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有效教學情境創設方法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99W

有效教學情境創設方法心得體會 篇1

表演體會情境教學中的表演有兩種,一是進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進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課文中的”;扮演角色,則是擔當課文中的某一角色進行表演。由於學生自己進入、扮演角色,課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書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體中的同學,這樣,學生對課文中的角色必然產生親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內心體驗。

有效教學情境創設方法心得體會(精選15篇)

三年級的小同學愛唱、愛跳,喜歡錶演,也喜歡看錶演。在一堂音樂課上,我就利用孩子們的這一點愛好,開展了教學,讓孩子們通過表演體會情境。在欣賞《木偶的步態舞》時,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活動場面:讓學生根據自己瞭解的故事情節創編動作,同時配上音樂進行表演,讓學生在表演中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在隨後的歌曲學習《一隻短笛輕輕吹》時,我又讓同學們分別扮演小羊、牧童、小鳥,通過舞蹈的形式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歌曲,並加深了對歌曲的印象。這樣,通過各種表演能使學生加深理解歌曲的內涵,培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和音樂表現力,使他們的個性得到了發展,同時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我覺得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的心理特徵緊密結合音樂課的特點,運用各種手段創設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使他們在生動、活潑、愉快、和諧的氣氛中引起積極的情感共鳴,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有效教學情境創設方法心得體會 篇2

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楓香九校肖智忠良好的教學情境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對教師課堂教學的成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人們的教育觀念正在逐步轉變,對課堂教學評價標準也應不斷更新。評價一堂課是否成功的標準,應從教與學兩方面來衡量,對教師的教來說,要看是否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是否能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是否善於啟發引導學生學;對學生的學來說,要看是否學得積極主動,是否動腦、動手的機會多而適當。現就如何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談點認識。

教學情境是指作用於學習主體,產生一定的情感反應的客觀環境。在課堂教學環境中,作用於學生而引起積極學習情感反應的教學過程。它可以綜合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活動形式,營造一種學習氛圍,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參與對所學知識的探索、發現和認識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過,“好奇者,知識之門。”如果我們能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學生的想象空間,將學生帶入到不同的課堂氣氛,適合於課堂內容的環境、氣氛當中去,就會有不同的效果,這便是人為的創設情境。教學情境是指伴隨或彌散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的心理環境氣氛。良好的教學情境可概括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伴隨教學過程而引發出來的情感、智慧和探索精神達到高度的統一和融洽,從而表現出一種濃烈的互相感染、互相激勵,達到高度默契的心理環境氣氛。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誘發並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啟迪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學習主動性和主體意識,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匯入得好,便能在課堂上吸引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之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因此在新課匯入中精心創設思維情境顯得非常重要。從複習舊知中孕新用這種方法引入新課,既可鞏固舊知識,又能把新知識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上,有利於用新舊知識的聯絡來啟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對新舊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例如在講《合併同類項》一節時,先引導學生複習“同類項”的定義,有理數加減法則和乘法分配律,再問:2m、3m是否等於5m?有的學生會欲言又止,這時便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根據乘法分配律的運用進行分析後,點明課題,同時也使同類項的合併方法在學生頭腦中有了一定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方面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緊密聯絡學生的實際,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課堂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學習活動,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學習的興趣,以及學習的願望。

(一)情境是符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的學習環境,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的素材和符合學生認知水平是教學情境的必備要素。

學生的原有經驗是學習新知識的出發點和依據,教學情境的創設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使學生的原有經驗通過再創造,獲得新的意義,從而使學生產生新的發展。從趣味中激發在新課匯入上利用帶有趣味性的數學故事、古今算詩、典故等創設思維情境來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濃厚興趣。如在講《用字母表示數》時,先出示學生熟知的一首兒歌“一隻青蛙一張嘴,兩隻眼睛四條腿,撲通一聲跳下水;兩隻青蛙兩張嘴,四隻眼睛八條腿,撲通兩聲跳下水;三隻……;問:n只青蛙多少張嘴,多少隻眼睛多少條腿,撲通幾聲跳下水?”學生被這個有趣的問題吸引,以“趣”引“思”,使之處於興奮狀態和積極思維狀態,在揭示課題的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符號的簡潔美。

(二)從創設情境中引導自信

教學中根據教學的內容,目標,有機地運用情境創設使課堂富有情趣,具有一定的情節,如通過臨床例項,並聲情並茂的形象化語言描述,激發好奇心,在主動參與積極投入教學中引導自信,所以不管學生的基礎如何差,只要給他足夠的自信,都會有一定的收穫。從生活中提煉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是思維的源泉。以學生熟悉的現實素材為載體,創設思維情境匯入新課,能使學生的學習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從而一開始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他們的學習慾望。如講《一元一次方程》時,首先提問:“請同學們在心裡把自己的年齡乘以2,再減去5後說出自己的得數,我會立即知道你的歲數。”學生聽後會半信半疑,開始議論紛紛,待正確報出幾名同學的年齡後,大家便會思考老師是怎麼猜到的,這時引入新課“方程”,學生便會對方程的知識產生非常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為新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情境具有調動學生積極學習和成長的情意因素

只要學生積極參與就多用鼓勵、肯定性的語言,激勵學生大膽發言,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教學中要不怕學生失誤,應千方百計尋找其值得肯定的地方,特別是對於課堂上表現比較膽小,回答問題怕答錯而被人恥笑不敢發表自己見解的學生要給予恰如其分的鼓勵,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上進心。教師還應注意多給學生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多活動、多訓練。這種教師教學思想、教學作風、教學技巧的獨特表現,可以巧妙地為學生創造一種興奮的心態和強烈的氛圍,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分析問題等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通過營造一種生動有趣的、具有吸引力的學習背景,創設一種與親和的人際情境交融在一起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在寬鬆、和諧、愉悅的氛圍中,發揮和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如在《生活中的數學》一節的教學中,先用一個長方形框框出日曆表中任意三個數,讓學生說出這三個數的特點,若用n表示中間的一個數,那麼另兩個數怎麼表示?則有n—

1、n、1,或n—7、n、7,再換一個“十”字框框出日曆表中的五個數,讓學生探索出這五個數的關係。這樣讓學生從身邊的生活中體驗數學知識,經歷探索過程,逐步學會學習和思考。

總之,在教學中,如果能夠創設情境,幫助學生實現自我覺醒,那無疑是理想的方法之一。它對學生參與到教學之中,貫徹素質教育,取得最佳教學效果,對於課堂沉悶氣氛的改變都有一定的好處。因此,教師只有不斷地探索與進取,不斷地積累,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數學課教學中,恰當巧妙地創設情境,能有效地啟用學生學習的興奮點,使之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有效教學情境創設方法心得體會 篇3

