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精選21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16W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

孩子漸漸地長大,面對生活中如何與孩子相處?如何教育孩子?如何開發孩子的智商?……我心中充滿迷惘、困惑,猶如那個得到“玉”的農夫一樣,想把他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手裡卻只有“鋤頭”?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精選21篇)

偶然的機會,我辦了圖書館的借書卡,重拾起書本,愛上了在書的海洋中遨遊的快樂;也戀上了在微博中發表自己的一些學習、工作及育兒心得。記得,培根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後,我的心不再迷茫;不再困惑:正確的教育理念則如同一把萬能鑰匙,可以開啟不同的鎖結。

其實,該書的作者既是好媽媽又是好老師,寫本書意在溝通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有感於家庭教育的被忽視與不得法,而取名為“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是難得的書,是難得的家教讀本,既敢直面教育問題,又深入地思考;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還有無所不在的愛心。

父母之愛都深如大海,但有質量差別。決定質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學歷、收入、地位等,而是對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對細節的處理水平。很多家長在面對自己的孩子時,更多的是無節制的愛或者可以說是自私無知的愛。孩子在成長中會遇到不少讓他們感到困難和懼怕的事,家長的職責是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讓孩子以積極平和的心態面對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

就說打針這件事,很多孩子在打針時,家長會說,“寶寶,打針不痛。”等針打好,孩子痛了,哭了。父母或爺爺、奶奶馬上又轉移事件的責任,“阿姨壞,幫我寶寶打針,害寶寶痛了。”或者是孩子在“拼命地”反抗,兩、三個大人也在用全力地摁住他,留在人們腦海裡的是久久不去的“歇斯底里地哭喊聲”……前一個孩子面對善變的家長和事件,小小的不諳世事的他應該更多的是迷惑了吧!而後一個孩子可以想象恐懼到了什麼程度,也可以想象打針這件“小事”給孩子帶來多麼大的心理折磨。孩子的忍耐力其實是驚人的,只要不嚇著他們,給出一個合適的心理預期,他們多半能夠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難的事情。作為父母,我們要很耐心、很坦然地告訴孩子,“寶寶你生病了,現在護士阿姨要給你打針治病。”同時也告訴孩子“打針有一點點痛,就象螞蟻咬了一口或寶寶摔了一屁墩兒。”或許,在我們和孩子解釋很多之後,打針時他還會哭,但他知道為什麼要打針,而且對打針所帶來的痛苦也將有自己的心理準備。

西方有句諺語:“地獄之路有時是好的意圖鋪起來的”。其實生活中,我們很容易就做到了幫孩子幹這幹那,但對孩子“袖手旁觀”,那可真叫做一種“煎熬”。經常看他那笨拙的樣子,我恨不得衝過去三下五除二幫他弄個服服帖帖的,在品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之後,很多時候我都忍住了。我不能剝奪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為此,我可沒少受批評。記得,在兒子走路還不是很穩的時候,家裡的樓梯已經爬上爬下,很靈活了。一次老公的同學看到兒子在爬樓梯,我在“袖手旁觀”,很受不了,邊衝過去抱起兒子,邊溫和地批評:“你這美國式教育真讓人受不了。”那時兒子爬樓梯已經很好了,即使他摔一下,樓梯周圍都是木頭的,也出不了什麼大問題,而且那也不完全是壞事情呀!他還可以積攢經念教訓,在可以犯的錯誤面前,為什麼不給一點機會?人生中,還有很多不可以犯的錯誤呢!那處處呵護中長大的他又該如何去判斷?!

在書中,我知道了:無論家長們多麼愛自己的孩子,如果經常向孩子提出“聽話”要求,並總是要求孩子服從自己,那麼他骨子裡就是個權威主義者。這樣的人幾乎從不懷疑自己對孩子提出要求的正確性和不容否定性,他潛意識中從未和孩子真正平等過。但在孩子眼中,他們只不過是些“不聽話”的家長。有一次和我兒子同學的媽媽閒聊,她表揚我兒子“活潑可愛、性格好”,問我平時怎麼培養的。我脫口而出:“平時面對孩子時,儘量要有好脾氣、有耐心,這樣孩子遇到什麼事情時也不會脾氣很躁了。……”她立馬打斷我說,“我不象你,每天上班,就休息時帶一下,能有好脾氣。每天24小時都帶她,厭煩極了。”說完,抱起正在畫畫的女兒吻了又吻,搞得孩子莫名其妙。是啊,相比而言,我還有很多工作上的煩惱呢!但那都不是不好好帶孩子的理由。作為家長,你自己都沒有好脾氣、好心態,那你教育的孩子——他的“活潑可愛、性格好”又從何而來呢?!

昨晚學著書上給孩子建立了一本“記功簿”,先生要給“記過”,我沒讓。本子上如此記錄:今天傍晚,卡卡自己穿衣、穿褲、穿鞋子,獨立完成。真開心!今天晚上,卡卡獨立完成奧特曼拼圖。很棒!讀著自己的“記功簿”,小傢伙很開心,玩拼圖更專注更獨立了,沒象以前那樣遇到一丁點困難就喊媽媽。我也輕鬆很多哦!

原來我只看到優秀孩子與不優秀孩子之間的差別,但品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之後,才發現這差別是教育孩子的父母之間差別——把孩子是精心教育大?還是養活大?!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擁有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把金鑰匙,我就能開啟教育孩子的神聖殿堂,並將我的孩子精心教育成人!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2

有一次在逛書店的時候看到《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覺得這是一本優秀的教育書籍,於是就一口氣買下來。看著看著,時常被其中短文中的通篇貫穿的育兒智慧所打動,也常常陷入我兒時經歷的各式各樣有利或是有害的“老式教育”中。每篇短文都值得家長和老師所深思和反省,它顛覆了許多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做教師後,又重新將此書讀了一遍,感到自己受益匪淺。該書序中寫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愛,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所謂大愛無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說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讀過之後覺得不但對自己如何做好一個母親有幫助,對自己如何教育好學生也有很大的幫助。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點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後,你會恍然大悟,你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讓孩子愛上它。

當我讀到“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會喜歡?”時,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覺得自己正是那種把學習做成了“牛黃解毒丸”的一類人。“你這孩子挺聰明的,就是在學習上不用心,不刻苦。”這是我說得最多,而家長們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我一直以來也是這樣認為的,並以此來教育我的學生和我的孩子,從不以為有什麼問題。可是大部分學生還是不愛學習,不願意刻苦付出。這是哪出了問題呢?尹老師的書讓我找到答案。她說:“學習為什麼非得是苦的不可?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歡?”我們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成績理想,往往不遺餘力的對他們進行教育,教育他們學習是如何如何重要,告訴他們不學習對自己的將來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這樣教育的結果是一學期下來,老師累的筋疲力盡,學生學得疲憊不堪,成績還不一定理想。那我們為什麼不能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呢?為什麼不能在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多下些功夫呢?如果像尹老師說的把學習當成一種遊戲,像“開小賣部”、“當小老師”,學生又如何能不喜歡呢?

