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精選19篇)

欄目: 教育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09W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

今年9月份新入學的高一新生會與以往有一個很大的不同,他們是將是參加河南省新大學聯考的第一屆學生。即便是教師,面對迎面而來的新大學聯考心中也有一些打鼓。雖然聽到不少訊息,但總是缺少具體的參考。恰逢此時讀到了李希貴的《面向個體的教育》,讓茫然與忐忑的心中多了一份希冀。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精選19篇)

在我讀來,十一學校像極了帕夫雷什中學。那種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學生更好的發展而確立的氛圍是如此的相似。這種氛圍常常會激發出純粹的“教書育人”的情感,以至於看著書便不由自主的想象:如果我就在這樣一所學校裡任教或者是這裡的一名學生,會是一個怎樣的場景?同時我也期待著十一中向著這個更高、更好的方向發展。

幾乎每一篇文章都能撥動我的心絃,引起我的思考。其中有一篇《少一些抽籤,多一些選擇》是讓我感觸比較深的。原因在於我自己就經常這麼做,而且由於好操作、對每一個人機會均等,一直以來都被我奉為圭臬。慢慢的我的學生們也習慣了這樣的方式。而我自己的思考也就到此為止了,從沒有想過要繼續往下再走一步。

而讀完文章,則像是受了當頭一棒。雖不是體無完膚,但確實相去甚遠。在簡單、直接的過程中,我們有沒有在傳遞“聽天由命”的意識?有沒有錯失了教育的機會?有沒有更有效、更有意義的方式?這些都將成為我要思考和實踐的問題。

如果不是閱讀,那麼我可能還在那個沾沾自喜的狀態。也是閱讀讓我有了和更高境界的人對話的可能。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走班制的前提下,十一學校4000餘名學生就有4000餘張課表,構成1400多個教學課堂,這其中甚至包含了馬術(一個我只在電視上才見到過的運動)。這不只是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的問題,更是能力問題。這不得不讓我感慨,環境限制了我的想象力。這是我無法想象的。

我們每一階段的努力其實不必等到將來好多年後再顯示出差別,在下一個階段就會顯現。今年焦作市有科協組織的高校夏令營,去廈門大學、武漢大學等學校參加。名額有限自然是擇優而取。這就是高中階段的努力程度帶來的差別。對應的,聽說省實驗馬上要選拔參加清華、北大夏令營的學生,你看,國中的努力在高中也體現了,只有國中足夠優秀的人才能進這個學校,才能去爭取這樣的機會。

不必怨天由人,不必自怨自艾,努力奮鬥,至少我們都會收穫一個更好的自己。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2

因為在學習的軌道上,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自我成長的需要,實現了面向個體的教育,十一學校的課程改革得到了高度的讚譽,作為一個孩子的父母,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認為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最美麗最有價值的花朵,在父母的眼裡,他或她是這個世界的中心,而作為一個個孩子的老師,我們卻忘記了每一個孩子都是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基因,有著不同的興趣愛好,有著不一致的生長速度和吸收路徑,我們卻用一樣的試卷,一樣的標準,一樣的課表,一樣的時間……去考核、評價、鑑定,在重點國中指標定量的情況下,又用“推薦”和“戶籍”來分類。捨棄一個國小教師所不能改變的升學體制和考試評價制度,最大限度的在“我”這個範圍內提供給孩子們最大可能的個體教育,我們能做的唯有:學習和反思。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每天的各種情緒都和一個詞一幫人緊密的聯絡在了一起,他們有的時候是讓人煩的“熊孩子”,有的時候又是給我驚喜,讓我富有成就感的乖學生。作為一名老師,每日我都應進行反思,反思自己做的不夠的地方,反思如何才能做的更好。這樣的反思太有必要了,但是除了反思之外還需要向老教師們學習一些他們優秀的學習經驗。讀書便是最好的一種學習,也是一種最廉價的學習方式,讀了《面向個體的教育》之後的一些膚淺的感想。

一、放手也是一種教育

我非常喜歡書中第二章《放手才有更多的教育機會》,也非常贊同其中的觀點“不要把學生培養成和自己一樣的人。”學生本就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擁有著自己獨立的個性和獨立的愛好,也會擁有屬於自己的人生,綻放屬於自己的美好。他們不是流水線上的零件,按流程拼裝起來就好,適度張揚自己的個性本就是教育所應該帶給學生的。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明白放手也是一種教育,當然放手並不是說讓學生放任自如,而是指充分尊重並相信學生,給學生更多的時間、空間,更多的自主權,讓學生觀察、思考、發現、創造,體驗活動的樂趣,同時老師把握大的方向,在方向方面給予學生指導。

二、學會等待

儘管孩子們的變化不可能日新月異,但卻可以從他們細微的變化中發現成長的期冀。教育需要小火慢燉,成長必須慢慢拔節,只有把心態調整好,我們才能夠迴歸到教育規律的康莊大道上,走得順暢自如。

當我看到這一小段話時,我不由自主地拿起了紅筆把它劃了下來。教育是急不來的。

教育需要小火慢燉:張曉輝是去年新轉到我們班的學生,他是既調皮又聰明的孩子,課上總能聽到他與眾不同的發言,但他的調皮也很讓我頭疼,課上小動作多、閒話多―――他一個人動起來會讓全組同學都學不好,對於他的調皮,我批評過他,罰過他,但效果始終不好,堅持不了幾天,毛病依舊再犯。

一次上課,他的毛病又犯了,別人在彙報他不但不認真聽,還動手和幫扶對子打著玩,見他這樣我很生氣,剛要點他的名字訓他,可想到每次這樣做都不見效果,要想改變他必須改變方式,於是我示意彙報的同學停下,這時他還不知道我已經看見他鬧了,還在邊說邊打,聰明的他可能突然意識到了什麼,猛的抬起頭看我,這時我正在盯著他看,環顧一下四周,全班同學都在盯著他看,我不吱聲,足足堅持了1分鐘,他頭低下了,我知道他心裡肯定知道錯了,這時我也沒忙著上課,而是輕輕地說:“孩子你有什麼想說的嗎?你是個聰明的孩子,我們都願意聽你課上那精彩的發言,說說行嗎?”

“老師我不說了,上課再也不鬧了。”聽他這樣說我心裡樂開了花,可我仍舊不說話,又過了1分鐘,我對全班同學說:“老師喜歡知錯就改的孩子。”

這時我示意彙報的組長接著彙報,我們的課堂一如往常的進行著。

老師們本著“不放棄,不拋棄”的原則對他展開了溫暖的攻勢。這是一個留守兒童。處於叛逆期的他沒有父母的關心,沒有朋友,可以想象他有多孤單。老師們先是關心,然後是批評教育。好在他本質上心底還是很善良的。經過一個學期的恩威並用,他開始能在課堂上坐住了。也不信口開河了。有點進步老師們就趕緊的表揚。到第二個學期開始寫作業了,他隔三差五的寫幾行字,老師們又是一頓誇讚。後來我想了想,我們的學生也不這樣吧?

