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2023澳門迴歸24週年心得體會 紀念澳門迴歸24週年感想(精選28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5W

2023澳門迴歸24週年心得體會 紀念澳門迴歸24週年感想 篇1

時光流轉,白馬過隙,今年是澳門迴歸的24週年,所以,當我看到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關於澳門迴歸也就不足為奇了。當我在《開學第一課中》看到了現在的澳門發展得如此繁榮的時候,我真的很開心。在一國兩制的指導下,相比於20xx年前的澳門,今天的澳門變化可謂是巨大的,單是GDP總值相比以前已經是漲了幾十倍了,人民臉上洋溢著的都是幸福笑容。

2023澳門迴歸24週年心得體會 紀念澳門迴歸24週年感想(精選28篇)

澳門從古至今一直都是我們中國的領土,但卻在16世紀中葉被狡猾奸詐的葡萄牙強盜將它從祖國的身邊的搶走,自此以後,便是長達四百多年的骨肉分離,這四百年的等待終於在1999年12月20日結束了。在1999年12月20日,我們的遊子澳門迴歸到了祖國母親懷抱裡,而這一次,我們將不會再分離。

在今天,澳門迴歸的24週年,我想祝福你,親愛的澳門,祝福明日的你比今日更加富強;祝福你一如蓮花那樣,在祖國母親的懷抱中永遠綻放著耀眼的美麗;祝福你可以在祖國的母愛中,更加自由自在地飛翔。

2023澳門迴歸24週年心得體會 紀念澳門迴歸24週年感想 篇2

今天,被侵佔了四個多世紀的澳門,終於以和平的方式回到了偉大祖國母親的懷抱。這是中國人民的大喜事,是全世界華人的大喜事,也是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的大喜事。

四百多年來,中國人民曾經為收復澳門作過英勇頑強、不屈不撓的鬥爭。但是,由於清朝政府、北洋軍閥、國民黨政府的軟弱、腐朽、愚昧,由於國家的分裂、政局的動盪,由於中國的落後、封閉、貧弱,這些鬥爭都失敗了。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闢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最終結束了列強對中國的統治。建國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實行的改革開放,使我國國力大增,國際地位日益提高,為香港和澳門的迴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昔對比,明顯地反映出我國在兩個不同時代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

在此揚眉吐氣、舉國歡慶澳門迴歸的日子裡,我們青少年更應當牢記住歷史的教訓刻苦頑強努力拼搏,學好文化專業知識,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各種能力,以更加昂揚向上的姿態,迎接中國歷史的新曙光,跨入充滿挑戰和希望的新世紀。

2023澳門迴歸24週年心得體會 紀念澳門迴歸24週年感想 篇3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儲存我內心的靈魂......”清純的聲音,真執的情感讓聽者無不為之動容。

這首旋侓優美的《七子之歌》在“澳門迴歸”事件中給我印象最深。它是1999年,澳門迴歸時,由24歲的容韻琳首次演唱的。澳門,1553年被葡萄牙人奪走,於1999年12月20迴歸祖國。

澳門迴歸已經過了20xx年,如今容韻琳已經成長為大學生。澳門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以前,澳門只有賭場業,但隨著澳門的發展,現在還有了會展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在中央政府的支援下還在珠海橫琴島蓋了新的澳門大學校區,這個新校區能容納一萬多大學生,使得澳門的教育事業大大跨進了一步。澳門的旅遊收入也大幅提高。

迴歸以來澳門的發展還使每個澳門人受益。澳門人兩次獲得政府發放的生活津貼每人總額接近兩萬元澳幣。所以澳門人深切領受到迴歸給他們帶來的好處,他們深有體會的說“澳門會更好!”

2023澳門迴歸24週年心得體會 紀念澳門迴歸24週年感想 篇4

20xx年前的12月20日,你定會和我一樣,控制不住那份澎湃心潮。在那一天,曾“寄人籬下”幾個世紀的澳門,終於迴歸到祖國的懷抱,分散多年的親人相持兩手淚眼汪汪。那是一個光榮、揚眉吐氣的好日子,一個撼動天地的時刻如同巨石擊起了千層大浪。

不管是站在電視機前,還是立在國旗下,人們都昂首挺胸,專注地凝視著五星紅旗和蓮花圖案的區旗在澳門上空冉冉升起。鏡頭裡閃過一張張熱淚盈眶的臉,人們的思緒,久久地被揪著,時間彷彿也停滯下來了。鏡頭在拍攝,燈光在閃爍。瞬間是短暫的,卻在相機裡化成永恆。

幾百年的風雨,幾百年的滄桑,凝於短短一句問候:澳門啊別來無恙?從此,澳門,終於可以重新展開新的一頁。同樣也標誌著中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再也沒有殖民統治。多少年來的傷口,終於可以癒合,在中國的歷,卻留下一道傷疤。

對於過去,我們無法忘記,因為看著傷痕,我們的心還會隱隱作痛。但是我們不能不釋懷、不自豪,因為我們是憑藉著國家的日益強大,以和平的手段讓國土失而復得。現在的中國,在國際上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名望;愛好和平、以和為貴的中華民族已經贏得了世界的尊重。想起我們那些為新中國成立而浴血奮戰的前輩們,戴著鐐銬跳起最美的舞蹈。而今,我們雖傷痕累累,也要攜著傷疤綻放燦爛的笑容。

如今,我在每天的晨曦中立於學校的操場,向著徐徐上升的國旗,唱起激昂的國歌。我不知道其他同學是否也和我一樣,會滿腦不停地播映著一幅又一幅令所有中國人激動的場景:體育健兒項掛金牌站在高高的領獎臺上,在奏響的國歌中對著全場、全世界唱出中國人的驕傲……我會激動不已,真的激動不已。這是我們華夏兒女共同托起的黎明,而澳門迴歸的鐘聲,將永遠迴盪在每個人的心頭,激勵我們前進。

2023澳門迴歸24週年心得體會 紀念澳門迴歸24週年感想 篇5

20xx年前的今天,澳門在外漂泊,經歷滿身蒼夷後重新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這是一個令人感動的日子,這也是一個值得慶賀的日子,20xx年前,不管是澳門同胞還是大陸同胞,都為這一天等待了許久,也期待了許久,當澳門同胞回來的那一刻,相信很多人都會喜極而泣,也會祖國日漸的強大感到欣慰。

在20xx年後的今天,我們的生活日漸富裕,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我們的生活充滿著希望,祖國母親也迎來了一次又一次的舉國盛會。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不僅緬懷過去,感恩為現在的生活做出貢獻的人們,更加祈禱與祝福今後中國更加美好。

在祈禱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對自己的言行有所規劃,祖國的美好的未來是需要我們每一名國人做出努力與貢獻的,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知識,為祖國的發展蓄力;作為工作者,我們應該在崗位中恪盡職守,讓祖國的日常執行規範正常,同時也要不斷創新進取,爭取更好的國力。

在今後,我們應該更加努力,為祖國的強大努力,為祖國的團結努力,生活會更加美好,明天也會更加美好!

