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教學觀摩心得感想(精選14篇)

欄目: 教師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9W

關於教學觀摩心得感想 篇1

今天,在學校多媒體上了一節語文課,感受很多。我認為,公開觀摩課是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一種有效形式,但是這種被廣為推崇的教師培訓模式也暴露出了一些矛盾和問題。

關於教學觀摩心得感想(精選14篇)

在青年教師的眼裡,觀摩課設計得近乎完美,讓觀摩的教師們大快朵頤,有誰注意到課上學生的眼睛裡掠過的一絲茫然呢?新課程倡導尊重學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無可厚非。有的觀摩課上熱熱鬧鬧,學生們忙著“已知結果的探究”或“不知所以然的探究”,這種時空的自主讓課堂活動遠離了教學目標;有的觀摩課採用了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問題一個接一個,學生們忙於招架,純粹的現代化卻遠離了人性化……觀摩課結束時,專家點評:教法新穎、靈活,順應新課程要求,符合新課改方向等等,諸美譽讓參加觀摩的教師們不得不深刻反省自己以往的教學,唯恐有什麼新教法學不到手,回去以後用不上。觀摩課的引領方向出現了偏差。

我們應反思一下:備課須“備學生”,自己的學生需要什麼樣的方法?除了教法之外,觀摩課還有什麼?這是至關重要的。方法只是先進的教育理念的一種表象,我們要真正學習的是主講教師的授課藝術、治學精神乃至師者風範;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專家的課也有瑕疵,發現他們的不足,對自己來說也是大的收穫。

現代科技為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體使圖、影、音並茂,抽象的可變得具體,表面上看來,教育變得很容易,學生普遍樂於接受CAI,觀摩課成了許多教師大開眼界的機會。

不同的學科、不同的單元、不同的班級、同班級的不同學生,都會有不同的需要。新課程倡導以人為本的教育,即使我們具備了多媒體教學條件,也不能“唯多媒體”。關鍵是我們的思想,首先要吸納課程的真正內涵。另外,我們可在“實際需要和可能”的前提下,師生齊發動,就地取材,自制教具、學具,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比如一個輸液瓶、一根吸管就可完成驗證大氣壓存在、微小形變、小噴泉、凸透鏡成像等小實驗。如果真正把教學與生活密切聯絡起來,把學生已知的生活經驗、熟悉的場景、常見的現象引入課堂,同樣可以把抽象的問題直觀化,也能使科學知識的價值顯現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若觀摩課的組織者、主講者、觀摩者從實際、實在、實用考慮,不去追求形式上的東西,才能告別作秀和炒作,其價值才會得以體現。

關於教學觀摩心得感想 篇2

11月23日我懷著一份激動的心情,在教研員凌應強老師的帶領下趕赴南京參加了“第五屆全國國小英語教學觀摩研討會”。11月24日—26日我們共觀摩了17節課,還聆聽了國家級國小英語教育專家劉兆義、魯子問、朱浦、李萍和張伊娜教授對現場課的精彩點評。兩天半的時間裡,17位課例展評老師各顯神通,課堂上高潮迭起,精彩紛呈。有的課趣味橫生,自發的掌聲數次在場內熱烈響起;有的課獨具匠心,巧妙的設計發人深省。作為國小英語一線教師的一員,我親眼目睹了他們的風采,聆聽了他們精彩的課,盡情感受著他們各種不同的教學風格,收穫頗多。

一、每位教師上課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師上課的魅力和風格。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幾點:

1、匯入部分新穎自然,易讓學生接受

例如江蘇的徐美老師的《shapes》,在簡單的師生問候後徐老師在學生面前變了一個小魔術,變出了由各種形狀組合而成的一間房子,然後把房子拆開,依次讓學生自己試讀單詞,再用有意義的歌謠來鞏固詞彙,從而引出課題shapes。看似簡潔的匯入只用了4分多鐘,但學生對本課的重點單詞已熟練的掌握,再以此為載體進入對話教學,設計十分新穎巧妙,其中把對話整體呈現教學值得我們學習。

2、授課過程通過情境創設層層推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新知

例如浙江的許瑾老師的《friends》,整節課簡潔、真實,她每授一個新知識總會創設不同的情景進行操練,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新知,在不經意間學會用新知交流,真實而不做作。整節課許老師圍繞主題“friends”,從好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學習,朋友之間相互幫助,相互分享和相互關心等方面展開討論。設計A|B劇的形式,自然呈現並操練目標語言,讓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理解、判斷、想象等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同時恰當的設問,激發學生表達的慾望,達到啟發智力的作用。

又如上海的殷克清老師在匯入環節,她播放了一段南京的VCR,讓孩子們看到了金陵古都的變化。在呈現方面,她先用季節的變化將上一個季節引出It was...讓學生充分了解It was...的意義, 然後又分別用小鳥,企鵝以及人物的生長變化,讓學生體會change的不同方式,並學會如何表述不同時態的基本句型It was .... It was .... Now it is ... It is .... 接著通過四位著名人物的故事,不僅對學生的語言學習進行了鞏固訓練,也對他們進行了情感教育。在最後的總結中,殷老師將life分解成love,ideal,faith,efforts四個單詞,讓學生們懂得了Changes make us change.

3、教學中的一些細節

在本次活動中,我關注了一些教學細節,分別是:

(1)課堂提問 。 北京的張燕燕老師,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的提問,非常恰到好處,先就熟悉的旅行話題提問,從而引出較為複雜的How long句型結構。既可以複習舊知識,又能引出新知識,有利於突出知識的整體性,同時,可使學生養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習慣,並能夠有效的訓練學生快速反應的能力。再從突出重點的提問來說,黑龍江的耿相美老師通過一段課本對話生動有趣的展現三個問題

(What does he want to buy? What color does he want? What style. does he want?)就立馬抓住了本堂課的重點,從而很好的瞭解學生對重點內容的掌握程度,根據學生提供的反饋資訊及時加以補充糾正,並讓學生反覆操練,迴圈往復,加深學生印象。

(2)課堂關注。教師能夠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讓每位學生都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這次活動中大部分老師對學生的錯誤回答都不直接否定,而是停下腳步耐心啟發,等學生真正的會了之後在進行下一環節的教學。湖南的賀琳老師在學生做練習時的一句“If you finish it,please read it.”雖然聽起來很平常,但這也表明她關注到了每一位學生,不至於有些速度快的學生沒事幹。如此大的場面,教師能夠關注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實在難得。

(3)課堂評價。大部分老師在課堂上都設計了評價,課堂評價的活動設計與本堂課的中心話題相結合,能做到個人評價與集體評價相結合,多角度,準確地給予評價,有的是給主人公穿上漂亮的衣服,有的是比一比誰先到達happy school等等。課堂上教師從不吝嗇自己的語言Cool! Great ! Wonderful! Clever boy! Bingo! 。。。教師給學生的成功體驗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興趣,樹立學好英語的自信心,讓他們更積極地參與到各種學習活動中。

二、 五位專家的點評讓在座的聽課老師情緒高昂,在共鳴中達到了共識。

在這次活動中我們還聆聽了國家級國小英語教育專家對現場課的精彩點評。魯子問教授在第一天的小結中和與會教師談了以下幾個問題:

1、高年級教學目標是什麼?教學重點是什麼?怎麼教?