經過將近半年的磨合,管理,現在他不光課堂四十分鐘能坐在教室裡,作業也能完成。還經常的幫助別的同學。但是性格使然,而他自制自控能力又非常的差,要把他改變成優秀學生,我還需努力。

現在想想,為了這樣一個孩子,學校全體老師們付出了多少了的努力和心血!如果把這些精力和時間用來做別的事情上,那就會收穫滿滿!但是話說回來,也就是在這樣一群愛心滿滿的老師身邊,他才這樣改變。

三、讀書是受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

俗話說:多讀心中有主,多寫筆下生花;又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還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這些話都告訴人們應該多讀書。不言而喻讀書是受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可能有人會說學生天天在學校不就是在讀書嗎?這裡所說的“書”不是指的教科書,而是鼓勵學生閱讀他們有興趣並且能夠培養他們內在文化素養的書籍。但現在的學生總是抱怨作業太多,任務太重,不喜歡讀書的人越來越多,甚至有同學認為讀書不僅讀不出錢來,還是件耗時費力的事,更有甚者嘲笑不讀書的人掙讀書人的錢。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教育的可悲。我一直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

很多人一直以為學生讀書就是要讀好教科書,為什麼?因為考試考的是教科書上面的內容。一種功利色彩相當強的學習氛圍在全社會沒有得到很好的遏止。雖然現在已經不再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時代,但是考上了好大學就會有好工作的思想在很多人心裡還是揮之不去的。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學生也在逐漸的喪失閱讀的興趣,也只去進行與分數相關的閱讀和學習,可是廣泛的閱讀,對構建學生健康的完善的人格,養成終身的學習習慣有著重要的意義。《面向個體的教育》中提到的十一學校開展的“閱讀都德”以及“閱讀法蘭西”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故事的傳播中,營造校園的書香氛圍,我也希望我們學校以後能夠多開展這種型別的活動。

四、幫學生選擇適合的學習方式

在我看來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是一種教育責任。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都是個性化存在的。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沒有哪一種學習方式對所有學生所有學習內容都是最佳的,只有適合的、有效的。不同的學習內容、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需要不同的學習方式。在教育的過程中要不斷的尋找並且完善,找到適合的教好他們的方法。所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應該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

什麼是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呢,在我看來讓學生能夠產生興趣就是適合他的學習方式。興趣是動力,是源泉。因此要重視對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我們大家的共識。

學生有興趣,必須留給學生學習的自由如同前面提到的那樣要作為老師要懂得放手。自由活動是人發展的內在依據,學生的學習也應如此。學生應當是主動的學習者。真正的學習並不是由教師傳授給學生,而是出自學生本身,我們應該讓學生自發地主動地學習,留給學生充分的自由,讓學生自己找到並發現、糾正自己的缺點。

不僅是這樣,如李希貴校長說的那樣“不同的學習內容應當選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在語文教學的課堂裡,可以試著以趣味性材料來創設問題情境。對同一個問題,如果我所提供、創造的問題情境不同,學生也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情境。從而達到不同的教學效果。這樣可以使學生不由自主地走進英語教學內容的情境,從而積極地主動思考、尋找解決的方法,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面向個體的教育》所帶給我的感觸不僅僅有這四點,也讓我明白教育和學習一樣長時間的事,不應該帶有功利心去看待他,我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我應該多看到身邊的榜樣,多拜讀經典,多向身邊的老教師進行學習,從那裡得到更多的智慧,從而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優秀的教師。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3

開學四天了,每天備課,上課,忙忙碌碌的,每天都有各種情緒。每日課後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都不自覺的進行反思,反思自己今天的課堂中,有做的不夠的地方,反思如何才能做的更好。也許這種自我反思在自己的範圍內太封閉,但是我還要向老教師們去學習優秀的經驗。我讀了李希貴老師的《面向個體的教育》,有了一些小小的感悟。

李老師在書中說“不要把學生培養成和自己一樣的人。”是啊,我非常贊同他的觀點。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獨立的個性和愛好,和不同的精彩人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放手才有更多的教育機會,對於“放手”這個詞的理解,並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尊重並相信學生,給學生更多的時間、空間,和自主權,讓學生觀察、思考、發現、創造,體驗活動的樂趣,教師要把握大的方向,並給予指導。

俗話說:“多讀書心中有主,多寫筆下就生花。”教師要多鼓勵學生閱讀他們有興趣並且能夠培養他們內在文化素養的書籍。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

選擇一種合適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在教育的過程中要不斷的尋找和完善,找到適合的教學方法。所以,我在教學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出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

《面向個體的教育》帶給我很多的感觸,也讓我明白教育和學習一樣是長時間的事情,不應該帶有功利心去看待,我要多讀書,多向周圍的老教師學習教學經驗和智慧,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優秀的教師。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4

今天下午參加了追尋組的第三次集體研修,我向大家彙報了近期工作學習的收穫,下面與大家分享讀完《面向個體的教育》之後的感受。近日認真閱讀了李校長的《面向個體的教育》一書,收穫頗豐。

該書共分為11個專題,近百篇短文。文章都不長,多者不到三頁,大部分為千字文。但一個個小案例反映了李校長的智慧,感受到作為教育家的李校長的教育情懷、敬佩於他的超前意識和善於作為。

感受比較深、覺得可以借鑑的有以下幾點:

一、管理過度而教育不足。

管理過度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在沒有自由空間的環境裡,我們會喪失很多教育機會。一旦放手,校園裡的教育機會隨處可見。而管理的韁繩一旦勒緊,教育便無從下手真正的教育是要面對真實的學生。

學生所表現出來的真實的東西可能是錯誤的,但恰恰因為如此,才有了教育的機會。我認為這裡所說的“機會”就是教育的抓手、教育的切入點。李校長認為,我們天天盯著孩子,不讓他們發生問題,讓孩子帶著這些問題都向社會,就把這些禍根留給未來。當然在真實的教育環境下,教師要面臨更多的困難,付出更多的努力,但也只有這樣才能鍛造出教育智慧的利劍。

二、不見樹木,只見森林。我們通過幾年的教育把本來或多或少閃爍著些許個性亮光的孩子改造的幾乎一模一樣。我們太看重把一個孩子塑造成什麼了,以至於我們忘了他們實際上可能會成為什麼。書裡有一句特別直白的話:這棵樹與那棵樹並不一樣。我們沒有權利通過競爭淘汰那些生而平等的孩子。我們的職業操守不允許我們只會欣賞松濤、呵護白樺。造就一種新的學校生態,讓百花爭豔、百舸爭流,讓烏龜和兔子各顯風流。

三、課程的價值。“課程”的本義是為不同學生設計的跑道。如果我們能夠多開發設定一些校本課程,就可以給更多的孩子開闢適合自己奔跑的跑道,課程的價值將會在每一個不同的孩子身上顯現的更加明顯。

四、教育的全部意義在於不斷地推進孩子們的社會化。

五、管理學生學習。許多老師從內心深處認為,課堂是老師的時間,課後時間才屬於學生。於是講臺上老師將得淋漓盡致,教室裡的學生卻興趣索然。仔細分析下來,好多課外作業完全可以在課堂上完成。

六、真正有效的課堂教學管理應該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關注教師關於課堂設計的討論、關注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美國同行的“走課”,到不同的班級、不同的課堂上、有目的無目的地走一走、看一看,在每一間教室裡少則幾分鐘、多則十幾分鍾。

七、親近教材。現行的教材存在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尤其突出的是教材的編寫思想還沒有真正站到學生的立場上。這個本來是給學生用的教材,可一到關鍵時刻,便將學生特別渴望知道的或特別詳盡介紹的內容藏了起來。教材內容少,沒有給學生充分的學習輔導材料。(高一政治貨幣、價值等)。所以我們要編寫不放棄教材、又更多的站在學生角度的學案。