這本書中,園園媽媽對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非常用心,字裡行間都流露著她對女兒的理解和尊重,更是懂得用一個個巧妙的方法來促進女兒的成長。當讀到這些內容的時候,便開始反思我在平時在對待學生教育的錯誤行為時,多以發火、批評、懲罰等方式來處理、對待,常惹得學生哭鼻子。讀過之後我才深深意識到,這樣的做法既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又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我為自己那麼急躁的情緒而感到愧對孩子,深深的自責。孩子是屬於社會的,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自己的主人,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都是如此,與其硬逼著孩子去幹,不如換個方法讓孩子自己主動去幹,家長可以以做遊戲的方式來激發孩子做事的興趣!這樣會容易得多!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達不到目的,做得事與願違的家長,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讓孩子喜歡課外閱讀,就千萬不要直接要求他‘讀書去’,也不要總拿他愛不愛讀書這事當話題來聊,更不要用閱讀的事來教訓他。”對此,我深有同感。在兒子讀書方面,我從來都是隨他所願,他什麼時候想讀了,自己拿書來讀,如果不想讀,你讓他做他也不願做,當然很多的時候由於孩子的天性,兒子不會自己自覺的進行讀書,這個時候,我總是在一邊自己拿起一本書來讀,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強,當他看到你在讀書時,她也會自覺地進行閱讀,當孩子不喜歡讀書的時候,我會盡量和兒子做他喜歡的遊戲,如《開商店》、《奧特曼與怪獸》。

看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你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讓我們記住她的一句話吧!孩子不是為了“長大”或“成功”、“成才”活著,孩子首先是為了“童年”而活著。教育不應該有功利性,愛孩子才要施教,施教應該溶於濃濃的愛中,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鋤頭,我想今後我應該把手中的“鋤頭”換成刻刀,力爭做一個好媽媽和一個好老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3

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後,給我留下影像最深的是兩個字:閱讀。

書中提到“閱讀是智慧的水分和陽光。” “那些除了教科書什麼也不閱讀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 “如果沒有閱讀墊底,年級越高越會顯出力不從心。” “語文底蘊的缺失也會影響專業學習,因為自己的思維寬度和廣度比起那些博覽群書的人總是有很大侷限性。”這幾句話我深有感觸:因為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在上師範之前除了語文課本外,從沒見過任何讀物,也不知道這個世界會有什麼名著之類的讀物。上師範後明顯感到自己語文底蘊的不足。我非常羨慕和敬佩那些滿腹經綸、才華橫溢的同學。但不管我怎麼狂補,最終還是不如他們。因此,我就很注重對我女兒閱讀這方面的培養。從我女兒會聽懂語言開始,我就買了很多童話故事的光碟,一有空我就放給她聽。當我女兒會說話時我就教她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和五言古詩,如:板凳板凳歪歪……等等,除此之外我還開始買書,最早買一頁就一行字的那種很簡單的故事書,色彩很鮮豔,情節也簡單,而且不容易撕壞。女兒很喜歡聽我讀,而且經常是我邊讀她邊看,漸漸地她就能記住故事,哪怕我講錯一個字,她也能立刻糾正。讀小班的時候,我就開始給她讀《格林童話》。她最喜歡裡面的《白雪公主》,每次拿起書,必須先要讀完《白雪公主》。久而久之,她竟然能把《白雪公主》學我的樣邊指邊讀一字不漏地讀出來。當時我感到很欣慰。

書中提到的邊走樓梯邊數數,我也和作者一樣做到了。不過那時我純屬是為了減輕自己的“負擔”,而並不是有意滲透數數。因為我家住五樓,當她會走路的時候,上下樓梯都要我抱,我實在有些抱不懂,我就靈機一動跟女兒說:“我們一起玩一個遊戲數樓梯好嗎?”女兒一聽是遊戲就欣然同意了。我女兒覺得這個遊戲也好玩,我們就經常邊走樓梯邊數。居然這對她的數數也幫了很大的忙。

書中提到不陪孩子寫作業,“不陪”才給孩子留下了讓習慣在內心生長的空間;學習不要刻苦努力,要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種很有樂趣的事情;不追求100分和考好了不獎勵(學習一定不能功利)。這一點我們家也做到了。從一年級開始,因為我女兒的識字量也比較大,題目她都能讀懂。因此,我女兒寫作業,我和我老公是從來不陪的。我們還規定她無論如何作業必須在一小時左右完成(除複習外),質量還要保證。假如她碰到不會做的題目,我們也不會輕易告訴她,要看題目的難易,難的稍作提醒,易的叫她再想,意在培養她獨立思考的習慣。考了100分也從沒物質鼓勵,讓她明白學習是她的義務,是她必須要完成的一件事,並且做一件事一定要把她做得最好——也就是考100分是理所當然的。沒考100分說明你還沒把事情做得最好。當然考得不理想了,我會和她一起尋找錯題的原因,幫她查漏補缺。

書中其他的一些做法,有的我沒有做過,有的比較實用,我正在學。但不是刻意去做。生活是自然狀態,教育孩子也應該是自然狀態的。作為父母,我們創造了一個孩子,不僅有責任讓她長大,更應讓她有質量的生活,更應教會她做人。

以上是我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後的點滴感受及一些膚淺的看法。與家長們共勉。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4

孩子漸漸地長大,面對生活中如何與孩子相處?如何教育孩子?如何開發孩子的智商?……我心中充滿迷惘、困惑,猶如那個得到“玉”的農夫一樣,想把他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手裡卻只有“鋤頭”?

偶然的機會,我辦了圖書館的借書卡,重拾起書本,愛上了在書的海洋中遨遊的快樂;也戀上了在微博中發表自己的一些學習、工作及育兒心得。記得,培根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後,我的心不再迷茫;不再困惑:正確的教育理念則如同一把萬能鑰匙,可以開啟不同的鎖結。

其實,該書的作者既是好媽媽又是好老師,寫本書意在溝通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有感於家庭教育的被忽視與不得法,而取名為“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是難得的書,是難得的家教讀本,既敢直面教育問題,又深入地思考;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還有無所不在的愛心。

父母之愛都深如大海,但有質量差別。決定質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學歷、收入、地位等,而是對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對細節的處理水平。很多家長在面對自己的孩子時,更多的是無節制的愛或者可以說是自私無知的愛。孩子在成長中會遇到不少讓他們感到困難和懼怕的事,家長的職責是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讓孩子以積極平和的心態面對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

就說打針這件事,很多孩子在打針時,家長會說,“寶寶,打針不痛。”等針打好,孩子痛了,哭了。父母或爺爺、奶奶馬上又轉移事件的責任,“阿姨壞,幫我寶寶打針,害寶寶痛了。”或者是孩子在“拼命地”反抗,兩、三個大人也在用全力地摁住他,留在人們腦海裡的是久久不去的“歇斯底里地哭喊聲”……前一個孩子面對善變的家長和事件,小小的不諳世事的他應該更多的是迷惑了吧!而後一個孩子可以想象恐懼到了什麼程度,也可以想象打針這件“小事”給孩子帶來多麼大的心理折磨。孩子的忍耐力其實是驚人的,只要不嚇著他們,給出一個合適的心理預期,他們多半能夠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難的事情。作為父母,我們要很耐心、很坦然地告訴孩子,“寶寶你生病了,現在護士阿姨要給你打針治病。”同時也告訴孩子“打針有一點點痛,就象螞蟻咬了一口或寶寶摔了一屁墩兒。”或許,在我們和孩子解釋很多之後,打針時他還會哭,但他知道為什麼要打針,而且對打針所帶來的痛苦也將有自己的心理準備。

西方有句諺語:“地獄之路有時是好的意圖鋪起來的”。其實生活中,我們很容易就做到了幫孩子幹這幹那,但對孩子“袖手旁觀”,那可真叫做一種“煎熬”。經常看他那笨拙的樣子,我恨不得衝過去三下五除二幫他弄個服服帖帖的,在品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之後,很多時候我都忍住了。我不能剝奪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為此,我可沒少受批評。記得,在兒子走路還不是很穩的時候,家裡的樓梯已經爬上爬下,很靈活了。一次老公的同學看到兒子在爬樓梯,我在“袖手旁觀”,很受不了,邊衝過去抱起兒子,邊溫和地批評:“你這美國式教育真讓人受不了。”那時兒子爬樓梯已經很好了,即使他摔一下,樓梯周圍都是木頭的,也出不了什麼大問題,而且那也不完全是壞事情呀!他還可以積攢經念教訓,在可以犯的錯誤面前,為什麼不給一點機會?人生中,還有很多不可以犯的錯誤呢!那處處呵護中長大的他又該如何去判斷?!

