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註冊會計師考試心得(通用7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89W

註冊會計師考試心得 篇1

很多年一直忙忙碌碌,最近終於有時間想學點什麼,再一次回到網校,看到那麼多考友在注會的道路上努力著,很想跟大家分享我的經驗和感受。本人土木工程專業畢業,機緣巧合,進了四大。既然幹審計了,就不得不考注會,於是20xx年5月開始至20xx年9月完成五門考試,拿到了注會證。因為當時是舊制度舊準則,知識點早已陳舊,在此只分享學習經歷,不說具體考點。

註冊會計師考試心得(通用7篇)

一、為啥考注會

我考注會的原因是進了四大,一方面是工作需要,另一方面是事務所鼓勵(通過後漲工資)。但現在回頭來看,考注會還有很多更重要的好處。

第一,注會是個人能力的最佳證明。這幾年一直在財務審計領域工作,接觸的客戶或同事自然以財務部、審計部居多,也做過我自己部門的招聘,總結起來,通過注會考試的人通常理解力、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比較強,工作完成的也更好。這也說明了注會是會計人求職時最有力的敲門磚。我本人在應聘時通常被要求說出自己做過的最成功的事,我總是拿兩年、零基礎考過注會作為例子,面試成功率也很高。而我作為面試官時,也更願意選擇那些通過注會考試或通過幾門的候選人。

第二,注會讓我更自信,不怕失業。20xx年前後,我第一次感受到經濟危機對職場的影響,剛剛還在一起奮鬥做底稿的同事,忽然被叫去談話,回來就不再是同事了,之後在企業裡也經歷過結構調整、部門重組這樣的種種人事變動。失業對職場人,尤其是對外企私企員工來說並不遙遠。但有注會,我會很自信,因為我知道,市場對注會的認可度高,在財務領域有很強的競爭力。

第三,注會讓我的就業面更寬。去各大招聘網站看看就知道,金融行業如證券、基金、私募、風投、銀行,企業裡的內審、內控,財務等諸多職位均標有“CPA優先”,基本不太受行業限制。

第四,注會讓我摸索出了自己的學習方法。相比科班出身的考友,我考注會難度更大,因為我沒有學過一天的會計,真正的零基礎。而注會也是國內考試難度最高的幾個考試之一,啃下了這顆骨頭,對其他的考試也就不再犯難,後來我也順利地拿到了國際內審師CIA的證書。

二、備考經驗

1、零基礎考生入門:抄寫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因為記不住會計科目,對借貸也沒概念,看了幾頁書後就特別抓狂,恨自己選了這個破工作,恨這破玩意沒有邏輯性,為什麼一定要“借”一定要“貸”。無奈已經選了這條路,就只有走下去,於是找張白紙抄寫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寫著寫著就平靜下來,報表裡的科目也都記住了,漸漸對“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有了點感覺。

2、跟著網校老師學習,聽懂每一個字。有的考友喜歡快節奏的看書瀏覽,然後直接做題,但因為我沒有基礎,題也不會做,索性就是聽課,保證聽懂每一個字,如果有哪段沒聽懂,就拖回去重聽,反覆直至聽懂為止。

3、多做多練。注會考試題量大,必須多做題,包括習題冊和真題,捕捉出題人的思路和考點。

4、堅持。這一點放在最後說,但確是最重要的。注會考試是個漫長、枯燥的苦差事,只有堅持到最後的人才能成功,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別人聚餐時,我在考CPA;別人K歌時,我在考CPA;別人旅遊時,我還在考CPA。20xx年我過的是美國時間,那時拿到offer還沒入職,晚上聽課到凌晨三點、五點是很正常的。有舍才有得,我相信努力會有回報,只要我堅持,再堅持一點,就成功了。進考場後發現,一部分報了名的考生直接放棄沒進考場,還有一部分考生進了考場寫個名字和選擇題就交卷走人。實際上我在第一年報考了三門考試,時間緊迫稅法準備得很不好,習題冊都沒做完一遍,覺得肯定過不了,但最後也通過了。所以說,“堅持”這一點最難做到,做到了就一定會成功。當然,如果你IQ高一些,運氣好一些,會早一點成功,但不夠聰明運氣也不夠好的人,只要堅持下去,也能成事,只是需要堅持得更久些。