“創設情境”已成為國小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它有利於解決數學的高度抽象性和國小生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有效的情境創設可以讓學生用數學眼光關注情境,為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提供支撐,為數學思維的發展提供土壤。

一、創設針對性的教學情境。

古人云:“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情境創設的一大優勢就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點是不一樣的。低年級的學生更多地關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中年級的學生開始對“有用”的數學更感興趣,而國小高年級的學生普遍具有比較強烈的自我和自我發展的意識,因此對“有挑戰性”的任務很感興趣。在高年級如果還創設“逛超市”、“喜羊羊與灰太狼”這樣的情境就未免讓學生覺得太過“小兒科”,提不起興趣了。學生的心理特點要求我們在情境的內容選取與呈現方式的安排上必須有所側重,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的放矢”才能真正煥發課堂活力。

二、創設連貫性的教學情境。

在教學《數學廣角:合理安排》時,筆者做了這樣的嘗試:用“阿麗的一天”設計了一個情境串:用小明早晨起床的情境匯入,讓學生初步感知安排的合理性;然後下午沏茶招待客人是教材的例題,重點讓學生探究如何通過合理安排節省下時間;最後用晚上幫媽媽做晚餐的情境進行鞏固提高。在這一情境串中,以“小明一天的生活”為明線,以“思考安排如何體現合理性,時間是怎麼節省下來的”為主線,以“初步感知——重點探究——鞏固提高”為程序,層層追問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數學思考。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不由自主地融入情境中,積極動腦,熱烈參與。整個課堂清晰流暢,渾然一體,取得良好效果。

有效教學情境創設方法心得體會 篇4

《化學課程標準》要求,高中化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讓他們從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學學習的重要性。[1]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真實的情境中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展開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使學生認識逐漸得到發展。作為新時代的老師,要學會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講教材中的知識點融入創設的教學情境中,運用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教學目的,實現有效教學。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化學課堂教學過程應是採用問題驅動的過程。通過問題引起學生認知的衝突,啟發學生積極思維。那麼,教師應該怎樣創設問題情境,啟用學生思維,恰當地進行化學課堂探究教學呢?

一、化學教學中實施“情境探究”教學模式的可行性

1、情境探究式教學符合化學學科知識的建構特點:大多數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的研究和發現,都是從“探索”開始的。在化學教學中,若能利用類似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進行學習,通過創設合理教學情境,促使學生積極進行探究學習。這樣既符合人們認識自然的規律,更能鍛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尤其是今年暑假聽了連城一中黃一文老師的《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和程式》的講座後,讓我對問題情境驅動探究有了更深的認識。

2、高中教材的編寫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比如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在內容標準的每一個單元都提供了“可供選擇的學習情境素材”,以幫助教師利用這些情境素材創設與所學主題內容相關的學習情境。教學參考書上都有相應的知識背景,提供給老師教學時選用。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運用情境探究教學,可操作性強,更能體現自主性、合作性、體驗性。

二、化學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的幾種方法

良好的情境能吸引學生進入充滿探索、充滿思考的化學課堂。那麼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合理的、恰當的、有效的化學問題情境,下面從四個方面談談我的認識:

1、利用化學實驗來創設教學情境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通過實驗創設問題情境,再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在充滿著新鮮和好奇的心理情景中完成教學,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興趣。絕大多數的學生對化學實驗都有著濃厚的興趣。新教材中實驗比較多,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有實驗資源演示,或者讓學生配合完成實驗來引發思考和討論,也可以利用化學實驗對同學們提出的猜想和假設進行驗證,這樣通過實驗創設一種很好的化學教學情境,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學習了鈉與水的反應後,再提出鈉與硫酸銅溶液又是怎樣反應的呢?能置換出銅來嗎?並補充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實驗,不僅鞏固了金屬活動性順序,同時又加深了對鈉的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2、利用生活經驗創設教學情境

化學來源於生活,通過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化學情境,貼近生活,學生更易接受,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講“鐵和鐵的化合物”可以從你有貧血的小測試入手,結合常見補鐵劑——硫酸亞鐵,從氧化還原反應角度預測性質,展開對鐵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還原性的探究,進而設計探究實驗,同時服用補鐵劑硫酸亞鐵時為何服用Vc輔助治療,切開的蘋果放置一會切面變色等情境來引導學生思考Fe2+和Fe3+轉變。從化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入手來創設情境,既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又有助於學生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3)利用化學史來創設教學情境

比如在化學必修2講元素週期表時,可以巧妙的把門捷列夫將當時已知的各種元素的主要性質和原子量,寫在一張張小卡片上,進行反覆排列比較,才最後發現了元素週期規律,並依此制定了元素週期表故事穿插到課堂中創設情境。不但對學生進行了化學史的教育,更可以使學生體會到科學家追求知識的鍥而不捨的精神。

(4)利用熱點新聞、事件來創設教學情境

在新聞報道中經常會涉及到化學方面的知識情景。如果我們能夠及時的抓住社會的熱點新聞或者曾經發生過的事件,適時的引入課堂,創設問題情境,學生會對知識的認識更加的深入,還可以更好的學以致用。

在學習必修1中“金屬鈉的性質”時,引用網路報道,設計了以下的問題情境:在廣州市珠江河段曾經出現過驚險神祕的“水雷”,若干個裝滿金屬鈉的鐵皮桶浮在水面上,漂在水面上的一個鐵桶內躥出亮紅色的火苗,緊接著一聲巨響,蘑菇狀的水柱沖天而起。當船員把蓋子開啟後,桶內馬上冒起濃濃的白煙,而且一旦接觸了桶內物質,雙手立刻感到劇烈地疼痛,於是他們又將桶推到江裡。一遇到水,這個桶就爆炸了。??又找來一個較大的白色塑料桶,準備將打撈上來的鐵桶放在裡面,再用煤油浸泡,因為金屬鈉在煤油裡是不會燃燒的。

問題:

1、為什麼裝滿金屬鈉的鐵皮水桶不下沉?為什麼“水裡的東西也能著火爆炸”?

2、人們接觸了桶內的物質,為什麼雙手立刻感到劇烈的疼痛?

