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改革開放30週年心得體會: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74W

1978年,我們黨召開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現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實現社會主義從傳統形態向現代形態轉變的過程,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立和發展的程序。

改革開放30週年心得體會: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

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不斷推進著我們黨的理論創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提供著鮮活的實踐經驗,也對已有的理論進行著不斷的檢驗。可以認定,改革開放的實踐孕育和催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才能實行和堅持改革開放。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新時期最顯著的成就是快速發展,新時期最突出的標誌是與時俱進。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的一切成績和進步,歸根到底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並在實踐上發揮巨大功能,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果。

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所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實踐永無止境,創新永無止境。我們要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征程中,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和不斷髮展黨歷經艱辛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重大理論創新,必將極大地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創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深入探索和把握社會主義發展規律提供了根本指導方針。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必須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所蘊含的世界觀、方法論,不斷探索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規律,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與時俱進,勇於變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提供了共同思想基礎。事實證明,只要我們旗幟鮮明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地位,就能夠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統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下,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闊步前進。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必須與本國國情相結合。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特徵,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和活的靈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立之初,就以“走自己的路”為鮮明特色。從那以後,我們始終牢記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一直堅持從國情出發。科學發展觀,就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的產物。由此可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生命力深深地根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立足國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的根本基礎,也必將是它發展的根本基礎。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必須與人民群眾同命運。科學性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特徵,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前進的動力,是真正的英雄。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感召力,關鍵就在於這些理論始終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善於凝聚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創造,最為關注人民群眾的利益。

改革開放30週年心得體會:鄧小平與當代中國思想解放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30年,是改革開放的30年,是持續快速發展的30年,也是解放思想的30年。正是思想的大解放,促進了中國社會的大變革、大發展。在這一歷史程序中,鄧小平作為解放思想的旗手,對當代中國的思想解放作出了歷史性的偉大貢獻。在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之際,回顧鄧小平領導我們解放思想的艱辛歷程,重溫鄧小平關於解放思想的重要論述,對於我們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旗幟鮮明地反對“兩個凡是”,拉開了當代中國解放思想的序幕

“兩個凡是”首見於1977年2月7日中央“兩報一刊”社論。按照這一方針,那就要繼續堅持所謂“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繼續維護“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錯誤,就只能使中國繼續陷入動亂和混亂。這是違背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的。正是在這個關鍵時刻,“文革”中第二次被打倒、當時尚未恢復工作的鄧小平,首先站了出來,旗幟鮮明地表示“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並且一而再、再而三地申明自己的觀點。

(一)復出前多次發表談話,對“兩個凡是”表示異議。據《鄧小平年譜1975-1997》記載:1977年2月,“兩個凡是”一提出,鄧小平立即表示反對。他同前來看望他的王震說,這不是馬克思主義,不是毛澤東思想。4月10日,鄧小平致信華國鋒、葉劍英和中共中央,針對“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提出:“必須世世代代地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4月10日後的某日,鄧小平同前來看望他的汪東興、李鑫談中共中央轉發他4月10日和1976年10月10日致中共中央信的有關情況,在談話中向他們明確表示:“兩個凡是”不行。5月24日,鄧小平同王震、鄧力群談話,系統地批評了“兩個凡是”的錯誤。其中包括這樣幾個主要論點:第一,“毛澤東同志說,他自己也犯過錯誤。

個人講的每句話都對,一個人絕對正確,沒有這回事情”,“這是個重要的理論問題,是個是否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問題。”第二,即使是正確的話,也不能到處搬用,“把毛澤東同志在這個問題上講的移到另外的問題上,在這個地點講的移到另外的地點,在這個時間講的移到另外的時間,在這個條件下講的移到另外的條件下,這樣做,不行嘛!”第三,毛澤東思想是個科學體系,要準確、完整地理解,不能斷章取義。他說,我給中央寫信,提出“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這是經過反覆考慮的”。“我和羅榮桓同志曾經同林彪作過鬥爭,批評他把毛澤東思想庸俗化,而不是把毛澤東思想當作體系來看待。”這篇講話,是最早從政治上和哲學上對“兩個凡是”思想的系統批判。

