來按比例收取好處費,一個擁有大好前程的農機技術人員就這樣成了國家的蛀蟲。

從收禮到貪汙,他們僅僅只是走錯了一步,卻不得不用自己的自由與家庭來彌補。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這些現身說法的罪犯,用他們聲淚俱下的懺悔,用他們對自由和家庭的渴望,給我們實實在在的敲響了警鐘。一旦私慾膨脹,利慾薰心,權力就會成為埋葬自己的墳墓。一旦放鬆警惕,心存僥倖,罪惡就會如洪流一般將自己吞噬。

每個黨員幹部都應當正確的看待個人的榮辱得失,努力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端正態度,認真學習,時刻將黨的宗旨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放在心頭,才能保證自己成為對國家、對人民有用的人;成為對家庭、對兒女負責的人。

人民的名義心得體會 篇6

該劇保持了周梅森一貫的貼近時代、家國情懷、重視懸念、層層剝筍的風格,充分展現了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反腐敗決心和人民檢察官公正司法的良好形象。

張平閱讀了20集的劇本後表示“近年來,不論電影還是電視,看到的當代劇題材大多是兒女情長、婆婆媽媽、勾心鬥角、玄幻穿越,能寫多黑就寫得多黑,老百姓看得多悶就多悶。我們的時代需要大氣蓬勃、充滿正氣、正能量電視劇,這樣的戲久違了”。

作為一部在新時代、新形勢下的反腐作品,該劇不僅寫出了當下反腐鬥爭的複雜性、艱鉅性、多面性,更將其提高到了依靠文化、法律、制度進行反腐的高度上。劇本既延續了周梅森作品格局巨集大、抽絲剝繭、懸念迭起的藝術風格,又結合當下的國家實際和社會熱點多有創新和突破。

該劇突破了“上級是廉潔的、貪汙的只是副手”這種創作模式,而是把反腐的鬥爭推向深處,最高級別延伸到副國級官員。“近幾年接連落馬的副國級官員已經不在少數,《人民的名義》將其搬向熒屏,可以說是對現實的真實再現,也是時代的進步,也顯示出我黨淨化自身的勇氣。”。

人物造型擺脫了主旋律政治劇中亮相必以中山裝,衣著必以黑藍灰的暗色調為主的固有印象,反而造型幹練時尚,讓人眼前一亮。

該劇在風格上,貼近新時代特徵,把脈觀眾新時期的審美脈流,將厚重、敏銳題材在影像、表述上做了深入淺出、充滿日常生活化的處理,其邀約參演的數十位明星都非政治劇面孔,他們其中很不少是偶像劇、古裝劇、生活劇的常客,這既從表演上保證了實力品質,更從觀感上強調了“新鮮度”。除此外,在視覺感受上與十年前的政治劇相比。色調上更加亮眼,演員的造型也更趨於年輕時尚化 。

人民的名義心得體會 篇7

一名官員被人舉報受賄千萬元,當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偵查處處長侯亮平前來搜查時,看到的卻是一位長相憨厚、衣著樸素的“老農民”在簡陋破敗的舊房裡吃炸醬麵。檢察院反貪局長陳海在調查行動中遭遇離奇車禍,為了完成當年同窗的未竟事業,侯亮平臨危受命,接任陳海未竟的事業……

3月28日,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組織創作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定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開播。時隔多年,反腐劇再次迴歸熒屏,而且“尺度”頗大——劇中級別最高的貪腐官員“官至副國級”,一個大省的“半壁江山”都陷入貪腐。

本劇導演、製片人李路說:“本劇的力度、佈局之大,是前所未有的。電視劇能拍到這個尺度,是國家反腐力度使然。”

原著小說作者、編劇周梅森對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說:“作為一個作家,如果你不敢寫,或者寫得不痛不癢,你的作品就失去了讀者和觀眾的信任。老百姓是真的關心反腐,對腐敗的切齒痛恨不容置疑。”

沒有人臉上寫著“貪官”二字

江蘇省作協副主席周梅森出生於1956年,代表作有《人間正道》《絕對權力》《國家公訴》《至高利益》等。他只在徐州市政府掛職過一年副祕書長,並沒有從政經歷,如何寫好官場,“只能說我非常關注這個時代,關注這個時代的政治生態,看透了權力背後的面孔”。

李路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沒有人天生是貪官,沒有人臉上寫著‘貪官’二字。從導演的角度,我更看重的是描繪官員內心世界和人格的演變過程。對人性的挖掘,是反腐劇需要思考的。”