3、為什麼消防隊員將打撈上來的鐵桶用煤油浸泡?感受此情境,學生的好奇、議論、猜測油然而生,求知的迫切性得到了強化,探究氛圍逐步形成。此時再通過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探究以及三個問題的設定,使得學生的探究意識得到了強化,知識得到了昇華,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同時,要引導學生對問題要一分為二的辨析。使學生感受到化學知識能夠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再是破壞環境的罪魁禍首,化學藥品也不是你所想象的都是有毒、有害的'物質,化學變化不是都是“爆炸”“腐蝕”等那麼可怕,充分感受到化學的魅力,強化持續學習的動力。

三、創設教學情境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的根本目的是啟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而,化學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教學情境要本真意蘊[3]

教學情境在使用的過程中要走出一些誤區,不能生搬硬套,牽強附會。所使用的情境的價值為學生的化學學習提供素材和知識背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髮現問題。曾經聽過一位老師上氧化還原反應的公開課,在剛上課時播放的歌曲,然後在突出“月有陰晴圓缺”,引出對立統一的關係,讓聽課老師和學生都雲裡霧裡,偏離了教學的目標和設定情境的初衷。

2、教學情境要有助於學生全面發展

一個良好的情境,不僅應該包含著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知識內容,幫助學生建構起良好的認知結構,而且應該蘊涵著促進學生非智力品質發展的情感內容和實踐內容,能營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心理環境、群體環境和實踐環境,富有思想內涵。現在很多學生一問現象是“爆炸”,對化學實驗有點樂熱於嘗試探究,但又心懷恐懼。這恐怕也就是化學老師平常渲染的負面因素有關。

3、情境要有真實性,最好貼近生活。

學生學習知識,不是隻為了能夠對知識進行準確表述和客觀再現,而是要基於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原有的知識進行重新構建和進一步解釋,並且還要使知識發生遷移和生長。因此,課堂中創設的教學情境越真實、越接近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經驗,就越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建構和內化。事實情境具有不容置疑的真實性而往往易於被學生接受,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4、情境要貼近學生的情感體驗

學生在學習中,如果從情感到行為都能夠滲透和融化到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中,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真實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情境中所體現的知識和技能,也很容易領悟和挖掘具體教學情境中所蘊涵的觀點和價值。因此,課堂教學中創設的情境越貼近學生的情感體驗,就越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主地探究問題。

教學情境應該具有促進學生產生繼續學習的願望、有利於激發和增加學生潛能的功能。由於知識和技能的遷移總是受到個人能力以及情境因素的影響。所以,教師提供的情境,一定要精心地選擇和設計,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表及裡,使之能適合於學生,才能被學生理解和接受,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創設問題情境中蘊含的知識內容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因為,在這種教學情境的引領下,學生可通過探究等活動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和不斷的自我發展。否則,創設情境的教學素材所涉及的知識若遠離了學生實際,只會損傷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實施“情景探究教學”的體會

1、應該明確教學思路。在情境探究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行為重在“主動探索”,教師的行為重在創設教學情境和“引導探究”。對學生來說,問題情境是引發認知衝突的條件;對教師來說,問題情境是引發學生認知衝突的手段,使學生達到“憤而啟,悱而發”的教學目標。[4]學生要注意在觀察中發現問題,在探究中提出假設,在驗證中檢驗假設,在歸納中遷移創新。此外,教師還要善於調節課堂探究的氛圍,把握好探究程度和時間。並相機啟發點撥,使問題迎刃而解。

2、應該把握好創設教學情境的最佳時機。理論上來說,創設的教學情境可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進行。通常,問題情境的創設大都在教學的匯入、過渡階段,但也可以在教學的結束階段。一堂課的開始可以通過實驗、知識的邏輯順序匯入,聯絡生活與生產現象提出問題情境;一堂課結束後,可以提出讓學生進一步思考的問題,形成懸念式問題情境。教師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努力向名師和同行學習,借鑑他們的教學藝術。

3、創造性的開發和使用教材。新課程倡導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是教教材。所以教師要深入分析教材、挖掘教材內容背後蘊藏的教學思想,觀點和科學方法。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實現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情境創設方法心得體會 篇5

創設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容易掌握知識和技能,可以為學生提供學習線索,激發學習興趣,製造認知衝突,促進學生自主而有意義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數學內容中的情感使原來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富有情趣。

一、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

知識源於生活,對於新知識的呈現,儘量寓於學生所熟悉的情境之中,使他們明白數學知識是生活方式中很常見的事,消除對知識的陌生感,再把知識以生動的畫面,有趣的故事情節、動聽悅耳的語調展示出來,學生喜聞樂見,容易產生親切感,讓學生能夠較快的進入較佳的學習狀態。

二、創設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教學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所說:“體驗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們應該在內心深處容納個性特別的孩子,接受思維較慢和淘氣犯錯誤的孩子,儘量挖掘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肯定和鼓勵,在設計課堂教學內容時,應該體現出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層次,力求調動各種不同型別的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細心觀察,踴躍思維,主動表達和表現,使每個孩子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的意念和各種努力。

三、創設給予學生思考空間的教學情境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見課堂現實和課前預設有較大的差距,有時我們在課堂上精心創設了情境,但事與願違,學生看到這個情境,卻無法發現情境中蘊含的教師所設想的有價值的資訊和問題。創設的情境要蘊含著豐富多彩的資訊量,一是讓學生能從不同角度進行學習,二是能給予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自己適合的學習和思考內容,讓每個學生都能發現有價值的問題,並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活動。在獲得知識和方法的同時,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及學好數學的願望。

課堂情境的創設,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學習數學知識的視窗。學生通過這個視窗進行觀察、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發現數學王國的奧祕,從而幫助他們認識客觀世界。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始終佔據平等參與、民主研討、獨立思維、自主學習、自由發揮的廣闊空間。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苦學”為“樂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有效教學情境創設方法心得體會 篇6

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藝術,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傳授知識的重要手段,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常用的一種相互交流的教學技能。它在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我深刻體會到課堂提問要集中,不能太散亂,指向性要明確,化零為整。整體性提問的設計,要緊扣教材內容,圍繞學習目標,將備課中初擬的零散問題聚焦到能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上,以利於突出重點、攻克難點。使學生真正能悟透疑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加深理解,明確目的

課堂提問以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的方式開展師生雙邊活動,是瞭解學情的最快的資訊反饋手段,也是攻破難點、突破重點、解決疑點的關鍵。有效的提問是促進學生思維、評價學習效果、增進師生情感、活躍課堂氣氛以及啟用學生自主學習潛能的.基本手段。課堂提問是師生交流的最主要的手段,是發展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師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積極作用,提高課堂的教學能力。

二、加強反思,找準不足

在學習中發現這些誤區在自己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如:設問太多、難度過大、針對性不強、問題過碎等等,以至於教學活動不能更有效地開展。過去對於這些問題雖有所發現,但沒有注意總結歸納,以至於在改正的過程中不夠徹底,在有限的授課時間內沒有高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內容。我認識到了自身存在的問題,以及做為一位一線教師所缺少的刻苦鑽研的精神。作為一線教師要在不斷的反思中提升認識,及時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尋求解決問題方法,提高課堂的效率,讓學生真正有所收穫。