三、考完注會幹點啥

註冊會計師有執業和非執業兩種,前者就是在事務所做外部審計師,具有財務報告簽字權,否則就是非執業CPA。考過注會後可以在會計師事務所從事審計工作,一般從審計員到專案經理、高階經理最後升為合夥人。離開事務所後,執業CPA可以轉為非執業CPA。

非執業CPA的工作方向,就我知道的,有做金融行業的投行、分析的,也有在企業裡做財務或內控、內審和風險管理的。因為我從四大出來後一直在企業裡,對金融行業不太熟悉,不敢多說,在此說說企業內的職業發展。(1)企業內的財務一般會有賬務處理、財務分析、管理會計、報告會計、稅務會計、資金管理等,主要用到CPA的會計、財管、稅法知識,有的公司同時需要按不同會計準則做多套賬,所以也會用到國際會計準則或美國會計準則,因此考完CPA可以嘗試學習注稅、ACCA或AICPA;(2)大多數公司的內控、內審是以流程設計、測試為主,尤其在薩班斯法案頒佈後,美國上市公司都有自己的內審部做內控(SOX),近幾年國內上市公司也開始做自己的內控(C-SOX),好的內控內審人員需要具備廣泛的知識面,如財務、審計、稅務、法律、商務、管理、IT系統等等,所以內審人除有CPA外還可學習國際內審師CIA、國際資訊系統審計師CISA、注稅、司法等等;(3)近幾年,銀行、融資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等等越來越重視風險管理,逐漸成立了風控中心,有願意往這方面發展的也可以學習金融風險管理FRM 。

作為會計人是幸運的,因為當你在職場迷失方向的時候,你總可以在林林總總的各種考試中找到一門適合的,聽課學習備考,使你的心踏實下來,也為自己今後的職業發展積累資本。各位會計人,加油吧!

註冊會計師考試心得 篇2

決心考注會是在我中專畢業4、5年後,此時的我已經完成電大的大專學業,學得也是財務會計專業,呆在一箇中小型國企裡登著費用明細賬。每天干著記賬的活,每月領著一筆少得可憐的薪水,對此,我耿耿於懷,一心思量如何擺脫半個啃老族身份。某次閒聊,一個朋友告訴我目前做會計的可以考一本證書,據說含金量很高,考過後工資待遇是趕趕往上竄。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當年,我便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他口中的CPA考試。事後,回想起來,這件事上我屬於財迷型的行動派。不僅自動遮蔽友人交談中關於此證書如何難考的言論,也未細究考上後到底怎樣加工資、讓誰給我加這種需要很強可操作性的問題,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踏上我的CPA考試之旅。現在回想,當個行動派也是有好處的,當初如果瞭解太多,就產生畏難情緒,顧慮太多,則容易錯失良機。

第一年,報了《會計》、《經濟法》。同年,我還有一場初級職稱考試,我的計劃力保初級,注會考試為輔。隨著初級職稱備考的推進,發現時間安排不過來,結果只買《經濟法》教材,《會計》連課本都沒買就放棄。頭一年的備考情況是這樣的:進考場時,教材還有兩章節未看完,屬於一遍也沒看過那種。當然,前面章節複習還算認真的。此外,還吃著初級職稱備考《經濟法》的老底,我以打醬油的身份進了考場。考試成績公佈,非常令人意外70多分通過。欣喜之餘,讓我產生注會考試也沒傳說中那麼難的錯覺。後來我才知道,《經濟法》之所以能過是因為它是幾門考試科目裡最簡單的,並且它與其他幾門課程幾乎無關聯。但當時我沒意識到這點,這個意外事件直接導致的結果是信心大增的我,在接下來一年裡,一口氣報了餘下的四門。

於是,第2年成為我注會考試最艱苦的一年。那一年,由於工作上的原因有相對空閒的幾個月時間,初級職稱已經考過了,可謂一心備考注會。四本教材、一本很厚的習題集,是我備考的材料。沒有報培訓班,身邊也沒找到同道中人,有點孤軍備戰的悲壯感。訂了一份詳細的計劃書,為了表決心貼在房間的牆上,小私心是想以此爭取家人支援,取得不幹家務活的豁免權。接下來是按部就班努力照計劃複習的日子。

