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3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4W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

孩子上國小一年級了,作為我們這些年輕的家長如何教育好孩子其實也是一門課程。以前總覺得孩子長大一些就好了,現在才覺得“萬里長征”才開始。下面就談談一學期來我們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點體會。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3篇)

1、注重發揮家庭的教育功能。教育子女的責任,要由父母共同承擔,哪一位都不能放棄自己的責任;同時,父親和母親要為對方承擔教育責任創造條件,在教育孩子上有分工有合作,不應單方獨攬“大權”;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擔教育責任、對子女的教育影響力和諧互補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全方位發揮家庭的教育功能。

2、多給孩子一些表揚和鼓勵。多給孩子欣賞的目光,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和品質,有利於增強父母對孩子的信任。多給孩子以欣賞的目光,就會看到孩子與眾不同的長處和優點,看到她的一點點進步,肯定她,堅持鼓勵她,耐心引導她,平和看待她,並以實際行動支援她,孩子就會把自己的優點發揚光大,這一點是很必要的。

3、加強與班主任及老師的溝通和聯絡。主動向班主任介紹孩子的情況。比如我們在剛開學時就向班主任重點表明:孩子膽小、老實,請老師給予關照。之後,經常向班主任及老師瞭解情況,堅持每天看一看聯絡本、並簽字,將孩子的點點進步向班主任及老師彙報,這樣便於和班主任及時溝通。衡量一個老師的能力不單單是她的教學質量,更應該看她是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及與學生和家長的溝通方式。孩子是否能順利成長,家長很重要,老師是關鍵。這一學期來,孩子進步很大,已經能自覺地積極主動舉手發言,發言的聲音也變得響亮了。孩子通過班主任及老師的培養,變得自信、開朗了,也在學校交了幾個朋友。在這方面,作為家長感到十分欣慰。

4、注重與孩子日常交流,幫助孩子克服缺點。我們非常注重與孩子的交流,讓她說同學的優缺點,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進。比如我們的女兒好犯粗心大意的毛病,總是把加法當減法,減法當加法。我們就設計一些作業,其中有許多粗心大意的錯誤,故意請她當“老師”批改。反覆訓練幾次,在這方面的錯誤明顯減少了。針對她吃飯慢的不良習慣,我們就想辦法培養她做事快的習慣,給她講明道理:只有把自己的事儘快做好了,才有時間玩或學別的東西。

5、不要輕易對孩子發火。我們覺得,經常對孩子發火。會出現兩種結果。一是她已經習以為常了,覺得你發火沒什麼大不了的事,二是會因為她膽小而懼怕你,使她對你望而卻。如果經常發火,她就會報喜不報憂,家長就瞭解不到孩子的真實情況,這樣教育起來就會被動。教育孩子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只能慢慢來。

6、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並培養她學會休息和調整。好奇心、豐富的想象力和爭強好勝是孩子成長的三大要素。因為一年級的孩子都比較小,天性好玩,在這方面就要保證孩子有充裕的機動時間去玩和放鬆,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同時,孩子每天要上六節課,非常辛苦,每天回家都很累。在這方面,作為家長,一是為她做好各種後勤服務工作,加強補充營養,幫她解乏;二是教她自己學會休息和調整。比如聽聽音樂,閉目養養神、輕鬆活動一會兒等等(當然,最好是學校每個星期三下午讓低年級的學生在家學習,藉此機會適當調整一下)。等疲憊過後馬上是一個智力的高峰,在這個時段內,再要求她完成作業和閱讀課外書籍。

家長如何教育和培養好自己的子女是當今社會的焦點問題。孩子們從幼兒園到國小,從國小到國中、高中,最後上大學,都是人們談論的中心話題。父母們、祖輩們往往圍繞著某一個孩子來安排全家人的生活,這已是不足為奇的事了。

時代變了,生活環境優越了,加上計劃生育,一家只有一個孩子,誰不呵護,誰不疼愛呢?這也無形地讓孩子們產生了自我優越感,哪怕有些家長並不嬌慣孩子,但社會這種現象也會影響到他們,孩子們也非常清楚自己在家中的“地位”。根據這些現象分析,當今孩子們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下:娛樂的專案多了,對學習不敢興趣;生活的條件好了,不願多吃苦;疼愛的人多了,聽不進相反意見等等。因此,教育與培養子女是一件相當頭疼的事。在此,我簡單的談談我在這方面的成功與失敗所帶來的經驗與教訓,也給其它家長們一個參考資料。

? 一、相互溝通

教育和培養子女的問題不是很快就能說明白的,它需要一個相當艱難、複雜、漫長的階段,然後通過這個階段不斷地總結出經驗教訓,採取措施等等,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但只要你一直不斷努力、不斷的付出心血與代價,正確地對待每一件事情,它就會有好的結果產生。