三、掌握方法,提高效率

我在學習中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課堂教學中,作為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問。如:抓住學生的興趣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抓住知識的疑難點提問,可以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抓住思維的發散點提問,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儘量提出多種設想,充分假設,沿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探索和尋找解決問題的各種答案,發散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師提問也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並適時的重複提出的問題,讓學生抓住重點詞理解問題,抓住關鍵點更好地進行回答。對於沒有作答或只給出部分答案的教師要給予幫助和鼓勵,幫其完成答案,提高其學習班積極性。對於不同的學生教師的問題要難易適中,讓不同程度的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得到,推動學習信心,促進積極思維。

有效教學情境創設方法心得體會 篇7

我在觀看了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的高階教師吉小梅老師、北京十一中學高階教師周國華老師和北京市二十中學一級教師趙韜夫老師關於《有效教學策略》的視訊後,結合本人的一些教學經驗,本人對於實施有效教學的策略提出自己的一些見解。

所謂有效,只要是通過教師的定向教學,學生能獲得有效的知識積累,也就是說,學生的知識積累是教學有沒有效的標準。所謂有效教學,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生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知識積累,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實現有效教學,我的.體會是:

1、教師要提高有效教學的意識在觀看《有效教學策略》的視訊後,我對我的地理教學有了新認識。我覺得一個教師絕不能憑感覺、憑經驗、憑苦幹去搞教學,不能讓學生只停留在機械性記憶、淺層次理解和簡單運用上。要深深懂得課堂上的浪費是最大的浪費,課堂上的無效是最大的無效。要經常思考自己到底應該給學生一些什麼東西,怎樣教學才是最有效,要時時提醒自己不當那種一心只顧加班加點、兩眼只盯著分數教學的教師。要鑽研高效課堂理論及高效教學的實踐,積極研究高效教學,借鑑經驗,互相學習,加強交流,充分實現自己課堂上所有時間的有效性。

2、千錘百煉提高課堂效率

要實現教學的有效,一是在課堂教學的理念上,應明確教什麼。我們應當圍繞問題而教,而不是單純為知識而教、為考試而教。要相信學生,不僅要關心學生的行為投入,還要關心學生的認知和情感投入。二是明確怎麼教。師生應善於分別學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教法或學法,只有引導學生實現由學會到會學,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張揚、主題精神得到凸現。三是如何實現高效的問題。我們應當加強集體教研,實現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減少各種虛擬教學行為和正確的廢話,不亂搶佔本該屬於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時間和思維空間,讓課堂教學更加和諧有效,使師生的教與學能最佳的呈現互動、互助、互進的效果。

3、教師之間要多交流多總結

一個教師要想搞好有效教學,除了要加強自身的努力實踐總結外,還要善於結合工作實際有針對性地借鑑別人的成功經驗。集體教研提問題,個體備課找差距,要學會反思自己和別人開展有效教學的經驗交流,經常反思自己課堂的優勢和問題的存在,不斷改進,實現高效的最終目標。

有效教學情境創設方法心得體會 篇8

有位教育專家曾說過:“每個大腦發育的孩子都孕育著創造力,如同一粒沉睡在土壤中等待萌芽,盼望破土而出的種子。我們應將這顆珍貴的種子培育土壤並喚醒他們,催發他們。”而如今,在一些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著學生規矩地坐著,面無表情地看著,唯唯諾諾地舉手的局面。老師與學生之間大都是灌輸,而缺少交流.如何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其獲得成功的機會,取得成功的喜悅,一直是我教學以來反思的問題。通過這次理論學習和培訓,使我對課堂有效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什麼是有效教學?

它包括了有效果(effectiveness)和有效率(efficientness)兩個層面。“有效教學”是一個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基礎,讓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學習過程。它的最終衡量的標準就是學生的成長,學生活動的形式多樣、靈動,能讓學生充分的享受學習的過程,教師不再是知識唯一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高階合作伙伴,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也是學生學習效果的研究者。教師的主要責任就是誘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下是本人對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淺見。

一、有效的興趣培養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求知的起點,是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內部動力,是學生積極認識事物,積極參與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興趣越濃,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越高,掌握知識就越快。因此,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信心。只有激發興趣,才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使學生產生一種內在學習動力。教師必須堅持從誘發學生的興趣入手,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並使之能長久下去。首先,必須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創設良好的語言情境,把英語知識融入生活實際中,使學生在情緒上引起共鳴,還要根據學生學習的年齡特徵和認識規律,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採用各種手段誘發他們的求知慾望,讓他們產生欲罷不能的激情。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要充分地準備,運用恰當有趣的例子,活躍課堂氣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添學習興趣,使學生自覺地將注意集中到授課內容,以便更好地掌握這些內容。還有上課期間,教師應與每一位學生進行個人的、積極的交流,針對其作業內容、完成質量等說一些鼓勵話。佈置練習後,教師應在教室內來回走動,察看學生的作業情況,一個點頭或微笑,一句讚賞的話,一聲親切、熱情的指導,都會引起學生的興趣。最後切記要讓學生學得好,學得生動有趣,作為教師,就必須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讓學生對課堂感興趣,學生一旦對英語感興趣,就會樂於接受它,變“苦學”為“樂學”。外語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在課堂上保持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只有生動,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潑,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教無趣、必不樂學。教師應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效益,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二、有效的課前準備

要想搞好教學,認真備好課是基礎和前提。目標明確、重點突出、脈絡清晰、方法靈活、學法指導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設計是課堂有效性的首要條件,還應瞭解學生的差異性、學習基礎。教師更要認真深入鑽研教材,或活用教材,瞭解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已有知識經驗。確定“三維”教學目標,使之處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要優化教學組織形式,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有效地克服教學過程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英語教學的針對性。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恰當地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是促進與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之一。教師要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和課程型別,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只有選擇好正確適當的教學方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還要創設學生參與探究的時空,讓學生動起來,主動參與,主動探究,要能發現、重組課堂自然生成的資源,讓生成走向有效。還要善於觀察教學手段與教學目標的關係來調節教學行為,增強教學目標的現實效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有效的課堂教學

這是有效教學的一個最重要的環節。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途徑,也是學生獲取資訊,鍛鍊提高多種能力和養成一定思想觀念的主要渠道。教師必須緊緊抓住“善導”、“激趣”、“引思”、“精講”這四項教學要素。例如,老師在上Unit

3,The international food festival第二課時warming up

階段首先通過口頭提問、回答問題來複習學生上一課時已學過的14頁課文要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Why are they going to do it?Where are they going to do it?When are they

going to do it?How are they going to do it?Who is going to help them?