02

多年以後,尤記得第一次翻開《會計》書的情形:趴在書桌上,逐字逐句研讀,做了許多記號,第一次覺得自已像個做學問的人。到了長期股權投資那章節,公允價值,減值準備,權益法,基礎薄弱的我被繞得頭昏腦脹,雲裡霧裡。奇怪每個詞我都明白它的含意,串成一句話,就不知所云。沒法子,只好的把不懂得地方打上記號。第一遍學習花了些時間安慰自已,不求甚解,帶著疑問艱難前行。看完一章,做一章習題。到了做習題時,更讓人沮喪,幾乎都不會。乾瞪眼,瞪了一陣子,覺得不是法子。還是找出書後標準答案,把習題全部當例題做,同時邊做邊返回書本找相關知識點。還有一些是連標準答案都看不懂,只好連習題集都打上記號折起來。

到第2遍複習時,我還是採用抓住教材,結合習題的辦法,只是這遍知識點摳得很細,因為注會考試特點就是難度大,考得細,題量大。又重新做一遍習題。發現好些原來會做的題目已經又忘記了,只好採取老辦法,看標準答案,回到教材鞏固相關知識點,並將此部分做上難點標記。第2輪複習中,給我增強信心的是,發現一部分原來不懂的考點,豁然開朗,悟出其中奧妙。

到了第3輪總複習,書本上打折的頁數已經少了許多,表明我不明白的已經越來越少,有種“讀書百遍,其意自見”的感覺。書本上畫滿各種標記,重點部分用綠筆標出來,整本書綠油油的。翻開滾瓜爛熟的課本,基本知曉哪個章節,有哪些考點,可能考的題型。做了近三年的考試卷,同時,又將習題中有標記的抽了部分做了一遍。其他各科,不外如是。

等到臨考前一個月,我發現一個可怕的弊端。四門科目的內容太強大,要掌握的考點,又都是我在近幾個月內新掌握的知識,它們在我的腦子裡攪成一團漿糊,顧此失彼。當時,一直想著如果考試時間能一週考一門,間隔開來該多好啊。上週某某科的題還都會做來著。這周又暈了。

03

第2年考試情況是這樣的:進考場除了會計題量太多,最後一題沒完成,其他反正都做出來。至於對錯很茫然。考完一科,忙著臨陣磨槍,準備下一場。全部都考完,有種解脫的感覺,立馬各種犒勞自已,各種補眠,各種玩,我想我一定是累慘了求補償。待到公佈成績日,忐忑不安。結果一查四門全沒過,而且分數全軋堆在52分至59分之間,欲哭無淚,各種後悔。

付出這麼多,顆粒無收,實在不甘心。成績雖讓我吐血,也帶給我希望,好像你摘果子,雖然夠不著,但只差一點點的高度,你就會像打了雞血,找梯子,搬凳子,削竹竿、練跳高各種努力,不會癱倒在果樹下,喃喃自語“這果子酸的,一定是酸的”。無懸念開始第3年備考。這一年謹慎地報兩門,過了。第4年過了餘下兩門。總算全科通過注會考試。

這場跨越數年的考試,伴隨了我人生中很多重要時刻。這幾年裡男朋友變成老公,孩子也出生了。其中一年,我是頂著7個多月的孕肚上的注會考場。這個段回憶還是滿勵志的。

04

下面總結下我的備考經驗:

一、做個行動派。有人說,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二十五年前,其次呢?其次就是現在。你下定決心參加考試,就立刻行動起來,不要瞻前顧後,顧慮太多,則難以起航。

二、 保持好心態。就是有3-5年持久戰的心理準備,不半途而廢,越挫越勇。江湖上有很多傳說:某些人一年內全科過注會,那是學霸,個別人甚至沒學過會計,零基礎,一年過注會,那是學神。這些確有其人,只是如果有機會分享他們的學習經驗,會發現原來他們的執行力、領悟力、記憶力也是超於普通人。所以,考前根據自身情況,設定一個合理預期是保持備考耐性的關鍵。

三、 定一份可行的計劃。這份計劃的制定基礎是我們理清自身有多少備考時間。如果是在職人員,用於學習的時間有限,如何利用好如晚上7點——11點,週末完整時段至關重要。時間上的安排要充裕,因為刨去可能的加班、開會、出差、偶爾身體欠佳等原因,實際利用在備考上的時間通常要比計劃少20%-30%。計劃要訂得詳盡。列出第一遍學習何時開始、做習題的時間、總複習的開始時間、各科時間段安排,每科的複習內容有哪些。每月、每週、每天具體安排。在實施計劃過程中,更要不斷根據實際複習情況調整偏離的計劃,保證可行性。

