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教師交流心得體會(精選13篇)

欄目: 教師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02W

教師交流心得體會 篇1

本期,按照縣局城鄉教師對調交流活動的安排,我榮幸的成為一名交流老師。回想這半年的時間,心裡充滿了很多很多的期許,一直以來我的心都是暖暖的、溼潤的,滿是歡喜!在這段時間裡,我接受了各位校領導和同仁的指導,感受頗多,開闊了眼界和思維,收穫很大。是一個優秀團隊,領導和同事們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學習和工作中的經驗與我分享,我感受到了**老師的自信、睿智和學識淵博。通過這次交流學習,我有幾點體會:

教師交流心得體會(精選13篇)

一、不斷學習,全面提升自身業務素質。

在這樣短暫的時間裡,我的觀念,我的心態,我的能力在逐漸地發生變化。從中我也領悟到作為一個幼兒教師,一定要戒驕戒躁,要時刻有種學習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工作,注重經驗的積累,注重觀察優秀老師課堂教學,並借鑑她們,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孩子,新時期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豐富的知識結構,這是教師發揮創造性的基本保證;要有較高的管理藝術,一是班級的整體管理,二是針對每個幼兒的個別指導;要有豐富的情感,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誦,熱情洋溢的讚賞以及在與幼兒接觸時的儀態、表情和舉止所表現出的積極情感能隨時地激發、調動幼兒的熱情,激發幼兒的學習動機,幼兒因“親其師而信其教”,變苦學為樂學,單純的知識傳授變成了雙向的情感交流,使教者亦樂、學者亦樂。

我們“要用一輩子的時間準備一節課”在教學中力求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不斷反思,向每一節課要效果,照顧好每一位幼兒,讓他們受益於各方面,教會幼兒獨立學習、應用學習、探究學習和交流合作能力。

二、尊重幼兒,構建和諧幼兒教育環境。

建立新型師生關係,尊重幼兒人格,以寬容、保護、積極的態度對待幼兒,改變嚴守紀律、死氣沉沉的課堂氛圍,營造主動探索、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鼓勵創新性學習,發揮幼兒的主體能動性;要敢於打破常規,激發幼兒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慾望;尊重幼兒個性,善於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創新意識,使每個幼兒都能發揮自身潛能;注重實踐,改變封閉的教學形式,讓幼兒通過實踐活動親身感受具體而豐富的客觀世界,從而激發其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其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三、修養師德,充分展現教師人格魅力。

教師素有“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之美譽。在對靈魂塑造的過程中,教師既要有比較淵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師應當成為幼兒的表率,成為幼兒的良師益友。幼兒教師擔負著孩子學校教育的啟蒙,更要時刻謹記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展現自身的人格魅力。一要正確處理好奉獻與索取的關係,不計較個人得失,發揚“紅燭”精神,甘做“人梯”,安於“粉筆生涯”,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懷,獻身教育,鞠躬盡瘁。二要每一個幼兒都能得到教師的愛。師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幼兒感受到教師的溫暖,產生愉快的情緒,從而激勵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愛好。從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全面瞭解幼兒,關心幼兒,愛護幼兒,因勢利導地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多一點微笑,多一點讚美,多一點信任。三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來教育和感化幼兒。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用文雅和親切的語言啟迪幼兒的心靈,陶冶幼兒的情操,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影響教育幼兒。

四、深刻反思,認真尋找自身諸多不足。

回顧這些日子,我學到了XX幼兒園許多先進的理念和實際操作經驗,這為我以後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成為我珍視的寶貴財富。經過這次學習,我看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語言不夠優美,不夠吸引小朋友,表情、動作不豐富,不夠感染小朋友,可能是因為自己放不開,沒有做到適度的誇張;評價語言過少,太寬泛,不豐富,不具有針對性;沒有照顧到每個孩子,由於不太瞭解班上的幼兒,因而沒有很好的做到因材施教;對於幼兒的意外答案和突發行為和語言,不能迅速地靈活地應答和處理。在以後的教學中,要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能力,要懂得理解孩子、喜歡孩子,要有很多很多的耐心、細心和愛心。

這裡的領導、老師和孩子們教會了我執著,堅持,奮鬥,理解和珍惜,我倍感榮幸,感謝你們。作為一名農村幼兒教師,回到原單位以後,我要更加從自己的點滴做起,謙虛謹慎,耐心細緻,努力學習,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把每件事情,每項工作做的更好,讓每個農村孩子得到更周到、更細心地照顧,讓每位孩子更聰明、更可愛、更健康的成長。這幾個月,不僅是我人生中一段珍貴的回憶,更是我另一段人生的起點,我相信在未來的教育生涯中我會做得更好。

教師交流心得體會 篇2

上週二至週四,本人很榮幸參加了我校組織的處中山市一中交流學習活動。作為班主任,此次去學習的目的是學習中山市一中班級的常規管理工作。這次學習雖然時間較短,但學習內容豐富。特別是與個別有豐富班級管理工作的班主任交流之後,感觸很深,受益非淺。下面,結合本次學習情況,本人簡單談談對班級管理工作的一些體會:

第一、提高自身素質,做合格班主任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新時期的班主任應對教育物件實施影響的同時,不斷地完善自己。必須不斷地學習有關知識,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提高自身素質,才能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在學生中樹立一個實實在在的榜樣。

第二、作為班主任理應言傳身教,熱愛這個家。現在對教師個人素養要求越來越高,而一個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人格人品對學生更是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要帶好一幫思想既單純又複雜,既有主見又沒主見的青少年,班主任就應該做好典範。班級事務,自己能做的,努力動手去做。切忌亂批評亂指責,整天指手畫腳。另外,班主任要從心底愛這個家,愛這個家中的每一個成員。學生無形中會形成一種自我約束力,並模仿著為班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第三、作為班主任應放下師道的尊嚴,走近學生,親近學生,與學生建立一種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要讓班裡的每一個學生真正感到在這個班集體裡面,老師是他們其中的一員,是他們的朋友,與他們是平等的。在這個集體中,老師只不過是領頭雁、引路人而已。作為班級大小事務應先徵得同學們的同意,再由全班同學集體討論,最後做出決定。對班規的制定,大家出謀劃策然後舉手表決,一旦形成制度就要嚴格執行。執行時要嚴,特別是對班幹部,即要樹立他的權威,又要加以嚴格要求。當然,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還要講究個度的問題,畢竟我們的班規是為了規範學生的言行,促使他們努力學習,讓學生健康成長,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有用之才才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同學們才會自覺自願的遵守班規,誰也不願去違反他們自己作出的規定,即使犯了規也甘心受罰併力爭少犯。慢慢地,同學們的自覺性、集體榮譽感會在無形中形成。