在書中,我知道了:無論家長們多麼愛自己的孩子,如果經常向孩子提出“聽話”要求,並總是要求孩子服從自己,那麼他骨子裡就是個權威主義者。這樣的人幾乎從不懷疑自己對孩子提出要求的正確性和不容否定性,他潛意識中從未和孩子真正平等過。但在孩子眼中,他們只不過是些“不聽話”的家長。有一次和我兒子同學的媽媽閒聊,她表揚我兒子“活潑可愛、性格好”,問我平時怎麼培養的。我脫口而出:“平時面對孩子時,儘量要有好脾氣、有耐心,這樣孩子遇到什麼事情時也不會脾氣很躁了。……”她立馬打斷我說,“我不象你,每天上班,就休息時帶一下,能有好脾氣。每天24小時都帶她,厭煩極了。”說完,抱起正在畫畫的女兒吻了又吻,搞得孩子莫名其妙。是啊,相比而言,我還有很多工作上的煩惱呢!但那都不是不好好帶孩子的理由。作為家長,你自己都沒有好脾氣、好心態,那你教育的孩子——他的“活潑可愛、性格好”又從何而來呢?!

昨晚學著書上給孩子建立了一本“記功簿”,先生要給“記過”,我沒讓。本子上如此記錄:今天傍晚,卡卡自己穿衣、穿褲、穿鞋子,獨立完成。真開心!今天晚上,卡卡獨立完成奧特曼拼圖。很棒!讀著自己的“記功簿”,小傢伙很開心,玩拼圖更專注更獨立了,沒象以前那樣遇到一丁點困難就喊媽媽。我也輕鬆很多哦!

原來我只看到優秀孩子與不優秀孩子之間的差別,但品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之後,才發現這差別是教育孩子的父母之間差別——把孩子是精心教育大?還是養活大?!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擁有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把金鑰匙,我就能開啟教育孩子的神聖殿堂,並將我的孩子精心教育成人!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5

有一次在逛書店的時候看到《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覺得這是一本優秀的教育書籍,於是就一口氣買下來。看著看著,時常被其中短文中的通篇貫穿的育兒智慧所打動,也常常陷入我兒時經歷的各式各樣有利或是有害的“老式教育”中。每篇短文都值得家長和老師所深思和反省,它顛覆了許多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做教師後,又重新將此書讀了一遍,感到自己受益匪淺。該書序中寫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愛,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所謂大愛無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說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讀過之後覺得不但對自己如何做好一個母親有幫助,對自己如何教育好學生也有很大的幫助。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點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後,你會恍然大悟,你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讓孩子愛上它。

當我讀到“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會喜歡?”時,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覺得自己正是那種把學習做成了“牛黃解毒丸”的一類人。“你這孩子挺聰明的,就是在學習上不用心,不刻苦。”這是我說得最多,而家長們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我一直以來也是這樣認為的,並以此來教育我的學生和我的孩子,從不以為有什麼問題。可是大部分學生還是不愛學習,不願意刻苦付出。這是哪出了問題呢?尹老師的書讓我找到答案。她說:“學習為什麼非得是苦的不可?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歡?”我們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成績理想,往往不遺餘力的對他們進行教育,教育他們學習是如何如何重要,告訴他們不學習對自己的將來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這樣教育的結果是一學期下來,老師累的筋疲力盡,學生學得疲憊不堪,成績還不一定理想。那我們為什麼不能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呢?為什麼不能在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多下些功夫呢?如果像尹老師說的把學習當成一種遊戲,像“開小賣部”、“當小老師”,學生又如何能不喜歡呢?

這本書中,園園媽媽對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非常用心,字裡行間都流露著她對女兒的理解和尊重,更是懂得用一個個巧妙的方法來促進女兒的成長。當讀到這些內容的時候,便開始反思我在平時在對待學生教育的錯誤行為時,多以發火、批評、懲罰等方式來處理、對待,常惹得學生哭鼻子。讀過之後我才深深意識到,這樣的做法既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又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我為自己那麼急躁的情緒而感到愧對孩子,深深的自責。孩子是屬於社會的,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自己的主人,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都是如此,與其硬逼著孩子去幹,不如換個方法讓孩子自己主動去幹,家長可以以做遊戲的方式來激發孩子做事的興趣!這樣會容易得多!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達不到目的,做得事與願違的家長,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讓孩子喜歡課外閱讀,就千萬不要直接要求他‘讀書去’,也不要總拿他愛不愛讀書這事當話題來聊,更不要用閱讀的事來教訓他。”對此,我深有同感。在兒子讀書方面,我從來都是隨他所願,他什麼時候想讀了,自己拿書來讀,如果不想讀,你讓他做他也不願做,當然很多的時候由於孩子的天性,兒子不會自己自覺的進行讀書,這個時候,我總是在一邊自己拿起一本書來讀,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強,當他看到你在讀書時,她也會自覺地進行閱讀,當孩子不喜歡讀書的時候,我會盡量和兒子做他喜歡的遊戲,如《開商店》、《奧特曼與怪獸》。

看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你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讓我們記住她的一句話吧!孩子不是為了“長大”或“成功”、“成才”活著,孩子首先是為了“童年”而活著。教育不應該有功利性,愛孩子才要施教,施教應該溶於濃濃的愛中,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鋤頭,我想今後我應該把手中的“鋤頭”換成刻刀,力爭做一個好媽媽和一個好老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6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感覺真是寫得好,使我受益多多。

作者尹建莉,是一位從事教育工作20xx年的老師,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培養了一位出色的女兒,因此這本書可以說是作者從事教育工作,以及身為人母教育女兒的過程中總結出的經驗之談,同時這又是一本非常專業的教育書,書中的觀點與事例緊密結合,闡述得有理有據,又提供了大量切實可行的教子辦法。此外作者的文筆也頗為人稱道,不枯燥,讓人有一口氣全部讀完的衝動。

真正的教育,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是大愛無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說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作者也是秉承這一宗旨來教育孩子的,把生活中的孩子的一切事都按照這去做,確實不容易,能夠做到大愛無痕地愛孩子,才是一個成功的母親。

書中作者的一些觀點我也十分贊同,永遠尊重孩子,不使用暴力;教孩子有同情心,愛心,誠實,同時自己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要管得太多太細,關心孩子,但不要監督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淡化孩子的缺點,孩子會越來越好;讓孩子愛上閱讀,愛上學習,要有方法,要保護孩子學習的興趣;和孩子一起端正學習態度,只關心學了多少,不關心考了多少。

我最感興趣的就是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的問題,作者認為閱讀是需要誘惑的。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讓孩子本身對閱讀有興趣,從閱讀中得到快樂。我想學校的閱覽室的工作也是要達到讓學生品味閱讀本身的興趣,這樣,我們的孩子就會愛上閱讀。

在對書的選擇上,作者提出,不看“有用”的書。不看“有用”的書,是在選擇中要以孩子的興趣為核心要素,不以大人所謂的“有用”為選擇標準。反思與對照我們在學生的讀書活動中,也給學生推薦了一些書,有文學名著、詩詞等。這可能是從老師的角度來選擇的,範圍比較狹窄,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是不利的。我們學校有20xx多名學生,他們閱讀的興趣一定是豐富多彩的,天文、地理、動物、植物、軍事、人文等,在這些方面,應該更放開。交給學生更大的選擇的自由與權力,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書,相信喜歡閱讀的學生一定會更多,閱讀的興趣也一定會更濃厚。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7