小說中,某官員家屬受賄150萬元,破案過程就來源於南京市浦口區反腐部門的一個真實案件。“我曾經下到反腐第一線,和辦案的同志們聊。我們以前覺得,反腐就是把犯罪嫌疑人抓過來,軟硬兼施,其實不是,是鬥智鬥勇。像這個案件,完全是零口供辦案”。

當時,受賄的方式是卡,可以用來消費和提現,但寫的不是受賄人的名字,而銀行取款機的監控錄影也因時間久遠已經銷燬,案子一度陷入僵局。但反腐部門的同志注意到,卡里還剩幾千元“零頭”,“就看受賄者舍不捨得這幾千塊錢,如果他拿著這張卡再去取錢或者消費,證據就拿到了。最終,受賄者還是捨不得,拿著卡去買了貴重物品,還和自己的卡合併使用”。證據到手,犯罪嫌疑人立刻被捕。周梅森把這個案子寫進了小說,也成為電視劇中的一個重要案件。

從年輕時候起,巴爾扎克就是周梅森的偶像——巴爾扎克所處的是一個新舊交替、金錢至上的時代,和現在有很多相似之處。“巴爾扎克有一個觀點講得非常好,小說家必須面對現實生活,使自己成為當代社會的風俗史家;小說家的任務不僅在於描摹社會現象,還要解釋這些現象的原因;小說家又必須同時是道德家和政治家。”周梅森說,“巴爾扎克的作品有一個特點,就是對社會思考的追求,這也是我這部小說所追求的東西。”

弱勢群體對貪腐有切齒痛恨

在《人民的名義》中,除了描寫官場,周梅森還花了近一半篇幅寫下崗工人等弱勢群體。“我的幾乎每一部小說都會有一定篇幅觸及弱勢群體,這個群體我非常熟悉。”周梅森自己曾是一個煤礦工人,十幾歲就在煤礦半工半讀,1979年離開煤礦後,仍有很多親戚朋友在煤礦工作。

“高樓背後有陰影,霓虹燈下有血淚。一方面,我們改革開放,物質極大豐富;另一方面,兩極分化嚴重,這是非常可怕的。”周梅森在《人民的名義》中寫到一個老工人鄭西坡,工廠破產,工人下崗,他本來是幫助政府做說服工作的,但後來被貪腐官員欺壓,打官司又被司法腐敗壓迫,為了保衛自己的工廠,他被逼無奈搞出一個群體性事件。

“這正是貪腐的可怕之處,侵害了老百姓的權益,敗壞了世道人心,激起了人民的憤怒。”周梅森說,“有些無恥的腐敗官員,連老百姓的救濟款都貪,沒有底線到這種程度。底層老百姓對腐敗有切齒痛恨,我的作品就要寫出老百姓的這種痛恨。”

反腐主題的文藝作品在過去十幾年一度出現空白,反腐劇也在電視螢幕上消失,此次《人民的名義》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迴歸觀眾的視野。周梅森說:“文藝作品對腐敗和反腐敗問題的描寫,也是一種監督。過去我們的文藝作品對這些群體性事件都是迴避的,官僚們以為你不寫,老百姓看不到,就能掩耳盜鈴。”

在《人民的名義》中,一個大省的“半壁江山”都淪陷了,老書記、接班者、政法委書記、公安廳廳長、法院副院長、大型國企老總、省會城市副市長……全是腐敗分子;小說中級別最高的貪腐分子更是官至“副國級”。

周梅森說:“我們寫出來,不是要讓人民絕望,而是要給人民希望,引導人民正確地看待這場反腐鬥爭。要讓人們知道,像侯亮平、沙瑞金這樣的肩負著反腐職責的同志,面對多麼大的風險,要讓老百姓相信我們。”

95後剪完片子稱“重塑三觀”

當週梅森剛寫完3集劇本的時候,製片人兼導演李路就與他簽約;為了籌拍這部“很有風險”的電視劇,李路差點抵押了自己的房子貸款,最終,投資方是5家民營企業“個體戶”,而且從不干涉拍攝。

周梅森告訴李路,之前他的《絕對權力》和《國家公訴》兩部反腐劇,審查修改意見有__百處,這次也要做好心理準備。“結果,這次我們給最高檢影視中心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都呈送了劇本,審查過程比較順利。當下的國家形勢和反腐力度,需要這種重拳出擊的劇。”李路說。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司長毛羽還公開表示:這段時間,我們在審看周梅森編劇、李路導演的《人民的名義》時,一直被這部現實主義大劇感染著……劇中腐敗勢力非常猖獗,形勢非常嚴峻,但看的過程中,每一集都有正面的力量,光明hold住黑暗。從這部劇中,我們看到了人性的溫暖,看到了正義的力量,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曾有不少人建議李路給電視劇改個更抓人眼球的名字,但他堅決不同意。“先立正,再觀劇。主旋律不是喊口號,也可以拍得很好看。好萊塢電影也是弘揚美國精神、正義戰勝邪惡,商業和娛樂元素並不代表不是正劇”。