四、 找個好的培訓機構上課。這點很重要,當初我考試時如果做到這一點,在第一遍剛開始學習時,有老師的引導、講解,就不會異常艱苦,有太多疑問無法解答,也不需自已歸納考試重點,事倍功半,浪費很多時間和精力。

五、 選一本好的習題集。習題的難度要和考試的難度相近,太容易,則無法提高我們的解題能力,無力應對考題;太難,作為超綱部分我們花去的都是無用功,無異於人為加大考CPA的難度。近三年考題是一定要做的,放在總複習後期,模擬考一下,可以估出自已大致的實力。

六、 充分利用碎片時間。別嫌碎片時間少,積少也成多,如坐公交、等車、午休前等,可以聽課件、回憶要點、背記一些記憶類考點。

七、 創造個無干擾的學習環境。這個決定了我們複習效率高低。可以預先跟家人溝通,爭取他們的支援。週末,家中實在嘈雜,圖書館是個不錯選擇。

八、 學習步驟從巨集觀—微觀——巨集觀。通俗說就是有時我們要把書讀薄,有時我們又要把同一本書讀厚。初次學習要以理解為主,知道都學了些什麼,不懂之處多思考,多提問,配合做題。這階段一定要清楚哪些是考試重點,哪些內容是自已薄弱點。第二次複習時,抓重點、弱點有的放矢,多下功夫,並在這些方面摳細節,儘量做到會答的題不丟分、少丟分。最後總複習,要把書本讀薄,回到巨集觀面,在腦海裡將這科所學知識聯貫起來,可以避免相似考點混淆,越複習越亂。

九、 別去在意通過率。前面談的三到八點都是如何在戰術上重視注考。這一點是戰略上要藐視注考。歷年考試來看,每年合格率變化不大,各科也沒有太大差別,百分十幾。看到這個通過率,第一個反應——好低啊,第二個反應——我恐怕在那堆百分之八十幾裡。其實,這個合格率計算包含那些報名後缺考人員。有機會進考場,你就會發現出考率也偏低,看看考場上前後左右那些沒來的,你會突然發現自己朝那百分十幾又靠近不少。所以堅持進考場,就是某種程度上的勝利。備考路上忘掉通過率吧,告訴自已盡力就好。

十、 考試科目建議:《會計》是基礎核心課程,較系統學習《會計》對學習《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稅法》有好處。《經濟法》與其他科目關係不是太密切。一次報考兩門,通過率會高。

註冊會計師考試心得 篇3

第一次參加注會考試的心理準備

準備注會考試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思想準備。比如參加注會考試的動機,是把這個考試當作唯一的就業途徑還是為了進一步的提升自己;是職業要求還是興趣所在。反正我覺得如果不是職業要求,最好不要抱著通過這條途經來就業的想法,興趣所在,提升自己倒來得輕鬆自然。

因為註冊會計師的高含金量、職業優越性、高難度低通過,社會上很多人為之“傷精挫骨”、“前赴後繼”。一個財會、審計專業類考生,花很多精力、下好多功夫也未必能如願以償,對於一個非相關專業類考生,可能在這方面的付出會更多。所以考注會,要有堅定的信心和奮鬥的決心。

另外,實際中注會行業也不是想象的那麼好,所與所之間的惡性競爭、師與師之間的明爭暗鬥,讓一個剛入社的註冊會計師有長難展、施才無門。很多人在後來的備考中因為見聞了現實中注會行業的潛在規則而半途而廢,做了樁賠本生意。剛剛通過了考試的人也有因為接受不了現實與理想的黑白反差而放棄了最初的美好想法,改投他行。不過他們倒還是取得了一個黃金本本,也算是加重了自身籌碼。當然,有很好的社會關係和交際手腕,會好很多。所以這也是要考慮的問題。

報考科目的選擇一個想通過注會考試來深度學習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的人來說,那麼選報考這些科目就顯得更有效率。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對以後準備會計師考試、資產評估師考試,提高專業水準可謂相得益彰,百利無害。