第四、作為班主任要處理好各學科教師及班級與班級之間的關係。班主任要協調各科平衡。班主任是一個班的主心骨,核心力量。學生對科任教師的反映,科任教師對同學的看法,班主任要及時瞭解,在中間發揮好橋樑與潤滑濟的作用,並且要有永續性。特別要讓學生平等對待每一位科任教師,不因自己的好惡而有所偏愛。這不僅是學習的問題,更是一個人修養與品德的問題。學生尊重各科教師,教師樂意走進這個班,學習的效果可想而知。另外,作為班主任還要注意處理好班級與班級之間的關係,對於班與班之間所發生的矛盾,要能夠學會正確對待,必須要加強班與班之間的交流、合作,團結協作,共同進步。

教師交流心得體會 篇3

通過五年級三位老師的經驗交流,使我獲益匪淺。作為一名青年教師,要儘快成長、不斷進步,我們必須先做好以下幾點:

一、向老教師學習,儘快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老教師教齡長,知識淵博,教學經驗豐富,講課水平較高。對於我們剛成為教師的青年教師,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老教師不僅僅是自己的同事,同時還是自己在教學路上的引路人。

要虛心向老教師學習,並且還要在日常工作中多觀察。老教師教學經驗豐富,積累深厚,經常能夠在很多很有難度的問題上給予解答。通過與老教師們進行教學交流以及他們在在日常工作中對我潛移默化的影響,從他們的身上,我不僅學到了書本上所沒有的教學方法,也學到了他們崇高的精神品質。

二、研究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作為青年教師,我感覺自己在最初的教學工作中有的時候完全按照以前老師教我的模式在教現在自己的學生。這樣做的確在很大程度上使自己心裡有底,但同時我認為年青教師不能照搬老教師的教學方法,應該賦予創新精神,與時俱進,在請教她們優秀的教學經驗的同時,找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比如在參考老教師優秀經驗的同時,要注重對教材資訊進行挖掘、處理。因為對教材的挖掘處理不僅僅是對教材本身的加工,而且更是自己進一步學習提高的過程。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情況,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文化觀念、個別差異,以及教學時間、教學資源的分配等等。這樣才能在有限的材料上更高程度地喚起學生的求知慾,從而達到自己的教學目的。

三、增進與其他青年教師的相互交流,虛心向他人學習。

在年齡相仿的青年教師隊伍中,也有很多非常出色的教學能手,他們在教學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特色。經常與自己周圍的同事以及外校的其他老師交流,吸取他們成功的經驗,交流教學心得。這樣不僅可以迅速彌補自己教學中的不足,還可以互相探討經驗,增強信心。青年教師之間的互相交流還可以使互相之間獲取最新的技術和資訊,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在教學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增進和學生的交流

徐特立先生說:教師有兩種人格,一種是“經師”,一種是“人師”。經師只教授學問,而人師不僅教學問,學生的品質、學生的作風、學生的生活、學生的習慣他都關心。作為青年教師,我們和學生年齡相仿或者是同時代的人,雙方在對事物的見解、興趣、思維方式上都有一定的相似性,這就有利於師生間的溝通。正是由於這些相似性,也使得青年教師在授課時使用的方式、方法更貼和現在的學生,便於學生理解和接受。因此多與學生交流並瞭解他們的思想動態,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主動和他們多接觸多談心,這樣可以迅速的融入到學生中去,使學生放棄很多顧忌,敞開心扉地告訴我們他們的好惡,告訴我們他們所喜歡的教學方式,告訴我們他們對學習的興趣等,這樣就可以使我們的教學得到不斷的改進和提高。同時,要善於觀察發現每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使他們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特長。

教師交流心得體會 篇4

20xx年4月22日,帶著學校領導的囑託,滿懷一腔熱血和一顆惴惴不安的心,我作為城鄉交流活動教師踏上了去實驗國小學習交流的路途。我深深知道,這不僅是單純要搞好自己的教學,更重要的是要加強教育文化的交流與溝通,去學習實驗國小的先進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儘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在這段教師城鄉交流活動期間,我始終牢記這一使命,努力創造條件,為架設教育交流之橋而積極努力。在相互交流與溝通的過程中,我非常珍惜這次學習機會,並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不僅與實驗中學的老師們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而且通過思想的交流,做到相互取長補短,共同發展。使我從中得到了學習和鍛鍊的機會,現將這次活動的感受總結如下:

一、對交流學習的認識和收穫

到實驗國小後,我下定決心,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一定要幹好,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工作。我嚴格要求自己,服從學校領導的各項工作安排,嚴格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時刻不忘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師,踏踏實實做人,兢兢業業工作。在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我與實驗國小的教師一起,參加他們的集體備課,共同探討新課程的理念、教育教學的對策、交流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及對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些心得和體會,他們把掌握的先進備課方法和經驗傳授給我們。在平時的上課中,與實驗國小教師交流教學心得,隨堂聽課評課。學校還組織教師,舉行公開課,雙方交流,取長補短,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在這期間每週我上課12節,聽課共2節,通過與老師們的真心接觸,我不僅收穫了真摯的友誼,而且還收穫了寶貴的教育教學經驗和教學技巧,更為實驗中學教師吃苦耐勞的實幹精神而深深感動。我從這裡學到不同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方法,充實了自己。

通過開展了城鄉教師交流,我被實驗國小的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折服,自主、合作、探究、創新已落實到課堂上。

二、交流學習的反思

對口交流活動使城鄉學校的教師在交流互動中,推動了城鄉教育的全面發展。通過這次的頂崗實踐交流學習,我的收穫很大其中主要有以下幾點:

1、我的教育理念得到了進一步更新。走進他們的校園,一種全新的的感覺油然而生,通過聽他們的課、看他們的校園,接觸他們的師生,我心中的教育理念得到了進一步更新。讓我深感城鄉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我的視野得到了進一步拓寬。通過上公開課、聽課、評課,相互交流活動。無論是教育還是管理都讓我耳目一新,使我的教育視野得到了進一步拓寬。開展城鄉教師交流是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有效辦法。

3、我的教學方法得到了進一步提高。通過學習他們的“邊學邊教,以學論教”的教學模式,在我的心中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方法體系,從而使我的教學方法得到了進以步提高。

三、交流的感悟

教師城鄉交流,這是一種先進教育思想,先進教學方法的交流,是先進教研方式的有機結合,城鄉交流使我得到了學習、取長補短,對於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上好每一堂課首先必須努力鑽研教材,反覆閱讀教材,反覆鑽研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整合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教學資料,設計講究精美,創新,但是一定也要務實!說出來也許很簡單,要真正做到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需要的不僅是耐心最重要的還是要有毅力和恆心!再一次感受到壓力如此之近,讓壓力轉化為動力,促使我一步一個腳印的奮勇直追,快速前進!