2023澳門迴歸24週年心得體會 紀念澳門迴歸24週年感想 篇6

澳門迴歸祖國__年,彈指一揮間。20__年是特別的一年,皆因同時迎來新中國成立__週年、中葡建交__週年、第五任行政長官選舉及政府換屆之年,《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展綱要》亦出臺一段日子,連串大事喜事緊接而至。筆者相信在此關鍵之年,社會各界務必團結一心,繼續弘揚愛國愛澳優良傳統,共同建設我們更美好的家園,推動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進展,助力推進“一國兩制”的實踐行穩致遠。

20__年是重要的一年、不平凡的一年,特區政府能積極引領廣大居民,繼續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堅持整體社會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深耕“一中心”和“一平臺”的定位,感恩中央政府對澳門的厚愛、關愛。

澳門迴歸祖國近二十年,經濟騰飛,城區高速發展,特別是特區的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居民收入中位數等皆有明顯的進步。迴歸多年以來,高等教育、非高等教育和醫療衛生等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過,很多民生問題亦相繼浮現。行政長官崔世安去年十一月發表其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到“加碼”派錢,重申政府持續聚焦民生改善,加大力度完善社保體系、住屋、教育、醫療、人才培養五大長效機制,尤其增強愛國愛澳教育,深化青年工作,強化法治建設,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推進維護國家安全相關配套立法。並多番強調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對於未來如何更好地融入灣區?筆者提出四點希望。

一、希望參考“中國心·粵澳情”活動模式,推出灣區情繫列活動,有計劃、有組織地讓澳門當代青年學生進一步走進灣區,瞭解政策,做好各方準備。“中國心·粵澳情”是筆者早年首創的活動,如今已交由相關青年組織策劃,多年來成功地吸引不少青年學子前往廣東各地參訪,啟益良多。在未來的大灣區城市群中,料必有著良好的合作前景和互補空間,希望廣大青年多參加不同活動,主動走進灣區各市,力促粵港澳青年交流、學習及互動,用好政策和優勢。

二、希望特區政府切實地於灣區各市,尤其澳門人較集中居住的城市設立諮詢機構,方便居民尤其青年瞭解相關政策,做好準備,更積極地參與祖國建設,融入國家大發展的快車道。

三、希望青年人時刻提升個人素養與競爭力,有居安思危的意識,並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襟,把個人發展與國家命運連繫起來,肩負使命。正如有學者曾言,大灣區建設是泛珠合作以至粵港澳合作的延續和深化版。前期合作屬於優勢互補,各顯所長、各取所需、各有所得,而大灣區建設則是一個新區域共同體的建立。

四、希望澳門青年進一步增強愛國愛澳意識,提升家國情懷。在此前提上,青年人應增強國家安全意識,畢竟國家安全並非空泛的概念,諸如政治、國土、軍事、經濟、文化、社會、科技、網路、生態等具體內容涵蓋其中,青年人必須弄通弄懂。安邦定國,人人有責,青年更是責無旁貸,必須時刻培養和發揚好愛國愛澳的精神,與社會各界一道推進這方面的工作。

總的而言,筆者作為僑界的一份子,未來將繼續努力以“僑”搭橋,善用僑智與僑力,推進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發展,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引領僑界融入大灣區發展大局之中。同時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民族夢”,說好中國故事、澳門故事、灣區故事,作出新的貢獻。

2023澳門迴歸24週年心得體會 紀念澳門迴歸24週年感想 篇7

要做一名合格的共青團員,就必須學會付出,以無數革命先輩作為我們的榜樣,將無私奉獻的精神發揚光大。

一生一青春,在這條寬廣卻時而佈滿荊棘的路途中,青春賦予我們更多的財富,更大的能量,在這段青春中,會有微笑、會有眼淚,但始終值得我們去紀念,去奮鬥,去付出,回到夢開始的地方。

2023澳門迴歸24週年心得體會 紀念澳門迴歸24週年感想 篇8

20xx年前那一聲“母親,我回來了”響徹中華大地,讓多少人熱淚盈眶。

1999年12月20日零時,中葡兩國政府在澳門文化中心舉行政權交接儀式,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澳門迴歸祖國。這是繼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祖國之後,中華民族在實現祖國統一大業中的又一盛事。

十六世紀中葉,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時,詢問居民當地的民稱,居民誤以為指廟宇,答稱媽閣。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譯成MACAU,成為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在後來的四百多年時間裡,東西文化一直在此地相互交融,留下了很多歷史文化遺產,使澳門成為一個獨特的城市。

“離家四百餘載,歸來仍是少年”。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後,澳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前,總是擔心家中被盜,現在不再擔心路遇黑幫火拼;從前,澳門製造業已看不到發展希望,現在澳門博彩業為她帶來新的發展生機;從前,親子骨肉也只能隔海相望,現在60%的遊客都來自中國大陸;目睹南中國海的百年滄桑,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在通車首月,澳門口岸出入車輛便超過80萬人次。

曾幾何時,中國還飽受欺凌,任人宰割;而如今的中國,已經驕傲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G20峰會在我國成功舉辦,一帶一路拉動了四十多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航空母艦成功起航。如今的中國,已在政治、經濟、科技等方面取得傲人成績;如今的中國,已有充足的資本讓每個中國公民為之自豪。如今的我們,能夠響亮的拍著自己的胸脯和別人說:“我,是一名中國人!”

歷史的車輪仍在滾滾前行,復興中華民族的使命在古老的版圖上回蕩不息,讓我們更加努力拼搏,在未來譜寫出無愧於千秋萬代的新篇章吧!

2023澳門迴歸24週年心得體會 紀念澳門迴歸24週年感想 篇9

我是一節“人人眼中有、人人心中無”的小電池。我的家族成員可多了:有小巧玲瓏的“鈕釦”小妹妹,有身強體壯的“一號”大哥哥,還有各式各樣、身材苗條的“手機伴侶”表兄弟……我們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可是在人們忙著進行環保大行動的時候,卻忽視了我們的去向和未來。忙碌的人們啊,請聽我說!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現代化通訊業的發展,人們使用我們的機會越來越多了:手機、學習機、隨身聽、袖珍收音機等等,都需要我們作電源,所以我們可受歡迎了!但是,當我們身體裡的能量用盡的時候,人們又是怎樣對待我們的呢?你們對下面的情景一定不陌生吧:我們的兄弟姐妹們和其它的塑料瓶、玻璃罐、廢紙盒、爛菜葉、剩菜剩飯等等一起被裝在一個垃圾袋裡,然後被丟進了一個又髒又臭的垃圾箱。接著,垃圾裝運車又把我們運到了垃圾處理廠,我們在裡面被擠來擠去,壓來壓去,一個個被搞得頭破血流、穿腸破肚,身體裡的汁液也隨著我們不同的去處而流到不同的地方。大意的人們呀!你們可知道,我們對你們的危害就從此開始了。人人聽力網

我們的一個“一號”大哥爛在地裡,就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價值;一個“鈕釦”小妹妹爛在水裡,就可以使600噸水無法飲用,這可是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啊!對人類自然環境威脅最大的五種物質,在我們的廢舊集體裡就包含了三種:汞、鉛、鎘。若將它們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滲出的汞及重金屬物質就會滲透土壤、汙染地下水,然後再進入魚類、農作物中,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間接地會損害人的神經系統、造血功能、腎臟和骨骼,有的還能夠致癌,威脅到人類的健康和生命!

怎麼樣?沒有想到吧!我們真的不想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其實想避免這樣的事情,還是有很多辦法的,比如:你們要養成垃圾分類處理的好習慣,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以及金屬製品要分類放,這樣就能夠做到合理的廢物利用,記得有一位法國的哲學家說過:“垃圾是擺錯了位置的財富”,由此可見垃圾的利用價值。最好再能為我們設立一個專用的回收箱,把我們統一集中在一起,等待工人叔叔對我們的再利用處理。商店裡的叔叔阿姨,你們也可以在出售我們新夥伴的同時,收回我們的舊夥伴,為它們找回自己的家,“以舊換新”的辦法肯定會得到人們的支援。

變廢為寶,保護環境,愛護地球,我想這可是人類環保事業中的頭等大事。你們說,我說得對嗎?