然而,對於一個鐵了心地要通過注會考試的人來說,我覺得要按照由易到難的思路來報考。一般人以一次2到3門為宜。先稅法、經濟法。如果有會計基礎或者有時間補充會計基礎,第一次可以連財管一起報考。稅法、經濟法相對簡單,通過率較高,能夠在兩年內,一來通過這兩門的考試,可以摸清注會考試的一些規律,摸索注會備考方法,為以後難道相對較大的考試做好鋪墊。二來通過了這兩門考試,可以讓一個人信心倍增,志氣高漲,增強考試動力。三來就算因為後面的考試致使有效期滿,由於考試相對較容易,再考也不難。然後是會計、審計。會計和審計雖然難道較大,但是相關性太強,兩門一起準備,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財管要麼是和稅法、經濟法一起報考,要麼是單獨拿一年來考試。

不同科目的特徵及應對

注會稅法、經濟法考試要求相對於法律專業考試要低得多,也沒有那麼靈活。熟悉課本上提到的法律規定,加之做習題以鞏固,達到熟記相關資料、處理程式和結果等。注會考試考點可謂是無孔不入,雖然也有相對的重點。重點、難點當然是必須牢固掌握、熟練應對,其它知識點也要銘記於心,只是時間安排傾向於前者。所以熟記法條法規也就成為了稅法、經濟法學習的重點。

注會會計、審計考試要求比會計師考試要求高得多,主要體現在知識點的理解和應用上。但是會計和審計考試也不靈活,畢竟它們都有各自的準則。就算是綜合題,也是各章節的簡單拼湊。因此會計、審計的學習對每一章節都不得馬虎。通過多做練習題,加深對每章節知識點的理解和熟練程度。尤其是會計,每年的題型基本上都一個樣,按照準則辦事。主要就是對題目的反應靈敏度、解題細心度了。因為注會考試時間是相當緊的。所以會計、審計的複習重點在準則。 應該說財管是五門中最難的,因為它最靈活。沒有什麼法規準則的,就算課本也像是例題講解。並且財管計算題和綜合題計算較複雜繁瑣。因此,財管的學習要求對知識點有相當的熟練程度,尤其是對計算公式要理解記憶和應用把握。因為財管計算公式最多,最複雜,考試也就是對這些公式的應用。財管好在綜合題並不是很綜合,一般都是相對的重點、難點內容,一點一題。比如資本結構、企業價值評估、期權。

各科的相同之處及具體複習思路

總的來說,這五門考試各有各的特徵,也有相同的地方。相同之處就在於本身知識點的難度不大,但是考查之細,幾乎每一章節都有可能出題;另外就是題量之大,每年都有九成左右的考生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考題,影響了整體通過率。這些共性為我們確定複習思路、制定複習計劃提供了幫助。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於備戰注會這麼“浩大的工程”來說,更是如此。俗話說“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爛肉”,注會複習也要達到3遍左右。

第一遍複習通過通讀全書,重在對科目有整體上的認識和把握,結合輔導教材,基本確定全書重點、難點,輔之做題,記憶並掌握非重點、非難點知識,同時檢驗看書效率。

第二遍細讀每一章節,繼續加強對非重點、非難點知識的記憶,有了第一遍的基礎,這一階段花在這上面的時間可以少很多。重點在研究重點、難點之上。對於重點,務必理解記憶,深度把握。這一階段,做練習題與看課本同等重要。每一個例題,必須認真研究解題思路,將其轉化為己有。每一章節的自測題、每一個題目,都要當作是考題,認真對待,用已掌握的解題思路解之,加深理解,總結經驗。並且得注意答題時間和答題規範。對於難點,除了像重點知識一樣對待外,就是層層剖析,不能很好理解的,就用自己的思路去理解每一個細節,就算這種理解並不妥當,管用就行。還有就是例題的解題思路,難點並不是知識點本身的難以理解,而是不同知識點的整合和如何去解答,就像一道幾何證明題一樣。因此熟練掌握解題思路和技巧,並能夠靈活應用,難點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特別強調這一輪複習當中做練習題的重要性。能夠一次性理解、把握的在這一次通過做題就要死死掌握了。發現的未搞懂知識和題型留在第三輪複習。

第三遍的複習算是收官了。有四件事情要做。一、再把全書跑一遍,熟悉課本的結構。二、查漏補缺,繼續解決前面留下的難題。三、再一次研究重點、難點、典型案例、例題解題思路。四、做模擬考題和真題。嚴格按照正規考試來:時間限定、獨力思考、閉卷答題、客觀閱卷、合理評估。另外就是通過這種考前“正式”測試,統計每一類題型答題時間,不合理之處及時予以調整;答題失敗的原因,是馬虎大意還是知識點記憶模糊,甚至是根本就不會,然後對症下藥。