教師交流心得體會 篇5

教師學習區三會精神心得體會 ‘三會’的主題是: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暢想加快發展,惠澤民生主旋律,動員和號召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幹部群眾,解放思想和開拓創新、振奮精神、苦幹實幹,建設符合綏稜實際的主導產業和現代化大農業全面打造生態文明城,不斷推進各項事業迅猛發展,為加快產業崛起和民富強縣目標而努力奮鬥。我作為一名教師就以深入貫徹科學的發展觀在教育事業中新的與體會。 科學的發展觀是指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也是實現“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的根本要求。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內國際形勢下,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現代發展模式,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無疑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

科學的發展觀在教育事業中體現為堅持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建立有利於學生終身發展的學習機制、教育機制、成長機制。促進學生、老師、學校及教育的全面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源自教育資源的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在所有的教育資源中,教師無疑是最根本、最重要、最具決定作用的資源。所以,要把教育納入科學的現代發展體系,教師這種資源的挖掘與利用就是最關鍵的突破口。那麼,在這樣的時代背景與要求下,教師就必須重新審視自己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對傳統教育觀下的“教書匠”要辯證反思,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

一、教師在傳播科學發展觀中的雙重身份

首先,教師自身是傳播科學發展觀的受眾。科學的發展觀這樣一種理念,既是自下而上的歸納,又是自上而下的演繹。作為個體,教師在實踐中的認識是感性的、零散的、樸素的,不可能在短期內上升為理性,用以指導行為是含糊的,有著明顯的缺陷的。所以,教師在科學發展觀的傳播中首先是以受眾的身份出現的。 作為受眾,教師在接受科學的教育發展是要面對一些傳統理念的挑戰的,這些傳統的東西通過各種形式灌輸到教師的思想意識裡,根蒂是比較牢固的,這也正是禁錮教師的思想、吸納新事物的主要原因。作為受眾,教師要結合教育實踐,將科學的發展觀內化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立足學生終身發展的教育指導思想,衝破單一評價模式,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始終用賞識的眼光來認識我們的教育物件,對待學生堅持做到關愛、尊重、理解、寬容、激勵,讓學生在陽光下成長,在表揚中成才,在和諧的氛圍中全面發展。這樣的理念才是教師對科學發展觀的準確、深入的理解。 其次,教師本身也是科學發展觀的傳播者。一所好的學校就象是一臺高效的播種機,傳播科學的思想,並輻射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在這項工作中,教師這個群體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承擔著重大的歷史使命。就中學而言,教師作為施教者其教育物件主要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他們既是缺乏科學辨別能力的弱者,又是善於接受新事物的強者,恰當地利用這個特點,是我們在青少年當中傳播科學發展觀的前提。

二、教師是倡導終身學習的模範

科學的發展觀強調的是一種可持續的發展。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顯然應最終歸結為人的可持續發展,而人的可持續發展靠什麼,靠終身學習,而教師就是倡導終身學習的模範。終身學習,準確地說是人的一種內涵和修為,終身學習不是急功近利的學習,不是糊弄別人也糊弄自己的一種學習形式,如函授班、研修班等,終身學習也不是限定於某種內容的學習,它就是人的一種需要,一種終身的需要。 教師模範作用的具體表現:(1)在倡導終身學習的同時,始終以身作則,在自身的教育特點上由單純的“灌輸型”轉變為“學習型”、“探究型”,在學校濃厚的學習氛圍中,始終以一名“學習型”的教師給學生以榜樣和示範,使學生明確終身學習是一種持續發展必然要求。(2)在知識的傳遞上體現教師豐富的知識面和寬遠的視野,而不是侷限於照本宣科。令學生感受到知識的魅力,從而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培養終身學習的意志品質。(3)在資訊科技大環境下體現出卓越的收集和解讀資訊能力。在資訊科技迅速發展的當今時代,吸取資訊,學習新知識的渠道日益呈現多元化的趨勢,教師的能力是對學生堅定終身學習的品質的鼓勵,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觀念的自信心。(4)在答疑中表現出豐富的解題技巧,誘發學生終身學習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增強終身學習的願望,形成內在的強大的驅動力。

三、教師是追求高效課堂的探索者與實踐者

科學的發展不是消耗式、粗放型的發展,而是注重科技含量的集約型的發展。這種理念在教育上主要體現為追求一種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在這種追求中身處一線的教師是理所當然的探索者與實踐者。 高效的課堂首先意味著對課堂教學資源的高效利用。

課堂教學資源包括環境、教師、學生、教學用品、教材及輔助書籍等,當然,還包括寶貴的時間。這些資源按照不同的教學需求進行著不同的組合,這些組合無疑是多樣的、複雜的、多變的,但最重要的是它是不是高效的。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應不斷積累有效組合的經驗,形成一定的課堂教學模式,並在反思中不斷改進和完善。在所有的課堂教學資源中,教師與學生是最為關鍵的,在課堂教學中正確處理“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為主體”的關係,是使這兩種資源發揮最大效益的中心環節,也是獲得課堂教學高效率的突破口。此外,環境、教學用品、書籍、時間等資源的合理利用也很重要,教師要在探索中思考如何從巨集觀上把握課堂的全域性,努力體現資源整合的優勢,尋求滿意的課堂效果。