希望國小生進入國中時帶著興趣、帶著語感,帶著一定的語言知識和語言運用能力。

高年級教學目標:A.鞏固三四年級已經形成的較好的聽說能力,並遷移為一定的讀寫能力,達到課標二級要求

B.全體學生的發展,要特別針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強化,達到基本要求。所以六年級學生的基本語言錯誤必須得到及時更正,如tried說出tied

高年級的教學重點:從聽說到讀寫的遷移,困難學生的提高

高年級的教學方法:A、從說到讀,從說到寫,從讀到寫

B、減少機械訓練,強化運用能力

拓展是否必需?要根據學生的水平確定,對於今天這樣的學生、甚至對於大多數的中國的國小生,是不需要拓展的。

2、高年級閱讀教學。什麼是閱讀?閱讀語篇的教學功能是什麼?閱讀前的匯入的作用到底是什麼?閱讀語篇中的新語言一定要先學會了再閱讀嗎?先處理語法、詞彙,再閱讀嗎?

閱讀是資訊獲取活動,是素養提升活動,是圖式建構活動。 閱讀理解層次:總體資訊獲取,具體資訊活動,作者態度,圖式建構。閱讀的匯入是啟用閱讀所需資訊,不是學習語言。高年級閱讀語篇中的語法詞彙不需要提前處理,這不是低年級以語言學習為主要目標的教學,高年級應該是以綜合運用為主要目標的教學。

高年級的語法如何處理?新語法專案,只要求理解。比如When…從句、定語從句等在國小的教學要求是什麼?相反,已學基本語法專案,要求強化運用,如I visited Shanghai last month.

閱讀要不要聽錄音跟讀?若訓練意群,需要。若課文讀音是廣播劇風格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需要。朗讀與閱讀是不同的,朗讀是強化活動,閱讀是理解活動,不能混淆。

3、高年級對話教學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高年級對話教學應該強化學生的聽說能力,強化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幫助有困難學生提升語言熟練程度和運用能力,獲得新的語用語境,獲得新的交際功能。不宜用閱讀方式進行對話課文教學,因為課文性質不同,只有一種情況下可以把對話上成閱讀:學生聽說能力已經超過課程標準要求,而閱讀能力遠遠低於課程標準要求。

同時魯教授還給我們提了三點小建議:

1、教材中的語言活動還是課文,這需要先弄清楚,然後再設計教學。

2、一定要在語境中進行語言學習和訓練。

3、所有活動、尤其是小組活動一定要明確的目的,要符合需要。

第二天張伊娜教授重點對江蘇、上海、北京三堂課做了詳盡的點評,並提出三條建議:

1、平時教師們應書寫標準的教案,教學目標明確,教學設計要有層次性。

2、要把學生當人看,給學生多一點空間去思考,多一點時間去說。

3、要用3——P模式教學對話,但practice 到produce環節要過渡好,設計的

活動要讓學生願意做,能夠做。設計的活動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要用到本節課的語言。

劉兆義教授向老師們詮釋了什麼是閱讀課。閱讀課是學生主動獲取資訊的理解過程,然後才是language producing activity。要求老師們從讓學生理解內容的角度來構思教學。6年級的閱讀語篇材料的作用應該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不再是語言學習,這與三年級的閱讀語篇是完全不同性質的

各位專家點評到位、客觀,哪怕是一個細節的處理都不放過,給了我們更多的思考空間,也給我們國小英語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我的感悟

本次南京之行有了太多的收穫與感悟。聽了那麼多的課和專家的點評,最大的收穫是對對話教學和閱讀教學有了全新的認識。對話課要上成對話課,反覆訓練學生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句,對話課上老師的話應該比學生的話少,把說的權利交給學生,讓他們多開口。閱讀課是學生主動獲取資訊的理解過程,它不是語言教學課,所以不能把閱讀語篇肢解開來進行教學,最後的拓展活動要與閱讀有關,要運用所學的語言。閱讀過程還應符合學生的閱讀心理,每一閱讀環節的目的應該明確,齊讀、跟讀等活動都應目的明確。這些都是我以後教學中要努力的方向,我想這樣的效果一定會更好,實效性也會更強。其次就是要加強自身的專業素質特別是語音方面,儘量要呈現給學生標準的語音語調,要讓學生學得輕鬆有效。還有老師應帶著一種快樂的情感、態度去感染學生,讓孩子們真正想說、敢說、能說。

關於教學觀摩心得感想 篇3

這是我第三次有幸能聽到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和優秀教師的語文觀摩課,和20xx年20xx年相比,我的感觸更深刻了,如果說那時的竇桂梅、靳家彥、賈志敏、王崧舟等著名特級教師給我下的印象只是專家在講課。那麼今天隨著我做教師的教齡增長,我才深深明白為什麼他們才能成為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因為他們才可以稱的上是有魅力的老師,他們的課才可稱的上是經典的語文課。

這個週末去北京共聽了六位老師的語文課,其中就有著名的王崧舟校長和薛法根校長,其餘四位也都是全國優秀的語文教師,每位教師授課時間大約一個小時,向老師們展示的都是完整的一課(含一、二課時的教學)。他們獨具匠心的處理教材的能力,成熟的課堂駕馭能力以及遊刃有餘引導能力令聽我歎為觀止。一位位魅力教師的風采,一堂堂經典課堂的展示,一場場精彩報告的新理念,無不讓我讚歎和折服。

幾節課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很紮實,沒有花架子,連多媒體課件都極為精簡,有的是對詞語、句子、語言表達、篇章結構以及朗讀的紮實教學和訓練,有的是教師與學生心靈對話、平等交流。真正做到了與內容分析式的教學說再見,讓語文教學走向了體驗和表達,上成一節純粹的語文課,使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幾節課我都感覺是老師與學生在聊天談話,老師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個引導都是那樣不著痕跡,那樣水到渠成,讓聽著全無在上課的感覺而是隨著老師走進了文章,走進了作者。幾位老師都是那樣的風趣,讓課堂充斥著笑聲,讓孩子們感受著快樂,享受著課堂,孩子們在老師輕鬆的教學中,慢慢從最初的緊張到放鬆再到快樂,思維的火花不斷的在課堂上碰撞。

給我留下印象深刻的有羅才軍、陳金龍老師以及薛法根、王崧舟校長的課堂教學。

關於教學觀摩心得感想 篇4

聆聽了工作室4位老師的課,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我開闊了眼界,對國小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瞭解,每一節課都讓我有所收穫。

一、教師語言優美,課堂上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整堂課楊梅教師的語言如行雲流水,帶領學生在德國街頭欣賞花海,暢遊其間,品悟德國奇特的民族,感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民族精神。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繪聲繪色地朗讀課文,與作者、與文字進行交流。教師的語言不僅引導學生感悟文字,而且適時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在教師語言的感召下,聽課的老師也收到了美德薰陶。

