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紅旗渠精神個人感悟體會(通用4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56W

紅旗渠精神個人感悟體會 篇1

踏著重重疊疊的英雄足跡,我有幸參加了此次蘇州市工商局系統非公黨建的培訓。踏進林州,走近紅旗渠,聽著感人肺腑的真實故事,感受頗多……

紅旗渠精神個人感悟體會(通用4篇)

紅旗渠修建於上世紀60年代,這是個資源匱乏、貧瘠的年代。林縣人民憑著"一錘一釺一雙手",在太行山脈的半山腰修建了長達1500km的紅旗渠,這是何等的偉大,何等的光榮。當大客車駛入林州境內,巍巍太行山變得鬱鬱蔥蔥,放眼望去,整齊的梯田和綠油油的遠山隨處可見,這番景象立即抹去了我心頭對紅旗渠略顯灰濛的"印象".

紅旗渠的故事過去也曾聽說過,但一切都只是"故事",抽象而遙遠。當我們一行人來到分水苑、走過青年洞後,面對眼前的壯麗奇觀,"故事"裡的一幕幕情景浮現在眼前,讓人聯想到當年創業的艱辛,大家無不感慨萬千。十萬食不果腹的民工用簡陋的工具、落後的技術手段,以一顆火紅的心和堅韌的意志做出了愚公移山般的千古偉業。悠悠十年風霜雨雪,多少人把青春奉獻給了山石險峰卻無怨無悔,在這千里長渠上,又灑下了多少林縣兒女的鮮血?昨日英雄今安在,一渠江水向東流!不由得,我對老一輩的林縣勞動人民又多了幾份敬畏之情,這種情,如同那峭壁上的磐石般堅實在而具體。

通過參觀我瞭解到,歷的林縣石厚土薄,十年九不收,解放後勤勞的林縣人民不向命運低頭,以"寧願苦戰、不願苦熬,寧願流血、不願流淚"的超然心態,憑著一錘一釺一雙手,以大無畏的"紅旗渠"精神,逢山鑿洞、遇河架橋,改變了林縣面貌,創造人間一大奇蹟。由此我又想到了我的工作,作為一名工程建設領域的技術人員,曾幾何時我也感到壓力大,節奏緊張,瑣事繁多而且充滿矛盾,現如今見識了修鑿紅旗渠艱辛苦難,才覺得,人的潛力是驚人的,做一件事,只要有決心、有勇氣、有耐力,那麼任何事情都難不倒我們,日常工作、學習上的小困難,更是如此。在參觀紅旗渠的同時,我的心中又油然而生一種驕傲,我們的先輩在幾十年前那樣艱苦的環境裡創造出瞭如此輝煌的成就,作為一名後來者,我感覺骨子裡也流淌著英雄先輩們的熱血,更應該繼承好這份紅旗渠精神,帶著一種樂觀、堅韌的心態投入到工程建設中,在工作中更進一步!我想,只有這樣,才能用實際行動去踐行紅旗渠精神,才能不枉此行!

"紅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恆的旗幟,鼓舞引領著我們。雖然我們現在的生活更加富足,但作為新時代工程建設領域的一名一線工作者,身上更要有這種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道路更寬廣、橋樑更堅固……

我決心,要學習"紅旗渠精神",要學習這種"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更要結合我的工作賦予其更多新的內涵,將中華民族艱苦奮鬥傳統美德與新時期工程建設相結合,在工程建設之路上把"紅旗渠精神"更好地發揚和傳承下去。

紅旗渠精神個人感悟體會 篇2

為了更好地感受黨的歷史,感悟黨的精神,我隨著嘉定區村官夥伴們一行人前往河南林州,參觀紅旗渠,挖掘和思考那個時代的紅旗渠精神何以流傳至今,成為黨的精神代表之一。

我們首先參觀了紅旗渠展覽館。展館內一幅幅歷史照片,一件件簡陋的工具,一個個道具模型,訴說著當年林縣的真實寫照: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為了擺脫這樣的困境,為了子孫後代,勤勞勇敢的十萬林州人民,用兩隻,一錘一鏟,生生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了這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在那個修建紅旗渠的十年中,林縣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凝聚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而要學習紅旗渠精神,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當年林縣人民修建紅旗渠,期間歷經了多少艱難險阻不言而喻。那一排排犧牲人員的名單,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彷彿歷歷在目。在如今小康社會,發揚艱苦奮鬥的紅旗渠精神,不忘初心、不忘奮鬥依然重要。“業精於勤荒於嬉”,作為黨的好乾部、好兒女,要時刻牢記歷史,為祖國的發展壯大貢獻力量、奉獻自身。

