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2022年國家公祭日84週年的心得(精選5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63W

關於2022年國家公祭日84週年的心得 篇1

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永遠的傷痛,也把日本侵略者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而時至今日,日本卻連一個鄭重其事的“對不起”都沒有。相反,日本首相和一些日本人多次參拜供奉著戰犯的靖國神社;面對大量無可辯駁的物證和史料,日本右翼分子卻一再歪曲和否認歷史,還一再修改歷史教科書,否認侵略,否認南京大屠殺,甚至稱南京大屠殺是“偽造的謊言”。

關於2022年國家公祭日84週年的心得(精選5篇)

南京大屠殺的罪行,用鐵一般的事實,揭露了當年侵華日軍的侵略罪行,將塵封的沉默和真實寫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其目的就是要告訴人們,永遠不能忘記民族的苦難,不能忘記我們今天的和平是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同時也呼籲日本人民,以此開啟被日本右翼勢力長久封塵的記憶,坦誠面對那段歷史,不要忘記和自覺接受那段歷史的教訓。

一個優秀的民族,必定是一個尊重歷史、牢記歷史的民族。我們紀念歷史,並不是一味地宣洩仇恨,而是希望我們的國家、民族和每一位中國人,包括海外的炎黃子孫,要有憂患意識和自強精神。我們紀念歷史,是為了避免“南京大屠殺”式的悲劇不再重演。是為了正告那些已經、正在或者妄圖對中華民族施加罪孽、圖謀不軌的國家和民族:團結、堅強的中華民族是不可戰勝的。我們自信地向全世界宣佈:我們都有一個家,這個家沒有任何人可以膽敢再次侵犯,這個家的名字就叫——中國!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應牢記“落後就要捱打”的血的教訓,堅持不懈的奮發努力,讓我們的祖國一天比一天強大,讓野心不死的日本右翼勢力對我們望而生畏,讓我們成為捍衛世界和平的堅定的有力的力量!

是的,我們倡導和平、友愛。但中國和日本之間的較量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這是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的較量,在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領域,都非常激烈。讓我們記住,30萬同胞慘遭日軍殺害;讓我們記住,八年抗戰,有3500萬中人民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勿忘歷史,勿忘恥辱,勿忘那個年代我們受辱的局面,珍惜革命先烈用血拼出來的天下,珍惜我們生活的環境,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慘痛的歷史面前,我們不僅要銘記真實的歷史,更要吸取經驗教訓,明白落後就要捱打,落後就永遠處於被動受辱的地位,任何時候,都要努力強大我們自身,只有中國強大了起來,立於世界強國之席,讓外國侵略者不寒而慄,那我們才真正是不戰而勝。

我們唯有時刻睜大警惕的眼睛,以強烈的憂患意識和高度的民族自愛心、自尊心、自信心,自覺把愛國之情轉化為報國之行,努力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少年強,則國強,不斷積蓄力量,隨時準備著為祖國的建設事業奉獻我們的綿薄之力!

關於2022年國家公祭日84週年的心得 篇2

“12·13”,國家公祭日!一場在最寒冷的時節進行的最沉痛悼念!以國之名祭奠82年前被侵略者血腥屠殺的平民死難者,是對逝者的深切哀思,也是對那段傷痛歷史的集體反思。

南京大屠殺是二戰史上的三大慘案之一,它給國人留下了無法抹去的苦難記憶。30萬遇難同胞,是“國之難者”,正是由於當時國家的貧弱交加,國民才會遭此大劫。這段中華民族歷史上最慘痛的記憶,也是愛國主義的最好教材。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20__年2月,我國以立法形式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用國家公祭的形式將這段災難記憶固化,對全民族而言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這是一次全民族的集體補課,也向全世界表明中華民族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堅定立場。

兩年多來,近20__萬人次參觀者走進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紀念館館長張建軍表示,“萬人坑”遺址上的累累白骨和一件件訴說傷痛的歷史鐵證,讓參觀者感到悲痛與震驚,由此不斷強化的警醒意識,是公祭日設立效應的有力體現。

南京大屠殺歷史已過去84年,如今的中國,早已成為一個具有保衛人民和平生活堅強能力的偉大國家,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但每逢12月13日臨近,無數國人仍會感到陣陣刺痛,歷史的傷疤難以癒合。在悼念逝者、緬懷歷史的特殊時刻,國人應從災難記憶中汲取家國情懷,以更加積極態度投入到學習與工作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力量。唯有如此,才能避免“落後就要捱打”的歷史重演。這也是國家公祭的要義之所在。