八、教育學是關係學。如果學生不喜歡您,他就不會相信你。如果他不相信你,任何崇高的使命和巨集大的目標都是子虛烏有。師生關係構建的主導方在教師,但判定師生關係質量的權利卻在學生手上。只有學生認為你和他關係很好的時候,才是真實的良好的師生關係。也只有在如此的狀態下你,真正教育才會發生。

九、良好的師德就是“教師喜歡學生,學生也喜歡他”。

十、領導者不同於管理者。真正的領導力產生於服務——服務學生、服務教師。當我們用服務幫助別人走向成功的時候,他們往往就會成為我們的追隨者,在我們身上才可以產生領導力。這個時候,我們才可以成為領導者而不是管理者,我們的學校才算得上是一個領導型組織。

十一、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被評價者的進步。教師評價的十大指標,幫助老師形成職業成就感的同時,給出老師明確的整改方向。

十二、鼓勵先進,允許落後。理解大家對於改革的畏難情緒。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5

作為國家公務人員的一份子,在學習這些案例後我深有感觸,這些案件哪一個不是觸目驚心,哪一個案件都對自己的家庭和國家工作人員的形象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和損失,通過這次以“身邊案教育身邊人”案例的學習,我深有感觸,內心有以下幾點體會:

作風建設正處在一個節骨眼,要牢固樹立“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思想,保持常抓的韌勁和常抓的耐心,把作風建設不斷引向深入,尤其是把目前作風好轉的好勢頭保持下去,從而使作風建設要求正真落地生根。作為基層紀檢幹部,我要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幹老實事,對法律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獨慎微、勤於自省,才能將他律變為自律,變外在的規則為內在的價值,正真將改進作風落到實處。

領導幹部的權利不是來源於自身,而是來自於人民的賦予,因此我們要始終貫徹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並落實到實處。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要觸碰底線、紅線,立足本職工作,切實做到問政於民、問需於民,抵制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等不正之風。

這些案例都是我們身邊的人,我們熟悉的人,真的為他們惋惜,組織培養一名領導幹部不容易,走到今天的這個崗位也不容易,想想我們過去過的苦日子,想想我們的老一輩革命家走過的艱苦的路,看看我們身邊的先進典型焦裕祿、楊善洲、高德榮,再看看我們自己,有個幸福的家,吃穿住行,什麼都不缺,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工作呢?我們確實要好好珍惜現在擁有的工作,在任何時候都要潔身自愛,出淤泥而不染,守住為官的底線,守住道德情操防線,不踩法律法紀紅線。

作為一名公安工作人員,我將牢固樹立遵守憲法、遵守法律,公平公正辦理案件的思想觀念,不斷反省自己,慎獨,慎微、慎權、慎欲、做到自警、自醒、自重、自律,居安思危,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實實工作。我會管好自己,始終心有所畏,行有所懼,確保不出事,把依法辦案、辦事,變成為一種自覺行為習慣,改進紀律作風,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遵守黨紀黨規,不斷提高履職能力和工作水平,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下工作生活,用反面教材舉一反三、以案明紀,帶頭維護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自覺向核心看齊、自覺維護核心、堅定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線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在複雜多變的社會中堅持原則,耐得住寂寞,扛得住誘惑,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都要做到既要常懷畏懼之心,又要保持清正廉潔。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6

讀完李鎮西老師的《我的教育心》,最大的感受就是他的文字激情飛揚、絢麗多彩、卻又樸實真摯、情意綿綿。

該書以自傳體的形式介紹了自己從教三十年的經歷,有成功,有失敗,有歡樂,也有憂慮。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看到了一個真實、立體的李老師的形象。徘徊在書架前,一席話映入我眼簾:“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我願意守住自己的靈魂。這個“靈魂”其實就是一顆樸素而真實的心。”

這看似一顆樸素之心,卻充滿了對教育的無限摯愛,對事業的不懈追求,對現實的不斷挑戰,對自己的不斷超越。這顆心是平凡的,也是偉大的。他的這顆心既影響、薰陶著曾教過的千萬莘莘學子,更牽動、感染著當今不計其數仰慕他的同行。本書以成長為主線,以反思為主題,力圖比較客觀地展示作者走過的歷程。不僅作為老師的我們教授知識給學生們,反過來學生們也能教會我們怎樣成為一名好老師。和學生一起成長,一起進步是我最大的願望。愛因斯坦說過:“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

思考是一種好習慣,它傳承精華,去除糟粕,孕育智慧。善於思考必定受益無窮。也正是因為思考,成就了於永正、李吉林等一代名師。考爾德希德說:“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於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相反,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他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反思是教師積極探究心態的表現,它可以使教師重新找回失去的自己,不唯書,不唯上,不唯專家,相信自己才是處理自己問題的專家。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7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從前,有一棵很小的番茄,安靜而快樂地生長著。但是人們都告訴它,只要它努力,就可以長得大,結的果實會像西瓜一樣大,像香瓜一樣香,像蘋果一樣營養豐富。於是,小番茄很努力地吸取營養,很賣力地做著體操,運動強身。結果,它的果實仍然只是小小的番茄。而且,現在的小番茄以為自己不再是番茄了,到處誇耀,說自己是一棵蘋果樹。

教育潛藏著巨大的可能性,所以,教育工作者總是對這種可能性充滿了憧憬,孜孜追求。可是,番茄終究不可能成為西瓜、蘋果。遺憾的是,這樣的常識往往被人們忽視甚至遺忘。

什麼是教育?

盧梭認為,“教育即生長”,這揭示了教育的本義。教育就是要使每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而不是把外在的東西(例如知識)灌輸進一個容器,今天的教育一直在給生長設定一個目標,比如適應社會、求職謀生、做出成就之類。我們往往以為自然生長沒有價值,面用功利的目標規範著生長,結果往往是壓制和扭曲了生長。其實,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使人能夠感受幸福,獲得幸福。一個天性得到健康發展的人,才是幸福的,這就是教育的價值。

小番茄最終不能認識自己,這樣的生命個體是健康而幸福的嗎?

如過說教育即生長,那麼,教育的使命就是為生長提供最好的環境。什麼是最好的環境?讓孩子始終覺得自己行,自己能行,周圍都是期待、相信、寬容,是生長最需要的溫暖和養分。

我曾經是一名奮鬥在一線的教師,教過的學生不少,也幹過很多吃力不討好的事。

接手新班,知道胡杰很頑劣,常常惹是生非。是家長和老師眼裡的問題孩子。

為了千方百計地提高他對學習的興趣,讓他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我急切地尋找機會。經常有意識地為他創造展示的機會,給他樹立信心。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欣慰地看到,他安靜多了,對學習投人多了。

不久後的一天,他又偷懶了——作業沒有完成.第三次說放在家裡。一番軟硬兼施之後,我還是強勢地從他書包裡掏出了那本空著的家庭作業本。一時間,付出的很多心血、恨鐵不成鋼,匯成一股惱怒。我提出要告訴他的父親或者退學——他父親管教他比較嚴厲,他很怕父親。退學,他更加無法面對。他哭著請我原諒,我以他屢教不改、故伎重演為理由,堅決不同意。

相持了一會兒,我轉身準備離開的時候.孩子竟然在我身後跪下了:“老師,求求你……”我驚往了,一把扶起他,告訴他,遇到手機麼樣的事情.都不允許這樣“求饒”。

那一幕,很長時問一直在我眼前揮之不去,內心還有一份自責和挫敗感。我不得不反思: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完成作業?因為他需要玩耍的時間。我作為教師為什麼不能體諒孩子的偷懶和撒謊?我們所謂的盡心盡職——迫使做沒有止境的作業,究竟是不是過於功利?教師權力、“強勢”教育對於孩子,多麼可怕!這件事情,失去尊嚴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我。

在希臘文中,學校一詞的意思就是閒暇。一個有閒暇的孩子才能放鬆,覺得自由。盧梭強調:誤用光陰比虛擲光陰損失更大!今天的孩子最缺少的是閒暇的光陰,缺少的是在閒暇中的“自然生長”。所以,老師,請寬容那些用各種方式爭取閒暇的孩子吧!