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後,給我留下影像最深的是兩個字:閱讀。

書中提到“閱讀是智慧的水分和陽光。” “那些除了教科書什麼也不閱讀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 “如果沒有閱讀墊底,年級越高越會顯出力不從心。” “語文底蘊的缺失也會影響專業學習,因為自己的思維寬度和廣度比起那些博覽群書的人總是有很大侷限性。”這幾句話我深有感觸:因為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在上師範之前除了語文課本外,從沒見過任何讀物,也不知道這個世界會有什麼名著之類的讀物。上師範後明顯感到自己語文底蘊的不足。我非常羨慕和敬佩那些滿腹經綸、才華橫溢的同學。但不管我怎麼狂補,最終還是不如他們。因此,我就很注重對我女兒閱讀這方面的培養。從我女兒會聽懂語言開始,我就買了很多童話故事的光碟,一有空我就放給她聽。當我女兒會說話時我就教她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和五言古詩,如:板凳板凳歪歪……等等,除此之外我還開始買書,最早買一頁就一行字的那種很簡單的故事書,色彩很鮮豔,情節也簡單,而且不容易撕壞。女兒很喜歡聽我讀,而且經常是我邊讀她邊看,漸漸地她就能記住故事,哪怕我講錯一個字,她也能立刻糾正。讀小班的時候,我就開始給她讀《格林童話》。她最喜歡裡面的《白雪公主》,每次拿起書,必須先要讀完《白雪公主》。久而久之,她竟然能把《白雪公主》學我的樣邊指邊讀一字不漏地讀出來。當時我感到很欣慰。

書中提到的邊走樓梯邊數數,我也和作者一樣做到了。不過那時我純屬是為了減輕自己的“負擔”,而並不是有意滲透數數。因為我家住五樓,當她會走路的時候,上下樓梯都要我抱,我實在有些抱不懂,我就靈機一動跟女兒說:“我們一起玩一個遊戲數樓梯好嗎?”女兒一聽是遊戲就欣然同意了。我女兒覺得這個遊戲也好玩,我們就經常邊走樓梯邊數。居然這對她的數數也幫了很大的忙。

書中提到不陪孩子寫作業,“不陪”才給孩子留下了讓習慣在內心生長的空間;學習不要刻苦努力,要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種很有樂趣的事情;不追求100分和考好了不獎勵(學習一定不能功利)。這一點我們家也做到了。從一年級開始,因為我女兒的識字量也比較大,題目她都能讀懂。因此,我女兒寫作業,我和我老公是從來不陪的。我們還規定她無論如何作業必須在一小時左右完成(除複習外),質量還要保證。假如她碰到不會做的題目,我們也不會輕易告訴她,要看題目的難易,難的稍作提醒,易的叫她再想,意在培養她獨立思考的習慣。考了100分也從沒物質鼓勵,讓她明白學習是她的義務,是她必須要完成的一件事,並且做一件事一定要把她做得最好——也就是考100分是理所當然的。沒考100分說明你還沒把事情做得最好。當然考得不理想了,我會和她一起尋找錯題的原因,幫她查漏補缺。

書中其他的一些做法,有的我沒有做過,有的比較實用,我正在學。但不是刻意去做。生活是自然狀態,教育孩子也應該是自然狀態的。作為父母,我們創造了一個孩子,不僅有責任讓她長大,更應讓她有質量的生活,更應教會她做人。

以上是我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後的點滴感受及一些膚淺的看法。與家長們共勉。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8

有一次在逛書店的時候看到《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覺得這是一本優秀的教育書籍,於是就一口氣買下來。看著看著,時常被其中短文中的通篇貫穿的育兒智慧所打動,也常常陷入我兒時經歷的各式各樣有利或是有害的“老式教育”中。每篇短文都值得家長和老師所深思和反省,它顛覆了許多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做教師後,又重新將此書讀了一遍,感到自己受益匪淺。該書序中寫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愛,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所謂大愛無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說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讀過之後覺得不但對自己如何做好一個母親有幫助,對自己如何教育好學生也有很大的幫助。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點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後,你會恍然大悟,你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讓孩子愛上它。

當我讀到“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會喜歡?”時,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覺得自己正是那種把學習做成了“牛黃解毒丸”的一類人。“你這孩子挺聰明的,就是在學習上不用心,不刻苦。”這是我說得最多,而家長們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我一直以來也是這樣認為的,並以此來教育我的學生和我的孩子,從不以為有什麼問題。可是大部分學生還是不愛學習,不願意刻苦付出。這是哪出了問題呢?尹老師的書讓我找到答案。她說:“學習為什麼非得是苦的不可?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歡?”我們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成績理想,往往不遺餘力的對他們進行教育,教育他們學習是如何如何重要,告訴他們不學習對自己的將來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這樣教育的結果是一學期下來,老師累的筋疲力盡,學生學得疲憊不堪,成績還不一定理想。那我們為什麼不能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呢?為什麼不能在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多下些功夫呢?如果像尹老師說的把學習當成一種遊戲,像“開小賣部”、“當小老師”,學生又如何能不喜歡呢?

這本書中,園園媽媽對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非常用心,字裡行間都流露著她對女兒的理解和尊重,更是懂得用一個個巧妙的方法來促進女兒的成長。當讀到這些內容的時候,便開始反思我在平時在對待學生教育的錯誤行為時,多以發火、批評、懲罰等方式來處理、對待,常惹得學生哭鼻子。讀過之後我才深深意識到,這樣的做法既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又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我為自己那麼急躁的情緒而感到愧對孩子,深深的自責。孩子是屬於社會的,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自己的主人,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都是如此,與其硬逼著孩子去幹,不如換個方法讓孩子自己主動去幹,家長可以以做遊戲的方式來激發孩子做事的興趣!這樣會容易得多!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達不到目的,做得事與願違的家長,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讓孩子喜歡課外閱讀,就千萬不要直接要求他‘讀書去’,也不要總拿他愛不愛讀書這事當話題來聊,更不要用閱讀的事來教訓他。”對此,我深有同感。在兒子讀書方面,我從來都是隨他所願,他什麼時候想讀了,自己拿書來讀,如果不想讀,你讓他做他也不願做,當然很多的時候由於孩子的天性,兒子不會自己自覺的進行讀書,這個時候,我總是在一邊自己拿起一本書來讀,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強,當他看到你在讀書時,她也會自覺地進行閱讀,當孩子不喜歡讀書的時候,我會盡量和兒子做他喜歡的遊戲,如《開商店》、《奧特曼與怪獸》。

看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你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讓我們記住她的一句話吧!孩子不是為了“長大”或“成功”、“成才”活著,孩子首先是為了“童年”而活著。教育不應該有功利性,愛孩子才要施教,施教應該溶於濃濃的愛中,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鋤頭,我想今後我應該把手中的“鋤頭”換成刻刀,力爭做一個好媽媽和一個好老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9

前些日子讀完了這本書,還是像前面說的那樣,讀完之後印象不是很深刻,只記住一些對我來說有些感觸的地方。

一、不要強迫孩子,孩子雖然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也像大人一樣也有自己的悲喜,所以有時不要按照大人的意志強迫孩子,這點主要針對那些不愛吃飯的孩子,他不吃可能是不餓也可能是食慾不振,這頓不吃下頓餓了自然是吃了,有時我就愛罰他吃飯,不吃時硬逼著吃,主要針對的是我的孩子,但是自從看完之後我不在強迫了。餓了就吃,不餓就不吃,反正是餓不死呀。

二、順孩子的天性。首先認清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樣的孩子,根據孩子的天性自覺的去培養,而不是硬逼迫孩子做些不想做的事情,孩子不是科學家的料,咱們即使拿菜刀非的讓他成為那樣的人結果只是兩敗俱傷。現在的孩子對父母多少有些不滿,甚至出現很多殺父母的現象,很大程度上就是父母沒照顧孩子的感受,沒關注孩子的真正需求,只是等到不可遏制時,對孩子拳腳相向,大聲呵斥,這令矛盾更加激化了,相信每個孩子都可以轉化只是咱們還沒找到真正的方法,沒摸清孩子的軟肋,每個孩子都有其各自的發展軌道,只要讓孩子走向正道,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咱們大人的真善美,潛移默化之下,孩子也不會走向歪道德。