我並沒有刻意把孩子培養得如何如何,但必要的關愛和教育並沒有省略。首先是學會相互溝通,學會如何培養父子之間的感情,學會如何跟他談心。不一定要談大道理,在這點上有的家長誤認為把大道理講給孩子聽就會有好的收效,其實未見得!孩子生下來天真無邪,高興的事就愛聽,不高興的事就會引起反感,甚至對你產生隔閡,以致無法溝通。這一點非常重要。我認為我的孩子如果喜歡我、貼近我甚至崇拜我了,這就獲得了成功的第一步。接下來偶爾講點道理他聽不是不可以的,當然也不要得寸進尺,否則會全功盡棄。道理要講得通俗易懂,只要他懂了就立即停止,若不然再重要的理也要捨棄。另外,孩子和父母融洽後,自然要提出許多問題讓家長解答。凡是能解答的,家長一定要認真解答,如果讓孩子失望了,他將越來越少提問,這時,隔閡開始產生,危機也就開始潛伏了。

所有的孩子都有天生貪玩的毛病,我的措施是參入一起,陪他玩。無論是玩什麼遊戲,在玩的過程當中尋找機會達到教育和培養的目的。過去我很少打球,為了達到目的,我經常和孩子一起打足球、籃球、乒乓球等等。小孩與大人打球畢竟有一定差距,因此,當他快要失去信心時我常故意放他一馬;但當他開始得意時我又毫不手軟地擊敗他。他至少可以從中體會到勝利和失敗的滋味。這也是一種教育方式,不講大道理,讓他親身體會一些人生哲理。如果你單純去滿足他的高興他會認為勝利得來很容易;反過來老是讓他失敗他會失去競爭意識。從巨集觀的角度來講,小小球場與人生這個大“球場”的道理是一致的,簡而言之,凡是孩子感興趣的,哪怕對他沒有明顯幫助的事情,千萬不能輕易反對,做家長的一定要學會如何“順風扯旗”。當然,大道理誰都會說,做起來可就不是那麼容易。我自己煩躁時也常顧不上了。

二、善於發現

教育與培養是彼此不能分割的兩個部分。因此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孩子的特長和興趣。我是一個很愛音樂的母親,很希望孩子將來能夠和我一樣這麼喜歡音樂,因此從他五歲時我就讓他開始彈鋼琴。在彈琴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他的長處,他具有與眾不同的音樂天賦。看來要著重;培養,首先不能讓他對鋼琴產生厭倦,更不能按我的一廂情願去強求他。所以當他不想彈琴的時候我並不批評他,只是找機會對他講述一些有關音樂的趣聞與故事,這時,“引導”應該是主要手段,一旦他對某個問題產生了興趣就馬上抓住不放,對他進行鼓勵與讚揚。雖說他彈鋼琴的進度非常慢,主要原因是停止的時間過長,最長達到半年以上,但他從來沒有產生過厭煩情緒。這也是一種成功。以後,他對音樂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了,我敢肯定,目前音樂已成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了。

關於對孩子的興趣培養我沒少費心機,學鋼琴、打擊樂、羽毛球,包括語文、數學課外補習班等等,這些就省去不談罷了。

除了發現孩子的長處外,還要善於發現孩子的不足。我的孩子有很多不足之處,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膽小,不敢接觸人,特別是接觸老師,這是一個很致命的缺點。人的一生中主要是與人打交道,不然你就會孤立,引起性格反常。再說一個人再有本領,如果不與人接觸就施展不了你的本領,你也就成了廢品。因此我必須設法培養和鍛鍊他。所有能鍛鍊他的大小場合,我都盡最大的努力跟他做工作,讓他去經受鍛鍊。談到這個問題上我要感謝學校的領導和老師們,他們為我的孩子提供了不少機會,如“六一”兒童節的表演、班集體聯歡會表演,都沒少讓他參加。作為家長更是盡心盡力,為他借樂器、租車、搬東西、輔導等等,讓孩子得到了充分的鍛鍊。雖然不能與其他膽大的孩子比,但比起過去來大有進步。

其次,孩子在做數學作業時顯示出了邏輯思維的不足,因此我在輔導的過程中反對死記硬背,強調過程的思維,哪怕結果是錯誤的,但方法一定要正確,思考問題首先要合乎邏輯。在國小的中,幾乎每個假期我都對他進行了這方面的誘導。同樣,比他人不足,比自己卻大有提高。

當然,培養孩子不一定都是如此模式,要根據他的自身條件、個性、愛好,正卻作出各重不同的教育方式,這就是它餓複雜性。

? 三、正確對待

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但又都難免出現缺點與錯誤。如何對待孩子的每一點成績與每一個錯誤,是做家長要考慮的關鍵問題。