二、課堂洋溢著生命的湧動,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第二節李建瓊老師的課體現語文味。強調讀,淡化講。教師的評價語言豐富,帶有激勵性,注重學生回答問題的良好習慣培養,要求學生把話說完整。教師的提問含量較高,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儘量讓學生多說幾句。比如:根據大樹的年輪,具體怎樣來辨別方向呢?等等。在指導學生書寫時,充分展示學生的作品,在評價中,讓學生經過思維的加工重組,形成正確的書寫方法。

普光富老師執教的《凡卡》這篇課文。這堂課抓住了兩條線:一條是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的明線,另一條則是凡卡回憶與爺爺在一起時的鄉下愉快的生活場景的暗線,普老師先是從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入手,抓住凡卡被打的動詞體會凡卡所受的肉體折磨與夥計對他的捉弄的精神折磨,讓生深刻地體會了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這時他的朗讀是很低沉的,非常地到位。到教凡卡回憶與爺爺在一起的鄉下生活時又是另一種基調,那就是愉快輕鬆的,此時普老師朗讀的基調就是非常愉快的。最後普老師又為這篇文章作了拓展,朗讀了凡卡的結局。就這樣,在明線與暗線的交錯反襯下,更能體會到凡卡此時學徒生活的悲慘與無奈。在解讀文字的同時,普老師還向學生滲透了文字寫作的特點與方法,普老師的課真的是有情,有趣、有法、有效。有情體現在他那到位的朗讀指導,與情境的創設,有趣體現在他那生動的引領,有法就是閱讀與寫作相結合,有效就是學生學有所得,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一定會有提高,不管是語言的習得,還是寫作方法的習得,是我們這些聽課的教師有目共睹的。

語文教學讓學生領略到了祖國文化的絢麗與中文的無限魅力,並能在課堂上感受到學習語言的無窮樂趣。課堂充滿著平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重視,鮮活的生命在歡唱,在愉悅。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開拓眼界,積極探索,提升自身素質方面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澱教學素養,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關於教學觀摩心得感想 篇5

11月x日,我有幸現場聽了特級教師華應龍老師的《認識圓》這堂課。無論是這堂課還是華老師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錢鍾書曾戲虐的說過,如果雞蛋好吃何必想要看看下蛋的雞呢?我是好奇之人,到底是什麼樣的雞才下如此好吃的雞蛋呢?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生命個體都是唯一的,因此每個視角也是獨特的。我對此次的聽課有一點心得與君共勉。俗話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華老師的課給我的啟發,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數學的文化、美育功能

新課標中提到:義務階段的數學,其基本的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因此數學還應該具有文化、美育的功能。華老師的課中滲透數學的文化、美育功能俯首皆是。教學設計可謂是圖文並茂,從圓的定義:圓,一週同長;圓的特點:大方無隅;畫圓工具:無規矩不成方圓等等,到同時代的人物場景或人物圖片。一方面讓數學課生動有趣,另一方面讓學生了解圓不是今天才發現的,感受我國數學的發展和先人的智慧。誰說數學裡只有思維、邏輯,華老師不正向我們展示了數學的文化、美育功能嗎?其實學理偏愛文,古今中外皆有。大家都知道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同時他還是偉大的藝術家、文學家。其實知識是相融相通,各種學科或是知識都好比淙淙的小溪,無論流經哪裡都會匯入大海融合在一起。

北京奧運會的口號是人文奧運,為什麼我們的數學不能是人文數學?在數學中滲透人文知識,不是要學生記住這些知識,而是發揚數學文化功能,滲透數學美育功能。我們怎樣在教學中體現數學的文化、美育功能呢?個人認為先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才能在教學中實現以上功能。現在我才真正認識到何為特級,不愧為特級教師,處處張顯與眾不同。他教數學,卻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我輩望其項背的。古今中外關乎數學關乎教育的名言信手拈來就是。我想他一定讀

了許多的書,才會有如此豐富的思想,才會有如許多的思考。一直覺得自己還是讀了點書,心中有一點筆墨的,今天才發現是如此的膚淺,相形之下,我真是自慚形穢啊。華老師為什麼能騰出時間讀書?都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讀書也不是一天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日積月累。尤其是我們這樣的學校,學生的文化素養普遍偏低,教師要保持源源不斷的活水供給學生就要多讀書讀好書。

第二,關注細節,關注生活

在教學中我也發現有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或不願聽?原因可能有好多種,但對於教師來說,學生顯示對出知識內容不感興趣是他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原因之

一。《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中提到,知識在他們那裡常常變成了不能活動的“貨物”,積累知識好像就是為了“儲備”,而不能“進入週轉”,知識沒有加以運用。知識——這就意味著能夠運用。只有當知識成為精神生活的因素,佔據人的思想,激發人的興趣時,才能稱之為知識。知識的積極性、生命力,——這是它們得以不斷髮展、深化的決定性條件。而只是不斷髮展、深化的知識,才是活的知識。只有在知識不斷髮展的條件下,才能實現這樣的規律性:學生掌握的知識越多,他的學習就越容易。但一些知識好像脫離了學生的精神生活,脫離了他的智力興趣。掌握知識對學生來說變成了一件討厭的、令人苦惱的事,最好能夠儘快地擺脫它。我很贊同以上的觀點。課標中也提到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汪中求在他的書中寫到細節決定一切。華老師的課正是從生活出發並關注細節。讓我難忘兩個細節是尋寶遊戲和籃球賽。新課的匯入用了一個尋寶遊戲,並貫穿整個圓認識活動的始終。 “寶物在據小明左腳三米的地方”引發學生思考寶物可能在哪裡?進而自然的由學生提出寶物所在的位置構成了一個圓。這種遊戲啟發學生思考,學生躍躍欲試都想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的胃口就被吊起來了。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個就是接連兩次出現的籃球比賽的錄相,xx年雅典奧運會八分之一小組賽和NBA的一個比賽場景。賽事是學生熟悉,第一個賽事的出現是前奏,為了調節學生的心緒到課堂中來,第二個賽事是為了讓學生看到圓就在身邊,同時啟發為

什麼籃球中圈是圓形?除了以上兩個還有許許多多我們常見的卻視而不見的生活中的圓。

第三,面對突發問題或困難時的應對心理

每個人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突發問題,這時候你會怎麼想,怎麼辦呢?我們先來看看華老師是如何處理的。課還未開始,華老師就遇到一個問題:上的是“圓的認識”學生卻沒有帶圓規。我像是等著看好戲似的,看你怎麼處理。起初,華老師的反應與一般人無異:焦慮、著急,甚至想過換課。過了5、6秒,他恢復了常態會到課上了,並且沒有在想這件事。後來在互動交流中,我們得知此類情況發生不止一次兩次了,更有甚者上四年級的內容,上課的學生卻是二年級的。每次遇到這種情況,他都會想到《阿甘正傳》中阿甘媽媽的話,要想往前走就要甩掉過去。正是這種甩掉過去的心理支援他正確面對出現的每一個問題。無論在生活中或教學中我們也可能遇到此類的問題,我們大多是慌亂,慌亂,甚至影響一天的心情,我們何不放下負擔甩掉包袱呢,思考阿甘媽媽說的話呢。可能我們不能立即做到這一點,但做與不做,做好與不好並不是同一個問題,只要我們每天邁出一小步,再回首,我們已經走了一大步了。