(二)復出後第一次講話的中心內容就是強調“完整準確”與“兩個凡是”的對立。1977年7月16日至21日,中共中央召開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恢復鄧小平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領導職務。鄧小平在會上發表復出後的第一次講話,便是強調完整準確理解毛澤東思想,其鋒芒仍然是指向“兩個凡是”。他說:“不能夠只從個別詞句來理解毛澤東思想,而必須從毛澤東思想的完整體系去獲得正確理解”,更不能像林彪、“四人幫”那樣,“引用毛澤東同志的某些片言隻語來騙人、嚇唬人”,那樣,只能“割裂、歪曲毛澤東思想,損害毛澤東思想”。他特別強調,在毛澤東同志倡導的作風中,“群眾路線和實事求是這兩條是最根本的東西”,對我們黨的現狀來說,“特別重要”。其所以特別重要,是因為它們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歷史觀,而“兩個凡是”正是同這兩條根本對立的。

在“文革”結束之後、中國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身負眾望的鄧小平旗幟鮮明地反對“兩個凡是”,對當代中國的政治走向產生了重大影響。儘管他的這些談話和講話還沒有公開發表,但是已經在中央領導人和一部分高階幹部中開始傳播,“完整準確”與“兩個凡是”的對立已經日趨鮮明,二者的鬥爭已經不可避免,當代中國解放思想的序幕已經拉開。

領導和支援真理標準大討論,吹響了當代中國解放思想的號角

在鄧小平批判“兩個凡是”的同時,廣大幹部、群眾要求撥亂反正、糾正“文革”錯誤的呼聲也一直以實踐的方式衝擊著“兩個凡是”。歷史把解決真理標準問題鮮明地提到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受到廣大幹部、群眾的熱烈擁護,在全國範圍內開了解放思想的先河。同時,這篇文章也受到一些人的抵制和反對,包括當時主管意識形態工作的某些領導人和某些理論“權威”,他們認為這篇文章的矛頭是針對毛主席的,是“砍旗”、“丟刀子”,是“方向性錯誤”。一時形勢變得嚴峻起來,解放思想遇到了阻力。又是一個關鍵時刻,又是鄧小平首先站了出來,給《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以堅決有力的支援,領導和推動了意義深遠的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在全國範圍內吹響了解放思想的號角。

(一)1978年6月2日鄧小平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明確肯定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觀點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觀點。在準備這次會議講話稿的時候,鄧小平對胡喬木等人說,現在發生了一個問題,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都成了問題,簡直是莫名其妙!因此決定,這次會議的講話,第一個問題就講實事求是。他在講話中說: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根本方法”,是毛澤東思想的“出發點、根本點”,“我們開會,作報告,作決議,以及做任何工作,都為的是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究竟是否正確或者完全正確,還需要今後的實踐來檢驗。如果我們不這樣做,那我們就一定什麼問題也不可能解決,或者不可能正確解決”。他批評一些同志“天天講毛澤東思想,卻往往忘記、拋棄、甚至反對毛澤東同志的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這樣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根本方法。不但如此,有的人還認為誰要是堅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誰就是犯了彌天大罪”,“他們提出的這個問題不是小問題,而是涉及到怎麼看待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問題。”為了反駁所謂“砍旗”的說法,鄧小平引述了毛澤東從1929年到1963年關於實事求是的一系列論述,指出:離開實事求是,“即使我們口頭上大講擁護毛澤東思想,實際上只能是違背毛澤東思想。我們一定要肅清林彪、‘四人幫’的流毒,撥亂反正,打破精神枷鎖,使我們的思想來個大解放”。這篇講話,對主張“實踐標準”的同志是個堅強有力的支援,對否定“實踐標準”的同志是個深刻有力的批評,對剛剛興起的群眾性思想解放大潮是個巨大的推動。