考試時的答題技巧

由於這個問題很多專家都有建議,且大家都是久經“考”驗的,就不在贅述了。

最後祝君備考愉快、心想事成。

註冊會計師考試心得 篇4

要成為一個註冊會計師,就要在5年內通過全科(共5科)考試。我的感悟是:第一,注會考試很難;第二,想在一兩年內全科通過更難。當初,我在報考時也充滿了當年通過全部5科的雄心壯志(事實是每年全國只有不到20人可以當年全科通過),結果到複習時就知道自己錯得很厲害,所以強烈建議考友每次不要報兩科以上。

複習書一定要用當年的新版,輔導書最好選當年5、6月份出版的。如果還有前一年的課本就再好不過了,因為每一年課本更新的部分都是考試的重點,對照起來看自然事半功倍。另外參加一個比較有口碑的輔導班也是過關的不二法門。

審計:強化記憶

據考綱說“《審計》科目的考試以‘全面考核,突出重點,理論聯絡實際,注重考查考生的實務操作能力’為命題原則”,就個人的親身經歷來看,通過審計的唯一好方法就是“背”,或曰“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其實只要你背下來了就一定能理解)。

審計重點在前面幾章,關於基本審計概念、理論的內容以及最後幾章關於完成審計工作和審計報告的內容,至於中間幾章關於各個迴圈的具體審計程式,只要知道每個迴圈的一些重點內容、理解其精神就夠了。考前要特別注意審計報告的部分,多做題,應該很順利地PASS(前提是你的會計還不錯。)。

經濟法:背書、背題

實話實說,經濟法是比較注重法律知識理解和實際應用的一門。但令人鬱悶的是,經濟法考試的特點之一是試題涵蓋了考試大綱以及輔導教材所有章的內容(記住是“所有章”)。換句話說,整本書你得全背。當然,可以把類似的東西聯絡起來記憶,如股票、債券、基金、上市條件等等。

會計:投資、合併報表是重點

註冊會計師的《會計》這一科,可稱得上是第一殺手。會計書最厚,內容最多,要充分做好吃苦和受打擊的準備。想要不經歷“一番寒徹骨”,就要“梅花撲鼻香”是絕對不可能的。總的來說投資、合併報表等是永恆的重點,當然每年新頒佈的會計準則也很重要。雖然不太願意承認,不過有些重點確實是沒辦法的事,屬於下了工夫也白費。

財務成本管理:多多做習題

首先要說的是財務成本管理考試的通過率很低,但說它很難考卻也未必。就我的感覺來看,應該說“風險與機遇並存”。財務成本管理考試考核全面,題量較大,而且注重實際。所謂“實際”,主要是考查財務數量分析的操作能力(其實多是紙上談兵的東東),因而試題中的計算量比較大。所以只要多做習題就OK了。當然計算會相對複雜一些,不過只要平時注意理解概念也就行了。

註冊會計師考試心得 篇5

關於註冊會計師的學習方法,聽聽過來人的也許會對你有很大的幫助。過來人把實踐證明可行的拿出來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一起探討、完善、提高,並促進大家的學習。就權當作拋磚引玉吧!

第一,良好的心態,量力而行,做好合適的備考計劃,早點行動。人的精力有限,大部分是上班族,建議大家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尤其是學習時間,做出合理的考試計劃。

第二,相信老師,相信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要相信老師的水平,按自己的學習計劃,聽他們講授的課程,或做他們主編的練習。當然了,最終還得迴歸中注協指定的教材。應當以教材為準。

第三,找一兩個志同道合的考友或朋友,互相鼓勵與支援。一般而論,註冊會計師是一場馬拉松比賽。備考過程長,難免不會那麼一帆風順,需要朋友的鼓勵與支援。跑過馬拉松全程比賽的都知道,很能明白咱們這些業餘選手需要鼓勵與支援。

第四,聽課+做題或者看書+做題是基本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考註冊會計師,不努力肯定不能通過!註冊會計師的難度決定了我們需要付出更多。因此,如何在有限時間內提高學習效率並通過考試,成為我們每個註冊會計師考生關注的課題。有的人自學能力強,那就通過看書+做題;反之,則採取聽課+做題。當然了,這只是基本方法,不是唯一的方法。具體應用到每科上,還是有一定的差異的,比如經濟法,不少人就更強調教材,反對過分沉湎於做題。因此,我們要不斷實踐,儘快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為了更有效地備考明年的審計,我最近向多位朋友“取經”。其中多次聽到今年通過審計的朋友說,“審計不太適宜搞題海戰術,而應該採取‘聽課+多次看書’,能理解的理解記憶,不能理解的或老師強調要識記的,該背的還得背下來。最後就是做了最近三年的真題。”