2023澳門迴歸24週年心得體會 紀念澳門迴歸24週年感想 篇10

100年來,青年的身影活躍在每一次影響國家民族程序的重大歷史事件裡,從“一寸山河一寸血,百萬青年百萬軍”的抗日戰爭到抗美援朝反侵略戰爭,從“雷鋒精神”到“兩彈一星精神”,從中國女排到中國飛人,中國青年在各個領域為國家民族的解放鬥爭、發展進步和繁榮富強默默奉獻力量。青年更是已成為國家振興、民族崛起的最重要力量之一,把“五四精神”融入新時代已成為必然選擇。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五四精神”。歷史實踐證明,不管時代如何變化,青年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的熱愛和情懷從未改變。在剛剛結束的紀念五四運動24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也寄語廣大青年: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是心之所繫、情之所歸,讓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心中高高飄揚!或許有人會有點迷茫:新時代我們該如何愛國?其實愛國可以很簡單,把不變的愛國情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五四精神”是中國青年對新時代愛國精神最美的“答案”,也是在新時代踐行“五四精神”的體現。

用“五四精神”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五四”的青春裡不僅有詩和遠方,更要有奮鬥和使命。習近平總書記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身處新時代的青年們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奮鬥者,也是“五四精神”的傳承者,民族復興路上青年才是核心力量。而對廣大青年來說,青春與奮鬥永遠緊密相連,所以讓青年勇敢奔跑的英姿成為民族復興路上最美的風景才是真正不負時代和人民的殷殷期望和重託。

新時代,咱們青年從未缺席。從地震中“最美逆行”的戰士到森林火災裡的消防英雄,從“最美變臉”的女警到“最美村官”秦玥飛,新時代的青年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動踐行和傳承著“五四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說:“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100年前青年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奮不顧身,100年後青年更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披荊斬棘。青年不僅是“五四精神”的一顆“種子”——傳承者,更是一棵“大樹”——紮根在大地、長在新時代,樹蔭可“乘涼”、樹幹為棟樑。

2023澳門迴歸24週年心得體會 紀念澳門迴歸24週年感想 篇11

20年前的12月20日,你定會和我一樣,控制不住那份澎湃心潮。在那一天,曾“寄人籬下”幾個世紀的澳門,終於迴歸到祖國的懷抱,分散多年的親人相持兩手淚眼汪汪。那是一個光榮、揚眉吐氣的好日子,一個撼動天地的時刻如同巨石擊起了千層大浪。

不管是站在電視機前,還是立在國旗下,人們都昂首挺胸,專注地凝視著五星紅旗和蓮花圖案的區旗在澳門上空冉冉升起。鏡頭裡閃過一張張熱淚盈眶的臉,人們的思緒,久久地被揪著,時間彷彿也停滯下來了。鏡頭在拍攝,燈光在閃爍。瞬間是短暫的,卻在相機裡化成永恆。

幾百年的風雨,幾百年的滄桑,凝於短短一句問候:澳門啊別來無恙?從此,澳門,終於可以重新展開新的一頁。同樣也標誌著中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再也沒有殖民統治。多少年來的傷口,終於可以癒合,在中國的歷,卻留下一道傷疤。

對於過去,我們無法忘記,因為看著傷痕,我們的心還會隱隱作痛。但是我們不能不釋懷、不自豪,因為我們是憑藉著國家的日益強大,以和平的手段讓國土失而復得。現在的中國,在國際上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名望;愛好和平、以和為貴的中華民族已經贏得了世界的尊重。想起我們那些為新中國成立而浴血奮戰的前輩們,戴著鐐銬跳起最美的舞蹈。而今,我們雖傷痕累累,也要攜著傷疤綻放燦爛的笑容。

如今,我在每天的晨曦中立於學校的操場,向著徐徐上升的國旗,唱起激昂的國歌。我不知道其他同學是否也和我一樣,會滿腦不停地播映著一幅又一幅令所有中國人激動的場景:體育健兒項掛金牌站在高高的領獎臺上,在奏響的國歌中對著全場、全世界唱出中國人的驕傲……我會激動不已,真的激動不已。這是我們華夏兒女共同托起的黎明,而澳門迴歸的鐘聲,將永遠迴盪在每個人的心頭,激勵我們前進。

2023澳門迴歸24週年心得體會 紀念澳門迴歸24週年感想 篇12

近日,冶金村社群黨委組織黨員幹部觀看“偉大曆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4週年大型成就展”網上展館,並通過座談交流、互動分享的形式深化學習效果。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4週年大型成就展網上展館由“序”、“屹立東方”、“改革開放”、“走向復興”、“人間正道”五個板塊構成,按照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時間順序,逐年展示取得的偉大成就。黨員們紛紛表示,“通過觀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4週年大型成就展,我為國家的輝煌成就感到無比自豪,同時,也深切意識到新時代所肩負的歷史使命。中國的昨天已經寫在人類的史冊上,中國的今天正在億萬人民手中創造,中國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2023澳門迴歸24週年心得體會 紀念澳門迴歸24週年感想 篇13

20年前的今天,澳門在外漂泊,經歷滿身蒼夷後重新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這是一個令人感動的日子,這也是一個值得慶賀的日子,20年前,不管是澳門同胞還是大陸同胞,都為這一天等待了許久,也期待了許久,當澳門同胞回來的那一刻,相信很多人都會喜極而泣,也會祖國日漸的強大感到欣慰。

在20年後的今天,我們的生活日漸富裕,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我們的生活充滿著希望,祖國母親也迎來了一次又一次的舉國盛會。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不僅緬懷過去,感恩為現在的生活做出貢獻的人們,更加祈禱與祝福今後中國更加美好。

在祈禱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對自己的言行有所規劃,祖國的美好的未來是需要我們每一名國人做出努力與貢獻的,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知識,為祖國的發展蓄力;作為工作者,我們應該在崗位中恪盡職守,讓祖國的日常執行規範正常,同時也要不斷創新進取,爭取更好的國力。

在今後,我們應該更加努力,為祖國的強大努力,為祖國的團結努力,生活會更加美好,明天也會更加美好!

2023澳門迴歸24週年心得體會 紀念澳門迴歸24週年感想 篇14

共青團是黨領導下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時時刻刻為我們青年指引前進的方向,讓我們在團組織的耐心教育和細心呵護下茁壯成長,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奮鬥。作為一名團員,我們應感到無比的光榮和自豪,同時也感到身上寄託著團的希望,揹負著團的重任。我們應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光榮的共青團員,是先進青年的代表,是身邊同學的榜樣。為此,我們應努力爭做一名合格的、優秀的共青團員,永遠保持共青團員的光榮稱號!