在家庭教育中,我比較重視孩子的天性,小孩子我認為也不可能犯多大的錯誤,有了錯誤我讓他自己總結這件事情的壞處和影響,他有時表達的不夠完整我再加以深化,時間長了,有必要的時候就進行而不是大聲的呵斥,就如昨晚孩子要看動畫片,不到9點我困了,他還很有興趣,我喊了幾聲,他沒反應,我知道肯定入迷了,所以就沒再叫,我迷迷糊糊睡著了,他很自覺地關好電視和電燈(開關夠不到,他就踩在凳子上)很自覺地睡覺了,這前後也就10分鐘左右,如果說我要硬喊他或是強迫時,肯定會鬧得不愉快。可能在這種教育下,孩子有個個性,不好管,但我認為只要孩子發展的大方向對,這樣可以養成他的獨立性格,更好的處理自己的事情。但也有可能會溺愛孩子吧。

三、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做好。學習就是自己的事情,別人代替不了,我經常給我們班的學生說,如果老師替你寫作業,你能會了,你能上上大學,我情願替你,但這樣你能會嗎?學生自然也知道答案。我經常鼓動學生說你考試的目標是什麼,此時不論是好學生還是不好的學生,此時的答案是一致的就是優,我會說光靠老師喊有用嗎,要靠誰?靠自己。學習就是自己的義務就像老師來給你們上課一樣。

總之要順其孩子的天性發展而不是事事緊逼,否則會形成一種老鼠見到貓的架勢。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0

第一次看完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忍不住又翻閱了一次。無論是以媽媽的角度還是老師的角度閱讀這本書,都受益匪淺。

“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這就是這本書的引。一開始之所以被這本書吸引,有一大部分原因在於看到了這個引。前言有一段話也很吸引人:年輕的父母也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這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

每讀完一篇,我都會馬上對照一下我自己,發現我自己原來也在用著鋤頭一樣的工具在雕琢著自己手裡的玉,想想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只不過用的次數多少而已。

有幾個章節我更是看到了一個教育專家的教子方法,例如:不寫暴力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替孩子寫作業等等,這在一般人看來簡直是亂套的東西,在教育專家的筆下卻是那麼的自然合理。不得不讓我佩服真正的教育的力量不是強硬而是方法。

另外作者十分重視閱讀習慣的培養,書的第二章幾乎都在講早期閱讀的,從閱讀的重要性,閱讀的方法,到閱讀給學習帶來的好處,闡述得很詳細,並且舉了很多的例項。用作者的話說,閱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

書中的很多做法是作者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總結的方法和經驗,因此具備可操作性。並且,作者對現行的教育弊病做了大膽的批評,觀點鮮明。對於讀者有很強的指導作用。例如在如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過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家長常見的做法皆然相背的逆向思維:“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覺得不可思議。細細揣摩後,才有一種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的頓悟。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1

其實我一直認為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很深刻的,但我並不瞭解。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我才對家庭教育有了一定的認識。看書時我也常常聯想起我的侄女,想到她的行為。

比如打針這件事,記得一次侄女肚子一直疼,我和媽媽就帶她去了醫院,醫生看過後說要抽血檢驗,侄女一聽就害怕了。雖然我們一直安慰她打針不痛的很快的,但她依然拼命反抗。或許是因為家裡人常常說如果她不乖,就帶她去打針,以至於讓她產生了根深蒂固的思想:打針很痛的。或許家裡人的行為應當避免,我們也應當以溫柔的方式告訴她打針是怎麼一回事。

而最讓我感同身受的是書中所提到閱讀的重要性。我從小到大讀的書不多,雖然偶爾心血來潮會買書看,但並沒有閱讀的習慣。雖然閱讀的目的不是為了應付考試作文,但我發現,沒有一定的閱讀量,作文真的寫不好。我每次作文都寫不好,或許就是因為思想和言語不夠豐富。而如今電視和電腦觸手可及,每次家裡人沒時間管侄女時,就會讓她去看電視玩電腦,從沒想過讓她看看書或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我們全家人都應該反思吧,怎樣才是對孩子最好的。

當然我們不可能照搬書中的方法,但我們應當去學習,去體會,去做。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過這本書學到對待孩子的正確方法吧。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2

今秋,德江縣在全縣教育系統開展爭做“四有”“三者”好老師系列活動,激勵全體教師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爭做教育改革的奮進者、教育扶貧的先行者、學生成長的引導者“三者”好老師。

一是要迅速掀起學習貫徹回信重要精神的熱潮。全縣各級各類學校以建設“四有”、“三者”好老師隊伍為活動為載體,以道德講堂為陣地,組織優秀教師宣講團,深入基層、學校開展宣講活動,推動回信重要精神進校園、進廣大教師頭腦。還及時組織學習新聞媒體上刊載的相關報道,幫助廣大教師全面理解和準確把握回信的豐富內涵、精神實質。

二是開展‘四有’‘三者’好老師”大討論活動。全縣各級各類學校組織教師按照“四有”“三者”好老師要求、師德楷模先進事蹟和自己的崗位職責開展“如何做‘四有’‘三者’好老師”?。分別討論我對“四有”“三者”好老師的標準是怎麼理解、目前我校師德存在哪些問題、如何做一名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活動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措施、有記錄。規模大的學校以年級組、教研組為單位進行,活動結束後,記錄要回收裝檔。

三是開展“千名教師師德承諾”活動。全縣各級各類學校開展教師師德承諾,承諾內容為:“我是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責任。我將嚴格遵守《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和《中國小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刻苦鑽研、嚴謹篤學,勇於創新、奮發進取,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爭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我鄭重承諾:愛國守法、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終身學習、關愛學生、尊重家長,努力實踐我的諾言,決不辜負人民教師這個光榮稱號。”

四是開展“我最喜愛的好教師”評選活動。在層層評選、公示、推薦的基礎上,鄉鎮教辦、縣直學校按照分配的名額上報縣教育局,縣教育局擬對推薦上報的全縣“學生喜愛的好老師”進行通報表揚,並頒發榮譽證書。通過評樹活動,使廣大教師學有榜樣,趕有方向。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3

1.我記得第一次上課時,一支紅色的粉筆在黑板上沙沙沙,熟練自如地畫上了我們偉大的祖國,告訴我們祖國有1500萬平方里,有豐富的地下礦物資源,土地肥沃,氣候宜人;農業發達,物產豐富,有世界最高的山,最長的峽谷,最大的平原……使我們對祖國有了新的瞭解,聽了這堂課後,使我們大開眼界,漸漸對科學課熱愛起來了。您對班上特別關心,經常協助班主任管紀律,管勞動,管理同學們生活,教育同學們愛學習,愛勞動,五講四美,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集體。

2.您是舵手,引導我進入知識的海洋,您是燈塔,指引我人生道路前進的方向。您的一顰一笑伴我成長,您的一言一行都是我學習的榜樣。您愛我們如同愛自己的孩子。記得一次期末考試,我得了滿分,您激動地告訴我的媽媽:“孫野萌的媽媽,孫野萌語文考了100分!”那種欣喜,好像中了大獎一樣。還有一次期末考試之前。您拉著我的手,懇切地說:“孫野萌,只要你不馬虎,就一定能得滿分!”以後我每次做題,眼前總是浮現出您期待的目光。

3.您的知識淵博,為人師表,教學認真負責,您在教育戰線上默默無聞幾十年為了同學們,他頭上增添了縷縷銀髮,真正做到了施惠者不圖報,你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師,我也會做到愛惠者不忘恩呀! 您象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您用一生的心血,培育出桃節滿天下,您卻依舊站在那三尺講臺上,用汗水和心血把我們培養。謝謝您,我的老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4