前些日子,和我十幾年前的幾個學生相聚,他們都已經工作,有了家庭。

席間不免憶及國小生活。大家又一次興致勃勃地談論畢業班的數學老師——很嚴厲、很負責任的一位老師。他們模仿當年這位老師的動作——只要學生的數學題有了他認為不該出現的錯誤,就“笑”著揮手,連說:“來!來!來!’’學生都知道他的意思,以至於有的學生一旦被招手過去“訓話”,臉色就立刻驚變。

當年老師的“過激”行為,經過時間的沉澱,這些長大的孩子在笑談之餘,能夠輕鬆看待——老師嚴厲,都是為他們好。經過那段時間的強化,幫助他們養成了細緻、認真地對待學習的習慣,也讓他們的數學思維、解題能力提升很多。

學生的話,當然也有顧忌,況且也不代表“受傷”孩子的全部感受。作為教師的我聽著,心裡自然有著另一番滋味。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

教育的形態有很多種.一種時時刻刻端著教育的面孔,嚴肅沉重、喧囂華麗;還有一種.就是靜悄悄地“生長”——沒有強勢,沒有灌輸,更沒有逼迫,好奇心在發展,思考力在提高.靈魂在逐漸豐富……

其實,教師很多時候也很無奈——現實社會環境的限制,今天的教育評價還不夠健全,評價結果關乎著教師的利益。很多時候,教師自己沒有自由,沒有閒暇。沒有能力給“教育即生長”以施展的空間。但是,作為教師,還是要努力做一名“明師”——明白教育的真正本意,明白每個生命個體在教師陪護下的這個階段什麼最重要,明白什麼是健康生長的生命最需要的……不要以“為了學生好”來漠視兒童生命成長的權利,儘可能給學生能夠舒展生命的空間。

也許我還不能描述出最好的教育的樣子,只期望,教育的面孔即使嚴肅,也應該透出足夠的恬靜、溫馨、從容,呈現出田園牧歌般的生命氣息和美好。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8

前一段時間我看了朱永新的《我的理想教育》這本書使我有很多感觸。書中的“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師,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己的教師;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領導,非常善於調動幫助他成長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善於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教師;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這些話讓我掩卷沉思,剎那間勾起了自己初為人師時的滿情豪情。如今歲月的流逝不僅在額頭碾了個皺紋,也磨光了心中的銳氣和激情。長久以來,對教師的職業雖然談不上“心如止水”,也再難有激情澎湃。但拜讀全書,赫然間,似乎又找回了些什麼……我心中的理想教師之夢!

轉眼間,我踏上教育這片沃土已10個年頭了。驀然回首,看看自己這幾年所走過的.路,有悲、有苦、有樂、更有甜。每當看到學生看我的崇拜的眼神時,每當聽到學生一聲聲發自內心的問候時,我的心裡就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每每這時,我都會在心中給“教師”這兩個字加上一個重重的砝碼。

朱永新先生在《我的教育理想》一書中提出了許多新的教育理念,支撐這些理念的,是作者詩人般的熱情、哲人般的思維及作為一個行政管理者冷靜的沉思,更有對當今教育的切膚之痛、刻骨之愛。讀完全書,彷彿有一個人在大聲地對我說:“教育改革需要教育的理想,教育改革需要理想的教育,教育改革需要充滿理想、激情、詩意的教師!”

教育家和教書匠,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教育家有一種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新的精神。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我雖不求成名成家,在教學上有多少建樹,但總覺得做一名能靜下心來思考、站起身來實踐的教師。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要不斷在實踐中反思,在實踐中創新。

首先,讀書是第一要素。讓心靈沐浴書香,多讀書,多學習,提升自身的教學理論水平,從而建立對教學實踐的反思根基。閱讀是心靈深呼吸的一種方式,作為一名教師,閱讀更是教學資訊“源頭活水”的需要。俗語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在資訊科技突飛猛進,知識日益更新的今天,這“一桶水”的提法早已過時,而教師具有“長流水”才能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面對渴求知識與創新能力的學生,這已是教育界的共識。因此,讀書是何其重要。

其次,不斷嘗試,竭力創新,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努力在實踐中探索出一套有個性特色的、促進學生髮展的教學方法。目前,新課程改革風起雲湧,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明確自己在當前形勢下“不學則退”,因此努力用新課程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在教學中堅持實踐與創新,堅持參與教育教學科研。

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我們有很多教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在教,但他從沒有在教的過程中找到樂趣,心中也從沒有湧起一種愛的熱潮,這樣的教師永遠也不可能取得教育上的成功,永遠也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諦。

作為一名一線的教師,每天面對著的是一張張天真童稚的笑臉,一個個前程不可限量的個體,因此,關愛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教師對學生全身心力量的愛,才能保護每一個孩子幼稚的心靈。每每面對一張張天真爛漫的孩子的臉,總有這樣一種很強的責任感油然而生:讓所有孩子得到快樂,得到發展!

廣大人民教師身在學校,心繫祖國,他們愛崗敬業,辛勤耕耘。然而,社會在進步,時代在變遷,先進的教育思想在逐漸地取代腐朽的傳統教育思想。如果停止了學習,停止了攀登,整日坐兵養息,也許,終將不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而被社會所淘汰。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試想,一位教師如不勤奮學習,擁有淵博的知識,又怎能傳道授業?如果教師不嚴謹治學,以嚴肅認真的態度鑽研學問和高度負責的精神傳授知識,又怎能為學生解惑?