每念及此,必有深省。第三個國家公祭日之際,讓我們一起靜聽凌厲的警報聲、悠揚的和平大鐘聲,從傷痛歷史中汲取向上的力量。

關於2022年國家公祭日84週年的心得 篇3

12月13日是第_個國家公祭日,是國家為了紀念緬懷南京大屠殺遇難人民而設立的,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祭奠死難的國民,增強現代人對國家遭受戰爭災難歷史的記憶。飲水思源,不忘來路。國家公祭日、抗戰勝利日、烈士紀念日等紀念活動,充分反映了黨和國家不忘歷史、銘記英烈的價值座標。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英雄是民族的脊樑,是經過沉澱的歷史符號。他們身上展現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他們理應得到最高尊崇,值得後人永遠緬懷。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銘記歷史、緬懷先烈需要儀式,也需要載體。國家公祭日、烈士紀念日、抗戰勝利日等紀念日的設立,就搭建了這樣的載體,以一個國家的名義緬懷遇難人民,致敬烈士英雄,讓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英烈永遠受到後來者的緬懷和敬仰。每一個紀念日的背後,都是銘刻在民族記憶裡的光輝歷史,挺立在民族身軀裡的不屈脊樑,流淌在民族血脈裡的源源動力。每一個紀念日的到來,都是一次聖潔的悼念,一次記憶的喚醒,更是一次國民意志的激勵。設立紀念日,並不意味著僅僅把紀念侷限在某一天,而是為了世世代代不能忘卻紀念,就像春節團聚、清明祭祖一樣,一代代人的傳承,積澱下的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認同和接續使命。銘記英烈,同樣是每一代人不能忘卻的歷史責任。從這個意義上說,紀念日猶如一座豐碑,樹立在每一個人心中,時刻不忘今日的幸福生活從何而來;紀念日也是一座燈塔,照亮前方的道路,提醒人們唯有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是對英烈精神最好的弘揚,對英烈遺志最好的繼承,對英烈遺願最好的反饋。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他們的事蹟和精神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和平年代,我們雖然遠離了戰火與硝煙,不需要隨時面臨生與死的考驗,但卻時刻面臨著信仰與理想的考驗,面臨著時代與變革的考驗。因此,和平年代依然需要英雄,更需要英雄的大無畏和甘願犧牲精神來影響和激勵著一代代的中國人,激發他們奮發有為的愛國慾望,來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鄧稼先、黃大年、王成龍等一批批榜樣的湧現,就是革命英烈精神在和平年代的傳承和體現,他們是英雄烈士的“新時代版本”,讓我們感受到了英雄楷模的力量。對他們的認同,就是對正確價值觀的認可;對他們的弘揚,就是對偉大精神和正能量的頌揚。我們紀念他們,就是要熔鑄信仰與傳承精神,就是給自己以自尊、給民族以自信、給國家以尊嚴。

“輝煌中國慰英靈,復興偉業奏凱歌。”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舉世矚目,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勢不可擋。我們昂首闊步跨入新時代,站在“兩個一百年”目標的歷史交匯點,要居安思危、初心不渝,要秉承英烈遺志,發揚英烈精神,從英烈們身上汲取奮發的力量,頑強奮鬥、艱苦奮鬥、不懈奮鬥。讓我們在思想的指引下,踏著英烈們的足跡,繼續堅持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唱響中國聲音。

關於2022年國家公祭日84週年的心得 篇4

12月20日,是澳門迴歸__週年的日子,澳門迴歸祖國__年,取得的成就和進步令人震嘆。憶往昔:“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真姓……”七子之歌傳唱甚廣,在這一片祥和之中,卻有另一個孩子“香港”正值亂景,修例風波已持續數月,暴徒猖狂襲警、縱火、打人引天怒人怨。

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一國兩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創舉,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一項重要制度。香港、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由於香港、澳門自身存在的一些矛盾和問題,很多是與資本主義制度相伴相生的,很難在短時間內一蹴而就解決。同時,香港、澳門處在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意識形態鬥爭的最前沿。__年來,在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大力支援下,澳門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探索走出一條符合澳門實際、具有澳門特色的發展道路,政治安定,經濟快速發展,民生持續改善,社會祥和穩定,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步,成為“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樣板。