其次給出這些答案句子讓學生朗讀,旁邊標註相應的特殊疑問詞。最後讓學生根據給出的Poster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其中的內容,做什麼?為什麼?在哪裡?什麼時候?誰?老師有意識通過提問來喚起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回憶。同時巧妙運用教材處理,讓學生儘可能多開口,在Poster旁邊打上特殊疑問詞。學生只要根據這些詞的提示,學生就會很容易的把上一課時所學課文的內容描述出來。在此基礎上匯入新課文,因為有了知識背景的鋪墊也就順理成章了。

四、有效的課後反思

教學是一門藝術。在新的平臺上的課堂教學,教學任務的完成不在於教案是否講完,而在於學生是否學會了,會學了,喜歡學了。你定的知識目標學生學會了嗎?你定能力目標學生會學了嗎?你定的情感目標學生學得有情趣嗎?要是沒有完成相應的目標,那麼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怎樣去改進和提高呢?這些都值得我們去反思和總結!

有效教學情境創設方法心得體會 篇9

很榮幸來到河北師大進行為期10天的美術培訓,聽了張麗霞老師的《有效課堂提問的方法策略》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

對於剛剛接觸美術教學的我來說,沒有教學經驗,對課堂不能很好的把握其內容,“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做老師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上好每一節課。美術課堂離不開老師的提問,提問要有鋪墊,要將問題引出來,不能讓孩子覺得問題很茫然,不知道問的是什麼,不知從何答起。教師要培養學生給你對這堂課的興趣,適時適當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提問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手段,同時更是一門藝術。

首先,課堂提問不是一種隨意遷就而問,不應是無計劃的的提問,為使教師精心設計的課堂提問起到最優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學生適時設疑,巧妙發問,這樣既防治打擊後進生的自尊心,又可以激發先進學生的探究慾望,提高各層次學生的學習質量,

其次,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積極思考,讓學生學習起來充滿活力。提問是鞏固學生學習的方法,而不是制服學生的法寶,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成功而提問,真正為學生的成長髮展而提問。

第三,問題設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課堂提問要有針對性、可接受性、有啟發性、有趣味性、有開放性,問題要層層遞進,層層加深,並且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設計問題。老師也要注意說話語氣,語速、表情、動作,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給小朋友一定的感染力。

美術課本身需要創新,能有效地提問問題,可以加強創造力的培養和提高,我會在今後的學生的教學對話中廣泛應用有效提問,並不斷地反思自身的教學實踐,努力探究課堂的有效提問的方法來跟好的引導孩子們的學習。

有效教學情境創設方法心得體會 篇10

建立培訓內容備案與監督制度,制定出臺校外培訓機構培訓材料管理辦法。嚴禁超標超前培訓,嚴禁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從事學科類培訓,嚴禁提供境外教育課程。依法依規堅決查處超範圍培訓、培訓質量良莠不齊、內容低俗違法、盜版侵權等突出問題。嚴格執行未成年人保護法有關規定,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培訓機構不得高薪挖搶學校教師;從事學科類培訓的'人員必須具備相應教師資格,並將教師資格資訊在培訓機構場所及網站顯著位置公佈;不得洩露家長和學生個人資訊。根據市場需求、培訓成本等因素確定培訓機構收費專案和標準,向社會公示、接受監督。全面使用《中國小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範文字)》。進一步健全常態化排查機制,及時掌握校外培訓機構情況及資訊,完善“黑白名單”制度。

深化高中招生改革。各地要積極完善基於國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模式,依據不同科目特點,完善考試方式和成績呈現方式。堅持以學定考,進一步提升會考命題質量,防止偏題、怪題、超過課程標準的難題。逐步提高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對面向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培訓機構的管理,參照本意見有關規定執行。

有效教學情境創設方法心得體會 篇11

很榮幸學校安排了這次教學骨幹教師的示範課,以往的科組聽課評課物件都是年輕教師。而這次能有機會聽林海老師的示範課,並參加課後全科組的評課活動,讓我受益匪淺。無論是林海老師的精彩教學設計和課堂控制能力,還是聶勇,王賓,李善劍,李星國等老師的犀利點評和探討都讓我收穫良多。及時總結和歸納收穫是我輩年輕教師成長路上很必要也和重要的工作,為此特撰本文作為記錄。

一, 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

觀念是改革的先導,不同的教育理念,會帶來不同的教學設計,取得不同的學習效果。教師的教育理念決定著教師的行為,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是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的關鍵。新課程理念下的知識觀:學生不僅要掌握陳述性知識,更要掌握陳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新課程理念下對學生的物理學習活動我們應該形成以下基本認識:

⒈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學習物理。我們的教育應該是適合學生的教育,而不是選拔適合教育的學生。雖然學生的智力水平、生活背景和學習習慣等存在差異,但每一個智力正常的學生都有條件按照要求學好物理。布魯納有一句名言:任何一個知識點都能夠以一種合適的方式教給任何一個年齡的學生。

⒉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水平的物理。學生不是一張白紙,他們有著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由於不同的生活背景和家庭環境導致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允許學生以不同的速度學習物理,也允許不同的學生所達到的物理水平有所差別。

⒊學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學習物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適當的方式理解物理問題,同時教師也要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理解、探索和解決問題。有的方法從教師的角度看是好的,而不同的學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選擇。

⒋物理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不是一個被動吸取知識、反覆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一個有意義的學習過程是學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同化新知識並構建他們自己的過程。

二, 充實教學內容

⒈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

教學內容的廣度,指知識的範圍或知識量。一節課的資訊量過大,知識點過多,學生難以接受,而一節課資訊量過小,知識點過少,則浪費時間,不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⒉ 明確重點、難點和關鍵

當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有幾個知識點時,就需要明確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以免在教學時抓不住主要的內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學生容易接受的內容上多花時間,或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影響重點、難點的理解和掌握,而達不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⒊ 合理地安排教學順序

教學順序,一般教材中已經有所安排。但教材中設計的教學順序,是最基本的,不可能太細,教學中往往還需要根據教材的內在聯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做更細緻的安排。有時一部分知識可能有不同的教學順序,這時教師就要考慮哪種順序更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哪種順序更可以節省教學時間,哪種教學順序教學效果更好。

⒋注意教學與生活的聯絡

物理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要求教師要有意識地把物理教學和生活實際聯絡起來,講來源,講用處。讓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物理,學起來有親切感、真實感,靠物理知識本身的力量來吸引學生。

⒌教學過程中注意三個“延伸”