《人民的名義》集結了陸毅、張豐毅、張凱麗、侯勇等40多名實力派演員。相比之前傳出的“摳圖演戲”等新聞,李路用“敬業得不得了”來形容這些演員。因為夜戲太多,演員們熬夜是家常便飯,晚飯都常常顧不上。

在《人民的名義》後期製作中,剪片子的工作人員有不少是95後,剪完後對李路說了4個字,“重塑三觀”。“他們跟我說,原來官員是這樣的,生活是這樣的。本來以為是年輕人的父母才愛看的劇,結果發現年輕人這麼感動,觀眾是全年齡段的。”

人民的名義心得體會 篇8

黨的以來,反腐成為中國政治舞臺的重要內容,也成為牽動人心的時代命題。近日,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後勤保障部金盾影視中心等單位聯合出品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以黨中央“堅持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的反腐精神和國家當前轟轟烈烈、氣勢如虹的反腐鬥爭為背景,為我們展現了反腐高壓下中國政治和官場生態的長幅畫卷。

部委專案處處長,衣著樸素、家中簡陋,每月只給鄉下老母親匯300元生活費,然而,在他另外一處隱蔽的豪宅,壁櫥裡、床上、冰箱裡,卻塞滿了一沓一沓的現金,總數超過2.3億元……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一開篇,就我我們勾勒了一個“小官巨腐”的兩面人生,也讓很多觀眾聯想到了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長魏鵬遠的貪腐案例。

《人民的名義》通過藝術再現,深情謳歌了在全面從嚴治黨和反腐敗鬥爭浪潮中反貪幹警堅定理想信念、無私無畏、剛正不阿、清正廉潔的新時期共和國檢察官形象。也讓“一人不廉,全家不圓,一人廉潔,全家和諧” 的家庭觀在觀眾心底生根發芽。

筆者認為,藝術作品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是對現實素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藝術再創作。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有不少情節就是借鑑了檢察機關查辦的真實案例,但又不是對現實素材的簡單複製。拍反腐劇也不是為了展示腐敗,而是為了反映腐敗給社會帶來的傷害,並以此給觀眾以警示和教育。

巨集觀處講政治,微觀處顯人性。相比以往的反腐劇,《人民的名義》更側重對人性的思考。腐敗是結果,人性的貪婪才是內在驅動力,在金錢、權利、美色的誘惑面前,是否忠於良心和信仰,這是英雄和小丑的分水嶺。劇中,有人為巴結領導給上級哭墳,撅著屁股挖地;有人為官一任,一心只追求百姓福祉;也有人坐在主席臺上一邊喊著反腐一邊私下搞貪腐。官場永珍,人性色譜可謂是展現的淋漓盡致。

作為一名基層檢察院幹警,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讓我們深刻的認識到,反腐不只是要把生鏽的零件、病患的器官拿下來,更重要的是找到真正致鏽的原因、病灶所在,從而正本清源,創造清明的政治環境和執政生態。反腐,永遠在路上,以人民的名義,是反腐的動力,更是反腐的意義。

人民的名義觀後感心得體

人民的名義心得體會 篇9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是根據著名作家周梅森的反腐題材小說《人民的名義》改編的。周梅森被稱為“中國政治小說第一人”,著有《人間正道》《絕對權力》《國家公訴》等一批極具影響力的政治小說。此次,周梅森用八年時間醞釀,六次修改文稿,最終才有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反腐著作。周梅森說:“我的故事就是要寫出腐敗帶給老百姓的切膚之痛,並且要喚醒讀者和觀眾的切膚之痛”。史上最大尺度的反腐劇集,一針見血的臺詞,《人民的名義》背後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電視劇主要講述了由小官大貪的趙德漢被抓從而暴露了一樁特大貪汙腐敗案件,以檢察官侯亮平的調查行動為主線,以錯綜複雜的官場關係和貫穿始終的“九一六”事件為輔線,抽絲剝繭、層層遞進最終一網打盡一連串的利益集團。《人民的名義》充分展現了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反腐敗決心和人民檢察官公正司法的良好形象,積極響應黨中央反腐主題,通過影視藝術手段,刻畫和展示中央反腐過程中的曲折經歷和感人故事。電視劇題材嚴肅重大,其中對於官場執行邏輯的刻畫生動,故事情節的進行環環相扣,引起了社會的廣泛討論與關注,引發深刻反思:腐敗對人民的危害,“九一六”事件不僅僅是個案;國家賦予的政治權利該如何運用;人民的心聲與呼喊該如何聽取。