建立高效課堂需要有“成本效益”理論意識,教師應該努力思考如何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課堂效益。如何讓學生以最小的付出獲得最大容量的知識。一堂課的成本除了上面所述的可用資源外,還包括教師在課前的備課、學生在課前的預習和課後的複習等等,我們最需要節約的成本主要就是學生的付出,這是減輕學生負擔的治本之策,也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根本途徑,要實現這一目的,關鍵不是在課堂知識闡釋的清晰程度,而在於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學習有法,而無定法。準確地說,學法指導就是教師要自覺地給學生灌輸這一思想,傳遞學法的有效資訊,使學生結合自身的特點找到科學的、可行的、適宜的方法,那麼在課堂教學中師生的付出都可以減輕了,成本也就降低了,課堂的效益也會得到很好的提高。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科學發展觀下的教師必然是和高效聯絡在一起,探索高效課堂模式,是當今時代下的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四、教師是在校園中創造“和諧”的使者 科學發展觀強調的是一種和諧的發展。這一思想指導下的辦學就要求建立寬鬆、平等、民主的校園氛圍,構建和諧的校園,為學生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創造和諧的使者。 和諧的第一要件是平等。沒有平等就不可能有和諧。教師面對的受教者在性格特徵、知識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是多元的,不是單一的,這是不可否認的客觀事實,也是我們實施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因為無論什麼樣的學生,他們都有平等地享受教育的權利,我們有責任將優秀教育資源平等地奉獻給他們。假如教師的微笑也是一種教育資源的話,我們就有必要讓它成為所有學生共享的資源。 和諧需要寬容。教師不可能要求只面對不犯錯誤的學生,學生是年輕的、單純的,這就決定了他們不可能不犯錯誤,一犯錯誤就“打死”,就全盤否定,這是形而上學的方法,是不科學的。教師需要有一種成熟的心態,一種辯證的思維方式包容學生的錯誤,因為包容不是縱容,而是比某種懲戒方式來得更為有效的教育方法只有寬容,才能為師生的對話與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建立良好的平臺,這樣的校園才是和諧的,學生的發展才是和諧的發展。

在和諧中,學生才能找到全面發展、健康發展之路。和諧的校園就是陽光,就是溫暖,教師有責任讓學生在和諧中成長,在成長中和諧,這是科學發展觀下的教師重要的使命。 我想現代社會,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有人文素養而非簡單的人文知識的人,科學的發展是以人為本的發展,是全面的發展,是和諧的、健康的、持續的發展,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教育發展中應肩負的歷史使命,全力奉獻優秀教育資源,為社會的全面進步提供優秀人才,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讓我們的教育物件、讓我們自身、讓我們的學校、讓我們的教育都得到全面的、和諧的、健康的、持續的發展。

教師交流心得體會 篇6

時間過的真快,作為第一批轉任交流的老師,我來到學區長學校已經一個學期了,在這半年的時間裡,我接受了大雁塔學校各位領導和同仁的指導,感受頗多,不僅開闊了眼界和思維,而且收穫很多。大雁塔國小是一個優秀團隊,領導和同事們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學習和工作中的經驗與我分享。在這段時間的學習中,我認真聆聽了教育專家的精彩講座,領略了他們幽默風趣的教育風格和先進的教育理論,使我受益匪淺: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澱,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同時我感受到了這裡老師的自信、睿智和學識淵博。通過這次交流學習,我有幾點體會:

一、豐富的課外活動,讓人耳目一新

今年九月份剛到大雁塔國小不久,我就被這裡豐富多彩的課外興趣活動所吸引,而種類繁多的課外興趣小組更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航模組,籃球組、擊劍、羽毛球、書法等各式各樣的興趣小組讓我真正感受到學區長學校對於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的重視。通過這些活動,可讓學生學以致用,增強學生的成就感、自信心以及學習的興趣和樂趣。

二、濃郁的學習氛圍,集體研討的教學模式促進教師成長

大雁塔國小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給了我潛移默化的陶冶,領導、老師們熱愛教育事業、敬業奉獻的精神激勵和鼓舞著我,特別是學校每個教研組對每節課的上課內容都是經過集體的研究和討論,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讓學生把每一課的知識在課堂中都能掌握,向四十五分鐘要效益。同時,優良的學習氛圍帶動了教師的成長,特別是學校的那些省市級優秀教師,通過聆聽他們的課,使我真正感受到了我們之間的差距,他們對於教材的解析和理解,讓我的認識進入了一個新的高度

三、展現自我 ,促進自身發展

本學年,我參與了大雁塔國小青年教師評優課活動。在講課的準備階段我們教研組的各位同事,並沒有因為我是轉任交流的新人而區別對待,他們每一位都給我提供自己的建議,在這些同事精心指導下,我認真用心去鑽研教材、整合教材,發現一些學生可能疑惑或解決不了的難點,做到胸中有數;認真用心去分析學生的知識點、知識經驗;認真用心去考慮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認真用心去做好課堂教學預設方案;依據預設方案,認真用心去調動課堂氣氛,把課上好上活,上出效率,上出學生的興趣。

四、處處留心,自我成長

雖然自己是一名交流教師,我從來都沒有把自己當作是一個“流水的兵”,而是深入觀察和思考學校管理中的成功經驗和值得借鑑東西,為以後回到自己的學校帶去這裡先進的經驗。如學生課堂常規和學生作業的書寫,班幹部的培養。積極與同事之間交流在管理中成功的經驗與好的做法。對於我們學校我相信我們交流教師將是一縷清新的空氣,於自身而言,交流的經歷也賜予我們一段新鮮而又獨特的體驗和感悟,生命會因它而更加精彩繽紛。讓我站在了更高更新的起點上,在今後漫長的教學征途中,翼羽將更加豐滿,腳步將更加堅實,為教育事業做出更大的成績。

教師交流心得體會 篇7

上週二至週四,本人很榮幸參加了我校組織的處中山市一中交流學習活動。作為班主任,此次去學習的目的是學習中山市一中班級的常規管理工作。這次學習雖然時間較短,但學習內容豐富。特別是與個別有豐富班級管理工作的班主任交流之後,感觸很深,受益非淺。下面,結合本次學習情況,本人簡單談談對班級管理工作的一些體會:

第一、提高自身素質,做合格班主任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新時期的班主任應對教育物件實施影響的同時,不斷地完善自己。必須不斷地學習有關知識,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提高自身素質,才能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在學生中樹立一個實實在在的榜樣。

第二、作為班主任理應言傳身教,熱愛這個家。現在對教師個人素養要求越來越高,而一個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人格人品對學生更是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要帶好一幫思想既單純又複雜,既有主見又沒主見的青少年,班主任就應該做好典範。班級事務,自己能做的,努力動手去做。切忌亂批評亂指責,整天指手畫腳。另外,班主任要從心底愛這個家,愛這個家中的每一個成員。學生無形中會形成一種自我約束力,並模仿著為班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第三、作為班主任應放下師道的尊嚴,走近學生,親近學生,與學生建立一種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要讓班裡的每一個學生真正感到在這個班集體裡面,老師是他們其中的一員,是他們的朋友,與他們是平等的。在這個集體中,老師只不過是領頭雁、引路人而已。作為班級大小事務應先徵得同學們的同意,再由全班同學集體討論,最後做出決定。對班規的制定,大家出謀劃策然後舉手表決,一旦形成制度就要嚴格執行。執行時要嚴,特別是對班幹部,即要樹立他的權威,又要加以嚴格要求。當然,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還要講究個度的問題,畢竟我們的班規是為了規範學生的言行,促使他們努力學習,讓學生健康成長,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有用之才才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同學們才會自覺自願的遵守班規,誰也不願去違反他們自己作出的規定,即使犯了規也甘心受罰併力爭少犯。慢慢地,同學們的自覺性、集體榮譽感會在無形中形成。