“教師無小節,處處為楷模。”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作為班主任的我,深感肩上責任的重大。因此,在工作中,我嚴於律已、言行一致,以“兩個凡是”為原則,(即: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我必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做的,我一定不做。)努力為孩子們樹立一個好榜樣,做孩子們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從而使他們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就要有把自己的一生奉獻於教育事業的堅定決心。

除了盡職盡責地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更要適應社會和教育的新形勢需要,勤奮學習,勇於探索,積極參加教學研討活動,撰寫好教育教學經驗論文,老教師帶動青年教師,青年教師促進老教師,共同組成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共同把祖國的教育事業創造得更加輝煌。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的努力邊教邊學。爭取更大的進步,把每個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來愛。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9

本學期在學校課程安排下,我瞭解並學習了與我日後教師工作相關的一門課程—《現代教育技術》。

剛開始看到課表有這門課程的時候,就直接把這門課定義成如何去學習製作好的PPT和怎麼運用計算機教學裝置。因為在以往的觀念中,老是上課基本都是通過PPT演示、播放視訊和word文件等來向大家講授課程,所以腦海中對教育技術便有了自己的理解,而這個理解就是老師如何教大家制作PPT的各種技巧以及一些多媒體器材的運用。但是通過一學期的學習才發現自己對《現代教育技術》這門課程的理解是不正確的。

現代教育技術從本質上來講就是是以資訊科技為主體,通過PPT、視訊、動畫、網路教學等其他資訊化技術來向學生表達和傳授每門課程,從而更好的使學生理解和學習每門課程。使教育技術更具有時代性,更加科學化和系統化。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正飛速的發展,學生的學習和老師的教學方式也在不斷髮生著改變。最顯著的表現就是在高等院校內,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已經成為一種普遍化現象,個別老師借用黑板粉筆等方式來授課反而會讓人感到奇怪。因此可以看出現代化教育技術的學習和使用,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必須學習和掌握的。

現代化教學綜合了課堂講授、書本教學與電化教學的長處,把各種教學方式的優點有機地結合起來,能多方面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學得懂、理解快、記得住,從而達到因材施教和生動活潑的教育效果。其特點是:

一、學習方式方面:

傳統的學習方式不外乎聽老師用PPT講課、播放視訊、去實驗室做實驗以及完成課後作業等進行學習。而通過網路教學讓學生可以在他們覺得合適的時間和地點接受教育和培訓,並且可以隨時中斷學習,然後再從中斷的地方重新開始,這樣便可以做到不用去教室也可以達到學習的目的。假設學生在課堂上面有些內容不明白或者有些東西沒及時記下來,學生可以通過拷貝老師的上課課件或者通過網路課程重新學習一遍不明白的地方,從而解決這些問題。

二、教學環境方面:

多媒體教學軟體的使用豐富了教學內容,使老師的教學內容圖文聲像並茂,生動形象。特別是在演示和實驗方面的模擬功能,能使許多抽象的和難以理解的內容變得通俗易懂,生動有趣,從而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教學目的。

三、教學質量方面:

通過教育技術的學習能使教師更能注重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地培訓自己,不斷接受新知識,熟練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提高現代教育技術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從而更好的去教導學生。教與學的有效結合,才能使教學質量不斷地提升。

廣泛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通過推廣和普及現代教育技術。才能更好的將現代化技術運用到教學中、才能不斷提升教育活動的質量、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的現代化。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0

最近有幸拜讀李鎮西老師的《我的教育心》。讀罷,如醍醐灌頂,恍然大悟。李鎮西老師樸實的言語中飽含著教育的熱情,普通的教育事例中折射出深刻的教育哲理。字字句句如黃鐘大呂警醒著我,把如井中之蛙的我拽出那方窄窄的洞口,才發現教育的天空那麼藍那麼廣闊。

一、 愛,曲線地去表達

老師都是愛學生的,往往愛之深,但往往表達方式不當,給彼此心靈和身體造成傷害。可謂,愛是一把雙刃劍。什麼樣的愛是有效的呢?想起了:寒風和春風比賽看誰能把遊人身上的衣服吹掉。寒風越猛烈的吹,遊人就越裹緊衣服。而春風月溫暖的吹,遊人漸漸的不由自主的脫去衣服……可見,良藥是苦口利於病,但學生怕苦。直接赤裸愛的表達,對於脆弱、敏感、叛逆的學生難以承受。愛的起點是尊重。尊重學生的個性與差異。不著急,慢慢陪著學生成長進步。正如李鎮西老師說“教育是一種心心相印的活動,教育之樹必須根植與尊重學生的肥沃土地上才會枝繁葉茂。

親而顯愛,愛而生信,信而樹威。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失敗的教育是,學生感覺到你是在教育他”。因此,兩點之間最短不再是線段。教育應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般地滋潤學生的心田。

二、 努力做一個可愛且有智慧的老師

社會在變,時代在變,教育的觀念也需要轉變。學生較喜歡幽默風趣有童心的老師。因此新時代的老師,在傳到授業解惑的時候,應摒棄教條、刻板。努力做到嚴肅而不失活潑風趣。所以老師要有教學專業知識外的大視野大智慧,試試恰當給也已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增添幾分輕鬆和愉悅。

三、 教育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項良心工程

月亮既然選擇了夜晚,就不畏黑暗和孤寂,努力放出光芒,哪怕很微弱。

駱駝既然選擇了沙漠,就不懼怕風沙和乾渴,堅持為行人帶路前行。

我既然選擇了教育,就不怕清貧和心苦,矢志不移把愛心奉獻給學生,永遠守住一顆樸素的教育心。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1

在正月初十全校教工大會上,學校領導傳達了全國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我覺得很受鼓舞。作為一名教育戰線的基層工作者,深刻感受到自己所肩負的歷史責任,看到了領導對教育工作的重視和對教育現狀的高瞻遠矚,領導的殷殷期盼使我們強烈地感受到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緊迫性。

一、轉變教育理念,從以往應試教育轉為素質教育。

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注重學生全面的發展。

二、嚴肅對待教學工作。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在教學工作中的,要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瞭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這樣才能體會新教材蘊含的教學理念,精心編寫教學案,認真上課,重視課堂動態生成,著眼學生髮展。面對資訊多變、資源多彩的課堂,教師要扮好傾聽者、重組者、等待者、提升者這幾種角色。靈活駕馭教學過程,推進教學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的有效生成。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應該精心設計練習,進行有效訓練,從而達到鞏固知識、培養技能、發展智慧的目的,提高教學的效果。

三、教師要經常自省,為人師,不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

如果我們養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後,自檢一下自己是否盡職盡責。一個人,貴在自知之明,這需要有自省作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長在哪裡,缺在何處,當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四、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

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我認為要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關係,處理得好,會教學相長。老師應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個性去因材施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師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師生間形成了一種和諧關係,教學工作、思想工作就會比較順利。

五、必須樹立平等對待觀:

我覺得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只是我們老師沒有把他發掘出來。每一位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對待,教師應服務於全體,不厚此薄彼,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讓所有學生同乘一輛前行的.車;教師應服務於全面,對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成績以及身體素質都要悉心關照,服務周到,促使其全面發展。

總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作為教師,應當深切體會自己的重要責任,素質教育和質量教育並重,更加認清責任,以百倍的努力,滿腔熱情地投入到教育事業中。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2

通過這次幼兒教師國培學習。專家們獨到的見解引領著我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更新著我的教育理念。許多困擾我很久的問題在聽了講座以後豁然開朗,在聽講座的過程中,我感到自己根深蒂固的一些認識受到了衝擊,時時激發我的求知慾望和創新意識。其中有幾位專家的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xx教授讓我瞭解了什麼叫“幼兒教育的行動研究”,他以行動研究原理為重點,結合實際,巧妙的利用案例對教育行動研究的原理、層次、過程等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解說,他要求我們在教學工中積極參與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研究中成長,從而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其實在平時的教育工中,隱含著許多的問題值得研究,但這隱含教育本質的問題卻往往被我們忽略掉了,聽了這個講座,我反思了自己的思維習慣,使我認識到:如果想讓自己的勞動從單調變得有趣的話,就走上從事一些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