二是要依靠群眾,團結一致,才能使我們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勝利。紅旗渠的建設,是一個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過程。沒有群眾的願望就不會有修建紅旗渠的設想;沒有群眾的苦幹也不可能建成紅旗渠。建渠的xx年裡先後有81位同志獻出了寶貴生命,他們將永遠受到人民的敬仰。這說明,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的力量是不可戰勝的,黨要永遠和人民群眾在一起,領導幹部也不能脫離群眾,這是我們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成功的法寶。

三是要有敢想敢為的創造精神。紅旗渠從無到有,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那是怎樣的膽識敢於提出修建紅旗渠。創造,就是敢想敢幹。在開始幹了之後,就要有韌性,堅持十年,克服了飢餓、犧牲等數不盡的困難,不懼奉獻,勇挑重擔。紅旗渠岸上的一塊塊質量保證的責任界碑,是改變命運的擔當,更是創造歷史的榮耀。

紅旗渠精神從本質來講就是改天換地的創造精神,是造福子孫的奉獻精神,是共同富裕的互助精神。它是黨性教育方一尊豐碑,奠定我們的思想根基。作為基層建設的一份子,我感到無限光榮,無論在哪個崗位上做什麼樣的工作,我都會盡心盡力,在基層工作中將紅旗渠精神發揚光大。

紅旗渠精神個人感悟體會 篇3

“我一直信奉一句話:群眾最關心的事,就是大事。林縣祖祖輩輩缺水盼水,共產黨再不解決這個問題就對不住老區人民!”這是被譽為紅旗渠總設計師的河南省原林縣縣委書記楊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在任林縣縣委書記期間,他主持修建了舉世矚目的人工天河——紅旗渠。4月xx日,91歲的楊貴與世長辭,給人留下無盡的思念。斯人已逝,精神長存,每一位共產黨人都應向楊貴學習,讓紅旗渠精神代代相傳。

20世紀60年代,萬林縣人用xx年時間創造了全長1500公里、名揚世界、造福人民的人間奇蹟紅旗渠。當年條件之艱苦,工程之浩大,今天是難以想象的。而這一切都是在一個當年只有28歲的縣委書記楊貴帶領下完成的。走在時而高懸絕壁,時而跨溝過渠,蜿蜒於崇山峻嶺之間的渠堰上,望著寬闊平整的渠中流淌的清水,人們為之驚歎,驚歎於“人工天河”的奇蹟,也讚歎其中流淌的紅旗渠精神。

楊貴始終把群眾關心的事當作天大的事。他想幹事,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的位置,有為林縣人民幹實事的強烈願望,想群眾之所想,信念堅定一心為民。他敢想事,大膽開拓,想人所不敢想,深入調查,創造性地提出引漳入林。他敢幹事,勇於擔當,幹人所不敢幹,不講客觀不講條件,劈開太行山,引來漳河水,重新安排林縣河山,這是何等的勇氣與氣魄。他能幹事,政治過硬,本領高強,善做群眾工作、調動各方積極性,善於團結聽取不同意見,集思廣益作出正確判斷。他幹成事,不僅建成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人工天河”,而且帶領林縣人民創造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對照楊貴,時下的個別黨員幹部當感慚愧。他們思想上理想信念之“鈣”缺失,忘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心中沒有人民群眾,只有自己和自己的小團體,工作上調查研究不深入,走馬觀花搞形式主義,不瞭解人民群眾到底需要什麼,不能與老百姓打成一片,不急群眾之所急,不想群眾之所想,作為上不敢擔當,樹葉下來都怕砸了腦袋,不敢想、不敢幹、不想幹,也不會幹。

“黨堅持執政為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習近平總書記的這番話鏗鏘有力,坦誠樸實,發人深思,給人信心和力量。如果每個黨員幹部都能像楊貴一樣把人民放在位置,堅定理想信念,強化責任擔當,提升能力素質,何愁我們的事業不成功,人民不幸福,國家不富強,民族不復興!楊貴同志走了,他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更多黨員幹部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勇於擔當,奮發有為。

黨員幹部不妨到紅旗渠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從靈魂深處來一次大洗禮,深刻反思:與楊貴同志比起來,到底缺少什麼?