第四、作為班主任要處理好各學科教師及班級與班級之間的關係。班主任要協調各科平衡。班主任是一個班的主心骨,核心力量。學生對科任教師的反映,科任教師對同學的看法,班主任要及時瞭解,在中間發揮好橋樑與潤滑濟的作用,並且要有永續性。特別要讓學生平等對待每一位科任教師,不因自己的好惡而有所偏愛。這不僅是學習的問題,更是一個人修養與品德的問題。學生尊重各科教師,教師樂意走進這個班,學習的效果可想而知。另外,作為班主任還要注意處理好班級與班級之間的關係,對於班與班之間所發生的矛盾,要能夠學會正確對待,必須要加強班與班之間的交流、合作,團結協作,共同進步。

教師交流心得體會 篇8

一、《中國音樂教育》是音樂教師的良師益友。音樂審美教育體現在音樂教師的教育觀念中,體現在音樂教育教學的活動中,音樂教學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觀念、高尚的教學情操以及必要的音樂審美能力。在這些方面,中國音樂教育專刊為音樂教師提供了及時的幫助和引領的作用。對於我們及時瞭解教改動態,教育資源教育資訊等提供了通暢的渠道。是音樂教師的良師益友。

二、資源豐富、內容廣泛,是音樂教師教學的資源庫。讀這本書最大的感觸是,資訊量大,交流面廣,教師不用走遍千山萬水便可知各地區的教育教學動態,幫助教師作好教學交流,可以看到全國各省市地區的音樂教育成果,為音樂教師搭建學習與交流的平臺。

三、教學研討氣氛濃厚,為一線的教師提供了教學思考的空間和時間。新課程實施以來,我們的音樂課教學的確比以前鮮活了許多,可是在深入一線聽課的過程中卻也發現一些華而不實的東西,如果音樂教改抓的只是表面的轟轟烈烈,忽視了音樂的本原——音樂性,那將是可怕又可悲的事。音樂教學首先要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力、音樂的想象力、還要引導學生提高學習音樂的意志力、音樂的表現力等。音樂是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通過特定的音響結構實現思想和感情的表現與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關注音樂”,就是要僅僅圍繞音樂的特點實施教學。

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因為教師這個職業能夠獲得千萬人的信任,擁有千百人的愛戴,因為教師能夠真正體驗到人生歷程中最寶貴的真情。十三年的教學生涯,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快樂,讓我體味到了當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為教師的成功的真諦 ——走近學生,就是完善生命。

教師的快樂,來自學生,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學相長”、“誨人不倦”為樂,終於讓他的“仁政”思想得以傳承;孟子以“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為原則,因材施教,終於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為理念,學以致用,鍥而不捨;韓愈以“業精於勤”、“師意不師辭”為宗旨,著《師說》,駁“道統”;還有柏拉圖用“音樂是求心靈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寫了著名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從“理論理性”的學說出發,提出了“文雅”之說;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更是內容豐富,高瞻遠矚;而杜威的學說“教育即生活”、“即社會”更加前衛;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靈的藝術”。還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鎮西、魏書生等等。這些教育家,他們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與發現,讓他們獲得了最大的成功與快樂,而這正是他們走近學生所獲得的碩果。

讀了這些理論著作以後,我的心更加透徹了,因為對這些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學生,讓我更自覺地去研究我的學生,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樑,從而把學生的純真的心靈開啟,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每當接到學生的喜報時,或者看到學生的進步時,我就有一種收穫碩果的快慰。特別是在課堂中,我常與學生一起做同樣的事,甚至是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比如我的傾情的示範朗讀,我的感情豐富的下水文,都贏得了學生熱烈的掌聲,也拉近了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距離。雖然現在的我還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種拼命的工作熱情,沒有蘇霍姆林斯基的那種敏銳的眼光,更沒有孔子的聰慧心智,但我已嚐到了教書育人工作中的甜頭,生活中以獲得了充實與滿足。我想,我會讓這份快樂延續,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教師交流心得體會 篇9

對於__四中來說,20__年是個豐收年,也是個輝煌年,這得益於上級領導的關心幫助、全體師生的團結協作。這一年,學校不斷強化德育優先意識,狠抓學校內部管理,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改善教風學風校風,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現將一年來的工作簡要總結如下:

一、強化德育工作,營造優良育人環境

(一)強化思想政治工作,務實和諧向上的思想基礎

我校極為重視師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長期有效地發揮德育主陣地作業,使德育工作滲透於課堂,溶解在平時。教師樹立為教育事業奉獻終身的高尚理念,保持樂觀積極心態,愛生如子;對學生實施理想教育、感恩教育,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引導其養成尊師愛學的良好習慣。

(二)加強硬體設施建設,建立優美潔淨的校園環境

一年來,我校立足實際,平整校園,美化牆體,潔淨教室,完善設施,佈置標語,更新板報。這些硬體設施的建設和完善,為學生建立了一個優美和諧的校園成長環境。

(三)開展多種文化活動,提供多方教育的成長平臺

我校德育工作注重多方面教育,除課堂外,還廣泛開展報告、講座、視訊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學校多次邀請專家學者來校作報告,中國感恩教育專家王鵬所作的《感恩我們要行動》、林州市交警隊__隊長和__鎮派出所__所長所作的《法制教育暨交通安全》等報告都受到了全體師生的熱烈歡迎,對學生成長具有深刻的啟迪意義。學校還組織學生觀看講座、視訊,《紅旗渠畔好少年》讓學生熱血沸騰、《約翰庫緹斯》令學生回味無窮。

(四)緊抓校園安全工作,營造安全健康的成長環境

“安全無小事”,為保證學生安全,學校定期召開安全會議,實行“責任到人制度”,並實行教師輪流值班制度;消除校園及周邊安全隱患,這一系列措施,為學生營造了安全和諧的成長環境。