註冊會計師考試心得 篇6

我的專業是會計,本身有一定的基礎,大三下學期專業課程已基本結束,複習的時間相對充裕,每天能夠保證學習11個小時以上,加上很多同學都開始準備考研了,學習氛圍十分濃厚,這是我的優勢。眾所周知,注會考試題量多,難度大。一次報考六門,如果沒有中華會計網校的老師和網路課程的幫助,想必我現在仍然在準備20xx年專業階段的考試。網校經驗豐富,技術手段成熟,開設的輔導課全面,老師們提供正確的學習方法,大大提高了效率。使我能夠在6個月中充分複習重點知識。當然,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堅持,只有真正下過苦功,經受過自虐式的6個月,才有機會通過注會考試。正所謂“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經驗談不上,班門弄斧,分享幾點我在備考中的感受。

一、《會計》:關鍵在於理解,理解了就會做題了。就如徐經長老師特別強調的,基本理論一定要搞明白。從20xx年的會計考試中可以感受到,現在的考題特別注重考生職業道德價值的判斷。好多考題的模式就是判斷對錯,說明理由,改正。這就要求我們對基本理論的理解一定要到位。在理解的基礎上做題,通過做題加深對準則的理解。

二、《審計》:很多人認為審計很難,就我個人觀點,其實審計是比較簡單的,重要的在於在背誦的基礎上理解。在理解前幾章的基礎上分析即可。審計語言可能讀起來比較拗口,理解起來也很有難度。“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用在審計上再合適不過了。看第一遍書的時候,建議聽一下楊聞萍老師的審計課程,很有親和力,也容易理解,有一種春風拂面的感覺。

三、《經濟法》:利用零碎時間背記,沒有別的辦法。但也要多看看題。李玉華老師的課程簡明扼要,可以聽一下。

四、《稅法》:做題,做題,還是做題。多做題,多見各種情況,心裡才有底。稅法既要計算又要記憶,我的方法是在計算中記憶,重點在做題過程中,要刻意去記一些稅率以及優惠政策。在做題過程中如果本題所涉及的稅率、優惠遺忘了,要重新看本章的課本,總之做題與看書相結合。葉青老師的課內容講的很透,易懂易記,聲音清晰,也很動聽,聽她的課程學習起來很輕鬆。

五、《財務成本管理》:對於每一個上過大學的人,理解書上的公式都不成問題,問題在於應用。還是做題,不要光看著理解了就不做了,這樣極易造成眼高手低,看著都會,一做就錯。由於計算相對複雜一些,所以要注意理解概念。陳華亭老師的課程系統化,結構清晰,很有助於記憶。

六、《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個人覺得這門屬於自由發揮型的科目,可以說沒有標準答案,只要好好讀幾遍書,重點記憶幾個概念性的知識點。考試時以平靜的心態按照自己對案例的理解答題就行啦。不論理解的程度如何,一定要堅持寫,一直寫到考試結束,千萬不要因為不會就不寫了,因為這門大部分都是主觀題,只要寫就會有分。借用呂鵬老師的一句話“男子漢應該死在戰場,不能畏縮不前,連戰場都上不了”。堅持到最後一分鐘,再爭取1分,就會由59變成60,天壤之別!

最後,我想說:對自己要有信心。雖然這句話說起來有喊口號的意思,但很管用。有的人一上考場,便覺得大腦一片空白,看過的內容好像都逃得無影無蹤了。在考場上,要像個戰士,對自己充滿信心,發揮最起碼不會失常。

註冊會計師考試心得 篇7

經常看到很多零基礎的學員在詢問有關注會報考和學習方法的問題,也有很多老學員不知道怎樣更好地安排學習節奏,實際上不管是報考還是學習首先都應該搞清楚注會各個科目的特點和聯絡,謹慎選擇好報考科目,合理安排好學習計劃。為此,給大家總結出了下面的一些心得和經驗,希望對大家有用。