紅旗渠精神個人感悟體會 篇4

小時候,我就聽說過紅旗渠的故事,看過紅旗渠電影記錄片,唱過紅旗渠的電影主題歌——定叫山河換新裝。河南省林縣山多地少,石厚土薄,鑿井無泉,引水無源,自然條件十分惡劣。1960年,以楊貴、李貴“二貴”為首的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提出“用林縣人民勤勞的雙手,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誓言,他們決定在太行山開鑿一條引水渠,從山西省平順縣把漳河水引入林縣,並給這條渠取名為“紅旗渠”。紅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和“文革”的迷亂時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環境惡劣,技術裝備簡陋,資金和物資短缺,民工每天只有6兩糧食摻和著野菜充飢。20萬林縣民工克服種種困難在太行山上劈山開石,架起157個渡槽,打通211個隧道,終於修成寬8米,高6米,全長71公里的總乾渠,林縣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創造了這個奇蹟,就算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也堪稱為人力、人智、人氣的絕筆。不要說在當時那樣的條件,就以現在的科技水平,也是相當因難的。紅旗渠蜿蜒於太行山區崇山峻嶺之中的懸崖峭壁上,如同“人工天河”縱貫林縣全境。它的建成,結束了林縣“水貴如油”的歷史,大大改變了林縣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還創造了聞名中外的一大觀景。

紅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無私奉獻的精神。40年過去了,中國人民走過了艱苦的歲月。在現實的繁榮和富庶之中,回望那渠清水,招展的紅旗和沸騰的人群,不由感慨萬分,似乎有一種精神力量吸引著我們,凝聚著我們,感召著我們。紅旗渠精神以其雄渾博大、蕩氣迴腸的魅力,融入我們的民族精神,也給予我們深刻的啟示。

創業時期需要艱苦奮鬥的精神,生活條件好了同樣需要艱苦奮鬥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艱苦奮鬥在不同歷史階段有不同的內容和要求。我們並不是要把艱苦奮鬥與改善物質文化生活對立起來,也不是要把艱苦奮鬥與貧窮落後等同起來,而是提倡積極向上,堅持與時俱進。

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十分艱鉅。實現振興中華的偉大目標,需要我們繼續做好長期艱苦創業的準備,需要各級領導幹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後,需要教育我們的後代不懈奮鬥。

紅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恆的旗幟,紅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個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個時代需要有時代精神。新的歷史時期,雖然條件好了,但前進道路上還有高山險阻,還有激流險灘。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的建設任務還很繁重,實現現代化的理想,還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的艱苦奮鬥。新世紀新階段,我們仍需呼喚紅旗渠精神,弘揚紅旗渠精神,賦予紅旗渠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讓紅旗渠精神化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巨大力量。與當年林縣的幹部相比,現在幹部的工作環境好了,文化也高了,眼界開闊了,但不可否認的是,有些幹部的群眾觀念淡了,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的作風差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弱了。弘揚紅旗渠精神,有助於引導和激勵廣大領導幹部確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像當年組織修建紅旗渠的林縣縣委一班人那樣,團結實幹,無私奉獻。

紅旗渠的修建,是當年林縣縣委和各級黨組織,全縣廣大黨員幹部堅持執政為民的一個典範。當年的林縣縣委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全心全意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在這裡,黨的任務、人民的利益、改造大自然和發展生產力有機地結合起來。要把學習和弘揚紅旗渠精神同向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等先進典型學習結合起來,教育廣大領導幹部樹立做人民公僕、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要切實增強工作責任感,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密切聯絡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要牢記兩個務必,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政績觀,使紅旗渠精神成為實現現代化的強大精神動力。

紅旗渠精神動人心絃,啟人思考,催人奮進。它反映了時代的呼喚和人民的心聲,紅旗渠精神不會隨著時代的遠去而疏逝,而是歷久彌新,光彩照人,長駐人民心中。站在新世紀新階段,讀一讀紅旗渠的故事,想一想我們今天所肩負的歷史使命,要弘揚紅旗渠精神,努力作好本職工作,為祖國的四化建設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