此時此刻我的心情跟你們一樣是格外的激動。是的,共青團是我們廣大中學生十分嚮往的組織。她為我們展示了更高的人生理想和瑰麗的精神世界。同學們都盼望著能早日加入共青團,並付諸於實際的行動。今天,你們經過班級的層層篩選,上級團委的考察,終於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青團員。入團應該是團員同學嶄新的起點,而不是奮鬥的終點,人生的道路上還有很多目標等著我們去實現。今後,我們應更加努力的做到一名團員該做的,承擔一名團員該承擔的責任,為更多的同學起到模範帶頭作用,並以此為榮,帶動其他積極要求進步的同學共同進步。

2023澳門迴歸24週年心得體會 紀念澳門迴歸24週年感想 篇15

剛剛走出香港滿目超現代的繁華,徜徉在澳門石板鋪就的街道,一幅古老、滄桑的歷史畫卷徐徐展開,諸多的遺蹟、荒廢的建築、失傳的工藝好像一時間歷史倒轉了半個世紀。這就是澳門了。

沿著西南角海岸走,背山面海,讓目光穿過遼遠的歷史風雲,依稀可見當年葡人藉口海水浸溼了貨物,請求到岸上晾晒,乘機登上澳門半島。我來到澳門內港的入口處供奉著漁民的守護神媽祖娘娘的媽閣廟,聽導遊講述“Ma-cau”這一名詞的由來。據說400多年前葡萄牙人從這裡上岸,問居民此地是什麼地方,居民

誤聽為指廟宇,便回答“媽閣”,葡人於是譯為“Ma-cau”,英文名稱也由此而來。在媽祖娘娘的供臺前,我點香叩拜:媽祖海神,你是公認的護船神,當漁民和水手與海洋的風浪打交道時,你會保佑他們平安歸來,在澳門這艘大船載著漂泊多年的華夏子孫歸航時,願你能保佑他一帆風順。

在這裡,五千年古銅色的歷史微合雙目,傾聽這氣吞萬里的虎嘯龍吟;一次次潮汐般的翻攪,一次次妊娠般的蒸騰,才冷卻凝聚成這琥珀般晶明的意念。佇立澳門,眺望大陸,天風致禮,流雲駐足,我彷彿聽到了澳門前進的腳步聲,穩健、雄壯、自信而堅強。

祝福你,澳門。

2023澳門迴歸24週年心得體會 紀念澳門迴歸24週年感想 篇16

隨著歡快的旋律,帶著終於回家了的欣慰笑容,跨過百年的滄桑,踏著步入新時代的豪邁節拍,你向我們走來……

七彩裙裾上開滿了聖潔的荷花,縷縷青根深植於廣袤肥沃的土地,向著東方第一縷奪目的陽光粲然微笑。意象中,澳門迴歸祖國倒計時鐘跳動的美妙音響,如同聞一多先生《七子之歌》吟誦的巨大聲浪,迴響在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震盪於地球之巔。啊!澳門,別來無恙。

哨位上,我默默站立;地圖上,你靜靜佇立。目光無聲地穿越時空,驅散歷史上空的陰霾。你像一隻遠徙的孤雁,雙眼蓄滿酸楚,只需輕喚一聲“澳門”,便可傾注漫天飛雨。是誰,僅隔一衣帶水,就成為一則背井離鄉的典故?是誰,鄉愁如巖,憂鬱浩淼,將你灌製成一首首動人的歌謠?是誰,歷盡風雨漂泊,仍

用海峽的風把歸期尋覓?

此刻,我持槍佇立,一隻手撫在心口,思緒依然沉浸在共和國74年華誕的喜慶之中。軍旗獵獵,戰車隆隆,伴著鏗鏘有力的軍歌,意氣風發地從天安門前通過。人民為之歡呼,世界為之矚目。試想沒有這強大的人民軍隊、沒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指引、沒有祖國的繁榮昌盛,今天,我們怎麼可以站在跨海大橋上俯視歸土,指點江山?!

滄海萬里,長風浩蕩,我聽到一聲聲的衝鋒號角從天而降,歷史的悲慟在軍人犀利的目光中定格,我愈來愈感到肩膀上的重量與責任,握槍的手沉重而靈敏。

當時光邁著矯健的步履,豪情萬丈地走進1999年12月20日,凝望濠江碧水河畔那片片盛開的美麗燦爛的清蓮,我用軍人特有的自豪和自信,對你微笑……

20xx澳門迴歸24週年心得感想三

從香港出發,坐一個小時的遊輪,我們便來到世界聞名的賭城——澳門!

走上碼頭,一下子呈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個四、五十年代的舊城,在一幢幢歷經滄桑的葡色建築的矮層型中,你很難找出一條大馬路,與香港的海市蜃樓形成了明顯的對比。

我們首先來到最具澳門代表性的建築之一——大三巴牌坊,眼前的景象不由使我大吃一驚,立在這裡的牌坊竟然是一座天主教堂。近看牌坊,那東西合壁的精雕細刻別具一番風情:一個高高在上的十字架,由上向下分成三層,每層的櫥窗裡都藏著一個銅像;十字架下面是一具鴿形的銅像,據說代表神聖。銅鴿下面是耶穌聖嬰童像。這些精美絕倫的雕刻,將大三巴裝飾得古樸典雅。立在牌坊下的臺階上,大三巴那居高臨下的氣勢,使我久久挪不開腳步。

最有意思的是澳門最早的葡京賭場。它是一個金色的圓柱外形建築。賭場的穹頂上,許多細長的鋼針有力地向四周發散,讓我感到一種萬劍穿心般地刺眼。更不可思議的是進賭場要象海關安全檢查一樣,仔仔細細、上上下下搜個遍。可惜我無法親身體驗,因為我未滿24週歲。

接下來,我們又暢遊了蓮花廣場、媽祖廟等地方。

澳門,你雖然沒有香港的繁榮、豪華,但你的別緻、有形讓我不能忘懷!

2023澳門迴歸24週年心得體會 紀念澳門迴歸24週年感想 篇17

新時代的青年人,更加努力的實現自己的夢,實現中國夢。

我們心懷夢想,目標堅定。越來越多的人對自己的未來都有了明確的定位,併為之奮鬥。我們沉默並不代表我們無話可說,只是我們相信,腳踏實地比用嘴闖天下來的更為現實和踏實。但我們也有夢,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夢,而我們共同的夢是中國夢。它是整個中華民族不斷追求的夢想,是人民的夢,是青年的夢。

青年一代作為一個巨大的群體,每個人都是有著想法和抱負的。而在如今機遇不斷增多的中國,我們希望得到認可和鼓勵,希望得到發展的機會和國家的支援。而十九大給了我們這個,它告訴我們:中國夢是我們這一代的!

2023澳門迴歸24週年心得體會 紀念澳門迴歸24週年感想 篇18

青春,正是人的一生裡最美好的時段,它充滿著希望,充滿著活力,就像四季中的春夏天,萬物甦醒,草木蓬勃生長呈青蔥色,正是茂盛時期,是四季裡最充滿希望的季節。青春看似遙遠,實則離我們很近。美國詩人朗費羅說過“青春是書的第一章,是永無終結的故事。”那對我們來說,青春,到底是什麼呢?

席慕蓉在她的詩歌裡說,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對我們來說,大概也是一樣的吧。我們總覺得自己正處於最為美好的年華,時間充足,所以不去努力,不去為未來的日子所擔心。總覺得自己剛剛向青春邁出一小步,慢一點沒關係。可是,這是青春啊。青春它啊,像是一個短暫的美夢,當你醒來的時候,它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了。青春和春天很像,都充滿了希望,充滿了活力。它是自然界裡的新生季節。青春,是人生的新生季節。但是阿,這一年的春天過去了,還有第二年的春天。而青春過去了,就不會再有第二個青春了。青春一去就不會回來了。它是一本太倉促的書,在你不注意它的時候,轉瞬即逝。所以啊,當我們擁有青春的時候,一定要每天很好的使用它,珍惜它,否則它就會很快的消失。