學前兒童教育既要順應兒童的自然發展規律,又要將兒童的發展納入合乎社會要求的軌道,專業化的教師要了解兒童的興趣和發展的需要,把握兒童發展的程式和規律。使我認識到自己以前的做法與幼兒發展規律的背離,之所以迎合家長是因為自己理論知識的缺乏,理論支援力量的不足。教師只有做到專業化才會令人信服,才會經受住外來力量的衝擊,才會有堅持的力量,才會受到尊重。我將從現在做起,堅持尊重幼兒的原則,堅持以幼兒為本、以幼兒發展為本,不再偏離。

這次培訓,我不光學到了先進的觀念,還學到了一些操性很強的技能:幼兒教育行動研究記錄表的制;幼兒園觀察研究方法與技術;課題研究的基本步驟;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的問題與思路;如何設計一個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的活動;如何開展園本教研,如何利用園本教國培,讓我收穫了快樂,收穫了知識,收穫了希望。培訓結束了,新的工開始了,為一名教師,此次培訓中我深刻認識到,在新的時代和新的教育背景下,只有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教學行為和教學手段,擴大知識面,完善知識結構,從實踐中學習,在反思中進步,提高專業化水平才是我們成長的途徑和最大的收穫。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3

近日,為加強工作作風,我單位對黨員幹部組織觀看《正風反腐就在身邊》警示教育片。通過學習,加強黨員幹部工作作風建設,同時認識到要想當一個一心為民的好乾部,就必須加強自身作風建設,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和大局意識,主動嚴格要求自己,與新的形勢、新任務相適應。以下是我的心得體會:

一、強化工作作風,不斷進取,踏實地做好每一項工作強化進取意識,始終保持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自己飽滿的工作激情,把心思凝聚到工作事業上,把功夫下到實際工作中,迎難而上,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項工作。同時要解放思想、牢記使命,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爭取最好的工作成績。提高自身拒腐防變意識,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腿,不該去的娛樂性場所堅決不去。

二、強化宗旨意識和服務意識要時刻強化宗旨意識,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終生追求和義不容辭的責任,通過自己切實做好平凡崗位上的每一項工作,促進機關作風建設,實實在在地體現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誠心誠意為人民服務這個宗旨,發揚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優良傳統。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把基層單位、企業的滿意與否作為衡量自己工作好壞的標尺。

三、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只有通過學習政治理論,用理論武裝自己,才能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政治上保持清醒的頭腦,也只有通過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才能具備相應的業務能力。自覺加強政治和業務理論理論學習,全面提高理論素養,切實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本領,處理複雜、履行崗位職責的本領。在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的過程中,要不斷地總結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業務水平。

四、努力樹立新形象要做到平時在工作、生活、學習上嚴格要求自己,切實把幹部作風體現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時常反思和檢查自己,在各項工作的落實中,要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切實履行工作職責,精神狀態要進一步振奮,要以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知難而進、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對待每一項工作,善於在工作中開拓創新,提出新的思路和見解。組織紀律觀念要進一步強化,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發揚黨員的帶頭作用和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個人生活做到克勤克儉,正確處理好個人與集體,艱苦樸素,勤儉節約,遵紀守法,接受監督。

總之,我要以這次廉潔教育為契機,深刻領會和準確把握上級工作部署,把思想和行動進一步統一到完成單位的各專案標任務上來,堅持用學習整頓促進工作開展,以工作成效檢驗整頓效果,為單位和諧、穩定而不懈努力。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4

今天雖然我們身心疲憊,但第一天上課的新鮮感,使我們每一位校長都在認真聽講。很榮幸,今天給我們上課的鄧濤老師是六安人,這也許是我們校長認真聽課的另外一個原因吧!今天報告的題目是教師管理與評價。鄧濤教授從一認識教師的需要與追求;二教師管理的現實問題與改進;三如何評價教師這三個方面展開了話題。

《xx學校校長專業標準》中明確講明校長的五大任務一是規劃學校發展;二是營造育人環境;三是課程與教學;四是引領教師成長;五是協調內外環境。

xx教授知識淵博,侃侃而談,在教師管理方面有許多先進的理論知識和許多好的觀點。其中在教師管理方面,提出的模糊管理,讓我耳目一新。

模糊管理是在批判吸收科學管理的基礎上,以系統科學尤其是模糊科學的成就為理論指導,吸納中國傳統管理哲學、管理方法論和管理模式而建立起來的一門新的管理學。模糊管理是在有限的規範、不十分清晰的界限以及複雜的人際關係情況下的一種管理方法。

提到模糊管理,不少人就與糊塗、無序、不作為、經驗管理等字眼相聯絡。其實,模糊管理不是不管理,不是單純的經驗管理,更不是糊塗管理,而是科學與人文統一、理性和非理性交融的文化管理。

巨集觀而言,它在綜合利用現代科技和管理先進成果的基礎上,以系統理論尤其是模糊理論為指導,吸納了人本管理、古代樸素管理中有價值的方式、方法和理念。它超越簡單、精確化的科學管理,向系統整合的人本管理復歸。微觀而言,它在掌握管理物件的基本情況和發展趨勢的前提下,透析不確定或原本清晰的事物的模糊性所在,抓住事物矛盾的融合點,用考核等常用手段引導管理物件的行為,以實現對某一目標值的軟控制。

教育管理的模糊模式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一些學者不滿於原有理論模式對組織行為的解釋,認為原有理論模式對許多組織的管理實踐來說缺乏說服力,而對學校來說,更適於模糊管理。在我國,教師工作是學校工作中的重要環節,要善於用多種思維方式分析教師的思想現狀,分析哪些現象或情況適於精確的量化管理,哪些適於模糊管理,做到有的放矢。模糊管理模式在學校教師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是一種嘗試、實踐,有其積極的意義。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5

上午第二節,我在七班上課,正講著,就聽見門“吱”得一聲被推開了,聽到響聲,全班同學都扭頭向門口望去,沒辦法,我也只好結束我的講話,走下講臺,邊走邊安排大家做題,課堂時間太寶貴了,可不能把時間耽誤了。走到門口,原來是隔壁辦公室的王老師,她看到我焦急的對我說:“剛才學校教導處通知:七年級各班班主任馬上到教導處開會,有課的安排好課也要去。快點去吧!”聽完她的話,我點了點頭,並向她表示謝意。 然後扭頭就回到了教室,同學們都在認真做題,但也有很多同學不時朝外看著,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嘴裡還在小聲的嘀咕什麼,顯然課堂的正常教學受到了影響,我看看鐘表,離下課不到十分鐘時間,稍作思量,便決定等下課再去開會,雖然會去晚一些,但我真得不想中斷我的講課,我還要和大家一塊討論做題呢!再重要的會議,再要緊的事,也得等下課呀!我認為:學校裡的事應是學生的學習最重要,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事了!