①由知識傳授向傳導方法“延伸”。 由知識傳受向傳導方法延伸,是教學過程中的第一個延伸,也是課堂教學中確立的第一個教育觀—學習觀。“延伸”是指在傳輸知識的過程中,重視對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它的實質在於變重教為重學,變獲得為獲取,便被動為主動。

②由知識傳授向滲透情感“延伸”。 由知識傳受向滲透情感延伸,是教學過程中的第二個延伸,也是課堂教學中確立的第二個教育觀— 人文觀。實施素質教育,究其本質是對完整的、健全的人格的追求和培養,即強調教育的人文精神,突顯教育主體的人格特徵。對學生的尊重和熱愛,是現代教育的第一原則,亦既第二延伸的內涵所在。

③由知識傳授向發展智慧“延伸”。 由知識傳受向發展智慧延伸,是教學過程中的第三個延伸,也是課堂教學中確立的第三個教育觀— 發展觀。現代教育論認為:課堂教學既包含著由教材的知識結構向學生的認知結構的轉變,同時也包含著學生的認知結構向能力結構的轉化。而且這種質的轉化需要在教師的積極指導與學生的主動作用的雙向活動中來完成。

三, 為學生創造和諧的學習環境

一個人只有在寬鬆的氛圍中,才會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才會勇於展現自我,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學生只有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學習,才能心情舒暢,才能使思維始終處於積極的、活躍的思維狀態,才能敢想、敢說、敢於質疑問難。教學過程是師生相互交流的雙邊活動過程。學生以什麼樣的心境進入教學過程,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並取得教學效果的前提。民主、和諧、寬鬆、自由的教學氛圍,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題性。因此,課堂教學中應積極提倡六個“允許”:答錯了允許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許補充;不清楚的允許發問;不同意見的允許爭論;教師錯了允許補充。課堂教學中減少對學生自主學習時間的佔領,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多一些自由的體驗。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個性化、人性化的學習氛圍和空間,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和學習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四,組織好有效的課堂練習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學過程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學生每學習一種新知識,必須當堂進行鞏固。有效的課堂練習應具備以下幾點要求:

①練習的內容要有針對性、典型性;

②練習的安排要有坡度、有層次;

③練習的形式要多樣化;

④練習的物件要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進行課堂練習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策略的使用:

①作題不能只重視結果和結論,更要重視過程,要知來龍去脈,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學生不會做題,很多情況是對概念、規律的建立過程沒有實際的體驗。因此,教師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如何通過實驗、課件、圖畫等多種手段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知識上;

②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平時做練習應多進行自測、自評,把學習的主動權始終交給學生,通過學生自己的思考質疑,獨立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課堂教學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而且是師生共同建構知識的過程;不止是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過程,而且是學生得到發展、形成健康人格的過程。因此,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具備先進的教育理念,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順應學情、講究實效,正確處理好教、學、練的關係,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策略和手段,採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全面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

有效教學情境創設方法心得體會 篇12

目前教育界普遍存在著“教師很辛苦,學生很痛苦”的畸形現象。通過我參加工作這兩年,我的感觸很多。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恰當運用教學策略,才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探討有效教學策略對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益有重要意義。

一、備課策略

1.教師要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開放思想,拓寬自己的備課視野,讓學生有一個開放的成長空間。

具體體現在:從傳統的自我個體備課轉變為教師之間的協作備課,集體備課,這樣教師可以取長補短,優化備課;

先讓學生通過預習提出一些問題,例如:不懂得單詞短語,怎樣讀、在什麼時候運用這些詞彙等,然後教師從這些問題中篩選一些有價值的與教學密切相關的問題,並將這些問題設計到教案中,讓學生更能明白。

2.教師將某一知識點、重。難點放在整個知識結構體系中來備課,這樣就能更好把握知識之間的聯絡,從而便於學生有效地進行知識的建構。

3.將備好的課進行實踐,把在實踐中所獲得的反饋資訊滲透到教案中,進行二次增刪、調整、修改,使其不斷地優化。

總之:教師的備課是讓學生更快,更順利,更方便的學習,最終把知識學會,所以一切都為學生能夠聽懂學會知識。

二、差異教學策略

課堂教學只有立足於學生的個別差異,不同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教學,滿足學生個別學習的需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和認識結構的不同實施差異的教學,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運用“上中下”理論,實施分層遞進的教學。這裡,“分層”是為了確保教學與各層次學生的發展相適應,“遞進”則是不斷地把“上中下”變成現有發展水平,從而使學生的認識水平通過教學活動不斷向前推動。分層遞進教學是班級授課制中實施個別化教學的新探索。

2.根據多元智慧的特點因材施教。一般而言,每個人至少有語言智慧、音樂智慧、邏輯-數學智慧、視覺空間智慧、肢體運作智慧、人際交往智慧、內省智慧和自然觀察智慧等八項智慧。這八項智慧既相對獨立又彼此聯絡、相互補充。

有效教學的關鍵在於合理運用與學生多元智慧相應的課堂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要儘可能鼓勵學生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與學習方案。

三、教學優化策略

優化教學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關鍵。課堂教學只有改變少、慢、費、差的低效局面,努力創造多快好省的高效教學體系,才能有效促進學生個性全面、和諧的發展。

1.提高教學的有效知識量。簡單說:“重實際,少廢話”教學效果取決於教學給學生帶來的有效知識量。教學中有效的知識指對學生實際奏效的、真正理解的知識。如果教學的有效知識量為零,則教學的效果也為零。當前,課堂教學的問題不是內容不科學,數量太少或時間不夠,而是要大幅度提高教學的有效知識量,由知識為本的教學向以發展為本的教學轉化。

2.促進學生的有意義的學習,加強知識結構教學。在課堂教學中要堅持教學的結構性原則,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只有掌握了知識結構,才能鞏固和運用知識。在教學中教師要科學地組織教材,不僅要考慮新知識內容的講解,還要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只有科學組織材料,教科書,教參書等才能使學生既掌握基礎知識,又理解知識的內在邏輯性。另外,教師還要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即教師可通過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其求知慾,還可利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興趣。

四、創造和主體教學策略

課堂教學既要傳授知識,也要生成學生的創造能力和主體精神。實施創造和主體教學策略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科學合理運用引導學生創新學習的教學法具體體現在:

1.即通過學生親身經歷、體驗教師預設的具有足夠知識性、能激發和滿足學生求知慾望的某種情境,引導學生開展創造性的學習活動。教師不斷總結反思得出結論。

2.即指那些尚處於孕育中的屬於“教學胚胎”的科學。科學教學法是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自己探討疑難問題或尚未定論問題的方式,讓他們目睹教師創造性思維和想象活動的實際過程。

3.發展問題教學法。當學生解答了某一問題之後,教師要求學生把原問題的某一部分變化一下,編寫出與原問題相關而又有所區別的問題並加以解答。

以上就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思索和做法,今天拿過來和大家一起分享,更多的希望大家能多提高貴意見,我相信你們的意見一定是我成長的最寶貴的財富。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更多地是多種教學思想和教學理論的結合體,要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很喜歡一段話,也把它作為我的結束語吧:既然已經選擇了做教師,那就做一名讀書人,奮鬥著,鑽研著,不斷厚實文化底蘊,培植教育智慧,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吧!