青春,像是一張潔白無瑕的白紙。每個人生下來大概都有一張白紙,每個人的白紙看似相同卻又十分不同。每個人的白紙大概看起來外表一樣,但內容卻大相徑庭。有的人的紙上的是美好的,完整的,清晰地。但有的人的紙上卻是胡亂的,模糊的,甚至是空白的。我們每個人的畫紙一樣,但是各自的畫筆和描繪方式大為不同。每個人在自己的白紙上揮灑上不同的色彩。當每個人揮灑上自己的色彩時,每個人的影象都已經定型了。你可以畫出自己想要的色彩,它可以是美好的,模糊的,很多樣的。看你想去怎麼畫出屬於自己的色彩。所以你青春上的白紙會畫出怎麼樣的色彩,就看你怎樣去描繪。青春應該像一隻不知歸路的南雁。為了自己的追求,一個勁的向南飛,不知疲憊是什麼,後悔是什麼。為了自己的追求,自己的夢,即使是遍體鱗傷也無所謂。我們就應該像那一隻不知歸路的南雁,為了自己的夢想,努力的去追求。更何況我們的青春只有一次,我們應該更加努力的去追求自己的夢想,自己的追求。即使這一路你會走的很艱難,很累。但是路的盡頭,是你的夢想,是你所追求的。即使很累,又或者是遍體鱗傷,但是結局是好的,可以得到自己所希望的,成為一個曾經別人口中優秀的人,何嘗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即使過了很長時間,你想到了自己的青春,不是後悔沒能抓住青春,而是慶幸自己很好的度過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並不覺得遺憾。

青春是一本倉促的書,在你不珍惜的時候轉瞬即逝。青春是一張白紙,你可以揮灑出自己的色彩,但畫出怎樣的色彩,全靠你自己去描繪。但青春更應該像一隻南雁,為了自己的追求不顧一切。年輕只有一次,青春不能重來。我們現在最要緊的事情就是別浪費你的青春和元氣。不讓自己留遺憾。

2023澳門迴歸24週年心得體會 紀念澳門迴歸24週年感想 篇19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4週年大型成就展圍繞“開闢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一主題,充分宣傳和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寶費經驗。

大型成就展按照時間序列展開,分為序言、屹立東方、改革開放、走向復興、人間正道5個部分,以1700多張歷史照片、180多個視訊、650多種實物述說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生動地展現出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新中國成立74週年,我們一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團結奮鬥帶領了全中國人民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歷史。

國慶74週年大型成就展突出堅持黨的領導。新中國成立70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都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的。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今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在展覽中,突出堅持黨的領導,專門設定了“歷次黨的代表大會及重要中央全會的重大決策部署”,歷次五年規劃,計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等方面的跨段主線,通過全方位展示這些重大歷史事件和成就,充分屐現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實現兩個百年奮鬥目標的豪邁氣概和美好願景。

國慶74週年大型成就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我們的黨來自於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為了讓觀眾對70年變化有切身體會,切實提高代入感、參與感、共鳴感,在展覽的條目和展品的設計上,既突出了“國事”“大事”和“大國重器”,又強調老百姓身邊的“家事”“小事”,比如展示了像“的確良”,比如第一代的化纖產品,第一家農家樂、取消糧票、“廁所革命”等,還專門設計了上個世紀50年代的婚房場景,改革開放初期城鄉居民家庭的場景,以及現在城鎮保障性住房和易地扶貧搬遷家庭的實景,都充分展現了70年來日常生活的巨大變化,真正把成就展辦成人民的展覽。國慶74週年大型成就展注重創新展覽方式。這次成就展是按照年代線性邏輯來展開,像走到“時光隧道”一樣,從1949年到現在70年的發展脈絡,每個年齡段的人都能喚起憶深處的共鳴。藉助產品元件、沙盤模型等實物,對70年來相關領域取得的150個“第―”進行展示,並設計了醒目的標誌。專門設定英雄模範牆,每隔十年集中展示這一階段湧現的英雄模範人物,集中展現中華民族艱苦奮鬥、奮發圖強的時代精神。彩車巡遊結束後將部分彩車停放在北展南廣場展示,烘托展覽氛圍。此外,為了擴大展覽社會覆蓋面,還將同步舉辦網上展覽,讓更多群眾能夠隨時隨地體驗展覽,感受70年來的輝煌成就。

2023澳門迴歸24週年心得體會 紀念澳門迴歸24週年感想 篇20

澳門迴歸祖國二十年,彈指一揮間。20__年是特別的一年,皆因同時迎來新中國成立74週年、中葡建交24週年、第五任行政長官選舉及政府換屆之年,《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展綱要》亦出臺一段日子,連串大事喜事緊接而至。筆者相信在此關鍵之年,社會各界務必團結一心,繼續弘揚愛國愛澳優良傳統,共同建設我們更美好的家園,推動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進展,助力推進“一國兩制”的實踐行穩致遠。

官民共迎回歸大事

執筆之時已是五月中,距離迴歸24週年慶典大日子不遠,相信中央有關方面乃至特區政府、社會各界,都密鑼緊鼓地開展籌備工作。全國政協新聞發言人郭衛民今年三月在全國“兩會”期間,特別談到今年是澳門迴歸祖國二十年,表示“一國兩制”、“澳人治澳”及高度自治的方針,在澳門得到全面貫徹和落實,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援和澳門特區政府、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澳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居民安居樂業,多元文化得到很好的發展。透露中央層面和澳門特區政府將舉辦一系列的活動,隆重慶祝這件盛事、喜事,令人歡欣鼓舞。

筆者作為這一代的澳門人,對當下乃至未來的社會感到樂觀,澳門始終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夠迴歸祖國的懷抱,見證實踐“一國兩制”、“澳人治澳”及高度自治,社會欣欣向榮,經濟變得更好,一切得來不易,應倍加珍惜。隨著大灣區規劃發展綱要的出臺,區域合作將是未來大勢所趨,希望廣大青年朋友抓緊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努力實踐自我,開創另一番事業。

20__年是重要的一年、不平凡的一年,特區政府能積極引領廣大居民,繼續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堅持整體社會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深耕“一中心”和“一平臺”的定位,感恩中央政府對澳門的厚愛、關愛。

迎來翻天覆地變化

說實在,澳門迴歸祖國近二十年,經濟騰飛,城區高速發展,特別是特區的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居民收入中位數等皆有明顯的進步。迴歸多年以來,高等教育、非高等教育和醫療衛生等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過,很多民生問題亦相繼浮現。行政長官崔世安去年十一月發表其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到“加碼”派錢,重申政府持續聚焦民生改善,加大力度完善社保體系、住屋、教育、醫療、人才培養五大長效機制,尤其增強愛國愛澳教育,深化青年工作,強化法治建設,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推進維護國家安全相關配套立法。並多番強調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時至今天,博彩業一業獨大的格局仍難以轉變,導致澳門在經濟結構多元化的探索之路上屢屢碰壁,出現不少困難,未來希望能在區域合作中加快要素流通,切實推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且在今後的一段日子裡,官民可以更多方式,並以不同渠道,努力講好“澳門故事”、“中國故事”。

在城市治理方面,筆者長期關注特區政府治理能力方面的轉變與自我提升。很希望能在現有基礎上,更好地簡化行政架構,積極引入頂層設計、貫徹落實推進五年發展規劃等,大力改變澳門法律制度滯後的困局,有所突破。

青年應提升競爭力

當下來看,澳門正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格局,本澳青年一輩有必要時刻提升競爭力,有居安思危的意識,將自身與澳門乃至國家的發展緊密結合,尋找更大展示舞臺,不妨在大灣區以至各先進省市等展示所長,舒展抱負與理想。

說實在,筆者不希望政府“交功課”式處理各項民生問題,畢竟民生無小事,處理不好的話,分分鐘衍生更多社會問題,必須高度重視。另方面,澳門人辦好澳門自己的事,塑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真實樣板,全面推進國家統一大業早日實現。

活在當下,尤其生活在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的澳門,理應珍惜、感恩,繼而奮發圖強,有所作為。筆者作為廣東省僑聯常委,時刻銘記“僑”的角色與功能,高度關注青年成長,希望他們有“飲水不忘掘井人”之心,不可安於逸樂,要懂得居安思危,多出外闖闖,開闊視野,抓緊時代賦予的機遇,搭上祖國發展快車,融入國家,走向世界。喜見港珠澳大橋開通一段日子以來,廣獲讚譽,因有利澳門更好地融入灣區,便利居民赴灣區工作、學習及交流,開了個好頭。在此良好勢頭下,廣大青年人未來還有必要多支援參與社會建設,努力促進經濟發展,不斷學習歷史,加強認識國家和澳門的過去。展望將來,認知到眼前的幸福,來之不易。