堅持“一國兩制”方針不動搖。從默默無聞的南海小漁村,到享譽世界的現代化大都市,一代代香港同胞努力打拼,創造了無比亮麗的東方傳奇。卻從修例風波開始每況日下,“止暴制亂、恢復秩序”現已成為香港社會各界最廣泛的共識、烈的呼籲。香港各階層、各界別的代表人士和眾多社團、協會紛紛以發表宣告、刊登廣告、發表談話等方式,共同譴責暴力違法行徑,支援警方嚴正執法。但是香港局勢依然複雜嚴峻。暴力、違法活動仍然沒有得到完全遏制,在有些時候、有些地方,少數暴徒變本加厲,用喪失理智的瘋狂行為製造了一樁樁令人髮指的罪行。這些已經極大的破壞了香港的和平以及人民的幸福感。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香港和澳門迴歸以來,“一國兩制”的實踐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功。對實踐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要正確看待,理性分析,想辦法解決問題。困難克服了,問題解決了,“一國兩制”實踐就前進了。前進的道路並不平坦,但我們實行“一國兩制”的初心不會改變,決心不會動搖。我們要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信心,以“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的恆心,推動“一國兩制”在實踐中取得更大成就。

關於2022年國家公祭日84週年的心得 篇5

盛夏時節,驅車穿行在深圳市大鵬半島的公路上,藍天白雲,綠樹茵茵。這座因改革而生的城市,不僅在經濟上創造了“深圳速度”“深圳效益”,也通過生態補償等生態文明改革,建立了一個山清水秀、天朗氣清的美麗城市。

日前,記者走進深圳生態補償試點大鵬新區,探尋深圳在打造金山銀山之外,如何保護好綠水青山。

“生態意識提高了,違建違種再也不幹了”

“生態意識提高了,違建違種再也不幹了。”深圳大鵬新區南澳辦事處碧洲小區原村民、52歲的戴劍光告訴記者,自從政府對原村民實施生態補償專項政策,一家五口人,每人每月可領生態補助1000元。戴劍光說,這不僅改善了他家的經濟條件,還提高了自己的生態意識。

記者瞭解到,早在20年,深圳在全國率先劃定生態控制線,把約974平方公里,佔全市49.9%的土地面積納入基本生態控制區。戴劍光所享受到的生態補償政策,就是20年深圳在全國率先實施針對生態控制區原村民的生態補償政策。

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李水生介紹,大鵬新區陸域面積302平方公里,有222平方公里的土地被納入生態控制線範圍,生態控制面積將近全市的四分之一。深圳一直對大鵬半島實施嚴格生態保護政策,嚴格限制這一區域的開發建設。

為了讓原村民享受到改革開放後深圳高速發展的成果,深圳市於20年展開對大鵬半島的生態保護專項補助試點工作,通過轉移支付的方式,對原村民發放生態保護專項基本生活補助,每人每月500元。20年,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000元。9年來,補助資金已累計發放生態補助資金13.5億元,16652名原村民直接受惠於此。

政府、民間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合力

記者在採訪中一個明顯的感受是,政府生態補償等生態文明改革措施還增強了原村民的生態意識和參與度。政府、民間正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合力。

“下一步,我們將探索對社群集體經濟進行補償。”深圳市大鵬新區黨工委書記王京東告訴記者,政府將通過購買社群集體服務的方式,調動社群集體保護綠地、溼地、民俗古村落的積極性。

生態補償之外,政府還整頓了一批環境汙染大的低端企業。“新區已累積淘汰低端落後、環境汙染企業159家,佔新區成立之初工業企業總數的一半。”

一組來自當地環保部門的監測資料顯示,大鵬半島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優化。20年,大鵬半島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7.5%;pm2.5濃度平均值同比下降13.3%,達到26微克/立方米;新區近岸海域6個監測點水質全面提升到國家一類標準。

建立自然資源資產核算體系,探索生態保護長效機制

眼下,深圳大鵬半島正在推進又一項重要的生態改革舉措:構建大鵬半島自然資源資產核算體系和負債表,建立動態的生態管護績效考核機制。

記者在一份《大鵬半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20-20)》中看到,大鵬半島將完善原村民生態補償機制,在自然資源資產確權基礎上,建立生態管護績效評估制度。

王京東說,大鵬半島自然資源資產核算體系和負債表研究工作已取得實質性進展。相關部門已將相關自然資源分為林地、城市綠地、溼地、沙灘等11個類別,今年年底應該就能測算出這些主要資產各項指標結果。

記者採訪瞭解到,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將成為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重要基礎和依據,而這也將成為地方破除唯gdp論,激勵領導幹部長效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

“深圳是經濟大市、人口大市,但同時是環境容量小市。實施生態補償是深圳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尤其是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才能實現深圳長遠的可持續發展。”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張虎說,下一步,深圳將繼續探索完善生態補償政策,改善原居民的生態環境和生活水平,推動美麗深圳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