有效教學情境創設方法心得體會 篇13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取決於課堂教學目標制定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目標制約著課堂的程序與發展。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新課程下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多元的,它不僅要關注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關注影響學生終身發展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我認為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質即學生獲得發展。因此,要把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有機地整合於教學之中,這正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真正內涵。

如何整體落實三維目標,我認為,教師在備課前,應當認真閱讀教材、教師用書,對所教授內容的三維目標、教材編寫特點等要了然於胸,並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目標。所擬定的教學目標要具體、可操作,如果目標過高或過低,都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而應當處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那麼備課“備”什麼?教師備課的重要指導思想不是備教師怎樣“教”,而是備學生怎樣“學”。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狀態,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的過程。要充分預設學生對哪部分內容學習困難大,應該如何實施,對哪部分內容學生容易產生分歧或獨特見解,如何應對等。

其次,從教材內容入手:靈活使用教材。

現行教材經過多次改革其知識內容系統、科學且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但是,教材只是教學的依據之一,同樣的教材會因為學生具體情況不同而出現不同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經常說要樹立“用教材教”的新觀念,而不是機械地“教教材”,可以對教材做出合理、適度的加工與改造,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變“死教”教材為“活用”教材,使課堂教學生動而有效。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應當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能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其次是教師要勇於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學習了“酸鹼鹽”的內容後,組織學生開展“我看酸鹼鹽”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同學們小組合作利用課餘時間瞭解生活中的酸鹼鹽;並對了解到的生活中酸鹼鹽資訊進行整理、對比、分析,能將部分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例如廚房中的洗潔精、廁所中的潔廁淨、生活中的醋等應用。這樣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到研究之趣、實踐之意,體會到成功之樂。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所學知識得以應用,化學應用意識有了明顯的提高,這為學生未來走上社會大舞臺、為學生這一生命主體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重視課中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行為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互動的過程。課改思想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學生的這些學習方式都是在教師組織、指導等“教”的行為下發生的。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師“教”的行為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具體行為都應當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設計。如何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呢?我認為:(1)教師要著力打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要放下傳統觀念中“師道尊嚴”的架子,要“俯下身子”與學生交流。只有在和諧、平等、其樂融融的師生關係中,才有師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飛揚,學者興致高漲。這就需要教師樹立以發展學生為本的觀點,堅持教學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教師更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此外,教師還要時刻銘記學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他們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積極地建構知識。

(2)教師要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師要儘可能地聯絡學生的實際,從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數學新知,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教師要善於瞭解學生的學情,結合教學內容,努力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教師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新知的動機,積極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

(3)教師在課堂中要善於傾聽。我們經常要求學生上課專心聽講,致力培養學生傾聽的良好習慣。其實,我們教師更需要有一雙善於傾聽的耳朵。李政濤先生在《傾聽著的教育——論教師對學生的傾聽》一文中寫道:“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傾聽與應答的過程。„„傾聽受教育者的敘說是教師的道德責任。” 要提高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教師更應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在課堂中善於傾聽。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問題時,要善於傾聽、關注學生湧現出來的各種各類資訊,對資訊進行篩選和組合,不斷引導和激發學生去發現,去思考,推進教學過程。有了教師的傾聽,才有師生、生生間有效的互動,才有學生新知識的建構、能力的提高。

有效教學情境創設方法心得體會 篇14

20xx年12月2日,我有幸參加在武夷山市舉辦的“生物學教師片段教學評比活動”,是在努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提升教學質量,是在研究新方法、呼喚新模式的學習和探索中,是在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要效益,促進學生終身持續發展,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召開的。本次研討會旨在進一步推動和促進廣大教師更深層次地感悟新課標、聚焦課堂、理解有效、提升質量。通過開展有效教學系列評比活動,研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一步明確有效教學的標準及特徵,實現課堂教學的高質高效,促進教師個人專業發展。

評比活動期間,我與許多生物的同行認真聽取了南平市劍津中學方麗金老師的《預防傳染病》、建陽二中的葉智鋒老師的《細胞衰老和凋亡》、浦城二中施淑軍老師的《細胞分裂》及浦城三中戴巨浪老師的《基因指導蛋白質合成》等課,這些位老師所進行的有效課堂的教學的探討,值得我們大家的學習。

我們教師經常會談到、聽到的一個詞彙就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既然要提高,肯定是我們以前的課堂效率低下,效率低下也就說明我們課堂中有很多無效行為的發生。那麼,究竟什麼是教學的有效性?我覺得楊文普老師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高效的核心應該定位在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上,應該定位在當堂解決問題上,應該定位在沒有課前加重學生課業負擔上;真正的有效課堂是學生學會基礎上的學會,見到課堂內容就像見到陌生客人,就像見到剛發的考卷,在短短的45分鐘內,由開始上課時的好奇到下課時的熟悉,由開始上課時的一紙空白到下課時的圓滿交卷。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有效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障。深入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那要怎樣推進高效課堂呢?不同的教學內容需要創設不同的教學情景。具有豐富學習資源的情景是生物有效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跟生物有關的自然、社會和生活現象以及問題、故事,史實、新聞報道、實物、圖片和影像資料等,都可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用來創設課堂教學情景,用來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生物知識的天地。例如: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高中生物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徵,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實際需要選擇創設和利用相應的教學情景,可採用探究式教學的

教學方式,以問題為指導,開展課堂教學,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高漲,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不僅學到了科學知識,也提高了思維能力。

另外,給我啟發比較大的一點是:把教學目標、教學心理、教學組織和教學手段四個元素合為一個素質教育的目標,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自主學習,那麼教師引領學生走上學會學習的道路就是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學生的天職是學習,學生一踏入學校門檻就被告知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可為什麼有很多學生沒有真正學會學習而充其量不過是知識的容器呢?看來學會學習是需要費一番腦筋的,是需要引導的,是需要技術的。在我看來,“學習反芻”應是一種優秀的學習方式。即學生學習一段時間後,然後找個清靜的時間,清靜的地點,坐下來集中時間進行內化梳理,總結反思,從而更好的消化,促進下一步的學習。學到的東西不加以消化吸收,我們便不能靈活運用,不靈活就沒有能力的形成,也就沒有積極興趣的養成,也就無從談起學生的自覺學習行為。我們有必要在學生當中大力倡導這種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上的善於反思者,勇於思考者,樂於思考者!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多媒體等已走進課堂,這些手段使得巨集觀與微觀、靜態與動態、抽象與直觀等能夠方便地實現相互的轉化,通過聲音、圖畫、色彩形狀等多種刺激,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從而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落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並不意味著課堂教學的高效,合理的使用才能促進有效課堂教學的落實。