《人民的名義》反映的不僅僅是政治批判、社會批判,更多的是對於人性的反思。它向人們勾畫了一張龐大複雜的權錢之間利益交換的關係網,關係網下師生之情、同學之情、夫妻之情進行著複雜博弈和激烈絞殺,更讓人驚悚和愕然。

人民的名義心得體會 篇10

1.權欲與信念的終極博弈。

話劇《人民的名義》以侯亮平在漢東省調查貪腐巨頭的波折經歷為主線,通過劇中人深藏不露的性格、爾虞我詐的作風、曲折驚心的故事線,打造出一個檢查員在面對鉅貪時不畏強權、殊死鬥爭的現代反腐大戲。不同於過往反腐題材作品的歌功頌德,流於表面,《人民的名義》深挖巨集大社會背景下難以察覺的細微脈動,將藏於安穩現世中的奸佞魍魎巧妙呈現,情節發展環環相扣,層次分明,一氣呵成。

2.編劇周梅森、導演王曉鷹首度合作。

有中國政治小說第一人之稱的周梅森主刀編劇工作,保證劇本的精良品質。中國國家話劇院常務副院長、國家一級導演王曉鷹親身執導,將劇本中的精華一一呈現。《人民的名義》是兩位藝術家的首次碰撞,無論是在學術層面的藝術價值,還是在教育層面的警世作用,以及製作層面的精良品質,都得到極大提升。話劇《人民的名義》將成為一部具有現實意義的醒世名劇。

3.最高檢首次亮劍話劇領域,同名小說、話劇、電視劇三線聯合出擊。

《人民的名義》是反腐題材沉寂多年後橫空出世的一部作品。作為全國檢察機關唯一的專業影視製作機構,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首次涉足話劇,與中國國家話劇院、北京嘉會本末文化藝術創作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形成電視劇、小說、話劇三線出擊的強大聯動。話劇作為一種國人廣泛接受並喜歡的文藝形式,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魅力,其表現方式也區別於影視劇,此次《人民的名義》搬上話劇舞臺,正是因話劇的現場表演給觀眾帶來的震撼感,將貪腐這一與百姓息息相關但是難以碰觸的話題面對面地展示給觀眾,直擊人心。

人民的名義心得體會 篇11

1、 假如陸毅是壞人

被觀眾大呼痛快的一二兩集,我看得是毛骨悚然。在陸毅還未找到確鑿證據的情況下,他擺出一副“我吃定你了”的模樣,一副絕對正確的面孔,還有一副天降審判的姿態,對那位處長大聲質問,大加鞭撻。那個處長被塑造得虛偽、貪婪、“喪心病狂”,他的每一次偽善的狡辯,都在把陸毅的立場出發加以正義化——你這種國/家的公敵,政/府的蛀蟲,我代表人民來收拾你了!

這樣一旦認定嫌疑有罪,就能以事實有罪態度對待,任意加以拘留、審判、教訓的制度,總是讓我不禁有些害怕。

我害怕的地方在於:萬一那個處長……他其實不“壞”呢?

萬一一臉包青天大老爺為民做主形象的陸毅,他其實不是個好人呢?

萬一我們所以為的道德標準,好壞,善惡,廉潔清白或不清不白,並不是適用於這個場閾的一套話語呢?

貪汙腐敗這個事情……在中國,怎麼說呢,我不覺得它僅僅是一個道德的問題。

就像陸毅他自己指出的:在這個處長之前,已經有四個處長因為貪汙被處置了。這是否說明,這個職務本身的、近乎不受監控的職權本身有問題?

另外貪汙腐敗在中國政場上,還有“表忠心”這樣一個重要的作用。你的老師都在貪,你的同僚都在貪——你敢不貪?

管仲執政齊國後故意奢侈鋪張,是主動將把柄遞到齊桓公手裡——主子,您看,您要辦我隨時辦,我連我的罪狀都給您準備好了。另一個例子就是漢朝開國功臣蕭何,晚年自汙名節,故意侵奪民眾財產以自侮聲名,劉邦當即為人民服務把蕭何辦了——蕭何貌似成了唯一一個善終的開國功臣。

所以腐敗是勢在必行。深究下去,每個關鍵崗位都會有一點問題的。它是主子捏著的你的把柄,也是你向主子表的忠心。你什麼時候不聽話了,或者你的主子被人端了,你就一鍋給端了。