以上是我個人的對這節課的一點心得,其實此次太倉之行的感觸遠不止這些,更為精彩的還有《課堂因出錯而精彩》,我想《課堂因出錯而精彩》應該在教學中更為實用。我想單獨意會直至達到共鳴。

關於教學觀摩心得感想 篇6

今天,我有幸欣賞了塔河四小安波老師的《愛在地動山搖後》,和松嶺一小張琳琳老師的《吃出健康來》兩節生命教育觀摩指導課,這二節課,讓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這次觀摩指導課為我們生命教育教師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儘管學生水平不一,兩位教師教學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鑑的東西,下面談一談自己的聽課心得:

首先,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是新課標的重要特點,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兩位老師既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又重視了學生個性健康和諧的發展,最大限度激發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和參與意識。聽課時,我特別注意了兩位老師在教學實踐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用了不同的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式,而且,互動模式多樣,採用看圖、看動畫的模式或創造一情境,讓學生展開聯想,激起了學生對生命教育學習的興趣,營造了寬鬆,民主,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

其次,兩位老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證。聽課中我發現兩位老師基本有以下幾個共同特點:1、口語流利,發音準確。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保證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從而學到正確的知識,地道的語言;2、善於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手段輔助教學,使學生接觸到的知識更立體,更直觀,更生動;3、教態親切,表情豐富,充滿激情。在課堂上能輕鬆,活潑,瀟灑地進行授課,富有藝術性;

通過這次聽課,我對自己也提出了相應的問題去思考,聯想自己的課堂教學,我想了很多:

1、教學備課未達精細巧妙。對於備課,我感覺到了它的重要性,二位老師之所以課堂上運用自如,就在於她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宗旨和理念,掌握了教學內容的要旨,而我平時備課還達不到這種嚴謹的態度,今後我會盡力做到極致。

2、尊重學生的不同需要與興趣。要充分了解學生,理解學生,實事求是地分析學生的學習現狀。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興趣、求知慾、好奇心、上進心,善於找出學生的進步點,提供好的學習方法,創設成功的機會,激發學生向上的動機與行為。兩位老師的確有許多值得自己學習和借鑑的東西,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一定能拉近距離,不斷進步。

關於教學觀摩心得感想 篇7

20xx年6月14日,我有幸到江門市實驗國小參加了“生命化教育大問題教學課題觀摩”。在短短的半天時間裡,我們觀摩了蓬江區優秀教師、蓬江區教育指導團成員、蓬江區名師工作室學員陳國柱老師的課例《打電話》;還觀摩了全國優秀教師、數學特級教師、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繼續教育部主任、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主持人黃愛華老師的課例《方程的意義》和現場互動活動。

陳老師和黃老師精彩的課例,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特別是是黃愛華老師的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讓我重新定義了教學方式。以下是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一、老師生動的預熱和豐富多彩的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真正在體驗分享學習活動。而教師的角色轉變了,學生的角色也主動轉變了。由被動的學習轉變為主動的學習,學生既是知識的接受者,也是知識的發現者,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體現“以人為本”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與要求。

二、良好的教學基本功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黃老師風趣幽默的語調、生動精練、吊人胃口的講解,非常值得我學習,他合理地使用多媒體和黑板教學,不僅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而且創造了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幾乎不受下面幾百位老師觀摩的影響,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實在是妙!

在以後的數學教學中我也要加倍努力,多多借鑑有經驗教師的教學方法,在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教學有所創新,逐漸提高數學教學的水平。

關於教學觀摩心得感想 篇8

10月27日和28日,我有幸參加了xx縣舉辦的“教育新視野?第八屆國小語文名師教學觀摩活動”。活動中,我們有幸聆聽到多位名師精彩的課堂教學和講座,其中查、吳、何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中受益良多,以下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關注學情的識字寫字課

查執教的《敕勒歌》是一節定位於識字寫字的課堂教學,採用隨文識字的形式,引導學生聯絡生活經驗、結合偏旁發揮想象等多種形式識記生字,理解字義;寫字教學注重習慣培養,通過示範指導書寫教給學生寫字規律(高低、寬窄、穿插);教師重視朗讀指導,由讀正確到理解讀,再到展開想象角色體驗讀,學生的朗讀水平逐步提高。

査老師在講座中強調了識字寫字教學的三個基於:基於學情,基於漢字特點,基於生活經驗;每節課要保證10分鐘的寫字時間,提筆即練字,要求端正寫字姿勢,養成良好的習慣。低年級每課要求識記的生字比較多,如果每個字都採用統一的模式教學,會顯得單調枯燥,不利於學習興趣的培養。査老師的課給我們的教學做了很好的示範,無論是識字還是寫字的教學,教師都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抓住“卡點”重點指導,採用多種識字方法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如:

“見”引導學生看註釋理解;“陰山”聯絡生活,使學生明白它是一座山的名字;“穹廬”由偏旁聯想詞義;“似”通過組詞理解字義。對於寫字教學,査老師指出示範是最好的指導,注重示範也是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做到的。

二、追求精確的習作指導課

吳執教的《蘋果脫險記》是一節想象作文指導課,吳老師在講座中提出教什麼是技術,怎麼一步一步教是藝術,老師教得怎麼樣是價值。首先,教什麼?吳老師以想象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為主要目標,想象作文不再是以想象力的培養為主要目標;其次,是怎麼一步一步教的?對於範文,教師沒有細緻的分析講解,而是引導學生在不斷髮現總結並歸納出寫作的三要素:想象符合物性;情節一波三折;細節從容應對,為學生搭建了寫作的支架。最後,教得怎麼樣?想象作文不再是天馬行空,物性是它的靈魂,而一波三折的情節和細節描寫是它的血肉,有了精確的寫作內容和寫作形式,一個小蘋果在孩子們的筆下活了。習作評價沒有批註好詞佳句、分析結構,而是採用學生讀,大家根據表格評星的形式落實到每個要求的完成情況,使學生通過比對發現不足,操作性強。

三、講究真實的口語交際課

何執教的《商量》是一節口語交際課,課堂上教師像是在和學生聊天,幽默的語言使課堂氛圍輕鬆愉快,在與學生的對話中,老師完全忘記自己是在講課,根本是在跟學生一起學習,瞬時指出學生髮言中需要改進的地方和需要大家效仿的地方,立刻指出、修整或是引領。在不留痕跡的引導中,學生在一點一點進步,學生掌握的不僅僅是商量的方法,還有商量的態度,看似簡單的“商量”二字,教師卻賦予了做人的態度,使教學真正服務於生活。學生交流的形式多樣,在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過程中展現的是真實與自然的交際。

何老師在講座中提到三種現象:不教,似乎還會說;教了,就不好好說;教後,變得不會說,這些現象的確是我們在教學中遇到的困惑,何老師指出之所以會出現這些現象是因為口語交際踩中了這兩個雷區:一是交際中“身份”的丟失,沒有身份即丟失了交際物件和情境,只有明確交際中的“身份”,編排活動中的“狀況”,放歸生活中的“場景”,學生才有話可說,才能好好說。二是交際困難預計不足,交際的目的不在於成功,培養協調力才是核心。何老師的講座重新整理了我對口語交際的認識,真實與自然的交際才是最精彩的課堂。

總之,學習的時間雖短暫,收益卻很多。但打鐵還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斷地學習,與時俱進,練就過硬的基本功,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整體素質和語文素養,才能適應語文教學新的發展需要!