11月7日,長順縣教育局貫徹落實習回信精神,在該縣白雲山鎮舉行了爭做“四有”“三者”好老師暨“最美教師”巡迴宣講活動首場宣講,拉開了巡迴宣講序幕。

為貫徹落實好習20xx年看望北京師範大學貴州研修班全體參訓教師時的講話和今年9月9日給參訓教師的回信精神,動員全縣廣大教師爭做“四有”“三者”好老師,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激發廣大教師教育熱情,提升全縣教師整體素質,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長順縣教育局從20xx年縣級“最美教師”中挑選3名教師組成宣講團,利用兩個週六、週日的時間赴全縣六個鎮集中開展巡迴宣講。宣講團成員分別以《健康心態是做好老師的前提》《為了麻山教育,我願鞠躬盡瘁無怨無悔》《教師,我的人生夢想》為題,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事蹟向廣大教師講述如何做一個“四有”“三者”好教師,傳遞教育正能量。

全縣2600餘名教職工參加聽取宣講報告。大家一致認為,此次宣講活動開展得好,通過聽取報告,自身在思想上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並紛紛表示,在今後的工作中,將身體力行,用實際行動踐行回信精神,爭做“四有”“三者”好教師,讓學生喜歡、家長放心、社會滿意。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5

第一次看完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忍不住又翻閱了一次。無論是以媽媽的角度還是老師的角度閱讀這本書,都受益匪淺。

“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這就是這本書的引。一開始之所以被這本書吸引,有一大部分原因在於看到了這個引。前言有一段話也很吸引人:年輕的父母也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這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

每讀完一篇,我都會馬上對照一下我自己,發現我自己原來也在用著鋤頭一樣的工具在雕琢著自己手裡的玉,想想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只不過用的次數多少而已。

有幾個章節我更是看到了一個教育專家的教子方法,例如:不寫暴力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替孩子寫作業等等,這在一般人看來簡直是亂套的東西,在教育專家的筆下卻是那麼的自然合理。不得不讓我佩服真正的教育的力量不是強硬而是方法。

另外作者十分重視閱讀習慣的培養,書的第二章幾乎都在講早期閱讀的,從閱讀的重要性,閱讀的方法,到閱讀給學習帶來的好處,闡述得很詳細,並且舉了很多的例項。用作者的話說,閱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

書中的很多做法是作者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總結的方法和經驗,因此具備可操作性。並且,作者對現行的教育弊病做了大膽的批評,觀點鮮明。對於讀者有很強的指導作用。例如在如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過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家長常見的做法皆然相背的逆向思維:“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覺得不可思議。細細揣摩後,才有一種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的頓悟。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6

“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這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封面上的一段話,正是這幾句話以及書的名字,使我翻開了這本書。當手捧起《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時,身為人母又身為人師的我,被書中的內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動。將全書通讀一遍以後,我發現原來教育就在自己的身邊,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你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

本書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教育專家,曾經做過老師,同時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培養了一位出色的女兒,她用自己20xx年的教子經驗向我們娓娓道來了教育的最好境界——有心無痕。作者從愛、學習、品格、習慣、家教小事、教育誤區等多個方面向我們講述了家庭教育原則,內容通俗易懂,操作性強,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讓我深受啟發。其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一、要擁有良好的心態

作為一位母親也好,教師也好要擁有良好的心態,孩子心理才能得到健康成長。當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總是在犯錯誤,永遠達不到自己理想的時候,我們願不願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我們願不願意向孩子承認或向自己承認錯誤。如果我們沒有這種勇氣或不願做出這種反思,我們就不要奢望我們的孩子會有所改觀。書中說:“打孩子是一種陋習和惡習。一個用武力征服兒童的成人,無論財富多麼豐厚,地位多麼顯赫,學問多麼高深,打人的理由多麼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現。這一瞬間,你以為自己強大而正義,其實是缺少理智,恃強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從體力上給自己找平衡——在愛的名義下施暴,此時此刻你的行為如此粗野,不過是個穿西裝的野人。”作為母親或教師,自己的行為表率,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只有自己自律,孩子才能律己自控;只有自己單純,孩子才能善良無暇;只有自己堅韌,孩子才能不畏艱險;只有自己上進,孩子才能努力向上……正如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群所說的“這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還有無所不在的愛心。”

二、讓學習成為輕鬆的事

尹老師強調孩子要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要正確引導孩子體會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尹老師抓住孩子的心理,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就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寫暴力作業;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一系列在我們一般人看來簡直是亂套的東西,但在教育專家的筆下卻是那麼的自然合理。細讀之後,我們才恍然大悟,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讓孩子愛上它。在學校、在家長眼中,學習卻是最重要的,學習不好就被貼上了“不可愛”“差生”的標籤。尹老師的書給了我們一個新觀點,她說:“學習為什麼非得刻苦?”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說要讓學生愛上某件事,他才能把這個件事做好。因此,我們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讓孩子對學習有興趣,小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的求知慾,讓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三、留給孩子多一些時間

一個好母親,需要不斷地去關注、瞭解自己的孩子;一個好老師也需要用一顆真心善待每一個學生。現代家庭教育中存在一個問題,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雖然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心裡卻只裝著工作和社交,僅僅拿出所剩無幾的精力和時間來分配給孩子。把養育孩子的責任掛在嘴上,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承擔著無形的壓力,為孩子今後生命中留下心理的影響,給他的生命留下一個病灶,同時也給整個家庭帶來好多麻煩。

這讓我留下深深的思考:作為雙重角色的教育工作者更應用睿智去解讀好身邊的每一位孩子的成長髮展。“兒童是一個完美地獨立存在的世界,他幼小身體裡深藏著無限蓬勃的活力,他在生命的成長中有一種自我塑造、自我成形的表達潛力。他們並非整天無憂無慮,他們經常會有自己的心思和困惑,甚至痛苦和悲傷”。作為家長和老師要善於觀察他們,從細節中發現問題,正確引導孩子。

書中說“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那麼也不是所有成為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為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力不從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當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7

假期看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當我翻開樸實的扉頁,我就被前言《我們的書中有塊玉時》深深的吸引,被尹建莉老師講的農夫的鋤頭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動。前後一共讀了兩遍,真是值得一看的好書,受益匪淺。

每讀完一篇,我都會馬上對照一下我自己,發現我自己原來也在用著鋤頭一樣的工具在雕琢著自己手裡的玉,想想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只不過用的次數多少而已。

細讀下去,很多教育觀念使我受益匪淺。

一、書的首頁錢理群教授評論該書:這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作者確實勇氣可嘉,既敢直面教育問題,又深入地思考;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對現行教育(包括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能一針見血地指出來,旗幟鮮明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其中例舉了大量的例項,如"暴力作業""學語文不是學語文課本""可不可以批評老師"等我們有目共睹的教育問題,都進行了批判。讓我們看到的是一位真正有智慧的家長。說實話有些時候我都沒有這樣的勇氣。看完此書我一直在想如果大家都敢於提出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大膽創新,也就不會有太多的教育問題了,主要是現在很多家長不敢違背常規,很多是偽心的討好老師,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怕孩子會受到更加重的傷害。我的一個同事有句話很精闢:"一個人如果不穿衣服光著屁股上街,會被認為是瘋子;十幾、二十幾個人如果不穿衣服光著屁股上街,那是藝術表演;所有人都不穿衣服光著屁股上街,那是狂歡!"沒有人原意被人當做瘋子。

二、對閱讀極其重視,該書的很多章節提到早期閱讀的重要性,作者從閱讀的重要性,閱讀的方法,到閱讀給學習帶來的好處,各個方面都闡述的很到位,並且舉了很多的例項。用作者的話說,閱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