善用灣區政策機遇

同時,青年人可理性地向政府反映意見,表達訴求。作出批評是很正常的,也是必須的。筆者鼓勵以澳門主人翁的心態建言獻策,以促進澳門長遠發展為主調。青年人絕對要關心國家、特區和社會,不可過於計較得失,眼光要放遠些,人生才會有更大的進步,豁然開朗。

有本澳主流報章報道指出,自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後,可為澳門多元發展提供新的契機,也為本地居民工作、創業、生活提供更多選擇和便利。現實角度看,多方理想創造融入大灣區就業及生活的有利條件,才是重中之重。其中,本地居民未來能否在灣區各市享有基本醫療保障,備受各方關注。如可以享有醫保,會為灣區生活尤其長居內地的澳門老一輩居民提供莫大便利。行政長官近日透露,正努力構思為在廣東省生活並已申領內地居住證居民購買保險,作為居於廣東的基本醫療保障,為長遠理想生活邁開關鍵的一大步。

當下一代,應加深對近代史的瞭解,認知中國不平凡的復興之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綜合國力不斷加強,發展成就得來不易,要知道澳門一直參與支援改革開放,從不缺席,既是參與者,也是見證者。20__年剛好迎來改革開放24週年,中央特別安排“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24週年訪問團”赴京,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會見了訪問團並發表重要講話,充分體現國家對港澳特區的高度重視和深切關懷,赴京的澳門各界人士深受鼓舞,自覺必須且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時刻把握講話精神實質,深刻領會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的戰略部署。

筆者深信,隨著多方的共同努力,未來的大灣區會是一個制度相融、產業相依、設施相通、人心相凝、高度聚合的區域性經濟共同體、文化共同體,是理想的共同生活圈。長遠要達至這美好的願景,官民都應解放思想,打破傳統思維困局與行政地域的限制,創新思路,前瞻未來,有意識地從大灣區整體建設和發展出發,選擇更佳路徑,探索全新的合作模式與方向。

社會民生問題複雜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澳門中聯辦主任傅自應一針見血地指出,要使澳門在“一國兩制”的實踐中走得更穩、走得更好,必須注意五方面問題。尤其強調要有效改善民生,增強居民獲得感、幸福感。事實上,澳門迴歸近二十年,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同時,很多深層次的社會問題需要有序解決。包括加快內港擋潮閘,近年先後經歷了強颱風“天鴿”、“山竹”襲澳,很多基建設施被破壞,由於水淹情況較以往颱風來襲影響更嚴重,故儘快打造內港擋潮閘,而且興建一定的高度最為迫切,共同強化防災減災力度。

儘快啟用粵澳新通道、輕軌等重大民生基建,也是居民期待已久。妥善解決都市更新、房價高企、交通擁堵等熱點民生事務,不容再遲,尤其處理好閒置土地,更是重中之重。值得一提的是,澳門迴歸近二十年,中央先後給予澳門多項惠民措施,協助澳門人解決在內地工作、生活、教育、養老、醫療、住房、交通等國民同等待遇,旨為更好引領澳門居民融入灣區,共建灣區優質生活圈,同時增強澳門人的歸屬感、認同感。

四點希望融入灣區

對於未來如何更好地融入灣區?筆者提出四點希望。一是希望參考“中國心 · 粵澳情”活動模式,推出灣區情繫列活動,有計劃、有組織地讓澳門當代青年學生進一步走進灣區,瞭解政策,做好各方準備。“中國心 · 粵澳情”是筆者早年首創的活動,如今已交由相關青年組織策劃,多年來成功地吸引不少青年學子前往廣東各地參訪,啟益良多。在未來的大灣區城市群中,料必有著良好的合作前景和互補空間,希望廣大青年多參加不同活動,主動走進灣區各市,力促粵港澳青年交流、學習及互動,用好政策和優勢。

二是希望特區政府切實地於灣區各市,尤其澳門人較集中居住的城市設立諮詢機構,方便居民尤其青年瞭解相關政策,做好準備,更積極地參與祖國建設,融入國家大發展的快車道。

三是希望青年人時刻提升個人素養與競爭力,有居安思危的意識,並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襟,把個人發展與國家命運連繫起來,肩負使命。正如有學者曾言,大灣區建設是泛珠合作以至粵港澳合作的延續和深化版。前期合作屬於優勢互補,各顯所長、各取所需、各有所得,而大灣區建設則是一個新區域共同體的建立。

四是希望澳門青年進一步增強愛國愛澳意識,提升家國情懷。在此前提上,青年人應增強國家安全意識,畢竟國家安全並非空泛的概念,諸如政治、國土、軍事、經濟、文化、社會、科技、網路、生態等具體內容涵蓋其中,青年人必須弄通弄懂。安邦定國,人人有責,青年更是責無旁貸,必須時刻培養和發揚好愛國愛澳的精神,與社會各界一道推進這方面的工作。

總的而言,筆者作為僑界的一份子,未來將繼續努力以“僑”搭橋,善用僑智與僑力,推進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發展,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引領僑界融入大灣區發展大局之中。同時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民族夢”,說好中國故事、澳門故事、灣區故事,作出新的貢獻。

2023澳門迴歸24週年心得體會 紀念澳門迴歸24週年感想 篇21

本學期,我校團總支在學校領導的指導和帶領下,圍繞上級團委安排及學校總體部署,堅持把為學生服務作為突破口,加強團總支建設,以提高共青團工作水平和活動質量為目標,大力推進團的各項活動。狠抓團的基礎建設,不斷開拓積極,努力開創我校團總支工作的新局面。充分調動和發揮廣大團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團的工作全面發展。不斷髮揮共青團組織的宣傳教育作用,增強共青團在青年中的滲透力和影響力,進一步加強團的作風建設和團組織機構及各項工作的完善,爭取以新的姿態、新的作為,開創我校共青團工作的新局面。

一、加強團隊組織建設,培養選拔優秀學生骨幹,推進團的組織建設加強團隊組織建設,培養選拔優秀學生骨幹

1、在各班組建團支部,組織團員民主選舉支部委員,對各支部團員情況進統計彙總。充分調動骨幹學生和優秀學生幹部的作用,讓他們參與到各個工作崗位中去實踐和鍛鍊自己,為開展各項工作提供了人才保證。

2、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努力提高青年團員思想道德素質。加強團課教育,嚴把團員入口關,發展團員程式走上規範化軌道。為了保證團組織的先進性,針對部分團員入團前後思想行為的極大反差現象,嚴把新團員入口關,對於申請入團的學生,需經個人自薦、班級團支部、班主任、德育處層層推薦,經校團總支稽核後才能接受新團員的入團申請,進行綜合考核後全校公示一星期,合格者確定為預備團員,接受全體師生的監督,合格者填寫入團志願書光榮加入共青團。這樣,通過堅持不懈的學習政治理論,搞富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使廣大團員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質進一步得到了加強。

3、按時召開學生幹部例會。及時瞭解學生情況,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饋,為我們制定新的工作措施提供理論依據。

二、狠抓日常活動,促進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狠抓日常活動,

1、充分發揮了校園電視臺的宣傳媒介作用。通過對播音員、小編輯、小記者的招聘和進行集中培訓,使廣播站和校報工作很快走上正軌,學生的積極性高漲。

2、指導並檢查了各支部每兩週一期的黑板報。團委主辦了主題為“構鍵和諧社會”等的文化櫥窗。內容主要以當前形勢、新人新事、重大活動等。通過讓青少年瞭解黨、團組織史,瞭解英雄事蹟,從而逐步提高團員青年的思想意識。

