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抗日戰爭心得體會(精選3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6.25K

抗日戰爭心得體會 篇1

為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70週年,20xx年9月3日全國放假一天,目的是使全國人民廣泛參與中央及各地區各部門舉行的紀念活動,讓抗日戰爭深入人心。這件喜大普奔的事讓許多人謀劃如何利用這個假日,然而假日中脫離慣常的生活人們,有多少人進入紀念情境之中呢?有多少人在假日強化對歷史的回憶呢?

抗日戰爭心得體會(精選3篇)

70多年前,中華大地炮火連天、烽煙遍地,中國人民流離失所,受苦受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殺、迫害和摧殘,慘絕人寰的暴行幾乎遍及整個中國,中華民族陷入前所未有的民族災難。從“九一八事變”開始中國人民持續了十四年的抗日戰爭。面對凶殘的侵略者和亡國滅種的民族危機,不甘屈辱的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同仇敵愾,共赴國難,展開了一場波瀾壯闊、氣壯山河的偉大民族解放戰爭。經過多年的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終於迎來了抗日勝利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大勝利。抗戰期間軍民傷亡3500餘萬人,這不是一個冰冷的數字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然而,有些人會把這個放假的日子變成歡樂和休閒旅遊的時機,這並非不可接受,無論如何,人們因為這個假日的名字知道這個休息的日子所為何來。在盧溝橋的講話中所提到的那樣“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如今,國泰民安、人民安居樂業,為了讓人民銘記歷史、深刻體會,全國人大會作出決定,以立法形式將中華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日確立為國家層面的紀念日,是要記住恥辱和災難,讓民眾真切感知“那種撕心裂肺的痛”。

當務之急是要樹立正確歷史觀。“以史為鏡,可以正衣冠”,歷史是前車之鑑,可勿蹈覆轍,經歷過的恥辱讓我們自省自強,更加清醒、更加警覺、更加堅韌。紀念日讓我們更好的銘記歷史,更深地鍥入國人的生活,融入民族的歷史文化基因。

抗日戰爭心得體會 篇2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1949年十月一日的天安門廣場,億萬萬同胞滿含熱淚,向著全世界奏起了和平之歌,八年抗戰,四年內戰,訴不盡的淚與恨如今,我們的腳下依然是溫馨的故土、沒有槍炮的摧殘,沒有鐵騎的蹂躪,有的是郁郁青青不斷茁壯生命之花。五星紅旗上灑滿了千千萬萬戰士的鮮血,他們前仆後繼毅然決然的衝向戰場,為了只有一個目標,和平!和平!

有人會問,和平?如今難道世界不和平嗎?但你走過圓明園遺址時,你會被這殘垣斷壁依舊遮擋不住的美而感嘆,你會情不自禁的去想,她沒被摧毀時該有多美啊!但你路經人民英雄紀念碑時,你會肅立,你會仰望著它,一座生命之碑,緩緩彎腰,鞠躬,致以你最崇高的敬意,但你走進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時,你會震驚,你會茫然,你會悲痛,你會憤怒,三十萬的全民被像動物一樣肆意虐殺,那是一個何其悲慘的場面,有多少老人從此沒有了一手養大的孩子,有多少嗷嗷待哺的嬰兒失去了父母……

都是因為它,戰爭!令人憎惡,又令人恐懼的戰爭!如果沒有它,圓明園還會是那名譽中外的萬園之園,而不會是那繁華只有於記錄中的殘園,如果沒有它,三十萬,不,千千萬萬的人民不會離去,孩子會在父母的教育下茁壯成長,父母會在自己年邁時,兒女成群不離不棄的陪伴其左右,如果沒有它,如果,這只是如果,它不可能成為現實。

在滿天的煙火中,我們迎來了嶄新的二十一世紀,和平這個詞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的它只存於人們的記憶深處,因為人們過得太安寧了,沒有戰爭的侵襲,他們只需忙著生活,忙著賺錢,可是人們沒有發現,烏雲正緩緩遮擋住耀眼的太陽,一切都開始改變,震驚世界的九一一,令人驚恐的九一一,隨著美國雙子大廈崩毀於本、拉登的策劃之下時,戰爭,這個漸漸淡出人們視線的間回來了,它深深印在了全世界人們的心中,恐慌是它的縮影,會打仗嗎?第三次世界大戰來了嗎?