一、可選擇的報考方案

1、會計、審計、財管:最好不要同一年報考

注會新制度考試中,專業階段比較有難度的就是會計、審計和財管三個科目,其中會計和審計以難度著稱,財管以計算量著稱。財管和審計都需要有會計基礎,但是審計和財管也都需要筆記長時間的理解和思考,因此無形會考試周期會增加,所以建議第一次報考注會的考生不要三科全報,會計和財管組合最優,其次是會計和審計。

2、稅法、經濟法、風險管理:不建議單獨報

稅法和經濟法是難度比較低的科目,但是他們的性質屬於難度搭配,第一次考的最好不要只報這兩科。因為難度比較低,報考的人會比較多,通過的難度其實是比較大的,簡單的科目反而會影響對考試的信心。因此建議應該難易搭配的方式報考,同時考慮科目之間的聯絡。

3、可以選擇的報考方案學會計論壇

會計、審計和稅法:主要考慮到會計和審計的聯絡以及會計與稅法的聯絡,但是難度較高;建議保證會計和稅法通過,審計做好第二年通過的打算。

會計、財管和風險管理:主要考慮到財管和風險管理難度要低,而且聯絡緊密,且會計能為財管打基礎;優先保證會計和財管的通過。

會計、財管和稅法:主要考慮到財管能夠提前學習,會計和稅法聯絡緊密,且能共同促進財管的學習;優先保證會計和稅法通過。

會計、稅法和經濟法:主要考慮到難度問題,難度比較偏低,會計和稅法聯絡緊密,經濟法難度也不大;優先保證會計和稅法通過。

二、注會各個科目之間的聯絡

會計是基礎,審計是關鍵,財管是難點,稅法是先決條件,經濟法比較超然,風險管理最好審計之前。

會計是遼瀋戰役,難度大。需要一定會計基礎知識,所以沒有基礎的人最好看看企業會計學、新準則應用指南,準備必要的知識基礎;另外要注意一點的是學習會計之前要認真看看稅法中企業所得稅的規定,因為會計中涉稅處理尤其是遞延所得稅處理是個難點也是重點,從會計和稅法的處理實質和差異入手才是學好暫時性差異的關鍵。

稅法是錦州之戰,意義重。如果說會計是遼瀋戰役的話,那麼稅法就是具有重要意義的錦州。稅法的處理原則雖然和會計趨同了很多,但是始終保持著自己的處理原則,實際發生原則直接導致了和會計的差異,從而引起了遞延所得稅的發生。掌握好遞延所得稅就能把會計一半左右的知識點聯絡起來,重要性不容小覷。

審計是淮海戰役,決定性。拿下會計和審計以後,注會考試便沒有大的戰役了,審計是難度比較大的科目,需要一定的會計基礎。審計工作是在會計工作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會計基礎一定要有。審計可以做好兩年通過的打算,因此會計和審計一起報考的時候,重點在會計上,審計只為了混個臉熟,不要指望一年通過。

財管、經濟法和風險管理:平津戰役,和平了。有了之前兩大戰役的歷練,你已經具有了相當的實力,剩下的幾個科目基本上沒有大戰可以打了,財管是稍微有難度的震懾戰,敵人雖有組織抵抗,但是人心不穩。首先有了會計和稅法基礎,財管中籌資、投資、價值評估、成本核算等章節內容可以基本搞定了,難度降低不少,尤其是對於租賃內容的理解,而這些內容是之前內容的綜合運用,難度是相當高的。另外風險管理和經濟法難度並不大,雖然和其他科目聯絡並不是很緊密,但是本身學習起來並不費力。而且經濟法和風險管理這兩個科目都適合在考前三四個月學習,另外是有了其他科目的經驗,剩下的這兩個科目基本上沒有難度可言。

綜合階段測試:打過長江去,解放了。綜合階段測試屬於順理成章的事情,三大戰役結束以後,解放戰爭等於成功了大半,長江天險好似難以跨越,但是我方士氣高漲,注會方面已經不可能組織強有力的抵抗,綜合階段測試雖然綜合了各個科目的內容,但終究屬於是“烏合之眾”,沒有一個統一的主線和領導,所謂群龍無首形不成戰鬥力,有的只是嚇唬人的老虎架子。有小道訊息說綜合階段測試會有很多實務內容,但是考試畢竟是考試,實務方面的也也會點到為止,有專業階段的知識基礎和適當的培訓學習,每個人都能夠勝任綜合階段考試的要求。所以應對綜合階段考試重要的不是專業知識,而是應對考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