3、堅持不懈的培養了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主要利用了共青團、學生會值勤崗,倡導全校學生“構建和諧社會,與文明同行”。同時對全校學生進行了個人儀表檢查評比,對新生加強了校紀校規的學習,使他們儘快瞭解了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同時加大學生會幹部的檢查力度,進一步規範了全校學生的行為,使同學們的自律、自治、自強能力得以加強,逐步使全校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2023澳門迴歸24週年心得體會 紀念澳門迴歸24週年感想 篇22

春天的腳步已經在悄然中走到了我們的身邊,看著身邊的花兒開了,蟲兒醒了,才知道,原來,春天真的來了。恍然間想起了還在大四的時候站在校園裡感嘆分離愁緒的我們。當時也許沒想到未來的幾年我都會在農村奉獻著我的青春。

站在鄉村廣闊的土地上,回想著一年以來的大學生村官時光,感覺到的卻是滿滿的充實和希望,是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共青團員的最真實的喜悅和舒暢。作為農村團員的帶頭人,從學校畢業以後第一次感受到了社會的新鮮和不同,感受到了農村的團的工作開展的急迫性和必須性。從原點在學校的旅程中繞了一圈,又回到了當時走出去的農村,回到了這片到處都充滿著樸實的芬芳的地方。

這一年來,我深深的紮根在這片土地上,和鄉親們一起工作,吃飯,嘮嗑,進步。雖然沒有做出多麼驚人的事蹟,但是也算勤勤懇懇,盡我自己所能的服務大家,抓好我負責的模組並且儘可能的幫助大家感受到新鮮空氣的潤養和新鮮思想的洗禮。在平時我會組織年輕的村民以及技術大戶觀看農業技術教育片,會組織來村辦事的大爺大娘看看電影和新聞,會組織我村的黨員團員觀看黨建宣傳視訊接收黨性薰陶。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對百姓都是笑臉相迎,對大家反映的問題都詳細記錄,能幫助完成的就幫助完成,自己完成不了的就儘快報告給領導或具體事件的負責人員,把百姓的問題放在第一位,這就是我們基層工作人員必須堅持和實踐的做事準則。

站在這充滿希望的田野上,目光從迷茫中逐漸變得堅定。今年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24週年的日子,我們作為新時代黨的接班人,就應該堅持自己的奮鬥方向,努力做好自己手邊的各項事務,以務實的精神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工作,以謙虛謹慎的做人風格來對待身邊的百姓群眾。這不是空洞的道理,而是這一年來我在基層的親身感受,只有對待別人好,別人才會支援你的工作,只有認真工作,才能取得大家的信任,才能真正的讓自己的工作讓所處的土地產生一點點的改變,才能讓共青團員的稱號發出耀眼的光芒。

2023澳門迴歸24週年心得體會 紀念澳門迴歸24週年感想 篇23

我的祖國,她的名字叫中國,她是一個偉大的國家!

我的祖國,她是一個世界大國。她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山川秀麗,河流雄頗;她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她是世界糧食產量最大的國家,她擁有世界最長的城牆—萬里長城、世界最古老的東西貿易通道—絲綢之路、世界最長的運河—京杭大運河、世界最大的廣場—北京天安門廣場、世界最著名的湧潮—錢唐江大潮……

我的祖國,她是一個文明大國。華夏文明歷史悠久,距今已有五千多年;她充滿智慧和力量,崇尚發展與進步,善於總結經驗及教訓,古老的四大發明(造紙、印刷、火藥、指南針)推動了整個人類的快速發展和進步,全世界人民都為之自豪!

我的祖國,她是一個文化大國。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說是中華文化的核心,使中華民族形成了以仁義道德為重、愛國愛民、尊老愛幼、助人為樂、勤儉持家的優良品質和精神。這也是老師讓我們熟讀《三字經》的用意,所以我們要把這種優良傳統繼承下去,併發揚光大!

1949年,新中國成立了!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的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這是多麼值得我們驕傲的事啊!經過了多年的奮鬥,多少名戰士為國捐軀,才換來今天我們美好的生活。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

經過我們長時間的努力,1997年,香港又回到了祖國媽媽的懷抱,接著,1999年,澳門也回到了祖國媽媽的懷抱。正因為祖國媽媽有56個民族兒女的共同努力,才使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

20xx年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發生了8。0級大地震。無情的地震奪取了數萬人的生命,一棟棟房屋變成了廢墟,一條條道路塌陷。在這突如其來的天災面前,我們的祖國媽媽表現的非常強大!十三億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挽救回一條條生命!把一顆顆愛心一份份力量送到了四川。我們的行動震驚了全球,感動了世界。面對災難,團結就是力量。當13億中國人肩並肩,手挽手,心連心的時候,任何困難都是暫時的,任何災難都是可以戰勝的!

20xx年8月8日,中國成功的舉辦了第29屆奧運會。我國的運動健兒奮力拼搏,取得了51塊金牌,最終以100塊獎牌的最好成績為奧運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實現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這是我們祖國的驕傲!也是全世界華人的驕傲!

今年是我國建國74週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規模之大,盛況空前。先進的武器裝備,整齊的方隊,美麗的鮮花、五顏六色的彩車,把整個天安門廣場裝扮得分外耀眼。讓我看到了祖國的日益強大,看到了祖國的繁榮富強,更看到了祖國人民的團結和友愛。看著這氣勢恢弘的場面,我忍不住大聲高呼:祖國,我愛你!祖國萬歲!

2023澳門迴歸24週年心得體會 紀念澳門迴歸24週年感想 篇24

澳門迴歸不易,澳門迴歸__年能實現持續繁榮穩定更不易。迴歸__年,“一國兩制”之所以能在澳門取得重大成功,歸根結底是因為與祖國統一是多少年來澳門之人心所向。雖然被殖民者竊據數百年,澳門卻始終與祖國血脈相連。這不僅體現在“澳門”一名即來源於媽祖,更有《七子之歌》的深情吟唱,“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人心思歸,是澳門得以迴歸祖國的動力,同時也是__年來“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基礎。

由於特殊地緣位置和歷史背景,在迴歸之前,澳門已屬發達經濟體,但當時經濟社會發展曾陷入困局。而回歸之後,澳門更是藉助“一國之利,兩制之便”的制度優勢,__年來與祖國內地持續融合發展,非但走出困局,還使自身繁榮更上層樓。

資料顯示,澳門本地生產總值從1999年的519億元增至20__年的4447億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人均GDP也由1999年的12萬元躍升至20__年的67萬元,位列世界前茅;其人類發展指數為0.909,更是屬於極高範疇。可以說,無論經濟還是民生,澳門均在迴歸之後取得了巨大成就,幼有所育、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的美好生活,已成澳門民生現實。

迴歸__年,澳門的繁榮離不開中央政府的支援。這種支援既表現在政治上,也表現在經濟上。__年來,中央政府全力支援澳門居民在基本法框架下充分行使政治權利,使澳門同胞充分掌握了自己的命運。經濟上的支援更數不勝數,“十二五”“十三五”規劃中,也都有專章闡述支援香港、澳門發展的重大舉措。

而澳門自身也充分認識到,與祖國融合發展,是實現其持續繁榮穩定的保障。無論是“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的發展定位,還是對“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積極參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和各界人士都將之視為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澳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深度融入到祖國的大發展之中,其發展也已經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的一部分。