當我告訴同學們,要開一個緊急的會議,但我決定下課再去,同學們紛紛歡呼起來,劉佳明同學還大聲叫好。接下來的做題,同學們更加認真,並在最後的三分鐘內,由賈佳文組長上臺把今天的數學題講解了一番,她講得非常好,我和同學們都為她鼓起掌來。

下課後,同學們紛紛給我讓開道路,我匆匆的離開教室,三步並作兩步,一路小跑趕到學校教導處,值得高興的是,雖然晚到了幾分鐘,但並沒有影響具體工作,旁邊一個班主任小聲問我:“你是下課才來的吧!”我點頭“嗯”了一聲,心裡不免有些慶幸,雖然剛才跑得我上氣不接下氣,但我在盡最大可能的做到兩全其美,學校安排的工作固然要做,但我實在不願意讓人打斷我的講課,不願意中途離開我的學生們。

其實,要使一節課能夠順利、圓滿的完成,教師起到關鍵的作用,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是導演,是主持人,是一場演出的主角。我認為:課堂45分鐘,就是老師和同學們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一場演出,任何同學、老師,包括家長都無權打斷劇情的發展,再重要的事情,也要等演出結束之後……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6

當今時代是一個變化的時代,如何進行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問題已提上日程。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教育的主要實施者,輔導員適當運用心理學理論於日常工作當中應為一條有效途徑。

當前的時代是一個變化的時代,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與全球化趨勢不斷髮展,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受到國外多種思潮的衝擊,人們的價值觀念日益多元化,信仰缺失、個人主義、自私自利等思想問題因此滋生。高校處在各種文化激盪的前沿,大學生在這種環境之中的思想教育問題尤其需要我們注意。輔導員是大學生日常行為的直接教育管理者,是大學生思想道德的主要指導者。他們怎樣工作更加有效值得我們商榷研究。筆者認為,運用一些心理學知識到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當中,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

一、當前大學生的行為問題及其心理根源

從整體上看,現今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和精神面貌是積極健康的。他們崇尚個性,注重個人價值,有強烈的競爭意識、效益意識和創新意識。他們比以往的大學生更渴望包容、理解,希望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但是,我們也不可忽視大學生群體當中種種問題的出現。現今,大學生的信仰缺失,情感失控,心理脆弱,而由此發生的應激和暴力事件層出不窮。而這些問題的出現,不僅僅可以解釋為思想道德修養的缺失,更可以解釋為心理問題,並可以從其心理層面上找到根源。

從根源上看,大學生的行為問題大多有其心理淵源,他們的問題行為大多來源於中學乃至幼年時期,是日積月累的結果。不當的家庭教育;青春期的特定心理特徵加上教育的缺失;成長過程中的環境挫折加上兒童青年心理不成熟與他們的不能理解;學習壓力的沉重與競爭的激烈等等都會造成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和性格上的缺陷,這些心理缺陷會進而由一定的“問題行為”表現出來,如厭學、暴力、孤立不合群、承受挫折能力差、缺乏生活目標、追求享受、個人主義等等。若僅僅將這些問題解釋為思想道德修養的缺失,只運用灌輸式的方式對其進行批評教育,可能只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而心理學的知識也許會給輔導員們以新的視野去看待學生們的“問題行為”,心理學的技術方法也可能會給輔導員帶來新的工作途徑。

二、輔導員的三個角色

美國心理學家格林倫把教師角色歸納為“教學的與行政的角色”、“心理定向的角色”和“自己定向的角色”三大類角色。教學的與行政的角色包括教員、模範公民、公共關係人員、課堂管理員、辦事員、青年團體工作者等角色。心理定向的角色包括教育心理學家、人際關係學家、心理衛生工作者等角色。自己定向角色包括社會服務工作者、學習者和學者、家長形象等角色。可以看到,作為教師隊伍中從事教育管理工作的輔導員由於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履行不同的職責和任務就需要在日常的本職工作中扮演眾多不同的角色,如何融合協調好這些不同的角色,成為一個出色的輔導員是我們每個輔導員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從格林倫對教師的定義當中我們看到,教師需要扮演三個角色,對於高校輔導員來說情況也是如此。但是也應看到,要做將三個角色完全融合很難。尤其要把一個“教學與行政角色”的輔導員與一個“心理定向角色”的輔導員完全融合在一起並不容易,因為這兩個角色之間存在著很多矛盾。一個“教學與行政角色”的輔導員要扮演的是一個“管理者”,他要表現出來的是威嚴、權力與不可置疑。而一個“心理定向角色”的輔導員要扮演的是一個“心理諮詢師”,他最好的表現是理解、同情、不加以批判等等,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角色。作為一個輔導員,他很難一邊在課堂上教育學生要絕對遵守校紀校規;一邊又對學生們的種種不良行為報以寬容的理解接受。這是兩個矛盾的行為,很難在一個人身上實現。因此,筆者認為,“心理諮詢師”最好還是作為一個專業的角色,在高校當中應設立心理諮詢師崗位,它可以有效地補充班級輔導員在“心理定向角色”上的空缺。在班級輔導員充當“管理者”之時,心理諮詢師可以幫助輔導員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對學生進行諮商,使他們更清楚地認清自己,改正自身的問題,並避免出現逆反牴觸的心理。

三、心理學在輔導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運用

雖然輔導員很難既是一個“管理者”,又是一個“心理諮詢師”。但是,高校輔導員學習一些心理學的知識仍然是必要的。心理學的知識至少可以幫助輔導員們做到以下幾點:

理解大學生,正視大學生們出現的種種問題,並尋找更合理的辦法幫助他們更好的成長。

大學時期本來就是由青年期向成年期過渡的重要時期,是心理生活的多事之秋。大學生們生理上已經成熟,而心理上尚不成熟。他們情感強烈、豐富而不穩定,抽象思維迅速發展,但易帶片面性,加之自己意識迅速增強,這些因素使得大學生們在處理一些重大人生課題,如學習與愛情、自己與他人、現實與理想、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時,表現出盲目性和衝動性。從而造成大學生在心理和行為上出現偏差。加之一些學生由於在成長過程中遭受挫折,在心理性格上存在缺陷,也容易出現問題。

瞭解了學生這些心理狀況,輔導員在與他們交往時,會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關愛。雖然輔導員的角色不可能讓輔導員像心理諮詢師那樣,在學生出現問題時不批判、不反對。但是在心理學知識的幫助下,輔導員可以做到正視許多在普通人看來不可理解的不良行為,在嚴格管理的同時運用正確的方法幫助他們渡過青春期的多事之秋,幫助他們樹立目標,更健康的成長。

幫助輔導員們自身成長,成為學生們的好朋友,好師長。

只有自身健康教師才能引導教育學生健康成長。不但學生們需要成長,教師同樣需要成長。在遇到成長的煩惱之時,心理學會給與我們很好的指導與幫助。輔導員工作重要而繁瑣,這給許多輔導員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和挑戰。作為一個輔導員,需要具備的素質和能力眾多,他們要有良好的政治素養、崇高的道德品質、廣博的文化知識、敏銳的頭腦、優秀的口頭表達能力、運籌帷幄的管理能力等等。對於一個普通教師來講,這些都可能給他們帶來不小的心理壓力。而心理學的知識可以幫助輔導員們瞭解自己、掌握自身的心理髮展規律、完善自己意識、塑造自身、化解壓力、維護自身心理健康,從而得到更好的發展,成為學生的好朋友、好師長。

總之,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對輔導員的工作將會大有裨益。但這也需要輔導員們不斷學習與實踐,把理論與實踐更好的結合起來,靈活運用,從而對輔導員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7

教育就是喚醒是浙江省蒼南縣靈溪鎮靈江國小語文教師楊聰老師的教育手記。一位比我還小三歲的老師教育上卻比我有思想的多。他覺得教育的樂趣來自對孩子的興趣,教育的真正任務和目的,不是評判,而是喚醒,更是善的傳遞、愛的共鳴。