取得了成績應該表揚,犯了錯誤也應該批評,但表揚與批評的尺度很難把握。不鼓勵不批評是不行的,可鼓勵與批評過急了孩子的心態往往出現反常,究竟如何對待幾句話很難講清楚,我這裡只說說具體事例僅供參考。

有一陣子,孩子的學習成績不錯,每次作業幾乎都是A+,為了鼓勵他,我們不僅讚揚了他,還買了很多他喜歡吃的、玩的、穿的,甚至還滿足了他提出稍過分的要求。結果期會考試令人很不滿意。通過這件事,我們逐漸學會了如何把握好分寸,該讚揚的還是要讚揚,但決不過分。

有一回我們無意發現他的作業本上有很多B,當時我很氣憤,但我冷靜一想,先別急躁,以免刺傷他的自尊心,效果相反。於是我很平靜地問他:“你的作業哪來那麼多的B呀,是不是又馬馬虎虎地做作業?”他作了一些解釋,儘管他的解釋明顯有點牽強,我也不必去揭穿,至少他知道自己是錯誤的,稍帶點指責也就算了,關鍵看他本人怎樣認識。我覺得成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習態度和學習過程,注重態度和過程最後必然會有好的成績。

可能有人認為我對孩子的要求太鬆,其實不然,關鍵時該嚴厲的還得嚴厲。有一次我打聽到他們課外補習班連續三次被取消了,他卻撒謊說去上課,其實是打球去了。這次我毫不客氣,回家後我大發脾氣,惡狠狠地教訓了他一頓。打球並不是壞事,主要針對他的撒謊方式。他很少見我發脾氣,因此覺得自己的錯誤可能犯得很大,有點害怕,我抓住這個機會,跟他談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他自然而然地都聽進去了,達那以後再也沒發現他犯類似的錯誤了。

總之,孩子有了一點成績家長不要過於高興;犯了錯誤也不要輕易發火,一方面要給孩子留有餘地,另一方面在他知錯時要抓住時機,理智地對他進行教育,具體如何正確對待還得看當時的情況而論。

四、尋找出路

提前給孩子指出將來的去向也會對孩子有一定幫助,讓孩子有一個奮鬥目標,知道自己該怎麼做。這方面我為孩子作了很大的努力。

前面已經介紹過,孩子在音樂方面有特殊的天賦,因此必須把道理跟他說清楚,幹別的事恐怕不是你的所長,你會失敗的。比方說你愛好體育,這我不反對,但當你打算從事體育職業時,會有什麼結果你自己非常清楚。孩子也有自知之明,一提到此事他從不反駁,他深知大人指出的道路是正確的,這個目標是不會改變的,只是怎樣落實到行動上而已。

與普通的孩子相比起來,我的孩子每天要多做很多事情。利用每天中午、晚上和週末的時間練鋼琴、練打擊樂、學識譜、練視唱、聽音、記譜等等。雖說他感覺到壓太大,有時顯得很被動,但沒有找任何理由要求放鬆一點。其實我看在眼裡,同情在心裡,嚴厲依然掛在嘴邊。最後只能在週末的兩天中適當作一點調劑,帶他參加一點他所喜愛的活動,這樣他也不會感到那麼乏味了。

近兩年來,孩子在不影響學習成績的前提下,掌握了一定的一技之長,這是用他的勤奮換來的一技之長。換句話說,他是用現在的痛苦去換取將來的幸福,這個道理他早已明白。他曾經對別的孩子說:你現在少玩就是為了將來能夠多玩。他這種意識的形成,家長肯定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因此大人的行為確實會給子女造成極大影響。由此可見:教育與培養是我們家長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2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標、內容和方法上表現是否一致,直接影響教育質量和效率的提高,關係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共同的願望和一致的社會責任,要求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必須合作和交流,建立一種和諧的友情關係,從而多角度、多層次地發揮教育的功能,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與家長怎樣才能達到有效的溝通呢?我覺得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真誠交往,密切聯絡

教師要想與家長取得聯絡,主動熱情地與家長相交,在心理雙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橋樑,以爭取家長的有效合作,例如:我通過家園雙方互相訪問,電話聯絡;召開家長會;家長開放日;親子運動會等,通過這些活動拉近家長與老師的距離,密切孩子與父母的關係。還可定期開展家長個別諮詢活動,幫助家長解決實際問題。比如說:班上的嘉睿、戎騰、樂添、鄭佳等小朋友的生活獨立性較薄弱。那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獨立性呢?是這些家長們所關注的。因此在於家長的溝通中,我建議家長平時多給孩子一些處理事情的機會:如洗自己的手絹、襪子,自己洗漱,自己收拾玩具、作業本、小畫書等。隨著孩子常時間的鍛練和培養,相信孩子們會逐漸增強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獨立做事的能力。以上這些都是教師可以利用的與家長溝通的途徑。