在45頁讓孩子識字不難這篇中作者說:"我的做法談起來實際上非常簡單,就是從我第一次拿起一本書給她講故事時,就不'講',而是'讀'。即不把故事內容轉化成口語或'兒語',完全按書上文字,一字字給她讀。在對圓圓的教育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把學習生字融匯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閱讀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僅孩子學起來輕鬆,大人實際上也輕鬆,事半功倍。"我慶幸兒子從小形成了閱讀習慣,我更慶幸關於閱讀的很多細節,跟尹老師提出的觀點不謀而合。我給大羽講故事,也是用"讀"的方式,我相信書中優美的文字可以豐富大羽的語言,很少去給大羽講故事,也從來沒有刻意教過大羽認字,更沒有上過任何識字班,尹老師也提出認字和閱讀要結合起來,而不是割裂開來。現在我開始嘗試講故事的時候,用手指著字讀,希望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認字,至少保護孩子對文字的興趣。有時大羽翻開書自己講故事,很多時候他是一邊指著字一邊即興瞎編,當然編的內容都是憑他聽媽媽給他講的內容進行回憶。老師也告訴媽媽:"大羽的語言功底真的很好,他去哪裡玩了,怎麼玩的,回來都會很清楚的給我們講講。"不是自誇,兒子的語言天賦真的很好,有時他說出的話都會讓很多人吃驚,記得今天元旦我們四家帶著孩子一塊去郊外玩,到了目的地停車時,大羽突然來了一句:"王阿姨的水平可真高呀!(王阿姨開車帶我們去的)"頓時大家都樂了。嘿!這孩子什麼時候學會拍馬屁了!回來路上媽媽來例假,加上暈車,肚子、胃和腰都疼,在一個服務區,大家都下車去方便了,大羽和小吳叔叔坐在車上,小趙阿姨和媽媽也下來站車旁透氣,一會大羽喊小趙阿姨,叫小趙阿姨幫他把車前面放的香蕉給他遞一個,小趙阿姨問大羽:"你為什麼不叫你媽媽幫你拿呢?""因為我媽媽胃疼!"看來孩子是真長大了!知道心疼媽媽了!就這樣到了鄭州,大家決定去吃點飯再回家,吃飯時別的小朋友都有媽媽在喂,媽媽問大羽:"媽媽餵你吃吧?""我自己吃,因為媽媽胃疼,肚子疼,我怕你難受,所以我要自己吃。"吃完飯,繼續坐上王阿姨開的車,途中大羽和小朋友一直唱歌,唱了一會後大羽問道:"你們知道我為什麼唱這些歌嗎?"大家異口同聲道:"不知道!為什麼呀?""因為我想讓王阿姨好好高興高興"王阿姨一聽,樂道:"說的我太高興了!看來我下次要多請你吃出來玩幾次呀!"但是我給大羽講完故事,一般會要求他回答幾個問題,考察他究竟有沒有聽懂,現在看來我太急於求成了,閱讀的功能在於"薰陶"而不是"搬運"。眼前可能看不出什麼,但只要他讀得足夠多,豐厚底蘊遲早會在孩子身上顯現出來。

三、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一個人不可能既討厭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說要讓學生愛上某件事,他才能把這個件事做好。因此,我們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小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的求知慾,讓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學習為什麼非得是苦的不可?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苦藥,孩子又如何能喜歡?""人最難抗拒的就是"誘惑",最討厭的是"強迫",大人和孩子都一樣。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拒絕什麼,就去強迫他。凡達不到目的,做得事與願違的家長,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針對如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後,你會恍然大悟,你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愛上它。想想我們通常的做法都是多麼愚蠢四、只設"記功簿",不設"記過簿"。

尹老師設了一個"記功簿",記錄孩子成長中外在的一些進步,同時也記下了她內在的進步與成長。每頁只記一件事,畫一朵小小的紅花--算是給孩子的獎勵。這個方法,一些家長和老師也用過,但卻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記功簿"還有"記過薄",想借以加深孩子的記憶,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樣的錯,沒想到這樣的結果是,優點會鞏固成為真正的優點,缺點也會鞏固下來,成為總也改不掉的缺點。也有的在設"記功簿"時,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如作業得了幾星,考試得了幾分,比賽得了幾等獎……,忽視了更為重要的品德的培養。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8

聽辦公室的同事介紹《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於是,我也從網上買了一本,一有空,我便拿出來看看。

這本書的作者尹建麗是一位成功的媽媽,更是一位好老師,她16歲的女兒參加大學聯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書中,作者用樸實的語言,道出了對孩子的深深溫情;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細細講解了對孩子的呵護之法。我能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作者女兒從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樂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感受到女兒所有的一切絕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績都來自於這個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的教育。

看的時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本自己一直認為正確的教育方式,事實上是完全錯誤的,從而大大地貽誤了我們的孩子。在這本書裡,我學會了不少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孩子逆反的時候怎麼辦?怎麼和人交往?前言中說到:“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那就是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不一樣,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著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讀完後,我會不知不覺地對照一下自己,發現我自己原來有時也在用“鋤頭”雕琢著自己手裡的玉。書中說“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為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為一名老師,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要走的教育之路。

作者的教育理念讓我耳目一新,看完這本書,我從內心裡感到自己在教育意識上的許多不足之處,甚至是自身的許多不足之處,包括為人處事的各種方面。看來想當一個好媽媽,一個好老師,我有許多要學習的地方。尹老師的很多教育教學方法值得我去學習,就閱讀這一塊而言,作者對閱讀極其重視,閱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讓孩子識字不難這篇中作者說:“我的做法談起來實際上非常簡單,就是從我第一次拿起一本書給她講故事時,就不‘講’,而是‘讀’,即不把故事內容轉化成口語或‘兒語’,完全按書上文字,一字字給她讀。”作者在對女兒的教育中,就是把學習生字融匯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閱讀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僅孩子學起來輕鬆,大人實際上也輕鬆,事半功倍。”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地一招。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針對如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看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後,就會恍然大悟,就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愛上它。

看完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我們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讀過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改變自已比單純地督導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遠大於言教!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9

聽辦公室的同事介紹《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於是,我也從網上買了一本,一有空,我便拿出來看看。

這本書的作者尹建麗是一位成功的媽媽,更是一位好老師,她16歲的女兒參加大學聯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書中,作者用樸實的語言,道出了對孩子的深深溫情;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細細講解了對孩子的呵護之法。我能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作者女兒從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樂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感受到女兒所有的一切絕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績都來自於這個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的教育。

看的時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本自己一直認為正確的教育方式,事實上是完全錯誤的,從而大大地貽誤了我們的孩子。在這本書裡,我學會了不少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孩子逆反的時候怎麼辦?怎麼和人交往?前言中說到:“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那就是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不一樣,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著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讀完後,我會不知不覺地對照一下自己,發現我自己原來有時也在用“鋤頭”雕琢著自己手裡的玉。書中說“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為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為一名老師,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要走的教育之路。

作者的教育理念讓我耳目一新,看完這本書,我從內心裡感到自己在教育意識上的許多不足之處,甚至是自身的許多不足之處,包括為人處事的各種方面。看來想當一個好媽媽,一個好老師,我有許多要學習的地方。尹老師的很多教育教學方法值得我去學習,就閱讀這一塊而言,作者對閱讀極其重視,閱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讓孩子識字不難這篇中作者說:“我的做法談起來實際上非常簡單,就是從我第一次拿起一本書給她講故事時,就不‘講’,而是‘讀’,即不把故事內容轉化成口語或‘兒語’,完全按書上文字,一字字給她讀。”作者在對女兒的教育中,就是把學習生字融匯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閱讀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僅孩子學起來輕鬆,大人實際上也輕鬆,事半功倍。”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地一招。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針對如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看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後,就會恍然大悟,就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愛上它。

看完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我們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讀過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改變自已比單純地督導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遠大於言教!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20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感覺真是寫得好,使我受益多多。

作者尹建莉,是一位從事教育工作20xx年的老師,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培養了一位出色的女兒,因此這本書可以說是作者從事教育工作,以及身為人母教育女兒的過程中總結出的經驗之談,同時這又是一本非常專業的教育書,書中的觀點與事例緊密結合,闡述得有理有據,又提供了大量切實可行的教子辦法。此外作者的文筆也頗為人稱道,不枯燥,讓人有一口氣全部讀完的衝動。

真正的教育,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是大愛無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說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作者也是秉承這一宗旨來教育孩子的,把生活中的孩子的一切事都按照這去做,確實不容易,能夠做到大愛無痕地愛孩子,才是一個成功的母親。