“問題學生”一直都是廣大學校、家長所普遍關心的問題,特別是我們這些奮鬥在教育一線的教師採用的教育態度,採取的教學手段,對學生群體的身心發展都有著不容小覷的影響。

著名的基層教學老師楊聰,摒棄了面對“問題學生”採取忽視、監管、批評等教育手段,而是在自身教育實踐過程中,給予孩子更多的愛與關注,尊重孩子幼小的心靈,重塑他們的自尊與自信,因材施教,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習和學校不再成為孩子的負擔。

他用以樸實無華的文筆,記錄了教師與孩子之間發生的各種各樣的故事與情況,一個個小故事《蒲公英的約定》《我的“雕蟲小技”》《我讓學生哭了》《小敏的課外書》……一個個最直接、最真實的教學案例,叩擊心靈,引發思考。讓我深受感動。在為我們這些身處基礎教育前線的教師們道出更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的同時,也為“問題學生”指明瞭新的方向,讓孩子迴歸最本真的情懷,解放孩子思想。

世界上有兩種愛是最無私的:一是母愛,一是師愛,但師愛不同於母愛。師愛是一種情感與心靈的融化,是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樑。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儘可能深入的瞭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對於問題生的思想工作應做實做細,溝通要有藝術,那種以批評為主,教育為輔,以管代教,以堵代疏的做法會嚴重挫傷他們的自尊心。“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對於問題學生更是如此,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學生,要把學生的思想工作做到心裡去,用充滿感情的言辭去點燃學生的感情之火,與學生的交流不僅僅是語言上的,更是心與心的碰撞,用真摯的情感燃起學生的希望。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8

5月25日,我和本校的4位同事有幸參加了為期兩天的《xx班主任專業成長高階研修班》的培訓。我自20xx年9月參加工作已有六個年頭了,但是擔任班主任才從去年開始。當我得知有這樣一個培訓機會時,非常的激動。

這次培訓一共聽取了3位教育專家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專家們所闡述的教育觀點,風格平實,語言或幽默風趣、或樸素真摯,列舉了大量生動感人的例項。

25日上午xx老師向我們作了《機制建設》的報告。xx老師結合自己班級的詳實鮮活的案例,用樸實生動的語言詮釋自己提煉的教育理念,談了班級自主管理的具體做法: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小組建設,都為集體付出;用行政功能將班級重新建制;根據學科特長設定崗位,根據學生能力特長設定崗位等。這套自主教育管理理論,解放了學生,解放了老師,解放了學習生產力。

25日下午來自xx國小的xx老師給我們帶來的是《教育是溫度的》。“教育是有溫度的”,有溫度的教育,是在孩子們開心時,陪伴在身邊的那張笑臉;有溫度的教育,是在孩子們受傷時,守候在身邊的那個身影。有溫度的教育,讓孩子的學校生活更加斑斕;有溫度的教育,使孩子的人生更加溫暖。做為一名教師,萬老師是一個取之不竭的溫暖源,她那溫暖的教育讓每個學生都能享有幸福的學生生涯。為了讓自己的教育永遠都能有溫度,萬老師也付出了超出常人的辛勞和汗水。欽佩的同時,我也為之感動。萬老師用她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出色的教師,什麼是優秀的班主任!作為年輕的教師,年輕的班主任,需要向萬老師學習的太多!

26日一整天的學習都是xx老師關於《新座標的支撐點》的專題報告。聽完李老師的報告,讓我感受到李老師是一個真心實意做教育的好老師。過去體會到的師德只是追求的一種外化,如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而現今的師德追求的是一種內化和外化的統一,它包涵教師的思想境界、理念、行為、業務水平等內涵,教師不僅僅是教書育人,更重要的是喚醒學生的心靈,一個優秀的教師要具備內在有張力,潛在有魅力,外在有活力。正如老師所說教師無小事,事事是楷模,做好每一件小事是教師最光榮的事。

這次班主任培訓使我深刻地認識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明白班主任工作不僅需要認真負責的態度,更需要藝術性和實效性。相信本次培訓對自己今後教育教學工作中會有所幫助。我將繼續努力學習,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面向個體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9

這兩天期末考試,我像往常一樣,擔起監考工作。

你們是不是覺得監考是一件美差事,什麼也不幹,多麼輕鬆。這種想法,在我是學生的時候,也曾經有過。當多年教師,經常監考,深知監考的煩人之處。

監考的時候,要靜靜地坐著或站著,看著學生。學生考試題沒有做完的時候,用心做捲紙,考場靜悄悄的,監考的我們沒有事做,瞌睡也就襲來。如果考試題做完了,叫你瞌睡你也睡不著了。學生小,一刻也不能安生了,玩筆的,玩尺子的,玩橡皮的……弄得桌子凳子亂響。批評了,能堅持一分鐘就很不錯了。為了讓他們聽話,把不聽話學生的名字記到黑板上。膽小的,能堅持一會兒。膽大的,瞪著眼睛看著你,一臉不服氣;要麼不甩你那一套(你不教他們,不能把他們怎麼樣),該怎樣還怎樣。這一招兒失靈了。

語文、數學考試,題多,學生做完,動不了幾分鐘就到結束的時候了。可是英語考試,不到二十分鐘就完成了任務,還有二十多分鐘,看著亂動的學生,怎麼辦?二十分鐘,沒有措施,學生肯定鬧騰。剛才批評不行,換招兒——表揚,試試吧。我對學生說:“最後二十分鐘,老師看看誰表現最好,把表現好的名字記到堂上,給你們老師說說,讓你們老師表揚你們。”話音剛落,學生立馬坐端正了。看到坐得筆直的孩子們,我再次體會到表揚的魅力。表揚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可是沒有兩分鐘,有的學生堅持不住了,我趕緊把堅持表現好的六個學生寫到黑板上,並對大家說:“這幾個學生特別遵守紀律,老師記到黑板上。”表揚的學生做得更直了,沒有受到表揚的也趕緊坐端正了。給其他表現好的學生機會,讓他們也能受到表揚。我繼續說:“如果誰又表現好了,老師繼續記下來。”就這樣,我看著學生,隔一會兒記下幾個表現好的學生的考號,一直到考試結束,表現好的學生達到二十三個(總共35人),其他學生也沒有那麼不聽話了。我當然是說到做到,把表現好的名字寫到一張紙上,給他們班一個很守紀律的學生,讓她轉交給他們老師。

同樣是在黑板上記名字,表揚好的和批評差的,效果截然不同。表揚更能激發學生的情感,更能促進學生變好。好話順耳,誰都喜歡聽到好話,更何況是學生呢?他人的稱讚是孩子們前進的動力。好學生為什麼能堅持表現好,因為老師常表揚他們,他們從中感到了快樂,有了繼續前進的動力。學困生常聽到老師的批評,漸漸他們沒有了積極性,也就沒有了前進的動力。時間久了,他們也就練就了“本領”——漠視老師的批評,甚至與老師對抗。老師的批評只能讓他們更不聽話。

人與人之間有差別。我們對一些學困生降低要求,只要看到他和自己相比在天天進步,就及時表揚,讓這些學生也常常聽到表揚。複習時,徐東芳默寫不錯,我表揚了她,結果接連幾課默寫都不錯。放學的時候,她在我一邊走,我對她說:“徐東芳,這幾次你默寫真好!”她看看我,不善言談的她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學生犯錯需要我們批評,但是要讓孩子進步,優秀,恐怕更需要我們發自內心的稱讚。及時發現學生的進步,給學生鼓勵,給學生自信,給學生進步的動力,讓孩子們滿懷信心迎接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