(五)實行家、校聯手,構建統一和諧的“大德育”環境

學校召開家長會,深入家庭開展“收心”工作,期末發放“致家長的一封信”,與家長溝通聯絡,緊密配合,對學生進行跟蹤教育,構建了和諧統一的育人環境。

二、做好教學教研工作

狠抓常規管理工作

教學常規是教學工作的基礎,是教學質量的保證。為此,我校特別注重抓好“備、講、輔、考、思、研”為核心的教學常規管理工作。

學校倡導“提前一週備課制”、“集體備課制”。各科需提前一週備課,同年級、同學科教師集體備課,共同備教學內容、備學生實際、備教法、備學法、備習題;在教學上,統一目標,統一重點,統一進度,統一檢測。各教研室定期對教師的導學案、聽課筆記、教學反思、學習筆記、業務筆記、學生作業進行檢查;學校通過隨時推門聽評課、學生評教、召開學生代表會議等形式瞭解每一位老師的教學情況,並與教師的年終工作量化考核掛鉤,以此來規範常規教學工作。

教師交流心得體會 篇10

踏著微溼的泥土,爬著陡峭的蜿蜒山路,總想著怎麼還沒到,身上的汗黏溼的又有寒涼的山風吹過,感覺很不好。好不容易爬到了山頂開始走下坡路,原本就陡的窄小山路因為晚上下過雨變得異常滑,一路上時不時有人隨著一聲驚呼摔個四腳朝天,我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也好幾次都差點摔下去。折騰了兩個多小時,終於腳踩上平地,每個人都鬆了一口氣。可算是跋山涉水,歷經艱辛,我們終於到達此行的目的地。

雙清國小看起來是修建不久的教學樓表面被常年的雨水傾蝕得灰黑,小小的操場,挨著清澈的小溪,一條今年才修好不寬的水泥馬路從學校一側蜿蜒著消失在山與山之間。四周山清水秀風景算是怡人,要是來一兩次觀光旅遊確實還不錯,可若是在這裡長久地生活工作,想著我們來時的山路,我在心裡搖頭嘆息,不由得對這裡的老師感到由衷的敬佩。不久全校的學生都來到操場上排好隊,開始上手語課,然後接受我們這些外來老師的贈禮。接著就是陳婀娜老師上四年級的語文課,然後吃午飯,緊接著我們都圍在一間教室開座談會。

安靜地聽著各位前輩們評課,優缺點歷數而來,著實收穫不少。想著自己上的課,也暗暗警醒。隨著課改的推行,把課堂教給學生的學校越來越多也做得越來越好。古人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之前的中國教育一直在努力做到這點但卻也因課堂以教師為尊而未能將為師的天職作出很好的詮釋;課堂是為學生而設的,當然要以學生為

主,新的教育理念倒是能將古人的為師之道詮釋得完美,這才能真正體現出為師之道的精髓。教育,也只有將學生作為主體,才能做到真正的教學相長。學生因此得到更多的關注更多自我展現與發展的機會和更合適的教育;而在與學生的相處中通過學生對於教師教育的清楚直白的反饋,教師自身也能得到更快的成長。與學生更近距離的接觸,對於教師的要求也更高,所謂言傳身教,需要教師更高的自身修養。

之後便是自由發言時間,雙清國小的老師作為發言的開頭人開始談起平常的教學生活和學校情況。我在一旁聽得動容。生活的艱辛在這所偏僻的學校表現出更猙獰的面目,然而這裡的老師都一如既往地堅持著為這裡的教育撐起一片天。這樣想起自己現在所在的學校,心裡暗生出一股慶幸。此時看著旁邊的學校的同事們,聽著大觀完小的老師說起的當自己為沒有鞋穿而悲傷地時候想到這世上還有人沒有腳那該感到多麼幸福,我真切得感到贊同,不說石鄭比這生活方便些,我最幸運的是擁有一個溫暖的大集體,大家相互幫助相互愛護,生活再難過有她們的陪伴也好過不少。又有一個老師說到珍惜,我們確實應該珍惜,珍惜我們有一雙可以走南闖北的腳還有雖粗陋卻能遮風擋塵的鞋。生活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連自己擁有的都不能珍惜,如何能過好生活?作為一名教師,教學是自己生活的一大部分,我們要想把這一部分過好了,也要學會珍惜,珍惜與學生的相處珍惜與學生的感情珍惜與學生共同成長的機會。也正是從教育裡,一名教師才能得到幸福。半年多的實習生活讓我明白,一名教師,能不能過的快樂能不能成為優秀教師,就看他能不能找到作為一名教師的幸福。而這

些,只有學生能給我們。當我們為生活為工作煩心勞累的時候,看到學生仰起的笑臉純淨的眼眸,感受到學生對自己的尊重和全無保留的信任,是不是就覺得一切都值得一切苦累都無所謂了呢?當生活的重擔一件件地壓向我們,這種幸福尤其顯得珍貴。

願全天下的老師都能發自內心地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的幸福,更好地教育學生,生活得快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教師交流心得體會 篇11

時光荏苒,市教育局組織的“城鄉教師交流”活動已成功舉辦兩期,轉眼即將開始的第三期讓我期待已久的心轉為激動與欣喜。楊局長主編《教苑放歌》套書的出版發行,著實帶給我們心靈的震撼,讓我們這些身處教育一線的教師們,切實感受到市教育局這一舉措的力度和它的實效性。細讀《教苑放歌》,我們能清晰的看到城鄉教師交流活動的累累碩果已掛滿枝頭。仔細品味,這果實醇美甘甜,沁人心脾。

“城鄉教師交流是構建城鄉和諧社會的需要,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是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需要”,楊局長的一番話道出了開展城鄉教師交流活動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一、城鄉教師交流活動的開展促進了教育的均衡發展

為了教育公平和教育的均衡發展,我市教育局已經連續出臺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和教育措施。陸續制定了劃片招生制度、建立城鄉學校共同體,有了這樣的基礎,從20xx年開始又推出城鄉教師交流的新舉措。這一活動的實施為迫切需要優質教育資源的農村學校解了燃眉之急,受到了廣大農村學生家長的真心擁護。在《教苑放歌》中有一位學生家長這樣寫道:“感謝上級領導的正確決策!真心的謝謝支教的老師們!是你們用博學的知識、拳拳的愛心,讓鄉下的孩子接受了更好的教育。”

暑假裡同學聚會時,我見到小時候很要好的玩伴蔡子英,她的孩子在高密一個很偏遠的鄉村國小讀書,上學期城裡支教的老師教著她孩子所在的班,她看到了孩子身上的可喜變化,便對城裡的教學產生了嚮往。現在經濟條件也有了,蔡子英想把孩子轉到城裡來,但離家太遠,轉學手續又不好辦,心裡正盼著再去個城裡的老師教她的孩子呢!