關於教學觀摩心得感想 篇9

20xx年10月20日至21日,我很幸運參加了第二十屆“相約名師,聚焦課堂”的國小數學的觀摩會,有幸聆聽到劉延革、蔡巨集聖、唐彩斌、張冬梅、強震球、朱德江、徐斌等幾位名師的講課,讓我近距離地真實感受到了名師的教學智慧。他們以自己獨有的內在美和外在美的藝術風格的教學,感染著學生,震撼著學生的心靈,同時也觸動著我的心絃。專家們用生動幽默的語言、一個個質樸真實的經歷講述了自己對國小數學教學的獨特見解和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他們紮實深厚的教學功底、精湛的教學水平、嫻熟機智的課堂駕馭能力,多方位地展示了自己的教學風格與魅力。課堂上獨特的教學設計、隨機應變的組織教學能力、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讓我們豁然開朗,受益匪淺!這兩天的培訓學習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我們學習數學的意義也是深遠的,下面我就以我印象最深的幾點展開我在此次觀摩會上的體會。

一、注重與學生的溝通,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感。

這次的學習讓我們感受到每堂課都很接地氣,沒有了作秀。教師放低了身份,與孩子有機地融合到一起,很實在,很和諧。課前每一位教師都與學生輕鬆的交流,使學生的心情得到了放鬆,學生自然就以飽滿的熱情及亢奮的鬥志投入到了新內容的學習。如強震球老師,他上的《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分數的意義》這兩課,這位老師的名字很有意思,強大的強震動的震皮球的球。他在課前與學生這樣交流,他說:“你們知道我的名字嗎?”“看到我的名字你們想到了什麼?”這個時候學生開始眾說紛紜,其中有個孩子說:“我在想這個老師是不是強大到震動了地球”。在學生們一片笑聲中,老師趕緊走去和學生握握手說:“謝謝你這麼看的起我。你的想象力真豐富。”“孩子們,今天的課我們就從想象開始。”課就這樣拉開了帷幕。天真的孩子與幽默的老師一下子就拉近了師生的心理距離,自然就緩解了學生的緊張感,也為自由寬鬆、和諧活躍的課堂奠定了基礎。

二、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聚焦核心。

我很有幸聆聽了劉延革老師的《簡單的資料分析》,在課的開始,通過猜測,班內3位同學的生活方式,引出資料,進而引出資料分析;先是出示身高資料進行分析判斷,然後依據身高資料分析三位同學的生活方式;隨後又出示了體重資料進行分析判斷;最後將問題進行拓展,應用資料分析,進行決策、預測、判斷的練習。

無論是課題的引入,還是隨後的拓展,都把握住“資料分析”這一核心概念進行教學。這種資料分析,不僅僅將目光停留在統計圖上,更重要的是分析出統計圖背後的資訊提取出來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

不僅是這節課,我覺得所有的統計教學都應以“資料分析”為核心。資料分析是是一個複雜的思維過程,資料分析的過程不只是計算和畫圖,而是要選擇合適的方法整理和分析資料,將蘊含在資料中的資訊提取出來幫助解決問題。

雖然兩天的數學教學觀摩研討會已經結束了,但名師數學教學的風采與魅力給予我極大的感受跟啟發。作為一名老教師,我深感自己的不足,需要學習和實踐還很多,還需要我們不斷去認真探究,細心琢磨,在自我反思不斷的總結和提高,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有效之路。

關於教學觀摩心得感想 篇10

18日至19日,我有幸去第十二中學參加了xx市第十九屆全國國小數學名師示範教學觀摩活動。作為一名教師,任何一次聽課或參加其它教研活動,都是學習的大好機會,可以汲取不少教學經驗。 在這2天的時間裡,聆聽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和等5位教師的展示課。感覺受益匪淺。牛獻禮老師的沉穩,徐衛國老師的從容,張冬梅老師的和藹可親,楊麗、韓東兩老師優秀的教學素養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現代的新課標理念、新穎的設計、清晰的思路、靈活的教法、愉悅的情感、親切的語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專家們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學中的經驗體會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深入淺出,幽默風趣,讓人久久難忘,讓我們深深感覺到教學技藝無止境,教學創意無極限。聽了這些專家的課,使我們對新課程的理念,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師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與藝術化。

在短短的兩天時間裡,我們共觀摩了8節課,充分展示了他們不同的課堂教學思路。有人教版國小六年級《圓的認識》、四年級《軸對稱圖形》、四年級《平均數》、五年級《打電話》五年級《和的奇偶性》三年級《認識面積》等不同內容的幾節課,徐衛國老師,給我們展現了“圓的認識”兩節同課異構的課堂,雖是相同的教學內容,徐老師卻從不同的角度切入,依據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設計思路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他們的紮實的教學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在我看來,徐老師用同樣的教學內容,演繹不同的風采,卻展現同樣的精彩。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張冬梅老師的兩節課,一節是三年級的“射線、直線和角”、另一節是五年級的“和的奇偶性”。兩節課同樣體現了她“親和數學親和學”的教學主張。讓學生在親和的氛圍中親和地親和地學習數學,體會數學的無窮魅力。 張冬梅認為,“親和數學”一定要“親和學”。“親和學”體現了教與學的智慧,其內涵在於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從而獲得數學知識,並學會“數學思考”。

張冬梅在課堂上憑藉語言的魅力給學生真正的自由——學習自由、操作自由、表達自由、思考自由、精神自由。她總是“偽裝”成無知的孩童,以親和的姿態參與到學生的探索、求解、驗證活動中。因此,她的課堂幾乎是群體的思維碰撞,當有了新發現時,師生都會不自覺地沉浸在創造的喜悅當中。這就是“親和數學”的魅力。

現在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學習心得。? ?

一、必須對教材充分理解和掌握。?

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才能更好地把教學任務解決好,教材的理解是對教學做充分的準備,教師只有知道上什麼,什麼是重點、難點才能上好課。學生也就學得輕鬆愉快。聽了這幾位優秀教師的課,使我深有感受他們對教材理解透徹,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紮紮實實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

二、教師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質。

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保證。有良好的素質才能緊緊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學過程中來,調動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數學課不再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三、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新知,更重要的是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在教學新知時,都是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發現、探究新知的,並且互動形式多樣,注重主體參與。在這次活動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為教學服務。另外,印象較深的是老師們主張把一切還給學生。

總之,通過這次聽課活動,各位教師所體現出來的優點遠不止這些,他們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較強的課堂調控能力,精美的教學課件,對教材的深層次把握,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學有所得,也讓我深思,怎樣把各位教師的教學優點儘快融入自身的課堂教學中,讓自己的課堂教學變的有特色、有效益。我將借這次機會,把優秀教師當作追趕的目標,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努力縮短與優秀教師的差距。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繼續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學,組織教學,增進自己的教學水平,給孩子們呈現一堂堂精彩的數學課,讓孩子們在數學的世界裡快樂的學習成長。