(二)1978年下半年鄧小平連續發表重要談話,支援和指導開展全國範圍的真理標準大討論。7月21日,他同中宣部負責人張平化談話,就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指出:不要再下禁令、設禁區了,不要再把剛剛開始的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向後拉。7月22日,他同胡耀邦談話,指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篇文章是馬克思主義的。爭論不可避免。引起爭論的根源就是“兩個凡是”。8月13日,他同吳冷西談話,指出:實踐標準那篇文章是對的,現在的主要問題是要解放思想……但空氣還不夠濃,不要從“兩個凡是”出發,不要設禁區,要鼓勵破除框框。8月19日,在聽取黃鎮等關於文化工作的彙報後談到理論問題,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是馬克思主義的,是駁不倒的,我是同意這篇文章的觀點的,但有人反對,說是反毛主席的,帽子可大啦,那怎麼行呢?9月16日,鄧小平在聽取吉林省委常委彙報工作時說:現在對理論要通過實踐來檢驗這個問題還要引起爭論,“可見思想僵化”,根本問題是“違反毛澤東同志實事求是的思想,違反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原理,實際上是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反映”,這種所謂高舉毛澤東思想旗幟,實際上是“形式主義的高舉,是假的高舉”。10月14日,鄧小平同韋國清談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本來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問題,是常識,也有人不贊成,這樣的人還不少。如果不解放思想,不開動機器,不獨立思考,那非垮臺不可。這一年的整個下半年,一直到12月召開中央工作會議,鄧小平月月都講真理標準問題,都講解放思想問題,可見這個問題在鄧小平心中分量之重。

(三)1978年底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發表當代中國解放思想的宣言書,這就是那篇著名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這篇講話向全黨全國人民發出解放思想的號召,強調“解放思想是當前的一個重大政治問題”:“只有思想解放了,我們才能正確地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解決過去遺留的問題,解決新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正確地改革同生產力迅速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確定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道路、方針、方法和措施”。他高度評價了真理標準大討論,認為“很有必要,意義很大”,“實際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爭論”,“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從這個意義上說,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爭論,的確是個思想路線問題,是個政治問題,是個關係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問題。”他深刻總結歷史經驗,指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條件”,“一個革命政黨,就怕聽不到人民的聲音,最可怕的是鴉雀無聲”。這篇講話實際上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它標誌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由此掀開了當代中國解放思想的新篇章。

抓住當代中國解放思想根本,領導開創中國社會主義新局面

隨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確立,隨著撥亂反正的深入開展,隨著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史經驗的全面總結,以及對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的思考,思想解放也不斷深入。在這個過程中,鄧小平領導我們緊緊抓住“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解放思想,使我們的社會主義觀念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化。

(一)研究社會主義的思維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

我們破除蘇聯那種僵化的社會主義模式觀念,堅持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鄧小平說:我們過去的體制“是從蘇聯模式來的。看來這個模式在蘇聯也不是很成功的。即使在蘇聯是百分之百的成功,但是它能夠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嗎?”“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我們破除超階段的“左”的思想框框,堅持一切從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際出發。鄧小平說:過去“左”的教訓就在於“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現在我們確認中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強調“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根據這個實際來制定規劃。”這就使我們的社會主義真正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之上而擺脫了種種空想。

我們破除離開發展生產力抽象談論姓“社”姓“資”的思維定勢,堅持“三個有利於”的判斷標準。鄧小平說,關於姓“社”還是姓“資”的爭論,“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個有利於”標準的確立,加深了人們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使人們的思想進一步解放。

我們破除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的思想,堅持在實踐中不斷開闢認識真理的道路。鄧小平強調:老祖宗不能丟,又要講新話。“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須根據現在的情況、認識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這就使我們在新的實踐基礎上既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不斷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

(二)對“什麼是社會主義”的理解發生了重大變化。

長期以來我們對“什麼是社會主義”的認識存在許多誤區。鄧小平說:“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於包括什麼叫社會主義這個問題也要解放思想。”他領導我們撥亂反正、正本清源、銳意創新,使我們對“什麼是社會主義”的認識發生了重大變化。其中包括: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太慢也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針對“四人幫”所謂“寧要貧窮的社會主義,也不要富裕的資本主義”的謬論,鄧小平說:“當然我們不要資本主義,但是我們也不要貧窮的社會主義,我們要發達的、生產力發展的、使國家富強的社會主義”,“歸根到底要看生產力是否發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

平均主義不是社會主義,兩極分化也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是共同富裕。鄧小平說:“過去搞平均主義,吃‘大鍋飯’,實際上是共同落後,共同貧窮”,必須打破平均主義,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比較快地先富起來,這是“加速發展、達到共同富裕的捷徑。”

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鄧小平反覆地說:“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之間不存在根本矛盾”,“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區分不在於是計劃還是市場這樣的的問題”,“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市場也可以為社會主義服務”。這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嶄新結論,是當代中國思想解放所取得的最重大的理論成果。