還記得阿富汗戰爭中釋出的一張照片嗎,一位在阿富汗戰爭中失去了一隻腿的美軍戰士,在飛機場與自己的妻子緊緊擁抱的畫面嗎?隨著奧巴馬的一聲令下,阿富汗戰爭終於結束了,死傷之人數達四~五萬!這是自二戰後,最殘酷的一場戰爭,當人們沉浸在沒有戰爭的喜悅中時,安信上臺了,它們的一系列的舉措,使得世界又一次不得安寧,修改和平憲法,公然否認南京大屠殺篡改教科書……法西斯恐慌又一次籠罩在人們心頭。

記得國外媒體有一次採訪利比亞一個77歲的小男孩時,記者問他,你現在最想要的是什麼?那個男孩毫不猶豫的說出了兩個詞,麵包,和平。我看到那個小男孩臉上的無助,我看不到因屬於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純真的笑容,有的只是因為生活的壓力,彎曲的身體。

都是因為戰爭,都是因為那些操控戰爭的人,和平,在他們的眼中,真的一文不值嗎?當整個世界因戰爭毀於一旦時,你還會認清這個事實,和平,多麼美好!

抗日戰爭心得體會 篇3

王樹增紀實文學新作《抗日戰爭》新書釋出會7月在北京舉行,很有幸讀到了這本令人震撼的書。

王樹增的《抗日戰爭》是他戰爭系列作品的最後一部,從史料收集開始,整個寫作過程長達20xx年之久。據瞭解,由於抗日戰爭戰場廣闊,參戰人數眾多,親歷者遍佈全國各地,資料收集和採訪工作極為艱難。王樹增儘可能地查閱文獻、踏勘戰場,通過採集、比對、甄別,力求真實,正因為真實、難得,所以才更值得拜讀。如作者所言,此書是為當代青年而寫,希望通過它能與青年們探論交流一些關於精神層面問題,讓青年一代能建立起強大的民族自信心。

《抗日戰爭》是對抗日戰爭全新定位和全新認知的巨著。它用三卷恢巨集篇幅記述了發生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華民族,在山河破碎、艱難困苦、犧牲巨大的歷史現實,解讀中日之間為什麼會發生如此持久的戰爭;它以每一場戰役為縱貫線索,從第二世界大戰國際視角揭示了中華民族近代歷史中,第一次全民同仇敵愾、浴血山河所贏得的偉大反侵略戰爭的勝利,讀來令人唏噓。這場殘酷戰爭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對於年輕一代認識戰爭的本質和對在實踐民族復興偉業的今日,都有著巨大的認知意義和價值。

全面講述抗日戰爭歷史,既是歷史的需要,也是現實的需要。隨著社會日益開放,對外交流通暢頻繁,兩岸對歷史認識的共同之處越來越多,塵封已久的祕密文書檔案也紛紛解密。有太多年輕人希望全面瞭解抗戰史,有太多父輩們曾親身經歷的戰爭需要重述。在距今抗日戰爭勝利70年的時候,再來審視這場戰爭,這對整個民族的心路歷程、沉重苦難,乃至對當代中國,都是一種精神關照。

與其說王樹增在寫戰爭程序,毋寧說他更希望提供一種歷史認知和精神啟迪。大量一線普通官兵中大多沒有留下姓名,但他們在民族危難時刻,奮勇抗爭、視死如歸;當時海內外中華兒女,只要對國土故鄉懷有情感的,都投入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中。他們的社會地位大多卑微,但這群人,以行動拒絕自己的民族淪為卑微,這是我們當代社會亟需的精神特質!

幸福的日子、安逸的生活,容易使人淡忘什麼叫英勇?何為堅貞?忘記血與火的歷史,也使麻痺人的精神。感謝《抗日戰爭》,它為我樹立了榜樣,它使我對人生有了嶄新的理解,它將促使我成為一個英勇堅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