關於教學觀摩心得感想 篇11

近段時間,在網上觀摩了一組課堂教學視訊,感覺執教老師嚴格把握學段特點,科學遵循文字樣式、充分呈現學習過程,細化、強化學生語言文字學習、運用的過程,努力嘗試凸顯了閱讀教學中“語用”這一核心理念。從課堂教學中折射出來的是,教師正從教學理念到教學行為做著由肌及裡地改進,可以透析的是,從備課和教學組織形式方面來支撐落實“凸顯語用”。

轉變備課理念,遵循文字樣式

文體是一種鮮活的、不容忽視的存在。文體本身就是言語的意圖和內容的一種交融呈現方式。這些課中所反饋出來的資訊就是,上課老師在備課時,充分關注了文字的特點,教學時抓住核心的語文內容開展讀寫活動。

童話體 教師讓學生髮揮想象親歷文字感受語言的詩意和美好。《楓樹上的童話》這一課中,教師集中抓住描寫母鳥與小鳥呼應叫喚的兩個虛擬情景的句段(學拼音、看太陽),引導想象猜想鳥語、情趣朗讀演繹母子對話的意境,創設情境模仿創編(太陽下山了,月亮升上來了,喜鵲阿姨在問……我懂得了……喜鵲弟弟們一齊快樂地答道……我懂得了……)從讀到想象到說,這樣讀、思、積累、表達的語用活動自始至終沉浸在情趣盎然的童話意趣中。

小說體 教師應帶領學生從簡單表層的理解走向立體豐富的感受,並把握其矛盾衝突。《蘇七塊》這一課中教學就是著眼全文,讓學生在反覆探究中全面把握人物形象,感受語言風格、積累語言,習得閱讀方法。以把握人物形象這一內容理解為主線,衍伸聽說讀寫說的能力訓練及閱讀方法的習得運用,呈現出清晰的三大教學板塊:1.關注外貌的文字,朗讀玩味方言,走近蘇七塊。2.關注描寫的文字,感受語言特色,概覽人物形象。引導學生立足文字,重點以“奇”字為核心呈點狀發射,全面概覽蘇七塊的為人處事風格(相貌奇、藝術奇、規矩奇),並圈詞劃句,支撐自己的觀點,同時感受以四字詞語為主打、節奏明快的天津快板式的文字語言風格。3.關注小說情節(人物表現),豐滿人物形象。教師抓住人物形象的多面性、爭議性,順學而導,利用學生初讀時出的一字評價(奇、善、貪、壞、冷、嚴),引導學生依託文字語言展開觀點陳述、爭辯,貫徹了閱讀方法、發展了學生語言。

說明性文體 教師可帶領學生洞見文章內部條理的井然有序、結構的清晰縝密和語言的準確簡練。如二上年級《活化石》一課中,老師引導學生研讀重點句子,感受活化石的古老和珍貴,在這種學法的引導下,一些帶著文體特徵的詞語句子都一一納入學生的閱讀視野——“幾億年前”“一億多年”這樣鮮明的數字被學生找到了;“和它在同一期生活過的動物,許多早就滅絕了……”這樣鮮明的比較的句子被學生髮現了;“銀杏樹長得極慢,如果你小時候種下一棵銀杏樹,一直要等你當上爺爺,才能吃上它的果子。”這樣形象的舉例,也被學生所關注。教師再次還隨機安排了兩處語言運用的訓練:其一,讓學生以“我是一棵銀杏樹……”進行自我介紹,在理解內化文字語言的基礎上活用文字語言。其二,文中關於銀杏樹葉外形描述的一個比喻,也被教師拿來用作訓練學生語言運用的好教材,欣賞銀杏樹四季圖,進行數量詞以及打比喻的句式運用。這樣使得學生讀、悟、說的能力訓練、方法實踐都聚焦在了同一點——說明性文字(嚴謹的內在條理、生動具體的說明方法)

《圓明園的毀滅》一課中,教師重點引導學生對第3段進行了研讀,落實讀寫聯動,遷移寫法。1、初讀,感受描寫園中建築景觀時選材的匠心獨具,引說:有氣派豪華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熱鬧的街市,有僻靜的山鄉村野;有現實的景觀,也有夢幻的景緻;有民族的,也有西洋的。2、引導發現其間獨特的寫法——對舉。3、出示風格對比迥異的這四組文物圖,讓學生模仿寫話:圓明園中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有……也有……;有……也有……,從課堂上呈現出來的是,教師精細的備課思路,對於文字的鑽研,可謂獨到。正是因為做足了備課的功夫,教材的利用率得到最大化,教學的準星才不會走偏,讀寫的功夫才會下到點子上。

轉變學習方式,開展語言實踐

此次教學展示,課堂上擺放的是六邊形的課桌、兩塊黑板,這就從硬體上就迫使教師轉變學習方式,落實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體現學習的合作性和活動性,並展示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成果。讓我們看看,許多課在學習方式的轉變上確實也下了不少功夫。

小組合作學習明顯地呈現了學習方式的轉變,也許,下列課例中呈現的幾種小組合作學習不一定十分有效,試做探討。

合作品讀,補充認識:在品讀環節,先安排學生個體自讀,然後將學習所得在小組交流,在對各自的答案進行梳理統整。如《科里亞的木匣》中,讀1——2段,找出科里亞埋木匣的句子,想想:你讀到了一個怎樣的科里亞?把批註寫在便利貼上。個體讀完後將便利貼彙總張貼在一張學習單上,並派代表進行交流。

又如《蘇七塊》中小組討論各組員對蘇七塊這個人物的一字評價,並彙總在一張白板紙上,並張貼在黑板上呈現,便於老師帶著各組進行集體梳理。

合作演繹,增添情趣:《楓樹上的童話》中,“看太陽場景”的品讀中,四人小組扮演喜鵲阿姨和喜鵲弟弟們,給他們配上合適的對話。先在小組中分配好角色、小組準備、集體展示。

合作交流,深化理解:《金色的腳印》一文中,教師也挑起了學生關於“正太郎該不該幫助老狐狸解開鐵鏈”的辯駁,首先就“解”與“不解”兩種觀點進行同質分組——小組交流完善觀點,補充豐富聯絡單中的理由——不同觀點的小組間展開辯論。無獨有偶,《蘇七塊》中教師也讓學生展開關於主人公“善”與“壞”的激勵辯論,方法過程雷同。

小組合作是一種學習方式的呈現,它是一種輔助形式,幫助師生順利、高效地完成教與學的任務。閱讀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當然是為凸顯語用、達成語用服務的。個人認為,小組學習要有別於個體學習和同桌學習,小組學習應兼具發揮學習成果的交流、梳理、整合、提煉的多種功能。否則,則是流於形式,最終落入“熱熱鬧鬧一場空”的誤圈。因此,小組合作要慎用,慎用是指要用得精當,合適,並不是避而不用。我們要精心設計小組合作的主任務、主話題,精心設計合作的流程,明確組員的任務,必要時配以恰當的任務單等,使學生間的學習交流有目的、觀點碰撞更加頻繁、學習機會更加廣佈,學習效率得以提高。

當然,此次課堂展示中學習方式的轉變除小組合作普遍展現外,教師還在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方面,做得更加精細,落實更加到位,這一點從指導學生圈畫詞句、做批註這一點可見一斑,不再詳敘。