二、尊重家長,增進理解

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和家長存在許多不合作現象,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教師對家長尊重不夠或雙方不理解而造成的,因此,在教師與家長的交往中,一是要尊重家長,尊重他們的感情,尊重他們的意見,尊重他們的人格。教師不可擺出一付教育權威的架子,或明或暗地對家長進行旁敲側擊,使家長不願接近。二是要理解家長,並讓家長也理解教師,作為家長,一般都期盼孩子成才,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關心,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就會覺得臉上無光,教師在與家長接觸,不宜總是向家長指出孩子的缺點、短處,向家長“告狀”,不要用刻薄的語言指責,挖苦學生,應從有利於學生髮展的角度客觀地交換意見,研究互相配合教育,培養孩子的對策與辦法。

三、激勵幫助,搞好配合

為了使家長與教師更好地配合,教師應激勵家長樹立教育信心,幫助家長提高教育素養,教師應多方面瞭解學生家長,根據學生家長的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措施。對於後進學生家長來說,應幫助家長指定教育計劃,明確教育方向。例如:我班的宇烽、雲逸、兆豐等常有發現在與小朋友交往中存在侵犯性行為。

事後會推卸責任或接受批評表示以後不敢了,但大都不久就又犯了。針對這種情況,我與家長進行反饋和溝通,希望家園共同為幼兒提供一個健康向上的生活空間,不要在孩子面前講有攻擊色彩的話語。並建議家長採用“轉移注意”法,給幼兒予較多的關注,比方說: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緒緊張或怒氣衝衝時,可以帶他去跑步打球或進行棋類活動;引導幼兒經常從事這類活動有助於恢復他們的心理平衡,逐漸轉移侵犯性行為。

四、以誠相待,摒棄功利

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交往,是教育學生,培養學生成長的需要,不是處於功利目的,例如:有的家長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就是希望獲得老師對孩子多一些照顧和偏愛。因此,百般討好老師,尋找哪一位是班裡的“主管”,哪一位比較好說話,就想辦法或利用節日給老師:“意思意思”。

倘若事後沒有對他的孩子照顧好或存在誤解,家長便開始論頭品足,與其他家長結起伴來,言談中表示出不滿足或是做“最後發難”,使家長和老師不和諧的影子在童心中罩上陰影,本來很快樂的學習生活,隨著成人的議論紛紛而留下傷痕。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應堅決反對和杜絕利和交往直接或變相收學生家長的好處的行為,以維護人民教師的形象。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3

近期有不少大學聯考學生的家長反映,自己和孩子的溝通出現問題了,現在完全不知道怎麼和孩子交流,這對孩子的身心發展無疑是不利的。

家長和學生之間交流不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溝通不當。有時候孩子正在考慮其他問題,或是情緒不佳不想說話的時候,家長偏偏在此時跟孩子討論,結果肯定會引起孩子的反感,遭到拒絕。

談話方式不當。有的家長跟孩子交流的時候,態度簡單粗暴,要麼以自己的意志為中心“你必須聽我的”、“我說的準沒錯”,要麼嚴詞指責“這裡不好,那裡不好”。

談話內容太過重複。有些家長每次跟孩子談話的內容都差不多,老生常談成了嘮叨,時間久了孩子自然會厭煩。

沒有養成溝通習慣。很多孩子對家長不理不睬的態度是逐步形成的。家長在孩子小時候就沒有建立起溝通的習慣,或者因為工作忙對孩子缺少關心,或者對孩子國語溺愛,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覺得沒有跟家長溝通的必要。

言之無物。有時候家長想跟孩子交流,但是談話總是找不到重點,對孩子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助,於是孩子左耳進右耳出,自然沒有什麼效果。

小建議

首先,要選擇一個恰當的談話時機。比如,在吃飯之後休息的時候,或者節假日一家人聚會娛樂的時候。通常在這種輕鬆的氣氛下,孩子的精神都比較放鬆,心情比較愉悅,可以心平氣和地與家長溝通。

其次,談話的次數不要太多,不要太頻繁。溝通的效果與時間長短、次數多少並不一定成正比。過多的談話反而會招致孩子的反感。所以,與孩子交流時應該把握一個度,每次時間不要太長,只要把想說的內容表達清楚即可,不要長篇大論。

第三,要真誠地交流。不要把自己總擺在家長的位置上,要把孩子作為一個平等的人來交流,談話時,最好開誠佈公,把最真實的想法、情況當面說出來,給孩子一個表達的機會。不要旁敲側擊或避重就輕否則達不到交流的目的。

最後就是要把握態度。對於那些心理壓力過大的孩子,剛開始溝通時,家長可能會遭到拒絕或出現過激的語言。當交流不暢的時候,家長要把握自己的態度,切忌當場發怒激化矛盾。應儘量淡化矛盾,及時地轉變話題,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等孩子平靜下來後,再找一個恰當的時機,幫助他們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