總之,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單向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而是教師和學生一同提高與發展。只有有利於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潛能的開發、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時又有利於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與發展,讓老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體驗到教育的幸福、實現自身的價值,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學。

有效教學情境創設方法心得體會 篇15

“有效教學”是課程改革深入推進過程中,伴隨著課堂低效、無效問題而被提出的重要命題。空閒時間我認真學習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學十講》。書中關於課堂有效教學,餘教授從理論和實踐層面上為老師們進行剖析和策略指導,感受頗多。可以說,當下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如何構建有效課堂?如何打造“有效課堂”?有效課堂教師應該關注什麼?下面就談談我的一點感悟:

一、要認真備課,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每一堂教學效果良好的課都來緣教師的認真備課。在實施新課程的實踐中,我們較多的關注了教學方式方法等課堂形式上的改進,而相應的忽視了對教材和學生的研究。從《有效教學十講》中我明白了學生獲得知識,主要在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關鍵在於備課。要提高國小語文的課堂教學質量,必須改進現行備課形式,著力提高備課的實效性。

首先是緊抓落實課前預習。我在學生預習的時候,有嚴格的規定,設計了預習卡,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①字(包括生字和多音字的讀音,組詞,辨析形近字等),②詞語(抄寫,理解,成語的收集等),③自己感悟最深的重點句子或者段落(包括修辭句,含義深刻的句子,精彩的描寫等),④初讀感悟,⑤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即提出幾個問題)。這些內容看似繁雜,可是,它可以迫使學生去靜心讀書,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預習。這些就是我每天晚上的家庭作業,每天一課。這樣學生學校的效率就提高了。

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是實施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就必須具備有效的教學目標,而有效的教學目標的設計首先就是準確和明確。目標的制定既要重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適度掌握,更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其次,目標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層次。可以根據學生認知結構、學習動機等差異,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要想使課堂真正有效,設計精益求精的課堂練習是教師課前必備的環節。因此,對於教師來說,就必須要精心設計預習作業,而且要緊緊圍繞課堂教學目標來設計。通常第一課時,老師在課堂上都要檢查生字詞的預習情況,然後再進行整體感知。那麼,我們在佈置預習作業的時候就可以將以上兩項內容佈置下去。到了課堂上,我們就可以利用課件來進行獨立作業。以這樣的方式來落實生字詞,不僅節省時間,而且效率很高。另外,由於我們已經將課堂上要講的內容作為預習作業佈置下去了,那麼我們在課堂上講課的速度必然加快,效率就自然提高了。另外,就課堂上的重點和難點,我們還可以把它們設計成課堂練習,讓學生在課上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和鞏固。對此,我覺得在第二課時前,還是要採取獨立作業的方式去進行必要的檢查。這樣,我們可以讓學生預習有目標,複習有目標。而不至於讓作業僅僅成為一種習慣,流於形式。這樣,我們課堂教學的目標明確,學生的課後學習有目標,檢查又環環相扣,教學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二、要以學生為本,用真愛構築課堂

新一輪課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則就是要在教學全過程中真正貫徹“民主和諧”、“師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成功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學生能夠不斷的獲得美好的心靈體驗。引用餘教授的話:“成功的體驗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好好學習的願望。”課堂中教師應努力創設一種“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環境,營造一種尊重學生的觀點、問題,鼓勵學生提問、概括、假設和陳述的課堂氛圍,高度鼓勵和評價學生的積極參與。從《有效教學十講》中明白了我今後更要努力實現課堂教學從觀念到行為的轉變,改變以往以單純傳授知識為手段的做法,對學生的感情、態度、價值觀給予更大的關注,創造一種別具一格的教學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更富人性化,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課堂有效教學應深入優化教學環節,加強有序課堂的有效教學管理。

在有限的40分鐘內採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把教學設計付諸實施,從而獲得的教學成效。有的教師對一堂課的環節安排缺乏缺乏合理的安排,有的課堂環節的密度過大,有的前鬆後緊,沒有較好地把握學生注意力、接受度,使課堂教學效率下降。因此在時間管理上,我們應堅持時間效益觀,限度地減少時間的損耗。優化教學過程,保持適度資訊,講在該講時,放在該放時,綜合考慮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各種因素,尤其是提高學生的專注率。

優化教學情境,激發興趣是實施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先鋒。興趣是的老師,要想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就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興趣之上。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在“智力發展狀態”中學習,才能使學生獲取更多的有效知識。所以教學中我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熱情,帶著興趣學習是教學的一個最簡單的有效法則。在教學實際中,可根據教材內容選擇性地組織一些活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注課堂生成,及時調整預設。

(1)將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刪減,增加,改換。即根據學生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處理。

(2)將教學環節提前或者移後。

(3)給學生搭橋引路,讓學生順利的說下去。在學生髮言遇到困難時,教師要想辦法給予幫助,引導,讓其順利的達成目標,生成精彩。另外,對學生的課堂評價要有針對性,講求實效。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及時調整了預設,學生的學習情況就協調了,就促進學生的學習程序,這樣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明顯,課堂教學就變得有效。

四、課堂有效教學需要反思和探究。

有效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將教學實踐和反思緊密結合。課堂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無論是行家裡手,還是年輕教師,在各自的認識層面上都會發現不足,都會留有遺憾因此我們就要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看完《有效教學十講》後我明白了應該留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讓自己像過電影似的再現課堂教學的情景,及時捕捉問題,記下得失。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我的教學有效嗎,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有沒有比我更好的教學?如果不及時反思,很多感覺稍縱即逝,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還會出現類似的問題,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認為我們要像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素養一樣不斷地提高我們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我國傳統文化中注重道德的君子,一日三省其身。教師也要像儒家文化中的君子一樣,為了自己的事業和信仰,一日三省其身。

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是教學研究的一個永恆課題。在教學的過程,我一定要好好總結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用更好的教學方式、方法來完善自己的不足,同時我還要加強教育教學理論的系統學習,把我們的教學過程用科學的理論作為指導。要不斷加強學習,特別教育教學理論上的學習,爭取在學科教研方面有所發展,在備課、上課、作業等各個環節上下功夫,在專業發展上下功夫,真正提高教育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