這些精彩的好課和專家們中肯的評價,讓我們再次如醍醐灌頂:閱讀課的立足點是凸顯語用,而要凸顯語用,則要孜孜研讀教材、細細發掘語言、緊緊扣住學情、實實在在落實語用學習活動。反觀我們目前的閱讀教學,我們也認識到,雖然我們的理念也在同步上升,但在組織開展學習活動時,我們還應該大膽、更開放,更精細,並在教師導學這一方面練好硬功,相信,我們的閱讀教學將走出瓶頸、迎來一片坦途。

關於教學觀摩心得感想 篇12

回首這兩天的教學觀摩學習,頗有感受啊。作為一個大二學生,要學習和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真的是很多,終於見識到了“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情形。我發現作為一名老師,不僅需要掌握紮實的知識技能,更要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作為一名大二的師範生,剛好又趕上時間教學的推廣,感覺挑戰更大。對於實踐教學,大家都處於摸索探究階段,教學需要加上實踐,還算挺有難度的,但於此同時,我看到了許多前輩教師豐富資深的經驗以及他們對實踐教學的應對能力。通過兩天的教學觀摩,我得到一點心得體會。

一、教師備課與課堂駕馭

1、兩天下來,我覺得備課和聽課尤為重要。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因為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絡,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以前學的基本上是純理論的知識,只知道學生是主體,但如何落實呢?我發現要好好思考課堂匯入,好的課題匯入,有利於學生思考問題。而好的課堂匯入,則需要老師在上課之前做充分的備課工作,想教學的整個過程是否被學生接受。要上好一堂課,需要備好充分的教學內容,這樣才能令學生獲益匪淺,例如因為老師在上課之前就備好了課,知道自己上課的每一個過程,促使這節課上得很成功,而且同學們經過自己動腦思考,對知識領悟的很快,掌握也很牢固,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2、 我在這兩天見習中聽過幾位經驗豐富的教師的課,不管是公開課還是常態課,他們總是把學生的思維慢慢引出來,循序漸進的,一切都好象是水到渠成的,但我覺得要我做到這個程度,是非常有難度的,這還需要一直努力學習和思考。課堂上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駕馭課堂的能力,尤其是在中學課堂上,中學生正處於叛逆期,要讓他們在課堂上堂上認真聽講,跟著老師的思維走,是非常困難的。在這個時候,我覺得老師應該有極大的包容能力和駕馭課堂的能力。我想我要努力學習前人的經驗,培養自己的包容力和課堂駕馭力。

除此之外,閒時我也經常老師請教教學上的問題,老師們都非常熱情幫我解答,獲益匪淺,從中明白了知識和經驗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必須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積極吸取老師們的一切先進教學理念,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為自己將來的教學提供更好的經驗平臺。

二、上課內容的準備

1、要注意創設情境,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絡。

課標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觀摩課充分體現突出了這一特點。如:將複習的內容融合到教學中,為課的伊始注入“興奮劑”。

2、要使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生物問題,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見習過程中,我很好的感受到了葉老師先讓學生猜測各種可能性,探索實踐,探究本質—理論上驗證等活動,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明白方法,能夠探討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掌握求平均數的兩種方法,移多不少和公式法。

3、要注重與學生溝通,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感

我也想要成為一個和藹可親讓學生尊重喜愛我並喜愛我的課堂的老師,聽了葉老師的課讓我深受啟發,葉老師的語言“孩子們”、“寶貝們”、“真聰明”、等等,所有這些,都是老師對學生的愛的教學方式,而且這種方式被學生深深地感受到了,以至於快下課的時候葉老師的課堂氛圍也還是非常活躍的,這是非常之難得的。這說明葉老師別緻的課堂深深地吸引了學生的心,學生真的想跟隨老師一起在課堂上去探索知識的奧祕。這是值得我學習的。

三、上好課的注意事項

1、老師要靈活地使用教案,針對課堂上臨時發生變化的情況,對教案作部分改變,以適應變化了的情況,使課堂教學收到最好的效果。課堂是變化的,對於如何駕馭課堂,還是我的一個重點學習領悟。

2、掌握好課堂教學的基本步驟,即開始、中心和結尾三部分,要自始至終緊緊圍繞教學目的進行教學,於此同時,還要注意與學生們做好充分的課堂互動。

3、及時輔導和批改作業,輔導不僅是幫助學習差的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也要指導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自學,充分發揮學習潛力。通過批改作業,可以檢查學生的學習質量,及時發現和糾正學生學習上的錯誤。通過批改作業,也可以檢查自己的教學效果,以便因材施教。

4、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要求要有好的普通話,如果一個老師連普通話都將不好,那怎麼服得了學生,這一點,在老教師中有所表現。講課要生動,幽默點,別讓學生覺得無聊。

總之,經過短短几天的觀摩學習,我受益匪淺,深深地認識到:要努力積累經驗,因為一堂好課,其內在的神在於教師本身精湛的學科涵養,以及將其自然轉化為教學影響力的智慧。在今後的學習中,我一定要努力學習基礎教學技能,補充完善自己,努力為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而奮鬥,力爭取得更大的成績。新時期的教學工作給我們很大的挑戰,我們只有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學習,去適應它,才能挑起這個重擔,才能為新時期的教學工作做出自己的貢獻。

關於教學觀摩心得感想 篇13

我有幸觀摩了優秀教師的開放課,聽後我收穫頗豐,同時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我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寫下來,與同行們交流一下。

1.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教學設計是老師為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按照教學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從這兩位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我能感到教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不僅“吃透”教材,還充分地瞭解學生。她們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設計教學。找準教學的起點、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捕捉教學的生長點,處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學生的發展觀。

2.教學過程精彩

從每一位授課教師的教學過程來看,都是經過了精心準備的,從匯入新課到佈置作業課後小結,每一句話都很精煉、每一個問題的設定都恰到好處、板書也充分體現了知識的結構體系。值得一提的是董秀坤老師講的三年級數學課《認識分數》的板書,板書中的“把”、“平均分”、“其中每一份”這些字是不變的,而中間的字隨著課堂的進行逐漸變換,層層深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了分數的概念。

3.學生自主學習

不管是哪節課,老師都能做到面向全體,尊重差異;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體驗成功。老師的一年級語文《迪斯尼和米老鼠》一課,整堂課輕鬆、自然。她那富有親和力的聲音,那親切而溫柔的姿態,就連每個聽課的老師都覺得心情舒暢。新課程要求教師改變以往那種以師為尊的角色,首要的一點是讓課堂成為平等的課堂,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要放權給孩子,同時給孩子熱情的鼓勵。田老師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偶爾回答錯時的安慰和鼓勵,孩子答對時的慷慨獎勵,整個課堂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中,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讓我覺得孩子們能在這種寬鬆,平等的環境中學習,應該是種享受,這一點很值得我學習。

4.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製作精美的課件

近年來,多媒體技術迅速興起,並逐漸進入課堂得到廣泛的使用,它以圖文並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以跨越時空的非凡的表現力,大大增強學生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與感受,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它不僅優化了課堂教學,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更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並能使教師更好的把握反饋資訊,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本次活動中,上課的老師都用到了多媒體課件。無論是匯入新課,新知識的學習,還是鞏固練習等都採用多媒體課件形式貫穿於整個課堂,環環相扣,真真實實地輔助了整節課的教學。