書中作者的一些觀點我也十分贊同,永遠尊重孩子,不使用暴力;教孩子有同情心,愛心,誠實,同時自己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要管得太多太細,關心孩子,但不要監督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淡化孩子的缺點,孩子會越來越好;讓孩子愛上閱讀,愛上學習,要有方法,要保護孩子學習的興趣;和孩子一起端正學習態度,只關心學了多少,不關心考了多少。

我最感興趣的就是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的問題,作者認為閱讀是需要誘惑的。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讓孩子本身對閱讀有興趣,從閱讀中得到快樂。我想學校的閱覽室的工作也是要達到讓學生品味閱讀本身的興趣,這樣,我們的孩子就會愛上閱讀。

在對書的選擇上,作者提出,不看“有用”的書。不看“有用”的書,是在選擇中要以孩子的興趣為核心要素,不以大人所謂的“有用”為選擇標準。反思與對照我們在學生的讀書活動中,也給學生推薦了一些書,有文學名著、詩詞等。這可能是從老師的角度來選擇的,範圍比較狹窄,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是不利的。我們學校有20xx多名學生,他們閱讀的興趣一定是豐富多彩的,天文、地理、動物、植物、軍事、人文等,在這些方面,應該更放開。交給學生更大的選擇的自由與權力,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書,相信喜歡閱讀的學生一定會更多,閱讀的興趣也一定會更濃厚。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21

三百六十行,行行皆不易。隔行如隔山,各行各有難。教師因肩負著“教書”—“授業”、“解惑”和“育人”—“傳道”的雙重責任,故使教師這一行業更顯神聖和莊重。我們說其“偉大”也非故弄玄虛。有人說,世界上三種最親密、重要的關係是:親人、老師和同學(戰友)。可見,教師實為人類社會中不可或缺又異常重要的職業。

天下萬物,芸芸眾生,為師者亦是熙熙攘攘,人來人往。除非你甘於平庸,做一輩子的“教書匠”,以默默無聞、四平八穩為榮,否則,就應該在這個平凡、清苦的崗位上活出自己的風采和特色來。

一個好教師就應該做一個“有思想、有情趣、有特色、有成果”的“四有”教師。

一、做一支有思想的蘆葦

蘇格拉底說:“人之可以為人就是因為他有思想”。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人之所以區別於其它動物,就因為他是一種會思考、有思想的高階動物。“教師是知識分子中的精英,其思想和境界更應比同類“動物”更上層樓。人類文明史發展至今可謂三教九流,諸子百家,千花齊放,萬家爭鳴。僅以教育教學為例,各種思想、流派、理念、風格、教法、學法紛紜變幻,課堂改革新潮迭起。如果沒有自己的思想、主見和特色,很容易誤入歧途,喪失自己。所以,一個教師首先要有自己的思想,一個教育家首先是一個思想家。古代聖賢孔子則是很好的榜樣,他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貫穿中國整個教育史家,至今仍熠熠生光。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自身既是哲學家、思想家又是教育家,三人並稱“希臘三賢”。

我們雖無能、無力為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但可有能有力修一些哲學,有一些思想,立一些教育理念,概言之,就是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這是一個讓廣大教師忽視卻也為此羞赧的問題。我們已習慣於在平凡的崗位上“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一絲不苟”、“無私奉獻”、“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是呀,人民教師在用燭光照亮他人前行道路的同時,可不能迷失了自己前行的道路!教師不只是一個舉火者,而應該是一個舉火在前,慨然前行的“嚮導”和“拓路者”;他手裡舉著的,不該是能量有限的蠟燭,而應該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萬能萬通、永生不滅的“永動源”—只要有光有風有空氣,乃至有雨雪雷電,這“永動源”就會熠熠生輝。

教師的思想就是這“永動源”。支撐一個教師職業道德和教學能力的,不是基本功、方法、技巧等流之於表面的“技術”,而是為之提供無窮動力的教育思想,這恰比是“流”與“源”的關係,“末”與“本”的關係,“目”與“綱”的關係。

一個以教育思想武裝起來的頭腦,既不會盲從,也不會盲幹,更不會無為,他清醒周圍的現實,更清醒如何以自身的思想、力量去影響、帶動大批的人去影響和改變這一現實。他是教育界的普羅米修斯,是杏壇的基督。

遺憾的是,大多數教師在忙碌、繁雜的日復一日的“教書育人”中隨波逐流,跟著感覺走,跟著潮流走,忙碌、消耗著自己,也迷失著自己;即使有一些思想,也因為懶惰,因為忙碌,而疏於整理、挖掘和實踐,天天是學不完的理論,搞不完的教改,批不完的作業,應酬不盡的“檢查”,疑問和思想被教養所代替,願望和理想被瑣屑所消磨,思想在哪裡?在名家的說教裡,在教參的規定裡,在這種層出不窮的“式”、“段”、“步”、“法”中,在上級主管部門領導的口中,唯獨沒在自己的大腦中。

人為星輝,我為塵埃;但大狗叫,小狗也應有自己的叫聲。教師有思想,教育才有意義,職業才會變成事業。一棵有思想的蘆葦,永遠比牆上蘆葦站得更直更久。

二、人要有情趣

情趣是一種色彩,一種標誌,是讓人迅速地識別你,也讓你迅速地與他人區別開來的色彩、符號。遺憾的是,筆者在現實生活中很強烈地感受到,教師在廣大群眾的視覺裡是嚴肅、認真、刻板的一類群體,是值得尊敬但不值得親近、可愛的一類人。這雖與行業間的誤解和媒體形象有關,但更與教師的客觀表現有關。知識分的優雅、博學、從客、慈悲更應該引起社會的敬佩和親近;但有時候,敬佩並不值得親近,“敬而遠之”自有其理。

既要讓大眾“敬”,又要讓大家“親”,這是教師親近社會和民眾的一道必做題,這道題首先要從培植“情趣”解起。

情趣來自豐富的內心和對外部事物細緻、敏銳而準確的感知和描述。情趣是一種高雅的情感的外在體現,也是一種修養的物化。教師不應該只做一個刻板、認真的傳教者,這樣的傳教者即使再認真、敬業,他只能獲得職業上的認可和尊敬,而不能引起受業者靈魂上的震撼。親其師方能信其道。要讓學生“親”,必先讓學生對你有興趣。為師者身上必先散發出迷人的“光”和“採”,才能產生“誘”和“惑”。一個情趣盎然、充滿活力和風采的教師,往往在教學中舉重若輕、事半功倍。可以講,教師的情趣越高雅、越豐富,他的氣場就越強大,他的魅力就越迷人。

情趣的體現不拘一格。琴棋書畫是雅趣,讀書、歌唱、寫作、收藏、體育、繪畫等何嘗沒有雅緻?做教師的就怕一天到晚板著臉孔,一派莊重肅穆,拒人於千里之外。那樣一個乾巴巴的“裝在套子裡的人”,是永遠也引不起學生的興趣與熱愛的。筆者高中時的班主任,就是這樣一位教師。他身材高大,表情冷漠,眼神冷峻,讓人不寒而慄;高中兩年,同學們沒見他笑過一次。上他的課時,大家都小心翼翼,膽戰心驚,生怕被提問到。畢業幾十年過去,同學間和他來往的很少;雖然他也是一位正直的教師,但就是沒有和他親近的願望。他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極熱情地招待偶然登門拜訪的學生,但依然無法消弭他與大家間橫隔了幾十年的拘謹與尷尬。他除了上課,很少見他有什麼愛好;他嚴肅而自閉,莊重而孤單;說他生活缺少情趣,雖有些大不敬,卻事實又如此。

一個充滿情趣,雅趣橫生的教師想叫學生不親近也難。教師在課堂上的神采飛揚固然能吸引學生,但如果在課下也能讓學生見識到你最真實、豐富而精彩的一面和“多面”,學生們會用什麼樣的眼光看你?——想必那一定是羨慕、崇敬又神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