二、城鄉教師交流提高了教師的素質,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

城鄉教師交流工作的開展,充分發揮了城裡教師隊伍的人才資源優勢,把城區學校的優秀教師派到農村學校,他們隨身帶去的是學校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城裡學校良好的養成教育模式,對農村教育教學無疑是一個必要的補充和良好的促進。同時責任和義務會讓城裡的教師更好的體現自身的價值,正像《教苑放歌》中楊玉秀老師寫的“支教,對我而言,是一次意志的磨練與考驗,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這無疑給自己略顯麻木懈怠的神經注入了一支強心針‘學習、互補、共贏’是對支教的理解。感謝它,積澱了我的學習經歷,豐富了我的人生底色。”康莊國小的趙公森主任到北關國小掛職交流,他在《教苑放歌》寫道“每日工作在學習狀態中;每日工作在科研狀態中;每日工作在激情狀態中。”這三個“每日”也足以說明交流教師精神狀態和工作狀態的超前投入。在高密教育社群上,滄海桑田的一番話道出了支教的真諦“因了支教,我們在奉獻中充實,在奉獻中提升;因了支教,讓我們萍水相逢,在互學中共渡人生歷程。”

前兩期的交流工作已圓滿結束,而學習仍在繼續,因為我們交換的是思想而不是蘋果……城鄉教師交流工作真正的作用點正像楊局長闡釋的那樣“從根本上說,城鄉教師交流就是利用交流的魅力,實現雙贏的效果。讓我們在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的基礎上,繼續從交流的廣度和深度上加大工作力度,使城鄉教師交流真正成為提高農村教師整體素質的有效載體和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助力器。讓同在一片藍天下的農村孩子和城裡孩子一樣,享受到高質量的基礎教育”。

教育社群,給我們架設起了一個“用文化凝心聚力”的大舞臺;城鄉教師交流,便是我們“靠學研富腦修身”的主陣地。

教師交流心得體會 篇12

教師學習區三會精神心得體會 ‘三會’的主題是: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暢想加快發展,惠澤民生主旋律,動員和號召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幹部群眾,解放思想和開拓創新、振奮精神、苦幹實幹,建設符合綏稜實際的主導產業和現代化大農業全面打造生態文明城,不斷推進各項事業迅猛發展,為加快產業崛起和民富強縣目標而努力奮鬥。我作為一名教師就以深入貫徹科學的發展觀在教育事業中新的與體會。 科學的發展觀是指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是貫徹“_”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也是實現“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的根本要求。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內國際形勢下,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現代發展模式,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無疑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

科學的發展觀在教育事業中體現為堅持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建立有利於學生終身發展的學習機制、教育機制、成長機制。促進學生、老師、學校及教育的全面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源自教育資源的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在所有的教育資源中,教師無疑是最根本、最重要、最具決定作用的資源。所以,要把教育納入科學的現代發展體系,教師這種資源的挖掘與利用就是最關鍵的突破口。那麼,在這樣的時代背景與要求下,教師就必須重新審視自己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對傳統教育觀下的“教書匠”要辯證反思,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

一、教師在傳播科學發展觀中的雙重身份

首先,教師自身是傳播科學發展觀的受眾。科學的發展觀這樣一種理念,既是自下而上的歸納,又是自上而下的演繹。作為個體,教師在實踐中的認識是感性的、零散的、樸素的,不可能在短期內上升為理性,用以指導行為是含糊的,有著明顯的缺陷的。所以,教師在科學發展觀的傳播中首先是以受眾的身份出現的。 作為受眾,教師在接受科學的教育發展是要面對一些傳統理念的挑戰的,這些傳統的東西通過各種形式灌輸到教師的思想意識裡,根蒂是比較牢固的,這也正是禁錮教師的思想、吸納新事物的主要原因。作為受眾,教師要結合教育實踐,將科學的發展觀內化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立足學生終身發展的教育指導思想,衝破單一評價模式,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始終用賞識的眼光來認識我們的教育物件,對待學生堅持做到關愛、尊重、理解、寬容、激勵,讓學生在陽光下成長,在表揚中成才,在和諧的氛圍中全面發展。這樣的理念才是教師對科學發展觀的準確、深入的理解。 其次,教師本身也是科學發展觀的傳播者。一所好的學校就象是一臺高效的播種機,傳播科學的思想,並輻射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在這項工作中,教師這個群體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承擔著重大的歷史使命。就中學而言,教師作為施教者其教育物件主要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他們既是缺乏科學辨別能力的弱者,又是善於接受新事物的強者,恰當地利用這個特點,是我們在青少年當中傳播科學發展觀的前提。

二、教師是倡導終身學習的模範

科學的發展觀強調的是一種可持續的發展。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顯然應最終歸結為人的可持續發展,而人的可持續發展靠什麼,靠終身學習,而教師就是倡導終身學習的模範。終身學習,準確地說是人的一種內涵和修為,終身學習不是急功近利的學習,不是糊弄別人也糊弄自己的一種學習形式,如函授班、研修班等,終身學習也不是限定於某種內容的學習,它就是人的一種需要,一種終身的需要。 教師模範作用的具體表現:(1)在倡導終身學習的同時,始終以身作則,在自身的教育特點上由單純的“灌輸型”轉變為“學習型”、“探究型”,在學校濃厚的學習氛圍中,始終以一名“學習型”的教師給學生以榜樣和示範,使學生明確終身學習是一種持續發展必然要求。(2)在知識的傳遞上體現教師豐富的知識面和寬遠的視野,而不是侷限於照本宣科。令學生感受到知識的魅力,從而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培養終身學習的意志品質。(3)在資訊科技大環境下體現出卓越的收集和解讀資訊能力。在資訊科技迅速發展的當今時代,吸取資訊,學習新知識的渠道日益呈現多元化的趨勢,教師的能力是對學生堅定終身學習的品質的鼓勵,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觀念的自信心。(4)在答疑中表現出豐富的解題技巧,誘發學生終身學習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增強終身學習的願望,形成內在的強大的驅動力。

三、教師是追求高效課堂的探索者與實踐者

科學的發展不是消耗式、粗放型的發展,而是注重科技含量的集約型的發展。這種理念在教育上主要體現為追求一種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在這種追求中身處一線的教師是理所當然的探索者與實踐者。 高效的課堂首先意味著對課堂教學資源的高效利用。