這次聽課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我也反思到我的教學中存在很多的不足。我希望進修學校以後能多組織這樣的聽課活動,聽課是教師成長的一條捷徑,我會珍惜每一次聽課的機會,向優秀教師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地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關於教學觀摩心得感想 篇14

本次活動聆聽了、等五位當下極具影響力的特級教師的精品課,目睹了七位全國第二屆國小青年語文教學觀摩活動一等獎老師的精彩課堂,同時聽取了福建省普教室黃國才老師的《核心素養下的好試題與好教學》,xx老師的《好課的祕密》等精彩講座。兩天半的時間,徜徉在一節節賞心悅目的課堂,聆聽大師高瞻遠矚、旁徵博引的詮釋,一股股綿甜醇厚的佳釀不斷豐盈心靈的酒杯。下面談談我感受最深的兩點。

一、課前互動各具特色,彰顯教師智慧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也如此,對於彼此不熟悉的師生,課前互動顯得尤為重要。這十二節課中老師們一個個趣橫生的課前互動,讓他們的好課錦上添花,妙不可言妙。

北京特級教師王文麗老師執教《祖父的園子》,是這樣進行課前互動的:讓學生判斷“我是來自廈門濱北國小的老師”“我今年26歲”“我是一位很愛讀書的人”“我很喜歡跟孩子在一起”四句話是真還是假?並說明理由。在學生說明理由時相機引導孩子們要細心觀察,認真傾聽,用心領會。這樣不僅與學生拉近了距離,還不動聲色地交給了學習的方法。

執教《臨死前的嚴監生》的楊坤老師則設計了“猜猜我是誰”的小遊戲。讓四位同學上臺,其中一位是大家推薦的班上最具表演天賦的同學,讓該同學根據畫面比劃動作,再讓另一位同學猜猜是誰,其中三幅圖分別為“孫悟空”“天線寶寶”“嚇死寶寶嚕”,這些都是孩子們很喜歡的人物和語言,學生搞笑的模仿動作,離奇的猜測使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隨即再出現一張楊老師騰空躍起的照片,讓孩子們猜他那時的心裡活動,孩子們思維開始活躍,很巧妙地為後面根據嚴監生的兩個指頭揣摩其心理活動做鋪墊。

再如來自重慶的落應華老師在教學《窮人》一課時,採用與學生聊天的方式,分別出示了“嚴監生”“王熙鳳”“諸葛亮”“《橋》的主人公”,指名說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在看似隨意的聊天中,通過聊小說,滲透學習方法;聊情節,概括主要內容;聊環境,揣摩人物心理。

短短的幾分鐘中,老師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快速地消除了學生緊張的心理,帶著滿滿的自信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悄悄地進入課堂,無不體現了他們的智慧。

二、教材處理巧妙合理,彰顯教學藝術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表現是以深入地鑽研、創造性地運用教材為重要前提的。本次活動中的名師們在處理教材方面獨具匠心,充分體現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xx老師執教《剪枝的學問》,他的教學簡單樸實、幽默睿智。簡單到從頭到尾沒有一張幻燈片,只有一本書,一根粉筆。他的課又是如此豐厚,從新課匯入到感知內容,再到品味語言,最後朗讀指導,每一個環節都在踐行著“讓成長看得見”。

課的伊始,聽寫字詞方法非常有意思,如聽寫“蛋”,他說“雞蛋”“鴨蛋”“臉蛋”,什麼蛋不能吃,再如聽寫“成熟”一詞,他說了三個帶成熟的句子:桃子成熟了;小夥子做事常丟三落四,不成熟;中國的電子技術很成熟。接著指導書寫“蛋”,引導理解“成熟”,最後小結:要聯絡生活,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生字要會讀、會寫、會理解。

接著感知課文內容,他先讓學生帶著問題“我幾次到晚大伯家的桃園”自讀課文,劃出表示時間的詞,一遍又一遍地指導朗讀三個時間詞,同時引導學生明白表示時間的詞不僅可以用春、夏、秋、冬,還可以用別的詞語,如夏天還可以說“暑假”“荷花開了”“烈日炎炎的一天”…… ?然後思考“我每次到王大伯家分別看到了什麼”,劃出關鍵詞“忙著剪枝”“紅雲片片”“掛滿”,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看見。最後讓學生把三句話連起來說,這樣層層遞進,學生很快就概括出課文主要內容。他又相機小結:概括主要內容可以按一定的順序抓住關鍵詞準確地概括。

品味語言這一環節,薛老師緊緊抓住我的心理變化進行教學,用“我看到王大伯剪桃枝,心想

”“我看到滿樹的桃子,心想 ”揣摩“我”的心理,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隨著看到的景物發生變化。接著讓學生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進行說話訓練,昨天聽到有一個特級教師來給你們上課,你

當你看到我時,;課上到這,在學生充分發言後,老師又相機小結:讀課文不但要知道寫了什麼還要讀出作者的心理變化;寫文章不但要寫作什麼,還要善於表達我們的心理活動。

在指導朗讀方面,薛老師抓得很到位,指名讀特別是第二自然段時,一孩子起初讀得結結巴巴,一點都不流利,薛老師讓他一遍又一遍地讀,讀完一遍提點小建議,再讓他讀,直到他把句子讀通順,讀出那種著急之情,差不多花了五分鐘。當初我有些疑惑,為何短短的一段話,在一個孩子身上花那麼多精力和時間,值得嗎?在他後來的講座中我找到了答案,他說要讓孩子成長看得,每堂課至少要在一個孩子身上花五分鐘。每節課都這樣做,一段時間下來就能讓全班孩子都得到老師一對一的輔導。想想也確實有道理。

而xx省南昌市南京路國小的楊舸校長在教學《將相和》一課時,將教學重難點定位在指導學生學習運用“聯讀”的方法閱讀課文,通過“發現相同”——“同中求異”——“發現不同”——“異中求同”等環節實現對課文全方位各層面以及課內外的聯讀,感悟廉頗在國家大義前“機智勇敢”的形象,整個教學體現了由“教學生讀”到“帶學生讀”再到“學生自讀”這樣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紮實語言文字的運用,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提升核心素養。

再如重慶市的落應華老師在《窮人》一課教學時則採用追問故事情節的方法,故事開始之後,接下來會怎樣?然後呢?最後呢?設計了三個環節:一、初讀小說,帶著好奇心追問故事情節,把握主要內容,二、再讀小說,帶著探究心走進人物內心,感受人物形象,這一環節通過品讀環境描寫,探究桑娜起伏變化的內心,品讀心理描寫,探究桑娜矛盾堅定的內心。三、三讀小說,帶著疑惑走進作家及其生活的年代,追問窮人命運。

他們把課文教材作為載體,巧妙地運用各種方法讓學生潛心會文,感悟語言,最終學會運用語言,正如薛老師所說“語文教學是培養運用語言的人,而不是研究語言的人。

總之,這次活動中每位專家、名師們都給我帶來很大的啟發,讓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有了更明確的方向,那就是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適應語文教學的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