(三)對“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回答發生了重大變化。

“什麼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兩個問題有密切聯絡。搞不清“什麼是社會主義”,便談不上正確回答“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但二者又有區別。“什麼是社會主義”,這是社會主義理論一般;“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是一個同國情相聯絡的較為具體的理論問題。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鄧小平領導我們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開創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的基本點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條道路同過去相比,實現了三個偉大歷史轉折。

從“以階級鬥爭為綱”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是由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所決定的。鄧小平反覆強調,對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要“扭住不放,‘頑固’一點,毫不動搖”,“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只有把經濟搞上去,才能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才能為解決國際國內一切問題提供物質基礎,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物質基礎,為將來向共產主義過渡提供物質基礎。

從僵化半僵化轉到實行改革。這是由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非對抗性質和我國原有體制權力過分集中的弊端所決定的。鄧小平說:“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不改革就沒有出路,舊的那一套經過幾十年的實踐證明是不成功的。”“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他說:“這是一件大事,表明我們已經開始找到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路子。”

從封閉半封閉轉到對外開放。鄧小平說:“總結歷史經驗,中國長期處於停滯和落後狀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閉關自守。經驗證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只有對外開放,才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揮我國經濟的比較優勢;只有對外開放,才能吸收和借鑑人類一切文明成果,使我們的事業獲得新的活力。

學習鄧小平關於解放思想的理論與實踐,堅定不移繼續解放思想

胡錦濤同志指出,“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的發展站到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決定我們必須把發展的新起點同時作為解放思想的新起點,以新的思想解放推進改革開放、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以更加奮發有為、積極進取、銳意創新的精神狀態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

(一)解放思想永無止境,要在實踐中不斷開闢認識真理的道路。實踐在發展,事物在發展,人們的思想也必須隨之向前發展。解放思想應該成為人們思想的常態,什麼時候思想僵化了,什麼時候就要犯錯誤了;哪個地方思想僵化了,哪個地方就要落後了。當前世界的大變動,中國的新發展,黨情的新變化,尤其要求我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只有這樣,才能正確應對新形勢、回答新問題、解決新矛盾、實現新發展,才能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越來越豐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越來越興旺。

(二)解放思想要緊緊圍繞三大基本問題,推進改革開放、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30年解放思想的歷史,從根本上說,就是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三大基本問題解放思想的歷史。只有突出解決這三大基本問題,才能從全域性上推動我們事業的發展,從根本上統一全黨、全國人民的思想。在當前,尤其要圍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胡錦濤同志說:“全黨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把全社會的發展積極性引導到科學發展上來,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圍繞三大基本問題解放思想要注重實效,努力做到理論創新、體制創新、科技創新和各方面工作創新,努力做到推進改革開放、推進科學發展、推進社會和諧。為此,就要注重調查研究,從實際生活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不要坐而論道,流於空談;要注重開闊視野,從別人、別地、別國那裡吸收營養、拓寬思路,不要閉目塞聽,坐井觀天;要注重總結經驗教訓,勇於拋棄一切錯誤或過時的東西,不要把已有的經驗、做法絕對化、神聖化;要注重轉變作風,從各種各樣的形式主義、文山會海、八股套話中解放出來。

(三)解放思想要始終堅持實踐標準、生產力標準和人民滿意標準。實踐標準是檢驗認識是否正確的認識標準。一個觀點、一個思路、一個辦法,是否正確,要由實踐作結論,“拿事實來說話”,不要搞抽象爭論,不要動不動就拿本本來,不要動不動就外國如何,不要動不動就“想當年”。凡是實踐證明是正確的東西,就堅持,不管有什麼非議,不管有什麼干擾;反之,就改正,“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生產力標準是衡量社會是否進步的歷史標準。一條路線、一個方針、一項政策,是否進步,不是看它是否符合某種理念、原則,而是看它能否促進生產力發展,不要用抽象的理念、原則去剪裁生活。凡是有利於發展生產力的東西,就堅持;反之,就拋棄。人民滿意標準是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最高價值標準。我們所從事的一切實踐活動、生產活動,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像鄧小平說的那樣,要以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滿意不滿意”為標準。一切理論、方針、政策和實踐,都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願和呼聲。凡是符合人民利益、群眾滿意高興的事情,就堅持;反之,就反對,就拋棄。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三個判斷標準,解放思想就有正確方向,解放思想的燦爛之花就會結成豐碩的物質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