課堂教學資源包括環境、教師、學生、教學用品、教材及輔助書籍等,當然,還包括寶貴的時間。這些資源按照不同的教學需求進行著不同的組合,這些組合無疑是多樣的、複雜的、多變的,但最重要的是它是不是高效的。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應不斷積累有效組合的經驗,形成一定的課堂教學模式,並在反思中不斷改進和完善。在所有的課堂教學資源中,教師與學生是最為關鍵的,在課堂教學中正確處理“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為主體”的關係,是使這兩種資源發揮最大效益的中心環節,也是獲得課堂教學高效率的突破口。此外,環境、教學用品、書籍、時間等資源的合理利用也很重要,教師要在探索中思考如何從巨集觀上把握課堂的全域性,努力體現資源整合的優勢,尋求滿意的課堂效果。

建立高效課堂需要有“成本效益”理論意識,教師應該努力思考如何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課堂效益。如何讓學生以最小的付出獲得最大容量的知識。一堂課的成本除了上面所述的可用資源外,還包括教師在課前的備課、學生在課前的預習和課後的複習等等,我們最需要節約的成本主要就是學生的付出,這是減輕學生負擔的治本之策,也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根本途徑,要實現這一目的,關鍵不是在課堂知識闡釋的清晰程度,而在於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學習有法,而無定法。準確地說,學法指導就是教師要自覺地給學生灌輸這一思想,傳遞學法的有效資訊,使學生結合自身的特點找到科學的、可行的、適宜的方法,那麼在課堂教學中師生的付出都可以減輕了,成本也就降低了,課堂的效益也會得到很好的提高。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科學發展觀下的教師必然是和高效聯絡在一起,探索高效課堂模式,是當今時代下的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四、教師是在校園中創造“和諧”的使者 科學發展觀強調的是一種和諧的發展。這一思想指導下的辦學就要求建立寬鬆、平等、民主的校園氛圍,構建和諧的校園,為學生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創造和諧的使者。 和諧的第一要件是平等。沒有平等就不可能有和諧。教師面對的受教者在性格特徵、知識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是多元的,不是單一的,這是不可否認的客觀事實,也是我們實施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因為無論什麼樣的學生,他們都有平等地享受教育的權利,我們有責任將優秀教育資源平等地奉獻給他們。假如教師的微笑也是一種教育資源的話,我們就有必要讓它成為所有學生共享的資源。 和諧需要寬容。教師不可能要求只面對不犯錯誤的學生,學生是年輕的、單純的,這就決定了他們不可能不犯錯誤,一犯錯誤就“打死”,就全盤否定,這是形而上學的方法,是不科學的。教師需要有一種成熟的心態,一種辯證的思維方式包容學生的錯誤,因為包容不是縱容,而是比某種懲戒方式來得更為有效的教育方法只有寬容,才能為師生的對話與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建立良好的平臺,這樣的校園才是和諧的,學生的發展才是和諧的發展。

在和諧中,學生才能找到全面發展、健康發展之路。和諧的校園就是陽光,就是溫暖,教師有責任讓學生在和諧中成長,在成長中和諧,這是科學發展觀下的教師重要的使命。 我想現代社會,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有人文素養而非簡單的人文知識的人,科學的發展是以人為本的發展,是全面的發展,是和諧的、健康的、持續的發展,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教育發展中應肩負的歷史使命,全力奉獻優秀教育資源,為社會的全面進步提供優秀人才,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讓我們的教育物件、讓我們自身、讓我們的學校、讓我們的教育都得到全面的、和諧的、健康的、持續的發展。

教師交流心得體會 篇13

通過五年級三位老師的經驗交流,使我獲益匪淺。作為一名青年教師,要儘快成長、不斷進步,我們必須先做好以下幾點:

一、向老教師學習,儘快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老教師教齡長,知識淵博,教學經驗豐富,講課水平較高。對於我們剛成為教師的青年教師,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老教師不僅僅是自己的同事,同時還是自己在教學路上的引路人。

要虛心向老教師學習,並且還要在日常工作中多觀察。老教師教學經驗豐富,積累深厚,經常能夠在很多很有難度的問題上給予解答。通過與老教師們進行教學交流以及他們在在日常工作中對我潛移默化的影響,從他們的身上,我不僅學到了書本上所沒有的教學方法,也學到了他們崇高的精神品質。

二、研究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作為青年教師,我感覺自己在最初的教學工作中有的時候完全按照以前老師教我的模式在教現在自己的學生。這樣做的確在很大程度上使自己心裡有底,但同時我認為年青教師不能照搬老教師的教學方法,應該賦予創新精神,與時俱進,在請教她們優秀的教學經驗的同時,找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比如在參考老教師優秀經驗的同時,要注重對教材資訊進行挖掘、處理。因為對教材的挖掘處理不僅僅是對教材本身的加工,而且更是自己進一步學習提高的過程。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情況,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文化觀念、個別差異,以及教學時間、教學資源的分配等等。這樣才能在有限的材料上更高程度地喚起學生的求知慾,從而達到自己的教學目的。

三、增進與其他青年教師的相互交流,虛心向他人學習。

在年齡相仿的青年教師隊伍中,也有很多非常出色的教學能手,他們在教學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特色。經常與自己周圍的同事以及外校的其他老師交流,吸取他們成功的經驗,交流教學心得。這樣不僅可以迅速彌補自己教學中的不足,還可以互相探討經驗,增強信心。青年教師之間的互相交流還可以使互相之間獲取最新的技術和資訊,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在教學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增進和學生的交流

徐特立先生說:教師有兩種人格,一種是“經師”,一種是“人師”。經師只教授學問,而人師不僅教學問,學生的品質、學生的作風、學生的生活、學生的習慣他都關心。作為青年教師,我們和學生年齡相仿或者是同時代的人,雙方在對事物的見解、興趣、思維方式上都有一定的相似性,這就有利於師生間的溝通。正是由於這些相似性,也使得青年教師在授課時使用的方式、方法更貼和現在的學生,便於學生理解和接受。因此多與學生交流並瞭解他們的思想動態,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主動和他們多接觸多談心,這樣可以迅速的融入到學生中去,使學生放棄很多顧忌,敞開心扉地告訴我們他們的好惡,告訴我們他們所喜歡的教學方式,告訴我們他們對學習的興趣等,這樣就可以使我們的教學得到不斷的改進和提高。同時,要善於觀察發現每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使他們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特長。