一場浩浩蕩蕩的反腐鬥爭,說到底,不過是政權交替以後對利益的重新瓜分罷了。一把火燒淨,再培植出新的草來。兩邊都不清白。裝什麼呢。

2、 聖人政治的由古而今

無論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們再怎麼爭鳴,孔子或孟子,荀子或老莊,他們的核心骨並無多變,就是呼喚一個懸壺濟世的聖人。

韓非子終於沒再呼喚聖人了,他呼喚法——但韓非子的法,也就是中國法,它不是西方法律的法,它是中國辦法的法。韓非子的一整個思路都是如何利用辦法來加強君權。

兩千五百年後的今天,在《人民的名義》這樣一部探討權力與人性的電視劇裡,創作者仍然在聲嘶力竭高呼聖人——那位半夜三更騎著電瓶車趕到出事現場,力排眾議爬上高處振臂一呼的“聖人”。彷彿中國無法擺脫的政治生態與腐敗怪圈,就是因為一個聖人的不得志,以及一撥小人的為所欲為;彷彿幫助中國走出官官相護、全方位腐敗的唯一解決辦法,就是一個聖人站出來,把你們這些小人都辦了。

於是陸毅這個偉光正的聖人繼承者的形象,這個通過吹口哨、耍痞與顏值,來與我等人民群眾站在一起的檢察官形象,就這麼轟轟烈烈地呼之欲出了。

——我們比我們兩千五百年前的祖宗,稍微進步那麼一點點,都不可以嗎?

費正清在1998年版的China: a New History中評論中國的皇帝制度:“首先,皇帝的角色是一種隨意的,非理性的,無法預測的行為來源,而官員行為則是慣例化的,可預測的;官員尋求秩序,皇帝打破秩序。其次,皇帝被認為擁有主宰生與死的隨意的與無限制的權力。罪犯沒有權利,因為中國的政治理論裡就沒有權利的概念。第三,也是最顯著的一點,就是對於君主任意處置官員的普遍接受。”

看似一出轟轟烈烈的正邪角逐,最後拼的不過是權力,背景,以及“上面有人”。侵吞股權如此明目張膽,拼的是上面有人。嫖娼嫖得如此勢所必然,拼的是上面有人。反腐反得理直氣壯氣壯山河,拼的也不過是“上面有人”——啊,陸毅可是高檢空降的呢。

人民的名義心得體會 篇12

時隔多年,反腐劇熒屏破冰。昨晚,《人民的名義》在湖南衛視黃金檔開播,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組織創作,周梅森編劇,李路執導,陸毅、張豐毅、吳剛、許亞軍、張志堅、張凱麗、高亞麟、趙子琪等40位老中青演員實力出演。

在古裝玄幻、偶像劇當道的電視劇市場,反腐題材的厚重並不是那麼“市場”。江蘇省作協副主席周梅森是《人民的名義》的靈魂人物,此前有代表作《人間正道》《絕對權力》《國家公訴》《至高利益》等多部反腐劇。時隔多年反腐劇迴歸熒屏,劇中涉及貪腐官員官至高層,一個大省的“半壁江山”都陷入貪腐。導演李路說:“電視劇能拍到這個尺度,是國家反腐力度使然。”

一名官員被人舉報受賄千萬元,當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偵查處處長侯亮平前來搜查時,看到的卻是一位長相憨厚、衣著樸素的“老農民”在簡陋破敗的舊房裡吃炸醬麵。檢察院反貪局長陳海在調查行動中遭遇離奇車禍,為了完成當年同窗的未竟事業,侯亮平臨危受命……劇中飾演侯亮平的陸毅說,他熬了兩個通宵把劇本看完,當即就決定必須接拍:“這部戲是有價值的,它是一個特定時代的產物,周梅森老師也已經十幾年沒寫過這樣的戲了。我們平時從新聞報道中看到的那些貪官落馬的訊息,跟我們這部戲比起來真是鳳毛麟角。我在拍攝時有時候會想,周老師寫到這麼深入、這麼高層次的貪汙行為,這個劇能播嗎?我有時候真的會有這種想法。”

周梅森在創作中六易其稿,小說和劇本幾乎同步誕生,劇中的情節體現了最新的反腐成果,拍蒼蠅、打老虎、海外獵狐等,不但突破了以往涉獵的層級和尺度,更在政治生態的剖析和經濟犯罪的成因上有了新的思索。周梅森說:“我們寫出來,不是要讓人民絕望,而是要給人民希望,引導人民正確地看待這場反腐鬥爭。要讓人們知道,像侯亮平、沙瑞金這樣肩負著反腐職責的同志面對多麼大的風險,要讓老百姓相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