澳人自治自強伴著祖國大力支援,政治穩定與經濟繁榮相互促進,才有今天濠江流彩、蓮花綻放的澳門盛景。第一個__年之後,澳門還有更長的路要走,但無論走多遠,澳門都是中國的兒子,中國離不開澳門,澳門的未來也離不開中國。澳門持續繁榮的背後,是一個穩定發展、持續繁榮的祖國。

2023澳門迴歸24週年心得體會 紀念澳門迴歸24週年感想 篇25

如今,曾是共青團員的我已經成長為一名預備黨員,在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的道路上,我又前進了一步。我相信,還有許多人和我一樣,曾經都想爭做優秀的共青團員,在經歷過共青團的洗禮與培養下,我們都已成長為充滿激情和活力的青年。“我們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擁抱時代;我們是初升的太陽,用生命點燃未來。”做一名優秀的共青團員,也許我們很普通,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只是萬畝森林中的一片葉,但我們一樣要昇華,一樣要釋放人生的光和熱。我們要在鮮紅的團旗下,盡情揮灑我們的熱血青春。

2023澳門迴歸24週年心得體會 紀念澳門迴歸24週年感想 篇26

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近日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結合實際,採取適當方式組織黨員幹部參觀“偉大曆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4週年大型成就展”及網上展館。

黨員幹部通過電腦或手機進入成就展網上展館,就可以詳細瞭解展覽內容,獲得沉浸式、漫遊式的觀展體驗,身臨其境感受新中國成立74週年來的偉大曆程和輝煌成就。新中國70年輝煌成就,必然更加堅定黨員幹部黨的領導、改革開放、使命擔當信心。

70年輝煌成就更加堅定黨的領導信心。70年來,中國經濟實力顯著進步、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改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升,中華民族徹底改變了近代以後100多年積貧積弱、受人欺凌的悲慘命運,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性飛躍。新中國成立70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都是在黨的領導下取得的。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黨的領導是70年來輝煌成就的根本保證。黨員幹部要通過成就展,更加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在黨的指導引領下開創國家和民族更加燦爛美好的明天。

70年輝煌成就更加堅定改革開放信心。從一窮二白、百廢待興,到經濟總量超90萬億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1952年我國的GDP是679億元,到20__年GDP突破90萬億元大關,絕對值比1952年增長了約1325倍;從以農業居主導地位,到依靠三次產業共同帶動,三次產業內部結構調整優化,新中國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人民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創造了“當驚世界殊”的輝煌成就。70年的發展圖卷波瀾壯闊,40年來的改革之歌鏗鏘有力,這些輝煌成就更加堅定改革開放信心。新時代的中國將持續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多的中國奇蹟。

70年輝煌成就更加堅定使命擔當信心。70年砥礪奮進,我們的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鬥史詩。輝煌成就振奮人心,鼓舞幹勁。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廣大黨員幹部要把參觀成就展激發出的愛國熱情,轉化為“70年後再出發,而今邁步從頭越”的新時代使命擔當,轉化為立足崗位、發奮工作的實際行動,轉化為攻堅克難、幹事創業的實際成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形成不懈奮鬥、團結奮鬥的生動局面,把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浩蕩東風今又起,築夢偉業正當時。廣大黨員幹部要通過認真參觀國慶74週年大型成就展,加深對新中國成立70年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的切身感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增進砥礪前行的動力,以新姿態揚帆新時代,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2023澳門迴歸24週年心得體會 紀念澳門迴歸24週年感想 篇27

20__年是共青團成立101週年。

共青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團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後備軍。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綱領,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行動指南。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不錯的,我們應該珍惜這一段短暫的時光,努力奮鬥,彰顯時代風采,使青春時光變得充實,快樂。青春的時光這麼短暫,而現在又處於黃金時代的我們又要怎樣擔當起青春的使命呢?

我們要擔當起青春的使命,就要知道青春的使命是什麼。從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來看,青春的使命是不斷的獲取新知和收穫經驗,為以後的人生打下堅不可摧的基礎;從服務國家和人民的角度看,我們要將最火熱的青春獻給最偉大的共產主義事業。當然,今天的學習也是為將來打下基礎。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肩負起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努力學習,積極奮鬥,奮發圖強,為實現"兩個100年的目標"做出貢獻,為服務人民做出貢獻。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不能被電子產品所誘惑。合理的利用他們瞭解歷史,憧憬未來。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拓寬視野,有一句話說得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行萬里路,再讀萬卷書"。我們在做到讀書的同時,也要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積累經驗使自己的見識更廣,閱歷更加豐富。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新時代的基本任務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地貫徹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切實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把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作為政治責任,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工作主線,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青年,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青年,努力為黨輸送新鮮血液,為國家培養青年建設人才,團結帶領廣大青年,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積極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踴躍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實踐,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我認為青春的使命是確立自己將來的奮鬥方向,多讀書去旅行,最後到為國家和人民作出貢獻,如果做到了以上的全部,那麼你就完美詮釋了青春是什麼,青春的使命是什麼。這段青春的時光雖然很短暫,我們要趁這段時光沒有被時間的洪流捲走之前,努力奮鬥,為將來祖國的建設做出貢獻!

2023澳門迴歸24週年心得體會 紀念澳門迴歸24週年感想 篇28

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深圳在短暫的40年間,從一個人口只有30多萬的邊陲“小漁村”,發展為如今管理人口超20__萬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背後祕訣可圍繞一個“人”字展開。

從創市之初,深圳就是一個對人才開放的城市,最早打破傳統的地域、體制等限制,引全國之才、集全國之力建設。早在特區創辦之初,就曾出臺不少全國矚目的引才之策。包括農村戶口入深圳戶籍,家屬沒工作的,深圳安排工作;分配工程師、高階工程師住房;高薪聘任人才,聘用期滿留去自由等等。

例如,蛇口1981年在全國公開招聘人才,打破了由上級部門調派幹部的做法,首開新中國人事制度改革的先河。1983年,蛇口率先實行薪酬改革方案,不論級別職務,根據才能和貢獻確定薪酬。

一時間竟引得全國人才東南飛,不少人受特區朝氣蓬勃的生機召喚而來。放棄“鐵飯碗”闖蕩深圳的徐少春就是其中一位。

1990年,徐少春帶著368元的養老保險金前往深圳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不久後他再次辭職,借了5000元購進一臺286電腦創辦了深圳愛普電腦技術有限公司。這便是日後大名鼎鼎的金蝶軟體公司。

據不完全統計,1997-1999年間,深圳人才大市場僅接待像徐少春一樣來自全國各地的求職者,數量就超過了350萬。而1980年深圳經濟特區設立之初,深圳全市技術人員只有一名拖拉機維修員和一名獸醫;如今這一數字已超過200萬,40年間深圳科技工作者的數量增長了近100萬倍。

如此大攬人才,不難讓人想起“來了就是深圳人”那句膾炙人口的口號。有學者將深圳的創新氣質與其移民特色聯絡起來,解釋“移民之城”為何能夠成為創新之城。“早期到深圳的移民大多都是拋棄了原有的穩定生活,願意承受遷移帶來的不確定性,去滿足其對未來的高預期,這種文化特質尤其適合以IT為背景的高科技領域的創新。”

唐傑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舉了一個形象的例子:移民城市最大的特點就是打破了原有的階層,多元化的交往變得很正常,比如5個人湊在一起,一個是包工頭,一個懂技術,一個能辦得下貸款,一個做過處長,再來一個搞財務的,新公司就誕生了。

過去40年,深圳的常住人口增加了約42倍。直到目前,深圳依然在採取寬鬆的戶籍政策,大專以上學歷落戶不受限制。深圳在20__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透露,20__年,全市新引進人才28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